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二氢吲哚研究(精选9篇)
吲哚、二氢吲哚研究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2月~2014年7月经明确诊断为羊水过多的患者69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3]中羊水过多的诊断标准; (2) B超检查羊水指数>18 cm。69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35例) 和对照组 (34例) , 对照组年龄20~35岁, 平均年龄 (26.93±6.05) 岁;孕周33~38周, 平均孕周 (35.03±1.61) 周。观察组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 (26.38±5.89) 岁;孕周32~38周, 平均孕周 (35.46±1.92) 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及妊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适当控制水盐的摄入作为基础疗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给予口服吲哚美辛25 mg/次, 每8小时1次, 疗程为5 d。
1.3 观察指标
(1) 羊水指数:于治疗前后用B超测量羊水指数; (2) 宫高、腹围的测量:于治疗前后采用同一软尺测量上述指标; (3) 观察记录两组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及并发症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实用妇产科诊疗规范》[4]制定。显效:羊水指数下降<18 cm, 宫高、腹围分别减少4~5 cm;有效:羊水指数下降4 cm, 患者腹胀症状减轻, 腹壁变软;无效:羊水指数下降<1 cm、未下降或增加, 自觉症状无缓解或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8例, 有效6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显效7例, 有效12例, 无效15例, 总有效率为55.88%,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羊水指数、宫高及腹围比较
经过治疗, 两组羊水指数较治疗前下降 (P<0.05) , 观察组宫高、腹围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 对照组宫高、腹围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比较, 观察组羊水指数、宫高及腹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两组剖宫产、胎儿窘迫、妊高症、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羊水为胎儿提供了一个低阻抗的保护环境, 但是羊水过多则会增加母儿的风险[5]。适当控制水盐的摄入是治疗羊水过多的基础要求。吲哚美辛是治疗羊水过多的常用药物, 研究发现, 其用于特发性羊水过多、胎盘因素或胎儿感染因素所引起的羊水过多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应用吲哚美辛需注意谨防动脉导管未闭、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因此建议在给药的第1天和每周监测胎儿超声心动图以及时发现不良情况, 停止治疗或减少药量。本研究针对羊水过多患者采用小剂量吲哚美辛短期治疗5 d, 研究结果显示, 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基础治疗, 其能明显降低羊水指数、腹围和宫高。说明吲哚美辛治疗羊水过多疗效确切。吲哚美辛为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可通过减少胎儿尿液及肺液的产生, 增加胎膜和胎肺对羊水的吸收, 起到治疗作用。
羊水过多增加了孕妇妊娠的风险, 多因巨大儿和胎儿窘迫等指征行剖官产术。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考虑是本研究使用剂量为75 mg/d, 明显低于建议剂量为2.2~2.4 mg/ (kg·d) 的剂量[6]。且连续用药时间较短。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毒副作用的出现和血药质量浓度有重大关联。
综上所述, 小剂量吲哚美辛短期用于治疗羊水过多疗效确切, 妊娠结局良好。但是本研究样本量少、且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较多, 需要更加详细的分析, 才能获得更加精准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参考文献
[1]黎秋波.妊娠期羊水过多的治疗进展.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5) :65-66.
[2]孙慧冰, 马茜.妊娠晚期羊水过多的分娩结局.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11) :1855-1856.
[3]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6-128.
[4]王淑玉.实用妇产科诊疗规范.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3:201.
[5]兰晓玲.五皮饮加黄芪方治疗慢性羊水过多临床研究.湖北中医杂志, 2011, 33 (2) :22-23.
复方独活吲哚美辛胶囊说明书 第2篇
【主要成份】独活、羌活、木瓜、牛膝、吲哚美辛、吡罗昔康。
【性状】复方独活吲哚美辛胶囊(珑丹)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浅褐色粉末;气味香、味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强直性脊柱炎,各种急性肌肉骨骼疾病。
【规格型号】0.3g*10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粒,一日2次,首次加倍。饭后服用。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1.孕妇、哺乳妇女禁用。2.婴幼儿禁用。3.对复方独活吲哚美辛胶囊(珑丹)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胃、肠溃疡病患者慎用。忌空腹服。
【儿童用药】14岁以下小儿一般不宜应用此药,如必须应用时应密切观察,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易发生肾脏毒性,应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复方独活吲哚美辛胶囊(珑丹)用于妊娠的后3个月时可使胎儿动脉导管闭锁,引起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孕妇禁用。2.复方独活吲哚美辛胶囊(珑丹)可自乳汁排出,对婴儿可引起毒副反应.哺乳期妇女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用量过大(尤其是一日超过1500mg时)容易引起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紧张性头痛、嗜睡、精神行为障碍等,采用催吐或洗胃,对症及支持治疗。
【药理毒理】复方独活吲哚美辛胶囊(珑丹)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角叉菜胶诱发的足肿胀及棉球肉芽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免疫实验结果表明:复方独活吲哚美辛胶囊(珑丹)可促进动物淋巴细胞增殖反映,增加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II),对MSU诱导的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阻断致痛致炎因子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溶酶体溶酶的释放,并抑制白细胞向炎性区的移动,由此产生较强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具有除湿散寒,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作用。
【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
【贮藏】密封,遮光干燥处保存
【包装】每盒10粒。
【有效期】24月
【执行标准】化学药品地标升国标国家药品标准第十册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6020616
【生产企业】海南博大制药厂
吲哚、二氢吲哚研究 第3篇
近年来基于分子设计材料制备及结构-光物理特性关系的研究一直是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热点。研究表明强的推拉电子基团,长的共轭链,好的刚性共轭平面,具有对称或不对称电荷转移特征的分子,均有利于提高分子的发光性能。有机杂环由于具有环状分子结构中嵌入N.O.S等杂原子,具有优秀的推电子或拉电子效应而被认为是设计具有强发光有机分子的有效结构。
本文合成的N-(对甲基苯基)苯并吲哚是重要的OLED中间体材料,其合成方法目前还未见报道,该产品具有出口前景,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明显,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以苯肼盐酸盐,环戊酮,对甲基碘苯为主要原料,通过Fischer吲哚合成法[1.2],乌尔曼[3],催化加氢三步反应得目标产物N-(对甲基苯基)苯并吲哚[MPCI-3]。合成路线如下: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试剂:苯肼盐酸盐(南开大学精细化学试验厂,化学纯),环戊酮(天津福晨,化学纯),对甲基碘苯(宝鸡圣方,化学纯)
仪器:质谱Qp-2010(日本岛津公司),LC_10AT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
1.2 1.2.3.4-四氢环戊烯吲哚
在1L三口瓶中,加入苯肼盐酸盐37g,乙酸800ml,搅拌下加热至回流,苯肼盐酸盐完全溶解,开始滴加环戊酮(22.3ml)与水(40ml的混合溶液),15分钟滴加完毕,反应液颜色为橙黄色略带红,其间随时间加长溶液颜色逐渐加深最终成深红棕色,保温反应3h,开始降至室温,静置6小时,过滤,烘干(100℃,6h)得产品32.2g,(控制点1)HPLC=93.7%收率80%。(以环戊酮计)。
1.3 N-(对甲基苯基)四氢环戊烯吲哚
N2保护下向装有机械搅拌,分水器,冷凝管,温度计的1升三口瓶中,依次加入79.6g1.2.3.4-四氢环戊烯吲哚,125.6g对甲基碘苯,51.2g氢氧化钠(碾碎),243ml十氢萘和60g铜粉。缓慢升温至210℃回流,反应过程中不断从分水器分出水。,约6小时反应完毕。降温至90℃,向反应瓶中加入120ml甲苯,加热至110℃回流30分钟,反应液冷却至90℃将其倒入放置1200ml水和600ml甲苯烧杯中充分搅拌,分出上层液,过柱,甲苯淋洗,合并滤液,滤液旋转浓缩至无液滴滴出,冷却至室温,固体析出,过滤,用50ml乙醇浸洗一遍产品,抽干,真空(0.09MPa表压),80℃下烘干6h得86.4g产品(控制点3),HPLC=99.0%,收率70%(以1.2.3.4-四氢环戊烯吲哚计)。
1.4 N-(对甲基苯基)四氢环戊烯吲哚
将100g N-(对甲基苯基)四氢环戊烯吲哚室温下溶解在1100ml的甲苯中,倒入2升的加氢釜中,加入5g钯碳,装好加氢釜,抽放三次真空,鼓入氢气至表压为2.5MPa,控温在55℃开始计时反应,17小时后反应结束。取出反应液过双层滤纸,滤液再过氧化铝硅胶柱(30g硅胶+30g氧化铝,柱高约50cm)氧化铝硅胶柱用50mlⅹ2甲苯液冲洗,过柱液常压浓缩至甲苯剩余约200ml,剩余液降至室温,倒入400ml的甲醇中静置,棕色固体析出,过滤,抽干,真空条件下(0.09Mp表压)45℃烘干5小时得固体91.63g,该固体室温下溶解在3600ml石油醚中过硅胶柱(50g硅胶,柱高约40cm)硅胶柱用50mlⅹ2石油醚冲洗,收集滤液常压下浓缩至剩100ml石油醚,室温下静止24小时,过滤,真空条件下(0.09Mp表压)45℃烘干8小时得到白色晶体82.5g,(控制点5)HPLC=99.9%,收率80%。(以N-(对甲基苯基)四氢环戊烯吲哚计)
2 质谱图
如检测结果所示:质谱图中M/Z=249与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量吻合,相对应M/Z=249到M/Z=220所显示的片段应为目标化合物中五元环开环并脱掉的乙基片段。M/Z=220到M/Z=225所显示的甲基片段应来自目标化合物苯环上的甲基。给予以上信息可以判断所得化合物为目标化合物。
3 结果与讨论
3.1 1.2.3.4-四氢环戊烯吲哚合成中用水量对反应的影响
该步反应中水的用量与乙酸用量之比对反应物纯度影响较大,我们设定乙酸用800ml用水量与产物纯度之间的关系见表1:
当用水量为40ml时产品纯度最高这可能是该产品所用原料苯肼盐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而产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会不断析出,有利于反应向正向进行,当用水量过大体系反应所需酸性减弱,产品纯度反而下降。
3.2 Cu粉用量对N-(对甲基苯基)四氢环戊烯吲哚反应时间的影响如图1
铜粉的用量要适量当反应物为79.6克1.2.3.4-四氢环戊烯吲哚时60克铜粉为最佳用量反应时间最短,增大量效果不明显可能是铜粉在高温条件下板结增大的量对增大铜粉表面积作用有限。
3.3 单因素法确定催化加氢反应催化剂和最佳反应温度(固定氢压2.5MPa)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虽然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进一步缩短但我们同时观察到单一杂质含量也相应的增加所以我们选取了55℃此时未有杂质出现。
从此表可看出最佳催化剂用量为原料用量的5%.
4 结论
吲哚、二氢吲哚研究 第4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皮下脂肪、背最长肌和血清中粪臭素和吲哚含量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皮下脂肪、背最长肌和血清中的粪臭素和吲哚含量的方法.脂肪样品的去脂预处理采用固相萃取,脂肪用甲醇提取后, 提取液通过sep-pak C18小柱,脂肪和脂肪酸被保留在C18小柱上.色谱条件 : 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Eclipse XDBC8、5μm、4.6150 mm不锈钢柱, 柱温30℃; 荧光检测波长:EX 270 nm, EM 350 nm;皮下脂肪、背最长肌和血清中粪臭素和吲哚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1%和97.0%,96.4%和94.1%,102.12%和98.9%.
作 者:李家胜 胡彩虹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29刊 名:分析化学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年,卷(期):30(6)分类号:O65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粪臭素 吲哚 猪
吲哚、二氢吲哚研究 第5篇
1 化学成分
生物碱是自然界中的一类含氮碱性有机化合物, 是人类对植物药中有效成分研究得最早且较多的一类成分。其中吲哚生物碱是指具有吲哚母核的一类重要生物碱, 中药长春花、马钱子以及钩藤等含有的生物碱均属于此类。根据生源关系和化学结构可以初步把钩藤中的吲哚生物碱分为三大类:单萜吲哚生物碱、双聚单萜吲哚生物碱和与单萜吲哚碱相关的生物碱。为研究方便以及各骨架类型归属情况进行对比, 现将已有文献报道的吲哚生物碱归类, 见表1。
2 吲哚生物碱药理作用及构效关系
2.1 降压作用
钩藤降压作用显著, 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钩藤碱和异钩藤碱上[42]。动物实验表明, 钩藤碱和异钩藤碱都能阻断细胞内储存的钙离子释放[43], 其中钩藤碱的特点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肾血流量没有显著变化[44]。宋纯清等[45]研究表明, 在鼠、猫、兔、狗的模型中, 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均有降压作用, 且异钩藤碱的降压作用 (平均动脉压降低42.0%) 强于钩藤碱 (32.1%) 。另外, 关于3α-羟基卡达宾碱的生物活性也有相关研究, Aisaka等[46]发现该化合物在正常的麻醉大鼠中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的降血压作用, 并且比钩藤碱的活性更强更持久。
Yuzurihara等[47]利用离体的大鼠动脉考察缝籽蓁甲醚对血管的作用, 发现它能够以一种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缩。通过阻碍Ca2+通道, 它降低血压的势能比毛钩藤碱大将近14倍, 并且还指出缝籽蓁甲醚的血管舒张作用主要通过2种不同的机制来发挥效应:NO的内皮依赖性和Ca2+通道阻碍的电压依赖型的内皮依赖性。
杨运姣等[48]还发现钩藤对大鼠血压及血管紧张素II (Ang II) 、内皮素 (ET) 、降压基因相关肽 (CGRP) 均有影响, 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具有明显调节作用, 可以降低血浆中Ang II和ET的水平, 提高CGRP的活性。
2.2 对心脏功能的作用
在豚鼠实验模型中, 钩藤碱表现为抑制左心房收缩间歇后的增强效应和阶梯现象[49]。在家兔离体主动脉实验中, 钩藤碱在正常和无钙的介质中均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收缩, 钩藤碱对心血管的影响被认为与阻断钙通道有关[50]。
由钩藤碱引起的心动过缓和心肌收缩力抑制也已经有相关报道[51]。钩藤碱对钾通道的影响也做过相关研究, 采用离体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以不同的给药剂量测试钾通道开放时间, 其结果表明钙激活钾通道的开放概率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因此有人提出假设, 钩藤碱引起的心动过缓和心肌收缩力抑制和毒蕈碱型受体或β肾上腺素受体的抑制无关[52,53]。然而, 钩藤碱和异钩藤碱表现出负性肌力作用, 故具有降血压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 毛钩藤碱在乌头碱诱导的心律不齐的小鼠上和毒毛旋花苷诱导的心率不齐的豚鼠上都表现出抗心律不齐作用。由于毛钩藤碱没有任何β-肾上腺受体阻断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它的抗心律不齐作用不是由β-受体介导的[54]。
2.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在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死亡模型中, 对于去氢钩藤碱、钩藤碱、异钩藤碱和异去氢钩藤碱和缝籽蓁甲醚、去氢毛钩藤碱和毛钩藤碱的神经保护作用均做过筛选。在体外培养的小脑颗粒细胞中, 它们对45Ca2+内流的抑制作用也做过系统研究。通过MTT测试, 对比研究发现, 细胞活力显著性增强。该研究还发现, 这些化合物中异钩藤碱的活性最强[55]。
钩藤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具有抗癫痫和神经保护作用。以离体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诱发群峰电位PS的幅度为指标, 观察钩藤碱对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海马脑片诱发场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钩藤碱可使致痫大鼠海马脑片PS幅度平均降低27.64%, 平均8.71min恢复 (n=14, P<0.01) , 钩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具有抗癫痫作用[56]。
2.4 抗病毒作用
毛钩藤碱及其类似化合物都可以抑制H3N2流感病毒的一个亚型的增长, 毛钩藤碱的EC50为0.4~0.57μg/mL, 其活性比临床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强10~20倍[57], 因此该类化合物应用于抗病毒方面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2.5 增强免疫以及抗炎镇痛作用
Domingues等[58]研究表明, 钩藤总碱能够通过不同途径抑制免疫介导的糖尿病病理过程。给予50~400mg/kg的钩藤总碱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血糖, 且能使CD4+和CD4+T细胞的值与正常动物相似, 同时能增加CD4+, CD25+以及Foxp 3+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
此外, Aquino等[59]研究发现, 对于角叉菜诱导的大鼠足趾肿胀, 绒毛钩藤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镇痛实验中, 钩藤醇提液表现出明显的镇痛作用, 且还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抑制由二甲苯所致的炎症反应。研究人员推测其抗炎机制, 推测可能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K-κB, 并且对COX-1和COX-2也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但也有相关报道认为钩藤抗炎作用是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60]。
2.6 其它药理作用
据报道[61], 钩藤总碱不仅具有较强的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作用, 而且从钩藤中所分离到的钩藤酸类和三萜酯类成分对磷酯酶Cγ1均具抑制作用, 从而均可抑制磷酯酶Cγ1过分表达的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 所以钩藤中的这些成分很可能开发为新的抗癌药物。
3 结语
吲哚、二氢吲哚研究 第6篇
1 吲哚啉螺噁嗪的合成
吲哚啉螺噁嗪可由含各种取代基的2-亚甲基吲哚啉衍生物与1-亚硝基-2-萘酚衍生物在有机溶剂中回流缩合而成, 其反应机理如图2。
此外, 微波技术以及环境友好型无溶剂法也被采用[5,6]。
2 吲哚啉螺噁嗪的光致变色机理
通常情况下, 吲哚啉螺噁嗪的稳定形式是无色的闭环体 (SP) , 1个SP杂化的螺碳原子将螺噁嗪分为2个近乎垂直的吲哚啉环和螺萘并噁嗪环, 两环不共轭, 在可见光区无吸收;但紫外光照时, 螺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单键发生异裂及电子的组态发生异构化或重排, 分子由闭环体变为开环的平面部花菁结构 (PMC) , 形成一个大的共轭体系, 在可见光区出现吸收。除去紫外光后, PMC很快变为SP;在有机溶液的显色态PMC以醌式 (Ⅰ) 和离子式结构 (Ⅱ) 两种互变异构存在, 如图3。
3 分散介质对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3.1 聚合物体系中的吲哚啉螺噁嗪
吲哚啉螺噁嗪基在高聚物体系中的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客体掺杂体系;另一类是主链或侧链上共价键合吲哚啉螺噁嗪基团的高聚物, 此类高聚物在分子水平是均相体系, 性能更为优异。
Lin[7]将吲哚啉螺噁嗪分别与PMMA、PEMA、Pn-BMA以及SBS掺杂, 极性PMMA使吲哚啉螺噁嗪的最大吸光度发生红移, 这是由于其开环体部花菁结构与聚合物PMMA极性侧链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从而使其着色速率较大。
Ren等[8]合成了含吲哚啉螺噁嗪支链的聚甲基硅氧烷树脂, 当紫外光和可见光吸收波长分别大于500nm时具有存储和消除信息的性能;而当紫外光和可见光吸收波长大于600nm只有读出性能而不具有消除性能。
3.2层状固体介质中的吲哚啉螺噁嗪
吲哚啉螺噁嗪可以通过自旋涂布法、自组装法、插层复合法等制成超分子薄膜, 应用在光信息存储方面。Mennig等[9]利用插层复合法将螺噁嗪染料溶解在溶胶中制成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涂层, 其中双环氧化物为螺噁嗪提供了充分空间, 涂层热消色半衰期与螺噁嗪在乙醇中无明显差别, 说明该纳米复合材料不在空间上阻碍光致变色的开、关环反应。
Kenji等[10]用典型的光致变色染料吲哚啉螺噁嗪和二十二烷基膦酸通过固相热处理, 实现了一种新型成色剂/显影剂混合可逆彩色 (红、紫、蓝、黄) 薄膜, 表征发现薄膜的颜色取决于部花菁开环体结构类型。
Suk等[11]利用自组装技术在金 (Au) 表面制作出含吲哚啉螺噁嗪衍生物的苯丙氨酸传感界面 (图4) , 苯丙氨酸两性离子可诱导更多的吲哚啉螺噁嗪开环体的形成, 因此吲哚啉螺噁嗪在紫外寻址苯丙氨酸传感器上具有应用的潜能。
Wang等[12]通过典型的自由基共聚合, 得到共聚物 (图5) , 用旋转涂布法得共聚物薄膜。经紫外光照射, 共聚物的荧光密度逐渐下降甚至几乎完全猝灭, 原因可能是:薄膜态时咔唑和吲哚啉螺噁嗪异构体之间光诱导电子转移效应增强导致荧光猝灭;再次经可见光照射, 最初的荧光信号完全重现, 这使得该共聚物应用在光致变色荧光开关方面成为可能。
3.3 生物体系中的吲哚啉螺噁嗪
将吲哚啉螺噁嗪与生物大分子结合起来, 形成一类既具有生物活性, 又具有光化学特性的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有望应用在分子识别方面。
Pier等[13]报道了将两性离子氨基酸 (AA) 与8′位含硝基的吲哚啉螺噁嗪平面部花菁开环体 (PM) 通过静电作用, 形成超分子化合物3a-d (图6) 。紫外光照射下出现光致发光平面部花菁开环体两性离子;两性离子间静电作用的大小与氨基酸α-C上所连接的取代基R的大小成反比, 这种选则性从而起到了分子识别的作用。
4 新型的吲哚啉螺噁嗪
4.1 水溶性的吲哚啉螺噁嗪
水溶性吲哚啉螺噁嗪的合成, 有望在光致变色织物、智能变色防护服、水溶液体系、甚至生物体系得到应用。Fu等[14]等首次采用接枝共聚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吲哚啉螺噁嗪侧基的羧甲基甲壳素水溶性衍生物 (图7) 。接枝改性反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羧甲基甲壳素的有序结构, 使接枝产物具有较羧甲基甲壳素更优异的水溶性;且接枝共聚物增加了光诱导平面部花菁开环体的稳定性、延迟共聚物的热消色反应速率。
曹慧军等[15]合成了一种水溶性吲哚啉螺噁嗪三苯基膦盐化合物5 (图8) , 酸性水环境中的H+能与开环体中的氧负离子结合, 延长开环的时间寿命;中性水环境中的开环体以强极性的共振形式存在, 其呈色-消色循环表现出很好的耐疲劳性, 改变溶液的pH可实现上述两种光诱导开环体的相互转换。
4.2 金属离子螯合作用下的吲哚啉螺噁嗪
金属离子的螯合对吲哚啉螺噁嗪的光致变色特性会有很大影响。Yam等[16]研究了一系列含铼 (I) 三羰基二亚基配合物, 其存在着很好的分子内光敏性。Tian等[17]发现吲哚啉螺噁嗪和锌存在的情况下, 该光致变色是一个双稳态光化学开关的方法。Jeliazkova等[18]报道了5′-苯并噻唑-2-取代吲哚啉螺噁嗪的有色开环体极易与Ni (II) 、Co (II) 、Zn (II) 形成可逆光致变色络合物6a-f (图9) , 络合诱导光致发光开环部花菁结构的可见吸收带出现了10~40nm蓝移;在黑暗中的热漂白大幅降低。
Paquette等[19]通过将钼四羰基配体引入螺噁嗪形成金属有机配合物, 并对其在配位场的变化之间的闭环体开环体的光致变色性质进行了研究。
4.3含吲哚啉螺噁嗪单元的双光致变色化合物
含吲哚啉螺噁嗪的双光致变色化合物是通过吲哚啉螺噁嗪分子之间或与其它光致变色结构单元通过价键形成的双光致变色体系。庞美丽等[20]合成了含双吲哚啉螺噁嗪化合物7a-c (图10) , 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和耐疲劳度, 在材料、分子开光及生物探针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Samat等[21]采用Wittig反应合成了通过烯键连接含吲哚啉螺口恶嗪和螺吡喃的双光致变色化合物8 (图11) , 该化合物有着良好的可逆光致变色性能。
Ortica等[22]在吲哚啉螺口恶嗪5′位和苯并螺吡喃5位通过双键 (Z) 连接形成化合 (图12) , 其光着色步骤分两步:快的光化学步骤和较慢的热步骤。
Ortica等[23]发现用双键 (Z) 连接的双吲哚啉螺噁嗪10 (图13) 光致变色性质比吲哚啉螺噁嗪要复杂, 在室温经紫外光照射后, 开环体热可逆性消失, 这是由于紫外光照射形成开环体时, 与双键同时发生光反应, 从环化生成稳定的二氢菲, 再在可见光照射下优先发生降解得到降解产物而非光漂白产物, 这已不具备经典光致变色化合物的性质, 但由于其对大范围的激发波长比较敏感, 有望应用在非传统图像重显系统。
4.4 冠醚化的吲哚啉螺噁嗪
吲哚啉螺噁嗪在溶液中光照后褪色速度极快, 冠醚化的吲哚啉螺噁嗪是提高开环体热稳定性、增加灵敏度以及获取较宽泛的波长的方法之一。
Kimura等[24]将单偶氮-12-冠-4键接于吲哚啉螺噁嗪衍生物的5'位, 得到了具有抗光性、阳离子可配位的光致变色化合物11 (图14) 。特别是与锂离子配位后, 由于分子内氧离子与冠醚配合物阳离子的相互作用, 增强了开环体的稳定性。
Fedorova和Guglielmetti等[25,26]报道了金属离子对吲哚啉螺噁嗪与氮杂-15 (18) 冠-5 (6) 醚配对后的光致变色性质的影响。当冠醚结构引入到吲哚啉螺噁嗪结构中, 相当于键入一个供电取代基, 改变了螺噁嗪的光化学性质。加入金属离子后平衡向开环体方向移动, 从而增加了光诱导平面部花菁开环体结构的寿命。
5 结语与展望
吲哚啉螺噁嗪作为一种典型的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 具有较高的光化学稳定性、光敏性和抗疲劳性, 可以应用于光过滤、光学镜头、光信息记录、显示器、液晶材料、存储及生物分子活性的光调控、非线性光学材料、显示材料、传感器[27,28]、UV-传感器[29]、辐射防护、防伪标识、金属络合剂、包装材料[30]、纺织纤维[31]等领域;此外手性吲哚林螺噁嗪分子可选择性作为抗病毒试剂[32], 所以其合成和应用一直备受关注。
吲哚、二氢吲哚研究 第7篇
前体。目前,合成这类化合物的方法主要采用Cu催化的方法[1,2,3]。由于铜是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在药物合成中采用铜催化将导致铜的残留,增加药品对人体的危害。Selecfluor是一类含F-N键的亲电氟化试剂,它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亲电性[4]。由于它的氧化性质稳定、温和,对环境无污染,已被广泛用于氧化反应研究中[5,6,7,8,9,10]。张等[11]用selectfluor氧化有机金化合物形成氟化的高价态有机金中间体,成功地催化了苯甲酸酯和芳基硼酸的交叉偶联反应。为此,我们在邻碘苄基叠氮与炔烃的交叉偶联-环加成连串反应中,采用无金属催化剂selectfluor替代Cu I,建立Pd(PPh3)2Cl2/Selectfluor的催化氧化体系,通过一锅法合成异吲哚并三唑类衍生物。Selectfluo催化合成异吲哚并1,2,3-三唑的反应方程式如图1所示。
1 实验
1.1 仪器和试剂
邻碘苄溴、末端乙炔及其选择性氟试剂及溶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柱层析使用200~300目硅胶。熔点采用RY-1型显微熔点仪测定;质谱用Shimadzu GC-MS-QP2010高效气质联用仪测定;核磁共振谱由300 MHz Bruker FT-NMR核磁共振仪测定,CDCl3为溶剂,TMS为内标。所有液体原料用前重新蒸馏。
1.2 原料邻碘苄基叠氮化合物的制备合成
在50 m L三口烧瓶中加入1802 mg(6 mmol)邻碘苄溴,780 mg(12 mmol)叠氮化钠,6 m L苯和6 m L DMF。反应液在搅拌下加热到70℃,在70~75℃保温反应2.5~4.5 h。反应进程用薄板层析(TLC)跟踪。反应结束后冷却到室温,将反应液倒入200m L去离子水中,用分液漏斗分液,水相用(20 m L×3)苯萃取,合并油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0.5 h,过滤,滤液在减压下除去苯,残余物真空干燥。
1.3 医药中间体异吲哚并1,2,3-三唑的合成
在25 m L封管中依次加入邻碘苄基叠氮(78.8 mg,0.3 mmol),苯乙炔(36.7 mg,1.2 equiv),Selectfluor(212.4 mg,2 equiv),Pd P(Ph3)2Cl2(10.5 mg,0.015 mmol),Et3N/THF/Me CN(1∶1∶1)3 m L。在氮气的保护下搅拌反应直到反应底物消耗完(反应用TLC法跟踪)。产物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取上层有机相,萃取两次,合并于一锥形瓶中,用无水Na2SO4干燥,然后置于旋转蒸发仪上浓缩得到粗产品,粗产品通过柱层析法分离得到目标产物(柱层析流动相正己烷和乙酸乙酯)。3-Phenyl-8H-[1,2,3]triazolo[5,1-a]isoindole(3a)为浅棕色固体,熔点153.5~154.9℃(152~154℃)[12]。
3a:δ7.94(d,J=7.5 Hz,2H),7.90(d,J=7.5 Hz,1H),7.53(t,J=7.5 Hz,3H),7.47(t,J=7.5 Hz,1H),7.44~7.40(m,2H),5.37(s,2H);3b:δ7.87~7.86(m,2H),7.84(d,J=7.5 Hz,1H),7.55(d,J=7.5 Hz,1H),7.50~7.47(m,3H),7.46~7.42(m,1H),5.37(s,2H);3c:δ8.51(d,J=6.0 Hz,2H),8.00(d,J=8.0 Hz,1H),7.89(t,J=8.0 Hz,1H),7.82(d,J=8.5 Hz,2H),7.57~7.54(m,2H),5.55(s,2H);3d:δ7.97(d,J=8.0 Hz,1H),7.90(d,J=9.0 Hz,2H),7.83(d,J=8.0 Hz,1H),7.71~7.67(m,1H),7.54~7.44(m,1H),7.36(d,J=9.0 Hz,2H),5.51(s,2H),2.40(s,3H)[12,13]。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
在优化实验条件的研究中,有三种selectfluor试剂可供选择即F1,F2和F3。
模板反应以邻碘苄基叠氮∶苯乙炔的物质的量比为1∶1.2,Selectfluor 2 equiv,Pd P(Ph3)2Cl25%(mmol),Et3N/THF/Me CN为混合溶剂,在80℃回流条件下研究氟试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反应体系中不加氟试剂,串联反应基本不发生。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F2催化效率最高,异吲哚并三唑化合物的产率达到81%。在后续的实验中,选择Pd P(Ph3)2Cl2/F2催化邻碘叠氮与炔烃的连串反应。
2.2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考察氟试剂F2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随着催化剂的用量的增加,产物的产率并不总是上升,F2催化剂用量最适为2 equiv,此时合成的异吲哚并1,2,3-三唑产率达81%。
2.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在前述最佳反应条件下,改变反应温度,研究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实验发现,随着温度的增加,产物的产率也逐步增加。当反应在80℃回流下进行时,产物的产率为81%。当反应在100℃回流条件下进行时,反应速率虽然提高,产物的产率却下降至76%。根据化学平衡的原理,选择反应温度80℃作为最佳反应温度。
2.4 反应底物的种类对反应的影响
在最优化条件下,邻碘苄基叠氮0.3 mmol,苯乙炔1.2 equiv,Pd P(Ph3)2Cl20.015 mmol,F2 2 equiv,溶剂Et3N/THF/Me CN(1∶1∶1)3 m L,80℃反应回流,考察炔烃连接的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反应的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
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研究了连有不同电负性取代基炔烃与邻碘叠氮环化反应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取代基为给电子基团时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而取代基为拉电子基团时表现出较低的反应活性,具有吸电子的硝基的底物的产率仅为58%,具有钝化效应的对氯苯基炔烃为底物的反应产率也只有68%。
3 结论
吲哚、二氢吲哚研究 第8篇
超声波辐射在许多有机反应中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合成技术[15]。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技术具有产率高、反应时间短和反应条件温和的优点[16]。由文献可知,绝大部分Lewis酸催化合成BIMs需要超过当量比的催化剂和很长的反应时间[4g,5b,17]。在本研究中,阐述了超声波辐射条件下,Sn Cl2在室温下催化吲哚与醛或酮的缩合反应制备BIMs的新发现。与先前报道的方法相比,本研究的超声波辐射方法具有催化加负载量小( 仅需要当量级的催化剂) 、收率高和反应时间短的优点。Sn Cl2在室温下催化吲哚与醛或酮的缩合反应制备BIMs的反应式如下:
1实验部分
1. 1试剂与仪器
所用的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试剂。SILG/UV 254型薄层硅胶色谱; X - 4型熔点测定仪; Excali- bur 3 100 ( Varian) 红外光谱仪; 测定( KBr制片) 。 Bruker 400 MHz核磁共振谱( TMS作为内标) ; Bruker Microflex质谱仪; UV - 2501PCS型双通道光谱仪; Shimadzu RF -5301PC型荧光光谱仪。
1. 2实验步骤
在含有吲哚( 1,1 mmol) ,醛或酮( 0. 5 mmol)和溶剂( 0. 5 m L) 的体系中加入催化剂( 0. 5 mmol) 。反应体系在超声波辐射条件下,室温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混合物通过真空过滤以除去催化剂,催化剂使用CH2Cl2( 5 m L × 3) 洗涤,合并滤液。滤液通过真空浓缩后,经柱层析色谱进行分离得到纯净的目标产物( 层析介质为硅胶,洗涤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体积比为1∶3 ~1∶5) 。
1. 3目标产物表征
1) 3 - ( ( 2,4 - Dichlorophenyl) ( 1H - indol - 3 - yl ) methyl ) - 1H - indole ( 3a ) : 产率96% ;1H NMR ( 400 MHz,CDCl3) ∶6. 29 ( s,1 H) ,6. 59 ( d, J = 1. 6 Hz,2H) ,7. 03 - 7. 10 ( m,3 H) ,7. 15 ( d, J = 8. 4 Hz,1H) ,7. 20 ( t,J = 8. 0 Hz,2H ) , 7. 35 ( d,J = 8. 0 Hz,2H) ,7. 39 ( d,J = 8. 0 Hz, 2H) ,7. 46 ( d,J = 2. 0 Hz,1H) ,7. 85 ( brs,2H, NH) ;13CNMR ( 400 MHz,CDCl3) : 36. 4,111. 3, 117. 9, 119. 6, 119. 8, 122. 3, 123. 9, 126. 9, 127. 1, 129. 4, 131. 3, 132. 6, 134. 7, 136. 8, 140. 2; IR: 3413,3 055,2 924,2 851,1 587,1 557, 1 455,1 417,1 216,1 095,864,797,740 cm–1. EI - MS: 理论值: 390. 069 3; 测定值: 390. 050 9. 熔点: 107 -109 ℃。
2) 3 - ( ( 1H - indol - 3 - yl) ( 4 - nitrophenyl) methyl) - 1H - indole ( 3b) : 产率: 80% ;1H NMR ( 400 MHz,CDCl3) ∶ d = 5. 60 ( s,1 H) ,6. 69 ( d,J = 1. 7 Hz,2 H) ,7. 03 ( t,J = 7. 6 Hz,2 H) ,7. 20 ( t,J = 7. 5 Hz,2 H) ,7. 34 ( d,J = 8. 0 Hz,2 H) ,7. 39 ( d,J = 8. 2 Hz,2 H) ,7. 51 ( d,J = 8. 6 Hz,2 H) ,8. 05 ( br s,2 H,NH) , 8. 14 ( d,J = 8. 7 Hz,2 H ) ; IR: 3420,3076, 3055,2959,2851,1568,1488,1456,1 338,1 093,1 075,742 cm – 1. 熔点: 247 - 249 ℃ .[6]
3) 3 - ( ( 1H - indol - 3 - yl) ( phenyl) methyl) - 1H - indole ( 3c ) : 产率: 93% .1H NMR ( 400 MHz,CDCl3) ∶5. 89( s,1 H) ,6. 64( d,J = 1. 6 Hz, 2 H) ,6. 99 - 7. 03 ( m,2 H) ,7. 15 - 7. 19 ( m,2 H) ,7. 22 ( d,J = 7. 2 Hz,1 H) ,7. 26 - 7. 30 ( m, 2H) ,7. 34 - 7. 36 ( m,4H) ,7. 39 ( d,J = 7. 9 Hz, 2H) ,7. 88 ( br s,2 H,NH) ;13C NMR ( 400 MHz, CDCl3) : 40. 3, 111. 2, 119. 3, 119. 7, 120. 0, 122. 0, 123. 8, 126. 3, 127. 2, 128. 3, 128. 8, 136. 8,144. 2; IR: 3 415,3 055,3 027,2 959,2 925, 2 852,1 600,1 492,1 456,1 417,1 336,1 073,1 010,743,701 cm–1. 熔点: 90 - 94 ℃.[6]
4) Methyl4 - ( di ( 1H - indol - 3 - yl ) methyl ) benzoate ( 3d ) : 产率: 93% .1H NMR ( 400 MHz, CDCl3) ∶ 4. 13 ( d,J = 7. 1 Hz,3H ) ,5. 94 ( s,1 H) ,6. 66 ( d,J = 1. 6 Hz,2 H) ,7. 01 ( t,J = 7. 7 Hz,2 H) ,7. 18( t,J = 7. 8 Hz,2 H) ,7. 35 - 7. 38 ( m,4H) ,7. 42( d,J = 8. 2 Hz,2H) ,7. 95 - 7. 97 ( m,4SH) ;13C NMR ( 400 MHz,CDCl3) ∶ 40. 4, 52. 1,111. 3,118. 7,119. 4,119. 8,122. 1,123. 8, 126. 9, 128. 2, 128. 9, 129. 7, 136. 8, 149. 8, 167. 5; IR: 3 406,3 054,2 950,2 925,2 852,1 704,1 606,1 456,1 435,1 418,1 282,1 115,762, 743,704 cm–1; 熔点: 118 -120 ℃.[10a]
5) 3 - ( ( 1H - indol - 3 - yl) ( 4 - methoxyphe- nyl) methyl ) - 1H - indole ( 3e ) : 产率: 98% ;1H NMR ( 400 MHz,CDCl3) ∶3. 79 ( s,3H ) ,5. 85 ( s, 1 H) ,6. 65 ( s,J = 1. 5 Hz,2 H) ,6. 82 ( d,J = 8. 6 Hz,2 H) ,7. 01 ( t,J = 7. 5 Hz,2 H) ,7. 17 ( t,J = 7. 6 Hz,2 H) ,7. 25 ( d,J = 8. 6 Hz,2H) ,7. 35 ( d,J = 8. 2 Hz,2H) ,7. 39( d,J = 7. 9 Hz,2H) , 7. 89 ( br s,2 H, NH ) ;13C NMR ( 400 MHz, CDCl3) ∶ 39. 5,55. 4,111. 1,113. 7,119. 4,120. 1, 120. 2, 122. 0, 123. 7, 127. 2, 129. 8, 136. 4, 136. 9,158. 1; IR: 3 439,3 055,2 957,2 930,2 835, 1 608,1 509,1 456,1 417,1 338,1 243,1 091, 792,741 cm–1; 熔点: 200 -202 ℃.[6]
6) 3 - ( Furan - 2 - yl ( 1H - indol - 3 - yl ) methyl) - 1H - indole ( 3f) : 产率: 80% ;1H NMR ( 400 MHz,CDCl3) ∶5. 95 ( s,1 H) ,6. 06 ( d,J = 2. 7 Hz,1 H) ,6. 31 ( d,J = 2. 6 Hz,1H) ,6. 86 ( s,2 H) ,7. 04 ( t,J = 7. 5 Hz,2 H) ,7. 18 ( t,J= 7. 7 Hz,2 H) ,7. 34 - 7. 36 ( m,3 H ) ,7. 49 ( d,J = 7. 9 Hz,2 H) ,7. 92( br s,2 H,NH) ; IR: 3 411,3 120,3 056,2 956,2 923,2 852,1 504, 1 456,1 418,1 336,1 217,1 094,1 010,783, 742 cm–1; M. P. : > 300 ℃. [4c]
7) 3 - ( ( 4 - ( Di( 1H - indol - 3 - yl) methyl) phenyl) ( 1H - indol - 3 - yl) methyl) - 1H - indole ( 3ga) 和3gb: 3ga和3gb的产率分别为78% 和20% 。
3ga:1H NMR ( 400 MHz,CDCl3) : 5. 80 ( s, 2 H) ,6. 42 ( s,4 H ) ,7. 01 ( t,J = 7. 2 Hz,4 H) ,7. 15 ( t,J = 7. 2 Hz,4 H) ,7. 24 ( s,4 H) , 7. 29 ( d,J = 8. 0 Hz,4H) ,7. 38 ( d,J = 7. 9 Hz,4H) ,7. 58 ( br s,4 H,NH) ; IR: 3 407,3 054,2 960,2 924,2 848,1 456,1 417,1 336,742 cm–1; 熔点: 182 - 184 ℃.[8b]
3gb: IR: 3 399,3 055,2 960,2 924,2 845,1 695,1 602,1 575,1 456,1 417,1 338,1 212,1 094,1 011,785,743 cm–1; 熔点: 204 - 206 ℃ ( [8a]203 - 204 ℃)
8 ) 3h: 产率: 80% . IR: 3 414,3 085,3 052,2 932,2 854,1 456,1 415,1 336,1 264,1 242,1 102,1 014,763,741 cm–1; 熔点: 145 - 147 ℃ ( 146 - 147 ℃) . [7]
9) 3 - ( 2 - ( 1H - indol - 3 - yl) propan - 2 - yl) - 1H - indole: ( 3i) : 产率: 30% .1H NMR ( 400 MHz,CDCl3) : 1. 93 ( s,6 H) ,6. 87 - 6. 91( m,2 H) ,7. 06 - 7. 11( m,4 H) ,7. 32 ( d,J = 8. 1 Hz, 2 H) ,7. 43 ( d,J = 8. 2 Hz,2 H) ,7. 89 ( br s,2 H,NH) ; IR: 3 412,3 084,3 054,2 964,2 930,2 869,1 487,1 456,1 415,1 334,1 099,1 012, 769,741 cm–1; 熔点: 165 - 167 ℃. [10c]
10) 3 - ( 1 - ( 1H - indol - 3 - yl) butyl) - 1H - indole ( 3j ) : 产率: 33% .1H NMR ( 400 MHz, CDCl3) : 0. 97( t,J = 7. 4 Hz,3 H) ,1. 42 - 1. 48 ( m,2 H) ,2. 19 - 2. 15 ( m,2 H) ,4. 49 ( t,J = 7. 4 Hz,2 H) ,6. 99( d,J = 2. 2 Hz,2 H) ,7. 03 - 7. 07( m,2 H) ,7. 14 - 7. 18( m,2 H) ,7. 33 ( d,J= 8. 1 Hz,2 H) ,7. 62 ( d,J = 7. 9 Hz,2 H ) , 7. 86( br s,2 H,NH) ; IR: 3 410,3 078,3 055,2 956,2 925,2 870,1 456,1 417,1 337,1 093,1 011,741 cm–1; 熔点: 247 - 249 ℃. [10d]
2结果和讨论
2. 1反应条件探索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催化剂催化条件下,吲哚与2,4 - 二氯苯甲醛( 2 a) 合成BIM( 3 a) 的反应, 反应结果见表1。
由表1看,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在180 min的反应时间内,3 a的收率少于10% 。当用2 d和2 e作为反应底物时,检测不到相关产物3 d和3 e的生成。当加入当量的Lewis酸作为催化剂时,3a的收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筛选的催化剂中,Sn Cl2的效果最明显,在15 min的反应时间内其产率最高,达到了96% 。虽然Cu Br2催化的反应速度最快,但是其催化反应出大量的副产物造成分离困难,目标产物收率低。Mg( Cl O4)2的催化活性很低,在180 min的反应时间内,目标产物的收率仅有45% 。此结果说明,催化剂的活性对目标产物的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筛选的催化剂中,Sn Cl2的催化活性适中,是此类反应最为合适的催化剂。
★除注明外,所有反应在室温和超声波辐射的条件下进行。试剂加入如下:催化剂(0.5 mmol)、吲哚(1mmol)、3 a(0.5 mmol)。★反应在搅拌条件下进行。
2. 2反应介质对反应的影响
在筛选催化剂之后,本研究考察了在Sn Cl2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不同的反应介质的溶剂化效应对本反应的影响。本反应在二氯甲烷、 甲苯和甲醇中能够顺利的进行并得到目标产物,且收率高。此结果说明Sn Cl2可以广泛的适应于极性和非极性溶剂。但是,相比之下Sn Cl2在二氯甲烷和甲苯中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考虑到反应时间,二氯甲烷最为合适。 筛选出反应介质之后,研究发现与常规的搅拌相比,超声波辐射条件下反应的速度提高了16倍。
因此,本研究得出了BIMs制备的最佳条件,即在室温下通过超声波辐射,使用二氯甲烷作为反应溶剂,Sn Cl2作为催化剂。据此前文献报道,由于许多Lewis酸受反应体系中氮气捕获作用而失效,故使用量要多于当量比[4g]。而本研究仅需要当量比的催化剂,故会大幅度降低合成成本。研究认为超声波辐射能够有效地排除体系中的氮气,超声波辐射带来的剧烈震动能够减小反应底物及催化剂与氮气接触的几率,如此便能使此反应暴露在空气中进行,有效地降低了反应条件。
在筛选的最佳条件下,本研究考察芳香醛、脂肪醛和酮与吲哚的反应,并制备了一系列的BIMs,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结果显示,芳香醛无论是反应速度或产物收率均高于脂肪醛和酮。在芳香醛的反应中,绝大部分芳香醛能够顺利反应并在短时间内得到高收率的目标产物。芳香醛中的芳环特性对反应速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即富电子芳环比缺电子芳环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如2b比2c活泼, 更容易与吲哚发生反应,同时副反应也更容易发生, 造成反应选择性下降和目标产物的收率较低。TLC检测显示,2b比2c拥有更多的无法界定的副产物, 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副产物的种类也随着增多。 在2e反应中,由于对甲氧基苯基属于富电子基团, 故反应体现了很高的选择性。尽管2f体现得不够活泼,但是在超声波辐射条件下,120 min的反应时间内,其反应收率能够达到80%。由于2g为二醛, 故其反应有两种反应产物,反应完全时产物为3ga, 反应不完全时产物为3gb,其中后者为前者的副产物,二者的总收率为98%。根据实验结果,芳香醛的反应速度要高于酮,原因是空间位阻效应,很明显具有两个取代基的酮的位阻大于只有一个取代基的醛。因此丙酮的转化率非常低,在120 min反应时间内,目标产物仅有30%。若取代基R1和R2为刚性结构,其空间位阻效应有限,如环己酮( 2h) 与吲哚的反应产物收率在120 min内达到80%。
★加入4当量醛的吲哚。
由于BIMs 3a - e和3ga除了吲哚基之外还具有其他芳环取代基,笔者认为这些BIMs具有一定的光学性质。于是本文还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在三氯甲烷中的吸收光谱、激发和发射光谱,如表3所示。表3结果显示,除3b外,其他所有BIMs在400 ~ 600 nm的波长范围内均有吸收作用,当使用370nm的紫外光激发这些化合物时,这些化合物均体现出了荧光效应,其的最大发射峰在440 nm处,即发射紫光。在比较这些化合物的光谱后发现,苯环上的取代基对光学性质的影响很小。3a具有最大的Stokes位移,为28 nm,3c和3ga具有最小的Stokes位移为13 nm。另外,根据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的起始吸收带,可以计算出这些化合物的禁带宽度约为2. 40 e V。此结果表明,这些BIMs可以作为半导体和光学材料研究的潜在对象。
3结论
探讨了一种在室温下合成BIMs的有效地合成方法。该方法在超声波辐射条件下进行,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物收率高、分离简单和催化剂简单且使用量较少的优势。制备的BIMs具有一定的光学性能和满足半导体的基本条件,可以作为半导体和光学研究的潜在应用材料。
本研究感谢云南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 2015DC008) 的支持。
摘要:研究了一种由Sn Cl2催化合成二吲哚基甲烷的高效方法。引用超声波辐射作为反应条件,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当量的催化剂能够在短时间内合成出二吲哚基甲烷且分离方法简单易行。合成出的系列二吲哚基甲烷具有一定的光学性质,即在400~600 nm波长范围内范围内具有光吸收作用,且在受波长为370 nm光的激发下,会发出波长约为440 nm的紫光。
吲哚、二氢吲哚研究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6 月至2015 年5 月行肝癌介入手术治疗后非感染性发热、疼痛患者18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吲哚美辛栓组和常规组。吲哚美辛栓组90 例患者中男58 例,女32 例; 年龄44 ~ 75 岁,平均( 59. 8 ± 8. 5) 岁; 肿瘤临床Ⅱ期42 例,Ⅲ期48 例; 肿瘤病理Ⅱ级37 例,Ⅲ级53 例。常规组90 例患者中男51 例,女39 例; 年龄41 ~ 75 岁,平均( 57. 28 ± 9. 3 )岁; 肿瘤临床Ⅱ期44 例,Ⅲ期46 例; 肿瘤病理Ⅱ级40例,Ⅲ级50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1. 2 排除纳入标准
1.2.1纳入标准[2]
( 1)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依据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2011 年版) 中的标准,患者经过CT、MRI及肝组织穿刺活检经病理学证实; ( 2) 均在本院接受单纯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方法治疗; ( 3) 手术治疗成功,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 4) 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2排除标准[3]
( 1) 转移性肝癌患者,合并其他部位肿瘤的患者; ( 2) 由于直肠病变不适宜采取直肠给药方式的患者; ( 3) 近期接受放疗、化疗等治疗的患者,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 4) 对本研究治疗药物具有过敏反应的患者。
1. 3 给药方法
吲哚美辛栓组: 术后3 d,患者取侧卧位,应用吲哚美辛退热栓(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3021943) 100 mg·( 枚·d)- 1由肛门推入直肠约8 cm。对照组: 口服75 mg·( 次·d)- 1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80297,75 mg·片- 1× 10 片) ,静脉注射1 g·d- 1头孢唑啉钠(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3021932,0. 5 g·支- 1× 10 支) 。两组给药均30 d。
1. 4 观察指标及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2、24、48 h的体温、疼痛评分变化情况; 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 VAS) 评分法[4],即采用一根长10 cm的皮尺,一端代表疼痛十分剧烈( 10分) ,一端代表无疼痛感( 0 分) ,让患者依据自身的疼痛感受进行标记。
1. 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在SAS9. 0 统计软件包中完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用药前后组内不同时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 0. 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退热效果观察
用药前,用药后12、24 h的体温测定值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用药后12、24、48 h体温测定值较用药前两组均显著降低( P < 0. 05) ; 用药后48 h,吲哚美辛栓组的体温为( 36. 8 ± 0. 6) ℃ ,显著低于常规组的( 37. 0 ± 0. 5) ℃( P < 0. 05) 。见表1。
℃
与用药前比较,a P<0.05
2. 2 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观察
用药前及用药后12、24 h的VAS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两组用药后12、24、48 h VAS评分较用药前均显著降低( P < 0. 05) ; 用药后48 h,吲哚美辛栓组的VAS评分为( 1. 50 ± 0. 82) 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的( 1. 94 ± 0. 91) 分( P < 0. 05) 。见表2。
2. 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
吲哚美辛栓组在用药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常规组6 例患者发生胃部不适反应,2 例患者发生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规组( 6. 67% ) 显著高于吲哚美辛组( 0) ( χ2= 6. 207,P = 0. 013) 。
3 讨论
TACE作为常规治疗 Ⅲ 及 Ⅳ 期肝癌的方法之一,治疗效果理想,对患者机体损伤程度轻[5]。但部分患者在行TACE时,其血管无法经受足够剂量的介入化疗混合乳剂的注入,造成肝癌肿瘤病灶处碘油沉积量不足,致使化疗效果不堪理想,难以全面杀灭肿瘤细胞,导致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无效或治愈后复发性高; 同时,发热和发疼均属于常见术后并发症[6]。因此,肿瘤病理性和手术损伤因素导致肝癌患者术后出现较明显的发热和疼痛感。
分
与用药前比较,a P<0.05
吲哚美辛作为常见消炎、止痛药物之一,属于非甾体类药物,能够与抑制前列腺素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发挥药性[7],其具有清热、解毒、镇痛、抗炎及抗风湿等功效,故可作为常规止痛药用于术后镇痛。该药可通过直肠给药[8],使得其栓剂内药性成分能够被直肠黏膜吸收后直接进入人体淋巴系统及上下直肠和肛管静脉内,并无须经静脉血回流肝脏,有效避免该药受到肝脏消化酶异化导致药性变化,保证肝癌患者能够得到最佳止痛祛热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采取药物对介入治疗后肝癌患者进行止痛,均可获得较优的镇痛效果,缓解患者痛苦,且吲哚美辛的止痛效果更优。这是因为我们对吲哚美辛采取直肠注入,能够保证其免于受到给药时间、服药后食物类、胃肠道消化液对药物拮抗作用等影响,从而很好发挥药性。与常规值相比,吲哚美辛栓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能够显著降低行介入手术后肝癌患者疼痛、发热症状,并比常规用药更优,且具有给药方便、不良反应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治疗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疼痛、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疼痛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吲哚美辛栓组和常规组(各90例)。常规组给予口服退热止痛药治疗,吲哚美辛栓组给予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止痛、退热效果差异。结果:用药后12、24、48 h两组的体温测定值较用药前均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48 h吲哚美辛栓组体温为(36.8±0.6)℃,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7.0±0.5)℃(P<0.05)。用药后12、24、48 h两组的VAS评分较用药前均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48 h吲哚美辛栓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为(1.50±0.82)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94±0.91)分(P<0.05)。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高于吲哚美辛栓组的0(P<0.05)。结论: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治疗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疼痛、发热,较常规口服退热止痛药具有更好的退热镇痛效果、更长的持续时间、更低的不良反应率等优点。
关键词:吲哚美辛栓,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疼痛,发热
参考文献
[1]张婷,吴惠毅,张欢欢.布洛芬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及机制的初步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5,2(4):294-299.
[2]梁辉,宫伟,姬宏斌,等.缺氧时肝癌HEPG2细胞HIF1α对GLUT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实用肿瘤杂志,2013,28(3):265-269.
[3]蒋如华,费振乐,闫凤.规范化评估与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疼痛[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6):559-560.
[4]陈桂兰.消炎痛栓治疗肝癌介入术后的发热和痛疼双重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0(5):126-126.
[5]WANG Q S,YANG L,CUI W Y,et al.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nociceptive activities of methanol extract from aerial part of Phlomis younghusbandii Mukerjee[J].PLo S One,2014,9(3):891-899.
[6]邵月娟,郝建磊,成宪江,等.老年住院癌症患者疼痛控制情况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5):384-387.
[7]黄一新,张政,金锡樟,等.阿司匹林对CKD3期患者肾功能影响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1):33-37.
[8]陆录.阿司匹林抑制索拉非尼引起的肝癌侵袭转移潜能增强的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