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表面活性物质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漫步者
2025-09-15
1

表面活性物质范文(精选12篇)

表面活性物质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eonatal intensivecafe unife, NICU) 收住的NRDS患儿80例, 其中男42例, 女38例, 年龄30 min~6 h。80例患儿均为早产儿, 胎龄28~33周, 平均30.2周, 体重1 120~2 840 g, 平均1 870 g。所有患儿均符合NRDS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 且进行性加重, 伴有嘴唇发绀、鼻翼扇动、呼气性呻吟、吸气性凹陷等症状。胸部X线拍片符合NRDS特征性改变, 即肺透亮度降低、支气管充气征、弥漫性网状阴影等。排除合并宫内感染性肺炎、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呼吸道畸形、胎粪吸入综合征等疾病。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0例, 两组患儿胎龄、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

确诊后立即给予Bi CPAP, 并联合使用PS。 (1) PS的给药方法:清理患儿呼吸道后进行气管插管, 按100~200 mg/kg剂量给予预热至37℃的固尔苏。给药时让患儿分别取平卧位、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 用注射器将固尔苏混悬液在10 min内分3次经气管插管缓缓注入, 注入后使用气囊正压通气使药物分布均匀, 拔管后继续使用Bi CPAP治疗。用药后6 h内不对患儿进行拍背吸痰, 6~12 h内可根据患儿病情重复使用PS 1~2次。 (2) Bi CPAP治疗:用Bi CPAP装置连接患儿鼻腔和呼吸机, 设置氧气初始流量为4~6 L/min, 若病情稳定可逐渐下调至2~4 L/min, 保持吸入氧浓度为30%~50%。设置Bi CPAP装置初始压力为0.39~0.59 k Pa。随时进行血气分析, Pa O2稳定在60~70 k Pa时, 说明患儿病情好转, 可逐渐降低吸入氧浓度。当吸入氧浓度低于40%时可逐渐降低Bi C-PAP的压力, 每次改变参数后15~20 min需检测1次Pa O2。当Pa O2>80 k Pa时, 需较快下调Bi CPAP压力, 使Pa O2保持稳定。当Bi CPAP的压力降低到0.196~0.294 k Pa, 患儿病情及Pa O2稳定达>1 h时, 可停用Bi CPAP, 改用普通面罩吸氧[2]。

1.2.2对照组

使用Bi CPAP治疗, 治疗方式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儿的补液、纠正酸中毒、维持血压、体温、血糖等基础治疗方式均相同, 对两组患儿均给予精心护理。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困难缓解时间

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 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血气分析

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血气分析, 治疗前分别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6 h、24 h、48 h观察组患儿Pa O2和Pa CO2的改善程度,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表3。

2.3 治疗效果比较

患儿病情未好转、恶化、需要有创辅助呼吸治疗、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等为治疗失败。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失败率,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4。

3 讨论

NRDS是PS不足所致, 多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围生期窒息等新生儿中。PS是一种分布于肺泡内表面、主要成分是磷脂和特异性蛋白质的混合物[3], 它能降低肺表面张力, 防止肺泡塌陷, 稳定肺泡内压, 有利于肺泡扩张, 对于维持通气循环、保证气体交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PS缺乏, 肺泡表面张力增大, 肺泡广泛塌陷, 肺顺应性下降, 导致广泛的肺不张, 使气体交换困难, 进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

由于早产儿呼吸系统未发育成熟, 自身肺部通气、换气功能不完善, 无法满足机体需要。目前临床上多用辅助通气与PS联合治疗NRDS。以往有报道多家医院采用机械通气方式治疗NRDS, 虽然有一定效果, 但因其属于有创性通气, 容易发生气压伤、肺发育不良、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呼吸机相关并发症[4]。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无创辅助呼吸, 即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Bi CPAP) , 可使肺泡稳定扩张, 避免塌陷, 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 增加肺功能残气量, 治疗效果显著。此外, Bi CPAP操作简单, 使用安全, 费用相对低廉, 显著减少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使用Bi CPAP联合PS治疗NRDS, 致死率、致残率低, 并发症发生率低,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 CPAP) 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 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NRDS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观察组给予Bi CPAP加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 对照组仅给予Bi CPAP治疗。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血气分析Pa O2和Pa CO2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病情无好转或恶化3例, 占7.5%, 对照组病情无好转或恶化9例, 占22.5%, 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NRDS患者使用Bi 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效果显著, 可快速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 及时缓解症状, 治疗成功率高,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

参考文献

[1]崔蕴璞, 童笑梅, 汤亚南, 等.应用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进行序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28 (6) :417-419.

[2]赵玉祥, 岳虹霓, 韩良荣, 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 (12) :1156-1159.

[3]杨梅, 郑平, 李晶, 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 (9) :850-853.

精神活性物质分类及药理作用 第2篇

精神活性物质指能够影响人类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情绪、情感、意志和行为,改 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依赖性潜力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非医疗性使用这些物质,是因为这 些化学物质可以给他们带来某些特殊的精神和躯体感受。

一、概述

精神活性物质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苯丙胺类兴奋剂、镇静催眠类、安定 类、致幻剂、有机溶剂、烟草、酒精和咖啡因等化学物质。一次性大量使用、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后停用或者是减量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可导致依赖 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行为偏常等)、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

二、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成瘾性物质)

(一)鸦片类 麻醉品(鸦片、吗啡、可待因、杜冷丁、海洛因、美沙酮)1.鸦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①麻醉性镇痛药; ②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安眠、镇痛、呼吸抑制及镇咳、降温等作用; ③缩瞳、催吐、心动过缓、抑制胃肠道的活动、胃肠道痉挛等; ④鸦片受体激动剂,作用于鸦片受体;

2.中枢神经兴奋剂:可卡因的药理作用。①兴奋中枢神经,可产生幸福感和欣快感,消除疲劳感; ②小剂量兴奋中枢迷走神经使心率变慢,中等剂量时心率反而增快。大剂量使用会对心 肌产生毒性作用,使心脏急性衰竭致死; ③直接作用中枢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所致肌肉活动增强强化产热作用; ④有局部组织阻断神经传导作用。3.苯丙胺类兴奋剂(ATS)(1)甲基苯丙胺 “冰毒”,见图 1。图 1 冰毒(2)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 胺(MDMA)或 “摇头丸”,见图 2。图 2 摇头丸(3)苯丙胺类兴奋剂的药理作用 ①兴奋中枢神经; ②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③用量充足时可出现震颤、不安、激动、精神运动性活动增加与不眠; ④对心理的作用:警觉性提高、疲乏感消除。情绪饱满、机动性强、信心十足、注意力 易于集中。不少人顿感情感激昂或是欣快、言语与活动增多。精神活动性操作显得机敏、体 育活动技巧变得更为熟练; ⑤急性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表现为不安、头昏、震颤、腱反射亢进、话多、易激 惹、无力、失眠,严重时可出现精神混乱、性欲亢进、焦虑、烦躁、谵妄、偏执性幻觉或惊 恐状态。原患有精神障碍者其症状可随之加剧并产生自杀或杀人倾向。⑥慢性中毒多表现为体重减轻与精神异常,后者多出现幻觉妄想状态,酷似精神分裂症。

4.大麻(1)大麻的药理作用 ①增加心率; ②降低眼压; ③大量使用可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④长期使用可产生支气管炎与哮喘; ⑤长期吸入较烟草更易致癌; ⑥一次吸入过量可出现一时性的口干、咽干、恶心、呕吐、腹泻、咳嗽、甚至呼吸抑制。(2)大麻的心理效应 ①含 2%四氢大麻酚的一支香烟或口服 20 毫克四氢大麻酚即可产生心理效应; ②产生幸福感或欣快感,伴随着困意和精神松弛,有轻度醉酒的感觉; ③情绪宁静,对于颜色的感觉生动和深刻,对音乐的鉴赏力增强; ④时间的感受发生变化,感到时间过得缓慢,几分钟犹如几个小时; ⑤可出现感知的共感现象,如可见的声音和可听到的形象; ⑥饥饿感降低; ⑦由于影响了信息加工过程,会影响使用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以及计算功能。有时会 出现思维联想障碍,甚至偏执观念,严重时形成一时性的接受崩溃现象; ⑧使用剂量较大时,实验性的动作反应时间降低或损伤简单运动性操作。

5.氯胺酮(K 粉)(1)氯胺酮药理作用 ①氯胺酮(ketamine)是苯环己哌啶(N-1-phenycyclohexy-piperidine, PCP)的衍 生物,属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vl-D-aspartate, NMDA)受体拮抗剂。目前临床 上多用于小儿外科手术的基础麻醉,也可单独用于一些小手术, 或诊断检查、全麻诱导、复 合全麻以及需反复操作的强镇痛(如烧伤换药)等临床麻醉。氯胺酮可产生类精神分裂症样 症状,在成人较突出和常见,儿童反应相对较轻。②氯胺酮可抑制丘脑-新皮层系统,选择性地阻断痛觉,故具有镇痛的药理学作用。另 一方面,氯胺酮对边缘系统呈兴奋作用,造成痛觉消失,意识模糊但不是完全丧失,浅睡眠 状态,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反应迟钝,呈一种意识和感觉分离状态。③氯胺酮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其毒副作用表现在:一是精神、神经系统,出现鲜明的 梦幻觉、错觉、分离状态或分裂症,尖叫、兴奋、烦躁不安、定向障碍、认知障碍、易激惹 行为、呕吐、流涎、谵妄、中等肌张力增加和颤抖等。

(二)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

1.简介(1)镇静催眠药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小剂量产生镇静作用,中等剂量产生催眠作 用,大剂量能引起麻醉,超大剂量能麻痹延髓而致死。(2)一次大剂量吞服镇静催眠药可发生急性中毒。长期超治疗剂量的服用此类药物,可以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导致慢性中毒和成瘾。

2.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的药理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巴比妥类药物能作用与醒觉有 关的脑干网状结构组织,选择性的抑制上行激活系统活动。小剂量可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产生镇静催眠作用,较大剂量可以使感觉迟钝、活动减少引起困倦和睡眠。对延髓中枢产生 直接影响,使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增加。中毒剂量可损害心肌和抑制呼吸中枢,致使呼 吸浅表,速度加快,呼吸麻痹与窒息而致死。

(三)苯二氮卓类(安定类)药理作用 主要作用于大脑皮层、网状结构、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具有中枢性抗焦虑作用,还具有 催眠和肌肉松弛、抗惊厥作用。小剂量可抗焦虑和镇静,较大剂量可诱导睡眠、抗惊厥,毒 性剂量可引起深度昏迷。

(四)致幻剂类 麦角酰二乙胺(LSD)、北美仙人球毒碱(麦司卡林)、苯丙胺、甲基苯丙胺。药理作用 如下。①中枢神经系统:静坐不能、震颤、共济失调和痉挛性麻痹。②心理变化:兴奋、心境变化(欣快或抑郁)、知觉障碍(幻觉和假性幻觉),人格解体 和精神分裂样状态。③瞳孔扩大、心动过速或呼吸抑制。

(五)酒精的药理作用

1.神经系统 酒精是神经系统抑制剂,随酒精浓度的增加,抑制范围不断扩大,由皮层 开始,逐渐向下,最后到达延髓中枢。

2.行为和情感 产生欣快体验,有夸大、欣喜、亲切的体验和行为。会使人感受到一 种宁静缓和、带刺激性的兴奋、新奇和欣快的情绪。

3.胃肠道 小剂量酒精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肠蠕动。高浓度酒精对胃肠道功能产生抑 制作用。

4.心血管和呼吸系统 直接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的皮肤血管部分,使外周皮肤血管扩张,增加心率和呼吸。大量酒精可轻微减少冠脉血流量,还可以损伤心肌。酒精浓度达到 3-6 克/公斤,可抑制呼吸功能,甚至使之停止。

5.泌尿生殖系统 酒精抑制抗利尿激素,饮酒后尿的生成增多。酒精可损伤性器官组 织,可破坏女性生殖能力,抑制分娩和哺乳期内子宫收缩能力。可使男性精细胞活力减弱,并发生结构改变,因而降低生育能力。

(六)烟草 1.烟碱的药理作用 ①外周神经:尼古丁对植物神经节的节细胞具有先兴奋后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在抑制 期,受体脱敏,使神经-肌肉终板信号传递受阻,成为烟碱急性中毒引起呼吸肌麻痹的原因。②中枢神经系统:小剂量致震颤,较大剂量可能出现惊厥,大剂量转抑制。③心血管系统:血管收缩、心率增快、血压上升。④呼吸系统:初期呈兴奋作用,是烟碱对主动脉的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所致,较大剂 量可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先兴奋,后转入麻痹。外周性呼吸肌麻痹可能出现在中枢性麻痹 之后。⑤消化系统:对副交感神经节的兴奋作用可促进胃肠道张力增高、胃肠道蠕动增强,因 而可致便意和腹泻。吸烟后引起的恶心、呕吐,主要原因是尼古丁对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器的 作用和局部粘膜受到刺激所致。⑥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减轻氯丙嗪引起的嗜睡,可降低氨茶碱、非那西丁、心得安等药 物的血液浓度。

(七)有机溶剂类和其他 从药效上讲,有机溶剂类近似中枢神经镇静剂。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吸入后很快于肺部吸 收,很快进入神经系统产生短时的作用,使人产生头昏目眩和心理紊乱,如坠云雾山中,重 者可产生短暂时刻的精神混乱状态。但多半反应则是类似嗜酒后的欣快心境,使人镇静变得 无忧无虑。

三、精神活性物质依赖

1.使用 分为偶尔使用、间断使用。

表面活性物质 第3篇

关键词:茶皂素;提取率;纯化;表面活性

中图分类号: TQ4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206-03

收稿日期:2013-08-19

基金项目: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2CXSY省09)。

作者简介:解庆范(1965—),女,黑龙江鹤岗人,教授,主要从事配位化学和活性物质提取研究。E-mail:xqf360@sohu.com。茶皂素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乳化剂、发泡剂、湿润剂、分散剂、去污剂、助泡剂等[1],广泛应用于日化、建材、纺织、农药领域,经济价值较高。山茶树是四季常绿阔叶小乔木,生长能力强,山茶树在泉州大部分园区和社区作为环境美化都有种植,且每年都会定期修剪,资源丰富。山茶树的叶和梗中茶皂素的含量较高,具备提取价值[2]。本研究以山茶树叶和梗作为茶皂素的提取原料的新来源,考察粗茶皂素的制取及纯化工艺,并对其一些表面活性進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和试剂

山茶树的叶和梗(从修剪下来的山茶树枝条中采摘);茶皂素纯品(AR,杭州中野天植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香草醛(AR,济南恒化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浓硫酸(AR,西陇化工有限公司产品);无水乙醇(AR,上海联试化工试剂有限公司产品);碳酸氢铵(AR,新宁化工厂 产品);过氧化氢(30%,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氧化钙(AR,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明矾(AR,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产品);丙酮(AR,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乙醚(AR,上海联试化工试剂有限公司产品);石油醚(AR,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正己烷(AR,上海联试化工试剂有限公司产品);乙酸乙烯酯(AR,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产品);甲苯(AR,上海联试化工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1.2仪器与设备

BS224S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产品),UV-3100紫外可见扫描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产品),HH-2数显恒温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产品),SHZ-D(Ⅲ) 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产品),最大气泡法表面张力测定仪(厦门大学玻璃仪器室产品)。

1.3方法

1.3.1原料的制备将山茶树的叶和梗用清水及蒸馏水清洗干净,晒干,放入烘箱中50 ℃下烘干,用粉碎机粉碎,用40目的筛子过筛。称取一定量山茶树的叶梗粉末,用80%的乙醇作溶剂,料液比为1 ∶9,提取温度为60 ℃,浸提2 h后,将浸提液用真空泵抽滤,再用少量80%乙醇洗涤滤饼,合并滤液备用。

1.3.2标准曲线的绘制采用硫酸-香草醛显色法,按文献[3]的方法绘制,得标准工作曲线(图1和图2)。标准工作曲线回归方程为:y=0.737 00x+0.018 15,r=0.998;线性范围为0.1~1.0 mg/cm3。

1.3.4茶皂素纯度的测定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粗品,用50%乙醇溶解后定容至10 mL,摇匀备用。量取该溶液0.5 mL于试管中,加入8%的香草醛0.5 mL,摇匀后在冰浴条件下加入77%的硫酸4.0 mL,并置于65 ℃水浴中保温15 min,之后迅速取出并冷却至室温,以试剂为空白在最大波长545 nm处测吸光度值,根据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得出茶皂素的含量(ρ),根据公式计算粗茶皂素的纯度和回收率[3-4]。

1.3.5粗茶皂素制备

1.3.5.1沉淀法制备粗茶皂素取适量茶皂素乙醇浸提液,氧化钙沉淀剂加入量为山茶树叶梗粉末质量的16%,反应时间3 h,离心分离得滤饼,干燥称量后,按文献最佳比例加入碳酸氢铵释放剂,离心分离得滤液,滤液浓缩、低温真空干燥至恒质量得粗茶皂素[5]。

1.3.5.2明矾法制备粗茶皂素取适量茶皂素乙醇浸提液,滤液加入2%明矾,随后置于60 ℃水浴保温1.5 h,然后室温静置3 h,除去下层沉淀,上层清液离心分离得滤液。滤液中加入适量30%的H2O2,并置于60 ℃水浴中恒温1.5 h后,浓缩低温真空干燥至恒质量得粗茶皂素[6]。

1.3.6粗茶皂素的纯化准确称取粗茶皂素5 g,按1 ∶10的料液比加入溶剂溶解,滤去不溶杂质后,滤液中按溶剂 ∶沉淀剂为1 ∶2的比例加沉淀剂,离心分离、沉淀,低温真空干燥至恒质量得产品。按方法1.3.4测定产品的纯度和回收率。

1.3.7茶皂素表面活性测定

1.3.7.1临界胶束浓度测定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茶皂素的临界胶束浓度[7],表面张力测定采用最大压力气泡法[7]。在(32.0±0.2)℃条件下测定不同质量分数(%)纯化后茶皂素水溶液的表面张力γ(mN/m)。作γ -lgw曲线,根据曲线拐点确定茶皂素的临界胶束浓度。

1.3.7.2起泡和稳泡能力测定采用搅动法测定茶皂素的气泡和稳泡能力。室温下称取纯化后的茶皂素,配置成临界胶束浓度溶液,取20 mL溶液于100 mL具塞量筒中,以 120 r/min 的速度振动10次,测定刚停下和静止5 min后的泡沫高度[8]。

1.3.7.3乳化能力测定用移液管准确吸取40 mL 0.5%的茶皂素水溶液,放入250 mL碘量瓶中,然后加入40 mL的有机物,盖紧塞子,上下剧烈振荡5下,静置1 min,如此重复10次,然后将其倒入100 mL量筒中静置,立即用秒表记录分出水10 mL的时间[9]。

nlc202309051320

2结果与分析

2.1粗茶皂素制备

沉淀法制得的粗茶皂素的颜色为棕黑色,平均产率为10.24%,纯度为29.57%。明矾法制得的粗茶皂素的顔色为棕黑色,平均产率为16.14%,纯度为76.92%。

2.2粗茶皂素制备工艺中加入过氧化氢对茶皂素产率和纯度的影响

3结论

以山茶树叶、梗的乙醇浸提液为原料,采用明矾法制备茶皂素粗品,所得产品的产率和纯度两个方面都明显优于氧化钙沉淀法。在较佳工艺条件下,可制得纯度为76.92%的浅黄色茶皂素粗品,产率达16.14%。

茶皂素粗品纯化的最佳工艺为:以80%的乙醇为溶剂,丙酮为沉淀剂,料液比为1 g ∶20 mL,溶剂与沉淀剂之比为 1 ∶2。纯度为76.6%的茶皂素粗品经过纯化,可得到纯度达93%以上的纯品。

从山茶树的叶和梗中提取的茶皂素是一种天然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经测定,茶皂素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5%,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起泡剂和乳化剂。

参考文献:

[1]刘晓庚,陈梅. 茶皂素的提取与应用研究[J]. 今日科技,1993(6):6-7.

[2]陳仕芳,解庆范,叶周忠,等. 福建山茶树叶和梗中茶皂素的提取工艺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675-2677.

[3]赵娟,黄健花,蔡春明,等. 沉淀法纯化茶皂素的工艺研究[J]. 中国油脂,2010,35(11):58-61.

[4]谢秋英,黄玉英,宋振荣. 茶皂素的提取纯化及成品中茶皂素含量的测定[J]. 福建水产,2010(2):14-17.

[5]刘红梅,周建平,李海林,等. 沉淀法制取茶皂素的工艺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08,24(6):571-574.

[6]刘晶晶,高荫榆.茶皂素提取与纯化工艺的探讨[J]. 食品科技,2005(3):59-61.

[7]董国君,苏玉,王桂香.表面活性剂化学[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9-60.

[8]赵田红,董阳阳,彭国峰,等.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J]. 应用化工,2011,40(7):1219-1228.

[9]丁伟,景慧,梁宝,等.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J]. 合成化学,2011,19(3):373-375,378.

[10]夏春华,朱全芬,田洁华,等. 茶皂素的表面活性及其相关的功能性质[J]. 茶叶科学,1990,10(1):1-10.

表面活性物质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住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NICU) 的新生早产患儿68例, 其中男性30例, 女性38例, 胎龄均在30~35周, 平均胎龄 (32.06±3.85) 周, 出生体质量在2.0~2.6kg, 1 min Apgar平均评分为 (6.08±2.08) 分, 其中评分≤3分有1例, 4~5分有7例, 其余均≥6分。分娩方式:剖宫产31例, 顺产35例, 吸引产2例。患儿均有急性呼吸窘迫的表现, 所有患儿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 (34例) 与治疗组 (34例) , 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质量、体质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较性, 具体资料见表1。

1.2 诊断标准[3]

依据《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所有患儿均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凹陷、呼气呻吟及发绀等临床表现, X线胸片表现异常, 且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1.3 治疗方法

(1) PS制剂为人工合成制剂exosurf (美国, 惠康) , 每支含有PS108mg。 (2) exosurf给药方法:对已经确诊的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另外,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 (exosurf) , 每例1剂, 经气管内给药, 用药前将药液于37℃下温化, 用10m L注射器吸取已温化药液, 经气管插管送入气管分叉处, 分别采取4个体位给药 (头高左、右侧卧位及头低左、右侧卧位) , 每个体位给予1/4剂药液。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气血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各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检验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用药6h后, 呼吸困难、吸气性凹陷、呼气呻吟及发绀等临床表现减轻, 血气p H、Pa O2、明显上升, Pa CO2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 是因为患儿出生时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缺乏所致, 多见于早产儿, 表现为肺顺应性降低, 肺泡出现萎缩, 功能残气量降低, 以致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下降, 严重时会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 病死率较高。外源性的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进行辅助治疗, 可提高NRDS的抢救成活率, 具有降低肺表面张力, 增加肺泡顺应性的生理功能, 使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 使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都得以改善, 缩短人工通气的时间减轻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其临床效果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所证实[4]。自20世纪80年代, 世界范围内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用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 对于严重患者, 用药后可迅速改善气体交换, 显著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5]。本研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使患者呼吸困难、吸气性凹陷、呼气呻吟及发绀等临床表现减轻, 血气p H、Pa O2、明显上升, Pa CO2明显下降, 能快速、有效、完全地改善肺氧合功能, 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廖承德, 李杨芳, 张渝华, 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2例X线随访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07, 25 (1) :62-63.

[2]陈超.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 18 (11) :651-652.

[3]金汉珍, 黄得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21-427.

[4]钟莉芳.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19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 :33-34.

表面活性物质 第5篇

1引言 目前在微生物产生活性物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从陆地上寻找新的菌种和活性物质的几率越来越小,而海洋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环境(高盐度、高压力、低温及特殊光照)造就了大量陆地不存在的微生物新种和作用独特、结构特殊的.活性代谢物质.因此近几年以来,从海洋中寻找微生物新种和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理活性物质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1~4].本课题组从海南周边海域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抗菌、抗肿瘤活性的海洋细菌B2817,本文报道了对该菌的鉴定及对其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结果.

作 者:吕家森 黄惠琴 丛明 鲍时翔 L(U) Jia-sen HUANG Hui-qin CONG Ming BAO Shi-xiang 作者单位:吕家森,L(U) Jia-sen(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烟台大学,海洋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黄惠琴,丛明,鲍时翔,HUANG Hui-qin,CONG Ming,BAO Shi-xiang(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

表面活性物质 第6篇

谜团。

冥王星曾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后来被国际天文界降格为矮行星。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安装的光谱仪观测到冥王星的表面状况是一个冰冻岩石球态星体。哈勃望远镜所拍摄到这颗矮行星的一处亮点,暗示其表面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冰霜。光谱仪发现冥王星表面颜色的形成是由于强烈的太阳紫外线或宇宙射线辐射分解其表面的“冰”(实为碳氢化合物),通过化学检测可以发现从而在表面留下红色剩余物质包含有一氧化碳、甲烷、氮。西南研究院的艾伦研究员说:“这是个令人惊奇的消息,冥王星表面的烷烃可能就是冥王星表面变红的根源。”通过将最新照片与此前的照片进行对比,研究人员还发现冥王星近年来表面有所变化。光谱仪监测到数据与20世纪90年代哈勃望远镜监测的数据有所不同,这些变化的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不同的地形、大气层构成的变化,或者是其它因素如表面急剧增加的压力。这些变化暗示着冥王星表面可见形态存在着非常复杂的进程,并且最新观测数据将用于后期的研究工作。

目前,哈勃望远镜最新拍摄的这些图像对于2015年新地平线探测器飞越冥王星计划将提供宝贵的图像资料,预计新地平线探测器将很快地飞越冥王星一个半球表面,并尽可能多地获得冥王星表面地质状况信息。哈勃望远镜所拍摄到的一处亮点暗示着该处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冰霜,这将成为新地平线探测器的首选勘测目标,该探测器将进一步观测发亮区域与周边覆盖着漆黑表面物质之间的分界线。

(来源:搜狐科学)

表面活性物质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4月间就诊于本院的NRDS患儿80例, 按随机数表法, 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 胎龄28~32周, 平均胎龄 (30.17±1.55) 周, 体重1.31~1.98kg, 平均体重 (1.53±0.31) kg;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 胎龄29~33周, 平均胎龄 (30.42±1.59) 周, 体重1.28~1.93kg, 平均体重 (1.47±0.38) 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纳入标准: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于NRDS的诊断标准[3];⑵胎龄28~33周;⑶出生时间<12h;⑷孕期及出生后均未使用PS;⑸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⑴分娩过程中有窒息病史;⑵伴严重先天性疾病;⑶伴胎粪吸入史;⑷伴宫内感染性肺炎;⑸伴休克或者多器官功能衰竭;⑹患儿家属主动放弃治疗, 或者中途退出治疗导致病例脱落。本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且获得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 (吸氧、保暖、纠正酸碱失衡、调节水电解质紊乱等) 。观察组再加入PS联合VTV治疗, 具体如下:产后2h内给予固苏尔 (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 100mg/kg, 无菌注射器抽取PS药液并加温至37℃, 通过气管导管进行滴注, 平卧、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半卧位各给予1/4药液, 且给药间隔气囊加压给氧1~3min避免患儿出现氧分压迅速降低的情况。其后拔除气管插管并进行VTV治疗, 设置呼吸机 (通用电气医疗集团, 型号i Vent 201 IC) 模式A/C+Vc+, 吸入氧浓度25%~80%, 潮气量4~6ml/kg, 呼吸频率45~55次/min, 压力上限30cm H2O, 呼气末正压 (PEEP) 5~7cm H2O。根据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节呼吸机具体参数。

1.3 观察指标

⑴治疗24h后的疗效:评估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包括基本痊愈、有效、无效。总治疗有效率= (基本痊愈人数+有效人数) /总人数。⑵治疗前、治疗24h后血气指标和Th1/Th2细胞因子: (1) 血气指标采用血气分析仪 (南京普朗医用设备, 型号PL2200) 测定, 包括酸碱度 (p H) 、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 (Pa O2/PAO2) 。 (2) Th1/Th2细胞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FN-γ) 、白介素-1 (IL-1) 含量;Th2因子白介素-4 (IL-4) 、白介素-10 (IL-10) 含量。试剂盒购自美国sigma, 批号为RAB0222、RAB0269、RAB1164、RAB0249。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24h后,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无效率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血气指标和Th1/Th2细胞因子

⑴治疗前,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p H、Pa O2、Pa CO2、Pa O2/PAO2、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⑵治疗24h后, 观察组p H、Pa O2、Pa O2/PAO2水平、Th2细胞因子IL-4、IL-1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a CO2水平、Th1细胞因子IFN-γ、IL-1含量低于明显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3 讨论

PS缺乏作为NRDS发生的主要机制, 添加外源PS可逆转NRDS病情。内源性PS缺乏时患儿肺泡表面张力增大, 小肺泡在呼气时自发性不张, 无法进行有效血气交换, 发生二氧化碳蓄积及低氧血症[4]。外源性PS加入可使NRDS患儿小肺泡维持开放状态、优化整体氧合状态、减少患儿的呼吸做功。恰当的呼吸支持方式也可治疗NRDS。传统压力控制通气模式易发生呼吸性相关肺损伤, VTV包括容量控制、容量保证、容量限制三部分, 通过容量目标压力模式智能感知患儿的胸廓/肺顺应性, 在设定的呼气末压力上限下进行自动压力调节, 可避免患儿通气过程中肺损伤发生[5]。NRDS病情凶险、进展迅速, 短时间内控制病情并恢复正常通气/换气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故本研究联合应用PS及VTV于本院NRDS患儿中, 以明确该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

NRDS病情判断包括临床症状体征、X线阴影表现、动脉血气水平等, 本研究在治疗24h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整体评价发现: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及基本痊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说明PS、VTV联合治疗在提升NRDS宏观治疗效果方面的优越性, 这与PS减少病理性肺泡萎陷、VTV稳定患儿所需潮气量并减少呼吸损伤的作用相关, 内外兼治可实现疗效的最大化[6]。动脉血气水平是NRDS病情判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也是反映患儿病情波动的敏感量化指标, 本研究还发现:⑴治疗前,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p H、Pa O2、Pa CO2、Pa O2/PAO2、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⑵治疗24h后, 观察组p H、Pa O2、Pa O2/PAO2水平、Th2细胞因子IL-4、IL-1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a CO2水平、Th1细胞因子IFN-γ、IL-1含量低于明显对照组 (P<0.05) 。证实PS联合VTV可有效优化患儿的肺通气及氧合功能[7]。Th1/Th2细胞因子失衡是多种炎症性疾病的血清学标志和免疫状态紊乱的客观指标, NRDS患儿中还存在显著的Th1细胞因子激活、Th2细胞因子功能抑制。IFN-γ、IL-1由Th1细胞产生, 可促进炎症介质释放、炎症反应进展;IL-4、IL-10由Th2细胞因子分泌, 具有典型抗炎属性、在感染性疾病中多被抑制表达[8~10]。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与NRDS病情直接相关, 也是疾病疗效的间接衡量手段, 本次研究说明PS联合VTV还可以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来实现NRDS病情的优化。

参考文献

[1]Gonzalez Garay AG, Reveiz L, Velasco Hidalgo L, et al.Ambroxol for women at risk of preterm birth for preventing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4, (10) :CD009708.

[2]曹岚, 庄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20) :3276-3279.

[3]杨一民.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4A) :1134-1137.

[4]Martínez-Valverde S, Castro-Ríos A, Salinas-Escudero G, et al.Direct medical costs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two specialized public hospitals in Mexico[J].Salud Publica Mex, 2014, 56 (6) :612-618.

[5]刘郴州, 黄碧茵, 谭宝莹, 等.容量目标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 18 (1) :6-9.

[6]邰海服, 张士发, 茅双根, 等.两种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 2015, 36 (19) :3018-3021.

[7]Zhou B, Zhai JF, Jiang HX, et al.Usefulness of Duo PAP in the treatment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preterm infants with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5, 19 (4) :573-577.

[8]翟淑芬, 刘翠青, 平莉莉, 等.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清Th1/Th2平衡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14 (12) :893-896.

[9]郝丽, 郑成中.新生儿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变化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14, 32 (9) :825-828.

表面活性物质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随机抽取的40例早产儿中, 男17例, 女23例, 体重1200~2000 g, 孕周29~35周, 诊断为早产儿肺透明膜病, 均给予CPAP治疗且无明显并发症。从生产情况看, 剖宫产24例, 自然生产16例。其中妊高症7例, 双胞胎2例, 胎膜提早破裂6例, 有多次流产史13例, 糖尿病患者2例。

1.2 治疗方法

2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治疗, 如保暖、维持血糖、管饲喂养、CPAP治疗, 10例给予呼吸机支持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PS 200 mg/kg, 注入气管。给药方法:给药前彻底清理呼吸道, 保持患儿仰卧位, 将插管送到支气管分叉的地方, 用无菌注射器吸取药液接上新生儿一次性鼻饲管, 插入气管插管中约在20 cm刻度处, 缓慢推注药液, 推毕, 用复苏气囊加压给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3%左右, 而后接上CPAP或呼吸机。

1.3 观察指标

采用CPAP时间、经皮氧饱和度、胸片的改善状况、住院时间、呼吸机的使用时间等为观察指标, 并以此来判断临床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两组患儿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S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的改善情况

治疗组给药一次后, 患儿呼吸困难症状在给药后24 h缓解, 面色紫青的症状改善, 经皮氧饱和度提高到90%~94%, 三凹征消失, 18例患儿胸片显示正常, 2例存在轻度气胸, 见表1。

2.2 PS对呼吸机给氧时间和CPAP的作用

见表2。

2.3 PS对平均住院时间的影响

经过治疗, 住院时间方面, 治疗组为 (22±2) d, 对照组为 (34±3) d,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t=13.564, P<0.05。本组20例应用PS后6例使用了呼吸机通气的方法, 其他的给了CPAP, 6 h可以缓解呼吸状态, 大大减少了对呼吸机使用的时间, 这个方法可以很好的适用于没有呼吸机的基层医院, 并且也减少了因使用呼吸机而引起的脱机困难、增加医疗额外支出等很多问题。使用PS后CPAP时间显著减短, 避免了因吸氧时间太长而引起的早产儿晶状体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的终身视力障碍, 减少了呼吸机通气引起气道医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特别是高浓度氧治疗对临床上早产儿后期肺发育受到阻碍引起的新生儿肺部的慢性疾病[4]。

参考文献

[1]李健, 黎瑞春, 胡晓凤.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 2011, 6 (9) :102-103.

[2]张喆, 陈克正, 刘立炜.两种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 17 (11) :664.

[3]周婵, 曾华美, 黄飞轩, 罗剑平.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5例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12 (07) :116.

表面活性物质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重症肺炎早产儿患儿17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9例,男性5例,女性4例;胎龄35~37周,平均(35.2±0.7)周;年龄7~28d,平均(14±2.1)d。对照组患儿8例,男性4例,女性4例;胎龄36~37周,平均(36.0±0.3)周;年龄10~26d,平均(15±1.7)d。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以及年龄等方面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常规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治疗、调节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平衡,补充能量等综合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上述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给予固尔苏(240mg/3ml),100mg/kg,以0.9%氯化钠注射液5ml稀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断标准[3]

显效:用药1周后患儿症状体征消失,胸片正常;有效:用药1周后患儿症状缓解,肺部音减少,胸片肺炎表现好转;无效:用药1周后患儿症状体征无改善,胸片表现无好转。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处理。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的要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口周青紫、口吐泡沫、呼吸困难甚至可伴有“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早产儿肺炎症状常是胎龄愈小症状愈不典型[4],严重者可出现体温不升,症状多为非特异性表现如拒食,嗜睡或易激惹,面色不红润,体重不增甚至下降,起病多无咳嗽,不久后便出现气促鼻翼扇动,吸气时肋间隙凹陷,心率增快等[5]。由于早产儿呼吸器官发育不全,功能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很容易发展成为重症肺炎,引起呼吸衰竭乃至死亡。

肺表面活性物质指一种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脂蛋白,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肺表面活性物质具有以下生理作用[6,7]:一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更容易被扩张,增加双肺顺应性,稳定肺泡容积。二是维持肺泡-毛细血管间正常流体压力,减少肺泡中液体外渗,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增加肺通气量,升高肺泡内氧分压,使肺小动脉扩张,维持肺内正常的通气/血流比值,保证正常换气。三是降低毛细支气管末端的表面张力,防止毛细支气管痉挛与阻塞。此外,有研究报道,肺表面活性物质还可以对肺脏免疫防御功能起促进的作用[8,9]。有研究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重症肺炎时,肺泡腔内的炎性渗出物会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失活,将进一步使重症肺炎病情加重[10]。早产儿呼吸系统功能发育不健全,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较少,肺炎时其功能又被灭活,使病情进入恶性循环。

本研究发现,加用外源性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以及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治疗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外源性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重症肺炎,不但可以保持肺表面活性物质层的完整性,同时还可以调理呼吸道免疫功能,有效控制炎性物质渗出,配合抗感染治疗促进患儿痊愈。

摘要: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例重症肺炎的早产儿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例和对照组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的要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重症肺炎可以有效控制控制,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关键词:早产儿,重症肺炎,肺表面活性物质

参考文献

[1]封志纯,钟梅.实用早产与早产儿学[J].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250~255

[2]张玲,苏爱芳,刘会杰,等.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0;10:2011~2012

[3]刘明杰,张琪,王菲,等.国产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序贯通气治疗新生儿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6):464~466

[4]康宏,拉热.固尔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0;25(18):1630~1631

[5]向林华,王静,陈玉芝,等.新生儿吸入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1;9:1585~1586

[6]李进军.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2(10):64~65

[7]李增清,陈永新,赖静妮,等.机械通气后儿童远期肺功能改变[J].中国医药导刊,2010;10:1656~1657

[8]陈英.猪肺磷脂注射液多方位给药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9;10:1755~1758

[9]陈玲玲,丘惠娴.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0;4:580~581

表面活性物质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源来自2009年9月-2010年9月笔者在进修期间收治的NRDS早产儿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28.15±0.54)周,平均出生体重(1 135.62±68.67)g。剖宫产13例,自然分娩15例,Apgar评分生后1min评分(5.59±1.62)分,诊断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有关NRDS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先天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湿肺等引起呼吸窘迫的其他疾病。

1.2 治疗方法

1.2.1 PS的应用。

吸净刚出生患儿的气道内分泌物,患儿取仰卧位,1~12h内用PS(PS为意大利凯西公司生产的固尔苏),剂量为100mg/kg,气管内滴药,不改变体位,25例使用1次,3例使用2次。滴完后气囊加压给氧10min,然后拔除气管插管改用鼻塞式CPAP支持治疗,给药后6h内禁止气管内吸痰。

1.2.2 NCPAP。

应用INFANT FLOW SYSTEM(英国EME公司生产)呼吸支持治疗,鼻塞大小根据体重确定。初调设定为吸气峰压18~20cmH2O,FiO20.5,流量为8~10L/min,PEEP 4~6cmH2O,治疗后30min、2h、6h和12h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氧分压调整呼吸机参数,若患儿呼吸平稳,肤色红润,血氧分压在80mmHg(1mmHg=0.133kPa)以上,逐渐下调呼吸机参数。当此时下调参数TiO2<30%,pip<18cmH2O,PEEP 4cmH2O,则停用呼吸NCPAP应用,改用头罩吸氧。若患儿呼吸困难,或胸部X线检查病变无改善时改用机械通气。

1.2.3 监测目标。

监测入院时与治疗后30min、2h、6h和12h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入院24h、72h胸部X片,记录相应并发症。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治疗前、后数据使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30min后紫绀明显减轻,气促、呻吟、吸气性凹陷等呼吸窘迫症状明显改善,24例在48h后改用头罩吸氧,3例在72h后改用头罩吸氧,1例在使用12h后改为有创通气。

2.2 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比较

治疗后,患儿呼吸频率(26.56±2.43)次/min,较治疗前(32.56±2.71)次/min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0min、2h、6h和12h抽取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30min患儿PaO2开始有所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h后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2h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治疗前、后胸片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有所改善,其中19例患儿胸部X片在入院24h后明显改善,8例于72h后明显改善,1例无改善。

2.4 并发症

1例因出现颅内出血死亡,死亡率为3.6%,无合并肺炎、动脉导管开放,治疗前、后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未见明显副作用。

3 讨论

NRDS主要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常发生于早产儿、巨大儿及胎粪吸入综合征、剖宫产儿,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可并发心功能衰竭,严重者肺出血而死亡[3]。病理以肺泡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别名猪肺磷脂,是从猪肺中提取的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可补偿早产儿缺乏的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NRDS患儿的肺脏一般在生后72~96h才能产生足够PS维持其正常呼吸,PS缺乏时,肺泡表面张力增高,呼气时肺泡萎缩,导致进行性肺不张。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在生后PS缺乏阶段尽早补充外源性PS可有效提高NRDS存活率,并且降低NRDS的各种并发症,改善预后[4]。本组NRDS患儿,存活率96.4%,死亡1例(3.6%),国内专家建议胎龄<30周,或I/P比值<1.5,或泡沫试验(-)的新生儿,应在生后尽可能早地给予外源性PS[5]。在本组患儿中,尽早使用外源性PS,最早在出生后1h内使用。NRDS早产儿直接撤机后的反复上机率达37.5%[6]。NCPAP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无创通气方法,无论是在吸气还是呼气末均使气道保持正压,使萎陷的肺泡保持扩张的状态,改善NRDS患儿的通气和换气状况,使肺泡保持续正压,防治肺泡塌陷,增大弥散面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并能减少呼吸作功和能量消耗,防治延缓呼吸肌疲劳,同时保持呼吸道持续正压,可有效防治上呼吸道肺功能残气量增加[7]。Joris等[8]报道,年龄低于34周的新生儿早期使用经鼻塞CPAP能降低气管插管和减少氧疗时间,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

本组资料显示早期外源性PS联合NCPAP治疗NRDS,治疗后30min患儿PaO2开始有所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h后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改善,同时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减少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可尝试在基层医院开展。虽NCPAP具有无创、简便、并发症少、疗效高的特点,但其安全性也不容忽视,NCPAP无潮气量监测,报警也仅限于吸入氧浓度和CPAP压力,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加强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0年9月笔者在重庆儿童医院进修期间收治2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给予PS气管内滴入联合NCPAP治疗,观察患儿吸气三凹征和呼吸呻吟情况,监测入院时与治疗后30min、2h、6h和12h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PaO2/FiO2),入院24h、72h胸部X片,记录相应并发症。结果:治愈27例(96.4%),死亡1例(3.6%),经治疗后患儿吸气三凹征和呼吸呻吟声消失,30min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开始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h后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患儿胸部X片在入院24h后明显改善,8例72h后明显改善,1例无改善;颅内出血1例(3.6%)。结论:外源性PS联合NCPAP治疗可有效改善NRDS患儿肺部气体交换和氧合,提高NRDS患儿生存率,减少有创通气及缺氧所致并发症。

关键词: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参考文献

[1]李杰,樊寻梅,宋国维,等.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中心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6):344.

[2] Freddi NA,Filho JO,Fiori HH.Exogenous surfactant therapy inpediattics(J).J Pediatrics,2003,79(Suppl 2):205.

[3]李秀花,张玉华,翟晶.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27),88.

[4] Plaraka R,Kopecky P,Sebom V,et al.Early versus delayed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 in extremely premature neonate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 ss syndrome ventilated by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02,28:1483.

[5]宋国维.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及临床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2):84-87.

[6] Davis PG,Henderson Smart DJ.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pressure immediately after extubation for preventing morbidity inpreterminfants(J).Cochran Datebase Syst Rev,2000,(3):143.

[7]谭稼荣,陈静,富琴琴.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和肺表面活性制剂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新生儿杂志,2005,20(1):35-37.

表面活性物质 第11篇

摘要:鼠尾藻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经济褐藻,含有丰富的褐藻多酚、多糖类等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化学角度对鼠尾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鼠尾藻次生代谢产物和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期望对鼠尾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鼠尾藻;次生代谢产物;活性物质;多糖;多酚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属于褐藻门(Phaephyta),马尾藻科(Sargassaceae),马尾藻属(Sargassum)植物,生长在中潮带和低潮带的岩石、水洼或石沼中,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经济褐藻,北起辽东半岛,南至雷州半岛的硇州岛,在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国外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千叶群岛、萨哈格岛(库页岛)南部、日本(北海道至琉球)和朝鲜[1]等,鼠尾藻繁殖能力强、分布范围广,对维持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鼠尾藻含有丰富的褐藻多酚、多糖类等活性物质,在医药、保健、水产养殖及化学工业等行业中具有许多可开发的潜力[2],已被收载于《中国海洋药物辞典》[3]。鼠尾藻藻体长,生长快,是与增殖型鱼礁结合进行海洋修复的良好品种[4];具有较强的吸收营养盐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是潜在的降低海区富营养化、净化重金属污染海区的优势海藻[5]。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从鼠尾藻中分离得到了一系列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有二萜、甾体、脂肪酸、甘油酯糖苷、多酚类等,其中以二萜和甾体居多,具有多种生理活性。

1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通过对鼠尾藻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的系统研究,发现鼠尾藻含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早在1985年,Masaru K等[6]从鼠尾藻中分离出24-乙烯氧基胆甾-5,23-二烯-3β-醇,随后,1988年,Shibata Y等[7]从日本沿海鼠尾藻分离得到三甲基化的砷糖。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开始对不同沿海地区的鼠尾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王斌贵[8]等从山东青岛海域采集的鼠尾藻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MS、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为:黑麦草内酯;Hexahydro-3a,6-dihydroxy-4,4,7a-trimethyl-2(3H)- benzofuranone;5-甲酯基-5-羟基-3-甲氧基-2-环戊烯-1-酮;顺-1,6,9,12,15,18-二十一碳六烯酸;顺-5,8,11,l4-二十碳四烯酸;顺-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甲酯;植醇和岩藻甾醇,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藻中得到的。王长云等[9]在卤虫致死活性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南海鼠尾藻进行了克生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获得11个单体化合物,包括1个苯醌二萜,5个甾体,2个甘油醚,2个直链二萜,1个甘油酯糖苷,其结构分别为2- [(3S,7S,11S)-3-hydroxy-3,7,11,15- tetramethylhexadecy]-3,5,6-trimethylcyclohexa-2,5-diene-1,4-dione; 5-脱氢豆甾醇;盐藻甾醇;马尾藻甾醇;盐藻甾酮;过氧化麦角甾醇;1-(hexadecyloxy)-propane-2,3-diol;1-(15–methylheptad ecyloxy)-propane-2,3-diol; 3,7,11,15-tetramethyl-hexadecane-l-ol;植醇;3-[(l-oxohexadecyl)oxy]-2-[[(9Z,12Z)-l-oxo-9,12-oc-tadecadien-l-yl]oxy]propyl.黄可新[10]等从中国南麂列岛的鼠尾藻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5个化合物,其中9个为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分别为(+)-isololiolide;(-)-loliolide; loliolideacetate;grasshopper ketone; apo-9'-fucoxanthinone;3a-hydroxy-5,6-epoxy-7-megastigmen-9-one;deacetylate-apo-13'-fucoxanthinone;apo-13'- fucoxanthinone; (R)-(-)-3-hydroxy-β-ionone; 6个其它类型的化合物分别为sargassum ketone;2-hePtenoic acid-4,4- dihydroxy-2,3- dimethyl-y-lactone;(R)-2-hydroxy-3-phenyProPanamide,thymidine,fucosterol,hexadecanoic acid-2',3'-dihydroxypropyl este。从中发现一个新化合物deacetylate-apo-13'-fucoxanthinone,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马尾藻属中分离得到。Youngwan等[11]从韩国南部海域的鼠尾藻中分离得到了一系列酚酸类化合物。Kim等[12]从韩国西部海域的鼠尾藻中得到2个新脂肪酸。

以上研究表明,不同海域的鼠尾藻的次生代谢产物有所不同,可能因为鼠尾藻的生长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温度、盐度、光照、渗透压等多种影响因子的共同作用[13],促使鼠尾藻自身产生独特的克生活性代谢产物,保护种群的繁衍生长。

2生物活性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鼠尾藻次生代谢产物的同时,对鼠尾藻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鼠尾藻的生物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鼠尾藻多酚和鼠尾藻多糖上。

2.1抗肿瘤活性

鼠尾藻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多以鼠尾藻多酚和多糖成分或粗提物为研究对象,如鼠尾藻多糖对艾氏腹水瘤有显著抑制效果[14],明显抑制Lewis肺癌转移[15];早在90年代,国内学者[16]研究了福建沿海鼠尾藻醇提取物体外抑制人食道癌细胞(EC109)的生理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提取物作用48 h后均出现明显抑制作用;而且低浓度的提取物对小鼠S180肉瘤也有抑制作用。近几年来,魏玉西等[17]研究了山东沿海鼠尾藻多酚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和人肝癌BEL-7402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他们采用有机溶剂提取、透析法获得鼠尾藻多酚STK1 (相对分子质量>1×104)和STK2 (相对分子质量<1×104),利用磺酰罗丹明B (SRB)蛋白染色法检测体外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表明STK1在质量浓度为87.5 μg/mL时,对A-549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90.7%和89.3%;STK2在质量浓度为340 μg/mL时,对A-549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89.9%和90.1%。在相同质量浓度下STK1比STK2活性强。因此,鼠尾藻多酚化合物(STK1和STK2)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人肝癌BEL-7402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相对分子质量高的STK1具有更强的抑制活性。

2.2抗氧化活性

鼠尾藻多酚不但具有抗肿瘤活性,还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类潜在的海洋天然抗氧化剂,魏玉西等[18]从青岛海域的鼠尾藻中提取高分子量的鼠尾藻多酚,通过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和1,1-二苯基-2-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效率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鼠尾藻多酚对DPPH•的清除率远高于茶多酚和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TBHQ。欧阳小琨等[19]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鼠尾藻多酚的工艺条件,提出了微波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微波提取功率700 W,乙醇浓度15%,液固比25 mL/g,微波处理时间为40 s。实验表明鼠尾藻多酚对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并且清除能力与其浓度成量效关系。

nlc202309042145

鼠尾藻多糖是从鼠尾藻中提取得到的一种白色海绵状水溶性多糖;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能促进人粒细胞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释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15]。杨方美等[20]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得到了鼠尾藻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pH=4,破壁功率600 W,破壁时间200 s,提取温度100 ℃,提取时间6 h,三氯乙酸浓度3%(W/V),乙醇浓度70%(V/V);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到6.24%(W/W)。通过Sepharose 4B柱对该多糖进行了层析纯化,并用自由基清方法测定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鼠尾藻多糖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的清除率在50%以上,对•OH和O-2•直接清除能力也超过了30%。

魏玉西等[21]对鼠尾藻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研究,发现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在酚浓度为30 mg/L时对DPPH•清除率分别高达95.5%和92.3%。明显高于茶多酚及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和TBHQ对DPPH•清除效率(73.0%以下)。

2.3抗凝血活性

李敬等[22]探讨了鼠尾藻多酚STP-1和STP-2的抗凝血活性,体内实验采用毛细管法、剪尾法测定鼠尾藻多酚对小鼠凝血时间、出血时间的影响,体外实验分别测定鼠尾藻多酚对新西兰兔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尾藻多酚STP-1在体内、体外均有显著的抗凝血作用,而且中剂量(1.0 mg/mL)抗凝血活性最佳。魏玉西等[3、23]采用膜分离方法对鼠尾藻多酚进行分级;利用毛细管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采用剪尾法测定小鼠出血时间;采用试管法测定新西兰兔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凝血酶时间。结果发现高相对分子质量(Mr)鼠尾藻多酚分级极显著地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出血时间、新西兰兔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且其延长程度与多酚Mr成正相关关系,Mr大于1.0×105的组分体内体外抗凝血活性与阿司匹林相近。

2.4抗真菌活性

魏玉西等[24-25]不但发现鼠尾藻多酚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和抗凝血作用,而且鼠尾藻多酚化合物各分级组分还具有抑菌活性。研究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鼠尾藻多酚各分级组分对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沙蚕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鳗弧菌、溶藻弧菌和四联微球菌等受试菌株均有抑菌活性,而且抑菌活性的大小与多酚浓度和分子质量密切相关。刘尊英等[26-27]还发现鼠尾藻乙醇提取物有很强的抗细菌、抗真菌活性和抗果蔬病原菌活性,表明对果实病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林雄平[28]采用索氏抽提法和层析法对鼠尾藻进行分离,得到的不同脂溶性洗脱组分,用食物腐败菌检测各洗脱组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的脂溶性成分抗菌效果好。

3展望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鼠尾藻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鼠尾藻多糖、褐藻多酚等成分或粗提物上,对于小分子化合物的研究比较少见。由于海藻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能够产生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不同海域的鼠尾藻的次生代谢产物有可能不同,在我国,主要研究南方海域的鼠尾藻,对于我国北方海域的鼠尾藻研究甚少,因此,北方海域鼠尾藻需要进一步详细的研究。现在,鼠尾藻的养殖技术已经应用到实际生产中[29-30],解决了原材料的缺乏问题,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人类对鼠尾藻的深入认识和了解,鼠尾藻资源必将被广泛应用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曾呈奎,陆保仁.中国海藻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6-58

[2] 韩晓弟,李岚萍.鼠尾藻特征、特性与利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5,8(1):27

[3] 魏玉西,李敬,赵爱云,等.鼠尾藻多糖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活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06,25(2):41-44

[4]詹冬梅,李美真,丁刚,等.鼠尾藻有性繁育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6,27(6):57-59

[5]包杰,田相利,董双林,等.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鼠尾藻氮、磷吸收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08,2(15):293-299

[6] Masaru K,Akemi H,Hiroshi M.Isolation of 24-vinyloxycholesta-5,23-dien-3β-ol from the brown alga Sargassum thumbergii. Chem.Pharm.Bull.,1985,33(9): 4012–4013

[7] Shibata Y,Morita M.A novel,trimethylated arseno-sugar isolated from the brown alga Sargassum thunbergii.Agric.Biol.Chem.,1988,52(4):1087–1089

[8] 秦铭俐,李晓明,殷帅文,等.鼠尾藻的化学成分研究[J]. 海洋科学,2007,31(10):47-50

[9] 金京,邵长伦,崔怡迪,等.一种南海鼠尾藻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克生活性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41(增刊):369-373

[10] 江茜,刘东,杨加波,等.鼠尾藻的化学成分研究[J]. 2012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10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11]Youngwan SEo,Ki Eui PARK,You Ah Kim,etc. Isolation of Tetraprenyltoluquinols from the Brown Alga Sargassum thunbergii[J]. Chem.Pharm.Bull.,2006,54(12),1730-1733

[12] Kim Y H,Kim E H,Lee C et al. Two new monogalactosyl diacylglycerols from brown alag Sargassum thunbergii.[J]. Lipids,2007,42: 395-399

[13]宋广军,王丽梅,李世国,等.大连沿海野生鼠尾藻种群生态调查[J].水产科学,2011,30(9):527-532

[14] 王学琦,齐汝斌,张尔贤.鼠尾藻多糖对人粒细胞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释放的影响[J].中国海洋药物,1992,11(2): 4-6

[15]Itoh H,Noda H,Amano H,et al. Immunological analysis of inhibition of lung metastases by fucoidan (Giv-A) prepared from brown seaweed Sargassum thunbergii [J]. Anticancer Res,1995,15: 1937-1948

[16] 张尔贤,俞丽君,范益华,等.鼠尾藻醇提取物的生理活性和若干生化性质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1994,1(1): 30-34

[17] 魏玉西,孙峋,王长云,等.鼠尾藻多酚的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草药,2008,39(1):93-95

[18] 魏玉西,徐祖洪.褐藻中高相对分子质量褐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草药,2003,34(4):317-319

nlc202309042145

[19] 欧阳小琨,郭红烨,杨立业,等.微波辅助提取鼠尾藻多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5): 19-21

[20] 杨方美,王林,胡秋辉. 鼠尾藻多糖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J] .食品科学,2005,26(2):224-227

[21] 魏玉西,李曙光.两种褐藻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海洋科学,2002(9):49-51

[22] 李敬,魏玉西,杜桂彩,胡迎芬,李丽.鼠尾藻多酚的抗凝血活性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3): 191-194

[23]魏玉西,李敬,汪靖,等.鼠尾藻多酚及其各组分的抗凝血活性筛选.[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7,28(4):227-229

[24] 郭奇,魏玉西,殷邦忠,等.鼠尾藻多酚分级组分的抑菌活性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10,31(1):117-121

[25] 林超,于曙光,郭道森,等.鼠尾藻中褐藻多酚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海洋科学,2006,30(3):94-97

[26]刘尊英,毕爱强,王晓梅,等.鼠尾藻多酚提取纯化及其抗果蔬病原菌活性研究[J]. 食品科技,2007(10):103-105

[27]刘尊英,王晓梅、梁晓红,等.鼠尾藻多酚提取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7):34-36

[28]林雄平,林建樑,彭彪,等.鼠尾藻脂溶性物质抗食物腐败菌的初步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4(1):1-3

[29]王丽梅,李世国,柴雨,等.鼠尾藻幼苗的室内培养及有性生殖同步化[J].水产学报,2011,5(3):395-403

[30]王丽梅,宋广军,何平,等.鼠尾藻人工苗种保苗及海上养殖技术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1,38(4):37-40

Advance in Secondary Metabolities and bio-active

substances ofSargassum thunbergii

LIU Guiying1,2,GE Kun3 ,SONG Yonggang1,2,WANG Nianbin1,2

(1.Liaoning Ocean and Fisherie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Dalian 116023,China;2.Liaoning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tation,Dalian 116023,China;3.Dalian Ocean School, Dalian 116023,China)

Abstract:Sargassum thunbergii is a common kind of economic brown algae along Chinese coastal. It is abundant in bioactive constituents,for example,phlorotannins and polysaccharides,which make it potential resources for advanced pharmaceutical utilization. In recent years,Sargassum thunbergii has been researched deeply and systematically from chemical point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tudy ofthe secondary metabolitiesonand bioactive constituents on Sargassum thunbergii,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ing of Sargassum thunbergii.

Key words:sargassum thunbergii;secondary metabolities;bioactive constituents;polysaccharides; phlorotannins

(收稿日期:2013-06-14;修回日期:2013-11-18)

版权声明

本刊为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选期刊,并由其对外提供信息服务,相关著作权使用费和稿费由本刊一并支付,如有异议,请在来稿时注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河北渔业》编辑部

表面活性物质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儿科2011年1月~2013年6月接诊的128例患有NRDS的新生儿依据用药方案差异予以分组, 其中63例给予吸痰、吸氧、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 其余65例在此前提下采用PS制剂气管内给药设为观察组。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依据《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4]。两组中男、女性例数分别为66、62例。48例为足月生产, 其余80例为早产, 有16例出生体重不足2500 g, 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0~3分、4~7分、7分以上分别为20例、75例、33例。两组上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娩出后均给予吸痰、吸氧、预防出血、抗感染等常规处理[5]。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前提下采用PS制剂气管内给药。具体方法:用药前利用手心温度将药瓶加温10~15 min, 再注入5 ml的注射器内, 采用气管插管对患儿呼吸道内分泌物等异物予以清除, 再将药物缓缓注入气管导管, 给药完毕后采用复苏囊加压通气1~2 min。治疗全程密切监测患儿生命特征, 并在给药6 h内禁对患儿翻身与拍背, 6 h后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 同时密切观测有无并发症发生。

1.3观测指标与疗效判定[6]

观察两组6 h后血气分析、并发症发生率、住院与机械通气时间、疗效等。疗效判断: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 显效:患儿临床病征消除, X线检查其两肺纹理与血气指标已基本复常。 (2) 有效:患儿临床病征、血气指标有所好转, X线检查阴影部分已明显改善。 (3) 无效:患儿病症无好转甚至恶化。1.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6 h后血气分析对比

两组治疗6 h后Pa O2、p H、Pa O2/Fi O2值均显上升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PCa O2下降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并发症分别为23.08%与41.27%, 观察组相对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两组住院与机械通气时间、疗效对比

两组住院与机械通气时间及其疗效 (分别为95.38%与82.54%) 对比观察组均更为理想,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3.1 新生儿NRDS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新生儿NRDS是因缺乏PS导致, 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1959年, Avery和Mead首次报道早产儿NRDS的发生与PS缺乏有一定关系。胎儿在母体自22~26周起, 肺泡被分化为Ⅰ与Ⅱ型, 由肺Ⅱ型上皮细胞合成的PS, 其具有降低人体肺泡表面张力, 促使机体进行正常呼吸的功能[7]。人体一旦缺乏PS, 将致使肺泡被压缩而引起血液在肺内发生分流, 从而影响了肺内氧合功能和发生NRDS。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三凹征、青紫和呼吸衰竭等[8]。该病在足月产儿中不多见, 早产儿是其主要发病群体。相关数据统计发现体重低于1.5 kg的新生儿患NRDS的发病率高达50%, 患儿肺泡壁与细支气管上依附着嗜伊红性透明膜与肺不张是其主要病理反映。该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将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

3.2 PS的临床疗效

PS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分泌[9]。PS分布于机体肺泡液体分子层上, 可有效抑制肺泡表面张力, 对肺泡萎陷和肺水肿具预防作用。外源性PS是当前治疗NRDS最主要的方法, 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患儿度过PS缺乏阶段以提升其生存率。该药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1) 促使肺泡扩张与稳定其容积, 防止呼吸末期肺泡出现萎缩。 (2) 维护毛细血管和肺泡之间的平衡, 预防肺水肿发生。 (3) 加强对肺内液体的清理与有效防止毛细支气管功能受阻。 (4) 增强整个呼吸系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因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呼吸系统各功能发育还不够完善, 自身PS生成较少, β肾上腺受体敏感度不高, 依靠机体自身通气、换气与清除肺部废液的功能较差, 故易出现毛细支气管堵塞和由此引发的肺部疾病与NRDS等病症。

本院本次观察发现, 两组治疗6 h后Pa O2、p H、Pa O2/Fi O2值均显上升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PCa O2下降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并发症分别为23.08%与41.27%, 观察组相对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住院与机械通气时间及其疗效 (分别为95.38%与82.54%) 对比观察组均更为理想,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将PS用于对新生儿NRDS的治疗, 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与缩短治疗时间, 也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疗效, 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128例患有NRDS的新生儿依据用药方案差异分为两组, 其中63例给予吸痰、吸氧、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 其余65例在此前提下采用PS制剂气管内给药设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6 h后PaO2、pH、PaO2/FiO2值均显上升趋势 (P<0.05) , 而PCaO2下降显著 (P<0.05) ;两组并发症分别为23.08%与41.27%, 观察组相对较低 (P<0.05) ;两组住院与机械通气时间及其疗效 (分别为95.38%与82.54%) 对比观察组均更为理想,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将PS用于对新生儿NRDS的治疗, 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病症与缩短治疗时间, 也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疗效, 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参考文献

[1]魏永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诊疗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2) :546-547.

[2]栾永刚, 董玉斌, 曹亚芹.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29) :3726-3727.

[3]王君庆, 江英.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江西医药, 2013, 48 (8) :719-722.

[4]黄国日, 潘革.MV下不同时段使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合征的临床分析.海南医学, 2012, 23 (11) :9-11.

[5]马振林.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1 (5) :488-490.

[6]黄胜奇, 李哲, 梁荣伟.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当代医学, 2013, 19 (5) :12-13.

[7]张军.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8) :256-257.

[8]唐敬丽.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吉林医学, 2013, 11 (24) :253-254.

相关文章
班主任德育工作小议范文

班主任德育工作小议范文

班主任德育工作小议范文第1篇在此, 我谈谈自己当班主任的一些想法, 和大家共同探索一条理想的学生管理之路, 作好本职工作。1 以学生为...

5
2025-09-17
班主任家长慧发言稿范文

班主任家长慧发言稿范文

班主任家长慧发言稿范文第1篇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参加成长路上XX教育2012秋季家长会。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我们XX教...

1
2025-09-17
班主任工作日志全套范文

班主任工作日志全套范文

班主任工作日志全套范文第1篇陈老师,您好!自报到那天后,今天终于有机会跟您简短的交流了下,虽然这次交流的内容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但我还...

3
2025-09-17
班主任工作年终总结范文

班主任工作年终总结范文

班主任工作年终总结范文第1篇这篇社区护士年终总结工作汇报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通过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

1
2025-09-17
班主任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班主任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班主任工作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史村中心小学李军霞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首先让我感觉我班同学的保洁意识增强了,做到教室内外不乱扔果皮纸屑...

1
2025-09-17
班主任班级管理讲座范文

班主任班级管理讲座范文

班主任班级管理讲座范文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给我一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做一个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

2
2025-09-17
班组建设总结学习型范文

班组建设总结学习型范文

班组建设总结学习型范文第1篇1、学习型班组建设,班组会有以各车间各工种为单位进行划分。组成以工种为单位的小型班组(比如机修工 电工 ...

1
2025-09-17
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范文

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范文

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范文第1篇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

1
2025-09-17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