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活塞杆沉降监测系统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活塞杆沉降监测系统(精选4篇)

活塞杆沉降监测系统 第1篇

1 桥梁实时监测系统概述

桥梁实时监测系统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监测系统的研究探索阶段20世纪40-50年代, 由于战后急需对破损桥梁进行维修加固、重建, 加之资源紧张、缺少资金, 这就催生了工程师们对桥梁缺陷桥梁原因的调查以及相应的维修加固技术探索, 从而尽量减少因重建所带来的财力与物力上的压力, 但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通过人工巡查、目测的方式完成;第二阶段是理论发展阶段时间到了60-70年代, 桥梁监测系统迎来了其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 大量的对桥梁健康检测、监测的理论得以发展起来, 与其相对应的对桥梁状况评估的方法也不断粉墨登场, 这就给桥梁检测系统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阶段是实践完善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 伴随着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材料、网络技术等的不断发展, 桥梁的健康状况实时监测系统正朝着智能、经济、简便的方向不断完善。

现代桥梁实时监测系统主要包括4个方面:

1) 传感器系统:主要是指布设在需要实时监测的桥梁重要部位的传感器、应变器等硬件与其接口系统, 它们能实时监测桥梁相关系统的工作状况, 并进行信号的拾取与转换;

2) 信号采集系统:相当于一个信号收集的基站, 主要是指由安装在桥梁结构上或附近区域的信号放大器、传输光缆、计算机系统等共同工作所组成的一个工作系统, 它能对传感器系统发出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 并将其实时传输给信息分析系统;

3) 信息分析系统:该系统相当于桥梁实时监测系统的大脑, 它将采集系统所采集、传送过来的信号进行实时分析, 依据提前设置好的软件程序进行运算并将结果输出给桥梁状态评估系统;

4) 状态评估系统:通过事先依据相关规范、专家经验、实践经验、计算模型等设置好的桥梁健康状态评估软件, 状态评估系统可以将上一系统所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自行运算, 并最终会对桥梁实时状态做一个定性的判断, 然后以可视化或者数字化的方式反馈给相关工作人员。目前市场上现存的有些大型的、复杂的桥梁健康状态实时监测系统还包括数据储备系统和报警系统等两个甚至 更多、具备不同目的的子系统。

2 既有桥梁基础不均匀沉降监测系统发展思路

根据对市场上现有的基础沉降监测系统的调研, 以及对我国桥梁现状的统计,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来考虑对我国既有桥梁基础不均匀沉降实时监测系统的开发和应用:1) 在既有桥梁中, 中小型桥梁占93%左右, 所以, 对既有桥梁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实时监测系统应该更倾向于中小型桥梁, 尤其是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容易发生地基变形地区的重点交通线路上的中小型桥梁;2)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桥梁数量众多、相关监管单位资金有限、人力不足, 因此, 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发展应符合经济、高精度、高效率、易操作的要求;3) 应尽量利用我国现有的或者将具备的科技产品,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 发展具有高自主产权度的监测系统, 并为系统的升级预留接口通道;4) 应尽快制定相关规范, 对监测设备、项目、技术标准等作统一的规定、指导。

3 实时监测系统的开发

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以及对资料的整理、分析, 笔者发现:市场上现有的相关监测设备, 仅仅一个传感器单价最少就得4000元 (非可视化设备) 或25000元 (可视化设备) , 而且此类设备还普遍存在接口不通用、系统设置繁琐等缺点。依据现有的技术条件, 笔者将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 提出一种新型、高效、经济、易操作、自主产权度高的监测系统的开发设想。

3.1 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是集现有传感器系统与信号采集系统及信号分析系统的部分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监测系统的子系统, 它采用现有的激光、通讯及网络的相关技术, 可以对桥梁基础不均匀沉降进行实时监测, 并对监测结果、监测桥梁的桥址等信息进行信号的收集、转换与发送。该子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及北斗定位系统定位芯片。

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安装在每跨桥梁的两个墩 (台) 上, 相对称设置, 规格可采用量程100m、精度1mm或更高、抗干扰能力强的型号, 主要作用是测定相邻墩台是否发生不均匀沉降。北斗定位芯片是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的定位芯片, 主要作用是对桥址进行准确定位, 它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因为采用美国GPS定位系统而产生的附加费用。此外, 为了提高不均匀沉降的测量精度, 还可以在该子系统中加入高程测量的芯片, 这个芯片可以和定位芯片一起集成在激光接收器里以精简系统的尺寸规格。

3.2 信息分析系统

信息分析系统是由信号接收器、信息分析服务器和信号放大器及组成,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每座桥的每个测点进行分组编号, 并对由每个激光接收器所发出的信号依据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综合分析, 然后将分析结果传递给中央控制系统, 它的布置规格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监控桥梁的数量和间距决定。

3.3 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主要由终端服务器及显示器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北斗定位与通信系统接收由信息分析系统传递过来的桥梁基础不均匀沉降分析结果及对应桥梁桥址的实时信号, 并将信号进行处理, 以可视化的方式反映在相关工作人员面前, 便于工作人员对发生问题的桥梁进行及时处置。

这样, 新型的基础不均匀沉降实时监测系统就由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分析系统及中央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大大精简了现有的分析系统;此外, 由于北斗卫星系统的高效运营及我国激光产品的不断发展, 可以统一相关监测系统的信号接口, 并且大大降低建造成本。

4 分析与结论

通过对桥梁实时监测系统发展状况及现状的分析, 从我国国情出发, 提出了对我国既有桥梁基础不均匀沉降实时监测系统开发的大体思路, 并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提出了一种新型既有桥梁基础不均匀沉降监测系统的开发设想, 希望对监测系统的开发人员能给予帮助。

摘要:既有桥梁基础不均匀沉降是造成桥梁整体结构失稳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应用监测系统对桥梁基础不均匀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可以预防、减少由下部结构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甚至是桥梁整体结构的失稳和破坏。应用现有的激光技术、北斗卫星定位与通讯系统、无线传输手段等开发低成本、易操作、高精度的桥梁基础不均匀沉降监测系统是保障既有桥梁安全、稳定运营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既有桥梁,基础不均匀沉降,实时监测系统,开发

参考文献

[1]张莹.桥梁健康监测预警的实现[D].北京工商大学, 2007.

[2]王柏生.结构损伤检测与识别技术[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

[3]Stearn B.A New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Rich InternetApplications[J].IEEE Internet Computing, 2007, 11 (3) :67-73.

[4]李惠, 周文松, 欧进萍, 等.大型桥梁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集成技术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6, 39 (2) :46-52.

[5]韩大建, 谢峻.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技术的近期研究进展[J].桥梁建设, 2002, 11 (6) :69-73.

[6]项海帆.高等桥梁理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7]张宇辉,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与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活塞杆沉降监测系统 第2篇

关键词:传感器 变电站 沉降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打桩监测法、水平板面沉降法:这几种方法均具有实施成本低,操作简便,测试简单的优点。打桩监测法是通过将木桩配合钢钎同时锲入地面中,然后测试人员利用水准仪持平衡量地面表面的沉降量,但本方法的缺点在于一个监测点桩只能用来观察选定监测土基上定点的沉降,只能测定观察地表面的沉降值,但是无法观察到土基内部的沉降情况。

(2)水壓式剖面沉降测量法: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方法是水压式剖面沉降测量仪的使用,本方法的原理是将沉降管埋设在需观测的路基中,在沉降管内安装有位移探测器,位移探测器只能通过控制电缆和测量仪器相连接,探测器检测到路基位移变化后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测量仪器,测量仪器转换回显示出观测路基的位移数据。沉降管的材料一般为PVC管,探测器主要由小探头、注水塑管、注水构架组成,探头内的传感部件是静水压力传感器。本方法的缺点在于造价稍高并且测量结果精度不高,存在一定的

误差。

(3)光纤光栅传感器沉降监测:根据电力设备及构架分布位置,安装光纤光栅传感器,铺设长距离光纤把所有光纤光栅传感器连接组网,使用多通道光纤光栅调制仪定时发射激光,并分析激光波长变化,得到沉降的初始数据,通过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上传至控制室,最后利用数据分析库和故障报警软件,结合基础数据,得到最终沉降数据和故障报警信息。

2 项目理论和实践依据

监测变电所沉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如果仅仅依靠人工使用测量仪器采集数据,不仅耗时耗力,而且精确度也不高。本系统根据监测的原则和目的,结合当前研究土壤沉降监测方法的弊端,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软土基变电所沉降监测及风险评价系统,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1)采集原始数据。系统几乎不需要人工来进行操作,能够定时、自动获取沉降原始位移数据,数据在系统控制下可立即传回监测中心进行数据处理。数据采集方式不仅方便而且造价较为低廉,这是本监控系统的一大优点。

(2)处理原始数据。大量的沉降位移原始数据传回监测中心后仅靠人工来处理和分析从实际上来说不可行。本监控系统的数据库软件可以根据设定的功能需要自动处理位移原始数据,并且在应用程序的帮助下自动绘制沉降曲线,使系统应用者能够直观的查看路基沉降状况,同时功能监测软件能够对未来沉降进行预测并且评估沉降对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带来的风险。

3 项目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软土基变电所沉降监测及风险评价系统的系统构架如图1。

软土基变电所沉降监测及风险评价系统包括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分析处理子系统、沉降预测子系统、风险评价评定子系统,各个系统之间紧密结合、协调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子系统缺一不可。

(1)数据采集子系统:对重要监测点放置光纤传感器监测节点,监测节点具有采集数据的能力;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显示监测信息的能力:能根据需要显示监测目标的信息;能接收并实施远程信息的能力。

(2)数据分析和处理子系统:光纤传感器测量到的沉降实时状态信号每隔4~8 h经过信号传输与采集系统送到监测中心,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判断,从而对变电所框架状态进行评估。若监测到的关键健康参数超过设定的阈值,则发出预警信号。分析变电所不均匀沉降对框架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会引起上部框架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使上部结构倾斜。因此,有必要就不均匀沉降对框架结构受力变形影响作进一步的研究。数据分析和处理子系统亦可以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完成查询历史数据、制表、绘图等工作。

(3)沉降预测子系统:基于实测数据利用组合预测法对变电所沉降单点或多点进行沉降预测。

(4)风险评估子系统:结合专家库评估沉降对一、二次设备造成的危险性。

4 结语

该文完成基于无线传感器的变电所沉降监测系统,提出了变电所沉降状态信息采集和处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对沉降进行预测并且实现预警.该系统能够加强电网的运行可靠性,提高电网水平,同时为电网环境信息采集的智能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冬青,李刚,何飞跃.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的设计[J].电网技术,2010(10).

活塞杆沉降监测系统 第3篇

东莞—惠州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常平—常平东站区间暗挖隧道下穿广深铁路Ⅰ、Ⅱ、Ⅲ线情况见表1。暗挖隧道区段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填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 、第四系残积层, 下伏基岩为前震旦系混合片麻岩。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 采用马蹄形断面;衬砌结构采用复合式衬砌, 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施作全包防水层, 二次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浇筑。隧道为两条双洞单线隧道。

根据设计要求, 隧道暗挖施工进入影响作用分界里程范围至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完成一个月后, 需对广深铁路Ⅰ、Ⅱ、Ⅲ线进行监控量测, 连续监测施工影响范围的路基沉降、接触网立柱和信号机等附属设施基础的沉降, 以及轨道几何状态变化情况, 为信息化施工提供可靠数据, 确保施工期间广深铁路Ⅰ、Ⅱ、Ⅲ线的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

广深铁路Ⅰ、Ⅱ、Ⅲ线为客运专线, 线路等级高, 动车组列车行车密度大, 采用通常人工水准测量对路基沉降进行监测, 其受行车影响大, 效率低, 难以每天多次连续监测, 且在路基上进行监测作业, 对行车安全和监测人员安全造成隐患。因此, 采用全站仪自动监测系统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进行监测。在此分析基于全站仪的自动监测系统构成、自动监测技术方法、自动监测信息传输与控制技术方法, 以及现场实际应用情况。

2 沉降监测

(1) 监测项目。随着隧道开挖施工, 其上方及侧向土压力发生改变。为保证广深铁路Ⅰ、Ⅱ、Ⅲ线运输安全, 设计单位在设计图上标定了下穿Ⅰ、Ⅱ、Ⅲ线地段的影响作用分界里程, 其监测项目为既有铁路路基沉降、接触网立柱和信号机等附属设施基础沉降。

(2) 沉降监测点布设。根据设计要求, 隧道下穿地段影响作用范围的既有铁路路基沉降监测点设置在路基两侧路肩, 按每10 m间距布设1个, 每个接触网立柱基础布设1个, 每个信号机基础布设1个。路基沉降布设25个监测点, 接触网立柱基础和信号机基础沉降各布设4个监测点。

(3) 监测设备。采用带精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自动监测系统。

(4) 沉降监测精度和技术要求。对变形测量精度等级按三等要求 (见表2) ;对带精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见表3。

(5) 监测频率。根据设计要求, 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铁路路基沉降监测频率不得低于常规项目监测频率的2~3倍。沉降监测频率根据路基边坡坡脚距开挖面的水平距离确定 (见表4) 。

(6) 监测控制值与警戒值。根据设计要求, 隧道下穿施工对广深铁路Ⅰ、Ⅱ、Ⅲ线的沉降监测控制建议值与警戒值见表5。

3 自动监测技术

3.1 自动监测系统组成

自动监测系统由监测、基准、测站和控制中心组成。

(1) 监测部分。由安装有L形小棱镜的沉降监测点组成, 直接反映监测点的沉降情况。路基沉降监测是在路肩两侧监测点位置埋设混凝土方墩, 混凝土方墩中植入螺栓, 通过圆钢支架安装小棱镜;接触网立柱基础和信号机基础可直接通过圆钢支架安装小棱镜。小棱镜安装高度根据现场实际观测条件和通视力情况确定。

(2) 基准部分。检核测站的稳定性, 并对测站位置变化作出修正。根据有关规范和现场实际情况, 设定3个基准点, 安装了3个L形小棱镜。基准点设在隧道下穿施工影响作用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3) 测站部分。是整个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 由全自动全站仪、数据通信设备、供电设备及其他附件组成。根据工程现场条件, 在隧道施工影响作用范围以外的广深铁路Ⅳ线 (里程DK92+171) 路基旁涵洞顶板上面通视条件较好的位置布设1个测站, 测站采用钢管混泥土强制对中墩。测站部分安装了仪器支座, 在仪器支座的钢管混泥土强制对中墩中植入螺栓, 用于安装全站仪。仪器支座可用于架设数据通信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 同时配备防护设施, 保证仪器安全。测站部分还安装了由太阳能 (500 W) 和UPS蓄电池组成的供电电源, 可向设备24 h供电, 以及安装了防雷避雷装置。

mm

(4) 控制中心。是数据收发的控制终端, 由微机、通信设备、GEOMOS软件等组成。通过通信及互联网授权, 以无线发送方式派发指令, 控制仪器数据采集和接收, 并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3.2 自动监测信息系统

为保证监测成果的及时性、有效性, 自动监测及信息管理系统采用GEOMOS自动监测系统, 其流程见图1。

GEOMOS自动监测系统是基于精密全自动全站仪开发的适合各种不同需求的现代高科技实时监测系统。

(1) 硬件环境。GEOMOS自动监测系统硬件包括全站仪、计算机及其他一些附件, 采用的是精度高、稳定性好的全自动马达驱动全站仪。工程采用的徕卡TS15a型全站仪测角精度达到1", 测距精度达到1 mm+2 ppm。

(2) 软件环境。GEOMOS软件主要分为监测和分析两部分。监测部分是数据采集和计算的中央控制单元, 用于仪器控制、多种限差实时检核及报警、实时图形化显示系统状态和数据等。分析部分主要是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进行在线和离线数据分析、图形化与数字化时间序列分析, 生成监测站点图和进行数据粗差探测及剔除等。GEOMOS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加入气象传感器, 对测量时大气环境等造成的影响进行改正。GEOMOS软件通过控制全站仪实现监测数据采集, 并通过优化算法输出各监测点的高程。

3.3 精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见图2。在O点安置仪器进行观测, 观测到O到A点的水平距离OB点和水平面的夹角, 待A点有高差变化后, 再观测到OA'点和水平面的夹角。

3.4 精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分析

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中, 采用视距≤300 m、俯视角≤15°和四侧回, 按照误差传播定律计算高程中误差。采用测距精度1 mm+2 ppm、测角精度1″的全站仪, 并采用四测回, 计算得到的高程中误差满足高程精度小于1 mm的要求。

4 自动监测结果分析

广深铁路Ⅰ、Ⅱ、Ⅲ线路基沉降监测于2012年10月10日—2013年7月21日。按表4的沉降监测频率进行监测, 累计监测994次。

4.1 沉降曲线分析

根据每周星期五的监测周报数据统计绘制的路基沉降曲线见图3, 接触网立柱基础沉降曲线见图4, 信号机基础沉降曲线见图5, 并对图3—图5进行分析。

(1) 路基、接触网立柱基础及信号机基础沉降曲线呈缓慢平稳发展, 没有出现陡降现象;各监测点沉降曲线呈平缓规则排列, 说明暗挖隧道下穿施工期间围岩稳定, 路基、接触网立柱基础及信号机基础没有出现异常沉降。

(2) 沉降曲线均在沉降坐标10 m m以内, 说明暗挖隧道下穿施工期间路基、接触网立柱基础及信号机基础沉降没有达到警戒值15 mm。

(3) 所有沉降曲线的尾部基本达到水平线, 说明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完成一个月后, 路基、接触网立柱基础及信号机基础沉降已经稳定, 可以停止监测。

4.2 沉降数据统计分析

根据每月最后一天的监测月报数据统计, 对2012年10月—2013年7月的监测月报进行分析。监测期间, 路基月沉降值在-0.4~2.3 mm, 单月最大沉降值为2012年12月的2.3 mm;信号机基础月沉降值在-0.5~1.3 mm, 单月最大沉降值为2013年1月的1.3 mm;接触网立柱基础月沉降值在-0.4~2.1 mm, 单月最大沉降值为2012年12月的2.1 mm, 路基、接触网立柱基础及信号机基础的单月沉降值较小, 没有达到警戒值15 mm。监测结束时的路基累计沉降最大值为6.1 mm, 信号机基础累计沉降最大值为2.7 mm, 接触网立柱基础累计沉降最大值为5.3 mm, 路基、接触网立柱基础及信号机基础的累计沉降值没有达到警戒值15 mm。

5 结论

(1) 基于自动全站仪的自动监测系统首次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计算, 监测人员无需进入现场进行作业, 确保行车和施工安全。

(2) 基于自动全站仪的自动监测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监测频率, 可按沉降监测频率对路基24 h进行实时监测, 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

(3) 暗挖隧道下穿施工期间, 广深铁路Ⅰ、Ⅱ、Ⅲ线的路基、接触网立柱基础及信号机基础沉降曲线呈缓慢平稳发展, 没有出现陡降现象。累计沉降值较小且最终趋于稳定, 没有达到警戒值15 mm。施工期间, 没有启动应急预案和任何线路维修措施。

(4) 工程应用表明, 采用基于自动全站仪的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线路基沉降可行。

参考文献

[1]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S].

[2]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S].

[3]李广晔, 兰雁.强制对中观测墩的制作[J].地矿测绘, 2004 (3) .

[4]谷川, 杨元伟.全站仪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J].铁道勘察, 2011 (5) .

活塞杆沉降监测系统 第4篇

关键词:往复压缩机,活塞沉降数据分析图,偏心设计,支撑环

往复式压缩机活塞沉降数据的确定常用方法有:安装状态监测系统进行监测、拆卸气缸端盖进行检查。安装状态监测系统可连续在线指示活塞杆运动的最大幅度, 确定活塞的沉降数据。但是状态监测系统的普及还需一个过程。拆卸气缸端盖检查活塞沉降数据, 获取数据准确, 但是此方法耗时费力需多工种配合。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操作方法, 采用百分表测量法检查活塞杆沉降数据, 根据百分表数据与活塞沉降关系, 绘制活塞沉降数据分析图。在检维修中采用本方法一次采集数据参照活塞沉降数据分析图, 快捷准确的掌握活塞沉降数据。避免了气缸衬套的磨损。其优点为单工种操作、工作效率高、确认活塞沉降数据准确。

某厂一台往复式压缩机累计运行180 d, 运行能力因达不到工艺要求, 检查发现二段缸缸套严重磨损, 活塞环槽、支撑环和活塞环磨损等问题。分析处理故障后, 经采用百分表测量法检查活塞杆沉降数据, 配合图表法确定活塞工作状态。通过日常维护检查准确了解活塞沉降数据, 经过1年的运行维护实践, 压缩机运行平稳运行能力满足工艺要求, 避免了气缸磨损的问题。

一、气缸组件检查情况

(1) 气阀较脏, 气阀表面有颗粒物。

(2) 活塞止点间隙及与气缸的径向间隙见表1。

(3) 往复压缩机的二段活塞发生磨损, 磨损范围圆周方向约150 mm, 轴向活塞全程300 mm, 径向深0.85 mm。如图1所示。

(4) 支撑环槽、活塞环槽检修测量数据见表2。

(5) 往复压缩机的二段的活塞环与支撑环均发生磨损现象。

(6) 往复压缩机的二段的活塞衬套磨损, 磨损范围圆周方向约150 mm, 轴向长530 mm, 径向深0.8 mm。若伤痕深达1.5 mm、3~5 mm以上时, 需进行镗缸修理。如图2所示。

二、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1. 冷却系统

气缸冷却水系统中的管路因为结垢严重, 从而使冷却效果达不到工艺要求, 使活塞与气缸工作温度升高。摩擦过热情况可引起两种后果, 一是在较高的温度下使摩擦副加快磨损;二是热量不断积聚, 直至烧毁摩擦表面, 酿成重大事故。改善水质并疏通结垢管路, 解决冷却系统问题。

2. 气阀

气阀较脏有夹带介质颗粒现象, 介质夹带颗粒就会有部分杂质嵌入支承环、活塞环表面。造成相关间隙变小, 加速支承环、活塞环的不均匀磨损。严重降低支承环、活塞环的使用周期。引起缸套非正常磨损。加强介质过滤, 避免夹带颗粒现象的发生。

3. 活塞沉降检测

活塞支撑环磨损的沉降量在不拆卸气缸端盖的情况下无法准确测量, 造成运行状态无法控制。采用百分表法检查活塞杆下沉量, 确定活塞沉降数据。解决日常维护无法确定活塞沉降数据的问题。

三、百分表法确定活塞沉降数据的操作方法

1. 百分表安装方法。

如图3将两套百分表架固定在机体上, 安装百分表两表距离200 mm, 百分表表杆垂直于活塞杆外圆顶部。百分表预压缩调整在2~3 mm, 测量之前轻轻抽动百分表杆3~4次, 若每次均能恢复零位置时, 说明百分表已安装牢固。

2. 百分表数据采集过程

该往复压缩机活塞与支撑环的配合采用偏心设计, 活塞与气缸的圆周方向安装位置改变, 活塞与气缸的径向间隙随之改变。活塞与气缸下间隙调节范围在0.9~2.7 mm。采集百分表数据时, 将活塞由曲轴侧后止点向气缸端盖方向盘车到前止点, 记录百分表数据。活塞与气缸下间隙以每下降0.45 mm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工作, 共采集5次。见表3活塞沉降数据采集表。

3. 百分表法确定活塞沉降数据的应用

以上数据反复测量确定有效后, 根据百分表数据与活塞沉降关系, 绘制活塞沉降数据分析图, 见图4。在日常维护中不用拆卸气缸端盖, 采用百分表法检查一次获得数据参照活塞沉降数据分析图, 快捷准确的确认活塞沉降数据。如压缩机运行3个月进行维护, 对于活塞沉降数据的检查, 通过视窗采用本方法采集百分表数据, 对照图4即可确定活塞沉降数据。百分表数据为0.106 mm, 活塞与气缸下间隙查图可知为0.9 mm。

4. 活塞杆下沉发生变化的原因

活塞杆与十字头的连接处松动、活塞杆的直线度改变及活塞支撑环磨损。

四、结语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