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第八单元知识点(精选10篇)
二下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1篇
第八单元知识要点班级姓名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1.一颗星星一弯新月一柄大伞近义词:热情(热心)透明(透亮)穿梭(穿行)嬉戏(游戏玩耍)
2.这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激发同学们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3.夏天来了,我不仅想变成身边可爱的事物(雨滴、小鱼、蝴蝶、蝈蝈),还把自己的遐想延伸到遥远的天宇。面对宁静的夜空,心里充满了新奇、美好的向往,想变成星星和新月。
4.所以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猴子种果树》
1.多音字:结jiē(结实、桃树结果)jié(团结、冻结、事情的结果)
着zháo(着急、着火、睡着了)zhe(看着、听着、想着)zhuó(穿着、着装)
鸟叫声:哇哇、喳喳、咕咕、布谷、呢喃、啾啾、唧唧(叽叽)
2.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3.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从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课文里的农谚有:“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樱桃好吃树难栽”。我还知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六月不热,五谷不结。”“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会走路的树》
1.近义词:好奇(奇怪)特别(格外、非常)好看(漂亮、美丽)常常(经常、时常)
2.乐与和谐,让我们更喜爱这些小动物,更热爱大自然。“会走路的树”指的是驯鹿一家。
3.提示语位置变化,标点也不同:
小鸟看见了,好奇地问:“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
“对呀,人们都叫我驯鹿。你大概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鸟吧?”
《问银河》
1.(清澈的)河水(宽阔的)河道(南来北往的)客轮(宽广的)河面(雄伟的)斜拉桥(有趣的)问题(遥远的)(美丽的)(神奇的)银河
2.这是一首散文诗,抒写了少年儿童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仰望银河所引发的许多绮丽的遐想,激发起我们探索宇宙的兴趣和志向,培养我们的想象力。
《练习8》
1.青蛙不光吃蚊子、苍蝇,还大量捕食蛾、稻飞虱等农业害虫,所以人们称它为“庄稼的保护神”。猫头鹰、七星瓢虫、螳螂也是庄稼的保护神。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2.含“月”的成语:披星戴月、流星赶月、众星捧月、烘云托月
日月如梭、春花秋月、长年累月、猴年马月、日积月累、花容月貌、闭月羞花
3.想象并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给它起个名字构造、优点、功能等。
二下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2篇
教材解析:
第八单元包括《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救妈妈》,《恐龙的灭绝 》,《阿德的梦》、《语文园地八》。29课讲了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30课讲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童话故事。31课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32课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语文园地八共安排了我的发现,选选认认、“我会读”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一写、展示台。单元教学内容:
《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救妈妈》,《恐龙的灭绝 》,《阿德的梦》、《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4、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5、培养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6、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课时按排:10---12课时
29《数星星的孩子》 两课时 30《爱迪生救妈妈》 两课时
31《恐龙的灭绝 》 两课时 32《阿德的梦》 两课时 语文园地八 两课时
29.数星星的孩子
教材分析:
张衡也在数星星,他偎依着奶奶,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为什么他能数得肖?因为他关于观察,发现了星星不是像奶奶说的乱动,而是在有规律地动。也许是爷爷的启发,也许是发现的成就感的驱使,长大以后的张衡刻苦钻研天文学,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并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三个问题。
2.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2,能说出课后练习3每组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以后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
2.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
2、能正确认读本课生词并理解词意。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书写生字。教学过程:
(一)写出课题。提示“数”(sh()的读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自然段,4~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
3.老师简介张衡生平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了解音形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数:它是一个多音字,在“无数”中读sh),在“数星星”中读sh(。
斗:它是一个多音字,在“北斗星”中读d%u,在“斗争”中读d^u。
(2)字形:
最后一横略短些。
楚:上半部分是一个“林”,注意两个捺都改成点,下边的笔顺是:
(3)词意:
一闪一闪:本课形容星星的光,忽明忽暗。
之间:表示在两个事物或时间的中间。
距离: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相隔。在本课是指两颗星相隔。
北斗星: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的,分布呈勺子的形状。
无数:难计算出数,形容非常多。
清楚:事物容易让人辨认、了解。在本课中是“明白”的意思。
3.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然后再读字词,记忆字音、字形、词意。
4.指导书写,让学生写字头。
(四)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中的三个问题。
2、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才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先学第6自然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
课文的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第6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
星的孩子叫张衡。)
(二)学习1、2、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夜空的美丽。
(1)出示投影。(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夜空的美丽。然后再读书里写夜空的话。
(3)范读这句,自己练读,齐读。
2.出示投影。(课文第二幅图。)
(1)找书上有关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
(2)指名有语气地读第1自然段。
3.学习2、3自然段。
(1)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了什么?
(“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了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他从小就对天体现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不止一次这样做。)
(2)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共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说星星不是乱动。第三句说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
问:从张衡说的这三句话中,你看出什么?(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
(3)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三)学习4、5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
2.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
让学生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5.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了什么?
6.如有条件,用投影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四)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并听写本课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2)。
3、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按小组读,全班读)
再说说张衡为什么能成为天文学家。
(二)巩固字词的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出示小黑板,指名一人到前边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
做完检查对一对这些词,再齐读两遍。
2.给下面的宇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语。
锤()________
祖()________
棵()________
炬()________
3.用多音字组词语。
4.选字填空。
棵 颗 组 祖 斗 抖
一()星星
小()
发()
一()树苗
()国
一()米
一()小草
()合 北()星
一()珠子
()传
烟()
一()红豆
()先
()动
(填空之前,老师先带领学生查字典,说说每组字的字意,区别一下用法的不同。)
(三)进行句子训练的设计。
1.照样子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例:蜜蜂采了蜜。蜜蜂飞进了蜂房。
蜜蜂采了蜜飞进了蜂房。
(1)张衡坐在院子里。
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原句填空。
(1)满天的星星像()撒在()里。
(2)那七颗星,连起来像()叫()。
(3)北斗星总是绕着()转。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0.爱迪生救妈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满智慧和深情。读着故事一个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由此可以说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感悟,并积累词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收集爱迪生的相关资料、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教学过程:
一、简介爱迪生,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三、演读课文,感悟内容
1、小组内推荐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让学生听后说说故事大意)
2、老师范读或不播放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悟课文。
3、小组合作,分角色演读课文。(当叙述语读到某个角色的活动时,该角色扮演者要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情。老师巡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鼓励学生互相提意见,出主意)
4、选一两个小组进行演读比赛。台下的同学进行评议,要求说出演读好或不好的原因:
重点评议:
医生──动作:“环顾四周”“迟疑”“还是摇头”“夸奖”;表情:“迟疑”“满意的笑容”;语言:“连连------”“今天多亏了这小家伙,它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在演读中感悟医生开始时的束手无策,以及随后对小爱迪生相处的办法感到的满意和夸奖。
爸爸──表情:“又急又气”、“恍然大悟”、语言:“什么时候了,还胡闹。”演读中感受爸爸的心情以及他对小爱迪生前后态度的变化。
爱迪生──动作:“一溜烟似的奔出”“捧着”;表情:“委屈”;语言:“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在演读中感悟小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五、布置作业
1、课外练读。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5个字。
2、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欣赏,品味。
2、出示“我知道”图标,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二、巩固识字
1、游戏“加一加”。
2、游戏“对口令”。
3、小组内比赛找本课的形声字,看谁找得快。
4、生字扩展组次比赛。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图标,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2、出示“我的发现”图标,说说发现了什么。
3、学生临摹,老师巡视,注意纠正书写姿势。
四、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2、说说你想积累本课那些词语。可以是带生字的,也可以是不带生字的,写在黑板上,然后读一读。
3、让学生小组内将一件发生在课堂上或家里的小事,争取把课文中学的词语用上几个。
五、拓展阅读
1、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印发给学生阅读。
2、搜集爱迪生的名言,抄在积累本上。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31.恐龙的灭绝
教材分析:
《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家们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本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逼真,内容层次清晰,集中反映了在中生代时期,遍布恐龙的神秘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难点:
能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聊聊恐龙
二、读好课文,提取信息
三、以读代答,理解词句
1、再次自由读课文,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比第一次读要有所进步。
2、朗读反馈,以读代答:
⑴ 教师引读: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请一名学生: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借冬眠来躲避寒冷耐不住严寒)
师继续引读:另一种说法是什么?请一组学生读:另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长句: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师引读: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请全体学生读: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
四、读中促悟,悟中积累词句
“另一种说法”
1、读读“另一种说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节有几句话,再读读,说说这些句子前后有联系吗?
学生自由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这种说法中恐龙灭绝的过程。
4、小研究。
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
课件出示: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死去
()地球一片黑暗
()食肉恐龙渐渐灭绝
读一读,请四人小组合作研究,该如何排序?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五、巩固字词,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借助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灭绝的一、二两种说法。
二、其他说法
1、自由读读第4小节,说说介绍了几种说法。(学生可能产生分歧)
2、根据学生回答,再次认识“分号”。
3、分别请3位学生读读三种说法。
4、说说你又知道了哪些恐龙灭绝的说法:
⑴ 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
⑵ 突然流行传染病
⑶ 全球气温下降,恐龙蛋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龙。
⑷ 用上“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还有其他种种说法”有条理地介绍课文中有关恐龙灭绝的五种说法。
三、拓展知识
1、除了课文介绍的几种说法外,还有其他的说法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借助“省略号”知道还有很多说法。
2、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说法。
3、教师提供四种其他说法(详见资料袋),请学生用上“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还有其他种种说法”有条理地介绍这几种说法。
4、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采访:XX博士,听说您对恐龙很有研究,请您谈谈,目前,人类对恐龙灭绝之谜都有哪些说法?您认为这些说法有道理吗?您打算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吗?
5、介绍相关网站、资料。
四、识字、书写其他几个生字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32.阿德的梦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时代意义的短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叙了阿德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梦境。本文以“梦”为载体,以阿德乘飞船去火星旅行,与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能电话为线索,描绘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本文是连环画形式的略读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活泼,内容简单,易于理解。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2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学习默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幻想意识。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借助图画识字。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文连环画,儿歌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大意。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二、初读课文
1、请四人小组合作预习课文。(圈出生字,把标出自然段)。
2、反馈交流。
3、学习生字词。(出示词语)预定系好呜呜
1、请四人小组合作念读生字。
2、请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3、开火车练读生字词。
4、抽读单字。
5、齐读单个的生字。
6、同桌相互检查认字的情况,互相帮助。反馈相互学习的过程。
三、默读课文
1、请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插图与自然段之间的关系。(要求:读的时候不出声,读在心里。)
2、请学生把自己发现的秘密与小组交流。
3、反馈交流,谁来告诉大家呢?(每个自然段的描写都与旁边的插图有关。)
4、集体交流,讲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大意。
3、培养学生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
个别读生字集体读生字
2、阿德都梦见了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吗?
二、学习课文
1、(播放录音)请学生边听边思考。
⑴ “阿德梦见了什么?”
⑵ “你想请教阿德什么问题呢?”
2、小组交流可以选择一幅图或者是多幅图的内容来表演。(学生准备)
老师的引导:
⑴ 请学生反馈回答。
⑵ 请学生讲评、补充。
⑶ 请学生表演。(选择一种方式)
⑷ 请学生评议。
⑸ 向阿德提问题。
⑹ 解答、补充。
⑺ 品读。
准备:(词卡:提供认识新的术语名词;图:提供学生了解的途径;解释;)
⑴ 21世纪最新的载人飞船火星月球。(相关的天文图)
⑵ 可视电话。
⑶ 对话的语气评议引导。(体会阿德有礼貌、奶奶亲切的语气)
⑷ 无污染的太阳能汽车。
⑸ 掌上电脑。
3、引导发现“阿德的梦是一个什么样的梦?”讨论告诉阿德。
(是一个科学技术先进发展德未来世界。)
(讨论交流)
4、说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讨论交流)鼓励用不同的方式表述。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句子,发现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2、区别四组同音形近字,认识9个生字,读句子,积累比喻句。
3、积累名言警句,并能用这些名言警句指导自己的学习。
4、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难点:
1、识别问号、句号、感叹号的不同表达效果。
2、学新字、新词、好句。
3、进行口语交际。
4、练习写话。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别问号、句号、感叹号的不同表达效果。
2、区别形近字,学习新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1、投影出示句子
那么多星星,你怎么能数得清呢?
那么多星星,你是数不清的。
那么多星星,你是数不清呀!
2、学生自己读句子,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集体汇报,教师总结。
4、扩展延伸。
二、选选认认。
1、自读字词,明确练习要求。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字连线。
3、同桌交流连线原因。
4、集体交流区别形近字的方法。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音、组词,看谁读得准,组得对。
三、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
给下列的句子选择适当的标点符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我会谈”,积累比喻句。
2、读读背背,积累名言名句。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会读”
1、学生自读句子,发现句子的共同特点。
2、投影出示句子。
茂密的枝叶像凉棚似的,遮住了阳光。
茂密的枝叶遮住了阳光。
问:上面两个句子,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学生各抒已见。)
教师归纳总结:用一个和所写事物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可把事物描述得更形象、更生动。
3、读其他句子,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4、从学过的课文中,找比喻句,也可自己说比喻句。
二、学习“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名言,想想其中的含义。
2、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说说对自己的启发。
3、自由读背名言。
三、作业。
课外搜集名言名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
2、制作手抄报。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教师讲解文中给出的身边科学的例子,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多媒体展示身边科学的图片。
3、小组交流。
(1)小组交流自己了解的身边的科学。
(2)小组推荐科学博士,向大家介绍身边的科学。
4、推荐新书,交换旧书。
(1)向同学推荐自己带的科普读物,简单介绍书的内容和特点。
(2)把自己已看过的书和同学交换。
二、课堂练习:
小组合作设计“身边的科学”手抄报“。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话。
2、搜集资料,了解科学家、发明家的成就。教学过程:
一、写话。
1、启发学生回忆本学期做过的事。
2、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3、谈谈自己在暑假里的打算。
4、教师归纳要点。
写收获:(1)写做了什么事。
(2)写做的过程。
(3)写做了以后,懂得了什么。
写打算:(1)打算暑假中做什么。
(2)打算怎么做。
5、学生自由写话。
二、宽带网。
1、学生汇报自己了解的著名科学家、发明家。
2、学生自主读科普读物,搜集科学家和他们取得的科学成就。
3、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集体评议。
三、总结拓展: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世界进入一个高度发展的时代,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板书设计:
二下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3篇
米勒教授把我从柏林特格尔机场接到住处已是晚上11点多了, 为我和房东贝克太太互相介绍后便告辞离去。贝克太太领我看了一下厨房、客厅和浴室等共用的生活设施后, 把两个大纸袋放到我租住的房间的墙角, 告诉我其中一个专门放废纸, 另一个装用过的饮料瓶罐等, 其他生活垃圾则放到厨房的垃圾筒内, 装满后放到门外由管理员收走。这是我抵达德国的当晚接受的一次环保教育。
我每天去学校途经的选帝后大街是柏林最为繁华的商业街, 就像上海的淮海路和北京的王府井, 而从这里仅仅再步行十分钟, 就进入了Tier Garden, 一个占地几千亩的原生态林区。林区内茂盛的树木遮天蔽日, 繁密的花草争奇斗艳;鸟雀于花木间自由地鸣唱, 野鸭在湖泊中悠闲地游荡, 时逢秋日更是色彩斑斓, 美不胜收。我专门去了几次都逢阴雨, 未能尽兴。而我学习的学校就坐落在选帝后大街边上, 离这一片原始林区只有百步之遥, 于是后来去学校时便随身带着相机, 当看到窗外天色转晴、阳光普照之时, 就匆匆锁起资料, 出门一头扎进这清新的大自然中。
德国有近2000个这样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在柏林这个欧洲最大的工业城市, 有四分之一的面积被森林、湖泊和公园覆盖, 而这个地处市中心商业黄金地段的天然林区在世界大都市中都是极其罕见的。它是一个天 然大氧吧, 净化着城市的环境, 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空气。
复印资料时, 我注意到纸张都是再生纸, 远不如国内的光洁厚实, 但毫不影响复印的清晰度和使用。在德国的造纸工业中, 废纸的再利用率已超过50%, 达到350万吨左右, 这意味着每年节约了相当于5000万棵树木的原料。在超市购物后, 购物袋需花钱购买, 这样市民手中的购物袋便会被多次使用, 减少了一次使用后即丢弃的浪费。地铁站和商场内的电动扶梯是感应的, 有人踩上去即刻启动, 没有人时戛 (jiá) 然而止, 避免了不必要的电耗。便桶的冲水箱比国内常见的规格要小, 但设计的出水力度极强, 犹如洗衣机内的水流上下翻腾, 这样就只需要国内水箱一半的水量便足以将便桶冲洗干净。还有一种放水量可以手控的设计, 一按就冲, 抬手即停, 无须一次放光一箱水。此外, 早在20世纪90年代, 德国政府就要求所有机动车辆安装废气催化装置, 并提倡使用无铅汽油, 因此在柏林车水马龙的大街上, 几乎闻不到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味。在柏林两个月的学习和生活中, 我只要稍加注意, 便可发现环保的理念渗透在这座欧洲大都市的方方面面以及市民自觉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
(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自主阅读》,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必修二第八单元训练 第4篇
1.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⑤凸显了“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是( )
A. “美元帝国”形成 B. 马歇尔计划出台
C. 联合国成立 D. “冷战”开始
2. 法国总统萨科奇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我们不能一边是多极世界,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法国企图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B. 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C. 法国希望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改革
D. 布雷顿森林体系仍对当今世界经济影响重大
3.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包括( )
A.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 以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C. 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 面对2009年金融危机,德国前外长费舍尔曾说:“在这场全球危机结束时,欧洲只会变得更加无足轻重,……欧洲不是在寻求更紧密的团结,而是正在这场危机中重新国家化,让自己回到过去。”这表明( )
A. 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
B. 欧盟将失去世界一极的地位
C. 欧洲联盟正走向解体
D. 金融危机促使欧洲更加团结
5.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演说中说:“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从尼克松的这段话中不能看出( )
A. 欧洲的联合增强了各国的经济实力
B. 欧洲的联合增强了各国的政治实力
C. 欧洲的联合提高了各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D. 欧洲的联合动摇了美国的
6. 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
A. 实现“凯恩斯计划”
B. 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 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7.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没有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 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 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8.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大幅度开放了市场,农产品年均进口增幅达26.94%。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过快的开放市场使压低农产品价格的趋势出现,对中国小规模生存型农业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还将进一步显现。这一现象说明( )
A. 加入世贸组织不利于中国农业的发展
B.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有害无利
C.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竞争力以应对挑战
D. 发展中国家应避开经济全球化以确保经济安全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在政治经济领域合作
B. 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C. 是论坛性经济组织
D. 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10. 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欧洲\&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跨地区\&39个\&40个\&6个\&8个\&1个\&7个\&]
A. 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
B. 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 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 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二、非选择题
11. 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国家兴,货币兴;国家亡,货币亡”这句话。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二 (西班牙所属)美洲年均金银出口额,1500~1545年为300万皮亚斯特(计量单位), 1600~1700年为1600万皮亚斯特……300年间增长了11倍。整个殖民地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
——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
材料三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角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在“现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眼中,随着野蛮的痕迹、超主权货币——黄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号称雄世界,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然而,盛宴总会结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可当之势崛起。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元时代。
材料四 当然,对于货币领袖这样的地位,任何国家都会觊觎。美元是否能够打破英镑盛极而衰的宿命,形成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长久主导权?美元如日中天,甚至出现“美元荒”时,有人说,美元可以基 业长青;而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美元态势减弱时,有人说,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
——以上材料均选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19世纪上半期,英镑确立了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简要说明英镑确立霸主地位的原因。
(3)20世纪40年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是怎样确立的?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有利条件。
(4)材料四中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和“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这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5篇
描写岁寒三友的成语:
松柏常青
松龄鹤寿
玉洁松贞 胸有成竹
竹报平安
势如破竹
青梅竹马
驿寄梅花
暗香疏影
《墨梅图题诗》
1、字词积累:砚台 乾坤 腐败 花蕊 横贯 卓尔不群
2、作者介绍: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绍兴人,元朝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过着隐居的生活,擅长画梅花和竹石。
3、重点句子解析:墨梅图题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解释:我画的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的。梅花不需别人夸奖颜色好看,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中心思想:本文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了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和卓尔不群的人品。《墨竹图题诗》
1、字词积累:衙门 书斋 思绪万千 夜不能寐 啼饥号寒 赈灾 高标挺立 特立独行 岿然不动
2、作者介绍: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诗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以书画闻名,擅长写兰竹诗。
3、重点句子解析: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解释: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的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感情。
中心思想:本诗表达了作者“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苍松怪石图题诗》
1、字词积累:天阙 阿谀奉承 耿直廉洁 不屈不挠 铮铮铁骨
2、作者介绍:李方膺:清朝诗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善画梅。
3、课文链接: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饱经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解释:您难道不知道,在严寒的季节,哪里去寻找青青碧草。您难道没看到,那高高的山上松树挺立着。大自然本不能塑造修饰什么,万物可贵之处在于他们的真实本色。枝干挺直使山峰更加雄壮,秀丽的景色没有和他同等的。饱经风霜与冰雪,永远那样苍劲。松树挺拔的身姿直插云天,那弯曲苍劲的枝干一直伸向碧空。
中心思想:本诗写出了苍松的坚强质朴、不屈不挠,比喻了诗人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铮铮铁骨的精神。
《语文天地》八:对联
松柏风度—梅竹情操 竹开霜启翠—梅动雪前春 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
第八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第6篇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竹4(zhú
√
zú)叶
办4(bàng
bàn
√)法
旁4(páng
√
pán)边
放进4(jìn
√
jìng)
全4(quán
√
qián)变黄了
医生4(shēng
√
shēn)
二、易写错的字
用:第一笔是竖撇,不要写成竖。
几:第二笔是横折弯钩。
出:第三笔是竖。
见: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妈:第一笔是撇点。
对:第一笔是横撇。
石:第二笔上不出头。
三、会写的词语
竹叶
月牙
小马
不用
几个
一只
石子
多少
出口
看见
妈妈
全对
回来
工厂
四、形近字
五、多音字
着几只
参喝发
没
六、近义词
找—寻
办法—方法
好久—很久
参加—参与
到处—处处
许多—很多
渐渐—慢慢
七、反义词
放进—拿出
升高—下降
许多—很少
回来—出去
睡—醒
好久—瞬间
八、词语搭配
一(群)小画家
一(幅)画
一(个)瓶子
一(颗)石子
一(颗)草莓
一(只)乌鸦
(想出)办法
(渐渐)升高
(摘)草莓
(采)蘑菇
九、词语积累
ABAB
式:碧绿碧绿 粉红粉红
雪白雪白 蔚蓝蔚蓝
火红火红
金黄金黄 乌黑乌黑
十、佳句积累
1.《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第八单元知识小结 第7篇
一、易读错的字
缝(fénɡ)补
皮箱(xiānɡ)
承(chénɡ)认
衬(chèn)衫
笔筒(tǒnɡ)
嚷(rānɡ)嚷
橱(chú)窗
肥胖(pànɡ)
抱(bào)住
偏(piān)僻
灰狼(lánɡ)
纵(zònɡ)身
毛贼(zéi)
爹(diē)娘
困(kùn)难
牲(shēnɡ)口
折(zhē)腾
二、易写错的字
漏:右边上面是“尸”,不要加一点。
狼:右边是“良”,不要少一点。
衬、衫:左边都是衣字旁。
货:下面是“贝”,最后一笔为“点”。
卷:中间两横,不要加一横。
贼:右边不是“戒”,不要加一竖。
三、会写词语
性子
一卷
交货
取出
夹袄
夸奖
服务
衬衫
负责
手艺
布料
笑话
大方
道理
实在提前
对不起
摇头
名声
放心
感动
漏雨
喂食
胖驴
贼人
老狼
莫非
厉害
抱起
打架
粘胶
偏爱
里屋
发抖
松手
跟前
甘心
滴答
四、多音字
卷
藏
嚷
旋
涨
折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纳闷—疑惑
夸奖—夸耀
满意—满足
恼怒—愤怒
舒服—舒适
总是—一向
人山人海—人头攒动
各式各样—各种各样
厉害—凶猛
安安稳稳—稳稳当当
惊恐—惊慌
昏头转向—晕头转向
清醒—清楚
害怕—恐惧
本领—本事
争辩—争论
闹腾—折腾
岂能—怎能
七、反义词
承认—否认
负责—敷衍
恼怒—高兴
密密麻麻—稀稀拉拉
人山人海—荒无人烟
厉害—温柔
清醒—迷糊
惊恐—从容
滑—涩
冷—热
走南闯北—足不出户
勤快—懒惰
惊慌—镇定
聪明—愚笨
欢喜—忧愁
八、词语搭配
1.动词搭配:(荡)秋千
(踢)毽子
(打)篮球
(裁)衣服
(洗)袜子
2.形容词搭配:
(1)形容词+
名词:
(美观大方)的新棉袄
(难看)的衣服
(漂亮)的春装
(慢性子)的裁缝
(圆圆)的脑袋
(漂亮)的帽子
(蒙蒙)的小雨
(毛乎乎)的东西
(黑乎乎)的东西
(又湿又滑)的山坡
(2)形容词+
动词:
(满意)地走了
(恼怒)地瞪大眼睛
(认真)地裁剪
(静静)地听着
(惊恐)地大喊
3.量词搭配:一(户)人家
一(位)老爷爷
一(头)小胖驴
一(只)老虎
一(个)贼
一(个)窟窿
一(棵)树
一(场)雨
九、词语归类
1.AABC
式词语:哈哈大笑
蒙蒙小雨
井井有条
2.ABAC
式词语:大摇大摆
自言自语
任劳任怨
绘声绘色
诚心诚意
不折不扣
3.含近义词的词语:翻山越岭
走南闯北
金枝玉叶
4.表示人很多的四字词语:摩肩接踵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头攒动
人来人往
十、句子积累
1.双重否定句:裁缝说:“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
2.比喻句: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
3.夸张句:……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4.排比句:夏天戴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圆筒形的呢绒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
十一、考点提示
1.背诵《大林寺桃花》(日积月累)。
2.会把陈述句改为转述句。
3.熟悉四篇课文的内容,会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复述故事。
译林初三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8篇
句中的be dressed意为“穿着衣服”,强调一种状态。其后常接介词in,意为“穿着”。如:
The young man was poorly dressed.这个年轻人衣着寒酸。
The girl is dressed in red. 这个女孩衣着红色的衣服。
注意:dress用作及物动词时,意为“给穿衣服”。此时,宾语通常只能是人,而不能是衣服。当表示自己穿衣服时,用反身代词。如:
She dressed the children well.她给孩子们穿得很好。
The baby is too young to dress himself.这个婴儿太小,不能自己穿衣服。
2.And we d better shut all the windows too.(P116)
句中的had better do something意为“最好做某事”,用于表示对别人的劝告、建议或是一种愿望。其否定形式应在had better后加not。shut此处用作动词,意为“关上,封闭,合拢”。如:
You d better have a rest.你最好休息一下。
You d better not miss the last bus.你最好不要错过末班公共汽车。
Shut the door after you. 随手关门。
【拓展】shut还可作形容词,意为“关闭的;停止营业的”。如:
With the door shut,the room was hot and wet.门是关闭的,所以房间里又热又湿。
注意:close指把门等关到让人不能出入的程度,只表示关上;而shut指关严并紧紧闩住,强调与外界隔绝。如:
He did not close the door when he left the room. 他离开房间时没有关门。
Shut the door so that the cat won’t get out. 把门关严,别让猫跑出去。
另外,表示“暂不开放”用close,表示“永不开放”用shut。如:
The swimming pool has closed for the winter.游泳池冬天不开放。
The hotel is shut. 这家旅馆不再营业了。
3.Bruce wondered where it came from.(P118)
wonder多指遇到了棘手的事情,难以弄懂而引起的惊奇,如科学问题、算术问题等。常用句型有:
It s a wonder 难得;奇怪的是。No wonder难怪;并不奇怪。如:
It s a wonder you recognized me. 难得你认得我。
No wonder he is not hungry;he has been eating sweets all day.
难怪他不饿,他整天都在吃糖果。
wonder后接who,what.why,how等引导的宾语从句时,表示“想知道,对感到怀疑”。wonder后接if或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时.表示一种委婉的请求。如:
I wonder why James is always late for school.
我想知道为什么詹姆斯上学总是迟到。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9篇
1.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法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简称为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西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化学药品制剂。
5. 药物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6.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7. 有效期为7月,说明该药可以用到207月31日。失效期为年7月,说明该药可以用到2010年6月30日。
8. 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倒和溺水等情况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但必须符合病情或伤情。
9. 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以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具体操作看课本84页。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具体操作看课本85页。
10.出血和止血:
(1)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胸部、腹部等内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做必要的止血处理。
(2)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
a.毛细血管出血最常见,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
b.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c.动脉出血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10篇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C.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D.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2.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
A.表明了美国放弃同苏联合作,“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
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国际社会制度的性质
4.右图是一幅反映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漫画。有人说:“美国的活动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是指 ( ) ①稳定了西欧经济
②确定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
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下列选项不准确的是 ( )
A.都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利益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 D.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6.“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美进行广泛协作。”这段话旨在 (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北约
C.建立欧共体 D.推行杜鲁门主义
7. 一本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军事联合行动。” 这次冲突是 ( )
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
8.下列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形成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B.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冷战”转化为大规模的“热战”
D.该局面的形成是美、苏两国政治、军事均势状态下的产物
9.柏林墙修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 ( )
A.“柏林危机”的产物 B.“冷战”时代的产物
C.西德对峙的产物 D.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
10.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核武器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因此,美苏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往往表
现出坚忍和理性。下列历史事件中最能反映这一国际关系特点的是 ( )
A.欧共体成立 B.德国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