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白族的风俗作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09-15
1

白族的风俗作文(精选10篇)

白族的风俗作文 第1篇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有本民族语言,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信仰佛教。

白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白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大理雪梨、宾川桔柑都是驰名中外的特产。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白族维系一夫一妻婚姻制,同姓同族不通婚。订婚要测算生辰八字,财礼较厚重。新娘到了男方家门,要“退喜神”,即由两人持火把在新娘周身晃过,也称“退马车”。新郎新娘在堂前拜礼,新娘要依次先后敬苦茶、甜茶、泡酒,蕴含人生苦尽甘来的.意味。次日新婚夫妇回门,女方父母送以家畜家禽。当天要返回男方家。

白族的家庭组织基本上是小家庭制。儿子婚后多与父母分居,也有少数“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白族社会内部存在看家法制度,家族和家庭成员间的辈份很严,平辈兄弟姐妹间,也以“长支为大”,亲属称谓上,哥哥或姐姐的子女不论年龄大小,均一律称兄、姊。家族内部有族长,族内士切事务和纠纷必由他仲裁方为有效。 白族除同姓同宗不婚外,不论本民族内部或与其他民族之间

都可通婚。碧江白族堂兄弟姐妹之间也可以婚赌。大理海东、剑川一带行姑舅表优先婚。

婚姻多为父母包办、媒人说合。订婚要测“八字”,送厚礼。剑川与大理海东地区的自强少在订婚后,凡逢年过节(主要在端午节、中秋节和冬至节),男方必须向女方按时送礼,直至结婚为止。中间若男方停止送礼,或女方拒而不受,就表示解除婚约。

大理中心地区婚前除再次过大礼外(俗称“催嫁银子”),还必须送一只绵羊祭女方的“本主”(村寨守护神)。结婚当天,新娘要哭别父母、兄妹,用花轿抬至男家大门,再由新娘的兄弟一人炔步背入新房,途中有许多围观小孩向新娘撤米花,还一边争着掐捏新娘子周身,表示“祝福”和“取吉利”的意思。待新娘一进洞房,陷郎们又将辣子撤入火盆,使满屋发出呛人的气味,新娘新郎相对大咳;在喜酒肉中,也加了很浓的辣子面和花椒面,使新娘新郎汗流满面,无法下咽,逗得人们笑仰不止。因为白语中的“亲热”与“辣”同读音,“亲”酥麻味读音“构”的意义相近,所以借用撤辣面和花椒面作为闹喜节目,确是想的巧妙,灰谐有趣。

洱源罗乎山区白族还保留有原始群婚残余的婚姻制度。即女子结婚前可以有自由的性关系,婚后也可以保持这种关系,或婚后男家有外客(男子)时,多以妻子作陪,负责招待客人,认为这是对客人的最大尊敬。“把节”中还有这样一种风俗:刚生婴孩的家庭,要在大火把下请乡亲们喝“喜酒”,祝贺母-子平安。

剑川石宝山每年夏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三日还有“八月会”,届时男女老少,盛装朝拜山神。青年男女则野营山赞,昼夜弹唱,结对比赛,声震苍窜,兴尽始散。

洱海一带的白族男方看中某一女子后,便请媒人到女方家来说亲。媒人第一次到女方家主要任务是转达男方家求亲的意图,夸赞准备联婚的男女双方,促使女家同意允婚。女方许婚后,媒人便按约定日期把姑娘的生辰八字取回由男方请人合八字,如八字相合,媒人即带礼物聘金等到女方家回话。给女方家回话时,男方家还要在男方的八字帖上一副对联的上联,交给女方对下联。女方接到回话及礼物聘金以后,在男方送来的八字帖上对好下联,然后送回男方家由男方收藏。至此,定亲一事即告完成。

婚事定下以后,结婚之前一二个月,男方家要请媒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与女方家协商结婚日期,谈妥彩礼数目。根据女方家的意愿,男方家或者把彩金如数送到女方家,由女方家备办嫁妆,或者按女方家的要求把嫁妆如数备办以后送女方家,然后才最后确定新娘出嫁的日期。

迎亲前后共需四天时间。第一天是贺新人和搭喜棚。新娘的女友和母亲一边将新娘的陪嫁衣服花鞋等装进衣箱,一面向新娘祝福叮咛,当晚还需要一位女童来“暖被”。男方家则忙着搭喜棚布置新房等等,晚上也要请一位父母双全的一对男童来“压床”。第二天为嫁日,由男方家备花轿组织迎亲队伍到女方家把新娘接回来。新郎新娘进洞房后,人们给他们献上意为先苦后甜的苦茶和甜茶。第三天新郎新娘双双到堂前三拜祖宗父母,向亲戚长辈敬茶敬酒。第四天新郎与新娘回门,拜见岳父岳母,认识亲戚长辈。

兰坪一带自称“那马”的白族,家里的女孩长到十五六岁以后,家长大多要在住宅旁为她建盖一间小房让她居祝晚上,小伙子们便结伴到姑娘的小房里去拜访姑娘,在小房里,他们或弹口弦唱调子,或低声细语,互诉衷情。夜阑人静,双双困倦时,便和衣相儇,进入梦乡。金鸡啼鸣,小伙子才与姑娘依依惜别。如两情相投,即可私订终身,父母一般不予干涉。

 

白族的风俗作文 第2篇

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一面旗。旗杆用竹竿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当地物产不同而有所差异。白族人民喜欢吃酸、冷、辣等口味。平坝地区的百姓以稻米、小麦为主食,住在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萝卜、茄子、瓜类、豆类及辣椒等。在白族饮食习俗中,“白皮”“海水煮海鱼”“下关砂锅鱼”“炖梅”“雕梅”“铒块”“乳扇”等较具名族特色。白族人民还喜欢喝烧茶。

白族的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戒指。白族,虽然人数不够汉族的多,衣服不够汉族的漂亮,节日不够汉族的多;但是,白族的人民都过得很开心,过得舒舒服服。

白族的风俗作文 第3篇

一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对白族语言保护的现状

1. 政策方面

1986年12月30日云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自治条例》规定,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1993年6月, 在云南省政府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 由云南省民语委牵头, 在昆明市召开了“白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 通过了修订后的《白族文字方案》 (草案) 。

2. 学校建设方面

从20世纪80年代的剑川县甸南乡西中小学开始, 一直到向阳溪白文学校和大理师专白文班的开办, 白文在教育领域的试验已经从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 为全方位、多渠道培养人才探索了经验。西中小学在教学过程中还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即“先白后汉, 白汉并重, 以白带汉, 白汉俱通”的16字方针。大理师专则针对学生在学习汉语和英语时存在的一些困难, 通过教研发现这与白语有一定的关系, 于是1996年开办了白文班。

3. 保护措施

目前, 在保护白语等少数民族语言上, 云南省政府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 未来五年内, 云南省将投入105.2亿元发展民族教育, 用于完善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包括实施民族地区学前双语免费教育, 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 (2) 未来五年, 云南省计划投入17.7亿元用于保护民族文化, 共安排重大项目13个, 内容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示范点建设、民族文化资源库建设以及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基地建设等。其中, 每年安排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

二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对白族语言保护的意义

虽然我国在语言关系上坚定地执行了平等政策, 各民族语言不论使用人数多少, 一律受到尊重, 民族语言从主流上说是和谐的。但随着大理地区经济的发展, 白语的吸引力正在加速褪色, 其生存危机日益严重, 附于语言之上的白族文化同样面临着消失的危机。语言学者在研究中发现, 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通用语言, 白语比汉语更能充分体现与之相联系的白族文化。白族语言就是一种白族人民思维方式的直接体现, 它不仅是白族文化的载体, 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担心白语的消失会使一种认知客观世界的独特体系、独有角度随之消失。长此以往, 语言的高度单一化, 可能会使人类思维方式退化和绝对化。因此, 系统研究大理白族语言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1.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保护白语是加强白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相互了解, 相互沟通的重要措施, 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但在汉语言为主导的社会里, 白语与汉语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应该正确处理好语言竞争与和谐的关系, 处理好白族语言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有利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得到顺利发展。

2. 有利于传承、研究、利用白族的语言与传统文化

白族语言是白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白族语言就是保护白族文化。传统文化是白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 在白族的发展过程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 大理白族语言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但白族语言对于开展描写语言学研究、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类型语言学研究以及民族古文字古文献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价值。其研究价值不仅体现在语言学上, 也体现在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当中。因此, 保护和利用白族语言, 对学术研究和维护我国文化多元性都至关重要, 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白族的传统文化。

3. 有利于提升白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近年来, 因为受到部分不良民族主义以及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等的影响, 一些白族家庭逐渐放弃教授后代白语, 致使白语在部分地区面临消失的危险。同时, 由于新白文创制后推广和宣传力度不够, 大部分人还不了解白族文字的存在, 这些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卑。推进白语工作将大大改善这些情况, 使得白语能更好地流传下去。将白族的传统文化纳入到教育当中, 一方面, 可以使其文化得到保存, 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 可以培养白族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潜移默化地提升白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三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在对白族语言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各级政府部门都采用普通话作为自己的官方语言, 采用汉语书写各类文件, 白族文字由于书写不方便, 只有少数学者在研究, 很多群众都不知道有白族文字, 更谈不上学习白文了。但白语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通用语言是无法否认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白族人民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 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放弃白语, 这就使得保护白族语言的工作存在很大的困难。

1. 白族人民普遍存在一种“学习白族语言无用论”的心理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1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确立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律地位。普通话的成功推广对于有效协调社会生产和生活, 普及教育, 增强民族凝聚力, 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也使得白族地区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文化的能力增强, 而母语能力不断下降。大多数白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语言自身存在着复杂性和封闭性, 出现了隔山异语, 隔村异音的文化现象, 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容易受到新文化的冲击, 削弱了本民族的语言。在这个大背景下, 学习白族语言在社会中无法给白族人民带来实惠, 无法创造财富, 更没有办法找到好的工作, 白族青年只有学了普通话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再加上现在生存压力这么大, 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学习白族语言。对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或者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来说, 普通话尤为重要。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他们看来, 普通话要比自己的白族语言更为重要。这就使得在大理白族自治州范围内, 上到政府官员, 下到普通民众, 都有一种“学习白族语言无用论”的心理。

2. 缺少资金支持, 致使在保护白族语言上缺乏足够的物质保障

由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处于中国西南边疆地区, 所处地理环境位置不佳, 生态环境复杂多变, 发展相对落后, 长期以来都只能依靠旅游业维持其经济发展。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 大理地区的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但由于在认识上的肤浅和资金上的有限, 大理白族自治州各级政府都不可能也不会把相对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短期内难见收益的白族语言保护中。然而, 保护白族语言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许多项目和课题研究就很难进行下去, 也就没法进行保护了。

3. 缺乏专门的保护白族语言的法律法规制度

首先, 在法律上, 以《宪法》为核心的相关法律形成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法律保障系统, 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也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保护作用, 但是相关法律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只是作了原则性的阐述, 缺乏可操作性。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尚未出台, 针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具体问题难以规范, 这就使得像白语这样的少数民族语言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

其次, 在政策上, 到目前为止, 笔者只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中找到“白族人民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的文字记录;而于1958年设计并于同年在第二次全国少数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上获得通过的《白族文字方案》 (草案) , 根本就没有什么约束力。

四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保护白族语言的对策措施

1. 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好白族传统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 保护了白族的传统文化, 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白族语言。首先, 政府部门要对白族人民长期坚持语言平等的方针, 妥善处理好白语与汉语的关系, 尊重与包容白族文化的多样性, 推动白族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其次, 要加快白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繁荣发展白族的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 加大对白族地区的文艺院团和研究所的扶持力度, 开展具有群众性的白族文化活动,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白族文化的创新, 积极促进白族文化的对外交流;最后,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电视台、报社应该加大力度宣传白族语言, 广大媒体应该架起汉语与白语之间沟通的桥梁, 力争在积极吸取先进汉语言文化的同时保护好白族的传统文化。

2. 科学推广“三语”教学, 引导并处理好“三语”关系

近年来, 英语学习在白族语文教育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于是出现了所谓的“三语”新概念。“三语”是指白族除了学习母语和汉语外, 还要学习英语, 这就加重了白族学生语言学习的负担。如何安排这三者的关系, 是必须探索的一个新问题。因此, 解决白族的双语教育, 还要考虑“三语”的关系。首先, 政府要让白族人民从意识上认识到学习“三语”的重要性, 对学习“三语”的白族学生给予资金补助, 在中高考的时候实施加分政策, 并鼓励学生如果学好了“三语”, 政府承诺会在找工作的时候给予政策倾斜;其次, 解决目前急需问题, 对在岗的民族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最后, 政府应该组织专门的监督团, 对“三语”教学活动进行监督, 并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标准。

3. 大力促进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 以经济发展带动白族语言的发展与传承

经济在民族语言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事实证明, 经济发达的地区会吸引其他地区甚至国外人士到该地区投资, 他们为了在这个地区推销自己的产品或技术, 使自己的公司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就不得不学习本地区的语言, 以便与这个地区的政府和人民进行交流。首先, 大理白族自治州有许多优秀的旅游资源, 如五朵金花、风花雪月、天龙八部影视城、大理三塔以及苍山洱海等, 我们要利用好这些资源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其次, 充分发挥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民族优势和特色, 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为外部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再次, 要以此为契机, 注重自力更生,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设立自己的专项资金用于白族语言的保护工作, 并做到专款专用。这样, 在发展过程中,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族语言才会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4. 建立健全保护白族语言的法律法规制度

首先, 在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的相关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前提下, 对如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作一个具体的阐述。在此基础上, 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 并且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具体问题做出规范和调整, 让其得到有效保护;其次, 自1993年6月通过了修订后的《白族文字方案》 (草案) , 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也得到了时间的检验。但至今为止, 仍不是正式的方案, 笔者建议在对原有方案进行适当完善的基础上将方案报请相关部门审订并批准, 以使白族人民早日拥有自己的正式的白文方案。

参考文献

[1]赵黎娴.白语的系属问题研究简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6) [1]赵黎娴.白语的系属问题研究简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6)

[2]张霞.白文及白文图书概况[A].见:徐琳.大理丛书·白语篇[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8[2]张霞.白文及白文图书概况[A].见:徐琳.大理丛书·白语篇[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8

[3]戴庆厦.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6 (2) [3]戴庆厦.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6 (2)

白族的风俗作文 第4篇

关键词:白族民居 地域 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TU-0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120-02

桑植白族民居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在形式上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地域的差异性。许多白族民居特有的建筑元素在桑植白族民居中随着时间的变迁而逐渐消亡。又受其周边民族文化的影响,使桑植白族民居建筑在建筑形制上发生改变。因为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所以白族传统民居在吸收外来建筑优点的同时,融合本族文化而发展具有白族建筑风格的民居建筑形制。

一 建筑模式差异性

1.1 选址及建筑形制差异性

桑植白族民居的选址和建筑形式不同于大理白族民居主要为两方面原因:一是受到自然气候与地形地貌的影响。桑植地区多山,大部分白族民居建在山地上或是缓坡地,因为居住范围有局限性,所以为充分利用居住空间同时又能防潮、防虫,而形成“千脚落地”的建筑模式。其建筑模式为适应平缓坡地,建筑底层与地面高度不会超过两米。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与桑植白族民居在地形上有很大的差异,大理的地形属于四面环山、中间平原的高原地形。虽然在史书中记载大理白族民居在原始社会时期的民居形式也以“千脚落地”、“干栏式”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白族人开始迁徙至更适合居住的平原,经过不断创造逐渐改变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形制发展成为合院的建筑形式。 (图1,图2)

二是人文因素的影响,桑植白族民居散杂居在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地方,自身文化处于弱势地位而自然地吸收、融合周边民族的建筑文化。

大理白族民居聚居在云南大理,民族文化浓厚,虽然大理白族民居在发展中吸收汉族的建筑风格,但是同时又将白族本土建筑风格融入其中。以至于没有改变本民族传统民居的特性。

1.2 院落空间差异性

桑植白族民居中最典型的为幕檐转角式民居。如桑植县谷氏祖屋,整个房屋为“凹”字形,属于半封闭式院落。受地形限制,房屋没有围墙,主要是以一横两竖的房屋围合成的院落空间。房屋建在缓坡中屋后靠山,屋前坡地,根据地势自然形成半封闭式院落。进入房屋必须至下而上,房屋中间是用岩板铺盖的坪地,是桑植地区白族人住房前必备的场所。中央为堂屋,堂屋两侧为家中长辈居住的房间。房屋由木板隔成两间,外面砌有大约一米的火坑,为一家人聚会的重要场地。厨房设在与两旁耳房相接的转角,面积不大,除了有相应的厨房设施外还有一个储藏用的小房间。耳房半部分是在缓坡上,为家中子女或是兄弟居住用房。

“三坊一照壁”是大理地区最普遍的民居,如杨家宅院属于庭院式院落,中间为正房,两旁是两个厢房围合而成的封闭式院落。整个民居由三间主房构成,房屋均为上下两层。一楼为居住空间,二楼为杂用与储藏空间。白族人尊敬长辈,正房的屋基比两边的厢房稍高,中间为堂屋,左右两间为长辈住房。左右两厢房为晚辈住房。堂屋前的天井,正房与两厢房交界处有两处天井,内建耳房,作为厨房及卫生间之用。(图3,图4)

二 民居装饰艺术差异

2.1 装饰要素差异

白族是个重装饰的民族,照壁、大门、彩绘和雕刻是云南大理白族民居中最典型的四大空间装饰要素。尤其是照壁,在大理白族民居中每户居民的宅院都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元素。照壁是一户人家的门面和家风,根据地理情况将照壁建成独立式和非独立式。大理是个坝区,四面环山、风势强劲,照壁的作用既可抵御风沙,还可遮挡视线避免路人直观堂屋。根据房屋面积的大小照壁可分为独立式和非独立式,大理白族杨氏宅院的照壁因为地理的影响照壁与墙体是结合在一起的。

桑植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征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受气候影响,桑植地区的白族民居中已经很少修建大理民居中有重要地位的照壁,桑植白族谷氏祖屋将大理白族民居中本该修建照壁的位置建成没有任何遮挡的空地。其目的是增强房屋的通风达到防潮防霉的效果。(图5,图6)

大门在大理白族民居中是建筑艺术的重点表现之处,是其宅院炫耀的重点。大理白族民居中大门通常设在院落一侧。根据不同风貌与样式分为三滴水式与综合风格式大门。三滴水式大门根据大门的屋面尺寸决定檐角的翘度,檐下有精美的雕花及装饰图案。综合风格式大门相对简单,主要以简单的建筑符号装饰,并杂糅三滴水式风格特征。

在桑植白族民居中建房地势较高,普通民居中少见大门,只有在大户人家中才会出现。在桑植白族民居的大门称为“八字曹门”,牢固又大气。门槛顶方为翘檐盖瓦,檐下虽然没有花草虫鱼字画的修饰,但也显得气派精致。(图7,图8)

大理的白族建筑很注重彩绘,在屋檐下的空白处被划分成方形或是圆形的彩画盒子,又称作“书厢空”。在大理地区,白族民居壁画为单色,只有在寺庙或是大户人家才会出现彩色壁画装饰。彩绘的内容大多为山水、花鸟与故事情节。

桑植地区白族民居的板、壁、墙等都为木料,这与当地民族的外观相似。在房屋装饰上并没有大理白族民居精彩的彩绘装饰,相反显得粗糙许多。(图9,图10)

雕刻是大理白族民居中不可或缺的装饰要素。木材虽然不是大理白族民居的主要材料,但是在装饰中却占有很大的比重。大理白族杨宅中装饰最突出的是堂屋的门,门为格子雕花样式,由六扇小门组成,每扇格子门宽1.53尺或1.56尺,高7.4尺,每个门扇由五块木板制成。两大三小,小木板用浮雕,大木板用透雕。窗户的作用是采光和通风,但在大理白族民居的窗户中却尽显出极致精美的木雕装饰。

桑植白族民居也有木质雕花装饰,相比大理白族民居中精美绝伦的雕刻装饰显得简陋许多。桑植白族谷氏祖宅中,每间房屋只开单扇窗户,有的房间虽然设有窗户,但却是封闭的形式,窗户的风格极其简约,有的甚至是用木板直接钉制。

2.2 装饰符号差异

白族民居的装饰图案内容虽然是一种符号形式,但是蕴含了广泛的民俗文化内涵。

大理白族民居装饰图案为较具象的实物,如喜鹊、仙鹤、公鸡、荷花、牡丹花等元素都与汉字的“喜”、“合”、“基”、“和”等谐音或是同音。这些图案符号是白族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大理地区的窗格常以如意格的符号形式出现,在白族人看来是吉祥如意、如愿以偿的意思。

散杂居在桑植地区的白族民居的装饰图案上融合了周边民族的文化特性,其装饰图案多为简单的几何符号。门窗的雕花图案为线条的穿叉或是简单的花朵形式。图案虽简单,但是房屋中能装饰的构建都有简单的装饰。其是桑植白族对美好生活与平安幸福的含蓄表达。(图11,图12)

大理民居的装饰中常能看到飞鹤的装饰,在白族人看来鹤具有品德高尚,长寿之意,大理民居虽然没有脊饰,但是侧面的山墙屋脊下方会用泥塑做成富有立体感的飞鹤或山花图案,表明屋主的品行与健康。

桑植白族民居的屋脊是用青砖、瓦片堆砌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图案。在桑植白族地区这种装饰屋脊的方式,一是为了区分房屋的主屋位置,二是有镇宅、辟邪之用。(图13,图14)

研究桑植白族民居与大理白族民居的差异性,深刻体会到虽然是同一民族,但是受到地域、气候、习俗等差异,必然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桑植白族因为700多年前迁徙至桑植地区,文化处于弱势地位,为适应当地民族的环境、文化而与当地民族融合,所以桑植白族民居建筑很难继续保留传统的白族建筑风格,相反与当地民族的居住空间相似。而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白族文化氛围浓厚,即使吸收外来文化,但仍会融入本族的文化特质。以至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在发展中继续保留本族的特点。

本文虽然通过对两地民居的差异性研究,但也可分析出民族在散杂居与聚居的最大区别就是民族文化的延续性。散杂居的桑植白族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生存,即在强大的土家族、苗族文化下的生存。桑植白族文化受其影响巨大而与其融合。大理白族面临的是如何继续弘扬白族文化,使其更繁荣发展。以上原因是导致桑植白族与大理白族出现差异性的最关键原因。

习惯话题作文:白族的风俗习惯 第5篇

服饰: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贵。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或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出门时,常背挂包,有的还佩挂长刀。妇女服饰更富民族特色,各地有所不同。大理地区的妇女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丝绒领褂,下穿蓝布裤,盘辫于顶,围腰下摆的边缘多绣有几何图案。剑川一带的妇女都裹黑包头,衣裤用蓝色布料做成,并有披羊皮披肩的习惯。妇女的首饰有耳环、头簪、项链、戒指和手镯等。婚俗:男女青年可以自己选择对象,自由恋爱结婚。丧葬:行土葬。节日主要有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礼节:热情好客,即使是陌生的不速之客,也会受到主人热情款待;在人称谓前往往加一个“阿”字,表示尊敬和亲切;客人光临,必以烤茶招待,白族茶礼一般斟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昧,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乳扇和红糖,三道加蜂蜜和几颗花椒,三道茶是白族对尊贵的客人的招待;吃饭时,长辈坐首位,晚辈依次坐在两旁或对面,随时为长辈添饭加汤,热情侍候。

白族春节的风俗 第6篇

白族是最喜欢热闹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种节日不断,数量之多,不亚于中西节并重的香港。著名的节日有三白街、绕三灵、石宝山歌会、蝴蝶会、浴佛节等。这些节日代代相传,历史远久、民族风情浓郁,热闹异常。 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白族春节的序曲在腊月底就已开始,主要活动是杀年猪,腌制腊肉、火腿和白族风味食品“猪肝”。大年二十九合家打扫卫生,清除当年的年画、对联等。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大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大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信不丰。因而借了别大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大。大年初七为女大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大节,男大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大们到处乱走。

大年三十早上写春联。白族很早就使用汉字,写对联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是我国着名的对联之乡。不仅村中的长者都能写出工整对仗、意境高雅的对联,家家户户的大都以贴上自编、自写的对联为荣。更有趣的是借用汉字写成的白语对联。中午,白族主妇到村寨中的本主庙里祭祀本主。本主意为“本境之主”,是村寨的保护神,也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到了晚上,全家大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席上一定要有白族特色菜“酸辣洱海鱼”,表示年年有余;用糯米糍粑蘸糖吃,表示来年生活甜蜜。晚上,白族妇女要准备好第二天的菜肴,并将家里的水缸挑满水。按白族春节习俗,初一全天不能再动菜刀、挑水和扫地。男主大则在火塘边用砂锅炖肉。夜深了,全家大围坐在温暖的火塘边,在温馨和喜悦中共同迎来新的一年。

初一当天,按习俗不能到别大家,但可以到外面玩。早上起来,白族主妇先在院子中祭拜天地,再到堂屋中祭拜祖先,最后到大门口拜祭,之后方可出门。吃完元宵,大大小孩便纷纷出门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到处鞭炮齐鸣,村村寨寨响起了欢快的白族唢呐,小伙子敲着八角鼓,姑娘们唱着白族调,打着霸王鞭,在村寨中心的大青树下且歌且舞。群众组织“洞经会”、“莲池会”引领舞龙队伍和财神走街串巷,各家各户争着把龙和财神请进家中歌舞一番,以讨吉利。每当财神唱出吉利的祝词,大群中就爆发出“谢金口”的欢呼,一时鼓乐齐鸣,村寨中处处洋溢着欢乐和喜庆。

初二这天,可以走亲串友,小孩子们终于盼到亲戚朋友给的压岁钱了。这一天的白族习俗活动丰富多彩。白族春节习俗中,腊月里结婚的新大要去拜望男女双方的亲戚,俗称“请新娘客”,各家亲戚要送给新娘子各种礼物。洱海附近的白族当天往往成群结对到洱海东岸的青山村观看古老的白族宗教祭祀活动“上刀梯”。在十几米高的梯子上,绑着数十把锋利的钢刀,刀口朝上。巫师手抱公鸡,赤脚爬上刀梯顶端,口中念念有词,向四方祭拜,祈祷四时清吉。巫师回到地上,手脚均毫发无损。海东各村则盛行赛龙舟。远处三塔挺立,苍山含黛,山顶积雪和山腰的玉带云相映成趣,在碧波万倾的洱海上,点点龙舟如在画中。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白族民间传统节庆火把节。这是白族大民秋收前夕预祝丰收和祈祷安康的祭祀活动。一进六月,大们就准备节日用的火把,以八尺许长的小松木或易燃杂木扎破加楔晒干备用。节日这天,白日众大集会杀牲祭龙王,各户大家宰红、白大公鸡祭献雷神,以求风调雨顺,无病虫害,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晚上,家家户户门前点火把,村寨一片光亮。群众打起火把到田间游巡,以示烧灭虫害,庄稼茁壮成长秋来丰收。然后火把集中村口路旁,两炬相架一炬,依次架排若干炬,开展群众性的跳火把竞赛,谁跳的高跨越炬数多,谁就是好汉。节日夜晚,不论男女老幼都兴用火把来跨一跨,周身绕一绕,表示烧邪除秽身体安康。借助火把,各户大家在门口摆设小桌,上面放置一碗清水、一碗油炒饭、一支鸡腿,由一长者端坐门中央“喊魂”。并将全家大五月端午系戴的五彩“魂线”取下焚化,祈祷家大的魂魄趁烧邪除秽吉日都回家来附体,合家体健安康。节日夜晚的白族村寨,束束火把熊熊燃烧,大群欢跃。大们祈祷吉祥安康,预祝庄稼丰收,一片热腾光明的景象。

在白族春节习俗中,白族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朝山会。大理鸡足山是佛教名山,全山共36寺,72庵,与峨眉、五台、普陀、九华齐名,为迦叶尊者道场。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涅盘后,其大弟子迦叶尊者来到鸡足山守衣入定,等待弥勒佛下界成佛。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为朝山会。虽是初春,但鸡足山上已是山花烂漫,春意浓浓。朝山者来到鸡足山,在各个寺院给佛像敬香供果,捐献功德。朝拜者最后要到鸡足山顶峰金顶寺,东观日出,西观苍洱、北眺玉龙,南看祥云,极目千里,但见春和景明,令大心胸开阔,精神振奋。春节前结婚的白族新大,也成双成对来朝山还愿,祈求生活幸福,爱情甜蜜。

1.春节的风俗资料

2.春节的风俗来历

3.满族春节的风俗

4.关于春节的风俗资料

5.宁波春节的风俗

6.越南春节的风俗

7.海南春节的风俗

8.荆州春节的风俗

9.南靖春节的风俗

白族的风俗习惯 第7篇

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白语叫“武增”,是“本境福主”的简称,意即“我的主人”。他们是白族村社的保护神,有的一村供奉一个本主,也有几村供奉同一本主的状况。只要和白族村社有密切联系的人和事物都能够成为本主,所以在本主神o中既有原始宗教色彩浓厚的山川树木、虫鱼鸟兽之神,也有佛道之神、儒家典范人物及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既有王室、贵族,也有英雄、平民;既有白族人物,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物。这充分体现了本主崇拜兼容并蓄的特点。每位本主都有自己的节日,就是本主庙会。在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节庆、重大事件都要到本主庙去献祭,举凡婚丧喜庆、疾病灾害、出门远行等,也要到本主庙祭祀,以祈求本主神的保佑。

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中构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大理国白族服饰,王室及官员皆衣绫罗绸缎。元代,服色,“略本于汉”,“男人披毡椎髻,妇人不施粉,酥泽其发。以青纱分编绕首系,裹以攒顶黑巾。耳金环,象牙缠臂。衣绣方幅,以半细毡为上服”。

白语是白族的民族共同语。中华民族语言学界一般认为白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也有研究者认为白语和汉语的关系更为密切。20世纪50年代白语方言调查以后,将白语分为大理(南部)、剑川(中部)和怒江(北部)三大方言。其中,怒江方言原称碧江方言,因怒江州碧江县于1986年撤销,故又改称怒江方言。也有将白语三大方言改称西部(怒江)、中部(剑川)、东部(大理)的新意见。两种提法所涉及的方言区域划分基本一致。那么除此之外,白族的风俗习惯还有哪一些呢?

白族的风俗习惯 第8篇

白族婚宴习惯用“喜州土八碗”,由八道热菜组成:添加红曲米的红肉炖;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酱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配加红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猪头、猪肝、猪肉卤制的干香;加盖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丝、菜梗氽制的杂碎;配加炸猪条的竹笋。此外,每客一包槟椰。

白族也有饮食忌讳,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务必到井边“汲新水”。丧家做饭,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红色食料,不能做红包菜肴。进扭时长辈上坐晚辈侍奉。

白族的风俗习惯 第9篇

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齐食用。临河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一样,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一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齐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的风味菜肴很多。生皮是为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毛驴汤锅,是用毛驴肉烧制而成。柳蒸猪头也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是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大面糕是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

白族节庆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蝴蝶会”等民族节日。

白族服饰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等字样。绣荷包是感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白族建筑

白族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一座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一般的建筑形式是:“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数富户住“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此外,还有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楼上楼下由走廊全部贯通的“走马转阁楼”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犹似迷宫。但是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华丽的住宅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此刻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

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能够确实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白族门楼建筑不仅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有的地方整个门楼不用一颗铁钉或其它铁件,而联结却十分牢固,几十年风雨如故,再装上两扇较有厚度的铁黑色木大门,甚是庄重威严。

白族居民门窗木雕,无处不闪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手艺。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

白族禁忌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总结精选(4):

白族,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土家语也属于汉语族。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元明时使用过“k文”(白文),即“汉字读白”。使用汉字书写,有自我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传统饮茶方式。

白族的起源

《白古通记》:西天天竺摩竭国阿育王骠苴音斜。低娶欠蒙亏为妻,生低蒙苴。苴生九子,长子蒙苴,附罗十六国之祖;次子蒙苴廉,吐蕃之祖;三子蒙苴诺,汉人之祖;四子蒙苴酬,东蛮之祖;五子蒙苴笃,生十二子,七圣五贤,蒙氏之祖;六子蒙苴托,狮子国之祖;七子蒙苴林,交趾国之祖;八子蒙苴颂,白子国仁果之祖;九子蒙苴z,初六切。白夷之祖。

〈哀牢夷传〉(哀牢,今永昌府):哀牢蛮蒙伽独捕鱼易罗池在永昌府城南。溺死。其妻沙壹一作壶。往哭之水边,触一浮木,有感而妊,产十子。后携子至池上,木化为龙,人言曰:我子安在?九子惊走,独季子背龙而坐,龙舐其背。蛮语谓背为九,坐为隆,故名之曰九隆氏。哀牢山一名天井山,在永昌府。下有妇名奴波息,生十女,九隆弟兄娶之,立为十姓:董、洪、段、施、何、王、张、杨、李、赵,皆刻画其身象龙文,于衣后着尾。子孙繁衍,居九龙山山在永昌府城南。溪谷间,分九十九部,南诏出焉。

公元877年(唐僖宗乾符四年),南诏世隆卒,子法(隆瞬)即位,自号“大封人”。“封人”又作“封民”。“封”古音读“邦”,好处也相同。“封”、“邦”、与“k”读音相同。“封人”就是“k人”。南诏将洱海的十赕称为“大封民国”,也就是“大k国”。“k”字又作“白”字。“大封人”这个专用名称的出现,标志着洱海诸蛮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冲突与融合,构成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民族:白族。

白族的风俗习惯 第10篇

婚丧与生育

白族妇女怀孕后,以系合页双屋围裙,并将头页对折别在腰间作为有喜的标志。外人见了,要懂得注意重点保护。倘若误伤了孕妇,要担保到产后母子平安为止。有些地方的白族,怀孕妇女不能进入新郎、新娘的洞房。婴儿落地后,谁第一个跨进产妇家的门,谁就是踩生。白族认为,谁来踩生,将来孩子的脾气就像谁。白族最忌讳戴孝的人来踩生,所以婴儿降生后,家人要立刻用白石灰在门口撒三道弧线,并在门槛上缠一道青篾子。若是生男孩,还要在青篾子下加一只草鞋,有的还在大门上钉一个甑笆底,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务必送一碗新鲜稠米汤、红糖、鸡蛋、甜白酒和一土锅猪蹄子炖韭菜根给产妇吃。产后第三天早上,产妇家要请粥米客或称稀饭客。到白族人家做粥米客,要用竹篮提着鸡蛋、红糖、小孩的衣帽等前往恭贺。大理、剑川一带的白族,妇女产后,主人要请第一个进家的客人吃荷包鸡蛋汤圆,客人不能拒绝,否则主人会生气。

食俗

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养麦、蚕豆、薯类。雪梨、柑橘和论茶是著名特产。居住在湖、河地区的白族以稻麦为主粮;居住在山区者,以玉米、养麦、马铃薯为主粮。吃大米饭、包谷(玉米)饭及各种米面制品后于脑制牛、羊、猪肉及各种咸菜。洱海盛产鱼类,弓鱼最著名。喜食砂锅菜、酸菜等。口味以酸、冷、辣为主。

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用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养麦。主食一般蒸作干饭,下地携带。此外也喜爱粑粑、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等。

白族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善于调制咸菜、院菜、豆瓣酱、豆豉与面注。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荣炒火腿、海菜豆腐场令人齿颊留芳。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和鱼鲜,善于胶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猪肝?、螺蛳酱、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脑年猪和乳用(羊乳点酸水制成)是当地“一绝”。烹调方法多样,口味偏好酸辣,创造出大理砂锅鱼、牛奶煮弓鱼、乳扇凉鸡、松木丽粉蒸鱼、盐炖罐子肉、鱼茸乳扇卷、镶雪梨、生皮、大理饵丝、喜洲破酥精粑等一批名食。民间宴会,职业厨师制作的“八大碗”、“四盘五碗”宴席,菜式更为丰富。除火腿、腊肉等外,还善于腌制弓鱼、猪肝、螺蛳酱等!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如春节(中国农历新年)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谅粉;清明节(中国传统祭祀、扫墓节日)吃凉拌什锦和“斋筵香”(炸酥肉);端午节(中国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和雄黄酒;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新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无节吃羊肚菌和检鱼包肉;中秋节(中国农历八月十五)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中国农历九月初九)吃肥羊;冬至节(中国传统节气)吃炒养粒和羊肉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节奏。

白族婚宴习惯用“喜洲土八碗”,由八道热菜组成:添加红曲米的红肉炖;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酱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配加红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猪头、猪肝、猪肉卤制的干香;加盖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丝、菜梗氽制的杂碎;配加炸猪条的竹笋。此外,每客一包槟椰,丰盛又不奢侈。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一样,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用糯米酿制的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一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齐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饮茶,一般用本地特产的小砂罐烤过后才饮。小砂罐只有墨水瓶大小,待茶烤到必须“火候”,便用溪水或泉水煨茶。烤茶每一天须饮三次,每次三道。一道茶是苦茶,第二道加上红糖、米花、乳扇,别具一番风味,第三道是回味茶,入口苦涩而后回味甘甜。白族人常以三道茶待客,一苦二甜三回味,其味清香扑鼻,嘴里有苦甜混合的舒适感。

白族也有饮食忌讳,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务必到井边“汲新水”。丧家做饭,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红色食料,不能做红包菜肴。进餐时长辈上坐,下辈依次围坐两旁,并添饭加茶,侍候长辈。

总结精选(2):

白族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是白族传统的节日。除此之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初一有抢新水的习俗,谁第一个接到新年的第一汤泉水,那么来年里肯定会很吉祥。在初一到初五不准动除了厨具以外的金属器具、不准泼水及扫地。初二祭天地,初三祭山川、草原。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食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务必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那男人节,男人休息。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白族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抢升斗

历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本主庙,庙内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进入白族的本主庙,务必虔诚、肃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触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州一带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务必以牛、猪等做牺牲,进行祭天活动。活动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下进行,全寨人参加。这棵大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兰坪县白族则于每年农历九十月间举行原始的祭祀活动。祭祀仪式在村旁一棵大树下举行,以黄牛做牺牲,称“登天牛”,这棵大树称“天牛树”。“登天牛”和“天牛树”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禁止在树下大小便。

三月街

三月街赛龙舟

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也叫大理三月会,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会期是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三月街既是滇西最大规模的物资交流盛会,也是滇西风格独具的民族体育和文化娱乐盛会。

唐代,南诏国都城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不仅仅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南诏国与东南亚储古国进行文化交流、贸易通商的重要门户。当时佛教已传入南诏,南诏白族先民对观音菩萨极为崇拜,“年年三月十五日,众皆聚集,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街”。这是最早的三月街。之后,三月街逐渐由宗教庙会演变为民间物资交流会。明代白族史学家李元阳的《云南通志》中记载:“观音市,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清代,三月街达至空前的规模和盛况。

1991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把三月街定为“三月街民族节”。节日期间,中外客商云集,集贸市场活跃。由12个县市代表队参加的大型文艺表演,演出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龙灯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此外,还有赛马、洞经音乐演奏、龙舟赛等文体活动。

火把节

火把节在白族语中叫福旺午,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透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方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烈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火把节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

火把节的尾声还要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绕三灵

每年农历四月下旬,白族人民都要举行为期三四天的“绕三灵”。节日期间,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身穿民族盛装,弹奏着乐器,边唱边舞,齐聚“神都”圣源寺,进行朝拜仪式,并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相传,南诏大将,大理国段氏祖先段宗膀,是白族中最高的神中之神。他所居住的寺庙称“神都”,建于上阳溪圣源寺。

恋爱

白族地区节日多、庙会多、歌会多。从春节到正月十八,几乎天天有节日,夜夜耍龙灯。从正月到开秧门的几个月内,月月有庙会,各村各寨都要迎送本主(即本村或本地崇拜的神主),过本主节,十分热闹。此外还有三月街、蝴蝶会、绕三灵、火把节、石宝山歌会、茈碧湖歌会、海西海歌会等等。这些节日、庙会和歌会为青年男女的交往和恋爱带给了极好的机会。白族姑娘和小伙子们充分利用这些机会,物色对象,对唱山歌,或者与情人幽会,借三弦和山歌传情达意,谈情说爱。

在这些节日、庙会和歌会中,白族青年男女尤其喜欢参加石宝山歌会。每逢农历七月,数以千万计的青年男女都要成群结队地去参加为期7-9天的石宝山歌会。只见山上山下、树林崖边、庙宇里外,以处是参加歌会的姑娘和小伙子。姑娘穿上节日盛装,精心打扮,小伙子精神抖擞,人人背龙头三弦。只听三弦声声,歌声阵阵,此起彼伏,昼夜不绝,场面十分壮观。姑娘和小伙子能够用歌唱对与对方相识,能够用歌唱向对方试探,也能够用歌唱询问对方个人和家庭的状况,然后再用歌声充分表达自我的爱慕之情。这样一来一往、一问一答的男女对歌,有时可达数小时乃至十多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透过对歌、姑娘和小伙子相识了,相恋了,甚至当场互赠了定情物,盟定了终身。

总结精选(3):

白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有本民族语言,许多白族人通晓汉语,汉文自古以来一向为白族群众通用。信仰佛教。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羌人有渊源关系。如需更亲密的接触白族的风俗习惯,那必须要来云南大理旅游:lxscn。/51262-line181593-1。html来一次民族风情之旅。

白族习俗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白族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相关文章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精选13篇)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第1篇安 保 合 同甲方:江苏天泰阀门有限公司 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

1
2025-09-15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精选6篇)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第1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第四单元学案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初中...

1
2025-09-15
贝壳的阅读答案

贝壳的阅读答案

贝壳的阅读答案(精选5篇)贝壳的阅读答案 第1篇1、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什么?你对结尾句怎样理解的.2、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什么?你对结尾句怎样...

1
2025-09-15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精选5篇)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第1篇班级综治总结班会时光荏苒,眨眼间又一年生活。为了能更好的发现班级工作中的...

1
2025-09-15
比喻力量的成语

比喻力量的成语

比喻力量的成语(精选9篇)比喻力量的成语 第1篇一、含有比喻的成语洞若观火 柔情似水 恩重如山 健壮如牛 胆小如鼠 大巧若拙 大智若...

1
2025-09-15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精选13篇)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第1篇()农银借合同字第号经中国农业银行___(下称贷款方)与___(下...

1
2025-09-15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精选3篇)《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第1篇夏完淳《别云间》阅读答案《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

1
2025-09-15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精选2篇)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第1篇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新校...

1
2025-09-15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