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帮助了他人小学生作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4
1

帮助了他人小学生作文(精选8篇)

帮助了他人小学生作文 第1篇

帮助了他人小学生作文

那是在五年级,是很平常的一个上午,我们班同学上完了课,从都教室走回自己班级。由于上完课就要排队去食堂了,而且我们班每天队伍顺序都是先到先得的,这顺序又会决定打菜的顺序,所以大家都是急冲冲的,一下课就是奔回教室去。

“咔嚓”一声,让我们将注意力都转移到她身上,原来是她刚被人不小心碰着,东西全散地上了。

同学们看见她,还是继续往前跑了,毕竟差一点时间就可能得不到好位置了。

我也这样想着,赶紧走了。可是刚走了几步,一个声音说:“你怎么不去帮帮她?”另外一个声音又说“再帮有啥好吃的菜估计都没了。”“可她是你同学,也是你朋友呀。”它又说。

是呀,她是我的朋友,我得去帮她!我转身跑向她边上,帮她把一些散落的文具捡起来。她抬起头来,看见我,开心得笑了。

我们收完了她的`东西,往班级走着,同学们都快整队走了,我们赶紧排在队伍最后。

因为帮忙在而虽然排在了最后,但我的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我帮助了他人,也获得了友情。她也会因为我的帮忙而快乐。本来我可以对她视而不见,经直走过,但我还是帮助了她,这令我收获了很多!

帮助了他人小学生作文 第2篇

在家人,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关爱下我已经10岁了,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应该学会帮帮助别人了。

那是一次我坐公共汽车回家的路上发生的事。公共汽车来了,车还没停稳,一伙人就挨挨挤挤的争着上车。我不想这样,我就在一旁等,大家都上去了,我才上车。我一上车,还好,还有座位。我刚想坐下来的时候,后面上来一个老奶奶,她环顾了四周,我也随着她的目光向四周扫视了一遍,原来已经没座位了。我决定给她让个座。于是我对老奶奶说:“奶奶,来,坐这儿吧”。说完我站起,走到了一旁。老奶奶说:“孩子啊,还是你坐吧。”我连忙说:“还是您坐吧,我站着就可以了,我的脚有力着呢”。就这样老奶奶坐到了我的座位上。当时我觉得很是快乐,一颗心也终于放下,因为我当时心里还坏坏的想过难道我想做一次好事的愿望都实现不了吗?这时突然听见后面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好象在对她的孩子说:“你看小姐姐多懂事,要向姐姐学习啊!”我听了,仿佛自己真的长大了,我能给予别人帮助了,心里别提有多开心。

从这件事后,我真的很快乐,因为我学会了帮助别人。知道原来帮助别人不仅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妈妈说的助人为乐,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帮助了他人小学生作文 第3篇

2009年, 南京太平门附近一家食品店发生了死亡惨案。南京市第三十四中高一女生房同学和好友一起去食品店见网友, 不幸被想与其恋爱但遭拒的网友捅死。房同学的好友及时报警, 老师、父母、警察赶到现场。经过几小时的救援, 歹徒击毙, 但房同学却过早地离开了人间。

2007年, 我班丁雄同学, 因与初一 (5) 班某同学发生争执, 在课间跑到五班教室, 打了对方两个耳光。由于此事, 丁雄受到了处分。

二、分析与思考

这则新闻是发生在周边学校的惨案, 这个案例是发生在班级里的打架事件。两件事情看似没有多少联系, 但细细想来, 它们却有一个共同之处。这便是如果这两位同学在遇到问题时, 能及时向值得信任的人寻求帮助, 那么也许结果就大不一样。经过观察, 我发现现在有些学生在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时, 不愿向周围人寻求帮助, 多喜欢自己解决困难。这种现象有利也有弊。有利方面是表明现在学生思想比较独立, 更愿意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弊在由于能力有限, 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会有所偏颇, 常常产生不好的结果。因此, 我认为培养学生向他人寻求帮助的好习惯很重要。

培养学生向他人寻求帮助的好习惯是指当学生遇到自己能力无法解决的困难时, 能向周围值得信任的人寻求帮助。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是鼓励学生依赖他人, 而是希望他们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 能在困境中寻求帮助, 把问题处理得更好, 获得更完美的人生。

我认为培养学生向他人寻求帮助的好习惯需要一个前提和若干步骤。一个前提是指学生身边有值得信任的人, 有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若干步骤是指:

1.帮助学生认识好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或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等方式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这个习惯的重要性。

2.与学生一起制订培养这个习惯的过程与方案。制订目标、过程、方法, 并依靠集体的力量, 引导学生学会自控。

3.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并持久地训练。榜样教育的内容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 也可以是某个杰出人物的光荣事迹。而训练多是指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分析、评估身边的案例或自己的行为。

4.及时反馈, 以表扬为主, 形成良好的舆论。反馈可以是口头的赞许, 也可以是书面留言。表扬多是在全班口头宣布, 而批评则最好采用书面留言。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步骤并非截然分开, 而是互相渗透、综合运用的。下面就以我班丁雄的案例来具体阐述如何培养学生向他人寻求帮助的好习惯。

三、实践与反思

(一) 实践

1.了解背景

初一时, 丁雄生打架事件受到处分后, 我便开始关注他。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聊天和对丁雄的家访, 我了解到他的家庭背景。在家里, 丁雄是个“小大人”。他承担着一些成人的责任, 比如在父母生意忙时, 要烧饭、洗衣服, 照顾好才4岁的妹妹等。他的父母由于忙于做水果生意, 很少与他进行交流。不知不觉, 他就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习惯, 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轻易向父母开口。

2.真诚交流

在他被处分后, 我找丁雄做了一次交流。放学后, 我请他去办公室。一开始丁雄有些忐忑不安, 觉得自己是不是又犯错了, 脸阴沉沉的。后来得知我请他帮助打扫办公室, 他才轻松起来。我们打扫得挺快, 不一会就完成了任务。我说:“丁雄, 幸亏有你, 不然我不知道要打扫到什么时候!”丁雄笑了笑了, 没说什么。然后我又继续说:“唉, 要是上次你去五班打架前来和我谈谈那件事, 也许……”我沉重地叹了口气。这时丁雄抬起头, 疑惑地望着我说:“王老师, 如果当初告诉你, 真的有用吗?”我立刻和他一一分析。丁雄傻傻地看着我, 眼中流露出后悔的神色。我怕他难过, 便说:“事情过去就算了, 以后要多注意。如果你养成遇到困难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的好习惯, 那就不会做出傻事了。不说了, 时间也不早了, 你回家好好想想。如果你觉得老师说的有道理, 再来找我。”

一转眼, 一个星期过去了。本以为他不会来找我, 可没想到他还是来了。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王老师, 我觉得我做事太冲动了。有事情不爱和他人商量、寻求帮助, 总认为自己能解决所有事情。这次的事我很后悔, 我想改好, 想早点撤销处分。”我心里特别高兴, 说:“好啊, 那我们一起想想怎么来帮助你改掉坏毛病。”就这样, 我和丁雄一起讨论, 制订了培养习惯的目标、过程、方法等等。

计划如下:

培养对象:丁雄

培养目标:养成遇到困难时, 冷静面对并与父母、老师商量寻求帮助的好习惯

培养时间:初一 (下) ~初二 (下)

培养步骤: (1) 形成信任父母、老师的意识; (2) 遇到事情多与父母、老师商量、沟通; (3) 有困难一定要向父母、老师寻求帮助。

培养方式:写悄悄话或直接找父母、老师谈心

奖惩措施:如果积极努力, 改正缺点, 养成好习惯, 则表扬, 如果被发现, 没按要求做, 则自愿接受批评和惩罚。

3.引导与训练

定下培养方案后, 丁雄就开始慢慢行动起来。每周的悄悄话都要说说本周的情况。我也积极鼓励他, 不仅要和老师沟通, 有时间也要和父母沟通。同时, 在悄悄话里表扬他能履行诺言, 按照计划进行。

一转眼就到了初二, 孩子长大了, 也有些叛逆。周四那天, 我外出教研活动。回来后, 班里的学生便告诉我, 丁雄闯祸了。他在音乐课上骂老师。当时我脑袋一嗡, 心怦怦直跳, 总觉得他不该发生这样的事情。毕竟他行为端正了许多, 而且正在接受撤销处分的考察。放学后, 丁雄向我一五一十地说明了情况。我见他认识到问题所在, 便没有多说。我只提醒了他和我的约定, 并告诫“冲动是魔鬼, 做事情前多想想, 有问题找老师, 找家长交流, 别把小矛盾酿成大祸害”。这次事情的惩罚是在悄悄话里对与老师顶撞的事情做出书面的反思, 并且两周不能打篮球。

4.小有成就

转眼间就到了期末, 有天放学后丁雄和雷茂健突然跑进办公室, 对我说:“王老师, 初三的学生打我们。刚才我们在操场上踢足球, 休息时他们就来和我们拉拉扯扯, 要打架。”我立刻说:“你们有没有惹事, 有没有动手?”雷茂健说:“没有, 我们没动手, 丁雄一直在躲。”我说:“很好, 就该这样, 你们去拿书包, 待会我和你们一起回家。丁雄, 你回家和爸妈谈谈这事, 让他们放学后来接你。”之后我向学校领导反映了情况, 丁雄的父母也按时来接他回家。事情总算圆满解决。

(二) 反思

帮助了他人小学生作文 第4篇

焦虑的根源:“不能不完美”

几年前,我因为身体的疾病无法痊愈而换上了严重的焦虑症,体重下降二十多斤,每天在医院里等待死亡的来临。转院后的第一天,我的主治大夫委婉地对我说:“你是心理学博士,我们医院有心理医生,但她是从儿科转行的,也许不够专业,你能不能跟她谈谈?”我不假思索地答道:“我知道我得了心理疾病。作为病人我恳请医生为我治病。”我的主治大夫说:“没想到你身心病得这么严重,还能这么理智。”过了一个小时,心理医生来了,她听完我叙述的症状并对我做了测试后说:“你得了焦虑症。你自己知道吗?”我非常冷静地答道:“我想是的,但是不确定是哪种心理疾病。我想也许我不够坚强吧?”她用最平和的语气说道:“优秀的人都焦虑。你不是从今天开始焦虑的。”听到这句话,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下来几个月后,经历了几次治疗,我开始好了起来,体重也开始慢慢地增加,精神面貌也有了转变。我重新回到课堂,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

可是,几个月病痛的折磨让我面容憔悴,看上去一下子老了十几岁。每天听到的都是惋惜和担心的言语,这对于追求完美的我来说无疑是灾难。三个月后,我又开始无法入眠,无法进食,体重急剧下降,我想我的焦虑症又犯了。每天我都在伪装着强撑着,恐怕被人发现我又得了心理疾病,而每一次听到“你有什么可焦虑的?哪儿有那么多烦恼?你看看人家没你好,也没你这么矫情。奇葩都焦虑吧?”我的心就像被挖掉一块似的痛。

这次经历的时间很漫长,吃药和看心理医生已经完全无法解决问题了。出院半年后的夏天,我计划了“死”。在计划执行死亡的前一天,我去东京的上野动物园看孔雀,希望自己能在死后像孔雀一样美丽。那里的孔雀真是灵性十足,一直不停地开屏展现美姿。不久,来了一对儿中国的母女,女儿看上去七八岁的样子。听到母亲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你看孔雀多美,有多少人在赞美孔雀。妈妈希望你要好好学习,好好努力,将来成为优秀的人,像孔雀那样受到大家赞美。”我转头看了一眼女儿,幼小年纪的眼神里带着几分忧郁和坚强。我突然感到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一股强大的反叛力涌了上来,我对自己说:“我为什么不能更多地爱自己?”

那段期间,我看了很多有关临床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人的焦虑的根源在于外界的期许和自身的要求。我生长在优秀父母的家庭中,从小就有很多压力。记得考大学时,远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对我说:“必须考上大学!考不上还有什么脸活着?你对得起谁呀?”从小我就是家里的乖乖女,懂事而好强,唯恐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赞扬,让他们伤心。事事尽心尽力,时时提心吊胆,刻刻自省自律,从来没有做过一件让父母伤脑筋的事。我不能不努力,不能不听话,不能不完美。我以为所有的这些都是衡量自己的标准,都是鞭策自己的动力。我能够非常冷静和理智地看待自己看待事物。但是,我缺少了什么?我从来就没有问问自己的内心:“我真正想要什么?我是不是必须做到完美?” 我缺少了对自己的爱。

治愈术:“人物分离法”

长期以来,我们周围布满了“做加法的公式”。 外界有那么多作秀的庞大信息蜂拥而至滚滚不断,处身于此如何做到不焦虑?!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得到外界的认可和赞美,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做加法。如果短时期里没有可以添加的了,“自我防御机制”就会飞速运转,往脸上贴金的战术骤然变得有效。外表越发变得庞大,秀自己的虚,赞自己的虚,并且逐渐满足于自己的虚。不知何时,那份“虚”潜移默化地成为了“真实”,镜子里的自己变得越发地模糊不清,从此再也无法正视自己。

其实,能这样未必是不好的结果,因为这样能够用最“表面的美”反馈于来自周围世界苛责的“加法”,能够做到表面上的自我保护。可是,如果一个人对自身的期待和要求过高,同时不满足于外表的浮华,所有的框架都会套住自己,所有的苛责都会留给自己。那么多年,我一直为了周围世界而强压自己,我以为我是全能的,我以为我是优秀的,我以为我是坚强的。直到看到那位小女孩,我才明白,那些周围世界所谓的加法如同妖孽一般地侵蚀着我的肉体和心灵,我完全可以有权利在濒临崩溃之前就大声地说出:“我承受不了,我要还回去!”

在那以后,我停止了服药和看心理医生,逐渐应用“人物分离法”进行自我治疗。每当“焦虑妖孽”出现时,我把自己设想成两个人:一个是成人的自己,另一个是儿时的自己。成人的自己反复跟儿时的自己说话,安慰儿时的自己,告诉她我会保护她,会无条件地爱她,爱她的所有不足又是几个月过去了,到了春暖花开的明媚季节,我的焦虑症好了,睡眠、饮食、体重都恢复到了正常。通过这次长期的苦楚,我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信,更加认可自己的坚强,更加包容自己的不完美。可以说:我是在与自己的战斗当中解脱了自己。虽然周围世界还是依然做着加法,而我,做了卸掉苛责自己累赘的减法,做了解脱自己爱护自己包容自己认可自己的加法。

内心最深处解脱:读书

心理疾病如同身体上的感冒发烧一样,遇到病毒入侵又会复发。如果无法承认和正视这点,等到外界突然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刺激源”时,它又会骤然复发而变得更加强大。我曾经尝试着用跟最信任的朋友倾诉及回家和父母同住的方式,企图通过借助周围亲人的温暖和安慰变得平复。后来发现这只能短期有效,他们不在我身边时我又变得焦虑不安,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开始出游,希望能够离开现实环境散散心。但是旅途中的陌生让我从焦虑不安变得异常害怕,希望赶紧回家躲在自己的城堡里。尝试了无数种方法,最终我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在于我自己,我自己的内心最深处还是在无意识地在祈求外界的同情和安慰,却忘记了同情本身也带有轻蔑,忘记了自重本身就是自己解脱。

我开始大量地读书,读原版书,看自己喜欢的艺术类、建筑类、旅游类、语言类、文学评论类唯独屏蔽了感情类,因为怕再激起内心深处的痛。渐渐地,内心开始平静,日语也越发进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做到了“更读”,每天两个小时的晨读让我的内心越发坚实。这些年我思考了读书的深刻含义:“读书让浮躁的心变得平静,让贫瘠的心变得富有,让焦虑的心变得温和。读书,让我远离了人声鼎沸夸夸其谈的外界,让我更加拥有了保持沉默的权利,更让我拥有了选择的权利,让我更加专注于学问,让我的内心变得强大,让我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堡。”

但是,日本思想家和教育家福泽谕吉指出:“学问的原本寓意不仅在于读书,而是在于精神的运作。学习最能考察一个人的持久性,而持久性地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学问。”也就是说,读书也仅限于信息的输入,而更加重要的是“思考和总结”。

经过了几年“拼命三娘”似的读书,我又重新修改了曾经出版过的书籍,又写出了几本类似学习心得的专业书。每次听到读者和学生的感谢时,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我不仅治愈了自己的焦虑症还给了很多人微薄的帮助。这种快乐和幸福是自己创造的。

我想:“人生的意义就是在于如何面对自己,正视自己,爱护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而这种强大还能助他人一臂之力。这种快乐和幸福是历经了多少长年的磨难得到的,所以我更加珍惜现在的自己。”每当遇到灾难时,我都用这句话鼓励自己:“面临背叛、挫折和遭遇,有些人选择负面情绪—气馁、抱怨、嫉恨、懈怠这些情绪都是把责任归属于外界因素。而另一些人选择了正面情绪:消化、排解、直视、承担这些情绪都是把责任归属于内在原因。真正的强者不是面对挫折从容不迫,而是经历了无数巨大的痛苦和绝望之后,没有失去对真善美的信念,依然认真地对待自我,依然真诚地面对世界,依然努力地工作,依然让阳光留在心底。”

小学作文:帮助他人 第5篇

星期天,我和妈妈到外婆家去看外婆。

我的外婆住在一个小镇上,我和妈妈一早就坐车向外婆家出发。过了一会儿,车停了下来,原来是有一个老奶上车了。这个时候,车上已经坐满了人,我看到老奶奶没有座位,我马上就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坐。旁边的叔叔阿姨们看到了,都夸我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到了外婆家,我告诉外婆我给老奶奶让座位,妈妈和外婆也表扬我是个好孩子。

帮助他人小学作文 第6篇

星期六的早晨,天气晴朗,阳光普照,我和几个小伙伴一同去山上郊游,玩着玩着,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大家都拿出自己带的饭来吃,我也拿出妈妈给我准备的饭,正要吃的时候,我发现还有一个伙伴没吃饭。我走过去问他:“你怎么不吃饭啊?”他说:“我忘记带饭盒了。”我听了以后,就把我的饭分给他一半,虽然我还有点饿,可是我看着他吃饭,我很开心,我觉得帮助别人,自己也会非常快乐!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叔叔的一句话:对待同学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帮助他人小学生作文 第7篇

有一天,放学后,我正准备回家,却无意间发现了有一个同学的文具盒忘带回家了,我暗暗自喜:哈!他的文具盒忘带回家了,看他今天怎么做家庭作业!就等着明天来挨打把!瞬间我感到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对:他可是我的好朋友啊!他有困难我难道不去帮助他吗?人人都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何不尝尝帮助别人的滋味呢?

说干就干,我拿起他的文具盒,像离弦的箭一样,向他家奔去。可是还没走到一半,我就累得气喘吁吁!哎!干脆···干脆不给他送了,这么累,又很远不知道何时才能到,送给他再回家,不知道是几点钟了。不,帮助别人就像喝咖啡,先苦后甜。我一定要给他送到。突然一片乌云向我飘了过来,立刻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拿这他的文具盒,顶着书包,冲进了雨中···

不一会,我到了他家,把文具盒交到了他的手中,他激动极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他连声到谢。使我心里美滋滋的,这是我从未感受到过的的滋味,这是一种多么美的享受呀!

帮助他人有讲究 第8篇

方便之后,从未使用过感应式水龙头的王宝强,走到洗手池旁洗手。面对水龙头,他先扭后按再提,可就是不见水流出来。他有些纳闷:咦,明明看见前面的人刚使用过,怎么突然就不灵了呢?

因为身后还有人等着洗手,王宝强急得额头上冒出了细汗。这时,正准备往外走的刘德华,从壁镜中看到了王宝强的窘境,于是便转过身抠抠指甲缝,假装还没将手洗干净的样子,然后走近洗手池,将双手放在了水龙头下面。两秒钟过后,水自动流出来了。

刘德华的“示范”,让王宝强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于是,他也将手放在了水龙头下面。

事后,王宝强感激地说道:“当时,刘德华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但他仍假装没将手洗净,折回来给我做了一次示范。善解人意的他,照顾了我的面子,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帮助了我。对此,我很感激!”

在日常生活中,谁都难免会遇到像王宝强所遇到的尴尬情形。此时,作为旁观者,出面帮助化解尴尬当然值得称道,但如果不注意方式,言行过于直接和暴露,就很容易引起更多人对受助者的尴尬的关注,从而使其陷入更大的难堪。所以,润物无声、不动声色地给对方做“示范”,便成了此时的首选。面对王宝强不会使用感应式水龙头的情形,刘德华没有当着众人的面直接告诉他怎样使用,而是以重新洗手的方式给对方做了一次“示范”,在他人没能察觉的情形下,及时帮助王宝强解除了窘境。这种充分顾及受助者的心理感受和面子的帮助方式,于无声处温暖着王宝强的心田,同时也彰显了刘德华的交际风范。

例2:2006年高考失利后,梁宏只身来到深圳求职。大半个月过去后,他仍然没能找到工作,而口袋里那点少得可怜的钞票,已经不允许他再茫然地等待下去了。于是,他只好坐上了返乡的火车。

在买了车票后,梁宏口袋里的钱已经不够买一盒盒饭了,这意味着他要饿40多个小时的肚子。

因为怕身边的人看到自己的窘态,所以当工作人员推着餐车经过时,梁宏就闭上双眼假装睡觉。周围的人似乎谁也没留意他,各自买来盒饭吃了,吃完后或独自看书,或几个人凑在一起打牌。

过了一阵儿,梁宏睁开眼,装着很有兴致的样子看窗外的风景。这时,那位坐在梁宏对面的“眼镜”———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小伙子,突然问他:“兄弟,会下象棋吗?如果会,俺们杀两盘如何?”想到下象棋也许会让自己觉得时间过得快点,梁宏就答应了他。小伙子拿出一副精巧的象棋,对梁宏说:“和你一样,我也还没有吃饭。我们来点小刺激,谁输一盘就请一餐饭,你看如何?”象棋水平不俗的梁宏听后,心中暗自高兴:好了,有饭吃了!于是,他精神为之一振,说道:“可以。”

结果,梁宏连赢三盘。小伙子边收象棋边说:“我不是你的对手。”

小伙子很守信用,在收起象棋后立马给梁宏买了一盒盒饭、两盒方便面和三瓶加奶饮料。饥肠辘辘的梁宏也不客气,首先理直气壮地消灭了那盒盒饭和一瓶加奶饮料。

两人都在成都站下了火车。分别时,小伙子对梁宏说:“兄弟,我叫xxx,是搞网络维护的,住在省象棋队家属院,有机会来找我,咱们好好交流一下棋艺。”说完,他朝梁宏顽皮地做了一个鬼脸,然后潇洒地挥挥手,下了火车。

后来,当梁宏到省象棋队家属院找小伙子时,却获悉小伙子并不是搞网络维护的,而是省象棋队队员。直到这时,他才明白:小伙子当初在火车上输给自己并非技不如己,而是有意要让自己体面地吃上饭啊!

面对梁宏陷入无钱吃饭的困境,身为省象棋队队员的小伙子“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故意以下棋赢饭并连输三盘的方式帮助梁宏,让梁宏心安理得、没有精神负担地享受了免费餐,从而在照顾了梁宏面子和尊严的情况下,实现了帮助梁宏的目的。

相关文章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精选13篇)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第1篇安 保 合 同甲方:江苏天泰阀门有限公司 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

1
2025-09-15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精选6篇)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第1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第四单元学案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初中...

1
2025-09-15
贝壳的阅读答案

贝壳的阅读答案

贝壳的阅读答案(精选5篇)贝壳的阅读答案 第1篇1、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什么?你对结尾句怎样理解的.2、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什么?你对结尾句怎样...

1
2025-09-15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精选5篇)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第1篇班级综治总结班会时光荏苒,眨眼间又一年生活。为了能更好的发现班级工作中的...

1
2025-09-15
比喻力量的成语

比喻力量的成语

比喻力量的成语(精选9篇)比喻力量的成语 第1篇一、含有比喻的成语洞若观火 柔情似水 恩重如山 健壮如牛 胆小如鼠 大巧若拙 大智若...

1
2025-09-15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精选13篇)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第1篇()农银借合同字第号经中国农业银行___(下称贷款方)与___(下...

1
2025-09-15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精选3篇)《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第1篇夏完淳《别云间》阅读答案《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

1
2025-09-15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精选2篇)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第1篇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新校...

1
2025-09-15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