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下教案(精选10篇)
北师大版生物七下教案 第1篇
1.6完全平方公式
【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索和推导过程之后,并能够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的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的.可以说首先是对完全平方公式的进一步巩固,并能将其运用到有关数的简便运算当中去.同时,虽然本节课是完全平方公式的第二个课时,但其实也是对乘法公式及整式乘法运算的简单的综合运用.【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经历了探索和推导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并能简单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这些知识的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探索和应用乘法公式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一定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同时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很多探究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探究意识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节课是对乘法公式的综合应用,同时乘法公式又是整式乘法中具有特殊结构的一类问题,从而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学会在解题之前进行观察与思考是至关重要的,而这在平方差公式的灵活运用中学生同样也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记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说出公式的结构特征,能够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会在多项式、单项式的混合运算中,正确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活动当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换元变换的思想方法,提高灵活应用乘法公式的能力,体会符号运算对解决问题的作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3.情感与态度:在学习中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感爱数学的内在美.【教学重点】:完全平方公式中a,b表示多项式的情况。
【教学难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填括号时的符号变化,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综合应用。【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再练
【教学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航
复习已学过的完全平方公式.1.完全平方公式:(a+b)= a + 2ab + b(a-b)= a-2ab + b 计算:⑴(⑵(⑶(-2x-1)(2x-1)
(4)(-3m-5)2 2.想一想:
(1)两个公式中的字母都能表示什么? 数或代数式(2)完全平方公式在计算化简中有些什么作用?(3)根据两数和或差的完全平方公式,能够计算多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吗?
3、尝试练习(a+b+3)
(a+b-3)根据你的计算归纳总结:
(a+b+c)=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巩固练习,注意区别 ⑴(2a+b+1)
222
222
212m+2n)211m+2n)(m-2n)22
(2)(2a-b-1)
(3)(2a+b+1)(2a-b-1)
(4)(2a-b+1)(2a+b-1)
二、合作探究
例: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1022
2(2)197
三、课堂训练:
1、(2x-y)-(2x+y)(2x-y)
2、(x+2)(x-3)-(x-4)
3、(a+b)-(a-b)
四、拓展提升
1、填空(a+b)-(a-b)=
;
a+b =(a+b)
; a+b =(a-b)
;
2、已知x+y=4,xy=2,求⑴x+y
⑵x+y ⑶3x-xy+3y的值; 3、已知a+22
44222
2222
2211212=5,求⑴(a-)
⑵a+2的值; aaa2
24、观察下列各式:15=225 25=625 35=1225 …… 个位数字是5的两位数平方后,末尾的两个数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5、已知x+y+z-2x+4y+6z+14=0,求x+y+z的值;
6、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条边,且满足条件2a+2b+2c-2ab-2bc
2222
-2ac=0,试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广(a+b+c)=
; 五: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生物七下教案 第2篇
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节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整数除法,对整数除法的运算掌握较为熟练.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学习了同底数幂的除法,而在上一节课中又学习了单项式的除法,并利用其解决了一些问题,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本章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同时在上一节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到了单项式除法的法则,为本节课探究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运算打下了基础.此外,在解决应用问题的方面学生之前也经过了适量的训练,因此,其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和良好的基础.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整式乘法,整数除法以及上一节对单项式除法的学习,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掌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课内容从属于“数与代数”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必须服务于代数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理解整式除法运算的算理,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整式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3.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整式的除法(2)
【课标分析】:掌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整式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2.理解整式除法运算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
【知识回顾】:1.计算
322214a3b4c2a2b2c 2abc3ab
4
2.计算并回答问题:
132213xxx1
24aaa2
62
(3)以上的计算是什么运算?能否叙述这种运算的法则?
【新课探究】:法则的推导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
1.对照整式乘法的学习顺序,下面我们应该研究整式除法的什么内容?
2.法则的推导.
引例:(8x3-12x2+4x)÷4x=(?)分析:
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规定,我们可将上式化为
4x ·
(?)
=8x3-12x2+4x. 原乘法运算:
乘式
乘式
积(现除法运算):(除式)(待求的商式)(被除式)以上的思想,可以概括为“法则”:
ambmcmmammbmmcmm
法则的语言表达是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例1 :计算:
(l)(28a3-14a2+7a)÷7a;
(2)(36x4y3-24x3y2+3x2y2)÷(-6x2y). 师生一块完成此题目,并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注意符号问题
针对性练习:计算:(1)(6xy+5x)÷x;
(3)(8a2b-4ab2)÷4ab;
(4)(4c2d+c3d3)÷(-2c2d).
小结:(l)当除式的系数为负数时,商式的各项符号与被除多项式各项的符号相反,要特别注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是利用相应法则,转化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而求得结果的.(3)在学习、巩固新的法则阶段,应尽量要求学生写出表现法则的那一步.
例2:化简[(2x+y)2-y(y+4x)-8x]÷2x.
【总结收获】:
【自我检测】:当堂检测,老师公布答案,学生交换阅卷,满分100分 基础达标:填空
(1)(ab-ac)÷a=(2)(16xy-8xy-2xy)÷(-2xy)=(3)(ab-3ab)÷(-ab)=(4)()÷(3ab)=2ab-ab+3
223453242332
(2)(15x2y-10xy2)÷5xy;
(5)()·(8a)=24a-16a+8a(6)()÷(-7xy)=14xy-7xy+21xy
2、计算
(1)(3xy+y)÷y(2)(ma+mb+mc)÷m
能力提升:计算
(1)(4xy+3xy)÷(7xy)(2)[(2a+b)-(2a+b)] ÷(2a+b)
板书设计: 整式的除法(2)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例1 :计算:
(l)(28a3-14a2+7a)÷7a;
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材中一图的商榷 第3篇
一、疑惑
现行北师大版《生物学》新教材其权威性和科学性不容置疑,但在八年级下册的第22章,讲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时,在第49页上用了教材插图“动物进化系统树”(见图1)来揭示动物不同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
“动物进化系统树”的树形图表可以简明地揭示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教学过程中一名学生观察该图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图中可以看出动物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另外一名学生说:“无脊椎动物进化历程是原始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椎动物进化历程是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爬行类→鸟类。”这时,第三名学生站了起来:“不对,脊椎动物进化历程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教材第十三页上一段介绍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是在中生代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对于初次学习生物进化知识的初中生来说,能基本说出生物的进化趋势以及脊椎与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可是学生由图得出脊椎动物类群之间进化的过程与生物进化知识不符,图中揭示的脊椎动物类群之间进化的关系正确吗?显然,这个教材插图误导学生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二、解析
稍具动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哺乳类和鸟类是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类群的动物,哺乳动物属于哺乳动物纲,鸟类属于鸟纲,这两个纲的动物无论在形态结构上还是在生理特征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动物进化理论告诉我们,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关系,远不如鸟类和爬行动物那样亲密。从起源上说,鸟类和哺乳类都源于爬行动物。但哺乳动物起源于3亿年前,而鸟类则起源于2.4~2.6亿年前,它进化成今天的鸟类、蜥蜴、蛇和鳄等动物。因此,鸟类和蚯蚓、蛇和鳄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综上所述,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这两个纲的动物都起源于爬行纲,所以说鸟类和哺乳动物在进化地位上来讲是平等的。因此,笔者认为,北师大版教材的插图“动物进化系统树”欠妥。分析如下:从图中看出脊椎动物的进化是鱼类进化成两栖类,两栖类进化成哺乳类,哺乳类进化成爬行类和鸟类。这样的进化过程与生物进化知识不符,教师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明白脊椎动物的进化是鱼类进化成两栖类,两栖类进化成爬行类,爬行类进化成哺乳类和鸟类。所以建议北师大版“动物进化系统树”应该做如下修改(见图2)。
三、反思
北师大版生物七下教案 第4篇
关键词 教科书 作业系统 教材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 1003-7586(2012)01-0023-03
作业系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章节后的作业题,也包括某些探究活动中的讨论题;既有书面作业,又有课外实践、撰写综述报告等实作评价的内容。它不仅具有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还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材和课堂教学改革倍受关注,但是人们对于作业系统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深入研究作业系统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效应是不容忽视的。下面选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实验教材《分子与细胞》的作业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新课程背景下生物作业系统的特点。
1 作业系统结构层次比较分析
1.1作业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两版教材作业的分布和类型见表1。从表1看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作业系统题型丰富多样,不仅出现在课后,还贯穿在正文。正文中作业系统的各个栏目涉及到实验设计、解释数据、解读图表、类比推理、提出假设、得出结论等多方面的技能训练,既突出了重点,且分散了难点。但这些都是目前学生解题的弱势,通过这方面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人教版题型比北师大版更为丰富,同时人教版在每章小结之后增设了“自我检测”,题目基本上考查了本章的核心知识和重要概念,有助于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通整巩固,填漏补缺。值得一提的是人教版章后的“画概念图”这种题型,它是概念系统化常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一种促进建构性学习与教学的有效策略。运用概念图能诊断学生的前概念、促进知识的整合、改变学生的认识方式、促进对话与合作。
1.2作业的呈现层次比较分析
人教版教科书作业系统课后练习分为基础题和拓展题两个部分,前者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后者有一点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应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章后“自我检测”分为概念检测、知识迁移、技能应用和思维拓展四个部分,考查的能力层次比较清晰,符合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学习策略。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检测,了解自己的水平,发现问题,促进反思,进一步提高。北师大版教科书作业系统课后习题同样也按照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进行了排序。
在正文中,人教版和北师大版都能利用思考题或讨论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有效的巩固知识点。在探究性活动题中,两版教科书均采用先安排简单的观察、比较、测量、计算等,后安排需要较多逻辑思维的分析实验结果、解读实验数据、推理等。
2 作业系统内容选取方面比较分析
2.1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人教版对生物科学史教育的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作业系统中,如资料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以及《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等,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置身情境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透过新的科学表征的建构和传达,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科学家如何发现科学理论、如何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进而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在认知过程中所运用的思考模式和认知能力。北师大版则在每一章的开头以“科学发展历程”的形式介绍生物科学史,让学生了解本章所学内容的发展历史,但在作业系统中则没有体现。
2.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落实STS教育
两版教科书都能按照《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在作业系统内容的选取中加入了一些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作为基本素材。如在人教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中,课前的“问题探讨”以“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DNA的结构以及其作用,该题不仅与生物技术相联系,也与实际生活关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较好的效果。北师大版在“细胞的物质代谢”一章中“思考与讨论”则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细胞膜知识,思考科学家进行人工膜研制的理论依据,讨论人工膜在工业、农业、医务卫生和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这道题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生不仅需要对细胞膜的功能有深入的了解,同时需要广泛阅读相关材料进行总结,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除此之外,两版教科书也在课后练习题中紧密联系了生产实际,如农业生产中作物栽培对光合作用的利用等。这些练习都能够让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置身于社会的大环境,在一定的情境中带着各种问题去了解周围的事物,并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对事物做出恰当的价值和伦理上的评价。
2.3提倡实验和其他的探究性学习
《课程标准》提出每个实验和探究活动都应有学生未知答案的问题,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他们在观察、操作、科学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从这个目标出发,两版教科书安排了系统化、多样化的探究活动(表2)。
从表2看出,两版教科书的探究活动类型多样化,每个实验和探究活动都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有的训练“提出问题”,有的训练“作出假设”,有的训练“解释实验数据”,有的训练“推理”等。学生在掌握运用知识的同时,既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北师大版的课外实践让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汇报搜集而来的资料,有利于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3 作业系统组织方式的比较分析
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具有不同的评价方式。适用于不用的評价内容和评价目的。对于基础性的知识点,可以利用量化的纸笔测验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深入程度。而在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则可以采用任务表现的评价方式,考察学生的技能操练过程和熟练程度。与评价体系相对应,两个版本的教材在作业的组织方式上,不仅设计了纸笔测验类作业,也设计了任务表现型作业,从而发展了不同的教育目标。
两个版本教材的作业系统设计都体现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表3),在注重教学后的终结性评价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学生通过完成分布在正文中作业系统,如“探究”、“实验”、“热点讨论”等,教师可以配合新的教学评价技术,去分析评价结果背后所具有的意义,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向着预期的教学目标迈进。
4 小结
通过对两版教科书作业系统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人教版教科书的作业系统不管在题量还是题型方面都较为丰富,呈现的层次更为清晰明朗。但在题型设置方面较为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开放性习题偏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北师大版的习题总体上来说较为新颖,不仅考查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呈现层次上不够清晰,学生在自我知识掌握的评价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在作业编写的体例结构上缺少章末的复习练习,建议可以加强对学生知识的整合和学习策略的引领。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期末试卷 第5篇
七年级数学试卷
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2.以下列所给线段长为三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3cm.4cm.5cm B.lcm.2cm.3cm C.lcm.lcm.3cm.D.2cm.3cm.7cm 3.如果一个角的余角是40O,那么这个角的大小是()A.130O B.50O C.40O D.14O
。4.将0.0005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5.如图1,已知∠1=∠2,那么()A.AB//CDB.AD//BCC.BDD.ADBC
6.如图2,OC平分∠AOB,D为OC上任一点,DE⊥OB于E,若DE =4 cm,则D到OA的距离为()A.4cm B.大于4cm C.小于4cm D.无法确定
7.下列图形都是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8.如图3,过△ABC的顶点B作DB⊥BC交AC于D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DB是△ABC的中线
B.DB是△ABC中AC边上的高 C.DB是△ABC中BC边上的高 D.DB是△DBC中BC边上的高
9.下列式子能够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A(a1)(a2)B(a1)(a2)C.(a1)(a1)D.(a1)(a1)
10.下列说法:①多项式xy +1是二次二项式;②同位角相等;③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④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就是其底边上的中线.其中正确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如图4,E、B、F、C四点在一条直线上,EB =CF,证明 的是()
EFB70则AED`等于()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第八届文博会主会场设在深圳会展中心,展出面积10.5万平方米,主展馆共有1928个单位参展.”这则消息中包含的近似数是 ▲,它精确到▲ 位,有 ▲ 个有效数字,14.一只小猫在如图6所示的正方形方砖所铺的地板上走来走去,则它最终停留在阴影方砖上的概率是 ▲ . 15.已知:如图7,在△ABC中,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3,若△CBD的周长为13;则△ABC的周长是▲ .
x2y2xy▲ 16.已知xy4,则.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其中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6分,第19小题7分,第20小题5 分,第21小题8分,第22小题9分,第23小题9分,共52分)17.(本题每小题4分,共8分)计算:
(1)20120162421028(2)(2x)2(x2)(x3)
18.(本题6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x1,y2 319.(本题7分)把下面的说理过程补充完整:
20.(本题5分)如图9,要测量河的宽度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若测得DE的长为30米,问:河宽AB是多少?并请你说明理由。21.(本题8分)如图10,已知AB// EF AB∥CD, BE⊥ED,∠B=30.(1)求∠D的度数;
(2)若在∠
1、∠
2、∠B、∠D四个角中任意取一个角,求取出的这个角恰好和∠2互余的概率.
22.(本题9分)如图11.AC⊥BD于C,AC=CD=2.5.AB=DE,AE=1.(1)求BD长为多少?并请说明理由;(2)延长DE交AB于F试说明:DF⊥AB.23.(本题9分)一只蚂蚁在一个半圆形的花坛的周边寻找食物,如图12,蚂蚁从圆心0出发,按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依次爬完下列三条线路:(1)线段OA、(2)半圆弧AB、(3)线段BO后,回到出发点.蚂蚁离出发点的距离s(蚂蚁所在位置与O点之间线段的长度)与时间t之间的图象如图13所示,问:
O
(1)图象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一个是自变量,哪一个是因变量?(2)花坛的半径是多少米?
(3)请你直接写出t≤2时,s与t之间的关系式;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6篇
1、学会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学习掌握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
3、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教学难点: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药品的使用说明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提问的方式,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免疫,知道人体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但每个人食五谷杂粮,还是免不了会生病;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面对这些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用药和急救》。请同学们看两个有关用药的资料,我们再下结论。
资料1:据统计,我国每年5000多万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入院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其中50万人是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致死的人数每年约有19.2万人,比传染病致死的人数还要高出许多倍。
资料2:据调查,我国现有的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我国1000万聋哑人中,60%-80%也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教师:当我们遇到一些小病时,如果家长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对轻微病症的诊断和用药方法正确,这样做是可以的。同时又起到节省时间,及时治病的效果。但,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在自己用药的时候,怎样选择药物、如何服用,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效果,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呢?我们这节课来探讨有关“安全用药”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安全用药
教师: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要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所以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们了解药物的分类。
(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学生分析小活动: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些常用药:草珊瑚含片、阿司匹林、黄连素、红药水……它们都是用来干什么用的?
(生分组讨论尝试回答)
这些药物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买到?
生讨论答出:医院、药店、医药超市等。
2、处方药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疾病,仅凭我们所掌握的一些医学常识,不能够做出病情判断,也不能决定用何种药物,这时我会怎么办?
需要医生给我们开出药方,然后按照药方去抓药,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这类药和我们刚才学的非处方药不同,我们称为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3、了解什么是非处方药
上述这些药我们可以不用医师开药方,直接去买到,按照说明书使用即可,这一类药称为非处方药,简称OTC,非处方药用于治疗一些消费者容易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病症。比如,同学们有时觉得自己在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就判断自己患感冒,便自己去购买一些感冒药,这种现象在生活中经常发生,也体现了非处方药的优越性,质量稳定,疗效好,使用方便。
(二)药品的服用
1、教师: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自己的那份儿《使用说明书》并进行交换阅读。解读说明书中的各项信息,然后对教材88页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选一名记录员记录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1)哪些是中药,哪些是西药,你是怎样分辨的
(2)药物的使用说明中有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是十分重要的?
(3)你能否从使用说明中概括出一些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
(4)关于安全用药,你还有哪些希望与大家讨论的问题?
教师:请每小组的记录员根据本小组的情况向大家汇报讨论的结果。
学生1:我们小组的中药有……,西药有……,我们是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来分辨中药和西药的。
学生2:《使用说明书》中的作用与用途或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3:药品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闭保存,避免受潮,药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分解,甚至发生霉变,影响疗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同时及时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观点,归纳出讨论题的参考答案。)
2、对照同学们搜集的药品说明书,寻找在药物说明书上有没有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片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批号等。
教师补充讲解:一般来说药品的有效期为1-5年,没有规定或表明有效期一般按5年来算,失效期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其质量不符合国家认可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不能继续使用的日期。
举例:1、“有效期为7月”指该药可用到197月31日。
2、“失效期为年7月”指该药可用到1999年6月30日。
我们掌握了以上的常识也是安全用药的必备,我们购买了非处方药必须严格认真阅读说明书,按照要求进行服用,而处方药则必须在医师的具体指导下方可使用。
二、家庭小药箱的配备
在生活中,有时候会突发性的出现一些小毛病,如感冒、腹泄等,这时候如果家中早已准备好了那就方便多了,因此家中配备一个科学的家庭药箱或旅行药箱,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家庭药箱,在设计时,你首先要考虑家庭中常备的药物有哪些?家庭成员中是否有特殊情况,这些药物的保存方法你了解吗?如何将这些药物摆放?
学生进行小组设计,设计完成后小组交流。
三、巩固练习
看谁选得对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的药物
B.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因此这类药物可以随意服用,不会对身体引起毒性或副作用
C.中药和西药是根据其有效成分的不同来区分的
D.无论何种药物,在使用之前都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答案:B
2.当你的家人因腹泻需要服药时,你应该选择下列哪种非处方药
A.感冒冲剂
B.牛黄解毒片
C.阿司匹林
D.诺氟沙星胶囊
答案:D
3.下列药物已经过期不能使用的是(假设教学时间为6月1日)
A.生产日期为6月,有效期:三年
B.生产批号为020601,有效期:二年
C.有效期至206月
D.失效期至年6月
北师版七下语文筏子导学案 第7篇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领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智的品质,培养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4、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一、资料园地:
1、黄河(Yellow River)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发展。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黄河那汹涌澎湃的气势更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不屈向上的人格。
2.作者简介: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留春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秋水》等。袁鹰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3.关于羊皮筏子: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像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
二、预习检测: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规模()浊浪()心悸()相称()艄公().....
似的()汹涌()吞噬()湍急()....
浏览()化险为夷()如履平地()...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如履平地化险为夷
胆惊心悸马不停蹄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本文中的黄河有什么样的特点?朗读课文后从文中概括出来。
四、合作探究:
1、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
2、艄公这一形象是是如何通过衬托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呢?
明确:作者以乘客的大胆镇静衬托艄公技巧高超
以衬托艄公
以衬托艄公
3、作者说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4、课文中一连串的衬托、对比使全文结构紧密,文脉贯连。你还能从中找出一些衬托来吗?
五、拓展训练:试找出一些有关黄河的诗句
北师大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第8篇
本课设计遵循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的理念,注重在学习语言知识和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进行各种活动,力求做到面向全体,促进全员参与。通过体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
(1)能够了解怎样询问生日、年龄和正确表达生日和年龄。
(2)能用本单元主要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2.知识目标:
(1)基本掌握核心词汇When, birthday, autumn, spring, March, September, October,及短语happy birthday. 能说,能简单运用。
(2)句型
When is your birthday?It’s March 12th.
How old are you?I’m eight years old.
(二)教学重点:
1.怎样询问生日、年龄和正确表达自己的生日和年龄。
2.能用本单元主要句型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习题
(四)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s and warm-up
Step2 Set the scene
(1)T: Today is my friend’s birthday. I have a gift for her.
(Ss review and read the word: gift.) Here is a birthday gift. 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birthday.(Ss read and practice the pronunciations).
Let’s sing it!
Ss: Sing a birthday song together, and say “happy birthday” to the friend.
(2)整体感知
Watch the flash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Whose birthday is it? (It’s Mocky’s birthday.)
(3)Read the story one sentence by one sentence.
Show the pictures of the four seasons and a calendar, learn spring, autumn, October, September, and October.
(4)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repeat: Today is Mocky’s birthday.
T: When is Mocky’s birthday? How old is Mocky?
Write down the dialogue and read.
(5)Then do the exercise: T or F.
Step3 Paper work:
(1)Show table 1 and fill Mocky’s birthday and age.
Then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complete the table 1 in groups.
Check the answers.
(2)Show a calendar again, and ask Ss to answer:
When is your birthday? How old are you?(Point at the right picture and talk about it.)
Ask 3 friends about their birthdays, and complete the table 2.
Ask 2-3 to show their table and read the sentences.
Step4 小结: 新单词和句型.
T:Today we learned five new words…
Ss: Spring, autumn, March, September, October.
T: And how to ask and answer your friends’ birthday and age?
Ss: How old are you? I’m … . 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 .
Step5 Say Goodbye.
(五)板书设计:
Unit 4 Mocky’s birthday
When is Ken’s birthday? How old is Ken?
It’s March 12th.
He’s 10 years old.
New words:
springMarch
autumnSeptember
October
(六)作业设计:
1.Read the story.
2.Tell your parents your birthday in English.
三、教学反思
“Mocky’s birthday”是小学英语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是关于询问及介绍生日,年龄的句型,以及十二个月份的学习。本堂课的教学选择了第一课时,关于课文教学。课文由Mocky看到桌上的礼物,猜测是谁过生日,由此引入关于询问和介绍自己生日和年龄的对话。
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由听力练习,到模仿对话,学习单词,再到自读课文,运用对话,由学习到模仿再到运用。
反思这堂课,在前半部分学习新知的环节上,先设计学生整体感知,再由整体到句,词,对新单词的学习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边听边读边学,分解了课文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时也就不会有太难而学不懂的感觉。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英语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英语,使他们喜欢英语,乐学英语。
作者简介:
曾丽娜(1981~),女,四川成都人,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英语。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 第9篇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
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 课型 探究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北师大版生物七下教案 第10篇
认识生命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内在联系
2、能力目标:学会找资料、书写、口头表达
3、情感目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二、重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多样性
难点:遗传多样性
三、教学步骤
一、生物的多样性
(一)导入
上次课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查资料,列举一些生物的特征。下面就请同学们有次序的轮流上台给大家介绍你的辛勤搜索的结果吧。注意:要说清生物名称,特征和生活的环境。我第一个说:雪莲,下部叶绿色,上部页乳白色。膜质,生于3000米左右的高山。好!下面轮到同学们表演,每组派3个代表上台表演,从第一组的同学开始。
(二)学生轮流上台讲解(教师在副板书上记下学生讲的生物名和生活环境)
小结学生活动: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看黑板上列出的这40多种生物一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增长了不少知识,可想而知同学们课后是十分努力认真的。我们大家一起鼓掌表扬、鼓励一下。每个同学都收集了不少资料,记着整理好放入自己的资料袋。下面又给大家一个加分的机会了。小组活动做好了可是有加分的,请同学们课后一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组内的资料整理,去除重复的,看看哪个小组搜集的多。然后制成小卡片,像书上12页下面的生命档案册一样的格式。看哪个小组的最多,最好!
(三)讲授新知(根据副板书上列举的生物名及生境讲述)
大家看雪莲生活在3000米的高山,鸟在天空飞翔,鱼在水里游,人生活在陆地上。是不是地球任何地方都有生命存在,有一个范围吗?学生回答:略
在地球有生命生活的区域,围绕着地球是一个圆圈,我们把她叫做生物圈,他有一个范围限制——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为什么生物能在这里生活? 学生回答: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生物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生命世界,在生物圈中处处都有生命,森林、海洋里的生物多不可数,干旱的沙漠中也长有仙人掌骆驼刺等植物,而且比沙漠更严酷的海底火山口也是生机昂然,那里生活着深海蟹、管形虫和细菌…… 生物在生物圈中无处不在,那么生物有多少呢?同学们每人收集了可能有几十种,小组综合后可能有几百种,全班讨论后可能有上千种,但那也不过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在过去200多年中,生物学家发现、命名并记录了200多万种生物,70%是动物(大多是昆虫),约22%是植物和真菌,约5%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衣藻、酵母菌等)还有许多生物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认识。科学家估计,自生命诞生以来地球上生活过的生命可能有10亿种,包括已灭绝的恐龙和由于人类乱捕杀而在近代才灭绝的袋狼、吞吐鸟等。可见生物的物种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称为物种多样性。同学们养过小动物吗?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每一种生物的后代都和亲代一样的,像父母。在座的各位同学的模样是不是有不少地方长得像父母呢?这就是遗传。每种生物体内都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一般很稳定,这才保证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同一种生物的遗传
用心
爱心
专心 物质又是不完全一样的,比如说人,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以及棕色人种,都是人类但皮肤的颜色不同,这便是遗传物质的细微差别造成的。同学们想一想,看看我们身边可以看到的例子还有哪些说明同种生物个体有差别?(狗,金鱼,菊花……)
不同种生物遗传物质不同,同种生物遗传物质有差别,这就造成了遗传的多样性。因为遗传多种多样,保证生物物种多种多样,所以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猴子生活在森林环境中,鱼生活在池塘环境中,田螺生活在农田环境中。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构成了生态系统。(展示图表,讲解生态系统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生存的环境不同,所处的生态系统不同,因此有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四)总结
我们学习后,知道了物种有多样性,遗传、生态系统有多样性,这些与生物有关,所以我们把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二、生物的特征
(一)导入
在自然界中,既有生物,也有非生物。像上一节课中大家看到的东北虎、乌贼、金鱼和菊花都是生物,而桌子、课本、石头等都是非生物。实际上,我们都能对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作出一些判断,但怎样按科学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区别,或者说生物到底有哪些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却不十分明确。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小动物如猪、狗、牛、羊等,也有许多植物如花、草、树等,这些生物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而一些非生物如土壤、岩石、水以及教室中的桌子、书本和前面的生物相比有何不同?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生物都是有生命的,是活的;而非生物都是死的,没有生命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的手接触到烫手的火炉时,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把手缩回来,这是为什么呢?向日葵的花盘能够随太阳光的照射不同而转动,含羞草被人或动物碰到时,会自动收缩,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分析)
在自然界中生物为了保护自己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这就是生物的应激性,应激性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对刺激和反应的理解:刺激是指能引起生物反应的变化,包括温度、光照、声音及其他因素的变化;反应是指生物体作出的一些行为或行为的改变。如:有人一下子从门背后跳到你面前,这时你也许会跳起来或尖叫,因为这种出人意料的行为使你作出了吃惊的反应。非生物如岩石,无论你怎样敲打,都不会做出反应的,所以不具备这种特性。
生物除了具备应激性外,还有其它的特征,如“生长”,什么是生长呢?
讨论 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对“生长”一词作出解释?能不能举出一些生物生长的例子来说明这一概念?
①生长的概念:生物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生长是发育的一个特性,生物都能生长和发育。②生长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如:小象长成一头大象,体形增大了,体重增加了,就是生长;而池塘里的水由少到多,有浅到满则不是生长,是非生物(水)的量增多。③生物的生长往往都有一定的周期,都不是无限长大的。
母猪生下小猪、母鸡下蛋、植物结出种子等都是什么现象?大家能不能举出更多这样的例子?能不能说出它的意义?
①这些都是繁殖现象。所谓繁殖是指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它的意义在于生物通过繁殖能保持生命的连续性,增加生物的数量。②蜻蜓点水、太阳花结
用心
爱心
专心 出许多种子等都是繁殖现象。
①小象长成大象,幼苗长成大树,在这些过程中,小象和幼苗都要吸收养料,消耗能量,这些都是新陈代谢现象,新陈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贯穿生物的一生,是生命的标志,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②生物的应激性、生长、繁殖都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进行的。③生物在新陈代谢中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生物的基本特征除了以上的几点外,生物的基本特征还有:除了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朵朵葵花向太阳”是大家小时候就唱熟的歌词,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这是什么现象?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什么?(应激性、太阳光)
例2 菜豆种子萌发成长为幼苗,幼苗长成一棵植株,这是什么现象?植株同幼苗相比有什么变化?(生长现象;植物相对于幼苗来说体形增大,体形增加)
例3 人能跑能跳,能吃会睡,还要学习和工作;树,根深叶茂,能发芽和长出叶子。我们明确地知道人不完全等同于树木。但人和树木都是生物,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列举出它们的共同点:。
(①应激性 ②生长特征 ③繁殖特征 ④新陈代谢)
总结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特征,清楚生命表现在具有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方面,也找到了区别非生物的方法。实际上,生物除有这些特征外,还有其它方面的特征,同学们难道没有兴趣进一步弄清楚这些吗?
明确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就是找到了辨识生物与非生物的金钥匙,大家不妨用一用这把钥匙。
随堂练习
1、生物都具有的能够使它们“趋利避害”的特征是()
A.应激性 B.刺激性 C.生长 D.繁殖
2、下列属于生物生长特征的是()
A.母鸡下蛋 B.弹簧越伸越长 C.冰越结越厚
D.一头小猪长成一头大猪
3、下列属于生物繁殖现象的是()
A.春天来了,柳树长出新枝
B.蜻蜓点水
C.蚂蚁搬食 D.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4、老虎凶猛无比,小山羊温顺可爱,它们虽然差异很大,但有些共同特征。这些共同的特征是:。(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5、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征,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生长也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繁殖是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
用心
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