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故事梗概范文第1篇
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给数字一个生命
小朋友们,当你轻轻地打开数学书的时候,是否看到了数字们微笑的脸?咦?数字怎么是活着的呢?当然是活着的喽!他们各有不同的性格。你看,一向认为自己个头最高、腰板总是挺得直直的“1”,是多么傲慢呀。他可以整除所有的数,但是他除了自身之外却不能被别的数整除,真可谓是“独霸将军”。
红岩故事梗概范文第2篇
现在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革命先辈的惨境,但当我们听到历史声音的时候我们是否感动过?震撼过?启示过?现在,我们的祖国还不足够强大,很多国内事务的进行还要受到国外势力的干扰,难道我们没一种坚贞不屈,追求自由的精神吗?共产主义是最完善的社会制度,难道我们不应该坚信我们的祖国必然会强大起来的信念吗?所以我们需要红岩精神,我们要学习红岩精神。当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年代,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和“中美所”的革命人士宁死不屈,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革命品质和坚定信念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是我们的必修课。
听完报告后,大家眼里都充满了泪水,因为我们都明白了“红岩魂”的伟大,明白了“红岩魂” 是华夏大地的正气魂,是中华民族的复兴魂,是中国人民的奋斗魂,是一种为国家独立与富强、为民族解放与振兴、为人民民主与幸福而忘我献身的崇高精神。"魂"在革命志士身上集中表现,但其光辉照耀九州。正是这种精神直接或间接地感染了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红岩魂"是我们的国魂、民族之魂,是革命的战斗精神。在我们继承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振兴祖国的新长征中,愿"红岩魂"精神激励我们不屈不挠,献身奋斗,迎接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新世纪的辉煌!
红岩故事梗概范文第3篇
恭城是桂林唯一的瑶族自治县,历史悠久,为桂林旅游名城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其主要人文景观是“三庙一馆”,文庙、武庙、周渭祠和湖南会馆。
恭城文庙以山东曲阜文庙为蓝本,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偏远的瑶乡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可以搜寻到历史发展的踪迹,可以欣赏到多姿多彩的宫廷文化和民间风俗及传统艺术,可以享受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之美。总而言之,恭城文庙建筑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恭城文庙的建筑,不仅以恢宏的气势、巧妙的构思、神奇的地理环境和阴阳八卦结构展示着孔子的儒家文化(儒、释、道三家合一)的显赫地位,而且以因地制宜的多变手法,瑶族和汉族文化相结合的多采风格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侧面。巧夺天工的布局艺术,精湛细致的雕刻艺术,出神入化的书法绘画艺术,美伦美奂的建筑艺术都在此地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和发挥。
恭城文庙以建筑艺术之高,结构布局之精巧,质量之上乘,只有帝王的宫殿和朝廷修建的寺庙才能相比,这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建筑现象,因为孔子的威望和地位以及历代皇帝对孔子的追封,把文庙提高到了皇权贵室一样的至高无上的地步。
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孔子学说中的“礼”作为强化其统治地位和巩固宗法制度的重要手段。既为了渲染真龙天子的君权受命于天,又约束在礼教规定的范围内,所以不惜重金建筑文庙,以树碑立传,百世流芳。
恭城的文庙建筑,在风水学说的理念中,在阴阳八卦的构思里,在封建礼教的框架下,形成了一套合乎儒家审美标准的美学观建筑。这美学观可以说是它的建筑上的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讲究“序”。
孔子对秩序是非常看重的,他主张封建礼教,讲究的就是恢复社会秩序。
从第一级平台封闭的照壁状元门、第二级棂星门、第三级平台泮池、第四级平台大成门、第五级平台大成殿、直到第六级平台供奉孔子祖先的崇圣祠,一级高于一级的平台,其实体现了严谨有序封建等级观念。等级观念要求建筑有稳定的秩序感和级别的高低有致。造成这种效果的方法,就是在空间环境的布置、体量、体形的组合,装修、装饰的处理,还有比例尺度的分寸等方面,运用对比、衬托等使整个建筑群相对地由卑到尊、由低到高、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铺垫到高潮,形成一个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等级森严的整体建筑。
到恭城文庙的人都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这里的孔子似乎比曲阜文庙里的孔子更伟大。其实一点不奇怪,因为曲阜文庙建筑在平原之地,恭城的文庙却是依山而筑,这里的孔子“须仰视才见”。
文庙,在空间环境的布局运用了沿轴线。由低至高延伸组成的层层建筑序列,向着主体建筑大成殿引导展开,从空间的转换,前后左右的衬托、自然环境的氛围等鲜明地突出了大成殿这一主体建筑的崇高地位。
二是讲究“正”。
儒家思想强调正心、正名、正位、正物,这种求正的理念和情感,体现在建筑布局上,就是方正、方整、严正、严整、对称、工整和直线形象的追求,摒弃歪斜、弯曲的图象和方位。文庙采取严格的对称,方整的图形,可以作为这种观念的一个突出例证。中轴线为孔庙,左右为东西二学,由三组建筑组合而成。庙前东西南牌坊三座,庙内四进院落,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等主体建筑,顺序排列在中轴线上,或西廊庑以及宿所、省(读“弥”)牲斋等,以对称的格局配属两旁。其实,由于孔子的至尊地位,盖庙宇跟宫廷建筑的要求皆为同一。
正,还包括正中的地位。正者,中也。
正,也含有正直的含义。孔子的儒家学说中,正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孔子说:“政者,正也。”又说:“见利而思义,见危而献身,安贫而乐道,不食诺言者,是为正直之人。”他主张人生在世要“直道而行”。儒家学说强调为人处世要正直,要讲信用,要“言必信,行必果”,这些传统道德观念对于我们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为规范,也是有十分必要的。
三是讲究“和”。
和,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主要的特点,也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特色。“和”就是适中,不偏不倚,不温不火,不过不及。为人处世,讲究和为贵,亲和力,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行政方面,要求政通人和;对自然界,希望风和日丽、和风细雨等;在处理邻国关系、对待友邦问题方面,讲究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避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等等,都是以和为贵、以和为美。
和,反映在哲学上,便是一种朴素的辨证法,一种对立统
一、综合平衡的关系。宋代的理学家、《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说:“礼,理也;乐,和也。礼,阴也;乐,阳也。”
和,反映到美学上,则是追求和谐、协调、敦厚、温良的美,这就是中庸之道。
和的观念表现在文庙建筑布局上则是各部分之间的形象、比例、尺度、质感、细节、装饰都能够互相协调、互相衬托、互相比照,渐变多于突变,过渡多于突兀,联系多于对立。例如,文庙的整座建筑群座落在印山之麓、茶江之畔,掩映在绿树丛中,室内与室外互相渗透,各座建筑之问,细部与整体之间,既有变化,又互相协调、和谐。文庙建筑群可以称得上是体现“和”的建筑美学观的一个杰出作品。
在当时科学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在偏远落后、物质匮乏的瑶乡,能够建造出这么一座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光芒的伟岸文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它反映了瑶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创造力和吸收中原先进文化的亲和力。
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孔子赞》日:
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孔子以前,既无孔子;
孔子之后,更无孔子。
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恭城文庙有一副楹联:
天下文官祖
红岩故事梗概范文第4篇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富裕的家庭,幸福的生活遍地开花,各种各样的发展点缀着我们的生活。可是,每当我们在享受这些美好的同时,是否也会想起六十多年前为革命英勇奉献的志士,想起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抛洒下的热血呢?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再次爆发内战,国民党开始疯狂地屠杀共产党革命人士。在重庆,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告密,众多的重庆地下党们面临危机。其中,大部分与之有关联的革命人士被捕,受尽折磨却坚强不屈,用坚定的意志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这其中,有我最佩服的人江姐。
江姐受到甫志高的背叛,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国民党的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试想有谁在这种危难的时刻还能临危不乱,依旧坚持自己的高贵信仰信念,所以一代代的中国人把江姐这种对党极高的忠诚和热情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观,终身学习并追求。
与光明相对的便是黑暗,同样,与江姐这种大义精神相对的就是国民党的残暴与愚昧。国民党抓捕大量的进步人士,用酷刑逼供,甚至连像小萝卜头这样几岁的孩子都不放过。在重庆解放前夕,狗急跳墙杀害了众多的革命志士,把它们的鲜血洒在了高高的山坡上。
《红岩》这一神品般的小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最高度的概括。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与信念。
红岩故事梗概范文第5篇
《红岩》读书汇报课
《红岩》自1961年出版后,半个世纪过去了,魅力丝毫不减,发行量高达千万册,被誉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一部震撼人心的共产主义教科书”,“一本教育青少年怎样生活、斗争、怎样认识和对待敌人的教科书”,更被誉为“青少年成长不可缺少的好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共读《红岩》,一起感受革命烈士的坚强与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首先先让我们重温下这本书。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红岩》是一本爱国小说。作者把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得淋漓尽致,充分地表现出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怀。1948年是敌人做垂死挣扎地最后日子。在这至关重要的时刻,过于自信自作主张、不顾大局的甫志高,被狡猾、奸诈的敌人设下圈套抓住了,成为一名可耻的叛徒,由于甫志高提供了对敌人十分有利的口供,使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许多从事秘密工作的地下党员暴露了身份,落入了敌人的魔掌。在狱中大家始终坚贞不屈,想方设法开展革命活动,最后越狱成功的故事。
读书要讲究方法,查资料是一种非常好的辅助阅读,下面的问题同学们可以自己查资料并回答:
问题一:小说的内容反映了当时怎样的背景? 问题二:读一本书,一定要了解作者。那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呢?他们又是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这个问题可以分开回答。)
给大家一个提示,查资料的时候不要只是对网页上的内容 直接复制,应该有选择性的删减补充,要把查到的内容自己读一遍,以便找出其中的错误并订正,而不是一味的去复制,每一次查资料,不仅仅是查了,一定要自己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资料主要讲了些什么,合不合理,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这种读书方法非常好,一定以后要强化练习。好,通过阅读,同学们一定对红岩这本书有了非常细致的了解,那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的阅读细致,请大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一:通过阅读,大家一定对红岩中的许多人物有了很深的了解吧,也一定对某些人物特别敬佩,成为你心目中的英雄,那么请谈一谈你心目中的英雄吧。
红岩被拍成了一部电影,叫《在烈火中永生》,那么请大家欣赏一下电影中的许多感人的片段。另外我给大家列了一份资料。
渣滓洞仅有15人脱险成功:肖钟鼎、刘德彬、孙重、傅伯雍、周洪礼、张泽厚、杨纯亮、陈化纯、杨培基、刘翰钦、周仁极、杨同生、钟林、李泽海、盛国玉(女)。
白公馆仅有19人脱险成功(谭模被提出枪杀,身中三枪未死,他从尸坑中挣扎出来顺利脱险,加上他一共是20人):罗广斌、周居正、毛晓初、郑业瑞、任可风、段文明、贺奉初、杜文博、杨其昌、周绍轩、尹子勤、王国源、李荫枫、郭德贤(女)、郭小波、郭小可、江载黎、李自立、秦世楷。
看完了这个片段,大家喜欢吗?对于这个片段和这份资料,大家有什么感想吗,请大胆提出。
朗读是人们对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同学们已经找到自己觉得非常喜欢的片段,并读了。那么现在邀请高彬杰同学为大家来朗读江姐忍受酷刑时的那一段,请大家把书翻到267页。
问题二:红岩在1961年12月正式出版,后重印113次,再版2次,册数则超过了一千万。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要去读它呢?它究竟好在哪里?
问题三:初读一本书,主要要了解这本书的感人的情节,那么请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中自己最感动的精彩情节,并写写体会。
好,现在我给大家看几张图片,以下是当时关押革命烈士们的监狱。
看了这些图片,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受吧,请大家写出来分享一下。
读书有助于大家的写作,那么我们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手法呢。
交流一:在我们六年级上学期学的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中写道,作者读红岩这本书,被江姐忍受酷刑时十指连心的疼痛所打动了。那么同学们会发现这段其实只有不到一百个字,但为什么会让我们也有如此的感受呢?而我们写很多字的段落,却不能表达出这样的效果,请同学们分析一下。
交流二:这本书中细节描写还有很多,那么请同学们再找出一些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指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等。)并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回答时写清楚在哪页第几段。)
交流三:读完了这本书,你觉得它对你写作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通过交流,同学们对这些写作手法也有了一些了解吧,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能用到。
希望这次读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把自己的感受写成读后感,也可以把书中喜欢的情节编成剧本演一演,这样在不同的读书方式中我们可以收获到不同的知识,更丰富全面的了解这本书。
一本好书,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悟。读书不一定要了解每一个细节,但是只要它对我们的思想、生活有益处,就值得我们读,值得我们分享。
红岩故事梗概范文第6篇
读《红岩》有感
临床1207班 袁笑
响应党组织的阅读红色书籍培养党性修养的号召,我选择了重读《红岩》这本书。第一次读《红岩》是在还是在小学,是在渣滓洞参观后购买的,当时对党没有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只是把它当作一本普通小说来读,读之后没有太大的感触。这次作为一个已经了解了中国近代史并深刻领会到党的先进性的入党积极分子的我重新捧起这本红皮的书,页页翻阅,细细品读,心境已经不同往日了,革命先烈的那“顽强的精神”与“不屈的气节”在让我潸然泪下的同时让我看到了信念的巨大能量。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记述了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当时,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
《红岩》也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正是他们“牺牲我一个,幸福全中国”的信念,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
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员,敌人尽管可以进行严酷的肉体摧残,但在由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革命先人的这种坚定信念是我作为积极分子所应学习。
红岩精神是什么?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形成的“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革命精神。
我们生活在表面看似和谐安宁的世界里,已经渐渐淡忘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和悲伤,也无法体会到那些英雄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和牺牲背后所隐藏的深深的爱国热情。而红岩的精神正如一面鲜红的旗帜,在不同的年代激励着同我们一样的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的青年为祖国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用青春换给祖国的繁荣发展。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也许我没有那种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信念,也没有江姐那种受尽酷刑,却从不畏惧的精神,但《红岩》让我深感身上肩负着一种责任,一种为党和国家的未来努力奋斗的责任,一种对群众的责任,一种对自己积极分子身份负责的责任。红岩精神就像一面旗帜,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永不褪色,引领着我们走向党的怀抱,成为我们的精神成长的路标。
中国共产党已经建党九十余年了,在这风风雨雨的九十多年里,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劳动人民推倒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带我们走向新中国,又引领了全国解放,让人民当家做主,领导了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民族复兴之路,让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即使是当今和平年代,我们党也不忘过去的耻辱与艰辛,依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注重自我完善,时刻站在广大人民的一边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努力。
记得《红岩》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有这样勇于牺牲精神的才是合格的正党员,这也是在阅读红岩的过程中令我感触颇深的情节之一。在通往正式党员的路上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只有在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引导下,我才能逐渐慢慢靠近党的旗帜。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白’;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这是出自《红岩》的一段荡气回肠的诗篇,是年轻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陈然(《红岩》中成岗的现实原型)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
在《红岩》中作者着力刻画了许多像成岗一样的英勇战士。让我映像最深刻最感动最佩服的莫过于江姐以及华子良。
我佩服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在对敌斗争中,她却是那样坚强机智,宁折不屈。当她被捕后面对凶残的敌人严刑拷打,竹签钉手的时候,还是那么沉着冷静,她说:“毒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最后,在江姐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然后从容走向刑场。她为新世界诞生而慷慨献身的誓言,永远铭刻在我们后代人的心上:“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所有这一切,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我佩服华子良装疯卖傻,舍己为党。他,原来是华蓥山根据地的党委书记,被捕入狱十五年。从1946年起,接受省委书记罗世文临刑前的指示,伪装疯癫,长期隐蔽。一直到了最后,党需要他的关键时刻,他才一扫疯疯癫癫的模样,呆滞的目光变得炯炯有神,充分发挥蕴藏多年的力量。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解放战争胜利后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的英雄志士用鲜血换来的果实,血染红岩,才挣得今天的安居乐业。急风暴雨,血火硝烟已经散去, 掩卷沉思,在我们享用现代文明的时候,能够忘记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吗?能够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吗?能够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吗?不,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也没有资格忘记。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重重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红岩烈士们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们该怎样让我们的国旗更加鲜艳呢?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战争已然远去,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对于我们在校医学生,红岩精神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恩赐;它让我们常怀一种感恩之情,回首以往,心绪激昂;它让我们常怀一种奋进之情,环顾现实,奋发向上;它让我们常怀一种危机之情,提示我们时刻牢记,今天这样平和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地生活,好好的学习,日后做一名好医生,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做贡献,来报答那些为我们创造这种安定生活的无数先烈们。
伟大的先烈们长眠于青山翠柏之间,而红岩精神将会永垂不朽!红岩精神如同一颗不灭的火星,点燃一个时代的奋斗精神,点燃无数有志之士的拼搏引信。我要衷心的感谢《红岩》,不仅因为它为我树立了榜样,更由于它使我深入的体味到什么是光辉的历程,什么是血染的风采,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珍贵的青春,什么是真正的信仰,它让我对党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