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肿瘤/护理范文(精选12篇)
肝肿瘤/护理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99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例肝肿瘤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 并将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肺栓塞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 。其中, 男2例, 女1例, 年龄为35~56岁, 平均年龄为38岁。术前经相关检查, 发现3例肝肿瘤患者中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2例, 原发性肝癌患者1例。
1.2 肺栓塞的诊断方法[3]
对所抽取的3例患者进行诊断, 对其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等首先做最基本的检查, 然后对所有肺栓塞患者进行特殊检查, 包括有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心电图, 针对一些难以确诊的病例采取肺动脉造影、磁共振显像 (MRI) 和螺旋CT、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以上检查结果做好记录。
1.3 肺栓塞的治疗[4]
采用常规治疗, 主要为卧床休息, 镇痛止痛, 心电连续监测, 吸氧、受体阻滞剂, β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对症治疗。然后采用UK4400 U/kg, 10 min内静脉注射, 每小时同等剂量连续12 h静脉滴注。之后医务人员对患者采取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来治疗, 治疗时间一般为一个星期。
1.4 预防
1.4.1 术前预防
手术之前有关医师需要做好评估工作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尤其需要密切监测伴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长期吸烟、饮酒患者的身体体征变化。对于超重的出现, 不仅是受到遗传的因素, 另一方面还是患者摄入了过度的热量和卡路里, 而过度的热量和卡路里将会导致患者不断的超重, 与此同时也会使患者的需要不断的升高。因此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体制的控制, 进而进一步的预防高血压。 (1) 严格控制患者摄入的热量和卡路里, 限制患者对谷类食物的摄入量。 (2) 多鼓励患者进行有氧运动, 并使其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我们建议其在术前穿上弹力袜, 服用抗凝剂。
1.4.2 术中预防
手术过程中手术施行者需要做到操作认真、细致, 避免损伤肝静脉或者下腔静脉, 禁止使用大剂量的止血药物。
1.4.3 术后预防
对于术后没有特殊情况的患者, 我们建议患者积极进行床上活动, 促进血液的流通。卧床患者如果出现下肢不对称性肿瘤, 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肺栓塞的临床特征, 确诊之后及时进行抗凝、溶栓治疗。
1.4.4 做好防治抗凝治疗的并发症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有没有出血现象, 比如尿血、咳血, 随时记录好患者凝血酶原时间, 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对于手术之后早期的患者, 我们仍需随时观察他们切口状况。溶栓治疗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就是颅内出血, 所以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比如呕吐、头痛等。在进食方面也需要注意切勿生硬食物。
1.5 护理
1.5.1 心理护理
患者和家属会面临来自治疗、经济等方面的压力, 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的心理。所以在治疗前我们需要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了解其内心需求和恐惧心理状况, 就疾病的相关知识做针对性的介绍, 让家属了解疾病的可防可控性,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1.5.2 积极治疗, 减少并发症[5]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发生出血、尿血等情况, 及时掌握患者的凝血功能, 及时用药。溶栓治疗的最大并发症是颅内出血, 所以我们需要观察患者有无头疼、呕吐等症状。
1.5.3 饮食护理
术前、术后我们建议患者食用水果、蔬菜、蛋类和鱼类, 食物以清淡为主, 加强营养的摄入, 最好不要食牛羊肉和辛辣的食物。主要摄入高蛋白、高热量和充足维生素的食物。患者自身也需要注重营养的摄入, 积极配合医师进行营养的补充。
2 结果
经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我们总结出肝肿瘤术后肺栓塞的发生时间在手术过后的3~6 h之间, 患者会表现为呼吸存在困难、咳嗽、心慌、胸痛等;在这3例出现肺栓塞的患者中, 经相关治疗和护理, 有2例痊愈, 1例由于突发高血压脑出血, 后经救治无效死亡。
3 讨论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肺栓塞患者确诊的情况分析, 我国肺栓塞患者的产生率要低于欧美等西方国家, 但是统计分析2000年后的数据, 我国肺栓塞患者的增长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形式严峻[3]。肺栓塞在我国并不是罕见病, 之所以发现较少, 主要原因还是诊断方面落后, 多数患者有被误诊或漏诊的现象。急性肺栓塞的体征、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出来的结果都属于非特异性, 只凭单独的检测结果并不能对肺栓塞进行确诊。因此, 及时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肺栓塞的病死率。此次研究中我们及时诊断出了这3例患者的肺栓塞病情, 采取抗凝、溶栓治疗, 提高了治愈率。
摘要:目的 探讨肝肿瘤术后并发肺栓塞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总结医学经验, 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199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肝肿瘤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3例 (所有并发肺栓塞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 , 收集并观察所有患者的术后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和手术效果总结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肿瘤术后肺栓塞的发生时间在手术过后的36 h之间, 患者会表现为呼吸存在困难、咳嗽、心慌、胸痛等;在这3例出现肺栓塞的患者中, 经相关治疗和护理, 有2例痊愈, 1例救治无效死亡。结论 对肝肿瘤术后肺栓塞患者进行积极的抗凝治疗, 采取正确及时的护理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 有利于患者经过治疗达到更为满意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肿瘤术后,肺栓塞,预防和护理
参考文献
[1]Dennis PM.Fatal pulmonary embolism due to thrombosis of a hepaticcavernous haemangioma[J].Med Sci Law, 2009, 20 (4) :287-288.
[2]王乐民, 魏林, 翟立滨.外科术后发生肺血栓栓塞症十例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0, 24 (12) :714.
[3]尹磊, 潘泽亚, 吴伯文, 等.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肺栓塞4例临床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 2011, 16 (3) :174-177.
[4]鲁民, 王伦青, 陈岩, 等.肺栓塞临床诊断与治疗[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 18 (6) :264-265.
肿瘤疼痛护理新进展 第2篇
2009-02-02
癌症疼痛护理新进展 江苏省肿瘤医院 高群英
在癌症患者的自觉症状中,疼痛的发生率最高,WHO统计:全世界癌症患者伴有疼痛的比例为30-50%,晚期患者为60-90%[1]。疼痛对机体的躯体、精神心理、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全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镇痛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士对患者进行有关疼痛知识的宣教,在工作中寻求各种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2]。
1、癌症疼痛分类:
根据致痛原因,癌症疼痛可分为:①癌组织本身引起的疼痛,系由于癌肿发展、浸润、引起周围组织炎症、渗出、肿胀,压迫或破坏神经;②机体因癌症而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引起肌肉关节疼痛;③因癌症合并症而引起疼痛,如神经炎、口腔炎、带状疱疹;④因癌症影响患者生活方式、免疫能力、全身状况而引起疼痛,如手术后疼痛,化学治疗引起的粘膜炎、神经炎,放射治疗引起的炎症、灼伤、溃疡等[3]。
2、癌性疼痛的护理评估
2.1 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 标尺从左到右依次标有0-10的数字, 0代表无痛, 1代表最轻微的疼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使用时先向患者解释,由患者标出自觉疼痛程度在标尺中所处的位置。评估标准:轻微疼痛(1-4级),如不适、重物压迫感、钝性疼痛、炎性疼痛;中度疼痛(5-6级),如跳痛和痉挛、烧灼感、挤压感和压痛;严重疼痛(7-9级),如妨碍正常活动;剧烈疼痛(10级),疼痛无法控制。该评分法利于护士准确掌握疼痛程度,适于动态评估,控制疼痛的效果。但赵继军等认为其刻度较为抽象,个人理解的随意性较大,从而易导致评估的结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
[5]
[4]综述:
2009-02-02 2.2 Wong和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6] 该方法用6种面部表情来表
达疼痛程度:(1)非常愉快,无疼痛:(2)有一点疼痛;(3)轻微疼痛;(4)疼痛较明显:(5)疼痛较严重;(6)剧烈疼痛,但不一定哭泣。从微笑到悲伤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此法适合任何年龄,没有特定文化背景或性别要求,易于掌握,对于急性疼痛、老人、小儿、表达能力丧失者特别适用。2.3 程度分级法: O级:无痛。
Ⅰ级:轻度疼痛(虽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用止痛药,睡眠受干扰)。Ⅲ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用止疼药,睡眠受严重干扰)。
3、癌症疼痛治疗:
3.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方法。WHO提出的三阶梯镇痛方案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一套简单有效、可合理安排的治疗方法。轻度疼痛:非鸦片类止痛药加辅助药物;中度疼痛:弱阿片类加非鸦片类止痛药加辅助药物;重度疼痛:强片类加非鸦片类止痛药加辅助药物类[7]。熊华等报道癌症疼痛患者接受泰勒宁镇痛治疗后疼痛程度显著降低,镇痛治疗总有效率为82.7%,连续用药后镇痛疗效稳定[8]。秦英等报道126例重度癌性疼痛患者应用美菲康(盐酸吗啡缓释片)止痛,取得满意的疗效[9]。
3.2硬膜外PCA止痛治疗 对于经口服及注射止痛药物效果不佳,且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硬膜外PCA止痛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除痛方法[10]。
3.3中医治疗 杜小艳应用镇痛酊剂外搽治疗癌性疼痛41例,取得满意疗效[11]。陶敏等中医水针治疗晚期肿瘤疼痛,有确切的止痛效果,对晚期癌痛有效率100%。此法是根据病种和疼痛部位不同选取不同穴位,以颅痛定、地塞米松、维综述:
2009-02-02 生素B12穴位注射,同于中医传统的针刺,通过经络起镇痛作用,又结合了现代医学的特点,用药物调节内分泌[12]。
3.4电疗、针刺疗法 这2种疗法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疼痛部位,采用电刺激神经或用针刺激穴位的方法,来镇痛辅助治疗,效果显著。此外,通过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癌痛和采用气功延长镇痛时间都是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13]。
3.5心理治疗 包括生物反馈、自我催眠、分散注意力和幽默等方法使患者心理上得到放松,从而减轻癌痛。此外,医务人员还可以不定期地为患者播放适当的音乐,唤醒其生命的自我意识,克服焦虑心理,也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13]。4、癌痛治疗的影响因素[14] 4.1 与医护人员有关的原因
4.1.1对癌性疼痛严重程度估计不足 郑莹等[15]对上海市76所医院1415名医生进行癌症疼痛治疗认识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42.8%的医生认为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疼痛强度的是主管医师,4.7%的医生认为是患者家属。而实际上,医护人员对疼痛强度的评估与患者自我感觉符合率仅33%,且54%医护人员判断疼痛的程度较患者自我感觉轻一个等级以上[16]。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判断准确率较低,这是造成癌性疼痛治疗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4.1.2缺乏足够的处理癌性疼痛知识和技能 黄晓蕾等[17]对27省市的126名护士调查结果显示,36%的护士不能正确写出三阶梯止痛的定义,99%不能正确写出三阶梯止痛的内容。同样在处理癌痛上也存在问题。郑莹等调查表明[15],在接受癌痛治疗的患者中癌痛持续1个月以上才得到治疗的患者占24.49%,且有8.7%的医生在患者服用药物无法达到止痛效果时,不采用任何措施。以上资料显示,医务人员仍缺乏足够的处理癌性疼痛知识和技能,所以临床上应加强对癌痛知识的教育和宣传。
4.1.3过分担心药物的成瘾性 虽然大量研究和调查表明,不论麻醉药的剂量多大,用药多久,在用麻醉药镇痛患者中,成瘾的发生率小于1%。然而对医护人综述:
2009-02-02 员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医护人员担心药物的成瘾性,如上海地区36.7%医生担心药物成瘾,非肿瘤科医生比肿瘤科医生更担心成瘾[15];27省市护士调查显示88%护士担心药物成瘾性问题[17]。可见,医护人员普遍存在顾虑药物成瘾性问题,这种顾虑必然会造成临床上用药剂量不足或减少用药次数,从而导致治疗不充分。
4.2 与患者有关的原因
主要是患者不如实报告疼痛。李漓等[18]对212例癌症患者所经历的疼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仅12.74%的患者会主动报告疼痛。许怀麟等[19]的调查也表明,24%的患者有意隐瞒病情,主要表现在患者陈述病情时隐去疼痛的病史或降低疼痛的等级。这样会在医护人员对疼痛评估时造成误导,从而成为治疗不充分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患者认为晚期癌症本身就有疼痛,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另外担心对止痛药产生耐受性,以后疼痛加重时无药可治。
4.3 与社会因素有关的原因
4.3.1对药品控制过严 吗啡消耗量已作为WHO评价一个国家癌痛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而吗啡在中国的消耗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郑莹等
[15]
对上海市的调查表明,影响癌痛控制的第一位原因就是“阿片类药物使用限定过多”。所以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应相应改变医药管理条例,放宽对药品的控制,以适应临床需要。
4.3.2治疗费用过高 卫生部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方案的代表药物中,临床上以控释片应用最多,但该类药物价格较贵,而患者需要较长时间服用,因而患者难以承受巨额的治疗费用。
5、疼痛处理中的道德问题[20]
作者认为,如果认同病人有权力要求有效止痛,那么护士就有责任维护这个权利,反之,对病人就是一种伤害。有些医护人员不知道怎样识别和治疗病人的疼痛,因而常忽视止痛药的正确使用,护士不提供足量止痛药的关键原因是担心会加速病人死亡。一位病人在吗啡治疗后死亡,即使有经验的专科护士也可能认为综述:
2009-02-02 是她们的护理措施加速或导致了病人的死亡。虽没有一个护士因执行医嘱应用过量止痛药而被起诉,但有些护士也可能担心法律责任。对此,“促进临终病人舒适和止痛”规则中明确指出:对临终病人疼痛的及时处理,应果断地使用有效足量的止痛药,最大程度地缓解症状,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是伦理学允许的。当疼痛不能控制时,在临终病人身边工作的人都知道难以控制的疼痛能导致病人失望、沮丧、自杀倾向或寻求死亡;反之,当疼痛被很好地控制后,大部分病人可能放弃先前的想法。在有效的姑息治疗和止痛护理下,约95%临终病人的疼痛是可以忍受的。护士的职责是保护病人免受伤害,但却要执行“有害”剂量用药止痛,这与她们的责任相冲突。护理人员必须明白简单地拒绝一个疼痛病人,在道德上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也不应该推测病人愿意控制疼痛而承受加速死亡的危险。护士必须向病人和家属讲清这些问题,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尽管主张对病人适当止痛,但仍有非常多的病人在疼痛中死去。作者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对忍受疼痛的病人给予充分治疗是必需的,而不是随意的,决不能忽视其中的道德责任。
6、癌痛护理
6.1一般护理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所采取的姿势和体位、面部表情、情绪状态、面色、出汗、肌肉紧张,监察心率、呼吸、血压、脉搏等,全面了解病情。当病人出现不适时应及时解决处理,尽快消除不适,以免加强恐惧、悲观心理 [21]。
6.2 按时、按阶梯、个性化给药、注意给药细节 按三阶梯给药法给药,达到癌症病人夜间睡眠时无痛;白天休息时无痛;日间活动和工作时无痛[22]。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如便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及时对症处理。
6.3心理护理 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以“不治之症”的观点来看癌症,一般人对癌症都有恐惧心理,而确诊癌症对病人在精神上是沉重的打击,病人常惊慌失措,认为生命快要结束,疑病心理特别重,稍感某处不适,即怀疑是癌症转移,因精神紧张而产生恐惧、绝望的心理[23]。因此,在护理癌症病人时,必须注意心理支持,引导病人自我调控情绪和行为,做一些简单的放松活动,分散病人注意力。如计数、看报、听音乐、看电视、与人交谈等,病人通过重新调节情绪,学会自我克综述:
2009-02-02 服不良情绪,学会用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精神状态来对待癌痛,从而达到治疗癌痛的目的。另外,家庭具有影响和调节力,缺乏家庭支持的平凡人往往难以忍受癌症疼痛,支持型的家庭环境可以增强癌症患者抗病能力[24]。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癌症疼痛护理的研究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细。我们期待着新的突破,生产出效果强、副作用少的镇痛药;另外心理护理也不再是简单的语言安慰,而是由专业心理技师对患者实行音乐疗法、催眠术、松弛训练等。这些都要求我们护理人员除了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外,还要加强心理学及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真正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使癌症疼痛的护理出现新的飞跃。
参 考 文 献:
[1] 曹军宁.肿瘤内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405. [2] 李琳.癌症疼痛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2,8(4):1 [3] 刘小静,张敬伦.癌症疼痛的治疗与护理[J].肿瘤防治杂志,2000,第7卷第1期
[4] 佟术艳.疼痛的护理评估[J].中华护理杂志, 1995, 30(2):123~124.[5] 赵继军,陆小英,赵存凤等.数字疼痛量表和描述疼痛量表的相关性研究和改进[J].现代护理,2002,8(9):660-661 [6] 申萍摘,施 毅校.Wong和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年,第17卷第3期
[7] 唐维新主编.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335 [8] 熊华,邹燕梅,于世英.泰勒宁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08第17卷18期
[9] 秦英,王关芬,白桦,王芳玉, 向亚娟.美菲康在癌症疼痛患者应用中的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08年8月第37卷第15期
[10] 李越,马长青.晚期癌症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1999年第26卷第12期 综述:
2009-02-02 [11] 杜小艳.镇痛酊剂外搽治疗癌性疼痛41例[J].湖南中医杂志,第17卷第4期
[12] 陶敏,鲁汉英,陈南珠,钱淑芬,官成浓,侯天印.水针治疗晚期肿瘤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8年10月第33卷第10期
[13] 谭芳.癌性疼痛的控制、辅助治疗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3年第9期 [14] 朱丽霞,高凤莉.癌痛控制的状况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年3月第40卷第3期
[15] 郑莹,李德录,许德凤,等.上海市医生对癌症疼痛治疗认识的调查[J].中国肿瘤,2001,10(7):393-395 [16] 佟术艳.疼痛的护理评估[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2):123-125.[17] 黄晓蕾,马双莲,张金芳,等.27省市护士对癌痛治疗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10(7):22-25 [18] 李漓,王兵,袁方,等.癌症患者的疼痛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0,15(4):200.[19] 许怀麟,谢德荣,陈岱佳,等.癌性疼痛治疗不充分的原因及对策[J].新医学,2001,32(2):105.[20] 李慧莉,张俊红摘,何学鹏,闵丹琳校.癌症疼痛处理中的道德问题[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年第20卷第3期
[21] 石红梅.减轻晚期癌症疼痛的护理体会[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2年12月第15卷第6期
肿瘤患者的营养护理 第3篇
【关键词】肿瘤患者;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16-01
肿瘤恶液质可导致患者内脏和躯体蛋白质消耗,损伤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减弱机体免疫力,增加宿主易感性。营养不良时机体能量储备不足,免疫功能下降,直接影响肿瘤的整个治疗效果,不利于原发病的治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预后。因此,合理、有效的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对肿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1 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原因
肿瘤病人出现营养不良和恶液质的原因较复杂,有肿瘤本身的原因也有来自抗肿瘤治疗的相关因素。
1.1 食欲下降:可见于各种肿瘤患者,临床上有不低于50%的肿瘤患者均有食欲下降表现,食欲下降是引起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引起食欲减退的原因有很多:(1)肿瘤的局部作用:如消化道肿瘤常致胃腸道不适,引起摄食量减少;(2)味觉改变:有些肿瘤患者表现甜阈值增高,酸和咸阈值降低;(3)体内乳酸水平升高:肿瘤状态下,体内乳酸循环增加使乳酸堆积,继发恶心和厌食;(4)化学药物作用于中枢化学受体诱导区或者局部胃肠道,产生黏膜炎、舌炎、咽炎和恶心、呕吐从而影响食欲;(5)心理因素:对肿瘤的恐惧、焦虑也间接影响食欲。
1.2 营养物质代谢障碍: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异常所致。(1)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在葡萄糖转化增加,外周组织利用糖障碍。乳酸和氨基酸的糖异生作用增加,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从而增加了宿主的能量消耗;(2)蛋白质的代谢异常:主要表现在肌肉蛋白质合成减少,消耗增加,机体呈负氮平衡;骨骼肌蛋白消耗增加,导致恶液质;(3)脂肪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脂肪动员增加,机体体脂储存下降。
1.3 机体能量消耗改变:有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机体静息能量消耗高于正常人群,因此认为由于能量消耗的增加,从而引起机体各组织群不断消耗,产生恶液质。
1.4 细胞因子作用:细胞因子可能是导致癌性恶液质是病理生理改变的主要效应分子。一系列的细胞因子通过作用脑组织引起食欲下降;作用于脂肪组织,减少脂肪合成,增加分解;作用于肌肉,减少蛋白质合成和增加分解;作用于肝脏,增加葡萄糖合成和急性相反应物质的合成。
2 肿瘤病人的饮食
2.1 饮食原则
2.1.1 选择合理均衡的饮食 根据年龄、性别、基础代谢率、劳动强度和食物的特别动力作用来确定所需能量,既要满足人体需要,又要避免能量过多或过少。三大营养素的分配原则是: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质和低脂肪。 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和水果,应占总热量的65%~70%。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11%~15%,主要选用牛奶、奶酪、脱脂奶粉和蛋类的蛋白部分,因为它们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能够提供组织代谢不断更新的需要。 总热量的其余部分,则以脂类补充,通常为40~50g/d。饮食中还应含有适量的植物纤维和丰富的维生素,每天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
2.1.2 经常食用防癌食物
1蔬菜类
蔬菜含有人体极为重要的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B1、B2等。含胡萝卜素较多的蔬菜有:胡萝卜、韭菜、菠菜、塌菜、白菜、卷心菜、米苋、蕹菜、芥菜等;含维生素B1较多的蔬菜有:金针菜、草头、香椿、香菜、莲藕、土豆等;含维生素B2较多的蔬菜有:菠菜、芥菜、白菜、芦笋、蕹菜、草头、金针菜等;维生素C在蔬菜中普遍存在,其中以辣椒、番茄、青菜、草头、甘蓝等尤为丰富。 蔬菜是人体矿物质的来源。蔬菜中含有的主要矿物质是钙、铁、磷等。如菠菜、芹菜、卷心菜、白菜、胡萝卜等含有丰富的铁盐;洋葱、丝瓜、茄子等到含有较多的磷;绿叶蔬菜含有丰富的钙;海带、紫菜还含有丰富的碘。
2水果类
水果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大量的非营养素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防病治病,也可致病。
如苹果含有丰富的果胶,可以帮助肠子与毒素做结合,加速排毒功效并降低热量吸收,此外苹果的钾质也多,可以防止腿部水肿。
3肉奶类
鱼类含有丰富的锌、硒、钙、碘等物质,具有抗癌作用,尤其是青鱼含核酸丰富,有利于防癌。牛奶、羊奶等奶类均含有某些抗癌物质。
4其他类
菌类食物,如香菇、冬菇银耳、黑木耳含有多糖类,具有抗癌、抑癌作用;海带含有藻酸,可促进排便,抑制致癌物质的吸收。人参中有蛋白合成促进因子,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叶绿素、维生素等多种抗癌物质,尤其是绿茶对肿瘤有预防作用。
2.1. 3 注意菜肴烹调方式
肿瘤病人的食物要色香味俱佳,这样有利于刺激食欲和促进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烹调时选择植物油,用盐量不宜过多,成人每天用盐不超过6g。烹调肉类、鱼类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营养成分丢失过多。
2.2 肿瘤治疗期间的饮食护理
2.2.1 放疗期间的饮食:一般来讲,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期间消耗了体力及能量,应多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以维持机体的正氮平衡。高蛋白食物如肉类、蛋类、鱼、豆类、花生等,有助于升高白细胞,提高自身免疫力。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少食多餐,经常调整食谱以增加食欲。放射线易伤津耗液导致口干舌燥、咽喉肿痛,患者应多饮水,也可饮绿茶促进体内代谢产物排泄。对于头颈部肿瘤,由于放射可造成粘膜炎症,以及唾液腺损伤造成口干,患者食欲差,不能进食干饭,故可进食汤类食物如鱼汤、果汁、蔬菜汁等;而对于食管癌患者,由于其食管有病变,放射后粘膜炎症、弹性差,宜选择半流质饮食或管饲营养支持,避免进食硬食如骨头及油炸食物,以免刺破食管壁或粘膜,造成出血和穿孔,亦不能进食粘性很大的食物如汤圆等,以免造成粘膜撕裂出血。多饮水,少量多餐,及时补充消耗的能量。
2.2.2 化疗期间的饮食: 肿瘤化疗毕竟是一种选择性不高的肿瘤治疗方法,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人体细胞也有伤害,尤其是快速生长的组织,如骨髓细胞、消化道粘膜组织、肝肾功能、毛发等。常见的反应是:食欲减退、纳差、恶性、呕吐、腹泻、便秘、口腔粘膜溃疡或疼痛、味觉或嗅觉的改变、体重下降、疲倦、血象中白细胞减少等。化疗前先调整好营养,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能够耐受化疗,为防止或减轻白细胞下降宜供给高蛋白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猪肝、瘦肉、鱼、菠菜、金针菇、桂圆等。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可在菜肴的颜色和味觉上添花样,进食高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如莲子羹,银耳羹,牛奶、豆浆、鲫鱼汤等,避免过热过酸,也可闻闻柚子皮、橙皮、柠檬等水果的味道。对于肝肾功能的损伤导致转氨酶、肌酐尿素氮升高,宜选苦瓜,绿豆芽、乌鱼、冬菇、猴头菇、木耳、茶等食物,还可食用富含水分又利尿的的水果蔬菜,如冬瓜,西瓜,黄瓜等,如果肝功损伤严重,可用五味子20g,枸杞20g炖鲫鱼汤。
肝肿瘤/护理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肝肿瘤手术治疗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12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患者年龄在34岁到68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67±2.33)岁。其中原发性肝癌10例,肝门部胆管癌2例。12例患者均于手术后1到3日内出现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显著提升。
1.2 方法
在发现患者肾功能异常后,马上给与循环血量、扩张肾血管以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其中9例患者肾功能急速恶化进行透析治疗[1]。
2 结果
6例患者术中手术中或者手术后大出血、低血容性休克而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患者由于术后感染和吻合口瘘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患者术后肝功能异常,存在大量腹腔积液,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详见表1)。12例患者中,死亡3例,死亡率为25%。
3 讨论
3.1 肝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分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较为严重的临床疾病症状,患者的病情变化速度较快,死亡率较高[2]。结合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可以看出,肝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主要为术中出血量大、术中发生低血压、术后补液不足、术后大量腹水以及感染等,需要在明确原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几率[3]。
3.1.1 术中出血量较大
肝脏手术相较于其他外科手术,出血量较多,特别是当患者的肿瘤比较大或者肿瘤位置不佳的时候,则会在术后产生大量出血[4]。
3.1.2术中发生低血压术中失血量较多则会引发患者循环血容量较低,加之麻醉药对血管的扩张作用,会使得患者出现低血压。
3.1.3 术后补液不足
术后禁食期间会通过能量、水分的补充使患者能够保持影响和机体平衡,基础补液量为2000到3000ml[5]。但是术后液体失多、补液不足等问题也会造成患者肾脏缺血或者缺氧,进而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3.1.4 术后大量腹水
腹内压大于18mm Hg是造成患者术后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危险性因素,一些肝肿瘤患者手术会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肾血管压力增加,肾血流量降低,使得患者肾功能受到严重影响[6]。
3.1.5 感染
感染能够激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使患者自身组织遭到破坏,进而引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问题。
3.2 肝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方式
在明确肝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问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全面的护理干预,降低患者不良问题的发生几率,为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更多的保证。
3.2.1 保证术前准备的完善性
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疾病史等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记录,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血压不需要降到过低,维持正常范围内,加强对患者术前、术后的肾功能评估。
3.2.2 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
手术中出血量较大,不能在血压下降时才进行输血,需要时刻保持有效循环血量的补充。术后存在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可以给与血浆、血蛋白等,帮助患者保持肾脏功能。
3.2.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主要可以通过准确几率患者出入液量,密切观察患者肾功能变化情况等方式进行。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体征,一旦出现各类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同时,需要合理控制患者的补液量,严密观察液体的平衡和液体负荷状态,注意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定期做肾功能、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检查。
3.2.4预防感染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流程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舒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每天进行室内通风2次,限制探视。做好基础护理,如定时翻身、叩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排痰,预防肺部并发症,定期更换床单位,保持整洁等。
在本次肝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及护理分析中,6例患者术中手术中或者手术后大出血、低血容性休克而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患者由于术后感染和吻合口瘘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患者术后肝功能异常,存在大量腹腔积液,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患者中,死亡3例,死亡率为25%。结合临床实践研究能够明确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进而结合易发情况给与针对性的临床护理。
综上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肝肿瘤患者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状之一,病死率较高,需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密切监护,通过综合性的护理干预,降低肝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几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晓丽,詹亚卿,张遂亮.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3(9):60-61.
[2]陆丽华,李芸芸.肝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14(29):47-48+57.
[3]罗晓英,简讯,刘静梅,肖平,熊伟.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的护理[J].四川医学,2011,12:2035-2037.
[4]唐琦,石春凤.肝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6(10):44-45.
[5]蔡汝珠,唐琼芬,何晶晶,刘东霞. 7例经皮射频姑息治疗肝癌致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04(49):423-425.
腹部肿瘤患者的护理 第5篇
第一节
胃癌患者的护理 【概述】
胃位于腹腔左上方,是消化道最庞大的部分,上接食管,下接十二指肠球部。胃为弧形囊状器官,具有储存、分泌、消化、运输及排空功能。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发病率在全球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估计全球每年约有逾876 000例新发病例。胃癌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率比例为(2~3):1。【病因】
胃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生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胃癌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幽门螺杆菌感染;②环境及饮食因素(高盐饮食、烟熏及煎炸食物等);③胃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胃粘膜上皮异型性增生等);④遗传因素。【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或绝望
与患者对癌症的恐惧、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缺乏了解、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没有信心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以下相关因素有关:①食欲减退、营养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②恶性肿瘤生长所致的消耗增加;③禁食;④消化道对化疗的反应等。
3.舒适的改变
与疼痛、呃逆等有关
4.潜在术后并发症
出血、感染、穿孔、吻合口瘘、消化道梗阻、倾倒综合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等。
5.潜在的放化疗副反应
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骨髓抑制等。【护理目标】
⑴患者焦虑、恐惧程度减轻,对治疗的信心增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⑵患者营养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或维持。⑶患者主诉不适感减轻或消失。
⑷术后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治疗与处理。
【护理措施】 1.胃管护理
固定
胶布贴于鼻尖部(注意脚不正确粘贴,确保牢固),胶布应每天更换
每班检查胃管插入的长度(成人45~55cm)
告知患者胃管的重要性,切勿自行拔出
若怀疑胃管脱出,鼻饲者应暂时停止,待确定胃管在胃中方可进行鼻饲
若胃管不慎脱出,切勿自行安置胃管,应立即通知主管医生,由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重置胃管
搬动或反动患者时应防止胃管脱出或打折
通畅
定时挤捏管道,使之保持通畅,勿折叠、扭曲、压迫管道
定时抽吸胃液、冲洗:每4小时一次
观察并记录
引流液为暗红色,量<300ml/24h,以后胃液逐渐变浅、变清。若术后24小时候仍有新鲜血液流出,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与相应处理(止血药、制酸药等,必要时再次手术止血);若胃液量过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避免引起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
观察安置胃管处鼻粘膜情况,适时调整胃管角度,以免鼻黏膜受压
观察患者腹部体征,有无腹胀等
拔管
胃肠功能恢复后(即肛门排气后)即可拔管 2.鼻饲的护理
⑴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且没有腹胀、胃潴留症状后,再行鼻饲。⑵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根据全天总量和患者的消化吸收情况合理分配,制定间隔时间。鼻饲后用温开水冲净鼻饲管,并把管安置好。持续鼻饲应均匀灌入。
⑶鼻饲温度要适宜,以35℃左右为宜。持续灌入时鼻饲液温度应于室温相同,过热易烫伤胃壁粘膜,过凉则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⑷鼻饲开始时量宜少,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加量并准确记录鼻饲量。3.体位与活动
放化疗期间
患者自觉舒适的体位,放跌倒、防坠床 放化疗结束后
患者自动体位,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活动
(活动能力应当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循序渐进,对于年老或体弱的患者,应当相应退后活动进度。)4.饮食护理
拔除胃管当天
饮水
50ml/h 拔除胃管第2日
半量流质
50~80ml/h 拔除胃管第3日
全量流质
100~150ml/次
4~5次/d 拔除胃管第4日
半流质
100~200g/次
4~5次/d 拔除胃管第10日
软食
5~6餐/d 术后1个月内
软食为主
少食多餐 术后1个月以后
注意营养丰富、忌生冷、少食多餐
产气、刺激性食物
放化疗期间
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进食困难严重者
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时可通过输液补充葡萄糖、进餐时间应避开化疗药物
维生素、氨基酸,必要时 作用的高峰时间
给予白蛋白
放化疗结束后
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
少食多餐
生素而又易消化的食物,忌生冷、产气、刺激性食物
4.健康教育
饮食
四要:要饮食规律、要少食多餐、要营养丰富、要容易消化
四忌: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坚硬食物、忌易胀气食物、忌烟酒、咖啡 活动
根据体力,适当活动(应避免增加负压的活动)
复查
术后放化疗期间定期门诊随访,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等
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半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至少复查5年 5.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出血
临床表现
伤口敷料持续有新鲜血液渗出
胃管持续有新鲜血液流出,2小时内引出鲜红色血液>100ml或>500ml/24h,呕血、黑便、脉搏快或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 处理
保守治疗:止血药、制酸药或胃管内注入肾上腺素稀释液,输血
保守治疗无效者或出血量超过100ml/h,应及时手术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常见并发症
吻合口破裂或瘘
临床表现
多在术后5~7天发生腹痛、发热、白细胞增高及急性腹腔炎体征
腹腔引流量增加
伤口敷料有胆汁样渗出,口服亚甲蓝后伤口敷料出现蓝染 处理
禁食、胃肠减压
腹腔引流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处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处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处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处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处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抗感染
保护瘘口周围皮肤
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手术修补 肠梗阻
进食后上腹饱胀、呕吐、嗳气、呃逆 可能有腹痛、急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可能有肛门停止排气、排粪
功能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记录液体出入量、补液等)机械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 发流性胃炎/食管炎
上腹持续疼痛、烧灼感,进食后加重且药物不能缓解 胆汁新呕吐,但呕吐后症状不缓解
使用胃粘膜保护剂、促胃动力药和胆汁酸结合药物 严重者须行空肠Y型吻合术
残胃蠕动无力(胃迟缓、低张胃、胃瘫、胃排空延迟综合征)术后7~10日进食后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数小时前或数天前所进的宿食X线造影示残胃扩张、无收缩、蠕动减少且弱,通过吻合口不畅、胃潴留液较多
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
记录液体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使用胃动力药物 心理安慰 倾倒综合征
多表现为进食甜食后30分钟内发生乏力、大汗、面色苍白、心悸、头晕、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虚脱等
少食多餐
以进食少量易消化的碱性食物为宜,控制糖类食物 餐后平卧10~20分钟 低血糖综合征
多发于进食后2~4小时心慌、乏力、大汗、眩晕、手颤、嗜睡甚至虚脱等 少食多餐
出现症状后进食少量甜食 反射性肺炎
可在放疗后立即出现刺激性咳嗽,多数在放射治疗2~3个月后出现症状,个
别在停止放射治疗半年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活动后加剧,伴有气急,心悸和胸痛
胸部X线有炎症或纤维化改变 处理
给大剂量抗生素加激素
呼吸困难时吸入氧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半卧位休息
第二节
大肠癌患者的护理 【概述】
大肠(large intestine)是消化管的最后一段,长约1.5m,起自右骼窝处的回肠末端,终于肛门,可分为盲肠、结肠、直肠和肛管。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分泌粘液,将不消化的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大肠癌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的统称,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约77.7%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在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3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好发于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比例为(1.5~2):1.【病因】
大肠癌的发病与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食物,油炸或腌制食品摄入过多等)、遗传因素、疾病因素(如大肠息肉史、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及胆囊切除史等)及其他(运动过少、肥胖、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有关。【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或绝望
与癌症威胁、个人意志及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恶性肿瘤所致的消耗增加、饮食控制、手术 创伤或放化疗副反应有关
3.自我形象紊乱
与人工肛门、患者对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不能接受有 关。
4.潜在并发症
排尿异常、排粪异常、感染、瘘口周围皮肤糜烂、瘘口肠粘膜水肿、缺血坏死、外翻脱出或内陷等。
5.知识缺乏
与缺乏大肠癌知识和疾病经历有关。【护理目标】
⑴患者对疾病及手术对焦虑及恐惧程度减轻,树立治疗信心,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⑵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⑶人工肛门得到适当护理,患者逐渐能够自理。⑷有关并发症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⑸获得有关疾病的医疗保健知识。【护理措施】
1.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固定
妥善固定引流管所接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长短适中,防止体位变动时引流管脱出或折断滑入腹腔,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主管医生,由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新管插入
带有多根引流管者,应用胶布注明引流管名称并贴于引流管上以利辨认
引流瓶(袋)的位置应低于腹壁戳孔平面,放置引流物逆流而造成腹腔感染
通畅
定时挤捏管道,使之保持通畅
勿折叠、扭曲、压迫管道(特别在应用腹带时更应注意)
堵塞者可由上至下挤压引流管,或遵医用生理盐水冲洗 观察
观察引流管的种类、数量及放置的部位,最好根据作用或名
称作好标记并接引流瓶
观察并记录引流物的性状和量;若发现引流管突然减少,患者
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是否
脱落;如引流液流速快或多(>50ml/h,持续3小时)呈红色
或呈胆汁色,或颜色混浊均匀为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纱布或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者应密切观察全身情况,若已隐
定应在48~72小时拔除,或换新的纱布再填塞
若腹腔内引流管2~3日不能拔除,则每2~3日应转动皮管
1次,以免长期固定压迫造成继发性损伤
需负压引流者应调好所需负压压力并注意维持
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外漏及渗出等,积极处
理并发症
更换
每日更换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以便辨认每日引流液颜色、性状和准确计量,防止连接处血块等堵塞
外层敷料湿透应及时更换并及时估计液体量
无菌
更换引流袋时(先消毒引流管口再连接引流袋,以免引起逆
行感染)
拔管
预防性应用的引流管应在48~72小时拔除
一般情况下,引流管在引流停止24小时后拔除
如为防止吻合口破裂后消化液漏入腹腔则应在4~6日拔除
若用于脓肿引流,引流管需要逐渐退出,待脓肿闭合后拔除,时间视病情而定
若为预防性引流(如预防消化道瘘),则需术后观察7~14日后才能拔除(绝大部分的瘘在这段时间内发生)
2.人工肛门护理
开放时间
一般于术后2~3日肠功能恢复后开放
开放时患者应向造瘘口一边侧卧
开放方法
先用塑料薄膜将造瘘口与腹部切口隔开;腹部切口用特质胶布封 及局部皮
闭,以防粪便污染。
肤护理
造瘘口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用生理盐水棉球洗净造瘘口周围皮肤,并以氧化锌软膏涂抹周围皮肤,以防止排出的大便
皮肤而出现皮炎
在粪便未
使用人工肛袋(造口袋):使用前清洁造口周围皮肤,轻轻沾干,成形、排
将剪好的卫生纸垫敷在造瘘口周围,然后将袋口对准瘘口盖严,便无规律
贴近皮肤,袋囊向下,用弹性袋将肛门袋平腰间,松紧适宜(至 时
少2个肛袋交替使用)
换袋:去除旧袋→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擦干皮肤→观察有无并发症(若有及时处理)→测量造口大小→裁剪肛袋底盘→适当使用造口护肤粉及其他附件用品→粘贴肛袋
术后1~2周后定时经造瘘口置入肛管注入生理盐水约500ml,逐渐建立定时排便习惯
大便成形
可不用肛袋,排便后只用清水洗净皮肤,保持干燥,用棉垫或敷 及养成定
料将人工肛口处盖好,用绷带固定即可 时排便习惯后
扩肛
人工肛门开放1周后,应定期用食指带上指套涂上液状石蜡后,徐徐深入造口扩张(停留5~10分钟),以防止狭窄而造成排粪不畅
观察
注意观察人工肛门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造口坏死、造口出血、造口水肿、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等,如有可疑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大肠癌患者体位与活动
(参见胃癌患者体位与活动)4.大肠癌患者饮食护理
拔除胃管当天
饮水
50ml/h 拔除胃管第2日
半量流质
50~80ml/h 拔除胃管第3日
全量流质
100~150ml/次
4~5次/d 拔除胃管第4日
半流质
100~200g/次
4~5次/d 拔除胃管第10日
软食
5~6餐/d 术后1个月内
软食为主;人工肛门者初期要避
少食多餐
免或少吃水果、蔬菜、米面等 易引起腹泻及腹胀食物
1个月以后
注意营养丰富、低脂肪、富含粗
少食多餐,必要时可通
纤维、忌生冷、产气、刺激性食
过输液补充葡萄糖、维 物
生素、氨基酸
放化疗结束后
宜低脂肪、富含粗纤维、易消化少
少食多餐
渣,忌生冷、产气、刺激性食物
5.健康教育
饮食
四要:要饮食规律、要少食多餐、要低脂肪、富含粗纤维的食物、要易消化的软食
四忌: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易胀气食物、忌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忌烟酒 活动
术后1~3个月避免体力劳动,可适当户外活动(应避免增加负压的活动)人工肛门
着衣不能太紧身,腰带不能在造口上
者
选择合适的肛袋,若有过敏立即停用,根据情况使用抗过敏的药物,忌用刺激性强调酒精或黏性强调胶布
观察造口排泄物的性状,若出血或腹泻立即就医
复查
术后放化疗期间定期门诊随访,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等术后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共5年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6篇
【摘要】由于肿瘤的高病死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经受的痛苦体验,会使肿瘤患者特别是新发生的肿瘤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尽管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手术、化疗、放疗的联合应用,使患者的病情及时得到控制,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明显提高,但肿瘤患者仍不能摆脱因“死亡的威胁”而产生的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做好周密的心理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由于患者的年龄、修养、文化水平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环境、个人心理的不同,对肿瘤产生的心理状态也有差别。
【关键词】肿瘤患者;心理护理
Tumor sufferer's mental state nursing
Zhou Hongping
【Abstract】Because of the Gao of the tumor ill rate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pain and sufferings experience, will make tumor sufferer especially lately- take place tumor sufferer creation mightiness of mental state reaction.Though diagnosis technique of continuously exaltation and development, bring trouble won precious time.Surgical operation, chemotherapy, put to treat of consociation application, make the sufferer's condition get control, the tumor sufferer's cure rate and existence a rate in time obvious exaltation, but tumor the sufferer still can't get away from because of"death of threat" but creation of huge psychological stress.So work well in the clinical work careful and attentive of mental state nursing work very importance.Because the sufferer's age, accomplishment, cultural level and family circumstance, social milieu, personal mental state of dissimilarity, to tumor creation of mental state the appearance also have difference.
【Key words】Tumor sufferer;Mental state nursing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恶性肿瘤患者1128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其中Ⅲ期为564例,Ⅳ期为302例。男671例,女457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54岁,平均住院时间(19±1.5)d.其中胃癌402例,直肠癌163例,乳腺癌153例,宫颈癌87例,肺癌63例。
2.多数肿瘤肿瘤的心理痛苦反应的四个阶段
2.1 休克-恐惧期:当被告知患了肿瘤,患者可发生强烈的心理反应,表现为惊恐,心慌,眩晕,昏厥甚至出现木僵状态。主要表现为恐惧的心理反应。
2.2 否认-怀疑期:患者对诊断极力否认,这是一种对心理创伤的防御机制,对缓解心理压力有帮助。患者会去多家医院就诊,希望能改变诊断。
2.3 愤怒-沮丧期:当患者不得不面对肿瘤诊断时,会出现愤怒,哭泣,冲动性或攻击性行为,甚至会产生自杀倾向和自杀行为。
2.4 接受-适应期: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已能接受现实。能主动接受的患者一般处于较强大的家庭和社会的感情支持氛围中,个性比较开朗乐观;被动接受的患者,表面比较平静,但有可能在经受着心理痛苦的折磨,处于无奈,无望,无助的消极情绪中。如不早进行干预,很可能发展为抑郁症或更严重的精神疾患。
3.心理护理
3.1 给予心理支持:
对待每一位患者均应热情、诚恳,象亲人一样,给予患者同情与理解。运用好的语言温暖患者的心,护士的表情,操作,一举一动等身体语言要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患者在未知情前,要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与家属统一口径,向患者解释病情及做各种治疗要慎重。对知情者我们态度要沉着,诚恳,但不冷漠主,言语简单明了并带有权威性地告诉患者:“只要医患密切配合就有治愈的希望”,鼓励患者树立坚定的意志,并讲述治愈感或生命得到延长的具体事例。对个别人患者有时将怒气转移到医护人员身上,我们应容忍、理解、委婉地与其交谈,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主动配合治疗。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心理和生理需求。
3.2 增强患者的求生欲望:手术、放疗和化疗是治疗癌症的3种主要方法,但这3种方法可产生较严重的毒、副作用。作为医护人员对知情患者可向其讲解放、化疗常识、反应的表现及治疗效果,可以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改善其负性情绪。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及时科学地解释。禁忌当面和家属讨论患者的存活时间,即使病情变化医护人员也要用自己坚定的表情不容怀疑的语言换得患者的信任。同时根据患者爱好,组织患者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如听音乐、下棋和看电视等,转移和分散患者对自身疾病及副作用的注意力,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致使机体产生β-内啡肽,β-内啡肽介导运动改善患者的不良心境(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3 鼓励患者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感受由于治愈率低以及治疗导致的痛苦使一般人望而生畏,因此癌症导致的忧郁反应比例较高,除药物治疗外,护理人员要与患者交谈,鼓励他们表达情感,评价他们的症状,并不断地给予疏导,帮助他们正视现实,倾听他们的焦虑,并表示理解和同情,消除其孤独感。
3.4 帮助患者赢得社会支持:
有调查表明获得较多社会支持的患者在化疗期间焦虑较低。当家庭成员特别是配偶主动提供照顾时,可以增强患者的自尊和被爱的感觉,起到相互协调、共同面对疾病的作用。此时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和朋友的指导,使患者得到家属和社会的关心、理解、尊重和经济方面的支持,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5 护理人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癌症患者大多在治疗效果上不甚理想,虽然经过积极治疗多数病情好转,存活数年甚至十几年,但最终会出现转移或复发,病情再度恶化。此时患者会陷于悲观绝望状态,有些经不起病痛的折磨产生自杀、自伤。有资料表明,癌症患者自杀意念在诊断期约为10%,在复发期为14%[1],所以护理人员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同时,善于通过患者的言行、举止仔细观察其微妙的心理变化甚至要有预见性。一旦发生意外,要沉着冷静,动作敏捷,反应迅速,及时抢救。
总之,随着护理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不断提高护士的身心素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自身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通过心理情绪护理的实施,给患者创造一个优美温馨,情绪愉快的治疗环境,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徐波.《肿瘤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4-157.
[2] 杨德森.《行为医学》(第2版),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510-511.
[3] 沈雁.《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关怀》,河南外科学杂志社,2008,114-115.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7篇
1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 随着医学生物学、医学社会学的发展,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已不能满足现代护理的需求, 现代护理不仅包括对患者疾病本身的护理, 还包括对患者及其亲属的心理护理。在整体治疗过程中, 心理护理可起到药物治疗所起不到的作用, 是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去认识疾病、健康及生命的本质, 更认真、更深入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2 肿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特点
2.1 焦虑
几乎每一位肿瘤住院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和不安。患者忧心忡忡和高度紧张, 表现为心悸、震颤、出汗、口干等, 并不断陈述自己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2.2 抑郁与孤独
多发生在住院时间长、治疗效果不佳、治疗中发生转移的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 自信心降低, 身体不适感加重, 伴睡眠、食欲障碍。随着病情的发展在遭受重大挫折后, 患者情绪转为抑郁、焦虑, 担心自己的命运和家人的生活, 而又不愿与别人谈论自己的病情, 经常独自一人, 表现出抑郁和孤独。
2.3 悲哀与绝望
在患者不得不承认自己患恶性肿瘤之后, 犹如晴天霹雳, 大祸临头, 表现出愤怒、悲哀、埋怨的情绪。部分患者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 拒绝治疗或对家人及医务人员发泄无名火, 失去了治疗的信心, 并产生出绝望心理, 试图轻生。
2.4 脾气暴躁
多发生在疾病后期, 男性多见。由于身体不适故而伺机寻找发怒对象和机会, 当别人以友好、同情的态度询问、解释或做护理时, 患者却怒目视之或背对他人不予理睬。
3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能增进医患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肿瘤患者在生命的终点线上徘徊时, 渴求得到医师和护士的帮助, 医护人员应理解并最大限度地给予帮助。所以护士要热情和善地对待患者, 常做换位思考, 即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真诚地为患者服务,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和疑虑, 从而真正让其满意。
3.2 使用恰当的护理语言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手段。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语言非常敏感, 护士应善于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 用不同类型的语言安慰患者, 使用礼貌语言可使患者感到亲切, 安慰性语言可使患者感到温暖与体贴, 解释性语言可使患者信任与合作, 鼓励性语言可使患者感到生活的希望, 以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并取得最好的疗效。
3.3 对患者进行医疗护理知识的宣传指导, 交代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疾病转归, 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说服家属要理解患者的心情, 合理安排、调剂生活所需, 加强营养, 使他们感到家庭和亲人的温暖, 避免造成情绪波动, 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为疾病的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8篇
1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当一个人得病之时, 心理反应时十分复杂的。尤其是肿瘤患者, 因此他们需得到的特殊的护理, 经过临床观察, 从而提出了肿瘤患者一般要经过5个心理阶段, 即震惊否认期、愤怒期、磋商期、犹郁期、接受期[1]。
1.1 第一阶段震惊否认期
当患者得知自己患肿瘤时, 都会感到震惊和否认。震惊之余, 会否认或怀疑肿瘤诊断的可靠性。难以接受既成的事实, 以此极为否认, 四处求医, 抱着侥幸心理希望是误诊, 到多家医院作检查, 证实自己的想法, 这段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 大部分患者很快停止否认, 而有些患者会坚持否认直至死亡。为了避免家属过度悲伤, 表面上保持乐观的精神, 但在真正了解他的人面前会诉说真情、哭泣, 以减轻内心的痛苦, 多数患者心理还期望着有新的治疗或奇迹的出现。否认是患者面对困扰的自我保护机制, 这段时期护理人员不要揭穿患者的防卫, 并注意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言语一致性, 减少患者的怀疑及逃避现实的机会, 与其谈话时要尽量用他的语言, 保持一种坦率、诚实、关心的态度, 仔细地听患者讲他们所知道的情况, 要热心, 支持和理解, 使之维持适当的希望感。对于肿瘤等不良的疾病, 是否将真实情况告诉本人, 要看其心理适应能力。要经常陪伴在患者的身旁, 注意非语言交流, 协助患者满足心理方面的需要, 让其时刻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对于意志坚强, 能够正确对待疾病的人, 将其真实情况告诉本人反而会激发他的斗志, 有利于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 有利于延长生命, 同时与他们公开谈论病情, 有利于交流感情, 给予心理支持。在于患者交谈中, 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以免延长患者的否认。可主动地表示愿和患者一起讨论患者的进展程度。在交谈中加以引导, 帮助其面对现实[2]。
1.2 第二阶段愤怒期
当肿瘤确诊时, 否认难以维持, 患者将因失去生命而恼怒。他们往往把情绪发泄到护士、家属、朋友等接近他的人身上, 或对医院的制度、治疗等方面表示不满, 以弥补内心的不平, 甚至拒绝治疗。此期护理人员应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 允许患者发怒、抱怨, 不合作的行为宣泄心中的不快, 避免在患者及家属面前谈笑, 而应表现出严肃和关心的态度, 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达到到患者最大的满足。当看着患者发脾气时, 同情地劝解, 在适当的时候尽量陪伴患者。
1.3 第三阶段磋商期 (协议期)
这个时期对患者是有益的, 患者变得和善, 对自己的病情报的希望, 能配合治疗。患者正在尽力用合作和友好的态度来积极治疗, 此时护理人员更应多给予指导和关心, 加强护理,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减少痛苦, 更应主动地关心体贴患者, 认真观察病情, 加强护理措施的实施, 如及时补充营养和体液, 做好基础护理, 严防感染和褥疮,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如请高明的医师会诊, 用特效药治疗等。同时要做到早期发现, 早期手术, 防止转移也是很重要的, 此时患者的协议行为可能为私下进行的, 护理人员不一定能观察到。在交谈中应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 尊重患者的信仰, 积极的引导患者, 减轻患者的压力[3]。
1.4 第四阶段忧郁期
当患者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 会感到无助或绝望, 表现明显的忧郁, 深沉的悲哀, 时常哭泣, 退缩、情绪低落, 沉默等反应, 并要求与亲朋好友见面, 希望有他喜爱的人陪伴照顾, 护理人员应多给予同情和照顾, 经常陪伴患者, 允话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宣泄, 如表示忧伤、哭泣等。给予精神支持, 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注意预防患者的自杀倾向。若患者因心情忧郁忽视个人清洁卫生, 护理人员应协助和鼓励患者保持身体的清洁和舒适。
1.5 第五阶段接受期
患者经过内心激烈的挣扎和奋斗后, 情绪逐渐变得平静, 能够正确面对现实, 重新调整生活步调, 理智地配合治疗。此期患者对自己即将面临的死亡已有所准备, 恐惧、焦虑和最大的心理痛苦已经消失, 机体极度衰弱, 常处于嗜睡状态。患者面临死亡, 喜欢独处, 睡眠的需要增加, 情绪减退, 静等死亡的来临, 医护人员应以极大的责任心进行抢救, 也应尊重患者的信仰, 允许患者安静地接受死亡的现实, 不要勉强与之交谈, 过多的打扰患者, 让其安详、平静的离开人间。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工能, 与肿瘤患者讲话时, 注意语言亲切、清晰, 不要耳语, 避免在患者面前议论不利于患者心情的话。对于肿瘤患者, 不要过分控制使用镇静药和麻醉剂, 使患者较舒适地度过最后的日子, 尽可能地提高生活质量, 让其在安详肃穆中死亡。
2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
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时, 也要重视对其亲属的心理护理。亲属的痛苦过程开始于心爱的人真正离去之前, 而且在经过悲痛的各个不同阶段时, 比患者本身度过的这几个时期要慢些, 如患者可能以达到接受期, 而他的配偶可能还停留在否认、愤怒、磋商或忧郁任何一个阶段。对于患者家属的悲痛心情应予以理解和同情, 通过了解亲属的感受, 给予他们以心理支持, 并向他们宣传家属情绪与患者健康的关系, 宣传生与死的客观规律, 以及临终阶段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性, 鼓励他们与患者交谈, 并提前交代家属准备后事, 促进亲属的适应过程, 鼓励他们战胜心理危机, 促其心理的健康发展[4]。
总之, 在实施对肿瘤患者的护理中, 应以提高生命质量为宗旨, 减轻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维护其尊严, 满足其需要, 减轻家属的悲痛并给予心理支持, 这是医护人员的崇高职责。
关键词:肿瘤患者,护理,心理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同度主译.临床肿瘤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509510.
[2]张惠兰, 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43.
[3]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50.
肝肿瘤/护理 第9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3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行经后腹膜入路腹腔镜肝切除术病人10例,男8例, 女2例;年龄38岁~56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8例,B级2例;术前常规行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了解病灶范围及与血管的毗邻关系。病例选择:病灶位于肝脏S6/7段,肿物在5cm以下,肝功能Child分级B级以上。病人均采用左侧卧位经后腹膜入路腹腔镜肝切除术。
1.2手术方法全组手术均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下进行,将病人置于左侧卧位,抬高手术床腰桥, 于腋后线十二肋缘下(A点)做1个1.5cm切口,用中弯钳钝性分开肌层及腰背筋膜,食指确认为腹膜后间隙后自下往上,自后向前推开侧腹膜,将自制气囊放入腹膜后间隙,注气500mL,维持约5 min后排气取出气囊,在食指引导下于腋中线髂嵴上方1cm(B点)做1.0cm切口,置入直径10mm穿刺器;同法在腋前线肋缘下(C点)置入直径5mm穿刺器。A点放置一次性12mm穿刺鞘,7号丝线缝合切口防止漏气。A点和C点分别置入操作器械,B点连接气腹管,充入二氧化碳,气压维持在10mmHg~15mmHg(1mmHg= 0.133kPa),置入30°腔镜,在腹腔镜下依次游离出右肾前侧、右肾上腺,暴露肝脏S6、7段,术中使用B超探查肿瘤及其周围,距肿瘤0.5cm处用电刀配合超声刀完整切除肿瘤,创面电凝止血。在创面下方留置引流管1条。
1.3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时间平均148min,出血量平均186mL,住院时间平均6.9d。
2护理配合
2.1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2.1.1术前访视术前1d巡回护士参与术前讨论, 了解手术的方式及手术所需的特殊物品。与手术医生、责任护士了解病人的病情等基本情况,查阅相关病历资料,向病人了解有无脊柱、肋骨损伤史及双上肢外展情况。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手术室环境、手术体位及术后在复苏室需病人配合的情况,以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该术式的优点增强其手术信心,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状况配合整个围术期。
2.1.2物品准备备泌尿腹腔镜器械、腔镜系统各1套,超声刀、血管闭合系统、电刀、2套吸引系统、加压输血袋、负压球、连发钛夹、止血材料等。需备中转开腹的肝脏手术器械1套。确保物品齐全,仪器性能正常。
2.1.3建立静脉通道病人入室后建立粗管径的静脉通道。肝癌病人大部分是肝硬化晚期,肝功能损害和凝血功能差,术中大出血的可能性较大,故术前应选择1条~2条粗管径的静脉建立通道。手术切除肝癌时需搬动肝脏、压迫肝脏或暂时阻断下腔静脉,所以输液通道通常选择在上肢,并在气管插管后进行深静脉穿刺。深静脉通道可用于术中快速补液、输血及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的动态变化,肝手术中常用控制性低CVP减少失血量[7]。因此,保持有效的静脉通道对手术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后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术中严密观察。
2.1.4体温及体位管理室温保持在26 ℃,病人先平卧,使用保温毯保温。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后取左侧卧位,肝肿瘤病人皮肤常无光泽和弹性,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持续受压2h可能引起细胞不可逆的变化,而受压时间越长发生压疮的几率越大,所以在摆体位前在左腋下及髂前上棘骨突处贴上防压疮贴,摆放体位时将右侧肾区对准手术床背板与腿板的折叠处,后将病人左侧卧,在头下放置啫喱头圈,距左腋下10cm处垫啫喱胸垫,腰下置啫喱腰垫,将右上肢屈曲呈抱球状置于垫有软垫的可调节托手板上,呈抱球状,右上肢远端关节低于近端关节,左上肢外展固定于托手板上,其远端关节高于近端关节,肩关节外展或上举不超过90°。双下肢的屈曲呈45°并错开放置,下侧腿在前,上侧腿在后,呈跑步状,两腿之间放置大枕头。在标准侧卧位基础上,床头降低45°,床尾降低30°,使病人腰部肌肉拉平,充分显露肾区。腹部耻骨联合处用前挡板支撑、背侧骶尾部用后挡板固定,维持病人呈90°侧卧位。保温毯覆盖下肢,并用约束带妥善固定病人,防止坠床。
2.1.5仪器布局管理腹腔镜、超声刀、B超机等设备置于病人两侧,检查各种仪器设备、2套吸引,使之处于工作状态,显示器置于病人头部正上方或偏左侧, 将手术床及显示屏调节至术者合适的高度及距离。 Xiao[8]研究指出,在模拟腹腔镜操作测试中,操作者的颈部、肩部及手臂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舒适。当调节显示屏距眼60cm,其中心略低于视线水平,手术床高度于腰部且使操作者手肘部运动角度在90°~120°时,操作者各个部位的不舒适得分最低。
2.1.6密切关注术程,做好应急准备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是高风险的术式,巡回护士术中密切关注病情,大出血时随时准备中转开腹的手术器械。本组10例病人无一例中转开腹,均在后腹膜入路下完成。
2.2器械护士配合腹腔镜器械关节、螺帽多,又精细,所以器械护士提前30 min刷手,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所有的器械、敷料等用物并记录。清点腔镜器械时可按器械的头、体、尾顺序清点,避免遗漏关节及螺帽。清点器械后使用普通尿管1条,剪下手套的拇指, 套入尿管的头端,用丝线固定两道,自制成一次性使用的气囊扩张器。于病人腋后线做一切口后,分离腹膜后间隙,将自制气囊放入腹膜后间隙,使用50 mL注射器进行注气500mL,用于扩张间隙。术者暴露肝脏后,使用术中B超进行明确肿瘤位置及预切线,术中B超对肝癌进行定位,可以确定病变范围及手术切除界限。使用后B超妥善放置,探头不能受压、弯曲、扭拧。 后将电刀调至喷洒模式,有利定预切线及肝创面止血。 术中术者使用电刀配合超声刀及结扎束距肿瘤2cm处完整切除肿物,及时用碘伏纱布清清洁超声刀和结扎束刀头,避免刀头粘连结痂,确保使用效果。肝脏创面血供丰富,术者的视线需紧盯显示器。术中传递器械时,器械护士先将腔镜器械头部放入穿刺器后再将手柄放置在术者的手上,使术者的视线一直不离开显示屏,避免术者视觉疲劳,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切除肿瘤后使用专用的标本袋取出标本,注意保持无瘤技术, 创面止血后在下方放置引流管,有利于术后引流及观察渗血情况。
3讨论
目前常见的腹腔镜肝脏手术主要是经腹腔途径, 我院提出对于肝脏右叶局部边界清楚的良恶性病变, 选择性行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该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有文献指出,控制术中输血量能降低肝脏切除术中大出血病人术后死亡的风险[9]。术中出血少是该术式的一大优势,能降低大出血术后死亡的危险。对位于肾上腺附近的肝癌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望成为处理位于肾上腺附近的肝癌首选的手术方式且住院时间短。因此,后腹膜入路的肝癌切除术在严格挑选的病人中实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具有与传统腹腔镜一样的疗效。此种手术方式为新术式,开手术单时注明手术入路,巡回护士术前根据入路做好手术用物、仪器的准备,进行有效的体位管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器械护士应熟悉手术台上的各种器械的使用及安装,关注术者,准确并及时传递器械,以缩短手术时间,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因此,后腹膜入路的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在严格挑选的病人中实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对于位于肾上腺附近的肝癌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摘要:[目的]总结后腹膜入路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0例经后腹膜入路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病人加强手术配合,巡回护士术前访视,针对新术式对病人进行心理指导,做好该术式仪器及特殊器械的准备工作,实施该术式特殊体位的管理,术中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正确摆放及操作各种仪器设备。[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时间平均148min,出血量平均186mL,住院时间平均6.9d。[结论]加强后腹膜入路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肝肿瘤,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护理
参考文献
[1]Bryant R.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understanding its role in current practice:the Henri Mondor Hospital experience[J].Ann Surg,2009,250(1):103-111.
[2]Li H.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a huge mature cystic teratoma of the right adrenal gland through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World J Surg Oncol,2015,13:318.
[3]Al-Zahrani HM.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an update[J].Arab J Urol,2012,10(1):56-65.
[4]Jian Z.Laparoscopic retroperitoneal hepatectomy for a subcapsula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Ann Surg,2015,262(2):77-78.
[5]Hsu T,Su LM,Ong A.Anterior extraperitoneal approach to laparoscopic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a novel technique[J].J Urol,2003,169(1):258-260.
[6]Hu M.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a novel approach[J].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11,21(5):245-248.
[7]林成新,彭永保,张光英,等.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应用于肝叶切除病人小肠氧代谢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29(2):147-150.
[8]Xiao DJ.Ergonomic factors on task performance in laparoscopic surgery training[J].Appl Ergon,2012,43(3):548-553.
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第10篇
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40例肿瘤外科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其中女性13例, 男性27例。最小年龄31岁, 最大年龄68岁, 平均年龄57岁。另外, 其中肝癌9例、肺癌11例、乳腺癌5例、结肠癌7例, 食管癌8例。这些患者普遍都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
2 肿瘤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多数患者在被诊断为肿瘤时, 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忧虑的心理。患者常表现出情绪低落、意志低迷、悲观失望甚至轻生。同时由于对手术缺乏适当的认识、医院所处的陌生环境、生活习惯、生活规律改变及医生和护士的不当言谈举止等都容易造成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 可以更好的调节患者的情绪, 利于疾病的恢复。
2.1 患者的一般心理需要
面对疾病的困扰, 不同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需求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肿瘤患者一般具有信息、交流、尊重和安全的需要。
2.1.1信息的需要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 医院是一个陌生环境, 要适应新的环境患者必须要了解相关的情况。而且患者对于相关的疾病诊疗的信息往往表现出特别关注。所以及时帮助患者了解住院制度, 熟悉住院环境, 以及向患者介绍相关疾病信息, 有助于缓和患者的情绪。
2.1.2 交流的需要
陌生的环境及疾病所引起的紧张担忧等负面情绪, 患者往往希望能够很好的融入这个群体, 渴望与病友沟通, 相处愉快。
2.1.3 尊重的需要
患者因部分丧失能力, 处于被动地位, 增加了对尊重的需要, 渴望受人尊敬。如果患者感觉到自己不被医护人员关注, 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就可能失去了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1.4 安全的需要
患者住院后, 对于各种检查和治疗措施, 总是既寄予希望又充满担忧。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关心和照顾病人, 视病人如亲人, 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2.2 肿瘤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肿瘤的外科根治切除一般会对器官及功能造成一定的破坏, 如相貌的毁损、身体的残缺、尿流改道等, 使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遭受双重痛苦, 导致情绪低落。同时肿瘤手术的预后性较差, 所以肿瘤外科病人的心理活动更加复杂, 心理负荷更大。在治疗的不同阶段, 心理会有不同的表现。
2.2.1 术前阶段
在患者得知自己患有肿瘤, 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时候, 往往表现得十分恐惧。在行为上表现出惊骇、消沉、坐立不安、怨天尤人、甚至是精神崩溃, 更有可能出现过激行为, 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
2.2.2 术后阶段
外科手术患者可能存在与手术创伤本身无关的损害, 所以不同的病人很可能引发相异的异常心理, 如对实验结果过分担忧、对康复过程忧虑重重;以及术后因疼痛、失眠而产生的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而且由于肿瘤的预后性较差, 肿瘤外科患者往往显得更为敏感, 更为担忧。所以肿瘤外科患者在康复阶段, 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3 肿瘤外科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与一般的临床护理不同, 其本质在于通过护士的言语、行为、态度等有意识地影响病人的感受与认识, 从而帮助患者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治疗, 进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加速身体恢复和提高生命质量。但是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术后的康复离不开护士的护理指导。心理护理始终贯穿于护理过程中。
3.1 前期护理
患者对于住院环境感到陌生, 往往会表现出紧张。而对肿瘤的认识也存有误区, 常表现出过分的恐惧。所以前期护理中, 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及舒适的医疗环境十分重要。
患者进入医院后, 护士应积极主动热情的帮助患者了解住院制度, 消除环境的陌生感;护士着装整洁、举止端庄、和蔼可亲的态度, 可以缩小医患之间的距离, 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被尊重感;善于利用沟通技巧,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尊重患者, 积极询问关心, 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并对患者的痛苦表示理解, 让患者充满信任感、依赖感、安全感。
医护人员本身的心理素质是心理护理优劣的关键, 因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以及与医护人员的亲密关系其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治疗, 这就是信心治疗。当患者恢复信心, 就会从内心的矛盾中摆脱出来, 重新认识自己, 超越自己, 坚强的面对疾病, 积极的配合治疗。
3.2 手术阶段护理
3.2.1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护理首先要满足患者信息的需要, 责任护士必须从病人的整体观点出发, 及时针对患者手术前的心理需要给予心理护理。认真、耐心地说明手术的相关事项, 使病人积极配合, 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 在手术前要跟患者说明手术的相关信息, 使患者对手术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减少对手术的畏惧;说明手术前的相关准备与目的, 以得到患者的配合, 降低患者在手术室中的不安感;术前让患者了解有关疼痛的知识和缓解办法, 使患者认识术后疼痛的性质, 采取预防性措施, 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正确对待手术;同时患者为满足安全的需要都十分希望能得到高水平医生的主刀和态度和蔼、技术娴熟的护士的护理。所以要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 让病人了解并相信主刀医生的能力, 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 确保手术的成功与安全。
3.2.2患者手术中的心理护理关注家属对患者的关心情况, 向他们交代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使患者家属首先从心理上做好准备, 同时也能给予患者家庭的温暖, 让患者心情愉悦。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医生与护士要以和蔼的态度做各种手术前的准备, 不要由于忙而忽视对患者的心理上的安慰。手术中要指导病人深呼吸, 全身肌肉放松, 使病人尽快稳定情绪。各种操作也要尽量避免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特别要注意在病人意识清醒时不能谈论病情和预后, 手术中要全神贯注, 消除病人的疑虑和不安全感。必要时在手术后要给病人看切下来的肿瘤, 使患者清楚自己的肿瘤已经被切除, 从而消除顾虑, 建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3.2.3患者手术后的心理护理手术后因为创伤与出血, 患者大多身体虚弱、疲惫、情绪不稳定, 而且由于手术的疼痛使病人更加紧张、焦躁、恐惧不安。护士应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 理解他们的疼痛并尽力减轻他们的疼痛, 鼓励他们对疼痛的忍耐。同时也要积极帮助患者转移对痛苦的注意力, 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 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应用止痛药物, 综合使用各种措施来减轻病人的痛苦。
手术后的患者由于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更强化了自己的“病人角色”, 随之依赖心理增强, 而且由于大多数病人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康复期, 有些手术甚至会给患者留下后遗症或导致形体上的改变, 这些都会使病人伤痛、自怜, 陷于极度悲痛、失望的境地。这时, 护士就应耐心地倾听病人的诉说, 认真观察病人的情况, 理解病人的痛苦, 对可能致残的病人更应逐步地让病人了解病情, 以防突如其来的消息击垮病人。
3.3 康复护理
手术后的康复期, 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十分重要。医护人员应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以最大可能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命质量;应积极帮助病人克服病态心理, 战胜心理上的自卑,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与社会活动, 使患者恢复积极形象, 自信地重返社会, 重返生活与工作岗位;使其意识到他们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参加工作和学习, 以乐观进取的态度面对人生, 从而利于患者疾病的完全康复。
4 结论
护士不仅是人类身体健康的维护者, 也是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护理活动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互动。护士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患者在心理上的疑惑, 如对手术准备不充分的担忧, 预后估价不高或社会上对该类手术预后评价低等, 均会引发忧虑、担忧、易怒、性格孤僻和安全缺失感等消极情绪。所以医护人员应积极地建立在病人心目中的威信,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除了应该具有精湛的医学技术以外还应该具有高尚的医德和深厚的心理学、人文方面的知识, 给病人以有效的心理指导, 帮助病人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提高其心理抵抗能力, 避免出现消极心理, 教育并争取家属的配合, 加强护理宣传, 创造优良的治疗环境, 科学安排病人生活, 针对病人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心理呵护, 促使早日康复, 达到真正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颖, 蒲克春, 袁琦.手术前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1, 3 (2) :19-20.
[2]郭桂芳, 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334-345.
[3]袁耿清.医学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1:181-183, 216-217.
[4]赵磊, 张红建, 沈彩霞.门诊手术病人术前心理疏导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 (8) :602-603.
[5]段洁, 吴爱须, 张丽芳, 等.心理护理在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10, 32 (22) :3220-3222.
肿瘤病人化疗的临床护理 第11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01-02
由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临床上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及组织脏器的损伤。因此,做好化疗病人的临床护理是完成化疗计划的保证。
1 心理护理
通过对130例化疗病人的心里分析,因其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病情及化疗反应的不同,心里反应亦各异,开朗稳定型的只占极少数,绝大多数表现为忧郁、焦虑、紧张恐惧,个别甚至表现为消极悲观。所以在护理中我们应及时掌握病人的心里特征及化疗的各种不良反应。耐心细致地向病人介绍化疗的目的和意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病人关心体贴并及时为其解除痛苦。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便其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2 保护静脉
2.1 凡是化疗病人都是要准备打"持久战",他们最少也得化疗好几个疗程,有的甚至要近十个疗程,所以化疗前我们应该 为病人长期治疗考虑,从而保护好静脉血管:使用血管一般由远端向近端,由背侧到内侧,左右手臂交替使用,除上肢静脉综合征以外,都不选择下肢静脉给药,因为下肢静脉容易形成血栓。
2.2根据血管粗细而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头,针头越细对血管对血管的损伤相对越小,一般采用7号的头皮针。
2.3 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对其血管的损伤,我们可以给病人使用一次性的留置针,以避免多次穿刺给病人带去的痛苦,同时也保护了其的血管。
2.4 静脉推注药物时宜缓慢,且推药过程中就反复抽吸回血,以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注射前后都得用生理盐水冲入针头。
2.5 药液外漏及静脉炎的处理
2.5.1 如果穿刺部位周围有水肿、刺痛甚至烧灼样痛时,就提示有药液外漏,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更换穿刺部位。
2.5.2 藥液外漏处应根据不同的化疗药物而采用不同的解毒剂做皮下封闭,如长春新碱外漏时可采用透明质酸酶等。
2.5.3 静脉炎发生后可局部行热敷,按血管行走向涂药膏或理疗。
3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病人往往化疗期间会出现一些胃肠道不适的反应,表现明显的是恶心呕吐,症状轻者让病人安静休息,严重者可根据医生的医嘱给予镇吐剂,并且调整其饮食:少油腻、易消化、无刺激、富含维生素。
4 皮肤、粘膜的护理
对肿瘤患者的康复护理 第12篇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 共接收治疗癌症病人47例,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19例。年龄最小22岁, 年龄最大73岁, 平均年龄52岁。40~55岁年龄组占患病总数67 %。其中转移性癌症19例, 原发性癌症28例。
由于大多数肿瘤患者对癌症的治愈率持怀疑态度, 普遍存在过度紧张和过度忧郁。具体表现为惯于自我克制, 情绪压抑和内向、防御和退缩等心理障碍。因此护士要体谅患者的心理, 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建立相应的护理措施, 正确引导, 给予耐心的解释和安慰, 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2肿瘤患者康复护理措施
2.1 护患关系要和谐融洽
现代健康理念认为,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密切相关, 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 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和动力[1]。因而能否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 是护理成败的关健。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有关恶性肿瘤的治疗信息, 并且运用交流技巧, 通过有科学性、艺术性的谈话, 给病人以心理支持, 可以促进病人对这一紧张状态的调整适应过程[2]。在与病人交往的工作中, 护士运用诚恳热情、乐观自信的情绪, 严肃认真、轻柔敏捷的态度去感染病人, 使病人从心理上获得安全和信任, 护士轻轻的一句问候, 细心的一次安抚, 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减少了病人惧怕和不安的心理, 会给病人带来莫大的安慰从而增强治疗的自信心[3]。
2.2 治疗环境要安静舒适
住院环境条件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 甚至使病人焦虑不安, 护士应尽已所能为病人创造优美舒适的住院环境, 努力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空气清新、色调柔和、良好的环境去激发病人积极情绪来应对治疗。
2.3 病人家庭和社会支持的水平需要提高
大量资料显示, 社会支持水平低的病人, 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尤其家属是患者最亲近、最相信的人, 他们的关心、鼓励和支持能使患者的心灵得到很大的安慰, 使她们积极地配合接受治疗。家属良好的情绪能给患者以支持和安慰, 不良的情绪则是对患者一个恶性的刺激。因此, 护士应尽量为病人争取社会支持网络, 指导家属、亲朋安抚病人的方法, 并热情、耐心听取、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 引导家属理解、关心、体贴病人,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处于最佳医疗状态[4]。
2.4 精神生活要丰富多彩
单调的住院生活会使病人产生不适, 甚至焦虑不安, 护士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适当安排和指导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以丰富病人的住院生活, 如听音乐、书法、阅读科普或文学作品、美术、散步、打太极拳等, 并动员参加俱乐部活动, 这对病人不良的心理调适、缓解焦虑情绪十分有利。
2.5 运用心理治疗手段
护士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和心理进行适时地解释、说明、支持、同情、相互之间的理解来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达到排忧解难、降低心理痛苦的目的, 从而达到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
3结论
疾病会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模式, 而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尤为明显。通过对肿瘤患者的康复护理, 使患者的心理反应状态和认知程度会有明显改变, 负性情绪得到缓解, 改善了患者的无助、绝望、焦虑和抑郁状态, 增强了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精神, 又进一步促进了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加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提高疾病的缓解率和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孙兴玲.浅谈心理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1, 15 (5) :250.
[2]耿桂兰, 云青.肝癌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7, 23 (6) :650.
[3]张淑英, 范淑杰.护士的交流技巧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6, 8 (6) :1720-1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