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腔艺术歌曲范文(精选3篇)
花腔艺术歌曲 第1篇
一、格鲁贝洛娃花腔演唱艺术中“线性”审美的形成。
1、“线性”审美的含义和起源
听过格鲁贝洛娃演唱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那就是她的声音柔中有刚, 刚中有柔, 极具丝线般的亮丽和柔韧。这种声音线条从何而来呢?线的审美源自我国书法、绘画等视觉艺术, 是形式美的基础。这里的线不是静止不动, 毫无变化, 没有生命力的东西, 而是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在论述中国书法艺术之美中提出的活生生的, 流动的, 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之美的有意味的形式, 是一种既能意表又能抒情的线性艺术, 这种线条性质的审美贯穿于我国各种造型艺术与表现艺术之中。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也不例外, 它通过乐音在时间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旋律线条来表现音乐形象和情感, 声音作为音乐旋律表现的载体必定承担着刻画音乐线条中长短、强弱、快慢变化的责任, 从而完成音乐情感在时空的描述和抒发, 而人声作为一种音响必定为表现音乐的旋律线条服务, 完成艺术形象的创造, 因此这种线性的思维意识必定影响着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 形成歌唱中独有的线性技术, 那就是使声音连贯流畅、具有质感。这种对音乐演唱审美表达的线性要求在中西方演唱艺术中都有提出, 中国表现在民歌、戏曲上而西方就表现在意大利美声唱法上。
2、意大利美声唱法包含“线性”审美
美声唱法源自意大利歌剧, 原文“bel canto”意思是“美妙地歌唱”, 它不仅是一种演唱方法, 更是一种演唱风格流派和音乐审美思想的体现。首先美声唱法的兴起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密切相关的, 为了冲破宗教带来的禁锢, 追求“人”的个性自由和解放, 当时的音乐内容多为表达思恋、哀伤、离愁等情绪以及体现典雅、妩媚、高尚、纯洁的一些爱情主题, 带有强烈的抒情性内容。其次美声唱法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歌剧音乐需要相辅相成的, 所以关于“美声”概念的确立也是与意大利歌剧演唱分不开的。歌剧这种音乐体裁是器乐和声衬托下的人声体现及主调旋律下多声部的和声表现, 因此纵向性的和声思维方式形成了美声唱法把声音以纵向的统一贯通作为演唱的基本要求, 在呼吸、共鸣、发声、吐字这四大要素下声音线条的连贯流畅成为了美声唱法的主要技术支柱, 这种纵向式的线性审美成为美声唱法上的一大特点, 这种科学的演唱方法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正歌剧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虽然十九世纪中叶后歌剧音乐创作的戏剧性增强, 形成辉煌有力的演唱方式, 但美声唱法初始时的线性审美要求并未改变, 只是变得更为厚重丰满。由此可以这样说没有纵向连贯的声音线条就体现不出音乐旋律和情感, 也就没有美声唱法中“美”的歌唱, 格鲁贝洛娃透彻流畅的精美之声反映了她对意大利美声唱法艺术审美的领悟。
3、花腔演唱技术体现“线性”审美原则
作为一名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最令人钦佩的是她在花甲之年还能演唱成名之作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中的策比奈塔一角, 这份深厚的美声功底及长远的艺术生命不是一般歌者所能具备的, 是源自她对花腔艺术的审美认识。花腔是美声唱法的一种演唱技巧, 自美声唱法形成起就是其不可分割的部分, 一直存在于各个时期的歌剧音乐当中, 曾遍布各个声部, 虽然十九世纪后期花腔艺术逐步衰落主要存留于女高音声部, 但它对美声唱法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早在十八世纪初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托西就在《华丽唱法的经验》一书中总结了美声唱法即花腔演唱技术的基本原则:“不追求音量, 寻找悦耳圆润的音质, 均匀优美的声调, 富于表情的语气, 精准干净的装饰。”通过对呼吸的控制、头腔共鸣的运用达到声音线条质感上的纯净透彻和流动上的连贯灵活以便表现各种复杂的技巧及繁复的旋律, 这不仅增强了声音的表现力, 而且延长了演唱的寿命, 为美声唱法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因此刘新丛、刘正夫所著的《欧洲声乐史》中对美声唱法的定义是这样的:“一种强调声音华彩优美、具有咏叹性风格、体现高难技巧的发声方法。”其中的华彩就是歌唱家对音乐旋律的演绎, 带有较强的创造性和表现性, 是音乐内容和演唱技巧的最大展示, 这种技巧在美声唱法形成之时就指花腔演唱, 而咏叹是人物内心情感和活动的一种抒发, 所以在抒情色彩下的华彩之声就成为了美声唱法的确切定义, 这种松弛轻巧、圆润流畅的花腔演唱技术造就了十八至十九世纪意大利美声唱法在华丽多彩的线性审美上的鼎盛与辉煌。
二、格鲁贝洛娃花腔演唱艺术中“线性”审美的体现
1、花腔演唱中旋律线条的横向把握
花腔的意大利文是“coroladura”, 指在歌唱曲调时采用精巧灵活的装饰, 通过华彩乐句、华彩段及华彩装饰音修饰旋律的一种演唱方式, 十七、十八世纪是即兴的、十九世纪后一般都是预先创作好的, 并且不同时期演唱风格不同。由于花腔的演唱具有器乐化的特点, 歌唱时快速音阶的跑动、琶音的分解、回音、倚音、颤音及大跳音程的运用都体现出花腔演唱技巧的难度, 虽然花腔的演唱至十八世纪初时因炫技走向衰弱但其后许多伟大的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的旋律仍带有大量的花腔技巧, 如罗西尼、多尼采蒂、贝里尼, 不同的是他们在表现音乐旋律线条的歌唱性的同时更承载着戏剧人物的性格和表情, 不仅保存了花腔的演唱方法而且把美声唱法带向了新的高度。如果说音乐审美的追求主要是通过听觉来实现精神上的满足, 那么花腔演唱技术作为美声唱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它既表现出高难的演唱技巧又体现出歌剧音乐旋律情感的横向表达, 满足了人们对音乐作品认识上的审美需要, 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格鲁贝洛娃无论演唱多少难度的咏叹调时都能轻松自如地把握住起伏婉转的旋律线条, 关键就在于花腔演唱技巧的运用和发挥。例如, 罗西尼的著名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中罗西娜的咏叹调《我听到美妙的歌声》通过优美流畅的旋律和清晰舒适的节奏刻画出罗西娜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坚定追求以及单纯可爱、聪明俏皮的少女形象。这首咏叹调要求演唱者在旋律线条的迅速流动中用自然优美的声音体现花腔华彩段落的生动活泼与富有激情, 表达出当时意大利喜歌剧轻松诙谐的戏剧风格和追求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气息, 是一首表现花腔女高音演唱技巧的经典之作, 充分体现出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旋律线条的精巧优美和圆滑悠长。罗西娜的扮演者原来应是次女高音, 但二十世纪初被许多纤细灵巧的纯花腔女高音为了炫耀高音区鸟鸣般的高音及展示声音技巧而提调演唱, 这种做法造成了声音在高中低声区上的不平衡并破坏了音乐旋律中连贯向前的动力, 形成轻佻、肤浅的艺术形象, 大大降低了音乐作品中的内涵, 直至二十世纪下半叶才由抒情花腔女高音及次女高音演唱。格鲁贝洛娃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为了避免破坏旋律中所包含的线条之美, 无论是在选用歌曲旋律上还是加入适量的花腔即兴演唱, 都表现出罗西尼在歌剧音乐史上继承古典开浪漫之先河的时代特征。为了寻求旋律线条的平稳连贯均匀流畅格鲁贝洛娃演唱时主题旋律基本都采用次女高音版本, 尽量减少高音上的延留及音阶跑动中的跳音演唱, 在由快速的颤音和短倚音加入的花腔修饰中每个音都表现地干净利落, 显现出罗西尼歌剧旋律的轻巧华丽, 由于罗西尼为了改变原来演唱者随意发挥花腔技巧而扭曲音乐内容的陋习把花腔上的每个音都写入了乐谱中, 因此歌曲的旋律直接展现出了华丽的花腔演唱技巧。为避免走入以前纯女高音炫技的误区正确选用旋律线条, 格鲁贝洛娃屏除不符合这个时期的琶音、大跳等花腔演唱形式, 多采用级进上、下行音阶的加花方式来突出音乐旋律线条横向伸展中的轻盈流畅、优美动听, 用抒情女高音的美丽之声表现出十九世纪初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风格和特点。
2、人物情感表达时声音线条的纵向运用
虽然花腔演唱艺术的发展因为过于炫耀技术而使声音往往流于形式表面不能体现音乐深刻的内容和情感, 但格鲁贝洛娃花腔演唱上抒情圆润而又灵活流动的纵向线条特征却体现了意大利美声唱法一贯的演唱特点秀丽抒情的风格, 弥补了花腔女高音声线上轻巧有余厚重不足的缺陷, 因此作为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的格鲁贝洛娃以擅长演唱花腔女高音角色中连绵悠长而又起伏跳跃的抒情性旋律著称, 用她纤细灵巧而又流畅纯美的声音演绎出如策比奈塔、茱利叶、罗西娜、吉尔达这些经典的艺术形象。由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主要体现在饱含情感抒发的声音线条中, 因此格鲁贝洛娃在演唱中用深稳的气息和均衡的共鸣形成了一种收放自如的声音线条, 表现出一般花腔女高音所没有的厚重的戏剧情感。例如, 歌剧《弄臣》中的吉尔达, 这是一个纯洁、善良的少女, 她徘徊在恋人的欺骗和父亲的阴谋之中最后为爱情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虽然主人公清纯美丽但痛苦和悲剧性的命运却充满了戏剧力量, 整部歌剧管弦乐伴奏一直贯穿始终, 如果只是纯粹拿花腔女高音灵巧单薄的声音线条去刻画人物的情感会缺乏深度, 因此格鲁贝洛娃采用一种不仅轻巧纯净而且深广柔韧的声音线条来刻画吉尔达内心情感的变化从而使她的演唱成为了经典之作。就拿其中两首著名的咏叹调《亲爱的名字》和《每逢那节日到来》进行分析, 它们体现了主人公完全不同的内心情感。《亲爱的名字》表现了吉尔达对恋人的思念和爱情甜美的向往, 歌词这样唱道“瓜尔狄马尔叠!我最亲爱的名字铭刻在我心里, 我多么爱它!我亲爱的名字啊, 你使我的心激动, 你使我终日思念爱情和甜美的梦!我的思念和爱慕都要向你去倾诉, 啊我最亲爱的人, 我愿永远属于你。我的思念和爱慕都要向你去倾诉, 啊我最亲爱的, 最亲爱的, 我愿永远, 啊永远属于你”歌中反复唱着“我最亲爱的人, 我愿永远属于你, 我的思念和爱慕都要向你去倾诉。”这首非常抒情的花腔咏叹调以中弱的音量、音阶跑动式的花腔修饰表达了吉尔达内心对情人的思慕和爱情的向往。格鲁贝洛娃用高音弱唱的方式串联起连贯柔美的花腔旋律抒发出吉尔达内心中无限的浪漫和深情, 形成了一种内敛的声音线条。相反《每逢那节日到来》这首咏叹调是吉尔达被群臣抢入宫内遭受凌辱后面对父亲时所唱的, 表达了她对男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带有预示性的悲剧色彩, 整首歌曲音域在小字组的e和小字二组的a之间, 旋律起伏带有八度大跳及大量的三连音节奏音型, 音乐力度较强, 在有力的情感推动中表达出吉尔达从甜蜜梦幻到紧张不安的情绪变化, 带有悲伤的情感基调, 如果用前一首咏叹调的声音线条去刻画就缺少了一份力度和深度表达不出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音乐中隐藏的悲剧力量, 为此格鲁贝洛娃用深沉有力的呼吸打开全身的共鸣增加声音的力度, 在吉尔达干净纯美的音质中加入了情感的力量使发出的声音线条更宽厚具有张力, 形成一种深稳开放的声音线条。从以上两首作品可以看到吉尔达塑造上的难度, 扮演者要兼具戏剧抒情与花腔的全面演唱技巧才能表达出歌剧人物的内心情感, 而格鲁贝洛娃通过对声音线条在纵向流动中的强弱控制完美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对于艺术来说线性审美只是一种外在形式, 而它所承载的是艺术的内容和情感。格鲁贝洛娃用精巧华丽的声音线条诠释了音乐旋律线条中蕴涵的多彩与丰富, 体现了花腔女高音演唱的艺术魅力, 也为花腔女高音的演唱给予了启示, 那就是声音线条为旋律线条服务, 旋律线条为音乐形象和内涵服务, 抓住不同时期作品的线条特征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美学三书》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2]《西洋歌剧名作解说》 (上册) 张弦徐国弼申文凯安绍石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3]《曼声长歌——意大利歌剧与美声唱法的实践性研究》周玲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4]《欧洲声乐史》刘新丛刘正夫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教案 第2篇
【摘要】:音乐的体裁——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
一、基本说明
1、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2、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积极主动地欣
精品源自化学科
音乐的体裁—— 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
一、基本说明
1、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2、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 》 2)年级: 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湖南文艺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 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 5)学时数: 45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积极主动地欣赏歌曲,培养学生对艺术歌曲和
群众歌曲的兴趣,丰富艺术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 主义情感。
2、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审美,获得美的愉悦。
3、学习和了解音乐的体裁,(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有效地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
力。
2、内容分析:本课是音乐的体裁单元里的音乐与诗歌交融之艺术
歌曲和群众歌曲,主要是鉴赏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
从古至今,音乐与诗歌这对姊妹艺术,联系是非常
紧密的,古代的诗歌和音乐都是相互渗透,春秋的《诗经》是可诵可吟的,汉代的乐府诗,宋词其实是宋代的民间小调,元曲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等等,都可以看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而现代的歌曲是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一种固定形式,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不同的样式,即为体裁。艺术歌曲和群
众歌曲是其中的两种形式,通过音乐的鉴赏,主要让 学生了解这两种体裁歌曲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
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1、请学生回答《乐论》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意思是?
2、从古代的乐论中发现,音乐与诗歌之间的联系
3、音乐与诗歌是交融在一起的1、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问题的形式切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
展
1、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固定形式——声乐的体裁。
请学生回答声乐的体裁有哪些?
2、什么是艺术歌曲? A、先欣赏《教我如何不想他》(思考:旋律、歌词、伴奏、表现的内容的特点)请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旋律:优美、抒情
歌词:刘半农的诗
伴奏:钢琴伴奏,伴奏和旋律相互补充,映衬。(艺术歌曲的伴奏是曲作者在创作旋律的时候一起创作的,是歌曲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现的内容:注重表现内心世界。
教师介绍曲作者和词作者: 这首歌曲是赵元任根据刘半农的诗歌而创作的,表达海外游子真挚的思乡之情,这是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典型代表,充分运用音乐的表现力,塑造完善的艺术形象。
B、艺术歌曲盛行于欧洲,又有什么特点呢?(欣赏歌曲之王舒伯特的《鳟鱼》)感受音乐描绘了怎么样的情景?
介绍歌曲之王舒伯特
引导学生对比《教我如何不想他》,分析《鳟鱼》的特点。
C、我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几个时期及代表作: 早期:《满江红》《大江东去》《枫桥夜泊》等 “五四”运动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音乐文化运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问》、《南飞的雁语》等;
30年代黄志的《玫瑰三愿》、江定仙的《春晓》;
40年代冼星海的《太行山上》、聂耳的《铁蹄的歌女》、《黄河颂》、《黄河怨》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建国后50至60年代有《草原之夜》、《克拉玛依之歌》;
70年代后期到80年化施光南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祝酒歌》、郑秋枫《我爱你·中国》等作品都是具有很高水准的艺术歌曲。
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 盛行于欧洲的抒情歌曲,歌词多采用著名诗词,侧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和作曲技法复杂,伴奏占有重要的地位。多采用独唱的形式。
3、艺术歌曲主要是供人们欣赏的,那么提供给群众演唱的歌曲又有什么特点呢? A、(欣赏法国的《马赛曲》)分析《马赛曲》的特点:(略)
是法国革命的产物,具有号召性和鼓舞性。
B、群众歌曲在我国的革命斗争时期也起到了巨大的凝聚、鼓舞和宣传的作用: 介绍群众歌曲的起源:(齐唱《团结就是力量》感受和体验群众歌曲)
总结群众歌曲的特点:
群众歌曲是近代革命的产物,反映人民对社会生活的关心,人们往往在游行和各种集会上演唱,起鼓舞和宣传的作用。群众歌曲的曲调以雄壮豪迈的居多,音域不太宽广,结构不复杂,歌词通俗简练,易于上口。多采用齐唱或轮唱。
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所学的体裁形式:
1、按演唱形式分为:
2、按题材分为:
3、按社会功能分为:
带着问题认真聆听,回答歌曲的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
请学生积极的回答,自己通过音乐,想到了什么......(各抒己见)
了解我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欣赏《马赛曲》,感受群众歌曲的特点。(学生回答)
有激情的演唱《团结就是力量》,体验歌曲的号召性和鼓舞性
归纳与总结音乐的体裁
通过欣赏歌曲,感受音乐的特点,并能够自信的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老师的引导,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音乐的语汇展开想象,拓展思维。
花腔艺术歌曲 第3篇
关键词:美声唱法 花腔演唱 艺术体现 审美价值
美声唱法最早起源于意大利,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美声唱法逐渐的融入到了我国的音乐当中。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因此,演唱作为声乐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和天生的嗓子状况有关,而且还要在一定条件下与相关的后天训练和修养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因此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才能拥有动听的歌喉,在训练的过程中还要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艺术技巧,从而在我国汉语基础上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花腔演唱艺术。大量的美声华彩咏叹调、花腔艺术歌曲以及动人的美声花腔演唱带给我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之美。简言之,美声唱法中的花腔演唱是一种美的声音形式与情感内容融合的艺术,花腔学习及演唱在不断的深化发展,且过程变幻莫测,在创作表演中获取灵感及美的魅力。从这个方面来讲,美声花腔的演唱是值得让人广泛而深入地探讨的。
一、美声唱法的形成与特点
美声唱法(意大利文:Bel canto)又称“柔声唱法”。它要求歌者用半分力量来演唱。当高音时,不用强烈的气息来冲击,而用非常自然、柔美的发声方法,从深下腹(丹田)的位置发出气息,经过一条顺畅的通道,使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来。美声唱法最早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其愿意是指歌唱效果的动听和美好,现在是指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优美的音乐、优质的演唱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音乐学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并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当时思想状态的有效冲击条件从而促使美声唱法得以形成和发展。在美声唱法的影响下早就了我国几代的声乐艺术家,我国声乐艺术家们融入相关的美声唱法,培养出了像张权、沈湘等一批优秀的声乐艺术家,从而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声乐的发展。我国作为音乐文化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从唐朝开始就有专门的歌唱家对声乐历史进行记载,在14世纪和15世纪的时候就有了相关的声乐理论方面的著作。
发展至今,美声唱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声方法,主要包括胸腹式联合发声方法、混合共鸣发声方法、打开喉结发声方法等。其中混合共鸣发声方法、打开喉结发声方法较为常用的发声方法。混合共鸣发声方法是美声唱法中综合运用各个发声器官产生共鸣的方式,来进行发声的一种基本发声方法。在进行歌唱活动中,参与发声的器官有很多,但是,实际情况下,声波的传播与振动是在同一个发声管道中进行的。打开喉结发声方法是美声唱法主要的发声技巧之一,是美声唱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意大利美声唱法留学者吴其辉先生总结说:“意大利的美声唱法最基本的就是将气吸足、吸饱,之后打开喉结来歌唱。”因此,在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中,打开喉结是最重要的一步。打开喉结的方式有很多,通常的、最简单的方式是找到打呵欠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自然而然地就打开了喉结。
二、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艺术的体现
谈到美声唱法,自然而然就能够想到著名的美声唱法代表家,即多明戈、卡鲁索、瓦罗蒂等。听其演唱,使人陶醉。通過综合分析,可将美声唱法中的演唱特征分为“通、纯、圆、松、实、活及亮等。
1.通。若从单一的美学角度来讲,通畅的声音可给人带来心情舒畅之感。通过增加歌唱旋律的律动感,能够时人陶醉及其激动。当然,声音通畅的前提则是气息通畅,只有气息通畅了,才能够唱出动听的旋律,为之而动容。一般情况下,这种音乐律动的美感能够让人激动与陶醉,为之而倾倒。声音是发声器官各个部位运动得以协调的产物,可引起人的共鸣腔体。通过确保声音通畅,演唱出优美的歌曲。若声音不能扩展成音域,就会增加在作品演唱时的难度,一旦气息不通,则难以在全声区形成共鸣泛音音色。
2.纯。所谓纯则是指音色纯净,如同吹净水一样毫无杂志,给人一种声音干净之感。当音色越纯净,声音也就越清晰且透明。当台下的听众听到这种明亮、清透的音色时,往往心灵一震,是令人陶醉的。相反,若听众听到演唱者演唱时,声音中夹杂一些杂志,难免感觉到不适。我国沈湘教授曾说过音色不纯的根本原则是基音不纯,因此,要想达到纯净的音色,应使下巴、前颈、喉结等部位处于松弛状态,且使“声门适度”感更加随意。
3.圆。所谓圆则是指声音圆润,是演唱时自身发出的美。由于人的听觉是非常灵敏的,能够清晰的辨认出声音是否圆润。圆润的声音是从圆的共鸣腔体所发出的,而这些共鸣腔体如同声音的模子。圆润的歌声能够打动人,而尖锐的声音往往使人厌烦,且是难以忍受的。圆润的声音能够抹去自身声带的尖锐性,使声音更加具有美感。当演唱者的声音具有较强圆润性,能够吸引更多的听众。尤其在美声唱法中,特别注重声音的圆润性及连贯性。因为,美声唱法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圆润性来表达美声音乐的美感。在西方美声唱法中,意大利的美声派别与其他派别则不同,圆润是其主要特点。
4.松。所谓松则是指声音松弛,声音的松弛与声音紧绷是相对的,松弛的声音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轻松愉快之感。当听众听到松弛的声音,能够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当前,心理学家认为,愉陕的心情是个人需求的满足,且能够反映演唱者的情绪性。这就需要演唱者保持愉快的心态,使声音也富有轻松感,进而传达这种感情,让听众获得美的享受,满足其需求。
5.实。美声唱法中结实的声音富有持久力及穿透力,有力度及有音量的声音能够感染更多的听者。一般情况下,声音在腹腔里振动,则往往可表现结实的声音。当然,若一味的强调声音具有通畅性、松弛性,而不注重结实性,也不能够唱出听众所需要的歌曲。因此,演唱者应正确处理好声音的特性,合理把握声音的通畅、力度,更好的展现作品主题。
6.活。所谓活是指声音灵活,放任自如,能够感觉到你的声音是自然的,而不是造作的。当演唱者表现出灵活的声音时,才能够自如的展现作品内容,引起听众的共鸣。声音的灵活性是需要不断练习的,灵活掌握演唱技巧,才能够演绎出多变的声音。
7.亮。所谓亮则是指声音明亮,代表着朝气蓬勃,光明。当听众听完演唱者的歌曲后,能够给人一种灿烂的感觉,能够带人到一个光明及美好的世界里,就表明该演唱者的演唱是成功的,能够感觉到作者无限欢喜之情。
三、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价值
花腔演唱中每一个字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简单的一个“啊”字就能够给人产生一种律动感,让人感受到其中的韵味。由此可见,声音技巧定能够引起较丰富的形式美。据《乐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其哀心感者,其声憔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啤以缓…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由此可看出:人的喜怒哀乐都会通过声憔、声啤声和来表现,进而达到以情带音、以音传情。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价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花腔演唱的风格美
一首成功的花腔声乐作品在歌谱上都会成为某一个作曲家或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且已被固定呈现出较恒定的外貌形象.并且这种结构内部都存在着较丰富的精神气质,体现在艺术作品中所要传达的精神风貌与思想气质。对于花腔声乐作品,往往在声音技巧上属于“形似”,且风格方面属于传神,而这种传神则是音乐的实质和目的所在,为欣赏者展现歌唱艺术境界。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性格及不同年龄则会造成人审美意识的不同,并且给人带来一种感觉、意念、想象及幻象的效果,给人一种美感差异。如:乔治乌是一位火车司机的女儿,在重唱方面发挥出较强的光彩。在第一幕中的咏叹调《我永远记得那一天》中她用与比人截然不同的语调、音色及其变化来展现主人公复杂微妙的心理特点。
2.“心”与“声”的融合美
任何优美的歌唱艺术人都拥有表意的诗文、感性的声腔、表情的曲调,并协调人“情知”、“自知”等,可认为是“志美”、“声美”、“情美”的完美展现。对于美声唱法中的花腔演唱,“心”与“声”是不可分割的,联系密切,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当“心”与“声”不通时,则往往是无情美其声,可以说是失败的延长。因此,美声唱法中“心”与“声”是相通的。只有融合的美声,如同春风拂面,给人美感。当“心”与“声”两种美融合在一起时,才能够使听众感觉到荡气回肠、声情并茂。
美声唱法中的花腔演唱是一种艺术追求,追求美的声音形式及美的情感内容,在美声唱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声唱法的关键在于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的方法也是其演唱要求的共性特征,各种唱法都与属于其自身的个性,在对其共性进行良好掌握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对其个性进行有效突出。在今后的声乐艺术发展中,要学会建立比较全面、科学的发声方法,善于遵循声乐艺术所特有的规律和特征,这也是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所造成的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效的运用科学的美声唱法进行训练,并对美声花腔唱法进行创新和完善,从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艺术形式和美声唱法,不但能够更好的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也是不断推进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责任。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