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程序文件中英文版(精选15篇)
iso程序文件中英文版 第1篇
ISO9000认证程序文件编写审核说明
计划合约部程序文件已起草完成,其中条款基本参考公司已有制度已编写,先需各负责人及经办人再次审核程序文件,对其中不妥之处提出修改意见,不完善及不清楚的条款请给予补充和修正,以达到公司ISO9000认证的要求。
程序文件格式内容请参照起草好的文件格式进行修改,内部与现在部门内部工作流程及做法、制度不一致的地方,请审核修订。本次修订具体负责人安排如下:
11合同评审控制程序:闵斌
15工程变更与签证控制程序:李一新
16工程招标控制程序肖玮
17材料(设备)采购控制程序张书平段增强
18工程计划管理程序裴柳
修订完成时间要求:
4月3日前完成。
谢谢大家的积极支持及大力配合!
iso程序文件中英文版 第2篇
对已发生的不合格或不期望发生的情况应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持续改进。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已发生不合格所采取改进措施的控制。3 职责
3.1 工程部是本程序的归口部门,负责改进措施的跟踪与验证。
3.2 各部门负责做好本部门改进措施,配合工程部实施全公司性改进措施的实施。4 工作程序
4.1 工程部根据情况定期对产品不合格报告和顾客的意见(包括顾客抱怨)等与产品有关的不合格内容进行分析,对影响重大或反复出现的不合格,填写“整改通知单”,通知责任部门。
4.2 责任部门接到整改通知单通知单后,制定改进措施实施计划,内容包括:消除不合格原因的具体办法、步骤、负责人和完成期限等,改进措施计划报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4.3 责任部门负责实施改进措施并记录实施过程及结果。
4.4 工程部负责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对于确实有效果的改进作永久性更改,对效果不理想的应重新制定措施直到满意为止。并负责将改进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管理评审。
4.5 内审、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由综合部负责组织跟踪验证。4.6 采取改进措施,应权衡利益、风险与成本。5 记录
iso程序文件中英文版 第3篇
关键词:ISO/IEC,导则,技术工作程序,修改
《ISO/IEC导则第1部分:技术工作程序》详细规定了ISO/IEC在开展技术工作中所应遵循的要求,特别是通过技术委员会及其附属机构的活动,制定并维护国际标准应遵循的程序。这部分是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任何非编辑性的修改都会对国际标准化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2012年,ISO/IEC导则第1部分(第九版)正式发布,与第八版相比,有许多重要的修改。如制定程序方面,ISO为加快标准制定进程,当询问草案满足通过要求时则可有条件地直接进入出版阶段;对新工作提案的立项要求更加明确,更加强调提案的市场相关性。为指导国际标准化工作开展,本文对新版导则的修改内容进行了梳理。
1 组织结构
新增联合项目委员会(JPC),并规定:
(1)对于JPC,经ISO和IEC协商确定,由其中一个组织负责承担管理职责。
(2)实行一个国家是一个成员,拥有一票表决权的原则。
(3)当某个国家有两个组织被选举参加JPC时,只有其中一个拥有管理职责。拥有管理职责的组织应协调其国家活动,包括分发文件、进行评论和投票。同时应遵守项目委员会(PC)的正常程序。
新增PC作为可提交新技术活动领域提案的组织。
增加了PC转变为技术委员会(TC)的要求,明确了PC转变为TC后标准的维护责任。
(4)当PC希望转变为TC时,按建立新TC的程序执行。
(5)对于PC制定的标准,由秘书处承担国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标准维护;当PC转变为TC后,则由TC负责其标准维护。
2 新工作提案
对新工作提案(包括新技术活动领域提案和新工作项目提案)新增了市场相关性要求。
(1)首席执行官(CEO)办公室应确保提交的提案是根据ISO/IEC导则要求合理制定的,并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以帮助国家成员体作出明智的决定。如果对提案是否提供了足够信息有疑问,提案将被退回提案者进行修改完善。该行为是完全出于质量控制的要求,并不反映建议标准的市场需求或相关性的价值判断。如果提案被退回提案者,提案者有权要求维持现状、不进行任何修改而进行分发和投票。
(2)CEO接到提案后应立即开展提案与现有工作的关系评价,并可与技术管理局(TMB)主席或开展相关工作的现有委员会的主席等相关方进行磋商。CEO的评论和意见不应包含建议标准的市场需求或相关性的价值判断(进一步凸显了国际组织的中立地位。
(3)对新工作提案进行投票时,无论赞成或反对,都应说明理由。没有说明理由的投票将不予登记和考虑。
对于新工作项目提案,如果是对现有标准的修订、与现有工作明确相关的新项目或系列标准的新部分,国家成员体可指派先前推荐的专家作为该新项目的专家。
新导则同时修订了ISO对新工作项目提案的接收准则,修订后与IEC的规定一致。
(4)参加投票的TC或SC的P成员的简单多数赞成。
(5)具有16或以下P成员的委员会至少有4个P成员,具有17或以上P成员的委员会至少有5个P成员,承诺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例如:在准备阶段通过指派技术专家和对工作草案提出评论意见作出有效贡献。统计时,只计a)中投赞成票的P成员,且赞成票中如果没有指派技术专家,则不认为是积极参与。
(6)各委员会可提高指派技术专家的最低要求。特殊情况下,有文件表明工业实践和/或技术知识仅存在于少数P成员中时,委员会可请求TMB降低要求。
3 成员资格
明确了参加(P)成员不积极的表现和将采取的措施。
(1)P成员如果一直不积极,连续两次既没有直接参加也没有以通信方式为会议作出贡献,并且没有指派任何专家参与技术工作或对TC或SC内正式提交投票的问题没有投票时,秘书长应提醒国家成员体有义务积极参加TC或SC活动。
(2)如果该成员对此提醒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且延续如上清楚表明的不良作法,将无一例外地自动降级为O成员。
4 制定程序
缩短了ISO标准草案询问阶段的投票时间,由5个月减少为3个月。
对于ISO,新增当询问草案满足通过要求时,只要委员会通过决议跳过最终国际标准草案(FDIS),则可选择直接进行出版;当不满足通过要求时,分发修改后的询问草案进行为期2个月的投票,如果一个或多个相关委员会P成员提出要求,允许的最长投票时间由5个月减少为3个月。
5 出版文件
明确了修订稿、技术勘误和修改单的差别和要求。
(1)技术勘误和修改单一般作为单独的文件发布,受影响的标准将维持原版;修订时,标准则将发布新的版本。
(2)技术勘误不再包括自出版以来过时的信息。一般而言,发布达3年的标准不再发布技术勘误。
6 专利政策
修订了ITU-T/ITU-R/ISO/IEC通用专利政策实施指南,使之更加严谨和规范。
7 提案论证
对提案内容和论证部分进行了重要修改,强调提案的市场相关性。现对新工作提案的基本原则和内容作简单介绍(为保持系统性,个别未变更条款也同时列出)。
7.1 基本原则
新工作提案的基本原则是:
(1)应在其所提交组织的业务范围内;
(2)论证文件应对新工作提案的市场相关性进行充分论证;
(3)论证文件应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以便国家成员体进行投票;
(4)新工作提案的提案者负责提供上述所需文件。
7.2 基本内容
新工作提案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标题
标题应简洁并明确地表明新工作提案所要覆盖的内容。
(2)范围
对于新技术活动领域提案,应准确界定技术活动领域的界限,不应重复工作管理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应指明相关的具体领域。
对于新工作项目提案,应明确说明工作项目所要覆盖的内容,必要时,说明被排除在外的内容。
(3)最初工作计划(新技术活动领域提案适用)
工作计划应符合并明确反映标准化活动的目的,因此,应表明建议项目间的关系。
工作计划的各项目应根据拟标准化对象的主题和侧面(以产品为例,项目包括产品类型、特性、其他要求、拟提供的数据、试验方法等)来确定。
工作计划中的特殊项目可附补充说明。
工作计划应对新工作项目的优先顺序和目标日期提出建议。
(4)出版物类型
当为新技术活动领域提案时,可在工作计划中说明。
(5)现有文件列表
所有已知的相关文件(如标准、法规),无论来源,都应列举出,并指明其重要程度。
(6)与现有工作的联系及其影响
应提供建议工作与现有工作(特别是ISO、IEC现有出版物)的联系及其影响的声明。提案者应解释其工作与明显类似的工作之间的差别或说明如何减少重复和冲突。
如果该组织其他委员会或其他组织存在类似或相关的工作,则建议的工作范围应与这些工作明显区别。
提案者应指明其提案可通过扩展现有委员会的范围或新建委员会来解决。
(7)相关国家
对于新技术活动领域提案,应提供建议项目对其商业利益很重要的国家列表。
对于新工作项目提案,应提供不是委员会的P成员但建议项目对其商业利益很重要的国家列表。
(8)合作与联络
应提供出版物制定过程中需要联络的相关外部国际组织或内部团体列表。
为避免与其他机构发生冲突或重复工作,指明所有可能发生冲突或重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应提供与其他机构交流的结果。
(9)受影响的利益方
提供简要声明,对受影响的相关利益方的类别(包括中小企业)、他们可获得的利益及项目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说明和描述。
(10)基础文件(新工作项目提案适用)
当提案者认为某一现有完备的文件可接受为标准时,应指明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将附在提案后面。
所有新工作项目提案应附已有文件作为出版文件的基础或至少应有建议大纲或目录。
如果现有文件受版权保护或包含受保护内容,提案者应确保ISO或IEC获得适当的书面授权可使用其内容。
(11)领导职责
对于新技术活动领域提案,提案者应表明其组织是否愿意承担秘书处工作。
对于新工作项目提案,提案者应提名项目负责人。
(12)目的及理由
应说明拟制定标准的目的和理由,对需标准化的各方面(如特征)进行论证。
当提议的系列新工作项目具有共同的目的和理由时,可起草一个通用的提案,包括所有需阐明的要素并罗列各项目的标题和范围。
关于如何论证提案的目的和理由,下面提供了一些建议。提案者应考虑,但不局限于也不要求严格按照这些建议论证。最重要的是提案者应编制和提供与提案密切相关的解释材料,对提案的市场相关性和需求进行充分论证。全面、完备和理由充分的论证文件才能促使各相关方认真考虑并最终立项成功。
(1)简要说明提案寻求解决的商业、技术、社会或环境问题,最好结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商业战略计划进行说明。
(2)说明提案在商业、技术、社会、环境或新市场方面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可对最终标准的预计销售量进行评估,作为潜在市场和全球相关性的一个表征。
(3)技术效益:简要说明提案在支持体系一致性和新兴技术、技术整合、互操作性、竞争技术的解决、未来革新等方面的技术影响。
(4)经济效益:简要说明提案在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进入国际市场、支持公共采购、提高企业商业效率和/或促成一种灵活、经济的符合国际和地区准则/惯例的手段等方面的影响;对制定标准所需成本与预计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比对分析也是有益的。
(5)社会效益:对提案可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简单说明。
(6)环境效益:对提案可产生的环境或可持续发展效益进行简单说明。
(7)简要说明建议出版文件的用途,例如:出版文件是计划作为支持符合性评定的要求还是仅仅作为最佳实践指南或推荐作法,是否作为管理体系标准,是否会被技术法规使用或引用,是否可用于支持国际条约或协议相关的法律案件。
(8)简要说明对标准影响的跟踪和评价。
(9)对符合IEC或ISO全球相关性政策和ISO/TMB关于可持续发展建议的出版文件的前景进行评价。
(10)声明提案符合公共政策有关的标准制定原则,包括符合相关法律使其进入市场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ISO/IEC directives,part1:procedures for the technical work[EB/OL].9th ed.2012.
玩转ISO光盘映像文件 第4篇
iso程序文件中英文版 第5篇
①4.2.3文件控制
②4.2.4记录控制
③8.2.2内部审核
④8.3不合格品控制
⑤8.5.2纠正措施
iso程序文件中英文版 第6篇
一、填空题50分
1.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目的是
a、确保 ; b、通过对各加工工序中的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以确保各加工工序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c、通过对产品的最终检验和试验,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并为最终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提供客观证据。
d、,验证产品达到规定要求,以确保满 足顾客的要求。
2.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规定了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各类检验规程,明确、检测 频率、、、、等。
3.企业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质量环境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 量环境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4.不合格品的分类
a、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批量不合格,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等不合格以及存在环境有害物质 超过标准规定;
b、一般不合格:。
5.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可采用 等。6.检验员在物料上贴,仓库将其放置于不合格品区,检验员对不合格应填写,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具体执行《MRB评审规程》。
a、对一般不合格品可拣用时,;由检验员进行检验,;
b、一般不合格品作让步接收时。
7.当产品出现客户投诉时,由商务部填写,同时抄送综 合办体系工程师。质量部根据投诉信息组织分析不合格原因,责成责任单位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体系工程师。
8.当供应商的来料连续出现二次相同的质量问题,或来料虽检验合格但上线后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时,或来料质量月度考评不合格时,由质量部对供应商,采购部协助质量部。针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所采取的纠正预防可以。9.进货验证
1)进货检验由。验证不合格时,将物料放在不合格区域,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2)检验员根据检验规程进行全数或抽样验证,经检验合格后。10.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
验证方式可包括、、、、等方式,根据“采购技术文件”中规定的物资重要程度,在相应的规程中规定不同的验证方式。11.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监视和测量
1)首检。每班,经操作工自检合格后,由检验员根据相应的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做好记录,首检合格,操作者继续生产;首检不合格,操作者、生产车间、检验员一起分析原因,调查后,重新生产,再次进行检验,若仍未找出原因或重新生产的首件仍不合格,向生产部汇报,一起找原因,再生产一件,直至合格为止,再继续批量生产。
2)过程检验。对于设置检测点的工序,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对不合格品执行“ ”。
3)互检。,合格后方能继续加工,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操作人员拣出的不合格品应该。4)巡回监视。生产过程中,根据要求进行抽检,并形成记录;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半成品检验中,发现不合格率接近公司规定值时以及产品质量有异常波动时,检验员应根据情况 ;当不合格率超过部门质量目标规定值时,应发出“ ”,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在所要求的监视和测量完成或必须的报告收到前。12.不合格半成品、成品的识别和处理
1)处理方式有 等。2)对于检验员判定的一般不合格品,应:
可以立即返工的,发出《返工/返修通知单》,返工/返修应按质量规定执行,重检不合格时,填写“不合格品报告”,报废处理。
当,才能办理让步接收,让步接收需得到高层领导批准,并应取得顾客同意。
3)检验员检验,由质量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具体执行《MRB评审规程》。
4)对生产、交付过程中如有环保要求的产品出现异常时,应向质量部经理、管理者代表报告,采取以下措施: a.。b.。c.。d.。
4)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重大质量问题对待,除执行4.3条款有关规定外,由质量部组织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商务部应及时与顾客协商处理的办法以满足要求,如同类问题产品有发往其他客户的,商务部也应向其他客户通报此质量问题。13.质量统计
1)质量统计的定义,质量统计是一门科学,它是。)质量统计的内容:。3)质量统计的原则:。4)质量统计的工作步骤:
4.1); 4.2);
4.3)统计分析:提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求做到观点明确 论点准确 逻辑严密 结构严谨。14.抽样检验
1)概念:就是,并根据结果对整批产品作出是否合格的判定。2)抽样方案的分类
2.1)按对产品的质量指标保证程度可分为:。2.2)按对产品质量保证程度可分为:标准型抽样检查、挑选型抽样检查和调整型抽样检查。
2.3)按抽样检查的目的可分为:、、定型抽样检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抽样检查。
2.4)按检查次数分类:。3)调整型计数抽样检查的实施程序 1)确定产品质量标准
明确区分合格与不合格的界线,划分不合格品的类别。2)确定检查水平
检查水平共有三个一般检查水平:Ⅰ、Ⅱ、Ⅲ和四个特殊检查水平:S—
1、S—
2、S—
3、S—4。2.1)三个一般检查水平
a 无特殊要求,采用一般检查水平Ⅰ。
b,可采用一般检查水平Ⅱ。c,可采用一般检查水平Ⅲ。检查水平Ⅲ比Ⅱ高,Ⅱ比Ⅰ高。2.2)四个特殊检查水平
在产品及检查费用较高等情况,如果宁可增大使用方风险而减少样本量,则采用特殊检查水平。因此这种检查水平一般要在过去产品已积累了足够的技术资料、质量资料。经分析,确信在批内个体之间的质量波动较小时,才能使用。3)规定AQL值(单位为%)
一般是根据历史数据估计过程平均,以此值或略小一些的值定为AQL。AQL值是。4)确定抽样方案类型
一般只考虑选一次抽样方案或二次抽样方案。5)样本大小字码检索。6)抽样检查方案检索。
二、简述题50分
1、简述质量检验工作内容。
2、简述质量检验工作职能.1)保证的职能 2)预防的职能 3)监督的职能 4)报告的职能
3.简述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控制及记录 4.简述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三、岗位考核20分
1.针对本人所主要从事的产品检验,描述检验的工作过程。
ISO14001程序文件培訓及检验员考試題(3)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目的是
a、确保未经检验和试验合格的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不投入加工或使用; b、通过对各加工工序中的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使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各加工工序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c、通过对产品的最终检验和试验,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并为最终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提供客观证据。
d、对产品实现过程和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验证产品达到规定要求,以确保满 足顾客的要求。
2.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规定了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各类检验规程,明确检测点、检测 频率、抽样方案、检测方法、判别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3.企业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质量环境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 量环境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环境体系各过程的改进。4.不合格品的分类
a、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批量不合格,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功能、性能技术指标等不合格以及存在环境有害物质或有害物质含量超过标准规定;
b、一般不合格:个别或者不影响产品主要性能的不合格品。
5.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可采用拣用、返工、返修、降级使用、退货等。
6.检验员在物料上贴红色标识,仓库将其放置于不合格品区,检验员对不合格应填写“不合格评审报告”,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具体执行《MRB评审规程》。
a、对一般不合格品可拣用时,由检验员组织车间全检,初选合格的由车间送检;由检验员进行检验,拣出的不合格品作退货处理;
b、一般不合格品作让步接收时,使用部门作好状态标识。
7.当产品出现客户投诉时,由商务部填写“顾客投诉登记表”发放至质量部,同时抄送综 合办体系工程师。质量部根据投诉信息组织分析不合格原因,责成责任单位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体系工程师跟踪完成情况并对有效性进行验证。
8.当供应商的来料连续出现二次相同的质量问题,或来料虽检验合格但上线后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时,或来料质量月度考评不合格时,由质量部对供应商发出“纠正预防措施单”,采购部协助质量部要求供应商改善并回传报告。针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所采取的纠正预防可以通过其下一批或后续的来料进行验证。9.进货验证
1)进货检验由采购部办理送检交检验员检验,合格时在送检单上签章,仓库保管员负责入库。验证不合格时,将物料放在不合格区域,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2)检验员根据检验规程进行全数或抽样验证,经检验合格后填写检验记录,并在送货单上盖检验员专用章。10.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
验证方式可包括检验、测量分析、观察、工艺验证、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根据“采购技术文件”中规定的物资重要程度,在相应的规程中规定不同的验证方式。11.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监视和测量
1)首检。每班开始生产或更换产品品种(更换模具),或调整工艺,操作者、原材料后,生产的首件产品,经操作工自检合格后,由检验员根据相应的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做好记录,首检合格,操作者继续生产;首检不合格,操作者、生产车间、检验员一起分析原因,调查后,重新生产,再次进行检验,若仍未找出原因或重新生产的首件仍不合格,向生产部汇报,一起找原因,再生产一件,直至合格为止,再继续批量生产。2)过程检验。对于设置检测点的工序,加工后将产品放在待检区,由检验员依据检验规程进行抽验,检验合格的由检验员认可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3)互检。下道工序操作者应对上道工序转来的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继续加工,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操作人员拣出的不合格品应该有专职检验员复审确认并记录。
4)巡回监视。生产过程中,专职检验员应对操作者的自检和互检进行监视,根据要求进行抽检,并形成记录;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半成品检验中,发现不合格率接近公司规定值时以及产品质量有异常波动时,检验员应根据情况及时通知车间负责人注意加强控制;当不合格率超过部门质量目标规定值时,应发出“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在所要求的监视和测量完成或必须的报告收到前,不得将产品放行。12.不合格半成品、成品的识别和处理
1)处理方式有让步接收、返工、返修、报废等。2)对于检验员判定的一般不合格品,应:
可以立即返工的,发出《返工/返修通知单》,返工/返修应按质量规定执行,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并记录,重检不合格时,填写“不合格品报告”,报废处理。
当不合格品不影响顾客使用时,才能办理让步接收,让步接收需得到高层领导批准,并应取得顾客同意。
3)检验员检验判定的严重不合格,作好标识放置于不合格品区,由质量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具体执行《MRB评审规程》。
4)对生产、交付过程中如有环保要求的产品出现异常时,应向质量部经理、管理者代表报告,采取以下措施:
a.清查不合格产品的原辅材料,进行隔离标识。b.对在制品、成品隔离标识。
c.组织验证,分析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d.对已经发出的不合格产品应通知需方,采取不合格追溯。
4)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重大质量问题对待,除执行4.3条款有关规定外,由质量部组织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商务部应及时与顾客协商处理的办法以满足要求,如同类问题产品有发往其他客户的,商务部也应向其他客户通报此质量问题。13.质量统计
1)质量统计的定义,质量统计是一门科学,它是就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数据及有关情况进行收集、理和分析的过程,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质量统计的内容: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的理论和方法。3)质量统计的原则:实事求是。4)质量统计的工作步骤:
4.1)收质量资料,要求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和经; 4.2)整理质量资料,要求应用科学的方法;
4.3)统计分析:提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求做到观点明确 论点准确 逻辑严密 结构严谨。14.抽样检验
1)概念:就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抽样方法,从一批提交检验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一份产品作为样本,对样本逐个逐项进行检验,并根据结果对整批产品作出是否合格的判定。2)抽样方案的分类
2.1)按对产品的质量指标保证程度可分为:计数抽样检查和计量抽样检查。2.2)按对产品质量保证程度可分为:标准型抽样检查、挑选型抽样检查和调整型抽样检查。
2.3)按抽样检查的目的可分为:逐批抽样检查、质量监督抽样检查、定型抽样检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抽样检查。
2.4)按检查次数分类:一次抽样检查、二次抽样检查、多次抽样检查、序贯抽样检查。3)调整型计数抽样检查的实施程序 1)确定产品质量标准
明确区分合格与不合格的界线,划分不合格品的类别。2)确定检查水平
检查水平共有三个一般检查水平:Ⅰ、Ⅱ、Ⅲ和四个特殊检查水平:S—
1、S—
2、S—
3、S—4。
2.1)三个一般检查水平
a 无特殊要求,采用一般检查水平Ⅰ。
b 当允许降低抽样方案的鉴别能力时,可采用一般检查水平Ⅱ。c 当需要提高抽样方案的鉴别能力时,可采用一般检查水平Ⅲ。检查水平Ⅲ比Ⅱ高,Ⅱ比Ⅰ高。2.2)四个特殊检查水平
在产品及检查费用较高等情况,如果宁可增大使用方风险而减少样本量,则采用特殊检查水平。因此这种检查水平一般要在过去产品已积累了足够的技术资料、质量资料。经分析,确信在批内个体之间的质量波动较小时,才能使用。3)规定AQL值(单位为%)
一般是根据历史数据估计过程平均,以此值或略小一些的值定为AQL。AQL值是指为平衡一系列提交检验批的质量,而规定的一个界线值。4)确定抽样方案类型
一般只考虑选一次抽样方案或二次抽样方案。5)样本大小字码检索。6)抽样检查方案检索。
二、简述题
1、简述质量检验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即工作步骤)
质量检验是一个过程,一般包括如下步骤: 1)明确质量要求
根据产品技术标准明确检验的项目和各项目的质量要求。在抽样检验的情况下,还要明确采用什么样的抽样方案,使检验员和操作者明确什么是合格品或合格批,什么是不合格品或不合格批。明确掌握产品合格与否的判定依据。2)测量试验
规定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检测产品,得到质量特性值和的结果。3)比较
将测试得到的数据同质量要求比较,确定是否符合质量要求。4)判定
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单个产品是合格品或不合格品,批量产品是合格批或不合格批。5)处理 根据判定结果,对合格品或不合格品分别按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5.1)对单个产品是合格品的放行,对不合格品的打上标记、隔离存放、处置。5.2)对批产品决定接收、拒收、筛选、复检等。6)反馈
记录所测得的数据,经过整理、统计、计算和分析,按规定程序向有关领导和部门进行质量信息反馈,以便掌握产品质量现状,正确评价产品质量水平,以便于有关部门进行质量改进。
2、简述质量检验工作职能.1)保证的职能
即把关职能。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检验、鉴别、分选,剔除不合格品,并决定该产品或该批产品是否合格接收,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入,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2)预防的职能
通过检验能及早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及时排除,预防或减少不合格的项目和不合格的产生。3)监督的职能
质量检验部门按照质量法规及检验制度、文件的规定,不仅对直接产品进行检验,还要保证生产质量的条件,如人、机、料、法、环、工艺纪律等是否符合规定进行监督。4)报告的职能
把在检验中收集的数据、信息做好记录,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为改进设计、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提供依据。3.简述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控制及记录
1)在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配置必要的资源,一起分析原因和确定责任部门,并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2)综合办编制“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一览表”,记录各次措施的发出时间、责任部门完成时间及验证结果,逾期未能完成者,要报告管理者代表,组织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再次限期完成。
3)由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引起的对体系文件的任何变更,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4.简述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4.1需确认所有规定的进货验证,半成品监视和测量均完成,并合格后才能进行成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4.2检验员依据检验规范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填写检验记录,合格品发放合格证,车间交仓库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3出厂时依据检验规范进行监视和测量,合格后填写“出厂检验报告”并交付顾客。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4除非得到相关授权人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批准,否则所有规定活动均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因顾客批准而放行的特例,应考虑: a.这类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 b.这类特例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满足顾客的要求。4.5 监视和测量记录
iso是什么文件_文件知识 第7篇
光盘映像文件,用虚拟光驱加载运行或用WINRAR解压缩打开
拓展阅读:ISO的好处
使用ISO文件有很多一般光驱无法达到的功能,例如运行时不用光盘,即使没有光驱也可以,同时执行多张光盘软件,快速的处理能力、容易携带等。虚拟光驱具有以下特点及用途:
高速CD-ROM
ISO文件直接在硬盘上运行,速度可达200X;虚拟光驱的反应速度非常之快,播放镜像文件流畅不停顿。一般硬盘的传输速度为100-150MB/S左右,换算成光驱传输速度(150K/S)等于1000X。如今主板大都集成Ultra DMA硬盘控制器,其传输速度更可高达33M/S(220X)
笔记本最佳伴侣
ISO文件可解决笔记本电脑没有光驱、速度太慢、携带不易、光驱耗电等问题;光盘镜像可从其它电脑或网络上复制过来。
MO最佳选择
ISO文件可存入MO盘,随身携带则MO盘就成为“光盘MO”,MO光驱合一,一举两得。
复制光盘
ISO文件非常容易管理;并非将光盘中成百上千的文件复制到硬盘,此方法不一定能够正确运行,因为很多光盘软件会要求在光驱上运行,而且删除管理也是一个问题;虚拟光驱则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
运行多个光盘
虚拟光驱可同时运行多个不同ISO文件。例如,我们可以在一台光驱上观看大英百科全书,同时用另一台光驱安装“金山词霸2000”,用真实光驱听CD唱片。这样的要求在一台光驱上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压缩ISO
文件一般经过专业的压缩和即时解压算法对于一些没有压缩过的文件,压缩率可达50%以上;运行时自动即时解压缩,影像播放效果不会失真。
ISO使用方式
Linux下操作ISO文件
在Linux下,以root身份执行以下格式的命令就可以从/path目录中读到xxx.iso这个文件中的内容。
实际使用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path和xxx.iso。
mount -t iso9660 -o loop xxx.iso /path
如果想制作ISO文件,把光盘放到光驱中,然后执行如下的拷贝命令就可以把光盘上的内容拷贝到一个ISO文件中去。实际使用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xxx.iso。
cp /dev/cdrom xxx.iso
Windows下操作ISO文件
如果仅仅是想读取ISO文件中的内容,则可以用WinRAR。WinRAR3.0以上版本都支持iso9660文件格式。用WinRAR、WinISO或WinImage打开ISO文件,选中需要的内容,将其解压出来就可以了。
Linux操作系统安装盘的ISO文件
红旗Linux4.1桌面版的iso安装文件在Linux环境下挂装到/mnt/iso目录后看到的内容。如果把这个iso文件刻成光盘,那么看到的光盘内容也是这个样子。
一软搞定ISO文件 第8篇
1. 留心安装中的“宝藏”和“猫腻”
ISO Workshop在安装结束时有一个“Add an item to Send To menu”选项(图1),选中这一选项后,以后可以通过右键“发送到”菜单,将任何文件或文件夹转换为ISO文件,操作要比在打开软件后再操作方便得多。此外要注意安装结束后有一个系统备份软件MyPCBackUp的捆绑,注意在执行下一步前取消对该软件的选择安装即可(图2、图3)。
2. 制作ISO及从ISO内提取文件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任何文件夹和文件,通过ISO Workshop制作成ISO映像文件,此外我们还可以将各种各样的系统文件制作成带有启动功能的ISO系统映像包,从而为制作启动盘做好准备。同时,如果我们要浏览ISO文件中的内容,或提取其中的文件,也可以借助于ISO Workshop来完成。
要制作ISO文件,在ISO Workshop主界面选择“制作ISO”按钮,随后选择ISO文件的类型,其中“标准”选项表示制作普通的UDF/ISO9660等格式的文件。而如果选择“引导”选项,则表示制作可引导的ISO文件,这时需要同时加载引导映像,引导映像文件的格式为IMG或IMA文件(图4)。确定ISO文件名称之后点击“确定”,之后通过Add按钮添加文件,最后点击Save按钮保存ISO文件即可。
如果要提取使用ISO文件内容,可直接通过主窗口点击“提取文件”按钮,进入提取文件窗口,点击Open按钮打开映像文件,也可以直接将映像文件通过资源管理器拖动到提取文件主窗口之中。随后,选择需要的文件,然后点击Extract按钮,即可将文件释放到指定的硬盘目录中(图5)。
3. 备份光盘与ISO格式转换
我们可以用ISO Workshop将各类CD、DVD、蓝光碟等备份到硬盘ISO文件中。当然,还可以用它来将其他各类映像文件转换为ISO保存。要备份各类光盘,当然需要一个光驱,若电脑上没内置,可考虑外接一个USB移动光驱使用。点击“备份光盘”模块,插入空白光盘后点击浏览按钮,定义本地映像文件的名称,指定要备份的光盘执行备份操作即可。光盘源驱动器可以是只读的、可擦写的或虚拟驱动器。音频CD只能保存为BIN格式,而输出的其他映像文件可被保存为ISO格式或BIN格式。
如果我们手头上的映像文件格式为非ISO或BIN的格式,那么我们可以用转换映像模块来完成这些格式到ISO或BIN的格式转换。只需在源映像文件框和保存映像文件框中分别制定源文件和目标文件,点击“转换”按钮即可完成格式转换(图6)。该软件可以转换的格式同样也包含上述格式。
4. 各类光盘的烧录和擦写
在准备好映像文件后,如果电脑中安装有刻录机,且需要将映像文件变为光盘保存,那么使用ISO Workshop即可轻松实现映像变光盘的梦想。
插入空白介质(CD-R/W、DVD+-R/W/DL、DVD-RAM和Blu-ray Disc),指定映像文件(支持直接刻录ISO、BIN、NRG、IMG、DMG),指定速度执行刻录即可。对于可擦写光盘,可直接使用“擦除”按钮快速擦除光盘,重新写入新的内容(图7)。
小提示
iso是什么文件 第9篇
1、打开WinRAR软件,单击 “选项”“设置”如图;
2、在“集成”选项中,取消ISO项的勾选,如图;
3、设置好后使用WinRAR解压ISO就可以成功解压ISO了。
方法二、使用虚拟光驱打开
常见的虚拟光驱有DAEMON TOOLS Lite、UltraISO、Virtual Drive等,这里介绍下UltraISO的使用,至于其他软件的使用与此相似,就不再叙述,大家自己摸索。
1、打卡虚拟光驱UltraISO界面,然后选择我们要打开的ISO文件,如图;
2、然后选择“启动”“制作硬盘映像文件”;
怎样将iso文件转成gho文件 第10篇
我们首先ISO和GHO是两种不同的格式,ISO文件为光盘的镜像文件,而GHO为系统的镜像文件,一键GHOST软件备份的系统即为GHO文件,
怎样将iso文件转成gho文件
,
采购部ISO文件.. 第11篇
1、目的
为使本公司采购作业有所依循,物料有所控制,达到提供适质、适量的采购职能,确保公司采购产品均能符合要求条件,物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物料、生产辅料、仪器设备、办公劳保用品等有形物之采购及承运、委外加工等劳务管理。关注更多免费采购流程,采购管理,合同范本,销售管理,销售技巧。
3、职责
3.1 物料课长:订购价格在5万元以上之订单之审核。
3.2 采购课:运输、办公劳保用品、生产及辅助材料、承运及委外加工之采购经办单位。
3.2.1 采购主管:采购计划之编制、5万以下订单之审核及5万以上订单之复核、急料之跟催。
3.2.2 采购员:订单之计算与下达、物料之跟催。
3.3 货仓部收料员:所有有形物料、设备及办公劳保品之数量验收。3.4 IQC部:秘有生产及辅助材料品质验收。3.5 工程部:仪器设备品质验收。3.6 工模部:工模品质验收。
3.7 PMC部:生产计划之编排,物料之跟踪及交期控制。
4、定义
4.1 订购点=实际最低存量=理想最低存量+安全存量=购备时间*每日耗用量+安全存量。
4.2 购备时间=处理订购时间+承商制备时间+运交时间+检验验收时间。4.3 最高存量=一个生产周期时间*每日耗用量+安全存量。
4.4 存货订购量=最高存量-安全存量=一个生产周期时间*每日耗量。4.5 净需求=计划生产量*BOM+损耗?库存量?已订未交量。4.6 库存量=现有库存?生产线已开单未领量。4.7 已订未交量=订购量-已交货数量。
5、程序要点
5.1 下达月出货计划:PMC接到订单计划后,经分析物料、产能及其他因素、编制月出货计划,并下达到采购部。(有关作业参考《生产计划控制程序》)5.2 提出采购需求:
5.2.1提出物料、半成品外协采购需求
A、订存货:物料库存到达订购点(实际最低存量)时,由采购员下达《订购单》进行订购,订购量介于“订购点”与“最高丰量”之间。
B、跟单订货:采购员查询《库存报表》(物料、半成品),展开BOM,除去已订购存货之物料,得到毛需求,再填制《物料需求分析表》,计算出净需求。5.2.2 仪器设备、工模及仪校服务等由使用部门填写《请购单》,5万元以下经部门经理批准,超过5万元经副总批准方可下过《订购单》。
5.2.3 承运事务由使用部门填写《请购单》,5万元以下经部门经理,超过5万元经副总经理批准方可下达《订购单》办理订购。5.3 物料、半成品外协采购计划:计算出物料、半成品外包净需求后,根据《月出货计划表》、《产品产能表》及参考协力商《生产能力调查表》、采购主管编制出《采购计划表》并交与物料经理审批。
5.4 物料订购及半成品外协:根据《采购计划表》,各采购员下达相应《订购单》至供应商办理订购事宜。5.5 询问交货期:
5.5.1 下达《订购单》后,同时附上《物料供应回复表》,到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24小时内将表复回,回复交货期。
5.5.2 根据供应商回复之《物料供应回复表》。判断其我货期是否影响要公司之出货计划,若有影响,根据《采购协议书》,再与PMC部和供应 商之间进行协调,协商一个合理交期。
5.5.3 由PMC部填写《交期交量变更通知单》经主管审核送交销售部门,根据《合同评审程序》之规定与客房商讨交期变更事宜。
5.6 确定物料最后交期:供应商得到所有交期协商结果后,于24小时之内确定所有物料最后交货期,并填于《订购单》上,回传至采购部,以确定违约责任。5.7 进度控制:
5.7.1 根据回复之《订购单》,采购员编制《物料进度控制表》经采购主管审核后进行物料跟催。
5.7.2 交期交量变更处理: A、协力商因内部原因而影响交期交量者,须尽快书面通知采购部门并重新确定交期,除按《采购协议书》确定其违约责任外,按5.5.3程序处理。
B、如客户有要求变更交期交量者,须由销售部门按《合同评审程序》及《客户协议书》之规定进行沟通协商,确定违约责任,若确认变更,将结
果填写《交期交量变更通知单》交由PMC部门,PMC部门书面通知采购部,采购部根据《采购协议书》确认是否可以通知供应商变更交期交量,若本公司有违协议条款,可与供应商协商变更事宜,以尽量减少公司损失。有关作业可参考《合同评审程序》和《生产计划控制程序》。
5.8 验 收:协力商提供之产品按《保管控制程序》和《进货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进行数量与品质验收。
5.9 记录维护:包括请购、采购订单等资料,应由采购经办部门按《品质记录控制程序》之规定加以保管及维护。
采购管理文件,管理流程等 采购管理制度
一、采购质量政策的原则:
a)“择优、择廉、先优后廉”原则。选择合格供方,做到“货比三家”,择优、择廉购买; b)“防范”原则。
c)“就近”原则。在质量、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就近采购,先市内后市外,先省内后省外,先国内后国外;
d)“诚信、共荣”原则。坚持信守合同,建立平等互利、共存共荣的供方关系; e)采购货品必须在合格供方中采购。除经批准,任何人无权决定在非合格供方中进行采购(低值易耗品除外)。
二、采购货品的订货或招标、签订合同和/或质量保证协议、采购实施(有关“材料定价”内容详见《物资采购定价管理办法》(经营ZD-004))4.4.1 当采购货品采用谈判议价的方式,必需经过以下步骤:
● 对供方质量保证能力、技术能力、生产能力、服务水平、合作年限及前景等的综合评价;
● 应提供完整的采购文件;
● 与供方谈判,达成质量(质量要求、验收方法、检验手段等)、交货期、价格、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技术服务要求、质量责任处理、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协议;
● 达成协议后,签定合同和各种协议
三、采购的实施
4.5.1采购部负责下达《采购订单)给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确认供货日期。4.5.2《采购订单》必须注明生产订单号、数量(含预损量)、送货数量及时间分配等情况,并送一联《采购订单》到相关仓管员,以便仓管员按计划数量(日期)安排收货和仓储布置。4.5.3 《采购订单》发出后,业务员密切与供方联系跟踪,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协调处理。
4.5.4 货品到仓后,仓管员应在1个小时内通知进货检验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及
时传递相关部门的人员。4.5.6 仓管员根据进货检验报告结果对合格货品进行入库,不合格品通知相关采购员协厂家退货或办理回用手续(填写回用申请单),经相关部门确认签名后交仓管员对物料办理入库。
四、货款支付
4.6.1供方5号前把上月对帐单交事业物控部和财务部对账,确认上月的送货数量、金额无误后,25号前根据确认金额的对帐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
4.6.2采购部成本核算主办,每月的5号和15号根据已确认的对帐单、供方发票和入库单,按采购合同规定办理“用款申请单”:
a)附仓库仓管员确认的入仓单和财务部成本会计主办确认的对帐单; b)送财务部成本会计主办审核(辅料部份送材料会计主办审核)。c)部门领导审签; d)生产总监审签; e)财务部部长审签;
4.6.3 采购部把经审批后的用款单送交财务部资金计划主管支付货款给供应商。
五、供方管理
巧用WinRAR编辑ISO文件 第12篇
目前,大家使用最多的光盘映像文件就是ISO文件,一般情况下我们要使用WinISO、WinImage等专用工具软件才能编辑它,但是,如果你的电脑中装有WinRAR,且版本号在3.0以上,那么你也可以通过WinRAR来编辑ISO文件。方法是:在WinRAR的选项设置菜单下打开设置对话 目前,大家使用最多的光盘映像文件就是ISO文件,一般情况下我们要使用WinISO、WinImage等专用工具软件才能编辑它,
但是,如果你的计算机中装有WinRAR,且版本号在3.0以上,那么你也可以通过WinRAR来编辑ISO文件。方法是:在WinRAR的“选项→设置”菜单下打开“设置”对话框,在“综合选项→WinRAR关联何种文件”下将“ISO”复选框前打上“√”即可。
iso程序文件中英文版 第13篇
体 系 文 件 及ISO培 训 考 核 试 卷
Result:of 100.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 ISO9001的管理体系是靠文件保证的,一个公司的ISO文件通常应该包括那四个阶层?
一阶:质量手册、二阶:程序文件、三阶:其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四阶:记录表单。
2.ISO9001所说的企业资源包括哪三类?
A)人力资源B)设施设备C)工作环境
3.公司主要采用的统计工具有SPC、CPK、柏拉图、鱼骨图。
4.管理评审的目的是评审管理体系的:5.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所用的用并加以管理。
6、ISO9000的八大原则:
7、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包括:进料检验和试验、生产过程检验和试验、完工(入库)检验、最终检验和试验、出货检验这五个过程检验。
8、检定或校准合格的检测设备,由质保部贴绿色 内校合格标签 或外校合格标签 并注明有效期;检定或校准不合格的,质保部贴红色禁用标签,由内部自行维修或委外维修,若维修合格后则需重新校正,不合格则作 报废 处理。
9、检测设备的校准、修理、报废应在 设备履历卡和/或一览表 内作相应的记录。质保部负责追查使用 该设备检验试验的产品 流向,评定并记录 检验试验的有效性,确定 需要重新检测的产品范围,应组织重新进行检测,对已交付的产品由 质保部 负责追踪并记录结果。
10、不合格品发生后的追溯流程:产或出货日期生产日报表原物料登记、卡、标签冲压批号,电镀批号,麦拉批号,检验记录 冲压材料批号,电镀原材料批号,麦拉原材料批号 IQC检验记录 供方。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
1、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反映了该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不包括产品质量保证,只包括使顾客满意。(×)
2.组织的质量手册中应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ISO9001不是产品标准而是管理标准。(√)
4.顾客没有投诉表示顾客满意。(×)
5.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之一是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改进或纠正措施。(√)
6.ISO9001没有规定产品的要求。(√)
7记录是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的文件类别之一。(√)
8.顾客投诉有时是顾客主观上想找茬,不合理的投诉要及时顶回去(×)
9.满意度调查主要是了解顾客对公司的满意专案有哪些(×)
10.内部审核的结果是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11.特殊过程就是指不能经济进行验证的过程(×)
12.外来文件应经过组织的批准,并控制其分发。(√)
13.内审员不应对自已承担的工作进行审核,以确保审核的独立性。(√)
14.文件首次发布前必须得到批准,以后小的修改时就不必了。(×)
15.指定管理代表后,最高管理者就可以不再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了。(×)
16.RoHS规定的6种禁止物质:铅、水银、镉(cd)、铬(cr)、PBB、PBDE(√)
17.检测报告进行受控管理,有效期一年,保存期4年;建立检测报告清单,在到有效期前1个月预警,质保部专人
负责管理;(√)
18.海创环境管理物质镉含量:焊锡<20ppm、铜材、铁材、锌压铸件<35ppm;铅含量:电镀层<90ppm、铜合金
<40000 ppm;六价铬、汞、多溴连苯、多溴连苯醚(PBDEs)均为不含有。(√)
19.记录的每个栏目都必须填写,不准出现空白栏目,不适用的栏目打“/”或“以下空白”。每个签字人/盖章人都应
该署明日期,日期必须填写年月日。(√)
20.内部审核频次:采用集中审核时一年内不少于一次。对各部门所开展的质量审核时间间隔应不超过12个月。(√)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方法有:(d)
a.内审和管理评审。b.内审和自我评价。
c.内审、管理评审、财务测量和自我评价。d.内审、管理评审和自我评价。
2、ISO9001:2000数据分析的作用:(d)
a.帮助组织了解变化。
b.有助于组织解决问题并提高效率。
c.利用收到信息进行决策。
d.a+b+c。
3、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一个必须的要素,它有助于:(d)
a.审核员进行文审。
b.确保可追溯性。
c.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d.b+c。
4、监视和测量装置:(a)
a.指的是为产品符合性提供证据的设备。
b.必须定期校准。
c.必须有标识显示校准状态。
d.必须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基准的装置。
5、不合格指的是:(c)
a.不合格的产品。
b.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c.不符合要求。
d.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生不合格的产品。
6、顾客满意指的是:(c)
a.顾客对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b.顾客对其要求已满足其需求。
c.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d.顾客对其要求已满足其需求和期望。
7、质量改进指的是:(c)
a.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b.产品和体系的改进
c.产品、体系和过程的改进
d.机构改革等重大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8、RoHS指令是以下哪个国家颁发的?(A)
A.欧洲B.中国C.日本D.韩国
9、当发生环境不合格品时,应(D)
A.立即向公司上层报告;B.针对不合格品类似品横向展开进行调查分析等;C.隔离区分;D.ABC都要
10、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防护的活动:(b)
a.目的是为使产品能按期交付。
b.目的是保护产品交付前不受损坏。
c.只适用于最终产品。
iso程序文件中英文版 第14篇
ISOEMU是一款比较有趣的软件,安装后可以借助硬盘上的ISO镜像文件引导系统,这样在安装Linux时就不用刻盘了。其原理是利用GRUP引导硬盘上的ISO文件,当然仍是将这个ISO文件创建为虚拟光驱用来引导系统,支持FAT32、NTFS两种文件系统,不过只能支持纯DOS下的访问,即基于INT13h的磁盘访问。
ISOEMU程序包中各个文件的作用
ISOEMU完全免费,需要的朋友可以从这里下载,将下载回来的压缩包释放,这里包括5个文件,各个文件的作用如下:
IELDR:ISOEMU的Loader主程序。
isoemu.ini:IELDR的配置文件。
isogrub.iso:软件开发者提供的可引导ISO镜像文件,这个文件很小,才1.3MB。
eltorito.sys:光驱驱动程序,与mscdex.exe配合可以在纯DOS下访问ISOEMU创建的虚拟光驱。
ReaderME.txt:自述文件。
借助ISO镜像文件引导系统
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 /XP操作系统,那么可以借助NTLDR的菜单来加载IELDR,具体步骤如下:
第1步,释放程序文件
将IELDR文件释放复制至C盘根目录下,目的是将ISOEMU加入Windows 2000/XP的OSLoader上;将isoemu.ini和isogrub.iso两个文件释放复制至C盘根目录下。
第2步,修改boot.ini文件
用记事本打开C盘根目录下的Boot.ini文件,在最后一行添加下列内容,当然你也可以输入其他的内容:c:IELDR=“从ISO镜像文件引导”,
第3步,修改isoemu.ini文件
默认设置下,ISOEMU会启动内置的isogrub.iso镜像文件引导系统,当然我们也可以启动其他的ISO镜像文件,但必须对isoemu.ini文件的最后一行进行修改,注意只能使用8.3文件格式,否则将无法被正确识别。
借助你觉得isogurb.iso文件中的内容太少,可以通过WinISO等软件添加一些常用的DOS外部命令或第三方工具,然后重新另存即可。
重新启动系统,可以看到启动菜单中新增加的“从ISO镜像文件引导”的选项,选择后即可借助isogrub.iso镜像文件引导系统,接下来的操作就不再多说了。但需要说明的是,ISOEMU毕竟仍然属于虚拟操作,因此我们不必对其运行速度抱有过高的期望值。
丰富的Shell操作
在ISO镜像文件引导系统前,按下Alt键,可以进入ISOEMU的Shell模式,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错误也会自动进入Shell模式。在这里,我们可以使用相应的命令获得更高控制权限:
HELP:查看帮助信息。
DATE:显示本地计算机的当前日期和时间信息。
CLR:设置屏幕颜色。
CD:更改当前目录。
CLS:清屏。
DIR或LS:这两个命令的作用完全相同,都是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这里会显示不同的颜色,蓝色表示文件夹,白色表示普通文件,绿色表示可执行文件。
DRV:更换驱动器号,ISOEMU虚拟出来的盘号是0xee。
RUN:可以直接运行ISO镜像文件中的文件。
BOOT:加上参数可以启动其他介质,例如hdd是从硬盘启动,fdd参数可以从软驱启动,cdrom可以从光盘启动。
LH:在高端内存中加载Diskemu.bin镜像文件,此时调用了INT88H中断。
ISO9000内部沟通程序 第15篇
1.0 程序目的为了及时、准确的收集、传递以及反馈学校内部的有关信息,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职员与领导之间的沟通渠道,做好内部信息的管 理,特别制定本程序。
2.0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常规的内部沟通(信息交流)的方式,通知制度、知 会制度、例会制度、职员申诉制度等。
3.0主要职责和权限
3.1校长:负责建立学校中适当的内部沟通程序,确保在学校内部各 职能部门与各个层次间对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充分沟通。
3.2部门负责人:负责在本部门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得到有效沟通。
3.3 所有员工:负责工作范围内信息的传递与沟通,促进过程输出的实现,提高过程的有效性。
3.4 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信息的收集。
3.5 办公室:负责与学校外部进行有效的沟通。
4.0 程序与要求
4.1 信息内容
信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a.质量方针、目标的贯彻和实施情况;
b.质量管理体系中各部门的职责;
c.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结果;
d.教学及工作过程的评价与审核结果;
e.纠正和预防措施;
f.管理评审结果。
g.第二方、第三方审核结果。
h.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4.2 沟通方式
若几种沟通方式同时存在,以书面沟通为准;重要性事件可通过主管领导协调的方式进行沟通,确保信息传递顺畅。
a.各种会议、培训、讨论、谈话、聊天等;
b.工作计划、报告或阶段工作总结等;
c.情况介绍会、表彰会、质量分析会等;
d.布告栏、宣传栏和意见箱等;
e.邮箱、办公系统等电子网络;
f.员工满意度调查等。
4.3沟通的实施
4.3.1学校做出的重大决定(包括管理者代表及顾客代表的任免)和方针目标的制定、变更,应由办公室以会议、办公网络系统、电话、宣传栏等方式向全体职工和相关方宣传。
4.3.2 各部门每月提交《工作月报》,由办公室统一整理,通报相关职能层次。
4.3.3 领导层应每月举行一次月例会,对教学与行政工作过程的运行情况、完成情况及质量状况等在各部门间进行有效沟通。具体执行《会议管理办法》并形成《会议纪要》。
4.3.4 办公室应及时将《会议纪要》、通知、决定等内容,通过办公网络、宣传栏、电话、会议、工作安排等形式及时、准确传达至各部门。
4.3.5 办公室应不定期通过座谈、征集合理化建议、进行内部顾客满意度调查等形式收集员工意见,将各部门员工反馈信息及时汇总并传达至相关部门或相关职能层次。
4.3.6 各部门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信息,权限内的可以直接
与相关方沟通;权限外的应上报办公室,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再与相关方沟通。
4.3.7 管理者代表应不定期的组织检查各部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信息在各层次的沟通情况及效果,当发现沟通不到位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具体按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4.3.8沟通过程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由归口部门或指定人员负责跟踪和验证其实施情况和效果,必要时在下次沟通时进行报告。
4.3.9 沟通时,推荐沟通双方在发放与接收环节上执行签字程序。
5.0支持性文件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会议管理办法》
6.0相关记录
〃《工作周报》
〃《工作月报》
〃《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