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ICU急性肾功能衰竭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ICU急性肾功能衰竭(精选9篇)

ICU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1篇

关键词:血液净化,ICU急性肾功能衰竭,效果分析

血液净化的方法主要包括间断性血液透析 (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 IHD) 和连续性血液净化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RRT) [1], 其作为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 目前被越来越多得应用于临床。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各种病因引起的ICU中ARF患者采用IHD与CRRT治疗的资料各52例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ICU中ARF患者采取IHD与CRRT治疗资料各52例 (共104例) 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 患者中男性56例, 女性58例, 年龄20~82岁, 平均年龄 (62.8±16.5) 岁。全部病例均是ARF患者, 符合ARF诊断标准。两组病因分别为:ICU组:感染性休克18例, 低血容量性休克9例, 创伤8例, 大手术6例, 药物中毒6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4例;CRRT组:感染休克20例, 重症胰腺炎8例, 创伤6例, 大手术7例, 挤压综合征6例, 尿路梗阻5例。两组患者中有92例伴有两种及以上的脏器衰竭。

1.2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 为全部患者建立均经股静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的血管通路, 并采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抗凝方法。IHD组:血流量设为200~250 m L/min, 采用FRESENIUS 4008 B血液透析机, F6透析器, 膜面积为1.3 m2, 前稀释法, 碳酸氢盐置换液。CRRT组:血流量设为100~250 m L/min, 采用FRESENIUSADM08/ABM床边血液净化系统, AV600S或者AN69膜M60血滤器, PORT配方现配制置换液, 前稀释或后稀释来补充置换液。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评分11.5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治疗对比:

IHD治疗组:治疗前患者血尿素氮指标为 (18.9±4.8) mmol/L, 血肌酐指标为 (354.9±37.0) mmol/L, 治疗后患者血尿素氮指标为 (11.4±4.1) mmol/L, 血肌酐指标为 (285.0±42.5) mmol/L;CRRT治疗组:治疗前患者血尿素氮指标为 (18.1±3.9) mmol/L, 血肌酐指标为 (359.8±34.1) mmol/L, 治疗后血尿素氮指标为 (10.2±2.6) mmol/L, 血肌酐指标为 (194.8±29.8) mmol/L。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指标都有所降低,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IHD治疗组中有27例死亡, 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6例, 病死率为51.92%, 生存率48.08%;CRRT治疗组中有26例死亡, 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3例, 病死率为50.0%, 生存率50.0%。

2.3 两组并发症对比:

IHD治疗组中:穿刺部位出血 (2例) 、血肿 (3例) 、血气胸 (1例) 、感染 (2例) 等导管相关并发症总8例;全身出血 (2例) 、滤器凝血 (4例) 、血小板降低 (3例) 等抗凝相关并发症总9例;低血压 (2例) 、酸碱平衡失调 (2例) 、电解质紊乱 (3例) 、心律失常 (1例) 等全身并发症总8例。并发症发生率48.07% (25例) 。CRRT治疗组中:穿刺部位出血 (1例) 、血肿 (1例) 、血气胸 (1例) 、感染 (1例) 等导管相关并发症总4例;全身出血 (1例) 、滤器凝血 (1例) 、血小板降低 (1例) 等抗凝相关并发症总3例;低血压 (2例) 、酸碱平衡失调 (2例) 等全身并发症总4例, 并发症发生率20.35% (10例) 。P<0.05。

总之, 组间各项指标、临床疗效、病死率等均相似, 但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ARF是严重威胁危重病患者生命的常见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ICU中ARF的患病率高达31%[2], 且ICU危重ARF患者的病死率高达50%~80%。目前, 对于ARF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在有针对性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血液净化:IHD和CRRT。

IHD可以较快得纠正体液的紊乱, 有效降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指标, 能使氮质血症得到很大改善, 效果快速且显著, 但透析间期患者病情波动较大, 且不能很好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CRRT与IHD治疗效果相似, 在持续改善的过程中, 平稳改善血流, 分子物质和炎性介质得以很好得消除, 并能及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等, 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许多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结果显示, CRRT和IHD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生存率和病死率, 但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CRRT能更好对其进行控制。

IHD对于有出血倾向和CRRT过程中容易出现血管通路栓塞的患者有良好的适用性, 而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不能耐受IHD治疗的危重患者, CRRT能更好的改善其病情。与血液透析相比, CBPT更适合于ICU危重患者。IHD和CRRT都能有效得改善ARF患者病情, 且各自有其特有的适用性。合理得使用血液净化技术, 明确的治疗方案会使ARF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

参考文献

[1]陈锦海, 蔡志根, 李月婷, 等.老年急性肾衰竭病因及血液净化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4) :729-730.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 第2篇

为了保证ARF患者HD效果更好,做好HD的护理就特别重要。

现将我院应用HD技术治疗重症ARF患者100例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月-12月救治的ARF患者100例,其中女42例,男58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0.7±18.2)岁,全部病例均为重症ARF。

平均治疗时间为(107.6±50.5) h,治愈79例(79%),维持性血液透析状态5例(5%),死亡7例(7%),放弃治疗9例(9%)。

1.2 方法

采用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Quinton Mahurker双腔导管。

根据病情及出凝血情况分别使用全身肝素化抗凝法、低分子肝素法、无肝素法。

透析机分别使用的是美国百特SPS 1550及TINA1000、费森4008B;血液过滤器为百特HP150及HP170、费森F60;透析液由北京联合捷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HD是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应用血泵把血液引出体外进行体外循环,通过一种净化装置,利用弥散、对流、吸附原理清除小、中、大分子溶质,利用超滤原理清除过多水分,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到人体,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2 护理

2.1 HD前的护理

2.1.1 心理护理:透析治疗是一种非生理性状态,患者在此阶段易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一是认为病情恶化,二是对血透本身的担心、恐惧,对预后丧失信心,故此阶段心理护理很重要。

医护人员应用良好的心态去引导病人,改善负性心理,向患者做好透析前的宣教,告之血透的机理、过程及治疗效果,让患者认识到HD治疗的重要性,保持乐观的心态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HD前的准备:透析前要测体重、监测生命体征。

遵医嘱抽血查电解质、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常规、肝炎全套等,以了解患者心、肺、肝、肾功能状态及贫血、感染、出凝血情况。

如患者贫血严重应做好输血准备;血压偏低者应纠正低血压后,再行HD。

HD环境要清洁、安静、舒适,备好透析用物,检查透析机器各部件的运转是否正常及设置的各项透析数据是否正确,保证透析机的正常使用。

2.2 HD中的护理

2.2.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询问病人自我感觉状态,核对患者透析各项参数,严密观察血透监测各参数,并随病人的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若发现监测异常,及时做出正确分析判断,积极给予相应的处理,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及透析的顺利进行。

2.2.2 严密观察体外循环有无凝血:⑴严密监测透析机的静脉压和跨膜压(TMP),怀疑有凝血时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更换滤器和管路。

⑵正确使用抗凝剂,HD中要防止凝血和出血,并要观察有无透析管道和血滤器凝血现象,并严密观察血滤器的凝血程度,及时进行血滤器及透析管路的冲洗。

无肝素透析者可在预冲管路时用含有5 000 U/L的生理盐水冲洗、预冲、浸泡,使肝素注入空心纤维膜,治疗开始前将肝素排出。

治疗时应准确计算预冲管路的生理盐水总量,并调好超率,防止超率不足。

透析过程中,每30 min夹住动脉端用生理盐水100~150 ml冲洗1次,同时观察血滤器的`凝血情况。

观察血滤器有无凝血指标[1]:血滤器颜色逐渐发暗,超滤率逐渐减少。

此外注意观察血滤器有无破膜出血,如果破膜及时更换血滤器。

2.2.3 透析管路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

一般情况下禁用静脉置管输液、采血,连接管路要牢固,严防管路的脱落、折叠扭曲。

利用血路管道输液及在动脉端补液时,应专人守护,严防输液完毕时,空气进入管路和血滤器内,导致空气栓塞[2]。

2.2.4 并发症的防护:⑴感染是较严重的并发症,预冲和连接管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连接管路前把原封管的肝素盐水和残留在置管内的陈旧血液抽出,保持透析管路密闭。

如果透析器和管路复用,保证预冲彻底,防止有残留消毒液,肝素帽严格消毒浸泡,防止交叉感染。

插管处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换药,预防感染。

⑵超滤脱水不可过多过快,首次透析者缩短透析时间,调节合适的透析液钠浓度,防止发生失衡综合征。

⑶随时根据病情调整超滤率、血流量,温度、电导度等,否则易导致低血压,这就要求护士严密观察病情,保持血容量平衡。

2.3 HD后护理

透析结束后要检查是否达到超滤要求,必要时留取血标本进行生化检查,了解透析疗效,监测BP、P等,病情允许可称体重。

指导患者做好静脉置管的自我防护,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常见并发症的应急措施,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宜低盐、低磷、优质蛋白饮食,摄取足够的热量,加强营养,限制钾的摄入,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取,两次透析期间体重增长不宜超过原体重的4%。

饮水量一般以前一日尿量再增加500 mL,安排好下次透析时间。

HD是治疗ARF患者有效而又可靠的方法,早期充分透析,为危重ARF患者渡过危险期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但由于HD体外循环时间较长,加之ARF患者大都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HD中护理难度大,故护理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专人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防并发症的出现,正确处理各项机器报警。

总之,丰富的护理经验,高质量的护理技术是ARF患者行HD治疗得以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尹丽霞.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13(24):29-30.

ICU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3篇

【关键词】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64-02

笔者结合多年护理经验,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可行的舒适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护理配合方面有很好的效果,现对其临床优势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92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学》[1]呼吸衰竭相关诊断标准;②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且伴有或不伴有動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③有机械通气插管指征。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难以耐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者;②无插管指征者;③合并严重呼吸系统感染者;④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舒适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为36~78岁,平均年龄为(54.72±4.71)岁;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4.05±2.33)d;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53.88±4.82)岁;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4.02±2.29)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吸痰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实验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即以常规护理模式为基础进行整体性和个体性优化,具体如下:①患者入ICU后即对其个人资料、营养状态、意识状况、社会及家庭背景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②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包括轻声慢语、手机静音、控制温度湿度、调节日间阳光照射量和夜间灯光刺激、定时消毒灭菌等;③改变交流沟通方式。采取手势、图画、写字板等其他交流方式代替语言交流,加强护患交流,尽量满足患者个人需求[2];④体位护理。患者因需长期卧床治疗,可使用气垫床代替普通病床,每日交替充气、放气增加患者体位舒适度。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摆放舒适体位,定时为患者翻身、改换体位,同时配合按摩,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⑤吸痰护理。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动作,配合吸痰操作,同时使用气管套管内吸痰,降低对患者气道黏膜的刺激,提高耐受性;⑥心理护理。患者意识清醒时,可通过多种交流方式给予患者鼓励和心理疏导,定时播放音乐舒缓患者心情,为患者讲解各种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3]。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经有效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呼吸功能(用力呼气量、肺活量、气道峰压、潮气量)及住院时间,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不记名调查,内容包括:入院健康宣教、护士服务态度、护士沟通交流能力、护士专业技术技能、护士对病情了解度、住院期间知识讲解、解决问题能力、对责任病房的管理8项问题,每项总分10分,按照患者个人主观意愿进行评分。总分>60分为满意,40~60分为较满意,<4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HTSS](例)

组别口鼻粘膜损伤声带损伤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n=46)10002.17*

对照组(n=46)430219.5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比较[HTSS](例)

组别[]例数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

实验组[]462816295.65*

对照组[]4618141469.5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及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患者平均用力呼气量、平均肺活量和平均潮气量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气道峰压值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及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例数[]

呼吸功能

平均用力呼气量(%)平均肺活量(L)平均气道峰压(cmH2O)平均潮气量(ml)

平均住院时间(d)

实验组[]4688.28±6.52*3.74±0.23*24.54±2.37*538.22±77.19*8.25±3.37*

对照组[]4663.62±6.683.07±0.1228.95±3.05420.44±81.1013.44±5.5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多处于意识清醒状态,长期治疗易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加之不能通过语言表达个人需求,导致患者消极面对治疗、配合度差[4]。笔者通过优化常规护理模式形成了一套可行的舒适护理模式,在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舒适度和配合度方面显示出了明显优势。其中入ICU后调查基本情况,是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基礎,为舒适护理的人性化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则能够消除患者住院的紧张感和陌生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环境,利于患者康复;改变交流沟通方式彻底颠覆了以往的护理交流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护患交流,使护理人员随时掌握患者的不适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提高舒适护理的实施效果[5];体位护理则是针对患者插管后引起的不适症状以及长期受压导致的痛苦,对提高患者舒适度有重要意义;吸痰护理能够有效避免吸痰操作时引起的呼吸道刺激,提高吸痰效果;此外,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则能够疏导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配合度[6]。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平均用力呼气量、平均肺活量和平均潮气量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气道峰压值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舒适护理在促进患者护理功能恢复以及缩短康复时间上有明显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舒适护理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和技巧,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组织经验交流,不断优化护理内容,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王汝琨. 西医诊断学[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14-215.

[2] 孙小丽. 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22(10):166-167.

[3] 杨艳. 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加强人文关怀护理体会[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 4(10):127-128.

[4] 徐小欣, 张锦丽, 仇柯柯. 舒适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 18(4):14-17.

[5] 游芸芸. 舒适护理在ICU呼衰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3):712-713.

[6] 黄妮娜, 刘爱侠, 卢嫦清, 等. 舒适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10(22):34-35.

ICU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肾病内科ICU科接受治疗的2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本研究内容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在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 将26例患者在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有关临床资料作为主要参考资料。本组的26例患者中, 男19例、女7例;年龄21~72 (45.3±4.2) 岁。其中严重创伤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0例, 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 流行性出血热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 胰腺炎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患者在接受诊断期间, 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尿量减少、头晕、呼吸急促、四肢无力以及全身水肿明显, 甚至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患者经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及血液电解质检查等检查, 均符合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1]。

1.3 方法

26例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法国GAMBRO型号Prismaflex可移动式血液净化机对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方法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或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血滤器为ME 100 (Gambro) , 每隔1d更换一次血滤器, 坚持无菌操作。在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过程中置换液均选用 (青岛华仁药业生产) 成分:Na1 35.0mmol/L, K2.0mmol/L, Ca1.875mmol/L, Cl108.5mmol/L, Lactate33.75mmol/L, 葡萄糖1.5g/L, p H5.0~7.0, 渗透压约290.0 m Osmol/L;规格2L装。透析液为 (百特生产) 成分/100ml:含水葡萄糖1.5g, 氯化钠538mg, 乳酸钠448mg, 氯化钙26mg, 氯化镁5.1mg。离子浓度 (mmol/L) :钠132, 钙1.77, 镁0.25, 氯化物96;渗透压设置为346m Osmol/L, p H5.2;规格2L装;滤器:Prismaflex M100Set, 并检测其电解质情况调整加入钾、钠、钙、镁等, 对乳酸不耐受、乳酸酸中毒等禁用成品置换液及透析液。操作按《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是在国家卫生部领导下[2], 由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 旨在规范血液净化操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文件性规程。同时, 予以患者抗感染、扩血管以及利尿处理, 纠正患者因疾病引发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的症状, 恢复循环功能。同时, 医务人员在针对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期间, 需要及时通知患者家属患者的治疗进度和治疗效果,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6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 浮肿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控制, 尿素氮, 肌酐和血钾也恢复到了正常范围。同时,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 均未出现体温降低及低血压等并发症, 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见附表。

3 讨论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肾脏疾病, 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连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是目前临床用于抢救重症患者的常用血液净化技术, 它可通过从体外输入大量的置换液, 将患者体内有害的物质直接清除, 使患者的血液得到净化, 尤其在治疗急性中毒、肾功能衰竭和严重感染方面优势明显, 大大提高危重病患者的生存率[3]。结合本次研究课题所得的相关数据,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 相关指标较接受治疗前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控制, 差异显著 (P<0.05) 。因此, 笔者认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应用于ICU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显著, 能调整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免疫状态, 恢复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 有利于机体度过危机。连续血液净化技术在ICU的应用, 为我院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提高了我院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值得更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艳莉, 李宽.简易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ICU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48例[J].中国实用医刊, 2010, 37 (12) :82.

[2]王艳莉, 李宽, 王小井.简易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30例[J].中原医刊, 2005, 32 (24) :30-31.

ICU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兰考县人民医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ICU收治的90例HF合并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7.2±6.8)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2.3±0.8)年;合并症:高血压17例,冠心病13例,心肌炎1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5例。研究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7.6±7.0)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2.5±1.1)年;合并症:高血压13例,冠心病14例,心肌炎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5],入院前检查均确诊有支气管扩张、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引起的肺部急、慢性RF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引起的HF。本研究经本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鼻饲吸氧治疗,氧气流量为2.5L/min,并根据患者自身病情服用常规药物,如止咳平喘、祛痰、扩张血管、利尿、强心、抗感染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氧气流量为2.5L/min,面罩给氧,模式为定时自主呼吸,吸气压由8~10cm H2O(1cm H2O=0.098k Pa)逐渐升至18~20cm H2O,呼气压6cm H2O。两组患者均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 O2)、p 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等血气分析指标,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死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病症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6]。患者临床病症完全消失,Pa O2、p H值、Pa CO2等均在参考范围为显效;患者临床病症基本消失,Pa O2、p H值、Pa CO2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为有效;患者临床病症以及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未改善甚至恶化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8,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 H值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 H值高于治疗前,Pa CO2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死亡,研究组发生牙齿及口腔软组织损伤2例,导管阻塞1例,咽喉炎1例,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发生牙齿及口腔软组织损伤1例,导管阻塞2例,咽喉炎1例,肺部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

3 讨论

由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原因导致HF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引发呼吸功能障碍而发生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继发RF[7]。患者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病症除主要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表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外,还会并发肺性脑病,有的甚至会导致消化道出血[8]。临床治疗一般给予呼吸支持治疗,但是传统的有创通气治疗需经鼻或口进行气管插管必要时还需切开气管建立人工通道,操作复杂且对患者损伤大,临床疗效不理想。

无创呼吸机在患者吸气时通过一定的高压力把空气压进人的肺部,呼气时机器给于较低的压力使人把CO2由口或鼻从面罩上面的排气孔排出体外,完成一次呼吸。目前临床常用的无创呼吸机具有无需插管、可间歇通气的优势,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应用不同的通气方法,生理性加温和湿化气体对患者的刺激小,并且患者在通气时可以正常吞咽和湿化,脱机容易[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H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主要是,无创正压通气与有创正压机械通气相比不需建立人工气道,临床上正压通气多采用鼻罩、口鼻面罩或全面罩、鼻塞等方式进行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技术与传统有创通气相比,具有设备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对患者的气道不造成损伤、不易导致肺损伤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特点[10]。相关研究表明,无创呼吸机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回心血量,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11]。同时,患者的心脏跨壁压力减小,患者的呼吸做功也相对降低,促进患者心肌耗氧量减少。以此方法治疗ICU病房中RF合并HF的危重患者,能在有效时间内快速减轻患者肺泡水肿症状,降低患者自身耗氧量,缓解呼吸困难。改善患者微循环的同时,降低了危重患者病情恶化的风险。另外,相关研究还发现,持续正压通气技术能有效防止呼气末时患者肺泡萎陷,促进气体交换,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换气功能[12]。无创呼吸机采用空气氧气混合的特效氧气吸入治疗模式,既能显著改善常规吸氧不能缓解的低血氧症,又能有效避免因长期吸入高浓度氧气导致的氧中毒。但是有研究表明无创通气的人机同步性不理想、气道有分泌物时不易引流、潮气量不够稳定,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有机结合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技术,提高临床疗效[13]。

ICU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6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选取的90例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女性23例,男性22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为(50.0±7.5)岁;对照组:女性22例,男性23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为(50.5±7.5)岁。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呼吸衰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舒适护理。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耐心向患者讲解机械通气治疗的作用、治疗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从而消除患者紧张与疑虑[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鼓励患者积极乐观面对病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1]。

1.2.2 环境护理:

首先,住院环境保持洁净、通风、透气。室内温度18~20℃,湿度55.00%;其次,病房内保持安静,禁止高声喧哗;最后,适当摆放一些绿植,点缀、美化环境,缓解病房压抑气氛。

1.2.3 吸痰护理:

①传授患者科学的咳嗽动作;②采用气管套管内吸痰的方式,避免刺激患者气道黏膜;③观察患者心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判断是否有缺氧现象发生;④密切关注痰液性质、颜色以及量的具体变化,并将情况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

1.2.4 体位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处于卧床状态,身体某些被压迫的部位极易出现疼痛等不适感。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努力做好以下几点:①帮助患者寻找最为舒适的体位,并定期为患者翻身。2h一次为宜;②积极主动帮助患者按摩;③给患者提供各种软垫,提升患者舒适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均有好转,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78%)、并发症率(4.44%)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舒适护理有效融合了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吸痰护理以及体位护理等诸多方面,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临床护理的集中体现。①心理护理有效缓解了呼吸衰竭患者紧张、焦虑、悲观、失望的心情;②环境护理既能有效降低感染率,又能让患者保持心情愉悦;③吸痰护理可减少憋气发生率;④体位护理能减少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帮助患者早日康复[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78%)、并发症率(4.4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了舒适护理是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病人的最佳护理方案,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黄妮娜,刘爱侠,卢嫦清,等.舒适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34-35.

[2]胡秋香.舒适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8(3):268-268.

[3]李学兰,刘化侠.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17-18.

[4]周剑英.舒适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6):53-54.

ICU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重症监护室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40例,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12例, 年龄最小的16岁, 最大的82岁, 平均年龄48.3岁, 所有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 缺血性心肌病11例, 风湿性心脏病8例, 扩张型心肌病4例, 肺源性心脏病1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 其中Ⅲ级患者23例, Ⅳ级患者17例;且所有患者均为重症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首先给予强心剂、利尿剂以及正性肌力等药物治疗, 并给予高流量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但所有患者病情仍无好转, 立即转入ICU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治疗[2]。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 通气模式选用SIMV+PEEP+PSV模式, 参数设置:潮气量6~10m L/kg;吸气压15~40cm H2O (1cm H2O=0.098k Pa) ;呼吸频率12~25次/min;呼气末压 (PEEP) 3~8cm H2O, 吸氧浓度30°~60°, 且各参数以患者的耐受程度为准, 若患者烦躁或人机不配合时可选用芬太尼、丙泊酚镇静。待患者病情稳定, 血流动力学稳定, 自主呼吸平稳后撤机, 并观察2h~1d待患者呼吸持续平稳时给予拔管。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通气前后的心率 (HR) 、呼吸频率 (R) 、动脉血氧饱和度 (Sp O2) 、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等指标进行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 计量数据采用 (±s) 表示, 并应用χ2检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经过有创机械通气治疗38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并成功撤机拔管, 2例患者因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 有效率为95.0%。对38例患者通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的比较, 通气后患者的呼吸指标和动脉血气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s)

3 讨论

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常常因并发呼吸衰竭而进一步加重低氧血症, 并形成恶性循环, 患者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为意识丧失、多器官功能衰竭, 甚至呼吸、心脏骤停等。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和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 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又是临床中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 其主要作用是改善患者的换气功能和心脏功能[3]。近年来的研究表明[4], 机械通气可减少心脏前后负荷, 增加心搏出量, 减轻氧耗和酸中毒, 增强心肌能力。但在应用有创机械通气之前应严格进行适应证的把握, 以减少对患者的必要要伤害, 其适应证主要包括: (1) 经常规有效治疗症状均得不到缓解者; (2) 动脉血气分析p H<7.20, Pa O2<8k Pa, Pa CO2>9.3k Pa者; (3) 呼吸肌疲劳, 意识模糊、昏迷者。同时所谓的有创机械通气必定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伤害, 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且呼吸机参数的设置应遵循由低到高的原则, 并根据病情的监测适时的调整呼吸参数, 以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并在病情稳定后准确把握撤机、拔管指征, 随时做好撤机准备, 以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在本组的资料中对4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无效的情况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效果满意, 总有效率达95.0%, 并对患者通气前后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 通气后患者的呼吸指标和各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 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提高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ICU重症监护室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40例, 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均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本组40例患者中38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2例患者因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 治疗有效率为95.0%;对38例患者通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 且P<0.05。结论 及时有效的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ICU,心力衰竭,疗效

参考文献

[1]李华.卡维地洛对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6) :44-45.

[2]梁剑波, 温德良, 江丽屏, 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8, 13 (3) :163-165.

[3]余贤容.心电监护下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 (下旬刊) , 2012, 3 (6) :120-121.

ICU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我院ICU入选的呼吸衰竭患者85例, 男46例, 女39例, 年龄48~65 (57.5±4.3) 岁。患者均存在Ⅱ型呼吸衰竭 (Pa0231~44mm Hg, Pa C0284~121mm Hg) , A-pache l I评分 (14.8±4.7) 分。原发病:急性心肌梗死23例, 脑血管病变18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急性发作14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例, 多发性骨折脏器损伤8例, 上消化道出血7例, 急性中毒6例。排除有鼻衄病史及原发性肺炎者。随机单盲分为A、B两组, A组44例, B组41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1.2 插管方法

A组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方法。B组患者采用喉镜引导经口插管方法。

1.3 观察指标

插管24h吸痰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SPO2、Pa O2、Pa CO2;工作量与并发症指标:平均插管时间、平均口腔护理次数及脱管例次、痰痂形成例次、呼吸机相关肺炎等。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用表示, 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所有数据经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气分析指标

不同组别患者通气24h后, 动脉血气指标均较之机械通气前好转, 两组SPO2、Pa O2与Pa CO2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并发症

A组患者插管时间长于B组, 但人均护理次数要少于B组 (P<0.05) ;并发症:A组患者通气期间脱管例次、痰痂形成例次及VAP发生例次均少于B组 (P<0.05) 。

3 讨论

通过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是ICU救治危重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 在辅助通气效果方面, 两种插管方法效果区别不大, 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1]。但从患者可耐受性、插管的安全性方面比较, 经鼻气管插管效果明显优于经口插管方法。究其原因, 经口气管插管导管移动空间较大, 不易固定, 易出现气管导管脱落, 同时患者生理吞咽动作易导致插管移位;由于口腔及咽部分泌物较多, 实施口腔护理与吸痰的次数也较多, 由此导致的痰痂及VAP的发生概率也增大[2]。经鼻气管插管对患者咽喉部的刺激小, 导管容易固定, 不易出现意外脱管现象与并发症, 病人耐受性较好, 有报道[3]经口气管插管常只能放置1w以内, 较长时间的机械通气需行气管切开, 经鼻插管导管留置时间可达30~60d, 更适合于长期置管者[4]。同时, 适用于有口腔疾病或不能张口的患者, 部分患者可自主经口进食、进水。但由于经鼻插管操作相对复杂, 加之鼻腔黏膜较薄, 稍有不慎即导致鼻腔出血, 因此, 需要插管者熟悉局部解剖位置, 提高经鼻插管的熟练度, 这对于提高抢救效果, 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灵聪, 黄立权.ICU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不同气管插管方法的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 2007, 47 (31) :49-50.

[2]叶良玉, 徐效峰, 李莉.机械通气中经鼻腔气管插管与经口腔气管插管二种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比较[J].河北医学, 2006, 12 (8) :706-708.

[3]夏玉玲.经口气管插管法与纤支镜下经鼻气管插管法在ICU的运用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5) :29-30.

ICU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4年5月—2016年5月因重症心力衰竭入住我院ICU接受救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基础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5岁~86岁,平均年龄(68.5±3.0)岁;治疗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46岁~87岁,平均年龄(69.2±3.7)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疗法给予基础组患者应用血管扩张类药品、增强心功能及血流量类药品,并进行利尿治疗。

1.2.2 有创机械通气疗法

治疗组患者于ICU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疗法:①行气管插管,给予患者创建专业人工气道后,即可连接呼吸设备,将设备模式调试至A-C式。②观察机体氧合状态,若已恢复基础水平,需及时转换通气模式,选择SIMV以及PSV联合式,后期再调试至PSV式。③适时调整呼吸设备相关参数,确保潮气量介于6.0~10.0 m L/kg之间,同时呼吸频率应介于每分钟12~20次,吸氧浓度应介于30%~60%间,呼气末正压指数要介于4.0~5.0 cm H2O之间。④在救治过程中,如果患者表现出易怒、烦躁等问题,需予以镇静治疗,可选用芬太尼以及咪唑安定等药品。⑤待机体缺氧问题得到控制,且血流动力指数、病情均达到稳定状态后,需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再确定撤机时间。此外,待机体呼吸频率达到平稳状态后,需及时拔出气管导管设备。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救治后,症状改善明显,同时心功能指数改善达到2级或2级以上;有效:救治后,症状有所缓解,同时心功能指数改善达到1级;无效:救治后,症状无改善,同时心功能指数无好转[1]。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对比基础组救治有效率为73.53%,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2.11%(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后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救治前,2组心率指数、呼吸频率指数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救治后,2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心率指数、呼吸频率指数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改善情况优于基础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除了病情危急外,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大多还存在缺血以及缺氧等症状,以至于其救治难度大,而且病死率高,需加以重视。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救治重点是缓解缺氧现象,并且减轻心脏负荷,从而改善其病情,临床多以有创机械通气疗法展开救治[2]。有创机械通气疗法不仅能提升患者肺泡内压指数,使肺间质组织水肿症状得到缓解,避免机体小气道处于闭合状态;通过加大胸内压,不仅能使肺内分流、静脉组织的回心血量得到有效控制,还能改善患者氧合指数,使其耗氧量迅速降低,在对酸中毒现象、缺氧问题进行及时纠正的基础上,有助于降低心肌耗氧量及血压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达到救治目标[3]。除此以外,有创机械通气疗法还可以充分改善机体血气指数,使其呼吸频率、心率指数恢复至正常范围,除了能对血氧饱和度进行合理增强,使患者的缺血、缺氧症状得到充分缓解外,还能使其心肌组织的缺氧现象得到改善,有助于控制心肌组织的耗氧量,缓解心脏负担,改善心力衰竭程度,从而有效提升救治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救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基础组的72.53%(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心率指数、呼吸频率指数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基础组(P<0.05)。

综上所述,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救治时,建议选择有创机械通气疗法,该方案有助于提升救治效果,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心率指数、呼吸频率指数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具有推广意义。

摘要:目的 总结ICU重症心力衰竭救治工作中对有创机械通气措施合理应用的价值。方法 筛选2014年5月—2016年5月因重症心力衰竭入住我院ICU接受救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基础组34例,选择常规疗法进行救治;治疗组38例,于ICU内实践有创机械通气疗法。对2组救治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基础组救治有效率为73.53%,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2.11%(P<0.05);同时治疗组心率指数、呼吸频率指数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改善情况优于基础组(P<0.05)。结论 对于ICU内接受救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选择有创机械通气疗法效果突出,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ICU,有创机械通气,常规疗法,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谭位华,卿国忠,陆煜,等.有创机械通气和常规方法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3):491-493.

[2]崔晓琼,李彤,周权,等.序贯机械通气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3):263-266.

[3]李国芳,徐丘卡,陈国方,等.有创机械通气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心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2):224-226.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2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1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