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Internet未来发展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Internet未来发展(精选11篇)

Internet未来发展 第1篇

互联网的未来

Internet 应用已从局域网发展到网上证券交易、电子商务、e-mail、多媒体通信、各种信息服务等各项增值业务。尤其是近年来,移动通信的火爆、移动internet的兴起、wap手机的出现进一步推动internet的发展。internet正以其独特的优点带来更多的应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Internet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其应用将涵盖从办公室共享信息到市场营销、服务等广泛领域。另外,Internet带来的电子贸易正改变着现今商业活动的传统模式,其提供的方便而广泛的互连必将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影响。然而Internet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如网络无整体规划和设计,网络拓补结构不清晰以及容错及可靠性能的缺乏,而这些对于商业领域的不少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安全性问题是困扰Internet用户发展的另一主要因素。虽然现在已有不少的方案和协议来确保Internet网上的联机商业交易的可靠进行,但真正适用并将主宰市场的技术和产品目前尚不明确。另外,Internet是一个无中心的网络。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Internet的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Internet才能更好的发展。

未来的因特网与现在的因特网可大不一样,它将会是一种可大可小的因特网。当你想要把它带在身边时,你不用拎一个很大的背包把它装进去,而是把它变小,放入自己的口袋中,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打开因特网,这就能帮助你搜索你所需要的资料。

它不仅具有现在因特网的功能,还增加了成千上万种现在的因特网所没有的功能,比如像:可以随处旅游的“真实镜”、可以打出五线谱并能演奏的“模拟琴”、可以让图画变为实物的“马郎笔”,以及让因特网变为机器人的“转变程序”等。.....对了,给大家说说“真实镜”这个程序吧!打开因特网,可以在桌面上看见一个镜子的图标,双击这个图标你就可以看见一个全屏显示的大镜子,上面有文字提醒你:“把你想要去的国家或城市的名字打进镜子里。”只要把你想去的地方的名字输入进去,再单击一下旁边的“确定”键就可以了。此时你便会感觉身体轻飘飘的,双脚离开了地面,迅速飞到想要去的地方。

未来的因特网不仅具有许多奇特的功能,它还可以自动报警。当你家有小偷潜入时,未来的因特网就会立即做出反应,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这时候,你就会马上从睡觉中醒来,让小偷无法得逞,通过因特网,你可以弄清楚已经过去了的五万年的历史,却不一定能够知道未来五十年的事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因特网会越来越“神”。在中国,三网融合成为国家的战略方针。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三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在未来,internet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总量已经达到17亿左右,相比之下,全球的总人口数则为67亿。很显然,2020年以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互联网中。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这样,互联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便将成为人们构建下一代互联网架构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

2.互联网在全球的分布状况将日趋分散:

在接下来的10年里,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地区将会是发展中国家。据互联网世界(Internet World)的统计数据:目前互联网普及率最低的是非洲地区,仅6.8%;其次是亚洲(19.4%)和中东地区(28.3%);相比之下,北美地区的普及率则达到了74.2%。这表明未来互联网将在地球上的更多地区发展壮大,而且所支持的语种也将更为丰富。

3.电子计算机将不再是互联网的中心设备:

未来的互联网将摆脱目前以电脑为中心的形象,越来越多的城市基础设施等设备将被连接到互联网上。据CIA公布的2009年版世界统计年鉴显示(CIA World Factbook 2009),目前连接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主机大概有5.75亿台.但据国家科学基金会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安装在楼宇建筑,桥梁等设施内部的传感器将会被连接到互联网上,人们将使用这些传感器来监控电力运行和安保状况等.到2020年以前,预计被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这些传感器的数量将远远超过用户的数量.4.互联网的数据传输量将增加到exabyte,乃至zettabyte级别:

由于高清视频/图片的日益流行,互联网上传输的数据量最近年出现了飞速增长.据思科公司估计,在2012年以前,全球互联网的流量将增加到每月10亿GB,比目前的流量增加一倍有余,而且不少在线视频网站的流行程度还会进一步增加。为此,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考虑将互联网应用转为以多媒体内容传输为中心,而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据传输网络。

5.互联网将最终走向无线化:

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据Informa统计,今年第二季度,这类用户的数量突破了2.57亿人。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左右。目前,亚洲地区是无线宽带网用户最多的地区,不过用户增长率最强劲的地区则是在拉丁美洲地区。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

6.互联网将出现更多基于云技术的服务项目

互联网专家们均认为未来的计算服务将等多地通过云计算的形式提供。据最近Telecom Trends International的研究报告表明,2015年前云计算服务带来的营收将达到455亿美元。国家科学基金会也在鼓励科学家们研制出更多有利于实现云计算服务的互联网技术,他们同时还在鼓励科学家们开发出如何缩短云计算服务的延迟,并提高云计算服务的计算性能的技术。

7.互联网将更为节能环保:

目前的互联网技术在能量消耗方面并不理想,未来的互联网技术必须在能效性方面有所突破。据 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统计,互联网的能耗在2000-2006年间增长了一倍。据专家预计,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互联网的能效性和环保性将进一步增加,以减少成本支出。

8.互联网的网络管理将更加自动化

除了安全方面的漏洞之外,目前的互联网技术最大的不足便是缺乏一套内建的网络管理技术。国家科学基金会希望科学家们能够开发出可以自动管理互联网的技术,比如自诊断协议,自动重启系统技术,更精细的网络数据采集,网络事件跟踪技术等等。

9.互联网技术对网络信号质量的要求将降低

随着越来越多无线网用户和偏远地区用户的加入,互联网的基础架构也将发生变化,将不再采取用户必须随时与网络保持连接状态的设定。相反,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研究允许网络延迟较大或可以利用其它用户将数据传输到某位用户那里的互联网技术,这种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意义尤其重大。部分研究者们甚至已经开始研究可用于在行星之间互传网络信号的技术,而高延迟互联网技术则正好可以发挥其威力。

10.互联网将吸引更多的黑客

2020年,由于接入互联网的设备种类增多,心怀不轨的黑客数量也将大为增加。据Symantec公司的数据表明,2008年出现了160万种新的恶意代码,比过去几年来出现的恶意代码总量60万种还多了好几倍。专家们纷纷表示未来的黑客技术将向高端化,复杂化,普遍化的趋势发展。11.IPv6和网络融合使网络娱乐产业迅猛发展

IPv6在未来几年的实现,使电视机网络娱乐成为可能。IPv6使的IP资源极大丰富,每个电视机终端都将获得独立的IP地址进行管理,既使广电网具备了和互联网完全整合的技术基础,也使即便广电网不进行技术连接,也可以在网内运营基于IP技术的应用服务。作为家庭中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娱乐终端,这一庞大的娱乐产业目前几乎完全空白。

在IPv6实现之前,以盛大、TCL等代表的企业,已经通过机顶盒形式开始进入电视机娱乐市场。作为ICP必须能在这一趋势到来之前做好充分的应用产品准备。

Internet未来发展 第2篇

Interne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he world. As is shown in the pictures, two persons are sitting in front of their own computer in different places. they seem to be very happy owing to the accession to Internet. We can see clearly that the left fellow(guy) types a message and sends it to the right one, the message says:”David, would you have a coffee tonight?” the right one receives it and quickly replys:”sure,where?”What a convenient tool of Internet i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ies and economy, people will get more and more benefits from the use of internet.(or: people will benefit a lot from Internet)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COMPUTER NETWORK is an indication of social civilazation and progress. internet is an information pool , people can search anything they want by TYPING THE KEY words. For example, someone wants to know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what he/she need to do is only TO OPEN AN INTERNET EXPORER and TYPE the words:” the Great Wall” and search it, then he/she can get so many relevant links. What’s more, people can purchase their favorite goods through the Internet instead of going shopping in CHAOTIC streets. LAST BUT NOT LEAST, people ALSO can MAKE FULL USE OF Internet to study ONLINE .

Internet发展与现状 第3篇

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 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网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ARPA就开始向美国国内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经费, 以促进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的研究。1968年, ARPA为ARPAnet网络项目立项, 这个项目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 一旦发生战争, 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 网络的其它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最初, 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 应用领域也仅仅限于军事领域, 它有五大特点:

1.1 支持资源共享;

1.2 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

1.3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1.4 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

1.5 采用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1972年, ARPAnet在首届计算机后台通信国际会议上首次与公众见面, 并验证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可行性, 由此, 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此后的二十多年间, ARPAnet广泛被网络技术学术界人士以及网络工程师所接纳, 同时他们也积极的投身到与ARPAnet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当中去。1980年, ARPA投资把TCP/IP加进UNIX (BSD4.1版本) 的内核中, 在BSD4.2版一其他用户通信, 还可以获得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和数据。这一成功使得NSF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 而不象以前那样仅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政府职员和政府承包商使用。然而, 随着网上通信量的迅猛增长, NSF不得不采用更新的网络技术来适应发展的需要。1990年9月, 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赢利性组织“先进网络和科学公司ANS (Advanced Network&Science, Inc) ”。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 它能以45Mb/s的速率传送数据, 相当于每秒传送1400页文本信息。到1993年底, 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已同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通。此后, Internet开始走向商业化的新进程, 1995年Internet开始大规模应用在商业领域, 并且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服务供应商的大量涌现, Internet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并逐步形成了当今以Internet为主导地位的世界计算机网络格局。

2 Internet的现状

1969年12月, 当ARPAnet最初建成时只有四个结点, 到1972年3月也仅仅只有23个结点, 直到1977年3月总共只有111个结点。但是近十年来, 随着社会科技, 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人们对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越来越重视, 这些都强烈刺激了ARPAnet和NSFnet的发展, 使联入这两个网络的主机和用户数目急剧增加, 1988年, 由NSFnet连接的计算机数就猛增到56000台, 此后每年以2到3倍的惊人速度向前发展, 1994年, Internet上的主机数目达到了320万台, 连接了世界上的35000个计算机网络。到1998年Internet上的用户突破1亿大关, 直至2010年10月, 全世界直接连接到Internet的网络多达200万个, Internet上的主机数目超过3亿台, 用户超过18亿。今天的Internet已不再是计算机人员和军事部门进行科研的领域, 而是变成了一个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覆盖全球的信息海洋。在Internet上, 按从事的业务分类包括了广告公司, 航空公司, 农业生产公司, 艺术, 导航设备, 书店, 化工, 通信, 计算机, 咨询, 娱乐, 财贸, 各类商店, 旅馆等等100多类, 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构成了一个信息社会的缩影。

摘要:主要介绍了Internet的起源,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Internet的发展历程, 以及发展历程中一些关键性的事件, 最后还介绍了Internet的现状。

Internet未来发展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网络时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11-0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学习方式。网络教学对于我们来说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网络教学在教育领域不断深入、擴展以及普及的速度与程度都展示了其巨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潜力,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尽管网络技术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研究领域和商业领域,而现目前在教育领域应用是滞后的,但其一旦在教育领域开花结果,其产生的效益却是不可估量的。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和教育有着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教育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知识积累和人才积累,而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又为积累知识和人才的教育事业所需环境和条件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样,网络教学的发生、发展也不是孤立的,它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

21世纪已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极大普及,计算机应用已进入更高层次,计算机网络成了计算机行业的一部分。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带来了处理和传播信息的革命性发展,使整个社会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和深度变化着,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暗藏极大的经济文化发展潜力。同时,一系列的技术成就正在事实上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基本原则,网络提供的全新交流、学习方式和机会对教育的影响和冲击已悄然开始,并且日渐深入人心。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增长速度大大加快。20世纪中叶,信息革命的兴起,使科学技术发生了新的飞跃,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步入知识时代,即从工业经济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社会。显然,低效率的传统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信息社会中知识爆炸式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的教育需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落后的教学方法,许多知识还没等到学会就可能已经过时了。因此传统的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而网络教学模式则以其“快、新、准”以及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等优势刚好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得我们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共享。

现代教育自身发展需求是网络教学发生、发展的大环境。一个社会只有开放,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才能进步与发展。现代教育必须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才能在今天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网络教学正是在这种社会发展需求下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发展成熟的,它以其不受时空和地域限制以及最大限度共享教育资源等优势迅速发展起来。网络教学开辟了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它在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扩展、普及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是由其自身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需要的优势所决定的,其优势主要在于以下三点:第一:网络教学模式的出现使教育资源传播效率大大提高;第二:网络教学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共享;第三:网络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受教育者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和各种素质的培养。总之,网络教学使整个教育活动从教育者、受教育者一直到教育资源的使用过程全部实现民主化、大众化和社会化。

Internet未来发展 第5篇

1995年以来,互联网用户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平均每半年翻一番。截止到2002年5月,全球已经有5亿8千多万用户。其中,北美1.82亿,亚太1.68亿。截止到2001年7月,全球连接的计算机数量约1.26亿台。互联网还在以超过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有人预计,全球互联网的用户数量2005年将达到13亿,2010年将达到22亿。

1995年10月24日,“联合网络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有关决议:将“互联网”定义为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1.通过全球性的唯一的地址逻辑地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其他协议基础之上的。

2.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协议(TCP/IP),或者今后其他接替的协议或与互联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3.可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使用高水平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实际上由于互联网是划时代的,它不是为某一种需求设计的,而是一种可以接受任何新的需求的总的基础结构。你也可以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各个层面去解释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或者说Internet是一项正在向纵深发展的技术,是人类进入网络文明阶段或信息社会的标志。对Internet将来的发展给以准确的描述是十分困难的。但目前的情形使互联网早已突破了技术的范畴,正在成为人类向信息文明迈进的纽带和载体。

Internet未来发展 第6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internet的不断扩展,嵌入式系统得到

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当前TI产业的焦点之一,呈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本设计的目的正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基于ARM9核心处理器和嵌入式Linux操作

系统的嵌入式开发平台,为嵌入式系统开发提供一个完整的软硬件环境。

本文首先概述了嵌入式系统相关知识,对目前在嵌入式处理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ARM处理器作了介绍,并重点说明了本文中所用的基于ARM9内核的芯片S3C241OA的强大功能。在详细分析了系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及设计

方案。然后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电路和PCB(印刷电路板)的设计,系统的硬件在Cadence公司的EDA环境下开发,采用高速PCB设计方法进行了高速电路的信号完整

性仿真,以保证系统硬件的可靠性。并根据该平台的硬件电路对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进行修改和移植,从而实现了用于开发各种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产品的通用开发

平台。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并结合当今信息产业的先进技术对该开发平

台做了展望。

第一章 绪 论

·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嵌入

式系统(Embedded System)已经渗透到各个应用领域,小到 MP3,掌上系统(PDA)等微型数

字化产品,大到网络家电、智能家电、车载电子设备等。但同时大量的嵌入式应用也对嵌入

式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RM(Advanced Rise machines公司的32位犯SC

处理器,以其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功能强、特有16/32位双指令集等诸多优异的性能,己成为移动通信、手持计算、多媒体数字消费等嵌入式解决方案中的首选处理器。在各种嵌

入式操作系统中,Linux凭借其在结构清晰、源代码开放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基于监控系

统、手持设备等嵌入式系统领域应用中的技术热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一些概况。接着,详细研究了

论文首先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过程,然后进行功能分析和总体设

计,分析嵌入式系统设计关键性问题,包括系统框架的设计、开发流程和开发原则以及对于

嵌入式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选择,这对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嵌入式应用系统设计具有普遍意义

。文章首先概述了嵌入式系统的特点,深入剖析了Linux

在嵌入式应用系统中的架构及其在硬件平台移植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本设计的目的正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基于 ARM9 核心处理器和嵌入式 Linux 操

作系统的嵌入式开发平台,为嵌入式系统开发提供一个完整的软硬件环境。论文首先介绍

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过程,然后进行功能分析和总体设

计,分析嵌入式系统设计关键性问题,包括系统框架的设计、开发流程和开发原

则以及对于嵌入式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选择,这对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嵌入式应用

系统设计具有普遍意义。随后我们将重点论述基于 ARM 的嵌入式硬件平台的设

计、Linux 操作系统内核的定制和交叉编译、BootLoader、Linux 驱动程序的开发

internet培训教案 第7篇

随着新闻媒体对“信息高速公路”的宣传和介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接触过一些有关Internet的报道,对Internet这一外来词不会陌生,但解释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就必须从它的起源和发展说起。

Internet的起源

Internet是在美国较早的军用计算机网ARPAnet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发展变化而形成的。Internet的起源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Internet的雏形形成阶段1969年,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管理局(ARPA--Advanced Resarch Projects Agency)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当时建立这个网络的目的只是为了将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连接起来,人们普遍认为这就是Internet的雏形。

发展Internet时沿用了ARPANET的技术和协议,而且在Internet正式形成之前,已经建立了以ARPANET为主的国际网,这种网络之间的连接模式,也是随后Internet所用的模式。

·Internet的发展阶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FS)在1985开始建立NSFNET。NSF规划建立了15个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研网,用于支持科研和教育的全国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NFSnet,并以此作为基础,实现同其他网络的连接。NSFNET成为Internet上主要用于科研和教育的主干部分,代替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9年MILNET(由ARPANET分离出来)实现和NSFNET连接后,就开始采用Internet这个名称。自此以后,其他部门的计算机网相继并入Internet,ARPANET就宣告解散。

·Internet的商业化阶段90年代初,商业机构开始进入Internet,使Internet开始了商业化的新进程,也成为Internet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1995年,NSFNET停止运作,Internet已彻底商业化了。

这种把不同网络连接在一起的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形成由网络实体相互连接而构成的超级计算机网络,人们把这种网络形态称为Internet(互联网络)。

Internet的发展

随着商业网络和大量商业公司进入Internet,网上商业应用取得高速的发展,同时也使Internet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使Internet迅速普及和发展起来。

现在Internet已发展为多元化,不仅仅单纯为科研服务,正逐步进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几年来,Internet在规模和结构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网”。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而Internet的出现,又改变了人们使用网络的方式。Internet使计算机用户不再被局限于分散的计算机上,同时,也使他们脱离了特定网络的约束。任何人只要进入了Internet,就可以利用网络中和各种计算机上的丰富资源。

中国的Internet四大主干网

Internet一词来源于英文Interconnect networks即“互连各个网络”,简称“互联网络”,又叫“因特网”。中国与Internet发生联系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加入Internet是1994年,由中国国家计算机和网络设施NCFC,代表中国正式向InterNIC的注册服务中心注册。注册标志着中国从此在Internet建立了代表中国的域名CN,有了自己正式的行政代表与技术代表,意味着中国用户从此能全功能地访问Internet资源,并且能直接使用Internet的主干网NSFnet。

在NCFC的基础上,我国很快建成了国家承认的对内具有互连网络服务功能、对外具有独立国际信息出口(连接国际Internet信息线路)的中国四大主干网:

1.中国科技网———

CSTNET随着国内网络事业的飞速发展,NCFC中的一部分(主要是中科院网络系统的一部分)与其它一些网络一起演化为中国科技网———CSTNET。CSRNET现有多条国际出口信道连接Internet。中国科技网为非盈利、公益性网络,主要为科技界、科技管理部门、政府部门和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目前,中国科技网已接入农业、林业、医学、地震、气象、电子、航空航天、环境保护以及中国科学院分布在京地区和全国各地45个城市共100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上网用户达四十万人。中国科技网的服务主要包括网络通信、域名注册、信息资源和超级计算等项目。

2.中国教育与科研网———

CERNETCERNET是由政府资助的全国范围的教育与学术网络。1994年由国家教委主持、北大清华等十几所重点大学筹建,到1995年底投入使用。目前已有800多所大学和中学的局域网连入中国教育与科技网。中国教育与科技网的最终目标是要把全国所有的大学、中学和小学通过网络连接起来。

3.金桥网———

CHINAGBN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简称金桥网,是面向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是中国可商业运营的公用互联网。CHINAGBN实行天地一网,即天上卫星网和地面光纤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可覆盖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目前有数百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接入金桥网,上网拨号用户达几十万。金桥网在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大城市建立了骨干网节点,并在各城市建设一定规模的区域网,可为用户提供高速、便捷的服务。中国金桥信息网目前有十二条国际出口信道同国际互联网络相连。金桥网还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如:国际、国内的漫游服务、IP电话服务等。金桥工程的发展目标是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建制、500多个大城市,连接国内数万个企业,同时对社会提供开放的Internet接入服务。

4.中国公众互联网———

CHINANETCHINANET是邮电部门主建及经营管理的中国公用Internet主干网,1995年4月开通,并向社会提供服务。到1998年,CHINANET已经发展成一个采用先进网络技术,覆盖国内所有省份和几百个城市、拥有数百万用户的大规模商业网络。CHINANET主要以电话拨号为主,省、市及大部分县一级地域铺设了电话拨号用户接入设备。随着入网用户的迅速增加,CHINANET骨干网节点和省网内部通信线路的带宽也在快速增加,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国内用户使用CHINANET访问国外的In-ternet和国外用户访问中国的Internet的业务质量。

CHINANET建立了灵活的访问方式和遍布全国各城市的访问站点,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国际Inter-net,享用Internet上的丰富资源和各种服务,也可以利用CHINANET平台和网上的用户群组建其他系统的应用网络。

Internet未来发展 第8篇

但是在Internet音乐发展的过程中, 传播技术和防盗版技术作为影响其发展的两个重要技术问题, 给Internet音乐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1 传播技术

1.1 音乐搜索

Web搜索引擎是按照歌手名字、音乐名、专辑名和音乐类型等信息来取得结果, 这种做法需要监控互联网上大型的音乐网站, 抓取其音乐数据的描述信息, 形成自己的数据库, 音乐的下载和试听都会在其原来的音乐网站上进行。

音乐搜索软件是通过客户端输入相关信息后, 交由专门的后台来进行搜索, 然后将结果进行比较专业和详细的筛选和分类。在前期, 搜索软件一直是在搜索软件相关联的网站内进行搜索, 范围较小。随着搜索引擎技术的提高和推广, 搜索软件的搜索范围目前已经扩大到整个Internet, 除了人机交互界面不同外, 逐步和web搜索引擎趋同。

但是随着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 建立引擎技术门槛不断降低, 一些不负责任的搜索引擎给盗版音乐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使得音乐搜索网站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1.2 流媒体

流媒体 (StreamingMedia) 又称流式媒体, 是指采用流式传输技术在互联网上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媒体技术是制作音乐传播内容的重要技术。其传输过程是, 先将音乐用硬件或软件设备转换成流媒体, 用传送服务器把节目流媒体当成数据包发出, 传送到网上, 用户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 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 在计算机中对数据包进行缓存并使媒体数据正确地输出, 播放时流媒体的数据流随时传送, 从而实现实时播放。与单纯的下载方式相比, 这种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入的流式传输方式不仅使启动延时大幅度地缩短, 而且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也大大降低, 极大地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目前流媒体技术在音乐传播应用方面以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Media、Microsoft的WMA, 苹果公司的 QuickTime居多, 但是它们存在跨平台互不兼容的问题, 有可能导致媒体流中难以控制的混乱局面。

2 防盗版技术

随着MP3风靡全世界, Internet音乐的盗版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数不多的合法数字音乐网站 (数字音乐运营商) 举步维艰。调查显示, 只有12%的受访者表示会经常购买音乐CD, 而对于不购买的原因, 有86%的受访者表示是因为网络上有免费的音乐可以下载。这也是国内音乐产业急剧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2.1 数字水印技术

传统的数字版权保护都是采用数字水印 (Digital Watermark) 技术。数字水印技术是在数字内容中嵌入隐蔽的标记, 这种标记通常是不可见的, 只有通过专用的检测工具才能提取。数字水印可以用于软件、图片、音乐、电影的保护, 在基本不损害原作品质量的情况下, 把著作权相关的信息隐藏其中。

目前市场上的数字水印产品在应用方面还不成熟, 容易被破坏, 而且数字水印方法不能在事前预防, 只能在事件后用于取证或追踪, 依靠当地政府的法律手段来防止盗版, 但是由于版权法律的普遍缺失, 数字水印技术在防盗版方面作用并不大。

2.2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DRM)

2007年以来, 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各个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DRM标准和产品, DRM成为新的防盗版技术标准。DRM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首先建立信息授权中心, 编码压缩后的数字内容利用密钥可以被加密保护, 加密的信息头部存放着密钥识别码和授权中心的URL。用户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操作时, 根据信息头部的密钥识别码和URL特征, 就可以通过信息授权中心的验证授权后送出相关的密钥解密。需要保护的数据内容被加密, 即使被用户下载保存, 没有得到信息授权中心的验证授权也无法使用。

但是没有那个技术是100%安全的, DRM技术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 就受到了黑客的破解威胁, 2007年黑客大会就传出已经有破解标准的消息, 如何采用更好地加密算法以增强DRM的安全性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同时技术厂家在DRM技术上的分歧和犹豫态度也成为DRM技术发展的隐患, 一方面各个厂家间的技术差别较大, 兼容性成为问题, 另一方面部分厂家并不认同该技术, 设置各种壁垒阻碍其发展。这两种原因使得DRM今后的发展情况不易乐观。

3 技术发展展望

3.1 传播技术发展前途光明

随着语音合成技术、识别技术的不断研究发展, 根据声音、节拍来搜索引擎和软件也已经出现。著名的搜索引擎Google已经公开宣称正在开发此类的搜索引擎, 届时用户只要“哼曲”便能搜索出想要的音乐。

在流媒体技术方面, 正在高速发展中的MPEG-4标准有望为Internet音乐传播提供一系列的标准工具, 使音频码流具有规范一致性。同时流媒体技术规范中包含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但是很容易被破解, Internet音乐还是有可能被非法下载和复制, 还需要结合防盗版技术来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和发展。

3.2 防盗版技术发展任重道远

相对于传播技术的发展, 防盗版技术的发展前途十分令人担忧。传统的数字水印技术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其先天不足确实在防盗版方面收效甚微, 今后纯粹的数字水印技术在Internet音乐方面不可能有广泛的应用。

而关于DRM技术, 目前仍然曲高和寡, 截至目前还未有很好的关于DRM技术统一标准的提议, 没有很好的方案能够整合音乐、播放器、中间传输、数字形式等几个环节的标准问题, 因此很多用户根本没法下载收到DRM技术保护的音乐。同时, 四大音乐公司都曾经表示过DRM技术并不能挽回已经存在的盗版问题, 很多厂商也纷纷推出了不含DRM技术的Internet音乐产品, DRM技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4 结论

总之,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 作为最为广泛应用的Internet音乐的发展趋势将是不可阻挡的, 虽然目前遇到的问题很多,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必将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让Internet音乐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摘要:传播技术和防盗版技术在Internet音乐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阐述了两种技术的特点、应用及存在的不足, 并对这两种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音乐,Internet,传播技术,防盗版技术

参考文献

[1]徐常凯, 郑金忠.基于数字水印和加密技术的Internet音乐保护[J].计算机工程, 2005, 31:15-18.

[2]数字版权管理编写组.数字版权管理[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3]张靖, 翟红生.数字水印及其在数字版权保护上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6) :177-179.

[4]楼文高, 孟祥辉.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学科建设, 2006, 11 (1) :7-10.

[5]管文革.试论数字版权管理[J].现代情报, 2006, 26 (5) :2-4.

[6]张靖, 翟红生.数字水印及其在数字版权保护上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6) :177-275, 164.

[7]曹军梅, 张震.新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数字指纹[J].计算机安全, 2006 (4) :35-37.

Internet未来发展 第9篇

INTERNET教案 第10篇

第一讲

INTERNET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 1.网络的定义

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功能相对独立的多台计算机通过专门的通信线路或设置互联起来所形成的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数据传输系统。2.网络的功能

(1).资源共享(举例)(2).数据传输(举例)3.网络的分类(1).局域网(LAN)(网吧)一般用于连接一个房间、一个办公楼、一个校园,距离在几十公里以内(2).城域网(MAN)(百灵)一般用于连接一个城市,距离在几公里到几十公里(3).广域网(WAN)(互联网)一般用于连接若干城市、地区、国家,距离几十公里到几千甚至几万不等。二.INTERNET的基本服务 1.电子邮件(E-MAIL)2.文件传输(FTP)3.远程登陆(TELNET)4. 2.单击“注册3G免费网易邮箱” 3.输入用户名

4.输入密码等相关信息,单击“注册账号”(红色星号为必填项)5.注册成功,单击“进入126等免费邮箱” 三.使用WEB方式收发邮件

1.收邮件:进入邮箱后,单击“收信”后点击主题查看信件 2.写邮件:进入邮箱后,单击“写信”(1).输入收件人地址,多个地址用逗号分隔

(2).抄送:(3).密送:(4).添加附件;(5).输入邮件正文/单击“发送”

3.转发邮件;4.回复邮件;5.删除邮件

第四讲

下载

一.下载的定义

通过互联网把远程电脑的文件复制到本地计算机中。二.常见的下载方式

1.HTTP下载。HTTP下载是指通过网站服务器进行资源下载。使用较为普遍的HTTP下载工具是网际快车(FlashGet)。

2.FTP下载。FTP下载是基于FTP协议的下载。直接登录FTP服务器看到像本地电脑中的文件夹布局一样的界面,进行下载。

3.P2P传输工具下载。P2P是peer to 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中有“能力地位同等者”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用户对用户。通过P2P,用户可以直接连接到其它用户的计算机上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最常使用的P2P下载工具是Bitcomet。

4.P2SP下载方式。P2SP下载方式实际上是对P2P技术的进一步延伸,它不但支持P2P技术,而把原本孤立的服务器资源和P2P资源整合到了一起,也就是说P2SP=P2P+HTTP的技术,这样下载速度更快,同时下载资源更丰富,下载稳定性更强。最常使用的P2SP下载工具为迅雷。

5.流媒体下载。大多数在线电影都只能看,不能下载(使用普通工具不能下载)。因为这些网站播放影片时使用的不是普通的FTP或HTTP协议,而是RSTP、MMS等这样的流媒体协议。当服务器以这种协议向计算机提供文件时,数据只能一段一段地传送过来,而且只放在内存中,不能写入磁盘。播放之后,就从内存中清除。因为这种媒体播放方式如同流水,因此称为“流媒体”。流媒体文件的下载必须使用专门的工具,如影音传送带。三.HTTP下载

1.单击超链接下载。例,下载FLSAHGET 2.使用FlashGet下载。

(1).使用快捷菜单下载。右击/使用网际快车下载/设置保存位置,名称/确定(2).监视浏览器功能。当单击URL时,FLASHGET监视该URL,如果该URL符合下载的要求,该URL会自动添加到下载任务列表中。工具/选项/监视选项卡/可在监视的文件类型自行添加/确定。选中“命名用ALT键”时,需要按ALT键单击超链接才能下载。

(3).使用拖放窗口添加下载任务。从浏览器中拖动URL到悬浮窗口或主程序窗口。如果没显示悬浮窗口可单击查看/悬浮窗/选中复选框

(4).手动下载。任务/新建下载任务/在网址文本框中输入地址/确定(5).同时下载多个文件。右击/使用网际快车下载全部链接/选择要下载的URL/确定(单击选项可设置下载的文件类型)四.使用迅雷下载 五.压缩与解压缩

1.常用的压缩软件WINRAR、WINZIP、WINACE等。2.使用WINRAR(1).压缩:选择文件/右击/添加到压缩文件/在常规选项卡中设置文件名称,位置/确定

(2).对压缩文件加密:选择文件/右击/添加到压缩文件/在常规选项卡中设置文件名称,位置及其他选项/在高级选项卡中单击“设置密码”,并输入密码/确定

(3).创建自解压文件:选择文件/右击/添加到压缩文件/选中“创建自解压格式压缩文件”

(4).设置压缩分卷的大小:选定文件/右击/添加到压缩文件/设置压缩分卷大小/确定

(5).解压缩:右击压缩文件/解压到/

第五讲

网络通信工具

一.聊天室 二.腾讯QQ 1.下载安装 2.申请QQ号 3.查找添加好友(1).基本查找(2).高级查找

4.好友分组:右击/添加组 5.发送信息:双击/输入信息/发送

6.语音、视频聊天:在聊天窗口单击“视频聊天”或“语音聊天”

7.传递文件:在聊天窗口单击“传送文件” 8.QQ设置

(1).个人信息设置:菜单/设置/个人设置

(2).隐藏任务栏图标:菜单/设置/系统设置/基本设置(3).设置快捷键 :菜单/设置/系统设置/热键设置

(4).安全设置:菜单/设置/安全设置/密码安全/修改密码或申请密码保护

第六讲

网上娱乐

一.REALPLAYER 二.WINDOWS MEDIA PLAYER 三.暴风影音 四.在线观看电视 五.网络电视软件PPLIVE 1.简介 2.下载安装 3.启动 4.播放节目 5.收藏夹

6.同时开启多个窗口 7.搜索节目 六.网络电视软件QQ直播

1.下载安装:TV.QQ.COM 2.启动登录:双击打开程序/输入QQ号码和密码/ 3.播放节目:选择节目/右击/播放

第七讲

其它功能

一.网上读书 二.网上看新闻杂志 三.网上银行 四.网上购物 五.网上求职 六.网上房屋租凭 七.网上求医 八.网上旅游 九.网上同学录 十.网上炒股

INTERNET

切藏太

Internet协议分析 第11篇

MTU是网络上传送的最大数据包,MTU的单位是字节,当IP层接收到一份要发送的IP数据包时,如果数据包大于发送系统的本地MTU的话,这时系统就得把数据包分成多个片里发送

IP数据包结构

生存时间TTL 说明数据包在不可发送和破坏之前还可以经过的跳数

源IP地址 用来存储最初发送该数据包的主机的32位IP地址

目的IP地址 用来存储该数据包到达目的系统的32位IP地址

第三章

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16)

在每一个TCP的头部都包含有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用于定位源端的应用进程和目的端的应用进程

序列和确认号(Seq和Ack)(32)

序列号和确认号是TCP实现可靠连接的关键,当建立一个TCP连接时,发送方主机发出一个随机的初始化序列号给接收方,接收方将其+1后送回发送方,意味着发送方可以发送下一个字节

标志(6)标志字段部分包含6个标志位,它说明了其他字段包含有意义的数据或说明某种控制功能。

窗口(16)此字段告诉接收这个TCP报文的接收端自己还可以接收多少数据字节。它大致对应于滑动窗口协议的窗口尺寸。反过来,接收TCP报文的接收端可以使用此字段来改变发送端的窗口的大小。窗口最大为65535字节。

MSS(最大报文段长度)和MTU(最大传输单元)大小

在TCP初建连接时,通讯双方要交换MSS,以确定将要传输的数据的大小,MSS值设置为外出接口上的MTU长度减去固定的IP首部和TCP首部长度。但是如果网络的中间设备的MTU要小于通信双方计算机的MTU,那么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就要分段。TCP采用一个PATH MTU DISCOVERY 机制来避免当不同网络的计算机要通信时出现的分段问题,即通信前先发送一个IP探测数据,数据包的大小为输出接口或者对端声名的MSS 中的最小MTU,这个数据包的IP报头“不分开”标志字段必须设置为1,已表明禁止数据包分段,如果IP探测器没有被分段到达了目的地,那么就会采用此探测器段中用到的MTU用作数据传输。TCP端口号

TCP 21 文件传输

TCP 23 Telnet

TCP 25 SMTP

TCP 52 DNS

TCP 80 http

TCP 110 Pop3

TCP的拥塞控制

拥塞避免算法和慢启动算法需对每个连接维持两个变量,一个拥塞窗口cwnd和一个慢启动门限ssthresh

慢启动算法在cwndssthresh时使用,当cwnd=ssthresh时,既可以使用慢启动算法也可以使用拥塞避免算法

慢启动算法设置cwnd为一个报文字段即cwnd=1mss,此后每收到一个确认,cwnd以指数方式增长:发送1个报文段,然后是2个,4个

拥塞避免算法要求每次收到一个确认将cwnd增加1/cwnd,与慢启动的指数增加相比,这是一种加性增长

第四章

ARP包含的字段:源端的硬件地址,源端的IP地址,目标的硬件地址,目标的IP地址,一个“消息类型”字段

ARP报文结构

Hardware Type 标识被请求的硬件地址类型

Protocol Type 标识使用的高层协议

Hardware Address Length 指定源和目的硬件地址中提供的硬件地址长度

Protocol Address Length 指定源和目的协议地址字段中找到的高层协议地址的长度 Message Type 说明包的类型

GARP

重复地址检查,Gratuitous ARP

当主机第一次获得IP地址的时候,会使用自己的IP地址作为目标地址发送ARP请求,以确定自己使用的IP地址是否有人在用,如收到ARP响应则表明这个IP地址有人在使用

第五章

ICMP不是传输协议,也不能用来发送应用程序数据,ICMP是消息控制协议,作用是发送消息把网络事件和变化告诉设备

ICMP消息类型

Ping用到的ICMP Message Type值Echo Reply是0,Echo Request是8

第六章

HTTP协议的请求方法

GET 当浏览器要从服务器读取指定文档,GET方法要求服务器将URL定位的资源放在响应报文的正文中,回送给浏览器

POST 从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送数据,在要求服务器和CGI做进一步处理时会用到POST方法,POST主要用于发送HTML文本中的FORM内容,让CGI程序处理,使用Post请求时需要在报文首部字段ContentLength字段中指出body的长度

HTTP常见的响应代码

200OK 一切正常,对GET和POST请求的应答文档跟在后面

404Not Found 无法找到指定位置的资源

HTTP的请求头字段

Accept 客户端接受的数据类型

Authorization 认证消息

User—agent 客户端软件类型

Accept-charset 客户端浏览器能够处理的字符集

Accept-encoding 浏览器能够进行解码的数据编码方式

Accept-language 浏览器希望的语言类型

Authorization 授权信息

Host 请求初始的主机和端口

Range 请求的正文范围

User-Agent 客户端产生请求的软件类型

Cookie 最重要的请求头信息

HTTP正文头字段

Content-Type 标明发送或者接手的正文的MIME类型

第七章

Telnet使用TCP端口23来提供远程登录

Telnet如何解决不同操作系统之间使用命令不同的问题

Telnet可以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为了让Telnet协议适应异构环境,Telnet定义了NVT,NVT定义了数据和命令在Internet上的传输方式,当客户端发送数据时,客户端软件把来自用户终端的键盘输入转换为NVT格式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软件将收到的数据和命令从NVT格式转换为远程系统需要的格式,当服务器端返回数据时,远程服务器端将数据将数据从远程服务器的格式转为NVT格式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将收到的NVT格式数据再转换为本地格式

第八章

FTP客户与服务器之间用TCP建立双重连接,一个是控制连接一个是数据连接

与HTTP不同的是,FTP在整个会话期间,服务器必须把控制连接与特定的用户关联起来,随时跟踪用户的状态,跟踪每个活跃的用户会话极大地限制了FTP能够同时维护的会话数 FTP被动模式与主动模式的区别如下

主动模式

(1)客户端主动连接服务器,服务器以被动方式打开21端口,以建立控制连接

(2)文件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传输时,服务器主动打开端口20,以建立控制连接 被动模式

(1)主动模式时,客户端发送一个PORT命令给服务器端,服务器依据PORT命令中指定的端口和客户端建立数据连接,在被动模式下,客户端发送PASV命令给服务器端,表明客户端希望进入Passive模式

(2)服务器进行应答,包括服务器的IP地址和一个用以建立建立数据连接的端口,而不是前述服务器所用的20端口

(3)客户端发送一个SYN包,源端口为客户端自己选择的一个端口,目的端口为服务器在PASV应答命令中指定的端口号

(4)服务器端发送SYN ACK包给客户端,目的端口为第三步中客户端自己选择的端口号,源端口为PASV应答中指定的端口号

(5)客户端发送一个ACK包,服务器在被动方式下,建立数据连接传输数据时用的端口是由服务器在发送PASV应答时指定的,不是被动方式时的20端口

第九章

MIME(Multipurpose Internet Email Extension)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充协议,允许非ASCII数据能够通过电子邮件传送,在发送方把非ACSII数据转换为NVT ACSII数据,接收方在把收到的数据还原

MIME定义了五种首部,用来加在原始的邮件首部来定义参数的转换,MIME-Version、Content-Type、Content-Transfer-Encoding、Content-Id、Content-Description

MIME-Version以前的部分为电子邮件首部,MIME-Version开始为MIME部分

第十章

DHCP服务器集中管理网络环境资料并负责处理客户端的DHCP请求,客户端根据从服务器端分配下来的IP环境资料来设置自身的网络环境

DHCP工作过程:

(1)DHCP客户机寻找DHCP服务器阶段

DHCP客户机以广播方式发送DHCP discover报文来寻找DHCP服务器,这个广播报文向255.255.255.255发送,网络上每一台安装了TCP/IP协议的主机都会收到这个广播消息,但只有DHCP服务器才会做出响应

(2)DHCP服务器提供IP地址阶段

在网络中接收到DHCP discover发现信息的DHCP服务器都会做出响应,它从IP地址池中挑选一个未分配的IP地址给DHC客户端,通过向DHCP客户端发送一个包含出租的IP地址和其他设置的DHCP offer来提供信息

(3)DHCP客户端选择某台DHCP服务器提供IP地址的阶段

如果有多台DHCP服务器向DHCP客户端发来DHCP offer提供信息,那么DHCP客户端只接受第一个收到的DHCP offer提供的信息,然后以广播的方式回答一个DHCP request请求信息,该信息中包含向他所选定的DHCP服务器请求IP地址等内容,发送这个请求是为了让所有DHCP服务器知道,他将选择某台DHCP服务器所提供的IP地址,请求使用的是广播地址

(4)DHCP服务器确认所提供的IP地址阶段

当DHCP服务器收到DHCP客户端的DHCP request请求信息之后,便向DHCP客户端发送一个包含他所提供的IP地址和其他设置的DHCP ack确认信息,告诉DHCP客户端可以使用它所提供的IP地址

DHCP服务器向DHCP客户端出租的IP地址一般有一个租借期限,期满后DHCP服务器会收回出租的IP地址,如果DHCP客户端继续使用该IP地址,必须更新其DHCP租约信息 DNS查询方法:

(1)递归查询

递归查询是最常见的查询方式,域名服务器将代替提出请求的客户机(下级DNS服务器)进行域名查询,若域名服务器不能直接回答,则域名服务器会在域各树中的各分支的上下进行递归查询,最终将返回查询结果给客户机,在域名服务器查询期间,客户机将完全处于等待状态

(2)迭代查询

迭代查询又称重指引,当服务器使用迭代查询时能使其他服务器返回一个最佳的查询点提示或主机地址,若此最佳的查询点中包含需要查询的主机地址,则返回主机地址信息,若此时服务器不能够直接查询到主机地址,则是按照提示的指引依次查询,直到服务器给出的提示中包含所需要查询的主机地址为止,一般每次指引都会更靠近根服务器(向上),查寻到根域名服务器后,则会再次根据提示向下查找

五种主要资源记录类型

主机(A):用于将DNS域名映射到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

别名(CNAME):用于将DNS域名的别名映射到另一个主要的或规范的名称

邮件交换器(MX):用于将DNS域名映射为交换或转发邮件的计算机的名称

指针(PTR):用于映射基于指向其正向DNS域名的计算机的IP地址的反向DNS域名 服务位置(SRV):用于将DNS域名映射到指定的DNS主机列表,该DNS主机提供诸如Active Directory域控制器之类的特定服务

IP协议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是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能够互联的基础。IP协议属于分组交换中的数据报服务,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I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在网络中确定一条合适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通过该路径由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IP协议的首部格式体现了这个功能。

与IP协议类似,TCP协议也是因特网中的核心协议。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保证可靠传输的协议,具有分用与复用、可靠传输、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的功能,TCP协议的首

部格式体现了这些功能。TCP建立连接时,需要控制数据传输3次才能建立连接,称为三次握手。

UDP协议也是因特网中运输层的协议。UDP协议是无连接的、不保证可靠传输的协议,仅具有分用与复用的功能。虽然功能比TCP少很多,但效率却比TCP高,因此UDP与TCP,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当进行网络通信时,用户通常只指定目的IP地址,并不指定目的物理地址,但在帧的首部中,却需要目的物理地址,因此需要一个机制,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ARP协议正是完成这个功能的协议。

ICMP协议不是用来传输用户数据的协议,而是一种用来报错或查询的协议。当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错时,利用ICMP协议,可以向发送方报告多类错误。利用ICMP协议中查询类的echo request与echo reply报文,开发出了ping命令,可以判断本机与远程计算机间的网络连通性。

HTTP协议是因特网中应用层的重要协议。HTTP协议是典型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协议,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报文,服务器则向浏览器返回HTTP响应报文。HTTP协议原本是用于传输WWW超文本(即网页)的协议,实际上它可以传输任意类型的文件。

FTP协议是因特网中应用层的重要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不同计算机间传输文件。FTP协议是典型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协议,客户与服务器间建立两条TCP连接,一条连接传输控制信息,称为控制连接,另一条连接传输文件本身,称为数据连接。

区别:FTP 是完整、面向会话、常规用途文件传输协议。而 TFTP 用作 bones bare-特殊目的文件传输协议。交互使用 FTP。TFTP 允许仅单向传输的文件。FTP 提供身份验证。而TFTP 不。FTP 使用已知 TCP 端口号: 20 的数据和 21 用于连接对话框。TFTP 用于 UDP 端口号 69 其文件传输活动。因为 TFTP 不支持验证 WindowsNT,所以FTP 服务器服务不支持 TFTP。FTP 依赖于 TCP,是面向连接并提供可靠的控件。TFTP 依赖 UDP,需要减少开销, 几乎不提供控件。POP(Post Office Protocol)邮局通讯协定 POP是互联网上的一种通讯协定,主要功能是用在传送电子邮件,当我们寄信给另外一个人时,对方当时多半不会在线上,所以邮件服务器必须为收信者保存这封信,直到收信者来检查这封信件。当收信人收信的时候,必须通过POP通讯协定,才能取得邮件。

SMTP 的全称是“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是一组用于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输邮件的规范,通过它来控制邮件的中转方式。SMTP 协议属于 TCP/IP

协议簇,它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找到下一个目的地。SMTP 服务器就是遵循 SMTP 协议的发送邮件服务器。

DNS 是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的缩写,该系统用于命名组织到域层次结构中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在Internet上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域名虽然便于人们记忆,但机器之间只能互相认识IP地址,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DNS 命名用于 Internet 等 TCP/IP 网络中,通过用户友好的名称查找计算机和服务。当用户在应用程序中输入 DNS 名称时,DNS 服务可以将此名称解析为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如 IP 地址。因为,你在上网时输入的网址,是通过域名解析系统解析找到了相对应的IP地址,这样才能上网。其实,域名的最终指向是IP。

NAT就是网络地址翻译的英文缩写。NAT在内部网络中使用内部地址,通过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