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分析(精选11篇)
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第1篇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将变量分组, 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 而不同组之间的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 称之为主因子或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问题, 就可试图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
2 样本与指标体系的选择
2.1 样本的选择
本文研究所用数据均来自《中国保险年鉴2006》。在进行人寿保险公司样本选择时, 采取以下标准:
(1) 样本寿险公司必须具有一定规模, 量化标准就是公司员工数多于 200 人或全年保费收入超过7亿元。规模太小的公司对市场没有影响力, 并且很小一点财务数据统计上的错误或者误差就将对研究结果造成很大影响。
(2) 样本寿险公司至少要在2个以上的城市开展经营活动, 因为保险的原理是大数原则, 同一个城市的消费者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仅在一个城市开展经营活动不能充分分散地域风险。本文研究中国大陆市场上的寿险公司经营绩效, 因而要求样本寿险公司要有最低限度的地域覆盖面。
(3) 样本寿险公司至少已经在大陆市场经营了4年时间, 也就是说2002年以后开业的保险公司将不会成为研究对象。这是由于一些新成立的中外合资和外资保险公司规模小而且经营不稳定, 经营绩效缺乏可比性。
2.2 指标体系的选择
2004年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中提到客观、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 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估: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本文选取了以下12项指标以求构成一个比较客观、完备的指标体系, 系统性地从四个方面来全面反映寿险公司经营绩效, 具体数据见表1。
佣金费用率 (x1) :佣金费用率= (本期实际佣金支付额+手续费+本期费用) ÷本期实收保费ⅹ100 %, 反映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经营保险业务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水平;赔付率 (x2) :赔付率等于赔款支出与本期实收保费的比率, 可用来衡量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资;金运用率 (x3) :资金运用率=投资÷资产总额, 是指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投资总额占企业全部资产总额的比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资金利用率越高, 说明公司的闲置资金越少, 公司便越充分利用了资源;固定资产比率 (x4) :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本额÷公司总资产, 固定资产比率体现了在固定资产上占用的资金比率, 公司固定资本占用过多的资金, 会降低公司的流动性, 增加风险;资产负债率 (x5) :资产负债率为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用来衡量保险公司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流动比率 (x6) :流动比率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是衡量保险公司的流动资产在某一时点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 表明保险公司每一元钱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的保障。资本金利润率 (x7) :资本金利润率为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 说明一定时期内利润总额与全部资本金的关系, 表明保险公司拥有的资本金的盈利能力;承保利润率 (x8) 。承保利润率=承保利润÷本期实收保费收入, 该指标反映了保险公司从事保险业务 (出售保单) 获取利润的能力;投资收益率 (x9) :投资收益率为投资收益与投资总额的比值, 是反映保险公司资金管理水平和资金运用效益的重要经济指标;资产收益率 (x10) :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资产总额。反映了保险公司应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 包括承保利润率和投资收益率;人均保费收入 (x11) :人均保费=本期实收保费收入÷公司员工人数 (单位:百万元/人) , 人均保费越高说明公司的承保效率越高;所有者权益增长率 (x12) :所有者权益增长率= (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期初所有者权益的绝对值ⅹ100 %, 所有者权益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成果, 而该比率反映了公司发展、成长的程度。
考虑到佣金费用率、赔付率和资产负债率是逆指标 (即佣金费用率、赔付率、资产负债率越高, 表明经营绩效越差) , 所以取其倒数进行调整, 新指标分别定义为逆佣金费用率、逆赔付率和逆资产负债率。
3 寿险公司经营绩效的因子分析
3.1 原始样本观测数据的标准化
为消除指标之间量纲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首先对上述原始样本观测数据进行如下标准化处理:undefined。 (1)
其中xij为第i个样本寿险公司第j个指标的原始观测数据, undefined为第j个指标的原始数据的均值, σj为第j个指标的原始数据的标准差, x′ij为第i个样本寿险公司第j个变量标准化后的数据。N=17为样本容量, 即17家寿险公司;M=12为统计指标个数。
3.2 计算因子负荷矩阵
由SPSS14.0软件的输出结果可知, 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的前5个特征根, 解释了寿险公司绩效指标方差的87.294%, 即前5个主成分已集中体现了原始数据大部分的信息, 因此本文提取5个公共因子是合适的。为使因子之间的信息更加独立, 对因子负荷阵进行最大方差正交化旋转, 旋转后所得因子负荷矩阵如表2。此方法会使在一个公共因子上有高负荷的变量数目减至最少, 增强因子的可解释性。
3.3 公共因子及其解释
经过旋转之后的因子负荷矩阵的经济含义比较明确。由表2可知, 公共因子1在资本金利润率、承保利润率和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上的载荷值都很大, 由于这3项指标是分别从3个不同方面衡量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若3项指标越大, 则该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 故称该公共因子为盈利能力因子。公共因子2在资金运用率、固定资产比率、逆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上的载荷值较大, 这4项指标都是公司资本结构的反映。资金运用率等于投资总额占企业全部资产总额的比例, 反映了投资的规模, 若资金利用率越高, 表明公司的闲置资金越少, 公司便越充分利用了资源。但注意到资金运用率的因子载荷符号为负, 说明在样本公司中存在投资比例越高投资效益越差, 投资比例较低投资效益却较好的现象。固定资本比率体现了企业在固定资产上占用的资金比率, 公司固定资本占用过多的资金, 会降低公司的流动性, 增加风险。逆资产负债率为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的比率, 若逆资产负债率越大, 即资产负债率越小, 则寿险公司经营就越稳定, 越不易破产, 保单持有人利益越有保障, 因而对寿险公司经营就越有信心。流动比率反映了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 它既是关于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 又体现了公司对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结构的安排, 因此它也是一个重要的资本结构指标, 故将以上4个指标综合称为资本结构因子。公共因子3在逆佣金费用率、逆赔付率、人均保费上有较大的载荷, 逆佣金费用率、逆赔付率和人均保费收入越大, 则佣金费用率和赔付率就越小, 反映出保险公司的营运效益越好, 称该因子为营运效益因子。公共因子4在投资收益率上有很大的载荷, 它体现了寿险公司的投资效果, 因此称之为投资效率因子。公共因子5在所有者权益增长率上的载荷很大, 而该比率越大, 则反映了公司发展、成长迅速, 经营良好, 因此称之为权益增长因子。
3.4 公共因子得分
公共因子确定后, 现在要计算每个样本寿险公司的公共因子得分。首先建立公共因子F与x1, …, x12 (佣金费用率、赔付率和资产负债率3个指标分别取其倒数) 之间线性回归方程:
Fj=βj1x1+βj2x2+…+βj12x12, (j=1, 2, …, 5) (2)
(2) 式称为因子得分函数, 可由它来计算每个样本寿险公司的各公共因子得分。由最小二乘法可估计回归系数, 计算出公共因子系数矩阵。根据公式 (2) 以及计算出各寿险公司在每个公共因子上的得分, 并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5个因子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为权重进行汇总, 得到综合得分见表3, 即:
摘要:经营绩效是保险公司综合实力包括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集中体现, 而绩效的评估则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 提高竞争力。运用因子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 对我国17家寿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寿险公司,因子分析,指标,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何晓群.现代统计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资产经营公司绩效考核办法 第2篇
为进一步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分别适用于公司领导班子、海洋馆工程部人员(属承包性 质不纳入)以外的所有人员。
二、公司直属部门人员、各项目人员、海洋馆代馆长、营销经理适用于计划考核体系;其余人员适用于绩效考评体系。
三、计划考核体系
1、计划体系由70%月计划、10%周计划、10%月大要事计划、10%工作验收结果构成。
2、月计划、周计划、月大要事计划以会议形式验收得分;工作验收根据《工作验收标准》由领导班子现场检查验收得分。
3、计划考核每月25日前由办公室负责汇总,相关领导签审后报人力部。
4、考核细则:
1)月计划按验收实际得分。
2)周计划按四周得分的平均得分得分,凡周计划验收得分低于60分的,月考核不计得分。
3)月工作验收按经营工作6个方面考核。
四、绩效考评体系
1、绩效考评岗位要求制作《绩效考评表》
2、每月21日前由办公室下发配分表格,先根据工作情况自评,然后由主管领导评,办公室评,分管副总评。
3、每月25日前由办公室负责汇总,相关领导签审后报人力部。
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第3篇
基于国内外学者对资本结构与绩效研究成果的分析, 以及本人对研究样本的限定, 本文在前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流通股对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从理论上看, 股权资金成本要高于债权资金成本。这是企业在外部融资时优先选用债务融资的重要原因。但在实践中, 由于股权成本的“软约束” (没有固定的股息) 特征, 其实际成本可能远远低于理论成本, 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 甚至会出现股权融资实际成本低于债权资金成本的情况。研究表明, 现阶段上市公司的股权成本是低于债权资金成本的。因此, 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股权融资。在现阶段的条件下, 股权资金的实际成本低于债务资金, 股权融资偏好能够降低企业负债率, 从而降低企业总的资本成本。这样看来, 股权融资偏好似乎是有效率的, 有利于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
假设二:当负债超过一定程度时, 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绩效呈负相关
中国上市公司绩效与企业负债比率呈现传统的二次曲线关系, 即当企业负债达到一定程度前企业绩效随负债增加而增大, 当企业负债超过一定程度时, 企业绩效随企业负债的增加而减少。这一假设提出的主要论据是MM理论中认为企业价值与企业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结论以及经典理论的结论,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在挑选出适当的样本后提出这一假设, 并将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二、研究样本与指标的选取
(一) 样本筛选
1.本研究以股市2004、2005、2006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
2.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本人依据以下标准对原始样本进行筛选: (1) 为了部分消除亏损企业资本重组等非经营性影响因素, 故剔除ST和PT板块企业; (2) 考虑到本研究所关心的是A股市场, 而同时发行A股、B股、H股的公司数据会在一定程度上受B股 (或H股) 市场的影响, 故只保留仅发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
3.根据上市公司咨询网 (www.cnlist.com) 的划分, 将上市公司分为钢铁、电力、综合公用、消费者服务、软件、包装、汽车、煤开采、零售业。考虑到行业资本结构特性和样本量的大小, 本人选择了电力和汽车两个行业。选择这两个行业的原因是: (1) 排除先天资源差异较大的行业, 如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金融地产等; (2) 排除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的行业, 如公用事业等。
4.在做了上述筛选后, 最终选择作为本项研究对象的样本包括:电力行业计21家企业、汽车行业计22家企业, 共计43家。
(二) 变量设计
本文的研究变量包括公司业绩变量 (总资产收益率) , 股权结构变量 (流通股比例) , 债权结构变量 (资产负债率) , 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1. 被解释变量 (Explained variable)
被解释变量为上市公司的绩效, 本文以总资产收益率 (ROA) 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总资产收益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 能够比较客观的表示绩效。因为总资产收益率不容易被操纵, 采用其作为衡量指标将有利于企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经营上, 促进企业经营与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一些文章采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 但是由于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配股等对净资产收益率有一定数量上的要求, 所以净资产收益率经常受到操纵, 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
2. 解释变量 (Explanatory variable)
解释变量包括股权结构和债权机构两个方面的变量。表示股权结构的变量是流通股比例 (CSP) , 表示债权结构的变量是资产负债率 (LEV) 。
3. 变量描述性统计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各指标三年变化不大, 但有些指标变化值得关注:
(1) 流通股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 说明股权结构有分散化的趋势。并且, 比例过低, 其均值还未达到40%, 这使得控制权市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失灵。
(2) 资产负债率呈每年上升的趋势。说明负债融资比重有所提高, 企业有增加负债融资的趋势。但是, 研究样本中资
三、实证分析
我们分行业对2004—2006年总资产收益率、流通股比例和资产负债率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 来探讨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一) 对电力行业的数据分析
1. 模型构建。
将总资产收益率 (ROA) 、流通股比例 (CSP) 与资产负债率 (LEV) 建立模型如下:
式中:a和b代表自变量的系数。
2. 主成分分析过程的结果。
由主成分分析过程得到了63个变量的简单统计量。
3. 相关性分析。
(1) 被解释变量 (依赖变量) :总资产收益率ROA; (2) 方法:最小平方法; (3) 样本量:63; (4) 解释变量:流通股比例CSP、资产负债率LEV; (5) 方程:ROA=7.403547C SP-0.005467LEV; (6) Std.Error:回归系数的变动程度; (7) tStatistic:t统计值; (8) Prob:概率很小, 说明ROA、CSP和LEV之间有显著的关系; (9) R-squared:样本回归线的拟合优度; (10) Mean dependent var:平均值
根据EVIEWS3.1软件对回归模型的估计, 从表中可以得到回归模型回归系数 (CSP) =7.403547, 回归系数t检验的t值=3.382616, 回归系数 (LEV) =-0.005467, 回归系数t检验的t值=-0.322067, 因为当估计系数的t统计值超过2时, 我们可以在显著性水平0.05条件下认为解释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此时犯错的概率不超过0.05, 我们可以认为回归系数有显著意义, 从而得出直线回归方程为:ROA=7.403547CSP-0.005467LEV, 所以从电力行业总资产收益率与流通股比率、资产负债率的回归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总资产收益率与流通股比率呈正相关关系, 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 这与假设一、假设二相符。
从表中可以得到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028019, 对被解释变量, 模型作出的解释部分所占比重不大, 说明样本回归直线对于样本观测数据拟合效果不是很理想。回归分析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所以对2004—2006年电力行业数据所作的线性回归得出的结论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存在最优区间。
(二) 对汽车行业的数据分析
1. 模型构建。
将总资产收益率 (ROA) 、流通股比例 (CSP) 与资产负债率 (LEV) 建立模型如下:
式中:c和d代表自变量的系数。
2. 主成分分析过程的结果。
由主成分分析过程得到了66个变量的简单统计量。
3. 相关性分析。
根据EVIEWS3.1软件对回归模型的估计, 从表中可以得到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 (CSP) =14.30976, 回归系数t检验的t值=3.727575, 回归系数 (LEV) =-0.070342, 回归系数t检验的t值=-2.105955, 因为当估计系数的t统计值超过2时, 我们可以在显著性水平0.05条件下认为解释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此时犯错的概率不超过0.05, 我们可以认为回归系数有显著意义, 从而得出直线回归方程为:ROA=14.30976CSP-0.070342LEV, 所以从汽车行业总资产收益率与流通股比率、资产负债率的回归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总资产收益率与流通股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 这与假设一、假设二相符。
从表中可以得到该模型拟合优度为0.066087, 对被解释变量, 模型作出的解释部分所占的比重不大, 说明样本回归直线对于样本观测数据拟合效果不是很理想。回归分析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所以对2004—2006年汽车行业数据所作的线形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存在最优区间。
(三) 实证分析结论
以连续三年上市公司两个行业板快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进行的回归分析, 发现一次函数虽通过T检验但拟合优度明显不理想。所以本文不能证明最优资本结构区间的存在, 得出的结论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债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从各行业的总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率、流通股比例的相关系数我们可以得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上市公司债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即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变化呈正向关系, 流通股比例越高绩效越高, 流通股比例越低绩效越低。债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变化呈反向关系, 资产负债率越高绩效越低, 资产负债率越低绩效越高。
摘要:以连续三年上市公司两个行业板快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进行的回归分析, 发现一次函数虽通过T检验但拟合优度明显不理想。所以不能证明最优资本结构区间的存在, 得出的结论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债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如何制定子公司经营层绩效考核制度 第4篇
为了保证公司总体战略规划在各分子公司得到有效落实,最终实现总体战略目标,建立公司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加强对分公司、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经营层的考核激励,特制定子公司经营层绩效考核制度。适用于企业集团各分公司、全资及控股子公司。考核对象为被考核的分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等领导班子成员。
一、考核原则
战略导向原则:根据公司的整体战略对不同规模、不同性质及发展阶段的公司实行有所差异的考核,避免一刀切;
绩效优先原则:对于各企业的评价主要以该公司的经营绩效为评价依据;
客观公正原则:基于企业经营的结果进行考核评价;
结果和过程评价相统一原则:在考核周期内,对于考核内容通过有效的过程监督保证结果的实现;
二、考核周期
企业绩效考核,实行考核与责任期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的考核制度。考核以公历计算,责任期考核期限为3年。
三、考核方式
经营业绩考核和责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均采取由公司下达经营业绩目标的方式进行。
四、考核关系
总经理,本企业总经理的经营绩效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或者授权代表与总经理签订经营责任书以确定其考核内容。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原则上各企业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等领导班子成员由各企业总经理根据本企业考核管理制度确定具体考核内容,不由公司进行直接考核,但考核内容及考核结果须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查备案。
总会计师,原则上各企业总会计师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对其进行考核。
五、组织管理
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是公司考核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批公司绩效管理制度和修改方案;审批子公司考核指标、考核标准及考核程序;负责子公司考核申诉的处理等。
公司薪酬绩效委员会由主管副总领导,由离退休干部及有关专家组成,隶属于总经理办公会,是非常设机构。主要负责收集并研究相关行业薪酬激励与考核信息资料,对公司的薪酬政策、薪酬水平等提出建议;对公司考核方案、制度流程提出建议;负责对各子公司的考核方案进行初审,向总经理办公会提出初审建议;负责对子公司的考核程序及执行进行监督、安全管理检查等。
公司人力资源部是公司下属公司考核工作具体组织机构。主要负责拟定公司各企业的考核管理办法;对各项考核工作进行培训与指导,并为各企业提供相关咨询;对考核过程进行具体监督与检查;对考核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考核过程中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与处罚;协调、处理考核申诉的具体工作;统计汇总分阶段性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等。人力资源部负责各企业员工满意度等组织类指标的制定与评价,管理制度及流程规范性检查等非量化指标的拟定与评价等工作。
公司有关部门主要负责相关考核数据、资料及信息的提供和有关考核指标的评分。财务相关部门负责被考核各企业财务数据的提供、各财务目标拟定与指标完成情况的审定评分;战略发展相关部门负责提出对标的建议目标值、行业竞争对手的对标数据等;运营管理部负责对被考核各企业项目计划目标达成率、客户满意度等运营类指标及安全管理检查等非量化指标考核目标的拟定、指标完成情况的审定与评分;监察审计相关部门负责被考核各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管理审计工作与考核的监察工作;
公司各企业总经理是本企业经营责任书的具体承担者。负责组织本企业考核指标的分解与落实;负责本企业考核工作的监督、管理。
六、考核目标
考核指标和权重的设置原则:
战略导向性原则:考核指标的设置要有利于引导各企业的经营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
共性与个性结合原则:既体现各企业通用的衡量标准,又根据被企业的具体情况选取相应的考核指标;
均衡发展原则:考核指标及其权重的设置要有利于引导各企业在经营发展、风险控制、内部建设等方面的均衡性;
侧重定量原则:指标的设置以定量为主,侧重客观性数据的评价。
目标值的设立综合考虑公司的战略发展、本预算、企业历史情况、企业本年预算及行业竞争对手相关指标完成状况等因素设定考核目标值。
行业挑战性原则:通过参考同行业竞争对手相关指标的业绩状况进行目标值的设置,促进企业在行业地位的提升,考核指标的设置目标只有经过经营者努力才能完成;
客观公正性原则:综合考察多方面的参照信息,如本企业历史业绩、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业绩等;
一致性原则:考核人和被考核人共同商讨最终决定,当双方对目标设定无法达成一致时,考核人具有最终的决定权; 稳定性原则:考核目标一经设定,原则上不再轻易改变,如企业在外部环境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申请对目标值做出修改的,修改过程和考核指标确定过程相同。
七、绩效考核
企业绩效考核分为两大类:普通绩效考核与特别绩效考核。普通绩效考核对应于经营业绩维度(经营业绩)、经营能力维度(述职评价)和经营者态度维度(民主测评)等三个维度;
特别绩效考核对应于公司重点或特别关注的经营事项结果,如重大产品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等,与公司单项奖励挂钩。
经营业绩评价主要依据经营考核指标建立的企业经营目标责任书,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由经营目标责任书的各项量化指标得分加权而得。
集团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与考核探讨 第5篇
【关键词】集团公司 绩效评价 考核 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3-0003-02
近年来,集团公司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涵盖领域越来越广。作为单独型较小企业发展达到相当规模后形成的公司集群,必须加强管理,才能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积极研究集团公司的绩效评价与管理体系,对与促进公司规范化运行、高效化运作具有积极意义。
一、集团公司绩效评价与考核存在的问题[1-3]
(一)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部分集团公司在制定绩效评价指标过程中,将经营成果实现指标作为最为主要的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而对于公司的潜力激发、运行效能等非财务型指标则作为较低层次的考虑方向。这种评价体系,忽视了一些指标深层次的影响,导致整体经营目标难以顺利实现。加之部分公司在设置体系过程中,尤其重视短期效果,却忽视了长期效益,不重视对公司员工的长效激励。此外,不少公司在制定绩效评价体系过程中,没有充分激发职工的参与积极性,脱离实际。
(二)考核主体相对单一
集团公司无一例外都具有较大的规模,公司部门以及员工人数多,构成比较复杂,进行考核需要较长的周期。部分公司为了尽快完成考核任务,刻意规避多元化考核主体评价,尤其是对于子公司忽视程度更加严重。一般情况下,进行考核一般是人事部门、直接上级,子公司则安排进行自我考核。人事部门在考核过程中,注重整体效果,不严格执行规定,过程较为草率。最终导致考核结果相对片面,难以表现总体水平。
(三)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许多公司没有形成健全的考核机制和制度,其结果不够准确,无法实现预期目标。不少公司没有注重日常的绩效记
录,仅仅将年终目标作为唯一依据。这种方式,导致绩效评价缺乏有效依据,具有极大的随意性。部分工作需要较长的考核时间,考核人员受到考核期间员工印象的严重影响,真实绩效被掩饰。考核结果的应用不够规范,一般均作为奖金发放和职务任免的依据,而没有将其作为完善管理弥补缺陷的手段,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效果受到制约。
(四)印象效应干扰考核
印象效应就是被考核者的行为给考核人员造成的印象,这种印象对考核结果造成影响。员工的行为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考核者难以对每个对象的整体情况进行完全掌握,活动能力强、印象感强的员工则会有意增加表现机会,为自己的考核结果加分,对绩效评价造成影响。比如,有的员工喜欢积极向领导汇报工作,加强沟通,有的员工喜欢和领导一起加班,而领导不在时则基本不加班甚至不上班等。这些员工容易得到高分,这显然对考核结果而言,是不公平的。
二、集团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明确激励机制和战略导向
集团公司建立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必须紧密结合企业
实际和经营战略,要强调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要将绩效评价同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实现相互促进。企业要将战略导向进行细化分解,要实现计划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强调其目标导向作用。绩效评价必须引入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的团结战斗力。激励机制必须同时注重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也要同时注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积极引入员工参与评价体系的制定,将员工权益和公司权益紧密结合起来。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
设置绩效指标,要注重财务指标权重,但不能过大。财务指标不应当被看作是企业的唯一目标,因此要加大对非财务
指标的考虑。制定评价指标,需综合考虑企业的历史情况,现在发展情况以及将来发展方向等,要避免单一的对历史效果
进行评价。必须兼顾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不能仅仅关注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设置指标,应当选择对应的方法,注重战略指标的应用。要灵活应用分析和计算方式,对于总公司、子公司及其员工,应当分别对待,各有侧重,避免上下标准一体化倾向。
(三)健全绩效辅导沟通机制
进一步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将绩效评价体系理念和执行方案准确进行传达。这种方式,将有效减少评价体系在执行过程中所有可能遇到的阻力,实现真正的效果。在制定考核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广泛收集员工的真实意愿和真正需求,集中大众智慧。在机制执行过程中,要加强沟通,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准确了解执行过程具体情况,采取应对方案。绩效辅导要始终与绩效管理一致性,形成常态化方式和手段。
(四)完善绩效评价救济渠道
绩效评价是加强集团公司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实现
其根本目的,必须始终保持公正客观,不能具有倾向性或执行标准不一致性,应当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能够公开接受员工的监督。要建立绩效评价申诉平台,建立绩效评价救济渠道。对评价考核结果存在疑问的员工,可以直接向公司人事管理部门进行申诉,如还未解决疑问,则可想更高一层进行申诉。公司管理部门应当接受合理申诉并进行处理,限时告知其解决情况,准确答疑解惑。
三、加强集团公司绩效考核的建议
(一)考核主体多元化[4,5]
集团公司所建立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其考核主体必须做到多元,不应当仅限于考核对象及其直接上级,考核对象还
应当包含对象的下属、服务对象以及同事等。这样可以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在进行考核评价过程中,可以约谈其同事或者下属,进行座谈调查,通过他们对考核对象进行侧面了解。设置相应的考核反馈机制,畅通信息渠道,欢迎各方人士建言献策,对考核对象进行评价。针对不同的考核对象,要充分结合其具体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环境等进行考核,需灵活设置考核指标权重,尽最大可能确保考核质量。
(二)评价制度健全化
集团公司在制定评价考核体系过程中,紧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规范考核流程,建立相应程序。要注重过程考核,认真收集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情况。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将考核机构以及责任人等明确化。要制定可以操作的考核办法,经商议公示后形成规范化文件。对于组织机构较大的集团公司,可以分段进行考核,缩短考核时间,增强考核结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可以每半年考核一次或者每季度考核一次等。对于考核结果,要加强综合性应用,注重成果应用。充分应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明确员工的绩效情况,了解发生问题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惩罚,推进绩效管理效果。
(三)人员素质完善化
集团公司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考核人员的教育培养,确保考核方案执行的有效性。要切实纠正考核人员的心理偏差以及认识误区,加强培训,加强知识学习、案例分析、实战考核等,针对考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区进行演练,要切实避免考核对象的印象对考核结果的影响。要始终保持中立态度,坚持以考核过程中所收到的依据说话。要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机制,确保在特殊情况下也能完成考核内容。同时要加强对考核人员的廉洁教育,避免受到外力因素的干扰,行使独立的考核权利。
四、结语
绩效评价和考核是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科学谨慎地予以对待,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更加合理、易于操作、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绩效评价考核指标,要特别注重对制度建设考核的分析。要以制度为保证,充分实现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可操作性、严谨性和客观性,推进公司进一步发展,促进公司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李 涛,于 天,王 宁.白杨企业集团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航天工业管理.2013(12):15-17。
[2]朱青山.集团公司绩效评价与考核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3(34):64-65。
[3]陈群芬.集团公司财务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及理性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2):114-115。
[4]张国璞.提高集团公司管理层绩效管理水平的思考[J].商情.2013(40):198-199。
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第6篇
一、研究方法
因子分析法是根据所研究问题相关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将错综复杂的多变量进行重新整合, 转化为较少综合因子的一种分析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观测变量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类, 相关性较高的变量规为一类, 使得不同类变量之间具有较低的相关性, 增强研究的科学性。这样, 每一类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 即公共因子。因子分析的目的就是尽量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
因子分析模型描述如下:
设x1, x2, …, xp为p个可观测的随机变量, f1, f2, …, fm (m
式 (1) 也可以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X=AF+e。其中, X= (x1, x2, …, xp) T, F= (f1, f2, …, fm) T。F称为X的公共因子。A= (aij) p×m称为因子载荷矩阵, aij为因子载荷, 即第i变量与第j因子的相关系数, 反映第i变量在第j因子上的重要性, 表示xi依赖fj的程度。可将aij看作第i个变量在第j公共因子上的权, aij的绝对值越大, 表明xi与fj的相依赖程度越大, 或称公共因子fj对于xi的载荷量越大。e= (e1, e2, …, ep) T, 称为X的特殊因子, 为提取因子后的余项, 即特征值贡献率微小部分, 在因子分析结果中忽略不计, 其均值为0。
因子载荷矩阵A中第i行元素的平方和记为hi2, 称为变量xi的公因子方差, 为全部公共因子对xi的方差所做出的贡献, 反映了全部公共因子对变量xi的影响。hi2值越大, 表明X的第i个分量xi对于F的每一分量f1, f2, …, fm的共同依赖程度越大, 即表示提取出的m个因子中保留包含了原变量的成分多少。
将因子载荷矩阵A的第j列的各元素的平方和记为gj2, 称为公共因子fj的特征值。gj2就表示第j个公共因子fj对于X的每一分量xi所提供方差的总和 (即, 它是衡量公共因子相对重要性的指标。gj2越大, 表明公共因子fj对X的贡献越大, 或者说对X的影响和作用越大。
根据因子分析模型对每一样本数据计算它们在不同因子上的具体数据值, 这些数值就是因子得分 (它和原变量的得分相对应) , 便可对样本进行综合评价。式 (2) 称为因子得分函数, 由此来计算每个样本的公共因子得分。
设公共因子F由变量X表示的线性组合为
二、实证分析
(一)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随机选取40家非ST农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见表1) , 以2011年的年报数据为依据。
(二) 指标体系设置
本文选取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 (平均) 、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息税前利润、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总资产周转率这17项财务指标构建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三) 经营绩效因子分析法评价
本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 对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因子分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为有效。
1. 数据的适用性检验。
因子分析要求原有变量之间相关性要较强。如果原有变量之间不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那么就无法从中综合出能反映某些变量共同特性的少数公共因子变量来。因此,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 通常可以采取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等方法来检验候选数据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Bartlett球度检验中, x2统计值为1171.333, 显著性概率小于1%, 说明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 适宜做因子分析;同时, KMO检验的KMO值为0.592, 大于0.5, 适宜做因子分析。
2. 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提取的4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1.250%, 说明提取的4个公共因子保留了较充分的原始信息, 所提取的公共因子有较好的代表性。
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采用因子旋转方法能够使得因子载荷系数向0或1两极分化, 这样结果更具可解释性。表4中显示了实施因子旋转后的载荷矩阵。可以看到, 第一公共因子在“资产报酬率”等六个指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系数, 第二公共主因子在“存货周转天数”等四个指标上系数较大。其余公共因子载荷情况见表4。
综合反映各个方面指标的变动情况, 可以将这四个公共因子依次命名为盈利能力, 营运能力, 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
4. 因子得分。
因子变量确定以后, 对每一样本数据, 根据式 (2) 计算它们在不同因子上的具体数值。本文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 计算因子得分。表5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由此得出四个公共因子的得分。
在得出各个公共因子得分的基础上, 需要根据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确定其权重, 综合得出40家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
根据F值的大小确定出农业上市公司综合经营绩效排名, 如表6所示。
由于数据庞大, 选取综合排名前五的上市公司进行详细分析。排名前五的企业依次是武昌鱼、神农大丰、大华农、民和股份和雏鹰农牧。这五个企业并不是在各个能力都很强。根据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可以看出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对综合得分起决定性的作用。武昌鱼综合排名第一, 其在营运能力方面表现突出, 但是在成长能力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企业在未来应考虑调整资本结构, 提高盈利能力, 这样才能长期稳健地发展;神农大丰和大华农在偿债能力方面表现良好, 但是在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民和股份在各个方面都比较均衡, 说明该企业发展平稳, 应加强企业日常的管理, 实现进一步的提高;雏鹰农牧在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十分优秀, 但是仍需要寻找能够提高资本运转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总体来看, 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不均衡, 未达到最大产出规模点, 经营绩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结论
因子分析法是评价经营绩效的基本方法。本文考虑了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简化了指标体系, 并且减少了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又不失合理性和科学性;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对策;而且计算简单准确, 应用范围广泛。通过对40家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指出关键的影响因子, 对经营绩效水平进行评价, 发现其在整个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同时提出改善的建议, 证明了该方法是评价经营绩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0家农业上市公司, 就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与资料查阅, 取得实验分析的基础数据资料;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确定影响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主要因子,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计算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研究发现: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不均衡, 未达到最大产出规模点, 经营绩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此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营绩效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因子分析
参考文献
[1].陶春海.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J].江西社会科学, 2012 (7)
[2].彭源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J].生产力研究, 2012 (1)
[3].陈玲, 李永泉.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4)
[4].钟燕, 盛智颖.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6)
石油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评价分析 第7篇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上市公司,经营绩效
0 引言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及其制度的日益规范, 以及投资者对于投资的了解日益加深, 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石油行业蓬勃发展, 经历了从新中国初期的没有大型油田, 完全依赖进口, 到逐步实现石油的自给自足, 再到国内需求不断提高, 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的三个阶段[1]。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了几次改革重组后的石油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全行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使我国逐渐成为了世界上的石油化工大国。我国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于2003年达到了304亿吨/年, 居世界第二位;乙烯生产能力达到578万吨/年, 居世界第三位;合成纤维生产能力1150万吨/年, 居世界第一位[2]。
近年来, 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 逐渐涌现出一批大型石油骨干企业, 很多企业已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石油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其巨大发展潜力也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的关注。
于是, 科学、全面地对石油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作出分析, 对于了解公司的发展前景以便更好地做出投资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不应该只停留在对盈利能力的关注上, 那样将导致决策者的短视行为, 片面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略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关注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传统的单一指标评价方法难以综合全面的体现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不适合用来评价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因此,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将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方法运用到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分析当中。
因子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利用降维的方法, 以较少的变量来反映原始数据较多的信息, 以便综合、全面地把握样本的总体水平。因此, 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石油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和把握, 其分析结果是十分有效的。
1 指标的选取
本文遵循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 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 并根据实际情况,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 最终立足于偿债能力、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 选取了如表1所示指标。
数据来源于公司发布的2011年财务报表的年报数据, 由于分析需要部分指标经过了一定的处理, 并对个别缺失值进行了补齐。
2 实证分析
2.1 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分析结果如下:
从表2中可以看到, KMO系数=0.469, 相关关系偏弱。但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为285.233, 检验的P值近似为0, 说明此数据可以做因子分析。
根据表3和碎石图我们可以看出, 前五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 且其在碎石图上的走势较为陡峭, 说明提取五个公因子较为合适, 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4.438%, 说明这五个因子保留了原始变量约84%的信息, 可见其效果比较好, 能够保留原来的基本信息。原来的14个变量就可以用这五个因子来反映, 起到降低维度的作用。
表4给出了利用方差最大化方法进行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
第一个因子与X3、X9、X11、X12的相关性较强, 且其载荷均为正数。说明净营运资金、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司的综合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这些指标, 可以认为第一个因子主要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
第二个因子与X1、X2、X6的相关度较高, 这三个变量分别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利息支付倍数。除X6以外其值均为正, 综合考虑其含义, 认为第二个因子反映的是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因子三与变量X10 (主营业务净利率) 、X13 (净利润增长率) 和X14 (总资产增长率) 的相关性较强, 可以认为其反映的是企业的成长能力。
第四个因子与变量X4 (资产负债率) 和X5 (产权比率) 的相关性较强, 说明因子四综合反映了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因子五与变量X7和X8的相关性较强, 这两个个变量分别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考虑其指标的意义, 因子五综合反映了公司的运营效率的情况。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和原始变量的数值可以计算各观测在各因子上的得分。旋转后的因子得分表达式为:
计算每个样本在这5个因子上的得分情况, 再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为权数对因子得分进行加权平均, 可以得到综合得分。表5给出了各公司经营状况的综合得分及其排名情况。
从综合评价表中可以看出, 根据综合得分进行排名后, 排在前五位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名称分别是潜能恒信、龙宇燃油、辽通化工、东华能源以及中国石化。
排在第一位的潜能恒信的综合得分达到了1.02, 显著高于其他股票的得分。从各因子得分的情况来看, 潜能恒信在因子二和因子三上的得分较高, 说明其短期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较好。其中, 该公司在成长能力上的得分达到了2.96, 显著高于同行业的一般水平。但潜能恒信的盈利水平一般, 长期偿债能力较差。回归到原始数据表上, 会发现潜能恒信的资产负债率为2.2006%, 远远低于其他公司的一般水平, 从股东和经营者的角度来讲, 这种情况是不利于公司的发展的, 因为在盈利水平较高的情况下, 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能够为公司带来财务杠杆的正效应[3]。另外, 潜能恒信的产权比率约为2.25%, 同样远低于一般水平, 说明其财务结构是一种低风险低报酬的情况。
排在第二位的是龙宇燃油。该股票主要在因子一, 即盈利能力因子上的得分较高, 说明该公司的盈利水平较高。另外该股票在因子三上的得分较低, 说明其成长能力较差。与其他公司相比, 该股票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说明该股票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较为均衡, 总体运营状况良好。
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辽通化工和东华能源。这两只股票都是在长期偿债能力上的得分很高。其中东华能源在长期偿债能力上的得分达到了2.73, 为行业内最高值。原始数据表中, 东华能源的资产负债率为77.498%, 是整个行业中的最高值, 这种情况对于股东来说是有利的, 但对于债权人是不利的, 因为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表明该公司的大部分资产是从债权人处借入的, 因此债权人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此外, 东华能源的产权比率为344.395%, 也是行业内的最高值, 这种情况代表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财务结构。
从因子一, 即盈利情况的角度看,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盈利水平非常高, 可以说远高于行业内的一般水平, 这主要是由其作为两大国有控股集团在国内的垄断地位所造成的。这两个公司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均不高, 说明其经营绩效并不好, 综合发展能力较差。
2.2 基于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
以各观测在5个因子上的得分作为依据, 再次使用SPSS软件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输出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上可以看出, 21个石油业上市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七类, 其中茂化实华和泰山石油均为孤立点, 两者主要差异在因子三和因子五上, 为了避免类别冗余, 可将二者合为一类。结合各样本的因子得分和个案汇总表, 得到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类单列出了潜能恒信, 其特点主要是综合得分非常高, 短期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均比较好。
第二类包括龙宇燃油、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3个公司, 其特点是在盈利能力十分突出, 其得分平均值达到了1.68左右, 方差仅为0.070, 说明该均值是具有代表性的。但平均综合得分仅为0.34, 其中, 综合得分最低的是中国石油, 其值仅为0.1, 最高的是龙宇燃油, 其值为0.57。此类公司除盈利能力外, 其他方面的得分均不高, 说明它们的发展不够均衡。
第三类包括辽通化工和东华能源。这两家公司均在因子四, 即长期偿债能力上的得分较高, 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财务结构。
第四类包括茂化实华和泰山石油。其中茂化实华在因子二, 即短期偿债能力上的得分十分突出, 其值达到了3.59, 远远高于同行业的一般水平。因子二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利息支付倍数三个指标。其中, 流动比率衡量的是公司的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变现, 并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该指标值维持在200%左右较为合适。观察原始数据会发现, 茂化实华的流动比率为行业内最高值, 达到了204.74%, 十分接近适度水平。泰山石油在因子五上的得分十分突出, 说明公司的运营效率很高。
第五类包括中海油服、仁智油服、通源石油在内的共7家公司。这7家公司从平均因子得分上来看, 各方面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 其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相对较好。其中国际实业的盈利能力得分为该类中的最高值, 为1.41左右, 但国际实业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水平一般。此类中成长能力最好的为通源石油, 得分为1.15。
第六类包括海油工程、广聚能源、淮油股份等共6家公司, 其特点是在各方面的发展能力均较差, 各因子得分普遍不高, 综合得分也较低, 最高值仅为-0.37。此类公司的综合发展水平较差。
3 结束语
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是十分复杂的过程, 涉及的指标因素众多。因子分析方法能够全面、综合地把握众多的影响因素, 利用降维的方法, 以较少的变量保留上市公司众多财务指标的大部分信息, 可以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石油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21家石油业的上市公司中, 经营状况最好的为潜能恒信, 该公司成长能力较好, 但盈利水平相对较差, 其财务结构呈现低风险低报酬的特点。其余排在前五名以内的公司分别为龙宇燃油、辽通化工、东华能源和中国石化。从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来看, 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影响最大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 其次是短期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根据因子得分结果本文将21家上市公司分为了六类, 每一类公司各有其优缺点。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 调整发展策略, 注重提高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的同时, 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此外, 投资者也应该注意把握各个公司的特点, 并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证券进行投资。
因子分析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 由于单纯的从数据出发, 利用数学的方法从数据中挖掘其中的特点, 可能会出现忽略变量本身的经济意义和经济特点的情况, 从而影响最终的分析评价结果。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 应当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 参考统计分析结果的同时, 了解市场信息, 全面把握各种影响因素, 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避免严重的决策失误, 以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赵俊平, 马小涛.我国石油贸易现状分析及其改善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 (01) .
[2]王鹏翃.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J].科技信息.2008, (12) .
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第8篇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
公司治理结构涉及的变量较多,但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会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 等相关研究文献看,应用较多的是董事会特征、高管激励、 内部监督、股权结构这四个方面的变量(张先治、戴文涛, 2010)。 本文借助前人的研究结果,从这四个方面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假设。
(一)董事会特征的影响
董事会特征包括很多方面, 笔者选取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两个因素进行分析。
1.董事会规模。 董事会是由董事组成的对内掌管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因此董事会规模对企业经营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对于董事会的规模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并不一致。 Denis和Sarin的研究发现董事会的规模越大,企业价值越高;而Yermark的研究显示董事会的规模越小,对公司的发展更有利。 薄澜、姚海鑫经过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张先美、张春怡和蔡晓琚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对于企业经营绩效没有显著性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
H1:董事会规模正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
2.独立董事比例。 独立董事比例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也不一致。 有些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存在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增加, 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没有什么作用。 王跃堂等人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和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而薄澜、姚海鑫研究却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对企业经营绩效无显著性影响。张先治、戴文涛认为独立董事和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结果之所以出现不一致,除了样本选择、研究方法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独立董事不独立,没有真正发挥其独立董事的作用。 据此本文提出假设:
H2:独立董事比例正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
(二)高管激励的影响
对于高管激励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本文将从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前三名高管薪酬、前三名高管持股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 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会导致董事会监督独立性的丧失,造成公司监督机制的缺陷,更有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Molz认为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会削弱董事会的监控功能, 使公司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张鸿、兰琳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二为一负向影响内部控制; 张先治、 戴文涛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也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负向影响内部控制, 进而不利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并且,从理论上看,董事长领导董事会并对股东负责,总经理负责公司全面经营管理并对董事会负责,两职应当分离,两职合一显然会带来一些弊端。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H3: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负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
2.前三名高管薪酬与前三名高管持股数。 关于高管激励的作用,西方的研究几乎得出一致结论:高管薪酬、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而我国的研究结论则不同。张先治、戴文涛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高管持股比例正向影响内部控制, 但是高管薪酬比例正向影响内部控制却没有得到验证。张鸿、兰琳经过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正相关,但并不显著,而高管持股与内部控制无明显关系。张先治、戴文涛认为我国高管激励和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和西方的结论不一致, 主要是由我国外部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不完善以及内部高管激励机制不健全造成的。 虽然公司高管不能从公司绩效中获得更高的收益, 但他们可以通过在职消费获得补偿。 公司破产或被收购将会使公司高管失去既得的一切利益。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H4:高管薪酬正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
H5:高管持股比例正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
(三)内部监督的影响
1.监事会规模。 从理论上讲,监事会的使命是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制止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公司章程的行为,如果监事会能正确发挥自己的监督职能,那么监事会的规模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履行监督职能的能力和质量。 但是很多研究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张先冶、戴文涛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并没有发现监事会规模可以对内部控制产生正面影响。薄澜、姚海鑫运用2010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发现, 监事会规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回归系数与假设相反, 即监事会规模负向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虽然得出的研究结果如此, 但是监事会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公司财务进行监督, 同时还承担着对经理、董事以及公司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进行监督,以达到有效维护公司股东合法权益的目的,对股东大会负责。 所以,监事会人数越多,相应的企业经营绩效的水平也会越高。 因此,提出假设:
H6:监事会规模正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
2.监事会勤勉度。 会议次数通常被认为是对董事勤勉程度的一个衡量,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会议次数越多,就可能表明董事会和监事会在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督作用越大。 反之, 则可能意味着董事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效的监管当中。 薄澜、姚海鑫运用2010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也发现董事会、 监事会的会议次数在5%的置信水平上与上市公司经营效果显著正相关。张先治、戴文涛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监事会的会议频率正向影响内部控制也得到了验证。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7:监事会会议次数正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
(四)股权结构的影响
本文从是否国有控股和股权集中度两个方面研究股权结构的重要性。
1.是否国有控股。 控股股东性质分为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而我国企业股权结构的特征为股权集中度较高,许多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主要为国有股, 容易导致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操纵公司利润、占用资产,而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主体的“缺位”更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使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降低。朱颐和、张娥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经营效率低于非国有上市公司, 但是否国有控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却没有通过检验。同时,张先冶、戴文涛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也发现,国有控股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了负面影响。 据此提出假设:
H8:是否国有控股负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
2.股权集中度。 对于股权集中度的研究,朱颐和、张娥认为在股权集中的公司,公司大股东的利益与整个公司的利益密切相关,大股东将主动承担起监督经营者的责任,从这一方面讲,股权越集中大股东就越可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监督经营者,减少代理问题,内部控制就越有效。 而张先冶、戴文涛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了负面影响。 徐志霖、郑飞虎从两种力量下研究,认为在外部治理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大股东作为一个重要的内部控制角色,对经理人员起到了监督作用。 大股东持有的大量公司股份,一方面对激励大股东监督经理人员起到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在外部治理市场不能有效监督条件下,使大股东有机会通过内部控制、关联交易,剥削中小股东财富,导致公司绩效下滑。基于以上分析, 提出假设:
H9:股权集中度负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4年度深、 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数据资料缺失和金融保险类公司, 最后选定1 463家公司。研究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运用SPSS 16.0进行处理。
(二)变量的选择与界定
本文的研究变量包括因变量、 自变量和控制变量。 为了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选取公司经营绩效作为因变量;选取董事会特征、高管激励、内部监督和股权结构四个变量作为自变量; 一个公司经营优劣除受上述自变量影响外, 其他因素如公司规模、公司盈利能力、公司资本结构等也可能对公司经营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还选取公司规模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 各变量具体的定义见表1。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样本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6.97%。 上市公司董事人数从5个到18个不等,平均在8个左右。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总人数的比例也从25%到67%不等, 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总人数的平均比例也达到了1/3以上。 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有1 062家,占总体的72.5%。 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与董事、监事持股数量由于各上市公司性质不同,在各公司中的差异相差甚大。董事会、监事会的会议次数在各公司中差异较大,平均年度会议次数为9.36次。 监事会规模从1到12个不等,平均人数为3.6。 国有控股的企业有164家,占总体的11%,相较以往来说,国有控股的企业少了很多,也是由于近几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 股权集中度在样本中差异也较大,前十大股东平均持股为61.66%。 对样本中总资产取自然对数,平均值约为21.86。 具体结果见表2。
(二)模型与实证分析
为了验证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ROE为因变量,表示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即净资产收益率。 al—al0为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C为常数项,u为随机误差项。 通过SPSS 16.0对样本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3。
由回归分析可得:(1) 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假设1成立。 (2)独立董事人数占比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但不显著,假设2成立。 (3)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负向影响公司经营绩效,假设3成立。 (4)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与企业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验证假设4。 (5)董事、监事持股数量与企业经营绩效负相关,与假设5相反。 (6)监事会勤勉度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假设6成立。 (7)监事会总规模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假设7成立。 (8)国有控股在5% 的显著性水平下负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验证假设8。 (9)股权集中度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与假设9相反。 这可能是因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趋于一致,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公司治理结构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公司经营的优劣。
2.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 国有控股显著负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
3.有些分析结果与假设相反,得出的结论也与以往得出的结果相悖,这可能是由于变量选取方面存在差异,以及数据操作中存在误差。
4.国有控股的企业较往年有所减少,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 但是两职兼任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可能是由于很多民营上市公司一时难以改变传统想法。
(二)建议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良好的基础, 也是公司经营好坏的关键,因此,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应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 具体建议如下:第一,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对企业经营绩效呈负相关,这就要求董事长与总经理职责分离, 以加强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制衡性。 第二,由于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对企业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因此企业应合理调整高管薪酬,以达到更好的激励作用。 第三,由于国有控股对企业经营绩效呈显著负相关, 因此国家应继续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减少国有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实现政企分离、股权结构多元化的产权制衡机制。第四,由于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公司应合理调节各股东持股比例,以更好地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经营绩效。 第五,应当加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从而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并且进一步改革监事会,使监事会真正发挥其监督、检查、考核功能,加强事前控制能力。
注:*** 表示在 1%概率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 5%概率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 10%概率
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第9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港口以其规模化的集散能力和在物流网络中的组织作用,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导和重点[1]。对港口物流企业进行经营绩效评价和分析,才能切实了解企业经营水平,发现自身不足,完善管理方法,挖掘企业自身潜力,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客观指导和科学依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最终促进经济效益增长。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对港口物流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成为当前学者和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对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通用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 AHP) 、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 、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五种方法。周涛( 2005)[2]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物流企业绩效进行了量化的评判和分析; 张文龙、杜文和叶怀珍( 2005)[3]建立了基于此方法的物流企业绩效评分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张宝友、达庆利和黄祖庆( 2008)[4]和沈渊和漆世雄( 2009)[5]先后运用DEA方法对中国上市物流公司进行了动态绩效评价分析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高粱( 2008)[6]和崔洪运( 2009)[7]分别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港口与物流业上市公司和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物流经营绩效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 叶伟媛和刘光峰( 2010)[8]和贺琼和万华丽( 2010)[9]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20家港口物流上市公司和沪深两市的40家物流业上市公司进行了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姜超雁、真虹和高洁( 2011)[10]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了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黄蓉蓉和潘晓琳( 2012)[11]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建立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并证明了模型的科学性。考虑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本文选取了主成分分析法对港口物流上市公司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2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财政部等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 修订) 》的相关要求,遵循全面性、代表性、以及数据易得性等原则, 将港口物流企业绩效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盈利能力状况; 2资产运营状况; 3债务风险状况; 4经营发展状况。分别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现金 流动负债比率、销售( 营业) 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等8项基本指标和7项修正指标共计15项指标对我国港口物流业上市公司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构建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为了使得所选取的指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本文将所选指标体系中的适度指标在分析前作正向化处理,即将资产负债率指标按公式X9' = 1 /( 1 + | X9 - A | ) 进行转化[8],其中X9为原始数据,X9'为正向化后的数据,A为该行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的理论最优值,在本文中令A = 45% 。
3港口物流上市公司企业经营绩效评价
3. 1研究对象
本文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选取了截止2012年12月31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30家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为了减少异常值对结果的影响,本文剔除了4家ST企业,最终样本为26家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19. 0及Excel。数据来源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 www. resset. cn) 以及新浪财经网( www. finance. sina. com. cn) 和巨潮资讯网( www. cninfo. com. cn) 。
3. 2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过程
1原始数据标准化。对适度指标正向化处理之后,通过SPSS软件描述统计选项中的描述过程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所选指标量纲和数量级不同的影响,使其具有可比性。
2计算标准化后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R。根据步骤( 1) 中标准化后的样本评价指标数据计算相关系数矩阵,检验待分析的变量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用SPSS软件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所选取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
3计算相关矩阵R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以及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表3所示的结果,其中“合计”即为特征根,“方差的% ”为每个特征根对应的方差贡献率,“累积% ”为累计方差贡献率。根据主成分对应的特征根大于1且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不小于85% 的原则,由表3可以看出,符合条件的主成分有6个,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6. 181% ,基本可以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将这6个主成分依次分别记为F1, F2,F3,F4,F5,F6,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9. 349% 、18. 303% 、13. 707% 、9. 712% 、7. 710% 、7. 399% 。
通过计算,得到大于1的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aj如表4:
因子载荷矩阵的数值是主成分与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 绝对值的大小代表了主成分与原始变量的相关程度,由此可以得到主成分代表的原始标量的信息而对主成分进行命名。根据本文所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对主成分进行命名比较困难,因此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Varimax) 方法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5。
根据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F1与Z5( 成本费用利润率) 、Z3( 主营业务利润率) 、Z2( 总资产报酬率) 、Z1( 净资产收益率) 等指标相关程度最高,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可以将该主成分定义为盈利能力因子。
第二主成分F2与Z14(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Z15( 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Z13( 总资本保值增值率) 指标相关程度较高,反映了企业的成长状况,可以将该主成分定义为成长能力因子。
第三主成分F3与Z8( 流动资产周转率) 、Z1(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Z7( 应收账款周转率) 等指标相关程度较高,反映了企业对资产的利用效率,可以将该主成分定义为资产利用效率因子。
第四主成分F4与Z12( 销售( 营业) 增长率) 、Z7( 应收账款周转率) 、Z6 ( 总资产周转率) 相关度较高,反映了企业扩张资本能力以及资产周转状况,可以定义为资本运营能力因子。
第五主成分F5与Z10( 已获利息倍数) 相关程度较高,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此可以将该主成分定义为偿债能力因子。
第六主成分F6与Z9( 资产负债率) 高度相关,同时,该主成分还与Z4(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高度负相关,分别反映了企业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及其盈利能力,因此可以将该主成分定义为经营能力因子。
提取方法: 主成分·旋转法: 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 旋转在6次迭代后收敛。
4写出主成分表达式,计算26个样本的主成分得分。所选的6个主成分的得分表达式如下:
将标准化后的26个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代入到上述主成分得分表达式中,得到样本主成分得分矩阵如表6:
5计算26个样本综合得分并排名。用主成分对应的特征根作为权数,对每个主成分得分进行加权加总,并进行排序。设主成分综合得分为f,则有:
所得到的样本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7:
综合得分为0是全样本企业经营绩效的平均水平,从表7可以看出,北海港、芜湖港和渤海轮渡三家公司的企业经营绩效最好,综合得分分别是1. 902、1. 596、1. 448,中海海盛和宁波海运这两家公司的企业经营绩效最差,综合得分分别为1. 980和 - 1. 643。排名最后的中海海盛和排名第一的北海港综合得分差为3. 882。样本公司中综合得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有11家,低于平均水平的有15家。
对26个样本按综合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得到的树状图如图1。
4研究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过程及最后得到的综合排名,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根据收集的26家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通过上述分析显示,仅有11家公司经营绩效高于平均水平,占样本总数的42. 31% ,低于全部样本数的一半,说明港口物流业上市公司整体企业经营绩效有待提高。通过背景分析发现,沿海一带港口受我国外贸环境疲软影响,增速放缓[17],而内河港口物流企业经营绩效则因经济运行环境的差异而存在不同。港口物流业由于需求不旺盛、运力供大于求、运价下滑以及竞争加剧是整体盈利能力不足、企业经营绩效不佳的原因。
2样本企业经营绩效差异较大,两极差异显著。排名最后与第一名的公司综合得分相差3. 882,差异显著。通过图1所示的样本企业系统聚类树状图可以看出,样本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根据综合得分的高低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经营绩效最好,综合得分高于行业均值超过1; 第二类除最后两家外综合得分均高于行业均值,但不超过1; 第三类企业经营绩效一般,综合得分均低于行业均值,但不超过 - 1; 第四类企业经营绩效最差,综合得分低于均值超过 - 1。由此说明港口物流企业总体企业经营绩效差异较大,特别是排名在最前和最后的企业差异显著。
3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样本企业自身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均衡。从表3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北海港虽然综合得分达到了1. 902,但是其F5和F6两个主成分的得分为负值,说明该企业在长期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排名最后的宁波海运和中海海盛两家企业的F2均为正值,说明其长期发展态势良好,有一定的成长潜力。说明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很低,长期偿债能力较差。综合来看,样本企业各主成分得分排名和综合得分排名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港口物流业上市公司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均衡。
4从地域来看,沿海地区港口物流发展状况远好于内地省份。在本文选取的26家港口物流上市公司中,仅有芜湖港和重庆港九两家分别来自内地,且企业经营绩效差异较大。综合排名分别为第2名和第14名。广东上海等地港口物流企业较为集中。由此说明我国港口物流业发展不均衡,且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
根据以上分析数据和结论,结合港口物流上市公司背景, 有以下建议:
1港口物流上市公司总体经营绩效不佳,受外贸影响和内地经济运行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港口物流企业应该发挥自身特点,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特点,利用现代物流的思想,整合资源,将传统港口发展成为物流园区,充分发挥港口物流网络节点作用,既提高自身经营绩效,也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2企业应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才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从上述分析得到的样本综合得分可以看出,部分企业在某几个主成分上得分较高,但是各主成分方面不能够均衡发展,导致企业总体经营绩效排名靠后。例如中昌海运,主成分F5排名第1、F6排名第2、F4排名第3,但是主成分F1排名第23, 综合得分排名第18,说明不均衡发展对企业综合绩效影响很大。
3针对港口物流业各区域发展不均衡,同质化严重问题, 港口物流企业应该强化服务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特色服务,树立品牌形象,充分利用资源建设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开拓内河港口市场,发展港口的第三方物流优势, 才能促进港口物流业的全面发展。
4应该加强政府政策引导,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由于各种利益驱动,使得港口建设重复投资、同质化现象严重,港口物流企业不能很好的把握港口建设与腹地经济区域发展的科学关系,导致无序化竞争严重,严重损害了港口物流业整体的经营绩效。因此要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合理布局,实现港口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功能分配,加强与腹地经济区域的合作,促进港口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整体提升。
5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港口物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港口物流企业经营绩效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四个方面共15个指标构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港口物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对我国26家港口物流上市公司进行了综合评价,客观地反映了我国港口物流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水平。
摘要:港口作为全球运输网络的节点,在物流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港口物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港口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客观科学评价对企业决策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我国26家港口物流上市公司的15项指标作为样本,求出了主成分并计算样本综合得分,以此为依据对样本企业进行排名和分析。分析表明:我国港口物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存在较大差异,各项能力发展不均衡,半数以上企业经营绩效低于平均水平,地域差异化较大。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
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经营绩效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综述
Sandra Moffett 和 Rodney Macadam(2009)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证明了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公司绩效评价比较客观全面,而且更具有说服力和实际指导意义。Wruck(2000)以进行债务重组的美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债务重组能够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SeongYeon(2008)研究了存在财务困难的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活动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发现存在财务困难的上市公司实施债务重组活动后,公司的资本结构有着显著地提升,其中相对于没有获得债务减免的上市公司,获得债务减免的上市公司更易改变自身的资本结构。
(二)国内研究综述
刘华珍(2012)从描述性统计结果得出,上市公司上市年龄越长,公司营运能力越差,越容易发生债务重组。并且进行债务重组并没有显著改善公司绩效,反而使总资产收益率降低了,同时,资产报酬率也降低了。债务重组并不是能帮助上市公司摘星摘帽的“救命稻草”。李倩倩(2011)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回归分析中,公司业绩越差,越有可能进行债务重组,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越有可能进行债务重组。宋梅,时佳(2014)认为债务重组对于改善企业短期财务效应较明显,但从长期来看,影响程度较低。进一步分析得出,企业财务效应的提升有赖于拥有真正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对市场变化准确判断的视角及不断创新发展的能力。
二、研究设计
本文运用2011年至2014年四年的数据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1、债务重组后的公司短期以及长期经营绩效的分析;2、连年亏损情况下债务重组公司与非债务重组公司经营绩效比较分析。拟通过上述两项研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一)样本选择
选样标准如下:
1、选取沪深A股制造业2010年进行了债务重组的5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2、选取沪深A股制造业2009年至2010年连续两年亏损的2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3、剔除财务指标极端异常的及数据缺失的样本。
(二)变量选择
为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企业经营绩效,本文选取财务管理上常用的11个指标:即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清算资产价值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
(三)模型设定
本文选取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公司各年的经营绩效得分,因子分析法的数学模型为:
X1=a11F1+a12F2+…+a1mFm+a1?1
X2=a21F1+a22F2+…+a2mFm+a2?2
…
X11=ap1F1+ap2F2+…+apmFm+ap?p
可以用矩阵形式表示为:X=AF+a?
其中那些原始变量是平均值等于零的、标准差为1的标准化变量;F1,F2,F3…Fm表示提取出的公因子,它们不相关,且方差均为1;m小于p。?为特殊因子,表示原始变量中不能由公因子解释的部分信息。
三、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对样本公司各项财务指标的描述统计分析,发现债务重组公司的各项指标普遍会在2011到2013年上升,到2014年又会大幅下降至2011年的水平,呈现“倒U型”。而行业平均水平基本在4年中保持平稳。从描述性统计分析上可以初步得出债务重组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使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股东获利能力短期得到改善,但在长期来看这种变化并不能维持,也不能真正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
(二)因子分析
1、方法介绍
因子分析法是根据所涉及的指标相关矩阵内部之间的依赖关系,将含有相关信息,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合并为一个综合因子,即利用降维的思想,用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因子代表之前的变量。基本分类原则就是,同一组的变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弱或者不具有相关性。本研究将选取一定的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企业经营绩效得分。
2、因子分析结果
将数据输入SPSS,由因子分析法计算出2010年进行债务重组的56家公司各年的平均绩效得分为: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业绩评价结果如下:
在56家上市公司2010年进行债务重组之后,2011年平均绩效得分为-0.006525,到2012年时平均绩效得分为-0.055739,到2013年时平均绩效得分由负转为正,说明债务重组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到2014年时再次翻转为负值-0.036728,说明债务重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不能延续至长期,这说明债务重组在短期内对公司经营绩效产生有利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会持续到长期。与研究一相同,计算出研究二的样本公司绩效得分:
债务重组公司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的经营绩效得分分别为0.029586、0.412550、0.011675、0.059357;而非债务重组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分在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0.104258、-0.120789、0.120904、0.120302。进行了债务重组的公司的经营绩效先大幅上升后又大幅下降,而未进行债务重组的公司的经营绩效呈现相对稳定的上升状态。这证实了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与非债务重组公司相比,进行债务重组的公司经营绩效更好。
nlc202309050240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债务重组的主要方式是以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是表层的财务结构的调整,而公司经营绩效不佳的原因主要是决策失误、管理不善、观念落后等,要使企业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绩效的不佳,光有表层的财务结构治理是不够的,更需要结合经营结构、产权结构、组织构架甚至机构人员方面的变革。所以债务重组可以在短期内对公司经营绩效产生有利影响,但从长期看,债务重组的影响并不能持续。而且连年亏损情况下公司进行债务重组的效果更为明显。
(二)政策建议
制造业是债务重组发生比较频繁的行业,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者需要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信息披露做出更为严格的规定。而企业也应尽快适应新准则,改善公司治理理念,与时俱进,优化资本结构,避免债务危机。若想运用债务重组将企业带上更好更强的道路,需要有完整的重组方案,既要有表层的财务结构的调整,又要有经营结构、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等的深层次的变革。
参考文献:
[1]KarenHopper Wruck.Financial distress,reorgan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efficiency[M].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0.
[2]Cho,Seong—Yeon.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FASB’s Accounting for Income Taxe[D].Yale University,2002.
[3]Sandra Moffett, Rodney Macadam. Knowledge management: a factor analysis of sector effects.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J],2009,13(03):44-59.
[4]刘华珍.债务重组的影响因素机器公司绩效效应探析——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江西财经大学.2012.
[5]李倩倩.债务重组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1.
[6]宋梅,时佳.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财务效应的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4年05期.2014.
[7]赵汝宁.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资本市场制造业为例[D].吉林大学.2012.
基金项目:南京农业大学srt。
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第11篇
酿酒行业在我国历史悠久, 进入新世纪以来, 在宏观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消费者水平提高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的推动作用下, 酿酒行业保持了高速增长、产销均旺的局面, 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著成效。然而, 相对于电子信息、机械等行业来说, 酿酒行业发展较慢, 截至2011年底, 酿酒行业仅有上市公司30家, 而同一时间电子信息行业的上市公司已达203家, 居各行业之首。为了对酿酒行业上市公司有清晰正确的认识, 本文将从两个问题入手, 以我国酿酒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首先确定符合我国实际的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选择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作为综合评价方法, 并根据我国酿酒行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公司经营绩效取决于诸多因素, 因而进行绩效评价必须构建一个综合反映不同层面的指标体系。本文依据科学性、可比性、可计算性等原则, 从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投资价值五个方面入手, 选取了12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 (X1) 、营业利润率 (X2) 、销售毛利率 (X3) 、销售净利率 (X4) 、总资产增长率 (X5) 、营业收入增长率 (X6) 、总资产周转率 (X7) 、存货周转率 (X8) 、流动比率 (X9) 、速动比率 (X10) 、资产负债率 (X11) 、每股收益 (X12) 。上述大部分指标在新浪财经网公布的2011年年报都有记载, 部分财务指标则可以通过年报数据计算得出。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至今, 我国酿酒行业共有五粮液、贵州茅台、古井贡酒、惠泉啤酒等30家上市公司。由于青青稞酒2011年12月才上市, 所以将其予以剔除。此外, *ST广夏停牌重组, ST中葡、海南椰岛、兰州黄河等公司的财务指标多为负数, 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也将它们予以剔除。本文以余下2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 由于原始数据繁多, 故不在本文中列出。
三、因子分析过程
(一)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与适用性检验
首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正态标准化, 然后再运用SPSS17.0软件, 根据KMO检验法与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法对数据进行适应性检验。由检验结果:KMO值为0.630, 在0.5-1之间, X2的统计值为238.799, 相应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05, 说明指标间具有相关性, 适宜做因子分析。
(二) 确定公因子数目
运用SPSS17.0对上述12项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求解初始因子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根据结果表明, 前4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8.154%, 说明这4个因子代表了原有12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因此提取4个因子可对问题做出较好的解释。
(三)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的获得及公因子命名
利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进行旋转, 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再根据变量在主因子上的载荷大小来命名各因子的经济意义。营业利润率 (X2) 、销售净利率 (X4) 、净资产收益率 (X1) 、每股收益 (X12) 、销售毛利率 (X3) 在公因子F1有较大载荷, 这些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因而命名F1为盈利因子;资产负债率 (X11) 、流动比率 (X9) 、速动比率 (X10) 在F2有较大载荷, 这些指标反映了偿债能力, 因而命名F2为偿债因子;总资产增长率 (X5) 和营业收入增长率 (X6) 在F3上有较大载荷, 这些指标反映了成长能力, 因而命名F3为成长因子;F4在存货周转率 (X8) 和总资产周转率 (X7) 上有较大载荷, 这些指标反映了营运能力, 因而命名F4为营运因子。
(四) 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绩效得分并排序
运用回归法计算出各因子的得分系数, 并据此计算出各因子在每个样本中的具体数值, 这些数值即为因子得分, 再根据各公因子得分与各公因子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求解综合绩效得分。计算公式为:
综合绩效得分F=0.34925F1+0.19820F2+0.19145F3+0.14264F4
综合绩效得分大于0的公司经营绩效状况较好, 且分值越大越好;反之, 绩效状况较差, 且绝对值越大越差;分值等于0或在0附近的公司, 其经营状况水平一般。通常认为, 经营绩效得分超过0.6认为是优秀企业, 小于-0.6的为低劣企业。由表1可以看出:综合绩效得分大于0的公司只有9家, 则2011年酿酒行业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水平不高。其中绩效值最高为0.8286, 最低为-0.7101, 差距较大。其中, 只有贵州茅台一家公司的绩效值超过0.6, 综合绩效表现较好;17家公司的绩效值都徘徊在-0.6-0.6之间, 则大多数公司的综合绩效表现一般;重庆啤酒和*ST通葡两家公司的绩效值低于-0.6, 说明这两家公司绩效水平较差。
四、聚类分析过程
本文运用SPSS17.0对样本进行Q型聚类分析。Q型聚类能使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聚集在一起, 使差异性大的样本分离开来。根据该分析过程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第一类只有贵州茅台一家公司。由于其盈利因子得分居于所有公司之首, 因此其盈利能力特别强, 属于高盈利型公司。此外, 根据其他公因子和综合绩效得分排名情况, 可以看出它的偿债能力处于中偏上水平, 成长能力一般, 营运能力较差, 综合绩效表现较好。如果贵州茅台想保持它在酿酒行业领先的位置, 必须在成长能力和营运能力 (尤其是后者) 方面多下功夫。
第二类包括了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山西汾酒、五浪液、张裕A、古井贡酒、酒鬼酒7家公司。这类企业的综合绩效得分排在较前面, 但是其各个公因子的得分并不均衡。因为某几个因子的得分比较高, 使得它们的综合绩效得分较高。这就要求了这些公司在发挥自己独特优势的同时, 要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以求推动公司平衡稳定发展。
第三类共有12家公司, 分别为金种子酒、金枫酒业、古越龙山、沱牌舍得、伊力特、*ST通葡、燕京啤酒、珠江啤酒、啤酒花、重庆啤酒、老白干酒、青岛啤酒。这些公司的综合得分排名普遍靠后, 多为负数。与此同时, 各公因子的得分也相对较低, 至少存在两个以上的公因子得分为负数。它们与前两类公司在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上的差距都很大。为了未来发展, 这些公司必须寻找自身原因, 找出薄弱环节, 有针对性的改进, 以期提高经营绩效和综合实力。
五、研究结论
经过上述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研究分析, 我们获得如下发现:
首先, 本文从新浪财经网公布的2011年年报中获取数据资料, 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样本提取了盈利、偿债、成长、营运4个公因子, 计算出各公因子得分和综合绩效得分, 并据此分析得出, 多种因素共同制约着我国酿酒行业的发展, 使得整体绩效水平不高并且各公司间的效绩水平差距较大。不同的公司应该根据各主因子和综合绩效排名找出差距和不足, 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效益水平, 促进企业高效创造价值。与此同时, 巩固优势, 整改劣势, 也是各公司应该努力的方向。
其次, 本文又以4个公因子的绩效得分情况作为样本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 最终将20家上市公司分为三类。其中, 贵州茅台独处第一类, 为行业霸主。同处于第二类的7家公司, 虽然综合绩效得分相对较高, 但由于它们内部发展不均衡, 导致4个公因子得分情况存在差异。而第三类中的12家公司, 它们的综合得分都比较低, 经营绩效表现较差。与此同时, 我们发现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的分类和因子分析中各公司综合绩效的排名情况大致吻合。
第三, 聚类分类结果中, 第一类的贵州茅台为白酒。第二类中, 除了张裕A为葡萄酒外, 其余6家公司生产的均是白酒。第三类的公司大多生产的是啤酒和黄酒。由此可以看出, 对于酿酒行业来说, 白酒的整体综合绩效要远远优于其他两类, 葡葡酒表现参差不齐, 啤酒和黄酒相对较差。X
摘要:本文选取2011年年报的数据, 采用SPSS软件对我国酿酒行业20家上市公司的12项财务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通过对各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比较, 以期分析酿酒行业发展现状并为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酿酒行业,经营绩效,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参考文献
[1].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2].陈希镇, 林俊涛.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浙江省各地区的经济结构[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0, (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