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高中地理选修3教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漫步者
2025-09-18
1

高中地理选修3教案范文第1篇

物理选修3-1经典复习

一、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22 2.库仑定律:F=kQ1Q2/r(真空中的点电荷){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C;Q

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2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P减/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qEd=ΔEP减{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ΔEP减 :带电体由A到B时势能的减少量}

9.电势能:EPA=qφA {EP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P减=EPA-EPB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减少量}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WAB=ΔEP减=qUAB (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常见电容器

2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增或qU=mVt/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 :

类平抛运动(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

2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a=F/m=qE/m =q U /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分布要求熟记;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1

2(6)电容单位换算:1F=10μF=10PF;

-19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等势面

二、 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2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 +R)或E=Ir+ IR(纯电阻电路);

E=U内 +U外 ;E=U外 + I r ;(普通适用)

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物理备课组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26.焦耳定律:Q=I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

8.电源总动率P总=IE;电源输出功率P出=IU;电源效率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2 2

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物理备课组

10.欧姆表测电阻

11.伏安法测电阻

1、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接法

2、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

3 3

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物理备课组

注:(1)单位换算:1A=10mA=10μA;1kV=10V=10mV;1MΩ=10kΩ=10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串联时,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时,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2(4)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4r);

三、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B =Φ/S,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 (注:I⊥B) ;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

222(a) f洛=F向=mV/r=mωr=m (2π/T)r=qVB;r=mV/qB;T=2πm/qB;

(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 (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弦切角的二倍)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

3636

3

6

(3)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回旋加速器、磁性材料

高中地理选修3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说明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结合实例,说明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结合实例,说明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难点:

植林和毁林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太阳能有哪些优缺点?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那些国家?

一、可再生资源:

1.概念:

在被开发利用后能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经营再生,并继续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科学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的必要性

虽然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再生,但是如果人类对其开发利用的强度超过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就会退化、解体。所以对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非常重要。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复习提问:

世界淡水紧缺原因?

1.世界淡水紧缺原因:世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2.解决对策

(1)开源

①修筑水库、开渠引水

②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③废水处理再利用

④海水淡化

⑤人工降雨等

案3例 海水淡化

通过案例阅读能够分析、归纳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和局限性。

1.海水淡化的方法

蒸馏法:用各种能源将海水蒸发,冷凝后取得淡水留下盐分。

反渗析法:在一定压力下使海水通过半透膜,淡水可以通过而盐分被留下。

用心爱心专心

2.海水淡化的现状:中东一些产油国家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厂。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色列等、我国天津等地区。

3.局限性:由于海水淡化成本较高,目前运用的还不是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化成本将有望降低。 ⑵节流

①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降低灌水定额。

②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 (二)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复习提问

中国北方缺水的原因 水 南多北少 地 南少北多

加剧缺水

1.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那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低到l 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以下,形势更趋严峻。

2.已做工作: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已经从1980年的3158立方米,减至2002年的537立方米;从1998年起,已对200多个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形成110亿立方米的节水能力。 3.措施:

⑴开发水源科学地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在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

⑵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为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⑶采取全面节水措施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 ⑷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

⑸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 ⑹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在社区、学校、家庭中倡导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 阅读我国《水法》关于水资源保护的规定通过阅读能够用了解下列内容:

1.解决水资源问题,既要有技术措施、科学管理,还要有法律约束等。 2.理解关于全面规划、综合利用的原则和实行供用水合同制的节约用水原则。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保护水资源综台措施的规定。

活动世界水日活动

活动提示本活动是通过调查学校用水的现状,使学生了解学校日常用水中有无浪费水的现象,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合理化的节约用水的建议和方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树立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和帮助周围人群节约用水的意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等。

活动建议

1.教师首先简单介绍活动的目的及评价指标,为学生进行有效活动指明方向; 2.据学校用水状况,设计学校用水现状调查表,调查的时间一般选35天比较合适; 3.调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但小组内需有明确分工与合作;

4.调查结果以小论文或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等形式进行;

5.对学校可行的节水途径和节水方案的提出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等。

三、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依靠占世界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到21世纪中叶,随着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人均耕地还将减少。 复习提问:

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2.具体措施:

⑴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我国《土地管理法》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本行政区内的耕地总量不减少。

⑵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⑶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综合整治田、水、林、村,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建议:在讲述本部分时,应结合当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讲解,以增强理解的直观性。) 阅读怎样衡量土地的质量

通过阅读能够用了解下列内容:

学会分析土地质量的高低:要根据土地利用方式具体分析。(对于本部分的教学,最好结合当地实例进行)

1.从农业利用的角度分析:

土地的地理分布、土壤层的厚度、土壤肥力水平、距水源远近、潜水的深度和地势高低、坡度大小等。

2.从工矿和城乡建设用地的角度分析:

地基的稳定性、承压性、受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等)和气象灾害(暴雨、大风等)威胁的程度。

此外,在衡量土地质量时,还应注意土地的通达性,包括土地离现有居民点的远近、交通情况等,因为这些因素影响劳动力与机械到达该土地所消耗的时间和能量。 (二)土地退化的防治

1.概念:土地退化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2.表现:

⑴土壤侵蚀、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 提问: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那些地方?

土壤侵蚀定义:陆地表面,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和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当前世界土壤侵蚀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6。耕地的土壤侵蚀现象更为严重,受不同程度侵蚀的耕地占1/4以上。

⑵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⑶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案④例土壤侵蚀导致石漠化(石漠化是与我国的水土流失、荒漠化并列的三大生态问题之一。)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找到贵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具体位置(云贵高原和两广丘陵上,属于南方地区的山区);

2.回顾云贵高原、两广丘陵上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土层很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等特点; 3.分析人类不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如过度砍伐树木,过度开垦荒山、荒坡、陡坡等,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而使基岩暴露地面,最终导致石漠化。 阅读土地退化在世界各地造成的危害

提示通过阅读了解土地退化对各地造成的危害巨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危害程度。 3.土壤侵蚀的防治:

⑴总原则: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应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⑵具体措施。

①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②工程措施

包括水利工程和水上保持工程。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坝等。

③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例如,等高耕作,施用有机肥料,适时耕作等,同时,发展合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板书设计

§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

一、可再生资源:1.概念:

2.科学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必要性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一)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1.原因: 2.对策

(1)开源⑵节流

(二)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2.具体措施:

⑴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⑵提高土地利用率 ⑶提高耕地质量(二)土地退化的防治 1.概念2.表现 3.土壤侵蚀的防治 ⑴总原则

高中地理选修3教案范文第3篇

获取洁净的水

【导入新课】干旱灾区的朋友们好不容易找到的水源能直结接饮用吗? 【分析】我们知道天然水在自然循环过程中与大气和土壤不断地接触,必然会混入很多种杂质,为了获得符合不同标准(指工业生产或生活方面)的水,必须对水进行处理,以除掉水中的一些杂质。那么如何如何对水进行处理,如何获得符合所需标准的水,这将是这节课将要学习的获取洁净的水。

【问题讨论】自来水厂生产过程中为什么加入絮凝剂?

【分析】天然水中常含有一些悬浮物和胶体,很难用自然沉降法除去。所以常用加入混凝剂的方法,使细小的悬浮物和胶体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淀,然后过滤除去。像这种除杂的方法就称之为混凝法。

【板书】

一、天然水的净化 【板书】1.混凝法:

(1)原理:加入一种混凝剂(如:明矾、铁盐、亚铁盐等),使水中细小的悬浮物质和胶体聚集成较大颗的颗粒而沉淀,然后过滤除去。

【提问】常用的混凝剂是明矾,你们知道明矾为什么能净化水?

【分析】明矾的主要成分是KAl(SO4)2,它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完全电离,他的电离方程式为:KAl(SO4)2 = K+ +Al3+ + 2SO42- ,Al3+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水解方程式为 Al3+ + 3H2O Al(OH)3 + 3H+ Al(OH)3在水中以絮状的胶体形式存在,由于水中的胶体杂质一般都带负电,而Al(OH)3胶体粒子带正电,通过电性吸引作用,破坏了天然水中胶体杂质的稳定性,并在分子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大颗粒下沉。同时还能吸附一些悬浮物,这样就起到了净水的作用。

【注意】同学们注意啦,胶体本身是不带电的,带电的是胶体粒子,这就像溶液一样,溶液是成电中性,但溶液中的粒子有可能是带电的。 【过渡】近年来用含铝混凝剂处理饮用水的安全性不断受到质疑,有资料显示铝盐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同学们可以看一下:

有资料表明:此外,铝可抑制胃液和胃酸的分泌,使胃蛋白酶活性下降,导致甲状旁腺的亢进。当有铁存在时,铝的存在能增加水的脱色。

【解析】因此,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就将铝作为有毒有害物质在食品领域加以控制了,我国卫生部2000年颁发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将铝列为饮用水水质控制指标之一,并明确规定饮用水中铝含量不得高于0.2mg/L。

【过渡】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处理饮用水时,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普遍改用三价铁混凝剂,而铝混凝剂逐渐被淘汰。铝混凝剂主要有?铁混凝剂主要有? 【板书】(2)常见混凝剂:铝混凝剂:明矾,硫酸铝,聚合铝等 铁混凝剂:高铁酸盐(钠,钾),硫酸亚铁,硫酸铁,碱式硫酸铁等

【过渡】我们知道了明矾的净水原理,同样地其他铝混凝剂的净水原理和明矾一样,就是Al3+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Al(OH)3胶体可以使水中的胶体杂质凝聚成大颗粒下沉,即胶体的聚沉,同时还能吸附一些悬浮物,这样就起到了净水的作用。那铁混凝剂的净水原理又是如何的呢?由于高铁酸盐是一种新型水处理剂。下面我们就来简要学习一下高铁酸盐。

【分析】高铁酸盐是一种绿色净水剂,其有效成部分是高铁酸根[(FeO4)2-]。这里,铁呈+6价,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通过氧化作用进行消毒,在杀菌消毒的同时,本身被还原成Fe3+,又容易水解生成Fe(OH)3胶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使胶体杂质聚沉,从而起到净化水的作用。

【板书】净水原理:Fe3+ + 3H2O=

Fe (OH)3 + 3H+ 【分析】高铁酸盐的作用有杀菌消毒和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使胶体杂质聚沉,因此高铁酸盐同时具有氯气和明矾的净水效果,并且它在整个对水的消毒和净化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高铁酸盐被科学家们公认为绿色消毒剂。

【分析】高铁酸盐除了具有优异的氧化漂白、高效絮凝、优良的杀菌作用以外,它还迅速有效地去除淤泥中的臭味物质。铁酸盐除臭主要是氧化掉诸如硫化氢(H2S)、甲硫醇(CH3SH)、甲基硫(CH3)2S)、氨气(NH3)等恶臭物质,将其转化为安全无味的物质。由于高铁酸盐在整个PH值范围都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因而对于淤泥除臭处理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过渡】下面请同学看到实验2-1 【实验2-1】:在河水中加入以下物质

实验

现象

烧杯1

加入绿矾搅拌后静置

有少量胶状物出现

烧杯2

加NaOH溶液,使pH=9,再加绿矾搅拌后静置

有沉淀析出

烧杯3

加入硫酸铁搅拌后静置

有沉淀析出

【过渡】从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讨论】为什么亚铁盐的净化效果没有铁盐的效果好?

它在水中的作用与铝盐相似,亚铁盐在水中水解后生成的Fe(OH)2溶解度较大,混凝效果不好。所以,实际应用时必须将Fe2+氧化成Fe3+,在溶液中生成Fe(OH)3,起到较好的混凝作用。

【分析】在工业上常用FeSO47H2O作为混凝剂,因为它来源充足。在使用FeSO47H2O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1、必须将Fe2+转化为Fe3+ ,因为Fe(OH)3的净水效果要好些; 由于FeSO47H2O溶于水后显酸性,而Fe2+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被氧化成Fe3+,所以要将pH调到9左右,变成效果更好的三价铁离子。

【过渡】开水壶用久了,内壁会长出一层厚厚的水垢,那说明自来水是什么水? 【过渡】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硬水和软水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简要回顾一下。 【板书】

2、化学软化法

【设问】什么是硬水?什么是软水?(通过阅读回答) 【板书】(1)天然水的分类:

硬水:含有较多Ca2+、Mg2+的水叫做硬水;如矿泉水,自来水,河水、湖水、井水、泉水,自然界中的地面水和地下水等。

软水:含有少量Ca2+、Mg2+或不含Ca2+、Mg2+的水叫做软水。如雨水,雪水(刚下的雨雪),纯净水等。

【过渡】硬水中含有Ca2+、Mg2+的多少常用水的硬度来表示.最初硬度是指水能溶解肥皂的程度。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硬度的小字内容。硬度的定义是什么? 【板书】(2)硬度定义:

1升水中含有10mmgCaO或者相当于10mmgCaO)称为1度(1。) 【分析】水的硬度的表示方法有多种,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种硬度的表示方法称作德国度,我国采用的表示方法与德国相同,这种表示方法是我国目前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水的硬度表示方法。

【过渡】通常根据引起水的硬度的物质是否含HCO3-把水的硬度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暂时硬度:如果水的硬度是由Ca(HCO3)2或Mg(HCO3)2所引起的,这种硬度叫做暂时硬度。 永久硬度:如果水的硬度是由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等引起的,这种硬度叫做永久硬度。 【提问】思考:暂时硬度可以用什么方法消除?

【分析】暂时硬度经加热之后分解成沉淀物从水中除去,故称为暂时硬度。而永久硬度不能用加热分解的方法除去,因此称为永久硬度。

【过渡】一般天然水大多同时具有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因此,一般所说的硬度是泛指两种硬度的总和.

【过渡】我们知道了硬水和软水,那硬水和软水应该如何鉴别呢? 【板书】(3)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 ①肥皂水法: 种类

硬水

软水

现象

泡沫少,有大量浮渣

有大量泡沫,无浮渣

结论

可用肥皂水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硬水浪费肥皂

②加热法: 种类

硬水

软水

现象

蒸发皿底部有白色固体

蒸发皿底部无或很少固体

结论

可用蒸发法区别硬水和软水;硬水加热可形成水垢

【过渡】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硬水呢? 【板书】(4)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①不适宜饮用,因为它容易引起肠胃不适,还能诱发疾病;北方水的硬度高,平均寿命比南方人短6年。太硬或太软的水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②不利于洗涤,因为它会造成洗涤剂的浪费,使衣物失去原有色泽且变硬;因为用硬水洗衣服的时候,水里的钙镁离子和肥皂结合,生成了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镁的絮状沉淀,这就是“豆腐渣”的来历。

③不能做锅炉用水,因为它会使锅炉内结水垢,降低热效率,不仅浪费燃料,甚至严重时能引起锅炉爆炸。

【过渡】所以,我们必须将硬水进行软化。那么,就让我们接着学习硬水软化的方法吧! 【板书】(5)硬水软化的方法 【分析】硬水的软化就是

软化硬水的方法有多种,通常有加热法,药剂法及离子交换法。对于具有暂时硬度的水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进行软化。在前面已经提到可以用加热法来消除暂时硬度,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它是如何消除的。由于具有暂时硬度的水的硬度是由Ca(HCO3)2,Mg(HCO3)2引起的。在加热的条件下它们会发生分解。 ①加热法

Ca(HCO3)2CaCO3↓+CO2↑+H2O Mg(HCO3)2MgCO3↓+CO2↑+H2O 思考:CaCO3和MgCO3的溶解度的差别?CaCO3不溶,MgCO3微溶。所以碳酸镁在进一步加热的条件下还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氢氧化镁。 MgCO3+H2OMg(OH)2↓+CO2↑

所以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 ,可以用稀盐酸洗,但是为了防止腐蚀设备,需要加入合适的缓蚀剂。

【小结】通过这样处理后,溶液中Ca2+、Mg2+含量减小,因而硬度减小. 【过渡】对于具有永久硬度的水可采用药剂法和离子交换法进行软化。 ②药剂法:

药剂法通过向硬水中加入适当的化学药剂,与Ca2+、Mg2+发生化学反应,使Ca2+、Mg2+以沉淀的形式分离出来,达到软化水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纯碱、生石灰等。对于工业锅炉用水,还有一种用磷酸盐作药剂的处理方法,使沉淀物悬浮在水中而不结垢。根据水的硬度和对水质的要求,决定使用某种药剂或同时使用几种药剂。

A.如果对水的软化程度要求不高,或者仅为其它软化法做预处理,可以使用石灰,它能消除水的暂时硬度:

CaO+H2O=====Ca(OH)2

Ca(HCO3)2+Ca(OH)2=====2CaCO3↓+2H2O

Mg(HCO3)2+2Ca(OH)2======Mg(OH)2↓+2CaCO3↓+2H2O B.如果对水的软化程度要求高一些,可以使用石灰和纯碱的混合物,它既能消除水的暂时硬度,也可以消除水的永久硬度: CaCl2+Na2CO3CaCO3↓+2NaCl

MgSO4+Na2CO3=MgCO3↓+Na2SO4 MgSO4+Ca(OH)2=Mg(OH)2↓+CaSO4 CaSO4+Na2CO3=CaCO3↓+Na2SO4 【板书】③离子交换法 【分析讲述】离子交换法是用离子交换剂软化水的方法。离子交换剂分无机质类和有机质类两大类。无机质类又可分天然的如海绿砂;人造的如合成沸石。有机质类又分碳质和合成树脂两类。其中碳质类如磺化煤等;合成树脂类分阳离子型如强酸性和弱酸性树脂;阳离子型如强碱性和弱碱性树脂、两性树脂和螯合树脂等类。

【过渡】离子交换剂中的阳离子与水中的Ca2+、Mg2+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使水得到软化。(现在常用作离子交换剂的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不溶于水但能与溶液中同电性离子进行交换的有机高分子电解质,常用NaR、HR等表示。)如果用NaR表示离子交换剂,你们可以用离子反应来表示离子交换法软化水的过程?

【板书】离子交换原理

2NaR+Ca2+=CaR2+2Na+ 2NaR+Mg2+=MgR2+2Na+

【过渡】下面来看一下离子交换法软化水示意图;接着看一下具体的交换过程 【思考】这种离子交换是否可以无限进行?

【解析】交换并非是无止境的。交换进行到离子交换剂中的Na+全部被Ca2+、Mg2+代替后,离子交换剂即失去软化硬水的能力,也就是说交换后的水不再符合软水的标准时,离子交换剂就失效了,此时必须使离子交换剂再生.

【提问】什么是离子交换剂的再生?如何再生?(请一位同学回答) 【讲解】常用58%NaCl溶液浸泡失去交换能力的离子交换剂,CaR2和MgR2跟Na+发生交换作用重新生成NaR,从而又恢复了离子交换剂软化硬水的能力,这个过程叫再生. 【板书】再生原理:CaR2+2Na+=2NaR+Ca2+ 【提问】再生过程和交换过程有什么关系呀? 【解答】再生过程是交换过程的逆过程。

【过渡】中国水资源还是挺多的,但是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平衡。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成为新兴产业,目前与自来水生产、供水、排水、中水回用行业处于同等重要地位。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污水处理。

【板书】

二、污水处理

1、污水的处理方法:物理法、生物法、化学法等

【分析】污水中的污染物组成非常复杂,常常需要以上几种方法组合,才能达到处理要求。

2、污水的处理过程:根据污水处理的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处理。

【分析】①污水一级处理应用物理方法,如筛滤、沉淀等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悬浮固体和漂浮物质。废水经一级处理后,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故通常为预处理阶段,以减轻后续处理工序的负荷和提高处理效果。

②污水二级处理主要是采用生物方法及某些化学方法,即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过程,将污水中的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生物处理对污水水质、水温、水中的溶氧量、pH值等有一定的要求。 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水,一般可达到农灌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故二级处理是废水处理的主体。 【过渡】但经过二级处理的水中还存留一定量的悬浮物、生物不能分解的溶解性有机物、溶解性无机物和氮磷等藻类增值营养物,并含有病毒和细菌。因而不能满足要求较高的排放标准,如处理后排入流量较小、稀释能力较差的河流就可能引起污染,也不能直接用作自来水、工业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水源。

③污水三级处理是在

一、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和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难溶解的有机物、磷、氮等营养性物质。

三级处理为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较好,甚至能达到饮用水质标准,但处理费用高,除在一些极度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外,应用较少。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在筹建和扩建污水二级处理厂,以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中和法和沉淀法。

3、污水处理中的化学反应及原理: ①、中和法

用于处理酸性废水及碱性废水。向酸性废水中投加碱性物质如石灰、氢氧化钠等进行中和,向碱性废水中吹入含CO2的烟道气或其它酸性物质中和。 ②、沉淀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中化学物质,使它与污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以降低污水中的溶解污染物的方法。这种处理方法常用于处理含重金属、氰化物等工业生产污水的处理。在处理含锌废水时,一般投加石灰沉淀剂;处理含汞废水时,可采用硫化钠进行共沉处理;含铬污水,可采用碳酸钡、氢氧化钡等为沉淀剂生成难溶的铬酸钡沉淀。 【过渡】随着世界经济和人口的发展,各国对淡水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以至有28个国家已经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我国就在其中)。为解决淡水问题,各国想尽了办法,如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污水净化再利用等。然而这只是水资源的时空位移,并不能增加淡水资源的总量。于是,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汪洋大海,希望将那取之不尽的苦涩海水变成可以饮用和可以使用的淡水。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学习一下海水淡化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蒸馏法

三、海水淡化

1、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蒸馏法 蒸馏:给液体加热,使它变为蒸气,再使蒸气冷却,凝聚成液体,这种方法叫做蒸馏。 通过蒸馏,可以把沸点不同的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如工业制氧气),也可以把挥发性液体与溶解在液体中的不挥发性杂质分离开来(如蒸馏水就是用蒸馏的方法得到的)。 【分析】蒸馏法,将水蒸发而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淡水。另一个海水淡化的方法是冷冻法,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的冰的同时,盐被分离了出去。两种方法都有难以克服的弊病。蒸馏法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在仪器里产生大量的锅垢,相反得到的淡水却并不多。这是一种很不划算的方式。冷冻法同样要消耗许多能源,得到的淡水却味道不佳,难以使用。

蒸馏法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备蒸馏水的原理。把海水烧到沸腾,淡水蒸发为蒸汽,盐留在锅底,蒸汽冷凝为蒸馏水,即是淡水。

这种古老的海水淡化方法,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大量锅垢,很难大量生产淡水。现代多级闪急蒸馏淡化使古老的蒸馏法焕发了青春。

水在常规气压下,加热到100℃才沸腾成为蒸汽。如果使适当加温的海水,进入真空或接近真空的蒸馏室,便会在瞬间急速蒸发为蒸汽。利用这一原理,做成多级闪急蒸馏海水淡化装置。此种淡化装置可以造得比较大,真空蒸发室可以造得比较多,连接起来,成为大型海水淡化工厂。这种淡化工厂,可以与热电厂建在一起,利用热电厂的余热加热海水。水电联产,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现行大型海水淡化厂,大多采用此法。如果太阳能蒸发淡化法能够投入实用,古老的蒸馏淡化技术又上一个节能的新台阶。

2、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二----多级闪急蒸馏法:

原理:在一定的压力下,把经过预热的海水加热至某一温度,引入第一个闪蒸室,降压使海水蒸发,产生的蒸汽在热交换管外冷凝而成淡水,而留下的海水,温度降到相应的饱和温度。依次将浓缩海水引入以后各闪蒸室逐级降压,使其蒸发,再冷凝而得到淡水。闪蒸室的个数,称为级数,最常见的装置有20~30级,有些装置可达40级以上。

【分析】所谓闪蒸,是指一定温度的海水在压力突然降低的条件下,部分海水急骤蒸发的现象。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是将经过加热的海水,依次在多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中进行蒸发,将蒸汽冷凝而得到淡水。目前全球海水淡化装置仍以多级闪蒸方法产量最大,技术最成熟,运行安全性高弹性大,主要与火电站联合建设,适合于大型和超大型淡化装置,主要在海湾国家采用。多级闪蒸技术成熟、运行可靠,主要发展趋势为提高装置单机造水能力,降低单位电力消耗,提高传热效率等。 原理:将原料海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引入闪蒸室,由于该闪蒸室中的压力控制在低于热盐水温度所对应的饱和蒸汽压的条件下,故热盐水进入闪蒸室后即成为过热水而急速地部分汽化,从而使热盐水自身的温度降低,所产生的蒸汽冷凝后即为所需的淡水。多级闪蒸就是以此原理为基础,使热盐水依次流经若干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逐级蒸发降温,同时盐水也逐级增浓,直到其温度接近(但高于)天然海水温度。在一定的压力下,把经过预热的海水加热至某一温度,引入第一个闪蒸室,降压使海水闪急蒸发,产生的蒸汽在热交换管外冷凝而成淡水,而留下的海水,温度降到相应的饱和温度。依次将浓缩海水引入以后各闪蒸室逐级降压,使其闪急蒸发,再冷凝而得到淡水。闪蒸室的个数,称为级数,最常见的装置有20~30级,有些装置可达40级以上。

3、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三----电渗析法

原理:是使用一种特别制造的薄膜实现的。在电力作用下,海水中盐类的阳离子穿过阳膜跑向阴极方向,不能穿过阴膜而留下来;阴离子穿过阴膜跑向阳极方向,不能穿过阳膜而留下来。这样,盐类离子被交换走的管道中的海水就成了淡水,而盐类离子留下来的管道里的海水就成了被浓缩了的卤水。

【分析】该法的技术关键是新型离子交换膜的研制。离子交换膜是0.5-1.0mm厚度的功能性膜片,按其选择透过性区分为正离子交换膜(阳膜)与负离子交换膜(阴膜)。电渗析法是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阳膜与阴膜交替排列,组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室海水被淡化,而相邻隔室海水浓缩,淡水与浓缩水得以分离。电渗析法不仅可以淡化海水,也可以作为水质处理的手段,为污水再利用作出贡献。此外,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浓缩、分离与提纯。 4. 反渗透法

高中地理选修3教案范文第4篇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传递过程的方向性。

2.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不同的表述,以及这两种表述的物理实质。 3.知道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为什么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二、 过程与方法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方式与其他物理定律的表述方式有一个显著不同,它是用否定语句表述的。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不只一种,对任何一类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学习本节时注意这一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使学生明白热机的效率不会达到100%,我们只能想办法尽量提高热机的效率,但不能渴求达到100%。

2. 自然界发生的一切过程中的能量都是守恒的,但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并都能发生。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常见的表述。

难点: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

2.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个电冰箱模型,一盆凉水,准备一个酒精灯和一个铁块,铁钳。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在家观察自家的电冰箱。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问题】我们在初中学过,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就要吸收热量;当物体温度降低时,就要放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出热量。而且热量公式Q = cm△t,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地球上有大量的海水,它的总质量约为1.410t , 如果这些海水的温度降低0.1C,将要放出多少焦耳的热量?海水的比热容为C=4.210J/(kg℃)。下面请大家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Q = 4.2101.410100.1 J = 5.810J 这相当于1800万个功率为100万千瓦的核电站一年的发电量。为什么人们不去研究这“新能源”呢?原来,这样做是不可能的,这涉及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定律,这就是本节要讨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入手,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热学知识出发引入新的知识,使过渡自然,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唐突性。

【板书】 第四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二.进行新课:

【板书】

一、热传递的方向性

教师实验,点燃酒精灯,用钳夹住事先准备好的铁块,在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问学生现在如果用手摸会出现什么现象?下面把灼热的铁块放入冷水中,过一段时间,拿出铁块现在你们敢用手摸吗?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学生思考,教师给予启发)

学生答: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自发地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再让学生列举一些这样的例子,例如:雪花落在手上就融化,挨着火炉就温暖等等。 利用课本中“思考与讨论”开展小组讨论并进行对话交流。

反问学生:有没有可能发生这样地现象,热量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使低温物体的温度越来越低,高温物体的温度越来越高。这里所说的“自发地”,指的是没有任何外界的影响或帮助。学生思考讨论一会后,有的同学可能产生疑问:电冰箱内部的温度比外部低,为什么致冷系统还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给外界的空气?

事前我们让大家观察自家的电冰箱,请同学做简要的回答,教师进行点拨。然后,展示电冰箱模型给学生简要讲解(图1)。

318

323318

o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图1 这是因为电冰箱消耗了电能,对致冷系统做了功。一旦切断电源,电冰箱就不能把其内部的热量传给外界的空气了。相反,外界的热量会自发地传给电冰箱,使其温度逐渐升高。 【学生总结】热传导的方向性: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要实现相反过程,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因而产生其他影响或引起其他变化。 【板书】结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

老师讲解对定律的理解:这里阐述的是热传递的方向性.在这个表述中,“自发”二字指的是:当两个物体接触时,不需要任何第三者的介入、不会对任何第三者产生任何影响,热量就能从一个物体传向另一个物体.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这个“自发”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指向低温物体的。

教师指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实质上就是:热传递过程是不可逆的。 【设计意图】:

1. 联系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现象,使知识的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就在身边,存在于生活,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使情感成为学习动力。

2. 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在互动中实现思维的碰撞,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知识,向学生学习活动要效益。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中的“自发”是定律表述的关键词,教师要引导学生作深刻理解。

【板书】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第二类永动机) 前面我们学习了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是什么?(违背了能量守恒),什么是第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二类永动机呢?

分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热机是一种把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的装置? 2.热机的效率能否达到100%? 3.第二类永动机模型 4.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方向性

然后由各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进行思路点拨

1.热机是一种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 2.热机的效率不能达到100% 原因分析:

以内燃机为例,气缸中的气体得到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为Q1,推动活塞做工W,然后排出废气,同时把热量Q2散发到大气中,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Q1 = W + Q2

我们把热机做的功W和它从热源吸收的热量Q1的比值叫做热机的效率,用η表示

η=W / Q1

实际上热机不能把得到的全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机必须有热源和冷凝器,热机工作时,总要向冷凝器散热,不可避免的要由工作物质带走一部分热量Q2,所以有:Q1>W 因此,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汽车上的汽油机械效率只有20%~30%,蒸汽轮机的效率比较高,也只能达到60%,即使是理想热机,没有摩擦,也没有漏气等能量损失,它也不可能把吸收的热量百分之百的转化成机械能,总要有一部分散发到冷凝器中。

师生总结: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板书】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 (也称第二类永动机)。

教师应该强调定律内容“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个条件,举出“绝热膨胀”的例子加以说明。

第二类永动机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人们为了制造出第二类永动机作出了各种努力,但同制造第一类永动机一样,都失败了。

为什么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呢?

因为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机械能全部转化成内能,内能却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同时不引起其他变化。

再举实例,说明有些物理过程具有方向性。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点拨〉 1.气体的扩散现象。

2.书上连通器的小实验(气体向其中膨胀)。 【板书】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按照热传递的方向性来表述的)

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也可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机械能与内能转化具有方向性)

这两种表述是等价的,可以从一种表述导出另一种表述,所以他们都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有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的方向性。(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因此,对任何一类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如图2中,盒子中间有一个挡板,左室为真空,右室有气体。撤去

图2 挡板后右室的气体自发地向左室扩散,而相反的过程不可能自发地进行。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以表述为:气体向真空的自由彭胀是不可逆的。

【注意】 :不管如何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在于揭示了: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三.随堂练习:

1、热力学第二定律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 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 性,例如机械能可以 转化为内能,但内能 全部转化成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热传导的规律为: ( )

A、热量总是从热量较多的物体传递给热量较少的物体 B、热量总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 C、热量总是从内能较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较少的物体 D、热量总是从比热容较大的物体传递给比热容较小的物体 3.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流的能不可能全部变为内能

B.在火力发电机中,燃气的内能不可能全部变为电能

C.热机中,燃气内能不可能全部变为机械能

D.在热传导中,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度物体. 4.第二类永动机不可以制成,是因为( )

A.违背了能量的守恒定律

B.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C.机械能不能全部转变为内能

D.内能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同时不引起其他变化

四.回顾总结:回过头分析引入的例子,学生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老师点拨总结。进一步说明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设计意图】: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需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讨论和交流中认识规律,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规律。

2.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多运用实例来辅助理解。

3. 分析引入的例子,学生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师生共同小结本节内容,首尾呼应,学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以致用。 【课后思考题】:

一种冷暖两用型空调铭牌标注有如下指标:输入功率1KW,制冷能力1.210KJ/h,制热能力1.310 KJ/h。这样,该空调在制热时,每消耗1J电能,将放出3J多热量,是指标注错误还是能量不守恒呢?

五.布置作业:p62问题与练习:

2、3

【教学反思】

1.从有趣的问题引入,学生利用初中的热学知识能够计算出地球上海水降低0.1 oC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否是新能源?在能源紧缺的今天,无疑是一个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学生对此特别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有此受到激发,求知欲望强烈,这是一个成功的引入。

2.通过实例的讨论和分析,学生整体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达能够较好的理解,教学过程的关键点是由实例引导学生对两个关键词“自发”和“不可逆”的理解。

3.对于本节的教学难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学生对此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热机工作过程的分析,用好“热机能流图”和“热机工作时能流分配图”,明确热机效率不可能100%,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方向性,到此学生有一个误区,以为内能一定不可能100%的转化为机械能,教师应该强调定律内容“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个条件,举出“绝热膨胀”的例子加以说明。

4.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一种是按照热传导过程的方向性表述的另一种是按照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过程的方向性表述的。这两种表述是等价的,它们都表明,自然界中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教学时,要注意说明这两种不同表述的内在联系,讲清这两种表述的物理实质。

5.热力学第二定律跟其它的物理规律不同的是:用一种现象作为定律的内容,对任何一类宏观自然过程方向的说明,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必须向学生交代清楚的这一特点。

4

4

高中地理选修3教案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和古汉语知识。

2、通过诵读、比较、质疑、拓展,训练查阅资料、把握情绪、合作探究、质疑问难的能力。

3、初步感受庄子相对主义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学会积累、归纳文言词语和文言文特殊句式。

2、通过河伯认识前后变化的对比,理解本文寓意。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领悟庄子的思想在《秋水》中的体现,进一步体味庄子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比较,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寓言寓意。

2、比较法。通过河伯前后态度的对比,通过节选的文段和全文的比较来理解寓意,领悟庄子的思想。

3、质疑法。联系庄子的思想和《秋水》全文对文章做出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学习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样孟子荀子生活的战国时代,还有一个人,闻一多先生曾有如此的评论:“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他的文化烙印。他的书成了经典,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哲,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他那样倾倒、醉心、发狂?”究竟是什么人让鼎鼎大名的闻一多先生也崇拜到痴狂的地步呢?他就是?(庄子)其魅力魅力跨越千年,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秋水》开一扇小小的窗来走近庄子。 2.谁来简单介绍庄子其人好不好?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思想家、文学家。宋国蒙人,曾任小官,不愿和统治者合作,不久辞去。他一生贫困,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寿天、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他的思想有消极之处,但其相对性的思想却于后世的一伟大物理学家接通,那个人是(爱因斯坦)。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构思奇特,想像丰富,汪洋恣肆,仪态万千。

二、教学生读准

《秋水》这篇课文节选了《秋水》的第一段。(板书:秋水)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多媒体显示:给加点的词注音并加以解释。 泾流之大 两涘渚崖之间

且夫我常闻少仲尼之闻 则殆矣 (指名2位同学口头回答) (指名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纠正其读音不准之处)

三、 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体现独自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理念)

1、 找出通假字,并理解

2、 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3、 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和特殊用法,并理解。

4、 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5、 找出固定结构,并理解

6、 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7、 找出文中的虚词,并解释 小结:(幻灯片) (1)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2)古今异义: 古 今

百川灌河 特指黄河 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至于北海 到了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脸 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深明大义的人,或 ①不吝啬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3)词性活用及特殊用法:

秋水时至 名词做状语, 按时。 顺流而东行 名词做状语, 向东。 东面而视 名词作动词, 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4)特殊句式:

闻道百 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5)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6)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嘲笑。 (7)虚词

泾流之大 欣然自喜

顺流而东行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望洋向若而叹 于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四、教学生读顺 范读,学生互相听读,确保学生把每一句都读顺。

五、教学生读懂。“懂”就是能知道每句、每节、全文写了什么。

1.诵读指导:“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文章开头的两句话写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小股水流无以计数,灌入黄河,浩浩荡荡,畅通无阻,无比壮观。作者在此仅用了22个字就把黄河的壮阔描写得淋漓尽致。诵读时语速

用心 爱心 专心

3 要缓慢而有气魄,注意各分句之间的停顿。“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句中的“间”,读时声调要适当拖长,略作停顿后,再缓缓读出“不辩牛马”。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句诵读时语速要稍快,要将河伯的骄傲自满之情读出来。“于是焉”的“焉”在此是个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河伯欣然自喜”诵读时重音要放在“欣然”二字之上。“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诵读时一定要注意“以天下之美”之后的短暂停顿,二要将重音放在“尽”字上。因为一个“尽”将河伯的踌躇满志,飘飘然描写得淋漓尽致。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出,语速适中。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是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面对大海的广阔,然后向海神若发出的由衷慨叹,是发自肺腑的自我批评。因此,诵读时语速要稍慢,要读出恳切的自悔之意,要处理好句子中的停顿,例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句,读出“且夫”后要稍作停顿,然后接着读“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5.用了一种手法,让文章很有力量,齐读《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用了何种手法?对比

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优劣得以辨明,正谬得以彰显,主题得以突出。文中运用了多种对比,现分述如下:

1、 两次所见情形之比

第一次所见,一个是“不辩牛马”,一个是“不见水端”,两者孰广孰阔,自不待言。

2、 两次两次所见后的感受之比

第一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天下”,一个“尽”字,把河伯那种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二次, 以为莫若己者’,我之谓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叹,为大海的广阔无垠感叹。 “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前为骄傲自满,后为虚心认错,甘拜下风,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两次所见后的动作神态之比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一次,河伯的神态为“欣然自喜”,第二次则为“望洋向若而叹”

所见后的动作也形成鲜明对比。第一次所见后,河伯是“顺流而东行”,第二次见后,河伯是“旋其面目”。 “顺”字反映连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那种春风得意之情,而“旋”字则表现河伯改变了认识,掉转头来重新审视自己。

4、 两种做法所产生的结果之比

河伯第一次自高自大,结果将“见笑于大方之家”

总之,大胆的想象拓展了文章的思维空间,强烈的文学色彩撞击着读者的灵魂,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 (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

六、质疑探寻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秋水不大呀?

(古今水量有别,跟历法有关,周朝历法农历十一月为一年之始,周朝时的秋相当于现在的夏)

2.河伯为何还要顺流而东下?

(坐井观天,青蛙与河伯的区别,有虚荣心,炫耀,为后文改变铺垫) 3.对孔子和伯夷的态度?

(伯夷辞(辞让王位)之以为名,仲尼语(谈论)之以为博,此其自多(夸耀,满足)也,不似尔向(先前)之自多于水(对河水的自夸)乎? 4.本文的真正寓意是什么?

(天下之大,莫大于海,万川归之吾在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正为自身的存在感到渺小),又奚以自多(凭什么自己以为满足)!

七、教学生读透 学生齐读

八、课前同学们已自行搜集和研读了有关《庄子》一书的资料。说说《庄子》一书中你最最感兴趣的是寓言故事及其所阐发的道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濠水堤岸)之上(1)。庄子曰:“儵(tiáo,白)鱼出游从容(2),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用心 爱心 专心

5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世界是认识不尽的,是不可知的,人应该从中解脱出来,不为外物所束缚,物我合一,达到精神自由独立的境界。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多少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像李白苏轼等)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便是庄子。文学家和艺术家们更是像闻一多说得那样对庄子的浪漫和自由痴狂,让我们合上《秋水》,闭上双眼,在齐声诵读中重新进入到庄子的自由世界!

九、生尝试背诵。

十、板书 (阶梯式) 自由 相对主义 不可知论 秋水

高中地理选修3教案范文第6篇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设计: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热力环流部分”。主要学习内容: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其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意识。

热力环流是本节课的关键部分,在该节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大气热力状况知识的运用,也是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 所以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述是非常必要的。

2、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获得热力环流的感性认识; 通过读热力环流图,让学生分析、自主归纳变化规律;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等压面的变化规律。

二、教法分析

实验教学法、图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比较薄弱,对自然地理事物仅局限于感性认识,无法自主实现地理规律原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的构建。

1

2、学法

观察法;讨论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盆中的热水水汽向上升和冰箱冷气向下沉,并让学生观察壁式空调、暖气片的安装位置,提出问题: 冷空调和暖气片的安装位置有何不同?为什么?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 讲授新课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的基础知识

1、讲解气压概念

气压是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以百帕(hPa)为单位。

2、读图析图,感性认知

让学生观察课件图片,同一地区,近地面和3000米高空气压的不同,总结出结论一: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情境导疑,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等压面图: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受热均匀,等压面与地面平行。(引出等压面的定义)

让学生观看视频中的实验,封闭的玻璃箱里一碗热水和一碗冰会发生什么气流流动现象,并让学生试着动手画出气流的运动方向。(由此引出热力环流的知识)

2、课件展示,原理分析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面受热不均时产生的空气流动,同时对等压面产生的影响。 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0页和图2.3 热力环流的形成。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 太阳辐射 )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冷热不均) 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气压差异) 老师通过板书展示热力环流流程图,加强学生知识的系统性。

3、读图分析,深化理解

学生观察课件图片,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① B、C、B′、C′气压大小的排列; ② 近地面低压和高压的分布; ③ 等压面弯曲的规律。(本节难点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由此得出以下结论:(通过课件,老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该问题) 结论二: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

结论三:一般而言,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2 结论四:等压面高压向上凸,低压向下凹。 结论五: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版块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生活中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和城市热岛效应

1、海陆风

(学生观察白板图片)思考 :在海边拍照时,要怎么站位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 运用课件和海陆热力状况,结合第30页的活动,学生思考并能画出白天和晚上海边的热力环流图。 显示歌曲:《军港之夜》歌词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 睡梦中露出幸福的微笑

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提出问题:这几句歌词中的风向与自然现象有所不同,你知道有什么不同吗?

2、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学生观察白板图片:城市景观图和城郊热力环流图 小组合作探究:绿化带和工业区该建在什么地方?

(三)课堂总结:

一、气压和等压面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三、应用: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

(四)课堂练习:

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近地面何处是高压区?_________; 何处是低压区?_______ 。

(2)在图中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3 (3)A、B、C三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条纬线,此时若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则A点处在__________(陆地或海洋)。

(五)课后延伸:

①材料一 :四川盆地地区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 ②材料二:夜雨寄北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巴山多夜雨的原因?

五、板书设计

一、气压和等压面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三、应用: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

4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中牟二高

张慧玲

2014 年9月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3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1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2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