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技术员岗位职责(精选6篇)
icu技术员岗位职责 第1篇
XXXXXXX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人员岗位职责
一、ICU 医师岗位职责:
(一)ICU 科主任岗位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承担临床科主任的全部职责,是重症医学 科诊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院长负责。确保重症医学科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及合理的治疗。2.重症医学科科主任应是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的成员,参与医院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工作。
3.本岗位基本要求与能力
3.1 是具有相应危重病医学执业资格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 人员;
3.2 在重症医学科病房工作至少五年以上,具有相应重症医 学科训练水准、熟练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了解危重病 医学的进展情况。
3.3 每天24 小时、每周7天能够随时在病房从事重症医学科 临床及管理工作,或是授权一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的医师 从事上述工作。
3.4 具有与各临床与医技科室间协调的能力,能参与检查、评价医院内合理利用重症医学科医疗资源的情况。
(二)ICU 病房副主任医师(主诊医师)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相应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并协助主任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2.主管分管床位的一切医疗工作。安排每日工作(转入、转出等)。每日查房,随访转出病人,负责手术前、转科前病人的检查。检查每日医嘱及执行情况。做好家属的日常解说工作。3.具体负责教学和进修、轮转、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指导下级医生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特殊技术操作。修改下级医生书写的病历、病程记录和医疗文件。审签出院及转科病历。考核住院医生的日常工作能力和水平。
4.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病人发生病危、死亡和其它重要紧急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主动参与科室医疗纠纷接待工作。
5.完成院内和院外会诊、出诊任务,紧急任务呼叫,必须立即赶到病房或与病房取得电话联系。
6.危重病人的转入或者病情发生突变时(如:心跳骤停等),负责现场指挥,组织并保证各项急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7.主持疑难病人、死亡病历的临床病历讨论及重要会诊。
8.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常规,经常检查医疗、护理质量。
9.检查重要仪器的保管、使用和维修等情况。检查特种药品的保管使用情况、物资储备及消耗情况,设备报修等。
10、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 程。
11.积极钻研业务,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努 力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汇总、整理并保存各种监测资 料,填写登记卡片,及时总结经验。
12.本岗位基本要求与能力
12.1 是具有相应危重病医学执业资格的主治医师及以上人 员;
12.2 在重症医学科病房工作至少五年以上,具有相应重症医 学科训练水准、熟练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了解危重病 医学的进展情况。
12.3 每天24 小时、每周7天能够随时在病房从事重症医学 科临床及管理工作。
12.4 具有与各临床与医技科室间协调的能力,能参与检查、评价医院内合理利用重症医学科医疗资源的情况。
(三)ICU 病房住院医师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及上级医师的领导下工作,参加日常、夜班和节假 日值班。紧急呼叫,不论是夜间或休息日,必须赶到病房或立即 与病房取得电话联系。培养吃苦 耐劳、勤奋好学的作风和对病 人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
2、新毕业住院医师应经过麻醉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电图、等有关科室轮转,能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危重病医学的基础及专业理论知 识,并培养一定急救应变能力,为医治危重病人打好基础。
3、病历书写(转科记录或住院记录)要求 24 小时内完成。要求条理清晰、重 点突出、字迹清楚、语言通顺、完整准确。病程记录及时,准确反应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上级医师的查房意见,死亡、转科、病人会诊,交接班以及出院病人,都要有完整的病历手续。各项监测数据及时记录在规定表格上,字迹清楚。
4、熟悉各项基本技术操作(如:急救复苏、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等),熟悉各种重要仪器(呼吸机、除颤器、床边监测仪等)的使用操作常规。关心爱护仪器的使用和保管。
5、对所管病人应全面负责。随时了解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向科主任及上级医师汇报,提出初步的诊治意见。下班前应向值 班医生交好班,应床头交班,不交班不能离去。
6、在主治医师指导下开医嘱,并每日检查医嘱执行情况。特种药品、限制级抗菌药物须在主治医师指导下开出医嘱和处方。严防差错事故。科主任和上级医师查房时汇报病人病情。他科会诊 时应陪同诊视。
7、在接到手术室、急诊室或其他科室通知后,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如:安装并检查呼吸机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在病人到达后,接收有关科室转来的全部病历资料。
8、手术后病人的转入,必须了解手术情况,麻醉方式、术中出 血量、尿量、输液成分、输液量,并标记各种引流管和记录引流 量,做好 交接班。重点患者转出科后三天内进行随访,必要时 向主治医师汇报病情。
9、家属探视时主管病人的医师要主动及时与家属沟通。积极配 合科主任及上级医师,做好科室医疗纠纷接待工作。
10、自觉遵守医院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做好隔离消毒 工作。
11、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国内外医学科学先进经验及进展,在主治医师指导下参加病历资料整理和分析,不断总结临床经 验。
12.本岗位由经过重症医学科专业培训,并经技能考核合格的执 业医师担任。
二、ICU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一)ICU 护士长职责
1.在护理部、科护士长的领导及科主任的指导下,是本科护理质 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护理部、科主任负责。负责本病房的护理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
2.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检查各项护理措施的实 施,严防差错事故。3.主持晨会交班及床头交接班,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合理调配护士工作。
4.随同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参加科内会诊、疑难危重症及死亡病历讨论。
5.组织并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协助科室做好医疗纠纷接待工作。
6.定期检查仪器、急救物品、贵重药品,保证仪器性能良好,药品齐全并记录。
7.定期检查各项表格记录,保证其完整性与准确性。
8.定期检查各种消毒与灭菌物品并记录。
9.负责护士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负责组织护理查房、护理会诊。10.组织本科护理科研工作,积极参加学术交流。
11.积极听取医师及患者的意见,不断改进病房管理工作。
12.负责科室临床教学工作的管理和实施。
13.ICU 护士长资质基本要求与能力
13.1 由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任护士长
13.2 经过ICU 专业培训,并在ICU 临床工作五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ICU专业护理知识,有一定的管理和教学能力,并经过护士长岗位培训。
13.3 每天24 小时、每周7天能够随时可在病房从事ICU 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或是授权一名具有同样资格的主管护师承担上述工作
13.4 具有与各临床与医技科室间协调的能力,能参与检查、评价ICU 护理质量管理的情况。13.5 对设置床位较多工作量较大的ICU 护理单元(如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ICU 等)可设科护士长进行管理,根据工作性质及数量分设日班与夜班护士长制,或是设副护士长,以确保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
(二)ICU 护士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护理工作。
2.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严防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护士素质,贯彻“以病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4.护理工作中有预见性,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5.参加主管患者的ICU 医生查房,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护理重点。
6.掌握常规监测手段,熟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护理记录详实、准确。
7.抢救技术熟练,能够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抢救。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及扩散。
9.做好病房仪器、设备、药品、医用材料的保管工作。
10.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经常征求患者的意见,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11.参与本科室护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12.ICU 护士资质基本要求与技能:
12.1 符合ICU 护士准入条件的注册护士。
12.2 符合ICU 护士技能条件的注册护士。
2012年11月30日修订
icu技术员岗位职责 第2篇
重症医学科主任岗位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医疗任务及上级指令性工作。
4、定时查房(每周至少1—2次),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
5、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6、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7、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协调ICU与各科室的关系。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业务相关科室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相关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8、参加院内外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9、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并参加日常医疗工作,协助科主任搞好行政管理工作。
2、负责ICU工作计划的实施,检查督促及总结汇报。安排每天日常工作和排班,合理调配医生的使用。判定ICU内病人的收住及转出。
3、参加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具体安排进修生、实习生的轮换及培训工作。安排组织各种学术活动。
4、监督ICU人员遵守规章制度,严防差错事故。
5、科主任不在时,代理主任负责科室全面工作。
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每周至少2—3次)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训练。
4、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5、完成院内和院外会诊、出诊任务。
6、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8、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9、参与ICU二线值班。
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每天查房1-2次,晨间查房,制定当天的治疗、抢救方案,作出邀请专科会诊及病人转出ICU 的决定。下午与值班医生及下级医生查房,了解检查治疗和抢救情况,及时作出补充意见并同时检查记录情况。
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参加会诊、出诊,参加夜班和节假日值班工作。紧急呼叫,不论是夜间或休
息日必须赶到病房或立即与病房取得电话联系。
5、主持本组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书;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组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8、担任临床教学,知道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9、参加ICU一线或二线值班。
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及上级医师的领导下工作,参加日常、夜班和节假日值班,紧急呼叫,不论是夜间或休息日,必须赶到病房或立即与病房取得电话联系,培养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作风和对病人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
2、新毕业住院医师应经过麻醉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电图、血液净化等有关科室轮转,能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危重病医学的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并培养一定急救应变能力,为医治危重病人打好基础。
3、病历书写(转科记录或住院记录)要求24小时内完成,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迹清楚、语言通顺、完整准确。病程记录及时,准确反应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上级医师的查房意见,死亡、转科、病人会诊,交接班以及出院病人,都要有完整的病历手续。各项检测数据定期记录在规定表格上,字迹清楚,及时绘制各种图表。
4、熟悉各项基本技术操作,熟悉各种重要仪器的使用操作常规,关心仪器的保管、爱护公物,损坏要赔偿。
5、对所管病人应全面负责。随时了解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向科主任及上级医师汇报,提出初步的诊治意见。第一年参加工作的住院医师必须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制。因随访、出诊或去图书馆等要向值班医生报告去向。下班前应向值班医生交好班,应床头交班,不交班不能离去。在主治医师指导下开医嘱,并每日检查医嘱执行情况。特殊药品(白蛋白、脂肪乳等)须在主治医师指导下开出医嘱和处方。严防差错事故。科主任和上级医师查房时汇报病人病情,他科会诊时应陪同珍视。
6、在接到手术室、急诊室或其他科室通知后,应守候在病室内,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在病人到达后,接收有关科室转来的全部病历资料。手术后病人的转入,必须了解手术情况,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尿量、输液成分、输液量,并标记各种引流管和记录引流量,做好交接班。重点患者转出后三到五天内进行随访,必要时向主治医师汇报病情。
7、家属探视时要求主管病人的医师主动及时与家属沟通。
8、自觉遵守医院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9、不断学习国内外医学科学先进经验及进展,较好的掌握一门外语,阅读外文书籍。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每年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参加病历资料整理和分析,不断总结临床经验。
10、本岗位由经过重症医学科专业培训,并经技能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icu技术员岗位职责 第3篇
关键词:ICU,护理技术准入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发展, 公众对重症患者的医疗投入也逐年加大。ICU的建立正是适应这一需要产生的, 它是各个医院总体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因此, 对ICU的资金投人, 护理人员配置和管理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倾斜和重视。全方位准确地评价ICU的护理质量, 并不断提高ICU护理质量管理, 是当今护理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重症监护病房 (ICU) 是危重患者和先进监护抢救设备集中的科室,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 新的护理技术不断引进, 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也相应增加。为了提高护理操作和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我院及时发现ICU护理技术管理中存的不足, 进一步完善ICU护理技术准入管理并为临床提供部分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调查本院医院18个ICU的在岗执业护士及副高职务具有3年以上ICU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年龄22~43岁, 平均 (30.35+5.02) 岁。其中, 总护士长1名, 占5.6%;ICU护士长2名, 占11.1%;具有副高职称的2名, 占11.1%;中级职称的10名, 占55.6%, 其他3名, 占16.7%。
1.2 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18份, 回收18份, 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8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设计调查进行两轮专家咨询, 请专家对ICU重要的护理项目进行分析和判断。本研究通过专家对护理质量管理、ICU护理质量的了解程度进行分析与统计, 计算出专家权威系数为0.92, 可以认为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 其结果可信。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均在CHISS统计软件包中进行, 分析方法包括: (1) 统计描述。采用构成比对、均数等对调查人均的年龄、技术职务、学历、临床工作时间和ICU工作时间的构成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 (2) 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对护理技术准入现状分析和绩效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 (其中数据资料方差齐性的采用方差分析, 方差不齐的采用秩和检验) 。
2 归纳统计结果
2.1 基础护理技术准入与绩效现状
选取护理技术准入和操作绩效部分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对不同技术职务护理人员的独立操作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同时, 对不同技术职务护理人员的操作绩效从应用理论知识、操作熟练、操作一次性成功、完成效果、操作失误5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和分析, 经有效分析得出, 16项基础护理技术中, 在准入独立操作情况方面, 不同技术职务护理人员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提示在基础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中, 各级护理人员均达到准入要求, 可进行独立操作。其中肌内注射、卧床患者更换床单、口腔护理、吸痰、女患者会阴冲洗、导尿、留置胃管、灌肠、膀胱冲洗、尸体料理12项护理操作项目在操作绩效不同维度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表明基础护理技术准入管理比较规范, 绩效稳定。有4项操作项目在操作绩效不同维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或P<0.05) , 无菌技术在一次性成功和完成效果上有显著性差异;皮内注射和皮下注射在操作熟练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静脉输液在操作失误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部分基础护理技术项目绩效不稳定。
2.2 ICU专科护理技术准入现状
31项专科护理技术中, 在准入独立操作情况方面, 颅压监测、外周动脉穿刺、PICC置管、洗胃术、动脉压监测、床旁血滤、心肺复苏、脑室穿刺术的配合8个项目在不同技术职务护理人员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或P<0.05) 。提示这8项护理技术在不同层次护理人员中实行了准入限制, 同时这8项护理技术在操作绩效的不同维度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或P<0.05) , 提示实行准入限制是必要的。其他在不同技术职务护理人员无统计学差异的23项护理技术中, 心电监测、输液泵的使用、密闭式吸痰、氧气雾化、超声雾化和呼吸机超声雾化6项在绩效的不同维度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提示准入效果较好;颅压监测、腹压监测、动脉压监测、肺部物理治疗、外周动脉穿刺、PICC置管、洗胃术、床旁血滤、心肺复苏、电除颤、双囊三腔管的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血气分析仪的使用、呼吸机超声雾化、床旁纤支镜配合、气管切开术的配合、脑室穿刺术的配合17个操作项目在不同维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或P<0.05) 。那么这部分存在绩效差异的操作项目, 可能成为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操作项目。
2.3 ICU不同技术职务的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绩效现状
在调查表的设计中, 对ICU不同技术职务的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绩效从应用理论知识、操作熟练、操作一次性成功、完成效果、操作失误5个维度进行评价和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3.1 ICU基础护理技术准入管理和绩效现状
基础护理技术准入管理比较规范, 绩效相对稳定。个别基础护理技术绩效不稳定, 需加强培训。
3.2 ICU专科护理技术技术准入管理和绩效现状
ICU专科护理技术准入管理还不够规范, 绩效不稳定。有创护理技术尤其是准入管理的重点。ICU专科护理技术实行限制准入很有必要。6项ICU专科护理技术绩效稳定, 准入效果好。
3.3 护理技术操作绩效5个维度分析
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熟练应用技能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操作一次性成功是患者满意和赢得患者信任的重要因素。完成护理操作效果体现了护理质量。避免操作失误是保证安全的重要环节。规范护理技术准入管理是提高绩效的重要手段。
4 建议
逐步建立护理技术准入管理的规范体系, 在现行ICU准入制度下, ICU科室加大临床护理质量管理, 严格执行ICU准入制度, 逐步建立护理技术准入管理的规范体系。对ICU护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 可以加强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护士专业技能。建立统一规范的ICU护理技术准入考核制度, 对护理技术准入考核严格把关。制订适合于临床的ICU护理技术流程, 不断更新知识, 真正做到教学为临床护理服务, 使护理人员所学知识可为临床需要服务。在临床工作中, 为了保证护理技术绩效的稳定, 使ICU的不同技术职务的护理人员能够因才施用, 护理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确保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成立本院ICU护理技术准入评估专家委员会及明确的、具体的、可行性强的ICU技术操作准入制度及管理原则, 让临床准入工作有据可循。
5 结语
本调查了解了ICU护理技术准入管理现状, 并通过护理技术操作绩效分析, 发现ICU护理技术准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可为临床进一步做好护理技术准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循证准入的理念, 通过绩效分析, 实行对不同技术职务护理人员分层次准入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ICU技术准入管理和培训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杂志编辑部.专科护士培训专题ICU专科护士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2) :952-953.
[2]李静.卫生技术评估的基本方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4, 3 (4) :315-320.
[3]明沈玮, 曹枫林, 娄凤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9) :831-832.
[4]王晓利, 陆新容, 翟云霞.问题学习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11) :968-970.
[5]徐淑秀.护理学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88-96.
[6]张明岛.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63-68.
icu技术员岗位职责 第4篇
【关键词】ICU轮训模式;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50-01
护理在医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尤其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护理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较高的急救技术,过硬的综合素质也是必须具备的[2]。因此,加强对护士的护理技术培训显得必不可少。本研究挑选了我院的50名护士为对象,采用ICU轮训模式对其进行了为其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护士共45名,年龄为23~29岁,平均年龄为26岁.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均为在岗护士,工作时间在2~8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为5年,其中护师有25名,护士有20名。对所有护士进行平均分为三批,每批15人,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培训前对所有护士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包括急救知识、人工呼吸器操作等,根据其考试成绩针对性地制定培訓内容。将3批护士分批采用ICU轮训模式进行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培训,为期100天。理论教材为《重症监护技能手册》,技术方面包括呼吸机、除颤仪等器材的操作与维护。在培训当中,前10天为适应期,熟悉ICU的环境,弄清工作性质及消毒隔离制度等。然后进行理论培训,在教师的带领下,采用多媒体等实行为期30天ICU环境中的授课,对于技能操作,教师先讲解操作原理与要点,将操作进行示范,让护士进行练习,从中加以矫正,直至熟练操作,并在培训上不定时抽查。临床教学上,培训采取一对一的形式,结合护士不同的护理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逐一对培训内容进行检验,对存在的不足及失误等及时纠正,做出改进。培训期末,对所有护士进行理论与临床技能考核,以检验培训的效果。理论考核由老师根据培训内容设计试题,建立题库,随机抽题考试,临床技术考核为进行微量泵、呼吸肌、血气分析仪等的操作。
1.3考核标准
理论成绩考核标准:优分数为90~100;良分数为80~89;合格分数为60~79;不合格分数为0~59。临床技术考核标准:合格分数为90~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或非参数精确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护士理论合格率比较
所有护士经过ICU轮训后,理论合格率(100.0%)明显高于培训前的合格率(33.3%),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3.讨论
ICU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英文缩写,是医院检测与治疗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里面配备了医院最先进的医疗设备[3]。在ICU的环境中进行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护理,一方面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必须了解和懂得如何操作ICU中的各种医疗设备,掌握相关的护理技术[4]。扎实的理论功底与熟练的技术操作应能能够加强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护理,提高对其抢救的成功率,因而,加强对ICU护士的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医疗理念的更新,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于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ICU轮训模式,对医院护士进行护理知识技术的培训,发挥人才、技术等的优势,对医院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以ICU作为培训的主要环境,设立培训基地,能够充分体现急危重症护理工作性质,提高培训的实践应用性。通过结合护理人员的具体条件水平,以及医院的具有的设备、技术等资源,制定切实合理的培训课程,按照规划、明确的目标,进行分批,轮流的培训,能够形成示范性的良好效果。分批培训能够节省时间,充分根据受训人员的个人安排进行培训计划的实施,确保培训的全面性,而且能够达到节省培训费用、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效果。ICU轮训结合考核计划,能够检验培训的效果,提高受训人员的反应能力,对建立医院ICU轮训体系也是重要的保障。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所有护士理论合格率(100.0%)明显高于培训前的合格率(33.3%),临床技术合格率(100.0%)明显高于培训前的合格率(35.6%),表明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培训中,采用ICU轮训模式,能够提高护士的理论与临床技术的水平,提升护理能力,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吻合[5]。
综上所述,ICU轮训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理论和临床技能水平,值得在医院的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培训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惠根,杨海轶,付霞.中国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临床护理,2012,8(03):42.
[2]江旭丽.ICU 护士在职培训现况调查与对策[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12,3(8):763-764.
[3]吴娟.ICU作为医院护理骨干培训基地的体会[J].现代护理,2013,9(12):965-966.
[4]钟亚萍,卢惠娟,夏海鸥.ICU护士对ICU临床护理专家的素质期望与现实状况的比较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3(06):45.
ICU护士岗位职责 第5篇
1.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和上级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工作。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在护士长领导和上级护理人员指导下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护理任务、护理措施,严防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护士素质,贯彻“以病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落实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工作,经常巡视病房,满足病人身心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病人的心理变化,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认真客观地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护理经过。
3.在护士长领导和上级护理人员指导下,逐步做到护理工作中有较好的预见性,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病人和自身的防护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4.积极努力学习,做到掌握常规监测手段,熟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护理记录详实、清晰、准确。5.积极参加各项抢救演练,做到抢救技术熟练,能够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抢救。认真做好重危病人的抢救和护理工作,落实各项措施;配合各项检查,协助医生做好各项诊疗工作,疑难问题及时请示汇报。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指导卫生员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及扩散。
7.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管理及物资、器材、药品的请领、保管和保养工作。8.认真做好病人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工作,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需求,经常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ICU 护理工作职责(白班8:00--15:00)
1.物品交接,包括2个抢救车,所有仪器设备,认真清点并登记、签名。2.查看病区及治疗室环境,及时整理规范,为交接班做好准备。
3.床边交接班,晨间护理,查看患者皮肤情况及各管道情况并记录。更换床单、被套。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4.做好患者生活护理,防压疮护理,检查各导管有无标记,做好各导管的护理。患者伤口敷料处渗血较多及时汇报医生。
5.执行各项长期、临时医嘱,按时喂药到口。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保持病人的口腔、皮肤、会阴的清洁,指导护工做好生活护理,并检查督促。可进食患者及时通知家属买饭并及时协助患者进食。
6.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测量,正确记录。有异常变化及时汇报值班医师。正确记录出入量及引流量、性质、颜色等。书写所管病人的护理记录。
7.做好新病人、转入病人的初步处理工作。病人到辅助科室检查时要陪同进行。保证途中安全,外出检查做好记录。
8.转入、新入患者及时登记患者一般资料,留患者家属手机号码,根据患者情况告知家属准备患者生活用品。
9.观察监护仪,注射泵、胃肠泵等各仪器设备的工作运转情况,各种导线连接与使用正常。设定报警范围。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养护维修,发现故障及时更换并做好标记报修。
10.做好输液巡视工作,调节好滴速,及时扫码,核对病人腕带和床头卡。
11.每天家属探视时应陪在床边,接受家属的咨询和病情的介绍,严禁探视者携带手机、照相机等电子设备。
12.转出患者的病历资料及时整理,核对账目,协助患者整理生活用品,通知家属,呼叫电梯,穿外出服护送患者到病房。
13.做好出院、死亡病人病历的整理,检查护理文书的书写。
ICU 护理工作职责(小夜班15:00--20:00)
1.物品交接,包括2个抢救车,所有仪器设备,认真清点并登记、签名。2.查看病区及治疗室环境,及时整理规范,为交接班做好准备。3.床边交接班,翻身、拍背,整理床单元,查看患者皮肤情况及各管道情况并记录。更换床单、被套。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4.做好患者生活护理,防压疮护理,检查各导管有无标记,做好各导管的护理。患者伤口敷料处渗血较多及时汇报医生。
5.双人认真核对所有患者医嘱,执行各项长期、临时医嘱,按时喂药到口。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保持病人的口腔、皮肤、会阴的清洁,指导护工做好生活护理,并检查督促。可进食患者及时通知家属买饭并及时协助患者进食。
6.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测量,正确记录。有异常变化及时汇报值班医师。正确记录出入量及引流量、性质、颜色等。书写所管病人的护理记录。
7.做好新病人、转入病人的初步处理工作。病人到辅助科室检查时要陪同进行。保证途中安全,外出检查做好记录。
8.转入、新入患者及时登记患者一般资料,留患者家属手机号码,根据患者情况告知家属准备患者生活用品。
9.观察监护仪,注射泵、胃肠泵等各仪器设备的工作运转情况,各种导线连接与使用正常。设定报警范围。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养护维修,发现故障及时更换并做好标记报修。
10.做好输液巡视工作,调节好滴速,及时扫码,核对病人腕带和床头卡。双人核对医嘱并签字。星期六日及节假日打印次日输液瓶签,领取并摆好患者次日输液用药。
11.每天家属探视时应陪在床边,接受家属的咨询和病情的介绍,严禁探视者携带手机、照相机等电子设备。
12.转出患者的病历资料及时整理,核对账目,协助患者整理生活用品,通知家属,呼叫电梯,穿外出服护送患者到病房。
13.做好出院、死亡病人病历的整理,检查护理文书的书写。
ICU 护理工作职责(大夜班20:00-次日8:00)
1.物品交接,包括2个抢救车,所有仪器设备,认真清点并登记、签名。2.查看病区及治疗室环境,及时整理规范,为交接班做好准备。3.床边交接班,翻身、拍背,整理床单元,查看患者皮肤情况及各管道情况并记录。更换床单、被套。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4.做好患者生活护理,防压疮护理,检查各导管有无标记,做好各导管的护理。患者伤口敷料处渗血较多及时汇报医生。
5.双人认真核对所有患者医嘱,执行各项长期、临时医嘱,按时喂药到口。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保持病人的口腔、皮肤、会阴的清洁,指导护工做好生活护理,并检查督促。可进食患者及时通知家属买饭并及时协助患者进食。
6.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测量,正确记录。有异常变化及时汇报值班医师。正确记录出入量及引流量、性质、颜色等。书写所管病人的护理记录。
7.做好新病人、转入病人的初步处理工作。
8.转入、新入患者及时登记患者一般资料,留患者家属手机号码,根据患者情况告知家属准备患者生活用品。
9.观察监护仪,注射泵、胃肠泵等各仪器设备的工作运转情况,各种导线连接与使用正常。设定报警范围。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养护维修,发现故障及时更换并做好标记报修。
10.做好输液巡视工作,调节好滴速,及时扫码,核对病人腕带和床头卡。双人核对医嘱并签字。星期六日及节假日打印次日输液瓶签,领取并摆好患者次日输液用药。
11.转出患者的病历资料及时整理,核对账目,协助患者整理生活用品,通知家属,呼叫电梯,穿外出服护送患者到病房。
12.认真填写夜班登记本,消毒登记本,仪器保养维修本,心电图及除颤仪及时充电备用,消毒治疗室及用过的物品。
13.需要次日采集血标本的患者,及时打印条码,按步骤做好采集扫码工作,并交班。
14.做好出院、死亡病人病历的整理,检查护理文书的书写。
备注:1.接1区2区护士负责接1号抢救车,2区如上。3区护士负责清点物品仪器设备、填写各种交接记录本。2.交接病人时,每轮班次轮流看各区。
3.管路、压疮评估单等,首次评估分值达到再评估时(除每班评估外),每日或三日评估者由白班负责评估。
4.病区卫生:各区人员负责本病区卫生保持,每周五为卫生清扫日,由白班下班负责清扫所有区域卫生。5.各病区晚间护理,除洗脸洗脚、口腔护理外;需做到“三短六洁”,修剪指甲,胡子,床单被套随脏随换。
6.各引流管及引流袋均需有明确标识,标记日期。术后病人引流管标识不明确时,需及时与医嘱核对,必要时与管床医生核对,做到准确标记、观察。
7.各班人员下班后检查本班所有工作及记录,是否完善。
8.检查无菌包有效期、按有效期由近期到远期摆放,夜班所用无菌物品及时请领。
9.夜班人员负责一日所有工作记录
ICU主班护士岗位工作职责
1打印次日瓶签并与治疗班核对当日及次日医嘱。
2、预约各种特殊检查并做好准备工作,负责掌握病人费用动态情况,及时与家属、主管医生联系,杜绝和尽可能减少欠费,打印患者每日清单,并及时发放。
3、及时接听电话和应答门禁视屏呼叫并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4、负责每日护士站及抢救车的清洁卫生。
5、如遇抢救或接收新病人时,各班均应团结协助,全力以赴,共同把工作完成。
6、做好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减少浪费,及时补充。
7、负责转送病人、联系家属、电梯,协助治疗室工作。
8、负责外出送检化验等外出工作。
ICU辅班护士岗位工作职责
1、按时上岗,清点治疗室物品,检查并保持治疗室清洁、整齐。早晨核对当日执行的液体,及时加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做好药品管理工作,检查基数药物数量及质量,确保药品数量符合、无变质、无过期、无失效;清理冰箱药品,保证冰箱清洁,温度达标,药物标识明确;高危药品管理符合要求。恒温柜及时补充所需液体,温度达标。
3、负责领药、退药,核对、摆放治疗药品及病人口服药,每日下午摆放次日治疗药品并核对。
4、认真执行无菌操作,三查七对一注意,严格按照各项护理操作技术执行。
5、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管理及物资、器材、药品的请领、保管和保养工作。负责治疗物品、一次性物品等物资的清理领用、保管,负责与供应室,洗衣房交换物品,保证供应医疗用品。确保无过期物品。
6、认真做好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及各种抢救仪器、物品、药品的准备和保管工作。
7、参加护理教学和科研,指导护生和护理员工作,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想办法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8、负责库房的保管,及时整理,保持清洁。
9、护长外出不在时,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特殊事件及时向护长报告。
ICU护理员工作职责
1、在科主任、护士长及主管护师或组长的指导下进行护理工作。
2、自觉遵守院、科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
3、遵医嘱协助患者进食,及时倾倒尿液及各种引流液,协助其患者翻身、拍背,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
4、协助护士的工作,及时完成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口腔、面部皮肤、会阴区皮肤清洁,修剪指甲、修剪胡须;保持床单元物品清洁整齐,及时为术后患者漱口。
5、患者转出、出院、死亡时及时消毒床单位,准备备用床。接受新患者及时填写床头卡,留取患者家属有效的电话号码,方便工作。患者常用生活物品及特殊物品,做好标识;及时登记并与监护护士联系,做好交接班。
6、床单位设施及时消毒,床头柜备用物品,及时清理补充,固定位置。
7、注意听取患者或家属意见,了解患者需求,改进护理工作,做好新入或转入患者及家属入科介绍及登记工作。
8、在护士长、小组长的领导下,做好病房管理,注意消毒隔离,爱护和珍惜医院及科室的仪器物资,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
9、注意言行举止文明,态度和蔼。
10、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保证病人安全。
ICU岗位职责范文 第6篇
(一)ICU 科主任岗位职责
(二)ICU 病房主诊医师岗位责任制
(三)ICU 住院医师岗位责任制 B.ICU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一)ICU 护士长职责
(二)ICU 护士岗位职责
(一)ICU 科主任岗位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承担临床科主任的全部职责,是ICU 诊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院长负责。确保ICU 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及合理的治疗。
2.ICU 科主任应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成员,参与医院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工作。
3.本岗位基本要求与能力
3.1 是具有相应危重病医学执业资格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
3.2 在ICU 病房工作至少五年以上,具有相应ICU 训练水准、熟练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了解危重病医学的进展情况。
3.3 在病房从事ICU 临床及管理工作,或是授权一名具有同样资格的副主任医师从事上述工作。
3.4 具有与各临床与医技科室间协调的能力,能参与检查、评价医院内合理利用ICU 医疗资源的情况。
(二)ICU 病房主诊(管)医师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相应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并协助主任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2.主管分管床位的一切医疗工作。安排每日工作(转入、转出等)。每日查房,随访转出病人,负责手术前、转科前病人的检查。检查每日医嘱及执行情况。做好家属的日常解说工作。
3.具体负责教学和指导下级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特殊技术操作(如:各种血管穿刺、插管术或心导管术)。检查、修改下级医生书写的病史、病程记录和医疗文件。复核绘制图表及监测数据。审签出院及转科病历。考核住院医生的日常工作能力和水平。
4.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病人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它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5.参加会诊、出诊,参加夜班和节假日值班工作。紧急呼叫,不论是夜间或休息日必须赶到病房或立即与病房取得电话联系。
6.危重病人的转入或者病情发生突变时(如:心跳骤停等),负责现场指挥,组织并保证各项急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7.主持临床病历讨论、死亡病历讨论及重要会诊。
8.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常规,经常检查医疗、护理质量。
9.检查重要仪器的保管、使用和维修等情况。检查进口物资储备及消耗情况,制定的仪器设备的订购计划。
10.检查特种药品的保管、使用情况,制定的特种药品订购计划。11.积极钻研业务,并指导住院医生的文献阅读,努力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汇总、整理并保存各种监测资料,填写登记卡片,及时总结经验。12.指导进修医师工作。13.本岗位基本要求与能力
13.1 是具有相应危重病医学执业资格的副主任医师(或至少直接从事ICU专业五年以上的高年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
13.2 在ICU 病房工作至少五年以上,具有相应ICU 训练水准、熟练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了解危重病医学的进展情况。
13.3 能够负责分管病人的医疗全过程,每天24 小时、每周7天能够随时可在病房从事ICU 临床及管理工作。
13.4 具有组织指导下级医师开展ICU 病人诊疗活动的能力、与各临床与医技科室间的协调能力和相应教学与科研能力。
(三)ICU 住院医师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及病房主诊(管)医师的领导下工作,参加日常、夜班和节假日值班。紧急呼叫,不论是夜间或休息日,必须赶到病房或立即与病房取得电话联系。培养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作风和对病人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2.新毕业住院医师应经过麻醉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电图、血液净化等有关科室轮转,能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危重病医学的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并培养一定急救应变能力,为医治危重病人打好基础。
3.病历书写(转科记录或住院记录)要求24 小时内完成。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迹清楚、语言通顺、完整准确。病程记录及时,准确反应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上级医师的查房意见,死亡、转科、病人会诊,交接班以及出院病人,都要有完整的病历手续。各项监测数据定期记录在规定表格上,字迹清楚,及时绘制各种图表。
4.熟悉各项基本技术操作(如:急救复苏术、心导管术、动、静脉插管术等),熟悉各种重要仪器(呼吸机、除颤器、床边监测仪等)的使用操作常规。关心仪器的保管、爱护公物,损坏要赔偿。
5.对所管病人应全面负责。随时了解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向主任、主诊(管)医师汇报,提出初步的诊治意见。第一年参加工作的住院医师必须实行24 小时住院医师制。因随访、出诊或去图书馆等要向值班医生报告去向。下班前应向值班医生交好班,应床头交班,不交班不能离去。在主治医师指导下开医嘱,并每日检查医嘱执行情况。特种药品(白蛋白、脂肪乳等)须在主治医师指导下开出医嘱和处方。严防差错事故。主任、主治医师查房时汇报病人病情。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6.在接到手术室、急诊室或其他科室通知后,应守候在病室内,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如:安装并检查呼吸机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在病人到达后,接收有关科室转来的全部病历资料。手术后病人的转入,必须了解手术情况,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尿量、输液成分、输液量,并标记各种引流管和记录引流量,做好交接班。重点患者转出后三到五天内进行随访,必要时向主治医师汇报病情。7.家属探视时要求主管病人的医师主动及时与家属沟通。
8.自觉遵守医院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做好隔离消毒工作。9.不断学习国内外医学科学先进经验及进展,较好的掌握一门外语,阅读外文书籍。在主治医师指导下,每年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参加病历资料整理和分析,不断总结临床经验。
10.本岗位由经过ICU 专业培训,并经技能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一)ICU 护士长职责
1.在护理部、科护士长的领导及科主任的指导下,是本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护理部、科主任负责。负责本病房的护理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
2.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检查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严防差错事故。
3.主持晨会交班及床头交接班,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合理调配护士工作。4.随同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参加科内会诊、疑难危重症及死亡病历讨论。5.组织并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6.定期检查仪器、急救物品、贵重药品,保证仪器性能良好,药品齐全并记录。
7.定期检查各项表格记录,保证其完整性与准确性。8.定期检查各种消毒与灭菌物品并记录。
9.负责护士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负责组织护理查房、护理会诊。
10.组织本科护理科研工作,积极参加学术交流。
11.积极听取医师及患者的意见,不断改进病房管理工作。12.负责科室临床教学工作的管理和实施。13.ICU 护士长资质基本要求与能力 13.1 由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任护士长
13.2 经过ICU 专业培训,并在ICU 临床工作五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ICU专业护理知识,有一定的管理和教学能力,并经过护士长岗位培训。
13.3 每天24 小时、每周7天能够随时可在病房从事ICU 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或是授权一名具有同样资格的主管护师承担上述工作
13.4 具有与各临床与医技科室间协调的能力,能参与检查、评价ICU 护理质量管理的情况。
13.5 对设置床位较多工作量较大的ICU 护理单元(如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ICU 等)可设科护士长进行管理,根据工作性质及数量分设日班与夜班护士长制,或是设副护士长,以确保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
(二)ICU 护士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护理工作。
2.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严防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护士素质,贯彻“以病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4.护理工作中有预见性,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5.参加主管患者的ICU 医生查房,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护理重点。6.掌握常规监测手段,熟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护理记录详实、准确。7.抢救技术熟练,能够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抢救。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及扩散。9.做好病房仪器、设备、药品、医用材料的保管工作。
10.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经常征求患者的意见,不断改进护理工作。11.参与本科室护理教学和科研工作。12.ICU 护士资质基本要求与技能: 12.1 符合ICU 护士准入条件的注册护士。12.2 符合ICU 护士技能条件的注册护士。
ICU 病房医师与护士配备: 1.1 医师配备:
1.1.1 根据工作量与工作性质而定,综合ICU 床位与人员之比为1:0.8-1,固定的重症医学医师,不应低于70%,确保能够实施三级医师查房与承担独立值班。
1.1.2 应由从事重症医学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负责领导,非固定医师可定期轮换,但轮换期不应少于6 个月。
1.1.3 制定与实施岗前业务培训计划,经考核后方可上岗,进修与见习期人员不得单独执业。2.1 护士配备:
2.1.1 根据工作量与工作性质、监护项目、监测项目、医疗技能的不同,合理确定病人与护士比例,综合ICU 床位与人员之比为1:2.5-3,固定的重症医学护士,不应低于80%,护师以上人员不低于50%。
2.1.2 应由在ICU 从事重症医学五年及以上资历的主管护师及其以上职称的人员领导护理工作,护师以下人员可定期轮换,但轮换期不应少于12 个月。2.1.3 制定与实施ICU 护士岗前业务培训计划,经考核后方可上岗,进修与见习期人员不得单独执业。
2.1.4 对ICU 在岗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实行分级管理。2.2 医院有重症医学医护人员应急调配的预案
2.2.1 医务处、护理部会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有“ICU 医护人员应急调配的预案”
2.2.2 医务处、护理部适度安排其它临床骨干医护人员(主治医师及护师)接受ICU 培训/ ICU 临床轮转。
(注释:ICU 常因手术季节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因素,员工妊娠、临产、生病等减员原因导致人员紧张,工作超负荷时间过长,护患矛盾、监护隐患、安全隐患凸显,致使医疗纠纷增加,护士流失增加,医院应随时调配人力资源,以确保每一位ICU 患者的安全。)医院ICU 管理制度(试行)1.入住ICU 病房的病人选择:
1.1 严格执行收治标准(见《ICU 的收治范围》)。
1.2 各类ICU 病房可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入住ICU 病房具体病种选择标准,例如各种复杂大型手术后的危重患者;需行呼吸管理和(或)
呼吸支持的患者;心功能不全或有严重心律紊乱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类休克患者;严重创伤患者;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器官移植患者;急性中毒患者;其他经短期强化治疗可望恢复的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等。
1.3 全麻术后麻醉作用尚未消失或生命体征尚未稳定,一般经短时间观察,病人苏醒或病情稳定后及时转到普通病房。
1.4 不适宜ICU 病房收治的,如已认定脑死亡者、急性传染病、无急性症状的慢性患者;恶性肿瘤晚期、老龄自然死亡过程患者;治疗无望或因某种原因放弃抢救者。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2.1 在已有院级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各ICU 应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制度及细则,不断改进及完善本科室的诊疗常规,所有的医务人员均应熟练掌握。2.2 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病历讨论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及会诊制度及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3.质量目标与指标:
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ICU 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4.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4.1 诊疗方案的讨论与制定 4.2 院内感染监控
4.3 抗菌药物及胃肠外营养的合理应用 4.4 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等。5.诊疗管理:
5.1 ICU 的患者由ICU 医生负责管理,ICU 医生应该与原发疾病的专科医生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5.2 ICU 医师主要承担脏器功能监护和支持救治,患者原发疾病的相关专科情况,主要由原发疾病的相关专科医师负责及时诊疗。
5.3 对重点高危患者,建立实行ICU 医师与负责原发疾病诊疗相关医师联合查房的机制。
6.高风险操作实行许可授权制:
对危重病人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实行许可授权制。7.优先原则
严格执行危重病人出、入ICU 病房优先原则。8.入住与出ICU 病房的病人需进行APACHE II 评分,医务处定期对各ICU 病房及进行分析总结。9.建立ICU 病房医疗质量月报制度:
各ICU 病房按时上报《ICU 病房医疗质量月报表》。10.ICU 病房医疗仪器、设备应保持性能状态良好:
保证及时有效的使用,消毒及维护有相应记录。11.各ICU 病房之间应加强合作:
相互支持,特殊情况下可由医疗、护理管理职能部门统一调配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危重病人救治的能力。
12.医院临床实验室可随时(24 小时×7 天)为所有的ICU 提供服务:若不能随时提供此种服务时,则须在ICU 内或紧邻ICU 处,设置一小型实验室,最低限度必须能做化学和血液学检查,包括动脉血气分析;
13.医学影像与药学部门(24 小时×7 天)为所有的ICU 提供服务:随时(24 小时×7 天)为所有的ICU 提供服务,要有可落实的具体保障措施。ICU(重症病房、加强医疗病房)医疗工作制度
(一)病历书写制度
病历是临床医生诊疗工作的记录和总结,可作为病人进一步诊治的参考,也是临床教学、医学科研的素材和法律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现医疗质量和学术水平。
1.新入院患者
1.1ICU 病历书写制度原则上与普通病房一致,并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1.2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住址、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庭史、个人生活史、月经生育史、体格检查、化验检查、特殊检查、小结、初步诊断、治疗处理意见,由书写医师签字。1.3 客观如实反映病情。
1.4 病历内容要求完整,重点突出,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1.5 病历摘要据概括性和系统性,能确切反映病情特点,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
1.6 入院24 小时内完成入院病历书写。
1.7 格式与内容同普通入院病历及首次病程记录。2.转入ICU 的记录要求
2.1 转入ICU 不足24 小时的患者仍需有的转科记录。2.2 转入ICU 首次病程记录应在入科4 小时内完成。2.3 记录内容与普通病房的转科记录基本一致,应包括
2.3.1 因何种疾病(手术名称,术中发生特殊情况)入科及入科方式。2.3.2 转入时给予何种处理(或处理原则),处理后的反应。2.3.3 病人现实情况(生命体征等)。2.3.4 需要继续观察的项目。
2.4 化验回报单应按时间顺序粘贴,各种病情介绍单或诊断证明书亦应附于病历上。
2.5 病程记录
2.5.1 病程记录的书写每天至少1-2 次,病人病情遇有重大变化及短期调整治疗应及时记录。
2.5.2 记录内容包括:病人病情变化,检查结果、鉴别诊断、上级医师病情分析查房意见,诊疗过程及治疗效果,凡施行特殊处理时,要记录处理及治疗后的效果,要记明施行时间和方法,对病情变化的简单
分析,需要值班医生关注的项目等。书写者应为主管医生或代管医生。如进修医生的记录应有主管医生或代管医生的签名认可。3.转科记录要求与医院统一要求相同。4.出院记录和死亡记录均按医院要求完成。
(二)ICU 会诊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专科情况突出时,应及时申请多科会诊或转科。
2.原发病诊疗科室负责诊疗的医师应保持日常查房,不属会诊范围。3.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非急诊会诊,会诊医师应在24 小时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应在30 分钟内到位进行会诊,并写会诊记录。
4.院内多科会诊:由科主任提出,商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会诊一般由ICU 主治医师主持,必要时科主任主持,需要时应请医院相关职能科室参加会诊。
5.院外会诊:本院诊治有困难的疑难病例可由相关科室负责人提出,经ICU科主任、医务处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同时将病历摘要寄发有关单位,确定会诊时间。
6.远程医疗咨询会诊:一般由高年资的副高职以上医师参加,接到远程医疗咨询通知的医师,应事先熟悉病例资料,按时间准时参加。会诊结束后认真填写咨询会诊意见。
7.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并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记录。ICU 应综合会诊意见,负责治疗方案的制订和会诊意见的采纳实施。
8.ICU 应邀院内科间会诊应由具有ICU 专业资格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应邀到外院会诊,应指派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前往会诊。会诊医师是提供本专业知识技能协助,会诊意见是否被采纳决定权在对方科室或单位。
(三)ICU 医师值班制度
ICU 病房应建立分级值班制度,明确各级医师职责,并确保贯彻执行。1.1 一线值班医师: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1.1.1 值班期间不允许擅自离开病房,负责病房内所有患者的常规医疗工作,完成医疗文件书写,正确贯彻执行上级医师的指导意
见和治疗方案。
1.1.2 如患者病情出现特殊变化,值班医生给予及时抢救治疗,负责与患者家属沟通并立即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1.1.3 要求主管医师与值班医师之间的交接详细、完整,不遗漏患者病情变化,保证既定治疗策略的贯彻执行。1.2 二线值班医师:
1.2.1 值班期间确保通讯畅通,要求随叫随到,如患者病情出现特殊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指导值班医师进行抢救治疗,必要时向上级医师及医院有关部门领导请示汇报。
1.2.2 负责协调上、下级医师治疗意见,保证治疗方案执行的延续性。1.2.3 担任院内会诊工作,协助指导院内其它科室患者的抢救工作,负责ICU 患者的收治。1.3 三线值班医师:
1.3.1 值班期间要求保持联络,如遇紧急呼叫,不论是夜间或休息日,应赶到病房或立即与病房取得电话联系。
1.3.2 研究解决疑难问题,负责指导特殊情况危重病人的收治、医疗、转科、转院和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及死亡病例讨论,及时向医院总值班及有关部门领导请示汇报。
保证各级值班医师之间规范交接、沟通顺畅,确保患者既定治疗方案的贯彻执行,如遇紧急情况,能够及时正确应对。
科主任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及实施ICU 值班医师资格许可与授权制度。
ICU 值班医师应与原发病科室值班医师保持联系沟通,应对原发病的病情变化及时做出评估与处理。
(四)ICU 医嘱制度
1.具有执业资格的ICU 医师具有下达医嘱的权限。
2.准确录入或书写下达医嘱时间、病人姓名和床号。书写医嘱时字迹要清晰,签全名。意义要明确,不得随意涂改,修改医嘱要签名。
3.医嘱内容要求使用中文通用名,无准确中文译名的药品,用公认英文代号。
4.如开错或取消未执行的医嘱用红笔在此条医嘱中注明“DC”字样及本人签字。对护士已执行的医嘱,禁止使用“DC”,只能下达停止医嘱。
5.医生在开完医嘱后需及时通知该病人的主管护士,以免遗漏、延误执行。6.医生不得下达口头医嘱(抢救时除外)。抢救时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半小时内完成口头医嘱的补记。7.电子录入医嘱系统应能有效识别录入者的身份和权限。
8.必要时设置不同级别医师的医嘱权限;对明显错误或超出正常使用范围的医嘱,应有提示功能。
(五)知情同意书制度
在ICU 临床诊治过程中,因患者病情危重、体质特殊、需行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费用过大和试验性临床医疗等情况,医务人员应履行告知责任,详细填写知情同意书。
ICU 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包括:有创操作、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项目、目的、风险性及可能并发症等,也应包括不执行此操作、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所带来的后果。每一项的具体内容在一个科内应使用同一个格式及内容,同时应随着专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及时修订。知情系列医疗文书的签字应包括患者、家属及医师三方签字栏目。
2.1 在法律上,患者是知情同意权的主体,但在我国临床实践上表现出特殊性,强调由病人家属或单位(涉及医疗经费的负担)签字,并注明与患者的关系。2.2 知情同意权的享有者包括患者本人和患者家属,或者是患者委托人,医疗机构和医师在履行告知义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告
知对象。
2.3 家属是指本人以外的家庭成员,应根据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弟姐妹的排序决定近亲属行使知情同意权。
2.4 委托代理人签字,应该有患者或近亲属书写的《授权委托书》。3 紧急避险时,以维持病人生命安全为原则:
3.1 危及病人生命的手术、操作,有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签完字后才能进行,这时可通知家属,讲明情况后执行。
3.2 若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通知到家属及签字者,应征得上级医师及院领导同意后方可执行。
3.3 为最大限度维护患者的生存权,对心肺复苏初期A、B、C,包括电除颤等紧急避险时,在紧急无时间先征求家属意见时,可先救命后告知 4 知情同意书一旦签署,必须妥善保存,切勿丢失。
(六)手术病人转入ICU 后的交接制度
ICU 医生、护士应与手术室人员(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交接,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包括:
1.一般情况:病人的姓名、年龄、及其它有关资料。2.麻醉前状态:
2.1 简单的现病史和主要的既往病史、过敏史。
2.2 心脏功能检查异常情况、肺功能检查异常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它有关资料。
2.3 病人对术前药反应及监护导管置入情况。3 麻醉情况:
3.1 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和药物剂量。
3.2 麻醉中遇到的问题,如:困难插管、循环波动、心电图异常、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使用、低体温等。
3.3 麻醉期间液体平衡情况,包括晶体液输入量、胶体液输入量和胶体液种类、血液制品输入量和种类、围术期出血量、围术期尿量等。3.4 目前输注的药物和剂量、术中最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3.5 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清醒和拔管延迟、再插管困难、清醒时血压波动。
4.手术情况:
4.1 所施手术及术中遇到的问题。4.2 术后应特别注意观察的问题。
4.3 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止血问题、血液制品补充等。
(七)对进入ICU 病人的初始评估制度
应该对所有进入ICU 病人的病情迅速进行系统准确的评价,据此制订诊治原则。
一般观察:
1.1 根据心肺复苏ABC 原则迅速确认气道通畅、判断通气和循环状态。1.2 确认所有的监测导联线、静脉管道、胸管、尿管通畅并正常工作。1.3 确认ICU 所有的监护仪已校对并正确连接。2 呼吸系统:
2.1 确认呼吸机已连接和调整。2.2 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气囊容量。
2.3 接呼吸机前手控呼吸时听诊双肺呼吸音质量及气流分布。2.4 确认胸引管开放并引流。
2.5 如在ICU 开始机械通气,初始吸入氧浓度为60-100%,以后根据动脉血气和胸片结果进行调整。
2.6 如有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观察波形以确认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无气道梗阻。
2.7 经皮脉搏氧饱和度评价动脉血氧合情况。3 循环系统:
3.1 检查心率和心律:
ECG 监测有无心肌缺血和/或心律失常。
检查起搏器的功能。
3.2 评价体循环:比较动脉血压和袖带血压结果。
检查周围脉搏、皮肤颜色、体温和尿量。
测定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如有漂浮导管)。
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计算心脏指数、体循环阻力和肺循环阻力(如有漂浮导管)。
检查术后出血情况: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引流管及胸管的引流量。5 中枢神经系统:意识水平,应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及四肢活动变化。6 肾脏系统:
6.1 日尿量与单位时间尿量。
6.2 注意尿的性质(尿浓缩、血红蛋白尿、或血尿)。6.3 必要时叩诊膀胱有无尿潴留并留置尿管。
胃肠系统:胃管的通畅和位置,胃管引流有无血性液体。8 皮肤:受压部位有无皮肤损害。9 体温:
9.1 测定中心体温和外周体温。
9.2 如直肠温度低于35℃,用加热灯或复温毯复温。9.3 注意有无寒战并给予治疗。
完成APACHE II 评分和/或Glasgow 昏迷评分(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昏迷的病人)。
(八)ICU 患者转出制度
1.总则:患者的转出,遵循病情及双方科室共同协商决定,并有责任告知家属。
2.ICU 患者应经ICU 上级医师查房和允许转出后,与接收科室负责医师共同商定后方可转出。
3.患者转入ICU 的原因基本去除,相应接收科室能继续完成治疗时,可考虑转出。
4.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要求或接收科室要求将患者转出时,如病情不允许,须详细告知病情及风险,其仍坚持的可考虑转出,应请患者或其家属在病历中签字确认。
5.因基础疾病的不可逆或植物状态导致的不能撤机、或存在血管活性药依赖的患者,以及其它非医疗原因在ICU 住院的患者,也应转出ICU。
(九)ICU 患者检查和治疗转运制度
为保障转运途中及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如下转运制度:
转运原则: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人力、物力),确保患者安全。1 转运前评估及知情同意
1.1 危重病人转运必须确认是必须和必要的,并由上级医生对转运前病人的生命指征及转运的可行性作出评估和批准;
1.2 应该充分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使用正规的知情同意书,由病人或家属签字认可 2 转运前协调与沟通
2.1 转运前必须协调好相关部门,包括目的地科室相应人员、途径各关口(电梯、门卫、急救车等)。3 转运时人员要求
3.1 根据病人的危重程度,协调组织必要的医护人员,但至少有两人以上,要求至少是熟练掌握ICU 技能的医生、护士。4 转运设备及药物准备 4.1 设备需要:
4.2 生命支持设备:简易呼吸器,必要时应用便携呼吸机,状况良好的氧气瓶,连接用管路;手动或脚动吸痰器
4.3 便携式监测仪,至少具有SPO2 及心率监测功能。4.4 药物需要:
4.4.1 常用复苏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4.4.2 常用镇痛及镇静药物:如吗啡,安定等。
临转运前再次评估病人及调整相应物品,防止窒息、缺氧、脱管等意外。5.1 评估是否需要人工气道,若已经存在,检查其固定是否可靠,并保证通畅。
5.2 患者生命体征维持相对稳定。
5.3 需保证有畅通的静脉通路(两条或两条以上)。
5.4 患者身体其它管路及引流装置保证固定可靠,如:胃管,腹盆腔引流管等。
转运时注意事项
6.1 密切监测ICU 患者各项生命指征。
6.2 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患者生命征稳定)。6.3 保证各种附属管路固定可靠(以防脱落)。6.4 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损伤。
(十)ICU 患者入住接待基本流程
入住ICU 患者
生命体征不平稳者 生命体征评估生命体征平稳者
即刻报告上级医师
询问病史
迅速予以相应处理
体格检查
了解于普通病房的病情变化及诊疗经过
开出急查化验单
和临时医嘱
向家属交代病情,签署重病
通知及有创治疗签字单
向上级医师汇报病例,确定治疗方案
开长期医嘱及进一步检查项目
(十一)ICU 患者转出医师交接流程
与普通病房的护士/医师
床边交接,ICU 患者
经上级医师综合评估可转出者
联系普通病房
通知患者家属
患者目前病情适宜转
通知主班/值班护士整理
患者相关物品及影像学片子
主管/值班医师书写转出志
护士/医师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