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ICU获得性院内感染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ICU获得性院内感染(精选7篇)

ICU获得性院内感染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ICU收治的5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322例, 女性患者210例, 年龄从17~76岁, 平均年龄 (54.2±7.17) 岁;ICU住院时间15~53 d, 平均 (26.3±9.72) d。预后结果分布为, 治愈211例, 好转276例, 无效19例, 转院8例, 死亡18例。根据院内感染情况, 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 其中感染组85例患者, 对照组447例。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所患基础疾病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多发伤、慢阻肺、重症胰腺炎等, 两组患者均在同一医院ICU接受治疗, 治疗方案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相关研究制定研究方法[2,3,4,5], 具体如下:所有调查人员调查前先进行统一的培训, 然后根据病历资料采用制定好的调查表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前的基础性疾病、是否手术、并发症、介入操作等情况。院内感染的具体诊断标准: (1) 潜伏期不明确的感染性疾病, 入院2 d后发病;潜伏期明确的感染性疾病, 从入院到发病的时间超过潜伏期; (2) 出院后发生的与之前住院有直接关系的感染; (3) 住院期间感染部位迁移, 或者在病灶中分离出新的病原体; (4) 结核病、疱疹等被诊疗措施激发的潜在性感染疾病。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者疾病分布情况等, 并研究病原菌分布。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输入计算机,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 为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 α=0.05。

2 结果

2.1 患病率及感染部位

该院ICU收治的532例患者, 院内感染发生85例, 患病率为15.98%。85例院内感染患者按照感染部位分类, 呼吸道感染患者22例, 占25.88%;切口感染20例, 占23.53%;深静脉穿刺处感染17例, 占20.00%;泌尿道感染13例, 占15.29%;血液及胃肠道感染9例, 占10.59%;其他感染4例, 占4.71%。

2.2 单因素分析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经χ2检验, 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年龄、侵入性治疗、ICU住院时间、免疫抑制剂使用、机械通气时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以上因素可能与院内感染关联密切, 见表1。

注:a使用χ2检验的方法。

2.3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年龄、侵入性治疗、ICU住院时间、免疫抑制剂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对院内感染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年龄≥45岁、侵入性治疗、ICU住院时间≥20 d、使用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时间≥6 d可显著提高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 OR值明显增加。见表2。

注:alogistic回归调整了年龄、侵入性治疗、ICU住院时间、免疫制剂使用、机械通气时间。

3 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 年龄大, 采用气管切开、深静脉导管插管、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等侵入性操作, ICU住院时间长, 使用免疫抑制剂, 机械通气等都是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其机制如下:ICU患者病情危重, 抵抗力差, 机体调节能力差, 而中老年患者的调节能力又明显弱于青年患者, 年龄越大, 发生感染的风险越高[6];患者在ICU住院期间, 大多数处于昏迷状态, 自主神经功能部分甚至全部丧失, 呼吸困难或者呼吸衰竭、不能排尿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导致医生必须对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深静脉导管插管、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等侵入性操作。这些侵入性操作破坏了患者自身的保护屏障以及体内的无菌环境, 因此显著增加了患者的感染风险[7];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是院感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为住院时间和通气时间越长, 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机率越大, 耐药菌越多, 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越大, 有文献[8]报道ICU住院时间超过20 d发生感染的风险是ICU住院1~2 d风险的30倍以上。另外, 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该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以上因素对院感发生的影响。

该研究显示, 该院ICU收治的532例患者, 院内感染发生85例, 患病率为15.98%。按照感染部位分类, 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多。年龄≥45岁、侵入性治疗、ICU住院时间≥20 d、使用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时间≥6 d可显著提高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 OR值明显增加。这就启发我们, 要尽可能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尽可能减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9,10]。根据相关研究, 可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干预, 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病率: (1) 严格保证医务人员手卫生:有报道指出, 经由医务人员手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导致的院内感染约占30%左右, 因此医务人员要严格洗手, 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2) 规范侵入性操作:侵入性操作所使用的器械, 使用前必须严格消毒, 医生操作时尽量避免造成患者损伤; (3) 严格执行家属探视规定, 限制探视; (4) 合理使用抗生素, 减少产生耐药菌; (5) 及时对病房内的微生物状况和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只要ICU病房严格执行上述措施, 就可以降低院感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 年龄≥45岁、侵入性治疗、ICU住院时间≥20 d、使用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时间≥6 d可显著提高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

摘要:目的 调查ICU院内感染的现状, 分析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以便于制定出降低ICU院内感染风险的针对性措施。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该院ICU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 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院内感染发生, 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 对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病例对照分析, 研究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32例患者中, 院内感染发生85例, 患病率为15.98%。按照感染部位分类, 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多。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45岁、侵入性治疗、ICU住院时间≥20 d、使用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时间≥6 d可显著提高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 (P<0.05) 。结论 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仍需进一步提高, 需根据侵入性治疗、ICU住院时间、使用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时间等危险因素, 制定针对性措施, 切实降低ICU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

关键词: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赵革.ICU病房院内感染的分析及防治[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2) :161, 164.

[2]温泉, 郭晓霞.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1) :68-70.

[3]刘壮, 段美丽, 闫东辉, 等.综合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呼吸杂志, 2010, 30 (2) :65-68.

[4]张鑫.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与控制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3) :117-118.

[5]尉晓燕, 李京立, 李静, 等.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11) :1398-1400.

[6]王艳, 张华, 任静, 等.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11) :1467-1468.

[7]沈伟锋, 李辉, 马岳峰, 等.创伤患者住ICU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20 (6) :588-592.

[8]龚书榕, 于荣国, 顾恩郁, 等.ICU住院患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院内感染情况分析[J].山东医药, 2010, 50 (13) :59-60.

[9]李庆虹, 文翠容, 庄英杰, 等.院内感染预防与消毒质量监测[J].传染病信息, 2009, 22 (3) :168-170.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第2篇

ICU是医院主要科室之一,因患者来自院内各科室,且病情危重,抵抗力较差,加上各种侵入性监测的实施及介入治疗等,这使ICU患者感染的机率较高。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是ICU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现就预防及控制ICU病房感染的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葛友兰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1.1 环境因素

ICU内患者病情重危、抵抗力差,病原菌和易感人群相对集中,空气中的自然菌和人工感染菌密度增加,空气消毒设施如不及时定期检测,会导致效能下降。空气污染造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促发因素。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由探视者把病原菌带人医院的可能性增加;空气环境细菌密度超标,物体表面接受沉降污染菌,清洁或污染手触摸,污染物品搁置、存放等;患者的排泄物及污染物处置过程中造成细菌传播;治疗护理操作,如输液、会阴护理、穿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置所造成的空气污染。1.2 医护人员的因素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ICU内护理操作繁多,手的操作活动最多,如处理患者的大小便,灌肠,喂食,胃管插入,皮肤护理,翻身,护士手的污染较严重。若不及时清洗双手,将造成细菌传播,引起院内感染。1.3 大量抗生素的应用

治疗过程中多种抗生素的应用可使患者体内正常茵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ICU病室抗生素杀伤力较大,因为患者在转至ICU前已应用过多种抗生素,在ICU产生的耐药菌株流行到院内将最难以控制。加之危重患者又是易感者,使ICU的感染控制造成困难。

1.4 侵入性操作因素

目前侵入性有创伤口日益增多,成为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如泌尿导管、气管切开、动静脉导管、吸人装置、气管插管、监控仪器探头等侵人性治疗手段,可把外界微生物导人体内,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有创伤口的增多,可能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此外静脉采血及静脉留置针等的护理不当,均可引起人为侵入性感染。2.1 加强ICU消毒管理

ICU应限制探视,做好病室日常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阳光充分,每日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换药敷料、遗弃物、排泄物、各种引流管等,病室内用品应定时消毒液擦试,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2次,每次1h。工作人员定期健康体检,无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工作人员人室前更衣、戴工作帽、穿专用鞋,操作前后清洁双手;仪器设备每日用清水擦拭后用消毒水擦拭,呼吸机、湿化瓶、吸痰器管道使用后均消毒。加强对导管、器械的消毒及管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勤洗手是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简单有效的措施,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和操作前后认真洗手,预防交叉感染。2.2 合理应用抗生素

应改变以往抗菌药物的常规程序,早期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同时注意药物对患者的毒性作用,应多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以避免滥用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应用抑制免疫疗法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先治疗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检查白细胞动态与其他监测,提供药物预防等。对易将微生物引入体内的诊治手段切实做好消毒及灭菌等工作,保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只要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院内感染是可以预防的。2.3 导管严格无菌

ICU病房内因各种留置导管,如控制不严或是使用不当可引起患者严重感染,可引起菌血症;导管一般争取在2—3 d内拔除,最长不宜超过7 d;对昏迷及休克患者需长期导尿者,每日冲洗膀胱同时消毒尿道口;心内膜临时起搏导线,胸腔或纵隔引流管留置时间不易超过1周,否则易引起感染;导管导线皮肤入口处每天用75%酒精或碘伏涂擦后再更换敷料;见导管尖有纤维条索或血栓者,将导管尖端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4 掌握吸痰技术

ICU获得性院内感染 第3篇

本文采用多层面分析找出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对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实施有效合理的管理防范监控措施,减少和避免了ICU院内感染的发生。

常见的医院感染的原因

呼吸道感染:ICU住院患者中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原因与患者原有肺部基礎疾病、意识不清、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介入性操作及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有关。有文献报道[1],肺部感染是ICU最常见的感染。由于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使人体的正常防御屏障破坏,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变黏液变黏稠,利于细菌繁殖,诱发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第二大因素。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导尿管改变了尿道生理屏障作用,以及导尿操作不规范导致尿管污染或将周围细菌植入膀胱有关。另外管道不通,如管道堵塞、管道扭曲、管道折叠等,也是造成感染的直接原因。

切口感染:主要与切口受污染情况、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类型、局部血运、围手术期护理、抗生素的应用,所用的器械、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空气等污染,消毒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院内交叉感染。加上患者的自身疾病,免疫力低下,护理不当等,也可导致切口感染。

血液感染:侵袭性操作是造成血液感染的主要途径。各种先进的监测治疗技术使入侵性有创伤口日益增多,如血液动力学监测应用的气囊漂浮导管、动脉测压导管等。各种人工气道及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动静脉血液过滤装置等,为患者输液、输血及营养支持通道的血管置管,有创伤口的增多,增加了菌血症发生的机会。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ICU患者来源于院外和院内不同的科室,病人可能带有不同科室的各种杂菌及耐药菌株,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和繁殖,而且机体失去了正常的抗菌的能力,破坏了正常菌群,造成了微生物失衡,使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条件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

病室环境因素影响:不同病种、不同部位与程度感染的危重患者同住一室,区域划分不明确,查房、治疗、护理内容多,使得室内医务人员流动性大,各种操作频繁,且会诊、探视人员也易将病原菌带入病室内,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抹布混用,用后不消毒,床铺、地面不能湿式清扫,造成病室空气污染。终末消毒不彻底,造成病人之间的污染。医护人员手污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由于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及污染的物品机会多,易将病原体通过手传递给其他病人或物品,另外,医务人员院内感染意识淡漠,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监控措施重视不够,落实不到位,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防范措施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防治医院感染的关[2]。因此要加强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使其充分认识到搞好护理工作对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只有提高认识才能加强责任心,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预防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环境监测控制:监护病房应环境安静,阳光充足,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患者,建议分组护理,固定人员。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患者,应安置于正压病房。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患者。

减少侵袭性操作,掌握有创监测指征,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各种置入体内导管不宜放置过久,尤其是动、静脉置管。每班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一旦发现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在处理不同患者或直接接触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前后必需认真洗手。保持各种管道、检测装置的畅通,定期更换消毒液,室内各种装备、器械、物品进行消毒后保持干燥,避免污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并严格把握联合用药指征,尽可能在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选用抗生素,不得擅自用药。要根据患者的诊断、感染的部位、细菌培养结果、及目前院内细菌的耐药性和流行趋势、全身情况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同时要求护士掌握药代动力学知识,在给药过程中,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3]。

加强营养和基础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危重患者及营养低下患者,需要采取必要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以及肠外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加强皮肤口腔护理,及时发现口腔等部位的隐蔽病灶,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勤换床单、被服,如有血迹、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及时更换,预防皮肤感染。

重视监测工作:加强监测控制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医院成立院内感染监控小组。定期对发生的院内感染类型、发生率及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等方面进行定期监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

讨论

ICU患者病情危重,病种繁杂,抵抗

力低下,侵入性操作较多,所以较其他病人感染的几率显著增加。资料显示ICU感染56.31%,较我国平均医院感染率9.7%明显增高。提示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采取有效地监控措施,加强管理,是防止感染蔓延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袁咏梅,吉正平,顾萍.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及预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247-1250.

2 蒋冬梅,唐春炫.ICU护士必读.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2002:267.

3 葛惠芳.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析及感染管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5:102.

93例院内获得性感染致病菌分析 第4篇

关键词:院内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加且其构成已发生改变, 因而院内获得性感染发生率高、死亡率增多, 本文收集我院2002年至2007年93例院内获得性感染病例, 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院内获得性感染种类、致病特点等, 积累诊治经验, 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2002年3月至2007年11月住院患者中, 参照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分会“医院获得性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标准[2], 有93例符合医院获得性感染的诊断, 其中男性54例, 女性39例, 年龄58~84岁, 平均66.9±3.8岁。

1.2 发病时间、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

入院3~10d内发病22例 (23.7%) , 10~30d内发病56例 (60.2%) , 30d以上发病15例 (16.1%) 。基础疾病中, 心、脑血管疾病44例 (47.3%) , 恶性肿瘤化疗13例 (14.0%) , 糖尿病10例 (10.8%) , COPD23例 (24.7%) , 其他疾病3例 (3.2%) 。诱发因素中年龄>60岁、消瘦、意识障碍、卧床、呛咳、慢性心功能不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等因素占全部发病的87.9%。

1.3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93例发病中伴有发热的 (体温>38.5℃) 78例 (83.9%) , 咳嗽、咳痰64例 (68.8%) , 肺部音明显增多或出现新的肺部音69例 (74.2%) , 发生尿路刺激症状18例 (19.4%) , 腹泻21例 (22.6%) 。外周血白细胞>10×10 9/L 51例 (54.8%) , <4.0×10 9/L 33例 (35.5%) , 所有病例的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均升高。X线显示肺部新增病灶54例 (58.1%) , 新增病灶以单侧或双下肺为多。

1.4 病原学检查方法、结果及疾病转归

93例中75例获得病原学检查阳性结果, 检出率为 (80.6%) , 取检标本均为新鲜痰液、尿液、大便, 并及时送检, 取检标本均予两次培养, 结果一致者符合入选标准, 然后选择优势生长菌作细菌鉴定, 其病原学分布情况及疾病转归见表1, 表2。

2 讨论

(1)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高耐药性、高致病性、高死亡率已经引起学者重视。通过93例患者资料分析, 院内获得性感染, 主要发生于有心脑血管疾病、COPD、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及因病需卧床的患者且60岁以上老年人院内获得性感染发病多, 肺部感染常见。在研究病例中, 晚期肿瘤所占比例为14.0%, 此类患者由于长期化疗等原因, 局部抵御病原体的能力或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下降, 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加[3]。93例病例的年龄构成显示年龄因素是否为独立致病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其中部分病例无发热、呼吸道症状, 外周血象白细胞仅部分升高, 但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 容易被临床忽视, 胸部X线摄片及深部痰菌培养有助于诊断。

(2) 93例院内获得性感染中致病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4], 其中以感染克雷伯氏菌为多 (37.3%) , 真菌感染 (5.3%) 也不容忽视。疾病转归显示死亡病例14例, 原因有:93例中平均年龄大, 基础疾病多有免疫功能下降, 脏器功能减退, 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 致病菌耐药性强, 治疗困难等, 死亡率达15.1%, 故应引起足够重视。因此, 对老年住院患者, 尤其是住院时间长、卧床、基础病严重者, 有意识障碍等且出现不好解释的或原发病治疗无效的发热, 肺部出现新的音或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化疗, 建立人工气道, 呛咳、误吸者等, 应及时进行摄胸片, 反复进行痰、尿、大便培养, 血常规等检查, 以便早期明确院内感染及其病原学诊断并及时治疗, 降低死亡率。

(3) 治疗上, 首先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及其并发症并依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 药敏感结果未报告前, 三代头孢菌素或半合成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作为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避免预防性用药。易感、高暴露人群, 尤其是老年患者要及时发现, 积极获取病原学资料并及早合理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此外,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洗手的依从性较差[5], 故应加强宣传教育, 引起重视, 养成习惯, 尽量阻断手的交叉传播途径。护理、治疗、操作上做好诊疗器材的消毒、灭菌,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 加强人工气道, 胃管等的护理, 尽量减少侵入性诊治手段带来的感染机会。掌握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变迁情况, 探索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降低死亡率是临床面临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743-749.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 22 (4) :199-201.

[3]王纪兴, 冯建珍, 钱蕊.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 2001, 8 (4) :203-204

[4]刘凤阁.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1, 11:27.

ICU获得性院内感染 第5篇

1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ICU在2008年6月~2009年12月共发生院内感染212例,其中男性127例,女性85例。212例院内感染中较常见的依次为肺部感染、中心静脉插管败血症及泌尿系感染。

2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1肺部感染

2.1.1原因

(1)本院ICU患者大多为心脏手术后及MSOF等急危重患者,常常伴有肺水肿、酸中毒等,致使全身尤其是肺部防御性功能下降。(2)咳嗽反射及排痰能力差,不能有效地将下呼吸道分泌物排至左右支气管及隆突水平,即使经湿化吸痰也不能将分泌物完全、彻底地清除。(3)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致病菌避开口咽腔自然防御屏障创造了条件,并易造成气道分泌物误吸及胃内容物返流。有资料表明,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2.9%[1]。(4)口腔护理彻底与否直接关系到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口咽部细菌在呼吸道屏障功能减弱的情况下,可能直接导致呼吸道感染。

2.1.2护理措施

(1)加强气道冲洗湿化,彻底吸痰,严格无菌操作。气道分泌物少以及干燥可影响气管壁纤毛运动,带来或加重感染[2],同时还可阻塞气道造成肺不张。因此气道的反复冲洗湿化及吸痰至关重要,操作中的无菌要求不容忽视。吸痰管应每次更换,用后销毁。(2)咳嗽有助于支气管引流,帮助痰液排出,应鼓励或帮助患者咳嗽,尤其在气管切开或插管患者拔管后,以期尽快过度到自主呼吸,促进机体恢复。(3)加强口腔护理,控制口咽部细菌寄生繁殖,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及反流的发生。(4)尽量避免气管切开。因气管切开使鼻腔过滤系统和气管的黏膜、纤毛传递系统所构成的防御屏障遭到破坏,使细菌更易入侵机体并发肺部感染。据观察,气管切开后继发肺部感染较长期气管插管者明显增高,原因是后者很少造成误吸及返流。

2.2败血症

ICU患者由于病情及诊疗需要,多采用中心静脉插管(CVC)技术,但由此引发的与插管相关的败血症(CRS)也成上升趋势[3]。据报道,ICU获得性败血症的发病率为9.99%[4],三腔导管(TLC)明显高于单腔导管(SLC)。

2.2.1原因

(1)ICU患者病情危重,机体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致易感性升高。如果CVC插管部位消毒不严,细菌极易从皮肤插管部位沿导管进入血流。(2)接头部位操作频繁,不必要的更换导管。实践证明,TLC感染率明显高于SLC。反之,在无症状情况下,延长换管时间可使CRS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配制CVC用液、加药或换液体时,因环境不洁,操作不规范,致液体污染引起CRS。(4)插管放置时间过长、固定不良或三通活塞不密闭等机械因素。

2.2.2护理措施

(1)所有涉及CVC的操作,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CVC插管部位可用抗生素油纱覆盖,加用碘伏消毒皮肤,可起到抗真菌及细菌双重作用。(2)尽量减少接头部位操作及不必要的更换输液管道,接头部位应以碘伏消毒,并用无菌纱布包裹。(3)定时用肝素冲洗液冲洗CVC,以保持通畅,阻止尖端纤维套形成,防止细菌生长,减少内源性感染因素。(4)更换导管时可采用导丝更换新导管,其优点在于可有效控制CVC污染和CRS,减少因反复插管所致的痛苦及并发症。

2.3泌尿系感染

2.3.1原因

(1)尿液是良好的细菌培养基,各种原因导致的尿潴留,如不习惯床上排尿,导尿管不通畅,尿道狭窄或损伤,均可使菌尿症发生率明显上升。(2)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年龄密切相关。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菌尿发生率几乎达100%[5]。且有多菌丛生长,可能与老年患者尿道黏膜特异性免疫差及全身抵抗力下降有关。(3)尿管插入时无菌操作不严格,留置尿管时间过长,泌尿系护理不到位等。

2.3.2护理措施

(1)加强导尿术及留置尿管的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要求,切实做好会阴部护理,早期拔管。(2)使用一次性集尿袋,并将贮尿袋至于膀胱水平以下,保持重力引流,避免膨胀和污染,尿管及引流袋接口处均应每天消毒,并可能采用封闭式导尿回路。(3)可用1:5000呋喃西林膀胱液间断冲洗。

3结论

由于ICU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同时又伴随着广泛的侵入性操作及大量广谱抗菌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自身抵抗和保护能力均较差,随时处于发生感染的危险之中,一旦发生感染,会加重原发症,使病情恶化,给治疗、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加强ICU的感染控制可不同程度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韦秋玲.气管切开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04,6:78.

[2]陆柳雪.ICU经鼻气管插管术气道管理现状.右江医学,2008,3 (1):344-346.

[3]刘大鹰,谢正福,等.重症监护病房与非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对比研究.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 3:16.

[4]秦文,张剑.ICU获得性败血症致病菌的临床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5(3):678.

ICU获得性院内感染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ICU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取普通护理措施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34~85岁,平均年龄(63±2.4)岁,严重的多发伤2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2例、心脑血管病7例、心脏手术后2例。试验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加强细节的护理措施,其中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44~84岁,平均年龄(64±2.0)岁,严重的多发伤2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1例、心脑血管病7例、心脏手术后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经统计学分析没有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84例患者在进入ICU前均为感染。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措施,即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注重无菌操作以及空腔护理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加强细节护理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病房环境:注重ICU病房的恰当布局,避免因为布局不当产生院内感染。注重医护人员的正确排班,避免传染科的护士调入ICU病房,将病原菌带入,引起感染。护理人员注重洗手,有数据显示,护理人员的双手可带有多种耐药菌株,引起感染。注意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如患有感染性疾病,应立即停止工作。(2)药物护理:ICU患者大多数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因此必须权衡各种药物的剂量,同时监督以经下达的医嘱。并且监督患者按时服药,一旦发生药物错服的现象及时向医师汇报。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情况,避免因为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抑制原籍菌,加大了感染的概率。有些患者因为手术时的麻醉剂或镇静剂,导致呼吸道的分泌物没有及时排除,引起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术后排痰。(3)患者自身原因:ICU患者由于同时存在多种严重的基础疾病,因此免疫力极差,身体机制越差越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对于患者的营养供应相当重要,仔细管理患者的营养管道,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如不能肠内补充者,可采取外补充营养,尽量保证患者的营养,缩短在ICU住院天数提高抵抗力以及缩短住院天数也是减少医院感染概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多加巡视患者,避免昏迷时发生误吸的情况,发生感染。(4)注意侵入性操作的无菌性:首先对于侵入性操作,护理人员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尽量缩短各种插管留置时间并且进行严格的消毒。其次,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避免发生外源性感染,以及把患者内部细菌带到其他部位的内源性感染。(5)坚强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在对患者进行注射、吸痰、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且对雾化器、气管插管、吸痰管、止血带等严格进行消毒。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时间、肺部感染人数。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发生感染的天数平均在住院后(24.5±5.8)d,对照组发生感染的天数平均在(18.9±5.1)d,试验组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率为33.33%,对照组的感染率为57.14%,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护理是ICU病房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关键环节,同时更是检验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3]。我院针对ICU患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了缩短住院时间,有研究显示住院时间越长,发生感染概率越大[4],以及尽量避免机械操作过度、环境特殊性等,尽量避免内源性感染以及外源性感染的发生。同时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以及所用用品的消毒,提高医护人员的预防感染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避免耐药性的发生,对于ICU患者多种基础疾病的用药做到准时准确。本试验进一步证明使用细节护理对控制ICU感染的作用,试验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ICU患者采取加强细节护理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加强细节护理对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ICU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加强细节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发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感染率为33.33%,对照组的感染率为57.14%,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细节护理,可以明显降低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细节护理,ICU,感染

参考文献

[1]张洁,冯志仙.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145-147.

[2]周玉华,靖素华,王丽娟.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7):102-103.

[3]郭洪萍,黄健兰.急诊科在院内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0):149-150.

ICU获得性院内感染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4月~2008年4月,我院ICU收治的脑外伤患者96例,男74例、女22例;年龄26~71岁,平均(47.4±12.7)岁。本组发生肺部感染者19例(感染率为19.79%),其中,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6.6±14.3)岁;未发生肺部感染者77例,其中,男51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42.9±16.1)岁。院内肺部感染的诊断依据卫生部(2001)印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

1.2 方法

将发生肺部感染的19例患者作为感染组、未发生肺部感染的7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在ICU停留时间、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合并伤、多发伤、低蛋白血症、血糖水平、格拉斯哥评分、应用激素、联用抗生素、手术治疗、置尿管、置胃管等15项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并以0.05作为检验显著水准。

2 结果

在15项因素中,年龄、在ICU停留时间、激素应用、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抗生素联用、格拉斯哥评分、置胃管8个因素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 (P<0.05) ,见表1、表2。

3 讨论

ICU中的脑外伤患者病情较重,因机体受到创伤以及救治环节多,致使多种因素均可引起院内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的发生。本文资料显示,我院ICU中脑外伤患者的院内肺部感染率为19.79%,而同期全院的院内肺部感染率为2.0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χ2=182.55, P<0.01)。院内肺部感染是引起脑外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探讨ICU中的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对救治患者的生命极为重要。

本文结果提示,患者高龄、在ICU停留时间、气管切开、多联抗生素应用、激素应用、机械通气、置胃管、格拉斯哥评分等均与院内肺部感染有关,说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各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功能和抵抗力均下降,而且基础疾病增加,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有资料显示,气管切开者院内肺部感染率可高达89%,且多发生在气管切开后3~6 d[2]。由于气管导管的置入损害了气道的完整性及清除功能;外界的反复操作使细菌侵入的机会大大增加;误吸患者的误吸物坠积于肺部;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湿化、温化作用均消失,以致气道湿化不充分、分泌物结痂,这些因素均成为肺部感染的基础,而吸痰方法不当、器械污染、气管导管上端与咽部之间的分泌物排出不畅也是院内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3]。多联抗生素的应用除了易使细菌产生耐药外,其直接后果就是将条件致病菌变为致病菌,尤其是长时间应用更是如此。新近的研究表明,抗生素联用不当可使药效降低、毒副反应增加、细菌耐药严重[4]。所以有学者指出,对此类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相反容易发生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及细菌耐药性的增加[5]。因此,需要强化临床合理用药意识,减少药源性疾病。

为了减少ICU内脑外伤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应从各个细节做起,如严格掌握气管切开的指征,采用合理的切开方式并掌握好时机,同时做好气管切开护理;要严格掌握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应用范围、配伍禁忌,杜绝经验用药,杜绝滥用抗生素;加强机械通气的护理及气管切开后和置胃管、尿管后的护理。总之,严格掌握抗生素应用范围、指征,禁止滥用抗生素;严格掌握气管切开适应证及时机;做好机械通气的护理及气管切开后和置胃管后的护理;尽量缩短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对减少院内肺部感染极其重要。

摘要:目的:探讨ICU收治的脑外伤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6年4月~2008年4月我院ICU收治的96例脑外伤患者按是否发生院内肺部感染分为两组, 比较两组患者在15个因素方面的差异。结果:96例患者中发生院内肺部感染19例, 感染率为19.79%;其中年龄、在ICU停留时间、激素应用、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抗生素联用、格拉斯哥评分、置胃管8个因素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 (P<0.05) 。结论:严格掌握抗生素应用范围、指征, 禁止滥用抗生素;严格掌握气管切开适应证及时机;做好机械通气的护理及气管切开后和置胃管、尿管后的护理;尽量缩短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 对减少院内肺部感染极其重要。

关键词:脑外伤,院内感染,监护室,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林小聪, 詹永忠, 谢扬.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监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5, 15 (7) :756-758.

[2]訾金芬, 朱德全.神经外科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研究[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 2 (3) :207-210.

[3]高红贞.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陕西医学杂志, 2006, 6 (6) :734-735.

[4]李清皑.抗生素临床联合应用探讨[J].山西医学教育, 2006, 1:48-50.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