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剪纸——花瓶》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4
1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剪纸——花瓶》(精选7篇)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剪纸——花瓶》 第1篇

八年级美术师生共用导学案

剪纸

----花瓶

备课时间:

拟上课时间:

备课人:

导学目标:

1、了解花瓶的基本结构及特征,掌握剪花瓶的方法和步骤。

2、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花瓶,激发学生对剪纸兴趣。

导学重点:掌握剪花瓶的方法和步骤。导学难点:设计不同的花瓶。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看图片欣赏花瓶图片。(展示课件)2.欣赏一些花瓶的剪纸。(展示课件)

二、合作学习:(展示课件)

1、学习五折法。(教师示范)

(1)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叠,找出中心点。(2)以中心点为轴心,将三角形折叠成五等份角。

(3)以底边的中心点为轴心,将底边的一半折到五等分的4/5处。(4)将剩余的1/5折过来。

2、学生观察折叠好的纸,总结剪花瓶的方法和步骤。(1)将纸按五折法折好。(2)绘制花瓶的一半。(3)剪

3、演示构图、出示花瓶图片。

三、课堂测评:

自己制作一幅花瓶剪纸。

四、课堂交流:

相互说说,谁的花瓶剪得最好,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

上网欣赏图片,看看各种各样的花瓶剪纸。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剪纸——花瓶》 第2篇

【题目解说】

冬日里最使人兴奋的莫过于落雪,那纷飞的雪花,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飘飘洒洒,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银装素裹,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1924年暮北京的一场落雪,使鲁迅先生情思涌动,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雪》,今天让我们和鲁迅先生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散文诗】

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背景链接】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态度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字词全解】

⒈生难字词

磬口(qìng)忙碌(lù)脂粉奁(Iián)灼灼(zhuó)嘻笑(xī)褪(tuì)

朔方(shuo)凛冽(linlie)

⒉多音多义

褪褪(tùn)去褪(tuì)色

⒊词语补注博识:见识广博。凛冽:刺骨的寒冷。

①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②精魂:精灵,魂灵。③消释:消溶。④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句段解读】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剖析】强调学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剖析】“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坚强的内核别形容江南的雪的轻柔,和缓而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剖析】北方的雪就是死掉的雨,它是孤独的,它在完成升腾的过程中,是以死为代价的,正是他的献身精神,凝聚了所有坚强的内核。

【重点探究】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剖析】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主旨归纳】

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寄托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寄托

鲁迅对黑暗现实的顽强斗争。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愿望:改造旧

世界,创造新生活。

【写作借鉴】:

1.全文主要描写两幅雪景图,两相比照,相互映衬。如江南的雪:积雪滋润美艳,充

满生机突出“美”;运用修辞(比喻、拟人等),绘声绘色,虚实相生,工笔描绘,清新

明丽;朔方的雪:飞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突出“力”;夸张,粗线勾勒,写意为主。

2.通篇以描写为主,结尾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作者的情感全都隐含在字里行间。正因

为如此,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便有了很大的空间和多元解读。此外,本

文语言清新明丽,风格刚柔相济,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两种雪的特点和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

【结构图解】

【资料集锦】

写雪的诗句:

(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万籁人踪灭,千山鸟飞绝。

【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25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朔(shuò)方灼灼(zhuó)凛(lǐn)冽眷(juàn)念荷(hâ)戟 .....

彷(páng)徨褪(tuì)尽胭(yān)脂脂粉奁(lián)磬(qìng)口...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1)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2)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3)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

3.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灼灼:形容明亮。..

②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博识:学识丰富。..

③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

腾地闪烁。升腾:向上升起。弥漫:充满;布满。.

④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朔方: 北方。..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作用。(4分)

(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答: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突出了它的生机勃勃。

(2)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答: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朔方的雪的孤独而倔强的性格。

5.下列划横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葛非、顾俊两人配合默契,多次获得女子双打世界冠军,B

C

D同路人。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3分)

A.通过这次学习班的学习,使我的思想认识有了提高。

B.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季节。

C.中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

D.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注视和倾听着老师做实验。

7.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答: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对比中表现了对江南雪的喜爱和对

北方雪的赞美。

【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

㈠阅读原文字,完成8~12题。(17分)

8.品读江南的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一特点?你能看

出在这些句子中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吗?(4分)

答: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涵着生命,透露着生机。江南的雪,倾注着作者对

故乡的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9.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

什么作用?(3分)

答:表现了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遗憾和引起下文对朔方雪的描写和赞美。

10.作者是怎样描写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是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这些描写倾注了

作者对北方雪不畏严寒,在孤独中抗争、奋斗的赞美之情。

11.鲁迅从来写文章都惜墨如金,而这篇散文诗他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形象,你

是怎样理解的?(3分)

答:雪罗汉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但是它却很快消融,让作者感到

江南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恋的。这样的描写还自然引出对下文对朔方的雪的壮美的描述和歌

颂。

12.揣摩“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含义。(3分)

答: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

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它的不屈和献身,让它成为雨的精魂——坚强和不屈的精魂。

㈡阅读《雪》,完成12~16题。(18分)

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

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

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

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巳没膝。呼啸了

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

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于口中

滑脱而出,那种深透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

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

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

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道:

“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桀

骜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

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

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

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

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

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

花,自天空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选自《名家散文》 祝勇文)

12、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简洁,而意韵最丰厚”?(3分)

答: 国画落笔简约,留有空白(即留白),给人以想像的空间。

13、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③中“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

染出幽美的图影”一句的妙处。(3分)

答: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当时所见之景、所生之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14、第④段中有“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一句,其中“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指的是

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4分)

答:“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是指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1分)。读书的过程就是一种心

灵的旅程,所以说读书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3分)。(意思相近即可)。

15、第⑤段中作者说“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请你从文外举出一例

加以印证。(4分)

答:如文天祥在狱中吟出了宁死不屈的的诗篇。司马迁于逆境之中写出了“无韵之《离骚》”

——《史记》(举例恰当得3分)。

16、第⑤段末“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一句中“柳宗元心

底的境界”指的是什么?(4分)

答:寒寂寥中有牛命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只答出旺盛的生命力得1分,答出孤寂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得3分)。

【综合·展示个性的绿地】(1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

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类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

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

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

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

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4分)

答:短小真实即时方便(一词l分,共4分。若答“网络技术应用”可给l分)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3分)

答:徽博传递着众多人的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意思对即可。逗号前1分,逗号后

2分,共3分)

18.请写出“咏雪”的两句名句。(3分)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剪纸——花瓶》 第3篇

一、“导学案”的编写

编写过程认真执行总的指导思想是明确方向、明确依据、明确重心。导学案编写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明确分工,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利用集体智慧把导学案编写得知识体系完整,简洁明了,让教师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学生使用起来与教材相结合,体会到完成导学案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编写中需要贯彻的原则:探索性原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层次性原则,根据学情,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调动各类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定性定量原则,根据课时安排和学生的基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导学案”的编写分为“预学案”和“检测案”两部分内容,如: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第一节确定位置的“预习导学案”的编写:

(一)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式、方法,感受确定位置的多样性。(2)能比较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积累操作活动经验。

(二)学习重点:理解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三)学习难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学习过程:

1. 复习:

在数轴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呢?

2. 自主探究:

①(1)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的含义____(填“相同”或“不同”)。“6排3号”中的6表示___,3排6号中的6表示_____。

(2)如果将“6排3号”简记作(6,3),那么“3排6号”表示为______,(5,6)表示____

结论:生活中常常用“____”+“_____”确定位置。

(2)阅读课本第54页图3-1及课本的解答过程,我们知道:

生活中还可用“_____”+“____”确定位置。

③阅读课本第55页图3-2,请在图中找出汶川地震的震中。从中可知:生活中还可用“_____”+“______”确定位置。

④阅读课本第54页图3-3,说出“广州起义烈陵园”在______,“广州火车站”在______。这里用_____确定位置。

3. 合作交流:

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个数据。

4. 展示赏学: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检测案”的编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先易后难,有选择,有梯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完成相应的问题,都有所收获,这样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导学案组织合作学习

通过“预学案”学生明确目标,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当场解决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对一些重难点问题需要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合作讨论,促进各小组的共同成长。如八年级上“一次函数的应用”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基础上进行应用。导学案中设计这样的问题:根据图像一元一次方程0.5x+1=0与一次函数y=0.5x+1有什么联系?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数、形方面进行讨论,形成两种情况:

①从数方面看,当一次函数y=0.5x+1的函数值y=0时,相应的自变量x的值即为方程0.5x+1=0的解.

②从图像上看,函数y=0.5x+1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0.5x+1=0的解.

合作交流学习是教师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或者依靠单个力量较难以解决的而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发现的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在班内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踊跃代表本组发言。在发言时,其他组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自我反思,通过判断对问题的最优解法心中有数。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促进思维的发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在学生合作学习中,不可放任自流,教师要适时点拨讲解。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或生成的问题引导各组之间相互帮助解决;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或建构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节知识较繁杂或较零散时,及时引导并与学生共同归纳出具有合作交流价值的问题,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有困惑的问题,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与学生合作中,若发现影响本节教学的问题,则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三、展示赏学,鼓励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结合导学案,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合作交流过程中完成的情况,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根据实际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组内展示;一是班级展示。组内展示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个人当堂能解决的问题,对重难点问题在合作交流后整理出本组的意见在班级内展示交流。

展示过程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功夫。展示时要注意围绕教学的设计与教学的过程相结合,要注意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展示。教师依据课堂中学生展示交流的情况,要及时进行点拨,同时明确本节某些知识点或基本概念是否需要进一步延伸。对于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就不需要过多点评。展示赏学的时间控制要合理,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学过程中用好的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导学案”,进一步贯彻新课程要求,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导学案”教学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掌握的重要学习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生会学,学会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享受学习的快乐,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编写充分结合课标与教材,知识体系完整,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展示赏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信客》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 第4篇

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学习文章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2、把握文章脉络,品味语言特点。理解思想内容。

3、学习信客,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

相关知识:散文

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预习案

1、了解作者,摘录相关信息

2、阅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握文章脉络,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3、自我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唏嘘 (    ) 嫉妒(   ) 晦气 (   ) 噩耗 (   ) 猝然(   )  诺诺(      )

呵斥 (   ) 诘问(   ) 文绉绉 (     ) 焦灼 (   ) 伎俩 (     ) 吊唁 (   ) 跋涉 (   ) 颠沛 (      )

(2)解释下列词语:

长途跋涉:                                       吊唁:

穷愁潦倒:                                       劲厉:

鸡零狗碎:                                       诘问:

文绉绉:                                         颠沛:

(3)通过预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信客档案

探究案

(一)认识信客

1、文中提到两位信客,我们知道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的是年轻信客,为什么要先写老信客呢?

2、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作者着重写了信客的哪些事迹?

3、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4、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能否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字来概括?

(二)感悟信客

1、为什么作者倾注那么大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2、你认为文中的信客具有怎样的品质?谈谈你从信客身上得到的感悟。

(三)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质朴又精辟,找出你干兴趣的句子,读一读,谈谈那你的理解,在小组间交流。

(四)能力提升

1、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平凡的人?请举一例谈谈你的想法。

2、请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墓志铭)。

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农民的眼光里,有( ),有( );比较得多了,也有( ),有( )。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1.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

A.羡慕 嫉妒 嘲笑 轻蔑 B.嫉妒 嘲笑 轻蔑 羡慕

C.轻蔑 羡慕 嫉妒 嘲笑 D.羡慕 嫉妒 轻蔑 嘲笑

2.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  )

(2)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  )

(3)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

3.为什么老信客说“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用原话回答。

4.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要作为重点写?

答案:

1、D

2、行动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3、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方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4、代表家属料理同乡的后事,帮着家属张罗丧事,送死者的遗物。重点写这一事迹,表现了信客尽管忍屈受辱,也甘愿尽乡情乡谊的高尚品格。

《新闻》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 第5篇

学习目标

1.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重点1、把握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赏析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活动

查资料、说了解

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

知识链接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新闻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之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自主预习,问题导引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圈点勾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查工具书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基础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负隅()顽抗撰()写区域()芜()湖

歼()灭要塞()溃()退荻()港

(2)解释词语展示: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在文中圈点批注新闻的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3.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4.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可从顺序、详略等角度考虑)

三、赏读课文,揣摩语言。

朗读并划出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谈出感受。

(小组交流朗读感受,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然后准备班级交流。)

例如: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渡至”能否换成“越过”“到达”?去掉“二十四小时即已”,换成“共”好不好?)

可以另找一些语例,品味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鲜明生动的特点。

四、做课后题

五、研读课文,说发现。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细读文本,提出你认为有价值或不能解决的的问题。试着为自己的问题分类,如:知识类、内容类、结构类、感情类、写法类、拓展类等。

我的问题

(不少于三个)

小组问题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导学与训练6-13题

预习

六字诀:

查划写

记练思

学贵有疑

乐在解惑

校长寄语:自主、合作、探究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马说》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 第6篇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

3、培养振兴民族,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操。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师寄语: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案】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常常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

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散文家、诗人,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作品

一、课前自读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祗()槽枥()()石()骈()策()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疏通文意

【探究案】

二、合作学习

1、找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才美不外见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2、同桌结合,一人读课文,一人参考课下注释翻译。注意标注以下知识点:

三、找出疑难交流解决

四、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

(一)一字多义。2、词类活用。3、重点词语。4、重点句子。

1、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3、骈死于槽枥之间策之不以其道鸣之不能通其意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词类活用:

策之不以其道

(三)字词解释: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执策而临之

【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6、虽有千里之能

(四)翻译句子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骈死于槽枥之间: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其真无马邪?

6、其真不知马也:

五、读课文探究问题

1、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2、造成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原因

3、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是哪些,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拓展延伸

1、怎样理解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寓意?

2、成才的关键在于有无伯乐,还是在于有无日行千里的能力

七、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学后反思】

敬畏自然 导学案(八年级) 第7篇

【学习目标】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1、把握作者的观点。掌握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2、把握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前置自学】

一、初读课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斥()蓬蒿()咫尺()

狼藉()相形见绌()美味佳肴()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咫尺:

狼藉: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佳肴:

二、再读课文

1、本文谈论的内容是什么?

2、在人与自然这个问题上,作者是怎样认为的?

3、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提出问题:

二、()分析问题:

三、()解决问题: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合作探究】

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

论历史

人类:

人与自然相比论关系人类只是

人类:

论智慧

宇宙:自然智慧是大海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

人类常狭小。

2、

在大自然面前,

人类的智慧并3、

不值得骄傲

1、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

然智慧的深邃、高超

大自然2、

3、

1、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

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2、

宇宙是有生命的,

宇宙生命

结论是人类应该

【分组交流】

1、“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2、“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第三课时

【合作探究】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这此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②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④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拓展延伸】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不自量力陷阱呐喊沾沾自喜B.喜形于色窃笑佳肴狼藉班班

C.相形见拙呐喊演化美味佳肴D.精巧绝伦幼稚误解高深漠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类竟然不打自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的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3、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②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③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水是自然界的产物,

①然而,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正在不断逼近

③水千变万化,雕塑出清丽的湖泊,创造出富贵的湿地资源

④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A.④①②③B.④③①②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

5、仿例造句,表达对自然母亲的感恩之情:

感谢自然赐予我眼睛,让我看到如此壮美的山河;感谢自然赐予我 , 。

6、举例说明“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

7、读着作者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例: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达标评价】

【(教)学后反思】

答案

第一课时

【前置自学】

一、

1、2、(略)

二、

1、人与自然的关系。

2、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3、一、(1)提出问题:人类宣称“征服自然”是自不量力。

二、(2--10)分析问题: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三、(11)解决问题: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运用对比,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论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骄傲

人类1、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2、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

3、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4、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大自然1、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

2、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

3、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

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关系1、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2、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宇宙生命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因此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而非生命物质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结论是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分给交流】

1、“敬”就是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

“畏“就是爱护自然,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谐发展。

2、不是。人类在改造、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3、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形式不同,生

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

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第三课时

【合作探究】

1、①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矿、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

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②宇宙创造人类和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

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③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和种种存

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2、①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起强调作用。

②谁也不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语气更强烈。

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激发思考,语气强烈。

④你曾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语气强烈,催人沉思。

【拓展延伸】

1、D2、A

3、①比喻,反问②排比③反问,拟人

4、B5、6、7、(略)

相关文章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精选13篇)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第1篇安 保 合 同甲方:江苏天泰阀门有限公司 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

1
2025-09-15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精选6篇)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第1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第四单元学案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初中...

1
2025-09-15
贝壳的阅读答案

贝壳的阅读答案

贝壳的阅读答案(精选5篇)贝壳的阅读答案 第1篇1、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什么?你对结尾句怎样理解的.2、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什么?你对结尾句怎样...

1
2025-09-15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精选5篇)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第1篇班级综治总结班会时光荏苒,眨眼间又一年生活。为了能更好的发现班级工作中的...

1
2025-09-15
比喻力量的成语

比喻力量的成语

比喻力量的成语(精选9篇)比喻力量的成语 第1篇一、含有比喻的成语洞若观火 柔情似水 恩重如山 健壮如牛 胆小如鼠 大巧若拙 大智若...

1
2025-09-15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精选13篇)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第1篇()农银借合同字第号经中国农业银行___(下称贷款方)与___(下...

1
2025-09-15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精选3篇)《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第1篇夏完淳《别云间》阅读答案《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

1
2025-09-15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精选2篇)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第1篇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新校...

1
2025-09-15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