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高中诗歌赏析方法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高中诗歌赏析方法范文第1篇

1、了解诗歌的种类及各自特点

2、学习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了解诗歌的种类及各自特点

诗歌是个大概念,包括诗、词、曲三个大类。细一点分类,诗又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和新诗三类。

1、 古体诗:古体诗的特点是形式灵活,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均可,句数也不限定,没有严格的律格(南北朝之前“格律”本身就尚未产生),用韵灵活。

2、 近体诗:近体诗的概念是唐代人提出来的,他们把唐代以前的诗叫“古体”,把他们那个时代的诗叫“近体(有的又叫今体)”,以后人们就沿用了这个说法,但一定要明确这个概念现在已经扩大了,凡是古代那些用韵、字数、句数、平仄灵活的诗都叫古体诗,也就是说不仅唐代以前的诗基本上都是古体诗,唐代、宋代、元明清都有古体诗。近体诗的特点是句数有定,平仄有定,用韵严格。它包含律诗及绝句两种。

3、新诗:新诗,兴起于“五四运动”。如果把古体诗看着古代自由诗的话,新诗则是一种在押韵、字数、平仄等方面比古体诗还要自由的白话诗。

二、把握作品形象及意境 形象(意象):形象和意象基本上是同一概念,指诗歌中的人物和景物,是作者借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表现事理的重要载体。但是,意象多半指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象,形象多指比较完整的、丰满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或生活图景。

由于篇幅所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但是也是可感可受的。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样,有时是“我(不一定指诗人本身)”,有时是他人。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样一个形象:“我”独立于寒秋的橘子洲头,放眼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感慨昔日如火岁月,思索着怎样主宰未来的世界。读完这首诗,一个思想深邃、胸怀博大的伟人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景物:景物是作品中描绘的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的具体物象。诗中的景物是诗人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并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物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夕阳”便是具体的物象。这些物象组合起来,就成了一幅“断肠人”在羁旅路上奔波的图画。这种饱含着作者无限愁思的图画,这种艺术境界,就叫意境。景物和意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景物的特点,因为景物的形色各异,反映出环境氛围的不同。物象是作者表达情感志向的载体,读诗人通过对物象的感知,就能够揣摩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意境: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绘出的是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生活图景,而这图景中又明显地蕴含着诗人追求淡泊宁静的心情,我们就把这种生活图景就叫意境。通过对意境的感知,就能够感觉到蕴含在诗中的作者的思想情怀。 景物和意境的区别在于:景物指诗中每一个具体的物象,意境则指的是若干物象组合成的那种包含着丰富情感的整个画面。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夕阳”是景物,而这些景物构成的充满无限愁绪的“断肠人”在羁旅路上奔波的图画就是意境。

三、分析诗歌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间接抒情包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寄托、象征手法等方式。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直接把情感写出来。例如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就毫不隐讳地表达了自己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

借景抒情,指诗人不直接说自己的情感什么,而是借写一个场景、一个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很看不起唐王朝那些骄横的豪门大族,但是他没有直接讲出来,而是写晋代贵族王谢居住的乌衣巷连燕子都飞入了寻常百姓之家,来抒发作者对唐王朝豪门大族的辛辣讽刺之情。

寓情于景,指把情感寄托在所写的景物中,与“借景抒情”没有严格的区别,一般是谈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借景抒情是指整首诗多在写景或者诗歌中有大面积在写景,但是作者写景不是目的,而是借所写之景有意识地在表达某种情感;寓情于景,侧重于作者在诗中所描绘的某些景物中寄托着某种情感,作者并不是有意识地要用这个景来表达某种情感。例如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首诗仅仅写了映在曹操眼中的海景,他自己对此景有什么感触,一个字都没有讲出来,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能够感受到曹操那种宽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这就叫借景抒情。

象征手法,有点类似于比喻,但是应该有区别,现在没有那位专家的说法能够统一大家的意见。我们认为:象征是就整个形象比喻而言,比喻是就一句话用甲比喻乙而言。前者是从整个诗(或者文章)的表现方式而言,后者是就某一句子的修辞手法而言。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误落尘网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等句子只能叫比喻,而于谦的《石灰吟》就可以叫象征。

七、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 清新

是指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语言清新生动。 平淡、自然

是指用语朴素,像绘画不用色彩一样,给人一种不做作、不雕饰、不用华丽辞藻,却又清新、精辟、自然的感觉。注意,赞美诗文朴素用的“平淡”决不同于平庸和无味。陶渊明的诗多数都是如此。再如白居易的“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就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语言明白如话。 绚丽

指诗文充满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读这种诗文,如观节日之礼花,如赏美丽的朝霞。例如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以它特有的奇幻绚丽色彩开辟了言别的一种新境界”,用传奇的笔法来写普通的离别,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一片,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活式幻境。 含蓄

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一般有寄托的诗,语言都比较含蓄。例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对国事忧虑和希望建功立业的意思从未正面说出。再如前面所举欧阳修的《画眉鸟》,全诗四句,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不着一字。又如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托事于物”,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一字,但他对祖国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

直率

指想啥说啥,与含蓄相对。直接抒情的诗,语言通常都是直率的。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以我血荐轩辕”、“于嗟女兮,无与士耽”、“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明快

明快既指读起来节奏感强,也指描绘的景物色彩不灰暗,情调不低沉。例如“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简洁

指语言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陉入荒园。”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 沉郁

沉郁与这个词语的本义有关,一是深沉,二是悲愁,但不是说情调低的诗或者哀伤的诗就叫“沉郁”。诗词鉴赏所说的沉郁,是指诗具有深沉厚重的特点,要忧国忧民,思考深刻,语言凝重。浅薄之哭号叫骂,绝非沉郁。屈原的《离骚》就不乏沉郁之笔。 雄奇

气势能够使人感到心惊魄动之语,谓之雄奇。雄奇不是越吓人,越惊险越好。雄奇要能够更好为全诗服务才算上等。太白“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雄奇。雄奇的诗也称气象博大,或者气象宏伟,或者气势恢弘。

八、创作风格的体会 豪放与婉约:

豪放的特点:一是内容上“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二是格调上“激昂慷慨、开朗旷达、沉郁悲凉、随和平易”。如“大江东去”、“挽弓射虎”、“金戈铁马、万里如虎”等。

婉约的特点:一是内容上“以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为主题”;二是格调上“英雄志短,儿女情长,多阴柔之美少阳刚之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2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但是一般人评价诗歌时,多从格调上讨论。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创作时多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地表现,有消极与积极之分。屈原、李白、李商隐、关汉卿、郭沫若等作家惯用此法。

现实主义:创作时真实地描绘和反映实际生活。如《诗经》中的多数篇章,杜甫、白居易等无数作家多用此法。

在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中,两种手法是能够并存的。例如《孔雀东南飞》。

四、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1.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一

揣摩诗的意境。意象包括两方面的范畴:客体描写对象,主观感受体验。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诗人写诗总是通过某种景物或事件,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借古咏怀。我们欣赏诗歌就是要理解诗人如何借助抒情个体来表现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的,表现自己爱和恨、痛苦与欢喜、希望与追求的。 2.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二

深入解剖诗的形象。不同的时代因素给了抒情主人公特定的时代影响,因而欣赏新诗中的抒情对象就不能不注意时代的亮色。同时还要注意抒情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因为诗人写诗时,感情的涌发、提炼和倾注总是以个人为基点的。欣赏中,我们既要看到风采豪放、气度飘逸,也要看到沉郁深厚、苍老悲凉。一句话,不同的主人公有着各自独特的精神个性。 3.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三 充分分析诗的感情。 4.现代诗歌赏析方法四

细细品诗的语言。从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抒情性进而分析语言的音乐性和图画美。找警句---诗眼。例《周总理,你在哪里?》中的“找”字,就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人民对总理的怀念之情。

五、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

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

客观物象)。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所以我问同学们,你认为这首诗的意象都有哪些?同学们通过仔细寻找与思考,找到了以下两组意象: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接着我又问:“那么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同学们讨论过后,很快给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凄冷)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阔大)

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

高中诗歌赏析方法范文第2篇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 (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3)兰:高洁 (4)牡丹:富贵、美好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生活的轨迹就是一个永恒的圆,终点也就是起点。 关心如火把,上进心像梯子,责任心是勇气的指向标。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5)竹: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美好 (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惨 (2)鱼:自由、惬意 (3)鸿鹄:理想、追求 (4)猿猴:哀伤、凄厉 (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6)沙鸥:飘零、伤感 (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 (2)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1)白:纯洁无瑕、丧事 (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3)绿:希望、活力、和平 (4)蓝:高雅、忧郁 (5)黄:温暖、平和 (6)紫:高贵、利国利民 (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除非你自己弯下腰,否则没人会跳到你的背上。 成功的画卷,要用自信的画笔去描绘。 其他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9)破晓:初现希望 (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12)深夜:愁思怀旧

二、诗歌的语言 这部分涉及的考点有炼字、音韵、格律(押韵、对仗等)、简繁、用典等。在这里我们把炼字以外的内容称之为炼篇。 1.炼字。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古往今来的诗家都非常重视炼字,有“诗眼”“词眼”之说。一般指五言之中第三字,七言之中第五字,也有以第二字、第四字乃至末字为“眼”的。其实“眼”就是诗句的关键处,不拘在腰在膝在足。动词、形容词等是古诗炼字的重要内容,其他一些词语如名词(意象名词、表颜色的词)、副词、数量词也常常耐人寻味。 还有一些特殊形式的词语,如叠词、拟声词、意象名词罗列等,常能表现出特殊的表达效果: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多个名词连用,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2.炼篇。对于绝大多数的诗,炼字只是其锤炼语言的一部分,如果一味强调炼字,就会使诗歌陷于“有句无篇”的误区,所以诗人们同时也非常重视对“篇”的锤炼,即应包括格律的锤炼与总体语言风格的把握。 总体的语言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诗歌的语言风格常见的有平淡、工丽、直率、委婉(含蓄)、清新、简洁、明快、自然、飘逸、清幽、雄奇、豪放、浑厚、旷达、悲慨、苍凉、沉郁、低沉、舒缓、洗练等。需要指出的是每一个诗人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而同一个诗人也可能具有多种风格。 3.注意诗歌语言的变形。诗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要把握词性的改变,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了解诗歌组织语言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如果别人给我一枚枫叶,我将还他整片枫林。 今天你抛弃时间,明天你将被时间抛弃。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而就古代诗歌而言,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比较常见,是考查的重点。 2.抒情方式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一般情况下,写什么景抒什么情。个别时候以乐景抒哀情,目的是增加哀的程度。 3.表现手法 主要有渲染、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白描、悬念、赋比兴、联想想象、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言此意彼、换位思考、画龙点睛、以小见大、语序倒置、情景理合一,等等。 4.行文结构 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承上启下、起承转合、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衔接、铺垫、伏笔、照应等。 5.材料取舍 有主次、详略、繁简等等。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6.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比、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在实际运用中,多种修辞往往是交叉在一起的。

高中诗歌赏析方法范文第3篇

篇一:三月的春雪散文赏析

打开窗帘,屋顶上一片雪白映入我眼帘!这不是三月的雪吗?我的心突然有些悸动。洁白的雪花,就像是层白沙轻轻的覆盖在屋顶。早晨的小城,就像一个安静的新娘,披着洁白的婚纱回忆着走过的曾经,满眼都含着一份青春少女的渴望与期待!

伫立在窗前的我,望着这眼前的春雪,一份久违的心绪,在这场三月的雪里润湿,思绪万千,如同见到就别的恋人不知道怎么去开口!

春天的雪如少女般的柔情,每次都能将春天的心今天又是一个周六

一大早我就醒来,心绪点燃,眺望着这场春雪的倩影,我相信,不只是诗人笔下的诗句,画家手中的临摹,摄影师眼里的镜头,而更多的是对于这春天的恩赐在这场雪之后,定是一片绿意的疯长!

院子里的柳树已发芽,新绿与这春雪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案,迷恋着此刻人的心绪,我不知道怎么去描述,只觉得自己的心绪随着窗外在轻风下摇摆的柳树舞动着!我好想是这树上的白雪,将自己一生的思念嵌在这新绿里;又好想是一只飞鸟,在这树丛里,高歌一曲大自然的赞歌。这就是我此刻的心绪,伴随着春天的轻风,在春雪的早晨上路!

许久了,总是把自己搁置在一个匆匆的足迹里,蓦然回首,望着这茫茫的天空,自己在问着自己,时间都去哪里了?

想到这些,于是一份感伤便从心底隐隐的升起,难道我们的生命短暂的有时候就如同这春雪,还没有来得及去欣赏春天的人生,太阳出来的时候就化成了汩汩的溪流

我静静的望着窗外,阅读着这春天的文字。春天的雪,就像一个少女在春天的思绪,不论落入屋顶,还是挂在枝头,都有一种柔情,将人们的幻想勾起!是的,我不敢试图去触摸这春雪的肌肤,只怕那一瞬清凉在心里的悸动成为一份永远的牵念!

忽如一夜出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刻,面对这场三月的春雪,我更加懂得了这句话隐含的深意,是对春天深深的眷恋,是对青春无限的怀想,是对青春长长的期待。

春天是一个热闹的季节,满地的绿,如海洋般招来无数的群飞蝶与蜜蜂;寂寞的树林开始在这里疯长,一树树的绿意,像是看一场群鸟的演唱会,仅仅的靠着,挨着;荒芜了一个冬日的田地里,渐渐的有了农人的身影,日起月落,于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能见到一个个踏着晨曦上地的身影,以及晚霞归来,一声声放松心绪的歌声!

而这雪,本不是三月的文字,但是在三月的人生里,却像是一首三月的诗,愉悦着人们的心绪,让人们在这份清凉的时空里遐想与回味!

三月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盎然。和万物一样,我相信,这三月的雪也一定是这万物里的一份子,是长在北方里的一种花,开在树上,开在地面,开在北方人的心里,极美,极致却是它最好的人生写照。它不仅能润湿了人们春天干渴的心绪,而且能给予人们渴望,让人们在这三月的天空里放飞自己的心怀,那是一种高尚的花儿!

走进三月,点点的春绿,早已在眼前出现,每一处,每一处,都能舞动起我们心里的沉寂,而带着我们一起融入这春天的季节里

窗外的晨曦渐渐的走进我的眼帘,明媚的春光如同是少女的笑脸,写着青春。阳光落在这三月的雪上,发出灿烂的光泽。突然给人一种不舍的滋味,不闻其声,却见其影,我担心的在不远的时刻,这场春天的雪会渐渐消逝在这春天的阳光里,变成一个春天的记忆,如同这春天的文字一样,搁置在我们生命的足迹里,鼓舞我们人生去寻找一个个美丽!

春雪在稍纵即逝的人生里,将自己最精彩的文字留给大地,我们能因为其的短暂而忘却它在春天的存在吗?她如同这三月的桃花与杏花,在北方人的眼里,一样的娇贵,一样的矫情,一样的叫人在梦里寻找

一生写尽无限意,不言春雪人生短,只要是美的东西,总能打动我们的心。三月的春雪虽然不是三月春天的主题,但是其给予人们的渴望与爱,一样会成为我们在这三月里最美最让人眷恋的文字,载入在我们生命的土壤里!

在欢乐甜蜜的春雪里,你能听到春的歌声。片片的春雨雪,诉说着淅淅沥沥的故事,看起来总让人想起线装古书中的诗句。染绿了原野,染红了桃林,染白了梨园!

走进春天听春,春的气息宜人,春的脚步匆匆,春的旋律悦耳,春的歌声甜润。就连春的的雪花,都会让我们的心蠢蠢欲动!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现在我或许懂得这三月的雪在古人心里,不只是一份感伤的心绪,更是一份对人生万物的极好的推崇!

篇二:三月的春雪散文赏析

一大早醒来,打开窗帘,屋顶上的一片雪白映入我眼帘!这不是三月的雪吗?我的心突然有些悸动。洁白的雪花,就像是层白沙轻轻的覆盖在屋顶。早晨的小城,就像一个安静的新娘,披着洁白的婚纱回忆着走过的曾经,满眼都含着一份青春少女的渴望与期待!

伫立在窗前的我,望着这眼前的春雪,一份久违的心绪,在这场三月的雪里润湿,思绪万千,如同见到就别的恋人不知道怎么去开口!

春天的雪如少女般的柔情,每次都能将春天的心今天又是一个周六

一大早我就醒来,打绪点燃,眺望着这场春雪的倩影,我相信,不只是诗人笔下的诗句,画家手中的临摹,摄影师眼里的镜头,而更多的是对于这春天的恩赐在这场雪之后,定是一片绿意的疯长!

院子里的柳树已发芽,新绿与这春雪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案,迷恋着此刻人的心绪,我不知道怎么去描述,只觉得自己的心绪随着窗外在轻风下摇摆的柳树舞动着!我好想是这树上的白雪,将自己一生的思念嵌在这新绿里;又好想是一只飞鸟,在这树丛里,高歌一曲大自然的赞歌。这就是我此刻的心绪,伴随着春天的轻风,在春雪的早晨上路!

许久了,总是把自己搁置在一个匆匆的足迹里,蓦然回首,望着这茫茫的天空,自己在问着自己,时间都去哪里了?

想到这些,于是一份感伤便从心底隐隐的升起,难道我们的生命短暂的有时候就如同这春雪,还没有来得及去欣赏春天的人生,太阳出来的时候就化成了汩汩的溪流

我静静的望着窗外,阅读着这春天的文字。春天的雪,就像一个少女在春天的思绪,不论落入屋顶,还是挂在枝头,都有一种柔情,将人们的幻想勾起!是的,我不敢试图去触摸这春雪的肌肤,只怕那一瞬清凉在心里的悸动成为一份永远的牵念!

忽如一夜出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刻,面对这场三月的春雪,我更加懂得了这句话隐含的深意,是对春天深深的眷恋,是对青春无限的怀想,是对青春长长的期待。

荒芜了一个冬日的田地里,渐渐的有了农人的身影,日起月落,于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能见到一个个踏着晨曦上地的身影,以及晚霞归来,一声声放松心绪的歌声!

而这雪,本不是三月的文字,但是在三月的人生里,却像是一首三月的诗,愉悦着人们的心绪,让人们在这份清凉的时空里遐想与回味!

三月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盎然。和万物一样,我相信,这三月的雪也一定是这万物里的一份子,是长在北方里的一种花,开在树上,开在地面,开在北方人的心里,极美,极致却是它最好的人生写照。它不仅能润湿了人们春天干渴的心绪,而且能给予人们渴望,让人们在这三月的天空里放飞自己的心怀,那是一种高尚的花儿!

走进三月,点点的春绿,早已在眼前出现,每一处,每一处,都能舞动起我们心里的沉寂,而带着我们一起融入这春天的季节里

窗外的晨曦渐渐的走进我的眼帘,明媚的春光如同是少女的笑脸,写着青春。阳光落在这三月的雪上,发出灿烂的光泽。突然给人一种不舍的滋味,不闻其声,却见其影,我担心的在不远的时刻,这场春天的雪会渐渐消逝在这春天的阳光里,变成一个春天的记忆,如同这春天的文字一样,搁置在我们生命的足迹里,鼓舞我们人生去寻找一个个美丽!

春雪在稍纵即逝的人生里,将自己最精彩的文字留给大地,我们能因为其的短暂而忘却它在春天的存在吗?她如同这三月的桃花与杏花,在北方人的眼里,一样的娇贵,一样的矫情,一样的叫人在梦里寻找

一生写尽无限意,不言春雪人生短,只要是美的东西,总能打动我们的心。三月的春雪虽然不是三月春天的主题,但是其给予人们的渴望与爱,一样会成为我们在这三月里最美最让人眷恋的文字,载入在我们生命的土壤里!

在欢乐甜蜜的春雪里,你能听到春的歌声。片片的春雨雪,诉说着淅淅沥沥的故事,看起来总让人想起线装古书中的诗句。染绿了原野,染红了桃林,染白了梨园!

走进春天听春,春的气息宜人,春的脚步匆匆,春的旋律悦耳,春的歌声甜润。就连春的的雪花,都会让我们的心蠢蠢欲动!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现在我或许懂得这三月的雪在古人心里,不只是一份感伤的心绪,更是一份对人生万物的极好的推崇!

篇三:三月的春雪散文赏析

今天是周末,我一大早醒来,带着朦胧的睡意静静地走到透着一丝光亮的窗户,将窗帘略微的拉开了一条朦胧的缝隙,那一丝的光顿时变的鲜亮起来了,我透过这一丝丝的光亮,顺着缝隙看出去,转移视线了?不,是这白茫茫的雪野用善意的谎言欺骗过了我暗存睡意朦胧的双眼,我轻柔了几下,瞪大了双眼,啊,到处都是一片白色,洁净的雪野,簌簌落下的雪花,田野和村庄在这雪的虚无缥缈中,略显的那般沉寂和壮观。

三月的雪,来的多么的及时啊!刚刚过去的严酷冬季,曾将滋润大地的水分给冻的几乎绝尽,你可以拿脚底下的泥土为证,深挖几十厘米也不见湿的迹象,此时此刻的大地正放开了腮帮,大口大口的呼吸着,吸收着这阳春的雪赐予它们的恩惠。飘着雪花的早晨尤其可爱,晶莹中不失光亮,飘逸中不失洒脱,悠然中不失沉稳,寂静中不失生机。正是这样的一场大雪,给春天准备复苏的大地以滋润和生气。

三月的雪,下的多么的浪漫啊!抬头望去,远远的,噗噗的雪花儿,伴着轻柔的好像情人温暖臂膀的风儿,洋洋洒洒的,它们好似在尽情的舞蹈,情人有节奏的节拍伴着她那清幽的舞姿,悄悄的沉寂在大地的怀抱里。时而吹起的风儿,将雪花吹的满脸都是,脸颊的皮肤亲密接触着这些花儿,丝丝暖意侵上心头,不远处的一对情侣正在雪地里散步,他们的影子在雪景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的开始变的模糊起来了。我只好眼看着他们朝着远处走去。

高中诗歌赏析方法范文第4篇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诗歌的表达技巧 附: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③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 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 答题示例3: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答题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2: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答题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 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

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答案参考] 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高考诗歌鉴赏题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

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附:答案

1、(1)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 ‚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上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3、 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4、 答:(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5、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散: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 ‚雉雊‛‚ 蚕‛等,看上去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

6、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 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高中诗歌赏析方法范文第5篇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对古诗词考查的比重逐年增大,题型在传统的接句式默写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赏析,作为点睛之笔的诗词名句更是考查的重点。现将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名篇名句分类整理、赏析汇编,备战中考,希望能给中考学子有所帮助。

一、抒情类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反离别诗哀伤缠绵的格调,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以对偶句的形式,抒发了作者想要留住时光、留住美好事物,却又无可奈何的惜春伤时的情感。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俯视一切的心胸气魄。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常用来形容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雄浑沉郁、苍凉悲壮,抒发了守边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思乡的情怀。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和对人们的美好祝愿。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诗人想摆脱愁思而又无法摆脱的苦闷心情。

8.海日生残夜,江村入旧年。通过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道理,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

1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用暗喻的手法形象的表现了愁丝之纷繁难解,突出了那种只有内心知道却难以向外人言说的苦恼。

1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展现了农家老夫妇的深厚感情和他们的舒畅心情,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

1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借用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体现了作者抑郁不平的心情。

1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借具体景象,将诗人因朋友离别而产生的无限怅惘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14.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伤感的态度,表达出诗人对朋友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

1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借用比喻,巧妙的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愁闷心情。

二、言志类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为国家、民族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情操。

2.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给人以鼓舞。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理。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作者要报效国家,渴望杀敌立功的心意。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发了诗人要统一全国的志向,反映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伟大抱负。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8.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点名题旨、揭示中心,表达了作者隐居躬耕、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愿望。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事说理,表达了对当权者糜烂生活的讽刺、批判,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忧虑之情。

10.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一反古人悲秋之调,表现了诗人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精神。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现了作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

1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巧妙的表现了自己强烈的爱国热情。

1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借鹤冲天直上,表现了诗人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精神。

三、哲理类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深刻哲理。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表现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结论的深刻道理。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借写山环水绕的美景,寄寓只要锲而不舍就会产生新希望、出现新境界的生活哲理。

四、绘景类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巧用拟人、化静为动,描绘了一幅清新、优美、自然、动人的田园风光。

2.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后景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生动的语句,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奇特壮美的沙漠风光图。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的逼真如画,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长江出峡的浩荡水势,有身临其境之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描写大海雄浑壮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豪迈广阔的胸怀。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通过描绘傍晚山中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愉悦心情。

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肯定了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指出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天才诗人出现,激励人们应积极进取、不断创新。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名句分类集成 诗中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 诗中冬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亦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懦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自居易《冬至夜思塞》)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诗中山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诗中花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初中语文诗词名句类聚:梅荷竹菊类

1、咏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勉《墨梅》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汤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香。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红梅不屈服,处处立风雪。陈毅《红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唐张渭《早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王安石《梅花》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森林旧有高人隐,寻到梅花却系船。明马一龙《新丰夜泊》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和靖《梅花》并眼看人殊草草,隔林迢递见梅花。宋刘克庄《岁晚书事》诗客清晨冲雨入,梅花一夜为君开。宋杨万里《送简寿王主薄之官临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咏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荷叶罗群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宋李清照《如梦令》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刘鹗《老残游记》出于你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咏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名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晓。唐刘长卿《听琴》竹摇清影罩幽窗,日暮倚修竹。唐杜甫《佳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道院庭宇静,苔色连深竹。唐柳宗元《晨清超师读禅经》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宋苏轼《初到黄州》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宋欧阳修《玉楼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唐王维《竹里馆》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人》荷变弄水一身香,竹里招风满扇凉。宋杨万里《青坐池亭》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宋周邦彦《浣溪沙》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清郑板桥《书竹呈包括》

高中诗歌赏析方法范文第6篇

The story ended with Heathcliff’s suicide. He died for love and his death shows his love to Katherine. He gave up the revenge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after he knew that young Catherine and Harleton had fallen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shows that he was kind in nature. It was the cruel reality that twisted his humanity and made him become brutal and heartless. This kind of recovery of humanity was sublimation in spirit and it glared a kind of humanitarian ideal of the author and endows the terrible love tragedy some hope. Therefore, Heathcliff’s change of “love---hate---revenge---a recovery of humanity” is not only the essence of the novel but also a clue throughout the whole novel. According to the clue, the author arranged an unpredictable scene for us. Sometimes it was the moor full of clouds, sometimes it was courtyard with a sudden rain and wind. The story has always been shrouded in a kind of mysterious and horrible atmosphere.

The novel is actually structured around two parallel love stories, the first half of the novel told about the love between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while the rest dramatic second half told developing love between young Catherine and Harleton. In contrast to the first, the latter tale ends happily, restoring peace and order to Wuthering Heights and Thrushcross Grange.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young Catherine and Harleton’s love story is that it involves growth and change. Early in the novel Harleton seems brutal, savage, and illiterate, but over time he becomes a loyal friend to young Catherine and learns to read.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s love, on the other hand, is rooted in their childhood and is marked by the refusal to change. In choosing to marry Edgar, Catherine seeks a more genteel life, but she refuses to adapt to her role as wife, either by sacrificing Heathcliff or embracing Edgar.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s love is based on their shared perception that they are identical. As Catherine declares, “I am Heathcliff,” while Heathcliff, upon Catherine’s death, said that he cannot live without his “soul,” meaning Catherine.

Catherine’s betrayal and her bitter destiny was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whole story. It made Heathcliff change his love to hate. After Catherine died, the hate became the motivation of his revenge. He successfully attained his objective. Not only he let Edgar and the Linton died in desolation and possessed their property but also let their innocent younger generation experience the hardships. This kind of crazy revenge clearly showed his uncommon and rebellious behavior. This special spirit of revolt was formed by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and his special character. Heathcliff’s love tragedy was a tragedy of the society and that time.

相关文章
上市办部门职责范文

上市办部门职责范文

s("wzfz");上一篇:拓展部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生日快乐藏头诗范文

1
2025-09-19
生日快乐藏头诗范文

生日快乐藏头诗范文

生日快乐藏头诗范文第1篇(一):1、生当人杰死亦雄,日为刀剑夜则筝。快意恩仇江湖事,乐得逍遥度浮生。2、祝福应乘早,你我任萧遥,生活...

1
2025-09-19
书画展览主持稿范文

书画展览主持稿范文

书画展览主持稿范文第1篇关于举办 “庆元旦” 学生书画展览的通知各级组、各班级:依托深厚的通渭文化底蕴和“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

1
2025-09-19
师生沟通记录表范文

师生沟通记录表范文

师生沟通记录表范文第1篇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俗话说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对症下药”,才能深刻理解学生...

1
2025-09-19
事迹报告演讲稿范文

事迹报告演讲稿范文

事迹报告演讲稿范文第1篇最近通过学习胡书记讲话,对于"八荣八耻思想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党建理论的"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汇报如下。胡锦...

1
2025-09-19
世上不是缺少美范文

世上不是缺少美范文

s("wzfz");上一篇:团支部活动方案范文下一篇:团组织汇报材料范文

1
2025-09-19
生活小帮手反思范文

生活小帮手反思范文

生活小帮手反思范文第1篇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内容与要求:1、懂得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2、教育幼儿要关心,爱自己的家人。 活动与指...

1
2025-09-19
谁让我那么爱你范文

谁让我那么爱你范文

谁让我那么爱你范文第1篇全面风险管理与内控系列连载开篇风控,其实没有那么神秘近几年来,在国资委、财政部及证监会的大力推动下,央企、...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