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汉语拼音的教学计划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漫步者
2025-09-18
1

汉语拼音的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一、注重学生认知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具有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选择、设置合理的教法,使之符合儿童的上述认知特征,以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1.情境图示法。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拼音单元第五课可作此法的典型范例。课文中出现的画面为公园一角。在此情境图里,和平鸽的“鸽”提示“g”的音,橄榄枝的形状提示“g”的形;水里的小蝌蚪与水草构成的形状提示“k”的形,蝌蚪的“蝌”提示“k”高音;椅子的形状提示“h”的形.喝水的“喝”提示“h”的音,整幅画面涉及“g”“k”“h”三个单韵母。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三个单韵母的音和形,可教学生以下顺口溜:“鸽子鸽子ggg,蝌蚪蝌蚪kkk,喝水喝水hhh”。

第一课、第二课的教学亦可采用此法。通过课文提供的情境图,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a”“o”“e”“i”“u”“ü”六个单韵母的音和形。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抓住插图所具有的“图表音”“图表形”的特点,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拼音字母。

2.实物演示法。

用实物来帮助学生掌握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教学声母“f”和“t”时,可选用一根带短柄的弯头拐杖做教具。拐杖拄地可表“f”的形,拐杖竖直举起可表“t的形;又如,教学“d”时,可选用一面小鼓和一支鼓捶做为教具。竖直靠近队鼓的捶与鼓组成的图案,可表“d”的形,鼓捶敲击小鼓发出的“的的的”的声音可表“d”的音;再如,在区分“b”和“p”和“d”和“t”的发音是否送气的教学中,可选用一张薄纸做为教具。把这张薄纸放在唇边,有意识地发出“b”“p”“d”“t”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表演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所学内容。

学习声母j、q、x与ü相拼时,可采用制做头饰、教儿歌、组织学生表演等形式进行。儿歌:“j、q、x好朋友,一块出去玩,路上碰见小ü,教学反思《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的教学反思》。 小ü小ü有礼貌,脱下帽子问声好”。在教学中,组织同学进行一次小表演活动,让四位戴有“j、q、x、ü”头饰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大声朗读儿歌,在四位同学的即兴表演中记住“j、q、x”与“ü”相拼的规律,然后在各组之间、同学之间亦进行类似的表演。通过这些表演活动,使学生既掌握了“j、q、x”与“ü”相拼的规律,又受到了“尊重他人,做有礼貌的好孩子”的思想教育。

2.编说童话故事,寓教学内容于故事情节中。

声调教学中,应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将“四声”的学习内容编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来学习。

故事:森林里只有小熊开了家商店,东西非常好卖,这不,小熊今天又该去城里进货了。开车行驶在平坦的大道上,想着商店红火的生意,小熊高兴地唱起了歌:“āā ā”。不一坐,前方出现了一个斜坡,为了爬上这道坡,小熊加大了油门,汽车在坡上吃力地行驶着,小熊嘴里哼的歌也变成了“áá á”。好不容易爬完了这道斜坡,低头一看,眼前的路又让小熊吃了一惊:路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唉,又是一段难走的路!小熊是乐观的,尽管眼前的路不好走,汽车上下颠簸着前进,但它仍然没有忘记唱歌,不过此时的歌已变成了“ǎǎ ǎ”。走完了这段难走的路后,前方又出现了一大段向下的斜坡,站在坡顶,已能看见城里了。小熊高兴得不得了,大声叫着“ààà,进城啦!”汽车飞快地下了坡,小熊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又进了很多货物。

同学们在听上述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a”的四个声调的读法及四种声调符号。

三、编创游戏,开展愉快教学

一年级新生天性活泼好动,单靠图片、活动、故事等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需要的。在教学中,让他们动手做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动手、动脑能力,加深记忆,为此,可采用以下一些做法。

1.拍手记忆法。

将要学习的拼音字母配上儿歌、口诀,伴以简洁、鲜明的节奏,再加上拍手伴奏,使拼音字母易读、易记,便于学生掌握。例如:教“a”“o”“e”“i”“u”“ü”时,可采用以下儿歌加拍手伴奏的形式进行教学。儿歌:霹霹啪啪,拍起手儿唱起歌。张大嘴巴“a a a”,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牙齿对齐“i i i”,撅起嘴巴“u u u”,口吹哨子“üü ü”。

2.问答法。

采用“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d”“b”“q”“b”“m”“m”等形近拼音字母时,可采用以下问答的形式进行。

(1)师:左下半圆是什么?右下半圆是什么?

生: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

(2)师:左上半圆是什么?右下半圆是什么?

生:左上半圆q、q、q,右上半圆p、p、p。

(3)生:一个门洞是什么?两个门洞是什么?

师: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

通过以上一问一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使学生掌握了这些易混淆的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3.摘果子读字词游戏。

汉语拼音的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汉语拼音教材版本是人教版教材。汉语拼音部分的编写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贴合学生的生活。

汉语拼音教学我们共用一个月零一周的时间完成,在此时间内,老师感觉教学时间的安排上稍微有些紧张,学生除了一些易混的和一些地方音以外,其他的掌握较好。

在一年级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都在幼儿园学前班里学过汉语拼音,程度不一,有的能熟练掌握,有的则只是认识,且发音书写不规范。导致在入学后汉语拼音的学习中,读写方面学生订正错误很难。

但是,在拼音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是,教师在拼音课的教学中,不注意结合语言进行,而是孤立地教学音节,使学生兴趣索然。问题表现在教师不能充分地利用教材中构词率较高的音节,适时、适量地指导学生用其组词语或用所组的词语口头造句。这样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还导致学生不能结合语意有效地识记音节及扩展学生的词语占有量,给下一段的借助拼音提前阅读和写话造成了困难。因此,要教好拼音,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以音节教学为中心

掌握音节是拼音教学的中心和重点,是衡量拼音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充分发挥拼音作用的关键。因此,教学中除了对声母、韵母,音形的指导外,要以音节教学为中心。在每节拼音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做的:1.看图引出音节词后,要认真指导学生读准音节词的音,使学生对词的读音和表达的意思有初步的印象。2.引导学生把音节词分解为音节后,要指导学生多读几遍要学习的音节,为声、韵的连读做准备。3.教学声母或韵母后,要引导学生运用声、韵连读的方法进行音节的练习。对学习的音节要求学生带调按四种声调的顺序读,逆顺序读,变顺序读。读的形式最好是“开火车”轮读或指名读,齐读的次数尽量少些。在学生熟读音节后还应再次让学生熟读教材中的音节词,同时加深对音节及声母、韵母的识记。4.对学习的音节和音节词要指导学生书写,书写量可少些。也可采取看图写音节、词语或听写音节及词语等形式提高学生书写音节的速度和正确率。

二、要以读写应用为目的

汉语拼音的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1 趣教趣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 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 汉语拼音教学要抓住一个“趣”字。老师教得有趣, 学生学得有趣, 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怎样让拼音教学变得有趣, 让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呢?教学中可以按照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 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手舞足蹈。一年级孩子年龄小, 好动, 善模仿。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点, 笔者借鉴了美国早教专家对幼儿手语的研究与开发, 把手语用到拼音教学中。在教学字母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记住字母的字形, 笔者常常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或者肢体来摆放字母的形状。比如教学“b”的时候, 笔者就问学生如何用你手摆出“b”呢?学生纷纷伸出两只手, 左手数着, 掌心向右, 右手拢成半圆, 和左手靠在一起, 一个“b”就出现了。还有的孩子用自己的腿摆出“b”的造型, 还有的孩子和别人合作, 一个孩子站直是竖, 另一个孩子弯腰成半圆。教室里各种各样的“b”出来, 学生兴奋不已。此时, 声母“b”的形状也牢牢记在学生的心里的。这个游戏比让学生念顺口溜右下半圆bbb要好记得多。这个“手舞足蹈”的游戏可以用在各个字母教学中, 相信你的课堂上学生一定能给你一个惊喜。

找朋友。这个游戏就是在教学的时候让孩子戴着拼音头饰来学习和做游戏。此游戏适合声母韵母的拼读教学。如拼读“zhān”时, 先让“zh”跑到台上, 说:“小朋友, 我是zh, 谁来和我做朋友?”接下来“ān”跑上来, 说:“我是ān, 我来和你做朋友, 请把我们拼出来”接下来, 学生就会快乐地拼出“zhān”这个音节。当然, 朋友不是固定的, 只要能在一起拼读的都可以依次上来。这个游戏借机也考察了学生是否能熟练掌握哪些声母和韵母能拼读, 哪些不能放在一起拼读。

火眼金睛。这个游戏可以用在复习音节的标调, 特别是复韵母ui和iu的标调, 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的教学。游戏进行前, 准备画有孙悟空小卡片, 然后老师在黑板上贴上正确和错误的拼音卡片, 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出错误或者正确的拼音卡片。找正确时, 全班学生齐表扬:“小小孙悟空真棒!”老师并且奖励孙悟空小卡片。如果找错了, 就说:“火眼金睛在哪里?”此游戏, 可以灵活运用。这个游戏做的时候, 学生表现特别积极, 教学效果很好。

2 方法灵活

在教学中, 笔者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感觉效果不错。

插图引路。苏教版一年级国标本语文教材设所选图片设计精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并能和要学的内容融合起来。因此, 教学时, 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这个资源。寓教于乐, 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比如汉语拼音第一课“ɑοe”, 书上配了一幅阿姨带小朋友看池塘里的大鹅, 旁边还有一只公鸡脖子伸长脖子在打鸣的情境图。教学开始,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 相机就出示了单韵母“ɑοe”, 分别是阿姨的“ɑ”、公鸡喔喔叫的“ο”、大白鹅的“e”。然后, 还可以根据情境图教学生儿歌:大公鸡, 喔喔啼。阿姨带我到村西。小白鹅, 哦哦叫, 连声问我早上好。这样教完, 学生自然就能记住“ɑοe”的发音了。但是, 这里要强调一点, 就是情境图的教学不可以成为每堂课的重点, 它只是为了引出本堂课的教学, 不能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每节课最主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发音和记清字母形状。

儿歌法。儿歌法是教学汉语拼音时常常用到的。儿歌具有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等特点, 读起来不仅好记, 而且朗朗上口, 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比如, 在教学汉语拼音四声时, 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记住声调符号, 我们就可以这样教学生:“一声平, 二声扬, 三声拐弯四声降。”在读的过程中, 还让学生手脑并用, 这样, 学生能很快记住声调符号。类似的儿歌还有很多。比如:拼写规律歌小ü见了j q x, 摘下墨镜行个礼。三拼法声轻介快韵母响, 三音连读很顺当。标调歌有ɑ先找ɑ, 没ɑ找οe, iu并排标在后。等等类似的儿歌, 学生既好记, 又能记得牢。学习时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涂色法。低年级小朋友都喜欢生动明快的画面和鲜艳的色彩。因此, 在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声母和韵母涂色, 给整体认读音节涂色, 给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涂色。在板书音节时, 笔者还固定下来, 声母用红色粉笔写, 韵母用蓝色粉笔写, 介音用黄色写。这样一来, 枯燥的拼音字母就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美丽带有色彩的符号了。学生就记得更清楚了!

3 注重赏识

记得有位心理学教授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学生也是如此。汉语拼音教学本来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学生对于汉语拼音的学习也会因为自身的素质而显得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快的孩子很容易就掌握了, 接受能力慢的孩子就要费一番功夫才能掌握。为此, 就要求我们一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赏识孩子。及时表扬拼音学习进步的孩子。这个表扬可以是口头的表扬, 也可以是实物奖励。比如:小星星, 小笑脸, 大拇指等等, 学生接收到老师的实物奖励时会显得特别开心, 也会加倍努力学习汉语拼音。比如, 笔者在平常的教学中, 孩子拼音字母写得漂亮规范, 我会在他 (她) 的本子上画一个竖起的大拇指, 或者一朵美丽的小花, 或者几颗五角星等等。这样的激励, 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课堂教学显得活跃而有序, 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在教学中, 教师要时候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让学生在乐中学, 在趣中掌握汉语拼音。

摘要:本文认为汉语拼音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出:“乐中求学, 学中求趣”的有效方法。

汉语拼音的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言教育 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几乎每一篇关于词汇教学的论文中都谈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教育的重要性做了详细论述:杨惠元先生从词汇教学与句法教学的关系角度提出“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①的观点;齐春红先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词汇教学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详细论述了词汇教学的特点与认知理据②;胡明扬先生以语言的实质情况为视角,认为“语言说到底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离开了词语也就没有语言可言。”③总之,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此,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提升留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贯穿学习的始终,词汇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整体水平。汉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种种语法关系,因此,词汇的学习也涉及到语音和语法。词汇的本质就是人们对现象的分类、归类和命名,词汇具有音节的整齐性、组词的灵活性以及复合词的构成方式跟词与词的结合方式的一致性等特点④。词语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汉语认知能力的一门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如何通过对词汇本质和特点的把握来实现词汇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以汉字为基础的词汇讲解是基础,因为学生学习汉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与中国人交流,能够应用。所以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要能够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汉语应用起来,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应用和怎样应用,让他们分清日常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的不同,并加以运用。同时需要学生明白,书面语词汇与口语词汇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很多时候书面词汇的东西也需要在口头上来表达,在初等阶段需要的是汉字(语素)与基本词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认知能力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目标,词汇认知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词汇意思表达的准确性、词汇运用的正确性和词汇使用的得体性,这种能力要建立在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词汇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任务非常繁重,因此教学要分阶段、有侧重地完成目标。

二.词汇教学的难点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难环节,汉语词汇数量庞大,系统繁复,外国学生又全然没有语感。至今为止,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还未找到高效的词汇教学途径。中国人学汉语都由字及词,经过字义的组合和类推去理解词义。但是,我国早期的对外汉语教学一直以语法教学为中心,把词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教材中只列词义、不列字义,忽论文联盟略了汉字与词的密切关系,结果使得“学生看不清汉语词汇的规律,不知道汉语词汇跟汉字的密切关系,学习和记忆起词汇困难很大”⑤。

胡明扬先生曾经指出:语汇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每个词语几乎都有自己的个性,共性不那么多,不便于进行系统的教学⑥。词汇间相互在音、义、形关系上总是处于相互制约、矛盾统一的状态,“教一个学一个”的传统词汇教学方法在起始阶段有利于学生学习,但后期则成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障碍,这也是很多汉语学习者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同时,现行的词汇教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是汇量编排不均,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级汉语教程》,课后所列生词编排不均,少的只有51个,多的达135个,生词数量的分布不均让学习者无所适从;二是词语选择失当,《中级汉语教程》选取的课文多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这些文章中的大部分生词缺乏实用性和系统性;三是词语练习设计单调,现行对外汉语教材的词汇练习设计不合理,《中级汉语教程》仅有词语连线、词语搭配、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和选词填空几项,这些练习大多属于语法训练的范畴,没有严格意义的词汇形态变化的特点,难以让学生在完成练习后真正掌握汉语词汇的具体用法。⑦此外,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掌握好上课的进度和难度,留学生的自身情况也很难通过考试分清,这些也使得老师在进行词汇教学中一定程度处于被动。

三.词汇教学的方法拓展

在词汇教学中需要全面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明白词义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词汇,并且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词汇扩展,用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实现学生对所学词汇的正确运用。

1、进行语素教学。“除了讲解目标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外,还要将词语中的语素(字)加以离析,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学或未学的语素再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包括目标词语和已学词语)和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⑧进行语素教学的重点在于,语素拓展成词语和“核心”语素的学习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构词能力极强的汉字(即核心语素),因为这些字的基本含义与包含有这些汉字的词语的整体意义关系密切。学生在学会了一个语素的基本意义之后,再接触由这个语素组成的其它新词时,就会根据该语素义去理解和记忆新词词义,方便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

2、注重“语境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所教授的不是语言中的词汇,而是言语中的词汇。语言中的词汇是静态的,用描述的方式来释义,例如词典中的释义。而词汇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词,应该是动态的,即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个词,如何用这个词来表达。一个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句子或上下文中,正是语言环境的存在,才使一个词有了某种特定的含义。大多数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词汇释义和使用都离不开语言论文联盟编辑。

环境。因此,掌握词汇的具体意义应从不同的语境入手,要结合语境和句子来进行词汇教学。

3、重视“语用色彩”教学。词汇的语用色彩往往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用色彩的教学,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色彩。如“第一次到昆明,我下榻在翠湖宾馆”和“放假回家,我会晤了很多老同学”,这两个句子的错误均是由于“语用色彩”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两个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要用在郑重场合,并且用在大人物身上,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同时,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一个词的褒贬色彩以及与其它词的搭配关系,特别是近义词、多义词、虚词等,一定要结合句子及上下文进行讲解。

4、运用“多媒体”教学。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动用身体的器官越多,学习的效果越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得以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拓展了词汇教学的方法。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词汇,通过图像剪辑手段从电视或电影中剪辑某个片段为词汇教学设置语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情况。

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师生情感交流。在词汇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有利于缓解学生紧张情绪的师生关系模式。要强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感情投入,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双向的,教师以情来打动学生,学生就会用情来参与学习。情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是非常论文联盟重要的,它可以转化为一种内驱力,使学生将外语在认知结构中内化而产生学习的兴奋点,从而摆脱词汇课普遍存在的畏难心理。正如一些国外的教育学家指出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此外,要营造趣味浓厚的课堂气氛。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敏捷,情感交流更加容易进行,学生也更愿意表达自己。

2、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一堂课学生能接受多少信息量,有一个度的问题,超过或是达不到这个“度”都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所教词汇。所谓“学会”一个词汇,仅仅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不能算学会,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够直接用汉语思维在不同的场景运用这个词汇。此外,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即根据学生的需要教授常用性的词汇。比如:大量很专业的科技词汇,都需要在学习和研究科技的过程中才能掌握,因此在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可以不必予以考虑。笔者认为,教师还需要开展基本词汇和最低限度词汇的研究,有了这方面的研究,词汇量的控制才能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

3、教学中的词汇讲授技巧。怎样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词汇,达到真正掌握呢?第一,要准确而透彻地讲解所教词汇及构成该词汇的字的意义,这是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第二,要注重词汇用法的讲解,许多用词不当的病句,不是因为学生不了解该词汇的意思,而是由于学生不能准确了解该词汇的具体用法;第三,要结合教材中课文实例,分析、讲解课文中出现的词汇。教师结合课文中的语境,对出现的词汇进行透辟的分析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掌握所学的词汇,而且更能让学生懂得该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用法。

4、在纠错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传授知识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责任。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词汇时,由于语境的不同而常常出错。所以,与当前所学词汇有关的错误,尤其是对所学词汇尚未掌握或母语干扰所造成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给以纠正。对于学生自己不能纠正的错误,教师除了直接纠正外,还需要给出一定量的练习供学生加深印象;对于学生可以自己纠正的错误,教师可采用重复、提问,或运用体态语,让学生自觉意识到错误。此外,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指错,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熟悉汉语词汇,并且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①.杨惠元.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

②.齐春红.词汇教学的特点及其认知理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2,(6).

③.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④.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98~101.

⑤.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8).

⑥.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⑦.陆华,李业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瓶颈与突破[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⑧.王周炎等.语素教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基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9).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技巧

摘要: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词汇的程度越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就越强。汉语中的词语数量庞大、系统复杂,并且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义,如何提高学生掌握单词的能力,本文提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无法传递语言信息,语言交流也无从谈起。所以在交际中使用恰当的语言准确地表意尤为重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的基础,学生掌握词汇的程度越高,其语言运用能力越强,所以词汇教学效果影响着学习者汉语的整体水平。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有关汉语词汇知识的指导下,掌握一定数量汉语词汇的音、形、义和基本用法,培养在语言交际中对词汇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能力。”汉语中词汇系统复杂、数量庞大,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而不是词,由于外国学生缺乏汉语语感,常常有理解不当、使用出错、记忆困难等问题,本文则尝试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技巧,以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主要有三种教学法:

一、“结构一情景一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

二、“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以句型训练为主的直接法。以上三种常见的教学法都侧重于语法教学,以建构学生系统的语法结构。从中也可以看出,语法教学长期处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位置,词汇教学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目前,已有大量的语言学者强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部分应该受到重视,提倡“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心论”。暂且不论该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从另一侧面体现了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所以学习一门语言,词语的学习应该贯穿其始终。现代汉语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各种语法关系,学习词汇也连带学了语音和语法,所以词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习者汉语的整体水平。但词汇教学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难环节。因为汉语词汇数量庞大,加之外国学生缺乏汉语语感,故词汇对外国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且至今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还没有建构起一个系统的词汇教学体系,所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还缺乏一种高效的词汇教学方法。

汉语的词汇是集音、形、义于一体的字构成的。中国人学习母语都由字开始再到词汇的学习,通过字义的组合和类推去理解词义。但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一直是以语法教学为中心,教材中也忽略了汉字和词的密切关系,导致学生难以把握汉语词汇的规律,更不了解在不同语境下,词具有不同的语义功能和搭配习惯,所以学习者掌握词汇的困难很大。但近年来出现了“语素教学法”“字本位教学法”等,都试图抓住汉语的特质,抓住构词的最小单位汉字(语素)来进行汉语教学。这些新的研究理论和教学法的出现有助于学生掌握庞大复杂的汉语词汇。

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缺乏系统高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目前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方式是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众所周知,汉语的词汇复杂繁多,各类近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褒贬义词数量众多,这不仅是汉语词汇在归类上的特论文联盟点,同时也可以借鉴利用,有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汉语词语的意义,才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理解和使用词语。要让学生了解词的本义、语境意义、词的搭配及其使用范围等。在课堂中,注重对各类词汇进行多角度、多方式的解释,并且善于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但由于汉语词汇量大也很复杂,教师要善于利用汉语词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达到预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

(一)利用已学旧词,掌握新词含义

利用已学汉语词汇来解释新的汉语词汇,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用已学的词语对新词自己理解,然后老师再纠正和归纳。这样就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了,并且使词义较难理解的词也浅显易懂了。例如,新学“死板”一词时,可以解释成“顽固”“固执”;解释“惬意”一词时可以讲成“舒适”“满意”。用所学过的汉语词汇释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词语意思,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同时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也非常有效。

(二)近义词比较,分辨词义、用法

近义词教学也是词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对感情色彩不同但意义相近的词语无法区分,在使用中也常常发生混淆。区别近义词词义应着重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区分近义词的感情色彩,如“团结”和“勾结”:“团结”一般用于赞赏某个集体,或是群体,含有褒义;但是“勾结”常常是针对某个人与另一个他者的关系而言,含有贬义。二是区分近义词词义间的细微差别,如“美丽”“美好”:“美丽”是形容女孩子长得漂亮,或者风景宜人;而“美好”则是指美丽的东西给人舒服的感觉。二者看似相近,但是修饰描述的对象不同,也不能互换。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就清晰地掌握了这些易混淆的近义词的差别。

(三)反义词对比,加强联想记忆

汉语词语中除了近义词,还有常见的反义词,通过对词语的归纳总结,教给学生反义词,不仅教会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词语,加强学生对词语的归纳能力,还能提供学生兴趣,降低畏难清晰。通过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联想记忆单词,更多更快地掌握词语。例如:

美丽丑陋 前进后退

表扬批评 正义邪恶

通过反义词的比较,既扩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又凸显了词语问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汉语词汇。

(四)利用语境,教习词语

课本中的词语是静态的,学生对其理解也只是一种描述方式的释义,如词典中的释义、教材中生词的释义。但是学生在交际中使用的词语是动态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大多数词语其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所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离不开语境。例如:“不”和“没”这两个表示否定的词语,虽然英语翻译都为not。但是这两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有着不同的用法,而学生们也常常混淆。

例句:

(1)他明天不想去图书馆。

(2)我不会做饭。

(3)昨天他没去上班。

(4)她还没洗澡呢。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不”和“没”虽然都表示动作的否定,但是“不”用在句子中,是主观叙述的现在或将来的事实。“没”用在句子中,是客观存在的现在或过去的事实。二者须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这常常是学生们容易忽略了,但也是易错点。

在词语学习中,学生往往忽略词语的语用色彩,但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语的语用色彩往往凸显出来,如果不加以区别,学生常常容易犯如下错误,如“莅临”“下榻”这样的词,如果没有结合句子或者给出适用的语言环境,学生往往造出这论文联盟样的句子:“第一次莅临成都,我下榻在锦江宾馆。”所以,在教给学生这些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时,应该告诉学生应该用于正式隆重的场合,学生就不会犯此类错误,对于复杂繁多的汉语词汇就有了深入的了解。

四、结语

本文简述了我国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现状,以及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技巧。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汉语词的意义,掌握在不同语境下恰当使用词语,才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汉语词汇,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对外汉语教师也要善于利用汉语词汇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对词汇进行分组归纳,帮助学生记忆,相信这些技巧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帮助。

注释:

[1]仲清:《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合肥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杨惠元:《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

[3]参见李如龙、吴茗《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

[4]许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法问题》,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5]参见陆华、李业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瓶颈与突破》,《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9期.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王数财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规模的扩大,该学科对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提出更高的要求,语言的教学渗透着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对外汉语教材和图书在内容的安排上需要适时地导入文化情境,以传播中国文化。教材是文化传播的书面载体形式,而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方向和目标,本文将对此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探讨,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文化传播

论文联盟论文联盟编辑。

进入21世纪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相当迅速,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已陆续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这一新兴学科,积极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校进行学习汉语;同时,国家的政策进一步放宽,许多知名高校也都跟外国的大学联合建立了孔子学院,派遣中国教师到外国进行汉语教学,据雷小兰的数据调查,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改革开放30余年,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如火如荼,各大高校也争相效仿,申请学科设置和课程安排,不断地将外国留学生吸引进中国,同时,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到2010年底将突破1亿人。如此看来,对外汉语教学在新时期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在积极开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活动,这对于汉语国际推广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承载着文化的主体,对外汉语教学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势必会透露或展示中国文化的特点,在文化的情境中学习汉语具有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换言之,对外汉语教学在教授汉语的过程中也在传播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而在所有的教学工具中,教材的编写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材内容的背后所体现的文化背景潜移默化地跟外国留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渗透是同时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涉及教材的编写和文化传播的协调关系,如何将不同层次和特点的文化植入教材的内容,将章节的安排跟文化背景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些都是值得思考与探索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将以此为研究视角,重点探索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文化传播的内在关系。

一、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文化传播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的内容,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而文化传播架构了国与国之间的桥梁,减少了文化冲突所引起的障碍,反过来促进经济贸易的合作与国际关系的协调。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汉语已成为国际社会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无疑,对外汉语教学首当其冲地承担了文化传播的责任。张幼冬指出,汉语国际推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语言教学,二是跨文化交际活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属于外语教学的范畴,涉及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内容,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范畴更为广泛,通过交际活动可以透射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情操等等。另外,张幼冬也提到,非语言交际的因素对于文化传播也有一定的作用,譬如举止、手势、衣着、饮食等等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我们认为,跨文化交际活动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高级形式,它建立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上,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文化交际活动便更容易操作与进行。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而教材与图书是关键的教学材料和工具,课堂之外,学生也可以通过音像制品、新闻报刊、网络传媒等方式进行学习。语言教学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将文化背景纳入教材之中,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学来实现文化的折射,则教材的编写对于如何将不同层级的文化合理地安排在章节内容之中具有很高的要求,既要符合外国留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又要遵照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如何在教材中导入文化背景是进行文化传播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的导入与传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蕴藏在世代相传的汉语和汉字之中,汉语的口头和书面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在汉语的语境中生活必然会逐步了解汉文化,而课堂教学中教材的内容也直接将汉民族文化托现在留学生面前。赵金铭曾经强调,“教授一种语言就是在教授这种该语言所依托的文化,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在解读这种语言所依托的文化。”作为文化的主要书面承担者,教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生动有趣、文化性突出、科学实用的教材能极大地引起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课堂教学达到更高的效率。

文化是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所形成的有关知识、信仰、价值观、人生观、宇宙观以及科学、艺术等在内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受到剧烈的冲击,势必会跟现代工业文明产生摩擦并逐步融合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糅合西方现代文明在内的新时期文化逐步形成。教材内容的编写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在导入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同时,也能准确地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容。阮静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把握中华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基础和关键,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民族性,应该让留学生的心灵受到三个方面的灌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由此可见,教材内容的安排是一项既困难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将主流、健康、民族精神性的文化导入对外汉语教材是编写人员的重要职责。

然而,实际情况是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是应该根据汉语水平的不同层级来安排学习内容和文化的导入。笔者对近年来北京大学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编写出版的对外汉语教学进行了粗略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中高级水平的教材中所导入的文化比较深刻,主要涉及思维形式、价值观点等方面,属于文化层次的高级形式,教学的难度比较高,而初级水平的教材中主要导入汉民族的饮食、服饰、问候、友情、待客等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具有很大的模拟性和可操作性。可见,文化传播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将《新实用汉语课本》(刘珣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第1册)和《汉语会话3叭句》(康玉华、来思平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上册)进行了对比,两本书都是对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进行教学,所导入的文化背景都比较浅显易懂,主要涉及礼貌性的问候、陌生人的自我介绍、身体健康、节日祝福等方面的内容,情境对话的设计都围绕文化特点而展开,既进行了语言教学,又渗透了文化的因素,这是一个快捷有效的传播途径。

三、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文化传播的关系

论文联盟

教材和图书是文化传播的书面载体形式,具有广泛的宣传渠道和力度,它与文化传播是间接的促进关系,通过教材内容的编排来进行文化传播是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目标,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对外汉语教材系统完整地介绍中国文化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对外汉语教材主要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类型包括阅读、写作、听力、综合汉语等,一般都由初、中、高级组成,适合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使用。教材内容的编排以教学的目的为导向,系统完整地对某一方面的文化进行介绍与传播,使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因为文化的传播不能间断式地进行,否则会破坏文化的整体性,也会影响留学生学习和了解的欲望以及积极性。

(二)对外汉语教材进行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层级性

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民族性,文化传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对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更应该注意教材的编写不能笼统地进行灌输,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动机进行内容的编排,做到生动有趣、由简到繁,从初步的礼貌问候、饮食起居到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等逐步进行,让文化的发展进程在留学生的心灵上烙下痕迹,也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外汉语教材的文化传播是交叉互补的

某一本或一套教材总是就某个方面的文化内容进行介绍,它不是全局式的概览,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且传播中华文化中主流、健康的文化,教材之间的文化传播势必具有交叉互补性,通过不同层级和类型的内容编排以真正达到汉语走向国际,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材和图书的出版以及宣传是极为重要的手段,文化传播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外国留学生的心灵,他们通过交流进一步将文化扩散到更广阔的群体和范围,以此达到间接宣传的目的。

(四)对外汉语教材开放性地进行文化传播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在当今国际社会竞争中,文化软实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的渗透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和谐稳定,对外汉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有关国家利益的事业,教材和图书的出版是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另一方面组织派遣中国教师出国教学,文化的传播不是单一的,它是一个发散、类推式的过程,以开放性的战略眼光将教材推向国外,让更过更广的海外群体接触汉语,了解汉文化,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战略意义。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发展还不完备,教材编写与图书出版在理论上还不够成熟,如何有规律地将中华文化导入教材和图书,以正确地引导留学生学习汉语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这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将对有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一)教材类型相对单一

市场上所流通的教材大都侧重语言教学,以视听、阅读类教材为主,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文化的意识和思考,导致语言学习脱离文化传播。笔者认为,教材内容的编排应跳脱原始外语教学的框架,结合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标进行策划与编辑,书面上既有文字又有图像,以生动有趣的图文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将插图、文字艺术编排等各种形式寓于多种类型的教材之中。无论是视听类还是阅读技能类教材,文化传播都是可以顺利进行的,内容编排要丰富,通过系列教材来合理安排。

(二)文化导入不够系统完整,应结合当下生活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吸收与剔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兼具西方先进文化的现代中国文化,因此教材的编写要与时俱进地、准确地导入当代文化,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传统与过去。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一套“新闻听力”类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比较陈旧,以改革开放之初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内容为主体,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三)教材和图书出版质量有待提升

教材和图书是文化的书面载体,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文化战略的眼光将中国文化导入语言教学,对编写者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写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汉语知识,还要能提炼出中国文化的精粹,以适当有效的方式编排在教材内容之中。另外,图书出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编辑的业务素养和文化知识是教材校对的一道门槛,要严格把关,对教材和图书的出版进行周密的策划,以确保高质量的图书流通。某些出版社争相出版对外汉语教材,但内容不够丰富,编排陈旧,文化特点不突出,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净化图书市场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让市场上流通健康、主流文化的高水平对外汉语教材是编辑校对的一项重要工作。

简析汉语新词与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在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系统是最为活跃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总能在语言深处引起不小的涟漪。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还能进行一些言语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人们就根本无法说话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新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词语;对外汉语;教学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新语教学的背景和问题

(一)汉语新词新语的涌现及世界汉语教学的新特点。

词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新词语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有一定流动性的。新词语作为词汇中的“新鲜血液”,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不断涌现出新的词汇。例如:“MP3,音乐肥料,IT产业,健美浴,嘉年华,亚健康等,此类新词语都是社会的变化最直接的产物。对新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成为人们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更是顺利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换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也随之出现了新的特点:当前,人们学习汉语时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多数汉语学习者秉着在学习中“学以致用”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任继愈先生曾经这样说过:“50年前,外国人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多从考古、社会学、民族学着眼。但今天世界各国学者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是企图认识、了解这个活生生的国家,要和它打交道,建立长期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语言学习者除了在传统方式下学习汉语外,他们更注重增加汉语学习中“习得”的比重。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新词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如果大家对语料中大量使用的新词新语不熟悉、不离解,就会造成严重的障碍。

(二)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新词语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先锋”却由于其不稳定性和多变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备受冷落。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1992年出版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中根据汤志祥的统计,这本书中新词仅占总数的0。125%,如此微小的新词语比例,完全可以忽略不计。80年后大约10年间产生了上万的新词语,这些后产生的新的词汇却一直没有在大纲中出现。新词语的教学问题尚未得到系统的论证,相关的教学实践就更为少见。这就使得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乏新词语的教学内容。

2.关于新词语的教材常见的主要有两本《报刊阅读基础》、《当代中国话题》。有人专门对这两本教材的新词语进行过分析和整理,其中新词语113条,经济类的新词语有27条,政治法律类的新词语 21条,科教文卫类的新词语41条,社会生活类的新词语19条,国家统

一、社会安全类5条。这些为数不多的新词语中大多数还是

八、九十年代出现的,这反映了我们教材编写的滞后性以及对于新词语的吸收落的后状况。

3.受现有教学大纲、课程规范、教材制定等条件的限制,汉语新词语教学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哪一门课程是专门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这样使得汉语教学和汉语应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没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讲解,所以这并不利于新词语教学的开展。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注意新词新语的必要性及作用

新词新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从教学效果和目的及汉语的自身状况上讲,和语音、语法相比,语言要素中变化最快的就是词汇要素。当前,新词语已成为社会和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更有效地使汉语学习者接触和掌握新词语。如果我们不认真的对待此事,汉语教学就会变的没有生机与活力,就会脱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词汇教学一直是以某种大纲或词表为范围,注重系统而静态的分析与考察词汇,却很少去进行动态的追踪和关注,这使得汉语词汇的新成分不能及时引入教学中,导致新词语教学成为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新词语教学的开展,不但可以使词汇教学的内容得以完善,使词汇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更可以丰富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材料库。同时,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汉语媒体不但对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为其接触和学习汉语提供了重要的语料来源,是汉语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方面。新词语活跃在各类媒体中。

国家语委近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表明,每年媒体都有大量的新词语使用,成为当下中国语言生活的一个特色。由此可见新词语与媒体的重要关系。在与媒体的接触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更为主动地学习从而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汉语材料,获得更为实用的汉语能力用于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中。因此,新词语的教学可以使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在媒体上获取、传递和交换信息。还有,新词语和汉文化关系密切。中国的文化是不断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的,是向外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前后相承的,而不是割裂的。从文化的角度讲,新词语在出现和流行的同时,内涵着诸多文化性的因素。新词语在蕴涵着传统文化的因子的同时,也更多地折射着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子。新词语一般都是在特定的背景和原因下出现的,通常是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变迁相伴随着,是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新的动态和信息的反应。通过新词语教学,既可以使汉语学习者知道并掌握新词语的特点和内部规律,了解新词语的类型和语义特征,又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汉语中将来出现的新词语。

其次,从学习者的实际应用效果上、对猜测,理解,运用新词语的能力上,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今社会,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已使其在汉语词汇中占据了相当的分量。尤其是在新闻,报刊等注重时效性的文体中出现的更是频繁。据我们了解,现在很多学校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已经开设了新闻,报刊阅读课程,这无疑会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类课程中除了要教给学生新闻,报刊的文体特点之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新词语的教学。新词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外国留学生具备一定的猜测,理解和运用新词语的能力,从而跨过新词语的理解障碍,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学习者接触中国的新文化,提高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尤其是近年来网络语言的发展和更新更加速了新词语的流行程度。如果学习者可以了解一些网络流行词语,有利于加深他们对于汉文化的了解和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例如网络词汇里的:CU、OIC、1

314、3X、8

18、斑竹、倒、雷、闪、板凳、板斧、给力、童鞋、东东、路过等,这些网路新词学习起来都很有意思。

其次,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和社会交际能力,扩大他们交际范围。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等交际能力,使之融入汉语的文化环境,因此阅读、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是学习者提高汉语交际能力,扩大交际范围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这样才能了解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

三、结语

在当前国际文化交流日益活跃、社会生活日益丰富的形势下,注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新语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新词新语的引入,将为对外汉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追随时代前沿。我们相信,新词新语的教学能够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和学科建设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引发相关问题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黄冰.《今日财富》.2009年11月

[2]汤志祥.汉语新词和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第2期

[3]何彦杰.对外汉语新词教学.《汉语文教学》.2008第2期

汉语拼音的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在国际化现代汉语教育的大背景之下, 高校在现代汉语的教学中应该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 不断提升学生的汉语语感以及对汉语的应用能力, 从而不断提升现代汉语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明确现代汉语教育的教学目标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就是现代汉语, 也是学习汉语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的最核心的一门课程。因此, 在国际化航与教学的背景下, 明确现代汉语教育的教学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高校现代汉语教学所针对的人群是外国到中国来留学的留学生以及去外国教授外国人学习现代汉语的中国学生。

针对外来留学生, 高校的现代汉语实际上就是外来留学生所学习的第二汉语, 因此高校砸制定现代汉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时, 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发音以及交际能力, 使学生能够与其他人运用中文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为此, 高校首先应该加强对外国留学生进行现代汉语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培养, 在学生能够掌握最基础现代汉语知识的基础上, 再对外来留学生在语音、字形、词汇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的教学, 逐渐培养外来留学生的现代汉语的语感, 并不断的将深入的知识传授给他们。针对中国的学生, 高校在现代汉语教学的教学目标设定中应该让学生体会中外文学的差异, 不论是面对外来的留学生还是出国去教授外国人现代汉语, 面对的人群都是外国人, 因此, 深入的了解外国的民族文化, 并将其与现代汉语进行全面深入的对比使非常重要的, 其次, 对中国的现代汉语学习者来说, 培养跨语言感以及对相关语言的运用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二、完善现代汉语教育的教学内容

结合国际化背景之下设定的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 高校应该设置相对比较完善的现代汉语教学内容。高校要实现自身设定的教学目标, 其实现的主要途径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设置。对于现代汉语国家化教育的环境下, 在针对外国学习者来说, 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非常的重要, 具体的内容包含汉语的语音、文字、修辞以及所谓的语感和应用能力, 而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实现, 是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的理解现代汉语, 能够在任何场地对其进行流畅的运用。国家化现代汉语教育的对象使针对的外国人, 因此在教授相关的现代汉语的知识时, 并不能将教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那套方法沿用到对外国人学习现代汉语的教学过程中, 现代汉语对外国学者来说是第二语言, 因此, 高校教师在对其进行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中, 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 利用外语的视角对现代汉语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及讲解, 不断的提升学生对现代汉语的感知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为了能够使现代汉语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 高校现代汉语相关的教师可以结合外国人的生活习惯来确定现代汉语的教学内容, 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相关语言知识融入到外国人的生活文化之中, 转变传统的机械化传授知识的模式, 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深入的学习现代汉语知识。例如:现代汉语知识中的许多词汇都有它不同的含义, 在不同的语境之下所表现出来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 这对于外国人学习现代汉语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困难, 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以及情境教学的方式, 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进行深入的掌握, 而言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也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三、对现代汉语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在国际化教学现代汉语的教学背景之下, 现代汉语的教学模式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 进行不断的创新, 高校在现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上应该不断的进行丰富, 在教学方式上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的多样化, 以此来构建有效的现代汉语的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 高校现代汉语教学中可以引入互联网技术, 以便促进现代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例如:运用AI交换技术、构建MOOC教学模式等, 还可以在看课堂上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设置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 不断提升现代汉语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现代汉语, 让中外文化能够进行忍辱的交流。

四、总结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现如今已经成为世纪大二大经济国, 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正在不断的加强。对外的现代汉语的教学应该与传统的汉语文学教学在培养目标上进行明确的区分, 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体现对外现代汉语的魅力。在国际化现代汉语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明确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汉语的语感, 不断提升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现代汉语教育的改革也在蓬勃的发展, 为了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针对现代汉语的教学进行改革需要有姜维广阔的视野, 要综合考虑学习现代汉语的外国人的学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在汉语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不断的对现代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现代汉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 还能够有效的提升现代汉语的教学质量, 使中外文化得到深入的交流。本文就目前的国际化大环境下对现代汉语教学创新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育改革,现代汉语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贾秀春等.现代汉语课堂中的愉快教学方法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

[2] 唐爱华、张雪涛.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7) .

[3] 潘世松.基于语言生态伦理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 (10) :117-119.

[4] 王东亮.移动互联媒介下现代汉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3) :46-48.

汉语拼音的教学计划范文第6篇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教会留学生使用汉语,还要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由于不同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意识,因此常常会导致文化冲突的出现,这就要求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都能够有效地化解文化冲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中西文化 冲突 解决策略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兴起和发展,从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到如今,孔子学院已经遍布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也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然而,由于地域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文化冲突,尤其是中西文化冲突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时有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避免或化解中西文化冲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文化与文化冲突

文化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并将人类文明成果的方方面面以特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同民族的文化,根源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认为自身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因此,在不同的文化相互接触或交流的时候,会产生对抗的状态,这就是文化冲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根植于华夏大地,经过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它要求人谦虚、谨慎,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集体主义。而西方文明则根源于蓝色的海洋文明,在不断对外扩张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在独具特色的西方文明。它强调自由与平等,重视个人主义。在中西两种文明的相互接触与交流中,不同的文化意识必然会引起冲突。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意识。因而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必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甚至会有人认为某个问题触及到了他们的底线,不能在公共场合谈论。面对拥有不同文化意识的留学生,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传授中华文化,怎样才能使每一个留学生得到尊重,需要引起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的足够重视,并尽力妥善解决。

二、中西文化冲突的表现

(一)时间观念的冲突

西方人很重视时间观念,严格将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与个人时间区分开来,并严格执行计划好的事情。而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在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教育下,常常为了他人而牺牲自我利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西时间观念的冲突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布置作业和补课。

中国学生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因此,在课余时间写作业和补课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西方人则不同,他们认为课堂以外的时间是自由的,是由自己支配的。在老师布置作业或者是要求补课的时候,会认为“不可思议”,他们认为即便是老师也不可以占用他们的个人时间,学习就应当在课堂上完成,课余的时间则是用于休息、娱乐和实践的,不应该总是一个劲儿地学习。

(二)风俗习惯的冲突

中西方文化观念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因而在日常教学中可能会产生风俗习惯方面的冲突。例如,在汉语初级课堂上,老师生日那天,一个外国学生送他一个很漂亮的“钟”作为礼物,希望老师有一个好的时间帮手,时时刻刻都开心。尽管这位老教师从事对外汉语工作多年,知道中西文化的差异所在,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让他在心理上仍然对这件礼物感到难以接受。因为在汉语中,“钟”和“终”同音,“送钟”等于“送终”。由于该留学生初学汉语,不懂得其中的内涵,本来是一番好心送礼反而惹得老师不高兴。

在“尊老”问题上也常常会有冲突发生。在中国,称呼年长的同志为“老先生”“老同志”等,在路上搀扶老人以及在公交车上把座位让给老人都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而在西方国家,直接说某人“old(老)”则是很不礼貌的,同时他们也很忌讳谈及自己的年龄。在路上,西方老人不希望被别人搀扶,在公交车上把座位让给老人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们不希望被别人认为是“老人”。

(三)宗教信仰的冲突

在西方国家,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虔诚地相信“神”和“上帝”。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大多是“无神论”者。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宗教信仰,尽量避免有关宗教问题的讨论和争议。

(四)思维方式的冲突

中国人较为含蓄,有问题常常以“迂回曲折”的方式提出,而西方人则喜欢“开门见山”。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别人交往时,常常“抬高别人,贬低自己”,认为这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个性开放,喜欢张扬。例如,当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时,西方学生喜欢用“Thank you”回答,欣然接受老师的表扬。他们对于中国学生总是谦虚地表示“自己做得不够好,今后还会更加努力”来否定老师的表扬,认为是不可思议的,认为中国人不诚实。他们觉得努力就应该得到回报,得到别人的赞扬,而接受别人的赞扬是对他人的尊重。

(五)隐私观念的冲突

西方人认为,有关个人的年龄、经济收入、家庭状况等属于个人隐私,不希望他人知道。而中国人有时认为询问别人的年龄、收入情况、家庭状况等,是关心他人的表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常有师生互动的环节,有时候教师为了关心学生,会不经意地询问留学生的个人情况,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认为教师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六)颜色观念的冲突

在中国,红色是“喜庆”的象征。人们在节日的时候喜欢用“红色”烘托欢乐气氛;在赠送贺卡、礼物的时候喜欢送用红色的包装袋。而“red(红色)”在西方文化里则是“血的颜色”,是“血腥和暴力”的象征。因此,西方人对“红色”在某种程度上是排斥的。西方人喜欢“white(白色)”,认为白色表示“纯洁和圣洁”,而汉语中的白色有时候却表示“丧事”和“贫穷”等。同样,其他颜色在中西文化中所体现的含义也有不同之处。因此,在与留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过节互相赠送礼物,或是在重要日子选择衣服的颜色都是需要考虑的。

(七)师生关系的冲突

在中国,“教师”的地位是崇高的,要求全社会“尊师重教”。西方国家则提倡“平等与自由”“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西方人认为教师与学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而不仅仅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并进行争辩,甚至可以直接指出教师的错误,并阐述自己正确的观点。这在中国教育中,则被认为是“不尊师”的表现。

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要求学生“照样学”,这对刚开始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是可行的。而在中高级阶段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改变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被动接受自己的观点,留学生对此会感到难以忍受。他们希望教师做一个“引导者”,希望与教师交流自己的观点,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三、中西文化冲突的解决策略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解决中西文化冲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点基本素养。

(一)具备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爱德华,1985)。“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之密切,也许可以用‘水乳交融’来形容”(邢福义,2000)。对外汉语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的语言学知识以外,还需要熟谙中华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二)具备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

作为一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仅仅具备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做到“知己知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西方留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要教会他们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理解一些问题,减少文化冲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面对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传授中华文化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于一些敏感的话题应该避免讨论。

(四)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

学习汉语,学习中华文化,并不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强行灌输”。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汉语;学习汉语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开阔眼界。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和立场,在传授中华文化的同时,要客观看待中西文化冲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中西文化的冲突时有发生。这不仅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有效地化解中西文化冲突,更好地传授中华文化,还要引导每一名留学生具有文化宽容精神,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化,更好地体会到“中华文化和汉语是紧密相关的”,进而提高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中西文化冲突,保证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潘文国主编.汉英语言对比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张昀 安徽安庆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246133)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3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1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2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