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精选14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 第1篇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27例
1、例2.【课程标准描述】
1、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习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竖式的写法。
难点: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算式题的正确计算。【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看图说一说,正确说出图意并列式,能掌握连加连减的书写和计算法则。
2、通过自己说计算过程,正确进行连加连减的笔算加法,关注学生语言表达。【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0+10+20 6+4+5 30+2+7 22+8+30 60-20-10 23-7-4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数的加减法。
1、教学例1。(评价目标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8+34+23=84(个)
简便写法:
(4)第48页上方做一做(可以写成两个竖式,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集体订正。
2、教学例2。(评价目标2)
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板演解答过程。84-40-26=18(个)简便写法:
(1)还能够更简便吗?
想:84-40,是两位数减整十数,可以口算,可以直接用44-26(2)还可以怎样想呢?
先算运走的,是40+26=66(个),再算剩下的,是84-66=18(个)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评价目标2)
1、用竖式计算。
2、从左往右接着算。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计算连加连减笔算时,把两个竖式合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比较简便,该进位的要进位,该退位的要退位。【学习目标检测】
1、列竖式计算。
28+35+17 7+59+20 40-23-12 87-26-39
2、一本书有94页,小军计划三天看完,第一天看了29页,第二天看了31页。第三天要看多少页才能看完?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 第2篇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连加连减 【课程标准描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连续加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习目标】
1.通过动画演示喂小鸡的场景,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通过学习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和顺序,能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3.通过巩固练习来理解连加连减,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的实际问题。【评价活动方案】
1. 创设观察主题图动画的环节,理解连加连减,以评价目标1。
2. 通过师生交流来正确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和顺序,以评价目标2。3. 通过做练习更深刻的理解连减连加,以评价目标3。【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出示4组口算:
1.学生口答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2.点击课件,暗示。再点击课件,提出问题: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 3.让学生回答。(说的有点道理即可)
(二)看图列示:
1.出示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鸡、男孩、树……)
2.继续提问:你能问一个关于图里小鸡的问题吗?
预设:①生:有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7只小鸡。(直接说了)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一共有7只小鸡,追问:哦,7只小鸡,你是怎么列式的?
②生: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能提出问题的估计很少……)
如果学生能提出问题,再提问: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 +2(=7先不出现)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看图列算式解决问题了,咱们把图变一变。
(点击幻灯片,进入新知学习)
二、探究新知(评价目标1)
(一)连加
1.你又看到了什么?(生1:又跑来了1只小鸡!)(生2:右边有3只小鸡了!)2. 向学生提问: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 预设:
情况①:原来有5只小鸡吃米,又来了3只小鸡,一共有8只小鸡。5+3=8 情况②: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就是7只。5+2=7 后来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8只小鸡。7+1=8 情况③: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一共是8只小鸡。5+2+1=8 学生的回答可能什么情况都有,能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就很不错了,能算出或者数出“一共有8只”,就追问是怎么算的,让他们说出算式。
说出的算式应该就是以上3种情况,估计第1种情况的会有一些。3.对比:
学生回答后,如果出现情况③最好,直接进入对比环节。
如果没有出现情况③,可以老师自己引出:5+2+1 提问: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列出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4.计算方法
(1)出示:5+2+1,提问:你们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2)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先算5+2=7,把7记在心里,再算7 1=8。(幻灯片出示过程)请3、4个学生再说一说计算过程。
(3)总结计算顺序:(出示幻灯片)所以,连加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4)(点击幻灯片,出示问题)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在算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
请学生说说每步计算表示的含义。——进入新知第二部分:连减
(二)连减
(评价目标2)
1.提问: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说,并提问。
2.谁能列出算式?根据学生说的算式出示:8-2-2 3.这个算式该怎么计算?让学生说计算方法。
——先算8-2=6,把6记在心里,再算6-2=4。4. 计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学生说,师再次小结:连减也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5.算式中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是在算什么?
【还剩下几只小鸡】请学生说说每步计算表示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评价目标3)
(一)书本P66页第1题。其中连加部分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 第3篇
《做灯笼》是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写王京和李良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纸灯笼来布置教室, 从中体会到快乐的故事, 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只要发挥个人长处、真诚合作, 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良、受、赞”等14个二会字, 会写“良、使”等7个四会字, 学习工字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 在思考中识字学词, 探索合作精神, 感受合作的乐趣。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 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完成了识字任务;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 理解“公认”、“手真巧”, 从字典的注释中找出“手真巧”的“巧”字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了课文1~3自然段, 初步认识了王京和李良。
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积累和合作有关的俗语, 初步感知过渡句, 会用“使劲”说句。
(3) 探索合作精神, 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学习重点:理解合作的含义, 感受合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兴趣引路
(1) 复习词语。 (大屏幕出示“词语灯笼”:公认、布置、得奖、赞扬、使劲、模型、心事、烦恼、发愁、合作)
师:看, 我们的教室多么喜气呀, 谁来读读灯笼上的词语?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 (指名读, 齐读)
(2) 朗读指导。 (出示句子: (1) 她的画儿/不光受到/同班同学的赞扬, 还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呢。 (2) 李良/可不爱/画画儿, 但是/他的手/很巧, 会捏泥人, 会做/飞机模型, 还能用草叶/编小蚂蚱。)
师提示:这两句话比较长,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指名读)
(3) 师随机指着一位女生说:呀, 这个漂亮的小姑娘, 现在你就是王京啦, 给我们介绍下你的同桌李良吧! (生说)
指着她的同桌说:李良, 听见了没, 王京夸你啦!你也来向大家说说王京的特长吧! (生说)
师:哇, 你们俩一个是班里公认的小画家, 一个心灵手巧, 真了不起呀!
师:咱们一起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 夸夸他们吧! (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一串写着词语的“花灯”喜气盈盈, 创设良好的视觉效果,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请男女生分别介绍李良和王京,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介绍王京和李良, 加深了情感体验。)
二、角色表演, 内化语言
(1) 师:同学们读得很真诚, 老师替王京和李良谢谢你们的夸奖。不过现在王京和李良正烦恼着呢!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平时都热心助人, 所以想请大家帮帮忙。这样, 咱们也来分工合作, 一位朗读能手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 其他同学拿起笔来画画。 (请一生读)
(2) 交流王京的心事和李良的烦恼。
师:王京, 老师有个问题问问你, 为什么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 你就不画了呢?
(3) 师:怎么办呢, 你们有主意了吗? (小组交流后班级交流)
(4) 就这段所讲述的故事演一演。 (出现文中131页插图, 生演, 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的能力, 为什么王京在“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 就不画了”, 在探究中走进人物的内心活动, 有所感悟和思考;结合“演一演”体验性的活动, 既活泼生动地呈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情况, 也是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训练。)
三、丰富想象, 共享喜悦
(1) 师:王京和李良一起把灯笼做好了, 效果如何, 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文中132页插图及句子:“这个灯笼做工精巧, 灯罩上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花草, 有
的树木, 有可爱的小鱼, 还有, 给教室增添了喜气气息!”生补充说句。)
(2) 师:真漂亮呀, 难怪同学们赞不绝口!我看到李良现在眉开眼笑的, 高兴得很啊, 能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生谈)
(3) 师:大家都为王京和李良愉快的合作感到开心, 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读5、6自然段。 (齐读, 读出喜悦)
(4) 师:有个问题老师特别想知道为什么, 得问问王京, 你为什么要在灯笼上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句话呢? (小组交流)
(5) 班级交流, 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这个环节中说话、朗读训练, 欣赏合作成果, 丰富想象, 享受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交流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得到尊重, 也树立了合作带来快乐的价值取向。)
四、回顾总结, 传递“合作”
(1) 这个喜气的灯笼不光为迎接新年的到来增添了欢声笑语, 还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和合作有关的快乐故事。你有过合作的经历吗?做哪些事时可以与人合作? (生谈)
(2) 看图, 师补充介绍生活中常见或有趣的合作典范。
(3) 教师小结:同学们,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生活中, 在学习中, 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个人长处, 真诚与人合作, 就能事半功倍。 (板书:与人合作, 事半功倍, 齐读)
(4) 师生合作读和合作有关的俗语。 (屏幕出示)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 第4篇
【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结构】
【试题解析】
例1 (2010·东莞)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
A.割让香港岛B.赔款白银2100万银元
C.开放通商口岸D.英国同中国商定关税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情况,通过审题可以看出,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中国东南沿海门户被打开,便利了列强对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掠夺,故选择C。
例2 (2010·汕头)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有关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率三路大军入疆,击败阿古柏侵略军
B.出使俄国,通过外交途径收回伊犁
C.出兵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主张加强海防,放缓西北塞防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左宗棠的历史功绩,通过分析题目可以看出,B选项说的是曾纪泽通过谈判的方式收回伊犁;C选项中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在乾隆皇帝带领下取得的;左宗棠提出海防和塞防同样重要,所以D选项不正确;左宗棠带领三路大军进入新疆,打败阿古柏伪政权,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区,所以只有A选项正确。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10年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逝世160周年,他曾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几百万斤鸦片,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他曾在被贬途中写下千古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位民族英雄是()
A.邓世昌 B.洪秀全 C.左宗棠 D.林则徐
2.晓明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他要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他应该选择()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上海已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它见证了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近代使上海蒙羞开放为通商口岸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晓雯的曾祖父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A.虎门销烟后B.《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5.电影《圆明园》借助西洋牧师朗世宁的视角客观回顾了圆明园的成园过程,再现了统治中国两个多世纪的一个大家族、四个帝王真实的皇家生活,探讨了清王朝的兴衰。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的洋枪队头目是
()
A.瓦德西B.戈登C.华尔D.西摩尔
7.两次鸦片战争都直接冲击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并使之逐渐发生变化。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诗句与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有关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9.光绪皇帝曾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下列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A.《林则徐》 B.《太平天国》 C.《甲午风云》 D.《末代皇帝》
10.梁启超、林缵统等八十余人在《呈文》中指出:“外夷久存觊觎之心,而吾又以台鼓舞之,诱召之……是吾割肉而自毙也。”这段话是对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危害的形象描述()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阿蛮为了养家糊口,进了日本在苏州开设的工厂做童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寫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观点的是()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4.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15.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华民族备受屈辱。下列侵略战争中列强曾经攻占北京城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中国近代史上,堂堂的大清帝国是列强眼中的“一只羊羔”,可以任意宰割。曾经割占过中国领土的列强有()
A.英法美 B.英美日 C.英日俄 D.法美俄
17.晓强的曾祖父一生坎坷,饱经沧桑,老人生于1848年,卒于1940年,他一生可能经历()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林则徐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②③⑤⑥D.③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念鸦片战争17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7月22日起在虎门镇举行,数十名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齐聚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虎门,交流和展示鸦片战争学术研究的成果。
材料二 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写出与材料三有关的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名称与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怎样的危害?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國《泰晤士报》报道英法联军劫掠某皇家园林时的情况:“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材料反映的中国被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里?
(2)中国面临如此劫难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3)列强在这次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20.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中华民族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休戚与共;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多风雨,所以我们懂得国必兴旺。”这段话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发展的渴望。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同时期的处境。请你依据图片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图一 闭关锁国下的清王朝图二 鸦片战争
图三 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图四 八国联军在北京挨家抢劫
(1)根据图一分析闭关锁国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战争中签订的《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图三描绘的状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4)读图四,你认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5)从后三幅图中,你认为中国近代的斗争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 2.A 3.A 4.B 5.B 6.C 7.D 8.B 9.C 10.C 11.C 12.D 13.B 14.A 15.D 16.C 17.B
二、18.(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2)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软弱妥协。(3)“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当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民族复兴、祖国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独立与完整,但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2)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4)直接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5)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结构】
【试题解析】
例1 【2010·株洲】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属于洋务运动的作用,但结合题干分析,在洋务运动影响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近代工厂,这说明在洋务运动影响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B。
例2 【2010·东莞】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族独立富强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发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这些努力都未达到目的,于是先进知识分子又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D.“民主”与“科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A、B选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C选项是辛亥革命的内容,只有D选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1860年,曾国藩就上奏咸丰皇帝说,“……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
2.解放军东海舰队于2010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东海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军队对于自身海上实力的自信,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回顾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你认为应该从哪一事件开始()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
3.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步履蹒跚,充满坎坷。洋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B.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C.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D.建立了南洋、北洋和福建水师等新式海军
4.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
A.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使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使中国走向了富强的道路
6.人类思想的每一次解放,必然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因为它
()
A.没有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B.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全方位进行变法
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
7.北京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北京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一所名牌大学,它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8.戊戌变法像一块巨石,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死水塘中,激起了轩然大波。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9.“民生”是党和政府历来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级政府都把解决好民生问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努力。20世纪初,一位伟人将民生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之一。这位伟人是()
A.曾国藩 B.孙中山 C.李大钊 D.陈独秀
10.皇帝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是我国封建制度的一个标志性符号。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1.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事件,史诗巨片《辛亥革命》于2010年8月在长春电影节举行开机仪式,阵容堪比《建国大业》。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2.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反抗帝国主义压迫
C.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同封建复古思想做斗争
13.“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分不开()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4.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民主义 ②民主,科学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④③①②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
15.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B.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16.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C.学习西方技术,维护国家统一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依据材料一回答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分别指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相同积极作用。
(2)材料二提到“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这些政治力量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3)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18.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兴华中学八年级(1)班的同学以“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来。
(1)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在不同时期为推动近代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将A、B、C、D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事件填在右面的横线上。
(2)请写出A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主要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什么。你认为他们的措施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中国近代化最终未能真正实现,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A 2.C 3.A 4.C 5.C 6.C 7.B 8.D 9.B 10.C 11.C 12.D 13.D 14.A 15.A 16.D
二、17.(1)经济上的工业化是指洋务运动;政治上的民主化是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文化上的“西化”是指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2)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3)特点:由军事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感悟: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意思相近即可)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 第5篇
这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它放在学习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教育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通过芳芳喂鸡这一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 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 第6篇
整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安排教学环节。本节课我的优点有:
1、复习全面,口算连加连减复习到了连加连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笔算让学生再次明白笔算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算起,加法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复习环节为本节课的笔算做了铺垫,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实际,以国庆节我回老家帮叔叔收南瓜为情境导入新课,过渡自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
3、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从同桌交流到自己写竖式,再到板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汇报交流后老师点评,说出优化算法。
虽然本节课有一些优点,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总结如下:
1、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导致算法没有完全展示出来。在让学生自己试着把连加的竖式写在练习本上时,我转着看学生们的方法,然后我让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把自己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这两个同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就是书上的简便写法,但是没有展示写成两个竖式的方法,因为我没有看到有同学写这种方法(自己没看到不代表没有)。在把板书的两种方法讲完后我应该问同学们:你们还有和黑板上不一样的写法吗?然后把两个竖式的方法也要板书在黑板上,再做对比,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2、老师引导语欠缺,让学生起来讲过程时,我看到学生说得慢就着急,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3、从教学目标来看,第一个目标是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这一目标算是达成,因为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学生基本能写出整个过程;第二个目标是灵活选用解题策略,这一目标没有完成,因为竖式的写法没有展示完全,学生选择的方法较少,再加上老师说得最优化的一种是连着写的简便写法,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按照这一种写,没有体现算法多样化。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 第7篇
连加连减练习2学校: 班级: 姓名:***20-214-217-2526-3711129959-312-3730-1424-6***41531659315-11-184-1-344-14-445-18-35161718169037-4721-1511-13***715-31-2931-208-362122228717-457-1834-1916-***7930-538-819-57-60262798-22-16-13-4428159730-82-4650-123-11293018424-36-2414-1149-12313267954-341-2535-91-***992941-4-2124-12-145-7-3337-17-2***26-1135-71-68-2939405708-313-173-2714-1013825-2433-92-3414-***8-30-83-5-144-35-419-2-15148132-916-2013-112-36
连加连减练习3学校: 班级: 姓名:***17-48-1627-614-50111235967-24-14-2616-14***11512551-131-242-1711-1161734-2-4-5-91824596-1745-112-156-4192030951-293-1920-813-***3-109-1015-1611-8232433***7342-8-204-33-3811-38-78-12-6262728566821-1611-73-149-***2-2015-11-11-***1-49-3720-327-***511978816-10-1241-1-1925-6-132-30-***153988-13-12-24-3140286928-367-85-1012-9329832-321-109-112-***733-3-92-45-392-17-1615-4-***497-12-16-13-10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 第8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算式表示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算理,能熟练地计算出10以内的连加、连减。
2.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让学生在计算的活动中,养成认真读题、计算的习惯。【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减少审题中的“误读”现象。2.初步感知“连加算式中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算。
2.看图列式并计算。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对连加连减的知识进行专项练习。(板书课题:连加、连减练习)【进行新课】 1.整理归纳。(1)复习连加。师:现在我们跟随蓝猫到停车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生:有4辆小汽车,开来了3辆大货车,又开来了2辆面包车。一共有几辆车?
师:一共有几辆车怎么算? 生:4+3+2。
师:4+3+2等于几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己说出计算的方法:4辆小汽车加上开来的3辆大货车合起来是7辆车,再加上又开来的2辆面包车,就是现在一共有9辆车。
结合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7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3+2+4=9,2+3+4=9。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发现这些都是连加的,都是从左到右计算的。(2)复习连减。①课件出示情景图。
②提出探究问题:有7只燕子,飞走了1只,又飞走了3只。还剩几只燕子? ③两个同学一组列式并计算。④展示学生的算法。
⑤小结:从7里面减去先飞走的1只,还有6只燕子,再减去飞走的3只,就是现在剩下的3只燕子。
(3)复习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连加连减的题归纳运算顺序:按什么顺序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呢?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了连加连减,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前两个数的和或差与第三个数运算,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运算。
2.练习指导。
(1)练习十四第2题。
①仔细观察第2题左边的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上的情境,想一想,这幅图该怎样列式?
为什么用加法呢?
②第2题右边的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列式?
(2)练习十四第4题。
①看左边的图,思考:8辆表示什么?(总数)说题意,停车场上原有8辆车,先开走了4辆,又开走了2辆,还剩几辆车?
该怎样列式?8-4-2=2 ②看右边的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
10-3-1=6(3)练习十四第6题。
让学生先独立做,再说说思考过程。思考过程是:横行:9-2-3=4,最右方框里填4;竖行:9-1-3=5。最下方框里填5。
【课堂作业】
1.练习十四的第1、3、5题。2.看图列式。
3.算一算。
4.用1,3,10,6中的3个数分别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答案】1.第1题:5 6 3 9 10 6 9 10 6 第3题:8 9 10 8 8 10 第5题:0 2 1 3 2 0 0 0 1 2.10-3-1=6 3+2+3=8 3.8 6 4 2 4.1+3+6=10 10-3-1=6(答案不唯一)【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在进行连加、连减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计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12课时 连加连减(2)
4+3+2=9 7-1-3=3 3+4+2=9 8-4-2=2 10-3-1=6
1.2.算法多样化拉动不同思维。
我在教学连加问题时,学生就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列式方法。如:对于“有4辆小汽车,开来了3辆大货车,又开来了2辆面包车,现在一共有几辆车?”的问题,一种是4+3+2=9,另一种是3+2+4=9,还有2+3+4=9,对于学生的这些方法我都给予了肯定。在解决这道题时,我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式来解决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 第9篇
1、让学生认识连加法、连减法,会读写算式。
2、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地进行口算。
3、让学生按图的顺序找出规律,发展探索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看懂图意,正确列式。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熟练的计算。教学、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老师把听课的小朋友分为三队,分别为桔子队、苹果队、桃子队,凡是大胆举手发言的同学,你们小组将得到一颗五角星,最后获得胜利的小队将夺走小红旗,有信心吗? 生:有!师:上课!
一、激情导入:
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都很爱劳动,那么星期天你会帮妈妈做什么呢?
小明也是个爱劳动的孩子,这个星期天,他到农场帮王爷爷照顾小动物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1)学习连加法 课件出示小鸡图(1):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原来有5只小鸡,先来了2只,又来了1只。师:根据你的发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 生:5+2+1(板书)
师示范读:5加2再加1,生齐读。
师:这个算式与以前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像这样的加法算式叫做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师:如何计算呢?
生:先算5+2=7,再算7+1=8 小结:计算连加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算出得数,再加上第三个数,结果写在等号的右边。课件出示小猴图(1)
师:小明喂了小鸡,又去看调皮的小猴,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谁会列算式?怎样计算? 课件出示小鸟图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小鸟也来为我们祝贺了!师:你能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怎样计算呢?
活动5分钟(学生拍拍小手)(2)学习连减
师:一会儿,小鸡吃饱了,看看又发生了什么? 课件出示小鸡图(2)师:说说你的发现?
生:有7只小鸡,先走了2只,又走了1只。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列算式? 生:7 – 2 – 1 板书:7 – 2 – 1 师示范读7减2再减1 师:怎样计算呢?讨论后汇报。板书:7 – 2 – 1 = 4
小结:像这样的算式叫连减,计算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算出得数,再减去第三个数,结果写在等号的右边。课件出示小猴图(2)
什么?怎样列算式?说计算方法。课件出示小燕子图
师:看,还有谁来了?认识吗?生:小燕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列算式?
三、巩固应用 课件出示小动物回家
师:天色晚了,小明要回家了,小动物也要回家了,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小动物们又遇到了难题,小明说只要小朋友帮小动物正确的算出得数,小动物就可以高高兴兴回家了。师:谁来把小猴送回家?小狗、小松鼠呢? 课件出示小小文具店:
师:你们把小动物送回家,可爱的米奇给你们送来了礼物。(1)选出喜欢的三种物品,算出一共要多少钱,就可以获得礼物。(2)拿出老师送的小礼包,里面有3种礼物,算出你的小组一共有多少个?(投影展示算法)
师:宣布苹果队(或者桔子队、桃子队)取得胜利,夺走了小红旗。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第10篇
“从加到乘”是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中“乘法的引入”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上节课初步接触了几个几,会写连加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同数连加用乘法简便,会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怎么写、怎么读,以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新课程理念强调不要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乘法的引入”这部分教材是由游乐园、几个几和从加到乘三部分组成的。我将游乐园作为一个贯穿全课的情境,利用这个情境展开从加到乘的教学。为此,我适当处理并拓展了教材内容。在引入环节,借助课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里划船的项目,数几个3来引出同数连加。教材中是6个3,但现在的学生计算水平还是比较容易算出答案的。于是,我一边引导学生数数有几个3,一边把6个3拓展到了10个3来进一步感知几个几。这样,当学生要一口气报出10个3连加的算式时,当他们看到长长的板书时,明显地感到同数连加太繁了,造成一种强烈的冲突,他们迫切地想去找到用何种方法使同数连加的算式简便,为乘法的引入打好了基础。
接着让学生采用了自学的方法。还有就是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学生看书自学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呢?这时,关键是让学生交流,通过表达把这些知识内化。反馈后再通过进一步应用,引导学生把引入部分几个几的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个过程既是一种展现数学思维的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渗透过程。这个过程始终紧扣课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加号和乘号、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 第11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2页,第73-74页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鲜明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能根据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难、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根据图意找出规律,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那么我们的小耳朵仔细听,小脑袋认真的想,把你们做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好不好?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里,他奶奶家里有很多小动物,每次去小明都会帮助它们解决很多困难,你们愿意去帮助小动物们解决困难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连加
1)、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了?出示课件。
课件显示课题连加连减和绿绿的草地爬动的动物的背景吸引学生注意。
继续放幻灯片,先出现3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师: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草地上有3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师:说的非常好。谁来提个问题? 生: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小鸡? 师:谁来回答他的问题?
生:3+2+2=7草地上一共有7只小鸡。
师课件演示先算3+2=5再算5+2=7.,说明从左到右计算。2)、课件出示5只小猴,来了2只小猴,又来了1只小猴。过程如上。
3)、课件出示天空中飞来了3只小燕子,又飞来了4只小燕子,又飞来了2只小燕子。
过程如上,学生兴趣很高,发言踊跃。小结:
“连加”。(板书: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里,再(用记在心里的数)加上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2、教学连减
1)、屏幕上出现7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两只。师:谁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两只,还剩几只? 生:7-2-2=3还剩3只小鸡。
2)、课件出示8只小猴,走了2只,又走了1只。过程如上。
3)、课件出示9只小燕子,飞走了4只,又飞走了2只。过程如上。小结:
像这样的连着减的计算叫做连减。(板书:连减)计算时,同连加一样先计算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里,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最后算出结果。
3、动手操作
1)、师:拿出你的水彩笔,左边放3根,中间放5根,右边放2根。生摆放。师巡视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全班学生摆放完毕。师:看看你摆放的水彩笔,谁说一说并提出问题?
生:左边放3根,中间放5根,右边放两根,一共有几根水彩笔? 生:3+5+2=10一共有10根水彩笔。
2)、指示学生拿出9根水彩笔,拿走4根,再拿走一根。生摆放。师巡视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全班学生摆放完毕。师:看看你摆放的水彩笔,谁说一说并提出问题?
生:有9根水彩笔,拿走4根,再拿走一根,还剩几根水彩笔? 生:9-4-1=4,还剩4根水彩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送小动物回家
2、米奇小小文具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 第12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成功之处,我觉得是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我采用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课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多学生能看懂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
在教学连减时,学生根据连加的运算顺序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自主探究连减的运算顺序。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在练习的处理上,注重把握练习的层次性,形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 第13篇
本节课比较成功之处,我觉得是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我采用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课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多学生能看懂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
在教学连减时,学生根据连加的运算顺序自主探究连减的`运算顺序。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在练习的处理上,注重把握练习的层次性,形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 第14篇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P45~46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在有效的互动对话中,经历从现实世界到符号世界的过程,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发展数感。
2、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在有效的互动对话中,经历从现实世界到符号世界的过程,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发展数感。
2、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上车时人数增加要用加法,下车时人数减少要用减法。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吗?公共汽车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活动学习连加。
1、看画面思考图意。
师:小朋友,从刚才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画一画刚才图片中乘车的情景。
“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我先摆2根小棒, 再摆3根小棒, 最后摆2根小棒。2根小棒加上3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 再加上2根小棒就等于7根小棒”。“我是用画图的方法:先画○○、在画○○○、最后画○○,我一共画了7个○”。
2、表演方式:把讲台当做汽车,几名学生做乘客。原来车上有2人,三家店车站到了前门有3名乘客上车,后门有2名乘客上车,现在车上一共有7个人。板书:2 3 2 7 提问:能不能试着用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呢? 2+3 +2 = 7 2、3、2、7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式中为什么加3又加2呢? 如果只看算式,怎样算能得出7呢?分小组讨论。算式2+3=5 5+2=7 师:用几加2?5是怎样得来的?
师: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小结:3个整数相加,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它们的和加第3个数。
3、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三、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活动学习连减。
1、现在又一辆公共汽车开过来,请大家数一数,车上坐了几个乘客?七里庄车站到了。请学生用画圈的方式来表示车上的人数变化。
2、表演:后门有4名乘客下车,前门有1名乘客下车。)问:请大家注意,现在车上一共有几个人?
提问:谁能把到七里庄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
8-1-4=3 或 8-4-1=38、、1、4、3各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8-1-4=3中为什么减1又减4呢?(车上下去1个人就减1,又下来4个人再加3。)
算式8-4-1=3中为什么减4又减1呢?(车上下来4个人先减4,又下去1个人就减1。)
3、如果只看算式,怎样计算呢?分小组讨论。反馈板书:8-1-4=38-4-1=3 学生说计算过程。
8-1-4中先算8-1=7,再算7-4=3 8-4-1中先算8-4=4,再算4-1=3
4、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的?(从左边算到右边)
看,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小组讨论)
四、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活动学习加减混合。
1、我们的公共汽车又要继续往前开。请同学们数一数车上坐了几个小朋友?公主坟到了,后面下来了5个人,前面有1个人上车。
谁能把到公主坟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反馈板书:9+1-5=5 9-5+1=5 2、9+1-5= 9-5+1=怎样计算呢?
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第一个算式先算前面的9+1=10,再算10-5=5,所以9+1-5=5。第二个算式先算前面9-5=4,再算4+1=5,所以9-5+1=5。师: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的?(从左边算到右边)
3、看,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小组讨论)
师:在这两道算式里都有哪两种运算符号?
师小结: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又有减的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
五、练一练
1.P46第1题是什么意思?怎样写算式?
六、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