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09-18
1

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现阶段,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进而影响了其膳食结构, 对于红薯的消费已经逐渐由主食转向副食, 且从以前的粗吃变为精食、由自给自足装变为商品经济。我国四川省三台县是红薯种植密度广的地区, 当地红薯是优势的农作物, 每年的种植面积高达5000 hm2。随着当地政府推行“一换三改五推广”的政策, 红薯种植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这里所说的“一换”就是变换红薯种植的品种, “三改”则是改变传统的晚栽技术, 以增加红薯含有的淀粉量;改变不合理的施肥方案, 变为科学的施肥, 以增加红薯的产量;改变红薯的后续加工工序, 以提高红薯的利用率。“五推广”的内容是推广防虫新技术、推广地膜覆盖、推广新红薯产品的种植、推广宽梗栽培技术、推广肥料应用新思路, 以此来提高红薯的产量。经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红薯的亩产量, 进而增加红薯总产量, 为农民丰收奠定基础, 必定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1]。农业部门应该在这一点给予高度重视, 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1 红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1 选用高产高淀粉优良品种

通常情况下, 为了提高红薯的高产, 需要选用合适的红薯品种。可供选择的品种有梅莹一号、豫薯8号等高产抗病品种,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用脱毒苗, 以此来增加红薯植株的抗病性和高产特性, 为农民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做作铺垫。

1.2 深耕起垄

红薯是在地下生长, 为了确保其发育, 需要采取必要的深耕起垄, 这主要是因为起垄有助于疏松周围土体, 增加红薯生长接触的日照量, 此外还具有提高土壤透气、降低昼夜温差等, 对增加红薯生长及获取必要的养分有重要作用。经有关方面统计, 起垄以后每667 m2的农作物产量比传统耕种方法要增产10%左右, 但在土壤起垄时需要特别注意土体的湿度, 过干或过湿都将影响红薯产量, 增加垄沟的深浅度, 将有助于增大红薯的体积。

1.3 科学施肥

若想获得高产, 需要增加红薯地的施肥量。科学证明, 若要生产500 kg的红薯, 需要消耗2.1 kg纯氮、0.9 kg五氧化二磷、4 kg氧化钾。我国红薯种植地点通常采用农家肥, 而化肥的使用量较低, 追肥又占很大一部分。有关资料显示每700 m2的红薯地需要使用2 300 kg农家肥、50 kg碳酸氢铵、17 kg尿素及30 kg左右的过磷酸钙和钾肥。前期需要追肥, 追肥的使用量要根据具体的土壤而定, 当土壤比较贫瘠时需要提前追肥, 且每700 m2尿素的施肥量不得低于13 kg, 施肥完成后需要及时将肥料进行土体覆盖, 以防止太阳曝晒而导致肥料蒸发, 进而降低肥效。另外, 红薯植株生长的后期, 由于根部的吸肥能力比较弱, 为了弥补农作物的肥料不足, 可以在根外进行追肥, 肥料的组成为尿素稀释液、草木灰、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等。在后期施肥阶段需要选择合适的施肥时间, 尽量在傍晚时分, 因为这时气温偏低, 溶液不易蒸发, 对叶片的吸收十分有利。实际中需要一周喷洒一次, 一个周期的施肥需要喷两三次, 具体的喷洒量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一般情况下每700 m2喷洒的肥料溶液不得低于85 kg[2],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施肥效果, 一旦养分及水分足够, 红薯的产量会大幅度提升, 且红薯所包含的营养成分也会直线增加, 将极大提升红薯的销售量。

1.4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红薯栽种的最适宜温度是地表温度为18℃, 地下温度为15℃, 为了确保红薯的产量, 一般春薯在4月至5月, 夏薯栽种需要在夏至前全部完工, 具体的栽种原则是:合理掌握植株的疏密程度, 一般规定春薯的栽种密度为4~5株/m2, 中等土地栽种植株的密度为7~8株/m2, 高等地区的植株栽种密度为10株/m2左右。栽种过程中需要优先选择那些无病、枝叶繁茂的种苗, 为了提高红薯苗的整齐度, 可以按照红薯苗的大小进行分区分块栽种[3], 栽种的深度不得低于8 cm, 顶芽需要裸露在周围空气中。此外, 为了提升红薯苗的成活率需要采用合理的栽插方法。

1.5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对于红薯的产量有较大益处, 具体的管理包含以下几点。第一, 查苗补苗操作。一般执行该步骤为红薯苗栽种7 d左右, 一旦发现有死苗的地方, 需要及时进行补苗操作, 由于新补的苗缺少水和各种营养成分, 可以适量增加氮磷钾化肥的使用量并加入足量的水, 以此促进新苗的成长。第二, 防治病虫。病虫害对红薯的产量有很大影响, 主要防止的地下害虫为地老虎和甘薯天蛾。为了预防可以选用3%的辛硫磷和甲胺磷溶液对土壤进行处理, 而对付甘薯天蛾则可以选用0.5%的阿维菌溶液。第三, 薯块盛长茎叶渐衰期。在移栽100 d后, 红薯进入高峰生长时期, 在该阶段薯块涨幅最大, 因此要十分重视该时期,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水、补肥料操作, 此外收获前15 d不允许浇水, 因为那会导致薯块膨大, 不利于收获。

2 红薯深加工技术

作为最初的产品, 红薯的价位一般偏低, 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正是国家重点的研究方向, 其中对红薯进行深加工是最有效的一条, 经过深加工红薯可以变成各种特色且有营养的食品, 不仅增加了充分利用了其剩余价值, 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效益, 为人们的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 红薯深加工可以变为粉丝、粉条、粉皮及淀粉等。

2.1 淀粉加工

完成红薯收获以后, 可以选择将那些收获过程中有缺损的红薯进行研磨, 经过磨粉、过滤、晾干等程序, 完成鲜薯到淀粉的转化, 产生1 kg的淀粉需要5 kg左右的鲜薯。与买淀粉的价格相比, 红薯价格只是其50%。

2.2 粉条加工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 红薯变为粉条后, 不仅口感好、耐煮, 且销路十分广泛, 加工粉条的时段需要选择冬季上冻后, 加工的主要工序为下锅、过水、晾干等, 据有查, 每1 kg淀粉可以生产0.9 kg的粉条, 价值翻两倍左右。如果加工成精粉, 价值会更加提高。

2.3 粉皮加工

与粉条相比, 粉皮的加工比较简单, 且对加工季节没有明显的约束, 即一年四季均可以加工, 加工步骤为调糊、上旋蒸糊、冷却、干燥, 生产1 kg的粉皮需要消耗1.5 kg的淀粉。

3 案例分析

以我国四川省三台县红薯栽培为例, 四川省三台县湿度较大, 多云雾, 加上地势较为平缓, 是农业集中发展的区域, 人口也较为集中。种植红薯为该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红薯种植期间进行了壮苗培育、整地施肥、适时栽苗、合理密植, 然后在红薯成熟期间采取了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及后期管理, 依据气温的变化, 选择合理的红薯收获时节, 获得了较大经济效益。

4 结语

目前红薯已经成为我国最畅销的农产品之一, 因此对红薯高产高效的探讨十分重要, 从种植到收获都需要给予细心管理, 尤其是收获季节, 当遇到大雨时不可急于收获, 应在土壤稍干后进行收割, 收割完成后不要露天放置, 应尽快入窖, 避免冻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一些农作物的要求不断提升, 红薯就是其中一种。目前, 人们对红薯的高产量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基于此, 结合四川省三台县红薯高产案例分析了栽培技术及深加工技术, 希望本文的工作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红薯,高产栽培技术,深加工,免疫力

参考文献

[1] 李开明.红薯高产的技术对策[J].北京农业, 2013 (9) :14.

[2] 陈东华.红薯高产栽培新技术浅谈[J].吉林农业, 2012 (11) :188.

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地点

本示范设置于长阳县大堰乡赵家堰村一组农户孙付承的责任田, 海拔650 m, 面积0.14 hm2。示范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等均匀。

1.2 品种

马铃薯为费乌瑞它脱毒种薯, 玉米为康农玉901, 红薯品种为恩薯4号。

1.3 田间种植及管理

马铃薯2013年12月28日露地播种。3 m一带, 种两行马铃薯, 株距17 cm, 2 667穴/667 m2。667 m2用沼渣1000 kg和25% (10-7-8) 专用复合肥50 kg做底肥。2014年3月6日667 m2用30 kg碳铵追破土肥。4月26日667 m2用代森锰锌50 g对水30 kg喷施防治晚疫病。5月6日喷施15%多效唑30 g对水40 kg抑制徒长。6月18日收获。

玉米采用露地育苗移栽, 3月10日育苗, 3月28日移栽。采用每穴双株移栽, 3 m一带的玉米预留行内栽植四行, 小行距67 cm, 穴距50 cm, 3 556株/667 m2。移栽时每667 m2用沼液1 000 kg和25% (10-8-7) 玉米专用复合肥50 kg做底肥。5月24日喷雾苗后除草剂烟嘧磺隆除草。5月30日667 m2用25 kg尿素追穗肥并中耕培土, 并667 m2用金得乐一包对水15 kg喷雾植株顶部防止徒长和倒伏。8月30日收获。

红薯于3月30日育苗, 6月19日在马铃薯收获行内起垄, 21日移栽。每垄栽两行, 株距17 cm, 每2 667穴/667m2。6月30日667 m2用尿素7.5 kg追苗肥。10月19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收产量

每季作物成熟后采用全田收获称质量核产, 共收获马铃薯鲜薯3 208.8 kg。玉米鲜穗2 541.2 kg, 实测20个玉米果穗的出籽率为76.8%, 晒干率为78.2%。红薯鲜薯2 093.2 kg。折算667 m2产马铃薯305.6 kg (五折一) , 玉米726.8 kg, 红薯199.4 kg (五折一) , 三熟制667 m2产粮食1 231.8 kg。

2.2 产量结构

每季作物收获前进行了田间理论测产。马铃薯平均每穴结薯4.3个计646 g, 商品薯率89.6%。玉米平均穗行数17.0行, 平均行粒数37.8粒, 平均穗粒数643粒, 千粒质量345 g。红薯平均每穴结薯3.6个计465 g, 商品薯率91.2%。三熟制理论667 m2产粮食1 387.3 kg。

2.3 产值

马铃薯鲜薯按0.9元/kg计算667 m2产值1 375.2元, 玉米籽粒按2.60元/kg计算667 m2产值1 889.68元, 红薯鲜薯按0.80元/kg计算667 m2产值797.6元。三熟制667 m2产值4 062.48元。

2.4 物资投入

马铃薯667 m2平物资投入381元 (其中种薯225元, 农家肥20元, 化肥131元, 农药5元) 。玉米667 m2平物资投入274元 (其中种子80元, 农家肥20元, 化肥150元, 农药24元) 。红薯667 m2平物资投入65元 (其中种薯50元, 化肥15元) 。合计667 m2平物资总投入720元。

2.5 种植收益

未除去劳务投工计算, 三季作物的667 m2平种植收益3 342.48元。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马铃薯-玉米-红薯”三熟制种植模式, 在本地中低山旱作区已经应用了40 a左右, 是种植效益较高的一种种植模式。

类似这种模式的还有“油菜 (小麦) -玉米-红薯 (大豆) ”等一年三熟种植模式, 但其效益仍以“马铃薯-玉米-红薯”模式的效益最佳。由于这类模式的投资投劳较高, 加上近些年来农村种田劳力严重不足, 农资持续涨价, 种粮效益较低, 致使三熟间套种植模式的耕作粗放, 效益降低, 面积减少。

2015年, “马铃薯-玉米-红薯”三熟间套模式的种植示范, 其玉米产量比较理想, 但马铃薯、红薯的产量较低。

一是春季的长期低温阴雨, 致使马铃薯薯块膨大期的光照不足, 病害严重, 影响产量;二是由于春夏秋的长期阴雨寡照且气温偏低, 玉米的生长发育受阻, 成熟期比往年推迟15 d左右, 致使玉米与红薯的共生期延长达到70 d, 加上玉米植株高大, 处于套作行中的红薯生长光照差, 影响产量;三是2015年采用的是3 m一带的宽带种植规格, 虽然便于农事操作, 对玉米高产比较有利, 但马铃薯、红薯的种植密度偏少, 不利于高产。

3.2 “马铃薯-玉米-红薯”三熟间套模式的关键技术

选用高产优质多抗品种。马铃薯选用脱毒种薯。因为脱毒马铃薯不带病毒和病害而表现出生长势强, 产量高, 品质好, 切忌选用商品薯做种薯。选用生育期60 d左右的早熟品种为宜, 如费乌瑞它、中薯3号、郑薯6号。注意选用大小适中的薯块, 因秋种马铃薯不能切块只能整薯播种, 种薯以25 g左右为宜, 过大会导致种植成本大幅增加。玉米选用“康农玉007”等中大穗型品种。红薯选用恩薯4号等鲜食型品种作夏薯栽培。

田间合理布局, 适时规范播栽, 确保种植密度。田间3 m一带, 种两行马铃薯。玉米育苗移栽, 采用每穴双株移栽, 在玉米预留行内栽植4行。红薯在马铃薯收获行内起垄移栽。

配方施肥, 重施农家肥, 增施磷钾肥。马铃薯禁用氯化钾并施好破口肥, 玉米早施苗肥、重施穗肥, 红薯施好苗肥。

马铃薯宜采用地膜覆盖, 玉米宜采用膜套钵 (盘) 两段覆盖栽培, 缩短作物生长共生期。

长江流域重点抓好马铃薯晚疫病防治。

摘要:2014年, 在长阳县开展“马铃薯-玉米-红薯”一年三熟制试验, 667 m2产粮食1 231.8 kg;667 m2产值4 062.48元;667 m2物资总投入720元;三季作物的667 m2平均种植收益3 342.48元。简述了本栽培模式的关键技术。

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我国的农业技术传承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可寻,在近代经历工业革命后,科技与经济不断的进步发展,针对机械化的农业发展也有了巨大的的进步。根据历史经验总结出的农业种植技术与现代不断机械化的生产手段相结合,促使了我国的农业水平不断向着经济化、生态化、一体化发展。在促进现代的农业发展时,要根据当地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水平,与科技手段、专业人员、资源发展等密切结合,进行综合管理。但我们国家目前的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还存在着可优化部分。此文主要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为强化发展内容做出建设性建议,以改善农业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种植技术;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

一、引言

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质量要求不断的提升,为了使农产品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在不断发展农业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引进机械化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从而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的地域辽阔,地形地势涵盖丰富,导致我国不同的地区受到地形、气候和空气质量等不同的影响,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推广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也是势在必行。大力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助于农业的生产,农业生产又反作用于机械化的研发,这二者形成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到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保证我国农业生产发展。

二、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现状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的类型与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模式下的农业发展已经难以跟上现代的需求程度,满足不了经济需求的增长。因此,为了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农产品需要,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我国的农业模式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农业机械化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农业机械化运行多用于经济类作物的种植,其配合传统农业的种植技术,不断推动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对我国农业经济是十分有利的。

三、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问题

(一)受地域环境的影响

我国农业种植技术受地域条件影响较大,因为我国的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土壤情况与水利条件都不相同,对农产品所提供生长的条件也不相同,因此我国农业种植技术受地域的影响较大,针对西藏等海报较高等地区来说,多高原地形由于海拔高气温和气压相对于平原来说差距较大,因此对特殊地区所种植的作物也有一定要求,很难吸收和借鉴其他地形的种植技术作为经验,这对机械化的种植和生产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性。

(二)缺乏专业的人员指导

我国农业种植的历史悠久,种植经验十分的丰富,这种情况使我国农业的种类十分丰富,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的年限较短,种植经验丰富限制了對机械化的运用和发展。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为我国农业作物的生长和种植种类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指导和种植方向,而另一点来看,丰富的种植经验并没有科学的总结和运用,还未上升到技术层面,所以大多数仍处于传统种植方式,导致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较发达国家还有部分差距可以优化。

(三)小农种植的局限性

我国农业经济占比来看,小农种植所占比例是目前最多的一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对机械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性。所谓小农种植,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这种种植方式的规模并不大,所以对机械化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单一的依靠传统种作方式就能完成生产。并且农业机械化对资金投入的要求也很高,不仅需要大量的采购设备,对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也是一笔很大的投入,这对小农种植户来说是一种不合适的选择,因此农业机械化在我国推行的占比仍处于少数。

四、对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优化的建议

(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于我国的农业种植情况受地域限制较大,单一的机械化设备不能在每一种地形上得到很好的工作,在研发机械化生产设备时,要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地形和水利条件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得机械化设备能够多方面的应对不同环境下各种农作物。与此同时要减少人力的消耗,节省财力的支出来应对设备的更新,积极的引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选择适合的生长作物来进行种植,减少对生态的破坏,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对专业人员的投入

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更好的开展和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加大对专业的技术人员的投入,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现阶段,我国各高校都开展农业专业的课程和相关专业,要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就要加大与这些专业之间的联系,两者之间相互扶持和发展,农场要帮助专业人员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将理论发挥并得以实践去验证,而这些人员在学习完所学课程后,可以积极投身于农场中,帮助农场补充专业人员的短缺,为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提供指导和维护,此二者相互作用下,才能推动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我国小农种植占比大的原因还是资金投入不够,没有统一的领导成为一个团体,导致机械化的不必要。而且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种植户要学会抓住机遇,联合进行生产发展,扩大资金的投入规模,引进先进的机械化设备整合土地资源,政府要帮助种植者之间进行联系,多给予帮扶和支持,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的宣传和指导工作,为实现机械化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

五、结语

农业种植技术与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是相互扶持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要维护好两者之间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环境考虑,结合各地区当地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方针进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种植技术与机械化生产长期有效发展,从而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健康奠定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朱莲.提升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的研究[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0(11):1.

[2]姜艳平,李彦姣.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24):2.

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党和政府也提出了各项惠农以及强农措施,进而推动我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原因入手,提出了全程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此希望可以切实推动我国粮食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粮食生产;全程机械

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政府逐渐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为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尽可能的实现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以及自动化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我国粮食全程机械化的发展道路上仍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一些地区仍采用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基于此,加强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原因分析

1.1生产成本的增加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渐呈现出高成本的特征,尤其是人工成本的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3年我国棉花的劳动成本居然可以达到65%左右,而美国仅仅为7%;我国稻谷、玉米以及花生等的人工成本可以达到40%,小麦以及大豆的成本占30%以上,而美国人工所占成本均低于10%。同时,导致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机械化水平较低,劳动成本较高等进而导致其经济效益的降低。

1.2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

为了更好地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作用,就必须要充分挖掘粮食的增产潜力,提升水、药、肥以及农膜等投入品的应用效率以及禽兽粪便、秸秆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还需要农业机械设备来为其粮食生产提供设备支撑。通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可以全面的提升农作物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进而发挥机械集成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推动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自动化转变,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面临的问题

2.1耕种收环节存在不足

就目前而言,对于粮食种植收获过程中的机械化应用水平较高,但即使如此,因为农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以及机械技术的不完善等,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需注意的是,所谓的农民思想观念的落实本文指的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农民仍按照传统的思想观念,单纯的认为土地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将其承办经营权把控在自己的手中就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进而影响了机械化生产的贯彻和落实。再加上农户投入和实际产出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分散性以及小规模的粮食种植模式无法进行转变,致使大规模且效率较高的农药机械无法发挥作用。同时,虽然我国農机机械水平得到了发展,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技术设备等仍有待完善,导致农业机械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如,对于玉米收获机械技术的应用而言,仍存在玉米破碎或者玉米丢失严重的情况,进而影响了农户切身的经济效益。

2.2 农业机械研发推广未能适应生产环节

由于农业机械推广以及生产过程的不匹配也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根据相关统计研究发现,造成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无法适应具体生产环节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第一,农业机械设备相关性能存在不适应性。就目前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来看,很多设备均存在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或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生产效果并不理想。譬如,农户为了更好地获取理想的秸秆粉碎效果,往往需要不断的进对秸秆粉碎机设备进行调整以及重复操作,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机械设备的应用成本,而且还增大了机械设备的应用周期,造成不必须要设备维修成本等;第二,农业机械示范推广力度较低,导致很多农户无法更为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优势,进而降低了农户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购买欲望以及使用热情,这也对农业机械的推广与普及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3新时期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措施

3.1着力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造成农业机械适应性较低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粮食生产全程相关机械设备应用水平较低,为此,为了切实提升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先进和适用性较高的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对于部分较为陈旧的农机设备,可以通过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等来实现对农户的引导购买,调动农民对农业机械的应用积极性,与此同时,还要向农户进行专业的设备操作、维护等培训,只有当农户掌握成熟的农业机械技术之后,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优势作用。譬如,通过在粮食存储、运输以及秸秆粉碎等方面较强对先进农机设备的应用来提升生产效益等,同时,还要加强农机合作社以及是示范基地等的推广优势,进而提升农业机械的普及率。

3.2着力培养农机操作和服务人才队伍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我国在加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农业机械以及公共服务人才的短缺也严重制约了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步伐。在进行农业机械化推广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科技水平较低、生产经营能力较低且缺乏公共服务意识的农业机械经营者,为此,在进行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农业机械设备专业技能人才以及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农机和农艺的结合。那是因为,农业机械化最根本的原理就是将农业机械技术应用在实际的粮食生产过程中。而农艺技术作为一种研究粮食农作物生产规则的方式,只有促进农业机械化以及农艺技术的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作用,进而实现优质高产的最终目的。

3.3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投入

在新时期为了更好地促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强政策扶持以及财政投入力度,通过融合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机械设备报废更新政策等切实的提升农机装备的机械化程度,进而为粮食生产提供强有力的设备支撑。对于粮食生产机械难以普及推广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应用“聚拢整合资源、统筹集中使用”的原则,加强对各个部门农机机械项目资金的整合,尤其是对于水稻插秧机、粮食烘干机等农机装备的补贴,进而在发挥各项资金效益的同时提升农机装备的优化升级,提升装备的结构优化,机具的配套完善,实现短板与全程化共同发展。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农民收益的稳步提升,可以通过采取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培养农机操作和服务人才队伍以及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来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宣传力度的提升,提升农业整体的经济效益。除此以外,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强思想的统一,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分工,从而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曙霞.2020年全国500个县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J].农家致富顾问,2021(13):6.

[2]栾忠贤. 新时期加强农机监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20(1):25-26.

[3]胡文中.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研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7(27):53.

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确保粮食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技术保障。从当前国内外生产实践来看,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实现,可以有效实现争抢农时、抵御自然灾害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生产。本文将对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的效能作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粮食生产;作用

数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国内三大主粮小麦、水稻和玉米的进口总量不断增加,其中玉米进口量达521万吨, 同比增长超过195%;小麦的进口量达368.8万吨,同比增长超过195%;玉米的进口量达到232万吨,同比增长超过了305%。由此可见,全面加强国内农业机械化应用和创新,实现增产、增收之目标,成为当前粮食生产管理的重点。

从实践来看,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机械化应用,对粮食的安全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可提高土地产粮能力

实践中可以看到,通过机械化的应用,深耕、施农家肥,可有效提高土地产粮能力,产粮效能非常显著。其中,深耕作业可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的中下层变得疏松,促进土壤含水部位向下移动,从而增加土壤含水量。正所谓“深耕一寸土,多耐十天旱”,便是机械化应用的作用体现。同时,通过深耕作业可以增强土壤自身的透气性,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对消除杂草、病虫害等,也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通过机械化深耕施肥,可以促使下层土壤熟化,增加农作物根系的营养吸收能力和范围;改善耕层水、肥以及气和热条件,从而提高土壤地力,促进农作物根系的快速生长,提高粮食产量。

2 增加农作物抗害能力

农业机械化实现了防灾、减灾机械设备的支撑,对于减少各类病虫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实现粮食安全生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才能有效保持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丰产丰收,成为农业生产的核心。实践中,依靠农业机械设备,将现代工程、生物以及环境技术等进行集成化,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效率,这样才能确保粮食的安全生产。

3 农业机械化的具体作用

3.1 可以实现防春旱目标

通过秋翻、秋整地以及早春耕地作用,可以有效加深耕作层,使耕层土壤团粒结构更好,促使耕层最大限度地容纳反浆水分,堵塞土壤水分的大量散发;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消耗,减弱表层导热,减缓地表自上而下的化冻速度。尤其是近年来,行走式抗旱播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有效地解决了春旱对播种产生的影响。

3.2 抗夏涝、耐风刮

农业机械化耕整地,实现播种、拿全苗以及齐苗和壮苗的一次性,确保了后期发育,使农作物根深叶茂,这样就可以实现夏季抗涝、抗风以及抗倒伏目的。较之于人畜播种的农作物,植株倾斜超过60°的株数,可以有效避免减产34%以上。

3.3 可以消灭病虫害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应用的不断深化,药剂机械喷洒技术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因机械喷洒效率非常的高,而且效果也比较好,所以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能,最大限度地将病虫害消灭初级阶段。

4 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可以促进技术转化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载体和物化,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就必须依靠现代农业机械化。就国内玉米生产而言,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程度实现了70%左右,大大提高了玉米生产效能,尤其是收获阶段的机械化效能更高。据调查显示,以农业机械为基础和载体,从精量播种、高效植保以及保护性耕种和秸秆还田等方面,实现了农业先进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和推广,这主要得益于农机机械的应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水、种以及肥和药的应用效率,而且还有效地改善了现代农田耕地质量,对于挖掘粮食作物的增产潜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机械播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化肥均匀施在种床下,使农作物能够均匀地得到等量肥料,这是传统人力、畜力难以实现的。尤其是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深施肥,从而使种、肥相互分离,从而大量地节约了肥料和种子。通过对比分析,机械施肥效果非常的高,一般比人力、畜力施肥效率高1.5倍,而且肥效还可有效提高大约17.5%。深施肥比种肥同床出苗率提高10%,肥效提高25%,节省种子10%,增产10%。

5 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的劳动观念发生了变化,更多的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大量的土地闲置或者荒芜。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有效地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化,无需全家老小齐上阵,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比如,传统模式下的农业生产,尤其是秋收时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而农机机械化生产可以大大缩短时间,只要一周即可基本完成收割,机收机翻同步进行,大幅度提供了粮食效能。

6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汪雪.农业机械化助推粮食生产的思考[J].湖北农机化,2012,(05).

作者简介:陈斌颖,公主岭市苇子沟街道农机技术推广站,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

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精准控温控湿控水保证秧苗质量。图/董金虎

黑龙江大米好,老少爱吃。那么,这一碗好大米是怎样来的呢?

有人以为,大米不就是春天种下种子,秋天收上稻子嘛!没错,乍看之下的确如此,但是,这一种一收之间,却藏着大学问。

怎么种得好?如何收得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即便不从事“三农”工作,认真了解一下“大米”,或许并不是一件多余的事。那么,《民生周刊》记者就带你走进黑龙江北大荒,走进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的各场站,去探寻一粒大米的生长密码。

北大荒,被誉为“中华大粮仓”。

一进9月,北大荒的万亩(万顷)稻田,就迎来了大面积秋收。从中旬开始,难以计数的隆隆作响的大型收割机械往返田野间,气势恢宏。到了10月,人们就可以吃上今年的新米了!

八五六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站站长柴楠,长期从事农业研究,几乎天天泡在水田里,对水稻的生长过程及各个环节了然于胸。柴楠很认真地告诉记者,他能看懂每粒稻子的表情。他说,想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米饭,要经过从整理土地、备粮选种,到育苗、插秧,再到田间管理,最后开镰囤仓等数十个环节,用时将近300天。

这300天,从春入秋,大地由绿变黄,务农人数不清要多少次擦干汗水,一粒水稻种子才能结结实实地生长出1000多粒稻谷。如此看来,要吃上一碗好大米,确非易事……
初冬翻土待春耕

所有植物的故事,都从一颗种子开始,水稻也不例外。

如果你认为把种子往地里一撒,就能长出秧苗,最终结出果实,那就大错特错了。

八五六农场第六管理区的种植户于国丽,也曾认为种水稻很简单,可种了将近20年粮后,她仍表示不够了解水稻。

眼下,于国丽夫妻正在为自家200多亩水稻收割做着准备,丈夫徐福友左一遍右一遍地检修收割机,以防关键时刻“掉链子”。

由于今年东北地区气温高,北大荒水稻丰产板上钉钉,于国丽说“今年的大米不愁卖”。

在这里值得强调一下的是,于国丽所在的八五六农场党委书记李国告诉《民生周刊》记者,2021年,八五六农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97万亩,年产水稻13亿斤,可为全国人民提供一天口粮。

而正是有了这些大大小小农场的累积,才让北大荒成为粮食生产“17连丰”、连续10年粮食产量稳定在400亿斤以上的“中华大粮仓”。

数字意味着什么?增产意味着什么?

当我们看到囤满仓足,不再为买不到大米感到担忧的时候,可能很少有人会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一粒种子结出大米,不容易。

记者问于国丽,收完水稻,是不是就可以好好休息几个月了?毕竟已经忙了大半年。她直摇头:“地里的事儿,还多着呢!”

她说,收拾完稻子,紧接着就要“秋翻地”。秋翻地目的主要有二,其一是把地上残留的稻秧、稻壳、秸秆等翻到地里沤成肥料;其二是翻过的土地会变暄,待来年雪化,雪水可以更快渗入地面,不至于积水。

那翻完地,总可以“猫冬”了吧!还不行,还差一个“小土包”。

原来,为了提高育种质量,育种暖棚里的土壤每年都会换一层新土。所以,秋翻地后要找片土质好的地段堆个土包,土包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吸收天地之精华后,第二年就可以为落下的种子提供营养了。

等北大荒人忙完这些必要的农活,已是初冬了,偶尔有的年头,已经下了第一场雪。如果价格合适,大米就早早地换成了钱,如果认为米价仍有上涨空间,农户们还需要隔三差五地翻一翻囤在仓里的大米,防止焐了发霉。

“但比起其他活计,这都算是小活了。”于国丽说。
选种育苗期增产

当于国丽准备今年秋收的时候,几十公里外的八五八农场的农户老海,已经订购完来年的水稻种子。

结合水稻品种的熟期、抗倒性、抗病性、产量、品质等特点,老海决定继续种今年的品种,承包的200亩水田,他订购了2000斤种子,花了将近一万元。

古人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要想有好收成,种子至关重要。

那位能看懂水稻表情的当地农业专家柴楠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在以前,农民都是从上一年保存下来的稻种中筛选出可以用来育秧的稻种。但是这样的种子,常因保存不当而导致品质不纯,从而影响出芽率。所以,农户现在都是在市场上采购种子。

每年3月份“开春”,土壤刚一化冻,于国丽就要把之前堆起来的土包过筛,把去除了杂质的土装进暖棚里的秧盘,再经过浇水、下种、催芽、盖土、灭菌、灭草、上膜、通风等一系列操作,渐渐地,种子开始萌动,过四五天,稻种便发出根和芽,很快就从土里“拱”出来了。

俗话说:“好苗八成粮。”要想保证水稻品质,育好秧、育壮秧是重要环节。

在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每个农场都为种植户们准备了标准化水稻育秧大棚。每年一到育秧期,八五〇农场第三管理区副主任张瑞都会带着两名农技人员检查暖棚内的温度、水分和秧苗长势,并结合天气预报通过微信群通知每名种植户采取通风炼苗等技术管理措施。

“农场集中浸种催芽基地的芽种出芽率非常好,每年出芽率都在98%以上,芽种的抗病能力也非常強,保准出好苗、育壮秧。”八五四农场富荣管理区种植户刘虎介绍说,他家今年种植的绥粳18水稻长势良好,已经进入完熟期,预计亩产可达1200斤。

小稻芽经过35天的生长,就长成了有三片叶子的秧苗,当地人称之为“三叶一芯”。此时,时间应该已经进入到5月,如果夜间气温能达到12℃,稻秧就要离开温暖、湿润的秧床,迁移到大片的水田里了。

育秧期,也是柴楠一年中相对较忙的时候。他就像个医生,对稻秧“望闻问切”,目的就是保障秧苗的健康。
机械插秧效率高

对各农场的广大农户来说,每年的5月也是最忙的月份。

暖棚里,秧苗在快速地成长。暖棚外,为了让秧苗能在秧田里顺利扎根,农户们还要进行“本田上水、打浆、抄平作业”,用于国丽的话讲,“每天都紧忙活”。

4月底5月初,地表已经全部化冻。水田灌上水后,最先开进田里的器械,是打浆机。打浆抄平,就是把田里的“土坷垃”打碎,再把土表“熨”平。稻田地一旦不平整,高处易旱,低处易涝,影响产量。

当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插秧了。一般来说,农户们大多会在5月份结束插秧,“插6月秧影响产量”。

如今,一大帮人在水田里低头猫腰插秧的情形,已经很难看到了,取而代之机械化。八五八农场的种植户老海说,现在基本上家家都有插秧机,他们家200亩水田,他和老伴差不多八九天就能搞定。

可以说大面积机械化种植的水平,北大荒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今年,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农机更新投入3.57亿元,更新智能化、高效化农机具7947台。在水旱两用卫星平地机、导航高速插秧机、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轨道运苗机等智能化农机装备助力下,今年插秧从5月2日开始,5月19日全部结束,较往年提早6天,亩均节约成本近30元,并有效提升了作业质量和标准。
田间管理多点发力

插完秧,意味着春耕结束,稻田进入夏管阶段。水稻要想稳产丰收,农户们必须要念好“夏管经”。

今年,八五七农场第3管理区种植户陈儒刚,使用无人机对自家253亩水稻进行施肥作业。说起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的好处,老陈深有感触:“无人机作业省时省力省心,效率高、效果也好。”

像陈儒刚一样积极发挥航化作业效用,高质量进行植保工作的种植户,在八五七农场及周边农场随处可见,这也是北大荒农垦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多点发力打好夏管“组合拳”的一个镜头。

八五七农场生产管理部的负责人邵本昌说,该农场在夏管工作中,科学制定健身防病促早熟药剂配方,采取3遍飞机航化作业办法,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升了水稻标准化防病水平。

记者了解到,在夏管工作中,各个农场都会指导种植户把科学防病、精益管理相结合,在田间地头设立大讲堂、竞技场,党员干部、农技人员争当“田管家”“勤务兵”,根据水稻生长进程为种植户做好实时服务和技术指导,在田间地头开良方,切实为水稻“把脉问诊”、为种植户“传经送宝”。

柴楠说,除了一线指导、田间示范、现场讲解等形式,农场还积极创新农业技术信息化服务的方式方法,通过电视栏目、新媒体等媒介及时向种植户发送夏管期间的科技信息、农业技术要领、安全生产知识和跟进式气象服务信息等。

这一系列田间管理环节,为的是全力保证夏管技术环环相扣、高效跟进,为水稻提质丰产筑牢了基础。
科研的力量

现如今,种水稻已经是个科技含量很高的精细活。透过一组数据,或许就能窥见一二。

今年,八五八农场依托现有数字化农业服务平台,在全场所有管理区建设9个精细化追溯区域34个精细化追溯地块,建立小型气象站2处、田间环境采集设备10处,重点开展田间监控监测、农业大数据采集、地理信息采集系统、数字化农机管理平台、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无人机低空遥感诊断技术等数字农服项目……

八五八农场场长孔令波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随着数字农服全面落地,水稻生产将更加精准,而且多个种植环节都实现了“无人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三江分公司考察时强调,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在采访中,不少受访对象表示,要真正“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问题的解锁密钥就在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

而要用科技守护粮仓,用科技种出好吃的大米,自然就离不开科技人。

八五八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土壤检测站负责人苏光辉,当年本科学的专业就是植物保护,2008年毕业时,她只有一个念头,“学农的就应该到祖国最肥沃的土地上来”。

这一来,就是10多年。为了让检测站为农场和农户提供更多精准的检测数据和科学依据,苏光辉经常要去田间取样,有时候一天要走几万步。

“像我们农场水田面积比较大,采样的时候得穿水鞋,在雨水比较大的年份取样,难度就比较大。按照要求,必须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s形曲线多点取样,这时候就得穿着水鞋蹚着泥巴在地里一步一步挪,有时候一脚踩下去,水鞋陷入泥里都拔不出来。”

正是有了这些科技人才的助力,再加上农户的辛苦耕耘,几个月里稻芽在水田里不停地生长,慢慢地结出成熟的稻穗,它们沉甸甸地低着头,北大荒也再一次迎来了丰收季。
开镰割稻迎丰收

秋天是北大荒最美的季节。

在八五六农场二三十米高的观景台看下去,几幅气势磅礴的稻田画,花团锦簇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金色的稻浪里安静地躺着。远处依然是稻浪连天,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村庄,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晚霞中,一切都像是镶金的照片。

立秋过后,有不少南方游客专程赶来,只为看见清清楚楚的秋天丰收的样子。

8月31日下午,在八五六农场智慧农业示范区,望着夕阳下金光灿灿的万亩稻田,八五六农场党委书记李国对《民生周刊》记者说:“正是北大荒集团多项改革举措,为农业增产提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中国饭碗”装入越来越多的“中国粮食”,北大荒这片肥沃的黑土地功不可没。

在于国丽看来,现如今水稻的收割,是种植水稻里“最容易”的一个环节,“基本上都是机械化操作”。

在以前,都是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稻穗,再用稻谷脱粒机、人力踩,把谷粒从稻秆上脱落下来。现在通过收割机,可以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一穗一穗的稻穗就成为了稻谷。

紧接着,还要对稻谷进行筛选,将干瘪的稻谷和夹杂进去的稻穗筛选出来,在此之后,還需要晾晒,去除水分,确保之后存储时不会因为水分过多而发霉。

干燥鲜亮的稻谷要想变成大米,还要最后一步:脱壳。古人用石磨盘、石磨棒等器具进行碾压脱壳,现代人则是直接倒入机器中进行脱壳。脱壳之后,剩下的就是我们现在吃的大米了。

看,一粒稻种要经历如此一场不平凡的生命之旅,才终究成为饭碗中的一粒大米,它来之不易。所以啊,从此刻起,要珍惜每一粒大米。

相关文章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第1篇财务自查报告本学期,本人担任学校财务及报账员,为了严肃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

1
2025-09-19
纯文本外链的作用范文

纯文本外链的作用范文

s("wzfz");上一篇: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1
2025-09-19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第1篇前 言为加强公司正规化管理,强化对员工的管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特制定本《内部规章制度》,各...

1
2025-09-19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第1篇2、党组织任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3、党组织班子成员责任分工情况; 4、党费收缴情况; 5、发展党员情况;6、党员示...

1
2025-09-19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在筹备期的前10天里,请保持清晰的头脑,将组织形态(预计是多少人的组合)、组织名称(就是贵公司宝号)、股东人数...

1
2025-09-19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第1篇第一阶段:9月-10月本阶段约2个月,主要进行速度、力量、弹跳、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综合训练,为形成较全...

1
2025-09-19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2 汽车司机应持有有效驾驶证、行车证;不得驾驶与证件不相符合的车辆。不得私自将车辆交给他人驾驶。3 车辆不得...

1
2025-09-19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XXX同志,男,现年XX岁,大学学历,XX职称,现任XXXX,主要负责XXXXX。该同志自2014年8月份进入该岗位工作以来,...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