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1 存在的问题
(1) 护理管理意识及能力不强。护士长是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人物, 但由于护士长大多是业务能手, 多数护士长忙于日常护理工作及管理事务, 抓护理质量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 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质控检查不仔细, 并且大多数的护士长没有接受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 缺乏管理知识, 只凭经验管理。从而严重影响护理质量控制。
(2) 护士长缺乏管理时间。在基层的医院, 护理人员缺乏, 床位与护士之比根本达不到1:0.4, 即使有些医院理直气壮的说达到了, 可是都是以配置床位来算, 可是随着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医疗保险的普遍投保, 所配置的床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医院就不断的加床, 扩大规模, 可护士还是原来的护士, 护士的工作量大大增大, 护士长也只能充当一位能干的护士的角色, 一位护士往往做好当班的工作就行, 可护士长除了完成一位护士的工作以外, 还要去完成其他护士完成不了的工作。由此可见护士长的工作量比一位护士的工作量还大, 哪还有时间放在质量控制工作上?
(3) 未能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患者, 导致分级护理落实不到位, 在基层的部分医院, 护士还承担着许多护理以外的工作如:收费, 出院患者费用的核对、各种用物的领取、药品的领取、被服的换取等等工作, 这些工作占去了护士很多的时间, 况且护士的配置不够, 护士床边护理时间少, 护理质量不能保证, 同时有些科室为了经济利益, 医生下达分级护理较随意, 一级护理和病重患者较多, 护士虽然每日超负荷工作, 但基础护理仍无法落实到位, 许多生活护理由家属或护工完成, 降低护理质量同时存在安全隐患。护理管理者在护理质量控制过程中也显然知道护理的不足, 但碍于客观因素的原因, 也只有默认了。久而久之就成了自然现象了。
(4) 检查人员组成不合理:检查组的组员由各科室护士长担任, 相互检查会存在留面子, 走过场、流于形式等情况, 或检查者存在私心较重, 有报复等现象。导致质控结果不真实, 考评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护理质量和实际效果。
(5) 检查的时间规律性:有些护士总是琢磨着管理者的检查时间, 检查过后就放松了。存在着护理工作检查时比不查时好, 平时比假日好, 白天比夜间好的现象, 患者未从督察中得到优质的服务, 护理质量未见明显改善。
(6) 护理管理重制度落实, 轻病人感受。在基层实际工作中, 护患间存在不少“供需”分歧, 例如:很多患者不需修剪指甲, 也有部分患者在对病人“发药到口”有要求将药放下, 自己服, 不需要护士监督[1], 为了执行“发药到口”制度, 护士常常命令病人立即服药。还有在基层医院的患者, 大多数来自农村, 文化程度不高, 可护士小姐们为了不让上级检查者扣分, 护士们总是反复多次的给患者灌输谁是主管医生, 谁是责任护士, 级别护理, 疾病的各种知识, 可是有部分患者根本就不想知道这些, 他们想只要病好就行, 有些患者碍于面子, 也想记住护士宣教的有关知识, 可由于各种原因, 患者还是记不住, 给患者住院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很多患者都说:“我们来这里是治病的, 不是来读书, 哪记得那么多, 我不需要知道那么多。”曾经有一位45岁的农村患者, 由于回答不出上级检查提出的问题, 而放声大哭, 责任护士还纳闷呢, 早上还好好的, 怎么会突然大哭呢?经过了解才知道, 患者因为回答不出问题, 觉得对不起亲如女儿的护士。可见管理行为与病人个体需求之间存在冲突, 而护士实施管理措施的理由很“充分”, 那就是按制定的护理质量标准进行实施, 否则将被批评, 扣分, 致使护理人员为执行管理和制度而忽视病人的心理感受, 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而病人作为一个多元体化的社会的人, 有着不同的心理, 生理需求。自身疾病, 文化背景, 生活习惯决定了不同的病人的多种不同需求, 而我们的管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未能满足病人的需求, 影响了“为病人服务”的实效。
(7) 护士队伍年轻化, “三基三严”训练不到位, 应急能力和心理素质差。随着医院的发展, 护士的配置严重不足, 很多医院进行扩招护士, 造成护士队伍的年轻化, 年轻护士存在操作及理论水平不高, 工作主动性不强, 许多护士对护理工作缺乏热情, 安于现状, 缺乏进取, 竞争意识。自学积极性不高, 导致急救技术、抢救配合不熟练, 观察病情, 发现问题和应急能力较欠缺, 直接影响到临床护理质量。
2 对策
(1) 增强护理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首先护士长是护理工作基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是科室最具决定性的管理者之一, 其管理效率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疗水平和病人的安危, 所以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包括品格、才能、知识、情感等方面的建设。提高管理艺术, 学会正确的应用激励手段、善于授权、实施变革、注重工作的时效性。其次, 要让所有的护理人员认识到管理不但是护士长的责任, 也是每位护士的责任。护士长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知识和才能, 重视应用激励、授权、创新等方式, 增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让所有的护理人员都积极参与护理管理, 才能使管理具有无穷的魅力, 达到有效管理。
(2) 把时间还给护士长。增加护理人员的配置, 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置护士。把护士长从繁忙的日常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质量把关上。这样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才能达到保障, 护理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3) 把时间还给护士。首先院领导要高度重视, 树立后勤服务一线的理念。有了领导的重视, 才能规范后勤的建设。规范收费系统, 让收费员完成收费。一切用物、药物做到下收、下送, 一切需要清洗、消毒、灭菌的物品由供应室下收、下送。规范级别护理, 严格按照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下级别护理医嘱。通过去掉了护理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 护士就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的床边, 基础护理就得到很好的落实, 这样, 护理质量就得到很好提高。
(4) 重新组合检查人员。为了保证质量控制的客观、真实、公平, 检查者应该是无利益关系, 被检查对象以外的人员。
(5) 重新规划检查时间。检查时间要打破规律性, 护士琢磨着检查者的检查时间, 反过来护理检查者更应该琢磨着变换检查时间, 只有不定期的进行检查, 才能发现客观、真实的问题, 只有不断的检查、不断的改进, 护理质量才能不断的提高。
(6) 重新定位护理质量指标。要把护理质量控制定位在是否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上。因为领导的检查方法和力度在护理实践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2], 管理指标的制定决定了护理行为的调整方向, 直接影响着护理效果。因此护理质量指标的制定应围绕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在整个护理全程中围绕这个理念进行制定评价标准及质量控制指标。患者作为一个多元化整体, 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生理需要。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对象, 对服务的要求也更加多样化。我们为患者提供服务时要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需要进行服务。服务要有针对性, 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能千人一面, 数十年如一日。必须考虑到人性的差异。并且我们关注的不只是评价护士完成工作的情况如何, 而是护士完成工作的整个过程是否遵循与人为本的原则, 是否满足一般患者和特殊患者、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下的需求。只有全程控制, 病人才能真正从检查中受益。
(7) 加强“三基三严”训练,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护士的整体素质决定医院护理水平的高低, 要提高护理质量, 首先要加强护士素质的培养, 帮助护士提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急能力, 采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鼓励护士参加院内外各种学术活动及各种成人教育, 条件允许可短期外出进修、学习, 增强护士服务意识。
总之, 护理质量控制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永恒主题, 是管理的基础, 是管理的生命线, 离开了护理质量控制就意味着护理管理工作失控[3], 而护理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患者的需求, 所以患者满意度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应把护理质量控制定位在是否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上, 在质量控制中注重持续质量改进, 注重评价护理过程和成效, 使患者真正从护理质量控制中受益, 真正享受舒适、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
摘要:本文通过对基层现行的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 提高质量控制成效, 使患者真正从护理质量控制中受益。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存在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 吴渭红, 张立红, 陈欣怡, 等.对护理管理中若干矛盾的分析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7, 13 (11) :671.
[2] 王玉敏, 王红娟.实行整体护理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7, 13 (10) :604.
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该研究取肿瘤放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4例, 女56例, 年龄22~74岁, 平均年龄为45.5岁, 其中39例为鼻咽癌、26例为肺癌、11例喉癌、9例直肠癌、8例乳腺癌、7例宫颈癌。采用QLQ-C30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结果发现肿瘤放疗患者在其个人生活质量方面呈总体下降趋势, 且患者的角色、认知、躯体以及社会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 其临床多表现出恶心呕吐、疲乏、疼痛、失眠、气短、腹泻、便秘以及丧失食欲等。此外, 生活质量另一重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困窘。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0例, 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见表1。
2 肿瘤放疗病人的生活质量分析
在肿瘤患者中, 大部分患者都会滋生悲观、抑郁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 且难以避免。而在肿瘤治疗方案中, 放射性治疗是其主要手段, 随着治疗时间不断延长、放射剂量也随之增加, 患者治疗期间对日益加重的放射不良反应的恐惧心理也不断加深, 常担心会对自身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同时兼有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担心, 导致病情持续加重。同时还有一些患者对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知识缺乏足够理解, 极易导致不良情绪的发生, 严重影响其认知、心理以及社会功能。而在放疗过程中包括呕吐、疼痛、失眠、气短、腹泻、便秘以及丧失食欲等在内的不良反应也会对患者社会人际关系、家庭生活、躯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2]。除此之外, 由于较长的放疗持续时间, 过高的治疗费用, 家庭经济条件较为窘迫的患者往往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甚至有些患者由此中断治疗, 或者放弃最佳方案, 严重影响了治疗进程和治疗效果。
3 护理对策探析
在上述调查分析中, 该研究浅析了肿瘤放疗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现阐述其护理措施如下。
3.1 心理护理
院方以及医护工作人员应重视医患沟通的加强, 秉承“以人为本”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 对其实施人文关怀, 努力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医院氛围, 确保病房环境舒适、整洁。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 并引导其熟悉医院环境, 使其陌生感得以尽快消除。同时还可利用宣传画册、健康教育手册、知识讲座以及个别交谈等多种形式宣讲疾病基础知识, 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措施有基本了解;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述各类操作的目的和意义, 从而使患者能够对疾病有正确认知。除此之外还应将放射治疗的基础知识、临床效果、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以及患者应注意事项等逐一向患者讲明, 在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的同时, 能够科学认识肿瘤以及相应的放疗措施,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从而与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积极配合[3]。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展开积极的交流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主诉, 并采取有效措施开导患者, 对其实施包括催眠、分散注意力以及放松训练等在内的心理行为干预措施, 并积极引导患者参与各类活动交流, 以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消除, 进而使身心保持愉悦。上述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的提高以及躯体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4]。
3.2 重视社会支持
在生活上, 医护人员应不断关心患者并予以足够帮助和支持,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应重视家庭-社会支持并予以不断提高, 应重视对患者家属和朋友加强思想工作, 引导其常来探视患者, 与患者展开交流, 有利于调整自身心理状态, 降低其心理压力, 树立治疗自信心和健康向上的乐观情绪。此外针对出院后患者的护理计划, 应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制定, 并展开适当的功能锻炼, 患者由此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 有益于其生活质量总体性的提高。
摘要:该文以肿瘤放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QLQ-C30) 对其各项指标进行调查评定, 旨在通过调查结果对放疗期间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并探讨其护理对策, 希望能够对患者生活质量予以合理、有效的改善, 促进其快速恢复。
关键词: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护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碧玉, 李艳辉.护理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 2009, 8 (2) :44-46.
[2] 胡君娥, 陈红宇, 徐炎华, 等.肿瘤康复学校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34) :54-56.
[3] 韩立丽, 高伟.心理护理对食管癌放疗合并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18) :36-37.
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1 加强医院护理管理, 在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
护理管理是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对护理工作进行以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可受到医院内外政策、服务对象、护理人员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医院护理管理的不断深入发展, 我们逐步认识到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关系到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健康发展。护理管理主要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的, 是控制和管理、监督护理过程中护理质量、安全的重要标准, 是影响发生院内感染, 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条件。
2 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护理管理是护理过程中规范其操作、约束其行为、提高其质量的衡量标准。但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护理管理严重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护理管理者的意识和知识缺乏, 是护理管理缺乏科学理论。对很多医院中, 护士长大多是从临床一线的优秀护士中产生的, 都有着过硬的护理技术, 但往往对护理管理知识严重缺乏, 采用个人思路和经验对护士进行管理, 与护士沟通和管理护士时出现不可避免的失误。 (2) 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没有保障。由于护理人员工作量不断增大、心理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 造成了护理人员严重缺乏, 大批刚毕业的护士进入临床, 对护理质量和安全意识淡薄, 再加上没有责任心, 造成了护理质量和安全下降, 严重影响和患者的康复和护理管理水平。 (3) 护理管理者管理职能质疑。在医院中由于护士人手不足, 护士长工作繁琐, 除了日常护理管理外, 还必须花大量时间用于各类其他事情, 不能将工作精力和时间专注于护理管理中, 使其管理职能受到约束。影响了护理管理水平。
3 加强护理管理的必要性及方法
3.1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
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是护士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中提供的优质服务, 也是护理人员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形象。没有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队伍, 就没有高水平的临床护理[2]。我们应加强对护士的自身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不断学习、实践、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用一个善良的心关心、理解患者, 从精神和实践上全面提高素质水平, 提高护理管理和质量。
3.2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 对提高护理管理和护理质量, 促进医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医院来说, 护理部是医院的重要科室, 领导着整个医院的护理操作、护理质量、院内感染。护士长是医院的最基层管理者, 也是护理人员的最高管理者。因此, 提高和培养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实际操作, 是加强护理管理的基础保证。全面加强三基三严的训练, 定期组织开展基础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自觉进行临床实践, 坚持规范化、标准化操作,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每月进行考核, 达到人人达标, 考核过程中注重沟通技巧的培训及操作前病人整体情况的评估, 使整个操作过程更具人性化。从而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3.3 加强对护理文书的书写
护理文书是引起护患纠纷的主要证据, 在新的医疗事故条例中, 规定患者对诊疗过程有知情权、同意权, 医院在发生医疗纠纷时, 护理位数可作为列举举证的项目之一[3]。因此, 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是避免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条件。有很多护士在进行护理文书书写是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及病情变化记录不完整, 时间不准确, 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出现已执行但无记录的情况, 记录的内容也见后不一致, 发生医疗纠纷时医院及当事人十分被动。因此, 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护理文件书写知识的培训, 使其充分认识到提高医疗护理文书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记录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改, 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 提高护理管理。
3.4 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
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由于各个科室、各个疾病的不同, 患者对护理方式和需求的不同, 护理的内容也发生不断改变。因此, 结合专业科室的不同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技能和护理知识的培训, 使护士充分熟悉专科疾病的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 掌握专科护理常规的内容和理论依据, 掌握专科业务技术特点, 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而且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教学训练, 多学习新的技术和护理方法, 提高她们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摘要:新形势下, 随着医疗市场的竞争不断激烈, 患者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对医院及护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对护理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理管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和医院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 我们不断总结和探讨加强医院护理管理的方法, 从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注重护理文书的书写, 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加强护理管理, 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医院管理,护理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彩凤.运用临床路径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7, 10 (19) :398.
[2] 卓连兰, 刘静蓉.浅谈新形势下基层医院护理管理问题和对策[J].中国医药卫生, 2011, 4:402.
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2013年新年刚过,寒风凛冽,六楼会议室内却热闹非凡,由护理部主办的首届解读护理质量标准,提升护理质量首届学习班正式开幕了。为提高护理服务标准,今年护理部将各科室分成七个专业小组进行管理。为了使护理骨干尽快熟悉标准,掌握标准并能熟练运用,护理部特别举办了这次学习班。本次学习班内容结合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各项要求,从评审内容和方法入手,邀请各专业组专家,开展以强化医院内涵建设、提升护理管理者效能、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关键流程为主题讲座,使与会人员全面把握评审理念,以持续提高及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构建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为工作重点,优化服务流程和细节,明确日常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能更好地做好迎评自查自评工作,最终实现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目标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得到学员们的高度评价。
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1、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是在护理部领导下,由护士长牵头并独立行使护理质量管理职责;全科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并认真开展日常工作。
2、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每年年底负责根据护理部有关审定、修改和完善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标准、工作流程、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对科室进行整改。
3、负责督导各项护理管理方案、规章制度落实,定期抽查。
4、遵照护理部每年护理人员质量管理、业务知识及安全教育方案,努力提高全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5、认真调查研究,建立质量可追溯机制,每月召开一次护士会, 传达护理部关于各项规章制度、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标准、工作流程等执行情况,针对护理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处理,并采取改进措施。
6、对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考核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并作出评价。
7、定期召开护理质量管理人员会议,总结布署,对质量难点进行指导,对考核的总体情况作出评价。
8、抓好环节质量控制,每周对基础护理质量、特一级护理、护理 文件书写、病房管理质量进行自查,将存在问题及时考核、整改。并对科室存在的护理疑难问题及时上报,以得到对护理工作最大的支持。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为加强我院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及全院的护理工作,特成立汝集镇卫生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护士长牵头并独立行使护理质量管理职责;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并认真开展日常工作。
组
长:朱玉梅 护士长 负责全院护理质量及安全工作 成
员:刘
宇 负责护理安全工作
李冬梅 负责医疗垃圾分类工作 刘弯弯 负责护理文书审核工作 秦宛茹 负责病房管理
张
梅 负责治疗室安全及消毒管理工作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监管措施
为规范护理人员行为,确保护理质量与安全,特制定护理质量监管措施。
1.实行护理质量安全二级监控,即护士长护士。 2.护理组每月对全院护士工作质量、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等进行一次检查。
3.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季度对全院进行一次护理质量和安全的全面检查,总结分析. 4.每周一次护士长查房,按照不同时间段工作特点监督检查护理核心制度落实及危重患者护理服务质量。
5.每月两次的薄弱时段查房,由分管院长、医疗组长、护士长及部分护理人员参加,查中午、周末、节假日护理人力资源安排能否满足工作需要,中午、周末护理质量与安全的保障措施执行情况。
6.护士长每天对科内新入、高风险、危重患者、特殊治疗和特殊人群护理质量与安全进行督查两次,确保护理工作落实到位。
7.护理组修订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会议上进行培训,确保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顺利执行。
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范文第6篇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时间: 2014 年 1月 2 日14 时0 分 地点: 三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全体人员、护理骨干 主持人:王惠 记录人:钱红 会议内容:
各位护士长简要汇报2013年护理工作,针对科室在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作一个交流性发言。
一、存在的问题:
1、住院管理。全院总的来说,护理质量较以前改善明显,部分医务人员缺乏护理质量安全意识,忽视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专员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科室质控内涵不足,科室对重点薄弱环节如输血、危重病人护理等仍然存在不少隐患。住院病人请假离院管理不规范。
2、门诊管理。门诊一站式服务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服务更加规范。但是,作为服务性窗口,挂号室、发药房、诊室、门诊辅助检查室、门诊导医等等服务意识欠缺、极少数护理人员服务怠慢,不积极主动服务病人,诊室护理人员态度差,着装不规范等均给医院造成了很不好的印象。
3、护患沟通。部分护理人员与所治疗患者护患沟通不到位,患者无法理解相关治疗。
二、原因分析:
1、缺乏护理质量安全意识,忽视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住院、门诊科室自律性不强,护理部等管理部门督查不勤。科室的制度不健全,部分科室制度落后,未及时更新。
2、护理服务不够细致,服务意识尤其是窗口单位的服务意识不强。
3、对护理纠纷反应不敏感,应对不及时,沟通不到位,年轻护士缺乏沟通意识。
三、改进措施:
1、科室以护士长为责任人,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意识,加强质控管理,赋予科室质控专员一定的职权,加强管理。
2、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服务意识。对窗口科室人员加强培训,科内学习为主,对个别人员可以以谈话和考核的形式进行重点督促整改,并形成书面材料记录。
3、实现患者安全目标、做好护理风险的防范,加强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风险识别分类和防范流程和制度的培训,相关人员知晓率要达到90%以上。
4、加强对核心制度的落实督查,加强护理过程中各个环节质量的控制,增强管理的力度和时效性,不断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科室要加强对核心制度的落实质控,结合科室实际,对自己科室薄弱的点进行重点培训和巩固。
总结发言,首先张应声院长肯定了我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同时指出:护理质量贯穿在我们整个的护理工作之中,护士长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护理质量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承担起管理的职责,从管理的概念上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科室管理不能是粗放型的,要精细化管理。作为护士长,对科内哪些病人会有风险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健全预警机制,对存在的问题要敏感,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报告,决不可隐瞒。
今年是本院创二级之年,以此为契机,以评促建、评建结合,对于一些新的要求、新的质控点科室及院级质控部门要及时跟上,争取将我院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提升到另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