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 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 诵读汉语拼音儿歌,巩固拼读能力,了解每首儿歌的意思,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1. 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 诵读汉语拼音儿歌,巩固拼读能力,了解每首儿歌的意思,丰富语言积累。 3. 区分形近,音近的字母,复习拼读规则。 〔教具准备〕 1. 挂图 2. 小黑板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声母、韵母:
1.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的声母,你们还记得吗?回忆,背诵。 2. 看书第55页,声母表。 3. 读一读,背一背。指名背诵。
4. 区别形近字母bd、pq、ft、mn和音近字母nl、zzh、cch、ssh。自己试读,指名读,你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 24个韵母可分组读。单韵母6个,它们是------。复韵母9个,它们是------。前鼻韵母5个,它们是------。后鼻韵母4个,它们是-------。读一读,背一背。
6. 对比着读aanang、eeneng、iining、unünüe、iuuiin、anaoou。自己试读,指名读,你在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 7. 看书第55页,韵母表。齐读,齐背。
二、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1. 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
2. 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整体认读音节? 3. 第55页,整体认读音节表。
4. 16个整体认读音节也可以分类读,以帮助学生整体识记。跟声母zh、ch、sh、r、z、c、s读音相近,其后加i的有7个;跟韵母读音相同,用大y带头的有8个;还有一个wu。后9个音节还可以这样分类读:yi、yin、ying,yu、yue、yun、yuan,ye、wu。 5. 自己试读记忆。齐读,指名背诵。
三、复习拼音儿歌:
1. 同学们我们在汉语拼音每课的教学中,老师都会教你们一首儿歌,你们还记得吗?抽背一两首。老师当时是怎样教你们的?(老师念一句学生跟着念)现在我们小朋友学会了拼音就可以利用拼音自己学习儿歌了。
2. 你看,书上第56页就有用拼音写的我们学过的儿歌,自己拼读。 3. 小组交流:念一首儿歌给你的组员听,说说你是怎样拼读的。 4. 全班分组读儿歌。
5. 总结:你看,汉语拼音的用处可真大呀,回家后,找找拼音读物,自己拼读一两首儿歌,读给妈妈听。
四、作业:
1. 找找拼音读物,自己拼读一两首儿歌,读给妈妈听。 2. 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表三遍,背诵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表,拼读规则: 1. 齐读,指名背诵,齐背。
2. 打乱顺序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3. j q x y和ü üe ün相拼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 F不能和ong相拼,d不能和en相拼。 5. 复习拼读儿歌。
二、小组交流自己在家拼读的儿歌:
1. 小组交流,每个组员读一首自己找到的儿歌。 2. 全班交流,指名读。
三、拼读下面音节:
jīn yú
diàn
shàn
qīng tíng wú gōng
gōng rén
nóng mín
jiě fàng jūn
cao
chang
shi su
zhuan
zai hua
duo
zhuan
xue
ren zhen
ke
ai
四、游戏:
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一部分同学举声母卡片,在圈内;一部分同学举韵母卡片,在圈外。大家一起跳找朋友的舞蹈,圈内的同学找圈外的同学做朋友。跳完一曲,看看两个人拿的声母和韵母组成什么音节,然后一起拼读两遍。若两个人拿的声母和韵母不能组成音节,说明朋友找错了。
五、读一读:
fan fang
pen peng
jian jiang
jin jing
kuan kuang
dun dong you xiu
niu
liu
si
shi
zi
zhi
ci
chi
六、作业: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案范文第2篇
一、《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文学常识:沁园春,词牌名. 主要内容:描绘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心. 主要写作特点:1 情景交融(描写万物极富生命力之景,表现风发意气、满怀豪情)
2 动静结合(枫树、百舸争流)
3 用词精当、形象,富有表现力。 背诵
二、《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文学常识:梁衡,当代散文家。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
主要内容:
从“美丽”的角度切入,表现居里夫人之美外在美(世俗称羡的美貌)、内在美(远大志向、执着追求进取)
主要写作特点:
1、叙议结合。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P
5、P7)
3、引用名言。(深化主旨,加深文化内涵)
三、《边城》沈从文
文学常识: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边城》(中篇小说)、《长河》(长篇小说) 主要内容:本文描写了湘西边境的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通过叙述主人公翠翠与傩送、天保的爱情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人性(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友爱之情)的赞美,和对已被现代文明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 主要写作特点:
1、田园牧歌式抒情小说 (诗意的边城 诗意的人)
2、以简练而细腻的笔法刻画人物心理。
3、对地方风物的描绘富有诗情画意。(景物)
四、《合欢树》史铁生
文学常识: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我与地坛》
主要内容:
通过合欢树写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酸楚。
主要写作特点:
1、象征手法的运用:
母亲合欢树:母爱,对儿子的期盼
儿子合欢树:我的成长,对母亲的思念
母子合欢母亲的期望得到实现,儿子理解母爱
2、语言风格:沉静、淡然。(平淡朴实)
五、《最后的常春藤叶》
文学常识:
1、作者:欧 亨利 ,美国,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
2、 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法国。《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契诃夫,俄国。《套中人》、《变色龙》
主要内容:用一个构思巧妙的故事,描写了几个穷苦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展现人性之美。贝尔曼:舍己为人、以生命为代价创造出真正杰作的画家。
主要写作特点:
1、埋伏笔:
贝尔曼 “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P32)
2、欧亨利式结尾: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语言风格:幽默俏皮,被称为“含着眼泪的微笑”。
六、《邂逅霍金》
文学常识:葛剑雄,大学教授。史蒂芬 霍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
主要内容:通过记述邂逅霍金的过程,不仅展现霍金独特的人格魅力,更从人文视角,引发人们对霍金生活环境的关注,强调应该弘扬人文关怀精神,构建和谐、宽松、平等、充分尊重个人自由的人文环境。 主要写作特点:
1、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霍金形象。
2、用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来组织文章,点明主旨。
七、《再别康桥》
文学常识:作者: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代表人物。诗集《志摩的诗》、《云游》
主要内容:表达诗人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和对难忘岁月的深深眷恋。 主要写作特点:
1、“新月派”诗歌的“三美”主张(闻一多):音乐美(语言清新,节奏轻柔委婉), 绘画美(情景交融,意境美),建筑美(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2、折柳赠别意象
八、《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文学常识:作者:艾青,现代诗人。
主要内容:描写大雪纷飞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主要写作特点:
1、巧借意象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
2、缘情造境,以境显情的手法。
3、沉郁回环的表现手法。(“呀”)
九、《双桅船》
文学常识:
1、作者:舒婷,当代诗人。
2、“朦胧诗派 ” 代表诗人:顾城、舒婷、北岛
主要内容:表达诗人对爱情、友情、亲情及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主要写作特点:意象、象征手法 (如:岸----港湾、依靠、寄托、家、爱人、温暖) 十《诗经
蒹葭》
文学常识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乐府继承),原名《诗》,共305篇,又称《诗三百》,高中学过《蒹葭》、《采薇》
2、内容:风、雅、颂 (“风骚”并称:《国风》《离骚》)
3、表现手法:赋、比、兴
4、结构特点:重章叠句 十
一、《种树郭橐驼传》
文学常识:作者:柳宗元,唐,字子厚,世称“柳河东”(籍贯)、“柳柳州”(官职),代表作《捕蛇者说》、《永州八记》、《江雪》,与韩愈共同倡导了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
主要内容:记叙郭橐驼的种树之道,突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根本法则,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了中唐吏治扰民伤民的弊端,体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思想(顺天致性)
主要写作特点:
1、对比:郭橐驼他植者(论述性的)
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叙事性的)
2、映衬(互相照应):养树养人、治民 (增强气势)
3、寓言体:通过郭橐驼种树,说明了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
4、语言:婉约多讽。 十
二、《病梅馆记》
文学常识:作者:龚自珍,号定庵,近代(晚清),《己亥杂诗》
“记”,一种文体。如:《黄州快哉亭记》苏辙、《石钟山记》苏轼、《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主要内容: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与“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异曲同工。
主要写作特点: 托物言志、象征: 梅人才;病梅压抑的人才;文人画士封建统治者 十
三、《饮酒》《咏史》
陶渊明,东晋,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饮酒》《归去来兮辞》 左思,西晋,字太冲 手法:1 情景交融 2 对比手法
3 典故的表达效果:含蓄,内涵丰富 十
四、《促织》
文学常识:
1、作者:蒲松龄,清代,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2、课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书斋名;“志异”,记载奇闻异事。它的特点是以谈鬼说狐的方式反映现实。
3、每篇后有“异史氏曰”,表达作者看法,“异史氏”指作者,“曰”为评论之义。 主要内容: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为政者的贪婪、凶残、自私,批判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百姓为生计奔波的艰辛,寄托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主要写作特点:
1、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
2、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成名自身前后际遇的殊异) 十
五、四大名著:
《红楼梦》
曹雪芹 ,清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原名《石头记》,高中节选《香菱学诗》
《三国演义》 罗贯中,元末明初,高中节选《群英会蒋干中计》 《水浒传》
施耐庵,元末明初,高中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西游记》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案范文第3篇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六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习用品。
2、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20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1)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2)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3)课后练习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
5、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语文园地,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习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习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6、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在四字格里书写、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愿意与别人交谈,声音清楚,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6)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5、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7)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8)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三、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深入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9、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教学进度安排
1周(9月1日-4日)
入学教育a o e I u y w
2周(9月5日-11日)
b p m f d t n l复习一
3周(9月12日-18日)
g k h j q x z c s Zh,ch,sh,r,
4周(9月19日-25日)
复习二,ai,ei ,ui ao,ou iu
5周(9月26日-30日)
ie ue er复习三
庆祝国庆
7周(10月10日-16日)
an en in un ,ang eng ing ong
8周(10月17日-23日)
复习四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
9周(10月24日-30日)
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画四季
10周(10月31日-11月6日) 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
11周(11月7日-11月13日) 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静夜思,小小的船
期中考试
12周(11月14日-11月20日) 阳光,影子,比尾巴,语文园地三,
13周(11月21日-11月27日) 这样做不好比一比,有选商场,
14周(11月28日-12月5日)
菜园里,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15周(12月6日-12月12日)
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
16(12月18日-12月24日)
我多想去看看,雨点平平搭积木
17周(12月25日-12月31)
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
庆祝元旦
18周(1月4日-1月10日)
雪地孩子,小熊住山洞,
19周(1月13日-=1月17日)
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20周复习期终考试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案范文第4篇
大家好!
很荣幸这学期由我来担任我们一四班(一五班一六班)的英语老师。我姓谭,学历本科。小学英语高级教师。毕业11年。在博才工作8年。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能够喜欢英语,并学好英语这门课。
首先,我来介绍下我们所学习的教材特点,方便您更好的对孩子进行课外辅导。第一册全书共分11个模块,内含一个期末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内容,是重点。第二单元提供若干任务型练习,包括一首歌谣或小诗。在这一册,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书中涉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句,学习时不要求学生单纯学说单词,而要鼓励学生学说句子,在句子中学说单词。把单词放到一个句子环境中,记忆效果更好。我希望家长能够关心孩子的英语学习、能够配合我的教学。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1.请每位家长仔细阅读英语课本中的致同学,尤其是致家长。在致家长里,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关于怎样学习这套教材的很好的建议。它建议我们鼓励孩子多运用英语,建议我们鼓励孩子多在课外接触英语,多看英语动画片,多听英语歌曲,多看英语书籍和报刊。请家长们一定要仔细阅读并付诸实施。
2.帮助孩子养成听英语习惯。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30分钟左右)督促孩子听英语。听英语时,能听一句跟着说一句,并对比自己的发音,尽量模仿,自己纠正。要让孩子们养成指读的习惯。以往我教一年级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句话,孩子们在这一页认识,翻到另外一页。他就不认识了。边听录音边指读。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3、以平常心来对待孩子们的英语学习。以往我教一年级时,经常有家长跟我反馈,老师,我崽不会读英语课文呀。根据语言教育实验,儿童在学习语言时有一段“沉默期”,不能达到“听到了就能说出来,听懂了就能读出来”这样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初次使用本教材时,不要求孩子一学习课文就能“自由地”说出或者朗读课文。应为教材中有跟多内容只是呈现语言的语境内容,这些并不要求学生能够读。其实这个道理就如同孩子们从一两岁学习汉语一样。他很早就会说了。但可能到四岁或者五岁,他还不能够自由地认读、指读。但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们多听、多跟读。鼓励学有余力的孩子能流利的读课文甚至背课文。
总之,外语教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起到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作用。希望通过大家一起努力,让孩子能够对学习英语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兴趣,从而把这门课学好。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案范文第5篇
1.~や否や
动词的原形+~
刚一就
一就 雨がや否や、彼は外に出た。 起きるや否や、飛び出した。
2.~や
动词的原形+~
刚一就
一就 兄はベッドに入るや、眠ってしまった。
教室に駆け込むや、わっと泣き出した。
3.~が早いか
动词的原形+~
刚一就
一就 父はベッドにつくが早いか、すぐ眠ってしまった。
火事だと聞くが早いか、彼はすぐ現場のほうへ走っていった。 4.~なり
动词的原形形+~
刚一就
一就 目を閉じるなり、寝入った。
朝、起きるなり、顔も洗わないで、畑へ出かけた。
動詞のた型+~
一直
父は今日朝出かけたなり、まだ帰ったいません。 この本は買ったなり、まだ読んでいない。
5.~そばから 动词的连体形+~
刚就
随随 覚えるそばから忘れて㎜しまう。 稼ぐそばから使ってしまう。
6.~がてら
动词的ます型+~ 动作性名词+~ 同时
顺便 散歩がてら、雑誌を買ってきた。 仕事がてら、京都を現物する。
7.~かたがた 动词的ます型+~
サ变动词的词干+~ 同时
顺便 散歩かたがた、友達を訪ねた。
遊びかたがた、故郷に帰ろうと思っています。
惯用“お礼かたがた、お詫びかたがた、ご挨拶かたがた” 一度お礼かたがたお伺いしようと思っています。
8.~かたわら 动词的连体形+~
名词+の+~
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学校で勉強するかたわら、アルバイトをする。 仕事のかたわら、勉強する。
9.~てかたというもの
動詞のて形+~
自从之后
自以后 ここに来てからというもの、毎日、雨が曇りかの続きだった。
学校が始まってからというもの、忙しくて忙しくて手紙を書く暇さえないぐらいです。 10.~を皮切りに
体言+~
以开端
以为开始 彼は歌って出したのを皮切りに、みんな歌った。
この日のパーティーを皮切りに、毎月集まるようになった。 11.~を限りに
时间名词+~
以为限
从开始 明日を限りにお酒を止める。
今日を限りにあの人に合えなくなる。
12.~とあった 体言、简体句+~
由于因为,说是因为
日本で初めて生まれたパンダとあった、現物人は全国から上野動物園に殺到した。 大型台風の接近とあった、彼は水、食料などを用意した。
13.~こととて 用言连体形,体言+の+~ 文言助动词ぬ
由于原因
因为所以
会議中のこととて、会えなかった。
知らぬこととて、大変失礼いたしました。
仕事の要領がわかていることとて、こんなばかなことはしないでしょう。 14.~ことだし
用言连体形+~
又所以、
みんなはわかていることだし、言わなくてもいいと思う。 もう彼に説明したこただし、もう一度説明する必要がない。
15.~こともあって
用言连体形+~
由的原因,又加上 もともと体は弱いこともあって、すぐ病気になった。
体は弱いし、その上仕事も多いこともあって、疲れてしょうがない。 16.~ゆえに 体言+の(体言+が)+~ 用言连体形(用言连体形+が)+~ 姉は病気のゆえに大学卒業が二年も遅れた。 外国人であるがゆえに、そんな扱いを受けたのだ。 17.~てこそ て形+~
只有才 働いてこそお金がもらえるのだ。
この大学に入ってこそ、一流会社に入れるのだ。 ~てこそはじめて~ 只有才能 自分でやってこそはじめてわかるのだ。 そうしてはじめて立派な弁護士と言える。
18.~からこそ
用言连体形+~ (常与のだ呼应使用) 因为才 因为所以 彼はここにきたからこそ、この仕事はうまくいったのだ。
僕を信頼しているからこそ、新しい技術を習わせてくれるのだ。 19.~ばこそ
用言的假定型+~
正因为才 只是才 特別によいものではない、ただ安ければこそ買ったのだ。 親は子供を叱るのは、子供がかわいけばこそだ。 动词未然型+~ 部下の忠告に聞かばこそ、耳も傾けなかった。 ばこそ放在句尾起类似终助词的作用. どう誘っても聞かばこそ。
20.~ではあるまいし 体言、 用言连体型+の~
并不是
又不是 子供ではあるまいし、こんなことできないの。
冗談で言うのではあるまいし、よく聞きないさ。
これ、私の責任ではあるまいし、どうして私をしつこく責めるのか。
21.~(た)手前 た形+~ 常与“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わけにはいかない”呼应使用
因为必须
由于原因,所以
一緒に行くと約束した手前、行かなければ成らない。
弟にタバコを止めることを言った手前、私も吸うわけにはいかない。 22.~はずみ 用言连体形+~
刚就 一瞬间就 自転車を避けたはずみに、頭が木にぶつかてしまった。
衝突したはずみに、彼は座席に落ちて怪我をしてしまった。
“ちょっとはずみに、何かのはずみに、ふとしたはずみに”表示偶然,说不清的原因引起的
何かのはずみに、学生時代のことを思い出した。
ふとしたはずみに、昔の恋人のことをおもい出した。 ~はずみにか,由不明原因引起的
どうしたはずみか、ドアが閉まらなくなった。 23.~始末だ 用言连体形+~
结果
落到地步 兄は酒が好きで、一日三食も飲む始末だ。 手が痛くて、箸ももてない始末だ。
24.~(ず)じまい
动词未然型+ず+~ 没有就完了,终于没 终于未能 予算がないので、かわずじまいだった。 “~ずじまいで”是ずじまい的中顿形式
テレビを買いに行ったが、いいものがないので、とうとう買わずじまいで、帰ってきた。 25.~(に)は~が、~ことは~が~
接同一个词+~
倒是可是 読むには読んだんですが、忘れてしまいました。 ほしいにはほしいが、高すぎて買えない。
君の言いたいことは分かることは分かるが、ぼくは賛成できない。 26.~とはいえ 体言.用言基本型+~ 虽说但是
尽管可是 静かとはいえ、駅までちょっと遠すぎる。
おいしいとはいえ、そんなにたくさんは食べられない。 放在句首,表示
虽说如此
熱が下がった、とはいえ全快したわけではない。
27.~と言えども
体言,用言的基本型+~ 虽说但是
尽管可是 校長といえども、校則を守らなければららない。 酒に弱いといでども、まったく飲めないわけではない。
前连接“いかなる”后于否定“ない”相乎应使用,无论都
いかなる権力者と言えども、自分一人の意志で一国の法律を変えることができない。 いかなる困難といきども、われわれの決心を揺るがすことができない。 28.~であれ
体言+~
どんな理由であれ、けんかはよくなお・
どんな理由であれ、この仕事を最後までやりぬくべきだ。 两个であれ交替使用时,无论不是
也好也好 教師であれ学生であれ、校則を守る義務がある。
29.~ものを 接续助词,用言连体型+~
与のに的用法相同,可是却
本来可是 知らせてくれれば、駅まで迎えに行ったものを、なぜ知らせてくれなかったのですか。 ものを放在句尾时,表示遗憾,惋惜的语气 事前に知らせてくれれば用意したものを。
30.~と思いきや
接在前项句尾+~
原以为不料 コマーシャルを見て、すばらしいマンションだと思いきや、時際はとても住むことができないとこるだった。
学生と思いきや,時際は先生だ。
31.~ないまでも
动词的未然型+~ 不说至少
虽说不也 彼女は日本語の勉強を始めてまだ一年しか経たないのに、完璧とは言えないまでも、日本人と流暢に話すことができます。
弁賞はしないまでも、「すみません」とひとこういうべきでしょう
32.~(なら)まだしも
的话还可以
的话还算 彼は今日もう遅刻した、急いで走ってくるならまだしも、ゆっくりと歩くてくるのだから、頭にくる。
子供ならまだしも、もう20なん歳の大人だから、絶対に許せない。
33.~たら~たで
表示虽然实现了理想的A,但随之有产生了或已经产生了问题B 結婚したら下で,自由時間もすくなくなった。
大学に入ったら入ったで、学費が高くて、大変でしょう。 表示虽然产生了不理想的A,但既然已经产生就,就采取措施B 落ちたらおちたで、来年もっと頑張れればいい。
34.そうかと言って~ない
起接续助词的作用,放在句首与ない呼应使用
壊れたら壊れたで、新しいのをかおう。
背が高くはない、そうかと言って低くもない。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案范文第6篇
审 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 “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①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_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的男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 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哎,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的,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
“我哪儿来的爷爷?他不要老脸,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混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②心坠得他累。一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烂了,成浆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揣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到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一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1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分)
2.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4分)
3.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4.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2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5分)
亦雅亦俗汪曾祺
黄 波
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其实汪氏小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月5日)就要到了。
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臵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自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以务名。燕窝、海参,虚名之士也,盗他味以为己味。”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如出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饮食一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了我们。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里竟是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段,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此法得之海拉尔一曾治过国宴的厨师。一盘瓜皮,所费不过四五角钱耳。”“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老饕甚多,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
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中争一席地。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市”、在买菜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
3 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消失了。
) A.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原因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B.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真正热爱世俗生活。
C.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
D.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只是“瞎抹”,但从他画的对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E.汪曾祺为文,体现出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趣味,其选材不写大奸大恶、污秽之物,抒情节制,而让平民可亲可感。汪氏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有“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请你结合文意谈谈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6分) 答:
3.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又将汪曾祺与陶渊明和苏轼比,试说说这两处对比的异同。(6分) 答:
4.文章着重写“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作画只是瞎抹’”皆属俗事,而文题是“亦雅亦俗”,结合原文,探究作者对“俗”“雅”的处理是否得当,并谈谈你对“俗”“雅”的理解。(8分) 答:
4 高一现代文阅读主题复习解析及答案
(一)
1.【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小说形象的理解概括能力,一般答题思路是:形象特点、生活遭遇、精神特色。如果是要分析形象特点,还要找到证据来验证。曾大爷的形象特点一开始就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两点,在最后的故事中又表现了其他两点,概括时注意把握细节描写。
【答案】 ①外貌丑陋;②吃苦耐劳;③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小臭儿的不孝”);④晚景凄凉。
2.【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小说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这两处都是小说最基本的描写手法,一个侧面描写,一个心理描写。回答要点包括:手法、表达效果等。
【答案】 ①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或“在不少人‟世俗的眼光里,曾老头做人体模特是丑‟的”)。
②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地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3.【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作品内涵的赏析能力。考生一般都能分析出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因为无定最了解真相。回答时还要写出无定听到这句话的心理反应过程及原因,这样答案才算完整。
【答案】 反映了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无定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时,还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无定憎恶小臭儿的不孝(或“忘恩负义”),却仍愿意为这个淳朴的老人隐瞒真相。
4.【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小说艺术魅力的领悟能力,也考查探究能力。标题显然是双关语,否则很难意蕴丰富。要回答出“审丑”在本文中的基本义、深层含义以及深层意蕴,也就是要挖掘出题目背后的多重含义及作用。
【答案】 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④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二)
1.【解析】 A项正确,但过于直白浅显;C项“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错,不包括“鱼翅类”;D项“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与原文不符。
【答案】 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解析】 首先要理解这句话本身的意思,然后再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既要有“士大夫的趣味”又要有“平民的情怀”,体现在为文上抒情节制,不刻画大奸大恶,也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
【答案】 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快乐和悲伤都要有节制,不要走向两个极端。②既有高雅的趣味,又有与世俗亲近的真诚。③写诗为文抒情有节制,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保持一种高尚的矜持。(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解析】 前者相比,主要突出汪曾祺是真的喜欢家常小菜,而袁枚则不是;后者相比,意在说陶渊明、苏轼还有汪曾祺有一个共同点“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汪曾祺继承了他们的余韵。
【答案】 ①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是要比出二人的同中之异:袁枚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两者如出一辙,然而汪曾祺对家常小菜的喜欢才是真喜欢。②与陶渊明和苏轼比,是要比出异中之同: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6分,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4.【解析】 把握作者对汪曾祺“雅”与“俗”的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