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设计心得(精选6篇)
icon设计心得 第1篇
网页制作Webjx文章简介:不难发现,现在大部份网站都融入了图标,图标逐渐成为网站里重要的一部份,无论是导航,栏目内容,甚至是广告banner及场景 很多时候图标都充当着重要角色,在我们设计网页或是一些界面时,是否曾遇到这个图标不好用,那个图标有版权,这个颜色或角度不是我们需要的,那
不难发现,现在大部份网站都融入了图标,图标逐渐成为网站里重要的一部份,无论是导航,栏目内容,甚至是广告banner及场景…… 很多时候图标都充当着重要角色。在我们设计网页或是一些界面时,是否曾遇到这个图标不好用,那个图标有版权,这个颜色或角度不是我们需要的,那个不是我们要表达的含意…… 那么,我们需要自己设计图标,
图标设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小经验。先来看几个线稿与最终效果图:
嗯,就先拿最后这支[铅笔]为例(比较简单易分析)。首先,弄明白这图标用在哪?也就是先弄清楚需求——弄一支可以当冲浪板的铅笔。好了,一切废话到此终止。
设计过程分三大部份,线稿手绘——photoshop制作——图标运用。今天主要说说前两部份。
icon设计心得 第2篇
本教程主要使用Photoshop绘制的立体特效ICON肥皂盒图标,教程的重点还是图层样式的运用,教程的参数清晰,思路有序,能学到不少好技巧,下...本教程主要使用Photoshop绘制的立体特效ICON肥皂盒图标,教程的重点还是图层样式的运用,教程的参数清晰,思路有序,能学到不少好技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先看看效果图
新建画布相信大家都会了。
然后新建个渐变调整层。
这是参数。
本教程主要使用Photoshop绘制的立体特效ICON肥皂盒图标,教程的重点还是图层样式的运用,教程的参数清晰,思路有序,能学到不少好技巧,下...选择圆角矩形工具画一个矩形出来。
ctrl+j复制一层,然后双击缩略图右下角,弹出拾色器进行更改颜色
选择移动工具,点击命名为底的图层,用方向键↓向下移动5像素
用直接选取工具移动点击红框中的锚点,然后会出现姑且称之为调节手柄的东东
用调节手柄向里收
另一边同样
本教程主要使用Photoshop绘制的立体特效ICON肥皂盒图标,教程的重点还是图层样式的运用,教程的参数清晰,思路有序,能学到不少好技巧,下...复制一层,自由变换缩小,更改深一些的颜色
同样变换大小,更改颜色
11给这几个图层打包个组
12矩形工具画个小圆
本教程主要使用Photoshop绘制的立体特效ICON肥皂盒图标,教程的重点还是图层样式的运用,教程的参数清晰,思路有序,能学到不少好技巧,下...然后给小小的圆形加特效,加特技,
第三张的等高线是内阴影里面的等高线
3然后就复制,位置随意排放,这是沥水槽,流掉水的地方
14接下来就是做肥皂了,用椭圆工具等比例拉一个圆出来
用直接选择工具选择上下两个锚点,然后ctrl+T变换
本教程主要使用Photoshop绘制的立体特效ICON肥皂盒图标,教程的重点还是图层样式的运用,教程的参数清晰,思路有序,能学到不少好技巧,下...同上步骤,不过换成左右方向
以上是肥皂图层的图层样式参数。
本教程主要使用Photoshop绘制的立体特效ICON肥皂盒图标,教程的重点还是图层样式的运用,教程的参数清晰,思路有序,能学到不少好技巧,下...复制肥皂图层,删除原先的图层样式,重新加一个内阴影,记住,图层填充是0!!!
新建空白图层,用白色画笔画一笔,然后高斯模糊,再调整一下不透明度就可以了
19然后我们来给肥皂盒加图层样式,其实一开始也可以加,不过我不想,留到后面加。
内阴影
新建空白图层,用画笔点一下,自由变换拉伸,然后移动
给命名为内的图层加个投影,主要作为高光
本教程主要使用Photoshop绘制的立体特效ICON肥皂盒图标,教程的重点还是图层样式的运用,教程的参数清晰,思路有序,能学到不少好技巧,下...这是暗面,新建一个空白图层,对下面图层进行剪切,然后用画笔轻轻涂些墨绿色上去,过后根据自己感官调整下不透明度
关于住宅电气设计的心得 第3篇
1 配电系统
住宅供电由小区变配电所引入, 应采用三相四线 (TN-C系统) , 经重复接地后进入单元总电表开关箱, 改成三相五线制 (TN-S系统) 后再放射到各用户, 配电箱中应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 断路器应选用能同时切断相线中性线的断路器。住宅用电负荷计量应采用一户一表制, 建议将单元总开关及分户电能表集中设置以便管理。户内配电系统: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 为避免电气线路过载和降低谐波电压的影响, 户内配电系统应采用多回路形式, 至少应设照明回路、一般插座回路和空调回路, 如实际需要也可将厨房和淋浴室设为单独回路。此外考虑到家庭办公和信息化的发展, 还应增加一条专用回路。
2 集中电表箱的设置
集中电表箱的设置应将数量控制在12只表以内, 否则电表箱体积太大, 在制做、安装及进出管线施工方面都不便, 多层住宅一般设置在首层嵌墙暗装, 对建筑墙体造成较大影响。高层住宅应设置在中间层的楼梯侧墙上, 而不应设置在管道井内, 一是表箱体积大, 对管道井要求高, 再者就是不利于电力部门查表。对单相电源进线的用户采用单相电表, 对三相电源进线的用户采用三相电表。
3 漏电断路器极数及漏电动作电流的选择
《民用电气设计规范》要求每幢楼进线断路器设漏电保护, 常遇到的问题是断路器的极数与漏电动作电流的选择。规定“当装设漏电电流动作的保护电气时, 应能将其所保护的回路所有带电导线断开。”在住宅设计中多为单相负荷或单相负荷与三相负荷同时存在, N线不可能保持地电位, 所以应选用三相四极漏电断路器 (末端插座回路选用两极漏电断路器或可断开N线的1P+N型漏电断路器) 。设漏电保护的目的根据条文说明是为防电气为灾。
4 每户电源进线
大多数住宅每户一般都为单相电源进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级住宅的冬季采暖与夏季降温已不完全是采用以往的分体式空调来完成, 而是由家庭小型中央空调系统取而代之, 家庭中央空调系统一般由风机盘管和空调主机组成, 风机盘管依然为220V电源, 空调主机则为380V电源。此时住宅电源应采用三相电源进线, 出线回路亦设一路三相断路器作空调主机电源。《住规》还规定每套住宅进线断路器应采用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开关电器, 所以对于单相电源进线采用双极开关;对于三相电源进线采用四极开关。
5 户内配电箱回路的设计
一般出线回路按照明、普通插座、空调插座、厨房插座、电热水器插座等回路设计。另一种方式, 除了厨房和电热水器插座回路外, 其余插座完全可以按房间分片区设置回路, 暗敷线路按最近路线敷设时, 由于住宅的面层比较薄, 线路管线交叉不易处理;另外照明线路通常利用顶棚灯的接线盒进线分线, 在住户铺设木地板时, 往往将敷设在地坪内的管线打断, 造成电气不安全和使用的不方便。暗敷线路沿板孔、墙缝垂直或平行于地面敷设, 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因为管线交叉可以在墙缝中解决, 而照明线路则在墙的拐弯处利用接线盒进行分线, 而非顶棚灯的接线盒, 这样住户也可根据《住宅使用说明书》中的配电平面图, 了解进入灯具线路的具体方向和位置, 从而避免在铺设木地板时将管线打断。忽视浴室的电气安全措施在浴室发生电击事故的危险机遇特别大, 因为潮湿人体的接触电阻大都非常小, 所以很小的接触电压也会发生严重的电击事故与死亡事故。由于这一缘故, 浴室被称为电气安全的特殊场所, 但我国却至今没有特殊场所的国家电气标准, 仅在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以下简称《民规》) 有一些电气安全措施的规定。
6 插座的设置
空调、浴霸、电热水器及厨房吸油烟机插座应采用单相三极插头, 其中壁挂式空调插座安装高度一般情况下不应小于1.8米, 卫生间及厨房的布置预留单相三极防溅型插座。另外, 对于洗衣机、冰箱等的插座应选用带开关型的。
7 灯具的选择
应该选用功能性灯具, 选用节能灯具, 对于光源要求应选用节能光源, 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时, 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 (PE) 或接零 (PEN) 可靠, 并应有专用接地螺栓, 且有标识。住宅卫生间一般都设有壁灯, 为满足规范要求, 建议采用利用卫生间的局部等电位联结的作法, 而不必为一两套壁灯设照明用PE保护线。由于住户搬进住宅后一般会装修, 为避免浪费, 只在灯位处布置灯座。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实施绿色照明工程, 对于家庭来说, 紧凑型荧光灯是取代白炽灯的最好选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卡口灯座在更换光源时, 稍不注意, 就会电着人, 加之紧凑型荧光灯的灯头是螺口, 不能用卡口灯座, 所以在住宅设计时应选用螺口灯座, 以确保住户使用安全和方便住户更换光源。
8 智能化发展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随着微机自动检测及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 楼宇智能化的实现已成为可能。未来的住宅楼应有一个由检测单元、执行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单元和微机组成的智能监控系统, 由该系统对楼宇内的设备运行、电气故障、火灾、盗情等进行集中监控。再设置综合布线系统, 将一定区域内的楼宇按星型拓朴结构建成小区局域网, 进而所有局域网连接, 同时与公安、消防、电讯、广播住宅管理等部门连网从而建成城市住宅管理信息网络, 实现住宅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控和管理。
结束语
做好住宅电气设计在使用《民用电气设计规范》、《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其他电气设计规范的学习,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制定的条文去做, 才能使设计图达到“尽善尽美”。
摘要:加强对电气设计规范的学习, 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制定的条文去做, 使设计图达到“尽善尽美”。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设置
参考文献
[1]王金元, 洪元颐, 温伯银等.民用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接地极设计过程及心得 第4篇
接地极是指埋入土壤中或特定的导电介质 (如混凝土或焦炭) 中与大地有电接触的可导电部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等主要描述防雷接地的规范中, 使用的名词为“接地体”, 但在《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065—2011) 等综合描述多种功能接地的规范中, 使用的名词为接地极, 笔者分析原因为:‘极’较抽象, 可以为各种形式, 其概念范围可包括‘体’, 较适合对于多种功能接地的描述, 因此本文使用‘接地极’) , 分为人工接地极与自然接地极, 是接地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工程设计中对接地极的设计方法通用性较强, 因此, 容易在设计时缺乏考虑, 忽略细节, 导致施工人员对图纸中做法不明确, 影响施工进度, 同时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下面以笔者做过的某工程为例, 阐述对接地极设计的过程及一些心得。
2 本工程设计过程
1) 工程大致情况
本工程分为4个地块, 其中有3个地块已完成施工图设计, 各地块内包含若干个子项, 每个子项为1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物, 因此, 为每个子项单独设置接地装置。
2) 接地极整体要求
按功能划分, 本工程各子项内均包括防雷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 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中第12.1.4条、《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中第5.2.5条及其条文说明中的要求, 并结合本工程大部分接地均在各自的建筑物内的实际情况, 各功能接地应共用一组接地装置, 但接地电阻不应大于各要求中的最小值, 因此, 本工程各子项只设置1个接地极, 且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 接地电阻均不得大于0.5Ω。但位于建筑物外的用电设备, 如路灯、景观照明、泛光照明等, 若仍与此接地装置连接, 当出现接地故障时, 设备外壳很可能对地产生较高电位差, 一旦有人接触容易发生危险, 按规范要求应采用局部TT系统, 因此, 要求在景观深化设计时在用电设备附近单独设置接地极。
3) 接地极形式的选择
接地极分为人工接地极和自然接地极两种, 由于自然接地极具有耐用、节省投资、抗腐蚀性强、电气性能良好 (接地电阻小、阻抗低、电位分布均匀等) 的特点, 且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2012) 中第5.2.6条要求, 本工程均采用自然接地极的形式, 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极。
4) 基础类型及接地极做法
由于不同建筑物基础类型不相同, 因此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极时, 应事先与结构专业设计人员沟通, 了解其基础结构形式及配筋形式。
本工程内基础类型有两种, 梁板式筏形基础和独立桩基础, 下面以两个基础类型不同的子项为例阐述设计方法。
(1) 子项A: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 即整个地基上连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板, 其中纵横交错的基础梁形成网格装, 其大致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接地极的做法为:
(1) 将基础梁中的上下两层钢筋中的2根主筋 (见图1) 纵横连接成接地网格并在其相互交叉处连通;
(2) 将基础板中上下两层主筋 (见图1) 沿建筑物外圈焊接成环, 并与上述 (1) 中的接地网格连通;
(3) 将建筑物地下部分外墙内与基础梁垂直相交处的两根竖向主筋自身连通, 并在室外地平下0.6m处用横向主筋连通, 同时下端与接地网格连通;
(4) 从上述 (3) 中的竖向主筋向外墙外侧引出接地板, 为人工接地预留连接点;
(5) 上述的连通均指形成电气通路, 所有绑扎的节点均采用焊接;
(6) 以上部分构成本工程的总的接地极, 要求总接地电阻不大于0.5Ω。
(2) 子项B:采用独立桩基础, 即将混凝土灌入挖好的桩孔中 (孔内敷设好钢筋) , 形成若干个灌注桩, 然后每几根桩为一组 (其中包括5根、9根、12根为一组的形式) , 在顶上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若干承台, 结构柱从承台内向上延伸, 柱底与承台底高度相同, 且均位于灌注桩上方, 各承台上端由防水板相互连接, 其大致的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 接地极的做法为:
(1) 将各位于结构柱下面的灌注桩 (见图2) 中的2根竖向主筋、承台中结构柱内 (见图2) 的主筋、承台 (见图2) 中轴线处的主筋 (2根) 相互连通;
(2) 将防水板 (见图2) 内轴线处的2根主筋相互连通, 并与上述 (1) 中承台内轴线处的主筋连通, 形成接地网格;
(3) 利用承台和防水板内的主筋沿建筑物外圈连接成环, 并与上述 (2) 中的接地网格连通;
(4) 上述的连通均指形成电气通路, 所有绑扎的节点均采用焊接;
(5) 以上部分构成本工程的接地极, 要求总接地电阻不大于0.5Ω。
3 设计心得
在设计中经过研究学习, 并向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请教, 总结了一些在设计接地极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1) 缺乏与结构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并非每个工程基础内所有钢筋都可以作为接地极 (例如特殊情况下基础桩会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结构专业可能不允许使用此部分钢筋, 此种情况可在混凝土内预置扁钢或圆钢做人工接地极) , 而且对于不同的基础类型接地极的做法也不同, 如上述两种基础形式的接地极在平面图中虽然均以打网格的形式体现, 但是在实际做法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 在设计之初必须先向结构专业人员了解结构形式, 同时在设计图纸中应有较详细的文字说明, 以便更好地指导施工。
2) 结构钢筋与钢筋之间的连接一般根据钢筋的直径大小采用绑扎、机械连接或焊接的形式,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中第4.3.5条的规定, 以上几种连接形式均可满足对防雷接地极的要求。但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065—2011) 第8.1.3条中的第2条对低压电气装置的接地极的要求, 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的方式, 因此, 在各功能接地共用接地极时, 仅需要求将绑扎形式的连接点焊接, 既不应盲目地要求所有连接点均采用焊接, 也不应完全依靠土建连接, 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 既节省工序又满足规范要求为最佳。本工程设计时经向结构专业人员了解, 接地极所使用的钢筋在土建施工中采用了机械连接和绑扎两种形式, 且各功能接地共用接地极, 因此设计时要求所有绑扎的节点均采用焊接。
3) 采用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时, 由于各处钢筋直径有所不同, 因此, 在设计时接地电阻的计算值会有较大误差, 因此, 有必要考虑若因特殊情况导致接地电阻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时, 预留设置人工接地极的可能性。
4 结语
接地主要作用是防止人身受到电击、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护线路和设备免遭损坏、预防电气火灾、防止雷击, 而接地极又是整个接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个功能接地的基础, 其设计是否合理, 将直接影响人身安全及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 对接地极的设计应引起建筑电气设计人员足够重视, 使其设计符合规范要求, 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轻各类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GB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S].
[2]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3]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
现代展览设计之心得与体会 第5篇
作为工程的展示设计, 首要的质量标准是其牢固性, 安全性、时效性、经济性等, 同时, 展示设计作为艺术, 展示设计艺术形象的个别性、美感的主观性、艺术的独创性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展示设计, 在结构上, 一般来说要符合以下标准:完整、符合行业及文化的要求、舒适、有创造性;在色彩上, 则需要助于展示主题内容的表达, 创造出良好的展示环境气氛。
首先是完整性标准, 整合而统一, 是展示艺术的首要标准。形态统一、色彩统一、工艺统一、格调统一。总之, 好的设计在艺术形式的秩序方面, 都是十分明确的。
行业性标准, 也可称之为功能性标准。主要是讲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问题。各类不同的展览空间, 所需要的功能性设计是不同的, 有的需要更多的商品展示, 有的需要更多的形象展示, 有的需要开放式的设计, 有的则需要比较密闭的方式去展示, 具体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去深化。
文化性标准, 设计要有突显的风格和品味, 其中地域和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应当有自然而然的表现。体现出历史继承下发展的有根的特征。这点在对整个展团的总体设计上, 显得尤为重要。
舒适性的标准, 展示空间是为展示方和采购商服务的, 同时也是一个洽谈的空间。让展示方和采购商能够坐下来舒适地洽谈, 是展示空间重要的使命。空间环境的开放性, 通透流动性、可塑性和有机性。给人以自由, 给人以亲切, 让人可感、可知、可以自由进出入, 参观和交流。
为了让展示方和采购商达到最大的舒适性, 根据一般的心理需求, 展示空间的净高度最低应大于或等于4m, 过低会使观众压抑、憋闷。也有不少带双层的展示空间最高有8m至10m, 适合大型国际博览会的展示需要。而在陈列密度方面, 展品与道具的面积, 占展场地面与墙面的40%最佳, 占50%也可。但如果超过60%时, 就会显得拥挤、堵塞。特别是当展品与道具体形庞大时, 陈列密度必须要小。否则, 会对观众心理造成压迫感和紧张感, 极不利与参观;特别是当观众多时, 较易引发堵塞和事故。陈列高度方面, 根据人 (观众) 的标准身高尺度, 展板和隔断墙的高度一般是2.2~2.4m。过高则有令展示空间变小的反作用。
创造性的标准, 要让观众看起来悦目, 听起来悦耳, 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 这就要求展台设计师必须完成两个任务:首先展台所要表达的“内容”必须尽快被观众识别出来;其次, 必须赋予展台和参展企业一种“精神”。要达到这两个目的, 展台必须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而这种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设计思路上, 而且还需要通过展示用品来体现。
展示设计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创意的新颖和艺术形象的独创性。独特的形象将给人以冲击、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刺激, 令人过目不忘, 发挥最有效的市场作为, 实现最有效的形象传播。这种创造涉及到形式的定位、空间的想象、材料的选择、构造的奇特、色彩的处理、方式的新颖。
如前所述, 展示空间的设计结构很重要, 如果色彩搭配得当的话, 不仅与结构互相应和, 还会相得益彰。色彩设计是展示空间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展厅环境能够使观众更好地接收和理解信息。在展示设计的诸多因素中, 其色彩设计在展示作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色彩是展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创造展示环境气氛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之一。商业活动是商业氛围为前提的, 商业活动的环境氛围是产生于设计思想的指导下, 物质空间的基础上所营造的。其中色彩的定位在商业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色彩通过人们的感知印象产生相对应的心理影响, 左右着空间的使用者对其空间的看法, 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活动行为。
展示空间的色彩设计, 应该有色彩基调, 不可太花梢, 要助于展示主题内容的表达, 表现某种情调和气氛, 必须要突出展品, 色彩与展品为互补色或有鲜明对比, 还要有益于观众参观, 不过于刺激和伤害观众的视觉器官, 要符合观众对象的欣赏习惯, 这就要求对观众对色彩的喜好和禁忌要了解, 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使用色彩。例如运用绿色造成宁静的气氛, 或用绿色消除疲劳;使用紫色让人获得安全感;运用蓝色使人富有理智;用藕荷色体现妩媚和柔情等。
展示设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作, 这就要求在展示的空间、道具、展品、装饰、照明等方面, 都应在总体色彩基调上统一考虑, 运用色彩调和方法能产生事半功倍地效果。比如类似色相调和能产生富有变化的美感, 这种调和方式的运用, 能体现展厅的统一风格形成系统的主题色调。
但是展厅中光有统一的色调是不够的, 要充分发挥展示的功能, 还需要色彩的对比。没有色彩的对比, 就没有色彩的表现。对比是展示色彩设计求得生动变化的最基本的着眼点, 没有对比的色彩关系总是相对平淡的。如果观众由于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色彩对比刺激就会感到平淡乏味。因此, 在展厅色彩设计时, 应避免过于单调或过于统一而没有变化。
对比与调和是空间色彩设计组合的基本规则。同一色相的颜色, 可以用明度的变化产生对比;同一明度的颜色, 也可以用不同色相或纯度产生对比;近似色和邻近色的运用, 有利于组成和谐的色调。为了增加空间色彩的活跃气氛, 往往也可使用对比色或补色, 但需要运用主色调来进行统一。以对比色调为主, 有助于空间个性化、差异化的必须。但应注意调整视觉生理和心理的和谐感。
色彩的创意表现在既简洁又丰富上, 如何处理好色彩的节奏感便是关键, 将表达设计概念的颜色用在关键性的几个部位, 从而使整个空间展示被这些色彩所控制。结合展示的主题, 使用不同的色彩。例如食品类别的展览会, 人们比较习惯使用暖色调, 如橙、乳黄、红等暖色作为主色调, 因为这些暖色比较有食欲感, 而搭配其他的冷色调, 如中绿、浅绿、碧绿等代表健康、环保, 以及绿色食品的色彩, 使这个展厅形成一个多样统一的富有节奏感的空间。
展示空间的色彩设计首先要在展示设计中通过对展览主题、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在展示形式上要根据展示的主题内容、环境空间、展具、企业形象以及文字说明等进行艺术处理, 使其达到以人为主题, 以展示对象与观众的有机融合为理念而进行设计。
首先要确定主调, 展示色彩应用应有主调或基调, 冷暖、气氛、变化都是通过主调来体现的。对于规模较大的空间, 主调更应贯穿这个展示空间, 在此基础上在考虑局部的、不同部位的适当变化, 主调的选择是一个决定性的步骤, 因此必须与展示活动的主题十分贴切, 即希望通过色彩达到怎样的感受, 是典雅还是华丽, 是安静还是活泼, 纯朴还是奢华。用色彩语言来表达是很不容易的, 要在许多色彩方案中, 认真仔细的去鉴别和挑选。
主调确定后, 还要考虑色彩的施色部位及其比例分配, 如展示空间的地面、墙面、天花板, 以及其中展品的色彩等, 作为主调, 一般应占有较大比例, 而次色调只占小的比例。其中, 要顾及到空间的色调气氛, 空间的色调气氛商业环境设计的色彩心理氛围和色彩所烘托的空间调性, 而不是单独对空间只某个具体物的颜色而言。它包括环境维护体所采用的表层用色, 尤其是空间光源 (自然光或人工光) 布光处理。
充分利用色彩特性, 协调展品与展示道具的关系, 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要。展示道具是展示活动中使用的器具, 它既是围护组合空间、承托陈列展品、引导指示说明和保护展品等的设备, 又是展示整体设计中使观者直接感受的界面实体。其造型、结构、色彩、材料, 以及制作工艺可直接影响展示风格, 因此展示道具与展品的色彩关系、结构形式要形成统一的风格。
另外, 展示色彩设计应结合CIS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 体现行业特征和企业的整体文化内涵。展示设计色彩首先要考虑它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处于一套既定的标识系统中, 因此, 展示的色彩与其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生成一个有序的色彩系统。
一般而言, 企业标志的标准色即为展厅的专用色, 在展场内色彩设计中应充分运用企业的标准色, 为企业做宣传, 包括墙面海报、悬挂旗帜、POP广告、指示标牌等处, 使参观者进入展馆时对企业的形象形成深度记忆, 有利于企业品牌效应的形成, 使整个展位形成一个非常统一、和谐, 有别于其他展位的视觉环境。
展示色彩设计还要充分利用灯光照明特点, 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照明是实现展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想创造出有特点的艺术氛围, 针对视觉要求合理的进行展厅的照明设计, 在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 运用照明技巧达到展示的最佳效果。
展厅的照明设计应根据展品的特性选择不同的照明方式, 例如, 在重要的展示区域或展示贵重物品可采用重点照明方式, 即用较强的照度, 使局部展示内容更为突出, 利用光的聚射、虚实、深浅等, 最大限度地突出展示局部区域或展品, 完整的呈现展示内容的形象, 创造出丰富、生动, 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总之, 展示色彩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不是单一、孤立的存在的, 不能把一种类型的展览规定成一种颜色, 那样, 展示色彩设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 要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手段, 从整体出发, 求得色彩空间的对比与调和空间的整体色调与局部构件所产生的色彩虚实对比。要合理地运用与搭配色彩, 展示设计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色感和空间处理能力, 还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谈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设计心得 第6篇
1 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规划要点
健康体检中心的服务对象一般为健康人和亚健康人群,也有部分有疾病的人群,与医院中其他服务对象———前来就医的患者有所不同。从尊重体检者的心理需求和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角度出发,在健康体检中心的位置规划时即应注意避免两部分人员的交叉。健康体检中心应尽可能布置在独立建筑物内,在条件不允许时可在医院建筑主体内布置,一般在门诊楼内,但应有独立出入口。体检者一般都有正常的活动能力,所以可将医院主体建筑内较低楼层让给来就医的患者,体检中心可布置在相对高的楼层。
健康体检中心在医院中功能相对独立,但是涉及到的检查科目繁多,有些检查需要其它科室给予协同支持。部分生化检验项目必须依靠医院大型设备集中处理,但前端取样可在体检中心完成。透视、放射甚至CT设备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在体检中心内设,或集中设在影像科室。有些医院体检中心设有MRI的检查项目,一般不在该科室单独设,而与影像中心合用。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中第二十四条规定:“健康体检设施及其所需的面积指标,应根据实际需要报批。”说明该标准中的面积指标并未包含健康体检中心的面积,在设计中需要注意。
2 健康体检中心的流程特点与平面布局
医院设计讲究流程合理,健康体检的流程同样决定了体检中心的平面布局。健康体检服务的目标人群一般分为两类:单位(集体)体检者和个人体检者,个人体检者又根据体检目的不同划分为行业体检者和一般健康体检者。单位(集体)体检特点为人员集中,检查项目提前已确定。行业体检特点为检查项目固定且相对简单。一般体检特点为检查项目繁简不定,检查时间分散。图1、图2分别为两类人群的体检流程。
各类健康体检一般均包括以下活动:样本化验(如血、尿等)、各部位的检查(如五官科、内科、外科等)、小型设备检查(如B超、心电图等)、大型设备检查(如透视、X光、CT等),附加服务活动包括就餐、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有一部分需要划分性别进行检查。体检者完成以上活动的一般顺序见图3。
通过分析看出,登记大厅、采血厅和餐厅是体检者活动最为集中的空间,需要设计得宽敞开阔;几个公共空间也可临近设置,便于相互借用及人流疏散。围绕大厅设置各检查区域,形成诸个独立尽端,既便于体检者寻找,又避免人员交叉拥挤,还使大厅到达检查室的路线最短。大厅周边还应设置卫生间,因几乎所有体检者都须采集尿样,应考虑卫生间洁具的设置数量,并注意设置洗手池。
大型设备检查区如不能集中在健康体检中心,应相对靠近,或在管理上采取预约的措施方可减少体检者的不便。尿、便常规应尽量结合卫生间设置标本收集处,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也可方便体检者。普通检查人流较为集中,但检查速度相对较快,可设置等候区。口腔科可开展口腔治疗的后续服务、眼科可开展验光配镜等附加配套服务,或根据医院需求在适当位置预留空间,或与医院内相关科室统一考虑。男、女需分开检查的部分应尽量分通道布置,注意保护体检者的私密性。不具备分通道条件时,应分室设置,并宜在室内通过隔断或布帘分隔出小前室。此类检查速度较慢,应设较大的等候空间。
有些医院设有贵宾体检者专用通道,可设置独立的更衣区、休息室,普通检查室及小型设备检查室可与一般体检者分设或合用,大型设备检查室应与一般体检者合用,以提高设备使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3 健康体检中心的室内空间设计与人性化
健康体检中心的室内设计应做到温馨、舒适、安全,室内设计的风格定位和材料选择都应接近公共建筑,色彩运用上则可采用浅绿、浅蓝、米色等温馨淡雅的颜色来营造出轻松、柔和的氛围。适当位置可布置壁画、绿色植物等作为点缀,室内布艺的材质和色彩也宜自然、素雅,可缓解体检者等候时焦急的心情。
入口大厅应设总服务台,作为登记、收费、咨询、导医等多功能使用,还可提供衣物存放、预约体检等服务。总服务台应考虑设在入口大厅的合理位置并留出足够空间。
采血厅应明确划分采血区、等候区,以保证有序检查。
各检查室与候诊区的设计也应注重人性化。检查室可由传统的大房间改为小房间,医生与体检者一对一的检查空间是对体检者隐私的尊重与保护。候诊区可由传统的走廊候诊改为走廊与集中候诊区结合的二次候诊。在集中候诊区设置电视、书报、饮用水等设施,最大限度改善体检者等候时的焦躁情绪;在二次候诊区营造较为安静的环境,可加以轻柔的背景音乐,使体检者心情尽快平静、放松下来。集中候诊区尽可能有直接对外采光通风的条件,及时通风可减少交叉感染,室外宜人的景致更给等候者带来好心情。如只采用内走廊式一次候诊形式,走廊尽端应尽量有采光通风条件。
健康体检中心室内设计应考虑无障碍设施的配备,满足老年人、妇女、儿童的使用要求。
4 健康体检中心的室外环境设计
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在独立建筑内设置时,其入口处应设开敞的广场空间,方便单位(集体)体检者的组织疏导。绿化形式可自然随意,与医院整体绿化设计相结合。在体检中心的临近位置设座椅,供等候者使用。当健康体检中心设于楼层处时,可在体检者目光所及的室外空间设置绿色植物、景观小品等,丰富视觉空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