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地形测量实习报告(精选7篇)
峨眉地形测量实习报告 第1篇
前言
一,实习目的:
1,巩固和深化对《地形测量》课程的理解,具体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过程与测绘方法;了解各种测量的基本过程及相关公式的应用。
2,培养大家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大家在测,记,算,绘各方面的能力。3,帮助大家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4,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5,培养大家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全站仪导线的布设,施测和计算方法。
2,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主要一起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3,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4,掌握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5,掌握测设的基本方法。
三,实习任务:
1,每小组施测5条约500m的四等水准闭合路线。
2,每小组施测2条闭合导线。
3,每小组完成二幅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区面积为150m*150m)的白
纸测图。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在班长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4月18日起,共为时四周,实习具体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一,在学校内部,对5条长约500m闭合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以及对2条导线进行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所包含的区域中应有图书馆,运动场,音乐广场等学校的主要地物;二,在江津双福镇工程学院校区测绘,对周围150米*150米的区域完成一幅1:500比例尺的白纸测图。整个实习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规定主要是《城市测量规范》CJJ8-9和《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
二,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导线测量都在学校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之间相对高程不大,这给水准测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等设施,导致测区内人流量与车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地形图测绘在江津双福镇工程学院校区测绘,地形坡度变化较大,环境较为恶劣,但就进行地形图测绘的局部区域来说,测区内树木,灌木较多,给我们并不熟练的地形图测绘带来了一定难度。
在实习过程中,沙坪坝区及江津的天气状况以晴天为主,气温也一直在30到40度左右徘徊,这些,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作业方法:
(一)四等水准测量:
1选定一条闭合式附和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6—10个测站为宜。沿战打桩确定待定点的地面标志
2在起点与第一个立尺点设站,按以下顺序观测。
后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后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这种观测读数简称„后—前—前—后‟也可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顺序。
3当测站观测记录完毕随即计算
⑴后(前)视距=后(前)视尺(下丝—上丝)x100
式中:下(上)丝读数以米为单位,后(前)视距长度应<80m
⑵后、前视距差=后视距-前视距应、<3m
⑶视距累积差=前站累积差+本站视距差应<10m
⑷前(后)视黑、红面读数差=黑面读数+标尺常数-红面读数应<3mm
⑸黑(红)面高差=后视黑(红)读数-前视黑(红)读数
黑、红面高差之差=黑面高差-[红面高差±0.1m]]应<5mm
⑹高差中数={黑面高差+[红面高差±0.1m]}/
24依次同法施测其它个站。
5全路线施测完毕后计算;
⑴路线总长(即个站前,后视距只和);
⑵各站前,后视距差之和(应与最后一站累积视距差相等);
⑶各站后视读数之和,各站前视读数只和,各站高差中数之和(应为上两项之差的1/2
⑷路线闭合差(应附和限差要求);
⑸各站高差改正数及个待定点的高程。
(二)地形图测绘:
(1)将坐标范围内的控制点标定到图纸上;
(2)安仪:在控制点A安置仪器,取仪器高。
(3)定向:后视(盘左瞄准)控制点B,度盘置零
(4)立尺: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上。
1.“地物”取“轮廓转折点”
2.地貌—取“地性线上坡度或方向变化点”
(5)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读取视距,中丝读数,水平角读数,竖直角读数。
(6)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公式计算出点1的X,Y,H。
(7)展点:在图纸上,按X,Y,画出点1的位置并标上高程。
(8)绘制地形图:地物和等高线
(9)检查与整饰
第三部分,实习总结
紧张而有难忘的四周测量实习生活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结束了。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了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所以,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并准确进行计算。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例如: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
-----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
经过每个组员的团结工作,我们完成了侧图的工作,看到我们画好的图纸大家都兴奋不已。在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时,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关系到误差的大小,有的说水准测量中点不能架设的太远,等等吧。想想大家每天早七点多就起床背上仪器去测量,算出误差大的大家一起讨论和修改,并重新测量。有了团结的力量我们还是干的很有劲的。我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以前不是太清楚的东西,比如数据的处理、水平角的观测以及一些作图的疑问都在测量中得到了答案。
------求真务实
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等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以及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还记得晚上七点多了,因为一个站点的错误我们不得不重新测量,忙了半天大家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总之,四周中我们也体会了不少酸甜苦辣,有的测量很顺利甚至零误差,有时测量处处碰壁,但也算过去了。完成了测量还是很高兴的.虽然测量中大家也有懒的时候不想测了,但挺过去都好了。
------苦尽甘来
但这四周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实习这理论与现实连接的重要环节,更深刻的体会了实物与图纸之间那种密切的关系,明白了图纸它要显示什么样的物件,有的在图纸上看不懂的地方在实物的面前就显的那么简单明了。总之,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难忘的。
峨眉地形测量实习报告 第2篇
地
形
测
量
实
习
报
告
实习报告人:成龙辉
实习时间:20107.21至2010.9.4
实习地点:武陵村
实习报告人:成龙辉
指导老师:金国刚
一.实习目的:
1.掌握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书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书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4.练习用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测绘地形图;
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地形测量中一般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主要一起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三.实习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导线长度测量;
3.水平角度测量;
4.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5.测绘地形图;
四.实习项目与程序:
1.外业测量:
(1)测量控制点高程;
(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
(3)测量闭合导线内角。
2.内业计算:
(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
(2)计算个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
(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
(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3.测绘地形图:
(1)将坐标范围内的控制点标定到图纸上;
(2)根据控制点周围的地物地貌测量某些点的高程,再标在图纸上。
五.实习方法: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
1.测量的方法:
(1)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点大致相等。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
(2)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再将水准仪调平,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旗袍居中,然后微调倾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
(3)调水平微动螺旋,使得十子丝在水准尺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
(4)三脚架架腿抬高或降低,重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测得高差不得超过5mm,否则重测。
2.角度测量的方法:
(1)经纬仪架在控制点上,用脚螺旋进行对中,再伸缩架腿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调节脚螺旋使得水准管气泡也居中。通过对中器观察是否对中,否则反复调平。
(2)望远镜调成盘左,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右面的读数,记录读数。
(3)望远镜调成盘右,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是的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逆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左边的读数,记录读数。
(4)两次测量角之差不能超过40秒,否则重测。
3.距离测量的方法:
(1)用前面的方法将经纬仪对中整平,再进行定线。
(2)然后用钢尺沿着路线测出导线长度。
(3)往返各测一次,两次距离的相对误差不能超过三千分之一,否则重测。
4.平板绘图:
(1)测量出控制点到某地物的距离并且紧靠建筑物立标杆,通过测量角度确定了这个方向。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图上距离,将地物地貌画在图上。
(2)将所有坐标范围内的地物地貌全都画在图上,并用规定符号表示。
六.测量精度:
1.距离往返测量相对误差不超过1/3000;
2.水准仪高差测量中高差闭合差在容许值±12vn mm或±40L mm范围内;
3.测内角时一测回中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超过±40``。
七.计算成果和示意图见测数据计算表。
八.体会:
大庆水库水下地形测量 第3篇
大庆水库作为油田的重点水源地, 为大庆油田以及大庆市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对整个大庆油田和大庆市都有着重要和深刻的意义, 自从建库到现在基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水下地形测量工作, 虽然多年以来水库运行比较良好, 但是岁月累计对于水库淤积量、淤积分布规律等资料目前还是比较欠缺的, 尤其是经过了三十多年的运行, 对于水库目前的现状资料更是缺乏, 影响了水库效益的发挥。
1.1工程来源
受大庆油田水务公司 (以下简称甲方) 委托, 辽宁宏图创展测绘勘察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乙方) 对大庆水库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工作。
1.2测区范围、工作内容及完成工作量
1.2.1测区范围
实测范围为大庆水库库区,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5°03′40″-125°11′53″, 北纬46°45′54″-46°52′17″, 测量后面积为:55.1平方公里。项目区主要为湖泊, 地类主要以湖泊和沼泽, 其次为草地和道路具体测量范围按甲方的指定范围施测。
1.2.2工作内容
对大庆水库开展水下地形测量、水域面积测量、水位库容曲线绘制、测量综合报告编写工作。
1.2.3完成工作量
公司自接到委托后, 于2013年7月8日进驻测区开展测绘工作, 至2013年8月4日完成全部外业工作, 2013年08月14日完成内业编制工作, 2013年9月20日提交全部成图资料给甲方代表人员 (电子版) 。现将本测区所完成的工作量统计如下:工作量统计数据:1、库区面积 (平方公里) , 55.1;2、最大库容 (亿立方米) , 1.605;3、设计最高水位 (米) , 151.1;4、库底最小高程 (米) , 146.67;5、汛限水位 (米) , 150.1;6、历史最高水位 (米) , 150.6 (2003年) ;7、坝顶最小高程 (米) , 151.25。
2技术依据
(1)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2009; (3)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规划设计阶段) SL 197-97; (4) 《1:5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5) 《1:5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4804-93; (6)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1; (7) 本测区的工程任务 (合同) 书。
3坐标系统
(1) 本测区坐标系统为西安80坐标系, 3°带高斯-克吕格投影; (2) 中央子午线:126°00'00"; (3) 高程基准:1956国家高程基准面起算; (4) 比例尺:1:5000。
4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
4.1测量设备
本次测量使用GPS仪器3台精度±10mm+1ppm、测深仪1台精度±10mm+1/1000m和水准仪1台精度±0.3mm。
控制网的基线精度式中σ-基线长度中误差 (mm) ;A-固定误差 (mm) ;B-比例误差系数 (mm/km) ;d-平均边长 (km) 。
4.2已知资料情况
测区周围没有找到保存完好的控制点成果, 甲方提供的在大庆水库码头附近的X=5183696.606, Y=431551.441, H=152.595点因为近期大范围的修建也可能已经被破坏了。而且我们测量所采用的是西安80坐标系统, 但所提供的已知点为北京54坐标系统的。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我们在大庆市内找到了3个国家三角网控制点和2个国家二等水准点, 进行了精度比测。参数引用, 本次项目的7参数是由大庆市国土局提供的, 大庆地区的7参数, 参数结果如下:
Dx平移 (米) :179.9770493704 Dy平移 (米) :97.0495304685
Dz平移 (米) :40.5476583197 Rx旋转 (秒) :-0°0'0.250267〃
Ry旋转 (秒) :0°0'2.464465〃 Rz旋转 (秒) :-0°0'1.726018〃
比例因子-3.1489633824
4.3首级平面控制
本次测量采用基于虚拟基站技术 (VRS) 的大庆CORS系统。
如表1所示, 经检测精度和点位均能满足规范规程要求, 可以作为本测区起始点。
5测量流程及成果计算
5.1陆地点测量
本次陆地面积测量采用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技术 (CORS) , 流动站跟大庆市国土局CORS连接, 然后按照30-50m间距进行取点, 当遇到地形地貌变化时加密测点, 以真实反映出实地形状为原则。陆地点测量分为两个面, 一个为目前水域与陆地连接面, 另外一个为防浪强内侧墙基处。
5.2水域点测量
本次测量时采用GPS RTK (1+1) +声纳测深仪一体化进行自动测量, 保证湖底高程的统一性。根据声纳仪器的设计原理和测量特点, 所测湖底高程为湖底的最表面。测量作业时设置采样间隔为50m一个点进行自动采集, 航线间距设置为70-100m。
5.3内业成果计算
外业采集到的GPS坐标定位和测深数据 (三维坐标) 通过南方CASS软件进行内业处理, 处理时先通过无效数值的剔除, 编辑成成果文件进行展点后与陆地点一起编图处理。
6检查验收及结论
作业中采用中间过程检查和成图实地检查及成果验收检查方式以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合同和规范规程要求。中间过程检查是对控制及地形测量的实地检查。过程检查中作业员的实际操作均符合规范、规程及技术设计书的细则规定。对编绘后的地形图按1:5000比例尺输出后, 到实地进行了巡视检查, 表示不完善处进行了补调、补测。
7库区淤积分析
大庆水库作为一个内陆湖, 其水下地形基本是比较平整的, 这也符合内陆湖的基本特征, 水库水位在148.5米时 (死水位) 水域面积也可以达到42.91平方公里, 可见整个水库的底面是比较平整的, 但是从等深线的分布情况来看, 整个水库的北部和南部淤积是比较严重的, 北部芦苇区附近更为严重些, 这主要是由于北部芦苇区有入水口, 流入水库的水中夹杂了很多泥沙, 经过多年的沉积就形成了现在这种状况。南部的淤积主要是由于芦苇覆盖引起的, 水下芦苇根的生长和水上面芦苇叶的腐烂沉积形成的淤积。按照目前情况看是不需要做清淤处理的。
8结束语
我们可以看出经过这么多年的变化, 大庆水库的很多数据都在发生着变化, 因为距离上次测量的时间已经比较久远, 所以很难分析出近期水库的变化情况, 建议甲方增加这方面的投入, 争取做到每5年勘测一次, 这样我们更容易从中找到变化的规律, 为以后让水库更好的服务大庆油田和大庆人民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依据。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大庆水库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和水下测量设备, 进行陆地点测量、水域点测量、水域面积计算、水库地形图绘制。提供淤泥分析将给水库管理、防洪调度等提供实用的技术依据。
浅谈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 第4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地形测量;权属调查;地籍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254-01
要想合理的管理土地资源就要建立完善的地籍信息系统,而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作为地籍系统的前期工作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地籍测量时要开展野外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工作、检验地籍产品质量以及数据录入等工作。这些环节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地籍信息系统的准确性,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对这项工作的管理。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地籍测量的具体含义
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地籍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主要依据是地籍调查,主要手段是测量技术。在测量过程中要获得精确的土地位置、土地大小、权属界址点坐标以及地籍图等信息,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土地管理部门和国家经济建设部门的工作需要。要想更好的进行地籍管理,不仅要进行全面的土地权属调查,还要采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全面的测量,要对每宗土地的位置、形状、权属界线以及地类等问题进行明确的调查,还要合理的计算土地的面积,绘制完善的地籍图,这样在登记土地时才能为其提供全面、专业的信息。地籍测量工作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在工作时要严格遵守分级布网、逐层控制的原则,保证工作做到先整体后局部。
二、地籍测量的具体内容
在进行地籍测量时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1、在调查完地块的权属以后,依据调查得出的结果明确地块边界,然后依据要求设置界址点标志。2、设置完界址点标志之后,按照要求测量地籍要素。3、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有地块的区划、地类、权属以及地形四要素的点、线、面、以及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点。
三、地籍测量的具体特点
与专业的测量相比地籍测量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最根本的差异就是在地籍测量中土地以及土地上的附着物的权利都是测量的目标。接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详细的介绍:
(1)通过地籍测量可以为土地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更加可靠、精确的参考信息。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政府行为测绘工作,地籍测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我国进行地籍测量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的土地,使我国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確保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的测绘技术可以为地籍测量提供一个较为权威的参考系统。
(2)地籍测量工作主要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展开的,它具有勘验取证的特征。在进行地籍测量时,主要就是利用各种测量技术和手段对土地进行全面的勘查和验证,从而为土地产权的登记工作、变更工作等提供必要的、准确的证明。
(3)在进行地籍测量时相关的技术标准一定要符合相应的土地法律规定。在地籍测量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技术都是目前测绘技术以及测绘方法的结合,比如数字测量技术、普通测量技术、面积测算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等。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具体选择哪种形式要看土地管理和房产管理对数据、图形等的具体要求。
(4)在进行地籍测量时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必须要具备较为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在进行地籍测量时无论是组织还是具体的实施过程都是很严密的,这就需要技术人员与调查人员之间要形成紧密的配合,这样才能保证工作质量。
四、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之间的区别。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具体指的就是进行地形图的测绘,也就是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物的位置和高程进行测量,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再在地形图上标记成各种符号和注记。一般我们都会采用航空摄影的方式进行地形图的测绘工作,但是一些面积较小的地区还要依靠平板仪进行。
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一种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以地籍调查为依据的,从整体到局部的测量方式。通过地籍测量可以明确的了解各类土地的具体方位、大小、权属界址点坐标等问题,这样就可以为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完善的信息。在地籍测量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仪器和方法,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测量出每宗土地的位置、形状等,并且可以准确的计算出土地的面积,编制地籍图。
五、地籍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
测量方法:原则上采用数字地面测量,即使用全站仪或其他篇析型地面测量仪器,配合棱镜,实地测量测站至待测碎部点的方向、距离和高差,同时输入待测点图式编号及其相关点的连接码,并采集待测对象的主要属性数据。
精度要求:地物(貌)点测定精度
①地物(貌)点分:地物(貌)按点位精度要求分为三类:
A、类地物点。又称主要地物点,指主干街巷或支巷的拐点和巷侧建筑物的明显角点B、类地物点。又称次要地物点,主要指设站施测困难的城镇明显建筑物角点和村庄内明显建筑物角点。C、类物(貌)点。除上述两类地物点的其他地物(貌)点,主要指无法准确定位的地物(貌)点。
②平面精度。地物(貌)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超出对应规定范围。同类邻近地物(貌)点问的距离中误差应不超出表2的对应规定范围。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7.1规定值方宽50%。
③高程精度。地物(貌点)高程精度等高线问内插点高程中误差要求。
六、关于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的比较
1.要素。地籍测量重点在权属要素(包括权属界线及与之有关地物要素),对于常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管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地形测量除不表示权属界线、地籍编号等要素外,原则上对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应予以表示,可以根据比例尺及用户要求对其取舍。
2.方法。目前的全野外数字成图手段可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箱测量。地籍测量因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碎部采集及内业编辑成图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后续的宗地图制作、入库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为入库而对图形的拓扑关系要求很严格,体现在地籍图编辑上就要求严格的做好点、线、面的编辑与检查。
地形测量因为为全要素测量成图,野外采集与内业编辑比较繁琐。但是地形测量到编辑成图为止,基本没什么后续工作。因此,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图的成图,首先删除地籍权属界线、注记,然后进行地形要素的补测,这一步是主要工作量所在(需补测线杆、检修井、高程点、交通附属设施等等)。
3.精度。与地形图相比,地籍图更加的精确。如果要制作地形图就要分析地籍图,如果要制作地籍图就要认真的分析地形图。
4.应用软件。目前进行的城镇地籍测量及入库工作,所用工作软件基本上为MapGIS系统,地籍测量为了后续工作的无缝衔接而均使用各自的测量成图模块。这些测量成图模块均为我国的研发人员自行开发,与国外很多专业成图软件或在国外软件基础上开发的成图系统相比,在功能与实用性上差距很大。如果只是进行地形测量,在所使用软件方面可以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而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成图,或者继续使用原软件,或者将原格式(MapGl8或瑞得图形格式)转为其他成图软件格式。由于国产软件与国外软件的兼容性问题,在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也将增加一些工作量。
七、结束语
地形测量实习报告 第5篇
一.实习任务 1.以5秒网中各点为已知点布设单一导线。2.以四等水准要求测设水准网,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3.利用已布设的导线点进行二次加密。4.结合实习心得体会,完成测量实习报告
二.实习的具体技术要求 1.水准测量:(1)方法是采用“S 水准仪、中丝法、配合木质双面水准标尺、观测顺序是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要求尺子三丝能读数。(2)每测段进行往返测。限差如下:1.仪器i角<20″。
2.前后最大距离<100m。3.前后视距差≤3m。4.每站的前后视距累积差≤10m。5.同一尺子黑红面读数之差(去尺常数)≤3mm。6.黑红面高差只差≤6mm。7.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5mm。8.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20 mm。9.环线闭喝差限差<±25 mm。*表中公式的K是路线或环线的长度以公里计算。(3)注意事项:①各测段采用测站数必须是偶数站,观测时打伞,记录时须将观测者、记录员、测站的起点及终点、日期书写清楚。②前后尺读中丝时,须调平符合水准气泡,尽可能使前后视距相等,保证测站只有一次调焦。③每站记录员计算完毕,确认无误后,允许观测仪器搬动,后尺方可前移,此时相应前尺变为下一站后尺,不得移动。④在观测中,若确需设间歇点,则可选择坚固稳定的两个点,立尺(不放尺垫)并观测这两个点的高差并在手簿中注明间歇点字样。⑤立尺人员不得离开尺子和尺垫,沿公路施测时,注意安全,要尽可能在路边立尺,当到达已知点开始返测时,前后两尺应互换。当天成果要由记录员和组长进行检查,测段成果交有指导教师及时验收。(4)工作过程:①验收仪器②室外测段施测。③手簿管理(路线长,各页测站高差累积注在页面下方)往返测高差验收。④按照水准网图,组成环线。构成平差图形,绘出图形标出高差及方向。⑤内业解算⑥完成过5秒点的高程成果成表。
二.导线的观测:①导线布设车逼和导线,导线变数6到8条边;边长观测采用全站仪、(精度为一方向中误差2秒)及J(一方向中误差6秒)经纬仪,测导线按前进方向左角观测,记录要特别注意,观测方向顺序。②3个以上方向半测回要归零,观测水平角之后,观测垂直角,二者分开进行,在手簿中一定要记录清楚仪器高和觇标高(精确到毫米),③导线连接角要观测两个测回,第一测回起始方向配置读盘为0°0′若干秒。第二测回90°00′若干秒。④J 观测时要求不同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小于25″,同一测回不同方向的2C互差小于35″,归零差小于24″。
其主要工作过程:外业选点→外业观测→内业计算(观测整理、平差解算、求坐标形成成果表)。
3.经纬仪导线:使用J 仪器观测一测回,①连接角,两次较差不超过正负25秒。②符合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不超过±40″(n是导线折角个数)。③导线相对闭合差小于1/2000。各导线边通过全站仪观测。其基本工程过程:外业选点(7—8个点,边长近似相等)→外业观测(左右角度,边长,高差)→内业计算求出坐标和高程。
三、实习目标:较熟练地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的使用及检验方法;掌握角度距离及高程的测定和测设方法。初步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顺序和方法。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在实习中,要注意组内每个人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精神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我们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四.体会:通过本次实习,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还有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这两周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还有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他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
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这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只有团结才能把事办好。
地形测量实习报告 第6篇
1、能够正确并且熟练的运用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
2、能够运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并且正确的进行导线计算;
3、能够将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的控制点展绘到图纸上,并能够熟练的进行碎部测量绘制平面图。
二、实习内容:
1、使用水准仪完成水准测量;
2、使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并作出合格的导线;
3、完成碎部测量并绘制出平面图。
三、实习步骤:
1、到实际测量区域勘探并布设好控制点;
2、准备好测量仪器,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并记录数据算出各
点高差,并检核;
3、使用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通过给定的已知边算出各边方位角,并进行导线计算得到各控制点坐标,并检核;
4、将图纸分好方格,确定起算点坐标,并将各控制点展绘到图纸上;
5、进行碎部点测量,并将碎步点标注到图纸上,利用图示绘制出区域平面图;
6、反复检查数据与平面图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四、实习过程:
在实习开始的当天我利用一天的时间认真准备着实习所需的各种仪器,检查仪器各组件是否良好,仔细阅读着实习指导书,学习实习过程中所要的理论内容,学习了实习过程中的所要的计算方法,利用一上午的时间做完了以上内容。下午我和组里面的所有同学一起到实际测量地点勘探,选好了所需要要的控制点,并作出了我们的实习计划。
第二天我们开始了第一步水准测量,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每个人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实习工作当中。从早上开始测量到晚上在学长的指导下,工作进展的一直很顺利,我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我测量区域高差相对较大,所需转点较多所以我们一天仅仅完成了工作的一大半。
第三天一早我们继续水准测量,在工作即将收尾时发现有两个控制点不可视,本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的原则,我们及时的处理掉了阻碍物,这一天我们完成了水准的外业测量,晚上我们一起将内业计算
的工作做完了,并检核符合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这一天我和组里面的同学一起交还了水准测量的仪器,测量成果送给老师检查并得到老师认可,我们领取了控制测量所需的仪器,回来后认真学习了控制测了的内容和技术要求以及成果的检验要求,利用一天的时间完成了控制测量的准备工作。
这是实习开始的第五天,我们开始了控制测量的第一步今天我们准备测完转角,一开始我们就做出了我们区域控制点的草图,是一个9边形的闭合导线,接下来就开始了对各转角的测量,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指导书上的技术要求,盘左盘右观测,顶着炎热的天气我们丝毫没有放松自己的注意力,每一个站点都做到先认真的对中整平之后再认真观测。一天在一起的愉快实习当中充实的度过。
第六天是我最担心的一天,今天我们要进行导线的内业计算,伴随的期末开始的实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感到有压力,内业计算需要细心与耐心,每一步都要反复的检核,反复的计算,计算用了整整一天时间,在最后的检核中我们的成果通过了检核,喜悦在每个人心中诞生。准备第二天开始绘图。
一个星期过去了终于开始了最后阶段绘图,在老师那领了图板和图纸,听了老师的教导和绘图的方法,我们很快的投入到了绘图工作中,在分好方格的图纸上根据导线内业计算得到的坐标确定好了坐标系,将控制点展绘到图纸上后就开始了碎部点的测量,边测量边展点边绘图,一切都井井有条的进行着,经过三天的认真工作终于将实习区域的平面图完成了,完成了这一次的实习任务。
五、实习总结:
1、应注重实习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的规范性与正确性;
2、对每一阶段的测量成果都要检核;
3、碎步测量中要灵活熟练的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地物进行观测;
4、要端正自己对实习工作的态度,从思想上注重对每个细节的处理。
六、实习体会:
地形测量实习报告. 第7篇
一:实习目的
(1)学会利用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掌握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的基本方法,体会先控制后碎步,从整体到局部的基本原则。
(2)CASS软件绘制地形图,要求熟练掌握利用CASS绘制地形图的方法与技巧。
(3)学会利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掌握水准测量中的数据处理和简易平差的计算。
(4)学会利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测量。
二:实习利用的仪器
GTS-332w 托普康全站仪,DS3-007644水准仪,J6-810795经纬仪,棱镜,钢尺,镜架,三脚架,铁钉,铁锤等。
三:控制点建立方法
校内测量平面控制网建立步骤:
(1)控制点的建立:熟悉自己测区的地物分布,测区大小,在视野好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如路口,转点处砸钉喷漆建立控制点,使控制点与已知点围成一闭合多边形,由于我组所测得第六测区地物比较复杂,我们所建立的是支导线,为方便之后的碎步测量我们在每个入口都建立有控制点,从已知点到小西门,从小西门沿
着主道路到大西门,为方便测角,相邻导线点间要通视良好,远离障碍物,保证成像清晰。之后发现控制点不够用,就要用测坐标的方法补测了几个控制点,检核无误后投入使用。
(2)外业测量方式:事先毛老师给出了两点的坐标1,2。2在北,1在南。我们把全站仪放在1,1作为测站点,2为后视点。对中整平后,往仪器中输入测站点1的坐标和后视点2的坐标,然后在2放钉子,瞄准后方向置零,逆时针旋转仪器至待测点D1-A,在D1-A架棱镜,测出左角及距离,置零,顺时针旋转至瞄准钉子,得到右角,记录下来,检查数据无误后搬站,之后的测站点采用同样的方法。
(3)处理数据,利用左右角理论和为360度计算实际与理论的差值,将真误差均匀分配给左右角,若多余出1秒,分配给大角,从而得出左右角的值,且和必为360度。
270°04′01″+ 89°55′52″-360°=-7″ 得平差后的左角:270°04′05″
181°30′27″+ 178°29′30″-360°=-3″ 得平差后的左角:181°30′29″
134°17′58″+225°41′59″-360°=-3″ 得平差后的左角:134°17′59″ 224°17′19″+135°42′43″-360°=2″ 得平差后的左角:224°17′18″ 177°21′30″+182°38′37″-360°=7″
得平差后的左角:177°21′27″
183°48′19″+176°11′33″-360°=-8″ 得平差后的左角:183°48′23″
181°07′31″+178°52′21″-360°=-8″ 得平差后的左角:181°07′35″
183°40′00″+176°19′57″-360°=-3″ 得平差后的左角:183°40′02″ 188°32′05″+171°27′57″-360°=2″ 得平差后的左角:188°32′04″ 181°50′57″+178°09′08″-360°=5″ 得平差后的左角:181°50′54″ 190°28′55″+169°31′11″-360°=6″ 得平差后的左角:190°28′52″
176°04′09″+183°55′44″-360°=-7″ 得平差后的左角:176°04′12″ 189°16′20″+170°43′42″-360°=2″ 得平差后的左角:189°16′19″ 176°22′41″+183°37′22″-360°=3″ 得平差后的左角:176°22′40″(4)计算方位角:
方位角=前一个方位角±180°+左角,或者,方位角=前一个方位角±180°-右角,计算出导线的各个方位角。Θ1= 270°04′05″
Θ2= 270°04′05″-180°+ 181°30′29″=271°34′34″ Θ3=271°34′34″-180°+134°17′59″=225°52′33″ Θ4=225°52′33″-180°+224°17′18″=270°09′51″ Θ5=270°09′51″-180°+177°21′27″=267°31′18″ Θ6=267°31′18″-180°+183°48′23″=271°19′41″ Θ7=271°19′41″-180°+181°07′35″=272°27′16″ Θ8=272°27′16″-180°+183°40′02″=276°07′18″ Θ9=276°07′18″-180°+188°32′04″=284°39′22″ Θ10=284°39′22″-180°+181°50′54″=286°30′16″ Θ11=286°30′16″-180°+190°28′52″=296°59′08″ Θ12=296°59′08″-180°+176°04′12″=293°03′20″ Θ13=293°03′20″-180°+189°16′19″=302°19′39″ Θ14=302°19′39″-180°+176°22′40″=298°42′19″
(5)计算出每个控制点的坐标: X2=X1+L*tanθ,Y2=Y1+L*cotθ(其中L为距离,θ为方位角。)可得坐标:
X2=20000+0.212=20000.212;Y2=40000-178.272=39821.728 X3=20000.212+6.672=20006.884;Y3=39821.728-242.488=39579.240 X4=20006.884-55.633=19951.251;Y4=39579.240-57.361=39521.879 X5=19951.251+0.644=19951.895;Y5=39521.879-224.910=39269.969X6=19951.895-4.059=19947.836;Y6=39269.969-93.777=39203.192 X7=19947.836+1.359=19949.195;Y7=39203.192-58.617=39144.575 X8=19949.195+1.728=19950.924;Y8=39144.575-40.324=39104.251 X9=19950.924+7.873=19958.796;Y9=39104.251-73.403=39030.848 X10=19958.796+7.197=19965.993;Y10=39030.848-27.520=39003.327 X11=19965.993+20.456=19986.449;Y11=39003.327-69.037=38934.290 X12=19986.449+9.563=19996.012;Y12=38934.290-18.779=38862.012 X13=19996.012+22.770=20018.782;Y13=38862.012-53.499=38862.012 X14=20030.718+11.936=20030.718;Y14=38862.012-18.861=38843.150 X15=20030.718+35.286=20066.004;Y15=38843.150-64.437=38778.713
(6)通过算出的数据绘制表格,以便数据更加直观的体现,方便后面的碎步测量。
(控制点建立草图及数据处理表格见附页)
山地测量控制网建立步骤:
(1)选控制点:在充分了解测区地形与范围后,围绕老师给的一个已知点K1周围建立了4个控制点,所选点视野较好,可以看到测区内较多的地物和地形,用木桩和铁钉建立控制点。
(2)利用老师给的两个已知点K1,K2,在K1处架设仪器作为测站,在K2立细铁杆,后视K2定向,分别在控制点1,2,3,4立棱镜,利用全站仪测坐标的功能将坐标直接测出,得到控制点的坐标。将坐标记录下来。控制点位置如示。
(3)后来,因为仍然有很多地物和地形看不到,我们组继续向山下引了多个控制点,测出坐标,检验无误后投入使用。
四:碎步采集方法
校园测量:
(1)人员的安排:主测1人,记录1人,跑镜1人,核查1人。
(2)主测先在控制点处架设好仪器,对中整平,然后进行测站设置,输入测站、后视坐标参数,后视定向,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测量将碎步点的坐标存入仪器了。而记录需要拿着画好的草图,保持与主测人员的联系,保证草图上的点号与全站仪内存上的点号保持一致。
(3)结合我们组的实际情况,由于建立的支导线,每个路口的控制点的视野有限,我们又通过大控制引出多个小控制点,再通过每个小控制点进行碎步测量。
(4)碎步点的定位,对于规则的房屋,只要测出三个角点的坐标,房屋的附属地物,如台阶,阳台需确定位置及形态所以必须选取碎步点,花坛、路灯、单个树、电线杆、摄像头等独立地物需要在该处选取碎步点进行测量,行树得测出第一棵树和最后一棵树的坐标,圆状地物可以在圆周上测定均匀分布的三点坐标,圆弧线一般应测定起终点和大致中间的一点。在碎步测量中,对于某些特殊的具有高度对称的建筑物或者花坛,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测出该地物的一半,在画图中可以采用镜像的方法画出另一半。对于一栋楼上的阳台,由于形态一样,数目多,为了保证效率,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测出其中一个阳台的两个角点,反映出阳台的形态,其它的阳台只测出左角点,反映出阳台的位置,在画图时可以通过复制来绘出。由于小区中花草树木非常繁茂,有个别房屋的多个角点只能测到不足3个,这时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由于小区很多房屋形态完全相同,当测出其中一栋房屋的全部角点得到其形
态后,其它相同的房屋可以只测出一个角点,在画图是采用复制的方式绘出。总之,在碎步测量时必须在保证反映地物真实形态的同时对碎步点的数量进行精简。
山地测量:
(1)人员安排:主测1人,记录1人,跑镜1人,核查1人。(2)主测先在控制点处架设好仪器,对中整平,然后进行测站设置,输入测站、后视坐标参数,后视定向,值得注意的是,山地测量中,由于要建DTM,画等高线,需要得到三维坐标,故需要输入仪高和镜高。之后就可以瞄准棱镜进行坐标的采集了。(3)在山地测量中记录人员需要拿着事先画好的草图,草图中应能反映一些特殊的地物和地形,与跑镜和主测人员都应保持交流的畅通,记录下特殊地物如电塔,坎,炭坑的点号,在后来的画图中不可以参与建立DTM,记录下地性线上采集的点号,以及谷,脊,鞍部等地形上的碎步点点号,以便画图时对应进行检验,记录员要保证所记点号要与全站仪记录点号一致。(4)跑镜人员要对自己所去的位置的地形十分了解,对其中的特征地形加以留意,在跑镜时选取得点需要能反映实际地貌,比如,在地性线上选点需密集,在山谷中选点需有代表性,选的点也不能杂乱无章。
五:利用CASS成图方法
(CASS所成图见附页)
CASS软件是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基于CAD平台开发 的一套集地形、地籍、空间数据建库、工程应用、土石方算量等功能为一体的软件系统。增加了许多的专用工具和符号,为数字化测量和成图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在应用中存在着许多注意事项和技巧,正确的使用这些工具和技巧,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方便。
(1)在菜单栏中,我们常用到的例如展野外测点点号或是展高程点,我们可以展开在野外测得点继续接下来的绘图。
如图所示
(2)再进行文字注记或画一些地物时,如校园测量中的居民地,路灯,电杆,在野外测量中的探槽,独立坟,电塔等,我们会用到右边的工具栏。如图:
校内测量:
(1)展野外测点点号,将碎步点展到图中打开CASS,在标题栏中点击绘图处理,在其子目录中点击展外业测点点号,找到CASS坐标文件展点即可。
(2)在零层中对照草图将图画出来,用CASS工具和符号把相连的点位连接起来,把测区地物地形如实的反映出来。哪些是
房屋、道路、水边线、输电线路等用屏幕菜单不同命令作出不同的地物。由大轮廓到小细节,最后加上地物。将草地花圃等画出。在绘图时由于测区内阳台,草地很多,而且对称性比较好,多次用到了镜像,复制等命令,使绘图效率增高。(3)分层,将居民地层,甬道等分层,将零层清空。CASS的功能很强大,根据我们的需要,我们只使用了它的部分功能。运用CASS可以展野外点点号,展野外高程点,绘制直线和圆弧,画圆角,修剪,加入地图符号,添加注记文字等。用捕捉功能可以很好地捕捉到交点,端点,垂足,圆心等特征点,既提高了精确度,又加快了绘图效率。使用填充功能可以使图形更美观和丰满,跟实地更相近。
(4)CASS在使用中有文件自动保存功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应用不当,出现致命的错误时文件容易丢失,因此必须注意使用自动保存功能。
校外测量:
(1)由文件建立DTM,在标题栏中点击等高线下的子目录由图面建立DTM命令。
(2)建立三角网,对三角网进行修正。(包括三角修剪,对边的改正等)(3)绘制等高线。
(4)展地物点点号,加地物。
(5)添加图幅:先用矩形将图形全部包含在内,利用工程应用中测量点的坐标测出左下角点的坐标保留到百位要比原来小,然后在桌面上新建一个空白文本,以“点号,X坐标,Y坐标”的形式输入坐标,点击保存,另存为保存格式为.dat,之后在CASS中展测点点号,将该点展出,绘制新的矩形框,用工程应用中的量取两点距离功能量得图幅的纵向与横向长度,保留到分米。点击绘图处理中的任意图幅,输入相应数据,拾取图幅左下角点,添加图幅即可。
六:水准测量的方法以及简易平差计算
(水准测量数据,数据处理过程及所制表格见附页)
水准测量的方法:
(1)人员安排:主测1人,记录1人,检核1人,扶尺2人。(2)通过从水准点布设一个闭合的水准路线,为了保证精度及度数容易,保证偶数测站数且相邻测站之间距离不超过100米。(3)每个测站,通过大致计算步数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保证精度,将仪器整平后,先瞄准后视尺读数A1,瞄准前视尺读数B1,调整仪高,大概与第一次的仪高相差1分米以上(可以提高精度),瞄准前视尺读数B2,瞄准前视尺读数A2,.将数据全都记录下来后,检核人员计算两次高差:H1=A1-B1;H2=A2-B2,△H=H1-H2,若△H大于3毫米,则应检查数据记录或重测。(4)整理数据,进行简易平差计算,通过水准点高程和各个测站之
间的高差,计算各个测站的高程。
简易平差计算的方法:
(1)闭合差的计算,因为闭合水准路线的闭合差理论值为0,故f=∑△H。
(2)闭合差的判断,f允为12倍的根号n,n为测站数。若f≤f允,可以进行下面闭合差的分配;若f>f允,先检查数据的记录是否出错,若检查不出错误则应重新测量。
(3)闭合差的分配,根据各段长度按比例反号分配,因为在学校的水准测量过程中每站按照步数计算与距离成正比,所以距离以步数进行代替。如果分配时发现多出一毫米,应直接分配给长度较长的一段。
以8,15站作为待测站,进行计算:
已知闭合差f=+16,测站总数n=24,假设起始点高程HA=H 因为f 由按比例反号分配的原则,选取距离最长的16段各减1mm,此时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为0,计算第8站高差:+175mm; 第8站前视点高程(累加平差之后的所有高差可得):H8=H+239 计算第15站高差:-111mm; 第15站前视点高程(累加平差之后的所有高差可得):H15=H+517 七:经纬仪测量 经纬仪测量水平角的方法: 为了消除刻度盘不均匀、偏心等偏差,采用测回法测量水平角。(5)盘左位置瞄准左目标,得读数 C1=0°40′24″。 (6)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瞄准右目标,得读数 A1=57°53′54″。 (7)故盘左位置所得半测回角值为 β1=A1-C1=57°13′30″。 (8)倒转望远镜成右盘位置,瞄准右目标,得读数 A2=237°54′00″。 (9)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瞄准左目标,得读数 C2=180°40′00″。 (10)故盘右位置所得半测回角值为 β2=A2-C2=57°14′00″。 (11)检验可知盘左盘右角值差小于40″ 可得水平角 β=0.5×(β1+β2)=57°13′45″。 经纬仪测量竖直角的方法: 测量目标B的竖直角,也需有盘左盘右两次测量值。(1)盘左,瞄准目标B,得到竖直盘读数 L=78°33′42″。 (2)反转望远镜得到盘右位置,瞄准目标B,得到竖直盘读数 R=281°26′36″。 (3)计算盘左盘右得到的竖直角的值: α1=90°-L=11°26′18″ α2=R-270°=11°26′36″。故竖直角 α=0.5×(α1+α2)=11°26′27″。 八:实习体会 接近三周的实习,分为大致三个部分:校内测量与成图,野外地形测量与成图,校内水准测量、经纬仪的角度测量。同学们被分成了多组,各个组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相互比较也相互学习,组员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体谅同时也互相监督,及时改正错误,大家分工合作,有着自己的职责也同时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我觉得在实习中得到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锻炼,经验的积累,还有的就是组员之间的配合与默契度的提升,工作的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 实习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组被分配到第六测区,相对重的任务让 我们觉得似乎任务“不可完成”,我们遇到了很多错误,有些地方重测了,有的时候因为某种错误半天的工作都白费了,但在一点点的改正,一次次的重新开始之后我们发现,之前的错误是一种经验,它为我们后来的工作铺上了踏脚石。遇到错误不能泄气,更不能马虎了事。经过几天的“早起晚归”,我们终于将任务完成,当图也画完的那一刻,我感受到是快乐。 经过这次实习,我们实践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使知识真正体现了它的实际用途,相信它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为我们以后的测绘工作打下了基础! 暑期测量实习报告 班级:测绘1102 学号:20111728 姓名:胡月瑶 指导老师:毛亚纯,高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