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G抗体范文(精选7篇)
IgG抗体 第1篇
患者, 女, 29 岁, 汉族, 孕3 产1, 宫外孕流产1次, 曾输过RH阴性红细胞制品2 U 1 次, 无特殊用药史, 目前妊娠17 周, 送检目的:进行RH阴性确认及其抗体筛选。
血型血清学检测
试剂单克隆抗-A, 抗-B;RH系统抗血清 ( 单克隆抗-D, 抗-C, 抗-c, 抗-E, 抗-e) , 筛选细胞, 国产谱细胞, 抗球蛋白试剂, 凝聚胺试剂。
检测方法:血型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效价的测定。具体操作步骤操作参考上海市血液中心SOP操作标准。血型:患者血型为AB ccdee, 确认实验D1, D2, D3 均为阴性。患者血清抗体筛选, 见表1。
进一步进行抗体鉴定, 反应格局表, 见表2。
批号: 20135703; 生产日期:20130625;效期:20130924
根据格局表, 初步可以判断该患者血清中有抗-D抗体, 但是国产谱细胞抗-D抗体的格局可以同时掩盖抗-C, 抗-E的格局, 而此患者RH分型为ccdee, 故还不能排除是否同时合并抗-C, 抗-E抗体, 进而挑选4 种进口谱细胞, 分别再做抗体鉴定 (所选择的S5, 15, 16 号谱细胞分别是抗-Dθ抗-C+的反应格局, S6是抗-Dθ抗E+的反应格局) 。患者血清与进口谱细胞反应格局表, 见表3。
由以上进口谱反应结果来看, 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抗-C抗体。
(4) 效价的测定:选择进口谱细胞1, 2号结果, 见表4。
结论
该患者血型AB (-) , 血清中检出抗-DC抗体, 其效价是4。
讨论
由于患者血清较少, 本实验未做吸收放散实验[1], 未能辨别抗-D与抗-C抗体是分别单独存在于血清中, 还是联合 (亦称抗-G) 存在于血清中, 现将理论上的吸收放散结果分析如下:若用Ccdee的O型红细胞与血清吸收, 吸收后的血清做谱细胞分析, 为抗-D格局, 而吸收后的红细胞放散液做谱细胞分析, 为抗C格局, 那么说明抗-D和抗-C抗体分别单独存在于血清中。
而如果用d Ce/dce G+细胞与患者血清吸收, 若有抗-C和抗-G抗体, 则都会吸附到红细胞上, 做一组谱细胞分析即可证实上清中是否有抗-D抗体, 再将第1次的放散液用Dce/dce G+细胞吸收, 若有抗-G抗体则会吸附于细胞上, 使得第1次的放散液上清中留下抗-C抗体, 即可证实是否有抗-C的存在, 对第2 次吸收后的红细胞做放散处理后, 用CDe/Cde G+, cde/cde G-与其反应, 以此来证实是否有抗-G抗体的存在。多数实验结果表明, 后者情况较常见, 抗-DC抗体 (又称抗-G) 一般多与抗-D或抗-C联合出现。G抗原存在于Rh D和Rh C蛋白上, 是由外显子2编码的, 与第2个细胞外环上的残基Ser103 相关联。它具有构型依赖性, 即不仅仅依赖于Rh C或Rh D蛋白的第2个外环结构域。抗-G由dce/dce个体产生, 一般同时带有抗-D和/或抗-C, 但并非所有抗-DC血清包含抗-G。大多数情况下, 抗-G只与带有D、C或是两者都存在的红细胞反应。
Rh血型系统已确定有C、 D、 E、c、和e 5 种抗原[2], Rh血型抗原性的强弱依次为D>E>C>c>e, 其中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RH系统抗体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多由妊娠或是输血产生, 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迟发性输血反应等。该患者为RHD阴性, 分型是ccdee, 有多次怀孕史且有宫外孕流产史, 这极易刺激机体产生针对D, C, E抗原的抗体, 因此对于RH阴性的孕妇进行抗体筛选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已经产生RH系统抗体的孕妇则需要及时跟踪, 检测其效价, 必要时进行相应抗-D免疫球蛋白治疗, 以此控制抗体效价, 最大程度地降低母体抗体对胎儿红细胞的破坏。
摘要:目的:探讨RhD阴性孕妇产生的血清抗体。方法:对1例RhD阴性的孕妇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该患者血清中检出抗-DC抗体, 其效价是4。结论:对于RH阴性的孕妇进行抗体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可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RhD (-) ,抗-DC,抗体,IgG
参考文献
[1]杰夫·丹尼尔.人类血型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269-270.
IgG抗体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0年9月~2012年9月产科门诊、住院部孕妇582例, 年龄20~45岁。
1.2 试剂
标准A1、B、O型红细胞;ABO标准血清;ABO、Rh血型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联合检测卡;Ⅰ、Ⅱ、Ⅲ、型标准谱细胞;多价抗人球蛋白液;含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LISS应用液:用于配制红细胞悬液的介质缓冲液。
1.3 仪器
血型及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专用孵育器;微柱凝胶卡专用离心机 (设置有三时段不同速度) ;血液标本离心机。
1.4 标本采集
分别采取孕妇血液及其丈夫抗凝血各3ml, 分离孕妇血清及制备丈夫, 红细胞悬液, 血清标本要求血清尽量不含纤维蛋白残余等以免影响结果观察。
2 方法
2.1 夫妇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
ABO血型 (正定型) 及Rh血型鉴定:将ABO、Rh血型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联合检测微柱凝胶卡封口条打开, 在孵育舱中加50μl 0.8%样本红细胞悬液, 将卡放入离心机离心10min, 离心的参数已经被编程, 读结果。同时用试管法检测ABO和Rh血型, 如结果与联合检测微柱凝胶卡的检测结果不符时则可能为血型亚型存在。
2.2 孕妇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
将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封口条打开、标记后首先加入50μl 0.8%Ⅰ、Ⅱ、Ⅲ三种筛查标准谱细胞, 然后加等量孕妇血清, 孵育、离心、读取结果。
2.3 微柱凝胶卡孕妇血清IgG类血型抗体效价测定
取孕妇血清标本100ul, 加等量2-Me液置于37℃水浴箱30min破坏其IgM抗体;另取8支试管, 第1支加入生理盐水350μl, 其余依次各加200μl, 吸取标本处理液50μl加入第1管, 混匀后吸出200μl于第2管, 依次稀释至第6管, 稀释比例分别是1:16;1:32;1:64;1:128;1:256;1:512。取含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 分别加入各稀释度血清50μl, 再加入丈夫A (或B) 型0.8%红细胞悬液50μl, 然后孵育、离心、读取结果。结果判断:发生凝集的最高稀释度即为该孕妇血液不规则抗体的效价。
2.4 试管法孕妇IgG类血型抗体效价测定
标本处理同微柱凝胶卡法。6管稀释比例分别是1:16;1:32;1:64;1:128;1:256;1:512。各管各加入丈夫A (或B) 型的2%红细胞悬液200μl, 置于37℃水浴箱中温育60min, 取出后各管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4次, 最后1次将管中液体扣于滤纸吸干, 各加LISS液100μl、多价抗人球蛋白液2滴, 3000转/min离心2min, 取出观察凝集程度报告凝集效价 (微弱凝集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
3 结果
首先通过ABO及Rh (D) 血型鉴定, 582例中ABO血型相合的242例, 不合340例, 组合分布见表1。
582例孕妇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6例, 其中Rh抗体2例 (抗cE1例、抗CD1例) 、其它1例。
340例孕妇IgG类血型抗体效价通过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用试管法检测出效价>64者67例, 占19.7%。用微柱凝胶卡法检测出效价>64者84例, 占23.8%。详见表2。
4 讨论
微柱凝胶卡技术采用生物化学凝胶过滤技术和免疫学抗原抗体反应相结合, 灵敏度高, 能检测到十分微弱的抗原抗体凝集反应, 样本用量少, 重复性好, 操作简便,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免疫血清学检测。
试管法操作复杂、影响因素多、抗原抗体结合敏感性差, 故检测阳性率较低。由于两种检测方法抗体效价值分布百分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采用微柱凝胶卡法不能延用试管法的效价参考值 (如<64) , 应建立不同方法的实验室参考值, 本实验室对近年来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95%的参考范围临界值效价定为128。
早期准确监测孕妇血液IgG型抗体效价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是预防和减少新生儿溶血病 (HDN) 的必要手段, 一般对抗体效价较高孕妇, 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收到良好效果, 因此采用产前预防、产前治疗、产时处理、新生儿治疗等可有效防止新生儿溶血病 (HDN) 发生。
摘要:在含有抗人球蛋白抗体IgG的特定凝胶基质中结合发生的特异性细胞凝集反应原理, 能快速筛查红细胞表面致敏抗体或血清中IgG抗体, 是一种改良的抗人球蛋白实验 (DAT) 。本文通过孕妇产前夫妇双方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 孕妇血液不规则抗体筛查, 用试管法及微柱凝胶卡技术两种方法同时对孕妇血液IgG类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340例ABO血型不合夫妇血型组合分布, 340例微柱凝胶卡孕妇IgG类血IgG型抗体效价测定结果比较,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 (HDN) ,微柱凝胶技术,不规则抗体,IgG类抗体
参考文献
[1]郑琼珍.微柱凝胶法配血实验的局限性[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2, 14 (2) :177.
[2]朱铁楠, 孙长玲, 时丕峰, 等.血型鉴别标准与血制品应用技术及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09.
[3]姜林恩.山东菏泽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2, 10 (25) :152-153.
IgG抗体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本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妇女3776人。年龄20~32岁,平均(25.3±4.2)岁。健康检查时间:春季(3-5月)523例,夏季(6-8月)1180例,秋季(9-11月)1312例,冬季(12-2月)761例;健康检查年龄:≤22岁318例,23~28岁2350例,29~32岁1108例;健康检查地区:本地2150例,外地1626例;风疹疫苗接种史:接种975例,未接种1174例,不清楚1627例。
1.2 研究方法
为确保研究顺利进行,在单位门诊设立婚前孕前健康咨询,宣传CRS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告知研究对象并获得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对RuV-IgG抗体阴性检测者要求避孕3~4个月。
1.2.1 标本采集
采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妇女肘内静脉血3 mL,经检验中心4000 rpm,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存于-20℃冰箱冷藏待检。
1.2.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进行检测
步骤:取出待检血清,(1)取10μL血清加到1 mL样品稀释液中,混合;(2)加样:于阳性对照、阴性对照、Cut’off血清各2孔,每孔加已稀释样品100μL,空白孔加100μL样品稀释液,37℃温育45 min;(3)洗板:弃去板内液体,用洗液洗板4次,每次停留30 s;(4)每孔加100μL抗原-酶结合物,37℃温育45 min;(5)洗板:同上法洗板4次;(6)每孔加底物100μL,室温15 min,加终止液100μL/孔。于450 nm波长读OD值。(7)结果判断:大于cut-off值×1.2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776人风疹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中,RuV-lgG抗体阳性3609人(95.58%),RuV-lgG抗体阴性167人(4.42%)。见表1。
RuV-lgG抗体阴性与检测季节无关。4个季度RuV-lgG抗体阴性检出率分别是4.40%(23/523)、4.41%(52/1180)、4.34%(57/1312)、4.60%(35/7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77,P=0.994)。Ru V-lgG抗体阴性167人中,最小20岁,最大31岁,平均年龄23.75岁。从表1可以看出其RuV-lgG抗体阴性率与年龄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同年龄组间的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484,P=0.476)。外地阴性比例略高于本地,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947,P=0.331)。有接种史RuV-lgG抗体阴性率4.00%(39/975),无接种史RuV-lgG抗体阴性率4.43%(52/1174),接种史不详的RuV-lgG抗体阴性率4.67%(76/1627),经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650,P=0.723)。
3 讨论
风疹病毒(RuV)是非昆虫传播的有核糖核酸组成(ribonucleic acid,RNA)病毒,人普遍易感染。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人与人亲密接触及母子间垂直传播。传染源为亚临床感染者、临床感染者和先天性风疹患者。人体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能力,但也存在4%~6%的人群可再感染[5]。育龄女性体内若缺乏抗风疹特异性抗体,怀孕后内分泌改变、免疫力下降极易导致原发性RuV感染,既往感染潜伏在孕妇体内的病毒也容易被激活而发生复发感染。一旦孕期感染RuV可通过垂直传播感染胎儿,使正在发育的胎儿染色体断裂畸变,影响胎儿器官发育和组织正常分化,导致不同程度的宫内感染及多种多样的先天性疾病,如流产、早产、死胎及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弱智等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6,7]。改革开放30余年,南方外来流动人口增多,但由于很多女性幼年留守时的预防接种工作未完善,没有条件与机会接种风疹疫苗,加之本研究结果显示,即使过往有过接种史,亦存在再次感染或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对孕前妇女进行RuV-IgG抗体检测是必要的。有研究认为对孕前适龄妇女RuV-IgG抗体阴性者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CRS发生最理想和最有效的方法[8]。
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数育龄妇女对RuV有免疫力,但仍存在一定数量人群感染的可能。3776名RuV-IgG抗体检测阳性占3609人(95.58%),RuV-IgG抗体阴性检出167人,占4.42%。与杨洁等2013年对深圳某区18~35岁调查结果(RuV-IgG抗体阳性检出率93.30%)相一致,但高于宋艳艳等、齐丹丹等、孙宏跃等分别对山东(RuV-IgG抗体阳性80.20%,女)、长春(RuV-IgG抗体阳性82.78%)和郑州(RuV-IgG抗体阳性83.70%)的调查结果[9,10,11,12]。虽然本次调查发现RuV-IgG抗体阴性检出仅占4.42%(167/3776),但仍提醒存在感染可能,这种被感染的可能性与季节、年龄、地区无明显关系(P>0.05),感染的发生与接种史亦无明显关系,可能是因20~32岁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体内疫苗免疫抗体下降未达到保护水平,成为易感者或免疫空白造成。我国于1980年用快速传代减毒法选育出我国第一株风疹病毒减毒株BRDⅡ,并于1993年正式获得生产文号投入使用[13]。该疫苗接种2~3周后产生特异性的血凝抑制抗体,达到阳转率97%~100%的效果,免疫持续性一般可以维持10~20年时间[14]。
风疹疫苗自从1969年获准在美国使用后,风疹及CRS的发病率下降90%以上,在世界范围内对风疹的预防控制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但对风疹病毒的免疫持久性仅维持10~20年,存在再感染可能。因此,需要采取更为有效措施保证育龄期妇女较高风疹抗体水平,以避免风疹病毒再感染的发生。英国最早采取对11~14岁女孩免疫策略,用于保障未来母体感染的可能。智利除对1岁儿童进行免疫外,并对10~29岁的未孕妇女进行单价风疹疫苗接种,以减少易感育龄妇女,消除CRS的发生[1]。目前我国风疹疫苗接种仅对幼儿有相关免疫政策,对育龄妇女风疹疫苗免疫的策略尚无统一规定。早年苏万年[15]认为我国风疹疫苗最理想的免疫策略是除对婴幼儿普及接种外,对少女、育龄妇女亦进行风疹疫苗预防接种,确保育龄妇女RuV免疫能力,达到消除CRS,控制风疹的目的。但国内目前尚无明确规定。
IgG抗体 第4篇
关键词:风疹病毒,抗体,检测
风疹 (rubella, Germanmeasles) 又称风痧、痧子等。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1]。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 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d病儿唾液及血液中, 但出疹2d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 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风疹经过良好, 预后佳, 并发症少。但孕妇 (4个月内的早期妊娠) 感染风疹病毒后, 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 发生先天畸形, 如失明、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和小头畸形等。因此, 孕妇在妊娠早期尽可能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 同时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一旦发生风疹, 应考虑中止妊娠[2]。因而早期快速的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为此, 本研究旨在开发出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及探讨风疹病毒IgG抗体测定对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择在医院临床症状确诊为风疹的小儿及部分健康人群。0~13岁小儿280例, 男161例、女119例。其中0~2岁71例, 3~6岁146例, 7~13岁63例。
1.2风疹病毒抗原
由天津市赛瑞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3胶体金标记物制备
用羊抗人IgG标记胶体金, 胶体金制备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 按常规制备。
1.4方法
包被:将纯化过的风疹病毒抗原按10μg/ml的浓度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将鼠抗羊IgG按50μg/ml的浓度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其中风疹病毒抗原包被为检测线, 鼠抗羊IgG包被为质控线。37℃真空干燥2h。将标记好的胶体金标记物按1∶20稀释, 包被于预先处理好的玻璃纤维上, 37℃真空干燥2h。取出后组装成试纸条。检测:将试纸条取出, 插入待测样本中, 样本液面不得超过试纸条中max线所标识的位置。30s后取出, 平放。10min时观察结果。
1.5结果判定
试纸条显示区 (中间白色部分) 一分为二, 靠手拿的上半段显示的色带为参照带, 靠沾液端及箭头的下半段显示的色带为检测带。见图1a。当检测带不显色, 参照带显色时, 说明样本中不含风疹IgG抗体。图1b。当检测带与参照带都显色时, 说明样本中含有风疹IgG抗体。见图1c。当检测带和参照带都不显色的时, 说明纸条失效, 请重新测试一条。见图1d。
2结果
2.1包被抗原浓度的确定
将风疹病毒抗原分别按1、2、5、10、20、40μg/ml的浓度包被硝酸纤维素膜, 37℃真空干燥2h。干燥后组装成试纸条, 用本方法检测3份样本, 要求3份样本分别为强阳性、弱阳性、阴性。选择阳性与弱阳性均显色, 且有明显梯度区分, 阴性不显色时的抗原使用浓度为包被抗原工作浓度, 故选定10μg/ml为包被的工作浓度。见表1。
2.2胶体金标记物工作浓度的确定
将风疹病毒抗原按10μg/ml的浓度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胶体金标记物按1∶2、1∶5、1∶10、1∶20、1∶50的比例稀释, 包被于玻璃纤维上, 37℃真空干燥2h。干燥后组装成试纸条, 用本方法检测3份样本, 由测定结果最终选定1∶20的稀释度作为胶体金标记物包被的工作浓度。见表2。
2.3重复性实验
用本方法同批检测3份样本各10条, 观察重复性。结果显示, 重复性良好, 试纸条性能稳定。
2.4稳定性实验
将试纸条密闭于铝箔袋中, 37℃烘箱内保存, 每5d检测1次, 放置20d后结果显示, 试纸条的性能未发生改变。见表3。
2.5临床样本检测结果
在280例样本中, 不同月份风疹病毒抗体阳性结果见表4, 不同年龄组风疹病毒抗体阳性结果及临床符合率结果见表5、表6。
灵敏度=89/ (89+0) 100%=100%;特异性=190/ (1+190) 100%=99.5;假阳性率=1/ (1+190) 100%=0.5%;假阴性率=0/ (89+0) 100%=0%;阳性预测值=89/ (89+1) 100%=98.9%;阴性预测值=190/ (0+190) 100%=100%;符合率= (89+190) / (89+1+0+190) 100%=99.6%。
3讨论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由于临床症状轻微, 易被人们忽视, 随着风疹疫苗在儿童中的广泛使用, 风疹的发病年龄逐步后移, 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学生逐步成为风疹发病的主要群体[3]。为加强对风疹的控制, 国家已有计划地安排对1~14岁儿童进行风疹疫苗接种, 并将纳入常规免疫管理。
胶体金固相免疫层析法可以快速、特异性地检测出血清中风疹病毒抗体的存在, 而成为风疹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并可作为风疹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 也为风疹病毒感染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检验方法。
暴发病例绝大多数未接种过风疹疫苗或接种史不详, 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 是造成风疹暴发的根本原因[4]。目前风疹病人多集中在学龄和少年儿童, 可能与学校易感人群集中, 易造成流行有关。另外, 有报道我国风疹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 学校是我们风疹控制工作的重点区域。建议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的领导, 加强学生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 发现无风疹免疫史的儿童, 组织风疹疫苗的接种工作, 提高风疹疫苗的免疫接种率, 减少疾病发生。
风疹病毒的检测方法有培养分离法, 冷凝集试验、风疹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单克隆抗体及PCR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风疹病毒抗体及DNA等[5]。培养分离虽然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但其培养难度大, 时间长, 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仍有困难[6]。冷凝集试验作为传统诊断风疹病毒感染的辅助实验, 是一非特异性血清学试验, 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不理想, 漏诊率、误诊率较高[7]。PCR-风疹病毒-DNA特异性强, 敏感性高, 无交叉反应现象, 但需昂贵仪器, 在基层医院难以开展[8]。因此, 风疹病毒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特异性血清学试验。由于风疹病毒感染在治疗上与其他微生物感染不尽相同, 为避免给患儿滥用抗生素, 产生耐药性和毒性的后果, 临床上迫切需要快速而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因而用胶体金固相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血清风疹IgG抗体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此外用本法还具有以下许多优点: (1) 有较高的特异性; (2) 检测过程快速仅需几分钟; (3) 无需任何仪器设备, 可随到随测, 试剂稳定, 易于保存, 开展本项目投入少; (4) 检测结果直观, 肉眼观察即可出报告, 适合基层医院使用。总之, 胶体金固相免疫层析法克服了传统方法耗时、需贵重仪器等缺点, 具有特异、快速、直观、投入少等优点, 适合各级医院及防疫部门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爱强, 许青, 肖作奎, 等.山东省1999年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分析.中国计划免疫, 2000, 6 (6) :345.
[2]迮文远, 刁连东, 苏万年, 等.计划免疫学.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997:455-456.
[3]张博.一起职业学院风疹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 2005, 3 (10) :198.
[4]梅琴, 周顺德, 刘丽萍, 等.江西省1999年风疹流行情况的实验室分析.中国计划免疫, 2000, 6 (6) :342.
[5]苏万年, 楚金贵.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及其免疫预防.中国计划免疫, 1997, 2 (3) :31-33.
[6]张兴录, 傅炳南, 杨志伟, 等.发热出疹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计划免疫, 1999, 5 (1) :1-4.
[7]徐爱强, 宋艳艳, 陈世玉.我国风疹流行概况及风疹疫苗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1999, 5 (5) :225-227.
IgG抗体 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虫株
刚地弓形虫速殖子RH株,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寄生虫研究室馈赠, 华中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实验室液氮保种。
1.1.2 试验动物
SPF级昆明小鼠, 雌雄各半, 体重 (20±2) g, 购自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健康犬, 购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房。
1.1.3 主要试剂
氯金酸、柠檬酸三钠, 购于上海化学试剂一厂;亲和纯化的羊抗兔IgG 及兔抗犬IgG, 购于武汉贝尔生物有限公司;弗氏佐剂、牛血清白蛋白 (BSA) , 购于Sigma公司;硝酸纤维素膜, Sartorius公司产品;J-B8PVC底板、GF-06玻璃纤维膜、H-8吸水材料、样品垫、P-03MAX线标贴, 均购于上海金标有限公司;弓形虫IHA 试剂诊断抗原 (批号为070911) 、标准阳性血清 (批号为070315) 、标准阴性血清 (批号为070310) 和稀释液 (批号为070618) , 均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1.1.4 血清样本
96份血清, 按随机采样法采集于武汉明星宠物医院和华星宠物医院就诊犬;4份人工感染犬血清和犬弓形虫标准阴性、阳性血清, 自制;犬瘟热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犬细小病毒与犬冠状病毒的阳性血清, 自行收集或购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
1.2 方法
1.2.1 弓形虫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复壮液氮保种的RH株弓形虫速殖子, 大量接种昆明小鼠, 3 d后拉颈处死小鼠, 每只用4 mL灭菌PBS冲洗腹腔, 收集腹水;经4 ℃过夜后, 500 r/min离心去除自凝物, 再经3 000 r/min离心15 min;弃上清液, 取沉淀用PBS洗2次, 加入沉淀湿重20~30倍的0.25%胰蛋白酶, 混匀, 37 ℃水浴消化30 min;3 000 r/min 离心15 min;弃上清液, 取沉淀用PBS洗涤3次, 镜检观察速殖子纯度;调整速殖子浓度后经-20 ℃及37 ℃反复冻融5次, 经细胞超声破碎仪超声破碎15 min;4 ℃、12 000 r/min离心30 min;取上清液即为弓形虫可溶性抗原[2],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浓度。
1.2.2 犬抗弓形虫抗体的制备
用制备的弓形虫抗原以弗氏佐剂免疫法多次免疫健康犬, 当琼脂扩散试验的抗体效价达1∶64以上时采集免疫犬血清 (作为阳性血清) , 分装, -20 ℃冻存, 备用。
1.2.3 胶体金的制备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3]。将1.0 g氯金酸 (HAuC14) 一次性溶解于三蒸水中, 定容至100.0 mL, 配成1%的水溶液;取上述溶液1 mL加入到99 mL三蒸水中, 制成终浓度为0.01%的氯金酸溶液;将其置于磁力加热搅拌器上煮沸, 快速加入经微孔滤膜过滤的柠檬酸三钠2.8 mL, 继续加热, 溶液由黄色变灰再变黑色最后变为酒红色, 继续加热搅拌15 min;冷却到室温后定容到100.0 mL, 4 ℃保存。采用肉眼观察法及紫外-可见光测定所制备的胶体金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以鉴定质量[3]。
1.2.4 胶体金标记兔抗犬IgG金标垫的制备
待所制备的胶体金冷却后用0.2 mol/L K2CO3调pH值至9.0;在10.0 mL胶体金溶液中缓慢加入120 μg已稀释好的兔抗犬IgG (5 min左右加完) , 之后磁力搅拌15 min;缓慢加入5% BSA 2.5 mL至终浓度为1%, 继续搅拌30 min;放于4 ℃冰箱中静置2 h;之后4 ℃、2 000 r/min离心10 min;弃沉淀, 4 ℃、10 000 r/min离心30 min;弃上清液, 用TBS轻轻悬起较疏松的红色沉积物, 加TBS溶解疏松的红色沉积物至原体积, 4 ℃、10 000 r/min离心30 min;弃上清液, 用TBS溶解疏松的红色沉积物至原体积的1/10, 即为纯化的胶体金标记兔抗犬IgG复合物, 4 ℃保存。采用浸泡法标金, 即用0.05 mol/L的TBS (pH值为8.5) 稀释金标记抗体, 充分混匀后将处理后的玻璃纤维膜裁成2.5 cm3 mm大小, 浸入金标蛋白溶液中, 5 min后取出, 37 ℃干燥3 h;4 ℃密封干燥保存。
1.2.5 试纸条最佳检测条件的建立
试纸条检测线T线条件的确定:用0.05 mol/L的TBS (pH值为8.5) 将制备的弓形虫可溶性抗原稀释为0.5, 1.0, 1.5, 2.0, 2.5, 3.0 mg/mL, 划线于硝酸纤维素膜T线上, 制成试纸条, 同时将弓形虫阳性血清稀释为不同浓度进行方阵试验, 以阳性血清稀释倍数高、抗原用量小且T线颜色仍明显的浓度为最佳T线包被浓度, 确定为检测线的最适印迹量。
试纸条质控线C线条件的确定:用上面确定好的弓形虫可溶性抗原浓度划线于硝酸纤维素膜T线上作为检测线, 同时把羊抗兔IgG稀释成0.25, 0.5, 0.75, 1.0, 1.25, 1.5 mg/mL, 划线于硝酸纤维素膜的C线上。作上标记进行试验, 根据反应结果确定羊抗兔IgG最适印迹量, 以此为质控线的最适印迹量。
免疫胶体金复合物稀释度的确定:将纯化的胶体金标记兔抗犬IgG复合物溶液做1∶1, 1∶1.5, 1∶2, 1∶2.5, 1∶3 5个不同稀释度后制成试纸条。在确定的C线和T线条件下, 将试纸条相对于一系列稀释的犬阳性血清进行方阵试验。根据反应结果, 以显色快且颜色鲜明的为最适金标记抗体稀释度。
1.2.6 试纸条组装及结果判定
试纸条由样品垫、金标垫、硝酸纤维素膜和样品吸水垫组成。上段为手持部位 (吸水垫, 可吸收检测样品中的多余液体) ;中段为试验反应区 (硝酸纤维素膜, 包括判读结果的检测带T、包被弓形虫可溶性抗原和指示试纸条质量的质控带C、包被羊抗兔IgG) , 在中下段之间放置吸附有胶体金标记兔抗犬IgG复合物的金标垫;下段为样品区 (玻璃纤维素膜, 接触待检样品) , 黏附标有MAX指示线的胶带。将整个试纸条贴附于双面胶白色塑料背板上, 切成4 mm宽的条形带, 密封干燥保存, 备用。
检测时, 从密封袋中取出试纸条, 按MAX线标示将试纸条浸入样本溶液中, 液面不超过MAX线, 20 s后取出, 平放于操作台上, 15 min内判断结果。检测线、质控线均出现红色条带者为阳性结果;检测线无条带、质控线出现红色条带者为阴性结果;检测线、质控线均未出现红色条带者为无效结果。
1.2.7 试纸条各项性能的测定
特异性试验:用试纸条检测犬瘟热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犬细小病毒与犬冠状病毒的阳性血清, 观察结果。
敏感性试验:将阳性血清做一系列倍比稀释, 分别将试纸条插入不同稀释度的阳性血清中, 与琼脂扩散试验确定的结果作对比, 确定其最高检测稀释倍数。
重复性试验:用不同批次的试纸条检测相同的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 每个样品重复检测5次, 看其重复性是否良好。
稳定性试验:将不同批次的试纸条于室温和4 ℃干燥密封保存。保存于室温的试纸条每周取出4条检测阳性、阴性血清, 共观察8周;保存于4 ℃的试纸条每月取出4条检测阳性、阴性血清, 观察8个月。
1.2.8 犬血清样本的检测
根据上述试验建立的最佳检测条件, 用胶体金试纸条与弓形虫间接血凝 (IHA) 试剂盒平行对比检测所采集的100份临床血清样本 (其中人工感染犬血清4份、宠物医院就诊患犬血清96份) 。IHA试剂盒的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弓形虫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纯化的弓形虫速殖子的纯度在96%以上, 弓形虫可溶性抗原的浓度为3.8 mg/mL。
2.2 试纸条最佳检测条件的建立
试验结果表明, 试纸条最佳检测条件为弓形虫可溶性抗原点膜浓度为2.5 mg/mL, 羊抗兔IgG点膜浓度为0.75 mg/mL, 金标记抗体作1∶2倍稀释检测线清晰且背景较浅。
2.3 试纸条各项性能的测定
用试纸条检测犬瘟热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犬细小病毒与犬冠状病毒的阳性血清均只在质控线C处出现1条红色条带 (为阴性) , 说明该试纸条特异性较好。
将阳性血清做1∶2, 1∶4, 1∶8, 1∶16, 1∶32, 1∶64倍稀释, 分别将试纸条插入到不同稀释度的阳性血清中, 结果表明其最高检测稀释度为1∶32, 表明其敏感性良好。
用不同批次的试纸条检测相同的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 每个样品重复检测 5 次, 结果均一致, 表明重复性良好。
室温保存的试纸条第4周检测结果与第1天的检测结果相同, 检测线和质控线的颜色无明显变化;从第5周起, 检测线和质控线的颜色均变浅, 金标垫上的胶体金颗粒释放不完全, 故室温条件下可保存4周。4 ℃保存的试纸条从冰箱中取出后先在室温平衡30 min后再进行检测, 保存至第6个月时试纸条的敏感度和其他性能均无明显改变, 第7个月金标垫上的胶体金颗粒释放不完全, 故4 ℃条件下可保存6个月。
2.4 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知:胶体金试纸条法共检出7份阳性样本和93份阴性样本, IHA试剂盒检出8份阳性样本和92份阴性样本, 胶体金试纸条法与IHA试剂盒的总符合率为99.0 % (99/100) , 其中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7.5% (7/8) 和98.9% (92/93) ;胶体金试纸条法与IHA试剂盒对4份人工感染弓形虫犬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两者的符合率为100%。
3 讨论
研究建立的犬血清弓形虫IgG抗体快速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保持了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 同时价格低, 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 与IHA试剂盒总体符合率为99.0%, 其中人工感染犬样本的符合率为100%, 表明所研制的试纸条可替代IHA试剂盒专用于犬血清学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较好的临床推广前景, 适宜在基层兽医门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恩庶.弓形虫病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25-127.
[2]刘佩林, 吴增强, 武苏平.弓形虫速殖子纯化方法的比较[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1996, 2 (1) :59-60.
IgG抗体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25岁, 汉族, 正常妊娠, 临床诊断为G1P0 41+1周宫内妊娠。孕妇入院常规检查血型。
1.2 试剂及方法
微柱凝胶血型卡及Coomb卡由Dianna公司提供;抗-A、抗-B反定型试剂, Rh血型试剂, 谱细胞, 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细胞, 2-Me应用液均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
2 结果
2.1 正定型“B”型, Rh血型CCDee。反定型与A细胞、B细胞出现凝集 (3+) , 与O细胞出现凝集 (2+) , 自身细胞不凝集。正反不符。O细胞出现凝集提示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
2.2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
2.3 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见表1、表2。从表1可见患者血清于Ⅰ、Ⅱ、Ⅲ号抗体筛选细胞反应为++-预示有特异性血型抗体。进一步用谱细胞进行鉴定, 结果见表2。从表2的反应格局可以看出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出盐水介质的抗-M。依照产前检查方法用2-Me应用液破坏IgM型抗-M后, 重新进行检测。患者血清与抗体筛选细胞及谱细胞在抗人球蛋白介质中有反应, 说明患者血清中同时含有IgG型抗-M抗体。
2.4 反定型细胞的制备:用抗-M单克隆血清选出无M抗原 (NN) 型的A、B、O献血员红细胞各3份, 分别混合后洗涤3次, 制成3%的标准红细胞备用。用制备好的细胞重新做ABO血型鉴定, 显示正反一致。
2.5 用该患者红细胞与抗-M及抗-N反应, 结果与抗-M未发生凝集, 与抗-N凝集强度为4+。
综上所述, 该患者为“B”型。体内含IgM、IgG型抗-M抗体。
3 讨论
抗-M是MN血型系统常见抗体, 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大多数为IgM类性质, 偶见IgG类, 多为输血或妊娠刺激产生, 可以产生严重的输血反应。IgG型抗-M亦可通过胎盘, 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抗-M在室温鉴定血型时常发现盐水凝集, 使正反定型出现不符。因此必须进一步检查以得到明确结果。本文患者无输血史, 头胎妊娠, 在孕41周检出高效价抗-M抗体, 并且是IgG和IgM混合抗-M抗体, 可能是因为母体孕期免疫活跃, 孕妇在怀孕过程中胎儿红细胞免疫产生的。高效价的抗-M严重干扰了血型鉴定。因此对于待产的孕妇建议常规检查ABO正反定型、不完全抗体的筛查, 以确保孕妇和胎儿安全。
IgG抗体 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产科门诊就诊的夫妇ABO血型不合O型孕妇3038例, 夫妇血型为A-O型的1355例, B-O型1209例, AB-O型474例。孕妇年龄17~44岁, 平均 (27.6±1.1) 岁, 孕16~40周, 上述所有孕妇均无输血史。孕妇Rh (D) 血型阴性9例, 其余均为阳性, 除1例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 (后经鉴定为Ig G抗D且效价<2) 外, 其余均为阴性, 故本研究不考虑ABO血型系统以外Ig G抗体的效价。上述O型血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209例, 均以黄疸或进行性黄疸加重为主要症状, 出生72 h后总血清胆红素水平均≥257μmol/L (15 mg/d L) , 临床诊断ABO-HDN依据文献[4,5]。
1.2 试剂和仪器
0.2 mol/L 2-ME应用液、0.8%ABO血型反定型试剂盒 (人血红细胞) 、ABO、Rh D血型定型检测卡 (单克隆抗体) 、抗人球蛋白检测卡 (不规则抗体筛检) 、HDN母体Ig G抗体效价检测卡均由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不规则抗体检测试剂 (人红细胞) 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以上所有试剂均在效期内使用。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TD-3A型血型血清学用离心机 (长春博研科学生物仪器有限公司) 、DK-600型电热恒温水槽 (上海申贤恒温设备厂) 。
1.3 检测方法
1.3.1 母体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检
采用抗人球蛋白检测卡 (不规则抗体筛检) 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 按厂家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和判读。
1.3.2 母体Ig G抗A (B) 抗体效价检测
400μL血清标本与0.2 mol/L 2-ME应用液400μL充分混匀, 封口膜封紧试管口, 37℃60 min, 充分裂解血清中Ig M类抗体。标记两组10 mm×60 mm的试管各12个, 第12管为阴性对照 (生理盐水) , 吸经2-ME处理后血清用生理盐水做倍比稀释, 稀释度分别为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1∶1024、1∶2048, 用盐水法确定1∶2稀释度管Ig M抗体已被破坏[6,7]。以HDN母体Ig G抗体效价检测卡检测Ig G抗A (B) 血型抗体效价, 取检测卡做好标记, 在微管内各加入50μL与孕妇丈夫同型的0.8%标准红细胞悬液 (测定孕妇ABO系统Ig G血型抗体) , 再依次加入处理过的稀释度为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1∶1024、1∶2048的血清及阴性对照 (生理盐水) 各50μL, 37℃孵育15 min, 专用离心机离心5 min (900 r/min, 2 min;1500 r/min, 3 min) 。以出现1+凝集强度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阳性判断标准, 并以此血清稀释度的倒数为效价[6]。
1.3.3 O型血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血清学检测
对新生儿进行HDN血型血清学三项试验 (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放散试验, 分别简称“直抗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 均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具体方法参照文献[3]。
1.3.4 通过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判断ABO-HDN
直抗试验以出现凝集为阳性, 游离和放散试验以检出可以和新生儿红细胞反应的抗体为阳性, 单项放散试验阳性及其他项目阳性同时合并放散试验阳性的结果均可判为ABO-HDN, 直抗及游离试验1项阳性只能判定为ABO-HDN可疑阳性, 两者同时阳性可判为ABO-HDN[8]。
2 结果
2.1 O型孕妇Ig G抗A (B) 效价分布
3038例O型孕妇中, Ig G抗体效价≥256 (异常例数) 者1388例, 占45.69%。其中, 夫妇为A-O型的异常例数有681例, 占总例数 (1355例) 的50.26%, 夫妇B-O型的异常例数有507例, 占总例数 (1209例) 的41.94%, 夫妇AB-O型的异常例数有200例, 占总例数 (474例) 的42.19%。见表1。
2.2 临床诊断为ABO-HDN的新生儿血清学三项试验结果
临床诊断为ABO-HDN的新生儿血清学三项试验结果显示, 209例患者均为放散试验阳性, 其次游离试验阳性率也高达86.12%, 而游离+放散+直抗实验阳性率为32.54%。见表2。
2.3 临床诊断为ABO-HDN的新生儿母体Ig G抗体效价分布
209例中效价≥256的有206例, 另有3例合并有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酶) 缺乏新生儿的母体Ig G抗体效价均为128。见表3。
注:ABO-HDN:新生儿ABO溶血病
3 讨论
母婴血型不合可以引起HDN, 溶血结果可致胎儿及新生儿贫血及发生显著的新生儿黄疸, 严重黄疸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引起核黄疸, 从而留下听力丧失、脑性瘫痪、智力发育障碍等后遗症, 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与HDN相关的血型抗原超过50种以上, 其中以ABO-HDN最为常见, 但大多数ABO-HDN症状较轻, 通常可表现为产后24 h内出现轻微黄疸, 但由于特定族群中二磷酸尿苷葡萄糖醛基转移酶基因启动子变异导致了亚洲部分国家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发[7]。
导致新生儿胆红素升高的原因有多种, 如ABO及Rh溶血症、G-6-PD缺陷症、早产因素、败血症等。近年来有研究指出, 我国核黄疸的发生率高于西方国家, 且高胆红素血症导致核黄疸的新生患儿中伴发ABO溶血的概率为29.9%[9], 可见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是胆红素升高的主要病因。另据报道, 我国ABO-HDN约占新生儿溶血病的85.3%[5], ABO-HDN治疗的重点是降低血清胆红素, 防止核黄疸的发生[4]。一般认为, 在产前通过测定孕妇血清中的免疫性抗体效价是预测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及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2,3], 本研究显示, 采用国产微柱凝胶试验技术对夫妇ABO血型不合的3038例O型孕妇产前检测其血清Ig G抗A (B) 效价, 效价≥256的为1388例, 占45.69%, 与姚文娟等[10]的研究结果48.60%相接近。产后临床诊断为ABO-HDN的209例新生儿均为上述1388例中的孕妇所分娩。对此209例新生儿出生后监测其血清胆红素并及时做HDN三项试验, 本研究结果表明, 209例全部放散试验阳性, 放散合并游离试验阳性的113例, 放散合并直抗+游离试验阳性的为63例, 可见免疫试验结果支持了临床诊断, 放散试验可作为确诊ABO-HDN的重要依据, 以便对ABO-HDN及早发现和治疗, 保护新生儿健康。
研究表明, ABO-HDN发病风险与母血清Ig G抗A (B) 效价有一定相关性, 随其水平的升高而递增[11,12]。一般认为, 以试管法检测孕妇Ig G抗A (B) 效价达到64时[2,3], 则有发病的可能, 如果其水平持续性升高, 应及时采取临床干预措施。以往常用于产前孕妇Ig G血型抗体效价检测的方法主要是试管抗人球蛋白试验, 用该法测得孕妇Ig G抗体效价为64时, 即是预防ABO-HDN有临床意义的参考值。微柱凝胶法以其较高的灵敏度、更简便的操作, 目前已逐步取代传统的试管法应用于ABO-HDN的产前检测[6,11], 鉴于微柱凝胶技术用于产前Ig G抗体效价检测比试管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研究认为各实验室应在试验基础上确立微柱凝胶技术相应的参考值[2,7,13], 以避免灵敏度过高对正确分析病情造成干扰。对微柱凝胶技术参考值的确定, 已有的研究报道观点不尽相同, 有学者认为与传统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差别不大, 即以效价64为参考值[14,15];另有学者则认为应将效价设在128左右[13,16];还有学者认为应设在256附近[17,18]。本研究显示, 产后检测确诊的209例ABO-HDN患儿母体血清Ig G抗体效价, 除3例合并有G-6-PD酶缺乏新生儿的母体抗体效价为128外, 其余的206例抗体效价均≥256, 考虑G-6-PD缺乏是由于红细胞不能激活戊糖磷酸的代谢途径, 并降低抗氧化能力, 从而伴发高胆红素血症。综合上述结果, 笔者提出应用国产微柱凝胶技术产前检测ABO-HDN母体Ig G抗体效价以256作为参考值是恰当的, 而正常参考范围为<256较为合理。当然, 各实验室在将不同的微柱凝胶卡用于母体抗体效价检测时, 不同的操作程序及人员, 也会导致其参考值出现差异。因此, 有必要根据试验建立各实验室的临床参考值, 根据各自科室的情况设立标准, 并把相关信息通知产科或新生儿科医生。
当前, 临床实验室常用于检测母体Ig G类抗体的方法是传统的试管法抗人球蛋白试验[6]。1945年, 科学家Coombs发明制备了抗Ig G类抗体的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 以此搭桥使盐水介质中的相应Ig G抗体和红细胞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该技术也被称之Coombs实验, 由此发现了很多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和输血反应是Ig G类抗体所致, 而应用传统的盐水血凝试验无法检测。半个多世纪以来, Coombs试验始终是最经典、最准确检测不完全抗体 (主要是Ig G类) 的方法。但由于传统试管法Coombs试验方法复杂, 孵育时间长等原因, 不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的检测。1990年, Lapierre等[19]报道了检测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新方法—微柱凝胶试验。至今, 在一些国家该方法已成为输血相容性及HDN相关抗体检测的一种常规方法[20,21]。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新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与凝胶分子筛技术相结合, 即微柱凝胶免疫实验。该技术的本质是血凝试验, 即红细胞抗原抗体在微柱腔内的凝胶介质中发生肉眼可见的免疫凝集反应。微柱凝胶Coombs试验孵育后的红细胞不需三洗, 且该法孵育时间只需15 min, 具有操作简便、影响因素少、结果可保存等优点, 尤其提高了免疫凝集试验的敏感性, 使其能更广泛地应用在HDN相关的母体Ig G类抗体检测中[13]。本研究显示, 确诊的209例ABO-HDN中, 206例其患儿母血清Ig G抗体效价均达到或超过256, 也说明了应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产前效价的检测确能对HDN的发生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预判, 微柱凝胶法检测孕妇Ig G血型抗体效价可作为评估HDN发生风险的指标之一[22]。
同时, 本文检测结果表明, Ig G抗体效价≥256 (异常例数) 的有1388例, 但确诊的仅206例, 约85%的新生儿并未发病。由此也表明, Ig G血型抗体效价并非判断HDN严重程度的唯一性指标, HDN的严重程度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 如母体抗体的Ig G亚型和糖基化、血型抗原的结构、位点密度、发育成熟程度及在其他组织中的分布、Ig G抗体经胎盘转运的速率、胎儿脾脏功能成熟度、Fc受体功能多态性的影响、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抑制抗体的影响等[7]。因此有研究认为, 对于产前检测效价持续升高者, 还应结合其他检测项目, 如羊水、B超检查等及孕妇临床状况综合分析, 做出判断[12]。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微柱凝胶抗人球法建立O型孕妇血清Ig G抗A (B) 效价的参考值。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在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夫妇ABO血型不合O型孕妇3038例, 采用国产微柱凝胶抗人球卡对孕妇 (丈夫为A型、B型、AB型) 作不规则抗体筛查和Ig G抗A (B) 效价的测定, 以1+凝集强度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的倒数为效价, 并与209例临床诊断为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ABO-HDN) 的新生儿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206例临床诊断为ABO-HDN新生儿的母体血清免疫性Ig G抗体效价均≥256。结论 国产微柱凝胶抗人球法检测孕妇血清Ig G抗体效价的正常参考值应设为<256较为合理, 对临床预测、诊断、防治ABO-HDN有实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