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艺术教学方法刍议(精选3篇)
版画艺术教学方法刍议 第1篇
一、30-40年代版画的艺术主题
艺术主题上, 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版画以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承担着政治武器的功能, 发挥了它的社会功用:宣传、号召, 用木刻来实现救亡图存的现实, 显示出锐利的批判锋芒和不妥协性, 使得美术和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 对革命事业的发展、宣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此时期版画的主题一改中国传统绘画的人物形象, 都是以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为主, 表现人民大众及其相关的社会现实等, 对所处的黑暗时代进行了真实的写照, 呈现出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在此基础上的作品价值已经大大超出了艺术本身。
正如黑格尔所言:“每种艺术品都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 各有特殊环境, 依存于特殊的历史和其他的观点和目的。”中国30-40年代的版画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在恶劣的环境下, 人民处于社会生活的最底层, 此时版画发挥了它的作用——揭露社会现实的丑恶、蛮横的专制统治。国统区的版画本着“为大众”的方向进行创作, 从创作的内容上看, 版画家以极大的尖锐性和鲜明性揭示帝国主义及官僚资本家剥削人民, 对他们剥削工人的罪恶, 进行了血泪的控诉, 表现出对人民群众生活苦难、悲惨遭遇的关注和同情, 对社会提出了强烈的不满, 以此来号召、鼓动人民起来反抗。这在题材上开创了中国艺术史上的新篇章。解放区则是新兴版画的成长时期, 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 表现的主题也随之变化, 由人民的反抗转变为大生产运动, 创作的方向也变为“属于大众”, 版画家为获得人民的审美认可, 题材的格调一改以往的沉重、压抑, 进而变得轻松、明快, 此时版画家借助把人民、劳动和土地结合在一起的方式, 从中去寻找色彩和构图, 最终达到唤醒人民意识, 号召人民为祖国胜利解放而作战的目的, 可以看出当时版画家的爱国热情。
由此看来, 画面的主题是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国统区版画始终本着揭露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黑暗面, 描绘人民悲惨的现实生活;解放区版画则是纵情讴歌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 改写土地革命中巨大的社会变革, 以生动形象体现历史事实, 感染观众, 展示着一个新时代的起步和旧时代的终结。二者在内容上都体现了版画的艺术价值——武器和工具的功能。
二、30-40年代版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30-40年代版画作品采用的是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形式, 在创作形式上, 是以寻求戏剧化的表现方式为主, 揭示当时社会背景的错综复杂和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初期的版画作品更多的是对西方版画的模仿, 存在着相当大的洋化成分, 尤其在刻画人物方面, 缺点暴露的就更为明显, 这纯属是跟风的艺术形式, 没有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势必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进入解放区之前, 版画的表现形式不被人们所接受, 而在江丰看来, “只将对象的真实的反映在画面上, 而所反映的, 又是与百姓的生活相联的话, 就不会看不懂。看懂的条件是肖似, 最能达到肖似的, 是新形式而非旧形式。”[1], 新形式之所以不受欢迎, 主要原因归为版画家的写实基础差, 或者是受欧洲瑕疵作品的影响。
解放区的版画采用了民间的艺术形式, 创造出了具有中国民族化元素的艺术作品。版画家摆脱了效仿欧洲明暗调子的阴线刻法, 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艺术风格也逐渐形成, 作品以显著的个性化色彩显现于艺术界, 生活真实感加强, 色彩变得轻松、愉快, 结合民间的剪纸等旧形式, 画面呈现出简洁的平面风格样貌, 解除了艺术与老百姓之间的隔阂, 形成了独具乡土特色的“中西合璧”的艺术品, 即把西方的木刻技法和古代传统的阳刻法加以结合, 以此方法创作出的作品不但可以表现丰富的空间, 而且人物形象也变得更加清晰、明朗, 更加适合人民大众化的口味。正如鲁迅所说:“采用外国的良规, 加以发挥, 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则择取中国的遗产, 融合新机, 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2]。
30-40年代版画的表现形式逐步获得发展, 个性化的作品也日渐成熟、完善, 形式风格也贸然一新, 富有本土特色的民族风格日益强盛, 真实、生动的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战争年代的生活面貌, 淋漓尽致地表现时代的变革, 版画家创造出了拥有审美价值的艺术风格, 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三、30-40年代版画的艺术技法、材质
在创作中技法和材质是版画家情感表达的前提因素, 而艺术家情感的倾诉则是版画艺术作品的灵魂主题。技法是构成版画画面形式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材质即媒介, 它是版画家审美思想和理念的实物载体。在版画创作中技法和材质相互影响、齐头并进, 它们不但与版画家的艺术观念相联系, 而且还决定着艺术的分类和作品的风格。因此“每一个版种都有其独特的质材要求和技术手段要求, 不同材质的运用, 对版画面的效果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而每一次质材上的革新创造, 也就意味着版画面上将产生新的视觉和肌理效果。”由此看来, 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与它的技法和媒介是密切相关的。如黄新波的《卖血后》中明确看出, 画家在极力寻找作品内容所要表的思想观点与特殊媒介的切合点, 尝试通过媒介的特性和适当技法的应用来显示对理想状态的寻求, 使所要表现人物的体积、形象等跃然于现, 这样就可以达到自然界所赋予材质的特性与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完美结合。以上方法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升华了自然物象的品质, 使得观者和画面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 产生作品与读者互动的活跃氛围。可见, 版画家创造艺术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对材质和技法的密切关注和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
我认为:一幅好的作品, 材质、技法固然重要, 但我们需懂得的是:一幅作品中技法、材质是表面的, 而精神内涵则是深层次内容, 是艺术家根据作品主题需要进行设计的, 是艺术家情感、思想的真实流露, 艺术家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让其观念、想法等精神因素呈现于画面之中, 实现作品的艺术价值。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版画在帝国主义及反动势力的特殊环境下成长, 可谓是夹缝中生存的“边缘艺术”, 它的艺术价值是艺术家正视现实, 借助艺术手段来揭露黑暗, 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与要求, 表达版画家的真实情感, 是他们对现实的呼喊声, 流露出的激情正是版画家所寻求的精神果实, 是他们使版画艺术长存于世, 充满永恒的生命力, 给中国美术史留下了具有深远意义和珍贵价值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王贤明.新中国美术图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J], 2000.
幼儿园大班版画教学方法探究 第2篇
摘要: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版画技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开展版画教学活动的好处和开展版画教学活动的措施两方面对版画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版画教学;大班;版画技能;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70-01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幼儿园教学离不开美术教育。版画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幼儿教师并没有过多地接触过版画,因此需要很长的学习之路,而如何将版画教学开展好,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开展版画教学活动的好处和开展版画教学活动的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开展版画教学活动的好处
幼儿版画教学是一门图画和手工相结合的综合课程。它符合幼儿艺术活动的总目标:培养幼儿感受生活和艺术美的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幼儿版画以其表现手法多样、操作性强、画面新颖、表现形式富有创造性而深受幼儿的喜爱。版画从创作画稿、制版到拓印,有一系列连贯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版画教学活动的开展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能够提升他们的绘画能力。
二、开展版画教学活动的措施
(1)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幼儿兴趣。幼儿版画教学完全是一种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快乐的活动,教师应当像引导幼儿游戏那样去开展教学工作,要创设宽松、自由、活泼的环境,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形体特征,用眼睛去捕捉美,去发现、挖掘周围美的现象、美的事物。教师要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善于把幼儿引到想象的王国中去。比如怪兽是幼儿现实生活中夸张了的事物,有很大的创作空间,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这样创作的机会,让他们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2)图片欣赏要层次分明。怪兽的怪体现在眼睛、鼻子、嘴巴、头、身体、表情、动作等诸多方面,教师出示的图片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幼儿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找到设计的灵感,知道自己画什么,怎么画,因此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教师要重视图片的选择,出示的每张图片要传递一两个鲜明的信息。比如九头怪的图片,很明显这只怪兽怪在它有很多的头,每只头上有很多的眼睛,这样,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这两个方面。总之图片的层次要鲜明,出示的先后顺序应该由简到繁,从怪异的程度来说,也要越来越怪异。
(3)工具和材料的选择合理,颜色的搭配协调。版画最终还是要呈现出来,看创作效果,才能衡量这节课的失败与成功。教师指导学生创作《半面打怪兽》选用的是吹塑纸,吹塑纸颜色的选择要和底色相搭配。在多次的实验中,教师发现浅色的吹塑纸映在黑色的卡纸上面效果比较好,但是吹塑纸的颜色比较混乱,视觉效果不是很好。幼儿创作版画勾勒的线条不是很清楚,和两方面有关系,一是吹塑纸的厚度和材质。厚一点的、细致一点的吹塑纸比较容易勾勒出痕迹。二是刻板的用笔。笔头不能太尖,钝一点的笔头更好用。最后是颜色的搭配,既然是黑色的卡纸,那么选用亮色或浅色的颜色才能清楚,深色印在黑色卡纸上反而不清晰,影响视觉效果。
(4)拓展幼儿思维,表现创造力。从一次次磨课到最后的作品,在对比中发现,幼儿创作的怪兽有很多相似性,全都是圆圆的头,两只眼睛和全身的刺。在涂色方面也大多以黄、红、蓝为主,整体看起来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幼儿的创造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怪兽的怪异特点不突出。幼儿的思维没有拓展开来,这和教师之前的引导有关系。从怪兽身体的形状上来讲,怪兽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比如长方形、葫芦形、三角形,等等。形状的不同可以让幼儿的作品看起来丰富多彩。
(5)减少示范的过程,降低模仿的程度。在版画教学中,教师教授构图技能时,不能片面强调技能,让幼儿过多地模仿、学习,使幼儿的学习目的和结果最终停留在教师所教授的技能上,而应该适时地对幼儿进行引导,让他们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看待问题,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创造力。对于怪兽,教师越示范完整的绘画,幼儿在操作的时候就越会完全地去临摹,没有更多的空间去创造,所以教师介绍材料和使用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对于绘画的内容,教师要尽量不去设定,给予幼儿足够的想象空间。
(6)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对幼儿版画活动评价,教师不应将其理解为仅是一个单一的孤立的活动环节。要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就要与多种活动结合起来,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幼儿版画活动评价,要与作品指导结合起来,评价是指导的基础,指导是评价的深化和升华,两者密不可分。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表演的形式将自己创作的怪兽用动作和神态表现出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版画教学需要创设宽松环境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片欣赏要层次分明,工具和材料的选择要合理,?色的搭配要协调。在版画教学中,教师只有拓展幼儿思维,培养幼儿表现力和创造力,才能提高幼儿的版画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中学版画教学指导方法分析 第3篇
关键词:版画,教学,指导方法
版画是在“版”上作画, 所以从广义上来说它属于绘画领域, 但是从“版”的制作到上色这一系列过程中, 艺术表现手法、用具的使用等与普通绘画相比, 完全具有独自的特点。因此, 它是把现实生活和绘画、雕塑、工艺合为一体的艺术品种。在美术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版画的特点来发挥真版画的作用。
一、版画的特点
1. 以“版”为媒介。
以“版”为媒介是版画的最大特点, “版”又可分为凹版、凸版、孔版、平版等不同种类, 每种“版”又分别具有各自的特征, 所以版画的艺术表现极为丰富多彩。但是另一方面, 由于版种的不同又使造型表现受到制约。例如在木版上如果用笔来描绘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套色木版画也无法追求油画色彩表现的效果。因此, 版画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特性, 又受到自身形式语言一定的制约, 所以版画具有独特的制作方法。
2. 制作工艺要求非常严格。
版画的制作从构思设想到工具材料的选用再到上色, 每一个制作环节都不允许有丝毫的模糊与马虎。通常先要预测结果, 设定制作步骤和计划, 以此为基础, 按照顺序正确操作, 最后才能达到目标。例如在木版画上色的过程中, 如果估计错误, 套色不准, 或者某一遍色彩有偏差的话, 就会影响画面整体效果。因此在版画的制作过程中, 对于计划性、步骤、操作技术具有很严格的要求。
3. 反复拓印的特性。
虽然版画的印制数量大, 但却都是原作, 所以可以有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它, 观赏它, 现在版画的这种功能借助于丝网版画, 已被灵活运用到宣传画、画册、文化衫、广告等许多方面。这样一来, 版画就直接进入到我们身边的生活中, 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起着重要的文化作用。
二、版画制作中的教学指导方法
1. 由于材料、工具的性质不同, 操作和表现效果也不同。
因此教师在中学版画教学指导上必须根据表现效果选用合适的材料、用具。以选纸为例, 不是任何纸都可以达到较好的上色效果。上色的效果要受纸的厚度、软度、吸水性、弹性、结实性等纸质的影响。例如:铜版纸结实不易拓印破, 但是吸水性不好;而夹宣纸则正好相反, 用马达拓印时, 稍不注意, 就容易破, 但是它的吸水、吸油墨的性能却很好。此外, 为了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需要经过多次拓印实验, 不断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加深体会和感受, 才能获得从设计到完成的预测控制所有制作过程的基础能力。通过具体实际操作而获得的制作经验, 完全是把握了制作的根本性知识, 从而获得实际的创造性表现的方法。
2. 在版画制作中, 对美的造型有特殊的要求, 因此在主题与表现之间, 相当程度上与造型处理、技巧等问题相关联, 这一点是无法预测的。
同时, 由于它要受到“版”的制约, 表现必须具有抽象和概括的处理。例如在黑与白的木版画中, 为了突出想要表现的事物, 要进行与实际不同的黑白灰画面处理才能达到目的。这就是通过画面的艺术处理, 将其更真实地表现出来。有时为了达到目的使用聚光灯, 强调中心物体那种浮起似的感觉, 需要使用雕刻刀将这种空间性表现出来。套色版画是大胆地将色彩概括分成几套色块, 可以更有效地表现出创作所追求的气氛。版画是以版为媒介的作品, 制成品与草稿不同, 必须做成左右颠倒的形式, 即从设想拓印套色后的造型效果上来研究描绘与现在草稿相吻合的形象。这需要有高度的空间造型处理能力———相反可行的造型能力。这也正是教师版画教学上所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3. 各种版都有自己独自的技术、方法和表现世界, 如何发挥自己的表现力是版画教学的课题。
各种版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想运用点、细线来表现微妙的色调、纤细的感情的话, 凹版比较适合;如果表现广阔的色面划分, 孔版效果更好;平版的制版需要特殊的加工, 印刷设备不是很简单, 所以现实生活中还没有普及。但是平版画凭借它柔软的质地材料, 着有药液、墨水的涂布所带来的独自表现力是不可多得的。木版画从单色到多色印刷范围很广, 可以灵活运用线、面的组合, 特别是可以表现出雕刻的效果, 兼有多种表现形式。
总之, 制作一幅完整的版画, 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工夫。在中学版画教学中, 必须掌握关于整体制作过程的计划性, 表现效果的技巧, 培养对这种费尽心血的制作劳动的热爱和价值认可。特别是只有具备了实现表现目的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 才能组合版画制作中的每一步骤和制作的全部过程。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教学参考用书[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