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会社团性质和组织结构(精选5篇)
红会社团性质和组织结构 第1篇
社团性质
北方工业大学红十字会成立于1989年1月20日,至今已经有29年,是一个公益性组织。我们一直秉承着公益的目的举办或参与志愿活动,以期对校内同学们有所帮助。同时我们致力于传递正能量,时刻不忘七项基本原则,以人道为核心,坚持人道主义。在历次活动中都有所体现。
组织结构
红会分为:
办公室部、组织部、活动部、宣传部、手语部五个部门 会长、副会长
各部部长和副部长 干事、会员
(一)部长的职能
(一)主要职能:
1、负责红会协会会内、社外各项具体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根据学生工作部(处)关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青春红丝带北方工业大学红会自身发展需要,开展各项活动;
2、负责各项活动策划书等相关文件资料的撰写;
3、负责收集并汇总各项活动的策划以及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文件资料;
4、负责维持并加强青春红丝带北方工业大学红会与校内外其他学生组织的友好关系,加强协会内部各部门的联系和沟通;
5、安排各项活动的人手调配,并及时向会长反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二)(副)部长的职能:
负责人(部长)的主要职责是全面主持组织部工作,具体职责包括:
1、明确部门及社内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完成各项活动的策划;
2、保证青春红丝带北方工业大学红会各项传统活动的顺利开展,并能举办创造性新活动;
3、不定期对部内成员进行活动组织策划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部内成员的综合能力;
4、召开部门例会及临时会议,探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安排本部门其他成员完成相应的工作;
6、协助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保证社内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1)组织例会(各部部长)
作为部长,组织例会是必须的,当然,与红会大型例会不同,组织部的例会在人数上就会有所区别,内容上也不会相似。
组织部的例会仅涉及我会内部的内容,不会涉及大会的内容,这也是为了精简例会,节约时间和大家的脑容量,毕竟很少有人会喜欢开会,尤其是那些看起来一点用处都没有的会议。
部长秉承长话短说句句精髓的理念开会,致力于反思好过去,安排好未来,组织部强大的组织能力将派上用场。2)办公室部
管理组织内部的财务,重要文档,以及沟通各个部门。有需要经费预算的地方,要尽量配合各部,核实并在得到批准情况下,使用符合实际的花费;写出每一笔经费预算开支,以便于报销处理(报销时附正规发票)。3)活动部
活动部,顾名思义即为组织活动之意,然并非所有活动均属于组织部组织,我部在活动中将致力于敲定活动的主要细节,使活动的进行顺序,活动的形式以及活动的预算估计。
当然,这些活动细节仍需要与各部门配合,要结合实际情况敲定。
人手调配:人手仍在组织活动的考虑范围之内,活动应该包括红会内所有人手,并将人数及任务对应清楚 2)
组织部
组织部的策划形式主要以策划案体现,一个策划案中会有特定的格式在百度上有所说明,在此我就不赘述了,当然,一个合格的策划案应该建立在可行之上,这就要求策划者将所有细节考虑清楚,策划案的难点不是策划案的完成,而是策划案的细节考虑和应急预案,同时,详尽不等于罗嗦,一个完美的策划案应该包括如下要求
①:方案可行,考虑到组织的现有情况和个人实力 ②:策划细节完备,考虑到各个细节的安排
③:应急预案完备,考虑到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在应急预案中写出相应解决或替代方案
④:格式清晰,分类明确,使实施者一目了然 ⑤:语言精简不赘述,使实施者能够准确抓住要点 策划案的能力来源于不断的实践,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不断提升思维的维度,以及思考的全面性,故而想提升组织能力的可以来组织部写写策划,当然失误也是正常的,无需气馁,假以时日一定有所收获。活动经费预算 4)宣传部
宣传红会,在招新,活动宣传,活动后呈现出精彩瞬间,为防艾宣传助力。5)手语部
手语课堂,会内手语老师(在校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教授手语知识,带领手语课堂优秀成员参加首都高校手语比赛。主要参与校外青春红丝带活动,聋人骑行等。
八、活动安全
对于大型活动和户外活动,要成立安全小组,指定第一安全负责人,充分考虑安全隐患,把人身安全放在活动开展的首要位置。在策划书的结尾,除写明策划单位、策划时间以外,协会负责人须亲自签名,并盖上协会印章,以示责任。
附:注意事项
1、本策划书格式要求只提供基本参考方面,为必须内容。在此基础上,社团策划书可以根据活动大小与类型适当添加、灵活书写,做到内容充实、版面安排得当。
2、本策划书格式要求只对策划内容作出规定,策划书字体、版面排版得当等不作统一要求,但各社团要保证策划书样式规范、美观。
3、如有附件(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奖项设置等)可以附于策划书后面,作为附录部分。
4、策划书电子版须妥善保管,以备后用。
5、活动策划书应尽量于5—7天前上交活动管理部。6)会员参与活动
红会的每一个人都会参与到活动现场的布置以及服务中,在活动中与其他人磨合,熟悉,与之友。活动不仅仅是公益性质的付出,更是大家成长的过程,没有人会逃避,组织部组织完活动的时候,活动现场则是自我检验的时候,当然,活动现场的组织部成员依旧有着他的闪光点,策划案再完美也由不周的地方,毕竟策划的时候一切都是预测,所以组织部成员要随时警惕意外发生,并及时修正,同时吸取教训争取能在下次更完美。
三·组织部未来构想 1)人数准备
干事并不需要太多人,精兵简政,适合的人数有最大的效率,我会都是精英,其实20-30即可,多了反而会有混乱,主要人力都在策划讨论上,人不在多。2)活动(会内活动)
红会活动好,我们会有必做和选作两种,必做则是作为公益人应该去做的内心义务,比如防艾宣传,关爱弱势群体,手语大赛之流当然还有部分培训,我们还有不定期大歌星刷夜活动~麦霸等你打擂哦~ 3)活动(内部活动)
活动除了必做之外,一般以部长的带领为主,大家提议为辅,我们选择很多,当然第一条就是吃!各种聚餐让你口不暇接,不止局限于校内哦~~~自然不能只有吃,我部也有不定期与其他部门一起的刷夜,巩固感情嘛~~当然还有健康的活动供你选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毗邻香山,如此资源应该充分利用,所以集体爬山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原则,我们会征得大多数人的意见`(*∩_∩*)′。4)干事培养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知识即美德”这是非常正确的,不只是公益活动需要专业知识,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专业知识,只有一颗热爱公益的心远远不够不能保证就能帮助他人,所以我们的会长和部长为了未来发展会进行干事培训,传授各种失败总结的经验,如果有想提升各种能力的快快投入我们的怀抱吧!5)大型活动筹备
大型活动一定不是来源于一个个人,一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大型活动自然是指类似手语大赛的活动,不但活动的重要性是五星,影响力也是一流,这种活动自然也不能一蹴而就,我们会提前很久就开关于活动的例会然后组织部将会进行组织策划,并且将策划反复核查最后敲定,当然组织模式一定是要在定稿之前开一次例会讨论活动事项,最大程度规避失误。6)会内任务包揽情况
在未来活动中,我部门承办的活动自然不止手语大赛,我们将会将触手伸向各大活动,来者不拒,在第一时间布置任务,为成员争取足够的锻炼机会,时间上也要足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每一个成员大成来组织部的锻炼目的。7)成员相处方式
河蟹满地爬是再好不过的了,唯一允许吵架的时候是定策划细节的时候,平时吵架一经发现一定不能姑息,一个集体最重要的就是团结,定策划细节的时候可以吵架也不是真的吵架,而是可以辩论,允许情绪激动,但是不能有人身攻击,小矛盾化解,大矛盾不出现。组织部人不会太多但是都是一家人。8)工作方式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此乃上选。作风优良,组内成员团结,工作状态紧张,不拖沓不以截止期为完成时间,对待问题严肃,不在应该紧张的工作时间嬉闹,平时聚会时候活泼,巩固感情,并进行紧张活动之后的放松。
红会社团性质和组织结构 第2篇
关键词:热处理,FTO薄膜,结构,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1 引言
F掺杂的Sn O2 (FTO) , 是一种重要的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 FTO薄膜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好的导电性以及优良的热学稳定性[1,2]。近年来, FTO薄膜在太阳能电池、气敏传感器和液晶显示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4,5],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FTO薄膜的制备方法很多:主要的物理方法包括各种真空蒸发镀膜技术、溅射镀膜技术、离子辅助沉积镀膜技术等;主要的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喷雾热解法等[6,7,8]。利用不同方法制备的FTO薄膜的晶体结构、光电性质存在很大差异, 除此之外, 不同条件 (包括退火温度、退火气体等) 的热处理将会对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产生重要影响, 进而引起其光电性质的变化。本文系统研究了在O2氛围中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对FTO薄膜结构、形貌和光电性质的影响。
2 实验
FTO薄膜由珠海凯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制备方法为化学气相沉积法, 厚度约为1μm。我们将大片的FTO薄膜切割成完全相同的小片样品, 采用OTF-1200X退火炉对小片样品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退火氛围为O2, 退火温度从200℃到500℃。升温速率为4℃/min, 达到目标温度后维持1 h, 然后再以4℃/min的速率降到室温。用D/MAX-2500 (Ka) X-射线衍射仪测量了FTO样品的X-射线衍射 (XRD) 谱, 用S-4800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了样品的表面形貌, UV-3101 PC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了样品在200~800 nm波长范围内的透射谱, 用物理性能测试系统 (PPMS) 测量了样品的电阻率、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
3 结果与讨论
3.1 热处理对FTO薄膜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图1为经不同温度热处理的FTO薄膜的X-射线衍射谱。从图中可以看出, 退火前后, 所有的样品均具有四方晶系金红石结构, 择优取向为 (200) , 说明退火并没有改变样品的晶体结构。在图中, 除了对应于金红石结构Sn O2的衍射峰外, 未发现任何其它杂相的衍射峰, 说明在所有的样品中F替代了晶格中的O, 热处理并没有在样品产生氟的化合物等的杂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 样品衍射峰的半高宽 (FWHM) 变窄, 表明退火作用使薄膜中的晶粒不断晶化, 结晶度变好。
图2为不同温度退火后FTO薄膜表面的SEM图。从图中可以看到, 经退火处理后, FTO薄膜表面颗粒更加连续和致密, 尺寸相对较大的颗粒的数目增多, 薄膜的结晶度逐渐升高。我们在图2所示的4种不同退火条件的SEM图中各随机选取了100个颗粒, 对其直径分别进行了统计, 得到颗粒直径分布的直方图, 并用高斯方程拟合分布数据, 得到样品的平均颗粒尺寸。结果发现, 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 样品的颗粒尺寸从193 nm逐渐增大到218 nm。颗粒尺寸的增大是由于退火提高了样品的结晶质量, 这一结果与XRD的分析结果一致。
3.2 热处理对FTO薄膜可见光透射率和光学带隙的影响
可见光范围的光透射率是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重要的光学参数, 它对薄膜的实际应用具有直接影响。图3为经不同退火温度处理的FTO薄膜的光透射率随入射波波长的变化关系图, 入射波波长在200~800 nm范围。由图可见, 在可见光范围内, 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 薄膜的透射率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在300℃条件下退火的样品其可见光透过率达到最大值83%, 随着退火温度的继续升高, 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开始下降, 在500℃时达到最小值72%。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在相对较低的退火温度时 (小于等于300℃) , 随着退火的进行, 样品的结晶度和表面致密程度均有所提高, 薄膜对光的吸收和反射将会减小, 所以透射率增加;当退火温度高于300℃时, 颗粒尺寸持续增大, 会使得样品表面的粗糙度增大, 因而对光的散射增加从而降低了透射率。
图3中的插图给出了样品的光学带隙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关系, 可以看到, 在低于300℃退火时, 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 FTO薄膜的光学带隙增加, 当退火温度高于300℃时, 随退火温度的增加, 薄膜的光学带隙反而减小。低的退火温度使得样品的晶格结构得到改善, 颗粒尺寸增加, 减小了晶界处的能量势垒, 降低了势垒对载流子的捕获, 因此提高了载流子浓度, Burstein-Moss效应[9]使得光学带隙变宽。高的退火温度下, 氧空位被部分填补, 载流子浓度下降, 因而光学带隙变窄。
3.3 热处理对FTO薄膜电学性质的影响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实际应用要求其不仅要具有优异的光学透过性, 还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图4表示经不同温度热处理的样品在室温下的电学参数 (电阻率、载流子浓度、霍尔迁移率) 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到电学参数与退火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未退火的样品电阻率为1.07103Ωcm, 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 电阻率逐渐减小。当退火温度为300℃时电阻率达到最低值2.9710-4Ωcm。进一步提高退火温度, 电阻率开始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载流子浓度和霍尔迁移率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关系与电阻率的变化相反。样品的导电特性在退火温度为300℃时达到了最佳值。前面SEM的结果显示样品的颗粒尺寸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而出现变大的趋势, 颗粒尺寸的增大对样品的电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10]:首先, 大的颗粒尺寸可以减小晶界势垒, 降低势垒对载流子浓度的捕获, 因而增加了样品的载流子浓度;另一方面, 大的颗粒尺寸可以降低晶界散射, 增加样品的迁移率。因此, 电阻率随退火温度的增加而降低以及载流子浓度和霍尔迁移率随退火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均是源于样品颗粒尺寸的变大。但是这种效应只发生在低的退火温度下, 当退火温度大于300℃后,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提高, 虽然样品的颗粒尺寸继续增大, 但电阻率不再减小反而开始变大, 载流子浓度以及霍尔迁移率开始减小。众所周知, 氧空位作为施主, 是Sn O2, In2O3, Zn O等透明导电氧化物中载流子的重要来源[11,12]。在高的退火温度下, O2对样品中氧空位的影响不容忽略。此时, 颗粒尺寸的变化对样品电学性质的影响变得比较微弱 (在这里, 样品的平均颗粒尺寸的变化量很小, 最大的平均颗粒尺寸仅是最小时的1.13倍) , 氧空位被填补这一效应变得相对显著, 因此虽然颗粒尺寸仍然增大, 但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减小, 因而电阻率增加。
4 结论
热处理可以用于改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结构和光电学特性, 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薄膜。本文系统研究了退火温度对FTO薄膜的结构、形貌、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的影响。当退火温度较低时, 样品的结晶度和表面致密程度均有所提高, 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和导电性得到改善;随着退火温度的进一步升高, FTO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和导电性变差。在退火温度为300℃时, 得到了具有最优光电特性的FTO薄膜。
参考文献
[1]Liao B H, Kuo C C, Chen P J, et al.Fluorine-doped tin oxide films grown by pulsed direct current magnetron sputtering with an Sn target[J].Appl.Opt., 2011, 50 (9) :C106-C110.
[2]Shanthi E, Banerjee A, Dutta V, et al.Electr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in oxide films doped with F and (Sb+F) [J].J.Appl.Phys., 1982, 53 (3) :1615-1621.
[3]Kim H, Kushto G P, Auyeung R C Y, et al.Optimization of F-doped SnO2electrodes for organic photovoltaic devices[J].Applied Physics A., 2008, 93 (2) :521-526.
[4]Hu Z, Zhang J, Hao Q, et al.Highly efficient organic photovoltaic devices using F-doped SnO2anodes[J].Appl.Phys.Lett., 2011, 98 (12) :123302.
[5]Baek W H, Choi M, Yoon T S, et al.Use of fluorine-doped tin oxide instead of indium tin oxide in highly efficient air-fabricated inverted polymer solar cells[J].Appl.Phys.Lett., 2010, 96 (13) :133506.
[6]Afify H H, Momtaz R S, and Badawy W A, et al.Som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luorine-doped SnO2films prepared by spray pyrolysis[J].J.Mater.Sci.Electron., 1991, 2 (1) :40-45.
[7]Maruyama T, Tabata K.Fluorinedoped tin dioxide thin films prepar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J].J.Appl.Phys., 1990, 68 (8) :4282-4285.
[8]Yang J, Liu W, Dong L, et al.Studies on the structur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F-doped SnO2film prepared by APCVD[J].Appl.Surf.Sci., 2011, 257 (24) :10499-10502.
[9]Sanon G, Rup R, and Mansingh A.Band-gap narrowing and band structure in degenerate tin oxide (SnO2) films[J].Phys.Rev.B, 1991, 44 (11) :5672-5680.
[10]Batzill M, Diebold U.The surface and materials science of tin oxide[J].Prog Surf Sci., 2005, 79 (2-4) :47-154.
[11]Singh A K, Janotti A, Scheffler M, et al.Sources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SnO2[J].Phys.Rev.Lett., 2008, 101 (5) :055502.
红会社团性质和组织结构 第3篇
例1 MBBA是一种研究得较多的液晶化合物。它可以看作是由醛A和胺B去水缩合的产物。
CH3O— —CH=N— —CH2CH2CH2CH3
(MBBA)
CH3O— —CHO CH3CH2CH2CH2— —NH2
(醛A) (胺B)
(1)对位上有—C4H9的胺B可能有4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2— —NH2、(CH3)2CHCH2— —NH2、 、 。
(2)醛A的异构体很多,其中属于酯类化合物且结构式中有苯环的异构体就有6种,它们是:
—COOCH3、 [—O—C—CH3][O] 、[HCOO—][CH3] 、HCOO— —CH3、 、 。
解析 (1)没有类别异构和位置异构之虑,只有—C4H9的碳架异构,显然还有:(CH3)3C— —NH2、CH3CH2CH(CH3)— —NH2。
(2)本小题有两个限制条件:属于酯类化合物且结构式中有苯环,不涉及类别异构。由酯的组成可知:R(H)CO[—] OR′,虚线左侧来源于酸,右侧来源于醇。将它转化为3种酰基:HCO—、CH3CO—、 —CO—;6种醚键:—O— —CH3、 [—O— ][CH3] 、 [—O— ][CH3] 、
—O—CH2— 、—O— 、—O—CH3。根据其组成,两两相接,可写出6种酯的结构。要补写的两种结构为:[HCOO— ][CH3] 、HCOOCH2— 。
点拨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数目的判断,关键是从分子式突破有机物的类别,再根据同种类别里是否存在位置异构和碳架异构去判断和书写,有限制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判断要紧扣限制条件进行筛选。
考点2 有机反应类型与反应条件
例2 氯普鲁卡因盐酸盐是一种局部麻醉剂,麻醉作用较快、较强,毒性较低,其合成路线如下:
CH3— [反应①试剂①]CH3— —NO2[反应②试剂②](A)
[反应③KMnO4(或K2Cr2O7)+H+](B)[反应④C2H5OH+H+][O2N— —COOC2H5][Cl]
[酯交换反应(C2H5)2NCH2CH2OH+H+](C) [反应⑤Fe+HCl或催化剂+H2](D)
[酸化或成盐反应试剂③][H2N— —COOCH2CH2N(C2H5)2·HCl][Cl] [(氯普鲁卡因盐酸盐)]
请把相应反应名称填入下表中,供选择的反应名称如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氯化反应、酸化反应、碱化反应、成盐反应、酯化反应、酯交换反应、水解反应。
[反应编号&①&②&③&④&⑤&反应名称]
解析 反应①的完成需要的试剂是HNO3,发生的是硝化反应。反应④,由B[C2H5OH+H+]酯,可以认定是酯化反应,逆推知B为[O2N— —COOH][Cl] 。反应③,由A[KMnO4(或K2Cr2O7)+H+]B,显然是氧化反应。再逆推得A为[O2N— —CH3][Cl] ,反应②,由O2N— —CH3→[O2N— —CH3][Cl] ,显然发生了氯化反应。反应⑤,可由其反应条件:催化剂+H2,确定是还原反应,而没有必要去推证C、D的结构是什么。
答案 ①硝化反应 ②氯代反应 ③氧化反应 ④酯化反应 ⑤还原反应
点拨 有机反应类型可由有机物断键方式判断、由试剂和反应条件判断(如反应③的判断)、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判断、由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的结构(官能团)判断(如反应①的判断)、借助信息判断。
考点3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例3 贝诺酯是由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拼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合成反应式(反应条件略去)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O—C—CH3+HO— —NH—C—CH3→][COOH][O][—][—][O][—][—] [阿司匹林][扑热息痛][ —O—C—CH3 +H2O][—][—][O][COO— —NH—C—CH3] [O][—][—][贝诺酯]
A. FeCl3溶液可区分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
B. 1 mol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
C. 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
D. C6H7NO是扑热息痛发生类似酯水解反应的产物
解析 阿司匹林分子结构中没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不显紫色,而扑热息痛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显紫色,A项正确;阿司匹林与NaOH反应可生成醋酸钠和[—O—Na][COONa] ,故1 mol阿司匹林最多消耗3 mol NaOH,B项错误;扑热息痛中含有易溶解于水的酚羟基,而贝诺酯分子较大,且没有易溶解于水的官能团,C项正确;扑热息痛分子水解的产物为CH3COOH和HO— —NH2,D项正确。
答案 B
点拨 重要官能团知识的应用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通过官能团判断反应量,通过有机物之间的官能团的变化,考查有机物的鉴别、水解等重要知识点。
1. 维生素E被称为“生命奇迹丸”,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抗衰老等有特殊作用,经研究发现维生素E有[α、β、γ、δ]四种类型,其结构简式如下:
[O] [R][HO] [O] [R][HO] [O] [R][HO] [O] [R][HO]
[α] [β] [γ] [δ]
其中R为—CH2CH2CH2[CH(CH3)CH2CH2]2CH(CH3)2,即 。上述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α、β] B. [β、γ] C. [γ、δ] D. [α、δ]
2. 有机物甲是一种包含一个六元环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7H12O2,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且水解产物只有一种,则甲的可能结构有( )种。
A. 8 B. 11 C. 14 D. 15
3.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 —O—C—CH—CH2—CH=CH2][O][—][—][—][Cl],其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
①加成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氧化反应 ⑤水解反应 ⑥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⑦与稀盐酸的反应
A. ②③④ B. ①④⑥ C. ③⑤⑦ D. ⑦
4. 甲醛和苯酚在浓盐酸(或浓氨水)催化下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O][CH2][OH][n][+n][浓盐酸沸水浴] [—CH2—][—][n][+nH2O] [O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nlc202309030734
A. 该反应是聚合反应,但不属加成反应
B. 该反应是聚合反应,但不属取代反应
C. 该反应是取代反应,又属于缩聚反应
D. 该反应是消去反应,消去的小分子是H2O
5. 丙泊酚,其化学名为2,6—双异丙基苯酚,是目前临床上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IC [OH]U危重病人镇静的一种新型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其结构如图。关于丙泊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C10H20O
B.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中
C. 该物质的1H核磁共振谱图中有5个特征峰,峰值强度比大概为:1∶1∶2∶2∶12
D. 该物质结构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6. 有毒 [OH] [O][O]物质“一滴香”被人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42
B. 1 mol该有机物可与1 mol NaOH反应
C. 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消去反应
D. 该有机物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均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7. 为保证鲜花盛开,大量盆栽鲜花都施 [OH][COOH][O] 用了S-诱抗素制剂。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该物质与足量H2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 mol H2
B. 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 mol NaOH
C. 既能发生加聚反应,又能发生缩聚反应
D. 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8. 以石油裂解气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增塑剂G。
[CH2=CH—CH=CH2][A][CH2=CHCH3][CH2=CHCH2Br][HOCH2CH2CH2OH][B][C][D][CH2—CH=CH—CH2
OH OH] [G(缩聚物)][E
(C4H4O4)] [①][②][④][⑤][⑥][HCl][[O]][-HCl][③] [H+][F] [HBr/一定条件]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④ ;
(2)写出反应条件:反应③ ,反应⑥ ;
(3)反应②③的目的是: ;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5)B被氧化成C的过程中会有中间产物生成,该中间产物可能是 ,验证该物质存在的试剂是 ;
(6)写出G的结构简式 。
9. A与芳香族化合物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进一步反应生成抗氧化剂阿魏酸。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4,1 mol A与足量NaHCO3反应生成2 mol气体。已知:
RCHO+CH2(COOH)2[一定条件] RCH=C(COOH)2+H2O,
RCH=C(COOH)2[一定条件] RCH=CHCOOH+CO2
[HO— —CH=CCOOH] [COOH][CH3O] [C][A][B
(含醛基)] [阿魏酸
(C10H10O4)][一定条件][①][②] [一定条件]
(1)C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填序号);
a. 氧化反应 b. 水解反应
c. 消去反应 d. 酯化反应
(2)等物质的量的C分别与足量的Na、NaHCO3、NaOH反应时消耗Na、NaHCO3、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3)A的分子式是 ;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5)符合下列条件的阿魏酸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写出其中任意两种的结构简式 。
①在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②在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两种
③1 mol该同分异构体与足量NaHCO3反应生成2 mol CO2
10. 有机物X(C11H9O6Br)分子中有多种官能团,其结构简式为:[Ⅰ—O—C—C—O—Ⅱ][—][—][O][—][—][O](其中Ⅰ、Ⅱ为未知部分的结构)。为推测X的分子结构,进行如下图所示的转化过程:
[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C11H9O6Br)][A][B][C][D][X][F][E][G] [H+][(分子式:C2H6O2)] [O2/Cu][加热] [Ag(NH3)2OH][加热][H+][H+]
已知向D的水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显紫色,滴入NaHCO3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且D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1)B的名称为 ,D的结构简式为 ;
(2)B→E的反应类型为 ;
(3)B和G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
(4)X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填字母标号);
a. 加成反应 b. 消去反应
c. 取代反应 d. 氧化反应
(5)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4种峰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红会社团性质和组织结构 第4篇
异质行业和异质产权影响了融资结构的价值效应。国有控股企业的绩效比非国有企业企业更低(Megginson和Netter,2001;Djankov and Murrel,2002;郑江淮、何旭强、王华,2001)。国内研究表明,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国家股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刘国亮、王加胜,2000)。汤新华(2003)、林乐芬(2004)、蔡蓉(2008)、郑瑞强(2011)、邵爽等(2014)通过研究发现,农业上市公司具有弱质性,经营绩效较差。现有文献对农业上市公司和非农业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差异研究较少,本文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和非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异质行业和异质产权性质下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效应,寻求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的差异。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田利辉(2005)使用沪深股市上市公司1998年至200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发现国有参股的公司绩效表现劣于无国有参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的公司绩效表现比非国有控股公司差。郑江淮、何旭强、王华(2001)认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其股权越大、经营业绩越低,导致对资金规模要求高,又降低了股票融资能力,股价以及配股增发价低,显然,这必定降低了国有股份的融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国家股比率较高的上市公司一般经营机制不完善,经营业绩不佳,投资者在评估投资方面对其公司价值降低评价等。Megginson和Netter(2001)、Djankov和Murrel(2002)整理了世界各国关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结果,得出结论:从总体来看,国有控股企业的绩效比私营企业更低。刘国亮、王加胜(2000)通过研究发现,公司绩效与国家股的大小呈负相关。洪紫娟、金道政(2014)发现,国有的股权性质不利于绩效的提高。王成方、叶若慧(2014)的研究表明,国有股权比例越高,长期收益率越低。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属于国有性质的经营收益率越低
农业上市公司属于传统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明显的农业弱质性特征。汤新华(2003)通过对沪深两股上市的48家农业上市公司1999年至2002年的融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农业上市公司的实际融资结构不合理,内部资金来源的比例过低,外部资金来源特别是股权融资的比例过高。葛永波、张萌萌(2008)通过研究发现,农业上市公司具有显著的内源融资偏好。农业上市公司的农产品生产时间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缺乏长期债务融资资金。农业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中多以短期债务融资为主,与农业上市公司农产品的生产特性之间存在矛盾。农业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借贷,依赖国家对农业公司的优惠政策。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农业上市公司组与非农业上市公司组相比较而言,农业上市公司组中的债务率和长期债务率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
农业上市公司属于衰退性行业,但是又是关系国家民生的第一产业。国家对这些大型农业上市公司的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均比较大。农业上市公司本身的一些特征被弱化,产权性质的作用也被进一步弱化。其它非农行业相对农业行业而言,国家相关政策力度较弱。非农业上市公司产权特征的作用可能相对比较明显。林乐芬(2005)通过研究分析,得出连续四年的农业和总样本公司绩效增幅不高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中国有股持股比例过高,其他大股东没有起到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作用。杜勇、刘建徽、杜军(2014)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国有股比率较低,农业上市公司国有股比率均值仅为18.6%。特别是在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许多的农业上市公司不再持有国有股,农业上市公司流通股比率均值达到74.9%,最高达到100%。农业上市公司国有股比率降低,其产权特征的作用相对被降低。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3:农业上市公司组与非农业上市公司组相比较,非农业上市公司组中的产权性质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更明显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上市公司2000至2012年的数据,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为了不影响研究结果,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ST公司、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公司,最后得到18549个有效样本。对数据进行了1%的Winsorize处理。
(二)变量定义
本研究的变量分为三部分: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
1.被解释变量为代表企业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本文选择了净资产收益率(roe)。
2.解释变量主要是债务结构指标,选择了资产负债率(lev)、长期负债比率(lod)、行业(indu)、资产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比(mb)、产权性质的虚拟变量(state)、流动比率(cr)、长期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opr)、现金流(cf)、国内生产总值(gdp)九个指标。
3.控制变量是为了剔除公司规模导致的研究结果有误差。本文的控制变量主要选择了一个,即公司规模的对数(size)。
(三)模型设计
本文主要选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如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四、结果分析
通过表1得到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中得知,2000年到2012年间,上市公司之间获利能力差异很大,有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强,有的上市公司则是处于亏损状态。通过资产负债率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之间债务结构差异很大,有的上市公司只有极少的负债,而有的上市公司负债占到资产的百分之八十之多,表明公司可能处于很危险的债务结构中,一但公司现金流出现状况,公司非常容易出现资不抵债的风险。通过长期负债比率可以看出有的上市公司没有长期负债,只有短期负债。有的上市公司长期负债占负债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多,只有百分之二十几的短期负债,公司资本结构中主要以长期负债为主进行融资。
从表2中得出,产权性质(State)与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在非农业上市公司中尤其明显。农业上市公司组中的债务率系数的绝对值比非农业上市公司组中的债务率系数的绝对值要大,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组中的债务率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更大。与林乐芬(2004)的发现一致,得出了农业上市公司总体经营绩效处于负增长并低于总体上市公司年均绩效的结论,并认为产生绩效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农业弱质性影响和部分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失误。农业上市公司组长期负债比率与经营绩效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非农业上市公司组长期负债比率与经营绩效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组中的长期负债率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比非农业上市公司显著性水平更高。与袁卫秋(2005)研究结果一致,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与其资产期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能是因为非农业上市公司中长期负债在负债比例中的比重比农业上市公司大,受到长期负债的影响更大。验证了假设二。公司规模与经营绩效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规模为正相关关系。表明公司规模越大,公司经营绩效越好。农业上市公司组中公司规模系数大于非农业上市公司组中的公司规模系数,非农业上市公司规模普遍大于农业上市公司,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组中的公司规模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更大。非农业上市公司产权性质与经营绩效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与郑江淮、何旭强、王华(2001)的发现一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有控股股权越大,经营业绩普遍较低。农业上市公司组中产权性质与经营绩效的显著性不明显。表明非农业上市公司组中的产权性质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更大,这可能是因为农业上市公司普遍都受到国家的各项优惠补贴政策,农业上市公司自身的特征被弱化,产权性质的作用也被进一步弱化。验证了假设三。非农业上市公司流动比率与经营绩效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农业上市公司流动比率与经营绩效相关性不明显,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组与非农业上市公司组相比较,非农业上市公司组中的流动比率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更大。这可能是因为农业上市公司产品周期长,资金周转率差,短期偿债能力更弱,变现能力差,受流动比率的影响小于非农业上市公司。非农业上市公司国内生产总值与经营绩效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农业上市公司组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经营绩效显著性不明显。表明非农业上市公司组与农业上市公司组相比较下,非农业上市公司组中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作用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更大。这可能是因为农业上市公司所处的农业行业属于衰退性行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不断的减少。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结论一: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属于国有性质的经营收益率越低。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经营自主性不足,生产效率低下,受到过多的上级部门管制。公司管理层容易作出不符合公司经济效益、政治利益的决策,从而降低经营效益。
注:m1和m2表示一般回归分析,m1表示农业上市公司组,m2表示非农业上市公司组;m3和m4表示表示稳健回归分析,m3表示农业上市公司组,m4表示非农业上市公司组;*p<0.1,**p<0.05,***p<0.01。
2.结论二:农业上市公司组与非农业上市公司组相比较而言,农业上市公司组中的债务率和长期债务率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农业上市公司属于传统行业,目前,我国农业弱质性特征仍然较为突出。农业上市公司自身资本积累能力较差,融资能力不足,融资渠道单一。农业上市公司的运营资本相对于非农业上市公司要小很多,现金流受自然气候和农时规律的影响较大,有显著的季节效应。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短期负债占债务融资比重较高,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要弱于其他非农业上市公司,债务率和长期债务率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
3.结论三:农业上市公司组与非农业上市公司组相比较,非农业上市公司组中的产权性质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更明显。农业上市公司属于衰退性行业,但是又是关系国家民生的第一产业。受到国家的过度保护和扶持,农业上市公司依靠国家的优惠政策、财政补贴得以维持提高经营绩效状况。农业上市公司本身的一些特征被弱化,产权性质的作用也被进一步弱化。相比之下,非农业上市公司受到产权特征的作用相对更加明显。
(二)对农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优化建议
1.建立有效的内外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根据农业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不断完善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的作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重视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人数比例和职责。创新监事会的监督机制和健全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确保对农业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有效监督和责任追究。引入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来监督企业管理高层,建立对公司管理高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农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完善股东派生诉讼等司法救济手段,完善证券民事赔偿机制,促使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让投资者对公司监管起到一定的作用。完善以决策权分配为核心的决策机制,加强对农业上市公司的资金进行监督,防止其盲目融资、投资的行为,减少资金的浪费。并从治理生态层面提出了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的生态控制措施。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生态,为农业上市公司治理机制运行提供基础,从而促进农业上市公司的有效发展和经营绩效提高。
2.加强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提升其价值效应
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前期研究开发的投入,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推进国有企业集约管理,加快国有企业机制改革与技术创新,实施信息化管理。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的营运效率,提升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摘要:不同行业间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价值效应差异较大,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属于国有性质的经营收益率越低。农业上市公司组与非农业上市公司组相比较而言,农业上市公司组中的债务率和长期债务率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研究有助于理解我国制度环境下不同行业间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价值效应差异,得出启示并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红会社团性质和组织结构 第5篇
关键词:无机含氧酸;结构和性质;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9–0088–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酸碱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在元素化合物部分体现得尤为明显。从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来看,学生对碱的掌握较为熟练,但对无机含氧酸的掌握和应用存在许多误区和混淆之处。例如:同为第ⅤA族的N和P,其最高价含氧酸分别为HNO3和H3PO4,形式为什么存在差异?为什么H3BO3不是化学式表面看上去的三元酸,而是一元酸?为什么HClO4、HClO3、HClO2、HClO的酸性是依次减弱的?这些疑惑如果不能较好地解决,不但直接影响了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化学的信心,还会对一部分将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化学的学生造成思维上的定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由于含氧酸的形式多变、规律复杂,二是由于教师授课时缺乏从更高层面对含氧酸的相关规律进行统一性的解释和归纳。本文拟从中心原子等价羟基化合物的角度,主要对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主族元素的含氧酸,从形式、元和强度做出一些统一性的理解和总结,而对前三周期之外的主族元素对应的含氧酸只做简略介绍。
为了研究方便,首先是对等价羟基化合物这一概念进行说明。本文暂定:含氧酸的中心原子结合与自身化合价相同数目的羟基而形成的一种暂时性的化合物称之为等价羟基化合物。如+7价的Cl对应的等价羟基化合物为Cl(OH)7,+4价的S对应的等价羟基化合物为S(OH)4。其次是说明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数的计算方法,即电子数等于该原子的主族序数+此时的化合价数。如Cl(OH)7的Cl周围电子数=7+7=14,而S(OH)4的S周围电子数=6+4=10,S(OH)6的S周围电子数=6+ 6=12。
1 含氧酸的形式
如果将许多等价羟基化合物和其实际含氧酸的化学式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通常等价羟基化合物总是尽可能地向着中心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方向进行演变[1],而演变的方式通常为吸H2O或脱H2O。
1.1 脱水成酸
按照上述观察经验,当中心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大于8时,该等价羟基化合物倾向于从羟基中脱去若干H2O,以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同时,在到达8电子稳定结构的脱水过程中,每两个羟基脱去一个H2O后剩余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就和中心原子形成一个配位键,方向是中心原子指向氧原子。如表1所示:+5价P对应的等价羟基化合物为P(OH)5,此时P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0,比8多2个,只要脱去1个H2O以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同时形成1个P→O配位键,即其含氧酸为H3PO4。又如+6价S对应的等价羟基化合物为S(OH)6,此时S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2,比8多4个,就要脱去两个H2O以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同时形成两个S→O配位键,即其含氧酸为H2SO4。需要强调的是,按此方法得到的含氧酸的形式只是理论上的,实际的等价羟基化合物的脱水数目还要受到中心原子的氧化性的影响。可以说中心原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等价羟基化合物的脱水性越强。如表1所示:+5价N对应的等价羟基化合物为N(OH)5,此时N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0,比8多2个,理论上只要脱去1个H2O就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同时形成1个N→O配位键,化学式应该为H3NO4。但是由于+5价N元素的氧化性过强,导致了还要在H3NO4的基础上再脱去一个H2O,再形成一个N=O双键,最终化学式是HNO3。注意,在理论上形成的含氧酸结构的基础上再继续脱水的过程中,每额外脱去一个H2O则中心原子和氧原子就形成一个新的双键,这样仍能保证中心原子周围保持8电子的稳定结构。与+5价N有着相似推导原理的,还有+3价N所对应的HNO2的形成,以及同周期+4价C所对应的H2CO3的形成。
1.2 吸水成酸
同理,当中心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小于8时,该等价羟基化合物不但不脱水,反而倾向于从环境中吸收H2O以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此时每吸收一个H2O,就会贡献给中心原子一个羟基,相应地形成一根从氧原子指向该中心原子的配位键,等效于给中心原子增加了两个电子,同时外围多出一个能体现酸性的氢原子。如表1中+3价的B,对应的等价羟基化合物为B(OH)3,此时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比8少2个,只有吸收1个H2O才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同时形成1个O→B的配位键,外围多出一个可以体现酸性的氢原子,即其含氧酸应该为H[B(OH)4]。与H[B(OH)4]的推导有着相同情况的,就是+3价Al所对应的H[Al(OH)4]的形成。
1.3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成酸
对于常见的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所对应含氧酸的形式,我们一样可以用上述理论来推导和理解。如表1中的不同价的氯对应的含氧酸的形成,氯元素形成含氧酸的正常价态有:+1、+3、+5、+7,其对应的等价羟基化合物分别为:ClOH、Cl(OH)3、Cl(OH)5、Cl(OH)7,Cl中心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7+1=8、7+3=10、7+5=12、7+7=14,比8电子分别多出0、2、4、6个电子(或者说分别多出0、1、2、3对电子),应该分别脱去的水分子数为:0、1、2、3个,所以最终的含氧酸的形式分别为:HClO、HClO2、HClO3、HClO4,分别读作次氯酸、亚氯酸、(正)氯酸和高氯酸。与此类似的推导还有+4、+6价的S对应的H2SO3和H2SO4,分别读作亚硫酸和硫酸。+1、+3、+5价的P对应的H3PO2、H3PO3、H3PO4,分别读作次磷酸、亚磷酸和磷酸。
2 含氧酸的元
根据阿伦尼乌斯的酸碱理论,含氧酸的元在数值上等于一个该含氧酸分子实际可以电离出的H+的数目。如:HClO、H2SO4、H3PO4和H4SiO4就分别属于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和四元酸。
在变价元素对应的一系列含氧酸中,其元通常是相等的。如:HClO、HClO2、HClO3、HClO4是一元酸,HNO3和HNO2也都是一元酸,H2SO3和H2SO4都是二元酸。但是注意H3PO4、H3PO3、H3PO2的元并不相等,而分别是三元、二元和一元。从表1中P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的形成可知,理论上推导出的结构式应该分别是三元、三元和二元。但由于P的还原性比较强,当P周围还存在一对孤电子对的时候,该孤电子对邻近的羟基氧原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容易引发分子内重排,从而形成新的P→O配位键。此时能电离出酸性氢离子的只有羟基上的氢,所以最终分别是三元、二元和一元酸了。此例可做特例处理。
若要准确判断含氧酸的元,还必须要厘清表象和实际的区别。比如我们常常被H3BO3和H3AlO3的表象所迷惑,误认为它们都是三元酸。而从上文对H[B(OH)4]和H[Al(OH)4]的形成分析以及表1中相应的结构式来看,H3BO3和H3AlO3只是一个暂时的过渡形式,它们还会分别再吸收一个H2O,能表现出酸性的氢只能是H[B(OH)4]和H[Al(OH)4]最外围的一个氢原子。并且实验也证实了H[B(OH)4]和H[Al(OH)4]分别与足量NaOH反应后生成的是Na[B(OH)4]和Na[Al(OH)4],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H3BO3和H3AlO3都不是酸,H[B(OH)4]和H[Al(OH)4]才是真正的酸,而且都是一元酸。
3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是指其分子电离出氢离子的难易程度,从定量的角度常用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Ka2、Ka3等来表示。学完元素周期律可知,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同周期从左向右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向下逐渐减弱,但缺乏对其他价态含氧酸酸性的归纳。若从等价羟基化合物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初步发现,通常理论上的脱水数越大,则酸性越强。若设中心原子为R,理论脱水数为X(X为正值时表现为脱水,X为负值时表现为吸水),则有一些如下的粗略规律[3]:
当X=-1时,R的该价态下的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属弱碱或两性(多数是两性偏碱性的)。如Al(OH)3、Ga(OH)3等均属两性偏碱。
当X=0时,R的该价态下的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属弱酸或两性(由非金属形成的含氧酸偏向弱酸)。如HClO、HBrO、HIO、H4SiO4等均属弱酸。
当X=1时,R的该价态下的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属中强酸。如HClO2、HBrO2、H2SO3、HNO2(实际脱水数为1)、H3PO4等属于中强酸。
当X=2时,R的该价态下的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属强酸。如HClO3、HBrO3、H2SO4、HNO3(实际脱水数为2)等均属于强酸。
当X=3时,R的该价态下的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属最强酸。如主族的HClO4和HBrO4均属最强酸,同时第VIIB族+7价的Mn对应的HMnO4也属最强酸。这三种最强酸中数HClO4相对更强。
影响含氧酸的形式、元和强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中心原子的电负性、氧化态、原子半径和配位数等[4]。文中方法只适用于中学常见主族元素,不能生搬硬套,个别案例要具体分析其特殊情况才能定论。比如,同为第五周期的Sb、Te和I,其最高正价(分别为+5、+6和+7)的等价羟基化合物分别为Sb(OH)5、Te(OH)6和I(OH)7。按照文中方法,理论上应分别脱去1个H2O、 2个H2O、3个H2O,形成H3SbO4、H2TeO4和HIO4,而实际上它们的含氧酸形式却分别是H[Sb(OH)6]、H6TeO6和H5IO6。从形式上看,就好比是在理论含氧酸H3SbO4、H2TeO4和HIO4的基础上分别吸收了2个H2O。其原因比较复杂,需要结合第五周期存在的空轨道以及空轨道和电子对的相互作用加以解释,显然已超出文中方法的范围,可做特例处理。所以笔者特别强调:本文只是在形式上,从等价羟基化合物的演变角度,针对一定范围主族元素含氧酸的几类易混淆问题,作出的概括和解释,必然存在许多瑕疵和漏洞。希望此文能抛砖引玉,引起同行关注中学化学中酸碱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勇.“八电子稳定结构”理论助初中化学入门[J].科学教育,2011,(3):69~70.
[2]郭子义.常见无机含氧酸结构及其强度规律的周期性[J].化学教育,1983,(4):1~6,50.
[3]莫昌嘉.化学的捷径[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55~56.
[4]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630.
2 含氧酸的元
根据阿伦尼乌斯的酸碱理论,含氧酸的元在数值上等于一个该含氧酸分子实际可以电离出的H+的数目。如:HClO、H2SO4、H3PO4和H4SiO4就分别属于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和四元酸。
在变价元素对应的一系列含氧酸中,其元通常是相等的。如:HClO、HClO2、HClO3、HClO4是一元酸,HNO3和HNO2也都是一元酸,H2SO3和H2SO4都是二元酸。但是注意H3PO4、H3PO3、H3PO2的元并不相等,而分别是三元、二元和一元。从表1中P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的形成可知,理论上推导出的结构式应该分别是三元、三元和二元。但由于P的还原性比较强,当P周围还存在一对孤电子对的时候,该孤电子对邻近的羟基氧原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容易引发分子内重排,从而形成新的P→O配位键。此时能电离出酸性氢离子的只有羟基上的氢,所以最终分别是三元、二元和一元酸了。此例可做特例处理。
若要准确判断含氧酸的元,还必须要厘清表象和实际的区别。比如我们常常被H3BO3和H3AlO3的表象所迷惑,误认为它们都是三元酸。而从上文对H[B(OH)4]和H[Al(OH)4]的形成分析以及表1中相应的结构式来看,H3BO3和H3AlO3只是一个暂时的过渡形式,它们还会分别再吸收一个H2O,能表现出酸性的氢只能是H[B(OH)4]和H[Al(OH)4]最外围的一个氢原子。并且实验也证实了H[B(OH)4]和H[Al(OH)4]分别与足量NaOH反应后生成的是Na[B(OH)4]和Na[Al(OH)4],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H3BO3和H3AlO3都不是酸,H[B(OH)4]和H[Al(OH)4]才是真正的酸,而且都是一元酸。
3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是指其分子电离出氢离子的难易程度,从定量的角度常用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Ka2、Ka3等来表示。学完元素周期律可知,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同周期从左向右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向下逐渐减弱,但缺乏对其他价态含氧酸酸性的归纳。若从等价羟基化合物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初步发现,通常理论上的脱水数越大,则酸性越强。若设中心原子为R,理论脱水数为X(X为正值时表现为脱水,X为负值时表现为吸水),则有一些如下的粗略规律[3]:
当X=-1时,R的该价态下的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属弱碱或两性(多数是两性偏碱性的)。如Al(OH)3、Ga(OH)3等均属两性偏碱。
当X=0时,R的该价态下的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属弱酸或两性(由非金属形成的含氧酸偏向弱酸)。如HClO、HBrO、HIO、H4SiO4等均属弱酸。
当X=1时,R的该价态下的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属中强酸。如HClO2、HBrO2、H2SO3、HNO2(实际脱水数为1)、H3PO4等属于中强酸。
当X=2时,R的该价态下的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属强酸。如HClO3、HBrO3、H2SO4、HNO3(实际脱水数为2)等均属于强酸。
当X=3时,R的该价态下的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属最强酸。如主族的HClO4和HBrO4均属最强酸,同时第VIIB族+7价的Mn对应的HMnO4也属最强酸。这三种最强酸中数HClO4相对更强。
影响含氧酸的形式、元和强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中心原子的电负性、氧化态、原子半径和配位数等[4]。文中方法只适用于中学常见主族元素,不能生搬硬套,个别案例要具体分析其特殊情况才能定论。比如,同为第五周期的Sb、Te和I,其最高正价(分别为+5、+6和+7)的等价羟基化合物分别为Sb(OH)5、Te(OH)6和I(OH)7。按照文中方法,理论上应分别脱去1个H2O、 2个H2O、3个H2O,形成H3SbO4、H2TeO4和HIO4,而实际上它们的含氧酸形式却分别是H[Sb(OH)6]、H6TeO6和H5IO6。从形式上看,就好比是在理论含氧酸H3SbO4、H2TeO4和HIO4的基础上分别吸收了2个H2O。其原因比较复杂,需要结合第五周期存在的空轨道以及空轨道和电子对的相互作用加以解释,显然已超出文中方法的范围,可做特例处理。所以笔者特别强调:本文只是在形式上,从等价羟基化合物的演变角度,针对一定范围主族元素含氧酸的几类易混淆问题,作出的概括和解释,必然存在许多瑕疵和漏洞。希望此文能抛砖引玉,引起同行关注中学化学中酸碱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勇.“八电子稳定结构”理论助初中化学入门[J].科学教育,2011,(3):69~70.
[2]郭子义.常见无机含氧酸结构及其强度规律的周期性[J].化学教育,1983,(4):1~6,50.
[3]莫昌嘉.化学的捷径[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55~56.
[4]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630.
2 含氧酸的元
根据阿伦尼乌斯的酸碱理论,含氧酸的元在数值上等于一个该含氧酸分子实际可以电离出的H+的数目。如:HClO、H2SO4、H3PO4和H4SiO4就分别属于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和四元酸。
在变价元素对应的一系列含氧酸中,其元通常是相等的。如:HClO、HClO2、HClO3、HClO4是一元酸,HNO3和HNO2也都是一元酸,H2SO3和H2SO4都是二元酸。但是注意H3PO4、H3PO3、H3PO2的元并不相等,而分别是三元、二元和一元。从表1中P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的形成可知,理论上推导出的结构式应该分别是三元、三元和二元。但由于P的还原性比较强,当P周围还存在一对孤电子对的时候,该孤电子对邻近的羟基氧原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容易引发分子内重排,从而形成新的P→O配位键。此时能电离出酸性氢离子的只有羟基上的氢,所以最终分别是三元、二元和一元酸了。此例可做特例处理。
若要准确判断含氧酸的元,还必须要厘清表象和实际的区别。比如我们常常被H3BO3和H3AlO3的表象所迷惑,误认为它们都是三元酸。而从上文对H[B(OH)4]和H[Al(OH)4]的形成分析以及表1中相应的结构式来看,H3BO3和H3AlO3只是一个暂时的过渡形式,它们还会分别再吸收一个H2O,能表现出酸性的氢只能是H[B(OH)4]和H[Al(OH)4]最外围的一个氢原子。并且实验也证实了H[B(OH)4]和H[Al(OH)4]分别与足量NaOH反应后生成的是Na[B(OH)4]和Na[Al(OH)4],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H3BO3和H3AlO3都不是酸,H[B(OH)4]和H[Al(OH)4]才是真正的酸,而且都是一元酸。
3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是指其分子电离出氢离子的难易程度,从定量的角度常用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Ka2、Ka3等来表示。学完元素周期律可知,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同周期从左向右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向下逐渐减弱,但缺乏对其他价态含氧酸酸性的归纳。若从等价羟基化合物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初步发现,通常理论上的脱水数越大,则酸性越强。若设中心原子为R,理论脱水数为X(X为正值时表现为脱水,X为负值时表现为吸水),则有一些如下的粗略规律[3]:
当X=-1时,R的该价态下的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属弱碱或两性(多数是两性偏碱性的)。如Al(OH)3、Ga(OH)3等均属两性偏碱。
当X=0时,R的该价态下的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属弱酸或两性(由非金属形成的含氧酸偏向弱酸)。如HClO、HBrO、HIO、H4SiO4等均属弱酸。
当X=1时,R的该价态下的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属中强酸。如HClO2、HBrO2、H2SO3、HNO2(实际脱水数为1)、H3PO4等属于中强酸。
当X=2时,R的该价态下的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属强酸。如HClO3、HBrO3、H2SO4、HNO3(实际脱水数为2)等均属于强酸。
当X=3时,R的该价态下的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属最强酸。如主族的HClO4和HBrO4均属最强酸,同时第VIIB族+7价的Mn对应的HMnO4也属最强酸。这三种最强酸中数HClO4相对更强。
影响含氧酸的形式、元和强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中心原子的电负性、氧化态、原子半径和配位数等[4]。文中方法只适用于中学常见主族元素,不能生搬硬套,个别案例要具体分析其特殊情况才能定论。比如,同为第五周期的Sb、Te和I,其最高正价(分别为+5、+6和+7)的等价羟基化合物分别为Sb(OH)5、Te(OH)6和I(OH)7。按照文中方法,理论上应分别脱去1个H2O、 2个H2O、3个H2O,形成H3SbO4、H2TeO4和HIO4,而实际上它们的含氧酸形式却分别是H[Sb(OH)6]、H6TeO6和H5IO6。从形式上看,就好比是在理论含氧酸H3SbO4、H2TeO4和HIO4的基础上分别吸收了2个H2O。其原因比较复杂,需要结合第五周期存在的空轨道以及空轨道和电子对的相互作用加以解释,显然已超出文中方法的范围,可做特例处理。所以笔者特别强调:本文只是在形式上,从等价羟基化合物的演变角度,针对一定范围主族元素含氧酸的几类易混淆问题,作出的概括和解释,必然存在许多瑕疵和漏洞。希望此文能抛砖引玉,引起同行关注中学化学中酸碱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勇.“八电子稳定结构”理论助初中化学入门[J].科学教育,2011,(3):69~70.
[2]郭子义.常见无机含氧酸结构及其强度规律的周期性[J].化学教育,1983,(4):1~6,50.
[3]莫昌嘉.化学的捷径[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