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柃属植物资源(精选8篇)
华东地区柃属植物资源 第1篇
全世界约有苹果属植物55种,主要分布在北温带的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我国有26种,其中有16种为我国特产[1]。苹果属部分种类是可供直接食用的重要水果植物,如苹果、花红等,部分种类可作嫁接苹果的优良砧木。四川攀西地区是我国苹果属集中分布地区之一,调查该地区的野生苹果属资源,对本地区优良苹果育种、引种栽培以及苹果砧木选用和研究苹果属植物的起源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1 自然条件概况
攀西位于四川西南部,地处横断山脉东缘,位于东经100º03´~103º52´,北纬26º03´~29º18´,国土总面积为67857 km2,由攀枝花市(含米易、盐边2个县)和凉山州(西昌市及普格、宁南、会理、会东、德昌、盐源、木里、雷波、金阳、美姑、冕宁、喜德、越西、甘洛、布拖、昭觉16个县)共计2市18县组成。攀西地区以亚热带为基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了地形复杂多变,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多样,赋予了攀西地区十分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
2 苹果属植物资源
笔者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记录、资料的查阅[2,3,4,5,6]及国内部分标本馆标本的查询,整理出攀西地区的苹果属野生植物资源12种(见表1),占四川野生苹果属植物资源(17种)[7]的71%,其中木里海棠为攀西木里县的特有种。在冕宁彝海发现了近似丽江山荆子的类群,但该类群花大,直径4~5 cm,雄蕊数量(15)20~30,与丽江山荆子有明显区别,是否为丽江山荆子的变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分种检索表
为识别攀西地区的12种苹果属植物,编写如下分种检索表。
1. 叶片不分裂,在芽中呈席卷状;果实内无石细胞
2.萼片脱落;花柱3~5;果实较小,直径多在1.5 cm以下
3. 萼片披针形,比萼筒长
4. 嫩枝无毛或被短柔毛,细弱;叶片最初有短柔毛,以后多数脱落近于无毛;花白色
5.叶柄、叶脉、花梗和萼筒外部均光滑无毛;果实近球形山荆子
5.叶柄、叶脉、花梗和萼筒外部常有稀疏柔毛;果实椭圆形或倒卵形毛山荆子
4. 嫩枝和叶片下面常被绒毛或柔毛,叶边有
紧贴锯齿,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下面密被短柔毛;花白色;果实卵形或近球形,萼洼微隆起,萼片脱落丽江山荆子
3.萼片三角卵形,与萼筒等长或稍短;嫩枝有短柔毛,不久脱落
6.叶边有细锐锯齿;萼片先端渐尖;花柱3,偶4;果实椭圆形、近球形湖北海棠
6.叶边有钝细锯齿;萼片先端圆钝;花柱4或5;果实梨形或倒卵形垂丝海棠
2.萼片永存;花柱(4~)5;果形较大,直径常在2 cm以上
7.萼片先端渐尖,比萼筒长;叶片下面仅在叶脉具短柔毛或近无毛楸子
7.萼片先端急尖比萼筒短或等长;果梗细长。
8.叶片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叶柄长1.5~2.0cm;果实黄色,基部梗洼隆起海棠花
8.叶片基部渐狭成楔形;叶柄长2.0~3.5 cm;果实红色,基部梗洼下陷8.西府海棠
1.叶片常分裂,稀不分裂,在芽中呈对折状;果实内无石细胞或有少数石细胞
9.叶片有3~6浅裂片,边缘有尖锐重锯齿;花序近总状滇池海棠
9.叶片不分裂;花序近伞形
10.叶片小,长4~6 cm,宽1.5~2.3 cm,先端尾尖木里海棠
10.叶片大,长6~15 cm,宽3.5~7.5 cm,先端渐尖
11.叶边锯齿较细,下面无毛或微具短柔毛;果实直径1.0~1.5 cm,果梗无毛西蜀海棠
11.叶边具重锯齿,下面密具绒毛;果实直径1.5~2.0 cm,果梗有长柔毛沧江海棠
4 生态习性及利用价值
4.1 山荆子Malus baccata(Linn.)Borkh.
别名山定子、林荆子,其根系发达,长势健壮,抗逆能力强,能抗寒、耐旱、耐涝;分布于盐源、冕宁、木里等县海拔2200~3200 m的山林。植株可作为高寒地区培育抗寒苹果品种的砧木。山荆子果实营养丰富,适用于加工果脯、蜜饯和清凉饮料,也是酿酒和调制纯绿色饮品的最佳原料。果也可药用,味甘酸,性凉、无毒,能润、生津、利痰、健脾、解酒。
4.2 毛山荆子Malus manshurica(Maxim.)Kom.
别名辽山荆子、东北山荆子。喜生于山坡、谷地、林缘和河沟崖旁杂灌丛中。分布于金阳、甘洛、西昌、布拖、昭觉、美姑等县,可栽培作苹果或花红等果树砧木,也可用于观赏。
4.3 丽江山荆子Malus rockii Rehd.
别名丽江山定子、喜马拉雅山定子。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生于冕宁、昭觉、越西、喜德、盐源、木里等县海拔2200~3200 m的山林。主要用作苹果属果树砧木,可培养耐寒品种。丽江山荆子在盐源、木里、冕宁、越西等县广泛用作苹果砧木,嫁接亲和性良好,抗涝丰产,但苹果生长后期稍有小脚现象。
4.4 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Pamp.)Rehd.
别名野海棠、野花红、花红茶、秋子。生于昭觉、布拖、美姑、甘洛等县海拔1200~2900 m的山坡、沟谷、林地。分根萌蘖作为苹果砧木,容易繁殖,嫁接成活率高。嫩叶晒干作茶叶代用品,味微苦涩,俗名花红茶。春季满树缀以粉白色花朵,秋季结实累累,甚为美丽,可作观赏树种。根、果药用,具活血、健胃功效,用于治疗食滞、筋骨扭伤。
4.5 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 Koehne.
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背风环境,较耐旱,较不耐寒,适生于排水性良好、深厚、肥沃的土壤中。西昌、昭觉、布拖、美姑、甘洛等县有分布或观赏栽植。也可作苹果砧木用。花梗长而下垂,花瓣浅玫瑰色,姿态优美,可在庭院栽植或盆栽供绿化和观赏。花供药用,淡、苦、平,有调经活血之功效。
4.6 楸子Malus prunifolia(Willd.)Borkh.
别名海棠果。生于金阳海拔3000 m左右的山坡。果实可用来制作果酒、果酱。本种的类型很多,适应性强,抗寒、抗旱、耐湿,是苹果的优良砧木,生长健壮,寿命很长。果实又名海红、海棠果,营养价值丰富,具有醒脑提神、去腻除腥、软化血管的保健作用[8]。花繁叶茂,可作为观赏植物栽培。
4.7 海棠花Malus spectabilis(Ait.)Borkh.
别名梨花海棠、海棠。生于普格、盐源、昭觉、喜德、越西、布拖、美姑等县海拔800~2000 m的山坡、沟谷、林地。喜阳光充足、背风环境,对寒冷及干旱适应性强,但不耐水涝,适生于疏松、深厚、肥沃的土壤,沙滩地亦可栽培。可作苹果砧木。树姿峭立,树皮灰褐色;叶椭圆形,表面亮绿;花簇生,重瓣或单瓣,开放初时红色后渐变粉色;果近球形,黄绿色或黄红色。可在庭园、绿地、街道、厂矿、道路旁等处孤植、丛植、行植及群植,供绿化和观赏。
4.8 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 Makino
别名海棠花、海红、小果海棠、算盘果。生于德昌等县海拔1800~2400 m的山坡、沟谷、林地。果味酸,可生食及加工。可作苹果砧木。春天花色艳丽,秋天果实妍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在庭院、草地、假山、门廊边栽植或盆栽,供绿化和观赏。在西昌用作苹果砧木,生长结果良好,能矮化树体。
4.9 滇池海棠Malus yunnaensis(Franch.)Schneid.
别名云南海棠、云南山楂。适应性广,耐寒性强,生于攀枝花市及凉山州的冕宁、盐源、木里、昭觉、喜德、美姑、金阳、西昌普格等县1600~3800 m的山坡杂木林中或山谷沟边。果可食用。秋季叶片变为红色,红色果实布满枝头,颇为美丽,适用于城市街道绿地和厂矿区绿化;又由于分布广,适应强,容易繁殖,很适合作为同属的苹果、花红的砧木。盐源、昭觉、美姑用来嫁接金冠、红冠等苹果品种,愈合良好,并有矮化早熟的趋势。果具健胃消积、行瘀定痛功效,主治脘腹胀痛、痢疾、泄泻、疝气、产妇儿枕作痛。
4.1 0 木里海棠Malus muliensis T.C.Ku.
为木里县所特有,生于海拔3200 m的阔叶林中。可作苹果砧木。
4.1 1 西蜀海棠Malus prattii(Hemsl.)Schneid.
生于美姑、金阳等县海拔2650 m左右的山坡、沟谷。可作苹果、花红砧木,也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树种。
4.1 2 沧江海棠Malus ombrophila Hand.-Mazz.
生于盐源、木里、喜德、美姑、雷波、冕宁等县海拔2000~3500 m山谷沟边。可作苹果、花红的砧木,在盐源嫁接苹果生产中略有矮化作用。
参考文献
[1]Gu Cuizhi(谷粹芝Ku Tsue-chih),Stephen A.Spongberg,Flora of China9[M].Beijing:SciencePress,2003.
[2]刘建林,孟秀祥,冯金朝,等.四川攀西种子植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9-91.
[3]刘建林,罗强,赵丽华,等.四川攀西种子植物第2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81-86.
[4]罗强,刘建林.攀西地区野生水果资源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版,2009,(3):6-12.
[5]谢开明,孙芝和,肖千文.凉山州经济树木图志[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6]潘天春,李佩华,梁剑,等.攀西地区野生果树资源调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3):65-70.
[7]李育农.四川苹果属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J].农业科学导报,1986,1(4):23-27.
华东地区柃属植物资源 第2篇
塞罕坝;资源保护;生态;对策
塞罕坝机械林场坐落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河北省最北部,是全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林场。其营造的大面积以落叶松为主的人工林有效地阻止了浑善达克沙地向南推进和风沙对京津的侵袭,涵养了滦河、辽河水源。经过六十年的经营和保护,塞罕坝地区已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动物资源。目前,共有维管束植物8l科303属618种,陆生脊柱动物66科261种,鱼类5科32种,昆虫114科660种[1]。本文将在介绍塞罕坝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一些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对策。
1.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势特点。塞罕坝机械林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有林地面积112万亩,全场商品林面积38.3万亩,林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117€?9′、北纬42€?2′~42€?6′,林区属冀北山区与蒙古高原交汇区是华北唯一的坝下、坝上过渡带和森林~草原、森林~沙漠交错带,海拔1100~1840米。含高原和山地地貌,山地称为坝缘山地,属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的交界地带。
土壤、植被、立地条件。林区内母岩多为玄武岩、凝灰岩,并有少量花岗岩和变质岩。土壤类型主要为灰色森林土和山地棕壤,也有部分草甸土、沼泽土,土壤质地多为壤土和沙壤土,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在1.2~2.0%之间。林区内生物资源极其丰富,以寒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为主,以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山杨、桦木类等为建群种。灌木主要有山刺玫、绣线菊、小叶锦鸡、黄柳、金露梅等;草本主要有针矛类、菊类、蒿类、披碱草、沙打旺、草木犀等。人工栽培种也成多样化,乔木主要为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
2.塞罕坝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
塞罕坝地区属典型的北温带气候。目前有藤本植物9种,木本植物102种,草本植物507种。具体来说,有大型真菌22科5l属79种;自生维管柬植物8l科303属618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10属、16种;裸子植物2科、4属、10种;被子植物73科、289属、592种,其中双子叶植物63科、227属、462种,单子叶植物10科、62属、13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种,特有植物1种1变种2变型,在河北仅本地区有分布的植物有30余种。该地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即野大豆、蒙古黄芪、刺五加和沙芦草;有特有植物1种1变种2变型,即光萼山楂、长柱多裂叶荆芥、围场茶藨子和黄花胭脂花[1];保护区植物群系中含20种以上的大科有7科,含1~19种的较大科有8科,含5~9种的较小科有13科,含2~4种的小型科有25科,仅含1种的科有28科。含10种以上的大属共有6属,含5~9种的中型属共有13属,含2~4种的小属共有124属,区域单种属163属,真单种属6属[2]。
该地区有陆生野生脊柱动物4纲24目66科261种,鱼类5科24属32种,昆虫12目114科660种大型真菌22科5l属79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7种,其中一级保护5种,二级保护42种[3]。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陆生野生动物152种、亚种,隶属于4纲21目51科。其中两栖纲1目3科4种;爬行纲1目3科4种;鸟纲14目33科118种;哺乳纲5目12科26种[2]。
3.塞罕坝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存在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植物种类较少。当地林地主要以人工纯林为主,林分郁闭度较高,因而林下植被种类较少。而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处也未见较多的针阔叶、乔灌木和草本植物,野生动物种类少,种群密度不高。
野牛植物资源乱采现象严重。不少游人、当地农民和职工在林中任意采挖药材、各种山野菜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减少了物种。
存在次生污染。随着当地旅游的兴旺发展,出现了许多度假村,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度假村建设出现无序状态。垃圾处理不足,在景区内经常见到建筑和生活垃圾,造成次生污染。
4.生态建设发展对策
A.加强植物资源的保护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以森林公安派出所和林政执法为主,经常性的开展打击破坏林区违法行为的活动,同时结合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政策,二是加强宣传力度,转变保护观念,必须宣传到位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把保护植物资源工作提高到全民的高度,使全民具有爱护大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一些稀有的金莲花基地,在利益驱使下有村民竟然夜里偷采,一定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来保护这些植物资源。离村落近的森林资源包括幼龄林地,要设立防护栏防止牲口践踏。
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新奇特植物资源繁育基地。充分利用塞罕坝地理优势及特殊的气候优势建立繁育基地,扩大繁殖规模,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根据植物特性和市场需求,分类筛选培育不同物种、品种的良种繁育基地,具备发展规模生产的苗木,为植物资源开发和永续利用奠定基础,如坝上白蘑、紫蘑、肉蘑、肉香远销国内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探索其菌种的永久保存方法就可保证这些种质资源永续利用。
加大造林、营林新技术投入力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在造林树种选择上首先以乡土树种为龙头,该地区的乡土树种主要是落叶松、云杉、樟子松,采用这些树种造林是人工更新获得成功最大的保证。挖掘本地植物资源,培育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实现不同地段、不同树龄、不同类型森林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森林资源经济与生态“双赢”目标。采用抗旱造林技术,主要有营养袋造林技术、保水剂造林技术、新型节水容器植树技术、ATP生根粉、抗旱造林粉、土壤强力增墒剂、地膜保水、茎干缠膜法等方法,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造林质量。
伐区作业严格按照设计执行。伐区管理实行责任到人,管理员应根据伐区设计的数量、要求,在伐中负责监督检查,做到勤上山勤检查,制止违规行为、控制采伐类型,确保伐后林分郁闭度和保留株数达到设计要求,防止越界采伐、超强度采伐和异地采伐。伐区台账登记及时、账目清晰、数据准确。应把好伐区验收关,确保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重视生物防治制剂研发,确立生物措施在防治森林病虫害中的主导地位;加大植物病虫害的检疫和执法力度。对不呈现高发态势的虫种一定要认真细致做好调查监测,以防突起,被动防治。
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每年9月15日到次年6月15日为防火戒严期,在戒严期内攀火楼每8分钟嘹望一次全场林火情况,同时增加流动岗对林火进行监控。森林防火设施包括望火楼、检查站、防火线、电话线路、大型防火牌、林道等。防火设备包括:用于防扑火的汽车、摩托车、链轨拖拉机、扑火机具、电台、中继台、电话等防火通道的建设、组建高效善战的专业扑火队伍,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御控制能力。
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塞罕坝的生态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能将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然保护区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建立补偿机制,实现公益林的生态效益,确保塞罕坝植物资源稳步增加,使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发展步入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B.加强塞罕坝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强化对群众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未来的教育与宣传,将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民教育活动中,从而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此外,还要特别加强对犯罪分子集中区和野生动物分布区周边社区群众的教育,防患于未然。
建立健全基层管理机构,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就地保护即: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然保护区设立森林公安局;在州、地一级设立管理分局,下设森林公安分局;在核心区、缓冲区设立管理站,下设森林公安派出所。以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主体,以地方林业主管部门为依托,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科学有效的保护网络,进行就地管护,切实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的安全。
增强投入,建立自然保护区管理投入的保障机制。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交接处,地理坐标:北纬42€?3′~42€?7,′东经117€?6′~117€?5′。地貌上界于两个一级单元即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主要是高原台地;南北长25.5km,东西宽27km,区域海拔高1500~1939.6m[3]。
经国务院批准的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0029.8公顷。保护区目前的管理部门装备落后、设施陈旧,不仅严重影响着管护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也难以进行有效的打击。因此,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投入的保障机制,将这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坚持依法保护,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中心,以可操作性强、切合实际的配套法规为补充的法制体系,使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甚至采取公审、公判的形式,达到震慑犯罪、教育群众的目的。并且,我们每一个执法者要不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用法律利剑来保护林区野生动物。
[1]刘春延,聂鸿飞.塞罕坝植物区系组成的分析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8.06
[2]胡振天,房利民,鲁艳华.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2005.05
攀西地区野生樱属植物资源 第3篇
樱属 (Cerasus Mill. ) 为蔷薇科重要果树及观赏植物类群之一 。其主要特征为:落叶乔木或灌木, 腋芽单生或三个并生, 中间为叶芽, 两侧为花芽。幼叶在芽中为对折状, 后于花开放或与花同时开放, 叶有叶柄和脱落的托叶, 叶边有锯齿或缺刻状锯齿, 叶柄、托叶和锯齿常有腺体。花常数朵着生在伞形、伞房状或短总状花序上, 或1~2花生于叶腋内, 常有花梗, 花序基部有芽鳞宿存, 或有明显苞片;萼筒钟状或管状, 萼片反折或直立开张;花瓣白色或粉红色, 先端圆钝、微缺或深裂;雄蕊15~50;雌蕊1枚, 花柱和子房有毛或无毛。核果成熟时, 肉质多汁, 不开裂;核球形或卵球形, 核面平滑或稍有皱纹。樱属有150种, 分布北半球温和地带, 亚洲、欧洲至北美洲均有记录, 我国有44个种, 攀西地区原生16种。该属大多果实肉质多浆, 酸甜可口, 植株可作为嫁接樱桃的砧木。调查该地区的野生樱属资源为本地区优良樱桃育种、引种栽培以及樱桃砧木选用和研究樱属植物的起源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1攀西地区自然条件概况
攀西位于四川西南部, 地处横断山脉东缘, 位于东经100°03′~103°52′, 北纬26°03′~29°18′之间, 国土总面积为67 857 km2, 由攀枝花市 (含米易、盐边两县) 和凉山州 (西昌市、普格、宁南、会理、会东、德昌、盐源、木里、雷波、金阳、美姑、冕宁、喜德、越西、甘洛、昭觉17个县市) 共计2市18县组成。攀西地区以亚热带为基带, 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了地形复杂多变, 气候条件优越, 生态环境多样, 赋予了攀西地区十分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
2攀西地区樱属植物资源及利用价值
作者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记录、资料的查阅[2,3,4,5,6]及国内部分标本馆标本的查询, 整理出攀西地区所具有的樱属野生植物资源16种。
1) 毛樱桃Cerasus tomentosa (Thunb.) Wall., 别名:山樱桃。其性喜光, 也很耐阴、耐寒、耐旱, 也耐高温, 适应性极强, 寿命较长。主要分布于凉山州布拖、木里等县海拔2 800~3 300 m杂灌丛中。毛樱桃果实成熟早, 果形小, 状似珍珠, 色泽艳丽, 味鲜美, 营养价值高, 主要用于鲜食, 也可制果干、果汁、果脯和罐头;也可作桃李矮化栽培的砧木。
2) 长腺樱桃Cerasus claviculata Yu et L. 。其主要分布于木里县海拔2 400~2 700 m山谷阴处或沟溪边。果可食, 植物作嫁接樱桃的砧木。
3) 四川樱桃Cerasus szechuanica (Batal.) Yu et Li., 别名:盘腺樱桃。生于甘洛县海拔1 500~2 600 m的灌木丛、林下、溪边。果可食, 也可供药用, 具有益肾、清血热功效, 可治声哑、咽喉肿痛。种子可药用、清热、益肾、调经活血, 具有透疹功效。可治渗出不透、麻疹。植株可在庭园种植, 供绿化和观赏。
4) 锥腺樱桃Cerasus conadenia (Koehne) Yu et Li., 别名:锥腺樱。生于宁南县海拔2 100~3 600 m的灌木丛、林下、溪边。果可食, 植株可在庭园种植, 供绿化和观赏, 也可作嫁接樱桃的砧木。
5) 雕核樱桃Cerasus pleiocerasus (Koehne) Yu et Li.。分布于木里县海拔2 100~2 900 m的山林。植株作嫁接樱桃砧木用。
6) 微毛樱桃Cerasus clarofolia (Schneid.) Yu et Li., 别名:西南樱桃。生于木里、盐边等县。海拔2 100~3 600 m山坡林中或灌丛中。植株作嫁接樱桃砧木用。
7) 多毛樱桃Cerasus polytricha (Koehne) Yu et Li.。生于雷波等县海拔1 100~2 100 m山坡林中或溪边林缘。做砧木, 木材较细致, 可用于作各种镟木及把柄材。
8) 西南樱桃Cerasus duclouxii (Koehne) Yu et Li., 别名:山樱桃、微毛野樱桃、微毛樱桃。适合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石灰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和山地黄棕壤;常与青冈、山茶、杜鹃等植物伴生。生于攀枝花市及凉山州甘洛、冕宁、布拖、美姑、西昌、会理、德昌等县市海拔1 700~2 200 m山地、沟谷黄壤和黄棕壤上。果实甜酸, 可生食, 也可作果汁、果酱、酿酒等。也可作嫁接樱桃砧木。种子可以榨油, 木材蒸煮处理后颜色呈粉红色, 木质较好, 纹理细密。多制成山纹产品, 适用于室内装饰张修及家具的制作。
9) 蒙自樱桃Cerasus henryi (Schneid.) Yu et Li。生于木里等县海拔2 200~2 800 m山坡林中河谷杂林, 较稀少。植株作砧木用。
10) 细花樱桃Cerasus pusilliflora (Card.) Yu et Li, 别名:细花樱。生态习性:生于木里等县海拔2 000~2 800 m山谷或山地林中;作樱桃砧木用。
11) 尖尾樱桃Cerasus caudata (Franch.) Yu et Li.。生于冕宁、木里等县海拔2 900~3 200 m山坡林下、林缘。作砧木。
12) 川西樱桃Cerasus trichostoma (Koehne) Yu et L.。生于盐源、冕宁县海拔2 400~3 100 m山坡、沟谷林中或草坡。在我国四川西部生长普遍。果实大而肉汁丰富可食, 由于分布海拔高, 花果期迟, 也可嫁接樱桃晚熟品种。
13) 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 (Lindl.) G. Don., 别名:樱花。性喜光, 亦喜阴湿, 根系较浅, 对风及烟抗性较差。生于越西县海拔2 500~2 900 m的疏林杂灌木丛中, 攀枝花及凉山州各县市有栽培。果实可食。花朵美丽, 庭院种植, 供绿化和观赏。
14) 高盆樱桃 Cerasus cerasoides (D. Don) Sok., 别名:箐樱桃、云南欧李。生于金阳县海拔2 600~2 800 m的灌丛、林下、溪边。果食用, 云南个别地区作郁李仁代用品。
15) 华中樱桃Cerasus conradinae (Koehne) Yu et Li.。生于米易县海拔500~2100 1m沟边林中。果可食, 植株作砧木。
16) 细齿樱桃Cerasus serrula (Franch.) Yu et Li.。生于木里、盐源县海拔2 600~3 500 m山坡、山谷林中、林缘或山坡草地。作砧木嫁接樱桃用。植物的果实、果皮或根入药。解表药、补肾药、活血药。
3攀西地区野生樱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攀西地区樱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鉴定及相关资料的查阅和标本馆的查询, 报道了攀西地区野生樱属植物资源16种, 编制了其分种检索表, 并对其地理分布及利用价值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樱属,攀西地区,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Li Chaoluan (李朝銮) .Bruce Bartholomew, Flora of China9, Beijing:SciencePress, 2003:404-420.
[2]刘建林, 孟秀祥, 冯金朝, 等.四川攀西种子植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89~91.
[3]刘建林, 罗强, 赵丽华, 等.四川攀西种子植物第2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81-86.
[4]罗强, 刘建林.攀西地区野生水果资源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版, 2009 (3) :6~12.
[5]谢开明, 孙芝和, 肖千文.凉山州经济树木图志[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
华东地区柃属植物资源 第4篇
植物的花、叶、果实、枝干等部位的异色斑点、条纹统称为彩斑[1]。彩斑是园林植物的主要观赏性状,能够大大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彩斑植物也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彩斑主要分为叶部彩斑和花瓣彩斑[1],二者均能形成独特的观赏效果,在园林绿化和室内装饰中能制造特殊优美的园林景观和美化效果;病毒引起的彩斑植物也是抗病育种的重要资源,利用病毒株系间的交叉保护作用,通过人工接种,可以培育抗病植物新品种[1]。国外非常重视彩斑植物资源的收集以及对各类彩斑成因的分析与利用。本文通过对杨凌及周边地区的详细调查,摸清了杨凌地区彩斑植物资源情况及利用现状,为该地区开展彩斑植物引种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2 调查地概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北纬34°19′19″和东经108°5′30″之间,海拔403.2~530.1m,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637.6mm,蒸发量1110mm。平均气温12.9℃,年温差27.3℃,历年最高温度平均38.5℃,极端高温42℃,最低气温平均-13.4℃,极端低温-19.3℃,无霜期221d,≥0℃积温平均为3185℃,≥10℃积温平均为4185℃。全年日照1900~2500h。灾害性气候有干旱、连阴雨、大风、霜冻、干热风等。其中以干旱灾害最为严重,连阴雨次之,干旱占67%,连阴雨占21%,大风占5%,霜冻占3%,暴雨、冰雹、干热风各占1%。
3 调查方法
以实地调查的形式,调查杨凌及周边地区所有苗木花卉基地、公司、科研院所及各种绿地。对调查的彩斑植物实地拍照并确定其分类学地位、纪录彩斑特征、调查园林用途及生长适应性。
4 调查结果
4.1 资源数量
杨凌地区共有彩斑植物29种,其中叶部彩斑26种,花瓣彩斑3种;木本花卉11种,草本花卉18种,分属22科27属,结果见表1。
4.2 资源分布
彩斑植物在杨凌地区分布主要集中于较大型的苗木花卉基地,占总资源的86.2%。其次是科研院所,占总资源的65.5%。分布于各类绿地的只有4种,占总资源的13.8%。多数资源长期温室栽培,占总资源的55.2%,能够露天栽培的占44.8%,且大都是草本植物,占露天栽培植物的61.5%。由于彩斑植物昂贵的价格以及对环境的苛刻要求,杨凌地区的彩斑植物全部集中于科研院所及大型苗圃与花卉基地中,未大面积栽培。其应用多见于布置花坛花景。
4.3 资源特性及在园林、室内美化中的用途
(1)文殊兰(Crinum.asiaticum L.var.sinicum Baker)别名白花石蒜、文珠兰、十八学士。
多年生常绿草本。叶阔线形,深绿色,叶缘有白色条纹。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盐碱土壤,不耐寒[3]。
园林用途:用作盆栽观赏,温暖地区常在屋前、路边丛植或作花境。
(2)冷水花(Pilea cadierei)别名白雪草、透明草、花叶荨麻。
多年生常绿草本。叶卵圆状椭圆形,绿色叶面上分布有许多银白色斑块。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气候,有较强的耐阴性,忌强光直射,冬季温度不低于5℃,盆栽土壤以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最好[3]。
园林用途:适宜盆栽和吊盆栽培,点缀几架、桌案,也可作室内带状或片状地栽布置。
(3)白网蚊草(Fittonia verchaffeltii var.argyroneura)别名费通花。
多年生宿根花卉。叶片卵圆形,翠绿色,网状脉银白色。喜高温高湿及半荫的环境,忌寒冷、干旱。
园林用途:白网纹草小巧玲珑,是布置案头、茶几、书桌之佳品。
(4)白玉黛粉叶(Dieffenbachia cv.Camilla)多年生常绿灌木状草本。
叶片宽椭圆形,深绿色,其上镶嵌着密集、不规则的白色、乳白、淡黄等色彩不一的斑点、斑纹或斑块。茎汁有毒。喜高温多湿环境,栽培地点应荫蔽,忌强烈日光直射。
园林用途:适用于庭院绿化、盆栽。
(5)合果芋(Syngonium podop- hyllum)别名长柄合果芋、白蝴蝶。
常绿藤本植物。叶大有长柄,叶脉内叶基至叶端整齐而平行伸展,形成缘脉。喜高温多湿、半阴的环境。畏烈日,怕干旱,忌低温寒冷。生长适温为16~26℃,越冬温度为5℃。
园林用途:多用来布置会议室、客厅、书房、办公室及卧室等处,同时可作攀附栽培。
(6)孔雀竹芋(Calathea makoy- ana)别名蓝花蕉。
多年生常绿草本。长而窄的矛状的叶直接从根部长出,叶上有深浅不同的绿色斑纹,并从中脉放射出深绿色斑点,背面有同样形状的褐红色斑。性喜半阴,不耐直射阳光,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冬季温度宜维持在16~18℃[3]。
园林用途:适用于室内绿化,也可成行栽植为地被植物,欣赏其群体美。
(7)白花紫露草(Radescantia fluminensis)多年生宿根草本。
叶长椭圆形,先端尖,有短柄,具白色斑纹。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喜阴,要求土壤为肥沃、疏松的腐殖质土。
园林用途:用于室内装饰和布置花坛。
(8)吊竹梅(Zebrina pendula)多年生常绿匍匐草本。
叶椭圆状卵形,表面紫绿色,杂以银白色条纹,叶背紫红色。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喜阴,要求土壤为肥沃、疏松的腐殖质土[4]。
园林用途:多用作悬挂布置,极为美观,在窗前悬挂尤如绿纱窗帘。
(9)彩叶草(Coleus blumei)别名五色草、洋紫苏、锦紫苏、老来少。
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叶对生,卵形或圆形,表面绿色且具紫红色斑纹。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轻碱土。
园林用途:在我国南北各地均作盆花栽培,可供夏秋花坛布置,亦是优良的小型观叶盆花。
(10)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别名金线吊芙蓉。
多年生草本。叶近肾形,上面绿色,具有宽白色网状脉纹,背面密布紫红色点。喜半阴、凉爽、空气湿度高、排水良好的环境,不耐高温干燥[3]。
园林用途:可用于岩石园绿化,或盆栽供室内垂挂。
(11)金边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别名金边虎皮兰,千岁兰。
多年生草本。叶簇生,披针状,暗绿色,两面有浅绿色和深绿相间的横向斑带,稍披白粉。叶缘具金黄色镶边。抗逆性强,喜温暖、通气、排水良好的环境,较耐干燥。夏忌强光,需遮荫[4]。
园林用途:常见盆栽观叶花卉。室内装饰点缀窗台、案头。
(12)金边吊兰(chlorophytum var.marginatum Hort.)常绿草本。
叶基生,下垂,绿色边缘为淡黄色。喜温暖湿润及半荫环境。
园林用途:常见室内盆栽观叶植物。宜置于架上或吊盆观赏。
(13)金心吊兰(chlorophytum var.mediopictum Hort.)常绿草本。
叶基生,下垂,叶片中部有淡黄条斑。喜温暖湿润及半荫环境。
园林用途:常见室内盆栽观叶植物。宜置于架上或吊盆观赏。
(14)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别名白车轴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三叶复出,小叶倒卵形,叶面中央有白色“V”形白斑。喜光,能耐半荫,不耐干旱、盐碱,耐热性不强,耐寒性强。
园林用途:白三叶根系发达,是优良的固土护坡植物。
(15)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别名兔耳花、萝卜海棠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由块茎顶部生出,心形、卵形或肾形,叶面绿色,具有白色或灰色晕斑,叶背绿色或紫色,叶柄较长,红褐色,肉质。花有白、粉、玫红、大红、紫红、雪青等色,基部常具深红色斑,有些白花具红色镶边。
园林用途:装点客厅、案头以及商店、餐厅等,鲜艳夺目,引人人胜。
(16)三色堇(Viola tricolor L.)别名蝴蝶花、鬼脸花。
2年生草本。分枝较多。花大单生于叶腋,花色有紫、红、蓝、粉、黄、白等,具异色花心。喜肥沃湿润的沙壤土,好凉爽环境。性较耐寒,耐半荫。
园林用途:多用于花坛、花境及镶边植物。也有盆栽及用于切花、襟花等。
(17)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 L.)别名龙头花、龙口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总状花序顶生,花大,唇形,口部闭合呈龙头。花冠颜色多种,从红皂、紫色至白色。较耐寒,喜光,耐半荫,不耐酷热。
园林用途:初夏花坛优良的配景草花,也可切花插瓶和花篮用。矮生种宜盆栽,作室内装饰用。
(18)须苞石竹(Dianthus.barbatud L.)别名美国石竹。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花小而多密生呈头状聚伞花序,花色丰富,花期5~6月。耐寒耐旱,怕热忌涝,喜阳光充足。
园林用途:优良庭园花卉,可用作花坛及切花,亦可盆栽观赏。
(19)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 Bl.var.pictum)别名洒金榕。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单叶互生,叶形多变,叶色有红、黄、紫、褐、橙、青铜等不同深浅的斑点、斑纹或斑块,变化较大。性喜阳光但忌曝晒,不耐寒。室内盆栽要求排水良好、肥沃的培养土。
园林用途:华南地区多用于公园、绿地和庭园美化,既可丛植,也可做绿篱,在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均做盆花栽培,装饰房间、厅堂和布置会场。其枝叶是插花理想的配叶料。
(20)洒金珊瑚(Aucuba japonicacv.Variegata)常绿灌木。
叶革质,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上面有黄色斑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
园林用途:观叶、观果植物,宜配置在林下及荫下,亦可盆栽供室内观赏。
(21)花叶橡皮树(Ficus elastica var.Variegata)别名缅树、印度榕、印度胶树。
常绿乔木。单叶互生全缘,叶面暗绿色或红绿色,叶缘及叶片上有许多不规则的黄色斑块。
园林用途:常见的庭院树和盆栽观赏植物,在广西、福建地区可植为行道树、庭院树,在北方园林中多栽植盆中作为主体陈设,大中型盆栽生长季可布置在大型建筑物门厅两侧和广场上,作为花坛。冬季则可置于大厅内装饰,常用于美化客厅、书房。
(22)花叶鹅掌柴(Scheffera actinophylla)别名花叶鸭脚木。
多年生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为掌状复叶,似鸭掌,其上有不规则黄白色斑纹。喜光,耐半阴,喜深厚肥沃的酸性土,生长快,抗风。
园林用途:盆栽、单植、丛植或作绿篱。成年树主干高,具有遮荫效果,为庭园、校园、住宅之高级绿化树种,也是高楼中庭的优美树种。
(23)常春藤(Hedera helix)常绿藤本。
单叶互生,叶面暗绿色,叶背黄绿色,叶缘微白色。喜温暖,不耐寒。
园林用途:常作为垂直绿化植物,吊挂于厅、廊、棚架上,又可立支架点缀客厅、会议室的墙角。小型植株可作为桌饰、攀援墙垣、山石,盆栽。
(24)露西娜秋海棠(Begonia ‘luccerna’)多年生草本。
叶互生,叶三角状斜心形,叶面铜绿色有银色斑点,叶背铜红色。性喜温暖,生育适温15~25℃,夏季高温呈半休眠状态,尽量保持阴凉通风。栽培土质以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腐殖质土最佳,排水需良好。半日照或荫蔽处日照40%~60%为佳,忌强烈的日光直射[3]。
园林用途:盆栽观花、观叶植物。
(25)金边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别名镶边竹蕉。
常绿木本。叶缘具金黄色条纹。喜高温多湿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夏季忌强光直射。
园林用途:适合家庭绿化装饰,布置于窗台、阳台和案头,也可于厅堂内成行点缀,并用作切花配料。
(26)洒金一叶兰(Aspidistra elatior)别名蜘蛛抱蛋。
叶生自地下茎,叶片布满白金色星斑。耐寒[4]。
园林用途:一叶兰宜室内盆栽,摆设在厅堂、书房、走廊、窗台,使环境清秀素雅,给人以生机盎然和美的享受。
(27)金边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cv.Aureo-ma)常绿灌木。
叶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至宽椭圆形,叶边缘金黄色。喜光、稍耐荫,较耐寒[5]。
园林用途:可做模纹花坛或置于花坛边缘。可与落叶花木配植,也可盆栽,或制成盆景观赏。
(28)金心黄杨(E.Japomcus cv.Aureo-pictus)常绿灌木。
叶椭圆形或卵形,叶面浓绿,叶中脉附近金黄色,有时叶柄及枝端叶也为金黄色。喜光、稍耐荫,较耐寒[5]。
园林用途:可做模纹花坛或置于花坛边缘。可与落叶花木配植,也可盆栽,或制成盆景观赏。
(29)洒金千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cv.Aurea Nanna)常绿灌木,植株丛生状,树冠卵圆形或圆球形。
叶淡绿色,中间点缀金黄色叶片。
园林用途:枝叶洒金,黄绿相间,十分美观,可孤植、丛植观赏。
5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1 存在的问题
(1)资源种类数量少,色彩单一,花瓣彩斑、木本彩斑资源十分稀少。
具不完全统计,现有观赏植物群体中,共计324属的植物具有花部彩斑,184属的植物具有叶部彩斑,而且彩斑种类多样,色彩丰富[1]。相比之下,杨凌地区的彩斑植物资源非常稀少,彩斑类型单一,花瓣彩斑多为花斑和花眼(花心),少见其它类型,比如花肋、花环、花边等。叶部彩斑多为条带斑。
(2)资源分布零散,未大面积种植,应用单一。
由于彩斑植物昂贵的价格以及对环境的苛刻要求,杨凌地区的彩斑植物全部集中于科研院所及大型苗圃与花卉基地中,未大面积栽培。其应用多见于节日布置花坛、花景。
(3)资源未彻底驯化,不能完全露天栽植,大大限制了其发展。
彩斑植物多数原产于热带地区,在杨凌地区栽培属于引种驯化。由于引种历史短,彩斑植物未彻底驯化,加之该地区干燥的空气和寒冷的冬天致使引种的彩斑植物不能完全露天栽植,生长期的多数时间都在造价昂贵的温室中度过,大大限制了其发展与利用。
5.2 采取的对策
(1)积极引种,短期内迅速扩大该地区彩斑植物资源。引种是短期内迅速丰富某地区植物资源的一种有效育种途径,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对于观赏植物缺乏的地区特别适用。引种时应该详细研究引种植物的生态学习性,做到适地适花,切勿盲目引种。
(2)开展人工栽培措施对彩斑植物适应性及观赏性状影响的研究,加速驯化进程。植物的适应性也是性状,性状是可塑的,合理的人工栽培措施可以诱发植物的适应性发生变异,使其适应性增强,适应范围变广。
(3)广泛收集各类彩斑植物资源,建立彩斑植物种质资源圃。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为了更好地利用彩斑植物资源,应该广泛收集各类彩斑植物资源,包括野生资源,并对其性状进行系统的研究。
(4)开展系统的彩斑植物育种工作。杨凌是国家级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农作物育种方面一直走在国家乃至世界前列,但在植物育种方面处于劣势,尤其园林植物育种工作还是空白。为了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科研优势,使杨凌在中国花卉市场能有一席之地,应该大力开展彩斑植物育种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
摘要:为了摸清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彩斑植物资源及利用状况,为该地区开展彩斑植物育种及合理引种提供依据,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杨凌地区的彩斑植物资源数量、分布、特性、用途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杨凌地区共有彩斑植物29种,分属22科27属,以叶部草本花卉彩斑居多;杨凌地区彩斑植物资源的特点是数量少,类型单一,分布零散,未彻底驯化;应用仅限于布置花坛花景;没有开展关于彩斑植物的育种工作。提出了今后工作的重点是:积极引种,在广泛收集各类彩斑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系统的彩斑植物育种工作以及人工栽培措施对彩斑植物适应性及观赏性状影响的研究,加速驯化进程。
关键词:彩斑植物,资源调查,利用现状
参考文献
[1]程金水.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陈俊愉.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陈榕生.草本花卉[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卢思聪.室内栽培花卉[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1.
华东地区柃属植物资源 第5篇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东经98°40′~100°33′, 北纬23°5′~25°2′。北回归线横贯南部, 受澜沧江、怒江及其支流切割, 境内山峦叠嶂, 高差悬殊的海拔形成了“一山分四季, 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境内地形地貌奇异。临沧市四季如春,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少雨区年降雨量920~1 600 mm, 多雨区年降雨量1 500~1 750 mm, 有“亚洲恒温城”之美称, 年平均气温17.2℃[3]。优越的自然条件、特殊的地貌及多种气候类型非常适合石斛属植物的生长。
1石斛属植物资源及其分布
由于野生石斛多附生于海拔800~1 500 m的树干或岩石上, 以皮质疏松、粗糙、便于根系附着的树干较常见, 如山毛榉、重阳木、茶树、木荷、乌饭树、旱冬瓜等[4]。为了摸清临沧地区石斛属植物的分布情况, 笔者一方面聘请有经验的采药人作向导深入临沧各地山区进行实地调查;另一方面向当地采药人直接订购各类石斛。通过几年努力基本上摸清了这一地区的石斛原生种和分布情况。
(1) 长距石斛 (Den.longicornu Lindl) 。生长在海拔1 200~1 500 m的林中树上或山谷旁岩石上。临沧地区凤庆、双江、沧源、耿马、云县、镇康均有分布, 且产量较大。当地市场上的采药人经常成袋出售。
(2) 重唇石斛 (Den.hercoglossum Rchb.f.) 。生长在海拔600~1 200 m的季节性气候的雨林中树干或岩石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沧源、耿马、双江等县。
(3) 钩状石斛 (Den.aduncum Lindl) 。别名紫皮石斛, 生长在海拔300~1 300 m的季节性气候明显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临翔、沧源、耿马、双江、云县等区县。
(4) 兜唇石斛 (Den.aphyllum C.E.Fischer) 。别名天弓石斛, 生长在海拔400~1 800 m的林中树干上。其在临沧地区各县区都有分布。该种花色和花的大小常有变化。
(5) 翅萼石斛 (Den.aphyllum Rchb.f.) 。生长在海拔1 100~1 700 m的阔叶林中树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双江、耿马、沧源等县。花色有白色和灰白色2种, 且花有香味。
(6) 鼓槌石斛 (Den.aduncum Lindl) 。别名金弓石斛。生长在海拔500~1 620 m的季雨疏林树上或岩石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临翔、凤庆、云县等区县。本种茎粗细程度因环境不同有较大变化。
(7) 串珠石斛 (Den.falconeri Hook.) 。别名红鹂石斛, 生长在海拔800~1 800 m有典型旱季的林中树干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临翔、云县、凤庆、双江等区县。茎呈串珠状是本种的主要特征。
(8) 玫瑰石斛 (Den.crepidatum Lindl.ex Paxt.) 。生长在海拔1 000~1 800 m有典型季节性气候的山地疏林的树上或岩石上。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镇康、双江、凤庆等县。
(9) 细茎石斛 (Den.moniliforme (L.) Sw.) 。别名铜皮石斛, 生长在海拔600~1 300 m的林中树干上或沿溪谷的岩石上。该种分布较广在临沧各地均有分布, 且产量较大。唇瓣的形态和结构常因产地不同而变化。
(10) 勐海石斛 (Den.minutiflorum S.C.Chen et Z.H.Tsi) 。生长在海拔1 000~1 400 m的疏林树干上。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双江、耿马、镇康、沧源等县。该种是我国特有种。
(11) 流苏石斛 (Den.fimbriatum Hook.) 。别名马鞭石斛, 生长在海拔600~1 700 m落叶密林中的树上或山谷悬崖上。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镇康、沧源等县。
(12) 铁皮石斛 (Den.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别名黑节草。生长在海拔600~1 700 m落叶密林中的树上或山谷悬崖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镇康、沧源等县。
(13) 棒节石斛 (Den.findlayanum Parish et Rchb.f.) 。生长在海拔800~1 700 m的疏林树干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沧源、镇康等县。
(14) 黑毛石斛 (Den.williamsonii Day et Rchb.f.) 。生长在海拔1 000 m的林中树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临翔区、凤庆、双江等区县。
(15) 翅梗石斛 (Den.trigonopus Rchb.f.) 。生长在海拔500~1 600 m的疏林中树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双江、沧源等县。
(16) 球花石斛 (Den.thyrsiflorum Rchb.f.) 。生长在海拔1 100~1 800 m的季节性气候强的山地落叶林中树干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双江、凤庆、耿马等县。
(17) 叉唇石斛 (Den.stuposum Lindl) 。生长在海拔1 800 m的疏林树干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双江、沧源、耿马等县。
(18) 梳唇石斛 (Den.strongylanthum Rchb.f.) 。生长在海拔1 000~2 100 m的山地林中树干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双江、沧源、耿马、镇康等县。
(19) 竹枝石斛 (Den.salaccense (B1) Lindl.) 。生长在海拔100~1 000 m的疏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沧源、镇康等县。
(20) 报春石斛 (Den.primulinum Lindl.) 。生长在海拔700~1 800 m的有典型季节性变化的落叶林树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沧源、镇康等县。
(21) 紫瓣石斛 (Den.parishii Rchb.f.) 。生长在海拔250~1 500 m的林中树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县、凤庆、临翔区等区县。
(22) 石斛 (Den.nobile Lindl) 。别名金钗石斛, 生长在海拔500~1 700 m季节性气候的落叶林的树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在双江、沧源、耿马、镇康等县。
(23) 杓唇石斛 (Den.moschatum Sw.) 。生长在海拔600~1 300 m有季节性气候的落叶林缘树干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于双江、沧源、镇康等县。
(24) 美花石斛 (Den.loddigesii Rolfe) 。别名黄草石斛, 附生, 生长在海拔400~1 500 m的林中岩石或树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于双江、云县、耿马等县。
(25) 喇叭唇石斛 (Den.lituiflorum Lindl.) 。别名喇叭石斛, 附生, 生长于海拔800~1 600 m, 有明显旱季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其在临沧地区主要分布双江、耿马、镇康等县。
2石斛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近年来, 随着铁皮石斛价格的高涨, 再加上部分石斛属植物既可观赏又可作药, 普通百姓对石斛属植物越来越关注和喜爱, 使得对各类野生石斛的盲目采集加剧, 野生石斛资源正受到了严重破坏, 一些品种已濒临灭绝, 因此对石斛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迫在眉睫。由于临沧属于欠发达地区, 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石斛属植物进行保护不太现实, 根据临沧实际情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一是在临沧地区建立石斛属植物资源圃, 收集临沧地区的各种石斛原生种进行仿野生栽培。二是支持当地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大对石斛属植物繁殖和栽培技术的研究, 既可以取得社会效益又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使临沧地区的石斛属植物既得到有效保护又进行了合理的利用。
摘要:对云南省临沧地区石斛属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 基本掌握了其资源现状, 并提出了石斛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以期为石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石斛属植物资源,分布,开发利用,云南临沧
参考文献
[1]王雁, 李振坚, 彭红明.石斛兰:资源·生产·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32-33.
[2]吉占和.中国石斛属的初步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 1980, 18 (4) :427449.
[3]临沧市概况[EB/OL]. (2012-05-10) [2013-05-17].http://www.lincang.gov.cn/Zzlc/Lcgk/200803/8297.html.
华东地区柃属植物资源 第6篇
樟科 (Lauraceae) 植物从属于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 多为乔木或灌木, 仅无根藤属为缠绕寄生草本, 典型特征为常有含油或粘液的细胞[1]。樟科的起源较早, 最古老的化石可以追朔到白垩纪中期[2]。全世界约有樟科植物50属, 2500~3000种, 它们广泛分布于热带至亚热带地区, 主要集中分布于亚太和热带美洲以及马达加斯加地区, 仅少数分布于非洲中部[3]。我国是樟科植物主要分布区之一, 在我国约有20属 (其中鳄梨属和月桂属为引种栽培) , 420余种, 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少数种类可分布至辽宁南部, 多为常绿阔叶树种[4,5]。樟科植物大多是热带雨林地区的典型植物, 为山地森林的重要成分。樟科经济植物繁多, 用途广[6]。乔木多为珍贵用材树种 (如:楠属、润楠属植物) , 有些是香料植物 (如:樟属、木姜子属、山胡椒属) , 有些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如鳄梨 (Persea americana Mill) 。重庆是我国樟科植物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境内樟科植物资源丰富。然而截至目前为止, 尚未进行详细的重庆樟科植物资源调查, 对重庆樟科植物资源的现状了解不足。本文旨在进行重庆地区樟科植物资源调查与应用, 为加强对重庆樟科植物资源的现状了解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区概况
重庆位于中国内地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 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辖区东西长470km, 南北宽450km, 行政区域总面积8.24万km2,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 其中山地占76%, 有“山城”之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16~18℃, 常年降雨量1000~1450mm。重庆域内水系丰富, 流经的重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 流程665km。
重庆气候温和,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是宜居城市, 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 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 夏季炎热, 7月每日最高气温均在35℃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3℃, 最低-2℃, 日照总时数1000~1200h, 冬暖夏热, 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mm。
3 研究方法
采用了实地调查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 对重庆境内的樟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统计。
4 结果与分析
经调查, 重庆地区共有樟科植物42种 (表1) 。樟、银木、香桂、山胡椒、广东山胡椒、黑壳楠、毛叶木姜子7个物种在重庆地区分布广泛, 各区县均有分布。楠木、檫木、毛桂、狭叶阴香、川桂、香叶树、绒毛山胡椒、毛豹皮樟、山鸡椒、近轮叶木姜子、绒叶木姜子、润楠、白毛新木姜子13个物种亦属重庆地区广布种, 除少数 (2~5个) 区县外, 在重庆各区县均有大量分布。其余物种亦分布广泛。42种植物中, 可做用材的有36种, 占重庆地区樟科植物的85.71%;可做为园林绿化使用的树种22种, 占重庆地区樟科植物的52.38%;可入药的12种, 占重庆地区樟科植物的28.57%;可作化工原料使用的5种, 占重庆地区樟科植物的11.90%;可做香料食用的8种, 占重庆地区樟科植物的19.05%。
重庆市共有樟科植物10属42种, 占我国樟科植物的10%, 分属黄肉楠属、琼楠属、樟属、山胡椒属、木姜子属、润楠属、新木姜子属、赛楠属、楠属和檫木属 (表2) 。其中木姜子属包含种数最多, 为10种, 占重庆樟科植物数量的23.81%;赛楠属和檫木属包含种数最少, 分别有1种, 占重庆樟科植物数量的2.38%;占重庆樟科植物数量比例较高的前3属分别为木姜子属 (23.81%) 、山胡椒属 (16.67%) 和樟属 (14.29%) , 而占中国樟科同属植物数量比例较高的前3属分别为赛楠属 (100%) 、檫木属 (50%) 和山胡椒属 (16.67%) 。这表明重庆地区樟科植物资源在我国不仅占有一定的地位, 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5 讨论与展望
重庆地区樟科植物资源相对丰富, 特异性强, 在我国樟科植物资源分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开发樟科植物资源, 合理、科学地对樟科植物资源加以利用能够较大程度提高地方经济, 促进当地林业的发展。经调查发现, 重庆共有樟科植物42种, 其中可作用材的有36种, 可做为园林绿化使用的树种22种, 可入药的12种, 可作化工原料使用的5种, 可做香料食用的8种。根据植物生物学特征及应用方式的不同, 分门别类地开发、利用樟科植物是提高樟科植物经济价值、促进林农增收的有效手段之一。与此同时, 要做好樟科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 可建立樟科植物种质资源库。对樟科植物资源进行评价, 筛选出速生、质优的樟科植物种源并加以推广是当下樟科植物资源发展的关键。
摘要: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结合的方法, 对重庆地区樟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应用分析。阐述了重庆地区樟科植物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利用现状, 并对重庆地区樟科植物资源应用状况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拓展了重庆地区樟科植物资源的应用空间, 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樟科,资源调查,重庆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第32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261~384.
[2]Eklund H.2000, Lauraceae flowers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North Carolina.U.S.A[J].Bot J Linn Soci, 132:397~428.
[3]李捷, 李锡文.世界樟科植物系统学研究进展[J].云南植物研究, 2004, 26 (1) :1~11.
[4]李锡文.中国植物志 (第三十一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
[5]李锡文.中国樟科植物的地理分布[J].植物分类学报, 1979, 17 (3) :24~39.
华东地区柃属植物资源 第7篇
1 攀西地区自然条件概况
攀西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 横断山脉东北部,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0°3′~103°52′, 北纬26°03′~29°18′, 由攀枝花市 (含米易、盐边2县) 和凉山州 (西昌市、普格、宁南、会东、会理、德昌、盐源、木里、冕宁、喜德、越西、甘洛、昭觉、美姑、雷波、布拖、金阳17个县市) 共计2市18个县组成。攀西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 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理位置, 复杂多变的地形和地貌, 优越的气候和光热条件, 多样的生态类型和环境, 赋予了攀西地区十分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 是一块得天独厚、举世罕见的“聚宝盆”[2], 同时攀西地区也是我国胡颓子属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2 攀西地区悬钩子属植物资源
笔者多年来从事攀西地区野生果树资源的研究,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鉴定、资料的查阅[2~4]及国内部分标本馆标本的查询, 现确认攀西地区有胡颓子植物资源11种1亚种和1变种, 具体种类、物候期及分布列于表1。
3 攀西地区胡颓子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1. 植株常绿;花通常秋季或冬季开放, 通常1~7花簇生于叶腋短小枝上成伞形状总状花序;果实春夏季成熟常绿组
2. 萼筒较短, 明显四角形 (角柱状) 或杯状, 在裂片下面常急骤收缩, 花萼裂片常与萼筒等长或更长, 稀较短角花胡颓子E.gonyanthes
2. 萼筒圆筒形、钟形或漏斗形, 不为四角形或杯形, 有时微具4肋, 花萼裂片基部不收缩或微收缩, 裂片通常比萼筒短, 稀等长。
3. 花柱无毛。
4. 侧脉与中脉开展成50~60度的角, 网状脉在上面明显可见;叶片厚革质, 椭圆形至阔椭圆形, 稀矩圆形, 两端钝形或基部圆形, 侧脉7~9对;萼筒长5.5~7.0 mm;具刺胡颓子E.pungens
4. 侧脉与中脉开展成45~50度的角, 网状脉在上面不明显。花深褐色, 萼筒钟形, 长5 mm;叶纸质, 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 下面灰褐色巴东胡颓子E.difficilis
3.花柱具星状柔毛。
5. 果实长12~16 mm, 褐色或锈色, 稀淡白色;叶片椭圆形至阔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
6.幼枝淡黄白色或淡褐色, 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 下面银白色, 密被银白色鳞片和鳞毛, 散生少数褐色鳞片;叶柄长5~7 mm, 花梗长3~5mm;萼筒长5~6 mm;裂片长2.5~3.0 mm;花柱几无毛或疏生极少数星状柔毛披针叶胡颓子E.lanceolata
6.幼枝锈色;叶片椭圆形, 下面淡褐色, 具较多的锈色或褐娜色鳞片, 叶柄长10~15 mm;花梗长6~8mm, 萼筒长6~7 mm, 裂片长3~4 mm, 花柱疏生柔毛大披针叶胡颓子E.lanceolata Warb.ex Diels
5. 果实长8~12 mm, 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叶片窄披针形至窄椭圆形, 稀椭圆形。
7. 通常具粗壮的刺;叶窄椭圆形或窄矩圆形, 稀椭圆形, 长4~9 cm, 宽1.0~3.5 cm, 花柱密被淡白色星状柔毛。果实短矩圆形, 长9~10 mm, 果梗长4~6 mm长叶胡颓子E.bockii
7. 幼枝几无刺;叶窄矩圆状椭圆形, 长3~8 cm, 宽0.8~1.5 cm;花柱近无毛;果实椭圆形, 被银白色鳞片, 长12 mm;果梗长10~13 mm木里胡颓子E.bockii Diels var.muliensis C.Y.Chang
落叶或半常绿直立灌木或乔木;花常春夏季开放, 常1~3花簇生新枝基部叶腋, 果实夏秋季成熟落叶组
8. 叶片下面或多或少具星状绒毛或柔毛, 侧脉在上面通常凹下;幼枝和花各部均具星状绒毛;萼筒圆筒形;果梗极短, 长0.5~2.0 mm;叶柄长2~4 mm, 星状绒毛无柄星毛胡颓子E.stellipila
8. 叶片下面无毛, 侧脉在上面通常不凹下。
9. 果实卵圆形, 长5~7 mm;萼筒漏斗形或圆筒状漏斗形牛奶子E.umbellata
9. 果实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长12~16 mm;萼筒圆筒形或钟形。
1 0. 果梗直立, 长3~18 mm。
1 1. 幼枝、花和果实密被银白色鳞片;萼筒长8~10 mm银果牛奶子E.magna
1 1. 幼枝和果实密被锈色或褐黄色鳞片;萼筒长5~6 mm南川牛奶子E.nanchuanensis
10.果梗下弯, 长15~45 mm。
1 2.花柱无毛, 不超过雄蕊;萼筒圆筒形, 长5~10 mm, 裂片长4~5.5 mm;叶片上面通常具白色鳞片木半夏E.multiflora
1 2. 花柱密被星状柔毛, 超过雄蕊;萼筒阔钟形, 长4~5 mm, 裂片与萼筒等长或稍短窄叶木半夏E.angustata
4 胡颓子属植物利用价值
4.1 食用
野生胡颓子属植物多生长在山间旷野, 无污染、无公害, 其果实为核果状坚果, 营养成分丰富, 富含维生素、糖类、有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味香甜可口, 被誉为“天然绿色食品”和“健康食品”, 民间早已作野生水果采食, 是理想的小果类果品之一, 除可生食外, 还是加工果脯、果酱、果酒、果汁、果糕等果品的原料。胡颓子、羊奶子、披针叶胡颓子及长叶胡颓子等种类在攀西地区各县市均有分布, 数量较多, 分布广, 是值得开发利用的野生水果。此外角花胡颓子、南川牛奶子、披针叶胡颓子等在攀西分布虽较狭窄, 但果实也可生食, 也是值得关注的野生果树资源。
4.2 药用
胡颓子属植物中有很多种都具较大的药用价值, 如牛奶子的果能清热利湿、止血、治咳嗽、泄泻、痢疾、淋病, 叶能治疔疮;胡颓子的果实治痢疾、消渴、喘咳、疝气、血崩、骨髓炎等, 叶可治肺虚、气喘、咯血、痈肿、外伤出血, 根有止咳、止血、利湿、消积滞作用;木半夏的果实主治哮喘、痢疾、跌打损伤、痔疮等, 根皮煎汁可治疥疮, 并有活血、行气补虚损之效, 叶可治肝炎及咳嗽等;长叶胡颓子根治哮喘及牙痛, 枝叶具有顺气、化痰、疗痔疮等功效;角花胡颓子果实可食, 生津止喝, 可治肠炎、腹泻, 全株治痢疾、跌打、瘀积, 叶治肺病、支气管哮喘、感冒咳嗽;南川牛奶子果、根、叶入药, 有清热利尿、止咳止血, 叶还可作土农药杀棉蚜虫;披针叶胡颓子果实止痢疾, 根、叶供药用, 具有祛寒湿功效;窄叶木半夏果、根供药用, 具有收敛, 治肿毒功效[5~7]。
4.3 绿化观赏
胡颓子植物多为丛生灌木, 少有小乔木。秋冬季或早春开花, 花小, 银白色或金黄色, 常密集挂于枝上, 有的具芳香。果实春夏或秋季成熟, 熟时红色或金黄色垂挂枝头, 甚为美丽。叶背常被银白色鳞片而呈现银白色, 也颇具观赏特色, 可作庭院观赏树种、绿篱和盆景树。胡颓子植物根系发达, 根蘖性强, 分蘖、扦插、种子繁殖十分容易, 生长较快, 生态适应性强, 能耐干旱瘠薄, 大部分种类都具有根瘤。因此, 既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 也是治理荒山荒坡的造林先锋树种和土壤改良树种[8]。
4.4 蜜源
胡颓子属落叶组植物花期在45月, 常绿组花期多在1012月, 该属植物有的花多而密集, 蜜粉含量较多, 特别是晚秋、冬初开花的植物是山区的该季节重要蜜源植物。
5 攀西地区胡颓子属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5.1 胡颓子果实鲜嫩, 不耐贮运
胡颓子属植物果实虽然营养丰富, 但由于含水量高, 肉质鲜嫩, 在采摘后1~2 d内易变色变质并滋生果蝇, 所以不耐贮藏和运输, 也给果实的生食和加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2 分布分散, 果实产量不高
攀西胡颓子属植物虽然数量较多、分布广, 但在分布区往往零星分布, 除了牛奶子和胡颓子在攀西地区海拔1200~2200 m的山坡常见集中分布以外, 其他种类很少具有成片群落。同时, 在野外环境中单株果实产量往往不高, 这就导致了开发利用的难度。所以, 攀西地区对胡颓子属植物的果实利用, 除了少数村民采食自给自足以及偶见山区居民采摘少量果实到附近集市上销售以外, 其他方面的价值基本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5.3 自然资源日益匮乏
胡颓子植物在攀西分布的海拔多在800~2900m, 该范围是当地村民农耕活动频繁的区域, 特别是荒山荒地的开垦, 是该属资源日益减少的人为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来生物杂草紫茎泽兰入侵攀西地区, 因其具有极强的竞争能力, 导致了在海拔2400 m以下具有紫茎泽兰分布的区域内胡颓子属植物很难自然繁殖更新, 分布范围日益狭窄, 是该属植物资源匮乏的自然因素。
6 结语
攀西地区虽然具有丰富的胡颓子属植物资源, 但是由于分布分散、产量不高、果实不易贮藏和运输等因素而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但攀西地区具有特殊的地形、地势和立体的气候条件及大量闲置的荒山荒坡等优势条件, 可进行选择性的人工种植, 建立生产基地, 扩大资源数量, 集中资源分布, 有利于更好地从食用、果品加工、药用、蜜源等方面综合开发利用胡颓子属植物资源, 也有助于增加山区贫困居民的经济收入, 改善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五十二卷第二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1-60.
[2]刘建林, 孟秀祥, 冯金朝, 等.四川攀西种子植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267-269.
[3]刘建林, 罗强, 赵丽华, 等.四川攀西种子植物 (第2卷)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245.
[4]罗强, 刘建林.攀西地区野生水果资源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 (自然版) , 2009, (3) :6-12.
[5]陈新.川渝地区胡颓子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24 (2) :40-42.
[6]彭国全, 季梦成.江西胡颓子属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 24 (1) :64-67.
[7]胡丰林.中国胡颓子属植物利用价值的初步分析[J].生物学杂志, 1996, (4) :30-32.
华东地区柃属植物资源 第8篇
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 从昆明地区有野生分布的约1000种观赏植物资源中初步筛选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并且尚未较大规模应用的木本观赏植物71科165属275种。其中乔木97种 (常绿乔木44种, 落叶乔木53种) , 灌木136种 (常绿灌木种88种, 落叶灌木种48种) , 藤本42种 (常绿藤本21种, 落叶藤本21种) 。
在这些植物里, 包含种类最多的科为蔷薇科, 有30种;其次为杜鹃花科, 有20种;另外, 包含植物种类较多的科还有蝶形花科、木樨科等, 而白花菜科、茶茱萸科等仅有1种。详见表1。
在属一级分类上, 杜鹃花属含有种数最多, 有11种;其次为小檗属和金丝桃属, 各有7种;再次为、5种有4个属;4种有5个属;3种有9个属;2种有38个属;1种有105个属。详见表2。
2乔木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
乔木共有40科69属97种, 分别有常绿乔木44种, 落叶乔木53种。按其观赏部位分为观形、观花、观果或种子、观叶4类。详见表3。
其中:观树形植物77种, 如云南油杉、黄杉、滇润楠、银木荷、西南木荷等是很多地方森林的优势树种和主要建群树种, 其适应性已经得到充足的证明。福建柏、翠柏分枝点较低, 树冠卵圆形, 给人以饱满的感觉, 且资源分布已经较少, 亟待保护;刺柏树冠小而端直, 树形独特, 在石灰岩裸露的喀斯特地貌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蒙自桤木、川滇桤木、高山栲、滇石栎、槲栎、麻栎、栓皮栎、锥连栎、滇青冈等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 在昆明植被中除了云南松林和华山松林就是以桤木属植物和壳斗科植物为主, 也是昆明的典型代表物种。而西南花楸、鼠李叶花楸、盐肤木、小叶青皮槭、金江槭、五裂槭等是非常好的丰富林相的树种, 其季相变化较为明显, 为森林外貌增添了色彩。
观花植物21种, 如滇藏木兰、大叶木兰、多花含笑、鹅掌楸等木兰科植物向来以花大著称, 是优良的观花植物, 由于大量增长的人为活动, 其野生分布已逐渐缩小甚至消失。湖北海棠、川梨、云南山楂、云南栘依、全缘石楠等蔷薇科植物花色多为白色, 花期多为春季, 花较为繁密, 为森林的重要点缀。山茱萸、鸡嗉子等花美果艳, 像鸡嗉子还有食用的价值, 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观果实及种子植物28种, 果实大多较为红艳, 观赏期长, 甚至如大理罗汉松、嵩明省沽油等形状奇特, 珊瑚冬青、野鸦椿、花楸属、鳞斑荚蒾等果实以繁密著称, 特色明显。
观叶植物21种, 如鹅掌楸、乌桕、深裂八角枫、八角枫叶形奇特;大叶木兰、槲栎等叶形较大;小叶青皮槭、金江槭、五裂槭、盐肤木等色叶亮丽。
3灌木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
灌木共有41科75属136种, 分别有常绿灌木88种, 落叶灌木48种。按其观赏部位也分为观形、观花、观果或种子、观叶4类。详见表4。
其中:观树形植物39种, 如攀枝花苏铁分布范围狭窄, 已被列为珍稀濒危, 中华青荚叶、青荚叶、梁王茶是很好的药材, 资源开发时要注意在保护的前提下, 保护与开发并重, 不要因开发而使野生资源受到破坏。
观花植物90种, 如天女花花型素雅, 美若天仙;黄牡丹和小檗科植物全缘锥花小檗、昆明小檗、金花小檗、鸭脚黄连、昆明十大功劳、长小叶十大功劳等花多为亮黄色, 在花卉种较为稀少;马醉木属、越橘属植物花型小而奇特;而醉鱼草属植物是近年来逐渐被重视的观花树种, 其花期长, 花色丰富, 以繁密著称, 且病虫害较少, 管理粗放, 应用效果较好。
观果实及种子植物39种, 如小檗属果实多为浅红色;十大功劳属果实成熟时多为蓝色;栒子属、火棘属、蔷薇属等成熟时果实多为亮红色, 给人以果实累累和收获的感觉。
观叶植物16种, 如红叶木姜子、野漆、小漆树主要观秋色叶;而其余多为常绿植物, 其中带叶石楠、鞍叶羊蹄甲、密脉鹅掌柴、梁王茶等叶形奇特, 枇杷叶珊瑚、厚叶栒子等叶质地较厚, 终年绿色, 具有一定观赏价值。
4藤本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
藤本共有16科20属42种, 分别有常绿藤本21种, 落叶藤本21种。按其观赏部位也分为观形、观花、观果或种子、观叶4类。详见表5。
本观赏部位分类表
其中:观树形植物5种, 这类植物多生长在石灰岩地区, 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的基因, 较能适应昆明的城市环境。
观花植物23种, 如铁线莲是国际上一类不可或缺的庭院藤本花卉, 在国内尚应用较少, 开发潜力较大, 其丰富的基因也是育种不可多得的种质资源。蔷薇科植物多带刺, 是良好的绿蓠植物和墙垣绿化植物, 具有隔离空间的作用;素馨属植物多带有香气, 是良好的香花植物。
观果实及种子植物13种, 如五味子科植物花时聚生于一短的花托上, 但结果时或聚生成一球状的肉质体 (Kadsura属) , 或散布于极延长的花托上 (Schisandra属) , 种子藏于肉质的果肉内, 果实多为红色, 给人印象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