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分奶酪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知道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3.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狐狸的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分辨好坏对错,懂得做事要公平合理、过分斤斤计较反而会失去更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狐狸狡猾、贪吃的特点,深入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反映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视频《乌鸦和狐狸》,让学生观赏。
2.刚刚的动画视频好看吗?有哪个同学能说说动画中讲的是什么故事?(学生举手回答)同学们讲得真好。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和狐狸有关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问题。(出示课件)
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把认读不清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想一想:(出示课件)
(1)狐狸给两只小熊分了几次奶酪? (2)最后分奶酪的结果是什么?
四、教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后鼻音:帮、嚷、剩、整。 (2)三拼音节:捡、俩、瞧、便。
(3)重点指导:“俩”读liǎ,注意与“两”区别。 2.读准词语。
奶酪 开始 拌嘴 仔细 第一 剩下 公平 3.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2.老师范读,指导读出狐狸和两只小熊说话时各自的语气。 3.分组,分角色进行朗读,并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梳理课文段落,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一只狐狸为两只小熊分奶酪,结果把奶酪吃得一点儿也不剩的故事。)
(1)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 (2)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
第二课时
一、整体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只狐狸和两只小熊,在它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生:狐狸为熊哥哥和熊弟弟分奶酪的故事。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
(1)一开始,两只小熊捡到奶酪时是怎样的心情?(高兴极了) (2)后来,他们为什么拌起嘴来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 (3)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分这块奶酪?(学生自由回答) 过渡:我们来看看狐狸是怎样为他们俩分奶酪的。 2.读第3~6自然段。
(1)指名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这四段话。
(2)思考:狐狸是怎样为小哥俩分奶酪的,小哥俩满意吗?为什么? (不满意,因为分得不匀)
(3)狐狸第一次分得不匀,那该怎么办呢? 3.读第7~9自然段。 (1)学生分小组读。
(2)根据上面的方法自由讨论。
①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②狐狸有把奶酪分好吗?(没有,他最后把奶酪吃光了) ③小哥俩都说了什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4.读第
10、1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
10、11自然段,指导读出两只小熊生气的语气,以及狐狸狡猾得意的语气。
(2)两只小熊为什么生气?(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 (3)你觉得狐狸的话对吗?为什么? 5.总结讨论。
(1)狐狸为两只小熊分奶酪的结果是把整块奶酪吃光了,你觉得狐狸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在狐狸为两只小熊分奶酪的时候,两只小熊一直都在说对方的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你觉得他们的做法对吗?
(3)如果让你来为两只小熊分奶酪,你会怎么分呢?
三、指导书写
狐狸分奶酪教案范文第2篇
1、会认识捡、酷、俩、始等12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狐狸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
二、走进故事感悟道理
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
(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来。 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你分得不匀!”小哥俩嚷着说,“那半块大一点儿。”
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
“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两只小熊又嚷了起来。
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咬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了点儿,狐狸就这样轮流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 狡猾、聪明、奸诈、善辩
(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小朋友,故事中的狐狸是不是够狡猾的?狐狸一口一口吃掉奶酪。假如,两只小熊相互谦让,不给狐狸可乘之机,那块香甜的奶酪不就不会落入狐狸的口中了。狐狸分奶酪的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在面对物资分配的时候不能让外人来插手,要有团队信任,要相信自己的队友,过分得斤斤计较反而失去的更多,对自己的小伙伴不应该内讧,要一致对外不能让敌人钻了空子。相信自己的敌人不相信队友的人最后只能让敌人抢夺你们的胜利果实。 (4)指导朗读
分角色,注意对话。两只熊,一只狐狸
3、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内容。
4、简单汇报 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
狐狸是故意分成半边大,半边小的,对吗?
三、童话的特点: (1)拟人化描写 (2)想象丰富 (3)有趣有理
四、总结收获布置小练笔 假如你想写一个狐狸,你笔下的狐狸有是怎样一只狐狸呢?下课后,自己编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老师期待着
一只乌鸦蹲在树杈上,嘴里含着一块奶酪。这时,一只狐狸从树下经过,看了看乌鸦,对她说:“乌鸦小姐,你去参加选美吗?”“去”乌鸦一张嘴,奶酪掉了下去,狐狸叼起奶酪走了。乌鸦一拍大腿,恨恨地说道:“哎呀,刚才说不去就好了!”
拓展练习,仿编故事狐狸还会有那些故事?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编一则与狐狸有关的故事。
狐狸分奶酪教案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重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计较太多失去更多的道理。(难点)
课前准备
1.相关课件以及生字词的卡片。(教师) 2.搜集相关民间故事。(教师) 3.自学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读过许多有关狐狸的故事,狐狸给大家留下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匈牙利的民间故事《狐狸分奶酪》。(老师板书课题:狐狸分奶酪) 1.学习“奶”“酪”两个字。
(1)强调“酪”的读音是lào,不要读成nào。
(2)注意“奶”的右半部分是两笔写成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3)指导学生书写“奶”字,并组词。 2.教师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奶酪”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
3.齐读课题,读准“酪”。
4.狐狸是怎么分的奶酪?他给谁分奶酪?奶酪分得公平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以及长句的停顿。
2.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教师随机纠正和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过渡: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
2.说一说故事的起因小熊兄弟俩为了分一块捡到的奶酪,拌起嘴来。
3.认读“捡”“俩”“始”“拌”。 “捡”“拌”:与“脸”“胖”换偏旁识记,本义都与手有关,所以部首是“扌”。理解“拌嘴”是吵嘴的意思。 强调“始”是翘舌音;“俩”的准确读音是liǎ,要与“两”区分开。
用“始”组词,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4.小组交流:本来捡到奶酪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为什么兄弟俩会拌起嘴来?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5.小组汇报。
6.指导朗读,要读出捡到奶酪时高兴,为了怎么分拌嘴生气的语气。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过渡:为了不让对方多吃一点奶酪,小熊兄弟俩吵了起来,吵架声引来了
谁?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呢?
1.自由读2~5自然段,用“____”画出狐狸说的话,并圈出狐狸的动作。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预设: 狐狸说的话: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
狐狸的动作: 跑、 问、 笑、 拿、 掰。
4.为什么狐狸是“跑”过来“问”?他心里会想什么?
5.指导朗读狐狸说的第一句话。(读出狐狸假装亲近的感觉。) 学习“吵”字。 (1)理解“吵”字为什么部首是“口”,说一说怎么记字形。
(2)观察后尝试书写。强调“口”要写得小一些,写在左上格,右半部分“少”的最后一笔撇要穿过竖中线。
6.当狐狸知道小熊兄弟俩是为了分奶酪吵嘴之后,狐狸又说了什么?(指名读)
7.说这句话时,狐狸为什么“笑”? 8.指导朗读狐狸说的第二句话。(读出他胸有成竹的样子) 认读“帮”字,学生组词后,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并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9.狐狸是真的帮小熊兄弟俩分奶酪吗?他接下来做了两个动作“拿”
“掰”,你觉得他会怎么“掰”奶酪呢?
10.指导朗读第2~5自然段。
四、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扫清了字词障碍,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习了文章的前五个自然
段,了解了主要内容:狐狸知道小熊兄弟俩为分奶酪拌嘴,主动来帮助他
们分奶酪。那么,狐狸把奶酪分得公平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随机点名认读并组词。
2.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奶粉 乳酪 捡到 兄弟俩 始终 拌嘴 争吵 帮忙
3.狐狸把小熊兄弟俩捡到的奶酪分好了吗?他分得公平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狐狸分奶酪》这一课。
二、抓住主线,朗读感悟 1.狐狸帮小熊兄弟俩分好奶酪了吗?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知道的?
(1)自由读第6~11自然段,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预设:
A.没有!我是从“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这句话看出来的。
B.没有!我是从“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这句话知道的。
(2)认读生字“剩”“整”,理解“一点儿也没剩下”和“整块”。
(3)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和第10自然段。(读出无奈和小熊兄弟俩生气的语气) 2.学习第6~9自然段。
过渡: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1)自由读第6~9自然段。
(2) 认读“嚷”字,与喊、叫区分,理解两个“嚷”的意思。
(3)指导朗读小熊兄弟俩的话。
(4)听了小熊兄弟俩的嚷叫,狐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指名读第7和第9自然段)
(5)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奶酪”(圆纸板)演示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6)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7)指导分角色朗读。
(8)指名到前面分角色朗读表演。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狐狸把整块奶酪都吃光了,他是怎么说的呢?
(1)齐读。
(2)随文识记“整”。
(3)指名读,思考:狐狸为什么这么说?他为什么“笑着说”,这是怎样的 笑?
三、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本课剩下的6个生字“始、仔、急、咬、第、公”。
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跟着书空。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重点讲解“急”“第”两个字: “急”和“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强调:“急”的部首在下面,是“心”;书写时上窄长,下宽扁。
“第”的部首在上面,是竹字头,“竹”的竖、竖钩都变成点;书写时上扁下长;整个字是11画,第七笔是横折、第八笔是横、第九笔是竖折折钩。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四、总结全文,深入主题
1.想一想,狐狸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把整块奶酪都吃光了。
2.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
狐狸分奶酪教案范文第4篇
花
花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山羊老师告诉花花哪四个字?花花是怎么做的?
原文:
同学们,你们认识花花吗?瞧,就是那个穿着花衣裳、背着花书包的小猫。今天,它就是动物园第一小队的小队长啦。看它,又蹦又跳,多高兴啊!
今天,正好是第一小队值日。一放学,花花就把它们小队的伙伴们集合起来,开始分工。“喵,喵,小兔、小狗,你们扫地。”“小鹿,你擦黑板。”“小鸭、小公鸡,你们俩摆桌子。”
“喵,喵,你们听清楚了吗?
没等大家说话,小狗就嚷开了:“汪!汪!小猫,你自己干什么呀?”
“喵,我是小队长。负责检查。你们快干吧!”大伙听了都不高兴了。
等花花一走,它们就议论开了:“花花真是!咱们在这里打扫卫生,它却出去玩,太不像话了!”“就是嘛!它还是小队长呢。自己一点活都不干!
”过了一会儿,花花神气地回到教室里一看,呆住了,教室里乱七八糟的:桌椅歪歪扭扭的,黑板黑一道儿白一道儿的,地上满是碎纸。花花气得拎起花书包,哭着跑回家了。
第二天,
山羊老师批评了花花,花花委屈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师。山羊听了,告诉它四个字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一个星期一来到了。下午,花花照例先分好工,随后和大家一起干起来:它一会儿帮着扫地,一会儿帮着摆桌椅,一会儿又帮着擦黑板,干得十分卖力。工夫不大,教室里便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了。花花又检查了一遍,关好了门窗,这才离去。
第三天,
山羊老师微笑着表扬了花花,并让它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经验。花花笑眯眯地把山羊告诉它的四个字说了,原来,这四个字就是“以身作则”。
参考答案:山羊老师告诉花花“以身作则”这四个字。
花花一会帮着扫地,一会帮着摆桌椅,一会帮着擦黑板,做到了“以身作则”。
谁是森林小天使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乌鸦为什么能成为“森林小天使”?你从乌鸦身上学到了什么?
原文:
喜鹊、黄莺、乌鸦三个小伙伴同住在一片大森林里。一天,他们坐在一根树枝上聊天。聊着聊着就说到了马上就要举行的“谁是森林小天使
”的比赛。一说起比赛,喜鹊眉飞色舞地说:“森林里就数我最漂亮”话还没说完,黄莺急急打断他的话:“可不是嘛!在森林里,我算得上是真正的歌唱家,我唱歌的时候,没有谁能比得上。”他俩各自抢着夸自己,谁也不听谁的。只有乌鸦在一边默默不出声,他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时,飞来一只猫头鹰爷爷,他停在一块石头上,不停地喘着气,他抬头看见树上有三只小伙伴,着急地对他们说:“喂,三个小朋友,你们好。我的脚不小心扎到一根长刺,麻烦你们帮帮忙,帮我取出来,好吗?”喜鹊听了,摆摆尾,飞向远处一块石头上,欣赏着自己美丽的羽毛。黄莺不耐烦地说道:“我们哪有时间,你没看见我们为参加谁是森林小天使’的比赛正忙着做准备吗?”说完,他开始唱起歌来。乌鸦看了看两个小伙伴,飞向猫头鹰的身边,用自己尖尖的嘴巴,小心地帮猫头鹰爷爷拔出了长刺。猫头鹰看着乌鸦,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孩子,谢谢你!我会记着你的。”说完,展翅飞走了。
三个小伙伴终于等到了比赛的开始,喜鹊的美丽与黄莺的歌声得到了很多的赞赏,他俩也认为自己最有资格成为森林小天使。乌鸦也为两个小伙伴感到高兴。到了最后宣布结果的那一天,森林里来了很多的动物,猫头鹰爷爷也来了,他对大家说道:“朋友们,我组织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选一个最善良、最有爱心的小天使,为我们森林的其他动物做榜样,让我们这个森林成为最有爱心、最友好的动物之家,现在我已选好了,他就是有爱心的乌鸦。”说完以后,就把“森林小天使”的奖状发给了乌鸦。黄莺与喜鹊羞愧地低下了头。
参考答案:因为乌鸦是最友好、最有爱心的,所以它能成为“森林小天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