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生活期末复习范文第1篇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共50分)
1.胡锦涛在“七一”研讨会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伟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坚持与时俱进,从辩证法角度看,最主要是( )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矛盾的观点 C.坚持联系的观点 D.坚持发展的观点
2.“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分为二 B.抓主要矛盾
C.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3.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上述材料从哲学上看表明了( )
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办事情应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③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④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3年2月1日晚,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经过16天飞行,于返回地面前16分钟在美国上空坠毁,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继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后的又一惨案。据此回答4-5题 4.宇航事业是非常有前景的,其发展却面临着一次次的失败。这说明( ) A.新事物的发展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B.失败与曲折往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必然命运 C.新事物发展的道路往往是迂回曲折的 D.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5.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我国航天技术专家宣称,这不会影响我国“神舟”五号航天飞船发射升空的计划,恰恰为我国航天飞船的发射有益的经验与教训。这说明 ( )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②我国的航天技术远远超过美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③失败可以为成功积累经验,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④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成功就不会向失败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2003年春招)2002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美期间在布什图书馆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和而不同”的重要观点,江泽民同志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 ( ) 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伸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据此回答7-8题 7.材料中提到的“辩证的矛盾”是指:
( )
A.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首尾不
一、互相“打架”的现象
C.事物之间的对立
D.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 8.辩证的矛盾不是臆造出来的矛盾,这说明
( )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矛盾有其自身的特点
C.矛盾具有客观性
D.矛盾是无法克服的
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据此回答9-10题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告诉我们 ( )
A.事物的发展总是不断重复的
B.新事物与旧事物总是不断重复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
D.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 10.“此事古难全”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缺点和优点
B.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矛盾双方的对立总是有条件地存在
D.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据此回答11-12题
11.“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的唯物论依据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B.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
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点而不是一点 12.“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其辩证法理论依据是
( )
A.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
B.事物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C.矛盾双方无条件的相互转化
D.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前后相继的联系
目前,全国网络教育方兴未艾,不少名牌高校都开设了网上的学习课程。据此回答13-14题。
13.网络教学因其独特的优越性必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它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关注,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相互激荡.总之,网络教学缺乏一种人文的氛围,缺乏一种切实与教学相关的实践。由此可以看出
(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客观的
C.事物是联系、变化、发展的 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14.网络教学在高等教学中扮演什么角色,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的课程,性质、要求与教学目标相差很大。网络教学是否适合,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上述论断体现了
( )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5.网络教学方兴未艾,其前景是激动人心的,网络教学在很多方面因其独到的优越性将至少部分取代传统的口耳传授,依然是大势所趋。我们对待网络教学的正确态度是( )
A.网络教育徒有虚名,不是真正的新事物
B.网络教学是新事物,它必将迅速代替作为旧事物的传统教学
C.网络教学是新事物,我们应客观地对待它,满腔热情地支持它
D.网络教育是不是新事物要因人而异
人类基因草图的绘制完成,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伟大科学工程,它对于人类认识自身,推动生命科学、医学及制药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据科学家分析,基因能有效地造福人类,战胜疾病,延长寿命,但基因的突变也会导致人满为患,还可能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制造生物武器。据此回答16-18题
16.在揭示的人类基因中,不同的民族、种族基因相似率在99.9%。这主要反映了(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两点论和重点论也是相互统一的 17.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是无条件的
B.矛盾双方的互相统一是有条件的
C.科学技术的发展难以实现突破
D.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即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
18.据分析,人类基因用于医学之后,同样的病情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这是因为 ( )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特点
B.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C.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特点 D.矛盾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9.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说明
( )
A.世界上大多数事物都有矛盾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过去和现在都有矛盾
D.现在和将来都有矛盾 2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体现了
( )
A.矛盾分析法,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两点论
B.抓重点、抓主流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正确对待矛盾
2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这段话表明
( )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中
B.一事物和其它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
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D.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2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的这句话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3.“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此诗的错误在于
( )
A.否认了矛盾特殊性
B.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C.否认了事事有矛盾,只看到了时时有矛盾
D.否认了矛盾的同一性,只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
2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这段话说明
( )
A.难与易因人而异 B.学与不学因时而异
C.学与不学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D.难与易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25.同样是写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的诗句,白居易形容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王勃则描绘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种现象体现了
(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C.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原理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原理
二、非选择题
26.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10分)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病,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6分)
27.一位老中医给肺病患者开药方治病,他介绍,冬天冷,气压高,肺的工作负荷大,用药量虽大,但治疗效果不佳;夏季尽管不发病,但肺病依然存在,只是天气炎热,肺的负担较轻,病情不明显罢了,这正是治疗的最佳时期,这种方法就是“冬病夏治” 简要分析说明“冬病夏治”包含的唯物辩证法有关道理。(15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几年前,我国北方棉区大面积棉铃虫成灾,造成重灾区棉花减产50%以上,有的几乎绝收.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有关专家精心研制,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使棉铃虫得到有效控制。
材料二 研究表明,被导入基因作物的具有长效杀虫作用的内毒素蛋白,在大规模消灭害虫的同时,也使害虫的天敌的数量急剧下降;此外,内毒素蛋白还对土壤和水体中的无脊椎动物产生危害。有专家称,地球上现存的天然基因正在不可避免地遭受“基因污染”。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6分)
(2)运用上述观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基因技术?(1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DCB 610 DACCB 1115 ABDCC 1620 CDCBA 2125 CCBDC
二、非选择题:
26.答:(1)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互联网现象应做客观全面的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因噎废食。 (2)加强法制,加强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7.答:(1)“冬病夏治”符合矛盾特殊性原理。不同的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事物的具体矛盾,才能找到解决特殊矛盾的正确方法。(2)不同的病开不同的药方,即使是同一种病,同一种药在不同一季节其治疗效果也不一样。这说明,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3)对具体问题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必定要碰钉子,犯错误。 28.答:(1)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观点。
高二政治生活期末复习范文第2篇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共50分)
1.胡锦涛在“七一”研讨会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伟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坚持与时俱进,从辩证法角度看,最主要是( )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矛盾的观点 C.坚持联系的观点 D.坚持发展的观点
2.“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分为二 B.抓主要矛盾
C.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3.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上述材料从哲学上看表明了( )
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办事情应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③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④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3年2月1日晚,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经过16天飞行,于返回地面前16分钟在美国上空坠毁,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继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后的又一惨案。据此回答4-5题 4.宇航事业是非常有前景的,其发展却面临着一次次的失败。这说明( ) A.新事物的发展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B.失败与曲折往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必然命运 C.新事物发展的道路往往是迂回曲折的 D.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5.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我国航天技术专家宣称,这不会影响我国“神舟”五号航天飞船发射升空的计划,恰恰为我国航天飞船的发射有益的经验与教训。这说明 ( )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②我国的航天技术远远超过美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③失败可以为成功积累经验,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④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成功就不会向失败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2003年春招)2002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美期间在布什图书馆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和而不同”的重要观点,江泽民同志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 ( ) 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伸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据此回答7-8题 7.材料中提到的“辩证的矛盾”是指:
( )
A.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首尾不
一、互相“打架”的现象
C.事物之间的对立
D.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 8.辩证的矛盾不是臆造出来的矛盾,这说明
( )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矛盾有其自身的特点
C.矛盾具有客观性
D.矛盾是无法克服的
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据此回答9-10题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告诉我们 ( )
A.事物的发展总是不断重复的
B.新事物与旧事物总是不断重复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
D.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 10.“此事古难全”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缺点和优点
B.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矛盾双方的对立总是有条件地存在
D.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据此回答11-12题
11.“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的唯物论依据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B.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
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点而不是一点 12.“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其辩证法理论依据是
( )
A.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
B.事物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C.矛盾双方无条件的相互转化
D.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前后相继的联系
目前,全国网络教育方兴未艾,不少名牌高校都开设了网上的学习课程。据此回答13-14题。
13.网络教学因其独特的优越性必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它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关注,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相互激荡.总之,网络教学缺乏一种人文的氛围,缺乏一种切实与教学相关的实践。由此可以看出
(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客观的
C.事物是联系、变化、发展的 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14.网络教学在高等教学中扮演什么角色,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的课程,性质、要求与教学目标相差很大。网络教学是否适合,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上述论断体现了
( )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5.网络教学方兴未艾,其前景是激动人心的,网络教学在很多方面因其独到的优越性将至少部分取代传统的口耳传授,依然是大势所趋。我们对待网络教学的正确态度是( )
A.网络教育徒有虚名,不是真正的新事物
B.网络教学是新事物,它必将迅速代替作为旧事物的传统教学
C.网络教学是新事物,我们应客观地对待它,满腔热情地支持它
D.网络教育是不是新事物要因人而异
人类基因草图的绘制完成,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伟大科学工程,它对于人类认识自身,推动生命科学、医学及制药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据科学家分析,基因能有效地造福人类,战胜疾病,延长寿命,但基因的突变也会导致人满为患,还可能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制造生物武器。据此回答16-18题
16.在揭示的人类基因中,不同的民族、种族基因相似率在99.9%。这主要反映了(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两点论和重点论也是相互统一的 17.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是无条件的
B.矛盾双方的互相统一是有条件的
C.科学技术的发展难以实现突破
D.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即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
18.据分析,人类基因用于医学之后,同样的病情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这是因为 ( )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特点
B.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C.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特点 D.矛盾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9.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说明
( )
A.世界上大多数事物都有矛盾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过去和现在都有矛盾
D.现在和将来都有矛盾 2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体现了
( )
A.矛盾分析法,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两点论
B.抓重点、抓主流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正确对待矛盾
2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这段话表明
( )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中
B.一事物和其它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
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D.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2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的这句话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3.“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此诗的错误在于
( )
A.否认了矛盾特殊性
B.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C.否认了事事有矛盾,只看到了时时有矛盾
D.否认了矛盾的同一性,只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
2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这段话说明
( )
A.难与易因人而异 B.学与不学因时而异
C.学与不学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D.难与易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25.同样是写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的诗句,白居易形容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王勃则描绘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种现象体现了
(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C.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原理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原理
二、非选择题
26.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10分)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病,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6分)
27.一位老中医给肺病患者开药方治病,他介绍,冬天冷,气压高,肺的工作负荷大,用药量虽大,但治疗效果不佳;夏季尽管不发病,但肺病依然存在,只是天气炎热,肺的负担较轻,病情不明显罢了,这正是治疗的最佳时期,这种方法就是“冬病夏治” 简要分析说明“冬病夏治”包含的唯物辩证法有关道理。(15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几年前,我国北方棉区大面积棉铃虫成灾,造成重灾区棉花减产50%以上,有的几乎绝收.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有关专家精心研制,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使棉铃虫得到有效控制。
材料二 研究表明,被导入基因作物的具有长效杀虫作用的内毒素蛋白,在大规模消灭害虫的同时,也使害虫的天敌的数量急剧下降;此外,内毒素蛋白还对土壤和水体中的无脊椎动物产生危害。有专家称,地球上现存的天然基因正在不可避免地遭受“基因污染”。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6分)
(2)运用上述观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基因技术?(1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DCB 610 DACCB 1115 ABDCC 1620 CDCBA 2125 CCBDC
二、非选择题:
26.答:(1)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互联网现象应做客观全面的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因噎废食。 (2)加强法制,加强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7.答:(1)“冬病夏治”符合矛盾特殊性原理。不同的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事物的具体矛盾,才能找到解决特殊矛盾的正确方法。(2)不同的病开不同的药方,即使是同一种病,同一种药在不同一季节其治疗效果也不一样。这说明,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3)对具体问题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必定要碰钉子,犯错误。 28.答:(1)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观点。
高二政治生活期末复习范文第3篇
山峡中 艾 芜
江上横着铁链作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
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巨响。
两岸蛮野的山峰,好象也在伯着脚下的奔流,无法避开一样,都把头尽量地躲入疏星寥落的空际。
夏天的山中之夜,阴郁、寒冷、怕人。一群被世界抛弃的山贼趁着月色住进一座破败荒凉的神祠。
几个人坐着,伸手取暖的阴影映在周遭,混着咸肉的香味和着松柴的芬芳。从没头的土地菩萨侧边传来小黑牛痛苦无力的呻吟声。夜白飞不由得一阵阵怜惜,一声声叫骂。老头子却淡然平静,他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吃这行饭不怕挨打就是本钱。鬼冬哥连连讨好应和,老头子便越发来了兴致,埋怨起小黑牛的笨拙来了。江风大了,江水也大了,像要扫荡这一切,像诅咒我们的存在似的。
黑夜里,小黑牛痛苦地呓语“我不干了”,老头子皱起眉头。看来,他又要做什么决定了。野老鸭望着汹涌的江水,喃喃道:“该不会出事吧!”
这时,野猫子一个油黑蛋脸的年轻姑娘连同笑声挤进这暗淡的世界里来了。黑暗、沉闷和忧郁,都悄悄地躲去。她手抱着一块木头人儿,一边同众人打趣,一边在老头子她的父亲面前撒娇。木头人儿的真真假假,引得众人异常开心。
我不由得想起白天的事,我虽扮演一个不重要的角色,但竟也与野猫子作了一次农家夫妻,当了一回爸爸。早上,他们叫我装作农家小子,拿着一根长烟袋,野猫子扮成农家小媳妇,提着一只小竹篮,同到远山那边的市集里,假作去买东西。他们呢,两个三个地远远尾在我们的后面,也装作忙忙赶街的样子。野猫子果真厉害,机智从容,灵活多变,狡猾的小商贩哪里逃得出她的手心,一匹上好的布终于得手了。
半夜,纷乱的足声和嘈杂的低语,惊醒了我。我知道一定有什么瞒我的事在发生着了,就凝神听着。忽然听见夜白飞哀求的声音,在暗黑中颤抖地说着:“这太残酷了,太,太残酷了可怜他是”
尾声低小下去,听着的只是夜深打岸的江涛。接着老头子发出钢铁一样的高声,叱责着,小黑牛的呻吟一时间流向神祠之外。夜,愈发阴森凄郁,从壁缝望去,一个人形似的东西被丢进江里。原先就是怒吼着的江涛,却并没有因此激起一点另外的声息,只是一霎时在落下处,跳起了丈多高亮晶晶的水珠,然而也就马上消灭了。
我明白了,小黑牛已经在这世界上凭借着一只残酷的巨手,完结了他的悲惨的命运了。正像老头子说的“在这里,懦弱的人是不配活的”。但他往天那样老实而苦恼的农民样子,却还遗留在我的心里,搅得我一时无法安睡。回忆起小黑牛的往事,他躲开了张太爷的拳头,又免不了江流的吞食。难道穷苦人的生活本身,便原是悲痛而残酷的么?
他们回来了。大家都是默无一语地悄然睡下,显见得这件事的结局是不得已的,谁也不高兴做的。
次晨醒来,只剩下野猫子和我。她见我不时朝昨夜小黑牛睡的地方了望,便打探似地说道:
“小黑牛昨夜可真叫得凶,大家都吵来睡不着。”
“一早就抬他去医伤去了!他真是个该死的家伙,不是爸爸估着他,说着好话,他还不去呢!”
她比着手势,很出色地形容着,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一样。
我冷冷地告诉她昨夜的事全部看见了,野猫子顿时就变了脸色,凶狠地说:“爸爸说的好,懦弱的人,一辈子只有给人踏着过日子的,难道你也想学小黑牛?” 说完,捡起地上的刀随手很结实地一挥,刀身便没入树身三四寸,又毫不费力地拔了出来,看得我目瞪口呆。 午后,从崖上转下来一小队人,正是老头子的对头。 “糟了!我们的对头呀!”
野猫子恐慌起来,我却故意喜欢地说道:
“那么,是我的救星了!”
野猫子恨恨地看了我一眼,把嘴唇紧紧地闭着,两只嘴角朝下一弯,傲然地说: “我还怕么?我们原是作刀上过日子哪!迟早总有那么一天的。”
不过,最后我还是与她一起扮演了戏,真有点儿小夫妻的味道,哄得一队人过去了事。 晚上,他们回来了,带着那么多的“财喜”,看清形,显然是完全胜利,但我却不能安睡下 1
去。
第二天醒来时,已快近午,只我一人独自留着。江涛显得单调些、寂寞些了。但看见躺在砖地上的灰堆,灰堆旁边的木人儿,与夹留在我书里的三块银元时,烟霭也似的遐思和怅惘,便在我岑寂的心上缕缕地升起来了。
1.文中反复出现对江边环境的描写,为什么?(6分)
2.小说中野猫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请分析“一个油黑蛋脸的年轻姑娘连同笑声挤进这暗淡的世界里来了”这句话的表达效果。(4分)
4.小说是如何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的?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往往难以如愿,因为人们总是和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
B.香港旅游业内人士预计,即将来临的复活节假期,赴日旅行团将比往年减少一倍,约有30至40团,估计复活节档期的营业额会比去年同期减少3至4成。
C.随着智能手机技术升级换代的加速推进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手机市场龙头老大的位置也在快速易主,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更难寻找永远的王者。
D.这种发光中性笔由书写装置和发光装置组成,采用上圆盘型灯座和下圆盘型灯座的结构,大幅度提高了照明的范围和光线的强度。
2.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谢谢你的来访,送君终有一别,我就不劳步远送了。 B.这是件好事,有益于社区,我当然会玉成你办好的。
C.你远在他乡,以后不要寄奉什么物品,我们这里超市商场都有。 D.作为父执,您是长辈,诚心诚意邀请您参加我店铺开张的晚宴。 3.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始料不及》寓意相同的是(
)(3分)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高二语文期末复习7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①寓示人物生存环境的恶劣;②暗示着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为小黑牛的悲剧命运渲染了气氛;③烘托了文中各个人物的阴郁心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解析】主要是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用”类的题目解答是最具套路化的,首先看语句所在的位置,接着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内容上:小说多次对江边环境的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有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也有暗示人物命运的作用;结构上: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
2.野猫子既有被罪恶社会所扭曲的“野性”的一面,又有不曾完全泯灭的“人性”的一面,是一个“人性”与“野性”统一的艺术形象。①刀上过日子,傲然对死亡,狡猾凶狠又机智从容,这体现了她的“野性”;②捧着木头人儿逗笑、和“我”假扮夫妻、放“我”一条生路,这体现了她的“人性”。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赏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解析】分析人物的形象,一定要从小说的情节和细节出发,要从人物的言行出发,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每一个特点都要有根据,切忌无根据的凭空想象。
3.这句话运用了夸张、拟人的修辞,一个“挤”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空间的狭小、气氛的阴郁沉闷和野猫子的活泼开朗。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小说中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解析】赏析一句话而不是一段话,那一般就要看运用了什么修辞,再结合上下文点明其效果。
4.①小说描写了一群为生活所迫以盗窃为生的山贼的生活,他们原本是一群受社会压迫、失去了正当谋生手段的下层人物,因此不堪受人欺压,选择了反抗之路。但是,又由于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他 们只有铤而走险,过起了流浪和盗窃的生活。②畸形的生活使这伙人的心灵扭曲,性格变得复杂。他们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产物,是一些性格被扭曲的畸形人物。作者正是通过这个人生社会的特殊角落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同时流露出对他们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叹息。③小说表现山贼的生活,但没有将生活简单化,在展示这伙人性格冷酷一面的同时,还努力挖掘出他们性格中残留着的人性善良的一面,对扭曲了这些人心灵的残酷黑暗的社会予以了无情的批判。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蕴,能力层级为F(探究)。
【解析】小说一般来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回答这类题目,应该联系所学课文加以迁移,如《祝福》,祥林嫂改嫁为何要反抗?祥林嫂为什么要捐门槛?祥林嫂为什么会死?鲁镇的人为什么对她那样?这些问题的分析都与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现实分不开的。《山峡中》人物的命运、性格,也是那个时代造成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
1. 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与修改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高二政治生活期末复习范文第4篇
高二文科数学期末复习---推理与证明
一.1.
二.1. 观察下列数:1,3,2,6,5,15,14,x,y,z,122,中x,y,z的值依次是 ()
(A)42,41,123;(B) 13,39,123;(C)24,23,123;(D)28,27,123.
2.类比平面内正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内角相等”的性质,可推出正四面体的下列哪些性
质,你认为比较恰当的是()
①各棱长相等,同一顶点上的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②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相邻两个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③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同一顶点上的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③。
3. 由①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
“三段论”推理出一个结论,则这个结论是()
(A)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B)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C) 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D)其它
4.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的推理;②归纳推理是由一般到一般的推理;③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④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⑤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5.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度”时,反设正确的是()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度;(B) 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度;
(C) 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度;(D) 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度。
三.典型例题:
例1 、在必修⑤里面我们曾经学习了基本不等式:当a0,b0时,有
且还知道此结论对三个正数、四个正数均成立,即 abab成立,并
2当a,b,c0时,有abcabcdabc成立当a,b,c,d0时,有abcd成立 3
4猜想,当a1,a2,,an0时,有怎样的不等式成立?
例
2、用适当方法证明:已知:a0,b0,求证:
例
3、求证:
(1)a2b23abab);(2) 6+>22+5。
例
4、用反证法证明:2,3,5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例
5、已知数列{an}满足Sn+an=2n+1,(1) 求出a1, a2, a3的值;
(2) 推测an的表达式并证明。
例
6、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11,Snn2an(nN),
(1)试计算S1,S2,S3,S4,并猜想Sn的表达式;
(2) 证明你的猜想,并求出an的表达式。
例
7、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BC,CD的中点,判断直线EF与平面ABD的
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aba ba
巩固练习:
1、设a,b,c大于0,则3个数:a111,b,c的值() bca
A、都大于2B、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C、都小于2D、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22、已知f(x1)2f(x)(xN*),f(1)1 ,猜想f(x)的表达式为()f(x)
24212A.f(x)xB.f(x)C.f(x)D.f(x) 22x1x12x
1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把a(bc) 与 loga(xy) 类比,则有:loga(xy)logaxlogay .
(B) 把a(bc) 与 sin(xy) 类比,则有:sin(xy)sinxsiny.
(C) 把(ab) 与 (ab) 类比,则有:(xy)xy.
(D) 把(ab)c 与 (xy)z 类比,则有:(xy)zx(yz).
4、把下面在平面内成立的结论类比地推广到空间,结论还正确的是()
(A) 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比与另一条相交 .
(B) 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比与另一条垂直.
(C) 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D) 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nnnnn
353,1 , ,,归纳出通项公式an =____。288
16、数列{an}中,a1,an13an0,则an的通项公式为。
25、由数列的前四项:
7、有这样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有些有理数是真分数,整数是有理数,则整数是真分数” 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8、在十进制中2004410010010210,那么在5进制中数码2004折合成
十进制为_______________
9、图(1)、(2)、(3)、(4)分别包含1个、5个、13个、25个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吉祥
物“福娃迎迎”,按同样的方式构造图形,设第n个图形包含f(n)个“福娃迎迎”,则012
3f(5)f(n)f(n1)(答案用数字或n的解析式表示)
10、设f(x)
122x,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可求得
f(5)f(4)f(0)f(5)f(6)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
11、平面内的1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2条直线把平面分成4部分,3条相交直线但不
共点的直线把平面分成7部分, n条彼此相交而无3条直线共点的直线把平面分成____部分。
12、若数列{an},(n∈N)是等差数列,则有数列bn=
列,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若数列{C
dn=____________ (n∈N)也是等比数列。
13、从1=1,1-4=-(1+2),1-4+9=1+2+3,1-4+9-16=-(1+2+3+4),,推广到第n个等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an1
证明:(Ⅰ)数列{
15、在数列{an}中,a11,
16、观察(1)tan10tan20tan20tan60tan60tan101;
高二政治生活期末复习范文第5篇
1、选择题:25 2'=50'
2、填空题:21'
3、实验题:1 15'=13'
4、简答题:114'=15'
二、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重考查学生对必修
一、必修
二、选修五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能量变化问题,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原电池的基本知识,有机物的除杂、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判断等;
3、注重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如26题,30题,31题。
总的来说,这套试题偏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习题难度不大,但缺乏对学生实验的考查。
三、考试情况分析
整套试卷难度不是太大,试题有梯度,覆盖了本学期上半学期全部的主干知识,同时对能力的考查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样一来对非示范高中的学生增加了一些难度。针对本次考试的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如下几个建议:
1、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强调学生落实。如元素周期律、有机物的化学性质、鉴别有机物的方法、离子反应的书写、原电池等有关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夯实基础,注意拓展提升。
2、 重视教材中的习题的功能。如试卷中填空题的第26题是课堂作业题,但从考试情况来看,并不是很理想,学生对有机物除杂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没能很好掌握,本来此题考查了几个有关有机物反应的知识点,而且是很重要的,可能有些教师没引起重视,看不起它并从外找很多题来训练,让学生走入题海。
3、培养学生规范做题,严谨表述。如有机物官能团名称的书写、结构简式等。
4、 加强实验教学。实验题得分不高的原因很多,可能最关键的问题是学生对实验的原理不理解。
5、 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学了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就是需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点在每堂课中都要充分体现。该卷中
8、
9、
10、
11、
31、32六道选择题都需把握问题的本质,提炼出关键的东西,这些东西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做到;
高二政治生活期末复习范文第6篇
二、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试题分析】 选择题12:对于成语的把握,区分南辕北辙、大相径庭、背道而驰三个近义成语。 选择题13:考查语序(定语排序)、成分残缺(宾语残缺)、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 选择题14:语言连贯,体裁是议论文,内容是陆游诗与辛弃疾词的比较。 【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病句失分率高,语言连贯题因为对题干中的代词理解有不同,所以失分率也高。
2、文言阅读:选择题:46题。7题 翻译题 【试题分析】 断句、文化常识、文段理解三方面进行考查,难度适中,基本体现文本内容的延伸。翻译难度值偏大,得分普遍不高。没有学生得满分。 【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的翻译能力较半期有所提升,但因得分点过细且命题上有一些硬伤,并且答案有错误,也没有按照规范的方式赋分(如语句通顺没给分),所以我们严格按照该题的给分点打分,结果得分也偏低。文化常识的涉及到上学期所学内容,一部分学生由于遗忘而掉分。断句得分率高。
3、诗歌鉴赏。第
8、9题,简答题。 【试题分析】 考查课内基本知识及诗歌鉴赏能力,诗歌内容及写作技巧。难度值不高。 【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该题得分率高,但存在对术语的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另外一些学生错别字多,导致答对而得不了分。
4、社科文阅读。13题,选择题。 【试题分析】 文章内容紧扣本学期要求读的名著《红楼梦》。学生理解上不存在问题。但命题思路上与新高题的思路相距较大。 【学生答题情况】 因第一题、第三题命题不严谨,出现多个答案,导致学生出现误判。这题得分率低,第二题得分率高。
5、小说阅读。 【试题分析】 主要考查了人物形象概括、文章结构(重要句段)的作用、情节的理解分析三个考点。难度难居中。 【学生答题情况】 由于本学期,特别是后半期在着重训练实用类文体,对小说有忽视。再加上没有完全按照全国考卷的结构命制。高考题是小说与实用类文体都命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做其一。但这次没有实用类文体,所以学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做题没感觉,特别是情节理解一题,8分,一般只有2分。
6、默写题。共6分。 【试题分析】以第四册宋词为主,另一个为诸子散文。 【学生答题情况】因为是采用理解性默写,所以背得不一定写得准确。另外,错别字特别多,如"须臾"、"酹",这三个字是错得一踏糊涂。其实这些字在平时学习时已经反复强调过,也多次纠正,但学生仍然犯错,实在叫老师无语。
7、作文。 【试题分析】新材料作文。借马云的话,谈欣赏问题。这样已经确定了命题者"三观"的命题方式,是比较陈旧的方式。但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要求较高。本学期作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这个方面。我们平时练得很多,学生也基本上能从生活中选取材料表现立意,作文形式上没有创新。全年级最高58分,最低0分。 【学生答题情况】一是学生审题还存在不少问题,能抓住"欣赏",但忽略了马云所说欣赏是分两个方面,有各自的前提的。因此欣赏的含义有不同。结果有跑题偏题现象。二是学生作文内容空泛、言之无物较为普遍。三是很多学生仍然不注重书写,乱涂乱画情况不少。四是立意简单,重视语言华美及运用修辞手法,不善于挖掘生活的深层面,内蕴不够。五是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是人云亦云,缺少联系自己生活而生成的独立见解。六是个性作文很少,这也折射出一个教学中强调"范文"的问题。七是表达方法单一,不能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八是部分同学的结构松散,缺乏规范的文章结构。
三、努力方面。
1、狠抓课内文言文基本字词关,做到一一对应,直译为主。
2、诗歌鉴赏注意题目、作者、主旨、背景等,全面把握鉴赏。
3、课内默写错别字的消灭仍任重道远。
4、加强小说、散文的阅读。不能完全被功利意识捆绑。
5、对成语仍然采用蚕食政策,对病句要系统复习与训练。
6、作文方面: ①针对学生基础差,平时教学中得加强。反复练习。 ②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要注重大语文教学观,放得开,收得拢,不拘泥于教材,即要有驾驭教材游刃有余的能力,又要有超越教材纵横驰骋的开拓精神,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要靠教师的解放,只有教师敢走出这一步,才会有学生的作文生命线。 ③引导学生阅读。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读多了自然丰富了内蕴,语感就有了,这样长期坚持,厚积而薄发,效果定斐然。 ④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的点滴,注重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的反映生活。 ⑤坚决遏止学生"假大空套"式的作文,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最忌无病呻吟。 ⑥注重个性化作文培养,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文体形式和语言风格,将佳作之魂魄融于自己的个性之中,一定会出力作。 ⑦在作文教学中仍然需要加强书写训练。 ⑧提高课堂效率,珍视学习和生命的每一分钟。尤其是布置作业中的重复训练,劳力而不出效的训练应坚决纠正,从而为学生留出自己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