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趣的小人物(精选8篇)
红楼梦中有趣的小人物 第1篇
《红楼梦》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在《红楼梦》中,有几个人物虽然作家着墨不多,却性格鲜明,读后令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薛宝琴------------红楼中最幸福的女子
《红楼梦》里,薛宝琴是到第四十九回才出场的,在曹雪芹的笔下,她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最难得的是,她的结局也是众姐妹中最好的。
她是薛姨妈的侄女,薛宝钗的堂妹,长得十分美貌,贾母甚是喜爱,夸她比画上的还好看,曾欲把她说给贾宝玉为妻。王夫人也认她为干女儿。她自幼读书识字,本性聪敏,后嫁给了都中梅翰林之子。薛宝琴与李纹、李绮、邢岫烟同时出场,“倒像一把子四根水葱儿”。虽说四个女子都美,但宝琴独得贾母青睐,立时逼着王夫人认作干女儿,还不让住进大观园,留在自己身边一块儿住,看天上下雪珠儿了,又把连宝玉也没舍得给的一件用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凫靥裘拿给她,还让丫头琥珀传话,“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让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竟惹得薛宝钗吃起醋来。
人见人爱的薛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书中竭力表现她的才华横溢,尤其是第五十一回,她一人独作怀古诗十首,以素习跟着父亲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每首还各隐一件物品,竟无人猜出那些物品所指。论急才,虽不及湘云;论宽宏大气,不如宝钗;论诗才,稍逊于黛玉。但综合起来,宝琴确是最优秀的。
在当时,既能出闺门走天下,又能得到至亲全方位关心的女子,几乎没有,而宝琴拥有这两样,不能不说是她的幸运,也是当时社会的幸运。从小就被父亲带在身边走天下,被哥哥也是全力呵护着,这不得不说是红楼中她最得天独厚之处。关于结局,从她一出场,就交代了她许了梅翰林之子。在高鄂续本中只有由王夫人交待几句:“那琴姑娘,梅家娶了去,听见说丰衣足食,很好。”综上所述,薛宝琴是红楼中情况最好的一个女子了,这也是为什么她被排除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外了。
麝月------------红楼中最成功的丫鬟
麝月是宝玉身边的一等丫鬟,按照第五回众丫鬟的排序‚袭人、晴雯、麝月,秋纹‛,她并不突出。《红楼梦》中对她的描绘相比于袭人要少得多,文中写她是‚公然又是一个袭人‛,可见她的脾气秉性与袭人相似。袭人出嫁之后,对宝玉说:‚好歹留着麝月‛,宝玉从此依话,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小敝等患。她是陪伴宝玉作完红楼一梦的最后一个人物。
《红楼梦》中对麝月的描写令读者最深刻的莫过于她的‚吵架技术‛了,整个是探春的丫鬟版。且看第58回中芳官的干娘何婆欺负芳官,袭人与晴雯都招架不住,袭人找来麝月:‚我不会与人拌嘴,晴雯性太急,你快过去震吓他两句。‛ 麝月听了,忙过来说道:‚你且别嚷。我且问你,别说我们这一处,你看满园子里,谁在主子屋里教导过女儿的?便是你的亲女儿,既分了房,有了主子,自有主子打得骂得,再者大些的姑娘姐姐们打得骂得,谁许老子娘又半中间管闲事了?…你们放心,因连日这个病那个病,老太太又不得闲心,所以我没回。等两日消闲了,咱们痛回一回,大家把威风煞一煞儿才好。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不敢大声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叫的。‛说得那婆子羞愧难当,一言不发。麝月左一句老太太,右一句宝玉,横批一句大家规矩,三座大山压下来,号令天下婆子,谁敢不从。总之怡红院的地盘我做主,你们跟我们不是一个档次的,闹什么闹,一边去。
麝月实际上还是个实心眼的人。她虽然很听袭人的话,但又和晴雯很玩得来。晴雯生病她照顾,晴雯着急她劝解,晴雯吵架她帮忙,她虽平时对晴雯的挑衅比较忍让,实际与晴雯之间却也语笑不避嫌疑,有时脏话倒比吵架用得还多。比如见晴雯撕扇子就直截了当说她‚造孽‛;见晴雯半夜不穿大衣跑去吓她,直骂‚你死不拣好日子‛‚皮不冻破了你的‛;见她打坠儿,便说‚又作死,好了打多少打不得,这会子闹什么!‛虽然麝月急起来对她说话也毫不客气,但她也知道麝月是一片好意,并不还口。所以她与麝月的关系也是比较融洽的。其实这二人性情上也颇有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吵完就忘,并不记仇的人。而且骂人时也都有点冲口而出不加思索的特点。只是麝月心思较为单纯厚道,总是就事论是,口才也好,所以骂得比晴雯更加成功,并且由于被骂者心服,所以也不会记恨于她。所以麝月的人缘比晴雯要好得多。所以她能同时与袭人和晴雯好。
麝月是安分守己的,大家出去顽自己守着。她知福惜福,比如看见宝玉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她就顾不得宝玉是主人,晴雯是领导,冲上去就说‚少造些孽吧‛,对他们糟蹋东西的行为表示不满。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最终陪伴照顾宝玉于贫寒之中。所以也有人说,麝月其实是红楼里最成功的一个丫鬟。
焙茗——对贾宝玉性格的补充和映衬
宝玉的书童焙茗,又叫茗烟,是宝玉的心腹。在金钏儿忌日的那一天,贾宝玉带着焙茗到野外去,想要找个清净地方烧炷香了了心愿。焙茗真是善于揣猜宝玉的心意,脑子也灵活,于是将宝玉带到水仙庵来。宝玉向老姑子借了个香炉,但是找来找去,却找不到一个干净地方。焙茗又献计,叫宝玉到井台上去。焙茗为宝玉祝赞的话可真说到宝玉的心坎儿里去了。金钏儿含冤而死,宝玉时时记在心上。焙茗虽不知道宝玉祭的是金钏儿,但他知道一定是祭一位女孩儿,因为他熟知宝玉的心事,只有清净洁白的女孩儿才值得宝玉这么尊敬;那些须眉浊物,宝玉是厌恶的,他那里还会祭他们呢?焙茗算是猜对了。从这一点看,焙茗也确实算是一个聪明的有心计的孩子。
他也是一个顽皮淘气的孩子,在第九回‚嗔顽童茗烟闹书房‛中,由于茗烟带头一闹,把个书房闹得沸反盈天了,那贾瑞哪里管得住呢!直到外边几个大仆人李贵等听见里边作反起来,忙一齐进来喝住,并责问了贾瑞几句,才平息了这场**。
焙茗的性格也是复杂的,他闹起事来哪管它天翻地复,这从第九回闹书房可以看出,他是既爽快又粗暴的性子;但是在为宝玉祝赞阴魂的时候,以及劝说宝玉吃东西赶快回城去的问题上,他又是这样的小心谨慎,温文尔雅;他在为宝玉找那些外传野史供宝玉消遣时,又再三交代宝玉不要带进园去。由此看来,焙茗竟是一个既刚烈又温柔,既大胆又心细,既粗俗又有见识的小青年形象。至于他在宁府的小书房内和一个名叫万儿的丫头偷情的事(本书在《贾宝玉》篇里已经论及),可以看出焙茗还是一个追求恋爱自由的青年,难怪贾宝玉撞见了,也并不怎么责罚他,只是提醒那丫头:‚还不快跑!‛由此看来,曹雪芹塑造焙茗这个形象,其实也是对贾宝玉形象的补充和映衬。
贾芸-----职场步步上升的高手
贾芸与贾宝玉同为贾府子孙,生活却相差甚远。由于父亲早逝,家境贫寒,母亲又比较老实本分,或者说无能,因此也就靠着一亩地两间房勉强过活。可是,年未弱冠的他却不甘于此,他聪明乖巧,深谙处世之道,极力打通人脉,平步青云。
首先,让宝玉作干爹。一次,他遇上宝玉,宝玉的一句玩笑话:‚你倒比先前越发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此话有些伤人,平白被还比他小几岁的人比作儿子,贾芸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不过他非但没有生气,反倒顺势推舟,更恭敬地说:‚俗话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弃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宝玉当下允诺。这对贾芸而言,无疑是铺下了块很好的奠基石。
马上,他又攀上了凤姐,到大观园里谋了个肥差。对于凤姐这位出名的‚泼辣妇‛,贾芸能拿下,就不难看出他的确有过人之处了。贾芸深知凤姐是喜奉承尚排场的,忙恭恭敬敬抢上来请安,恭敬的好话讲得凤姐眉开眼笑,然后把话引向了送礼,把要送的冰片和麝香是些个‚细贵的货‛,‚送人也没人配使这些‛,‚只孝顺婶子一个人才合适,方不算糟蹋这东西‛,在这里贾芸巧妙地把凤姐放到了一个尊贵的位子上,大大地把凤姐恭维了一番,凤姐心中怎能不高兴,没过几天,贾芸就在大观园干起了管理花草的肥差。
这些也为他日后与贾府丫鬟小红的‚丢帕传情‛作了铺垫。
红楼梦中有趣的小人物 第2篇
<红楼梦>中人物的星座
牡羊座:晴雯
金牛座:袭人
双子座:宝玉
巨蟹座:尤二姐
狮子座:探春
处女座:妙玉
天秤座:秦可卿
天蝎座:王熙凤
射手座:...忘了
魔羯座:宝钗
水瓶座:刘姥姥
红楼梦中有趣的小人物 第3篇
我们将《红楼梦》中的人物分为三类, 一类是贾府中的女人, 一类是贾府中的男人, 最后一类是贾府中的下人。贾宝玉与林黛玉单独成类。
《红楼梦》人物对话中使用暗示策略34处, 其中贾宝玉有5处用了暗示策略进行请求。例1是贾宝玉得了一个金麒麟, 原本打算给史湘云便揣在怀里, 被林黛玉看见, 遂又拿出来给黛玉说是给她留着的, 以黛玉的聪明怎么会不知道给谁的, 又以宝玉对黛玉的了解知道她的小性儿, 又怎么还会说是留给黛玉的?这一番话其实是在暗示请求黛玉不要生气, 顺便掩饰自己的尴尬, 并不是真的要把金麒麟给黛玉。
1. 只见众人都不大理论, 唯有林黛玉瞅着他点头儿, 似有赞叹之意。
宝玉不觉心里没好意思起来, 又掏了出来, 向黛玉笑道:“这个东西倒好玩, 我替你留着, 到了家穿上你带。” (二十九回)
林黛玉的请求言语行为在文本中一共出现了5次, 暗示策略的使用为2次。一次是对宝玉, 一次是对下人。例2是林黛玉去看望被打的贾宝玉, 此时黛玉已经哽咽不能言语, 悲伤与疼惜之情溢于言表, 只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啜泣良久才对宝玉说:“你从此都改了罢!”这其中的含义, 只有宝玉才清楚。似在规劝宝玉以后要上进学习, 不要再游戏生活, 实则为请求宝玉要行事小心不要过分张扬, 改掉处事乖谲的习惯, 也好免了这皮肉之苦。林黛玉从不劝贾宝玉致力于功名利禄, 这也是宝玉对她另眼相看的原因, 此处一反常态让宝玉改了, 是暗示策略使用的结果。
2. 此时林黛玉虽然不是嚎啕大哭, 越然是这等无声之泣, 气噎喉堵, 更觉得厉害。
听了宝玉这番话, 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 只是不能说得, 半日, 方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都改了罢!” (三十四回)
《红楼梦》中女人的暗示策略有15处。以3为例, 王熙凤的话表面上看是在说贾母假装慷慨揽账之事, 实际上是请求贾母把这笔账给她, 讨贾母的欢心。王熙凤性格八面玲珑, 最终取得贾母的信任和在贾府的地位。暗示策略的使用大多必须根据言语环境, 推断其真正的含义, 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明白说话人的用意。
3. 凤姐忙笑道:
“老太太别高兴, 且算一算账再揽事。老太太身上已有两份呢, 这会子又替大嫂子出十二两, 说着高兴, 一会子回想又心疼了!过后儿又说都是为凤丫头花了钱’, 使个巧法子, 哄着我拿出三四份分子来暗里补上, 我还做梦呢。” (四十三回)
文本中暗示策略男人使用了3次。例4是甄士隐想请求两位高僧向他透露一些人生道理, 也就是所谓的禅机, 并没有直接地询问而是在恭维了一番后说自己愚浊, 不能明白大师所谈的因果, 想要细细地再听一次, 言语暗示讳莫如深, 充分体现出了在我国传统文化熏陶下, 表达请求的委婉含蓄。
4. 士隐因说道:
“适闻仙师所谈因果, 实世人罕闻者。但弟子愚浊, 不能洞悉明白, 若蒙大开智顽, 备细一闻, 弟子则洗耳谛听, 稍能警省, 亦可免沉沦之苦。” (一回)
《红楼梦》里刘姥姥是贾府以外的人, 但她的身份和贾府家中的下人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例如都是下层百姓, 都没有文化, 都是身份卑微者等等。所以作者把刘姥姥放在下人这一类里, 以便更好地进行请求策略分析。文本中下人的暗示策略有9处。例5、6说的是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刘姥姥来贾府无外乎就是希望能够讨些银子, 能让冬天好过一些。自古以来求人帮忙都是很伤面子的事情, 无论人身份的高低贵贱, 刘姥姥年事已高还要张嘴求人, 只能使用一些较委婉的话语, 顾左右而言他, 用暗示的方法来表明真正的意思。
5. 刘姥姥便说:
“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 二则也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 若不能, 便借重嫂子转意罢了。” (六回)
6. 这里刘姥姥心神方定, 才又说道:
“今日我带你侄儿来, 也不为别的, 只因他老子娘家在这里, 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 越想没个派头儿, 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六回)
《红楼梦》人物对话中暗示策略的使用是相对较少的。暗示策略本身而言, 没有特定的句型, 也没有特定的词汇, 需要听话人在谈话中自己判断是不是请求行为,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请求的目的性。也就是说暗示策略过于间接和模糊, 使听话人忽视了说话人的请求行为, 请求行为的目的没有达到。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文明的历史古国, 中国人在言谈举止中非常重视礼貌原则, 言语行为谦逊、迂回是长期文化沉淀的结果。然而, 即便是这样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古代, 对于暗示策略的使用也显得非常小心, 这源于暗示策略本身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分析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116-01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女儿大都是很可爱的,平儿的典雅、鸳鸯的聪颖、紫鹃的贤淑、香菱的哀怨,无一不让人赏心悦目。然而,晴雯作为金陵十二又副册之首,她的魅力是卓然超乎群芳之外的,是曹雪芹笔下最丰满又最完美的丫鬟形象。这个“身为下贱”, 却“心比天高”的丫鬟身上无一处不显现出她那光彩照人、 熠熠生辉的个性魅力, 她的性格是那样丰富多彩,让人爱之怜之!
一、美丽动人
晴雯是大观园里丫鬟中最美丽的姑娘。作者把她比喻为“霁月”“彩云”, 其容貌“花月不足喻其色”, 可见晴雯之美。对晴雯的容貌, 作者惜墨如金, 避免正面描写, 而先是用王善保家的 “标致”“像西施的样子”“骚眼睛”“妖妖俏俏”等抽象和带有主观感情成分的字眼向王夫人进谗, 后是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的进谗后, 猛然触动往事, 回忆出“有一个水蛇腰, 削肩膀, 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 正在那里骂丫头, 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这两处侧面描写, 使人产生想看看晴雯到底是怎样的美丽的意念。当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的挑唆后, 立刻命小丫头到怡红院把晴雯单独叫来。王夫人一见她钗斜鬓松, 衫垂带腿, 大有春睡捧心之态。王夫人冷笑道: “好个美人! 真像个‘病西施了。”此刻, 作者从反面写了晴雯之美。接着, 作者又借凤姐之口来直接赞美晴雯“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 都没晴雯生得好。”可见晴雯的美是公认的。
二、聪明伶俐
晴雯不仅是大观圆的丫鬟中长得最标致,而且聪明过人。机敏伶俐, 心灵手巧,这些都使她在众丫环中更显可爱之处。王夫人虽对她恨得牙痒痒的, 但也不得不承认她“处处比人强”。如第52 回宝玉的雀金褂子头次穿出去就被烧了一个洞, 偏偏老太太、太太叫他第二天还穿这件, 拿到外面, 所有的织补匠、截缝都不敢接,最后是发着高烧的晴雯“挣命咬牙几个时辰给补好的”。又第73 回贾政突然袭击要在第二天检查宝玉的功课,而宝玉大部分文章都是半生不熟的,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到半夜还没能入睡,三更时分,芳官从外面进来说“一个人从墙上跳下来了”,晴雯便急中生智, 要宝玉“快趁这个机会装病只说唬着了”,以便逃避检查, 当上夜的说“想是风摇的树枝儿,错认作人了”, 她便马上反驳: “别放诌屁,你们查的不严, 怕得不是, 还拿这话来支吾, 才刚并不是一个人见的, 宝玉和我们出去有事, 大家亲见的, 如今宝玉唬的颜色都变了,浑身发热,还要去拿安魂药去”, 一个弥天大谎被她轻而易举地编得天衣无缝, 有鼻子有眼的。此处,任何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一声:好一个能干贤达的晴雯!
三、率真洒脱
晴雯率真的个性在她生活中的一颦一笑中表露无遗。在第五十一回中,晴雯一见麝月出门赏月,为了“唬他玩耍”,竟“仗着比别人气壮,不畏寒冷,也不披衣,只穿着小袄,便蹑手蹑脚地下了熏笼,随后出来”作为晴雯这样一个因“身微下贱”而失去了全部自我的少女,能够在毫无人身自由的奴隶地位上毫无掩饰地表现其少女的童真,这种恶作剧较之其他少女就更显得可爱了。最能反映晴雯纯真洒脱个性的事件还是“撕扇子”这一细节。撕扇子之初,晴雯固然存在着赌气的心理,可当宝玉真的将扇子递给她时,晴雯竟“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成两半,接着又‘嗤‘嗤几声。”这里我们不能将晴雯的举动看成是胆大,说成是任性倒更有几分道理,而任性本身就是晴雯任由自己少女本性的率真表现。可当麝月的扇子也被抢来递与晴雯“撕作几半”之后,宝玉晴雯二人的大笑则完全没有了丝毫出气的样子,变成了真正的开怀大笑了。如此精透的性格刻画,让每一个人都看到了晴雯率真洒脱的可爱形象。
四、勇敢反抗
晴雯的勇敢也是她的可爱之处。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奴敢于反抗,那是要多大的勇气和担当呀!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奉王夫人之命抄检大观园, “这个贾府中最猖狂的狗腿子”狐假虎威。而一圈抄捡下来,只有两个人发泄了自己的不满情绪,一个是探春,另一个就是晴雯。探春是小姐主子,晴雯是奴才丫头, 晴雯以无声的语言表示了她愤怒的反抗: “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愤怒。但当王善保家的说道: “姑娘你别生气, 我们并非私自就来的, 原是奉太太的命来搜查。你们叫翻呢? 我们就翻一翻, 不叫翻, 我们还许回太太去呢。何用急得这个样子!”晴雯听了这话便指着她的脸说道: “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 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 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 就只没有看见你这么个有头有脸大管事的奶奶!”。一个奴才丫头挑战封建制度的威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是多么不容易和难能可贵呀! 这也正是晴雯个性中最最闪光之处。
美丽、能干、真率、勇敢构成了晴雯性格的集合,这个集合让晴雯成了大观园中最为出众的女子,傲视群芳的她,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超然傲世的态度。晴雯的这种孤傲性格是与她保持着一个少女未被扭曲的人性密不可分的,是一个美少女人性的自然流露,这种自然流淌的美是美中极品。
红楼梦中的人物启示 第5篇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是曹雪芹老先生对《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的评语。她精明强干,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她的人品,恐怕大家都不敢恭维。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王熙凤的各种评语也是非常多的,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王熙凤叫做“女曹操”,称之为“胭脂虎”,就是母老虎。在许多评论中,就是“恨王熙凤,骂王熙凤,不见王熙凤想王熙凤”,人们既喜爱她、仰慕她,同时又痛恨她、憎恶她。但不管喜爱也罢,憎恶也罢,最终免不了还要佩服她。佩服她绝顶的聪明,佩服她卓越的才干,其中就包括她在大家庭中的管理才能。
一、从《红楼梦》中看王熙凤的管理才能
王熙凤的超群才干,在协理宁国府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与施展。书中第十三回写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贾珍想把秦可卿的丧事办得体面隆重,夫人又生了病,忙不过来,当他正为管理人员短缺的事发愁的时候,宝玉看出了他的心思,推荐王熙凤作为理事人,贾珍听了喜不自禁,立即去找王熙凤面谈,王熙凤也常叹未有舞台大展其才,双方一拍即合,招聘成功。贾珍授牌,也便是授权,下聘书。王熙凤很快进入角色,接管此事。在她把任务承担下来之后,第一步是“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就是找出“问题点”来。王熙凤通过查询认为,宁府管理混乱的原因可归结五点: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管,临期推委;三是财务混乱,滥支冒领;四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五点“病症”,从管理角度讲,可谓总结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
王熙凤对宁国府进行了“管理诊断”,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宁国府在管理上存有五大弊病,针对这些弊病,王熙凤对宁国府实施了铁腕式管理。
首先,制定规矩,擒贼擒王。到了宁国府以后,王熙凤首先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游戏规则。王熙凤对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在这里,王熙凤使用的是类似现代管理的“火炉”原则规则就像“火炉”一样,不管是谁碰上去都一样烫手,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然后,王熙凤要求管理者带头遵守规则严格管理,她对来升家的说道:“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
其次,定岗定编,责任到人。为克服“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等管理弊病,王熙凤采取了“定岗定编,责任到人”的措施。王熙凤根据工作需要来定岗定编,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尤其是把做事与管物结合起来,把工作责任和经济责任结合起来,误了事要罚,丢了东西要赔。经过王熙凤的筹划,宁国府的管理果然面貌一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诸如荒乱,推托,偷闲,窃取,无头绪等弊,次日一概都没有了。
再次,严明纪律,恩威并施。时间意识是王熙凤管理的一大特色。王熙凤一到宁国府就明确提出时间管理的要求,因此当王熙凤第一天“卯正二刻”正式到宁国府点卯,“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她们的生物钟仿佛一下就被王熙凤调整过来了。王熙凤对宁国府的人说:“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为了彻底扭转宁国府纪律涣散的颓凤,王熙凤每天亲自点名,狠抓劳动纪律。有一天,王熙凤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百般求饶。王熙凤说道:“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这时人们才真正知道凤姐利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当然,王熙凤十分谙熟恩威并施的管理之道,她一方面强调纪律,严格执法,同时也不忘让大家有个奔头,她鼓励大家说:“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应该说,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是相当成功的,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强势管理的经典案例。
王熙凤不仅有着精明的管理能力,此外,她在理财方面也有很大的建树。《红楼梦》第十三、十四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王熙凤在运用谋略进行家政管理时,系统地运用了一些较为严密的、科学的内部财务控制方法,集中体现了她严密的财务控制思想。
凤姐对荣宁二府的经济混乱状况早有洞悉,特别是对府中重复支取银钱情况早有想改变的主张。因而她改革了贾府的“旧例”,建立了新的“财务定额制度”无论小姐、丫环,每月领月例,以“每个基层单位”为单位每房定额发放。有效地减少宁国府里无为的开支。当她知道宝玉环儿每年上学吃点心或者买纸笔每人有八两银子的支出后,不禁怒从心来:“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领了月钱的。环哥的是姨娘领二两,宝玉的是老太太屋里袭人领二两,兰哥儿的是大奶奶屋里领。怎么学里每人又多这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免了。”对于府中丫头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的二两银钱,王熙凤也看出属于“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主张废掉。由于建立了严格的定额控制制度,并遵照执行,宁国府里无为的开支大大减少,缓解了贾府因修建大观园后财务困窘的局面。
在协理宁国府时,凤姐对预算控制有深刻的诠释。她上任之初,便命丫环彩明订造账册“作好估计”,兼要家仆拿花名册来查看,以弄清家底。在发放实物时,也是“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这样一来,自然是“某人该管某处,某人该领某物,弄得十分清楚”。如荣国府的四个执事人来领牌,先呈上“贴儿”,凤姐命丫环彩明念贴,听后便知其中有两项超支,掷回贴子并严加斥责。在这一控制流程中,“贴儿”无异于现代企业的“采购申请单”。同时由于所有的采购已有了彩明的预算做标准,在执行请购时,“采购申请单”还须经凤姐亲自按“预算”审核后方能获准执行采购业务。至于预算外的开支,由于没有列入事先审核范围内,必然会受到控制。不仅如此,凤姐还根据“账册预算记录”来判断哪些实物该领而未领,以督促下属执行。如“我算着你们今儿该来支取,总不见来,想是忘了。”在这样一套严密的预算控制下,加之凤姐的严格审核,“需用过度”的现象得到了很大地缓解。
授权和审核这两项大权由她亲自掌握,执行、记录和保管这些不相容的需要相互牵制的职务由不同的下人担任,例如:丫环彩明为记录员,买办设采购员,库房设保管员等。以王兴媳妇的一次买线采购为例:王兴媳妇先向凤姐报称“领牌购线,打车轿”,然后将一个贴儿递上去。凤姐命彩明念贴,知“数目相符”后,又命彩明登记,才取荣国府的对牌掷下。王兴媳妇方去采购,待王兴媳妇交过牌,取了买办的回押相符,然后方予领取。这样一次采购的财务控制非常严密,将内部牵制控制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宁国府下人们不敢再“滥支冒领”。
凤姐还有着与众不同的精明和睿智。她不仅有一张厉害的巧嘴,有一双洞察世事的慧眼,更有着一颗能正确分析判断是非利弊的清醒的头脑。她是该聪明的时候决不装糊涂,该装糊涂时却决不逞强的人。她不但善于察言观色,也喜打小算盘,可谓“机关算尽”。她头脑灵活,点子多多,曾想出“偷天换日”的法子把宝钗嫁给了宝玉,这说明她具备领导者超人的胆识。再加上凤姐性格开朗,举止大方,说话声如银铃,干脆利落,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极富感染力,且极风趣,到哪儿就把笑声带到哪儿,总会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一扫大观园中的阴森冷酷之气氛,这不正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领导者的性格魅力吗?除此之外,她也有重情的一面,对大观园里的姐妹非常照顾,使整个团体上下充满和气,说明她的亲和力也是非同一般的。而这些都是一位卓越领导者必备的`素质和才能。
二、分析总结王熙凤的管理经验
1、王熙凤在接受贾珍委托协理宁国府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先理出一个头绪来。经过对宁国府的分析,总结出其在管理上存在的人龙混杂、遗失东西等多个薄弱环芍,从而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王熙凤在协理宁国府的时候,同时还主管荣国府日常管理工作,王熙凤要求下人夜间二更点名,自己就亲自做到二更到场点名。身为贾府的“二少奶奶”,住在贾府,又是夜间二更,正是最瞌睡的时候,依然亲自前往薛府点名。
3、凤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由于生性智慧,在家政管理方面很有一套-心中有数,精打细算,严格理财。
4、凤姐十分健谈,她那爽朗的性格总能把大家逗乐,活跃气氛。还能慧眼识英才,知能善用。
三、在现代管理上借鉴王熙凤的管理方法
1、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者应该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深入本企业,扎下身子了解本企业特色,研究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需求的经营管理思路,实事求是地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搞千篇 一律。
2、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于现实的企业家来说,对于员工提出的要求,自己要首先认真落实对于未向员工提出的要求,自己也要争取实现在各项工作中率先垂范,树立起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重视身教、重视人格魅力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员工自觉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本职力量。
3、经营一家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各项开支。
4、拥有开朗的性格,高超的口才能帮助你在商场上顺利地打滚。慧眼识英才,知人善任,也是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
在当时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王熙凤尚能脱颖而出,成为大观园的“执行领导”,足可见其领导才能之卓越。她敢作敢为的胆识和魄力,多谋善断的管理技巧,心机重重的做人风格,不仅在她那个时代表现得极为突出,即便在当今女性中也不多见。她能把各项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人尽其用,各司其职,使贾府上上下下心悦诚服,可以说是成绩斐然,这也说明她完全拥有一个卓越领导者的必备素质和能力。
红楼梦中的人物特点 第6篇
贾迎春的绰号是被仆人叫习惯的,却也是很贴切。二是因为她的排行,她是四个小姐里面排行第二的那个。至于木头,则是在说她的性格。她是那种无动于衷的性格,对于所有的东西都麻木着,在别人欺负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也是不想要计较的。
贾迎春的绰号所体现下来的这种性格,是她的生活所导致的。贾迎春本来就不是很讨人喜欢的那种孩子,而且贾迎春的性格不太好,所以就更不讨喜了。贾迎春的绰号也体现了这样的风格,木头,怎么刺激都不会有什么反应,也讲不了什么笑话,所以更让家长们不太喜欢。也正是因为贾迎春的绰号——二木头,这样的说法,让大家对于贾迎春的婚姻并不关心,所以也造成了贾迎春的悲剧。
贾迎春的绰号在另一个方面也有一个体现,就是在她自己的丫鬟被驱逐的时候。贾迎春一点都是不护短的,自己的心腹,说赶走就赶走的。这一个故事的描写,充分的体现了贾迎春的绰号——二木头,对于一切的事情都是无动于衷。贾迎春的绰号很生动形象的体现出了她的性格特点。
贾迎春的身世和命运
贾府女子的不同婚嫁状况体现了她们之间不同的命运。在众多贾家权贵孙女的悲剧结局中,贾迎春嫁给债主被虐待致死算是最悲惨了。贾迎春的身世和命运也是封建时代女性沦为男人利用工具的一个体现。
贾迎春和贾探春同住在大观园里,同是贾母的孙女,然而命运却完全不同。贾迎春是贾赦的女儿,母亲是贾赦的小妾。贾迎春的生母没什么地位也就罢了,和仆人相比至少还是有名份的女人,在女儿被虐待的时候还可以照应下,贾迎春也不至于惨死,可惜的是在贾迎春很小的时候生母就去世了。没有生母的庇护,父亲又重视利益对亲情冷漠,贾迎春如果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不可能得到亲人的爱护。虽然贾母把孙女都一起养在大观园,然而孙女众多,贾母也并没有对每一个孙女都公平对待。有着这样身世的贾迎春其实衣食上还是有保障的。如果她能醒悟在吃人的封建社会需要靠自己才能拯救自己的命运的道理,也许贾迎春的`命运还不至于那么凄惨。贾迎春的身世和命运也从侧面体现出贾府的衰败。
贾迎春性格懦弱,老实,同时也冷漠自私。虽然她长得不丑,可是却没有处好与别人的关系。在作者笔下众多女子中,哪怕是仆人平儿,也有自我反抗摆脱厄运的例子。贾迎春的身世和命运有关联却又没有直接关系。贾迎春的老实,软弱,不懂反抗,一味退让最终酿成了悲剧。她的父亲把她当成还钱工具将她嫁给债主孙绍祖。她被虐待后回家哭诉,没有母亲,没有父亲更没有兄弟姐妹的搭救,自己也不知道反抗,最终的悲惨命运是惨死在流氓丈夫的手下。
贾迎春的性格特点
贾迎春的性格特点是比较耐人寻味的,在红楼梦里面,她虽然有一技之长,那就是她下棋不错,但是贾迎春在性格特点上是有着巨大缺陷的,她不会为人处世,这一点让她很吃亏。
在红楼梦里面,公认的最好欺负的人,贾迎春算是其中之一。这个也是贾迎春的性格特点导致的,贾迎春是没有母亲父亲不疼不爱的小姐,白白的顶了一个二小姐的身份。可是虽然是吃穿用度不用像寻常百姓那样发愁,因为自己尴尬的身份,所以下人们都喜欢欺负她。
这样说来,贾迎春的性格特点是有些软弱成分在里面的。在下人们偷她东西之后,哪怕那个东西是她很喜欢的,她也不会追回来了。贾迎春的性格特点里面还有不喜欢得罪人,所以也就任由那些丫鬟为所欲为了。
贾迎春的性格特点,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在贾迎春嫁人之后。因为贾迎春性格特点里面的懦弱弄的贾迎春只知道哭哭啼啼。
贾迎春的性特点格里面,还有一个叫做心肠硬。一般而言,像她这样的小姐,都很善良,可是贾迎春却不是的。贾迎春的性格特点从小就秉持着一个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就算贾迎春自己被人打脸了,别人都欺负到了她的贴身丫鬟身上了,她还是不会为自己的丫鬟说一句好话的。就这样,贾迎春的性格特点里面的冷漠,让贾迎春失去了自己的贴身丫鬟。
贾迎春结局
古代封建社会,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由父母作主,安排婚嫁之事。贾府的众多女性的结局都是嫁人,婚姻决定了女性的命运。贾迎春在小说中的身世比较凄惨,生母早逝,性格又比较懦弱老实,因此这些最终决定了贾迎春结局是悲惨的。
贾氏女婚嫁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情节。整个贾府得势就是因为贾家一位女子嫁入了皇宫,成为了贵妃的原因。作者给每一个女子都安排了相应的结局,为了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真实黑暗,贾迎春结局被设定成了嫁给豺狼虎豹孙邵祖,最后被虐待欺凌致死。这样的安排是有原因的,第一,虽然是贾家的孙女,但是古代社会的女性婚姻也只是家族利益的工具。这反而更加烘托出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爱情的可贵;第二,贾府的衰败也从贾迎春的结局中提早的体现出来。贾赦的欠债抵押女儿,体现了贾府的经济实力衰退,孙绍祖肆无忌惮的虐待贾老太的孙女,也能看出贾府的势力开始衰弱。这也许是作者安排这样的情节的用意之一;第三,作者塑造了一个懦弱无能没有反抗意识的女性角色,这样的女性在书中多是结局悲惨,林黛玉的死也是相同的原因。
红楼梦中的一些人物 第7篇
(薛宝钗/林黛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贾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史湘云)富贵又为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贾惜春)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红楼梦中有趣的小人物 第8篇
1) 《红楼梦》翻译研究
《红楼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译文的质量也对其在非汉语语言的国家的传播有重要的作用。从18世纪至今, 已经出现了《红楼梦》的多种译本, 这也为《红楼梦》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条件, 而《红楼梦》的翻译研究也一直是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在2000年到2010年之间, 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红楼梦》中诗词, 习语, 文化等方面的翻译研究, 而对于人物描写方面翻译的研究仅有2篇。 (冯全功2011:137)
2) 《红楼梦》人物研究
《红楼梦》中刻画了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 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在小说中有极重要的作用, 所以能否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出这些人物外貌描, 对于这本小说译本的成功与否有重要的作用, 也对读者更好的理解和传播这本书有极大的帮助。
本文将选取第三回中的人物描述模糊语为例。因为此章中的人物描述模糊语集中, 而且这章出现的人物是这本书的主要人物, 这些人物的模糊性描述语言的翻译对整本书翻译有重要的影响。
2 翻译美学以及模糊语
2.1 模糊语
刘宓庆一直从事中国译学理论的研究, 他在《翻译美学导论》中关于模糊语的定义来源于对中国语言的总结。所以本文将采用刘宓庆在《翻译美学导论》中对模糊语言的定义。“概念”是语义的基础, 是人的大脑对对“所指”的反应。这时我们称其为“所指意义”。但是就语际转化而言, 所指可能具有不尽相同的内涵和特征。也就是具有模糊性。
2.2 模糊语对小说人物描写的作用
毛荣贵在《翻译美学》书中也指出:“语言模糊表情达意的作用在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文学审美中的非物质形态虽然可感, 但又因难以捉摸, 不可计量而模糊。汉语运用模糊语写人叙事, 皆有意外之神效形象栩栩如生在眼前, 旧事历历如重演。”糊语的使用是文学作品的重要载体。《红楼梦》中包含有大量的模糊语, 而模糊语也给翻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果在翻译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而丧失了这些美, 对于读者而言这本小说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而且对于读者理解这本著作也会产生影响。“《红楼梦》是一部典型的美学体验小说, 其语言艺术美体现在它的意象形象美, 含蓄美, 感情美, 意境美, 其中模糊语的大量使用功不可没。” (陈洁, 2007:150) 其中陈洁所提出的意象形象美主要体现在人物描写时因模糊而产生的美。
3《红楼梦》中人物描述模糊语的美学翻译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曹雪芹、高额, 1982:15)
这段文字从林黛玉的描写着眼于宏观描写, 实在是“大而空”, “全而虚”。这种大而空和全而虚加起来就是模糊语。台湾美学家蒋勋指出, 这种手法主要是因为衬托出黛玉的灵气, 一种梦幻般的美。
Her mist-wreathed brows at first seemed to frown, yet were not frowning;Her passionate eyes at first seemed to smile, yet were not merry.Habit had given...In motion she called to mind tender willow shoots caressed by the wind.She had more chambers in her heart than the martyred Bi Gan;And suffered a tithe more pain in it than the beautiful Xi Shi. (David Hawkes, 1973:102-103)
先看文中模糊词汇对应方面, “笼烟眉”译为“mistwreathed”;“似蹙非蹙”用了“seemed to”;“含露目”为“passionate eyes”;似泣非泣在文中没有对应;“点点”和“微微”分别翻译为“glistening”和“gentle”;如和似也没有对应;“一窍”译为“more chambers”;“三分”为“tithe”较和如也没有对应。
我们在具体分析其中的对应部分, 看霍克斯是如何再现的。
“罥”是挂的意思。古时女孩子画眉毛用一种松烟, 有一点像墨。黛玉的眉间有一点淡淡的像烟一样的东西笼罩着。译文中翻译为“mist-wreathed brows”
If something is wreathed in smoke or mist, it is surrounded by it.笼罩;包围。这一词算是保留了一些人物描述模糊语中的字词句的成分的再现, 但在人物形象上并没有再现出美感来。
“心较比干多一窍”在霍克斯的译本中“Chamber”一词在柯林斯词典中a.an enclosed volume in the body;b.a room used primarily for sleeping;c.natural or artificial enclosed space;显然用chamber把原文中的描绘具体化了, 反而让读者失去了联想的空间。
文中的“含露目”用了passionate, 而这一词有四个含义:1.多情的2.易激怒的, 性特暴躁的3.热情的, 热烈的4.被情欲所支配的。很明显, 这个词并非能将黛玉温柔而多情的目光表现出来, 有可能会使读者产生为黛玉性情暴躁, 被情欲所支配的样子。
Tithe在词典中原意为古代的一种税, 交的一些东西, 也是相对不确定的数量, 这一次能较好的反应出原文的林黛玉的状态。
再从段落的美感来看, 汉语主要使用了模糊美, 而译文转换成了其他的美感。例如汉语的无主句, 在英语都换成阳刚美, 即有主句美。而且译文中使用了各种时态, 即英语的空间美感。最主要的是英语用了各种韵, 如开头的没两句的音一致, 结尾也押韵了。
下面是宝玉出场;“面若中秋之月, 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 眉如墨画即嗔视而有情。” (曹雪芹、高额, 1982:15)
As to his person, he had:a face like the moon of Mid-Autumn, a complexion like flowers at dawn, a hairline straight as a knifecut...and eyes clear as limpid pools, that even in anger seemed to smile, and, as they glared, beamed tenderness the while. (David Hawkes, 1973:100-101)
先看词汇对应方面, 在翻译宝玉这段中, 模糊语都有很好的对应, 有“like”“as”“seem to”等。具体来看, 色如春晓之花, 那时的花是很美的, 这描述了宝玉的美, 译文为“a complexion like flowers at dawn, ”即破晓时花, 那也是很娇艳的, 原文中的模糊的美感在译文中再现了。“眉如墨画”译文为“eyebrows that might have been painted by an artist’s brush”用了虚拟语气, 很好的展现了宝玉的眉目。
而且译文中很好利用了英语的音韵美, 前三句都用“a”开头, 读起来很舒服, 再有“smile”和“while”也押韵了。
再看王熙凤的描述“一双丹凤眼, 两双柳叶吊销眉。身材苗条丹唇未启笑先闻。” (曹雪芹、高额, 1982:12)
She had, moreover, eyes like a painted phoenix, eyebrows like willow-eaves, a slender...the ever-smiling summer face of hidden thunders showed no trace;the ever-bubbling laughter started almost before the lips were parted. (David Hawkes, 1973:91)
词汇方面, 译文用了“like”“almost”等词很好的保留了模糊的美感。“丹凤眼“eyes like a painted phoenix, ”译文很好的保留了丹凤眼这一感觉。“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本是一个很模糊的感觉, 然而在霍克斯的译文用了模糊的词汇以及隐喻的手法来再现了原文模糊的感觉。而且这段译文还用了英语韵美来弥补原文流失的美, 例如:“eyes”和“eyebrows”;“grace”和“face”“trace”;“started”和“parted”。
4 结论
综上所述, 译文中霍克斯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文的模糊美, 而且译者发挥了译者的审美态度, 大量使用其他的英语美感来展现原文的美, 并弥补原文在翻译过程中美感的流失。
参考文献
[1]David Hawkes.The Story of The Stone[M].England:PenguinBooks Press, 1973.
[2]Joanna Channell.Vague languag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4]陈洁.从《红楼梦》翻译看模糊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5]冯全功.新世纪红楼译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 (2000—2010) [J].红楼梦学刊, 2011.
[6]蒋勋, 蒋勋说《红楼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0.
[7]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8]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6.
[9]邵璐.文学中的模糊语言与翻译:以《达·芬奇密码》中英文本比较研究为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
[10]王心洁.模糊语翻译试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