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接待对话范文(精选8篇)
会议接待对话范文 第1篇
对话作文
一、回顾文段,作文入格
师:一见面,就想好好地考考大家。有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过没有?
生:学过。
师:今天,老师把其中的第三自然段复印下来,请大家读一读。(指名一位学生)你看咱们班举手的同学好多,你推荐一个,这位。
(生朗读课文)
师:朗读得真好。这段写人物最多的是什么?
生:对话。
师:对,人物的对话。同学们,写好对话相当重要,因为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一完,事儿也就结束啦,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写对话。再有,人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思想的,也表现人物性格,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再看,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谁发现啦?请站起来告诉我们。
生:我发现了每说一次话就是一段。
师:哦,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是分段的。分段,不管你说多少话,哪怕只有几个字也占一个自然段。比如说“那怎么”三个字儿就占了一个自然段。写对话分自然段写,有什么好处呢?你说说看。
生:我觉得这们写能把人物说的话非常清楚地描述出来。如果都合在一个段落里面的话,就不容易分清楚谁说的是什么。
师:有道理,请坐。写对话分自然段,第一能使文章显得非常清晰,看上去非常舒服。第二,老师改作业,读者读你的文章,眼睛不疲劳。比如说,当人读到这儿,目光从这儿移到这儿的时候,有一个短暂的休息,读这样的文章,眼睛不疲劳。老师一不疲劳,一高兴,心情一好,马上就给你作文打高分。(学生笑)第三个原因我一般不给人说,就给我们六?三班的同学说。写对话分段,文章显得很长,(生笑)是不是啊?老师不是说,作文要写一页、两页、三页吗?这一分段,一页变成两页了,好不好?
生:好。
师:这个秘密不要给别人说啊,我们大家知道就行。再看,作者在写对话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提示语。一起来写这个词好吗?(师板书:提示语)什么叫做提示语?文中表明这句话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叫提示语。比如说,“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再望望伯父的鼻子,后来说的。这叫什么?
生:提示语。
师:记住,告诉人家这个话是谁说的,他怎么说的,什么动作,什么表情,什么语气。大家看,这些提示语的位置是不是一样的,说说看。
生:我觉得有些是在两句话的中间,有些是在句子的前面或后面。
师:嗯!还有发现没有?这叫变化,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有的在说的话的后面,有的把说的话分成两部分,把提示语嵌在当中,这叫变化。我送大家一句话: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当你写对话运用提示语的时候,给自己提个醒儿。这个人说的话,提示语在前面。下面呢,就换一下,放到后边。再后来呢,放在当中!如果只有两个人说话,有时候可以省略。这叫变化。千万记住,要写出变化,别死了,都在一个位置就死了。同学们,这个发现,对我们写对话也很有帮助。记住!
再看,由于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说“后的标点符号也有变化,也不同的。当提示语在说话的前面时,”说“的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冒号。
师:当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后面时,“说“的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逗号。
师:记住,一定记住!如果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写人物对话应该注意的形式,应该注意提示语的变化,还要注意由于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说”后边搁的标点符号也不同。如果这些你都把握住了,你就不不愁写不好人物之间的对话。默读一遍,把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当你把它读熟、记住的时候,你俩就会写好人物的对话了。好,开始!用眼睛去读,用心去记。把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生读文段)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二、模仿范文练格式,细听录音想情节
师:好!把讲义翻过来,测试一下。下边是一段对话,听后把它写下来。第一,记得分段;第二,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录音材料:黄老师关切地问:“你们休息好了吗?”“休息好啦!”同学们齐声回答。)
师:要讲速度,因为是写给自己看的,可以草。抓紧时间,写好了吗?好,不错。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分段、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学习是自己的事儿。
师:(念学生作业)完全符合老师的要求。我特别要表扬的是,“黄老师关切地问”,这个“地”是提土旁的“地”。和他一样的同学请举手。了不起,请放下。有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完了,事情结束。只要我们善于倾听,就会发现好多写作素材。不信,请听这段对话。(放录音)听过吗?
生:听过。
师:在哪儿听的,说说看。
生:我是在电视的公益广告里听的。
师: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想想看,他们三个人,一位年轻的男士,一位年轻的女士,一位老人。他们三个人,有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的这段话?再想想,当这两个年轻人听了这位老人的劝告以后,又会怎么样?(生举手)放下,不说!记住,一定要会想象。想象非常重要。会想象的人,才能写好作文。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听了这段录音,听了他们三个人的对话,都有自己的想象。再想象一下,他们三人说话的时候,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师重复广告语:“怎么?来劲儿了是吧?”)眼睛怎么样,什么语气?如果你把这三人说话的神态,他的动作、他的表情、他的语气想象出来了,再把事件的开始、时间和地点想象出来了,事情的结果想象出来了,写出来就是一篇好的作文了。我说的对么?
生:对!
三、师生交流,评价激励
师:好,第二次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拿起你的笔来,先给要写的这篇作文加个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最合适。取题目很不容易,要想,要思考。如果一时想不起来,先把这个事儿写焉,最后考虑题目,因为你在思考当中啊。好多情况下,写好了文章还没有题目。我有好多文章写好了还没有题目,最后想了好长时间才想好题目。好吧,现在写,动手写。根据你的想象写,抓紧时间,看谁写得最快,一气呵成。作文必须要一气呵成。
(学生写作)
师:做完的举手。有人问叶圣陶怎么修改作文。叶圣陶说:再念,再念,再念。虽然只有两个字:再念,但决不意味着只念三遍。好,自己念自己的作文。拿好笔,用心念。(生念)念了几遍啦?再念一遍,可以出声,声音可以小一点。改得怎么样了,可以了吗?好,把笔放下。交流一下。要虚心听别人的作文,不管他写得怎么样,都会对你有很大帮助。我请个同学来念。张容飞,喜欢作文吗?
生:嗯„„
师:说心里话。
生:不太喜欢。(笑)
师:他的题目是“和好”。请你念一念。
(学生念作文)
师:第一,他分段了;第二,提示语交代了是谁说的;第三,故事挺完整。可惜,少了一个结尾。你最后怎么写,加一句话。
生:人物互相道歉。
师:加一句话,知道没有。
生:知道了。
师:这就是一个合格的作文。90分加10分,为什么加10分?因为有一个好题目,“和好“。一个好题目加10分。(掌声)张容飞,你得过100分么?
生:没有。
师:此时此刻有什么话对我说。
生:谢谢于老师。
师:谢谢我?不对,应该谢所有教过你的老师。
师:这位同学你来。喜欢作文吗?
生:喜欢。
师:好,写完了没有?
生:写完了。
师:念一念,读慢一点啊。
(学生念作文)
师:停下来。时间地点交代了么?
生:下班高峰期。
师:交代了事情的缘由。这句话交代得非常好,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不可能发生下面的事情。我相信,同学们听了以后会对她考虑的严谨而赞叹、佩服,相信她的作文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学生念作文)
师:听到没有,提示语有变化。(师给学生打分,递给学生看)给你打了多少分?
生:150分。
师:你得过没有?
生:没有。
师:掌声!还要加朗读分,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得好为你的作文增添了不少亮色,所以我建议大家要好好念,知道吧。朗读加25分,175分!(掌声)好,那位同学你上来,带上作文。
(学生念作文)
师:停下来。张容飞,请你站起来,你听她是怎么说的。“大吼”!是啊,怎么好端端的骂我呀?读!
生:翻了个白眼。
师:翻了个白眼。形象不形象?
生:形象。
师:就这一句话要加10分啊,太形象啦,精彩!阿姨翻了一个白眼,多厉害!接着念。
(学生念作文)
师:“脸上肌肉抖动着”,多形象!嘿,没想到吧。这叫不打不成交,不打不相识,两个人吵了一架成了好朋友啦,说不定还能成为一家人。(生笑)实际上,这是她的美好心愿,在她心目当中,人不应该这样互不相让。这样的结尾是她的思想表现,好人才能写出好作文。打一个到目前为止的最高分:200分!张容飞听得特别好,十分虚心,听得十分专注。
四、再现生活情境,变化中求艺术
师:我说过,只要你注意听,会倾听,就会写出好作文。闻其声不见其人,但通过声音可以想象他们说话的样子。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写作文。于老师说过一句话: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这节课要变个样子,变个形式,请大家看一幕哑剧。顾名思义,哑剧就是光有动作,没有声音。上节课闻其声不见其人,想象的是说话的样子。那么这节课呢,就是见其人不闻其声。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反过来啦。我在剧中扮演一位老师,他扮演同学。你们看了以后给他起个名儿,根据你的分析,他叫什么更合适。好,现在就开始啦。注意看,注意想。
(师生合作演哑剧)
师:演完了,看懂了吗?看懂了请你想一想,剧中这位老师取个什么名好,这个同学叫个什么名字?抓紧时间,一气呵成。强调两点:第一,对话要分自然段;第二,提示语要变化。分段,注意提示语,就这两点。
会议接待对话范文 第2篇
会议是很多人都会接触到,关于会议之间的对话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谈论会议结果和会议提案的社交英语口语对话,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Conversation 1
对话 1
A: Well, Jeff, that was a very productive meeting, I thought.You had some really great ideas in there!
A:嘿,Jeff,我觉得这次开会的成果丰硕,你提出的那些点子真棒!
B: Really? Well, thanks for saying so.B:真的吗?谢谢你的夸奖。
A: No, I mean it.Look, are you hungry? Shall we go get something to eat?
A:不,我是说真的。你饿了吗?我们要不要去吃点东西?
B: Sure.Why not?
B:当然好呀!
A: OK, well, let me just get my coat and we“ll go to the diner around the corner.A:好,那我穿一下外套,我们去附近的馆子吃饭。
B: OK.B:好。
Conversation 2
对话 2
A: That was a very interesting presentation, Ms.Wang.My colleagues and I are very impressed with your proposal.A:王小姐,这次的演示文稿很有趣。我跟我同事对你的提案都印象深刻。
B: Oh, no, surely.Your ideas were very interesting as well.B:噢,真不敢当。你们的点子也很有趣。
A: To show our appreciation for your hard work, we”d like to invite you to have dinner with us.A:为了答谢你的辛苦付出,我们想请你共进晚餐。
B: Oh, that would be lovely.Thank you.B:噢,你们真热心,谢谢。
A: Excellent.Have you had French food before?
A:太好了。你吃过法国菜吗?
B: Oh, yes.Marvelous!
精选范文,为写好“对话”搭桥 第3篇
一、模仿课文,尝试“对话”
言为心声。人与人交流,离不开语言形式的沟通。同样,在文章里,对话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技巧。学生需练就此本领,提高习作水平。不过,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应从简单、易学的对话形式入手,让学生没有畏难情绪,便于模仿,能立竿见影地取得成效。而语文教材里所选的文章,不乏简洁且精彩的对话描写,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文中人物的对话: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加深理解,并尝试“对话”,有选择地进行“对话”仿写,强化学生的仿写意识。长此以往,学生“对话”能力的提高定能水到渠成。
二、巧妙替代,灵活“对话”
五千年华夏文明历史悠久,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同一个“说”法,可衍生出不同的表示方式,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
不用“说”,换一个字,有:喊、叫、呼、吼、吟、读、问、答
不用“说”,换成两个字,有:质问、责备、表扬、批评、讨论、商量、交代、讽刺、狡辩……
不用“说”,换成多个字来表示,有:打圆场、耍贫嘴、打招呼、窃窃私语、破口大骂、七嘴八舌、胡言乱语……
课文范例举隅。譬如,“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梅花魂》语)一句,“训斥”代替简单的“说”更凸显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分外爱惜。又如《钓鱼的启示》里写的:“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其中“告诫”一词,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用心揣摩,准确用词,巧妙替代,引导学生避开单调,乏味的一种表现形式,让人物对话更加形象生动。如学生在单元习作《劝戒烟》中这样写道:
晚饭后,爸爸悠闲地点了一根烟。妈妈一见,质问他:“喂!怎么又抽上了啦?”爸爸忙说:“就一根,就一根!”妈妈回答道:“在家里一根都不行!”一把夺过烟头,扔在垃圾桶里。爸爸生气了,厉声地反问:“你想干嘛?想干嘛?”
我说:“爸,你想让我和妈妈抽二手烟吗?”
……
在学生的习作中,同一个“说”的意思在不同人物的话语中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情境,人物的形象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得更加生动鲜活。
三、优化“提示语”,深度“对话”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对话”基础,教学不可浅尝辄止,需更进一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优化“提示语”,使人物“对话”更上一层楼。教师要精选范文,引用课文作为范例,让“权威”来“说话”。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谈碰壁”的课文: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教学这段对话,笔者从三方面去落实对话的感知,即言语内容、言语形式、拓展运用。
第一步:自由读这段对话,你能发现什么?
对话描写的注意事项:1.内容分段写。2.提示语位置有变化(前、中、后)。3.提示语要有修饰成分(写表情、写动作、写神态)。4.“说”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冒号、逗号、句号)。从而让学生明白:人物的语言描写形式不拘一格。
第二步:默读课文中的对话,沉浸在文字语言里,想一想,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步:设计课堂小练笔。(要求根据下面的录音情况想象一段人物的对话。)
女青年说:“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啊?”
男青年说:“年纪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青年说:“哎,你挤着我了,你!”
男青年说:“来劲了,是吗!”
老者说:“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仅仅5句简短的对话录音,就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尴尬场面。学生听后,能感知到对话的精彩,感知到精彩对话的魅力。于是,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对话写具体。(提示:想想看,一位年轻的男士,一位年轻的女士,一位老人,他们三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这些话?当这两个年轻人听了这位老人的劝告以后,又会怎么样?再想象一下,他们三个人说话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等。)学生把这5句对话分为5段,并根据当时情况,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提示语并变换提示语的位置,有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或没有提示语的。一个学生的习作是这样写的:
一天,上班高峰时,在一辆公交车上,人们都抢着去上班。由于人太多,一位西装打扮的年轻男士挤了一下一位穿着漂亮的时髦女士,两人便争吵了起来。
“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啊?”女士叫道,眼睛瞪得大大的,似乎在冒火。
男士回敬道:“年纪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哎,你挤着我了,你还有理了?你—”
男士毫不退让,抬起被挤得没处搁放的胳膊,拉起袖子,火冒三丈地吼着:“来劲了,是吗!”
“算了,算了。”一位旁观的老人心平气和地劝他们,“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两位年轻人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不再说话,车上顿时安静了下来。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比较、赏析与评价,让学生明白:人物对话可以如此精彩。
模仿范文写对话 第4篇
如何写好“对话”呢?我们先来认真地读一读教材中《乌鸦反哺》这篇习作中的“对话”吧。
习作中的“对话”是在“我”和“妈妈”之间进行的,所说的“话”都用上了引号,一共有五处。这五处对话的顺序不能调换,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还可以发现,用上了引号的“话”之前一般都有一个冒号,冒号前面的语句都是交代谁对谁说的,还有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例如,文中的“我感到奇怪”写出了神态,“叹了口气”写出了语气。这些语句都是提示性的,我们一般把它们叫做“提示语”。
这五处对话中,只有第四处有些特别:“我着急地问”是“提示语”,可它放在了所说的话的后面,它的后面也没有用冒号,而用的是句号。是的,“提示语”可以在所说的“话”的前面,也可以在后面。有时,“提示语”还可以在所说的“话”的中间呢,请你从其他文章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吧。
黄玥凌同学的这篇习作中共写了几处对话?你能找出每一处对话中的“提示语”吗?每一处说话时的语气、神态是什么样子的?我相信,当你想明白了以上问题之后,你也就学会了写“对话”。这个过程就是“模仿”,“模仿”可是很重要的学会写作的方法呢!
从上面三幅图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也可以另选内容,写一段对话。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寻找新家
南京市建邺路小学三(2)班 黄玥凌
春天来了,小燕子花花和蜜儿一起飞回北方。
它们回到了原来的家。现在这里到处乌烟瘴气,让人受不了!“这还是我们的家吗?”花花都快急哭了!
它们飞到邻居小鱼家——小河。蜜儿问小鱼:“这儿怎么成这样了?”
小鱼叹了口气,有气无力地说:“别提了,现在到处开工厂,废水流到我们这儿,清清的河水变成了浑浊的脏水。小伙伴死了不少。我也奄奄一息了,唉!”
这时,黑烟从烟囱里冒出来,遮住了太阳公公,呛得花花和蜜儿直咳嗽。
花花说:“小鱼,你放心吧,我们一定把你带走。”蜜儿找了只桶,在里面打满水,让小鱼跳进去。
花花和蜜儿轮流衔着桶,不分日夜地飞着。终于,它们找到了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商务英语会议对话 第5篇
A: we need to discuss our work plan for next year.Miss Tang, did you prepare a list of action items?
B: yes.Does everyone have a copy? It’s only a draft, so I would appreciate any feedback before I forward it to the other departments.A: I see that expanding our product line tops the list of priorities.Although product development is important, I also think we need to find ways of upgrading our distribution network.B: I’ve asked the marketing department to follow up on that.I intend to incorporate some of their suggestions into the work plan before we submit the final report
A: we should also brainstorm with folks in advertising to make sure that our target audience is getting the message.B: we’ll have to be careful about how we present our ideas.Those creative types can be awfully sensitive!
A: I’ll speak with the assistant director in the advertising department.We have a good working relationship, and I think she’ll be receptive to our ideas.B: good.Let’s move on.Conversation 2meeting
A: today, we’re going to talk over how to increase sales in our country next year.Have you got any idea?
B: I think we should launch a new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campaign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next year.If we want to enjoy a bigger market share in our country, we should first let more people know about our products.C: I quite agree with your, Mr.Jing.In addition, I think we ought to run some more chain shops not only in some large cities but also in some medium-sized cities in our country.If we only emphasize large cities, we’ll lose market share.I think it is a good channel to promote our products.A: how do you feel about that, Mr.Brown?
D: I agree up to the point.But I think the main point is that our products are a bit expensive, compared with other brands.A: you mean we’ll reduce our prices?
D: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think it’s a good idea to reduce our price by 5%.Perhaps at the beginning, we’ll lose some money, but it can make customers easy to accept our products.Little by
little, we can make small profits but quick returns.B: I don’t agree with you.You know, we only make a small profit at these prices.As I see, it’s more important to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after-sales service than to reduce price.A: this seems a sensible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do further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improve our after-sales service.It’s a good idea to open chain shops in some medium-sized cities.Are we all agreed?
商务谈判对话1范文 第6篇
B:买方 美国洛城百货公司
B:很高兴与你们公司再次合作,上午好!
A:上午好,很高兴又见到你们!
B:这几天怎么样?酒店住的还习惯吗?
A:挺不错的,酒店的服务挺好的。我们公司希望这次能与贵公司达成协议,这次的到来,我想服装的价格问题会很快得以解决,我们彼此也可以共赢。
B:是的,我方也希望能与贵公司达成协议。今天在这里我们想具体谈谈我们的要求,你可以说一下关于价格的情况,顺便提供你们的价格清单和目录给我们吗?
A:好的,之前我们已经特别为贵方制作了价格清单,它基本上涉及了当前市场上的流行款式和相应市价,你们看一下吧
B:你们准备得很周到,谢谢!可以的话我们想现在就先看一下。
A:没问题,你们慢慢看吧!
B:哦,款式基本都不错,你们的价格列表和目录很齐全,但是我觉得你们的报价有点高,别的供应商先前的价格都比你们的低。按照你们的报价,我觉得销售情况会很不乐观,我们公司可能也没什么利润。
A:听你这么说,真的很抱歉!今年内地出现民工荒,劳动力极其缺乏,劳资报酬变高了,我们的生产成本也随之高了,然而我们的价格基本保持和往常一样。我们的衣服款式都是自主创新设计的,用料讲究,做工的话在同等水平的厂家中是属于上等的。至于价格,贵的话真的说不上,我们的价格是适中的。
B:你的意思我明白,不过我真的不能同意你的说法。毫无疑问,你们的款式设计是很有吸引力的,不过我要指出的是,你们的价格确实缺乏市场竞争力,我们也收到了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报价,相比较而言,你们的报价比别的公司高。A:我们的服装是高质量的,在很多国家都建立了良好的市场,这一点众所周知。在谈及价格的时候,你必须把质量这一要素要考虑在内。
B:对,质量是很重要。可是价格差异真的大,明确的说,如果贵公司想得到我们订单的话,价格是必须降下来的,我们的订货量是不少的,我们的这个要求也是合理的。
A:你们提到的销售和利润情况,我们表示理解。我们以前的业务往来也很融洽,商务关系一直不错,这次,我们可以在价格方面给你们多些优惠,在其它公司的话,这种情况是从来没有过的。
B:好的,这是没有办法之中的办法。另外我想要知道你们的服装是怎么包装的? A:这个你放心,我们会做好包装保护的。我们打算一件女士衬衫装一个塑料袋,再以50件装一箱。
B:请问贵方打算是用什么材质的箱子?
A:我们认为纸箱就非常适合啦。我们一贯用纸箱包装我们的货物,这样既节省成本又轻便,而且多年来欧美的客户都对我们的包装很满意。
B:我承认贵方说的是有道理,请允许我方稍作商量。。。。
经过我方慎重考虑,我方同意贵方的要求。
A:真诚地感谢贵方的理解。这次交易圆满成功,值得祝贺!希望这会为我们以后的业务构建一个良好的开端,让我们携手共进吧。
关于“唐楷问题”的对话范文 第7篇
周毛新
学生:老师,我读了《青少年书法报》2001年第16期第三版罗联明与郑学东的文章“初临楷书还是选择唐楷为好”,你对此有何看法?
周:文章我都看了,主要是谈“唐楷问题”,即学书应从“唐楷”入手还是不从唐楷入手。这个问题也是当今青少年学习书法所面临的、并感到困惑的一个重要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此,我谈谈我的看法。
学生:那你认为从唐楷入手行不行?
周:当今青少年学习唐楷的现象,可以牵扯出许多问题,一句话是回答不了的,应做具体分析。不过,我觉得首先应当明确学习书法的目的,即究竟是学习书法艺术,还是学“写字”。本来,这应当不是一个问题,但至今仍然有许多人把它们混在一起。例如,往常有些家长对我说:“周老师,我的小孩做作业不认真,写字鬼画桃符,让他跟你学一下书法。还有一些朋友对我说:“我的字写的太难看了,我想好好跟你学学书法”等等。这里所说的“书法”,实际上就是“写字”。
“写字”与“书法”在古代是“合二为一”的,但在今天,两者尽管有联系,但毕竟是两回事,学习“写字”,通常是以实用为目的,它除了要求搞清每个字的音、形、义,在书写上要求笔画准确,结构工整,不能写错,并力求达到“工整美”,而学习书法,则目的却不一样,它是同绘画,音乐、舞蹈••同等的一门艺术,并非为了实用。它们虽然同样是写“字,”但前者是为了“记录”,后者是用于“创作”;前者是供人“阅读”,后者是为人“欣赏”;前者是为了“实用”,后者是为了“创作艺术品”。可见,两者的功能是不一样的。由于功能不一样,其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及学习途径可谓大相径庭。因此,学习目的应首先搞清楚。
学生:经这么一讲,我们懂了,写字有实用和艺术之分。那么,从艺术角度讲,首先应该学什么呢?
周:学用笔,而不是结构。也就是要学如何运用柔软的毛笔写出高质量的、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线条来。对书法艺术而言,线条是第一位的,是“活生生的、在纸上跳荡的、有生命的力的线条(何应辉先生语),结构是第二位的。结构再好,而线条没有生命,就谈不上艺术。当然,书法艺术自始自终离不开写字,离不开结构,有时甚至还强调结构的准确性,但其着眼点是不一样的。学书“写字”,是为了从中掌握用笔的技术技巧,“借”结构来获得更准确的线条形状,以吸收更多的艺术语言,提高驾驭毛笔的能力;创作“写字”,是“借”字表现自己,以充分展示字中所蕴涵的技术含量和艺术含量,由此可见,学习书法,最重要的是学习用笔,自然,那种“为写字而写字”的学习方法必然与书法艺术所要求的学习方法相距甚远了。
学生:学书从“唐楷”入手,是否就是“学写字”呢?
周:也不能这样看。任何一个事物关键看你怎样对待它。这就如同不同的人读同一本小说一样,有的主要关注故事情节,有的侧重了解历史背景、有的参考民风民俗、有的借鉴写作技巧。视角不同,各人的收获也不一样。“唐楷”作为一种法帖范本能够流传至今,必然有它的存在价值,你要把它作为“写字”的范本也可以,你要把他作为学书入门的范本也可以,关键看各人如何取法。
学生:为什么现在许多人反对学书从“唐楷”入手呢?
周:学书从唐楷入手,本来也是一条路子,但关键是现在搞得有点“烂市”了。据我了解的情况,目前中小学校开设的书法课,社会青少年书法班、家庭书法辅导班、假期书法培
训班••普遍都是学的唐楷;新华书店各种字帖中,唐楷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基层的各类青少年书法展览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唐楷作品,形成了当今青少年学书热潮中的一种“唐楷现象”。应该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习书法是一件好事,但盲目的学习唐楷未必又是一件好事。这种“唐楷热”至少给书法艺术教育带来了如下负面影响:
1、混淆了书法艺术与写字的概念。长期以来,由于受“写字”思想影响,至今仍然有许多人把两者混为一谈,乃至以讹传讹,误以为学习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一手“好字”,将“学习唐楷”等于“学习书法”。一些“书法班”名义上培养“书法”人才,实是最落后的“写字”教学。在青少年思想上造成了概念上的混乱;
2、“学书先学颜”。使青少年把“从唐楷入门”误解为是学书入门的唯一途径。实际上学习书法可以从唐楷入手,但并非只能从唐楷入手;
3、师资队伍素质低下。由于唐楷贴近生活,历来被视为雅俗共赏的字体,民间也较为流行,一般人认为唐楷教学简单,因而,一些学过毛笔字(唐楷)的人,便充当起了“书法教师”的角色,或开班营业,或受聘“讲授”。一些中小学利用素质教学开设“书法班”,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也常常由本校学过“毛笔字”的教师兼任“书法教学”等等,使唐楷教学始终处于低层次。
4、教学方法误导。唐楷教学普遍建立在对“字形”的刻意模仿上。一些老师教学生:“一个字如同一部机器,笔画如同零部件,机器要好,零部件需精度高。”于是学生便对点画进行机械式的反复“描摹”,以求精益求精,准确无误。再按照“米字格”位置进行“组装”,从而,使青少年思维进入一种程式化、规整化的固定模式。
5、给青少年思想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由于唐楷高度规范、法度森严。学书者临帖时思想往往高度紧张,惟恐出错。用笔诚惶诚恐、慎之又慎,生怕写出来“不好看”。许多人用笔方法不正确,点画书写刻意做作,如同画画一般,运笔战战兢兢,惟恐不象。“创作”作品时,由于受实用性影响,心里总是想到所写的字一般人都熟悉,要让很多人喜欢,这样,使把书法艺术最本质的“展示个性”变成了“迎合别人”。由于心里负担沉重,常常越写越 “不好看”。一件作品下来,往往大汗淋漓,如释重负。这就严重地违背了青少年本身具有的心理特征,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书法艺术所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创作方法背道而驰了。以上简单所举几点,可能是当前一些人反对学习唐楷的主要原因。
学生:是的,我们过去学唐楷(颜体),基本点画学了一学期,部首部分学了一学期,间架结构学了整整一年。这是否是徒费年月,劳而无功?
周:如果从学习书法艺术的角度看,这种学习方法肯定是错误的。可谓得不偿失。如果从实用性出发,仅学两年恐怕还不够,要写来精熟达到运用的程度,少不了十年八年。因为唐楷结构非常严密,来不得半点疏忽,一个字中只要一笔不正,这个字就“散架”。因此,结构上必须花大力气。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使是你写颜象颜,写柳象柳,写欧象欧,精度甚至接近电脑,又能派上多少用场?最多能唤起人们对这种刻意求工、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表示赞叹而已,这样,可以说两方面都没有抓住,自然是做的“无用功”了。
学生:如果从学习书法的角度看,如何对待唐楷呢?
周:任何一种碑帖,其技术含量和艺术含量都是有限的。就唐楷而言,人们对它们吸收更多的不是艺术性而是技术性。因为任何一门艺术,一旦被规范划
一、严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其艺术性便大大削弱了。中国书法史上几次大的字体规范,如小篆规范大篆、熹平石经规范隶书等就是这种情况。当然,唐楷也不例外,并且它是对楷书最严格、最精密、束缚性最强、制约性最大的字体规范。因此,对学习书法而言,取法上应有取舍,千万不能全盘照搬。
学生:那么,唐楷的技术性如何取法呢?
周:唐楷也不仅仅是技术性,其艺术性也有,如颜体结构的博大,柳体结构的严密,欧
体结构的险劲等,都是可以借鉴的。但对初学者来讲,更多的应当是“笔法”的掌握,而不是结构。即如何正确的运用毛笔写出楷书的各种线条,掌握其应有的技法要领,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正如刘正成先生所说:“要进入书法艺术的创作领域,难度最大的莫过于对书法艺术法则与技巧的掌握”。这里所说的“法则”,应当是用笔的法则,而不是唐楷的“结字法”。“技巧”,应当是运用法则来书写各种线条的技术动作。
学生:从笔法的角度看,我们过去是按照“中锋运笔路线图”来书写唐楷的点画,这种方法对不对?
周:有人说,“一个运笔路线图,害了学生二十年”,言虽过重,但有一定道理的。其原因是:
1、按照“路线图”临写,其结果是“一种点画一个样”,这就错了。
2、从逆锋起笔的路线看,不可能一个样,因为每个字的点画在具体的书写过程中,其笔锋入纸的深浅、角度的大小、逆势入纸的长短、笔锋在起笔处的起倒转换动作,是千变万化的,而“路线图”仅仅是一种平面图形,根本无法表现。
3、唐楷中的点画并非全用“中锋”,许多点画必须要用“侧锋”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而“路线图”标出的几乎全是“中锋”。
4、路线误导,如横画路线图为两头绕圈。许多学书者按路线指引,运笔如“推磨”一般绕着“画”,这就完全错了。而事实上横画的逆锋起笔,(包括其他点画),都只是一种“顺势”的“下意识”动作,它就如同音乐中的“后半拍”起一样,不是主体动作。并且,其头、尾的重处应当是运用“提按”直接“写”出来的,而不是绕圈绕出来的。收笔的“回锋”也是一种很自然的动作,它的动作并非是为了填补点画尾部的缺陷,而是通过“回”的摩擦,使笔锋回复到垂直状态,并回头寻找新的落点。
5、按照“路线图”临写,点画往往是“做”,而不是“写”,因而学生也不能掌握正确的笔法。“做”出来的点画哪怕“形”再象,但决不会有“神气”。
学生:听老师这么一讲,使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但至今还有人认为:练唐楷主要学“形”,待“形”练到一定程度后再学“重神”的碑帖,难道楷书也要讲究“神采”?
周:这是一种对书法艺术最简单、最粗俗的认识,可以说是一句“外行”话。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任何书体都要讲“形”、讲“神”,尤其楷书,更要讲究“神采”。如果练楷书主要学“形”,那你练一辈子也赶不上电脑精确,何需下这种苦功。关键在如何把楷书写“活”,在“活”字上下功夫。
学生:那么,临习唐楷怎样才能写“活”呢?
周:许多东西要靠自己去认识、去体验,“悟”出来的东西是最深刻的。当然,我可以谈谈我的体会,仅供参考。其一,唐楷的每一种点画必须要“写”出来,不要“做”。写不象,说明用笔方法有问题,应在技术动作上查原因,并反复练习,直到“写象”为止。其二,树立“运动”观念。任何一个点画,一旦放入一个字中,便不是静止的、孤立的了,而是血脉相连的整体。因此,在临写每一个字时,必须注意“势”的连贯,切忌“机械组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楷书当成行书来写”。其三,树立“节奏”观念。笔锋的运行不是平铺直叙,而是象音乐一样跳荡起伏的,这就是“节奏”,一个点画的书写过程要有节奏,一个字的书写过程要有节奏。我想,当你对以上三点有了感受时,你一定不会以为你是在“为写字而‘写字’”,并享受到其中的无限乐趣,字也可能就写“活了。
学生:如果学习书法从唐楷入手,这条路应该怎样走?
会议接待对话范文 第8篇
几年来, 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以“发挥中国与东盟国家智库及专家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为深入了解东南亚情势、促进中国东盟交流合作、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智力支撑”为宗旨, 在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对话会议以“后金融危机的中国-东盟合作”为主题, 深入探讨中国东盟合作发展问题, 旨在延伸、拓展和提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涵、层次和水平, 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100多名来自中国、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美国等国家的高层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新闻网以及南宁市的媒体等十几家新闻单位记者受邀参加会议。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 柬埔寨和平与合作研究院院长 (柬埔寨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诺罗敦西里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张蕴岭主任, 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院长吕余生等在开幕式上致辞。
沈北海说:2010年1月1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 中国和东盟国家90%的贸易商品实现零关税, 并实质性地开放服务贸易市场。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标志着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和东盟国家人口达19亿, 约占世界的1/3;经济总规模近6万亿美元, 仅次于欧盟和北美。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国际海陆大通道, 沟通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桥梁, 促进中国与东盟互相开放的重要平台, 一直努力加快自身建设, 提升作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前沿和窗口的作用, 深化与东盟开放合作的战略地位。广西正大力发挥沿海优势, 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 推动中国与东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合作, 赢得更多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自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准实施以来, 经过三年的努力, 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相继落成, 一个面向东盟, 功能齐全、完善的北部湾综合保税物流体系正在加速成形。同时, 防城港、钦州、北海三港已加大了整合力度, 正向亿吨大港迈进。沿海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在如火如荼地推进, 八个重点产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 石化、钢铁、林浆纸、电子、核电、轻工食品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在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布局, 总投资近五千亿元临海产业集群正加快形成。我们有理由相信,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 风生水起的北部湾, 必将成为中国沿海发展新一极。广西通过连续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 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泛北部湾论坛等一系列交流合作, 中国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逐步形成, 广西作为中国东盟交流与合作的枢纽和前沿地位更加显现, 成为区域合作的一个重要交会点。进入风云变幻的2010年, 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着各国发展和世界格局,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 各种全球性挑战增多。合作应对挑战、实现互利共赢, 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强烈愿望和普遍共识。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 中国-东盟合作需要新思维, 广西扩大开放合作更需要新智慧。沈北海希望各位专家积极开拓思维, 共同为拓展和提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涵、层次和水平, 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 促进广西开放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意见。
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院长吕余生研究员在会上的致辞谈到:智库交流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东盟携手合作、寻求共赢的重要载体, 对于增进双方相互沟通与了解至关重要。面对国际形势正处于复杂而深刻变化之中的新形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如何进一步拓展, 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如何在应对挑战中创造机遇, 是需要中国和东盟各国智库发挥智慧和创造力的。吕余生院长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充分运用论坛这个平台, 积极寻求合作应对挑战之道、实现互利共赢之策, 共同为促进中国东盟合作可持续发展、推进双方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作出积极贡献。并就此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把每年一次的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形成常态对话机制, 在休会期间亦可就一些战略问题开展专题讨论, 深化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 以智库的共识去推动和影响政府间的共识;二是整合中国东盟智库资源, 形成合作共赢机制, 使我们的对话机制形成中国-东盟现实的智库, 使务虚合作变成务实合作;三是联合各国智库对一些重大战略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 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 以充分发挥智库在推进中国-东盟合作中的作用;四是努力推动建立北部湾经济区智库中心和中国-东盟研究交流基地, 打造中国-东盟智库合作基地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