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讲座心得范文(精选5篇)
it讲座心得 第1篇
经典IT文章摘抄——最牛回忆录:华为、联想中国IT的为什么可以不问质量、不问功能、不问价格,只要是苹果的产品,就会引发市场地震?
为什么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打印机、服务器或是软件,只要是IBM的,就意味着可信赖?
为什么数十年不更换包装、不更换口味,可口可乐仍然可以卖向全世界?
这是品牌的力量。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内,中国内地曾经诞生了很多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而今天真正被后人记住的本土品牌,特别是IT品牌却屈指可数。经历多次变革的中国IT企业品牌鲜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并未成就像IBM、惠普、苹果、英特尔那样的优秀品牌,我们忍不住扪心自问:为什么?
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把目光投向30年来中国IT品牌的兴衰沉浮,试图通过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为产业提供一份思考。本报还将启动《值得期待的新兴品牌》等报道,敬请关注。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IT产业30年。30年来,有数量众多的中国企业一度叱咤风云,却突然销声匿迹;有的曾经满目繁华,现在却硕果仅存。他们中多数曾经有显赫的名声,却并没有真正长大。究竟为什么呢?
2008年,早春二月,气温已经飙升至13摄氏度。北京到处沉浸在奥运来临的气氛中,各大IT厂商也纷纷搭上奥运概念,“科技奥运”为主题的活动愈加密集。
时光往回倒退13年。1995年8月的深圳,天气异常闷热。
在八卦四路刚开张不久的香港美食城里,两个中年男人相对而坐。
他们后来成为中国IT产业两个时代的分野。
他们中,一个是北京的大公司四通集团的总裁段永基,一个是深圳的小公司华为的总裁任正非。关于他们之间的交往,多年来外界一直没有机会了解。当时四通集团仍然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民营科技企业,而华为的实际员工数只有800人。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会面。在任正非心里,四通是个既神秘又令人羡慕的企业,段永基则是领导这个名震海外的企业的高人。
当时的任正非并不会想到,两年后,他会改称段永基为“败兵之将”;华为也从四通手中接过了飘扬了10年的民营企业“品牌”大旗。
硬件品牌:挥别民族情结
在改革开放激荡的30年中,有许许多多的中国品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成为日后叱咤风云的民族企业代表;也有许许多多的中国品牌,只能享受昙花一现的短暂风光。
1984年被称为中国的“公司元年”,许多日后名噪一时的公司都诞生于此时。这一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在珠海挥毫题下“珠海经济特区好”;中央宣布向外国投资者开放14个沿海城市和海南岛;“下海”成了民间最时髦的词汇。在“时不我待”的感染下,许多人觉得“干大事的时候到了。”
这一年,诞生了许许多多非常幼小的公司:原本倒卖玉米的王石当上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的经理,他发现“倒汇”比“倒玉米”痛快;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青岛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当厂长,将76台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为废铁;四十不惑的柳传志告别了中科院计算所的清闲生活,搬进了中关村一间20平方米的小屋;李东生在一个简陋的农机仓库开辟了自己的工厂,与香港人合作生产录音磁带;还是这一年,李经纬把广东三水县酒厂的“中国魔水”带到了洛杉矶奥运会;史玉柱把自己关在屋里几天,写出了第一个统计系统软件„„
这一年,中国经济史和企业史都进入了一个拐点。这些微不足道的品牌,日后从各个偏僻的角落走到了市场之巅。
1984年,几名中科院计算中心下海创业的科技人员,借款两万元办起了北京市四通新兴产业开发公司。当时四通的目标是:做中国的IBM。在1986年~1996年的10年间,四通的品牌曾是“打字机”的代名词,人们将买打字机称做“买四通”。鼎盛时期,四通打字机曾占国内办公自动化市场的85%;32家分公司、100多家培训中心、900多家维修服务中心和1280家销售代理商,这是当时全国独一无二的。但20年的品牌搏杀,四通的品牌已经成为反面典型。电脑时代的来临成为打字机历史的终结,四通败相已现,一次次丧失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只能通过不断多元化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四通的成功首先源于它的产品,而产品源于‘四通人’,‘四通人’又源于四通的文化,四通文化则最终源于企业家的思想。而它的失败路径正好是相反的过程。”曾任四通副总裁的李玉琢如此总结四通品牌的没落。“品牌不光是外在的,还有内在的。”北京BrandMan品牌顾问董事总经理梁虎指出,在企业形成品牌的过程中,品牌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多年前,如今车水马龙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北京郊区的一片荒地。中国IT业由此诞生,并和几个满怀抱负的年轻人密切相关。1985年,张玉峰走出北大书斋办了自己的公司,起名叫“方正”;1988年,王文京从中央事务管理局辞职,创立了独立的软件公司“用友”;1989年,杨元庆从中科大研究生毕业,误打误撞去了一个叫“联想”的小公司应聘销售„„
经过近10年的代理之路后,联想已是行业老大,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但在当时,它的锋芒并不及在南方叱咤风云的“电脑巨人”。
1989年7月的深圳特区街头,一位浙大数学系毕业的安徽小伙子孤身而立,怀揣着耗费数月心血研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件,不知何去何从。两年后,中国电脑行业突然出现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巨人”,公司所销售的仅仅是一种提供文字处理功能的M-640
2汉卡,却瞬间编织起了一张当时电脑行业最大的连锁经销网络,巨人汉卡的销量一跃而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巨人”品牌一夜成名。
从1992年开始,巨人赫然成为中国IT行业的领头军,集团资产过亿、年销售量同比增长300%,每年回报3000多万元。巨人集团的子公司从38家发展到创纪录的228家,还斥巨资建造高达70层的巨人大厦进军房地产市场。作为改革开放的典范,史玉柱接过了“发展民族工业新经济”的大旗,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大媒体整版地报道史玉柱的个人传奇经历和巨人的宏图壮志。
但事实证明,这可能是企业发展的一条歧途。研究巨人历史的书籍不胜其数,而相同的一个观点是巨人当时的发展战略明显超越现实,使它从一开始就陷进了自己画好的狭隘的民族经济陷阱中。
而联想后来的发展路径则证明,PC行业的一个必经之路就是国际化。
巨人倒下后,中国IT发展的火炬渐渐从南方特区交接到了北方硅谷——中关村。中关村的创业者开始从卖汉卡升级到卖PC整机,涌现出恒生、柏安、沐泽、八亿时空等一批名噪一时的本土品牌。但随着欧美向中国计算机出口的禁令失效,康柏、惠普和IBM等著名国际IT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此后10年的价格战使绝大部分本土品牌纷纷倒下,存留的品牌也多失去了曾经的风光。
“在充分和完全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不可能长久维持,只有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转化为品牌竞争力,无论是民族经济还是国际化企业,才能长治久安。”一位退出PC行业的IT老人如此解释自己当初的困境,他死活不愿意再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道中。
通信品牌:大喜大悲
如果四通曾代表中国IT的硬件时代,“巨大中华”的崛起则是中国进入软件时代的最好见证。而在通信业中,巨龙通信则是曾经极为辉煌的品牌,显赫时期它曾经占据了中国交换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1997年被称为“崩溃之年”。不同领域的一批品牌在这一年同时崩溃,巨人大厦停工、瀛海威迷失方向。但另一批企业,联想、海尔、长虹等高举民族品牌旗帜,在消费领域捷报频传;丁磊、张朝阳、王志东呈现互联网品牌铁三角。同时,中国通信业风生水起。
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忽然发现街道两边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程控电话,长途直拨”的广告语。当时国内程控交换机市场有来自7个国家8种不同制式的机型,不仅互联互通复杂,通话质量低下,产品进口价格也十分高昂。
1995年,由数家国有企业发起的巨龙公司成立,为中国通信业带来一缕春风。巨龙“04机”是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它打破“七国八制”对市话市场的垄断,降低了交换机的价格。自1991年12月通过邮电部技术鉴定之后,在电信数字局用交换网业务中占据了长达10年的主力位置。
1996年,以当时通信制造领域最好的几家企业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深圳华为为代表的民族通信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万门机产品,在市场上全面突围。“七国八制”成为历史,“巨大中华”一跃成民族电信制造业的代名词。到1998年,这4家企业利润都过亿元,其中最多的华为销售收入89亿元、巨龙30亿元,最少的大唐也超过9亿元。
作为“巨大中华”之首,巨龙并未利用好它最大的资本。当接入网、光传输、无线通信、宽带光纤网络等新技术袭来时,巨龙没能把握机会。决策失误导致了市场销售的下滑及日后公司资金、人才、技术等多重危机,为此巨龙先后进行了多次机构调整和重组,但收效甚微。国外有思科,国内有华为,“巨龙内部承受的压力,是外人无法想像的。”一名巨龙员工如是说。
如今,四强今非昔比,“巨大中华”也不再被提起。百度搜索上,“巨龙”系企业一张A4纸张都写不完,但人们已无从分辨哪一条才是当年推动中国第一台万门程控交换机产业化的“巨龙”。经过10年的大浪淘沙,巨龙产品彻底退出了电信舞台。巨龙起了民族通信制造业崛起的头,最终却没有跑过“大中华”。
维杰伊·韦斯瓦纳斯和乔纳森·马克199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一篇名为《品牌经营的最佳战略》的文章,文中首次提出了低路品牌和高路品牌的概念。
他们认为,品牌的盈利能力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即市场份额和这类产品的性质。品牌战略的选择是有条件的,不同的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变量选择不同的战略。
这些理论在1992年徐立华创办“波导”公司的时候尚未公开面世。但是,当时,许多国内手机厂商选择了低路品牌战略,1999年与法国著名手机公司萨基姆合作的波导就是该阵营的领头羊。徐立华主张规模生产、成本控制、“拿来主义”。波导很好地执行了既定的低路品牌战略,配合高唱“手机中的战斗机”口号,迅速在众多的战略雷同企业中杀出重围。与此同时,徐立华还投入巨资广告费宣传波导,2000年波导的广告费投入在所有手机企业中是最多的。波导还大量赞助体育赛事,如国内甲A、甲B足球联赛,宣传自己的战斗文化,打造波导品牌。经过两三年的低路品牌战略经营,2002年波导手机产销量在国产品牌中累计率先突破2000万台,同时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仅次于摩托罗拉、诺基亚,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三。
TCL移动通信公司则选择了在高端市场和国外品牌直面竞争,要到洋品牌利润最丰厚的地方去,迅速摊薄他们的利润。TCL移动通信总经理万明坚有句名言,“做低档手机是在贿赂洋品牌”。TCL选择了“宝石攻略”,即在功能、外形上有实力的产品+宝石、镀金等文化附加价值。
理论仅限于在既定环境和市场中灵验,此后几年的手机格局变化令许多人大跌眼镜。在几年时间里,跟当初的风光一样,TCL和波导的衰落速度也令人咂舌。
在波导和TCL进行本土手机对抗洋手机的战役中,夏新、熊猫、康佳、海尔等传统电视厂商的加入让这一场国产手机博弈最终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至2005年第三季度末,国产手机第一军团全线亏损,波导上半年亏损过亿元,而TCL上半年亏损达到了8亿多元,熊猫被迫退出市场。至2008年初,联想迫于无奈走出下下策转售手机业务,国产手机品牌集体溃败的噩耗令众多从业者扼腕叹息。
软件品牌:明星谢幕
中国软件业从ERP发家,经历了与国际厂商的硬战之后,利玛、山西经纬、金航等老软件品牌,渐渐偃旗息鼓,退出了竞争舞台。
2002年,被称为“中国的ERP年”。国内财务软件厂商向企业管理软件厂商转型,与原先老牌的国内ERP厂商及国外ERP厂商开始了正面竞争,软件市场的格局因此开始出现战略性变化。利玛、山西经纬、金航联等老软件品牌,渐渐偃旗息鼓,有的已不在,有的已改名,退出了竞争舞台。
2002年,一家名为中关村科技软件有限公司(CENSOFT)的企业在北京王府饭店召开了成立大会。它由国内上市公司中关村科技、四通集团和微软共同投资,注册资金为一亿元人民币,但此后多年,都没有听到它的声音。而另外一个叫做和光的软件公司,花1000万元聘请咨询公司,历经痛苦辗转上马ERP,一时间吸引了无数眼球,反而因此大伤元气。2002年,软件业内风起云涌,用友和汉康合作、金蝶并购开思、神州数码购买鼎新、东软金算盘和集信合作„„
2002年6月,利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爱清已经记不清接到过多少用户的质疑电话了:“你们是利玛科技公司还是利玛信息技术公司?听说原来的利玛已经倒闭了?”作为控股方的代表,局面的失控已经超过了她的想像。
在国内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利玛软件曾经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也是国内比较早的管理软件品牌之一。2002年4月,潜伏了近一年的利玛软件创业者和新入主的投资方的冲突以一种极端的“分裂”方式浮出水面,原利玛信息技术公司市场总监乔运华、公司创业者兼公司副总经理蒋明炜等人相继辞职,准备在利玛信息技术的前面一座楼里成立一家叫做“利玛科技”的新公司,同一个院里一下出现两家都叫“利玛”的公司。
仅一个月,整个公司就有一半以上骨干员工辞职,包括几名重要创业者。集体辞职直接导致了利玛软件公司连续3个月的亏损,并对公司形象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利玛软件公司的300多个客户,大部分都在短期内失去了联系,“利玛”品牌由此滑落。
跟利玛相比,另一个名噪一时的软件品牌的衰落则更加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在一次论坛上,华为的任正非问坐在旁边的宋如华,托普到底是做什么的?宋如华想了半天,答不出来。而业内对托普软件至今仍有一句精辟的概括:除了软件,它什么都做。
托普一度是中国西部名头最响亮的高科技企业、四川省政府的35家重点扶植企业之一,宋如华本人也是名噪一时的“四川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政府亲自支持托普借壳上市。随着“托普软件园”、“托普软件学院”的不断涌现,宋如华被人称为“中国的比尔·盖茨”。他曾豪迈地说,托普旗下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会像公司软件园中遍地的杂草一样疯长。
1992年,托普电子科技发展公司成立的时候,是一个只有5000元资金、要在尘土飞扬的街道上蹬着三轮车去拜见客户的做贸易代理的小企业。为了做成第一单生意,宋如华每天只睡两小时,用了12天就交货了。1995年,托普成功地开发出托普计算机自动计税系统,在县级市税务系统跑马圈地,到年底税务软件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那之后,托普就靠喝白酒拉业务,据说宋如华一人就能喝一斤。
那些狂热的日子里,没有人预见几年之后宋如华会狼狈离开,也没有人预见“软件园效应”会戏剧性地盛极而衰。在2004年初出炉的软件百强企业名单中,托普集团排名第22,软件收入9.5亿元。当年3月,因大量透支政府资源、银行支持和股民信任,托普帝国刹那崩溃,满园荒草的西部软件园被改造为休闲娱乐中心。
互联网品牌:悼念先烈
在一个处于启蒙期的行业中,生存是艰难的;难上加难的是,你所领导的企业恰恰又是这个行业的领跑者。你必须经历行业成熟过程中的所有阵痛,你还必须时时追问自己:你是否依然适合领导这样的企业?
当1995年张树新创办“瀛海威”公司,并破天荒地去申请扮演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角色的时候,她其实置身茫然。当时国内没人知道什么是“网站”、什么是ISP,什么是电信平台,甚至这位中科大历史上首位女学生会主席和诗社社长自己都不十分清楚瀛海威今后到底能提供什么具体的互联网服务。
但她竟然有勇气在1996年早春的某一天,去中关村高速公路旁竖起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一天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纪念日,至此“瀛海威”不仅仅是挂靠在中科院之下的全中文交互网络,而且成为中国民营ISP的第一品牌。
借助先发品牌优势,瀛海威迅速引入中国兴发集团的投资,并与微软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在短短3个月内,瀛海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中心城市开设分站,其在线用户收入达到110万元。
许多网友会起个大早,守在瑞金医院隔壁的赢海威时空门口,为的就是免费上网。“瀛海威=网络=Internet”,这是当时很多人对互联网的理解,也是对瀛海威品牌的最高认可。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张树新一直在通过新闻发布会、签约仪式进而科普讲座这“造势三招”打造瀛海威的ISP品牌。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杨致远的“雅虎”已经在纳斯达克包装“上市”,互联网开始从AOL的社区模式朝雅虎式的门户模式转变。
1998年2月25日,一位名叫张朝阳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物理博士回到北京,开通了一个与雅虎十分相似的搜狐网站。他推出的免费搜索引擎一鸣惊人,很快达到每月访问量两万多人次,远远超过经营3年之久的瀛海威的最高纪录。凭借张朝阳本人的留美博士背景,以及与尼葛洛庞帝的师生关系,他提出的“注意力经济”概念迅速超越了瀛海威的“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
一位资深市场总监评价说:“对于做过记者、做过策划人的张树新来说,形象宣传和操纵媒体游刃有余,但当企业转入实质性经营的时候,她马上显得后劲不足。”4个月之后,张树
新突然被董事会赶出公司管理层,这一“瀛海威事件”哗变惊天下,不久后除总经理之外的整体管理团队集体出走,正式宣告了“瀛海威”品牌的名存实亡。
就在这个时候,四通利方开始发力,王志东连续3次远赴美国硅谷“吸氧”,融资650万美元之后迅速与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华源网接触,并于1998年底正式推出“新浪”;而与此同时,南方一位名叫丁磊的26岁程序员创立了“网易”,并率先推出了免费个人邮件服务和国内第一个虚拟社区,以其个性化和无偿化的服务崭露头角。
此后的10年是充满变革的互联网10年,东方网景、世纪互联、实华开等30多家民营ISP在探索互联网商业化的道路上纷纷倒闭或转型,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大中文门户品牌经历了多次互联网浪潮和泡沫的洗礼后,最终接过了ISP的接力棒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ICP)。
诚然,在2001年那个互联网冬天死去的本土“.com”品牌不胜枚举,例如老榕(王峻涛)创立的中国第一个电子商务品牌“8848”差一点就能成为今天的阿里巴巴。而后人为之遗憾和感叹的可能还是瀛海威,“我们其实应该谢谢瀛海威,启蒙者和领跑者往往都会成为铺路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铺路石,中国互联网才可以走这么远。”2008年是搜狐、新浪、网易的十周年诞辰,而瀛海威则被人永远遗忘在了民营ISP时代的角落。
it讲座心得 第2篇
——罗瑞 13级计算机联合班
在开学后的第三个月,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给学生安排了关于IT前沿技术的一系列讲座,听了这些由学院资历深厚的老师所授的讲座后,我的收获颇丰。几位主讲老师针对信息技术的不同领域给予了不同高度的讲解,并且和学院热心的同学们积极交流,传授知识,以及人生道路上的经验。
几位主讲老师主要选择了一下几个话题进行讲解:1、2、3、4、科学与技术研究之科学; 智能计算机;
机器人发展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高性能计算。
自从来到大学并且学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后,我慢慢发现,我的学习与生活与电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熟悉与广泛。印象最深的是每次的实验课,在机房完成当天的作业后,都会借助快速便捷的网络发送到自己的邮箱里,回到宿舍后再在自己的邮箱里下载到电脑上。这样,无需借助任何实体媒介,作业就以数据形式传送到我的电脑了,似乎有个人一直在操纵、管理着,可是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个操纵者就是人们探索出的信息技术。
我是一个理工科的学生,但是经过主讲老师对科学进行阐述的讲座,我才真正明白了科学的含义,科学是一种不断升华的思维艺术。具体来讲,它是指由权威人、组织和机构经过实践、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数据,并通过一系列技术完善、确认、推荐、宣传、传授和捍卫的一种广泛领域的思维学术。科学是严谨的,是需要人们不断探索、证实,并且公诸于世,从而去推动社会发展。正如远古时代出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火一样,如果无人理睬,便会熄灭,社会也将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但是一旦有人用心探索,就会照亮一片新的绚丽天地。
肖南峰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介绍了第五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它能进行数值计算或处理一般的信息,主要能面向知识处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联想知识.人-机之间可以直接通过自然语言(声音、文字)或图形图象交换信息。智能计算机是指能存储大量信息和知识,会推理,具有学习功能,能以自然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人交流信息和知识的非冯诺依曼结构的通用高速并行处理计算机。虽然目前智能计算机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不能广泛使用。但是照其定义看来,如果将来有一天人们在智能计算机领域得以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完善的设备并且广泛投入生产,大规模使用的话,拥有如此多极高能力的计算机似乎已经可以代替人类的存在,但是,我们需要明白,我们研究发明任何高科技的智能产品,其目的都不是想要
取代人类,而是为了利用其智能优势,服务于人,作为工具与人形成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各尽所长,造福社会。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普通的人工化模式已满足不了其发展的速度,所以工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机器人的支持和应用。于是在技术的推动下,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自适应能力强的机器人已经成为机械行业发展的未来力量。据相关专家预测,明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我国机器人研究和产业应用,已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张平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智能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进展,主要讲了机器人向智能化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协作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包括
(1)分布式多智能体的体系结构逐步占据优势;
(2)从硬件和单项技术的研究向建立通用性软件开发平台的方向发展;
(3)基于行为的方法将与传统的规划和控制方法相互融合;(4)强调面向任务多变、非结构化环境、局部感知条件的群体协作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
(5)要求具有较高的自组织、自学习、适应能力;
(6)在强调自主性的同时,仍需不断提高人与多机器人间的协调性;(7)在实验研究中强调实机途径,开发在真实环境下具有高鲁棒性和高适应能力的实,技术;
(8)特种应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需求日益迫切。
主讲老师讲机器人时,我们这些IT行业的freshman都被勾起了兴趣。老师准备了许多有趣的教程。视频中,有体型高大却并不笨重的机器人把几十公斤的石块扔到目标空地上这似乎暗示了将来的战场,会有更少的伤亡,甚至战士会完全被机器人取代,到那时,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多的是技术之战,装备之战。展示的视频中也有长相滑稽夸张的机器人在灵活地跳街舞,还有十几个互相感应的机器人相互感应、协调,共同合作,向着同一个方向渐渐拉动躺在地上的小女孩。张平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智能机器人的不断发展与惊人成果。机器人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精彩,带来了便捷,解放了人的双手,这是革命性的变化。
关于大数据时代,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世界人口的增多,人类对于计算机的依赖性增强,这都提醒我们对于
大数据的计算与管理的重要性。而董守斌老师在所做大数据时代的高性能计算的讲座上,提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觊觎”大数据中所蕴含的价值,这一情况使得诸多的新兴技术得以普及,例如Hadoop。同样也使得越来越多的IT供应商将大数据分析作为企业新的营收增长点。在海量数据背景下,传统数据分析解决方案之所以遭遇瓶颈,主要原因是无法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而高性能分析解决方案采用了与传统数据分析方案完全不同的软件架构,如网格计算、库内分析以及内存分析等,可以极大地提高海量数据背景下的数据分析效率。云计算与大数据是当前IT行业最为热门的两个话题,并且这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常说到云计算就不可不提大数据,而说到大数据通常也会牵扯到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这种新兴的计算方式,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典型的云计算提供商往往提供通用的网络业务应用,可以通过浏览器等软件或者其他Web服务来访问,而软件和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上。云计算服务通常提供通用的通过浏览器访问的在线商业应用,软件和数据可存储在数据中心。但是,云技术要求大量用户参与,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隐私问题。用户参与即要收集某些用户数据,从而引发了用户数据安全的担心。很多用户担心自己的隐私会被云技术收集。正因如此,在加入云计划时很多厂商都承诺尽量避免收集到用户隐私,即使收集到也不会泄露或使用。但不少人还是怀疑厂商的承诺,他们的怀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学院组织的一系列IT前沿技术讲座让我重新认识到科学知识的
it讲座心得 第3篇
一、Macromedia中国授权培训I考试体系介绍
为了满足Macromedia中国用户日益增长的对其产品的培训需求,“Macromedia中国授权认证培训考试体系”于2000年在中国地区正式推出,旨在培养更多技术优秀、创意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多媒体教学、互联网多媒体及电子商务的开发人员。
“Macromedia中国授权认证培训考试体系”向整个中国地区提供Macromedia Flash、Dreamweaver、Fireworks、 Authorware等课程的认证培训与考试服务,通过认证考试的学员将获得Macromedia公司统一颁发的权威认证证书。
二、Macromedia中国授权认证项目介绍
Macromedia中国授权认证考试是专门为寻求Macromedia产品技能水平权威认定的Macromedia产品技术人员及Macromedia产品爱好者而设定的,认证项目包括MacromediaQualifiedWebDesigner(MacromediaWeb设计IJ币)、Macromedia Qualified Web Developer(MacromediaWeb开发工程师)、Macromedia Qualified InteractiveMultimedia Engineer(Macromedia互动多媒体工程师)以及Macromedia单项产品技能认证等。 (一)MacromediaQualifiedWebDesigner介绍 Macromedia Qualified Web Designer(Macromedia Web设计师)、是对网页.设计制作人员、Web开发人员及Macromedia产品爱好者综合应用Macromedia Flash、Dreamweaver和Fireworks进行专业、高效Web设计与制作能力的权威认定。
Macromedia Qualified Web Designer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Web设计与制作, 旨在通过学员应用独特设计理念、丰富动态应用程序、 互动多媒体制作方式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创作出最为直观、高效的Web作品。
1、MacromediaQualifiedWebDesigner认证培训课程包括:
MacromediaDreamweaverMX(Deslgner)
MacromediaFlashMX(Desagner)
Macromedia Fireworks MX
获得MacromediaQualified WebDesigner认证的利益:
(1)Macromedia公司权威认证
(2)Macromedia Qualified Web Designer认证证书
(3)一封Macromedia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签发的认证恭贺信
(4) 获准使用Macromedia Qualified Web Designer(Macromedia Web设计师)称谓
(5)存档于Macromedia人才信息库
2、获得Macromedia QualifiedWebDesigner认证条件
获得Macromedia Qualified Web Designer认证,必须通过以下科目的认证考试:
MacromediaDreamweaverMX(Deslgner)
MacromediaFlashMX(Deagner)
Macrome&a Fireworks MX
3、MacromediaQualifiedWebDesigner认证费用
Macromedia公司向已经通过MacromediaDreamweaverMX(Designer)、MacromediaFlashMX(Designer)和MacromediaFireworksMX三门课程的认证考试并获得相应单科认证证书者,免费发放由Macromedia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统一签发的Macromedia Qualified Web Designer权威认证证书。通过上述三门课程的考试费用为280元人民币/门,共计840元人民币。
(二)MacromediaQualifiedWebDeveloper介绍
Macromedia Qualified Web Developer(MacromediaWeb开发工程师) 是对Web制作开发人员、程序员及Macromedia产品爱好者运用服务器端软件MacromediaColdFusion,并与Macromedia Flash、Dreamweaver相结合应用,在高效、快速服务器脚本环境下迅速创建和开发动态内容出版系统、自助式应用程序、商务站点等综合应用能力的权威认定。
Macromedia Qualified Web Developer在课程设置上着重培养和提高学员运用Macromedia ColdFusion这一高效的服务器端软件产品创建丰富Intemet应用程序、处理XML、Web服务和Microson.NET架构的能力以及如何与Macromedia nash、Dreamweaver等产品紧密集成,开发出跨越多系统平台和设备的Rich Intemet Applications。
1、MacromedlaQualifiedWebDeveloper认证培训课程包括:
Macromedla ColdFusion MX
MacromediaDreamweaverMX(Developer)
MacromediaFlashMX(Developer)
2、获得MacromediaQuahfiedWebDeveloper认证的利益:
(1)Macromedia公司权威认证
(2)MacromediaQualifiedWebDeveloper认证证书
(3)一封Macromedia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签发的认证恭贺信
(4) 获准使用Macromedia Quall6ed Web Developer(Macromediaweb开发工程师)称谓
(5)存档于Macromedia人才信息库
3、获得Macromedia QualifiedWebDeveloper认证条件
获得Macromedia QuaUfied Web Developer认证,必须通过以下科目的认证考试;
(1)Macromedia COldFUsiOn MX
(2)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Developer)
(3)Macromedia FlaSh MX(Developer)
4、Macromedla Quallified Web Developer认证费用
Macromedia公司向已经通过Macromedia C0ldFusionMX、Macromedia DreamweaverMX(Developer)、MacromedianashMX(Developer)三门课程的认证考试并获得相应单科认证证书者, 免费发放由Macromedia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统一签发的Macromedia QuaUfied Web Developer权威认证证书。通过上述三门课程的考试费用为280元人民币/门,共计840元人民币。
(三)Macromedia Qualified Interactive MultimediaEngineer介绍
Macromedia Qualified Interactive MultimediaEngineer(Macromedia互动多媒体工程师)是对Web多媒体开发人员及相关行业多媒体设计人员综合应用Macrome-dia Flash、Dreamweaver、FireworkS牙口Authorware(或者Director)进行专业的多媒体应用程序创作能力的权威认定。
Macromedia QuaUfied Interactive Multimedia Engineer在课程上偏重于多媒体应用程序(课件,演示,动画)的设计制作,目的是让学员具备灵活应用上述工具进行多媒体设计和创意的能力,从而创造高度专业的产品。
1、Macromedia Qualified Interactive Mulmnedia Engineer认证培训课程包括:
(1)Macromedia Authorware 6 或 MacromediaDirector 8.5
(2)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Dedgner)
(3)Macromedia nash MX(Designer)
(4)Macromedia Pireworks MX
2、 获得 Macromedia Quali6ed Interactive Multime&aEngineer认证的利益:
(1)Macromedia公司权威认证
(2)Macromedia Qualified Interactive MultimediaEngiBeer认证证书
(3)一封Macromedia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签发的认证恭贺信
(4) 获准使用 Macromedia Qualified InteractiVeMultimedia Engineer(Macromedia互动多媒体工程师)称谓
(5)存档于Macromedia人才信息库
3、 获得 Macromedia Qualiflcd Interactive MultimediaEngineer认证条件
获得Macromedia QuaUfied InteractiVe MultimediaEngineer认证,必须通过以下科目的认证考试:
(1)Macromedia Authorware 6或Macromedia Di— rector 8.5
(2)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Designer)
(3)Macromedia nash MX(Designer)
(4)Macromedia Fireworks MX
4、Macrome&a Quali6ed Interactive Multimedia Engineer认证费用
Macromedia公司向已经通过Macromedia Author-ware 6 (或Macromedia Director 8.5)、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Designer)、Macromedia nash MX(De-signer) 和Macromedia Pireworks MX四门课程的认证考试并获得相应单科认证证书者,免费发放由Macromedia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统一签发的Macromedia QuaUfiedInteractive Multimedia Engineer权威认证证书。通过上述四门课程的考试费用为280元人民币/门,共计1120元人民币。
it讲座心得 第4篇
2011年11月9日下午4:00在综合楼报告厅开展了计算机工程系IT行业专题讲座。出席本次讲座的有计测党总支书记甘乃添、计算机系主任王宇川、广州中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黄总、朱老师和杨老师、计算机系辅导员陈炜鑫老师和古民华老师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担任此次讲座的讲师是广州中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黄总。
首先,甘书记对广州中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老师到我校开展该讲座表示热烈的欢迎,甘书记也讲述了开展这次讲座的重要性。接着,黄总为我们就网络工程师实习就业方案、大学生实习的现状及实习的好处、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IT行业职位及对专业技术的需求、当今的主流技术、大学生实习基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随后朱老师与同学们就毕业后从事IT行业的一些疑问进行交流。最后,王主任对讲座做了总结,并代表师生们对广州中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几个老师到我校开展讲座表示感谢。
it讲座心得 第5篇
学号:201213***** 摘要: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移动设备、社交网络的增多,人们不仅仅会接触使用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数据,也成为数据的制造者。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大数据热潮汹涌来袭!运用好大数据能产生巨大的价值。本文将从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及数据挖掘基本任务出发介绍大数据在分析客户购物行为中的应用。
关键字:大数据、数据挖掘、购物行为
一、大数据介绍
(一)大数据来源及定义
早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不过,大约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才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据统计,谷歌公司每天要处理超过24EB字节的数据,相当于美国国家图书馆所有纸质出版物所含数据量的上千倍。[1]IBM新兴市场部大数据中心总监王晓梅说:“大数据并非从天而降而是早就存在,所以大数据不是一场新的革命,而是一种演变。大数据本身其实不是一个新事物。我们有大量的海量数据其实由来已久。之所以大数据在最近几年突然变得如此热门,是因为我们第一次有成熟的技术不但能够有效地将这些大数据存储和管理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对这些海量的、多样性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产生洞察力,从而进一步产生生产力。大数据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商业模式的革命性转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数据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行业业务主管以及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推崇。”
“大数据”一词由英文“Big Data”翻译而来,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中把“大数据”定义为“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2]
(二)大数据特征
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即大量化,快速化,多样性和价值。[3]
二、数据挖掘技术介绍[4]
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关系、模式和趋势,并利用这些知识和规则建立用于决策支持的模型,提供预测性决策支持的方法、工具和过程;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分类与回归、聚类、关联规则、时序模式、偏差检测五个方面。
分类就是构造一个分类函数(分类模型),把具有某些特征的数据项映射到某个给定的类别上。
回归先假设一些已知类型的函数,这些函数可以用来拟合目标数据,然后利用某种误差分析确定一个与目标数据拟合程度最好的函数。
分类与回归又被称为有监督的学习。
聚类分析是在没有给定划分类的情况下,根据信息相似度进行信息聚类的一种方法,又称为无指导的学习。
关联规则:揭示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种关系没有直接在数据中表示出来。时序模式:描述基于时间或其他序列的经常发生的规律或趋势,并对其建模。
偏差检测:用来发现与正常情况不同的异常或者变化,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变化是有意的诈骗行为还是正常的变化。
三、大数据在分析客户购物行为中的应用
(一)、购物前期客户需求发掘和潜在客户定位
利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购物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客户在现实生活中留下的数据(在搜索引擎上的搜索或者购物网站上的浏览点击等)发现客户的需求并建立极具针对性的潜在客户名单。
以西班牙品牌ZARA为例,该公司透过全球资讯网络,每一件销售出去的衣服都有自己的销售身份证(包括售价、部门、时段、客户),这些数据经过自动化程序分析出顾客喜欢的质地、样式及颜色之后能把新的需求迅速转化成产品。传统服装行业按季度推广产品,但ZARA的理念是每3、4个星期就提供新产品,最短3天就可以推出一款新品,一年可以推出12000款时装。正是大数据分析所带来的洞察客户需求的能力让ZARA引领了快速时尚风潮的崛起。
(二)、购物中期客户购物习惯兴趣分析和产品推荐
根据客户购买商品的关联分析发现客户购物习惯,由客户购买的产品种类留意的产品信息等判断客户兴趣,以便在客户购物时进行有效地产品推荐,提高产品销量。
著名的“尿布与啤酒”故事:尿布和啤酒摆在一起出售的举措使尿布和啤酒的销量双双增加。这是发生在美国沃尔玛连锁超市的一个真实案例。沃尔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库系统,为了能够准确了解顾客在其门店的购买习惯,沃尔玛对其客户进行购物篮分析。沃尔玛数据仓库里集中了其在各门店的详细原始交易数据,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沃尔玛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一个意外的事实是:跟尿布一起购买最多的商品居然是啤酒!经过大量实际调查和分析揭示了一个在“尿布和啤酒”背后的美国人的一种行为模式:在美国,一些年轻的父亲下班后经常要到超市去买婴儿尿布,而他们中有30%到40%的人同时也为自己买一些啤酒。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美国的太太们常叮嘱丈夫们在下班后为小孩买尿布,而丈夫们在买尿布后又随手带回了自己喜欢的啤酒。
在产品推荐上典型的例子有亚马逊,客户在亚马逊上的每一次搜索都会增加其对客户兴趣的了解,亚马逊根据其了解推荐相关产品。
(三)、购物过程中客户个性化要求的满足
通过客户在网上的搜索及主动的要求与建议等信息的获取,发现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按照传统的二八原则,大量零散的、不具规模价值的消费者需求是会被忽视的,商家只需关注占比为百分之二十的重要客户。而现在在互联网领域,我们一直在讲长尾理论,其实就是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即个性化的东西,一一满足之后长尾效应就会显现,企业就能够将过去不被重视的长尾的价值更多的挖掘出来。另外随着客户个性化要求的满足,客户对商家的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将大大提高。
(四)、购物后期客户关于商品或商品流程的反馈及反馈影响分析
通过顾客发的商品图片、评论、购买反馈等大数据分析该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及商品售出环节或商品本身存在的问题。另外通过“达人”推荐,给好评等方式扩大商品影响力度。根据点赞数等形式可以评测其影响。
在优衣库上,购买过该品牌产品的消费者自己搭配服饰。并通过在YouTube上传视频和社交网站上发布照片的形式“晒单”,优衣库根据喜爱“晒单者”搭配方式的跟随者数量决定其赠送给“晒单者”优惠券的面值。这种模式不仅为公司省掉了大量成本还提高了客户体验质量。
四、总结:
大数据不仅在分析客户购物行为改变运营模式上有极大的运用,也预示着包括银行、保险、医疗等众多行业的改革,谁能越早在这场革命中掌握大数据挖掘技术谁就能获得更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01 11 [2] 郭晓科 大数据[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