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企业社会责任探析(精选4篇)
ibm企业社会责任探析 第1篇
1.一个粗细均匀的长直管子,两端开口,里面有4个白球和4个黑球,球的直径、两端开口的直径等于管子的内径,现在白球和黑球的排列是wwwwbbbb,要求不取出任何一个球,使得排列变为bbwwwwbb。
2.一只蜗牛从井底爬到井口,每天白天蜗牛要睡觉,晚上才出来活动,一个晚上蜗牛可以向上爬3尺,但是白天睡觉的时候会往下滑2尺,井深10尺,问蜗牛几天可以爬出来?
3.在一个平面上画1999条直线最多能将这一平面划分成多少个部分?
4.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生活着土人,他们不愿意被外人打扰,一天,一个探险家到了岛上,被土人抓住,土人的祭司告诉他,你临死前还可以有一个机会留下一句话,如果这句话是真的,你将被烧死,是假的,你将被五马分尸,可怜的探险家如何才能活下来?
5.怎样种四棵树使得任意两棵树的距离相等。
6.27个小运动员在参加完比赛后,口渴难耐,去小店买饮料,饮料店搞促销,凭三个空瓶可以再换一瓶,他们最少买多少瓶饮料才能保证一人一瓶?
7.有一座山,山上有座庙,只有一条路可以从山上的庙到山脚,每周一早上8点,有一个聪明的小和尚去山下化缘,周二早上8点从山脚回山上的庙里,小和尚的上下山的速度是任意的,在每个往返中,他总是能在周一和周二的同一钟点到达山路上的同一点。例如,有一次他发现星期一的8点30和星期二的8点30他都到了山路靠山脚的3/4的地方,问这是为什么?
8.有两根不均匀分布的香,每根香烧完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你能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一段15分钟的时间?
IBM面试题目
1.Describe your greatest achievement in the past 4-5 years?
2.What are your short & long term career objectives?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deal job for you?
3.Why do you want to join IBM? What do you think you can contribute to IBM?
企业社会责任探析 第2篇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与争论
早在17世纪, 亚当·斯密就在《国富论》中提及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向社会提供产品和劳务, 并通过这种供给使企业利润最大化。19世纪末, 由于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商业并购活动使公司规模急剧扩大, 制造了很多大型的企业, 这些大型企业所拥有的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力与其对社会或环境所承担的责任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也引起了人们对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问题的思考, 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比恩·斯摩尔就提出私人企业也担负着公众期望。20世纪30年代, 由于大危机的爆发, 人们开始意识到企业如果只承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责任, 只满足企业股东的利益, 让管理者的责任仅仅附属于投资者的利益, 只能造成盲目扩张生产, 导致产销脱节、财富不均、经济危机以及大量失业和破产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这导致对社会有限和稀缺资源的巨大浪费。基于这点人们希望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兼顾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以及其他社会公众的要求。此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暂时冲淡了人们对社会责任的关注, 但到50年代, 社会责任意识开始复苏, 到了60年代, 以安德鲁斯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学家, 以及彼得·F·德鲁克和斯蒂芬·P·罗宾斯为代表的管理学家主张企业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德鲁克认为, 工商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器官, 是为社会而存在的, 企业的目的必须在企业之外, 必须是在社会之中, 企业要对社会的影响承担责任之外也要对社会本身存在的问题承担责任。到70年代, 安德鲁斯认为企业的第一目标是保证自己的生存, 为了实现这一点, 企业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企业必须以不污染、不歧视、不从事欺骗性的广告宣传等方式来保护社会福利, 企业必须融入自己所在的社区及资助慈善组织, 从而在改善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80年代,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 它包括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 由此导致消费者的关注点由单一关心产品质量, 转向关心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劳动保障等多个方面。一些涉及绿色和平、环保、社会责任和人权等的非政府组织以及舆论也不断呼吁, 要求社会责任与贸易挂钩。迫于日益增大的压力和自身的发展需要, 很多欧美跨国公司纷纷制定对社会作出必要承诺的责任守则 (包括社会责任) , 或通过环境、职业健康、社会责任认证应对不同利益团体的需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上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社会责任运动浪潮, 这一运动在全球广泛开展, 这一运动要求企业在营利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 如遵纪守法、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反对腐败等。也就是说, 企业行为要合乎社会道德规范, 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然在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之日起, 也就一直伴随着很多争论, 争论的主要焦点在于企业到底应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有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在他的文章《商业的社会责任是增加利润》中, 就认为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是在比赛规则范围内增加利润, 他认为要求公司主管人员除了为股东尽量赚钱之外应承担社会责任, 将彻底破坏自由社会本身的基础。另一位学者波斯纳也认为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 他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很多害处:其一是试图以最低成本向社会提供产品又想承担社会责任的管理者可能最终一事无成;其二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最终大部分要由消费者来承担, 这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还可能导致企业被逐出市场;其三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削弱了股东自己履行社会责任的利益, 相反企业利润最大化可以增加股东财富, 股东可以用这些财富来履行社会责任。
不过不管学术上对企业社会责任存在怎样的争论, 现实的情况是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是一种历史趋势, 对企业而言, 重要的不是考虑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 而是要决定要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 怎么去承担, 怎样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以让自己能长期在市场生存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模糊的字眼, 它意有所指, 但每个人的理解又不完全一致, 不同的人和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在两个领域产生:一个领域是企业对社会的影响, 另一个领域是社会本身的问题。卡罗尔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在既定时间点上赋予组织经济、法律、伦理与自发等方面的期望, 基于这种观点, 他提出了“总体社会责任”模型, 他将企业社会责任归纳为四个类型: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发责任。经济责任:企业必须生产和销售社会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并以社会公允的价格出售以获得利润, 从而保证企业的生存发展。法律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法律, 在社会特定的行为规范和“游戏规则”下从事经营活动。伦理责任:除了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之外, 还有一种为社会成员所期望的但未以法律形式规范的责任, 社会期望企业承担这种未被明确的伦理行为规范。自发责任:企业志愿承担的责任, 这种责任不是社会期望或法律所要求承担的, 如慈善捐助、提供日间托儿服务等责任。1971年, 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在《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三个中心圈”的企业社会责任规定:内圈代表企业的基本责任, 即为社会提供产品、工作机会并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职能;中间圈是指企业在实施经济职能时, 对其行为可能影响的社会和环境变化要承担责任, 如保护环境、合理对待雇员、回应顾客期望等;外圈则包含企业更大范围地促进社会进步的其他无形责任, 如消除社会贫困和防止城市衰败。从以上不同人和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中, 我们可以知道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涵是相当复杂的, 不过不管每个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但企业社会责任至少部分上是由于企业超越了企业直接的经济或技术利益的原因, 而做出的决定与采取的行动, 这一点应该是可以达到的共识。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联性问题是多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卡罗尔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Pava等 (1996) 和Ullmann (1985) 经研究相关论文发现, 在任何时期, 都存在相互冲突的两种观点, 但是总的来看, 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积极关系的文章还是占多数。Griffin和Mahon (1997) 提供了一个从1972年至1997年的25年间有关企业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关系的51篇文献研究综述, 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在这些文献研究综述中有33篇是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积极关系。2003年世界经济论坛开展的一项面向全球首席执行官的调查中, 在来自33个国家的1000多名首席执行官中。超过79%的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赢利性休戚相关。在现实世界中,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在短期中是要承担很多成本, 对收益可能有些影响, 但从长期看来是可以获得很多优势:它能从监管机构获得和保持经营业务的执照;能够录用和留住高水平的管理、技术人才;更有利于开发被当地消费者所接受的新产品;在消费者中拥有良好的形象, 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等, 而且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是可以从改善的社会中受益的。事实上这些积极的影响是可以让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关系的。
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上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社会责任运动浪潮, 这一运动在全球广泛开展。在这场运动的推动之下, 国外的很多著名跨国公司开始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做出一种务实的回应。在2008年的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进行的对涉及到全球2420家领先企业的企业责任报告的调查中, 根据其发表的报告显示出企业发表的独立的企业责任报告从1993年开始逐年增加, 并在过去6年中有显著增长的趋势。2008年, 79%的G250和45%的N100公司发表了独立的企业责任报告, 而2005年只有52%的G250和33%的N100公司发表了独立的企业责任报告, 2002年的比例则分别是45%和23%。如果我们把包含了企业责任信息的年终财务报告算在内的话, 这个比例甚至更高。通过这些报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在发达国家,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 恪守商业道德、尊重人权、遵守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国际公认的原则, 通过负责的、富有创造性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率, 建立一个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全球机制, 对企业自身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
如今企业已经成为除政府外力量最为强大的社会组织, 这充分说明了企业所拥有的巨大权利。与此同时, 人们普遍期望企业在取得经济成就的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 人们希望企业不仅能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 还希望企业竭尽全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如果企业能够响应人们的这种期待, 我们的社会会发展得更好, 企业本身也会发展得更加强大。
摘要:企业在履行其经济职能时, 必须考虑其社会的合理要求进而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 这是目前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话题和实践活动。本文主要回顾了社会责任提出的历史过程, 分析了社会责任的内涵, 探讨了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并介绍了目前社会责任的实施情况, 以期构建一个认识和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框架。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
参考文献
[1]彼得·F·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M].华夏出版社, 2008.
[2]陈留彬: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 2005 (2) .
[3]杨自业: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11) .
[4]吴照云:理性看企业社会责任[J].当代财经, 2006 (5) .
社会责任:IBM的企业基因 第3篇
采访前,仔细阅读IBM的资料,有这样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在IBM,企业公民与生俱来就存在于我们的基因之中。”于是,对IBM大中华区公众事业合作部总经理郭维德先生的采访,就从这句话开始了。
全球公司与全球责任
郭维德认为,从宏观上讲,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便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面对全球发展形势,面对经济全球化,每一个企业都不能回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只有把企业社会责任植根于公司的战略和运营中,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位与时代特征相吻合,企业才是代表先进的典范,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诞生于1911年的IBM,始终放眼世界,成为“蓝色巨人”。近几年,IBM更是从“跨国公司”的定位向“全球整合企业”演化。对此,郭维德解释道:“全球整合企业,是全球资源整合的公司,IBM各地公司已经不是分公司的概念,IBM的每一家公司都是从事全球业务的一部分。”
郭维德认为,全球整合性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IBM的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仍然是一致的,IBM倡导所有有责任感的企业共同担负起全球责任。“IBM认为,个人价值、公司价值和全球价值,对于IBM来说同等重要。IBM所有CSR项目都是紧紧围绕这三个价值开展的。”郭维德说。
创新型公司的社会责任
在解决诸如环境等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专业优势,才能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IBM首先是一家高科技公司,是一家在System(系统)、Software(软件)、Service(服务)领域技术领先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IBM已经连续14年在专利数量上居于全球第一,具有革新加革命性的技术优势。同时,IBM又是一家全球公司,拥有38万名高素质的员工,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郭维德说,这些优势体现在IBM的CSR项目中,显示出三个特点:适应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开展协作创新;社会责任体现公司行为,同时也是全体员工的行为。
郭维德介绍了IBM在全球开展的一系列创新型CSR合作项目,这些合作项目依托IBM的专业和人才优势,与合作伙伴一起,为解决环境和社会领域许多问题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Great Rivers Partnership项目
针对人类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开展了“全球大河合作项目”(Great Rivers Partnership)来帮助保护淡水资源,转变维护大河系统的方式。IBM 加入这一项目,通过提供高性能计算技术来建立这些关键自然资源的三维模型。
新建的水坝对于下游城市的供水情况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砍光江河流域上游的森林会危及当地居民赖以为生的鱼类资源吗?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政府组织作出决策并制定相应政策来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使当地居民受益。该项目的最初阶段将关注全球三大主要水系: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南美洲的巴拉那水系、中国的长江。
World Community Grid项目
郭维德介绍说,当今全球约有6.5亿台个人计算机,其中大多数计算机的有效使用时间率不到5%。如果将电脑闲置时间加以调度,这种巨大的潜能用于从事生命科学、环境和健康问题的研究,将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帮助。如何将这些计算机闲置的计算力集合并利用起来,为攻克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难题贡献力量,最终造福全人类呢?这是IBM公司作为全球性公司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IBM公司的重大责任。
IBM通过创新的网格技术,建立起全球网格大同盟,通过对世界各地数百万台在家和工作场所的计算机的闲置计算力进行协调管理,建立了一个稳定而灵活的计算网络,向研究人员提供免费的计算力资源,以解决困惑人类的各种问题。这个全球网格大同盟可以在数天内完成昂贵的传统硬件要用数月或者数年才能完成的复杂计算任务。
举例来说,在为找出可抑制引起诸如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性脑炎、黄热病和丙型肝炎的病毒而复制最佳药物分子化合物的项目中,研究人员估计,通常该项目需要花费几千年的计算时间。而通过全球网格大同盟,该项目将在约9至12个月时间内完成。
2003年,IBM通过全球网格大同盟,运用195个国家超过250万台计算机组成网络,成功地组织了一次关于天花治疗的研究项目,以寻找有效治疗天花的方法。
服务科学:从中国走向世界
郭维德说,“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是由IBM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造的术语。计算机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深刻变革,围绕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中引进全新的改革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计算机科学”也就应运而生了。当时,IBM在美国通过其大学合作项目,在一批顶尖的高校中促成了世界上首批计算机科学系的成立。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飞速发展,服务经济给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IBM又提出一个创新的理念——“服务科学”。郭维德说,具有特殊意义的是,这次IBM是在中国向全世界发布“服务科学”学科建设的协作创新理念。2006年11月14日,IBM全球总裁彭明盛与中国教育部长周济共同出席在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的仪式,将服务科学课程引进中国高等院校。为此,教育部领导在不同场合曾多次表示:这是一项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合作。通过这项合作,中国在新兴学科建设方面不仅将和世界同步,而且会在最短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
郭维德说,IBM进入中国的第一天,当时的公司总裁拜见中国领导人时,就承诺IBM要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中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实在的贡献,并深信不久的将来“IBM会成为中国的IBM公司,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现任公司总裁也曾多次强调“IBM在中国仅仅被看成是最好的外国企业是不够的,我们要成为最好的中国公司。”今天,IBM中国已从当初的100人左右发展到17,000余人,绝大多数是本土员工,包括大批本土成长的高级管理人员。
跨国企业社会责任探析 第4篇
一、企业社会责任边界
正如古语所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同学者和专家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和边界的见解向来存在争议, 集中体现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考察标准方面。
首先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分歧。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关注于财务回报, 为企业股东赚取最多的利润, 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作为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支持者, 他这一观点无疑是市场价格机制的合理演绎推论。但正如亚当斯密所指, 市场价格机制的前提是完全竞争市场, 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等原因使得现实世界与完全竞争市场差之远矣!企业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在现实世界中自然寸步难行。因此, 社会经济观点所倡导的思想, 即企业不仅仅与其所有者相关, 企业还要在更宽的社会范围内承担起社会责任,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纳, 并日益成为其获取生存发展的必要战略之一。
国际化标准组织 (ISO) 正式发布的ISO 26000《社会责任指南》中将“社会责任”定义为通过透明和道德行为, 组织为其决策和活动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承担的责任。这些透明和道德行为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包括健康和社会福祉, 考虑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 符合适用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一致, 融入到整个组织并践行于其各种关系之中”。
其次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状况考核标准存在差异。这一方面是由企业社会责任边界的理论界定差异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也与对企业社会责任考核具体操作层面的差异有关, 如考核指标、考核程序等。
二、跨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视角
对于跨国企业而言, 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跨国公司母国的社会责任、跨国公司东道国的社会责任以及跨国公司的国际层面的责任。本文着重于分析跨国公司东道国的社会责任。
第一, 跨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更强的必要性, 是跨国企业走出国门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跨国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在异国他乡“掠夺”利益, 因而其发展难免遭到“敌视”。从自身利益出发, 跨国公司要慎视之, 把对东道国的贡献与自身利益统一起来, 把“社会营销”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树立起积极负责的形象, 从而提升自身品牌在东道国的美誉度, 以此开拓市场空间。
第二, 跨国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范围上具有模糊性。理论而言, 由于相关的基础研究以及实践尚未成熟, 目前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尚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框架, 使得东道国和跨国企业在界定承担社会责任的“质”与“量”方面存在潜在的冲突, 难以实现一致性。
而在实践中, 跨国企业和东道国都存在双重标准现象, 又大大增加了实践的挑战性。跨国企业大部分是利用发展中国家较低的技术标准和监管标准, 在投入较低成本的情况下获得利润。因而跨国企业在产品、生产流程和其社会效益甚至公益活动参与方面往往实施双重标准。而对东道国来说, 跨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以及在本国的发展意味着对本国企业的排挤, 那么东道国处于保护民族企业的考虑, 经常对跨国企业设置较高的隐形标准, 同时, 跨国企业往往代表着较高的经济效益, 因而跨国企业有义务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多多回报社会。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东道国对跨国企业往往“既爱又恨”, “既打又拉”, 因而往往对跨国企业在政策上宽松, 在实践上又倾向于紧。因而也造成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范围难以圈定的现象。
三、跨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策略
第一、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高度。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投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已经成为企业正常经营的基本资格之一。不仅如此, 随着“社会营销”与“公共关系”话题的兴起, 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投入也有了财务上的意义, 是企业发展的手段与工具之一。因而对于本企业而言, 如何界定社会责任, 如何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融入当地社区或者说国际社区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认真缜密思考的战略问题。
第二、参照国际标准。虽然目前尚无成熟统一的供跨国企业参照的社会责任国际保准。但还是有一些有益于实践的指导框架存在并继续发展。例如2000年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用的“全球契约”, 号召各组织遵守在人权、劳工环境及环境等方面的十大基本原则。尤其是ISO26000, 该标准虽然只是供组织自主选用的自愿性标准, 但在制定过程中得到了9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专家的参与, 但其权威性和影响力自然不言而喻, 标志着国际社会在社会责任共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 也为跨国企业的具体实践提供了可被广泛认可的参考体系。
四、小结
随着ISO26000的正式发布, 企业社会责任的精细化管理时代也将紧随而至。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 跨国企业只能顺应时代, 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参照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的框架及标准, 尽力克服各种难题, 积极融入当地社会, 努力成为合格甚至优秀公民!
摘要:跨国企业正日益成为企业寻求发展机遇的必经之途, 但在跨国经营中, 企业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尤其是当环境问题、安全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时, 跨国企业在其中应发挥的作用也受到了普遍关注, 并出现了种种分歧。跨国企业需慎视之, 摆正姿态方能从容面对。
参考文献
[1]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框架, 崔新健, 世界经济与研究, 2007年第4期, 64~68;
[2]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究, 陈宏, 2006年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
[3]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关系模型构建研究, 马佳铮, 姚远, 第三届 (2008年) 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
[4]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 刘恩专, 国际贸易问题, 1999年第3期
[5]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形式与内涵, 周祖城, 理论学刊, 200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