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的四大杀手范文第1篇
真令人“心惊肉跳”, 每天都要同我们“亲密”接触的衣服面料当中会含有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专家表示, 这种有毒的服装对人体的伤害不亚于有毒食品, 还可能致癌。那么, 服装里究竟有哪些有毒物质?对人体会有什么样的危害?让我们来揪出这些隐形杀手吧。
时尚之毒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2012年11月20日, 一个称做“绿色和平国际”的环境保护组织发表一份报告说, 他们从29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141件时装, 包括牛仔裤、T恤衫、裙子和内衣等。这些时装至少在18个不同的国家生产, 属于20个全球顶级品牌。抽查结果显示, 这些世界各地商店出售的各类全球品牌服装中有三分之二含有有毒物质。其中占大多数的是89件样品, 被检测出的毒物叫“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有4件样品中被检测出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邻苯二甲酸酯;而有2件样品中被检测出来源于使用偶氮染料而释放的致癌芳香胺等。
这份报告的名称叫《潮流污流:纺织名城污染纪实》。实际上, 比它早一年的7月该组织已经发布过一份称做《时尚之毒全球服装品牌的中国水污染调查》的报告, 他们在世界各地的品牌服装中已经抓到了这个隐形杀手向江河排放含有“环境激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英国名字叫NPE) , 让跨国公司身陷“水污染”疑云。
那么,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究竟是什么, 它是怎样跑到人们的服装里去的?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呢?
原来,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 是自然界并不会产生的人造化学物质。它是以壬基酚和环氧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缩合反应而成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这些化合物被归类为一种被称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APE) 的化学物质, 这种化学物质有各种不同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具有良好的渗透/乳化/分散/抗酸/抗碱/抗硬水/抗还原/抗氧化能力。因此它是一种表面活性剂, 就是常用的化学添加剂, 由于化学效果好、价格便宜, 在服装加工、洗涤用品的生产中被大量使用;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用作漂、炼、染工序的扩散剂、匀染剂等。
为了保证成品衣服的柔软、光滑、防皱免烫、不易褪色, 厂家在原材料加工的过程中会使用到染料、柔软剂、精炼剂等近20种助剂, 这些助剂中大都添加有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成分, 因此成品衣服中残留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可能性很大。这种在纺织生产中常被用作表面活性剂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被排放到环境中会迅速降解为毒性更强的壬基酚 (NP) 。而壬基酚不仅具有毒性、持久性和生物蓄积性, 同时壬基酚还是一种公认的环境激素, 它能模拟雌激素, 对生物的性发育产生影响, 并且干扰生物的内分泌, 是一种致癌物, 对生殖系统具有毒性。同时, 壬基酚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进行累积, 并逐级放大。因此有研究表明, 即便排放的浓度很低, 也极具危害性。
衣物上的这种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虽然可以被水冲洗掉, 但是进入水体后会继续影响环境, 从而成为健康危险因素。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一旦进入污水处理厂或环境中, 就会分解为具有持久性并且会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壬基酚。
由于担心其危险性,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其使用有近20年。2011年初, 中国环保部和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的有毒化学品目录》中已首次将壬基酚 (NP) 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E) 列为禁止进出口物质。目前全球壬基酚年产量大约是35万吨, 而我国的壬基酚年产量大约是2.3万吨。
对于壬基酚, 国际上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在21世纪初发表了一系列的综述性质文章。可以说, 壬基酚属于较早受到国际学术界关注且已经进行过深刻研究的有机污染物。研究表明, 水体中壬基酚的无效应浓度 (即污染物不会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的浓度) 为1~24微克每升, 而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规定的水质环境标准是6.6微克每升。从壬基酚的环境分布来看, 全球水体中壬基酚的浓度大体都在小于1微克每升的水准上。显然, 全球壬基酚的污染并没有达到严重的水平,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环境标准中并没有收入壬基酚的原因。
至于《潮流污流》报告中抽检的31件样品含邻苯二甲酸酯和两件样品中检测到了偶氮染料释放出的致癌芳香胺, 也都是“隐形杀手”。邻苯二甲酸酯有含量较高的邻苯二甲酸盐DEHP、DINP和BBP。而用作塑化剂的DEHP和BBP是公认的具有生殖毒性的有毒有害物质, 被欧盟的法规列为高度关注物质并已设置淘汰日期。DINP在高剂量时同样有毒, 并且具有一定的内分泌干扰作用。
芳香胺被用作生产偶氮染料, 但随后当染料分解时, 芳香胺又会被释放出来。此次检测出的芳香胺-邻联茴香胺是一种致癌物, 并且可能对人类也有致癌作用。
据资料显示, 此前《时尚之毒》报告中所涉及的全氟辛烷磺酸盐 (PFOS) 同时具备疏油、疏水等特性, 被广泛用于生产纺织品、皮革制品、家具和地毯等表面防污处理剂, 有关专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 PFOS具有遗传毒性、雄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发育毒性和内分泌干扰作用等多种毒性, 被认为是一类具有全身多脏器毒性的环境污染物。全氟辛酸加热至高温时会分解并放出有毒气体, 对眼睛、粘膜及皮肤有刺激性。
免烫之患甲醛和酰胺类物质
五彩绵麻缝布衣。据说, 宋代以前, 汉字没有带木字旁的“棉”, 只有带丝字旁的“绵”。上溯至唐代, 皇家与贵族穿绫罗绸缎, 老百姓缝衫做衣只能用布, 即葛布与麻布。宋元时期才出现了棉织品, 也出现了带木字旁的“棉”字。黄道婆就是那个时代种棉纺棉织棉的能手, 是为“衣被天下”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历史人物。
棉麻织品一经出现便迎合老百姓的衣着需求, 成了几千年服饰文化辉煌的积淀。如今, 由于纯棉的服装舒适、透气、吸汗, 出于健康、舒适、方便等方面的考虑, 复古之风又遍吹社会, 棉麻布衣又以时尚的风采回归人们视野。拥有五彩棉布亚麻之服饰, 已成为人们追求身心放松, 情趣休闲的一种生活态度。
然而, 纯棉服装的缺点是用水荡涤后会起皱, 要经过熨烫才能穿戴。但经常熨烫衣服是一件很烦人的事。1936年, 杜邦公司用聚酰胺树脂抽丝成功, 制成了现在称为锦纶线的丝线, 并开始用于生产丝袜和服装面料。到了20世纪60年代, 涤纶纤维 (的确良) 开始用于生产服装面料。用的确良面料制成的服装平整, 不怕水洗, 不需要熨烫的优点使棉花种植业受到严重威胁。
从1958年起, 为帮助棉花种植业摆脱困境, 美国农业部南方地区研究中心露丝贝耐瑞托领导的小组对棉花纤维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 植物的细胞壁是由多层纤维素分子组成的。棉花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纤维素, 是由500~15000个葡萄糖分子聚合生成的碳水化合物长链分子, 纤维素分子的长链之间靠氢键结合在一起的, 结构非常非常稳定, 所以很难彻底把纤维素水解成一个个葡萄糖分子。由于氢键中羟基具有亲水性, 在用水洗纯棉衣服时氢键受到水的作用被打开, 在洗涤揉搓的过程中纤维素分子长链之间的相互位置会发生移动。当用水洗的衣服晾干后, 在棉花纤维中被打开的氢键又重新形成。但是, 由于揉搓引起了相邻纤维素分子长链的位置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移动错位, 新形成的氢键与原有的氢键并不相同。这就是纯棉衣服用水洗涤后会起皱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用熨斗能把棉布衣服熨烫平整呢?因为把干燥的衣服用水喷湿后, 棉花纤维中的所有氢键又在水的作用下被打开, 在熨斗的重压下纤维素分子长链被重新拉直排列整齐。当水分受热蒸发后, 所有的纤维素分子长链之间又重新形成稳定的氢键了。而构成涤纶纤维的高分子长链上没有羟基和其他的亲水取代基, 因而在用水进行洗涤揉搓的过程中, 纤维里相邻高分子长链之间的位置是不会发生任何微小移动的。这便是用涤纶纤维制成的衣服用水荡涤不会起皱的起因。
贝耐瑞托分析认为, 如果用更强有力的化学键来代替纤维素分子长链之间的氢键, 纯棉衣服在用水洗涤后起皱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他们经过试验发现, 用甲醛能使棉花纤维里的纤维素分子长链发生交叉连接, 用甲醛处理过的衣服在用水洗涤后就不再起皱。这就是他们首次开发成功的免烫技术。由于甲醛是有毒的物质, 用甲醛处理过的衣服不但气味难闻, 而且会使衣服的耐穿程度降低和颜色发黄。后来, 他们又开发出一种免烫效果更好的专利技术, 这就是用棉花纤维素的N, N-二乙基氨乙基衍生物与二卤代烷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更长的桥链。用这种技术处理的衣服具有吸汗能力强、透气性高和穿着更舒适的优点。
由于把棉花纤维转变成N, N-二乙基氨乙基纤维的费用高, 这种优良的免烫技术只适合在价格不菲的高档服装和家庭用品上使用。在大众化的服装上, 生产商仍然使用甲醛进行免烫处理。免烫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进行水洗。如果水洗工序完成得不彻底, 在服装上就会带有甲醛残留物。因此, 为了避免甲醛刺激皮肤和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新买的免烫服装要先用清水进行浸泡和洗涤后再穿戴。
到目前, 防皱整理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 其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中最重要的是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 它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防皱整理剂, 俗称2D树脂类整理剂, 用以增加布料的抗皱性, 这个发明在美国也叫“洗立穿”。该树脂的两个羟甲基可与纤维素纤维反应生成网状交联, 对织物有很好的耐久防皱效果。但它使织物强度损失严重, 同时2D树脂是由醛和酰胺类物质缩合而成, 这种物质不稳定, 在服装后续穿着中会发生分解并释放出醛类物质, 这也就是甲醛释放量比较高的原因。而目前大部分树脂整理剂都是一种叫“N-羟甲醛酰胺”类的化合物, 它们在织物整理、服装制造和穿着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游离“甲醛”。
专家指出, 由于N-羟甲醛酰胺类树脂的广泛应用, 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许多免烫衣物都还达不到上述国家规定的标准。如果免烫服装整理剂中的甲醛超标, 在穿着的时候, 游离甲醛会随着衣物和人体的摩擦渗透或挥发出来。长时间穿甲醛超标的服装, 吸入低剂量甲醛逐渐累积也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结膜炎、咽喉炎、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导致过敏性皮炎、胃炎、肝炎、手指及指甲发痛等症, 甚至可能诱发癌症。所以消费者应该慎重选购免烫服装。
校服之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2013年初, 上海爆出了一起让人揪心的危害学生健康的“毒校服”事件。
那年开学前的2月, 上海市质监局在对上海市生产销售的学生服产品进行质量专项抽查, 这次抽查的22批次校服产品, 覆盖上海市主要生产企业。令人意外的是, 在22批次产品中, 竟有6批次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合格率仅为73%, 其中1款由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生产的摇粒绒冬装还被检出含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具有致癌风险。另外, 出现问题的涉事企业所产的50套摇粒绒学生演出服。抽样检查中, 2套演出服的黑色镶边面料被检测出对人体有致癌性的芳香胺染料。质监部门当即将剩余的48套演出服全部扣押, 全部演出服均未流出。
2月17日晚11时, 浦东新区官方发布消息称, 鉴于欧霞公司出现的问题, 浦东教育部门进行了排查, 已经确认共有21所学校向欧霞公司采购了产品。目前, 这21所学校的26444套校服已全部暂停使用并送检, 教育部门也将在全市全面排查涉事企业的相关服装。
欧霞时装有限公司生产的“OUXIA”牌摇粒绒冬装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该项目不合格表现为产品面料在染整过程中使用了含有该物质的染料造成的, 由于这类染料含有偶氮基团, 对人有可致癌性, 且对人体的伤害不可逆, 属质量问题严重。
事实上, 在过去的几年内, 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曾多次登上质监“黑榜”。市质监局2012年9月公布的抽检结果中, 该年2月生产的“OUXIA”学生服夏装和春秋装均因“使用说明”不合格被曝光;2011年8月公布的抽检结果中, 该企业2011年5月生产的学生服夏装被检测出p H值不合格。2009年, 该企业生产的学生服夏装也被检测出p H值不合格。据了解, p H指标不合格主要是企业在染色与后整理工艺后续处理过程中水洗不充分, 同样影响穿着者的身体健康。
其实, “毒校服”事件, 上海浦东不是第一起, 早在2008年, 广东就发现了不法厂家在生产校服时使用含有毒化学品联苯胺的染料和助剂;即使是上海浦东的“毒校服”, 相关部门也透露“3年4次抽查不合格”。
在上海这个现代国际大都市, 校服之毒竟如此触目惊心, 其他城市和乡镇更是不敢想象。解决校服质量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各地都要切实行动起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质量监督管理, 不能再让“毒校服”戕害孩子们的身体及心灵。我们需要警惕的是, “毒校服”中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实际危害并非仅仅是“近忧”, 还有“远虑”。
服装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特别是童装和青少年的校服。人们首先要问的是, 这“毒校服事件”中的毒从哪儿来?原来, “毒校服”和臭名远扬的苏丹红都是偶氮染料惹的祸。
何为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芳香胺染料属于偶氮染料。自1859年JP格里斯发现了第一个重氮化合物, 并制备了第一个偶氮染料苯胺黄以来, 由于其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色种齐全、着色力强且颜色鲜亮持久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 也用于油漆、塑料、橡胶等材质的着色。偶氮结构是染料中产生基础颜色的重要物质, 如果没有偶氮结构, 大部分染料的基础颜色将无法呈现。
采用偶氮染料的部分衣物在穿着过程中, 偶氮染料会被还原, 分解后会产生有害芳香胺物质, 对人们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被称之为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偶氮染料在欧盟或者国标中都被认为是致癌的, 而且都是被禁止使用的, 苏丹红就是偶氮染料中的一种。并非所有的偶氮染料都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目前被禁用的只是还原后释出确定的24种芳香胺类的偶氮染料, 约有130种。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芳香胺染料属于芳香族氨基化合物, 种类繁多。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可以经过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吸收进入人体;能够经过皮肤粘膜吸收的特征, 使得服装中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给消费者带来的潜在风险成为现实。
大多数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品种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1)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使红细胞失去携氧能力; (2) 溶血作用; (3) 肝脏损害; (4) 急性化学性膀胱炎及肾损害; (5) 皮肤黏膜的刺激及致敏作用; (6) 致癌作用, 例如联苯胺导致的膀胱癌。
芳香族氨基化合物种类繁多, 不同的化学结构导致了其毒性效应方面的差异。上述六方面人体危害中,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作用、肝脏损害与急性化学性膀胱炎往往属于急性中毒的范畴, 考虑到衣物中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还原释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且剂量有限, 通常不会对消费者构成急性危害。而皮肤损害和致癌作用, 会作为长期的风险而存在。
有专家认为在这些有毒染料中, 毒性最强的当属联苯胺, 联苯胺及衍生的盐类物质具有强致癌作用, 在一定剂量及接触时限条件下可导致膀胱癌等恶性肿瘤。
自然环境中不会自然生成联苯胺, 环境中存在的联苯胺均为人为所致。有研究者认为,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是低剂量长期累积暴露的结果。工作中接触联苯胺的职业暴露, 罹患膀胱癌患者的平均接触工龄在10年以上, 而自开始接触算起, 平均潜隐期多在20年以上。潜隐期是指“非传染病”从暴露于病因到发病所经历的时间。考虑到“毒校服”中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污染方式, 人体接触联苯胺等可分解芳香胺的剂量要明显低于职业暴露, 因此推断其致癌风险, 一方面患病概率会更低, 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其潜隐期会更为漫长。
由此认为, “毒校服”中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实际危害并非“近忧”, 而是“远虑”。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 现在已经有了更加安全的替代产品, 将含有可分解芳香胺的染料淘汰早已具备了技术条件。但现实情况是, 此次的“毒校服”事件并非是首次在服装中发现可分解芳香胺。近几年, 国家纺织品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曾检测全国20家企业送检的1051份样品, 发现约6%的样品中含有纺织品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其中2%的送检样品还检出高致癌性物质联苯胺, 最严重者超标达190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也显示, 5款童装产品中被检出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色彩之祸纺织品中的重金属
说起重金属的危害, 人们可能会想到发生在1931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一种土壤污染公害事件。
在日本富川平原上有一条河叫神东川。多年来, 两岸人民用河水灌溉农田, 使万亩稻田飘香。自从三井矿业公司在神东川上游开设了炼锌厂后, 发现有死草现象。1955年以后就流行一种叫“骨痛病”的怪病:对死者解剖发现全身多处骨折, 有的达73处, 身长也缩短了30厘米。直到1963年, 方才查明, 骨痛病与三井矿业公司炼锌厂的废水有关。原来, 炼锌厂成年累月向神东川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金属镉, 农民引河水灌溉, 便把废水中的镉转到土壤和稻谷中, 两岸农民饮用含镉之水, 食用含镉之米, 便使镉在体内积存, 最终导致骨痛病。有报道说, 到1972年3月, 骨痛病患者已达到230人, 死亡34人, 并有一部分人出现可疑症状。
那么织布成衣的纺织品中哪来的重金属呢?答案是, 很多来自染料或颜料印花、染料中的媒染剂以及棉花里面由于工业污染沉降对土壤的影响而含有的重金属;再就是涂层印花、特种印花中使用的无机颜料很多都会含有重金属。所以, 颜色太鲜艳、亮丽而且不掉色都可能意味着衣物中会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残留。
一是来源于纺织纤维原料的种植和制造。由于污染的大气、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通过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 农药、化肥通过喷洒和施用把其中的重金属直接带入土壤。天然纤维具有吸收和富集能力, 其在生长过程中, 可以将上述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环境迁移、生物富集而吸收在纤维中。植物纤维生长过程带来的重金属主要是砷 (As) 、铅 (Pb) 和镉 (Cd) 等。
二是来源于纺织纤维加工过程。纺织纤维加工包括纺纱, 织造/针织/无纺, 染色/印花, 后整理, 服装加工等。加工过程中染料是纺织品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之一。有一种染料叫金属络合染料, 它本身就是与铜、铬、钴、铬或钴等金属络合而成, 重金属就来源于染料本身。此外就是还原染料合成过程中使用的铜催化剂和蒽醌类染料合成中使用的汞定位剂等等, 如果在染料提纯过程中去除不干净都将有可能成为纺织品中残留重金属来源的一部分。含有铬、钴、镍和铜的金属络合染料是纺织品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是来源于纺织纤维加工中的辅助化学药剂。有人把化学药剂比喻纺织后整理加工中的味精。各种化学药剂的使用能提高纺织品的质量、改善加工效果、提高生产效率、简化工艺过程、降低生产成本并赋予纺织品各种优异的应用性能。然而某些化学药剂的使用同时会给纺织品带来某些副作用, 甚至给对纺织品的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也是纺织品中重金属残留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使用氧化剂带来的重金属铬 (Cr) , 抗菌防臭剂带来的钴 (Co) 、铜 (Cu) , 固色剂带来的铜 (Cu) , 媒染剂带来的铬 (Cr) 、铜 (Cu) 和镍 (Ni) , 阻燃剂带来的锑 (Sb) 等等。
“绿色和平”资料显示, 大量被丢弃的衣服进入了垃圾填埋厂或者被焚烧, 也成了服装重金属祸害的来源。在德国, 每年有100万吨的服装被丢弃;在美国, 2010年城市垃圾的5.3%都是来自于1310万吨被丢弃的服装;在英国, 同样每年大约有100万吨的服装变成垃圾。中国是纺织大国, 纺织废弃物的量也非常大。这些废弃服装中的重金属在焚烧、填埋处理过程中不能被破坏, 只发生迁移与物质的转化。焚烧产生的飞灰、底灰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 而填埋会使重金属被水浸出再进入人类生活环境, 造成严重危害。
重金属离子在小剂量时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但超过一定浓度后, 则对人体健康有害, 如铜可导致肺疾病、镍导致肺癌、钴导致皮肤和心脏病、锑可导致慢性中毒、铬导致血液疾病等。纺织品上残留的重金属一旦被人体吸收, 则会倾向于在肝脏、骨骼、肾脏、心及脑中蓄积。当受影响的器官中重金属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对健康造成巨大的损害, 对儿童的影响尤为严重, 因为儿童对重金属有更高的消化吸收能力。
因此, 在选购服装时, 我们应尽量选择浅色的服装, 也不要一味地抵制化纤, 认为纯棉的就一定是最好的。不同种类的衣服有其独特的风格, 消费者应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衣服。总而言之, 浅色服装相对艳丽服装而言, 加工的工序更少, 安全性更高。此外, 我们可以做好以下五个防范步骤。
一是买前闻一闻。如果有芳香、发霉、煤油之类的味道, 说明衣服质量可能有问题。
二是谨防甲醛超标。买之前看标签的安全级别, 比如, 2岁以下的婴幼儿服装应符合A类产品的技术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应符合B类产品的技术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应符合C类产品的技术要求。
三是看颜色。尽量购买颜色比较素的衣服。
四是新买的衣服先清洗。这样可以洗去部分微生物, 减少衣服中可能残留的有害物质以及附着在上面的一些脏物。
个人简历的四大杀手范文第2篇
又离你那么远
咫尺之间
牵手却很难、很难
我是那
清翠的垂柳在岸
你是那
荡漾着细波的水面
阳光亲吻容颜
月辉馈赠牵绊
微风邀我舞蹁跹
细雨遗落她的缠绵
可是
我的心呀
你该知晓
丢在了哪一边
不管是树干的延展
还是树冠的顶端
共同拥有一个信念
向着水面,长一点、再长一点
透过你柔情似水的眼
看到了自己纤细的枝条
好想象那鱼儿在你的怀中
享受你深情的拥抱
可恨,
相思被谁阻挠
已经触及的幸福
突然被挽得好高、好高
(二)
寒流到
叶儿跌落
心憔悴
形容枯槁
春雷
吹响号角
你融入血脉
催生生命的绿色
恍然明了
你我此生
并非
距离遥遥
有你呵护
才有我的生机勃勃
我中有你
你就是我跳动的脉搏
不想
多情的风儿
吹动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