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游览区导游词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会认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 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积累感受和经验;
2、课上,通过抓重点词句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悟黄河源景色的奇美;
3、课后,走近“保护母亲河”的行动,写下倡议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黄河源头水的有趣、晶莹和值得纪念。教学准备:CAI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画面,(播放CAI课件)请猜一猜,画面中出现的河流是我们国家的哪一条河?(板书课题:黄河)
2、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寻找那令人神往的源头。(补充板书课题“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黄河源的呢?作者游览黄河源以后有怎样的感受呢?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反馈交流
(1)课文写了黄河源所处的地势高,泉水清澈,河道细小等方面。
(2)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蓝天,白云,鲜艳的花,清澈的水,源头的奇境真使人迷恋”,指导朗读。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你从哪里体会到黄河源景色的“奇”呢?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
四、精读25自然段,赏析感悟
1、默读25自然段,想想:你觉得黄河源的景色“奇”在哪儿?把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
2、预设交流情况,相机指导
(1) 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黄河源景色的“奇幻”,进一步体会“山高坡缓”。A、从“羊群与白云融为一体、伸手就能摘到小星星”两部分的感情朗读中感受奇妙的幻境; 有感情的朗读“越往上走,就越觉得好像来到了天上一样真难分辨出哪是羊群,哪是白云”,想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说后再读。 还有那个句子也写出了这种奇幻的感觉呢?读“记得小时候好像一伸手就能摘到神秘的小星星了。”读出神奇的感觉。
B、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产生这种奇幻感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山高”。
C、原来,我们站在这高山之巅,山高,仿佛直入云天,山高,离天一步之遥,但这里却是缓缓的斜坡,这难道不是黄河源的一奇吗?
(2)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黄河源景色的“奇趣”,体会源头的泉水“河道细小”。 A、从“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中的“有趣”入手指导学生找出黄河源如何有趣的句子。 朗读“我不禁跳下马来,找了一块石头,搭起了万里黄河第一桥’。”从“不禁”中你体会到什么?(作者情不自禁,兴致大发)“第一桥”为什么要打引号?(这只是一块小石头,不是真正的黄河第一桥。) 还有哪里写出了“有趣”?有感情的读“一股泉水越来越细就像摆在棋盘中的棋子”,边读边体会黄河源的河道十分细小,品读对比。(播放CAI,对比黄河和黄河源的河道)
B、作者和你们一样,完全没料到黄河源头的河道会是如此细小,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中的“竟” C、读出自己的感受。
(3)学习第4-5自然段,感受黄河源景色的“奇美”,体会源头之水的“清澈”。
A、从“泉眼里,不断冒出的水泡,像珍珠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等句子中读出泉水的清澈,晶莹;(播放CAI展示泉水的晶莹透亮)进一步感受黄河源的泉水与黄河截然不同,体会它的奇美,并有感情的朗读。
B、谁会想到那浑浊的滚滚黄河竟源自这清亮无比的泉水呢?出示“啊!这就是黄河源头吗?捧起水,洗洗脸吧!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呀!” C、读出自己的感受。
3、(播放CAI)小结:那山是那么温柔,那云如同精灵一样,纯洁中带着一丝神秘,泉水甘甜清澈,在奇花异草铺就的缓坡上缓缓地流淌,在这里,你渴了,捧上一掬甘甜的泉水,滋润心田;你若是不开心,就来到这儿痛痛快快的打场水仗,所有的烦恼都会消失殆尽。这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啊!带着你们的向往与期待再读“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
4、回顾全文,师生配合读重点句子:在我的心中有一个梦想,每当看到那滚滚东流的黄河水时,我就希望有一天能看看他的源头。这一天终于要到了,当我看到那缓缓的斜坡出现在我的眼帘时,我不禁欢呼(生读: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当我看看到那如棋子般的小石头,那细小的泉流时,我不禁惊讶(生读: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当我看到那如珍珠般晶莹透亮的泉眼时,我不禁怀疑(生读:啊!这就是黄河源头吗?捧起水,洗洗脸吧!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啊!)走过黄河源头,我依然久久不愿离去,我不禁赞叹(生读:蓝天,白云,鲜艳的花,清澈的水,源头的奇景真使人迷恋。)这黄河源头胜似人间仙境!
六、学习第6自然段
1、作者除了看到黄河源头外,还看到了什么?
2、交流后品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有感情的朗读。(播放CAI) 拓展活动
黄河游览区导游词范文第2篇
大家好,一路辛苦啦!
首先,我代表我所在的旅行社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我是本次大家河南之旅的导游员XX,这一路上,不仅有我给大家介绍我们河南各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还有一位性格稳重的老大哥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那就是我身旁正在专心开车的李师傅了。他可是我们旅游车队的金牌司机!各位就尽管敞开心扉,迎接我们河南人民的热情吧。在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当中,哪位对我或李师傅有意见或好的建议,随时可以提出,我们会以更优质的服务来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最后,我预祝本次旅行能够在各位的支持下圆满结束。
现在我们的车已经行驶在连霍高速公路上了。一直向西,经过上街、巩义、偃师,大约2个小时到洛阳市的孟津县下高速就到了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洛阳黄河小浪底风景区。
说话间,我们已经进来到了巩义境内。说到巩义,就不得不提这里的陵墓。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纳闷,好好的提陵墓干什么?因为啊,我国著名的北宋时期共有9位帝王,除了宋徽宗赵佶以外,其余的8位皇帝都埋在巩义,加上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父亲的陵墓和宋徽宗的衣冠冢在内,就形成了大家通常所说的“八帝十陵”。除此以外,巩义还葬有皇后陵20多座,名将功臣墓9座,皇子公主、亲王夫人等皇室宗亲陵墓上千座,在巩义形成一个庞大的陵墓群,成为了当地一大旅游特色。我们所熟知的名臣寇准、包青天包拯、杨家六郎杨延昭都长眠在这里哪!
接下来,我把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古都洛阳给各位简单地介绍一下。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它像一颗辉灿烂的明珠闪烁在世界的东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周易八卦在此发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左思的《三都赋》曾经使"洛阳纸贵"、许慎作《说文解字》、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司马光修改《资治通鉴》等等。洛阳因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 所谓“九朝”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众多的王朝。这一种说法不确切,在中国古代,讲究阴阳之说,单数为阳,“九”为至尊,它是虚数,泛指最大、最多的意思。二是指九个王朝。这种说法又不符合历史事实,究竟有多少个王朝建都洛阳呢?依据史实和专家考古发现,认为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算起,先后被作为国都时间长达一千五六百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
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思想财富和供人凭吊的遗迹旧址。河南第一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2006年又被国家旅游局首批5A级景区;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北部邙山有东周以来诸皇陵形成的我国最大的古墓葬群,出土了40余万件珍贵的文物,建成了目前全国第一座地下式的古墓博物馆。而我们今天要去游览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是河南省以黄河中下游水利枢纽工程、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体现黄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大型山岳湖泊型风景区,是开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最佳场所,它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
好了朋友们,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的停车场到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上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下车。我们在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的游览时间是2个半小时,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是豫A*****,希望2个半小时后各位准时在车上集合,不要迟到。
谢谢!
各位游客朋友们: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位于孟津县小浪底村,是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大型省级生态旅游区。说起这个小小的村落,还和一个治水名人有关呢!相传4000多年前,这里还叫做“丹阳”,大禹治水经过此处,同丹阳村村民一同舍小家为大家,终于平息水患,为纪念他们,就把丹阳村改成小浪底啦。
黄河小浪底景区地跨洛阳、三门峡、济源三市,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全长175公里,由小浪底大坝、荆紫山、八里峡、三门峡大坝4个片区组成,是大黄河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位于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上,地跨黄河南北两岸,集小浪底工程文化、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
治黄文化,兴利除害、福泽人民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世世代代为之奋斗不息的历史缩影。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但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灾难。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但每年冲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1米高1米宽就可以绕地球3周,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黄河自有史记载以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定要不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在世纪之交,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真正开辟了黄河安澜、造福人民的历史新纪元。它的建成,不仅锁住了几千年放荡不羁的黄龙,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涝、减淤、灌溉、供水、发电的综合成效,还为我国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旅游景观。
小浪底大坝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也是我国跨世纪第二大水利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地下发电厂房,平均年发电量51亿千瓦时,高281米,长1667米的黏土斜心墙堆石坝是目前我国江河上修建的一座最大的土坝。巍峨的进水塔,壮观的出水口,在不足1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纵横交错的108条洞群等,小浪底大坝工程创造了水利工程史上5项全国第一,5项世界第一。同时,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高到了1000年一遇,解决了对下游的洪水威胁。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亿立方米,改善黄河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条件。抗旱面积可维护2500万亩,年使用发电总容量可节约煤炭210万吨以上。这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旅游者观赏黄河沧桑巨变的一大景观。
大家可不要觉得这些工作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哦!其实在建造大坝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困难,但最终都被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一一克服了。在土石大坝下还有70米厚的沙卵石,为防止泄漏在坝下筑起一道混凝土防渗墙,最深达80多米,是目前我国最深的防渗墙,人们称其为“地下长城”。另外,土石坝中还埋设几百种仪器,像眼睛一样随时检测着大坝的安全情况。整体设计施工又破解了10项世界难题,创造3项世界第一,6项全国第一。
朋友们,小浪底的建成不仅有效地治理了黄河,还造就了许多优美的景色。比如水库大坝上游20公里处的黄河三峡,就是融小浪底与王屋山和荆紫山山水文化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精华景区之一。三条峡谷各具风采:八里峡位于黄河中下游最窄处,两岸断壁如削,中间河水奔涌;孤山峡鬼斧神工,千仞壁立;龙凤峡盘龙走蛇,曲折迂回。峡谷景观独特,兼具我国山水风光中“南雄北秀”两大特色。
每年的6月上旬到7月上旬,景区即迎来了又一个居“五一”黄金周之后的旅游热潮――“观瀑节”。它是利用小浪底工程一年一度调水调沙资源,策划打造的河南又一新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节庆产品”。
调水调沙原理就是根据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能力,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有计划地控制水库的蓄、泄水时间和数量,把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尽量多地 送入大海,冲刷河床,减缓泥沙的淤积。经过几次小浪底水库跳水调沙的成功运营,黄河中下游“地上悬河”河床平均下降1米多,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增加了6万多亩,黄河入海口向渤海推进的1公里。同时,“观瀑节”正是盛夏时节,天气炎热,酷暑难耐,景区内温度比景区外温度要低10摄氏度左右,可谓是“消夏”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