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汉英外宣翻译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汉英外宣翻译范文(精选3篇)

汉英外宣翻译 第1篇

一外宣翻译与文化负载词的概念

1.外宣翻译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 外宣翻译的对象是其他国家的受众, 是翻译对外宣传材料的实践活动的总称。张健教授对其的定义是:“外宣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 以汉语为信息源, 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 以各种媒体为渠道, 以外国民众 (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 为对象的交际活动。”同时他认为“外宣翻译的目的是实现交流, 沟通信息”“让读者明确无误地理解和获得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旨, 起到对外宣传的效果”。

外宣翻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外宣翻译涵盖各行各业、各级部门从事对外宣传方面的翻译活动, 即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翻译概念。狭义的外宣翻译是指各种政府文件公告、媒体报道、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实用文体的翻译。本文拟探讨的范围属于狭义的外宣翻译。

2.文化负载词

语言本身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文化的载体。在翻译中, 翻译的对象是文化而不是语言, 但文化势必具体体现为语言, 语言就是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各种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社会习俗影响下使得各自相应的语言中一定数量的词语表现出各自所独有的文化内涵。

二外宣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语的翻译

黄友义教授提出了外宣翻译的三贴近原则, 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译者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 以西方受众所接受的话语方式, 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必要的变通, 产生出通顺可读的译文, 以达到宣传中国的目的。曾利沙教授也提出了“经济简明”原则, “经济简明”原则有双重意义:一是译者以尽可能少的文字准确传达相应多的信息;二是让受众以尽可能低的成本 (指信息处理时间和精力) 获取最明快流畅 (相对于冗长累赘) 的信息。

韦努蒂首先提出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观, 引起了译界归化与异化之争。归化即主张译文应当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 以目的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法传达原文内容;异化要求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中心, 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文化的特点, 译文的风格因此要符合源语的表达。但韦努蒂表示, 异化和归化并非是两种相对立的概念,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异化翻译也是归化。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并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叠的”, 外宣翻译的三原则并无首要次要之分, 其出发点是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 归宿是实现交流与沟通。因此在外宣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中, 译者不能随意地偏向异化或者归化, 而应当结合自身对译入语语言文化和认知思维特征及其信息接受心理灵活地采用该两种翻译观, 实现信息交流最大化。

在中国译界, 归化与异化之争被看作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续。王东风教授直接提出了“归化与异化之争, 是意译和直译之争的延伸”。直译直接体现的是语际间的共性, 利用相同或相似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该种共性。汉英两种语言虽属不同语系, 在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两种语言有时在词汇、句子结构、语序以及文化内涵方面又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翻译外宣文化负载词时, 如要准确地传达材料的原意, 译者应当尽量保持两种语言的词汇和文化内涵的一致性。这样, 译者不仅能省时省力, 读者也能较好地了解原文意思。但是直译绝非字对字的死译或者曲解原文的曲译, 这就要求译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知识储备。意译则源于各语言之间的特异性, 尤其是习语以及习语中的比喻手段, 这些通常是译入语中所没有的或者与源语的特定文化背景有关的, 这使得直译无法进行下去。为达到翻译目的, 译者必须舍形取意进行变通, 做出适当的语法、词汇, 或者语义调整。文化负载词承载着其所属的文化内涵, 理论上需要译者进行意译, 但是在外宣翻译中, 由于其 “经济简明”的原则, 解释性分析不能太过冗长, 不可能出现一些文学翻译“注释占大半页”的状况。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用词简练精确, 字字必酌, 以尽可能少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

基于以上的翻译观点, 结合汉英外宣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特性, 提出并结合具体译例讨论下列翻译方法:直译 (音译) 、直译 (音译) +注释、直译+意译、文化形象替换、意译。

1.直译 (音译)

当源语和目标语与之间的差别较大且语义空缺明显时, 译者不可能兼顾负载词的语义和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直译 (音译) 成了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是涉及中国文化的一些特征如:人名、地名、地理、烹饪、历史人物或事件时。如:太极 (Taichi) 、阴阳 (Yin and Yang) 、风水 (Fengshui) 等。在故宫博物院的翻译中, 全部采用了直译 (音译) 的方法, 如:太和门/殿:Gate/Hall of Supreme Harmony (Taihe men/dian) ;中和殿:Hall of Central Harmony (Zhonghe dian) ;乾清宫:Palace of Heavenly Purity (Qianqing gong) ;千秋亭:Pavilion of One Thousand Autumns (Qianqiu ting) ;太极殿:Hall of the Supreme Principle (Taiji dian) 等。

使用直译 (音译) 方法可保持译名最简, 减少译者的工作量, 让读者感受其中的异质文化, 了解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异国情调。但是直译 (音译) 有其弊端——容易让人不解或者望文生义。如果“太和”翻译成“Supreme Harmony”勉强能表达“高度的和谐”的含义的话, 那么“千秋”翻译成“One thousands Autumns”则完全令人不知所谓, 与之类似的有太极殿 (Hall of the Supreme Principle) 、中和殿 (Hall of Central Harmony) 等。针对这种情况, 除了给其加上注释, 译界也无法给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正如陈刚教授所言的“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 外国读者会逐渐接受这个音译词并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2.意译

当具有特殊文化形象的文化负载词难以在译入语中找到形式和内容都完全一致的表达时, 译者可以采取意译的方法, 舍弃形式将其内涵意义表达出来。如:解语花 (mind-telling flower) 、拜堂 (perform the marriage ceremony) 、华表 (An ornamental stone column used to decorate important buildings or public places) 等。意译能够很好地传递词语的文化内涵, 使其不至于像直译一样表达字面意思而导致文化内涵流失引起读者的误解。如前面所提到的千秋亭 (The pavilion of One thousand Autumns) , “千秋”所表示的时间极长的含义已经丢失殆尽, 读者只能把之视为一个特殊名词。意译不足在于语言形式不够简练, 这一缺点在外宣翻译方面尤为明显, “华表”在汉语中只有两个汉字的长度, 而其英译却有十二词之长。

3.直译+意译

外宣翻译的宣传对象是文化预设不同的外国读者。文化负载词文化寓意浓厚, 直译出来的表面意思有时并不足以使读者理解源语的含义。意译能够传达源语的基本内容, 使译文通顺流畅, 但其缺点在于不能保留源语的特色。由此可见, 直译和意译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补的, 因此译者也可以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办法。如:

木已成舟:The wood is already made into a boat—what’s done is done.

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Like the dog that bit Lv Dongbin—you bit the hand that feeds you.

虽然“意译+直译”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的语义和结构特点, 但是译者仍然需要注意坚持“经济简明”原则。

4.文化形象替换

文化形象替换利用译入语中的某个文化形象替换源语中的形象, 以获得相同的交际效果。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 如果源语与译入语有意义相近的文化形象时, 译者可以采取文化形象替换的翻译方法, 对这些词进行转换, 利用源语中含义、色彩相当的典故或文化意象进行翻译。如:大海捞针 (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 、画蛇添足 (Paint the lily) 、笑面虎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败走麦城 (Meet one’s Waterloo) 等。文化形象替换法不但能使译文形象生动, 且不会显得累赘, 因为译入语有类似的文化形象, 所以译者不需要对其解释, 对读者而言也利于理解其中的文化含义。但是文化形象替换方法也有其缺陷:只能使用在有相近文化形象的情况下, 应用范围有限。另外替换的文化形象不能是对理解全文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信息点, 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引起读者误解。

5.直译 (音译) +注释

为了解决直译 (音译) 的弊端, 翻译研究者提出了增加注释来解决该问题。即把隐藏在负载词中的文化含义用注释表达出来。如:福娃 (Fuwa-The mascots of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 、罗汉大虾 (Luohan Prawn—Prawn with mixed vegetables) 、昆曲 (One of the oldest forms of opera still existing in China) 。毫无疑问的是, 注释的确能够保证一定原语信息的完整性, 但是译者添加的注释不宜过长, 过于冗长将会导致外国读者接受信息的成本增加, 达不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上面五种常见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各有所长, 也各有缺点, 不同翻译方法有时也可以相辅相成。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当充分了解各种翻译方法的优缺点, 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根据词汇特点、原文语境、目标语文化特点灵活地采用翻译方法, 以达到外宣目的。

三结束语

王佐良教授曾经感叹:“翻译之难, 在于一种文化里有些不言而喻的东西, 在另一种文化里却要花大力气去解释。对本族语者不必解释的事情, 对外族语者得加以解释。”外宣翻译工作有其特定的规律、宗旨和原则, 对译者有着严格的要求, 而要从事外宣翻译工作, 需要具备厚重的中外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知识功底。文化负载词作为外宣翻译的一个突出难点就更需要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充分考虑译文所使用的环境和对象, 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从而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摘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一直是翻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外宣翻译的特点, 利用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翻译研究成果, 对外宣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现状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探讨外宣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具体翻译策略。

关键词:外宣翻译,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廖七一编著.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

[2]陈刚.中国旅游丛书:杭州[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3]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4]胡兴文、张健.外宣翻译的名与实——张健教授访谈录[J].中国外语, 2013 (3)

[5]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 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对外大传播, 2004 (9)

[6]郭建中.韦努蒂访谈录[J].中国翻译, 2008 (3)

汉英外宣翻译 第2篇

(一) 构建西藏旅游外宣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必要性。

外宣翻译是要完成那些以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为基本内容的翻译实践活动的总称 (张健, 2013) 。对旅游业出现的文本进行的翻译实践活动可称之为旅游外宣, 其目的在于“外”, 即向来自海外的旅游者解释、说明、推介相关旅游资源, 其传播方式在于“宣”, 即以各种媒介为渠道, 对来自海外的旅游者宣传相关旅游资源。旅游外宣翻译的质量高低,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宣传效果以及海外旅游者的旅游舒适度。通过中国知识网CNKI的检索发现, 学者们对西藏旅游外宣翻译的研究并不多见, 但也有学者做了深入的研究。比如谭益兰 (2013) 通过运用语篇翻译的相关理论, 选取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拉鲁湿地三个旅游景区中的地图、旅游指南、门票、旅行社宣传资料等的公示语篇, 详细分析了此类语料库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提升西藏旅游景区公示语语篇汉英翻译质量的具体对策与建议。此外, 弋睿仙、贾丽萍 (2014) 运用赖斯的翻译批评理论, 对布达拉宫门票上的汉英翻译质量进行了评估, 从文本类型、语言内因素和语言外因素对译文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 发现了译文在语义、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上述两个研究针对西藏旅游外宣文本的汉英翻译进行了个案研究, 西藏旅游外宣文本汉英翻译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着的大量问题亟待解决。随着语料库语言学以及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发展, 不少学者提出建设旅游外宣类汉英平行语料库为解决旅游外宣文本翻译质量低下的问题提供了更为实用、方便的途径。

(二) 构建西藏旅游外宣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可行性。

语料库 (corpus) 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海量自然语言材料进行处理、存储, 以供自动检索、索引以及统计分析的大型资料库 (李文中, 1999) 。在建设语料库的过程中, 首要的任务就是搜集海量的自然语言, 在语料稀少的情况下, 是无法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语料库的。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丰富, 充斥着大量的汉英对照的旅游文本, 包含公示语、景观介绍、门票信息、交通地图、酒店餐饮介绍、博物馆展品说明、特色旅游纪念品介绍等等。此外, 每年西藏都有大型的节庆、博览展出等活动, 比如藏历新年、赛马节、雪顿节、林卡节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可以说, 随着西藏旅游走向国际化的道路, 旅游外宣文本的多语对照已经形成常态,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大量的语言数据。

二、西藏旅游外宣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构建设想

(一) 建库目的。

语料库并不是大量自然语言数据的简单集合, 它是有严格的设计标准的。就语料库的应用目标而言, 其收录的语言材料应该具有代表性 (常宝宝、俞士汶, 2009) 。这就要求我们在建库前明确哪些语言材料是建库所需要的, 同时应明确哪些语言材料是应剔除的。对于本研究中提出的西藏旅游外宣汉英平行语料库建设来说, 要建设高质量、精品化、本地化的旅游外宣汉英平行语料库, 使其能很好地服务于西藏旅游外宣汉英翻译的工作;服务于西藏区内高校旅游专业学生翻译教学的工作;服务于西藏区内旅游从业人员英语培训提高的工作。因此, 这就对建库过程中的语料选取提出了更高、更优的要求。

(二) 语料选取。

在构建平行语料库时, 其中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平行文本的来源和领域必须严格界定 (李文中, 2010) 。针对本研究中语料库的语料选取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旅游外宣文本的含义。广义的外宣翻译涵盖所有的对外宣传方面的翻译活动, 狭义的外宣翻译包括各种媒体报道、政府文件公告、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介绍、公示语、信息资料等实用文体的翻译 (张健, 2013) 。此外, 根据上述的语料库的建库应用目标, 本研究提出的西藏旅游外宣汉英平行语料库侧重于旅游文本在对外宣传过程中的汉英翻译, 而并非外宣文本的汉英翻译。本研究中的旅游外宣文本属于外宣文本中的一个类别, 它包含了所有在旅游活动中出现的, 起到对外宣传作用的文本。因此, 在语料选取过程中, 主要搜集以下几类汉英对照的旅游文本材料:景观介绍;观光指南;景区公示语;餐饮住宿介绍;博物馆陈列说明。通过购买印刷材料, 收集网站资料, 实地考察旅游景区等方式获取相关语料。确定了语料来源之后, 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语料的代表性问题。采取根据社会语域的标准, 利用分层抽样、均衡抽样和比例抽样三者结合的方法, 使得西藏本地旅游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汉英翻译文本成为入库语料。由于本语料库是应用型语料库, 主要用于为西藏旅游外宣翻译提供可靠的参考, 以及西藏本地高校旅游英语翻译教学, 那么必须要建设成为高质量、精品化、本地化的旅游外宣汉英平行语料库, 也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文本中的语言材料的质量进行评估, 以免质量不高的语言材料入库, 对以后的研究和英语产生负面效果。因此, 在语料入库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含有语法、搭配、拼写错误的文本, 略加更正后入库;二是出现译文表达不准确甚至错误的文本不予入库;三是组织翻译专家对入库语料进行二次审核把关, 剔除或修改质量不高的译文。

(三) 语料录入与保存。

由于语料来自于印刷材料、网络电子文本、拍摄下来的图片资料, 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将这些语料进行数字化的转换。对于纸质的印刷材料, 可以采取先扫描成PDF格式的文件, 再转换成TXT格式文本的方法;对于网络文本, 其转换方法很简单, 需要注意的就是剔除嘈杂信息;然后拍摄的图片资料则需要人工输入。所有入库语料经过扫描、转换、剔除网络嘈杂信息等过程后, 经过多次的文字校对和格式整理, 全部保存为TXT格式的文档备用。

(四) 语料标记与标注。

对于语料库的标注的定义, 李文中 (2012) 认为各家观点不同, 但分歧不大, 因此他主张使用“标记”和“标注”两个术语, 语料库标记表示添加与文本结构正字特征的表达和有关文本识别特征的过程, 语料库标注则表示词性标注、语法标注、话语标注以及错误赋码、语用特征赋码等。关于语料库的标注, 李文中 (2012) 指出语料库学界对于语料库标注支持和反对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不仅反映了语料库研究中两种既个性又相辅相成的学术思想 (即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与语料库驱动研究) , 也反映了研究者对待语料库中语言数据态度和使用路径的不同, 但二者在研究实践中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他指出对语料库设计标注或应用标注时, 要立足于自己的研究实际。对于本语料库的应用来说, 在设计标注时只考虑对文本的元信息进行标记, 以及对中英文进行词性标注。文本的元信息指的是关于文本的信息, 在本语料库中, 在进行元信息标记的时候, 采用多数语料库常用的XML语言进行标记, 主要注明语料来源、景区类别、景区所在地、译者信息等。为方便进一步的检索和研究, 对英文文本采用免费的CLAWS7软件进行计算机自动词性标注。然而机器自动标注的准确率只能达到96%左右, 因此, 在完成自动标注后需要对标注后的文本进行人工修正。

(五) 语料对齐。

相较于单语语料库, 平行语料库需要进行双语语料的对齐这一必不可少的步骤。对于语料对齐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平行语料库能普遍能做到的是段落对齐和句子对齐, 目前来说, 还没有对齐率达到百分百准确性的对齐软件, 因此, 在进行语料对齐时要做到机器对齐和人工对齐相结合的办法。Paraconc软件可以对语料库中的中英文文本进行粗略的句子对齐, 由于旅游文本的翻译会出现摘译、扩译或省译的情况, 所以机器自动对齐软件在某些句子无法实现一对一的对应, 因此会造成对应混乱, 这就要求进行人工核查, 完成进一步的人工对齐。在人工对齐的时候, 一句中文原文有可能译成一句英文, 因此实现一句中文对应一句英文;一句中文原文有可能译成多句英文, 因此实现一句中文对应多句英文;多句中文原文有可能译成一句英文, 因此实现多句中文对应一句英文。

三、西藏旅游外宣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应用价值

一是研究者可以从旅游文本的汉、英语料的对比研究入手, 从文体和功能方面探究二者的差异和共性, 发现不同类型的西藏旅游文本及其英译文本的语言特点, 进一步结合翻译学理论, 探讨西藏旅游文本外宣翻译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及其内在成因, 为今后旅游文本的翻译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二是由于在建库时严格控制入库语料, 所以建设成的西藏旅游外宣汉英平行语料库可以为译者提供可靠的翻译参考, 能够有效地提高旅游文本翻译的质量, 达到良好的外宣效果。三是西藏旅游外宣汉英平行语料库可以应用与西藏本地高校的旅游翻译教学。基于该语料库可以开发数据驱动式 (data-driven learning, 简称DDL) 旅游翻译教学手段。DDL旅游翻译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教学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进一步提高旅游翻译教学的效果, 为培养服务于西藏旅游业的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

四、结语

在建设西藏旅游外宣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时候,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需要旅游专业人士、翻译专业人士以及计算机专业人士的共同协作和参与。尽管西藏旅游外宣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 但可以肯定的是, 建成后的语料库其应用前景广泛, 必将对西藏旅游翻译和旅游翻译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常宝宝, 俞士汶.语料库技术及其应用[J].外语研究, 2009, 5:43~51

[2]李德超, 王克非.基于双语旅游语料库的DDL翻译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11, 1:20~26

[3]李文中.语料库、学习者语料库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 1999, 1:51~55

[4]李文中.平行语料库设计及对应单位识别[J].当代外语研究, 2010, 9:22~27

[5]李文中.语料库标记与标注:以中国英语语料库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 3:336~345

[6]谭益兰.从语篇分析角度研究西藏旅游景点公示语汉英语篇翻译[J].西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4:57~64

[7]弋睿仙, 贾莉萍.赖斯翻译批评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应用——以布达拉宫门票汉英翻译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 3:125~127

外宣翻译:一种独特的翻译 第3篇

外宣翻译, 与对外交流、交往密切相关, 事实上, 已成为后者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当今世界, 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趋同化日趋加强, 信息浪潮奔腾汹涌, 国际交往愈加频繁, “地球村 (Global village) ”业已初步形成, 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交汇、大融合、大发展。在如此大背景下、大时代中, 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自绝于世, (2)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东方大国来说, 机会尤其不可多得, 国家振兴、民族复兴强烈地渴盼激荡起国人心中的满腔热情、智慧与干劲, 三十二年前开始的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让自闭已久的国人闻到了国门外远远袭来的花香, 他们渴望融入“外面的世界”, 渴望被外面的人们所了解, “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成了当代中国人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此时, 对外宣传开始日益彰显其价值, 而作为外宣最重要渠道的翻译 (外宣翻译) 自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开始发挥其独特而显著的价值。毫不夸张地说, 没有翻译, 就谈不上对外宣传;继而, 没有有力的对外宣传, 中国就不可能真正走向世界, 对外开放也就难以达到其真正的目的和预期的高度。

翻译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内容丰富, 涵盖广泛, 涉及要素极多。就外宣翻译而言, 有三个要素历来受到研究者的特别关注, 其一为受众群体 (receptors) , 其二为翻译原则, 其三为具体的翻译策略 (方法) 。宣传强调“内外有别”, 即“内宣”和“外宣”有着很大的不同:宣传任务不同, 宣传目的不同, 宣传对象不同, 宣传手段不同, 宣传策略不同, 宣传者与接受者的关系也不同众多“不同”当中, “对象”不同是最大的不同。外宣有着特殊的受众群体, 这是由对外宣传的本身性质决定的:“所谓对外宣传, 其对象主要是外国人及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3) 这是一种广义上的说法, 在对外宣传领域, 更多的是指外国人, 而不包括港澳台同胞 (海外华侨倒是算在其中) , 当然, 在不同的语境中, 这个概念也会有着不同。外宣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外宣翻译的受众群体的特殊性, 即外国人是外宣翻译的主要目标群体, 换言之, 外宣翻译的受众群体为外国人 (4)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以及心理思维方式的相去甚远, 这就要求对外宣翻译的特殊原则及策略给予足够的重视, 否则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问题, 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为“外宣无小事”。在外宣中, 要充分考虑到内外差别, 尤其是中外受众的思维、心理差别, 真正做到“内外有别”, 要有的放矢、量体裁衣, 不可按我们的习惯向外国人进行宣传, 这就决定了在具体的翻译操作过程中, 特别在翻译有中国特色的材料和内容时必须要注意思维方式的转换, 否则, 不但达不到宣传目的, 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外宣翻译中的翻译原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关系到对外宣传的成败与否。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世界译联副主席黄友义先生曾提出过一个“三贴近”原则, 在外宣翻译界产生了积极而良好的影响。“三贴近”为:“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 贴近外国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 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5) 应该说, 这三点非常切合外宣翻译的实际, 同时, 做到了高屋建瓴, 对外宣翻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 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在对外宣传中, 任何的浮夸和欺骗都要严加杜绝, 否则, 终将带来不利影响, 甚至产生严重后果;“贴近外国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 是外宣效果得以保证的前提, 体现了外宣中的针对性、实用性;黄友义尤其强调了第三点, “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指出这一原则是“外宣翻译具体操作中最需要注意的”。为此, 他提出, 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 努力跨越文化鸿沟;二要熟知外国语言习俗, 防止落入文字陷阱。他借用英国人格林的话说:“每一个从事对外宣传的作者、翻译、编辑, 都应在他们的写字台上放一个标语牌, 上面写着:外国人不是中国人。” (6) 真是掷地有声, 振聋发聩。其震撼性不亚于当年朱镕基同志给中央金融学院财会专业的学生题写的“不做假帐”。

外宣翻译的翻译策略 (方法) 也呈现出迥异于其它翻译的特点, 即异化、归化并举, 以前者为主。异化/归化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提出来的一对概念, 现已被译界所熟知, 并作为两种翻译策略 (方法) 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翻译实践中。异化强调以源语为中心, 在翻译中尽可能保留源语的表达方式, “尽量不干扰原作者”, 旨在向目的语受众传达更多的源语文化。归化跟异化相对, 体现了向目的语的倾斜, “尽量不干扰读者”, 旨在发挥目的语优势, 并充分运用其文化因素, 使译文更好地被目的语受众接受。对外宣传的终极目的是向国外宣传中国及其文化, 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参与性, 从而使我们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这就决定了在外宣翻译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异化策略, 因为这更有利于将中国原汁原味的文化输送到国外, 让更多的外国人关注中国、了解中国。当然, 异化到何种程度颇值得思考。中国大翻译家杨宪益出于向国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考虑, 用异化策略翻译出中国的文化瑰宝《红楼梦》, 但据国外统计, 杨宪益 (戴乃迭) 的英译本“A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远不如David Hawkes和John Minford用归化法译出的版本“The Story o the Stone”在西方国家畅销, 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也就有所不及。所以, 在外宣翻译中, 适当的归化也是不可少的, 这也契合了黄友义提出的“三原则”的第三条, 但不应该成为主要部分, 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 应该坚持两者并举, 以异化为主。对异化策略的倾斜显然是外宣翻译的一大特色。

外宣翻译作为翻译一个分支, 还有一个迥异于其它翻译的特点:从翻译的流向看, 外宣翻译主要涉及中译外, 而外译中情况较为少见, 这与外宣活动本身的固有性质是截然不可分的。毋庸讳言, 在大发展、大融合的当今世界, 仍有暗流涌动, “树欲静而风不止”, 主要表现为:世界发展严重不均衡, “欧美主义”盛行, 欧美国家成为当之无愧的“主流世界”、“强势世界”。如果说, 当年毛泽东主席出于全球性的战略考虑把中国划入“第三世界”的话, 今天, 在很多西方人眼里, 中国仍属于“第三世界”, 仍处于“边缘世界” (虽然, 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攀升) 。西方的种种观念、标准、价值观今天仍“横行于世”, 中国在同西方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处于严重的“入超”状态, 很多年轻人、甚至孩子受到西方观念的较大冲击和影响, 这已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忧虑。当前, 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远远没有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多。有人曾做过一项研究, 发现20年前, 美国有60%的人对中国持负面态度;20年后, 虽然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这个比例却基本未变。 (7) 由此可见, 中国的对外宣传工作可谓任重道远。中外翻译在将来相当长的时期内, 仍将是外译中占尽优势, 这实质上是由中国与西方的综合国力之比决定的, 此种翻译失衡现象在中外翻译史上并不鲜见。自然, 我们也无需为此感慨太多, 更不必妄自菲薄, 直面现实、承认差距、奋起直追, 这才是一种最务实的态度与做法。

外宣翻译往往对译者有着特殊的要求, 这也体现了外宣翻译的独特性, 我们在此作一讨论:作为译者, 首先要有全球意识。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 外宣翻译者肩负着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宣传中国的重任。如果视野狭隘, 目光如豆, 肯定无法完成外宣翻译任务。其次, 要有一定的民族意识和国际政治观念, 这涉及外宣翻译者的立场问题, 立场的正确与坚定是进行有效外宣的必要前提, 当然, 如果民族意识过强, 或过于突出政治意味 (尤其是进行一般性的文化输出时) , 会让人觉得不快并产生排斥心理, 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再次, 外宣翻译者要有良好的甄别判断力。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 有十三亿人口、五十六个民族和广袤的土地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向外“宣传”, “乱花渐欲迷人眼”, 译者如果没有好的甄别、判断力, 会在翻译材料的选择上陷入困惑和忙乱。有人说, 材料的选择有专门的外宣人员或机构来做, 译者只是来“译”好了, 这等于把译者看成了“传声筒”, 当作了“机器”, 是错误的, 何况译者本身就是对外宣传者。另外, 外宣翻译者要特别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因为对外宣传更多的是国家或集体行为 (当然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样, 也有可能是个人行为) , 译者必须学会合作愉快, 古代游侠般的单枪匹马、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当然, 外宣翻译者也应同时具备一般译者的条件, 甚至要求更高, 比如, 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娴熟的翻译技巧、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精神风貌等。

外宣翻译, 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翻译,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宣事业的不断前进, 自身也有了长足发展, 但相关的理论研究仍相对匮乏, 而且在有限的研究中, 绝大多数是技术操作层面的分析, 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明显不足。我们这篇小文以外宣翻译的独特性作为视角, 讨论了该类翻译的意义、价值、受众群体、翻译策略和原则, 以及对译者的特殊要求。我们希望该文能成为引玉之砖, 引发学者们对该类翻译的更多关注。

摘要:外宣翻译是一种实用性翻译, 有着独特的价值、意义、受众群体、翻译原则及策略, 对译者也有特殊的要求。本文围绕外宣翻译的独特性展开探讨, 旨在帮我们加深对该翻译的认识, 从而更好地为外宣服务。

关键词:外宣,外宣翻译,独特

参考文献

[1]可参看荷兰翻译理论家JamesHomes在1972年制定的翻译类型的划分。

[3]王劭.必须重视对外宣传品的翻译质量.中国科技翻译, 1994, (3) .

[4]虽然说“从母语翻译成外语——一项错误的选择”, 但中国人进行外宣翻译, 仍是“目前唯一的选择。”参看黄友义:《从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到外宣翻译——在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5-9-26.

[5][6]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 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中国翻译, 2004, (6) .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