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16 观察日记教案作业题(鄂教版)(精选5篇)
二年级语文上16 观察日记教案作业题(鄂教版) 第1篇
二年级语文上16 观察日记教案作业题
(鄂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观察日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课后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阅读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发现思考问题。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带入文本
.教师:童年像首诗,纯真、质朴;童年像幅画,绚丽、多彩。童年的小脑袋总装着许多为什么,童年的小眼睛总是充满好奇。(出示2:出示蚂蚁图片)瞧!窗前的小蚂蚁已成为“我”热切关注的对象,让我们将目光锁定,随着小作者走进童年时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6.观察日记)
二.读中识字,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刚刚小朋友读到的故事就是我们语文书上16课的内容,齐读课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小朋友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应该怎么办?(出示3)
读书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且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识字游戏。
A.师:小乌鸦知道小朋友都很聪明,他现在就想要来考考大家呢!
(出示4:乌鸦站在苹果树上,树上的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谁读对了就随机奖励一个五角星,并让他当小老师带全班同学读一读。)
xúnjūɡōnɡrùkùnlìzhībēi
寻
居攻
入困
利汁
杯
lìliàochántuōjìnɡrènhékànɡzuānyè
厉料
蝉
拖
境
任
何抗
钻
液
B.请2-3个小组开火车读(师:小火车开起来!生:开到哪?师:开到这!)。
c.去掉拼音读。
D.全班齐读。
3.交流识字。(出示5)出示一类字“寻居攻入困
利汁杯”
汇报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彐”加“寸”是“寻”,“尸”加“古”是“居”,“工”加“攵”是“攻”,“口”加“木”是“困”,“禾”加“刂”是“利”,“氵”加“十”是“汁”,“木”加“不”是“杯”。
(2)猜谜语:“镜中人”就是“入”。
4.生字扩词。给生字找朋友。
三.检查读文,整体感知
1.同桌学生互相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抽生分段读课文,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读。
3.全班指书齐读课文。
4.想一想:(出示6)
(1)蚂蚁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练习说话)
(一群蚂蚁向一只蝉发起了攻击,蝉溜走后,喝蝉钻开的树皮的汁液)
(2)你能不能用简洁的词语概括乌鸦喝水的过程呢?写出来。
(群攻蝉——蝉溜走——吸食、畅饮)
(板书:群攻蝉——蝉溜走——吸食、畅饮)
5.再齐读一遍课文。
四.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小朋友喜欢这些勇敢的小蚂蚁,也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正确书写这些生字吧!(出示7)出示“寻居攻入困
利汁杯”。
教师点拨:
“困”是全包围的字,注意笔顺最后封口。
“攻、汁、杯”属于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注意左小右大。
2.自己在书上进行练习,先描一个红色的,再写两个。
五.当堂作业,反馈检查。
.(出示8)摘果子(巩固字形)。
2.听写本堂课学习的两个生字。
课堂作业新设计
.把今天所学的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抄写本课生字各一行。
3.读拼音,写汉字。
xún
jū
ɡōnɡ
rù
()找()然()击
出()
kùn
lì
zhī
bēi
()境尖()
树()()子
答案:
.略。
2.略。
3.困利汁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发现思考问题。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出示10)猜谜语:小小娃娃兵,四处寻猎物,物虽比己大,团结便解决。(打一动物)(蚂蚁)
2.有位小朋友也像你们一样对蚂蚁充满了好奇,仔细观察蚂蚁是怎样借助蝉的力量喝到水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6.观察日记)
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作者笔下的蚂蚁是怎样的吧!
二、学习课文,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11)再读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观察到时间、地点、人物和观察到的现象。观察日记就是把自己观察到的真实景象写下来。)
2.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出示12)蚂蚁的哪些行动让你惊奇?勾画出相关句子,再和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
(1)(出示13)出示:“蚂蚁们居然向树枝上的一只蝉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我”为什么感到惊奇?
(因为蚂蚁和蝉比起来,是那么的渺小,即使是群攻,也是非常危险的事。)
(2)(出示14)它们有的咬紧蝉的腿,有的拖住蝉的翅膀,有的直接爬上蝉的后背。
①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②找出本句子中的动词。(咬紧、拖住、爬上)(板书:咬紧、拖住、爬上)
③想象一下,蚂蚁还可能有什么行为?
(有的可能爬上蝉的头上,有的咬住蝉的眼睛,有的抓住蝉的触角……)
蚂蚁的行为真是野蛮呀!怪不得作者——(惊呆了)(板书:惊呆了)
读出我的惊讶,蚂蚁的顽强、野蛮。
④(出示15)蝉还能招架得了吗?怎么样了呢?
(3)这位歌唱家顿时陷入了困境,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便悄悄地溜走了。
从哪些词语看出蝉不堪一击?
(从“顿时”,“陷入”,“几乎没有任何”)
读出蝉的软弱可欺,溃败的样子。
(出示16)赶走了蝉的蚂蚁,又是怎么做的?
(4)蚂蚁们在歌唱家刚才待过的地方,大口大口地吸食浆汁,畅饮起来。
从哪些词看出蚂蚁现在喝的多么痛快?(大口大口、畅饮)(板书:大口大口、畅饮)
读出蚂蚁的喝水时的痛快淋漓,开怀畅饮。
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感受这令人震惊的一幕吧!
(三)学习五、六自然段。
老师相信,你们肯定对蚂蚁的这一系列行为感到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习了下面的内容,你就明白了。
(出示17)自读课文五、六自然段。画出蚂蚁为什么单单攻击蝉的原因。
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原来是只有蝉锐利的嘴巴才能把坚固的树皮钻开,使树里的汁液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预设:原来蝉所在的地方有水源。
(出示18)只有蚂蚁明白这个道理吗?
(不是的,黄蜂、苍蝇、玫瑰虫也都从蝉这里分到一些汁液。)
三、拓展延伸。
(出示19)那么黄蜂、苍蝇、玫瑰虫又是怎样从蝉那里得到汁液的呢?他们的手法又是怎样的呢?课下搜一搜有关资料,或者自己亲自观察一下吧!
板书设计
6观察日记
咬紧、拖住、爬上
惊呆了
大口大口、畅饮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的录像、图片等适合学生的生活,体现了“乐趣”二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这些先哲明镜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兴趣是何等的重要。
实践证明这节课的教学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在教学中引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点,才会有这样的效果。
在教学本课时,一定让学生预习充分的基础上进行,不然,学生课文读不好,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观察日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带入文本
.师出示谜语: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气何其大,合作又热诚。
(打一动物)(蚂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6.观察日记)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做标记。
2.借助课后生字表、查字典等方法认会不认识的字,要求多读几遍,要将字音读准。
3.“我们是一家人,争当拼音小能手”比赛,学生将生字读音中应注意的地方找出来,通过归类与比较的方法,突破字音难点。
要注意的读音:
翘舌音:汁、入、蝉、任
平舌音:钻
后鼻音:攻、抗、境
前鼻音:寻、困、任、钻、4.学生发现规律,对这些重点字音多读几遍。
5.指导书写生字
“困”是全包围的字,注意笔顺最后封口。
“攻、汁、杯”属于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注意左小右大。
6.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全文,说说蚂蚁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到惊奇。
2.教师:居然敢于群攻体型比自己大很多的蝉。看来蚂蚁们还真有几下子,你还了解到蚂蚁的哪些知识?
3.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蚂蚁资料。
4.全班反馈交流。
5.教师提供相关蚂蚁的信息连结。
6.教师小结:动物王国千奇百怪,有很多有趣的事,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你会有更多惊喜。
精彩片段
阅读课文内容,分析大意。
.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该段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该段描写的蚂蚁的相关知识。
3.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全班交流蚂蚁的相关知识。
“蚂蚁居然向树枝上的一只蝉,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它们有的咬紧蝉的腿,有的拖住蝉的翅膀,有的直接爬上蝉的后背。”
4.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该段作者又观察到了什么?
5.小组交流该段描写的蚂蚁的相关知识。
6.齐读第四自然段:全班交流蚂蚁的相关知识。
出示:“蚂蚁们在刚才歌唱家待过的地方,大口大口地吸食浆汁,畅饮起来。”
7.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学生说说蚂蚁由围攻到享受美食的过程。
8.师生小结课文中有关蚂蚁的相关知识介绍。
9.学生读第四自然段,通过查资料释疑。
原来是只有蝉锐利的嘴巴才能把坚固的树皮刮开,使树里的汁液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观察日记,写了蚂蚁如何群攻蝉,并成功喝到水的事。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与相关的资料介绍】
关于蚂蚁
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性群体。具有社会性的3大要素:同种个体间能相蚂蚁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在蚁群内至少二个世代重叠,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蚂蚁绝对是建筑专家,蚁穴内有许多分室,这些分室各有用处。其中蚁后的分室最大。在沙漠中有一种蚂蚁,建的窝远看就如一座城堡,有4.5米之高。那些窝废弃之后,就会被一些动物拿来当自己的窝了。蚁穴的底部是给蚁后住的,蚁后的任务就是吃东西,交配,生孩子。蚁窝牢固、安全、舒服,道路四通八达。蚂蚁窝外面还有一圈土,还有一些储备食物的地方,里面通风、凉快、冬暖夏凉,食物不易坏掉。
蚂蚁也是动物世界赫赫有名的建筑师。它们利用颚部在地面上挖洞,通过一粒一粒搬运沙土,建造它们的蚁穴。蚁穴的“房间”将一直保持建造之初的形态,除非土壤严重干化。蚂蚁研究专家沃尔特•奇尔盖尔对蚁穴进行建模。他将液态金属、石腊或者正畸石膏灌入蚁穴,凝固定型之后挖出。他说:“你可以得到一个深入地下的结构。”根据他的观察,最靠近地表的区域蚁室最多,深度越深,蚁室越少,面积也越小。他说:“为了做到这一点,蚂蚁必须了解它们相对于地面的深度。”但它们如何“施工”仍旧是一个谜。据奇尔盖尔推测,蚂蚁可能通过感知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水平测量深度。
一般有蚁后、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5级。有些种生活在其他种的巢内,其幼虫由宿主的工蚁喂养。
.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又称蚁王,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2.雌蚁:交尾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交尾后脱翅成为新的蚁后,俗称“公主”或“天使”。
3.雄蚁:或称父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有发达的生殖蚂蚁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俗称“王子”或“蚊子”。
4.工蚁:又称职蚁。无翅,是不发育的雌性,一般为群体中个头最小,但数量又是最多的。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没有生殖能力。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为了冬眠,蚂蚁们要在秋天吃大量的食物来储存体内的脂肪,而在接下来的整个冬天它们是不进食的。正因为如此,蚁群中的工蚁们几乎每天都在寻找食物,以保证蚁群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吃到足够的食物来抵御寒冷的冬季。
5.兵蚁:“兵蚁”是对某些蚂蚁种类的大工蚁的俗称,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xún
zhǎo
jū
rán
gōng
jī
kùn
jìng
jiān
lì
yì
bēi
二、辨一辨,选词填空。
依然
居然
突然
.(),我被眼前发生的一幕惊呆了。
2.似乎只有蝉()很舒服,它们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歌唱。
3.蚂蚁们()向树枝上的一只蝉发起了猛烈地攻击。
三、注意带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它们有的咬紧蝉的腿,有的拖住蝉的翅膀,有的直接爬上蝉的后背。
下课了,操场上变得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一边歌唱,一边享受甘美的浆汁。
老师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整体梳理。
我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秘密,原来蝉用它精巧而尖利的______
钻开坚固平滑的____________,树里的____________便源源不断地涌出来。
五、想一想,说一说。读
了
课
文,我想
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寻找
居然
攻击
困境
尖利
一杯
二、1.突然
2.依然
3.居然
三、示例:1.丢沙包
拍皮球
踢毽子
2.讲解
在黑板上示范给我们看
四、蝉不口渴
嘴
树皮
汁液
五、示例:大自然真神奇啊!它隐藏着这么多有趣的秘密,我也要好好地观察它。
二年级语文上16 观察日记教案作业题(鄂教版) 第2篇
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3雨
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读熟后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要认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会认11个字,了解多音字,学会8个字,并能正确书写。
2.初读课文,去感知课文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感受生活,揭示课题
.(出示2)多媒体展示雷雨前后场面,配有声音。
2.夏天,一场雷雨过后你喜欢干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板书课题《雨后》。(板书:13
雨后)齐读课题。
4.解题:谁来说说“雨后”是什么意思?(出示3)
下雨之后的情景。[例句]雨后,一道彩虹出现在天边。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这些生字娃娃走遍了雨后广场上每一个角落,你们看看,它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自由读课文,要求:(出示4)
a.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读通顺。b.这首诗共有几句话?
2.生字娃娃着急了,它想和小朋友们见面,出示生字,生词。
生字(出示5、6)
lǜ
yánɡ
yànɡ
shǐ
mèi
ní
fèn
ɡēn
绿
洋
样
使
妹
泥
奋
跟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
a.找生领读。b.男女生比赛读。c.指个别生读。
4.把生字娃娃的帽子摘掉看孩子们还会读吗?出示词语。
a.指名读。b.开火车读。
5.理解生字字义,扩词,并会用上词语说一句话。
例如:绿:字义:表示颜色。组词:绿水绿色绿油油。造句:小草绿油油的。
6.(出示7)交流记字方法。这些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呢?
(1)加一加:“纟”加“录”就是“绿”,“氵”加“羊”是“洋”,“木”
加“羊”是“样”,“亻”加“吏”就是“使”,“女”加“未”就是“妹”,“大”加“田”是“奋”。
(2)换一换:“呢”去掉“口”,换上“氵”,是“泥”,“根”去掉“木”
换上“⻊”就是“跟”。
词语:(出示8、9)
nèn
cǎi
jiàn
kù
ɡāo
shè
嫩绿
踩着
溅起
裤子糟糕
发射
xīnɡ
duǎn
chún
xī
tònɡ
兴奋
短粗
唇儿
希望
痛快
.借助拼音,开展读词游戏。
2.开火车读,再读。
3.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4.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三、自读课文,感知诗意
.让学生自由读文,提醒学生边听边思考:诗歌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写了哪些事物。
2.让学生借助标点句号,给诗歌分小节,并交流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10)
3.教师明确:诗歌共分4个小节。
①这节诗写了故事的地点、人物、事件。
②这节诗写小哥哥在水中欢快奔跑的情景。
③这节诗写小妹妹跟着哥哥在后面奔跑的情景。
4.(出示11)让学生充分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好像看到的情景。全班交流。
教师点拨:这是一个雨后,广场上出来玩的人很多,重点写了孩子们在水中戏水的欢快场景。小哥哥的摔跤的“痛”却快乐着,妹妹的小心和矛盾的心里。
5.再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绿”。(出示12)
①认识新的部首“绞丝旁”。
②看字在田字格中占得位置,怎样写才好看?
师范写,让生伸出手指一起写。
2.指导书写“洋样使妹泥奋跟”,方法同上。(出示13)
3.教师指导写字要领:
“奋”是上下结构,撇和捺要舒展。
“使”的右面是“吏”,不是“史”。
“妹”的右面是“未”,不是“末”。
“样、洋、使、妹、泥、跟”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4.让学生描红,描完在练习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生活延伸
一场雨浇灌了庄稼,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希望你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童真童趣的眼睛,发现更多乐趣。
课堂作业新设计
.把生字在田字格里每个写两遍,注意一定要写美观哦,然后让爸爸妈妈欣赏。
2.读拼音,写汉字。
lǜ
yánɡ
yànɡ
shǐ
()色海()一()()劲
mèi
ní
fèn
ɡēn
()妹()土兴()
()着
3.把诗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答案:1.略
2.绿
洋
样
使
妹
泥
奋
跟
3.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读出愉悦的心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生字检查,复习引入。
.出示生字,认读。(出示15)
“绿、洋样使妹泥奋跟”
2﹒口头组词。(出示16)(注意中要运用动画效果给出组词的答案)
金()()
给()()
亮()()
丰()()
收()()
洁()()
二、精读课文重点突破
(一)第一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出示17:第一小节)(学习生字:梢、赤)
2.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树上为什么会闪着金光?用一片海洋形容广场让你感觉到什么?看到这片海洋你想干什么?(出示图片、引读第二句)
3.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
4.刚才说得那么起劲,现在能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你们的快乐吗?请你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想读几遍就几遍,看谁读得最快乐,也可以试着背诵。(各种形式的朗读)
(二)学习第二小节
.他们是怎么玩水的呢?咱们先来看看小哥哥。(出示18)(出示图片)(学生自由读第二节)
(1)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谁来读读第2小节?
(2)请小朋友划出小哥哥玩水的动作词语。(指名说,板书:踩、喊、滑)
2.指导朗读:(出示19)
(1)指导读出“使劲”:
①你能表演一下吗?
②你从“使劲”中明白了什么呢?(小哥哥是很想玩水的)
(2)小哥哥在使劲地踩水,他还不忘记要照顾自己的妹妹,怎么照顾的呢?(指导学生读哥哥喊的话)过渡:刚喊完,他就滑了一跤,小朋友们想一想摔倒的哥哥还会再玩水吗?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三)学习第三小节(出示20:出示第三小节)
.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男孩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理解“糟糕”一词)
2.嘴里喊着“糟糕—糟糕”的哥哥,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这是为什么呢?(指名回答)体会小哥哥的心情,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事例引入,比如课间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3.如果你就是那位小哥哥,你能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读2、3小节。
4.齐读第二、三小节过渡:小哥哥这么开心,妹妹一定也很快乐,一起来看看小妹妹是怎么玩水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出示21:第四小节:图文)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画,描述妹妹的外形(引导理解“撅着”和“泥裤子”)
2.小妹妹是怎么玩水的?你能演一演吗?观看后的同学回答小妹妹怎么玩的。(板书:紧紧跟在、咬着、轻轻地)
3.指导朗读:“轻轻地小心地跑”读起来声音要轻。
4.讨论:如果你是那个小妹妹,既然你害怕自己摔跤,那为什么心里还希望自己摔一跤呢?(体会玩水很快乐)
5.齐读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出示22)
.课文中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玩水很快乐?
2.介绍生活当中自己玩水的经验。
3.喜欢这篇课文吗?让我们从头开始快乐地读读吧!
课堂作业新设计
.你喜欢故事中的哥哥还是妹妹,为什么?
2.把你最喜欢的玩水方法介绍给大家。
3.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答案:
.例如:我喜欢儿歌里的小哥哥,他特别可爱、顽皮。
2.如:下雨后,我最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打水仗,扔瓦片。
3.略
板书设计
3雨后
小哥哥
踩、喊、滑(兴奋骄傲)
小妹妹
紧紧跟在、咬着、轻轻地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首先我从学生生活中入手,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朗读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美好,由于年龄特点,很多学生都喜欢玩水、踩水,那快乐的感觉常留心间。所以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玩水、踩水的情景中去,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俩踩水的兴奋和快乐,与之产生共鸣。我经常这样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而且理解这首诗的难点在于体会兄妹俩行动和心理活动的矛盾,不过因为孩子可能有这样的亲身经历,玩水过后把衣服弄脏,被家长批评过,所以在理解课文的“糟糕,糟糕”时,学生们的体会出乎我的想象。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雨后》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的类型特点符合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大声朗读、认真写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夏天,一场雷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指名回答)揭题:(出示图片)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就将这幅画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叫—《雨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过渡:想知道诗里写了些什么吗?(欣赏课文录音),那就赶快去读一读吧!
二、激发自主阅读
.初读课文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几分钟时间,请你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可以,两遍也行,三遍、四遍就更好了。
要求:
.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划下来,多读两遍,读准字音。
3.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树梢、赤脚、使劲、妹妹、射出、溅、糟糕、兴奋、短粗、咬着、小辫、唇儿、裙儿(指名读、齐读、领读)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读一读
2.整体感知课文
(1)分节读课文。(指名读、齐读)读的时候可以随文识字。
(2)课文写了雨后小朋友玩水、踩水的欢乐场景,那么多快乐似神仙的孩子,你最喜欢小诗中的谁呢?为什么?请你把描写他的句子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3)小朋友,敢和别人比赛读课文吗?4人一小组比一比,看谁最厉害?
3.谈谈感受:小朋友,读了这么多遍,你有什么话(或者是感受)想说一说?过渡:小朋友都说得这么带劲,一定很向往,那就让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玩一玩吧!
三、细读课文,第一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学习生字:梢、赤)
2.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树上为什么会闪着金光?用一片海洋形容广场让你感觉到什么?看到这片海洋你想干什么?(出示图片、引读第二句)
3.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
4.刚才说得那么起劲,现在能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你们的快乐吗?请你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想读几遍就几遍,看谁读得最快乐,也可以试着背诵。(各种形式的朗读)
四、学习生字
(梢、赤、劲、妹、射)你认识了几个?又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资源包
说课案
《雨后》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后》,本课是鄂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一首优美的叙事诗。《雨后》是一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作者怀着一颗童心,把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观察的细腻,表达的准确。课文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景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借助书上的拼音初读课文时,大多数已经能做到正确、通顺。学生通过前一段识字学习训练,已经掌握了几种记忆字型的方法,因此本课中生字的音、形、义,学生大都可以自学完成。学习课文时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说目标
教学要求:
.认识8个会写字和11个认读字。
2.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说准备
学生:课前回家翻看旧照片寻找雨天。
回忆下雨的时候遇见过什么有趣的事?
教师:生字卡片冰心资料
五、说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炎热的夏天,就像魔术师一样,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下起了暴雨。雨过天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冲出了家门,此时此刻你会做些什么呢?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广场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2.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进行一个简短的小结: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孩子们踩水玩耍的情景,觉得非常有趣,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2.小组齐读认读字。
3.将字词带回课文,同桌互相再读一读,纠正字音。边读边思考冰心奶奶写了雨后的哪儿?
(三)细读体验,深入领悟
.学生默读课文,再指名说说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划出你所喜欢的那一节诗歌,再大声朗读出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吗?对于这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质疑,解疑。
2.细读各小节
雨后的广场好像欢乐的海洋,指名读各小段,其它同学画一画你从那些语句感受到快乐了。
(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读一读
雨后的广场什么样呢?
赤脚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读句子,填空: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
一样。
(小鸟、小鱼)
读出你快乐的感受。
(2)出示句子:“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使劲高”看出很开心。
“踩”字让学生做动作。
(3)出示句子:“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如果是你摔了这么一跤,你会怎么说?
出示:我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
。”
让我们再替小哥哥想一想,当时他嘴里说着“糟糕”,可是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心里却在想:“
”。
师:有点不理解,摔倒了为什么还兴奋、骄傲。让学生再次体会快乐。
男生边做动作边齐读第二、三小节。
(4)小妹妹在跑的时候,有几个动作写得特别传神,仔细在文中找,你发现了吗?
在学生找出动词以后,请同桌两个同学一个人旁白一个人表演小妹妹,学生自由表演完以后,教师请一位学生演一演小妹妹,教师相机采访小妹妹:小妹妹,你一边跑一边在想什么呀?学生肯定会回答:我也想痛痛快快地摔一跤。这时,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小妹妹为什么也想摔一跤呢?女生齐读第四小节。
3.如果当时你也在这个汪洋一片的广场上,你会像谁一样?
自己读一个角色,一边读一边表演。
学生活动: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四)总结全文,背诵全文
.现在咱们把课文连起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谁最能读出孩子们的快乐?
2.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五)拓展思维:
小朋友们在雨后玩得这么开心,享受着雨后的快乐,那你还知道谁也在享受着雨后的快乐呢?(农民伯伯、花草树木)
(六)课外实践作业(选择你喜欢的任务完成)
.回家后有声有色的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2.画画冰心老人这首诗歌中所讲的哥哥和妹妹的故事,也可以画画在校园里,你和同学们雨后玩水的故事。
3.写一写雨后你和同学们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雨
后
一群孩子快乐
小哥哥(兴奋
骄傲
可爱
滑稽
爱护妹妹……)
小妹妹(可爱
害羞……)
六、说教学效果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雨后》时,我从生活入手,唤起了学生情感的体验;而学生那种欣喜、兴奋、愉悦的情感,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联系切身的生活体验,感受到了那份快乐,把快乐带入了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学会关心他人),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再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的课文。《雨后》是一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作者怀着一颗童心,把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观察的细腻,表达的准确。课文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景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
【作者介绍】
冰心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社会活动家。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26年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抗日战争期间,以“男士”为笔名,写了一组以妇女为题材的散文,结集为《关于女人》。1946年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1951年回国。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与相关的资料介绍】
冰心的作品
.《繁星》(诗集)1990,商务.2.《春水》(诗集)XX,新潮.3.《超人》(小说、散文集)1920,商务.4.《寄小读者》(通信集)1978,北新.5.《往事》(小说、散文集)1931,开明.6.《南归》(散文集)1945,北新.7.《姑姑》(小说集)1987,北新.8.《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2,北新.9.《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北新.繁星春水
10.《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11.《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12.《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13.《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14.《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15.《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16.《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17.《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18.《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19.《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20.《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21.《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22.《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23.《再寄小读者》(通信集)1958年3月11日,到1960年,共写21篇先后在《人民日报》、《儿童时代》上发表.24.《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25.《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26.《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27.《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28.《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29.《三寄小读者》(通信集)1981,少儿.30.《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31.《冰心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32.《冰心作品选》1982,少儿.33.《冰心散文选》1983,人文.34.《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35.《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36.《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37.《只拣儿童多处行》1981,少儿,编至小学语文课本中。
38《我的秘密》1957
散文方面,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XX。
《山中杂记》在美国留学期间,患病在山中修养所创。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说《繁星》《春水》是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编创。
/翻译书目/
《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
《印度童话集》印度安纳德著,1955,中青
《吉檀迦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1955,人文
《印度民间故事》印度安纳德著,1955,上海少儿
《泰戈尔选集•诗集》与石真合译,1958,人文
《泰戈尔剧作集》(4)1959,戏剧
《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与孙用合译,1965,作家
《燃灯者》(诗集)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泰戈尔飞鸟集》,自译,1929。
《忆读书》预备年级第25课
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nèn
lǜ
hǎi
yáng
shǐ
jìn
mèi
mei
yí
yàng
gēn
zhe
二、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xīng
xìng
哥哥被名牌大学录取了!听到这如此令人高兴
的好消息,王亮
亮兴奋
得又蹦又跳。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注意带点的词,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紧紧地_______在这泥裤子后面。她_______
着唇儿,________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
四、课文整体梳理。
作者抓住人物的________、神态和心理,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________
__________的欢乐情景,表现了少年儿童无忧无虑的__________生活,五、想一想。写一写。
雨后玩水,孩子们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但水多泥滑,一不小心还有跌倒摔
伤的危险,请你为孩子们写一句安全警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嫩绿
海洋
使劲
妹妹
一样
跟着
二、xìng
xīng
三、1.示例:孩子们玩啊闹啊,开心得好像快乐的天使。
2.跟
咬
提
跑
四、动作
赤脚踩水戏耍
快乐
五、示例:小心一分,快乐十分
二年级语文上16 观察日记教案作业题(鄂教版) 第3篇
作业题(鄂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古诗诵读
回乡偶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
2.会认“偶、鬓、衰”3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阅读、朗诵古诗及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用字的精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贺知章(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工书法,尤擅草隶。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
二、学生自读。
.学习生字。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习一下。
2.指名读诗: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请两组)
三、范读创设情境
.学习诗句。
(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用语言创设情境。
作者辞官回家、正式人道修炼时已是86岁高龄。骤然回到久别几十年的故乡,不免有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今昔对比,感慨系之:“乡音”可以保持不改,而“鬓毛”却不能使其不“衰”。(板书:老大回鬓毛衰)
未改的“乡音”使我时时忆念故乡,难以忘怀,但不知回到故乡时,故乡还能认得我吗?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本来天真自然而无深意,但这淡淡一句问话,却重重地敲打在作者心上,引发出无限的感慨:自己非但老迈衰颓,而且反主为宾,似被故乡所忘!个中悲哀尽在平淡一问之中。全诗以此有问无答的一句结束了,但弦外之音却哀婉不绝,久久回响在读者心田,让读者各自去想象、沉思。此诗的成功,全在其真率自然的感情流露。(板书:不相识何处来)
诗题“偶书”,不但说诗是偶然而得,也隐含了其诗来自生活、发于心扉的一层意思。第一、二句似说家常,起得平淡却又自然、真挚。第三、四句笔锋一转,便别开境界,以极富于生活情趣的儿童问客的场面,于儿童天真的欢乐中见出作者的悲哀,借儿童简短无意的问话抒发作者难言的情怀。
2.古诗大意:年少时就离开了故乡,直到垂暮之年才回到日夜思念的家园,虽然乡音还没有改变,但鬓发已被秋霜染白。那些孩子从未见过“我”,好奇地笑着问“我”这个客人从什么地方来。
3.学生表演。
4.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吟诵吟诵。
5齐诵全诗。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下把学到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课下搜集贺知章其他的的诗读一读。
3说一说“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大体意思。
参考答案
.略
2.略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意思是:小孩子看见了我,并不认识我,笑着问我从哪里来。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老大回
鬓毛衰
不相识
何处来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从初读扫清障碍,到理解诗文,再到背诵诗文,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老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情景中读懂诗句,理解内容,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的一首古诗。
《回乡偶书》是贺知章八十多岁辞官回乡时所作,在朴实浅易的字里行间表达出阔别家乡十几载,而今白首方回来之时的万千感慨。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教学时,要使学生把诗句读通读顺,感悟诗歌情境,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作者介绍】
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称为仙宗十友。
【与相关的资料介绍】
《回乡偶书》诗歌原文及白话文译文
[原文]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
衰:衰败、疏落。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相见:即看见我;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译诗]
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赏析]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该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二年级语文上16 观察日记教案作业题(鄂教版) 第4篇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古诗诵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3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教学用具】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春江花月夜》)这么动人的旋律,谁能吟诵古诗给大家听听?
2.看,诗歌乐园的大门打开了。
二、借助情景图,认字读词
.你们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
3.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这里是芙蓉山。诗人刘长卿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恰好遇上一场大雪,于是借宿在别人家里。他写了一首诗,板书,读题。(板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想知道诗里写了什么吗?把书上的字认准吧。
5.反馈。检查生字读音。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找到这首诗的书签。
2.自由朗读古诗。
3.你们都读得这么好。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4.反馈。
四、进入诗境,品读古诗
.你们真像小诗人。师范读。
2.读古诗要边读边想象,第一句是我们一起去芙蓉山看看吧!
3.(多媒体播放画面)你们看到什么?
(日暮苍山远
白屋贫天寒)(板书:远贫)
4.师描述。范读。
5.看着图,你们也来读读。
6.多种方式指导朗读。
7.赛读。
8.(多媒体播放图画)师描述第二句诗意。你想到了什么?
(柴门犬吠归人)(板书:吠归)
9.主人回家后,你对他说什么?演一演吧。
0.学生练读,多种形式读。
五、充分读诗,熟读成诵。
.齐读古诗。
2.读给同桌听。
3.全班展示。
4.尝试背诵。指名背诵。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刘长卿领略了大雪天的,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下把学到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课下搜集刘长卿其他的的诗读一读。
3说一说“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大体意思。
参考答案
.略
2.略
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意思是:傍晚时候迎着风雪,走在山路上,只感觉青山遥远迷离,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贫苦人家的小茅屋,只好安顿下来。
【板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远
贫
吠
归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从初读扫清障碍,到理解诗文,再到背诵诗文,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老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情景中读懂诗句,理解内容,背诵诗歌。欣赏诗人风雪途中所见所闻,感受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诵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作者介绍】
唐朝著名诗人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字文房,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开元二十一年登进士。初任转运使判官,因得罪权贵,下狱姑苏。至德三年,刘长卿出狱后被贬南巴县尉。在赴任途中和到达南巴后,刘长卿写了十多首诗,抒发其对被贬蛮荒的愤懑之情和旅途、住所的孤单寂寞之感。《唐诗三百首》选录了其中4首。在任南巴县尉期间,刘长卿除借吟诗解闷外,还倡办县学,作育人才,为发展南巴的文化教育事业出了力。数年后,刘长卿迁任睦州司马,后再任随州刺史。唐建中元年,刘长卿终老任所,享年72岁。长卿工于诗,内容多为政治上的失意和流连风景之作,少有涉及当时国家战乱者。擅长五律,其诗韵调流畅,词语精练,句意清新,不在大历十才子之下,有诗集《刘随州集》传世。
【与相关的资料介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歌原文及白话文译文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地名。
2.苍山:青山。
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二年级语文上16 观察日记教案作业题(鄂教版) 第5篇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标志的作用与特点。
过程与方法:
初步尝试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设计标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标志的设计语言、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的同时,引导学生能用生活中的标志指导自己的行为,从小树立公德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设计标志,能够达到视觉传达的最佳效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生活中的标志”
.(出示2交通安全标志:上坡路。)
2.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标志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它们。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生活中的标志)
二、口语交际
.创设情境,听对话。
(1)看在屏幕,认真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出示3)(播放:爸爸和乐乐的话)
(2)指名回答。
(3)爸爸向乐乐介绍了志愿者标志,生活中标志很多,你能根据你课前搜集的生活标志,向大家介绍清楚它的构成和意思吗?(板书:构成 意思)
2.抓住重点,大胆说。
(1)同学们,你们搜集了哪些标志?快和同桌说一说吧!别忘了说清楚它的构成和意思。(展台出示)
(2)指名上台对话。
(3)指名评议。
3.根据要求,说清楚。
(1)你们觉得他们说的好在哪儿呢?
(2)小结提示:如果大家能够把标志结合图文展示一下就更好了。
(3)现在,我们分成小组,根据老师的提示,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把你刚才想说的事说清楚,最好说得更生动一些,比谁说得好。开始吧!
(4)小组代表上台说,并请学生评议。(出示4、5)
交通标志图片1:环形交叉路口
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谨慎慢行,注意横向来车。
交通标志图片2:向左急转弯
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向左急转弯。
三、综合性学习
生活中有我们会看到很多标志,这些标志都要特定的意思,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标志,用图文的方式表达出来。
例如:一组天气预报图文:(出示6)
四、总结
认识生活中的标志,弄清它的组成和表达的意思,对我们的生活会带来很多方便。
课堂作业新设计
.把你认识的生活中的标志,介绍给你的朋友。
2.在生活中注意收集生活标志。
3.生活中的标志,我们要了解它的()与()。
答案:
.略
2.略。
3.(组成)(表示的意思)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生活中的标志
组成 表示的意思
【课后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设计巧妙。按照创设情境,认识生活中的标志——介绍自己认识的标志——综合积累标志,很好的完成了交际任务。
2.看图介绍自己认识的标志较为精细。先是看课文对话,再提出本次说话的要求:说清标志的组成和意思。接着指名说,并评价说,再小组说,代表说。层层推进,步步提高。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教学设想】通过有层次的训练,达到交际的目的。从个人训练到两人合作,再到学会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文父子对话)教师扮演爸爸,一学生扮演乐乐,向大家介绍“志愿者标志”
2.课前让大家搜集生活中的标志,拿出来向大家展示一下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对话,明确要求
爸爸和乐乐向大家介绍了“志愿者标志”,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
.指导朗读对话。
2.这个标志的组成是怎样的?
由红色的心和白色的手组成。
3.表示什么意思呢?
表示的意思就是志愿者的标志。
三、自主表达,进行训练
.同学们,你们也搜集了一些标志,快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展示一下吧!
2.你搜集的标志有什么图案组成,表示什么意思向大家介绍一下。
组内交流,互评。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4.小结
四、拓展活动,收集生活中标志,用图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学资料
备课资料
常见交通安全标志
可分为四种。
①指示标志;通常为圆形和矩形,蓝底白色图案。用于指示车辆和行人按规定方向、地点行驶。如直行、左转、右转、停车、绕行等。
②警告标志:通常为等边三角形,黄底黑边,黑色图案。用于警告驾驶人员注意前方路段存在的危险和必须采取的措施。如预告交叉口、道路转弯、铁路道口、易滑路段、可能落石路段、不平路面、合流交通等。
③禁令标志:通常为圆形,白底红边,红斜杠黑色图案。是根据街道、公路和交通量情况对车辆加以禁止或适当限制的标志。如禁止通行、禁止停车、限制速度、限制重量、限制宽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