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住院病历范文第1篇
入 院 记 录
姓名:xxxx 出生地:江西省新建县
性别:男 入院日期:2012年02月07日9时 年龄:76岁 记录日期:2012年02月07日11时 婚姻:已婚 发病节气:立春第三天 职业:无 病史陈述者:本人 可靠 民族:汉 住址:新建县xxxx 主诉:恶寒发热三天
现病史:患者于3日前因天气变化受凉后引发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咽痛,不出汗,时测T:38.5℃,次日又感头痛,骨节酸痛,未做系统检查及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拟以“感冒”收入我科住院治疗。现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骨节酸痛,口不渴,饮食及二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及其他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其他情况:出生于原籍,无不良生活史,无疫水接触史及疫区生活史。23岁结婚,有2子1女,爱人及子女体健。均体健家族遗传病史及先天性疾病史。
体 格 检 查
T :38.5℃ P :92次/分 R: 20次/分 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自主体位。舌苔薄白而润,脉浮。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诊心界不大,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及肝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肛门及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4.1*109/L HGB:111g/L PLT:114*109/L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感冒 风寒束表
xxxxx
新建县xxxxxx院
姓名:xxxxx 性别:男 年龄:76岁 科别:中医科 床号:十床 住院号:1892
首 次 病 程 记 录
2012-02-07 09:00Am 患者xxxxxx,男,76岁,农民,江西新建人,恶寒发热三天2012年02月07日9时由门诊拟“感冒”收我科住院治疗。
患者于3日前因天气变化受凉后引发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咽痛,不出汗,时测T:38.5℃,次日又感头痛,骨节酸痛,未做系统检查及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拟以“感冒”收入我科住院治疗。现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骨节酸痛,口不渴,饮食及二便正常。查体:T :38.5℃,P :92次/分,R: 20次/分,BP: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自主体位。舌苔薄白而润,脉浮。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诊心界不大,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及肝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肛门及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4.1*109/L HGB:111g/L PLT:114*109/L 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骨节酸痛等,中医诊断为:感冒。
中医辩证依据:根据患者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骨节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等,辩为:风寒束表证。
病因病机分析:因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故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清阳不展,络脉失和则头痛、骨节酸痛;肺气不宣故咳嗽、咽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润,脉浮风寒束表,邪在肺卫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导致的以 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本病有天气变化受凉的诱因,虽有咳嗽症状但与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咽痛,骨节酸痛,无汗等表寒症状并见故诊断为风寒感冒而不诊断为咳嗽。
西医诊断依据:
(1)有天气变化受凉的诱因。
(2)临床症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骨节酸痛等。 (3)体征:T :38.5℃,咽部充血。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4.1*109/L HGB:111g/L PLT:114*109/L
新建县xxxxxxx院
姓名:xxxxxx 性别:男 年龄:76岁 科别:中医科 床号:十床 住院号:1892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需与流行性感冒鉴别。流行性感冒常有明显的流感接触史,全身症状较重,高热、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可资鉴别。 诊断:
中医诊断:感冒 风寒束表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治则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10g 防风15g 苏叶6g 豆豉10g 葱白10g 杏仁6g 前胡10g 桔梗6g 橘红15g 甘草6g 生姜3片
3剂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次150ml,每日二次。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方药:1)0.9% NS250ml加入头孢曲松钠3.0g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2)5% GS250ml加入利巴韦林针0.6g及维生素C针3.0g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辨证调护:
(1)饮食宜清淡。
(2)避风寒,防外感。
xxxxx 2012-02-08 09:00Am xxxx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患者感觉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症状有所好转,服药汗出,发热不甚。饮食一般,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查体:T :37.3℃,P :86次/分,R: 20次/分,BP:115/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自主体位。舌苔薄白而润,脉浮。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稍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诊心界不大,心率8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及肝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肛门及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无异常。 xxxx主任医师查房后指出: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同意目前诊断为:中医诊断:感冒 风寒束表;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余治疗同上暂且不变。
xxxxx
新建县xxxxxx院
姓名:xxxxxx 性别:男 年龄:76岁 科别:中医科 床号:十床 住院号:1892 2012-02-09 09:00Am xxxx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患者感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明显好转,发热、咽痛不甚,饮食尚可, 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查体:T :36.5℃,P :84次/分,R: 20次/分,BP: 115/75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自主体位。舌苔薄白而润,脉浮。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诊心界不大,心率8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及肝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肛门及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无异常。 xxxx主任医师查房后指出:该患者诊断为:中医诊断:感冒 风寒束表;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余治疗同上暂且不变。
xxxxx 2012-02-10 09:00Am xxxx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患者鼻塞、流涕、咳嗽、基本缓解,无发热,咽痛,头痛,汗不出等症。饮食尚可,睡眠佳,大小便正常。查体:T :36.4℃,P :82次/分,R: 20次/分,BP:120/75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自主体位。舌苔薄白而润,脉浮。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诊心界不大,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及肝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肛门及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无异常。瞩其今日出院。xxxx主任医师查房后同意出院。出院诊断为:中医诊断:感冒 风寒束表;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瞩其注意防寒保暖,清淡饮食,门诊随诊。
呼吸内科住院病历范文第2篇
姓名:殷福文 性别:男 年龄:52岁 民族:汉族
籍贯:江苏省建湖县 婚姻状况:已婚
工作单位与职别:上海彭浦机器厂 炊事员
入院日期:2010年1月4日
农历:己丑年十一月二十日、冬至最后一天 病史采集日期:2010年1月4日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主诉: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
现病史:患者于2009年初起出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不嗳气、泛酸,无恶心、呕吐,与饮食无明显关系。半年后病情逐渐加重,上腹部隐痛从无明显规律发展为有规律:一般在饭后2-3小时发作,无放射性痛,偶有嗳气、反酸,未出现呕吐、黑便;腹部喜暖喜按,每次疼痛持续约15-20分钟,得食则安。服用硫糖铝、胃铋镁、胃舒平等药后症状可以缓解。自得疼痛规律后,自己每天在发病前1小时服药,可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今年元月3日上午无明显诱因而突然干到精神疲乏无力,下午1时又上腹部疼痛伴有烧灼感。3时左右,饮用麦乳糖300ml。继而出现精神萎软,四肢乏力,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20分钟后感心悸、出汗、四肢不温,送医院急诊。当时神志清楚,血压正常,大便潜血试验(+++),血红蛋白88g/l,当即予补液止血等治疗,4月清晨又解柏油样便1次,约200g。头昏如房转屋倒,视物模糊、两腿乏力,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治。
既往史:平素健康,幼时有无患过“麻疹”不详,否认脓血便及其他急慢性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
五官:牙,上牙右边第4颗曾因“龋病”经常疼痛,已于10年前拔除,余无特殊。 呼吸:无长期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史。
循环系统:无心悸、气短、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下肢浮肿史。
消化系统:1989年因大便表面有鲜血,诊为“肛裂”出血,已愈。无慢性腹泻史,无黄疸史。
血液系统:无头昏、皮肤黏膜出血及其他慢性出血史。
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障碍史,无腰痛、浮肿史。 神经系统:无头痛、眩晕、昏厥、抽搐、意识障碍及精神错乱史。
运动系统:无关节疼痛、运动障碍、脱位及骨折史。 外伤、手术史:1999年左手背及右手手指外伤,致右手食指1-2节缺损,左手手背疤痕。 中毒及药物过敏史:无。
个人史:生于上海,未到过外地。16岁参加工作。吸烟20年,每天10-20支;饮酒20年,每次饮白酒50ml。近半年已戒烟。20岁结婚,妻有高血压病史。
家族史:20年前父亲患结核病故;母亲10年前病故,病因不详。姐有高血压病史。二子一女均身体健康。
1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体温37°C,脉搏62次/分,脉细缓,呼吸16/min,血压135/82.5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轻度贫血貌,自由体位,表情自然,神志清楚,应答切题,查体合作。
皮肤:面色微萎黄,无黄染,弹性好,无水肿、出汗、皮疹、紫癜。胸腹部多处散在红豆大小白斑,针尖大小红痣及少数黑痣。左手背疤痕如鸡爪状,无肝掌、血管蜘蛛痣及溃疡。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压痛。
头部:无压痛、无外伤、疤痕,头发乌黑光亮。 头颅:无畸形。
眼部:眉毛不脱落。睫毛无倒生。双眼皮无浮肿,眼球不突出。睑结膜稍苍白,球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良好,视力较差。
耳部:双侧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溢脓及出血。乳突无压痛。听力粗测正常。 鼻部:无畸形,无鼻垄、流涕、鼻中隔无偏曲。嗅觉无特殊,各鼻窦无压痛。 口腔:口唇稍淡,无疮疡、皲裂,牙齿上牙右边第4颗缺失,龋蚀,齿龈无肿痛、出血及溃脓。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舌居中,无震颤、萎缩,口腔粘膜无斑疹、溃疡,无假膜或色素沉着。扁桃体不大,咽部无充血,悬雍垂居中。
颈部:对称,柔软,甲状腺不肿大,颈静脉无怒张,未见异常动脉搏动,气管居中。 胸部:胸廓两侧对称,肋间隙稍见增宽,胸壁无压痛及静脉曲张,乳房对称。
肺脏
视诊:呼吸运动两侧对称。
触诊:语颤两侧相等,无胸膜摩擦感。
叩诊:两肺叩诊呈清音,肺下界在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呼吸活动度4cm。 听诊:两肺呼吸阴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 心脏
视诊: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正中线内0.5cm处,无弥散,心前区无局限膨隆及异常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最强部位于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无抬举性冲动,无摩擦感及细震感。脉细缓。
叩诊:心浊音界如下:
左(cm) 2
3 3 肋间 Ⅱ
Ⅲ
Ⅳ
Ⅴ
右(cm) 3 5 7 9 听诊:心律齐,心率62/min。心尖部可闻及1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其他各瓣膜部位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A2>P2 腹部
视诊:腹平坦,两侧对称,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蠕动波及肠型。 触诊:腹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喜按。肝肋缘下1cm,剑突下3cm,质地柔软,边缘锐,表面清,无触痛。脾脏肋下未触及,肾脏未触及。
叩诊:肝浊音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脾区无摩擦音,未闻及血管杂音。 外阴及肛门: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尿道口无分泌物。睾丸双侧等大,无触痛、无肿胀, 2 附睾无结节。肛门胸膝位三点处有绿豆大小皮瓣。
脊柱及四肢:脊柱无畸形,无压痛及叩击痛。四肢无畸形、无静脉曲张及肌肉萎缩,双侧肌力、肌张力正常,对称。关节无红肿及压痛,行动自如。右食指末二节缺损。
神经系统:肢体知觉及运动正常。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膝腱、跟腱反射均正常,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均存在,巴宾斯基阴、及凯尔尼格征阴性。
检验:血红蛋白88g/l,尿常规阴性,大便常规阴性,大便潜血试验(+++)。 小结:
患者男性,53岁,上腹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检查:急性病容,面色略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结膜稍显苍白,颈软,两肺呼吸音清晰,心尖可闻及收缩期1级吹风样杂音。腹软,上腹无压痛,肝肋缘下1cm,质软,表面光滑,脾未触及。脊柱及四肢关节正常,右手食指莫二节缺损,左手背疤痕。血红蛋白88g/l。大便潜血试验+++。
辨证分析:
病史1年,中脘隐隐作痛,饮不愈,近暖喜按,得食则安,无明显反酸、嗳气。入院前一天突感中脘嘈杂,头晕目眩,四肢乏力,继而大便稀溏不实,色黑如漆,脉细缓无结代。面色萎黄,爪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证候分析:脾胃虚寒,气机不畅,血因寒凝,脉因寒而闭;脉闭则血凝,不通则痛,日久及血,久病入络。伤阳络则血上溢,伤阴络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之所由来也。
最后诊断(2010-1-12)
中医:1 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
2 眩晕(气血两亏)。
西医: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
2 失血性贫血(急性)
3 食指缺损,外伤性,右食指末二节
4 龋病。
5 眼底出血原因待查。
病程记录
患者殷福文,男,52岁。因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柏油样便2次,于今日上午经急诊入院。上腹部规律性疼痛,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无明显消瘦。昨日突然感到胃内嘈杂灼热,进热饮料后出现头晕目眩,继而排黑便2次,体温正常,轻度贫血样,血红蛋白88g/l,心肺未见特殊。有较长期饮酒嗜好。舌质淡,脉象细缓。考虑溃疡病并上消化道出血,但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故胃癌亦不能排除。目前患者一般情况尚稳定。先予流质饮食、静脉补液。
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瘀血阻络、气血亏虚,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处方如下:
1 云南白药1瓶,0.5g qid。白芨粉6g bid。
2 炙黄芪15g 桂枝9g 生白芍18g 炙甘草3g 大枣7枚 炒蒲黄9g 五灵脂9g 地榆炭6g 侧柏炭6g 2剂。
今明各1剂,水煎服2次,上午9时煎煮后,一次凉服。下午3时煎煮后,1次凉服。 严格观察病情,明日作血红蛋白、大便潜血等检查,备血。在出血停止后,申请胃肠钡餐、胃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病程记录:朱春琴
2010-1-5
患者仍感到头晕乏力,解黑色糊状便一次,约200g左右,无腹痛。查血红蛋白75g/l,出血情况尚未完全控制,继续补液。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继续严格观察病情变化。
输液中家用止血剂,静滴。
病程记录:朱春琴
2010-1-6 今晨张主任及申主治医师巡诊,病人一般情况尚可,头晕减轻,大便开始转黄,唯面色仍苍白,神疲乏力,脉沉细无力,舌质淡胖,舌苔薄白。
分析: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去阴伤,气随血亡。应予以摄血。用当归补血汤加味。
全当归9g 炙黄芪15g 杭白芍15g 地榆炭6g 侧柏炭6g 贯众炭6g 炒山药9g 制黄精9g 肥玉竹9g 生地6g 大枣7枚 炙甘草3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上下午各一次。
2010-1-10
病程记录:朱春琴
今日胃镜检查,见到十二指肠球部近大弯侧黏膜肿胀、充血,有黏膜集中,中心稍凹陷,上有撒霜样发白斑点,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沈主治医师认为从病因、病症分析,溃疡病合并出血为本,贫血为标。根据“甚者独行,间者并行”的原则,考虑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以建中扶脾,益气养血。
病程记录:朱春琴
2010-1-15 今日眼科会诊:视力左0.2,右1.2,双眼晶体皮质轻度浑浊,两眼底下方视网膜可见小片鲜红色出血区,两眼黄斑,可见翳状黑色浑浊。拟诊:1 眼底出血,原因待查。2 两眼老年性白内障,早期。 嘱用中药治疗,减少活动。继续寻查眼底出血原因。
2010-1-20 交班记录
病程记录:朱春琴/王光明
患者男性,52岁,已婚,因上腹部隐痛1年,伴黑便头晕1天,于1月4日急诊入院。患者血压135/82.5mmHg,面色微黄,抓甲不荣,舌质淡,脉细,大便潜血阳性。入院后给予补液、云南白药、白芨粉及健脾益气、摄血等法治疗,黑便消失,病情日趋稳定。血压142.5/90mmHg,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患者视力减退,经眼科会诊发现眼底出血。
目前患者时感头晕乏力,纳食不香,有时大便带有鲜血。血红蛋白92g/l。
请注意:1 密切观察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并注意黑便。2一周后邀请眼科会诊。
2010-1-29 出院记录
病程记录:朱春琴王光明
患者上周上腹隐痛1年,伴黑便2次头晕而入我科治疗。入院体格检查:贫血外貌,血压135/82.5mmHg。腹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脏位于胁下1cm处,脾未能触及,血红蛋白88g/l,大便潜血阳性。入院后给予支持疗法。云南白药、白芨粉以及健脾益气、摄血等方法治疗,病情日趋稳定,腹痛缓解,血压140/90mmHg。大便潜血试验阴性。眼底出血(原因未明)好转。血红蛋白上升至116g/l,肝肾功能正常。今日出院。共住院25日,根据“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喜温”,出院后继续服用健脾养胃方药。
小建中汤加减:
炙黄芪12 桂枝9 生白芍18 薏苡仁15 红藤9 冬瓜子15 炒山药15 黄精15 玉竹9 4 甘草3 大枣10枚 7剂。
每日一剂,水煎服,上下午各1次。 出院诊断:
中医:1 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
2 眩晕(气血亏虚)
3 圆翳内障(双侧)
4 食指缺损,外伤性,右手食指末二节。 西医: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 眼底出血,原因未明。
3 老年性白内障,双侧。
4 食指缺损,外伤性,右手食指末二节。
医嘱:1 注意寒温,防止受凉。
2 注意饮食调养,不吃生冷、油炸、刺激性食物。
呼吸内科住院病历范文第3篇
二、住院期间患者的各种资料应当及时归入住院病历,按要求粘贴放置妥当并保持病历的清洁、整齐、完整,记录和使用后及时放回病历车内。为防止病历丢失,病历车应当及时上锁,严禁患者及家属或外来人员进入护士站私自查看病历。
三、护士应严格执行病历交接班制度,如发现病历不在病历车内应及时寻找,以防丢失。
四、严格住院病历管理,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严格杜绝他人抢夺、窃取病历资料。
五、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查阅病历,不得将病历带出病区;确需带离病区时,征得主管医师和护士长同意并安排专人负责。
六、患者转科时,由值班护士按规定整理好病历,安排专人送往转入科室。
七、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历由值班护士按规定排列装订整齐,并放置在专门的抽屉内加锁保管,严格执 行交接手续,由护士长审核后安排专人送病案室。
八、如病历不慎丢失,值班护士应在第一时间内报科主任、护士长,科室应于12小时内上报医务部和护理部,医务部和护理部在同时上报分管院领导同时,积极协助科室采取适当补救措施。
九.因责任心不强导致病历丢失或有违规行为的责任人将根据医院的处罚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
病案室工作制度
一、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的规章制度。
二、制定并落实病案室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每一岗位有具体明确的工作描述。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脱岗,管好病案,防止丢失。
三、负责病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借阅供应、对外复印、分类编码、质量监控、索引登记、存储等,满足患者、医务人员、行政部门、保险及法律等对病案的需求。
(一)严格遵守病案回收制度、借阅制度、复印制度等,热情接待外来查访人员。
(二)保守病案的一切秘密,不得随意泄漏患者隐私,不许利用工作之便随意借阅病案。
(三)按规定外借的病案,应定期催还、归档,保管好病案信息资料。
(四)各种编码要认真仔细,遇到模糊的编码分类,应阅读病程记录或与临床医师联系,保证编码准确,减少误差。
(五)定期检查上架的病案,对插错、漏档、破损的病案及时纠正和修复。
(六)住院病案要长期保存。应保持病案库房清洁、病案排放整齐,做到室内通风、干燥,防止病案霉烂、虫蛀、火灾。
四、依法收集医疗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提供各种病案信息。
五、负责审核病案中的各种病历纸张是否符合医院要求。
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病案管理质量。
病案回收制度
一、所有的出院病历必须在7个工作日回收至病案室 。
二、严格执行院内病案交接制度,病房工作人员与病案室工作人员交接查收后,在“病历交接登记本”上签名。病案室应及时向临床科室查询未归病案的下落。
三、病案室每月统计出院病案归档情况,及时向有关科室反馈。
四、病案回收情况纳入科室考核内容。
病案借阅制度
一、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的病案(病历)。
二、再入院患者需参阅以前的住院病案时,由本院医师携带再入院病案首页及本人签字盖章的借条到病案室办理借阅手续,一周内归还。
三、因科研需借阅病案时,科主任或导师到病案室填写借阅登记并签字,研究生带科主任或导师签字借条方可借阅。大批量借阅者分批提供,阅览一律在病案室内,严禁带出。
四、下列情况可提供病案,但须凭科主任签字借条,三日内送还。
(一)医疗事故、纠纷病案讨论。
(二)示教、尸解病案。
(三)教学、会诊病案讨论。
五、出院病案资料为临床医、教、研工作服务,非本院临床人员不得借阅。
六、借阅者不得修改病案任何内容,不得毁损、转借、拆散和丢失,不得擅自转抄、复制病案,按期归还。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七、病案室应建立病案借阅登记,定期对病案借阅情况进行汇总。及时追回未归档病案。
病案(病历)复印制度
一、由病案室全面负责全院病历的复印、复制工作,其他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复印、复制患者的病案(病历)资料。
二、病案室有专人负责受理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申请。受理
(1)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2)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代理人;(3)保险机构等人员和机构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申请。受理申请时, 申请人应提供下列有关证明材料:
(一)申请人为患者本人的,应当提供其有效身份证明。
(二)申请人为患者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与患者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三)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及其近亲属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是死亡患者近亲属的法定证明材料。
(四)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与其近亲属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申请人与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五)申请人为保险机构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患者死亡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合同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公安、司法机关因办理案件,需要查阅、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在公安、司法机关出具采集证据的法定证明及执行公务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后予以协助。
三、可为申请人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的住院志(即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护理记录、出院记录。
四、受理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申请后,应当在医务人员按规定时限完成病历后予以提供。
五、未出院患者需要复印病历资料者,由病案室对符合复印规定者,通知病区医务人员,由病区派专人将需要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在规定时间内送至病案室复印。
六、在申请人在场的情况下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经申请人核对无误后,病案室加盖证明印记。
七、病案室应设立病历复印登记本,按照规定收取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费用。
病案(病历)封存、启封制度
一、当患方要求封存病历时,由主管医师报科主任、医务部和病案室,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原件,同患者或近亲属一起到病案室,在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封存。
二、封存时院方先复印一份病历,患方需要时按病案复印制度执行。
三、封存的病历可以是病历原件,也可以是复印件。病案室工作人员在封存件正面写清病历号、患者姓名、科室、封存日期,在封口处盖章,主管医师在封存件上签字认可封存内容。患者或近亲属在封口处签字或做标记。
四、封存的病历由病案室专人保管。任何人不得私自拆封。
五、非正常工作时间封存病历时,需行政值班人员在场并签字,封存的病历由行政值班人员暂时保管,上班时间交病案室保管。
呼吸内科住院病历范文第4篇
关于运行(出院)病历排列顺序要求
为更好规范住院患者文书书写及查阅,按照卫生部2010颁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请临床医师及护士统一按下列内容与排序对病历进行排序:
一、运行病历排序(按以下顺序排)
(一)体温单(逆序)
(二)长期医嘱单(逆序)
(三)临时医嘱单(逆序)
(四)入院记录(再入院或多次入院记录)【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
(五)连续病程记录(按日期先后顺序排): 首次病程记录【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 日常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 术前小结【所有手术】
术前讨论记录【患者病情较重或二级以上手术】 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术后即时完成】
抢救记录【即时记录或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特殊诊疗记录:
特殊药物治疗记录
血糖记录单【合并糖尿病患者】 血循环观察记录单【手足外科】
有创诊疗操作记录【胸穿、腹穿、腰穿、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置管
术、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术】
医患沟通谈话记录【表格没有谈话日期和具体时间,应在入院72小时内完成】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转出(入)记录【专科病人】
阶段小结【由经治医师每月所作病情及诊疗情况总结】 交(接)班记录【交班记录在交班前由交班医师完成;接班记录由接班医师于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
(六)其它记录:
手术记录【术后即时完成】 植入医疗器械使用登记表 麻醉记录【即时完成】 麻醉前(后)访视记录 手术风险评估表 手术安全核查记录
手术患者术前准备项目与接送交接单 手术用物清点记录 术后24小时谈话记录
会诊记录:会诊申请单(院内、院外专家)(逆序)。
(七)同意书(按下列顺序依次排列) 手术同意书(手术患者)
住院病人使用植入物协议书【内容没有风险提示,应该更换】 ※植入性器材治疗知情同意书【替换上面协议书】 麻醉同意书(手术患者) 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患者) 输血记录单(输血患者) 输血不良反应单(顺序)(输血患者)
有创诊疗操作知情同意书【胸穿、腹穿、腰穿、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置管术、
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术】
病危(病重)通知书
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知情同意书【ICU患者使用】
中心静脉置管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知情同意书【ICU患者使用】 ICU患者使用一次性物品知情同意书【ICU患者使用】 □其他知情同意书:
重大(特殊)手术审批单【病情特殊危重及四级以上手术】 手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知情同意书 二线、三线抗菌药物使用申请表
使用自费药品和医用耗材告知同意书【医保】 医保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审批表【医保】 医保病人使用医保限制类药品审批表【医保】
(八)辅助检查报告单(顺序排):
1、病理报告单
2、医学影像检查报告 DR报告单 CT报告单
※手术中C型臂拍摄的片子,粘贴在单独的粘贴纸上 核磁报告单
超声报告单
心电图及报告单
3、化验报告单:
三大常规报告单(逆序)
血液生化报告粘贴单(按日期逆序)
(九)临床护理记录单(顺序排):
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
2、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 (顺序排)
3、ICU监护记录
4、护理病历 (顺序)
5、住院病人病情评估表
6、入院宣教【住院病人须知】
7、住院病人外出请假单
(十)告知书(顺序排):
1、告知书与知情选择书【患者住院期间“知情同意”对象的选择】
2、患者授权委托书
3、拒绝或放弃医学治疗告知书
4、自动出院或转院告知书
5、尸体解剖告知书
6、劝阻住院患者外出告知书
(十一)其他(按以下顺序排):
1、门诊病历、以往住院病历或外院病情介绍
2、病历首页
3、住院病历质量评定表
4、入院证
5、医保或工伤社保相关文书:(顺序) 住院承诺书【医保】
医保身份核查表【医院出具】
工伤事故首诊转诊医疗报告表【工伤单位出具】 工伤医疗告知书【工伤单位出具】
工伤旧伤复发治疗申请表【工伤单位出具】 转诊转院申请审批表【转诊单位出具】
二、转科病历
转出科的转出记录、入院记录、病程记录顺序后推,排于转入科转入记录、病程记录、手术记录等各项记录之后。其他各项按住院运行病历排列。
三、出院病历排序
(一)病案首页
(二)入院证
(三)出院记录【在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
死亡记录
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 24小时入院死亡记录
(四)入院记录
(五)病程记录(按日期顺序排列): 首次病程记录 日常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术前小结 术前讨论记录 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抢救记录
特殊诊疗记录:
特殊药物治疗记录 血糖记录单
血循环观察记录单 有创诊疗操作记录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转出(入)记录 阶段小结
交(接)班记录
(六)其它记录: 手术记录
植入医疗器械使用登记表 麻醉记录
麻醉前(后)访视记录 手术风险评估表 手术安全核查记录 手术用物清点记录
会诊记录:会诊申请单(院内、院外专家)(顺序)。 死亡病历讨论记录
(七)同意书(按下列顺序依次排列) 手术同意书(手术患者) 住院病人使用植入物协议书
※植入性器材治疗知情同意书【替换上面协议书】 麻醉同意书(手术患者) 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患者) 输血记录单(输血患者) 输血不良反应单(顺序)(输血患者) 有创诊疗操作知情同意书 重大(特殊)手术审批单
手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知情同意书 二线、三线抗菌药物使用申请表
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知情同意书
中心静脉置管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知情同意书 ICU患者使用一次性物品知情同意书
(八)辅助检查报告单(顺序排):
1、病理报告单。
2、医学影像检查报告 DR报告单 CT报告单
※手术中C型臂拍摄的片子,粘贴在单独的粘贴纸上 核磁报告单
超声报告单
心电图及报告单
3、化验报告单:
三大常规报告单(逆序)
血液生化报告粘贴单(按日期逆序)
(九)医嘱单(顺序排): 长期医嘱单
临时医嘱单
(十)体温单(按日期顺序)
(十一)临床护理记录单(顺序排):
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
2、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 (顺序排)
3、ICU监护记录
(十二)告知书(顺序排):
1、告知书与知情选择书
2、患者授权委托书
3、医患沟通谈话记录
4、术后24小时谈话记录
5、病危(病重)通知书
6、住院病人外出请假单
7、陪护安全告知书
8、入院宣教【住院病人须知】
9、自动出院或转院告知书
10、拒绝或放弃医学治疗告知书
11、劝阻住院患者外出告知书
12、尸体解剖告知书
(顺序)
1、住院承诺书【医保】
2、医保身份核查表【医院出具】
3、使用自费药品和医用耗材告知同意书【医保】
4、医保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审批表【医保】
5、医保病人使用医保限制类药品审批表【医保】
6、工伤事故首诊转诊医疗报告表【工伤单位出具】
7、工伤医疗告知书【工伤单位出具】
8、工伤旧伤复发治疗申请表【工伤单位出具】
9、转诊转院申请审批表【转诊单位出具】
】 义乌普济骨伤科医院2013-5-1
(十三)医保或工伤社保相关文书:
(十四)门诊病历、以往住院病历或外院病情介绍
(十五)住院病历质量评定表(十六)收费清单【或填写病历首页“住院费用”
呼吸内科住院病历范文第5篇
姓名:籍贯:
性别:现住址:
年龄:工作单位:
婚姻:人院日期:
职业:记录日期:
民族:病史陈述者:(注明可靠性)
一般项目必须逐项认真填写。注意年龄要写岁数,不得写“成”、“孩”、“老”;职业应具体写明工作和职务名称;籍贯指出生地点;住址农村详至自然村、门牌号,城市详至街道、门牌号码、单元号等,工厂要求写到车间班组,机关要求写到科室;人院日期要注明人院时间(年、月、日、时);病史陈述者成人患者由本人诉述,神志不清者要求写出代诉者姓名及与患者关系等,儿童应写其父(母)姓名及工作单位、地点。
(二)病史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月经生育史、家族史等。
1.主诉主诉是指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发生时间或持续时间。力求简明扼要。主诉多于一项者,则按发生的先后次序分别列出。
2.现病史现病史围绕主诉,按症状出现的先后,详细叙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诊疗情况。主要包括:
(1)发病情况何时、何地、如何起病,起病急缓,发病的可能原因和诱因(必要时包括起病前的有关情况)。
(2)主要症状(或体征)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注意描述主要症状(或体征)出现的时间、顺序、部位、性质、程度及其演变过程。对慢性病以及旧病复发的患者,应详细记录第一次发作的情况,以后过程中的变化及最近一次发作的情况,直至人院时为止。
(3)伴随症状注意其特点及变化。对具有诊断意义的重要阳性和阴性症状(或体征)应详细加以说明。
(4)与现病有关的病史虽然有关病史年月较久,仍属现病史,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现病史,应从风湿热初发时开始。
(5)诊疗经过包括诊疗日期、检查结果,所用药物、剂量、用法、手术方式及疗效等。
(6)发病以来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精神、体力、体重、睡眠、食欲、大小便改变,在现病史的最后予以说明。
现病史内容力求概括、精练,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既往史既往史指本次发病以前患者的健康和疾病情况。应注意追问与本次发病有关的既往病史;预防接种及传染病接触史;手术或外伤史及过敏史。为了预防遗漏,可按系统结合有关症状进行查询及描写。
(1)呼吸系统有无咳嗽,咳嗽的性质、发生和加剧的时间,咳嗽程度、频率、与气候变化及体位改变的关系;咳(咯)痰的特点、颜色、豁稠度和气味等;咯血的性状、颜色和量;呼吸困难的性质、程度和出现的时间;胸痛的部位、性质以及与呼吸、咳嗽、体位的关系;有无发冷、发热、盗汗、食欲不振等;既往有无呼吸系统疾病,有无与肺结核患者密切的接触史。并了解职业性质、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有无吸烟及吸烟量的多少。
(2)循环系统有无心悸,发生的时间与诱因;有无心前区疼痛,疼痛的性质、程度及出现和持续的时间;有无放射痛,放射的部位,引起疼痛发作的诱因和缓解方法;呼吸困难出现的诱因和程度,发作时与体力活动和体位关系;有无水肿,水肿出现的部位和时间;尿量多少,昼夜的改变;有无腹水、肝区疼痛、头疼、头晕、晕厥等。既往是否有过类似的症状。有无风湿热、心脏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史。女性患者应询问妊娠、分娩时的情况
(3)消化系统有无口腔疾病、食欲改变、暖气、反酸、腹胀、腹痛、腹泻,出现的缓急程度、持续的时间及进展情况,上述症状与食物种类、性质的关系及有关精神因素的影响;呕吐发生的时间、诱因、次数,呕吐物的内容、量、颜色及气味,呕血的量及颜色;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和持续时问,有无规律性,是否向其他部位放射,与饮食、气候及精神因素的关系,按压后疼痛减轻或加重;排便次数、粪便颜色、性状、量和气味,排便时有无腹痛和里急后重;患者是否伴有发热与皮肤钻膜黄染;体力、体重的改变。此外,还应询问饮食卫生及习惯,有否饮酒嗜好及饮用量多少。
(4)泌尿系统有无排尿困难、尿痛、尿频、尿急;尿量(夜尿量)多少,尿的颜色、清浊度,有无尿储留及尿失禁等;有无腹痛,疼痛部位,有无放射痛;既往有无咽炎、高血压、水肿、出血等病史;有无铅、汞化学毒物中毒史
(5)造血系统有无乏力、头晕、眼花、耳鸣、烦躁、记忆力减退、心悸、舌痛、吞咽困难、恶心、食欲异常等;皮肤猫膜有无苍白、黄染、出血点、淤血、血肿;有无淋巴结及肝、脾大,骨骼疼痛等;营养、消化和吸收情况;有无化学药品、工业毒物、放射性物质的接触史
(6)内分泌及代谢系统有无畏寒、怕热、多汗、乏力、头痛、视力障碍、心悸、食欲异常、烦渴、多尿、水肿等;有无肌肉震颤及痉孪;性格、智力、体格、性器官的发育。骨骼、甲状腺、体重、皮肤、毛发的改变;有无外伤、手术、产后出血;亲属的健康状况。
(7)神经系统有无头痛(部位、性质、时间)、失眠、记忆力减退、意识障碍、晕厥、痉挛、瘫痪、视力障碍、感觉及运动异常、性格失常、感觉与定向力障碍。如疑有精神状态改变,还应了解情绪状态、思维过程、智能等
(8)肌肉骨骼系统有无肢体肌肉麻木、疼痛痉挛、萎缩、瘫痪等;有无关节肿痛、运动障碍、外伤、骨折、关节脱位、先天缺陷等。
4.个人史包括以下内容:
出生、成长及居留的地点和时间。
生活及饮食习惯、烟酒嗜好(包括摄人量和持续时间)。
过去及目前职业、工作环境、劳动保护及工作情况;有无经常与有害物质及传染病接触史。
精神状态、性格,有无重大精神创伤史。
对儿童患者,除需了解母亲怀孕及生产过程(顺产、难产)外,还应了解小儿患者的喂养史、生长发育史及预防接种史。
5.婚姻、月经及生育史
(1)婚姻史结婚年龄、配偶健康情况、性生活情况,若配偶已死亡应记录死亡原因及时间。
(2)月经及生育史初潮年龄、经期日数、间隔日数、闭经年龄或末次月经日期;月经的颜色、量;有无痛经、白带;有无流产、早产、剖宫产、死产及产褥热史;妊娠胎次、分娩次数,计划生育情况。近亲结婚者亦应写明。
6.家族史主要了解家族成员及其直系家属的健康情况。
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情况和年龄,有时要询问祖辈如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如已死亡,记录死亡原因及年龄。
有无传染病史及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必要时绘出家系图表。
必要时应了解与患者密切接触的非直系亲属的健康状况。
(三)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必须认真仔细,按部位和系统顺序进行,既有所侧重。又不遗漏阳性体征。对患者既要和蔼,又要严肃。在查体时要集中精力,手法轻柔,注意患者的反应,冷天要注意保暖。对危、重、急症患者可先重点检查,及时抢救,不要过多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待病情稳定后再做详细检查。体格检查的具体内容是:
1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发育(正常、异常),营养(良好、中等、不良),体位(自主、被动、强迫、辗转体位),面部表情(安静、烦躁、痛苦、急、慢性病容)及某些特殊病容(如二尖瓣病容、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容等),意识状态(清醒、模糊、嗜睡、昏迷、澹妄及与医师查体的合作情况),姿势、步态(有无异常姿势、步态)。
2.皮肤及勃膜颜色(潮红、苍白、发给、黄染、色素沉着),皮疹,出血,蜘蛛痣,皮下结节或包块,水肿,湿疹,弹性,溃疡,疤痕及压痛,毛发分布及皮下脂肪。
3.淋巴结全身表浅淋巴结有无肿大,肿大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移动度,有无粘连、瘘管、疤痕及压痛等。
4.头部及其器官
(1)头颅大小,形状,压痛,结节,肿块,疤痕,头发(疏密、光泽、分布)。婴儿患者要记录前因门大小,饱满或凹陷。
(2)眼眉毛(脱落),睫毛(倒睫),眼睑(浮肿、下垂、运动、内外翻),眼球(凸出、凹陷、运动障碍、震颤、斜视、压力),结膜(充血、水肿、苍白、出血、滤泡),巩膜(黄染),角膜(透明、云翁、白斑、溃疡、反射), 瞳孔(大小、形态、对称、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应),视力,视野,眼底(必要时检查)。
(3)耳外形,听力,外耳道分泌物,乳突压痛
(4)鼻外形,鼻翼扇动,鼻塞,分泌物,出血,鼻中隔偏曲,穿孔,鼻窦压痛。
(5)口腔气味,唾液分泌。
“唇颜色(苍白,发组),畸形,疤疹,较裂,溃疡色素沉着,口角偏斜等
2)牙齿龋齿,缺齿,义齿,残根,牙不齐(以-+-标明位置)。
3)齿眼色泽,肿胀,溃疡,溢脓,出血,铅线
4)口腔猫膜溃疡,出血,充血,渗出物,钻膜斑疹,白斑,腮腺开口。
5)舌形态,舌苔,乳头,异常色素,溃疡,运动,震颤,偏斜等。
6)扁桃体大小,充血,渗出物,假膜,脓栓。
(6)咽充血,肿胀,后壁滤泡增生,分泌物,假膜,脓栓。
(7)喉发音清晰,沙哑,喘鸣,失音。
5.颈部是否对称。有无颈项强直、颈部有无抵抗感、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颈静脉异常搏动。气管位置,甲状腺(大小、形状、异常搏动、硬度、压痛、结节、震颤、血管杂音等)。
6.胸部胸廓(对称、畸形、局部隆起或凹陷、异常搏动、压痛、静脉曲张),呼吸(频率、节律、深度), 乳房(对称、包块、压痛、乳头分泌物、内陷),皮肤。
(1)肺脏
1)视诊呼吸运动(两侧对比:对称、不对称、增强、减弱),肋间隙(正常、增宽、变窄)。
2)触诊有无语颤、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
3)叩诊叩诊音(清、浊、实、过清音、鼓音),肺尖宽度,肺下界肺下缘移动度。
4)听诊呼吸音的性质、强弱、异常呼吸音,有无干、湿性哆音、胸膜摩擦音、语音传导等。记录其异常改变的部位及范围。
(2)心脏及血管
1)视诊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度。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及搏动,其部位、范围等。
2)触诊心尖搏动(位置、范围、性质),有无震颤(部位、期间)、心包摩擦感。
3)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用左右
2、
3、
4、5肋间距正中线的距离(cm)表示,并注明锁骨中线到前正中线的距离。
4)听诊心率、心律〔有心律失常时详细记录其特点),心音(强度、分裂、额外心音、奔马律),杂音(部位、性质、期间、强度、传导方向),心包摩擦音。
5)血管挠动脉、脉搏频率、节律(规则、不规则、脉搏短细),强度(两侧对比),动脉壁的性质、紧张度,有无奇脉、水冲脉、交替脉、重搏脉等。
主动脉有无异常搏动、震颤、动脉瘤。
周围血管毛细血管搏动、枪击音。
7.腹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另外,有腹水时,测量腹围。
(1)视诊外形(对称、平坦、膨隆、凹陷),有无瘫痕、皮疹,色素、条纹,呼吸运动,脐周围静脉是否曲张及血流方向,胃型及胃肠蠕动波,庙,上腹部搏动等。
(2)触诊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液波感、异常搏动,膀胧膨胀,包块(部位、大小、形状、硬度、压痛、移动等)
1)肝脏大小(右锁骨中线肋下与剑突下的大小,以cm表示),边缘的钝锐,质地、压痛、表面光滑或结节感。
2)脾脏大小、质地、压痛、切迹、表面及边缘情况。脾脏大小的测量,限于中等以上脾大之测量。
3)胆囊可否触及,大小、形态、压痛。
4)肾脏可否触及,大小、形态、压痛、硬度、移动度。输尿管有无压痛。
(3)叩诊肝浊音界、肝区叩击痛,肾区击痛,移动性浊音,高度鼓音
(4)听诊肠鸣音(正常、增强、减弱、消失),有无气过水音,血管杂音,胎心音。
8.肛门及直肠 有无脱肛、肛裂、肛瘘及痔,直肠指诊(有无狭窄,括约肌紧张度,触痛,内痔),前列腺大小、硬度、压痛。肛检后应注意指套的颜色,有无血染,特别注意有无触及包块(大小、位置。硬度、光滑度、移动度)。
9.外生殖器阴毛分布及其形状,有无畸形、炎症、溃疡,包皮(过长、包茎),睾丸,附睾(大小、硬度、压痛),有无隐睾,阴囊肿大,鞘膜积液及其透明度,精索静脉曲张等。女性生殖器如需检查,须请妇科医生或在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进行。
10.脊柱及四肢
(1)脊柱 有无侧弯、前凸、后凸、压痛、叩击痛,运动度。
(2)四肢 有无畸形、杵状指(趾),静脉曲张,四肢动脉搏动(足背、胫后、胭窝),骨折,骨擦音,关节(红肿、疼痛、积液、脱臼、活动度、强直、畸形),有无肌肉萎缩、肢体瘫痪、水肿或肌张力增强。
11,神经系统
(1)生理反射检查 膝反射,跟腱反射,肱
二、三头肌反射,腹壁反射,睾丸反射,角膜反射。
(2)病理反射 巴宾斯基征,奥本海姆征,戈登征,克匿格征,布鲁金斯基征。
(3)其他 必要时做其他感觉、运动及某些特殊神经系统检查
(四)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血、尿、大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及器械检查,如x线、心电图、超声波、肺功能、CT、核医学检查等
(五)病历摘要或专科所见把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主要资料摘要综合,要重点突出阳性发现,能反映基本病情,提示诊断依据。专科所见主要记录专科的特殊情况,如外科所见、妇科所见等。
(六)初步诊断初步诊断应按疾病的主次列出,与入院有关或对生命有威胁的疾病排列在前。诊断应包括病因、病理解剖诊断、症状诊断和病理生理诊断(功能分级诊断)。
呼吸内科住院病历范文第6篇
姓名:籍贯:
性别:现住址:
年龄:工作单位:
婚姻:人院日期:
职业:记录日期:
民族:病史陈述者:(注明可靠性)
一般项目必须逐项认真填写。注意年龄要写岁数,不得写“成”、“孩”、“老”;职业应具体写明工作和职务名称;籍贯指出生地点;住址农村详至自然村、门牌号,城市详至街道、门牌号码、单元号等,工厂要求写到车间班组,机关要求写到科室;人院日期要注明人院时间(年、月、日、时);病史陈述者成人患者由本人诉述,神志不清者要求写出代诉者姓名及与患者关系等,儿童应写其父(母)姓名及工作单位、地点。
(二)病史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月经生育史、家族史等。
1.主诉主诉是指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发生时间或持续时间。力求简明扼要。主诉多于一项者,则按发生的先后次序分别列出。
2.现病史现病史围绕主诉,按症状出现的先后,详细叙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诊疗情况。主要包括:
(1)发病情况何时、何地、如何起病,起病急缓,发病的可能原因和诱因(必要时包括起病前的有关情况)。
(2)主要症状(或体征)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注意描述主要症状(或体征)出现的时间、顺序、部位、性质、程度及其演变过程。对慢性病以及旧病复发的患者,应详细记录第一次发作的情况,以后过程中的变化及最近一次发作的情况,直至人院时为止。
(3)伴随症状注意其特点及变化。对具有诊断意义的重要阳性和阴性症状(或体征)应详细加以说明。
(4)与现病有关的病史虽然有关病史年月较久,仍属现病史,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现病史,应从风湿热初发时开始。
(5)诊疗经过包括诊疗日期、检查结果,所用药物、剂量、用法、手术方式及疗效等。
(6)发病以来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精神、体力、体重、睡眠、食欲、大小便改变,在现病史的最后予以说明。
现病史内容力求概括、精练,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既往史既往史指本次发病以前患者的健康和疾病情况。应注意追问与本次发病有关的既往病史;预防接种及传染病接触史;手术或外伤史及过敏史。为了预防遗漏,可按系统结合有关症状进行查询及描写。
(1)呼吸系统有无咳嗽,咳嗽的性质、发生和加剧的时间,咳嗽程度、频率、与气候变化及体位改变的关系;咳(咯)痰的特点、颜色、豁稠度和气味等;咯血的性状、颜色和量;呼吸困难的性质、程度和出现的时间;胸痛的部位、性质以及与呼吸、咳嗽、体位的关系;有无发冷、发热、盗汗、食欲不振等;既往有无呼吸系统疾病,有无与肺结核患者密切的接触史。并了解职业性质、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有无吸烟及吸烟量的多少。
(2)循环系统有无心悸,发生的时间与诱因;有无心前区疼痛,疼痛的性质、程度及出现和持续的时间;有无放射痛,放射的部位,引起疼痛发作的诱因和缓解方法;呼吸困难出现的诱因和程度,发作时与体力活动和体位关系;有无水肿,水肿出现的部位和时间;尿量多少,昼夜的改变;有无腹水、肝区疼痛、头疼、头晕、晕厥等。既往是否有过类似的症状。有无风湿热、心脏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史。女性患者应询问妊娠、分娩时的情况
(3)消化系统有无口腔疾病、食欲改变、暖气、反酸、腹胀、腹痛、腹泻,出现的缓急程度、持续的时间及进展情况,上述症状与食物种类、性质的关系及有关精神因素的影响;呕吐发生的时间、诱因、次数,呕吐物的内容、量、颜色及气味,呕血的量及颜色;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和持续时问,有无规律性,是否向其他部位放射,与饮食、气候及精神因素的关系,按压后疼痛减轻或加重;排便次数、粪便颜色、性状、量和气味,排便时有无腹痛和里急后重;患者是否伴有发热与皮肤钻膜黄染;体力、体重的改变。此外,还应询问饮食卫生及习惯,有否饮酒嗜好及饮用量多少。
(4)泌尿系统有无排尿困难、尿痛、尿频、尿急;尿量(夜尿量)多少,尿的颜色、清浊度,有无尿储留及尿失禁等;有无腹痛,疼痛部位,有无放射痛;既往有无咽炎、高血压、水肿、出血等病史;有无铅、汞化学毒物中毒史
(5)造血系统有无乏力、头晕、眼花、耳鸣、烦躁、记忆力减退、心悸、舌痛、吞咽困难、恶心、食欲异常等;皮肤猫膜有无苍白、黄染、出血点、淤血、血肿;有无淋巴结及肝、脾大,骨骼疼痛等;营养、消化和吸收情况;有无化学药品、工业毒物、放射性物质的接触史
(6)内分泌及代谢系统有无畏寒、怕热、多汗、乏力、头痛、视力障碍、心悸、食欲异常、烦渴、多尿、水肿等;有无肌肉震颤及痉孪;性格、智力、体格、性器官的发育。骨骼、甲状腺、体重、皮肤、毛发的改变;有无外伤、手术、产后出血;亲属的健康状况。
(7)神经系统有无头痛(部位、性质、时间)、失眠、记忆力减退、意识障碍、晕厥、痉挛、瘫痪、视力障碍、感觉及运动异常、性格失常、感觉与定向力障碍。如疑有精神状态改变,还应了解情绪状态、思维过程、智能等
(8)肌肉骨骼系统有无肢体肌肉麻木、疼痛痉挛、萎缩、瘫痪等;有无关节肿痛、运动障碍、外伤、骨折、关节脱位、先天缺陷等。
4.个人史包括以下内容:
出生、成长及居留的地点和时间。
生活及饮食习惯、烟酒嗜好(包括摄人量和持续时间)。
过去及目前职业、工作环境、劳动保护及工作情况;有无经常与有害物质及传染病接触史。
精神状态、性格,有无重大精神创伤史。
对儿童患者,除需了解母亲怀孕及生产过程(顺产、难产)外,还应了解小儿患者的喂养史、生长发育史及预防接种史。
5.婚姻、月经及生育史
(1)婚姻史结婚年龄、配偶健康情况、性生活情况,若配偶已死亡应记录死亡原因及时间。
(2)月经及生育史初潮年龄、经期日数、间隔日数、闭经年龄或末次月经日期;月经的颜色、量;有无痛经、白带;有无流产、早产、剖宫产、死产及产褥热史;妊娠胎次、分娩次数,计划生育情况。近亲结婚者亦应写明。
6.家族史主要了解家族成员及其直系家属的健康情况。
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情况和年龄,有时要询问祖辈如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如已死亡,记录死亡原因及年龄。
有无传染病史及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必要时绘出家系图表。
必要时应了解与患者密切接触的非直系亲属的健康状况。
(三)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必须认真仔细,按部位和系统顺序进行,既有所侧重。又不遗漏阳性体征。对患者既要和蔼,又要严肃。在查体时要集中精力,手法轻柔,注意患者的反应,冷天要注意保暖。对危、重、急症患者可先重点检查,及时抢救,不要过多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待病情稳定后再做详细检查。体格检查的具体内容是:
1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发育(正常、异常),营养(良好、中等、不良),体位(自主、被动、强迫、辗转体位),面部表情(安静、烦躁、痛苦、急、慢性病容)及某些特殊病容(如二尖瓣病容、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容等),意识状态(清醒、模糊、嗜睡、昏迷、澹妄及与医师查体的合作情况),姿势、步态(有无异常姿势、步态)。
2.皮肤及勃膜颜色(潮红、苍白、发给、黄染、色素沉着),皮疹,出血,蜘蛛痣,皮下结节或包块,水肿,湿疹,弹性,溃疡,疤痕及压痛,毛发分布及皮下脂肪。
3.淋巴结全身表浅淋巴结有无肿大,肿大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移动度,有无粘连、瘘管、疤痕及压痛等。
4.头部及其器官
(1)头颅大小,形状,压痛,结节,肿块,疤痕,头发(疏密、光泽、分布)。婴儿患者要记录前因门大小,饱满或凹陷。
(2)眼眉毛(脱落),睫毛(倒睫),眼睑(浮肿、下垂、运动、内外翻),眼球(凸出、凹陷、运动障碍、震颤、斜视、压力),结膜(充血、水肿、苍白、出血、滤泡),巩膜(黄染),角膜(透明、云翁、白斑、溃疡、反射), 瞳孔(大小、形态、对称、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应),视力,视野,眼底(必要时检查)。
(3)耳外形,听力,外耳道分泌物,乳突压痛
(4)鼻外形,鼻翼扇动,鼻塞,分泌物,出血,鼻中隔偏曲,穿孔,鼻窦压痛。
(5)口腔气味,唾液分泌。
“唇颜色(苍白,发组),畸形,疤疹,较裂,溃疡色素沉着,口角偏斜等
2)牙齿龋齿,缺齿,义齿,残根,牙不齐(以-+-标明位置)。
3)齿眼色泽,肿胀,溃疡,溢脓,出血,铅线
4)口腔猫膜溃疡,出血,充血,渗出物,钻膜斑疹,白斑,腮腺开口。
5)舌形态,舌苔,乳头,异常色素,溃疡,运动,震颤,偏斜等。
6)扁桃体大小,充血,渗出物,假膜,脓栓。
(6)咽充血,肿胀,后壁滤泡增生,分泌物,假膜,脓栓。
(7)喉发音清晰,沙哑,喘鸣,失音。
5.颈部是否对称。有无颈项强直、颈部有无抵抗感、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颈静脉异常搏动。气管位置,甲状腺(大小、形状、异常搏动、硬度、压痛、结节、震颤、血管杂音等)。
6.胸部胸廓(对称、畸形、局部隆起或凹陷、异常搏动、压痛、静脉曲张),呼吸(频率、节律、深度), 乳房(对称、包块、压痛、乳头分泌物、内陷),皮肤。
(1)肺脏
1)视诊呼吸运动(两侧对比:对称、不对称、增强、减弱),肋间隙(正常、增宽、变窄)。
2)触诊有无语颤、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
3)叩诊叩诊音(清、浊、实、过清音、鼓音),肺尖宽度,肺下界肺下缘移动度。
4)听诊呼吸音的性质、强弱、异常呼吸音,有无干、湿性哆音、胸膜摩擦音、语音传导等。记录其异常改变的部位及范围。
(2)心脏及血管
1)视诊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度。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及搏动,其部位、范围等。
2)触诊心尖搏动(位置、范围、性质),有无震颤(部位、期间)、心包摩擦感。
3)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用左右
2、
3、
4、5肋间距正中线的距离(cm)表示,并注明锁骨中线到前正中线的距离。
4)听诊心率、心律〔有心律失常时详细记录其特点),心音(强度、分裂、额外心音、奔马律),杂音(部位、性质、期间、强度、传导方向),心包摩擦音。
5)血管挠动脉、脉搏频率、节律(规则、不规则、脉搏短细),强度(两侧对比),动脉壁的性质、紧张度,有无奇脉、水冲脉、交替脉、重搏脉等。
主动脉有无异常搏动、震颤、动脉瘤。
周围血管毛细血管搏动、枪击音。
7.腹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另外,有腹水时,测量腹围。
(1)视诊外形(对称、平坦、膨隆、凹陷),有无瘫痕、皮疹,色素、条纹,呼吸运动,脐周围静脉是否曲张及血流方向,胃型及胃肠蠕动波,庙,上腹部搏动等。
(2)触诊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液波感、异常搏动,膀胧膨胀,包块(部位、大小、形状、硬度、压痛、移动等)
1)肝脏大小(右锁骨中线肋下与剑突下的大小,以cm表示),边缘的钝锐,质地、压痛、表面光滑或结节感。
2)脾脏大小、质地、压痛、切迹、表面及边缘情况。脾脏大小的测量,限于中等以上脾大之测量。
3)胆囊可否触及,大小、形态、压痛。
4)肾脏可否触及,大小、形态、压痛、硬度、移动度。输尿管有无压痛。
(3)叩诊肝浊音界、肝区叩击痛,肾区击痛,移动性浊音,高度鼓音
(4)听诊肠鸣音(正常、增强、减弱、消失),有无气过水音,血管杂音,胎心音。
8.肛门及直肠 有无脱肛、肛裂、肛瘘及痔,直肠指诊(有无狭窄,括约肌紧张度,触痛,内痔),前列腺大小、硬度、压痛。肛检后应注意指套的颜色,有无血染,特别注意有无触及包块(大小、位置。硬度、光滑度、移动度)。
9.外生殖器阴毛分布及其形状,有无畸形、炎症、溃疡,包皮(过长、包茎),睾丸,附睾(大小、硬度、压痛),有无隐睾,阴囊肿大,鞘膜积液及其透明度,精索静脉曲张等。女性生殖器如需检查,须请妇科医生或在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进行。
10.脊柱及四肢
(1)脊柱 有无侧弯、前凸、后凸、压痛、叩击痛,运动度。
(2)四肢 有无畸形、杵状指(趾),静脉曲张,四肢动脉搏动(足背、胫后、胭窝),骨折,骨擦音,关节(红肿、疼痛、积液、脱臼、活动度、强直、畸形),有无肌肉萎缩、肢体瘫痪、水肿或肌张力增强。
11,神经系统
(1)生理反射检查 膝反射,跟腱反射,肱
二、三头肌反射,腹壁反射,睾丸反射,角膜反射。
(2)病理反射 巴宾斯基征,奥本海姆征,戈登征,克匿格征,布鲁金斯基征。
(3)其他 必要时做其他感觉、运动及某些特殊神经系统检查
(四)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血、尿、大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及器械检查,如x线、心电图、超声波、肺功能、CT、核医学检查等
(五)病历摘要或专科所见把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主要资料摘要综合,要重点突出阳性发现,能反映基本病情,提示诊断依据。专科所见主要记录专科的特殊情况,如外科所见、妇科所见等。
(六)初步诊断初步诊断应按疾病的主次列出,与入院有关或对生命有威胁的疾病排列在前。诊断应包括病因、病理解剖诊断、症状诊断和病理生理诊断(功能分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