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报考条件范文第1篇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报考公务员的有关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的政治权利
这一项要求公务员的报考者必须具有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必须具有本国国籍。这里所说的“政治权利”,是个法律术语,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参加国家管理,担任公职和享受荣誉称号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的公民不能报考公务员。因此,因违法犯罪而剥夺公民政治权利的人、因患精神病等疾病而无法行使公民政治权利的人,不能报考国家公务员。非我国的公民,例如外国人、已加入外国国籍的华人,无国籍人,不能报考我国公务员。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这一项规定的是报考者必须具备的政治立场。这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区别于西方文官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我国的政治制度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在政治上与党保持一致,必须拥护社会主义。报考公务员的人也必须符合这一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制度。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都在我国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因此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公民报考公务员最基本的政治要求。应当注意,要把反对党的领导的人与批评、抨击党的某些组织及其领导人的错误言行的人严格区分开来;把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与批评、抨击现行体制中的某些弊端的人严格区分开来。在这方面,我们已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应当防止有人因报考人对党组织和党的干部提过意见,对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进行过批评,就给报考人扣上政治上反对党、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帽子、剥夺其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资格和权利。
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这一项列举的是报考者必须具备的法纪观念和道德品质。国家公务员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利,依法执行公务。他们的言行不仅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也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基本权利。因此,报考公务员的人必须具有良好的法纪观念和道德修养。考察报考人的品行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必要时还应由报考人原来所在单位和基层组织出具证明,提供必要的考察材料。
四、报考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的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报考市(地)级以下政府工作部门的文化程度由省级录用主管机关规定。这一项规定照顾到两方面因素:一是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报考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二是考虑到我国地域间的
文化差异,授权省级政府人事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确保市(地)级以下政府部门录用公务员所需文化程度。
五、报考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的须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考虑到中央和省级政府工作部门担负着宏观管理职能,不仅要求其工作人员具有基层工作经验。这里所说的基层,一般是指各种类型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市(地)以下政府工作部门。但按国家有关规定,某些专业毕业生,如外语、计算机、财会和考古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中央和省级政府机关工作。
六、身体健康,年龄为三十五岁以下。这一项要求的是报考者的身体善和年龄限制。其中,年龄限制经录用主管机关批准,可适当放宽。报考人的健康状况,需要由医院开具体检验证明。报考人的实际年龄,出示户口登记薄加以证明。这都是正式考试前必须履行的手续。
七、具有录用主管机关批准的其它条件。这一项所规定的情况是指,在上述所列六项基本条件外,还根据拟任职位的要求,规定一些特殊资格条件。如某些经济监督部门要求其录用对象应具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某公安部门要求其录用对象的身高要达到一定高度等等。这些特殊资格条件,必须经录用主管机关批准才能有效。
《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规定了报考公务员的基本条件。在具体工作中,还有一些否定性条件。凡具有这些否定性条件的人不能报考公务员。它们主要包括:
1、曾受过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或行政开除处分的;
2、曾因贪污盗窃、行贿受贿、泄露国家机密等原因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
3、正在接受审查或受过处分未解除的
4、参加与“四项基本原则”相悖的组织或活动,存在严重问题的。
我国公务员制度,对报考公务员的条件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规定内容主要侧重于报考者的基本政治素质,这当然与公务员作为国家权力执行者的具体身份和工作特征相联系。在其它方面,有关机关在遵守基本规定的条件下,必要时也采取较灵活的方式,以便选出更加适合所需填补职位要求的合格的公务员。
公务员报考程序--申请报名
公务员报考程序--资格审查
公务员报考程序--领取准考证
国家公务员报考条件范文第2篇
http://)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http://.cn)
搜狐网(http://.cn)
中华网(http://)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
中国教育在线(http://)
第二,“考生注册”。报考人员报考前,登录考录专题网站进行“考生注册”。注册前,报考人员必须阅读并同意《诚信承诺书》,否则不能注册。
第三,报考人员填写报名信息并提交上报。报考人员要慎重填报相关信息,如资格审查不通过,则不得再次报考同一职位。
第四,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提交报名信息后,报考人员可登录考录专题网站
(http://bm.scs.gov.cn/2011)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审查。
第五,查询报名序号。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可于2010年10月28日8:00之后,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报名序号。
第六,报名确认。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需要在2010年11月2日9:00至11月7日16:00登录所选考试地考试机构网站进行网上报名确认。报名确认主要包括:考生承诺遵守考试纪律、上传照片、缴纳考试费用。
未进行报名确认的报考人员,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
第七,打印准考证。报考人员需要在2010年11月28日9:00至12月2日16:00期间登录所选考试地考试机构网站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第八,参加公共科目笔试。报考人员携带准考证、身份证到指定考点参加考试。身份证必须与报名时使用的身份证一致。未带身份证的报考人员不能参加考试。
第九,查询成绩。2011年1月中旬,报考人员可以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和是否进入面试范围。
国家公务员报考条件范文第3篇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76年3月19日(含)至1994年3月19日(含)期间出生);
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1年3月19日(含)至1994年3月19日(含)期间出生);
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公告 职位表 真题解析 在线估分 职位表下载 笔试备考专题
等考试信息详情点击:
http://v.huatu.com/
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交流群:204886168预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4)具有良好的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6)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招考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国家公务员报考条件范文第4篇
江苏省公务员招考由各级人事部门统一部署安排,在具体细节上会因地域、部门的差异而不同,因此要以主管招考的相关部门的规定为准。但都会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
一、网络报名
目前,中央国考以及各省公务员考试大都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既节约报名成本和考生报名所用的时间,又能有效避免人为操作可能造成的疏漏。报考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官方指定网站,提交报考申请。报考人员只能选择一个职位进行报名,不能用新、旧两个身份证号同时报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报名时,报考人员要仔细阅读诚信承诺书,提交的报考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报考人员提供虚假报考申请材料,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资格。对伪造、变造有关证件、材料、信息,骗取考试资格的,将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考生报名信息表一般包括以下信息:
(1)个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通讯地址、照片、毕业院校、专业类别等。
(2)考试规定所要求事项,如:是否服从调剂,是否受过奖惩或刑事处分等。
(3)资历、资格事项:教育经历、工作经验、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学科成绩等。
(4)其他事项:婚姻状况、家庭状况、社会关系、个人负担等。
以上信息都是考生在报名时在网上填写所需信息,考生可以事先准备好,将其汇总在一个Word文档或txt文本文件中,以便填写。
二、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是审查考生报名登记表和有关证件是否符合所报职位规定的报考条件的一种方法。各用人单位分别派人审核自己单位的报考者,一般主要审查报名者报考的职位的类别,本人所具备的资格条件是否符合其拟报职位的要求。
报考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官方指定网站查询是否通过了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请及时缴纳考试费用,且不能再另报其他职位。
在规定时间内,报考申请尚未审查或未通过资格审查的,可以改报其他职位。
在资格审查过程中,报考者可登录官方指定网站查询报名序号。提示:报名序号是报考人员报名确认和下载打印准考证等事项的重要依据和关键字,考生请务必牢记。
三、打印准考证
报名确认成功后,报考人员于公告规定时间之内,登录官方指定网站或所在考区考试机构网站下载打印准考证。打印中如遇问题,可登录报名网站联系解决。
四、公共科目笔试
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分为A、B、C三类。A类笔试科目:《公共基础知识》(A)、《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申论》三科;B类笔试科目:《公共基础知识》(B)、《行政职业
能力测验》(B)两科;C类笔试科目:《公共基础知识》(C)、《行政职业能力测验》(C)两科。职位表中会标明A、B、C三类。
五、成绩公布
笔试后约一个月时间,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会发布ABC三类笔试分数合格线,考生凭准考证号查询自己的笔试成绩,各招考单位在笔试合格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按照计划录用人数3倍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的人员名单。名单会在人事局网站公布或由招录单位直接电话通知参加面试。
六、资格复审、面试
面试前,招录单位会对参加面试人员进行资格复审。复审时,考生应提供招录单位要求的所有相关材料与证明。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还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以及学校出具的《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社会报考人员需提供身份证、毕业证、户籍证明、单位同意报考证明。
复审不合格的人员,取消面试资格,在报考同职位笔试合格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面试人员。
报考人民警察职位的考生,面试前还需要参加体能测试。
七、体检、政审、录用公示
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试行)》,这里提醒各位考生,每年因为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的考生有很多,所以平时应多注意加强身体锻炼,面试通过后,应早做政审准备。
政审一般是到考生所在单位、学校、居委会等调查、走访,一般情况下,在政审前都会电话通知考生。
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后,招录单位会将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结束,办理各种手续,缴纳保险等。
八、试用
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
国家公务员报考条件范文第5篇
本人是*******的一名教师,我于201*年9月1日参加工作,有幸成为教书育人队伍中的一员。自工作以来,一直得到同事及学校领导的关照和帮助,对此,我非常感激。一年多来,我收获了许多,在工作中,要不怕吃苦、尽职尽责,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与同事团结协作等。我的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学校的关心和栽培。
左拉曾经说过“生命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我渴望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渴望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所以报考了***省201*年****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报考职位是********。恳请领导予以批准。
此致
敬礼
********教师:*****
国家公务员报考条件范文第6篇
2.天津市(无)
3.河北省 (48个)
涞水县、阜平县、唐县、涞源县、望都县、易县、曲阳县、顺平县、宣化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承德县、平泉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大厂回族自治县、孟村回族自治县、行唐县、灵寿县、赞皇县、平山县、青龙县、大名县、魏县、临城县、巨鹿县、新河县、广宗县、平乡县、威县、赤城县、崇礼县、滦平县、海兴县、盐山县、南皮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阜城县、(涿鹿县赵家蓬区)
4.山西省 (56个)
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大同县、五台县、繁峙县、兴县、临县、石楼县、岚县、吉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汾西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
娄烦县、平顺县、壶关县、武乡县、右玉县、左权县、和顺县、平陆县、代县、宁武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方山县、中阳县、阳曲县、沁县、沁源县、陵川县、榆社县、昔阳县、万荣县、闻喜县、新绛县、垣曲县、夏县、古县、浮山县、乡宁县、文水县、交城县、柳林县、交口县、离石区、平鲁区
5.内蒙古自治区 (全区共101个)
6.辽宁省 (10个)
岫岩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宽甸满族自治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凤城市、北宁市
7.吉林省 (11个)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靖宇县、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
8.黑龙江省 (21个)
明水县、青冈县、望奎县、兰西县、龙江县、泰来县、甘南县、富裕县、林甸县、克东县、拜泉县、延寿县、绥滨县、饶河县、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抚远县、同江市、海伦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9.上海市(无)
10.江苏省(无) 11.浙江省 (1个)
景宁畲族自治县
12.安徽省 (27个)
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利辛县、寿县、霍邱县、金寨县、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颍东区、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裕安区、舒城县、石台县、金安区(六安市)、怀远县、定远县、太和县、涡阳县、郎溪县、界首市
13.福建省(无)
14.江西省 (41个)
莲花县、赣县、上犹县、安远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瑞金市、南康市、遂川县、万安县、永新县、井冈山市、乐安县、修水县、吉安县、广昌县、上饶县、横峰县、余干县、鄱阳县、德安县、都昌县、吉水县、峡江县、新干县、永丰县、泰和县、安福县、万载县、铜鼓县、黎川县、南丰县、宜黄县、资溪县、弋阳县、万年县、乐平市
15.山东省(无)
16.河南省 (55个)
嵩县、汝阳县、洛宁县、栾川县、鲁山县、卢氏县、南召县、内乡县、镇平县、淅川县、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淮阳县、太康县、新蔡县、兰考县、民权县、宁陵县、柘城县、光山县、新县、固始县、淮滨县、商城县、潢川县、宜阳县、滑县、封丘县、范县、台前县、社旗县、桐柏县、睢县、虞城县、上蔡县、平舆县、确山县、杞县、通许县、叶县、郏县、内黄县、原阳县、南乐县、濮阳县、舞阳县、夏邑县、罗山县、息县、扶沟县、鹿邑县、正阳县、泌阳县、汝南县
17.湖北省 (35个)
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保康县、团风县、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县、蕲春县、麻城市、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孝昌县、大悟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阳新县、神农架林区、远安县、兴山县、南漳县、监利县、浠水县、崇阳县、通山县
18.湖南省 (52个)
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石门县、慈利县、桑植县、中方县、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会同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新化县、涟源市、泸溪县、凤凰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花垣县、茶陵县、炎陵县、宜章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安化县、平江县、新田县、江华县、衡山县、祁东县、澧县、南县、永兴县、祁阳县、江永县、宁远县、蓝山县、双峰县、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
19.广东省 (3个)
乳源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
20.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区共109个)
21.海南省(10个)
临高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五指山市、三亚市、东方市
22.重庆市 (23个)
城口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丰都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区、武隆县、万州区、开县、潼南县、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垫江县、忠县、南川区、涪陵区
23.四川省(全省共181个)
24.贵州省 (全省共88个)
25.云南省(全省共129个)
26.西藏自治区(全区共73个)
27.陕西省 (88个)
扶风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永寿县、长武县、淳化县、周至县、太白县、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横山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印台区、耀州区、宜君县、旬邑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延长县、延川县、宜川县、定边县、蓝田县、户县、高陵县、凤翔县、岐山县、眉 县、凤县、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彬县、武功县、华县、潼关县、大荔县、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黄龙县、黄陵县、神木县、府谷县、靖边县、陈仓区、华阴市、临渭区、榆阳区
28.甘肃省 (全省共86 个)
29.青海省 (全省共43个)
30.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共2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