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漫步者
2025-09-18
1

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案范文第1篇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主题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

1.知识链接:我们在前几册课本中已经学过了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等,课外阅读的小说作品就更多了,阅读这些小说作品,为我们积累了许多阅读小说的感性经验。本册教材的“附录”中,编排了《谈谈小说》这篇知识短文,阅读这篇短文,我们会明确阅读小说的一些常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知道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在这三个要素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布置快速阅读课文,查阅工具书,完成基础知识积累。

3.与文本对话。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和交流:

①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一个人物表。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着墨较多?分别为他们写一个小传。

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

4.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反馈讨论效果,就学生写的小传进行交流。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着墨较多,刻画得比较详细,人物形象丰满。为他们写小传,要从全文着眼,筛选与之有关的材料与信息,然后将其连缀在一起。如杨二嫂的小传(参考示例):

20年前,杨二嫂开了一个豆腐店,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她擦着白粉,终日在店里坐着,凭自己的年轻美貌招徕顾客,生意非常好。20多年过去了,她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衰败,她的家境已难以维持原来的殷实,在种种艰辛的磨砺中,为了生存,她变得泼悍、放肆、尖刻、自私。当她见到在外20多年现在回到故乡的迅哥儿时,就虚假吹捧,尖刻嘲讽;趁迅哥儿一家搬家的混乱之际,中伤闰土,还顺手拿走了一些家中的东西。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谈谈小说》)在阅读课文时,掌握这些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写好人物小传的重要方面;而写人物的小传,又是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为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奠定了基础。在写本文中的人物小传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变”是这些人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抓住一个“变”字。如对闰土,就可作这样的分析:闰土是一个代表了中国封建农村因贫穷、落后的生活重压而变得麻木、愚昧的农民的形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阅读《故乡》,对文中的人物的理解也应该是不同的;评价人物,发表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就是个性化阅读的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展示。读这篇小说,评价其中的人物,也是在前三个单元学过了议论文之后,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法的一种实践。用一两句生动的话评价人物,还是一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许多闪耀着创新光芒的见解,要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下面的示例供参考:

闰土(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闰土(2):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边;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尝不是在增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

杨二嫂: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不仅表现在从当年的“豆腐西施”变成了今天的“圆规”,而且还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

“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

“我”母亲: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以公平:变卖家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水生:一个20年前的闰土,20年后,他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宏儿: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

5.研究性学习:关于本文主题的探讨。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强求一致,对人物的理解是这样,对主题的理解也是这样。除了课后练习中列举的四种以外,还有:①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见茅盾以郎损为笔名发表于1921年《小说月报》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一文)。②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③表达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对这些认识,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还可能另有自己的见解,应给予鼓励。

6.阅读经验积累:欣赏小说,要学会分析人物,因为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时,不妨写一写人物小传,这是一个从整体感知到局部分解,再从局部分解到整体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小说中的人物才会成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阅读小说才有可能成为个性化的阅读。

7.教学效果巩固:

①课下收集有关研究本文的资料,与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参照,加深理解课文的效果。

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案范文第3篇

一、《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1、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写的《水浒》。它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2、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李逵则()。

3、林冲和武松同是《水浒》浓墨重彩刻画之人,也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绰号()的林冲曾是(

)教头 ,一直(),后来被()设计误入(),刺配沧州,最后火烧(),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是()的典型。而武松是下层侠义之士。他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抱。因此,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杀(),醉打(),大闹 (),血溅(),除恶(),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4、《水浒》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回以前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第(七十回) 回以后,写他们(),走向失败。

5、《水浒》中号称“黑旋风”的是(),他所使用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所害。

6、鲁智深绰号()。他在渭州三拳打死(),在相国寺倒拔(),大闹野猪林,救下()。

7、《水浒》中吴用绰号(),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冈智取了()。

8、梁山泊中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分别是:①名字:顾大嫂绰号:母大虫

②名字:扈三娘绰号:一丈青③名字:孙二娘绰号:母夜叉

9.《水浒传》中一开始逆来顺受,后来怒而反抗的英雄是();见义勇为、性格最粗犷豪放的是()。

10.《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头领有二人,是()、(),主张招安的头领有两人,是()、()。

11.《水浒传》中“道服裁棕叶,云冠剪鹿皮,„„,阵法方诸葛,阴谋胜范蠡.华山谁第一,口口号‘神机’。”这首诗赞的梁山好汉是()。

12.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绰号含龙的头入云龙()、九纹龙()、混江龙()、独角龙()、出林龙()。

13.《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物,原来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球,受到皇帝的赏识,没到半年时间,直抬举他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他把持朝政、无恶不作,这个人是()。

14.《水浒传》中对林冲恩将仇报的人是(),恩将恩报的人是()。

15.我国四大名著中有两部作品塑造了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一个是《三国演义》中的蜀国军师()一个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军师()。

16.《水浒传》中“玉环步,鸳鸯脚”是梁山好汉()的平生绝学。

17.《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被()当街所杀;一是开酒铺的(),被()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被()所杀.

18.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秀才出身的三人是()、(萧让)、()。

19.“好人有难皆怜惜,奸恶无灾尽诧憎”这两句诗出自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诗中“好人”是指(),被人称为()。

20.《水浒传》梁山好汉中以《三国演义》关云长面目为模子,所写的是他的后人()。

21.①在《水浒传》中刻画具有惊世骇俗之美,心狠手辣的人物是()。

②《水浒传》中“位列三十六星之末,却机巧灵心,多见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的梁山好汉是()。

22.《水浒传》中“浪里白条”指的是(),和他相关的故事有()。

23.宋江手下五虎将是指()、(林冲)、()、(秦明)、()。

24.最初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人是(),后来(司马徽)又再度向刘备推荐。

25.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的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这段话描述的情节是《水浒传》中的()。

26.《水浒传》中,放火烧战船,帮助宋江两败高太尉的是()。

27.《水浒传》中“庄前锣鼓响叮当,娇客新来小霸王.不信桃花村外火,照人另样冒火光。”这是写梁山好汉().

28.“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水浒传》中哪位好汉()

A.宋江B.吴 用C.张飞D.林冲

29.古典小说《水浒传》描写了以为首的118位好汉聚义梁山的故事。小说中的一些人物是被“逼上梁山”的。例如,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遭高俅父子陷害,被判发配沧州。后来,他在和草料场又险遭谋杀。在经历了一连串的迫害后,他忍无可忍,血刃仇敌,离开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30.名著阅读,读施耐庵《水浒》,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5分)

(1)绰号被称为“打虎将”的人物是()(2分)

A、李忠B、李逵C、武松

(2)梁山众好汉有勇有谋,各显神威,“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吴用智取生辰纲”“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些故事都很吸引人。从这几则故事中任选一则,按原著内容简述其主要情节。(不少于50字)(3分)

31.《水浒传》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善射的是小李

广,善行的神行太保。

二、《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1、《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小说。作者是(明代)的()。主要写(孙悟空)、()、()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的() 、(三打白骨精)、 ()、(女儿国遇难)、()、(智取红孩儿)、()等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2、《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而被()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

3、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他(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因醉酒调戏(),被贬下凡。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因此常常当众出丑。另一方面,他也不失(忠勇和善良、淳朴憨厚),自有他可爱之处。

三、《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1、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中的大部分作品。

2、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 ()

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

四、《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1、“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作者就是被()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培根。

2、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和()领域内的建树。

国内名著

1.《红楼梦》原名《》,它通过描述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贵族家庭()由盛到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

2.《红楼梦》中的“四春”指的是(元春)、()、()、(惜春).

3.《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的两句诗是()。

4.《红楼梦》中最有才华的女子是(),最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

5.《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

6. 从《三国演义》的描写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或的战役分别是()、()、(火烧赤壁).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

7.指出下面的话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位人物?

①“大意失荆洲”() ②“煮酒论英雄”()③“乐不思蜀”()④“赔了夫人又折兵”:()

8.《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头是(),性格最刚烈的丫头是()。

9.《西游记》中,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

10.《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若笑,虽嗔视而有情。”说的().

11.《三国演义》中常胜将军是指()。

12.《三国演义》中,“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

13.《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

().

14.《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张飞)。

15.“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请简要概括上面诗句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16.《红楼梦》中第一回写了“天才补天”的(石头)故事,写出神瑛侍者和()的故事,还写了()和贾雨村。

17.“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写的诗《葬花吟》中的句子。

18.《红楼梦》中塑造了两个叛逆者的形象,这两个人物是()、()。

19.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这是《三国演义》中()写给()的信中的内容。

20.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士元指的是(),他冠以()之称,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是:()。

21. “力健声雄性粗齿,丈二长枪撒如雨.邺中豪杰霸华阳,口口人称‘跳涧虎’.”这首诗赞的是梁山好汉()。

22.《三国演义》中玄德曰:“曹操多谋,汝不合折断桥梁,彼必追至关.”这句话是刘备对()说的,这句话来源于哪段故事:(),反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英勇无比)。

23.孙悟空独自去学艺,他拜的师父是(),教了他哪些本领?()。

2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

25.《红楼梦》中,“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是()。

26.《三国演义》中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七进七出的将军是(),长坂桥头退百万兵的将军是()。

27.最初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人是(徐庶 ),后来()又再度向刘备推荐。

28.《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杜甫誉为“万古云霄一羽毛”的是()。

29.《红楼梦》中,最具有喜剧气氛的情节是(),最具有悲剧效果的情节是().

30.《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

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案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3.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4.了解诗歌新颖的表现手法:人、物、情巧妙融合;寄情于物。体会诗歌重章叠唱的艺术效果。

一、导入(以诗经知识复习导入)

学生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成。

(1)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2)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3)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大家对这些诗句都比较熟悉,那么,你们知道这些诗句的出处吗? 明确:《诗经》。

《诗经》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明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传说是由孔子编订的。《诗经》还被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160篇),是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的核心内容。 “雅”分为大雅、小雅(105篇),是朝廷的正乐。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40篇),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诗经》里大量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前三者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后三者是诗的表现手法)。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经作品。

二、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1.借助注释,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穿插解释“爱”“见”“说”、“女”“归”“匪”、“女”的通假情况,勾画一下)

姝(shū) 俟(sì) 城隅(yú) 爱而不见(xiàn) ....踟蹰(chí chú) 娈(luán) 贻(yí)我彤管 炜(wěi) .....说怿(yuè yì)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 洵(xún) ....匪(fēi)女(rǔ)之为美 ..

2.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初读诗歌,自由发言,不求完整,但求发表观点)

参考答案: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万分之时,女子出现了,并且赠送给男子两件礼物。

3.学生齐读,争取堂上背诵。(学生堂上多诵读,堂上背诵,可指名同学背诵)

三、师生问答,理解内容

1.诗歌的第一章写了什么?这一对恋人的性格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交代了一对恋人相约在城墙角落,男子如约而至,但女子却故意躲着不肯出来,男子着急得抓耳又挠腮。(可引导学生采取翻译的方式说出)

“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 “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老实、憨厚、痴情。

2.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男子对这些礼物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参考答案:

静女赠送了彤管与荑草。 男子非常高兴,大加赞赏(“说怿女美”、“洵美且异”,这两句应该是男子说的话)。

表面上是赞美彤管和荑草,实际上是赞美赠送礼物给他的人。并不是这些礼物本身有多珍贵,而是因为它们是美人所赠,所以爱屋及乌,红色的彤管和平常的荑草,在他眼里自然变得美不胜收了。

3.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参考答案:按理说,彤管比荑草更贵重。但是男子对彤管只是说了“彤管有炜”,觉得它色泽鲜艳,而对普通的荑草却由衷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它的外观而是别有所感。

因为荑草是静女跋涉郊野亲手所采,物轻情意重,在小伙子的眼里,它已经不是一般的荑草,而是凝聚着静女亲自付出的珍品。

诗歌通过喜爱情人的赠物之美,把爱意寄托在赠物之上(你送我什么东西我都喜欢,因为我喜欢你),人、物、情融合在一起。(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四、结合内容,掌握诵读方法

1.本诗在朗读时应该怎样读? 讨论后明确:

第一章开篇两句要读出赴约时的愉悦得意之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应读出男子苦等不来的交际苦恼之情。

第二章要读出男子收到女子礼物的高兴之情和赞美之情。 第三章“洵美且异”要比第二章更突出高兴和赞美,“美人之贻”要读出示爱的得意、兴奋之情。

五、诵读体会,探究艺术特色

1.再把诗歌反复朗读诵读。有没有发现有些地方是重复的? 参考答案:“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反复吟唱重复着。

这里反复使用了重复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也很相似。这种艺术手法叫“重章叠句”,通过反复的吟咏,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章叠句在《诗经》中运用得非常多,在传情达以上有非常好的效果。

2.《诗经》原本就是一种记录音乐的集子。而“重章叠句”这种手法一直到现在的流行音乐,也有在大量运用。听一下这首耳熟能详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有用到“重章叠句”吗?(可以教师亲自演绎,也可找到相应歌曲版本)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我爱你有几分 我的情也真 我的爱也真 月亮代表我的心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我爱你有几分 我的情不移 我的爱不变 月亮代表我的心

轻轻的一个吻 已经打动我的心 深深的一段情 教我思念到如今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我爱你有几分 你去想一想 你去看一看 月亮代表我的心

不断地重复,很简单,所有的人都会唱,“重章叠句”在流行歌曲中可以说非常常见。

六、拓展讨论

1.朗读《蒹葭》,初步讲解,加深体会“重章叠句”的特点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大家能背诵出多少爱情的名句? 参考: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山无棱,天地和,乃敢与君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课堂讨论“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案范文第5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少数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班中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本班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力争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原教学大纲、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个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要着重复习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读拼音,写词语、句子的关键,是拼读后,要先想出语义,然后正确地写出有关的汉字。

2、汉字

“认识所学的带读字,掌握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

3、词语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要注意积累词汇,部分能灵活运用。

4、句子

一个句子能清楚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

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

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在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5、标点符号

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有些标点符号,还要求说出其作用。

6、阅读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1)句子意思的理解。(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5)体会思想感情。

背诵。主要是第十一册、十二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7、写作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分类性复习

从大的方面分,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就按上面提到五个方面。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

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四、复习措施

1、对照《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复习方法,结合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认真备、上好每一堂复习课。

2、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轻松、自如,没有压力。力争考得轻松,让他们真正在宽舒、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乐于复习、勇于复习、勤于复习。

3、多参考教育教学资料,借“他山之石”,来提高、充实自己,并运用到复习课实际中来,学以致用。

4、不单纯看重学生的测验成绩,要注重其方法的培养,要使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授学生以渔。

五、实施步骤

复习初定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综合性复习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不仅要明确编者选编这一组课文的意图,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以课文为单位,抓住课文重点章节及课后习题,并以《海淀考王》为载体,适当练习测验,加深学生的巩固与理解,一课一课进行复习。

第二阶段,以字、词、句、篇、习作为单位,以7个练习为重点,分门别类进行复习。将全书中的知识进行归类,循序渐进,适度练习测验,力争学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阶段,全面检测,查漏补缺。在前两个阶段的复习基础上,对全册教材的语文知识进行全面检测,用相关模拟测验题进行测验,找出学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

六、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六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焦安花

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案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主题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

1.知识链接:我们在前几册课本中已经学过了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等,课外阅读的小说作品就更多了,阅读这些小说作品,为我们积累了许多阅读小说的感性经验。本册教材的“附录”中,编排了《谈谈小说》这篇知识短文,阅读这篇短文,我们会明确阅读小说的一些常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知道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在这三个要素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布置快速阅读课文,查阅工具书,完成基础知识积累。

3.与文本对话。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和交流:

①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一个人物表。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着墨较多?分别为他们写一个小传。

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

4.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反馈讨论效果,就学生写的小传进行交流。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着墨较多,刻画得比较详细,人物形象丰满。为他们写小传,要从全文着眼,筛选与之有关的材料与信息,然后将其连缀在一起。如杨二嫂的小传(参考示例):

20年前,杨二嫂开了一个豆腐店,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她擦着白粉,终日在店里坐着,凭自己的年轻美貌招徕顾客,生意非常好。20多年过去了,她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衰败,她的家境已难以维持原来的殷实,在种种艰辛的磨砺中,为了生存,她变得泼悍、放肆、尖刻、自私。当她见到在外20多年现在回到故乡的迅哥儿时,就虚假吹捧,尖刻嘲讽;趁迅哥儿一家搬家的混乱之际,中伤闰土,还顺手拿走了一些家中的东西。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谈谈小说》)在阅读课文时,掌握这些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写好人物小传的重要方面;而写人物的小传,又是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为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奠定了基础。在写本文中的人物小传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变”是这些人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抓住一个“变”字。如对闰土,就可作这样的分析:闰土是一个代表了中国封建农村因贫穷、落后的生活重压而变得麻木、愚昧的农民的形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阅读《故乡》,对文中的人物的理解也应该是不同的;评价人物,发表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就是个性化阅读的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展示。读这篇小说,评价其中的人物,也是在前三个单元学过了议论文之后,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法的一种实践。用一两句生动的话评价人物,还是一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许多闪耀着创新光芒的见解,要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下面的示例供参考:

闰土(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闰土(2):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边;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尝不是在增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

杨二嫂: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不仅表现在从当年的“豆腐西施”变成了今天的“圆规”,而且还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

“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

“我”母亲: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以公平:变卖家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水生:一个20年前的闰土,20年后,他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宏儿: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

5.研究性学习:关于本文主题的探讨。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强求一致,对人物的理解是这样,对主题的理解也是这样。除了课后练习中列举的四种以外,还有:①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见茅盾以郎损为笔名发表于1921年《小说月报》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一文)。②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③表达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对这些认识,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还可能另有自己的见解,应给予鼓励。

6.阅读经验积累:欣赏小说,要学会分析人物,因为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时,不妨写一写人物小传,这是一个从整体感知到局部分解,再从局部分解到整体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小说中的人物才会成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阅读小说才有可能成为个性化的阅读。

7.教学效果巩固:

①课下收集有关研究本文的资料,与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参照,加深理解课文的效果。

相关文章
管道加固方案方案范文

管道加固方案方案范文

管道加固方案方案范文第1篇吊顶、内隔墙、地砖、门窗、外墙砖、墙板、预制顶板、水电管线和设备、室外附属建筑。二、拆除顺序先清理完办公...

1
2025-09-22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范文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范文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范文第1篇sǒngzhì()()jié()石澹澹()()萧瑟()()没马蹄()白沙堤()二、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

1
2025-09-22
古代励志名言警句范文

古代励志名言警句范文

古代励志名言警句范文第1篇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友如作...

1
2025-09-22
供电所表态发言稿范文

供电所表态发言稿范文

供电所表态发言稿范文第1篇二、认真履职,不断创造一流业绩 走上了领导岗位,真切地感受到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同时也担负起了反腐倡廉建...

1
2025-09-22
感动于心感恩于行范文

感动于心感恩于行范文

感动于心感恩于行范文第1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光阴荏苒,岁月流逝。面对过往的青春岁月,绚丽的梦在心中沉淀。七彩...

1
2025-09-22
古典园林景观手法范文

古典园林景观手法范文

古典园林景观手法范文第1篇不过, 从这时开始的写意画, 其定义又不仅是局限在笔墨技法与传统画法的区别上。这是因为苏轼、文同、米芾等人...

1
2025-09-22
古代的战争与征服范文

古代的战争与征服范文

古代的战争与征服范文第1篇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4.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

1
2025-09-22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范文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范文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范文第1篇一、占优补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国土资源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贯彻...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