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ICU感染患者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ICU感染患者(精选12篇)

ICU感染患者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系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ICU病房收治, 均确诊为真菌感染。其中男30例, 女26例, 年龄69~79岁, 平均年龄 (63.67±7.81) 岁。采取患者的血液、痰、尿液进行真菌检测。

1.2 方法

选取患者的性别、年龄、导尿管的留置、静脉导管的留置、气管是否切开、呼吸肌支持进行感染因素分析。

1.3 统计学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当有P<0.05时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真菌感染结果

共有56个检测到真菌, 白色念珠菌36名, 占64.3%, 检测发19株为痰标本, 16株为尿标本, 1株血标本;热带念珠菌14个, 占总数的25.0%, 检测发6株为痰标本, 7株为尿标本, 1株血标本;近平滑念珠菌 (5.3%) , 检测发2株为痰标本, 其他未见;毛霉菌1株, 占1.8%, 详见痰标本。

2.2 单因素统计结果

56例老年ICU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其的年龄、导尿管的留置、静脉导管的留置、气管是否切开、呼吸肌支持有关系, 与性别无关系。见表1。

3 讨论

ICU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从临床和危险的疾病, 治疗困难, 已吸引了更多的关注。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研究发现, ICU患者真菌感染和留置导尿管, 深静脉导管留置, 巴登高的得分, 气管切开, 呼吸机支持。其中, ICU的各种侵入性操作, 如深静脉穿刺, 气管插管/切, 留置胃管/管型尿, 胸部闭式引流等, 对机体有一定的侵入性影响, 机体反馈的会产生防御反应。所以, 对于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应保持其口腔的清洁, 定期进行护理操作, 清除患者口腔的分泌物, 防止细菌滋生导致感染的出现。在此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无菌操作, 比如进行吸痰等操作时需要格外的注意, 以减少侵入性操作对患者造成影响。对于呼吸机而言, 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菌操作, 每周对通气管道进行更换, 每日进行管道湿润[2]。

对于ICU的患者而言, 多需要进行导尿, 长时间的留置尿管会增加尿路真菌感染的机会[3]。所以, 对于导尿操作而言, 应严格进行规范化操作, 保持无菌操作, 动作轻柔, 防止患者出现不适, 每日进行膀胱冲洗操作, 以减少患者尿路感染的机会, 临床多选择0.5%的呋喃西林进行处理。每周进行导尿管的更换, 更换时注意无菌及动作轻柔。在静脉导管插管的操作上, 也要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无菌操作, 采用无菌纱布进行每日的清洁及日常处理, 若患者出现红色分泌物, 要考虑到感染的可能, 及时进行处理, 防止感染的恶化引发其他情况[4]。在补液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 减少患者感染的机会。通过手术后严格的管道管理及无菌操作, 最大限度的减少ICU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功能的衰退, 多患者慢性疾病, 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气体交换障碍, 肺泡的炎性渗出和肺部感染等, 因此在住院时间上多于一般患者, 这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机会。在真菌感染的发生上, 由于患者的情况不同, 机体的电解质情况、低蛋白血症的出现都会影响到真菌感染的发生。患者感染后最终死亡多是由于呼吸衰竭造成的。所以, 对老年患者要更多的采取支持治疗, 除了进行日常的皮肤、口腔清洁操作, 也要增加营养支持, 日常通过简单的训练来增加身体的素质, 增加抗病的信心。总之, ICU老年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 临床上要增加真菌感染的检测, 进行早期预防处理, 发生感染后, 及时确定菌株, 进行针对性治疗, 最大程度上是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高东田, 董海新, 孙卓祥, 等.360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2) :146-148.

[2]谢多希, 吕百勤, 王淑珠, 等.ICU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22) :2081.

[3]蔡伟文, 揭志军.ICU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 2010, 31 (3) :690.

ICU感染患者 第2篇

ICU

郭静

【摘要】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感染患的护理与控制,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有效预防以及控制了MDRO感染的传播,有效保障了医疗护理及患者的安全。方法:通过制定预案,加强培训,加强消毒隔离强调个人防护及相关制度的落实干预多重赖药菌感染的发生与控制。结论:护理干预在多重耐药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问题;护理干预;感染控制 一般资料

1〃1 多重耐药是指一种细菌对两类或两类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入住ICU后通过血液,痰液,小便,大便等的检验了解病人的感染情况。

2护理干预

2.1 科学落实隔离和防护措施 一旦发现多重赖药菌感染患者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感染,都应该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尽量将患者安臵在单间病房,若受条件允许,应实施床旁隔离,建立隔离标志。每日对病房进行清洁与消毒。保持病房的通风,定期做好病房空气监测。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要做到专人专用,定期和终末严格消毒处理,避免探视者使用患者的日常用品和随意将患者用物带回家的现象。生活垃圾要放入指导的容器中,防止排泄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处理感染部位后要及时洗手或使用快速手部消毒剂擦拭消毒双手。探视人员接触患者时按标准预防穿戴防护用品,离开病房时认真清洗双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社会传播。

2.2 落实手卫生 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接触病人 后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接触病人带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病房的保洁人员由于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不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应该对其进行培训,督促洗手,使他们充分认识手卫生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防治交叉感染。

2.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长期卧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应该定时按需吸痰,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吸痰钱应先湿化气道,带无菌手套,吸痰动作时要轻柔,由下向上旋转提拉,严禁反复在气道内插吸,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尽量吸尽气囊处及口腔,咽部的分泌物。

对需要保留导尿的患者 在留臵尿管和更换尿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留臵的尿管要妥善固定,导尿管和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尿袋应低于尿管水平位臵。非必要时无需更换尿管。每天应进行会阴护理至少Bid。倾倒尿液留取标本时,应防止尿液逆流。

对需要留取深静脉臵管的患者 臵管时应该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臵管部位,应首选锁骨下,尽量避免股静脉臵管,覆盖深静脉臵管的敷贴应每天更换,更换时应无菌操作。

2.4 加强探视人员的管理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入ICU必须更换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更换专用鞋。确诊MDRO感染患者,只允许一名家属探视,并强调家属不允许与患者有任何接触,做好床边隔离。家属出入ICU时必须经过双手的速干手消毒剂的处理

2〃5 配合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优化抗菌药物应用策略,树立使用抗生素之前先采集病原学标本。加强根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遵循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计划的进行轮换使用。研究显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还能导致菌群失调,使细菌耐药率增加,同时也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5]。在临床输注上,护士应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注意抗菌药物的后效作用(PAE),严格掌握执行给药时间。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和药物使用后的反应及抗生素的配伍禁忌,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

2〃6 提高机体抵抗力 对于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清醒的患者,鼓励他们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同时多进食营养丰富的食品、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加强消毒管理,及时有效的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有效的手卫生管理,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ICU内MDRO的交叉感染及暴发,从而保障患者及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平满,周建英.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34-1437.[2] 张润香,冯伟.临床医务人员洗手现状与方法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10):1138-1139.[3]李毅萍,张景利,刘典浪,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79-1080.[4]许瑞宝,叶丽娟,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流行的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9(5)215-216

ICU感染患者 第3篇

本文采用多层面分析找出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对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实施有效合理的管理防范监控措施,减少和避免了ICU院内感染的发生。

常见的医院感染的原因

呼吸道感染:ICU住院患者中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原因与患者原有肺部基礎疾病、意识不清、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介入性操作及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有关。有文献报道[1],肺部感染是ICU最常见的感染。由于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使人体的正常防御屏障破坏,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变黏液变黏稠,利于细菌繁殖,诱发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第二大因素。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导尿管改变了尿道生理屏障作用,以及导尿操作不规范导致尿管污染或将周围细菌植入膀胱有关。另外管道不通,如管道堵塞、管道扭曲、管道折叠等,也是造成感染的直接原因。

切口感染:主要与切口受污染情况、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类型、局部血运、围手术期护理、抗生素的应用,所用的器械、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空气等污染,消毒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院内交叉感染。加上患者的自身疾病,免疫力低下,护理不当等,也可导致切口感染。

血液感染:侵袭性操作是造成血液感染的主要途径。各种先进的监测治疗技术使入侵性有创伤口日益增多,如血液动力学监测应用的气囊漂浮导管、动脉测压导管等。各种人工气道及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动静脉血液过滤装置等,为患者输液、输血及营养支持通道的血管置管,有创伤口的增多,增加了菌血症发生的机会。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ICU患者来源于院外和院内不同的科室,病人可能带有不同科室的各种杂菌及耐药菌株,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和繁殖,而且机体失去了正常的抗菌的能力,破坏了正常菌群,造成了微生物失衡,使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条件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

病室环境因素影响:不同病种、不同部位与程度感染的危重患者同住一室,区域划分不明确,查房、治疗、护理内容多,使得室内医务人员流动性大,各种操作频繁,且会诊、探视人员也易将病原菌带入病室内,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抹布混用,用后不消毒,床铺、地面不能湿式清扫,造成病室空气污染。终末消毒不彻底,造成病人之间的污染。医护人员手污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由于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及污染的物品机会多,易将病原体通过手传递给其他病人或物品,另外,医务人员院内感染意识淡漠,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监控措施重视不够,落实不到位,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防范措施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防治医院感染的关[2]。因此要加强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使其充分认识到搞好护理工作对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只有提高认识才能加强责任心,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预防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环境监测控制:监护病房应环境安静,阳光充足,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患者,建议分组护理,固定人员。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患者,应安置于正压病房。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患者。

减少侵袭性操作,掌握有创监测指征,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各种置入体内导管不宜放置过久,尤其是动、静脉置管。每班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一旦发现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在处理不同患者或直接接触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前后必需认真洗手。保持各种管道、检测装置的畅通,定期更换消毒液,室内各种装备、器械、物品进行消毒后保持干燥,避免污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并严格把握联合用药指征,尽可能在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选用抗生素,不得擅自用药。要根据患者的诊断、感染的部位、细菌培养结果、及目前院内细菌的耐药性和流行趋势、全身情况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同时要求护士掌握药代动力学知识,在给药过程中,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3]。

加强营养和基础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危重患者及营养低下患者,需要采取必要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以及肠外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加强皮肤口腔护理,及时发现口腔等部位的隐蔽病灶,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勤换床单、被服,如有血迹、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及时更换,预防皮肤感染。

重视监测工作:加强监测控制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医院成立院内感染监控小组。定期对发生的院内感染类型、发生率及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等方面进行定期监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

讨论

ICU患者病情危重,病种繁杂,抵抗

力低下,侵入性操作较多,所以较其他病人感染的几率显著增加。资料显示ICU感染56.31%,较我国平均医院感染率9.7%明显增高。提示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采取有效地监控措施,加强管理,是防止感染蔓延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袁咏梅,吉正平,顾萍.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及预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247-1250.

2 蒋冬梅,唐春炫.ICU护士必读.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2002:267.

3 葛惠芳.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析及感染管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5:102.

ICU感染患者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ICU气管切开临床患者病例, 抽取其中的96例作为研究对象, 包括有男52例, 女44例, 年龄21~83岁, 平均 (57.9±13.5) 岁。其中发生肺部感染者41例 (42.71%) , 未发生感染者55例 (57.29%) 。患者原发疾病包括: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者38例, 高血压致脑出血者30例, 脑干损伤者23例, 高颈髓损伤者2例, 椎基底动脉瘤者2例, 高颈髓占位者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在ICU接受治疗, 且临床资料完整。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 按照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 统计影响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设计内容包括:年龄、病情、手术、住院时间、格拉斯哥计分、H2受体阻断剂以及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侵入性操作等。

1.2.2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1) 患者黄色痰液增多, 且痰培养结果阳性; (2) 经胸片检查证实存在可见性炎症; (3) 听诊肺部存在干或湿性啰音[2]。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GCS评分等指标检测结果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χ—±s) 进行表示, 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 在P<0.05时, 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得知, 96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者41例, 未发生肺部感染者55例, 感染组患者年龄较非感染组高 (P<0.05) , GCS评分较非感染组低 (P<0.05) , 侵入性操作发生率较非感染组高 (P<0.05) , H2受体阻断剂以及抗生素应用率较非感染组高 (P<0.05) 。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较非感染组长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近几年有临床调查结果显示, 患者在行气管切开后其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高达51.67%, 较其他外科手术的感染率均发生显著升高。因此在临床上将气管切开患者视为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 特别是ICU内患者。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与预防处理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 对我院ICU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现, 两组患者的年龄、GCS评分、侵入性操作比例、H2受体阻断剂以及抗生素应用率以及住院时间等均存在明显差异, 这一结果充分证实, 影响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主要为患者的年龄大, GCS评分低, 侵入性操作多, H2受体阻断剂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率高, 住院时间长等[3]。针对本次调查结果, 临床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和预防措施, 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针对易感染人群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 减少侵入性操作, 改善患者住院环境, 保证病房通风, 定期消毒, 合理应用抗生素和H2受体阻断剂, 从而在根本上使肺部感染的发生得到杜绝, 这对于提高原发疾病的治疗效果, 减少住院患者的痛苦, 提高住院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华卓君.ICU气管切开病人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6, 3 (7) :6-7.

[2]朱以芳, 张涛, 谷仲平, 等.开胸术后气管切开患者ICU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20) :79-80.

ICU感染患者 第5篇

【摘 要】目的:通过对唐山市某三甲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的综合分析,总结其发生的特点,分析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提出ICU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以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该院医疗护理质量。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12月期间的ICU住院患者。统计分析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结果:医院ICU感染发生率为24.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61.8%);性别、住院天数是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医院需要在重点病人,重点发生部位、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ICU住院患者; 医院感染; 影响因素

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就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经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的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1]。本文的研究对象仅限于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未列入研究对象。通过对唐山市某三甲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发生情况的综合分析,总结其发生的特点,分析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提出ICU感染的预防措施,以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该院医疗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2年1-12月期间在唐山市某三甲医院ICU住院的361名患者。住院期间由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对转出ICU患者随诊48h,建立ICU患者日志与月报表,填写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登记表,查阅病历,观察病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即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入住ICU 48 h后和转出48 h内发生的感染,根据患者临床体症、体格检查、血像、X线检查、细菌培养等诊断为医院感染。

1.2调查内容与统计分析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ICU住院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二是ICU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包括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例次率、住院时间、感染部位等。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2调查结果

2.1就诊患者的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调查住院患者361人,其中男性235人(35%),女性126人(65%);年龄最大86岁,最小17岁,平均61.5岁。以61岁以上者最多,占57.3%(207人),如表1所示。住院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38天,住院4-10天的患者最多,占70.6%。

2.2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病例数/同期住院病人总数×100%;医院感染例次率=医院感染病例次数/同期住院病人总数×100%;2012年1-12月份全部出院患者361人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共89例,感染发病率为24.7%;发生医院感染127例次,感染例次率为35.2%。

2.3医院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如表2所示:在本次调查的男性患者235人中发生医院感染的67例,占75.3%,女性126人中发生医院感染的22例占24.7%,男性发生比例多于女性。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之间医院感染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006)。

调查结果显示,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年龄最小的15岁,年龄最大的是89岁,平均61.5岁,将其分为6个年龄段。89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中,最多的是61岁以上年龄组共52例,占58.4%。随着年龄的增长医院感染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之间医院感染的发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997)。

2.4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关系

表3是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的情况。89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最短的是住院第3天,最长的是住院第38天,平均是7.43天。30天的有1例,占1.1%。医院感染发生最多的是住院4-10天之间,统计学结果显示:不同住院时间之间的医院感染发生与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32)。

2.5医院感染发生部位的分布情况

2012年唐山市某三甲医院361名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25例次,感染例次率为35.2%,下呼吸道是主要感染部位,感染77例次(61.8%),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的部位居前三位的为:下呼吸道、泌尿道以及腹腔、导管相关感染,详见表4。

2.6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与构成比

本次研究共检出菌株231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2.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38株,占26.4%;革兰阳性葡萄球菌属占37.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占60.9%; 讨论与建议

3.1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由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患者抵抗力低,住院时间长,常需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因此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于普通病房的患者。有文献报道,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3%-31.8%[2-4]不等,本次研究中ICU出院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4.7%,与文献报道相符合。此外,该院2010年与2011年的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7.5%和22.2%,近三年的发生情况均呈较高水平,应该进一步全面加强预防感染的管理。

3.2医院感染的多发部位与常见病原菌

本研究中361例ICU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共89例,医院感染例次为125例次,常见感染部位依次是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腹腔、导管相关性感染等。据2003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现患率调查,呼吸道感染(包括下、上呼吸道)占第一位,第二位是泌尿道感染,第三位是手术部位感染,第四位是胃肠道感染,第五位是皮肤软组织感染。本调查结果与国内监测情况基本相符。

此次共分离病原菌23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共144株,占62.3%,革兰氏阳性菌共87株,占37.7%。可见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高,条件致病菌已成为重要病原菌。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医院感染致病菌中占有主导地位。

3.3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本次调查中,不同性别之间医院感染发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性别因素是影响感染发生率的原因之一,男性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可以认为这是由于男性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原因,外伤性创伤发生较多,相比较女性来说,采用更多的侵入性治疗措施,因此发生的感染率较高。医院感染的发生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60岁以上的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这是由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减退,且常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往往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性增高。因此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是ICU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人群,是医务人员重点观察、护理的对象。

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长短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并且这种关系是相互作用的,长时间的住院增加了患者接触病原体的可能性,最终导致机会感染的可能性增加,同时,由于医院感染的存在影响了疾病治疗的效果,延长了住院时间。因此,尽快治疗,缩短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将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4结论

本研究中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多发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且革兰氏阴性杆菌较为常见。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性别、住院时间等因素相关。ICU是医院内较为特殊的科室,发生医院感染可能导致抢救失败或者患者病情恶化。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针对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重点病人,重点发生部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通讯作者

郝志梅(系副教授、博士)

参考文献

[1]陈洁.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9.[2]杨想云,王一,何建新.ICU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 2801-2803.[3]王书会,荆文华,李颖霞,等.ICU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2): 1570-1571.[4]张玉琴,张琳,陈娟娟.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 2799-2780,2806.作者简介

ICU感染患者 第6篇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36-01

感染性休克是常见临床急症之一,起病急骤,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极高,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应用泵驱动进行体外循环,通过高通量透析器进行缓慢的对流和弥散作用,清楚过多的水分和大、中、小分子溶质,维持身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替代受损的肾脏功能【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症患者尤其是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ICU共收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30例,给予CRRT治疗,并采取一系列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6.7±11.2)岁。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临床急救治疗的基础上家用CRRT治疗,CRRT机为Gambro公司生产的GRAMER,滤器型号为Prisma M100 pre set,通过股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建立血管通路,无出血倾向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有出血倾向者采用无肝素治疗,血流速度150-200mL/min,以前稀释方式输入置换液,置换速度4000mL/h,根据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电解质用量,治疗时间为8-12h/d,连续治疗3-10d,CRRT治疗过程中持续心电监护,记录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滤器压等指标。

2 护理体会

2.1 血液通路建立:血液通路的迅速建立是保障CRRT治疗成功的前提,临床一般选择深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术,具有血流充足,插管迅速方便,安全性高等优点,静脉选取以股静脉和颈内静脉为主【2】。

2.2 预防感染:CRRT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感染,因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导管接口严格消毒,穿刺部位每日碘伏消毒,更换无菌纱布,现配现用置换液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3】。

2.3 维持体外循环通畅:治疗过程中防止深静脉留置导管脱出、感染、阻塞和防止透析器凝血是CRRT治疗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无肝素治疗的患者,治疗前用稀释肝素对滤器和管路进行预充后再冲净即可减少凝血发生,又不增加出血倾向【4】。

2.4 出入量的护理:CRRT治疗过程中随时记录液体出入量,保持液体出入量平衡,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也是作为超滤量调整的依据。

2.5 并发症的护理:CRRT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加强对各种并发症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成功率;对于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密切监测有無出血倾向;大量输入置换液可导致患者体温降低,诱发心力衰竭,因此应将置换液加热后使用,并注意患者保暖。

2.6 基础护理: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和适宜的温度,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加强营养,及时为患者更换质地柔软的棉质衣物,定时为患者翻身预防褥疮。

3 结果

30例患者经治疗后,21例好转,好转率70%,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6例死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4 讨论

目前,CRRT作为一种新技术已广泛用于ICU患者的治疗,主要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特别是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有效的清除过多水分和大、中、小分子溶质,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具有较好的血流稳定性。CRRT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检测、维持体外循环通畅及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 艳.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J].透析与人工器官,2010,3(21):27.

[2]朱春芳,冯国和,冯亚萍,等.CRRT的护理问题分析与管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5(9):841.

[3]吴碧金,张华瑜,孙香燕.30例ICU危重患者CRRT治疗的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0,8(4):153.

ICU感染患者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抢救的危重患者258例, 并发肺部感染112例。男65例, 女47例, 平均年龄 (56±7) 岁。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2例, 前者行常规护理, 后者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人性化综合护理, 并根据CPIS评分对患者在治疗及预后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病例纳入标准[2]:机械通气>48h, 且至少具有2项如下表现: (1) 发热, 超过38℃或比基础体温升高1℃; (2) 外周血白细胞多于10×109/L; (3) 出现脓性呼吸道分泌物, 或较前有所增加, 培养出潜在的呼吸道病原菌; (4) X线胸片显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性侵润病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人性化综合护理, 并根据CPIS评分对患者在治疗及预后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

1.3 护理措施

1.3.1 环境护理

加强ICU病室管理, 保持室内安静整洁, 定时通风, 避免对流风, 保持室温 (18~22℃) 和湿度 (50%~60%) 适宜。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 病床、地板等以“84”消毒液擦拭, 护理人员进出ICU及每项操作前后都要洗手。

1.3.2 基础护理

(1) 翻身、叩背:每2h帮患者翻身1次, 危重患者可按照仰卧到左侧位45°再仰卧到右侧位45°交替翻身。在翻身时可以用手掌卷曲成杯状轻轻叩拍患者的背部, 特别注意叩拍引流的部位, 翻身、叩背后进行有效吸痰, 以减少分泌物在呼吸道的积聚。 (2) 口腔护理:溶液选择0.9%氯化钠溶液和3%双氧水。每d进行口腔护理3-4次, 减少口咽部群落数量, 将气管套囊封闭, 以防清洁液及口咽的分泌物进入气管, 同时注意观察有无黏膜溃疡、口腔霉菌感染等。 (3) 营养护理:补充患者营养, 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提高自身抵抗力, 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3]。 (4) 呼吸机消毒: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均应严格消毒, 专人专用。呼吸机主机外部用湿纱布 (含75%酒精) 轻轻擦拭, 并在紫外线下照射杀菌。避免交叉感染, 呼吸机管路采用一次性呼吸回路, 湿化器等清洁晾干后进行消毒;压缩机和主机的空气过滤网每天清洗1-2次, 同时要注意更换和添加湿化水, 及时倾倒冷凝水以保持储水瓶位于较低水平, 以免影响潮气量或积水倒流导致感染。 (5) 气管导管护理:防止导管滑动而损伤气管黏膜, 所用套管确保固定牢靠。保持导管套囊适当充气, 压力适宜, 避免压力过高导致气管黏膜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每天更换气管切开口周围纱布2次, 保持清洁干燥, 检查创口周围有无皮肤感染、湿疹等。 (6) 气管的湿化、雾化及冲洗:机械通气建立人工气道后, 气流直接进入气管, 缺失了正常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加温、湿化的作用, 加上通气量的增加, 往往造成下呼吸道失水严重, 黏膜干燥, 排痰不畅, 容易发生呼吸道阻塞和继发性肺部感染。因此, 对气道进行有效的湿化、雾化及冲洗护理非常重要。患者气道干燥, 脓痰不易吸出时, 可先将3-5mL生理盐水注入气管内, 停留片刻再行吸痰, 多次反复冲洗, 每次冲洗时间适中。雾化液的吸入有利于控制局部炎症和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对效呼吸道继发性感染起到有效预防作用。

1.3.2 心理宣教护理

患者往往因交流障碍、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容易出现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表情、手势、口形等正确地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想法, 经常主动到患者床边与其交流, 减轻其紧张和陌生感, 鼓励患者对治疗要有信心, 并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疾病的当前变化及发展趋势,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3 肺部感染评分

护理肺部感染评分是一项综合了临床、影像学和微生物学标准来评估感染程度、预测疗效和预后的评分系统, 可以作为一种临床指标用于评价患者治疗及预后[4]。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根据评分准确的对患者的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相关护理措施, 合理的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使患者的整个治疗在可控的范围内有效开展。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3.0数据处理, χ2检验在P<0.05下, 差异看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成功脱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且患者及家属主动放弃治疗病例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 , 详细变化见表1。

3 体会

目前, 机械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为进一步救治赢得了时机, 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出现常常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 给救治带来困难。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因素较多, 如呼吸道及自身防御机制受到影响, 口咽部及肠道定植菌和各种仪器和管道内细菌感染, ICU空间相对狭小, 无菌操作不测底等, 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性越大[5], 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是对我科112例因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人性化的综合护理, 并根据CPIS评分在患者治疗及预后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发现, 观察组成功脱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人性化的综合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通过肺部感染评分对整个治疗过程进行护理干预, 及时有效地调整护理措施, 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患者及家属主动放弃治疗病例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 。原因可能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良好的心理宣教, 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恐慌、焦虑情绪, 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 在严格无菌操作的基础上, 对ICU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人性化的综合护理并结合肺部感染评分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洋.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护理与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8) :211-212.

[2]王伯丽.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发肺部感染的调查与护理[J].河北医药, 2008, 30 (9) :1434-1435.

[3]夏晓萍.机械通气病人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J].临床实践医学杂志, 2008, 7 (11) :184-185.

[4]黄红霞.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和护理管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2) :30-32.

ICU感染患者 第8篇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危险因素

ICU病房中常见的病例是重症脑出血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病情危急及救治过程中纵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其极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 多以肺部感染为主。患者一旦发生医源性感染, 病情轻者影响康复的进度, 病情重者则会导致患者死亡, 从而严重影响ICU病房中重症患者病程及预后[1]。本文选择135例ICU中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引起患者出现医源性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从而为降低重症患者医源性感染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ICU治疗部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的135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95例, 女性患者40例, 患者住院时间均>48h。

1.2 临床诊断

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均由于脑出血而需要住院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中对重症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医源性感染参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源性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进行检验, 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率分析

135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中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共有48例, 院内感染率为35.55%。其中12患者病情加重, 死亡患者4例, 病死率为2.96%。

2.2 危险因素分析

对所有引起患者出现感染的所有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 不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影响重症患者出现感染的因素有: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机使用、吸烟史等, 其结果见表1。

2.3 致病菌感染分析

48例患者共送检痰液56次, 经微生物学培养共分离菌株42株, 其中以大肠埃希菌、真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同时感染2种以上病原菌的患者有8例, 其中分离出来的金黄色葡萄菌株有8株, 其构成比例见表2。

3 讨论

通过ICU重症患者院内感染调查分析可知, 本次调查135例患者, 其中肺部感染的患者共有48例, 院内感染率为35.55%。其中12患者病情加重, 死亡患者4例, 病死率为2.96%。这种感染与其他科室相比较高,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患者救治过程及病理学特点有关, 本次调查患者均属于脑出血患者[2]。此类患者病情严重、发病情况紧急, 而且患者多伴有昏迷、意识模糊等症状, 救治难度大、救治的时间长, 这给患者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

3.1 年龄与医源性感染的关系

对本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 年龄>60岁的患者出现感染的概率大于年龄<60岁的患者, 两组患者感染率具有差异性 (P<0.05) 。着与老年患者免疫能力低下, 住院时间较长、并发基础疾病、器官功能减弱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 增强患者免疫能力, 改善患者机体功能[3]。

3.2 住院时间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通过本研究发现, 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就越明显, 当患者患者住院时间>15d比住院时间<15d的感染发生率要高, 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原因在于住院市场越长, 能引起患者唾液腺中的纤维蛋白分泌减少, 同时也会影响呼吸道SIg A的分泌, 使得空腔对细菌的灭活能力下降, 导致吸入细菌数量增加, 从而引起患者大鼠医源性感染。

3.3 呼吸机使用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本研究中证实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其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没有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重症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由于发生心力衰竭而需要应用呼吸机, 长时间应用呼吸机会损坏患者呼吸道黏膜, 从而导致记忆防御能力下降。致病微生物没有经过呼吸道过滤而直接进入到下呼吸道, 导致黏膜表面Ig A抗体与空气湿化难以发挥作用, 而且患者分泌物堵塞呼吸道, 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4,5]。

3.4 气管插管/切开与感染关系

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道阻塞, 因此需要对患者行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患者性气管插管或切开手术后会破坏患者呼吸道正常的防御能力, 导致呼吸道对病原菌失去了正常的免疫防御能力, 使得外界致病微生物侵入体内。

3.5 吸烟与患者院内感染的情况

本研究发现吸烟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吸烟患者 (P<0.05) , 原因在于吸烟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而在致病微生物常在患者下呼吸道中定植, 机体免疫能力下降会使得感染的风险增高[6]。

3.6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ICU重症患者减少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 应对患者做好以下的防护措施: (1) 规范医护人员操作:重症脑出血患者其救治工作是艰巨及复杂的, 因此医护人员应对其实施快速的处理, 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同时应防止患者出现交叉感染。 (2) 对病房加强管理: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洁、限制人员的进出, 保持空气清新洁净, 对病房空气进行净化处理, 同时对病房物品做好消毒工作。 (3) 增强患者免疫力:由于重症患者在发病、抗感染、应激的状态下机体免疫能力会受到破坏, 因此容易诱发出血各种感染。通过对患者注射免疫球蛋白、抗内毒素抗体等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

参考文献

[1]王祥飞.ICU院内感染的干预措施[J].亚太传统医药, 2009, 5 (2) :155-156.

[2]宋琼, 俞思伟.ICU院内感染分析及预防[J].河北医学, 2010, 16 (4) :505-506.

[3]袁炳斌.外科ICU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09, 15 (21) :79.

[4]张华.重症监护病房 (ICU) 院内感染的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6) :207-209.

[5]卢博.危重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80例临床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 2008, 26 (4) :316-317.

ICU感染患者 第9篇

关键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危险因素

重症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 其ICU治疗时间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积极了解探讨影响此类患者ICU治疗时间相关因素, 对患者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我科对63例ICU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性, 探讨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1月至2013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重症感染63例患者为对象, 均符合重症感染的诊断标准[1]。以患者ICU治疗时间为标准, 将患者分为≤48h组 (16例) 与>48h组 (47例) 。≤48h组男9例, 女7例;年龄1个月~13岁, 平均 (3.7±1.2) 岁;>48h组男28例, 女19例;年龄1个月~13岁, 平均 (3.8±1.4)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方面比较, P>0.05。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等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以 (±s) 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频数 (f) 和率值或构成比 (P) 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样关指标对比

经分析发现,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心率对比差异不大, P>0.05;两组患者在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多脏器功能障碍 (MODS) 几个方面的比较, 具有较大差异, P<0.05。见表1。

2.2 危险因素分析

以因变量为ICU治疗时间, 自变量为患者年龄、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DIC、MODS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氧合指数、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DIC、MODS均为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重症感染可引起某个脏器或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 感染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很快发展为感染性休克、DIC、MODS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近年来, 众多报道说明ICU治疗时间在判断重症感染病人预后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科ICU治疗时间≤48h及>48h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发现两组患者在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DIC、MODS几个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则显示氧合指数、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DIC、MODS均为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本文分析所得结果与国内学者[3,4]对ICU治疗时间与APACHE-Ⅱ评分关系的研究结果一致, 认为APACHE-Ⅱ评分越高患者ICU治疗时间也越长。乳酸水平是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与ICU治疗时间关系密切, 乳酸水平快速恢复正常的患者其预后良好, ICU治疗时间缩短[4]。结果也表明DIC及MODS也是影响患者ICU治疗时间长短的危险因素, 说明DIC与MODS的发病率增加, 患者ICU治疗时间也跟着延长, 因此对DIC及MODS应积极的处理和干预, 降低发病率, 使患者ICU治疗时间缩短。

参考文献

[1]吴安华, 李春辉.重症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20 (3) :334-335.

[2]李耀森, 王子海, 侯亚伟, 等.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 2011, 51 (17) :102-103.

[3]王勇强, 孙丽莹, 王东浩, 等.APACHEⅡ评分等因素对肝移植后ICU停留时间影响[J].天津医药, 2002, 30 (8) :457-458.

ICU感染患者 第10篇

关键词:ICU,重症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重症感染患者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及感染性休克, 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 据相关文献报道[1], 其死亡率可达50%以上, ICU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时间会受到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 包括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 (SOFA) 、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 (APACHE II) 、氧合指数、乳酸水平及MODS与DIC的发病率等。找出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的高危影响因素, 对判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92例ICU重症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92例ICU重症感染患者, 根据ICU时间分为两组, A组50例患者ICU时间≤48h, 其中男31例, 女19例, 年龄32~76 (59.5±27.5) 岁;B组42例患者ICU时间>48h, 其中男28例, 女14例, 年龄34~75 (60.5±26.5) 岁;其中腹腔感染39例, 占42.39%;肺部感染37例, 占40.225;其它感染16例, 占17.39%;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感染部位等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分析方法

对两组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乳酸水平及MODS与DIC的发病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分析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的危险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且进行t检验, 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乳酸水平及MODS与DIC的发病率等指标, 结果显示A组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乳酸水平、MODS与DIC的发病率明显低于B组, MAP水平明显高于B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3 讨论

注:与B组比较, *:P<0.05

重症感染是一种进行性综合征, 以死亡率高而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据相关文献报道[2], 重症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 APACHE II评分越高, 则治疗时间越长, 死亡率也越高。本组92例ICU重症感染患者的A-PACHE II评分情况显示, 与文献报道相符, B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A组, 因此, APACHE II评分可作为评价患者的感染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3], 同时也是影响患者治疗时间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显示, A组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乳酸水平、MODS与DIC的发病率明显低于B组, MAP水平明显高于B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果提示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的危险影响因素分别是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乳酸水平、MODS与DIC的发病率、MAP水平, 针对上述危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是降低死亡率、提高预后的重要措施。

乳酸是判断患者预后及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人体组织包括腹腔、肺及其它部位严重感染时, 由于机体缺氧可促使乳酸大量生成, 乳酸水平增高往往提示组织供氧不足和血流灌注不足, 乳酸增高对于机体缺氧与缺血的反应通常早于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 因此, 对ICU重症感染患者乳酸水平进行监测, 不仅可判断患者预后, 同时也可判定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患者血乳酸值在治疗后下降, 往往提示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状况有明显的改善, 是影响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

MODS与DIC的发病率是影响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DIC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以纤维蛋白溶解、血液中过量蛋白酶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形成为特征, 当DIC发生时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休克、低血压、严重出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及血栓栓塞等, DIC的发生率与ICU治疗时间呈正相关。因此, 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 以减少DIC的发生率, 一方面可以缩短ICU治疗时间, 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死亡率。SIRS是导致MODS的共同途径, 而MODS是SIRS进行性加重的最终后果[5]。创伤、感染可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反应, 当机体炎症反应失控后最终导致自身性破坏, 是MODS发生的根本原因。MODS的表现是炎症介质异常释放、组织缺氧和自由基及炎症细胞激活[6], 肠道屏障功能破坏是机体炎症反应失控的表现, 炎症反应失控的后果相当严重, 机体的作用由保护而转变为自身破坏, 不但可造成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同时还可使远端器官受到打击, MODS患者死亡率极高, 因此, ICU患者应加强对MODS的监测, 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特别是对于ICU时间大于48h的患者, 进行积极处理,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可缩短患者的ICU治疗时间, 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李红, 刘效辉, 黄平, 等.APACHEⅡ评分对肝切除手术中血液制品输注的作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3 (3) :379-381.

[2]蒋文中, 汤彦.危重病乳酸增高机制及其在预后中价值[J].临床荟萃, 2004, 19 (7) :405-407.

[3]王东浩.乳酸清除率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 2007, 27 (1) :15-17.

[4]Smith I, Kumar P, Molloy S, et al.Base excess and laetate as prog-nosticc indlcaton, for patients admitted to intensive care[J].Inten-sire Care Med, 2001, 27 (1) :74-83.

[5]王勇强, 孙丽莹.APACHE II评分等因素对肝移植后ICU停留时间影响[J].天津医药, 2002, 30 (8) :457-458

ICU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第11篇

【关键词】 ICU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不但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场所,而危重患者具有许多的高危因素,使其对医院感染易感,加之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导致ICU内感染治疗和控制可选用的药物越来越少,这不仅治疗护理带来困难,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据文献报道统计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4.14%,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内科系统(6.21%)和普通病房(6.8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1我院ICU病房属综合性科室收治病种多、病情复杂,多为感染性休克、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大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我院ICU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下:

1 保证医疗安全

加强学习,强化全科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成立科内感染控制小组等,专职感控医生及护士,定期进行感控调查,如有感染发生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最终达到防止和减少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2 ICU布局及环境管理

2.1 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应分开安置,特殊感染者单独放置,必要时启用负压病房。明确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设有更衣室,医务人员办公室,仪器室,治疗室,污物处理室等。每张病床床旁备用手压式的瓶装洗手液,做到一床一瓶一消毒。按照2张病床配备一个洗手池的标准配置感应式或脚踏式水龙头,并配有消毒纸巾。

2.2 ICU的环境管理 我院ICU病房是层流病房,定期清洁过滤网,做好地面、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地面每日三扫三拖,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采用湿式拖地用碱化水,当地面有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用有效氯1000—2000mg/消毒液拖地,物体表面用有效氯1000—2000mg/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

3 ICU的人员管理

3.1 进出ICU人员的管理 所有人员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和口罩后方可进入ICU。ICU工作人员外出时必须外加外出服、更换外出鞋。

3.2 严格洗手制度 有效洗手可使院内感染率降低50—80%。应做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与洗手制度,在操作前后必須认真洗手。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进行操作,操作结束以后,及时脱掉手套并进行洗手。洗手的目的在于去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驻菌,将常驻菌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我院ICU均采用WHO推荐的六步洗手法。

3.3 工作人员患有感冒、肠炎、皮肤或呼吸道以及其他器官传染病时,应避免接触患者。工作人员还应定期进行口咽腔细菌培养,凡带有致病菌株定植者,应立即治疗或更换工作岗位。

3.4 医务人员不得在病房内饮食,病床上一般不得放置物品,如有必要可铺上消毒巾。

3.5 加强参观人员、探视人员的管理,集中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数。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在执行有创和个别无创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可采用封闭式吸痰管,吸痰时吸痰管勿上下提插,防止损伤呼吸道粘膜;留置导尿时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可以使用防逆流引流袋,保持导尿系统通畅,并做好会阴部清洁;尽量避免和减少侵入性操作,在给患者行各种技术操作时,一定要规范减少机械性损伤如深静脉置管时要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勿反复穿刺。对中心静脉置管及有创动脉置管的患者,在进行操作时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无菌敷料清洁干燥,严密监测体温,如出现高热者,疑似血行感染的应立即拔管并取动静脉置管尖端2—3cm送检血培养及药敏。

5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疗废物处置

严格做到一次性医疗用品一人一针一丢弃、毁形。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分类收集统一处理,利器装入锐器盒,医疗污染垃圾装入防渗漏黄色塑料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塑料袋,每日有专人定时收送至指定地点处理。

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对体质弱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在应用广谱抗生素2周后高度警惕真菌感染的发生。对无明显感染、血液白细胞计数不高而反复发热,抗菌药物应用效果不佳者,应高度怀疑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及时取其分泌物或排泄物送检。

7 加强内勤护工的管理

加强对内勤护工院感、消毒隔离基础知识、消毒剂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规范洗手的培训。管理者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8 总 结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率,它不仅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更需要增强每位员工的感控意识;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参考文献

ICU感染患者 第12篇

1 肺部感染原因分析

1.1 重症营养不良

重症患者长期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机体营养不良,抗感染能力下降,导致感染机会增加。

1.2 侵入性操作因素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操作,机械破坏了呼吸道正常防御机制或改变了机体的外部屏障,使咳嗽或喷嚏反应缺失,导致吸入性肺炎。若通气装置合并使用喷雾器时,则病菌能越过纤毛黏膜毡的防御屏障,有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及频繁更换气管内套管、反复吸痰等。在侵入性操作过程中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患者体内造成肺部感染。

1.3 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和制酸剂

增加了致病菌在患者口咽部或胃内的寄生繁殖,而气管切开的患者有69%出现胃内容物误吸致肺部感染[1]。

1.4 环境污染

ICU重症病人集中,治疗空间大,引起空气污染的因素较多,如空气和地面消毒监测不达标;对特别易感人员未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制度;感染病人未及时入住隔离间;对出入ICU人员未严格管理,未更衣、换鞋等;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工作人员接触病人等。空气污染则增加了与受污染的呼吸机及仪器、医务人员的手以及外界空气接触的机会。这些均是引起重症病人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

1.5 无菌观念不强

个别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淡漠,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缺乏工作责任心,护理质量不到位等。如:吸痰时吸痰管未做到一用一消毒;吸痰方法不正确;氧气吸入系统消毒不彻底、保存不良;操作时未按规定洗手或手消毒;气管切开者未及时换药;呼吸机管道没有适时更换。集水瓶放置不当,管路冷凝水是高污染物,其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易引起交叉感染。

2 护理对策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士应鼓励和指导病人排痰,无力咳出时给予吸引器吸痰,吸痰管每次消毒更换,长期卧床者应经常翻身叩背,痰黏稠不易咳出者可行超声雾化吸入,每次15min~20min,每日2次或3次,使痰液稀释以利吸出。每日雾化后将雾化罐和口含嘴或面罩浸泡于0.3%的84消毒液内30min,以免发生院内感染,切断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

2.2加强排痰

首先应鼓励病人尽量用力咳嗽排痰,并采取下列方法协助排痰: (1) 体位引流,双肺感染时,经常翻身变动体位,一侧肺部感染时,采取健侧卧位; (2) 叩背协助排痰。将手空心握拳,适度拍打,震动病人背部,由下至上,由外侧至中央,反复进行5min~10min,然后嘱病人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将痰排出; (3) 老年肺部感染病人不能自主排痰者较多,影响治疗效果,并有窒息发生的可能,此时应及时吸痰,对不能自主排痰的病人,应事先准备好吸引器。

2.3 加强监护室环境和人员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

加强无菌操作,监护室内应限制人员流动,实行无陪护制度。进入监护室人员应戴工作帽,穿上工作服和工作鞋。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乙醇化的手消毒剂 (含60%乙醇) 可将洗手时间减少1/3~1/4,高效减少手部细菌,且皮肤刺激性小,有助于ICU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洗手常规,大大提高工作人员洗手的依从性[2]。ICU中进行侵入性操作的病人较多,故需特别注意空气环境的管理。空气应流通,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层流式通气,这种通气方式对微生物阻留率达99%。科室每月都要进行细菌学监测。科室每月都要进行细菌学监测,要求达到空气中不超过200 cfu/m,物体表面不超过5efu/em。病室温度保持在18℃一2O℃,相对湿度50%~60%。

2.4 控制感染

临床需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护士应掌握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方面的有关知识,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要配合好医生,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工作; (2) 注射、吸痰、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 鼓励或帮助病人排痰, 使分泌物及时排除而不沉积到下呼吸道; (4) 保持病区的环境清洁和空气新鲜; (5) 严格消毒器械:包括雾化器、气管插管、吸痰管、给氧面罩; (6) 配合营养师做好病人的营养支持[3]。同时,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减少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缩短住院时间。

2.5 心理护理

对经常患肺炎及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或病程较长,使病人体质较弱, 睡眠、饮食、活动受到影响,病人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或烦躁情绪,对治疗及康复不利。因此,护士应向病人说明情绪波动对疾病的负性影响,关怀、尊重病人, 使病人获得心理上的安慰或满足,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促进机体康复。

参考文献

[1]卞文霞.3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杂志, 2006, 2 (1) :16-18.

[2]李君歆, 李然伟, 高岗, 等.强化口腔清洁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2) :166-168。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