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励志报告会有感范文第1篇
感恩之心,既幸福他人,又快乐自己;学会感恩,是为了回报他人而付出的点滴行动;学会感恩,是为了用道德的甘露滋润心灵。今天,我们学校请来了国家演讲团的李海侠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与众不同的课,我听了大有体会。
李老师讲起了感恩老师。回顾汶川地震,有一位人民教师在地震中,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三个孩子,而那位老师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离开了我们。多么伟大的老师啊!讲到这,我也想起了自己的老师,虽然于老师经常批评我们,好多同学甚至对她恨之入骨,但是当她选择了教育事业的同时,就意味着她放弃了人生中最光彩的时刻,我们还对老师心存抱怨,不理解她,这应该吗?李老师还讲了感恩奶奶爷爷,我心头一个寒战,我平时是怎么对待爷爷奶奶的呢?李老师说爷爷奶奶就是我们没花钱请来的保姆,听了后,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爷爷奶奶为我的前途操碎了心,而我却总是贪玩跟他们顶嘴。听到这我的泪水如雨一般流下来了。
最多的还是关于感恩父母。我平时似乎就没体谅过父母,从来不珍惜他们的血汗钱,还跟他们吵架,甚至抱怨他们不是大老板,现在一想,我羞愧无比。无数纸巾湿了又湿。原来哭也是这么幸福呀,就从那名感动的“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开始。
每一个家长与孩子互动的环节,同学们的泪水都稀里哗啦的落下,看着爸爸妈妈那已苍老发白的皮肤和头发,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么仔细地观察过他们了。他们正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慢慢地老去,但他们无怨无悔,只求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快乐的学习!
感恩励志报告会有感范文第2篇
感恩父母的付出,是对一个人内心的考量。他会考量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孝心,或者说是考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基本的道德底线。对于父母的付出,如果都不晓得感恩的话,那么在其他的人和事上,我们也不能够保证他是否会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只为了自己而活,每一个人都需要和身边的人一起共事。不过一个人不懂得感恩,那么就很容易被他人所嫌弃,就没有人会愿意和你一起劳作,那么,你的工作就会变得举步维艰。
感恩励志报告会有感范文第3篇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国家关工委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的讲师在这里为我们奉献一堂别开生面的以“感恩”为主题的心理教育课。主席台就坐的有讲师团的王老师、杨老师等,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讲师团的讲师和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感恩,是幸福的真谛。一个会感恩的人,他的心境是宽容豁达的,他的步伐是坚定有力的,他的人生会过得充实而幸福!
这次主讲的专家是中国关工委支学助教工程教育专家讲师杨丽老师,杨老师是中国关工委支学助教工程《感恩励志中国行》专家组成员之一,中国感恩励志教育中心资深讲师,资深策划师,感恩励志教育实践者,杨老师多年从事青少年心里教育研究工作,他随讲师团先后在安徽、河北、青海、xq、山东、福建、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成功的举行过两百多场的励志教育活动,每一场都感人之志,感人至深,所到之处无不深受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欢迎。各地主流媒体均已多次进行过报导,社会反应一直很好。这场报告会一定会让同学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也一定能够使各位家长、老师和同学们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请杨老师作报告!
报告会总结
感恩励志报告会有感范文第4篇
张 凯 (辅导教师:XXX,XXX)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和风拂拂日暾暾,不尽深情颂母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执子之手,倾心一生”!
有人说,母亲是山,给孩子最厚实的依靠,也有人说,母亲是海,给孩子最深厚的滋养。岁月凝重,风雨历历,母亲让我无言以尽我的爱意
曾经因为生病输错药而浑身瘫软无力的我,不得不回家接受治疗。一路上,我忐忑不安着,因为我不敢想象待会儿见到妈妈时的场景,我也曾无数次的幻想放月假回家时妈妈见到我那喜笑颜开的景象,没想到现在却是以这种方式来和她团聚到了她上班的地方,失去控制的我像一滩软泥瘫坐在地上,妈妈见到突然出现的我竟是这般模样,迟迟没有反应过来
在赶往医院的路上,我躺在妈妈的怀里,很温暖,仿佛能找到儿时依偎在妈妈怀里的感觉,她不停的跟我讲话,当然,我明白她的用意,她是怕“妈妈,对不起,是女儿让您担心了,妈妈,您别这样,女儿会心疼!妈妈可是,虚弱的我已经连张口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我明显感觉到她在颤抖,她不停的给我搓那已经冻得发紫的手。儿时记忆里那双纤细嫩白的手,在岁月的蹉跎下已布满老茧,搓在手背上有点疼,她看我手依旧冰冷,赶紧将我的手塞进她的衣服里面,一阵暖意顺着指尖流进心底......我睁开惺忪的双眼抬头看她,记不清已有多久没有这么近距离这么仔细的观察过她,记忆中那个年轻貌美的妈妈现在已是皱纹横生、眼睛凹陷,嘴唇皲裂,青筋突兀,两鬓斑白啊!妈妈!您的脸庞怎么失去了光华!
也许在坐的各位和我一样会有一个很普通的妈妈,她没有娇人的面孔,没有华丽的外衣,也没有体面的工作和事业,但她们所给我们的已是她们生命中的全部。她们的职位高不是我们炫耀的资本,她们的职位低更不是我们自卑的理由!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吹着风扇还在抱怨时,可曾想过,她还在那田里承受着“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折磨啊;当我们穿着新衣服四处炫耀时,又可曾想过妈妈,年近半百的妈妈已有多久没有买过新衣;当我们为了我们的生日,筹备派对时,又可曾想过,我们的生日也是妈妈的受难日啊!
“爱”多么简单明了的字眼,“我爱你”情侣间多么流行的一句话!当我们像呼吸一样自然的说出这句话时,可曾想过这句话有多么深的含义,而我们却吝啬的从不曾向妈妈说起。有些事情我们年轻时不曾懂得,而当我们懂得了却已不再年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还能陪伴我们多久呢?同学们,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啊! 让我们每个人,都朝母亲说出那句埋藏心底的“我爱您”吧!
感恩励志报告会有感范文第5篇
母亲也许没有高深的文化,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有对儿女无边的爱。年少时当我们陷于困苦中绝望的时候,她告诉我们,“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当我们为追求完美钻牛角尖的时候,她劝慰我们说:“难得尽善尽美,但求无愧于心。”母爱是没有止境的付出。如今,衣食无忧了。谈起过去,母亲还常常把我们小时候的困苦归罪于自己,全然没有对自己凄苦命运的一点点抱怨。在母爱的精心呵护下,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变得坚强。有一天,我们对母亲说:“妈妈,我们要出去飞翔了”。母亲含着泪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在晶莹的泪光里闪烁着默默地祝福。无论我们飞向哪里,母亲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我们真的应该寻找一种方式表达我们对母亲的爱,哪怕是一个电话,一封信,一束康乃馨。一个电话,道出我们的心声;一封信件,带去我们的心愿;一束康乃馨,献上我们的祝福请不要一味地选择沉默,爱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从现在起学着去爱,爱家人,爱朋友。无论你选择哪一种方式都请用你的实际行动,来表示你的爱。
梵夫:默路拿来一篇文章给我看,题目叫《娘,我的疯子娘》,一篇在网上转贴了无数次的文章,感动了无数人,同样我也被深深感动。在看过文章后,我唯一的冲动就是流泪,是感动,来自疯子娘真挚的爱,也是愧疚,来自一个儿子痛苦的忏音。而一个印象也深深地烙在了心坎上:“疯子”娘仅是为了儿子的一句话攀上路边的峭崖采摘野果,然后静静地跌落谷地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疯子娘不疯,因为在她生命里有种东西是真实的,那是爱,母亲对儿子真挚的爱,一份久久守侯的亲情。
实在一点,我是个非常恋家的人,尤其是上了大学出门在外,对于家,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弥深。而于父母们而言,也是如此,对游学在外的儿女定也是万般的牵挂、想念,他们所最渴求的莫过于随时都能听到电话听筒那端熟悉的声音,哪怕只是听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心里头也是种幸福的快慰于我们是一种表达感恩的简单办法。这是浅显道理,每个人都会明白,我也不例外。可每日为琐事忙碌的我,终没找到个恰当的时机去表达心底的感受。也许就是几个电话,可我是真得很忙吗?真是忙得抽不出时间往家里挂通几个电话?仅仅是几分钟,于我,于家人都是一次幸福的体验。
常常是在夜深时分,一个人在宿舍里苦闷着,偶然听到了电话铃声,抓起听筒,在电话的那端是再熟悉不过的母亲的声音,我静静地听着,清楚地铭记在心底,然后有两行泪在我挂断电话的瞬间润湿面颊;后来在外一年没有回家的沈默终于忍不住回了山西老家一趟,回来一个劲地说回家有多么多么的好常回家看看是他给我的提醒。常给家里打个电话是感恩的方式,远在大学的你,应该时刻记得给家里的父母挂个电话
允允:或许,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为自己的母亲留下了特殊的位置,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留给母亲一份深沉的爱,只是因为在平平凡凡的生活里,那么深沉的爱又那么那一说出口,那么在母亲节里,给母亲一份祝福吧,或者送母亲一束康乃馨,告诉她,你是那么深地爱着她,念记着她。同时也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快乐!
在我们的生命里,母亲真的就像是一种岁月。在这些岁月里面,究竟包含着什么,包含了多少,我想,纵使最伟大的诗人也无法抒写出来,最优美的音乐也难以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只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慢慢地由幼年长到了童年,再从童年长成了青年,也告别了花季、度过了雨季;我们也知道,这种岁月值得我时时回味,值得我用一生来感激!
或许对于现在的我们,报答母亲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和生活,善待自己,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美好的大学时光,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在前好多天,和一位同学聊天时就提醒她说母亲节快到了,她说我早记着呢。我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给母亲准备了一束鲜艳的康乃馨,为祝福,为感恩。
默路:我是在某天中午读到的这篇文字的时候,正是上课,而泪却忍不住汹涌。关于亲情,关于爱又从网上看到了很多关于她的评论,除了流泪还是流泪,除了感动还是感动。你已经多长时间不感动了,你还记得你的娘亲给你缝的棉袄么,你还记得你的娘亲给你做的热饭么?你还记得那个冬天的早晨母亲送你上学么?你还记得你泪水的温度么?在这个缺少感动的年代。
母亲节过去了,母亲的生日过去了,感恩节又到了在这个越来越冷的冬天,我在大学里做着最后的斗争。我忘记了自己已经多长时间没有眼泪了,也忘记了多长时间没有给家里电话了。昨天,往家里打电话,母亲熟悉的声音沿着电话线传过来,说到家里的老屋坍塌了,说到家里已经没有什么农活了,家里的牲口又添了我只是认真的听着,除了这样的聆听和安慰,我又能带给母亲什么呢?我又能带给家里什么呢?
远离了故乡,远离了母亲,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每一段带给震撼的文字,每一个带给感动的瞬间,都会牵出我的乡愁,而信件只会加重邮差的负担。在大学越来越单薄的日子里,我只能祝愿我的母亲,祝愿所有的母亲在这个冬天里能够感受到温暖,在所有的日子里身体健康,生活快乐。
感恩励志报告会有感范文第6篇
柏拉图
无臂也想飞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XX县人。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XX市XX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一个格外芳香的苹果
他是天生的侏儒,身高只有100厘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他的到来不仅没给家里带来欢乐,反而给父母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家里人对他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因为他患上了罕见的“成骨发育不全症”,这种病人体内钙质无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头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称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亲擅长吉他和电子风琴,受家庭的影响,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7岁那年,他在电视上看了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神魂颠倒的地步,向父亲提出自己也想要一台钢琴,父亲满足了他的要求。
但是,一个手脚无力,行动不便的人,要想学习钢琴谈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别人抱着才能上下钢琴座。有一次,父亲刚把他抱上座位,有事临时出去了,他一不小心,从座位上摔了下来,脚被摔成了骨折。
心疼他的父亲建议他学点别的,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认定了钢琴。无奈之下,父亲想出办法,在琴上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辅助器,使他的脚较容易牵动钢琴踏板。虽然如此,他还是在练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意外的情况,以致于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但他却不管不顾,凭着顽强的毅力,近乎疯狂地练琴,这一练就是五年。
他13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父亲获悉一个剧团急需招聘一个丑角兼配角,觉得他很适合,于是送他去了。剧团内有一个名叫布鲁内的小号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几次之后,发现他在钢琴方面有着特殊的悟性,就推荐给打击乐演奏家洛马诺重点培养。在两位音乐家的悉心培养下,15岁时,他推出了个人的第一张专辑《闪光》。优美的曲子震撼人心,轰动法国音乐界,使他一夜之间成为“巨星”。
他第一次公开演出时,先是在台前离观众最近的地方,站了足足3分钟。最后,他笑着问:“都看够了吧?”在全场发出会意地笑过之后,才开始表演。听完他的演奏,观众被他的音乐震憾了,先是短暂的沉默,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先站三分钟,他说:“很多人是因为好奇我的身材才来的,先让他们看个够,才会仔细听我的演奏,才能看到我灵魂的高度。”
置身于神奇的音乐世界中,他忘却了残缺肢体带来的痛苦,变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对于取得的成绩,他仍然不满足,坚持每天练琴的时间增加到11小时,每年的独奏音乐会超过180场。有时,超负荷的训练量甚至令他的指骨折断,他也在所不惜。他的钢琴越弹越好,名气越来越大。1987年,他推出的另一张专辑《乐曲》,成为他音乐行程中决定性的转折,让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他的足迹遍及纽约、米兰、东京、巴黎等著名音乐城市。所到之处,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这时,所有人都已经不再对他的奇特身材好奇了,而是带看钦佩的心在仰望他灵魂的“高度”。
然而,再伟大的人物也有沉浮之时。自《乐曲》出版后,他的事业开始落入低潮,因为焦急,有一次甚至晕倒在酒吧的阶梯上。苏醒过来后,他说:“我的骨头那么脆弱,这次却竟然一点伤都没有。我告诉自己:时间还没到,上帝还不想让我去死。”
乐观的心态让他对未来仍充满信心,坚持每天练琴11小时以上。果然,过了不久,他的事业又迎来了辉煌的时刻,不仅签约了新的唱片公司,而且出的唱片一张比一张好,广受欢迎。尤其是与另一名法国爵士乐手格拉贝蒂合作的唱片销售量突破10万张。
有人曾经问他成功秘诀,他引用一位哲人的话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优秀和缺陷并存。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上帝特别偏爱它的芳香,而我就是那个格外芳香的苹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年仅36岁,他留给人间最后的一句话是:“如果我真的高大,那是矮小成全的!”
他就是法国的贝楚齐亚尼,世界钢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一个乐观向上,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克服身体的巨大障碍,奏出人间最美妙乐章的残疾人。他的身材虽然矮小,但他灵魂的高度,足以让世人仰视。
中国第一位残疾人博士后吴耀军
1996年10月2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测试工程的一间普通教室里,一位留着平头,戴着深色眼镜,面容清癯的年轻人站在讲台上。他的面前除了一本厚厚的博士论文集,还有一根发黑的拐杖。
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博士论文答辩,素来爱挑剔的老教授们不时地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位拄着拐仗作博士论文答辩的年轻人,就是我国第一位自学成才的残疾人博士后吴耀军。
出生7 个月,一场病魔夺去了吴耀军一条健康的腿。童年的不幸和寂寞也把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幼小的心灵谷底。
33年前的一个黄昏,江苏省XX市农村一个普通农家小院,一条新生命打破了小院往日的宁静。小耀军长到了7 个月,有一天突然哭闹不止。医生诊断是脑膜炎( 后被确认为误诊) ,结果落下小儿麻痹症。望着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残腿儿子,父母哭成了泪人,儿子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呵! 8 岁,到了读书年龄。同村小伙伴唱着《读书郎》蹦蹦跳跳地上了学堂,可他却没有这个“权利”,躺在病床上的小耀军,撕打着床上的衣物,哭喊着非要上学,读书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情结。父母亲都是斗大字不识一个的庄稼汉,他们又何尝没有想过送儿子进学堂? 在村小学的一间教室里,正书声琅琅。窗外,一个拄着拐杖的孩子伸长了脖子,倚着窗台往教室里探头。他紧紧盯着教室的黑板,担心漏掉一个字、一道题,他没有书本笔墨,只好靠一根拐杖支撑着沉重的躯体,用脑子强记黑板上的内容。下课的铃声响了,他重重跌倒在台阶上。终于,在一个雨天,这位满身泥水,一脸泪水、汗水的残疾孩子瞒着父母,斗胆推开教室的大门,“啪嗵”一声跪下了:“老师,求求您收下我吧,我要读书! ”执拗的小耀军用一颗泯灭不掉的渴望读书的心,感染了学校所有的老师,也感染了为他整日担惊受怕的父母。学校破例收下了这位拄拐杖的特殊学生。
然而,生活并没有因他的不幸而怜悯他。由于长时间倚着拐杖走山路,小耀军细嫩的腋窝,被磨破、磨肿。钻心的疼痛,再无法使用单拐支撑身体重心。为了求学,不耽搁每天的课程,他干脆丢下单拐,爬着去上学。路上的碎石一次一次刮破他的膝盖和肘部。一天,当伤痕累累的吴耀军爬进教室时,学校水泥地上留下了一条几米长的血路! 在小耀军的每学期家庭报告书中,年年都记载着“三好学生”的印记。1 9 7 6 年9 月,吴耀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立重点中学,成为全乡唯一的秀才。初中3 年,吴耀军不仅自学完了高中全部课程,而且还学习了大学数学的一部分课程,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英语、俄语和德语三国语言,并且自学了计算机应用技术。
然而,命运并没有垂青这位天资聪明、意志坚强的孩子。
初中毕业,吴耀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无锡某中专学校。或许是世俗的偏见,拖着一条残腿的吴耀军最终没能跨进学校的大门,但他从没放下心爱的书本。1 9 8 1 年,信心十足的吴耀军走进高考的考场,结果以高出录取分数线3 0 多分的成绩考入南京某全国重点大学。同样因为身体的原因,再次被拒之门外。此时此刻,他明白,命运的无常和叵测是无法预测的,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的孜孜以求,命运才会低头。
1982年初春,吴耀军当上了一名代课教师。吴耀军的化学知识基础好,并且自学了许多化工技术。因此,他在1 9 8 5 年夏天受命于危难之际,离开学校,到乡办有机化工厂担任了技术员。到工厂后不久,他发现产品因为技术含量低、市场小,导致了产品严重积压,工厂连年亏损。他建议转产,自己整天拄着拐杖坚守生产第一线,同工人一道解决技术上出现的道道难题。由于产品质量好,适销对路,半年不到,这个工厂就赢利近2 0 万元。随之,吴耀军被提升为技术科长,后来又担任了技术副厂长。1 9 8 8 年冬,在镇江出差时,吴耀军无意中从一份《光明日报》上发现一条消息:1 9 8 9 年全国将在具有大学同等学历的人员中招收一批硕士研究生。这条消息使他如获至宝。而这时候,离考研只有两个月时间。为了不影响同宿舍的工友休息,他每天晚上等别人睡觉后,拿着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复习资料躲到厕所里,借着微弱的灯光苦读。由于光线太暗,为了离灯光更近些,他搬来两张板凳叠在一起,自己则高高在上捧读不已。
终于,一辆绿色的邮车将招生办的信送到他刚从车间出来、沾满油污的手里。打开信,他惊呆了,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学参加的考试成绩竟夺得本考区第一。随后,宁夏大学又给他寄来了赴银川参加复试的通知书。刻不容缓,吴耀军简单地收拾一些日常用品,按规定时间赶到银川参加复试。结果顺利通过,他太兴奋了。回到老家江苏,静候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在这时,校方来信:因他是单腿残疾人,户口又在农村,不能被录取。闻此消息,吴耀军几乎晕倒过去。多舛的命运又一次戏弄了他。
求学之路,两次沉重的打击并没有击垮吴耀军的坚强意志,反而更触动了他发愤读书的激情。他不相信悲剧总是这般重演。吴耀军开始上访。穿过北京西单那条狭长的老胡同,在国家教委吴耀军向人们讲述着一根拐杖单腿求学道路上的艰辛,向人们展示了那条残腿的曲折动人的经历。教委的有关领导被深深打动了,按照国家教委有关规定,吴耀军终于被录取为宁夏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于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残疾青年,靠自学考上研究生,走上了大学的讲坛。
1992年7月,吴耀军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宁夏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学位。吴耀军回到阔别三载的故乡江苏镇江,走上了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的讲台。每天,他都要拄着拐杖艰难登上四楼为学生授课。一天两节课,一般健康的老师也会感到口干舌燥,很辛苦。而吴耀军每天要拖着一条残腿从楼下楼上又到三尺讲台,这里蕴含着怎样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啊! 大学生们深深地敬佩这位身残志坚的老师。在一次学校毕业典礼上,一位女大学毕业生给予他这样的评价:“吴老师身残志坚,他顽强的意志,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感动着我们,鞭策影响着我们。他将永远地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当上大学教师后,吴耀军的自学习惯仍然没有丢掉。在艰难的求索中,他又逐渐迷上了计算机图像处理,并产生了报考这个专业的博士生的想法。
考博士生的大部分考试课目没学过,复习时间却只有3 个月,同时他又一个人承担着9 0 多人的高等数学教学工作,工作已经够繁重了,其艰难可想而知。可是,从苦海里挣扎出来的吴耀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夏日炎炎,江南多蚊虫。为了专心学习,穿
着长裤、衬衫,仔细备好课,再自学,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结果,他不仅圆满完成了全额教学任务,而且顺利地参加了博士生考试。
1993年12月17日,一封烫金的录取通知书终于飞到了吴耀军手里他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4系录取为博士生。
在南航大的两年多时间,吴耀军的学术道路经历了若干次转折,从硕士生的数学专业转到博士生的“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业。这意味着他要在这两年半时间内掌握这个专业从本科到博研1 0 年的学习知识。而在博士生期间,因为研究课题的需要,他又先后转换了控制理论、智能结构、计算机仿真、力学、复合材料、现代非线前沿科学以及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等多个学术领域,自学了3 0 多门课程,撰写了1 2 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采用神经网络的强度自适应复合材料结构研究”、航空科学基金项目“智能复合材料飞机外形构件的研究”,提前半年完成了长达2 0 多万字的博士论文。天道酬勤,全班4 7 位博士生,吴耀军是唯一一个提前半年走到答辩台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