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观书有感心得体会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观书有感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古诗,诗中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是家喻户晓,寓意深刻。

这首古诗作者借读书时所看到的情景来教育子女,但是作者在诗文中,却未曾提到与读书、学习有关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用意,透过文字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没有直接点出主题,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揣摩作者的用意。学生的思维活跃,所获得的感悟也深刻。

师背诵:《观塘有感》(故意出错,引发学生质疑,引起探究兴趣)

众生:(师话音刚落)不对!不对!是《观书有感》!

师:不对呀!诗的内容明明写的是诗人观塘的感受,我怎么找不到更读书有关的内容呀?你找找。

生:没找到。

师:既然更读书没有关系,怎么又以《观书有感》为题呢?咱们把题目改改,行吗?

生:(异口同声)不行!

师:为什么?

生:诗人手中抓着书,身旁还有一些厚厚的书,我想诗人肯定就在水塘边读书,很爱学习。

生: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学习也是如此,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生:要源源不断读书,获取新知识才行。

生3:不断学习,永不满足,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生: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所谓“少壮工夫老始成”,要活到老学到老。

生: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充电”。

师:是啊!(出示关于诗人的资料)着重强调“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性。

师:你们终于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这种感受还是对池塘而发的吗?

生:不是,不是!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用半亩方塘来比喻自己读书的感受。

师:诗人和我们都明白了读书的道理。

观书有感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过松原晨炊漆公店

一、这首诗歌的首句看似平常,却极富包孕性,请阐述其中的含义。

【考点】考查解读诗句含义,准确概括诗句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

【解析】①包含上山过程所历艰辛,因此把下岭看得容易、轻松;②“下岭便无难”的判断是错误的;③“莫言”二字是自诫也是诫人,表达了对那种认定下岭容易的普遍心理的否定。

【误区提醒】此句“莫言”二字极易被忽视,“下岭便无难”正是从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历艰难的种种感受中得到的心理上的对比结果,而这种心理常常是错误的;“莫言”的对象则是诗人由自己而进一步推及他人。若不注意细致考察,则很可能答案不着边际,或遗漏得分点。

二、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

【考点】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析】“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坦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

【误区提醒】答题时很可能遗漏对注释项的关顾。谁赚得行人空喜欢?行人谓谁?看了注释①自会清楚,其实诗歌叙述的正是诗人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自己被自己的想象骗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仅限于书写个人感受,而由己及人,赋予“行人”以更广泛的指代义。

三、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除悬念后,运用拟人化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你赞同哪种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考点】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第二种。“行人”为何“错喜欢”?因为“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三四两句正是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岭过程中也

相应地会遇到多少重山岭,但历尽上山艰难的行人登上最高峰后,往往因兴奋喜悦而一心只顾享受下岭的坦易轻快,忘记了前面还有一系列山岭需要跨越,因此,当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又遇到一个山头,发现自己正处在万山围绕的圈子里,这才恍然大悟:下岭的路程照样要遇到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放”一“拦”的重复中透露出来了。诗人真切表达了自己的这种种感受,如实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的思考,却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

【误区提醒】格律诗讲究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诗人的所要表达的主旨常在末句才显露出来,故理解作者情感、观点通常要抓住尾句体悟。“一山放过一山拦”的总收,正反映了诗人在经历一场空欢喜后,而彻悟的喜悦之情;前句的“赚”字也明显带有一种自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正与之照应。

四、这首诗文字平白浅易、通俗生动,但意趣丰富,它所描绘的现象,所抒写的体验,具有某种典型性,容易使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唤起类似的体验,从而引发某些思索,给人以某种联想与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考点】考查鉴赏评价诗歌旨趣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析】人们往往对最艰巨的行程比较有思想准备,而对走过这段行程后还会出现的艰难缺乏思想准备;只知道人们习知的艰难,而不懂得人们常常忽略的另一种艰难;这首诗似乎可以引起这些方面的思索。

【误区提醒】本题着重考查对诗歌旨趣的赏鉴和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析,题干说“容易使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唤起类似的体验,从而引发某些思索,给人以某种联想与启示”,重在阐述引发的“思索”和“联想与启示”,不可简单的叙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和“类似的体验”。

【主旨】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

【名句】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浣溪沙》(晏殊)

思考:

1、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2、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

上阙怀旧,感伤年华易逝;下阙惜春,悼念春光难留。

3、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

4、文章脉络梳理:

一曲新词酒一杯 富贵闲适的生活去年天气旧亭台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夕阳西下几时回 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无可奈何花落去 悼惜的情感

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小园香径独徘徊 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

5、本词的名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泊秦淮

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

诗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写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次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写诗人的小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开启下文,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可见,这七个字承上起下,结构全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 思维训练:

《夜雨寄北》

(1)、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3、老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思维训练题。

4、四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各小组亦可选派1~2个代表发言。

[参考答案]:(1)、李商隐 ;(2)、①何时能够 ②再 回叙;

观书有感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而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3.感悟诗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二.教学过程:

1.与学生交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认识大家我很高兴!我早就听说咱实验中学的学生特别善于动脑,能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也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今天这节课老师特别希望得到同学们的配合,好不好? 爽快!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朱熹,手捧他的《观书有感》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美丽的池塘边。在这里,我们将会领略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2.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3.师问:你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4.出示学习目标,一起朗读。

5.师引:朗读古诗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要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首先把节奏读好。什么是节奏呢?大屏幕出示:

节奏:诗句中按音节或意义有规律的短暂停顿叫做节奏。 ①全班同学拿起书,轻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

节奏读好了,还要注意读好诗中较大的停顿。什么是停顿呢?大屏幕出示: 停顿:为了突出意境或感情而作较大的朗读间歇叫做停顿。 ②出示大屏幕,加“∕”,教师范读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全班同学自由朗读。

④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才能?肯定后学生齐声朗读。

6.师引:大家朗读这么好,让老师真感动。我想同学们在理解句子意思上会有更出色的表现,请大家结合线下的词语注释说说每句话的意思,不明白的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开始吧。

好!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7.师引: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请同学们根据每句诗的意思并结合这首诗题目,想一想:(出示大屏幕) “半亩方塘”比喻 。【一本书】

“天光云影”比喻 。【书中丰富的内容和深奥的道理】 “源头活水”比喻 。【丰富、新鲜的知识】 8.师问:诗人为什么要使用比喻,而不直接写出呢? 9.生答毕,师小结:诗人朱熹不愧是大家手笔,他将深刻的道理寓于生动形象的自然景物,描写出使人在清新的气氛中既获得美的享受,又引发出哲理的感悟,从而得到启发。

10.再想一想诗人借助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水如此清澈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小组合作讨论作出回答。

观书有感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 初识作者。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四句名言,请你去读一读,力争读懂它们。

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自由读能读懂吗?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我们一起熟记于心。

3、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

4、简介朱熹:

5、揭示课题: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品析诗句 理解诗意

1、首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初步自学这首诗。

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

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小结: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在于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读出的韵味会更足。

5、品读一二句。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呢? (2)浏览全诗,哪几句描绘了它的清?

(3) “鉴”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古人用的是铜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短短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方塘的清澈明净。水的清澈明净还表现在哪?

(4)(“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什么意思?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

(5)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总是让人非常喜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来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同学们,虽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观,却很能够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清爽、明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6、品读三四句。

(1)过渡:诗人好学善问,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翻译一下,他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池塘的水如此清澈呢)是啊,到底什么原因呢?诗人自问又自答为有源头活水来。

(2)“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èi”,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

(3)我们可以想象: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

(4)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5)如果没有活水涌来,方塘会怎样?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7、小结:同学们,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配乐读全诗,读出诗人心中的喜欢之情。

三、辩论明理 享受诗趣。

1、朱熹说:“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整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

2、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所以这个题目真是妙不可言!不能改!

3、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

四、拓展延伸 温故知新。

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

2、其实我们接触过许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回忆吗?

五、反复诵读,完满总结。

1、同学们,好的诗句能流传百年,而朱熹的这两句诗却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在“南溪书院”的“活水亭”上,还能清晰地看得见朱熹的这两句饱含哲理的诗

2、我想,在我们大家的心里也一定深深烙上了这两句让我们思考一生的诗,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

4、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

六、作业布置。

1、阅读朱熹的《观书有感

(二)》,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读书道理。(灵活机动处理,若时间宽裕,就作为课堂上补充阅读)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3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1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2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