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改良技术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改良技术范文(精选11篇)

改良技术 第1篇

一、为什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在, 全国各地的信息技术教育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 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质”的新一代的建设人才,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该怎么教呢?

首先,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 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计算机的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 从这一点上讲, 信息技术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其次,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更多的是要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而在此过程中则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 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

浅谈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

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习很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 因此, 我在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 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看一看

美术教材中工艺设计课比较多, 课堂上, 我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如在上《会滚动玩具》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玩过哪些滚动的玩具, 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打开教材观察教材中会滚动玩具的特点, 指导学生先看会滚动玩具的整体形状, 再看玩具是由几个部分组成, 教给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的观察方法。

二、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

我在上《童话里的小屋》一课时, 用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小屋, 让学生想想这些房子漂亮在什么地方, 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学生们想好后回答,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地引导, 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三、让学生亲自动手拆一拆,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我在教学《童话里的小屋》一课时, 出示了自制的一座城堡, 让学生看一看, 它们是怎样制成不同的房屋顶部和窗户的形状。学生讨论后, 还是弄不明白, 我就让学生到讲台前把这座城堡拆一拆, 学生在亲自参与探索拆与组装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体验到了探究的快乐。

四、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 体验成功的喜悦, 以提高探究能力

我在上《有趣的瓶盖》一课前的备课时, 发现如果单纯用各种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 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 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由于学生积极参与, 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 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能力的充分发展之上。

2.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 这包括教学心理和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 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欢迎学生与自己讨论, 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 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

总之, 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 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 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 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同时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 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 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 从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灌南县田楼中心小学)

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官延云

大小不一的瓶盖来进行造型活动, 颜色比较单一, 不活泼。因此, 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同学们说:本课知识主要是要用我们准备好的瓶盖来造型, 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使瓶盖造型变得好看、有趣?结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讨论, 然后进行了回答, 想出了许多办法来。并在探究中获得了知识, 体验了收获的乐趣。

五、在“玩”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玩一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美术课中有许多工艺设计课是让学生制作玩具的。我特别重视让学生在玩中探究真知。如在上二年级《会转动的玩具》一课时, 我让学生们把自己会转动的玩具带来, 进行比赛, 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对自己的玩具进行观察, 看谁的玩具“转”得稳, “转”得快。通过研究, 有些同学很快就弄清楚了会转的原因:玩具中有一个中心点。这时, 我就顺势向全体同学肯定地说:对, 玩具会转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中心轴, 无论你做什么样的外形, 只要中心轴位于玩具外形的中心, 玩具就可以转动。同学们听完后, 就迫不及待地进行制作, 一会儿, 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会转动的玩具就制作成功了!同学们在玩中探究到了会转的原因, 获得了知识。

综上所述, 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 但他们都有着无限的好奇心,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我们要去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 这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只要广大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 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习, 激发孩子去探究, 陪伴孩子在探究中去寻求真知, 就会使他们逐步体会到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自信心。

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技术 第2篇

徐 斌

【摘 要】

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研究盐碱地形成原因及改良利用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尤其是内陆干旱农业灌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实践证明,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改善环境,抑制土壤盐碱化,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盐碱地生产林木果品和农产品,提高盐碱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盐碱化;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展望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全世界盐渍化土壤面积约10亿公顷;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其中原生盐化型、次生盐化型和各种碱化型分布分别占总面积的52﹪、40﹪和8﹪。

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改造盐碱地,收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随着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和研究的不断发展,在土壤盐分成因规律和特征、农田节水灌溉水盐运行机理、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措施等诸多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取得了新的成果。盐碱地改良利用实践证明,盐碱地预防和治理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治理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显效的过程。

1、盐碱化的概念以及产生原因

1.1 盐碱化的概念

第1页(共13页)

土壤盐碱化(土壤盐渍化)是指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程。盐渍土是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土地、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人类活动、历史上的洪、涝、旱灾害,河道变迁,以及土地利用、农业、水利技术措施等,又对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般将土壤层0.2 m厚度内可溶盐含量大于0.1%的土壤称为盐渍土。土壤盐渍化分盐化与碱化两种类型,故又称为土壤盐碱化。当土壤表层中的中性盐含量超过0.2%时,称为盐化土(盐土);以碳酸盐为主的盐渍土,土中代换性钠含量大,通常称为碱化土(碱土)。由于灌溉管理不当(人为原因)而产生的土壤盐渍化,称为次生盐碱化。由于人为影响产生的盐渍土称为次生盐渍土。

1.2 盐碱化的产生原因

土壤盐碱化形成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盐的汇集。地质因素主要反映在土壤母质上。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盐渍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干旱,土壤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等重要条件所制约,以及地形、母质、植被等自然条件综合影响的结合所造成的。(1)气候

由于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四季明显导致盐碱地区土壤盐分状况的季节性变化,夏季降雨集中,土壤产生季节性脱盐,而春秋干旱季节,蒸发大于降水,又引起土壤积盐为主。气候干旱、排水不畅和地下水位过高,使盐分积聚土壤表层的数量多于向下淋洗的数量,结果导致盐渍土的形成,这是引起土壤积盐的重要原因。

第2页(共13页)

(2)地下水位浅、矿化度高

盐渍土中的盐分,是通过水分的运动且主要是由地下水运动带来的,因此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位的深浅和地下水的矿化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盐渍化程度。

地下水位埋藏越浅,地下水越容易通过土壤毛管上升至地表,蒸发散失的水量越多,留给表土的盐分就越多,尤其是当地下水矿化度大时,土壤积盐更为严重。

在干旱季节,不致于引起表层土壤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称为地下水临界深度。临界深度一般3m左右,但并非一个常数,是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异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地下水矿化度和人为措施,一般地说,气候越干旱,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率,地下水矿化度越高,临界深度就越大。

土壤对临界深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土壤的毛管性能、毛管水的上升高度及速度。凡毛管水上升高度大,上升速度快的土壤,一般都易于盐化。土壤结构状况也影响着水盐运衍,土壤的团粒结构,特别是表层土壤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时,能有效地阻碍水盐上升至地表,临界深度可以较小。

地下水位埋深与地表积盐关系密切。地下水位埋深大于临界深度时,地下水位低,地下水沿毛管上升不到地表,不积盐,土壤无盐碱化。地下水位高,地下水沿毛管上升至表土层,表层开始积盐。地下水位很高(小于临界深度),地下水沿毛管大量上升至地表,表层强烈积盐。(3)地形

地形起伏影响地面和地下径流,土壤中的盐分也随之发生分移,例如在华北平原、山麓平原坡度较陡,自然排水通畅,土壤不发生盐碱化。冲积平原的缓岗,地形较高,一般没有盐碱化威胁;冲积平原的微斜平地,排水不畅,土壤容易发

第3页(共13页)

生盐碱化,但一般程度较轻;而洼地及其边缘的坡地或微倾斜平地,则分布较多盐渍土。在滨海平原,排水条件更差,又受海潮影响,盐分大量聚积程度更重。总之,盐分随地面、地下径流由高处向低处汇集,积盐状况也由高处到低处逐渐加重,从小地形看,在低平地区的局部高起处,由于蒸发快,盐分可由低处移到高处,积盐较重。地形还影响盐分的分移,由于各种盐分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盐分可被径流携带较远,而溶解度小的则携带较近,所以,由山麓平原、冲积平原到滨海平原,土壤和地下水的盐分一般是由重碳酸盐、硫酸盐逐渐过渡至氯化物。(4)母质

母质对盐渍土形成上的影响,一是母质本身含盐,含盐的母质有的是在某个地质历史时期聚积下来的盐分,形成古盐土、含盐地层、盐岩或盐层,在极端干旱的条件下盐分得以残留下来成为目前的残积盐土;二是含盐母质为滨海或盐湖的新沉积物,由于其出露成为陆地,而使土壤含盐。(5)生物

有些盐碱地植物的耐盐力很强,能在土壤溶液渗透压很高的土地上生长,这些植物根系深长,能从深层土壤或地下水吸取大量的水溶性盐类,植物内积聚的盐分可达植物干重的20~30%,甚至高达40-50%,植物死亡后就把盐分留在土层中,致使土壤盐渍化加强;此外,还有新疆盐渍土上生长的红柳和胡杨木类的植物能够把进入到枯株体内的盐分分泌出来,增加了土壤中的盐分。

由上述原生盐渍土形成机理可以看出,除气候条件外,决定土壤积盐大于脱盐的水盐运动条件是土壤盐渍化得以发生的关键。

1.3 盐碱化的影响

土壤盐碱化不仅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而且使土壤物理性恶化,地下水

第4页(共13页)

矿化度提高,水变苦,地下水源不能充分利用。同时使大片土地荒芜,农耕地减少,土壤中水、肥等因素互不协调,影响农作物产量。

影响主要有: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2、土壤盐碱化改良技术

根治盐碱化从而摆脱土壤盐碱化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带来的危害,并非易事。正因为如此,在治理盐碱地的过程中我国科技人员和广大群众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方法,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盐随水来,水散盐留[1]”就是人们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土壤盐分运行受水分运行支配的基本规律。

国内盐碱地改良利用方法和技术归纳起来大致如下:(1)物理改良。平整土地、深耕晒垡、及时松土、抬高地形、微区改土。(2)水利改良。灌排配套、蓄淡压盐、灌水洗盐、地下排盐。(3)化学改良。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殖酸、泥炭、醋渣等。(4)生物改良。种植水稻、种植耐盐植物田箐等,使用微生物菌肥等。这些改良技术和方法,既有古老的技术,如平整土地、深耕晒垡、及时松土、抬高地形、微区改土、灌水洗盐、种植水稻、种植耐盐植物田箐等;也有近代传统改良方法,如灌排配套、蓄淡压盐、灌水洗盐、地下排盐以及化学改良技术等;还有利用生物化学新技术所研制的新型土壤改良剂(如NPK增效剂),以及采用新型材料和先进施工技术所实施地下暗管排盐工程等。

第5页(共13页)

近十几年来,随着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究应用不断发展,单一或复合的盐碱地改良技术不断出现。

2.1水利改良技术

地下渗管排盐是耕地盐碱化改良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基于“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行规律[2],通过铺设暗管将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生盐渍化目的。渗管铺设一般为水平封闭式。一级管和二级管相结合。一级管的渗入水汇入二级管中,然后流入污水管排走。若污水管道埋的深度较浅不能自行排泄渗水,可在二级管末端设集水井,定期强排。渗灌埋设深度、间距、纵坡等参数主要取决于耕地作物种类、土壤结构、地下水位埋深及气候等情况。

黄河三角洲所在中心城市东营市,利用荷兰[3]暗管排碱技术实施盐碱地改良工程,暗管排碱利用专业埋管机械将PVC管埋入地下1.8-2.0m处,将地下盐水截引到暗管,集中起来排到明渠中,使得灌区当年地下水位下降0.5m,含盐量可降低0.1%,满足多种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

魏云杰、许模[4]论述了新疆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地质、地貌、土壤质地和人为灌溉方式不合理等原因,通过调查目前新疆盐渍化土壤主要有稳定脱盐型、脱盐聚盐混合型、脱盐聚盐反复型、持续聚盐型和灌溉聚盐型,其中脱盐聚盐混合型和脱盐聚盐反复型分布最广,稳定脱盐型近分布于竖井排灌区。总结了新疆土壤盐渍化的治理研究过程及国内外防治盐渍化的措施,提出了竖井排灌工程是防治新疆土壤盐渍化最有效措施。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竖井排灌具有降低地下水位和灌溉的作用,且经济效益明显。

第6页(共13页)

2.2土壤改良剂

由广东省蔬菜研究所等单位研究的营养性酸性土壤改良剂(NPK增强剂)[5],该改良剂根据酸性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营养特点,采用蒙脱石、橄榄石、硫矿等多种天然矿物为原料,在改良酸性土壤、平衡作物养分、提高化肥利用率等方面有显著功效。由水稻、玉米、西瓜、蔬菜、粉蕉、荔枝、龙眼等作物进行的大田实验来看,该改良剂能提高上述作物产量10%以上。成果居国内外领先水平,并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北京绿地科技发展公司[6]将有机络合催化理论引入盐碱土壤改良,研制出“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目前已在山东、内蒙、新疆、东北、天津等得大面积推广。“禾康”土壤改良剂是一种棕红色略带酸味无毒无害的有机液体化肥,可直接作用于土壤,因此,它广泛适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的治理、荒漠绿化等。

康地宝技术[7]利用盐土植物(盐篙、海蓬子等)以及作物自身通过根系分泌物改善根际微环境来适应逆境的机制,通过生物络合、置换反应,清除土壤团粒上多余的Na+,活化盐碱土壤中难利用的P5+、Fe2+、Ca2+、Mg2+等离子及微量元素,使其转变为可利用状态被植物吸收,解除植物生理缺素症状。同时通过Na+降低,活化Ca2+、Mg2+等离子之后,可使土壤水传导能(HC)增高,使土壤水分更易流动,从而改善了作物根系环境,促进根系生长,保证作物苗齐、苗壮,使植物能够在盐碱地上生长和提高产量。适用于受盐碱侵害的农田和新开垦土地,利用有机生化高分子络合土壤中成盐离子,随灌溉水将盐分带到土壤深处,降碱脱盐,解除盐分对作物的危害作用。由于是从植物根系分泌物中提取的产物,对人、畜、作物、土壤安全无害。

第7页(共13页)

钠离子吸附剂[7]具有很强的交换能力,对盐碱土中的Na+、SO42-、cl-等有吸附能力,改良后的土壤可以降低ph值和碱化度,吸附铵离子和钾离子并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从而达到改土、脱盐的目的,使土壤向有利于植物生长方向发展。另外,由于钠离子吸附交换性能好,可用来提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调整ph值,交换土壤中有害金属离子,降低土壤含盐量,脱盐率可达18.6%-29.3%。

2.3土壤水盐运移研究

目前节水灌溉条件下的水盐运移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张琼、李光永 [8]等人研究了棉花膜下滴灌在土壤含盐量为0.08%和0.8%情况下,灌溉周期对土壤水盐运动和棉花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总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高含盐量土壤在棉花的花铃期高频灌溉与低频灌溉相比,可以有效降低湿润体体内土壤盐分含量,并且得到了棉花增产28%的结果,而对于低盐土,灌溉频率对棉花生长和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罗延彬、任葳等人对新疆部分盐碱灌区调研显示,在地下水位3-5m中土壤条件下,利用盐碱地2-5g/L盐化水灌溉,土壤1m培面均为脱盐状态。灌溉盐化水15a后,1m土壤残留阴离子浓度较小,多点平均为3.709mg/100g土。其中HCO-3相对较多,1m多点平均为0.404mg/100g土。K+、Na+浓度很大,1m多点平均为2.492mg/100g土。这时土壤1m全盐多点平均为0.248%,在灌溉水矿化度不直接危害作物生长时,不影响耕作和作物正常生长。由此表明,盐化水在盐碱地上无排灌可行。

雷之栋、杨诗秀、尚松浩[9-10]等人通过对新疆叶尔羌河平原绿洲一些典型洼地水量平衡的观测,基于平原绿洲内部水分迁移,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盐分特点

第8页(共13页)

和典型洼地蒸发耗水的分析,论述了洼地在容泄绿洲排水、排盐方面的旱排作用和能力。提出在绿洲排水规划时,可以将旱排(或内排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排水方式,选择合适的洼地作为主要的旱排规划区,在进行水资源合理配置时,应重视盐分的宏观运、贮规划。

土壤旱季自然集盐再加咸水灌溉,突然呈明显集盐趋势。尹美娥[11]的实验研究表明,小定额灌溉,砂壤土的积盐程度较中壤土高;大定额灌溉,砂壤土的脱盐效果较中壤土为好。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从咸水带入土中的盐分渗滤到作物根层以下的盐量越多。雨季为自然脱盐季节,经过降雨淋洗后,土壤含盐量可降至灌前水平,年内0-60cm土层一般不发生盐分累积。

沈万斌、董德明[12]等人提出灌区土壤产生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方法,分析农业灌区发生土壤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实例,认为盐随水来但不易随水而去,由此认为提高灌溉效率,加强排水,建立盐水土地处理系统,可保证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作物水盐动态模型、灌溉制度研究

水盐模型以及灌溉制度等研究是盐碱土壤管理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作物水盐动态响应函数分析,可把握作物生长与土壤水盐运动关系,从而建立节水、控盐、高产灌溉制度优化设计模型,为节水灌溉和微咸水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实例分析表明,研究淡水、微咸水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溉制度的优化设计、合理的模型及管理方法,可为实施节水控盐显著提高经济和环境效益。

第9页(共13页)

王仰仁、康绍忠【13】在作物水盐生产函数和农田水盐动态模型基础上,以单位面积纯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提出了制定咸水灌溉制度的模型。并以山西省永济市试区进行的棉花咸水灌溉试验资料为依据,求得了有关模型参数:利用该试区35a系列降雨旬蒸发量资料,对3种不同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7种灌溉咸水浓度,共计49种可能组合的农田土壤盐分和产量进行了模拟,并与该试区大田试验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以模拟产量为依据,在对当地深井和浅井灌溉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咸水灌溉制度极其相应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策略。

含盐劣质水灌区作物生长受土壤盐分和含水量状况的影响,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含盐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一些作物的水盐模型[16-19]。总体上讲,这些模型将作物产量或相对产量表示为全生育期灌水量和土壤平均含盐量的函数,为灌区灌溉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作为全生育期模型,尚不能据此对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水盐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张展羽、郭相平[14]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考虑作物对土壤盐渍度的敏感性随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变化这一基本现象,提出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水盐动态响应模型,用以指导含盐劣质水或盐渍化灌区的优化灌溉管理。

赵丹、邵东国等[20]人根据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灌区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盐变化野外和室内实验成果的分析,建立相应的水盐动态模拟模型。经数据模拟计算,得出在一定灌水方案下的土壤盐分分布脱盐状况,并对适宜本地区特点的水盐调控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2.5 盐碱地改良利用实践 随着人口增长和水土资源的日趋短缺,我国把中、低产田的治理、开发与持

第10页(共13页)

续发展纳入国家经济建设规划之中。在工程排水洗盐技术、碱土改良、生物化学改良、电磁改良技术与应用,以及盐碱土壤基础理论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在天津等地开展滨海盐土种稻改良试验和引黄灌溉、种稻改碱等农业措施为主的改良;70年代盐渍土改良进入工程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发展阶段。在黄淮海平原建立了12个试验区后又在松嫩—三江平原等地相继建立了中低产田治理与综合发展试验区,开展了“六五”至“九五”攻关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使我国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土壤改良剂的研究应用也在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土壤物理、化学改良剂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如石膏、氯化钙、工业废酸、工业废弃物磷石膏、粉煤灰等等,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70年代后应用电磁技术,在全国盐渍土地区进行了改土试验;90年代后生物化学土壤生化改良技术有了发展,如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盐碱土壤生化改良剂—康地宝以推广应用。

3、研究展望

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改良等盐碱地改良的多种技术和措施具有不同的改良效果。但由于盐碱地的改良是一个较为复杂综合治理系统工程,所以对于改良盐碱土多采取以水肥为中心,包括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种树种草等综合治理方法,这是改良治理盐碱地的主要方向。

在改良盐碱土的各项措施中,从盐碱地的整治力度、排盐效果和推广使用范围来看,在多种盐碱地改良技术方法中,利用工程排水洗盐是一项重要的水利技术措施,只有健全排水设施,其他措施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第11页(共13页)

基于上述,随着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在治盐碱技术领域的研究应用,在新的条件下对于土壤盐碱的工程性排水在技术理论创新、灌排技术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以新的灌排方式和技术理论创新,着眼探索盐碱地改良新方法和新技术。

纵观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技术,在传统的水盐运行理论基础上,提出“土壤水盐定向迁移”新理论,基于此理论探讨农业灌区农田“土壤盐分上移地表排”新模式。

笔者认为,基于新理论方法进行“土壤水盐定向迁移”机理、“盐分上移地表排”模式、不同节水灌溉排盐低耗高效机理、地表排盐技术等基础理论和试验观察等内容的探索和技术创新研究,致力于在节水灌溉条件下,对土壤水盐运行规律和基本特征、不同基面与土壤水盐定向迁移关系、牵引力及盐分运积效应、地表排盐技术方法、适用材料技术特性试验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为新技术应用研究打下基础。该方法为全新的水利土壤改良模式,也是今后我国干旱农业灌区盐碱地治理技术理论研究与探讨的发展方向。

第12页(共13页)

参考文献

中低产田改良技术总结 第3篇

【关键词】提高水利;改良田产

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采用生物、农业、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以达到综合治理全面提高。

1.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流失是导致我场形成中低产田的根本原因之一,农场地形地貌比较复杂,由于剥蚀、堆积形成了沟谷发育起伏较大的丘陵、山前岗阜状平原、漫滩等地貌。总体来看,农场西、南低,东、北高。场内丘陵缓坡角度较大地带,由于过度垦种,水土流失较严重,腐殖质含量下降,致使土壤表层养分流失,土壤质量下降;地势低的地区也零星分布有低岗地,岗间有冲刷沟,雨水淤积,植被减少,土地利用率明显降低。

造成农场水土流失的原因不仅仅是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不合理的人为因素,比如人为不合理毁林开荒,造成植被破坏;不科学的施肥和耕作,造成土壤板结。

有效防治方法:

1.1生物措施及工程措施

(1)生物工程:农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截止2000年末,农场累计营造人工林面积110635亩,其中防护林3241亩,绿化林3610亩,用材林102479亩,薪炭林75亩,丰产林1230亩。每年农场都会在春季大力组织人员成规模的进行植树造林,不仅调节了气候,减轻了风沙与水旱灾害,还为国家扩大了森林资源。

(2)截流沟工程:在耕地地块上方与林地或草地接壤处,或者较长的坡面以及坡度变化大的地方开挖截流沟,蓄水型截流沟要沿等高线布设,排水型截流沟应与等高线取1%左右的比降,截流沟不水平时,可在沟中每隔5~10m修一个高0.5m左右的土挡,或者在开挖时留出土挡,防止沟底冲刷。

截流沟一般是半挖半筑(埂)修成梯形断面,埂外坡比为1:1.5,内坡为1:2,同时在埂外坡种植灌木植物防止埂坍塌。

(3)冲刷沟治理工程。

规划设计采用浆砌石谷坊工程治理,主要修建在沟底比降较大,沟底下切剧烈发展的沟段,其主要任务是巩固并抬高沟床,制止沟底下切,同时也稳定沟坡,制止沟岸护张。

(4)杨树林带截根排水沟工程。

山河农场的农田防护林多为五、六十年代种植的杨树林带。杨树林带防风固土效果虽然好,但其根系发达,经过随机测量,一株高20m的杨树其根系向四周水平延伸的平均半径为18m,在这个范围内,防护林与农作物争水争肥。致使林带两侧20m内的农作物植株矮小,干枯,以至于歉收甚至绝产。在林带与农田之间开挖的截断树木根系的沟道,降低水土流失。

1.2农业措施

我场充分利用科学的耕作技术,进行缩垄改向,等高垄作,增肥改土,浅翻深松,少耕、免耕,修地埂切断径流,使土壤大量吸收水分,防治径流集中和冲刷。农场还采取并推广了大豆“三垄栽培”“小麦播前深施肥”技术、并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合理施肥,保证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地力,秸秆还田,改良土壤。二是大面积推广“四大作物健身防病,促熟增产”并结合深耕、免耕、浅耕技术,做到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三是坚持节水灌溉制度: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和各种喷灌设备,以国家“水法”、“环保法”为指针,建立健全符合项目区特点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依法管水、以法治水,防止水资源受污染、水工建筑物遭破坏、水资源乱开发的无政府行为发生。

农场实施适合自然气候、市场规律的结构调整和借助于“农业综合开发”的农业种植进行合理布局及协调发展。使种植结构和技术得到了更新,对农田建设基本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对土壤的改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土壤改良

2.1创新施肥方法

山河农场为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土壤改良项目区,每垧推广爱丰肥5t,绿盾叶面肥1t,并根据具体土壤条件,配施有机肥约15t/hm2,粮食增产平均30kg/hm2,此项目共改良土壤1.1×104亩。

2.2提高化肥利用率

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测试结果以及肥料的利用率,调整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合理用量和比例;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在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合理地分期施肥,以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养分供应,达到经济施肥的目的;通过秋施肥和深施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肥料的损失,从而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将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

2.3发展畜禽业,拓宽有机肥来源

保证畜牧业产品在以合理市场体制的情况下畅销,才能真正发展畜牧业,这样使有机肥的来源得到循环解决。养殖业的管理机构是农场畜牧科,下设兽医院、各管理区奶牛小区。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使畜牧业得到有序发展。2009年代始,深入贯彻九三垦区关于实施奶牛发展战略,促使农场经济腾飞。从此,农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发展奶牛业为主的畜禽业格局。又由于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为大批富余人员从事家庭养殖业提供了创收的契机。养羊业和养猪业的也不断在发展,2010年全场大牲畜存栏数10178头,其中黄牛2817头,奶牛7361头;小牲畜总数16721头(只),其中羊2905头,猪3728头,家禽10088只。养殖业给职工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都促进了畜禽业的发展,增加了有机肥的施用量。

2.4种植绿肥及牧草,开拓新肥源

绿肥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此外绿肥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和翻压后分解产生的有机酸能使土壤中难溶性的磷、钾转化为作物能利用的有效性磷、钾,以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植绿肥虽然能够满足大面积农业生产的需求,但是随着粮食的紧缺,这项措施近几年还不能实现大面积推广。

2.5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翻压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翻入土中。覆盖还田是将作物秸秆或残茬,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

3.测土配方施肥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达到改善农产品品质,增产节肥,节支增收的目的。

根据当前对农场职工施肥情况的调查可知,有些农户在农作物施肥管理上仍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多施肥就能增产,所以就出现偏施、滥施现象,施肥比例不合理,养分失衡,不仅不能增产,还会因为不合理的施肥造成环境的污染。山河农场自2008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至今已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15×104亩,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不合理施肥量(折纯量)达达88.1t以上,粮食增长105.7×104kg以上,节本增效1.1×107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土壤养分结构得到改善,肥料利用率不断提高,从而减少肥料污染,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苹果树形改良技术 第4篇

一、改良对象

㈠密度大, 树冠高大, 严重郁闭的丰产园这类果园一般属于乔化密植栽培, 土肥水管理差, 大多数为放任树, 树形为小冠疏层型或疏散分层型, 其主枝数量多, 超过15个, 长度在2m左右, 枝叶交叉, 旺枝和见不到光线的下垂无效枝并存, 树形紊乱, 未形成稳定的树势, 果实大小不一, 质量参差不齐, 果园生产潜力未得到充分地发挥。

㈡初果期树出现郁闭的果园这类果园有乔化型, 也有短枝型。树形为自由纺锤型或细长纺锤型, 但修剪上仍采用大冠树形的整形方式 (如短截、回缩等修剪手法) , 结果枝组多, 透光差, 且没有将主枝角度开张到位, 如果任其发展, 过不了几年, 又需进行疏密改形, 走过去的老路。

二、改良的主要方法

㈠开张角度和瘦身枝条直立、夹角小是郁闭果园的突出特点, 应采取开张各级、各类枝条的生长角度来改良此类果园。一是在4月~5月份对主枝采用撑、拉、压的办法开张角度, 必要时采用“连三锯”的办法, 使夹角接近90°;二是瘦身, 对大侧枝拉至小于90°, 其余的枝条拉下垂, 使其及早成花结果, 然后疏除, 太长的大枝回缩。研究表明, 枝条角度拉至110°最有利于养分截留, 易成花。瘦身可有效减少树冠扩展范围, 不会引起产量大起大落, 枝拉下垂后反而可增加产量, 但树体容易早衰。

㈡间伐为搞好间伐, 必须要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永久株采用自由纺锤型, 留好永久骨架;临时株枝条全部拉下垂, 让其早期挂果。在永久株大量挂果、侧枝布满空间时, 再挖除临时株, 其方法有隔行间伐和隔株间伐两种。间伐是永久解决光照的好办法, 但间伐初期对果园产量影响较大, 果农普遍下不了手, 舍不得伐。

㈢落头、提干对主枝低于50cm、下部光照恶化、次生枝为主、成花少、质量差的主枝进行疏除, 抬高主干;对盛果期树树冠高于4m或大于行距的, 应选择西北方向枝势较好的主枝进行落头, 树高控制在3m~3.5m, 打开天窗,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果实品质。

㈣减少分枝级次和数量自由纺锤型或细长纺锤型的主枝上应直接着生结果枝组, 将过多的重叠枝、交叉枝、长势强旺的直立大枝以及侧枝、多头枝等疏除。小冠疏层型改为改良纺锤形时, 要进行逐级压缩, 将原来的侧枝改为结果枝组, 原来大型结果枝组改为中型枝组或疏除。

㈤以缓为主, 单轴延伸以缓为主是树形改良的原则, 连年进行缓势修剪即可实现控冠的目的;单轴延伸是控制骨干枝上的分枝数量、抑制外延生长、实现优质丰产的途径。

三、改良果园的管理

㈠肥水管理改良后的果树, 其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在生长初期基本不受影响, 但树体地上部分由于疏除了一定的枝量而养分供应相对过剩。因此, 为了防止树体出现大量冒条, 不是特别干旱的年份一般不需灌水, 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化肥尤其是氮肥的用量, 强壮树体应以有机肥为主。

㈡重视夏季修剪改形过程中由于锯除大枝比较多, 修剪量比较大, 必然会发出一些徒长枝、背上旺枝, 故夏季要及时处理。对有发展空间的, 可以通过缓放、扭梢、拿枝软化等措施, 改造成结果枝组, 而对没有发展空间的, 则应及时疏除。

四、树形改良时应注意的问题

㈠因树作形, 灵活应用具体应用时, 要根据每一株树的具体条件, 灵活确定改造的方法、进度, 不可死搬硬套, 并且要分年度进行改形疏枝, 不能急于求成。

㈡尽量减轻修剪量改形过程中难免要疏除大枝, 这时要尽量多留小枝, 即使有些密, 不是要从平衡树势的角度考虑暂时留下, 以后再逐步清理。

㈢回缩要适当大枝回缩时要有一定的条件, 做好准备。如果大枝基部有较大的分枝, 可以用“以侧代主”的办法在分枝处回缩。

㈣注意保护伤口改形过程中出现的大锯口应削平, 涂抹保护剂, 并且用塑料薄膜包扎, 促进愈合。大枝改形时的“连三锯”的办法要在生长季进行, 切不可在冬剪时进行, 这样有利于伤口愈合, 防止苹果腐烂病的发生。

改良白术标准化种植技术 第5篇

2008年由安国部分农户对白术品种进行提纯复壮,通过3年的扩种,在安国、亳州等地已经开始普遍推广种植。这种改良白术与普通白术相比,具有茎干粗壮、叶片厚、颜色浓绿等特点,当年春天播下的种子,秋季结籽很少,生殖生长消耗的养分较少,这也是改良白术产量高于普通白术的一个重要原因。改良白术的块茎比普通白术块茎头大两倍左右,平均单块重一般在100~150克,大块的可达到250克左右;改良白术的根表面附着的须根少,商品性好,因此,种植改良白术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一、形态特征

改良白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80厘米。根茎肥厚粗大,略呈拳状,灰黄色,茎直立,基部木质化。叶互生,茎下部的叶有长柄,叶片3深裂或羽状5深裂,边缘具刺状齿;茎上部叶柄渐短,叶片不分裂,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形状大;总苞片7~8层,基部被一轮羽状深裂的叶状总苞所包围;花多数着生在平坦的花托上,全为管状花,花冠紫色;雄蕊5枚,聚药,花药线形;雌蕊1枚,子房下位。瘦果长圆状椭圆形,稍扁,表面被茸毛,冠毛羽状。花期8~9月,结果期9~11月。

二、生长习性

白术喜凉爽气候,怕高温多湿,根茎生长适宜温度为26~28℃,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根茎膨大最快时期。

种子容易萌发,发芽适温为20℃左右,发芽需较多水分,一般吸水量为种子重量的3~4倍。种子寿命为1年。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育苗地宜选择肥力一般、排水良好、高燥、通风凉爽的沙壤地,每667平方米(1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作基肥,深翻20厘米,耙平整细,做成1~1.2米宽的畦。大田宜选择肥沃、通风、凉爽、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忌连作。前作收获后,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50公斤,配施50公斤过磷酸钙作基肥,深翻20厘米,做成宽l~1.5米的畦。

2.繁殖方法:一般用种子繁殖,生产上主要采用育苗移栽法。

(1)育苗。选择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新种,在25~30℃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催芽。当年冬季至第二年3月下旬均可播种,播种愈早愈好,条播或撒播均可。条播播种前,先在畦上喷水,待水下渗、表土稍干后,按行距15厘米开沟播种,沟深4~6厘米,播幅7~9厘米,沟底要平,播后覆土整平,稍加镇压,再浇一次水,每667平方米用种6公斤左右。采用撒播方式,可待水下渗后,将种子均匀撒人,再覆浅土即可,每667平方米用种7公斤左右。播种后约15天左右出苗。至冬季移栽前,每6667平方米可培育出600~800公斤的鲜白术移栽。

(2)移栽。当年冬季就可移栽。白术移栽以当年不抽叶开花、主芽健壮、根茎小而整齐、杏核大者为佳。剪去须根,按行距25厘米开深10厘米的沟,按株距15厘米左右将白术苗栽入沟内,芽尖朝上,并与地面相平,栽后两侧稍加镇压。全部栽完后,再浇一次大水。一般每667平方米需鲜白术120公斤左右。

3.田间管理

(1)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除草,并按株距4~6厘米间苗。如天气干旱,可在株间铺草,以减少水分蒸发。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早、晚浇水抗旱。生长后期如发现抽叶,应及时摘除。

(2)幼苗出土至5月间,田间杂草较多,因此中耕除草要勤。头几次中耕可深些,以后应浅锄。5月中旬后,植株进入生长旺期,一般不再中耕,株间如有杂草,可用手拔除。6月中旬植株开始现蕾,一般7月上、中旬在白术现蕾后至开花前分批将蕾摘除。摘蕾有利于提高白术根茎的产量和质量。白术的整个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根茎膨大期更需水分,若遇干旱应及时浇水灌溉。如雨后积水则应及时排水。现蕾前后,可追肥1次,于行间每667平方米沟施尿素20公斤和复合肥30公斤,施后覆土、浇水。摘蕾后1周,可再追肥1次。应该注意的是,除草、松土、施肥、摘蕾等田间操作均应在露水干后进行。

4.病虫害防治

白术的病虫害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立枯病。低温高湿的情况下易发,多发生于白术栽培大田,危害白术根茎。防治方法: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2)铁叶病。又称叶枯病。于4月始发,6月~8月发生尤重,危害白术叶片。防治方法:清除病株;发病初期用1∶1∶100的波尔多液、后期用50%托布津或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

(3)白绢病。又称根茎腐烂病。发病期同铁叶病,危害根茎。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清除病株,并用生石灰粉消毒病穴;栽种前用哈茨木霉进行土壤消毒。

(4)根腐病。又称烂根病。发病期同铁叶病,湿度大时发生尤重,危害根部。防治方法:选育抗病品种;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栽种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5~10分钟;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l000倍液浇灌病区。在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区,可用乐果l000~1500倍液或敌百虫800倍液浇灌。

(5)锈病。5月始发,危害叶片。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

(6)术籽虫。开花初期始发,危害种子。防治方法:深翻冻垡,水旱轮作,开花初期用80%敌敌畏800倍液喷雾。

此外,还有菌核病、花叶病、蚜虫、根结线虫、南方菟丝子、小地老虎等危害。

四、采收与加工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白术茎叶开始枯萎时,将根茎刨出,剪去茎秆。冬天气温低,晒干困难,因此常用烘干方法。初时火力可猛些,温度可掌握在90~100℃。出现水汽后,降温至60~70℃,2~3小时后上下翻动1次,再烘2~3小时。须根干燥时取出闷堆“发汗”5~6天,使内部水分外渗到表面,再烘5~6小时,此时温度控制在50~60℃,2~3小时后翻动1次。烘至八成干时,取出再闷堆“发汗”7~10天,再行烘干为止,并将残茎和须根搓去。产品以个大肉厚、无高脚茎、无须根、无虫蛀者为佳。改良白术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380公斤,比普通白术产量提高了40%左右。

野皂荚嫁接改良技术 第6篇

2013年春,河南省林科院皂荚课题组科研人员在河南省郑州黄河旅游区邙山黄土丘陵区、鹤壁市鹤山区、焦作市博爱县月山镇太行山区立地条件非常差的荒山上,利用当地野皂荚做砧木,接穗采用河南省林科院选育的皂荚优良乡土良种—硕刺皂荚和密刺皂荚,对当地野皂荚采用切接法进行嫁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鹤山区姬家山乡的荒山上,嫁接100余株硕刺皂荚,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 在博爱县月山镇荒山上,嫁接100余株硕刺皂荚,嫁接成活率达80%以上。

1 良种选择

皂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粗放管理状态,由于人为采伐利用和自生自灭过程,在我国境内现已找不到完整的天然群体,仅保留残次疏林、家系(丛、簇)或散生木,群体处于濒危状态。随着皂荚经济价值的提高,皂荚研究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关注。中国林科院、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河南省林科院等科研机构开展了大量皂荚研究,相继选育出了优良家系和品种。河南省林科院选育刺用皂荚良种硕刺皂荚和密刺皂荚,2012年通过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河南推广示范,效益显著。根据河南省林科院对硕刺皂荚产刺量测定,在管理条件较好的示范林内:第3年产刺1.0 kg,第4年产刺1.5 kg,第5年产刺1.8 kg,第6年产刺2.0 kg,比河南当地普通皂荚增产50%。

2 嫁接

采用切接法:在早春树液开始流动、芽尚未萌动时,在离地面高度10~20 cm,选择树干光滑处,用手锯截断,截面要光滑平整,剪去砧木上的小枝和刺,在断面皮层内略带木质部的地方垂直切下,深度略短于接穗的长斜面,宽度根据接穗切面大小而定,一般与接穗直径相等或略大于。将硕刺皂荚母树1年生健壮枝条,截成3~4 cm的接穗,带1~2芽为宜,把接穗削成两个斜面,长斜面2~3 cm,在其背面削成不足1 cm的小斜面,使接穗下面成扁楔形。把接穗大斜面向里,插入砧木切口,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对准靠齐,如果不能两边都对齐,至少一边对齐。接好后用塑料布绑紧,包括接穗上部。嫁接后,及时除去砧木上的萌生枝,保证接穗正常的养分和水分供应,使接穗生长旺盛。

3 扩树盘、修树穴

在嫁接皂荚的野皂荚根部周围,应将杂灌和野草深翻覆盖,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将树盘80~100 cm范围内深翻清理干净,保持皂荚周围的土地疏松透气,清理越冬的病菌和虫卵。同时,根据山坡地形,在地势较平坦的地方,修圆形树穴,在地势较陡的地方,修筑鱼鳞坑,以便在降雨时形成汇水坑,增加土壤墒情,促进皂荚生长。

4 割灌

对荒山、荒坡不能全部深翻除去的灌木丛和野草及时割刹,防止由于杂灌生长过快,影响接穗的生长。同时割灌后可以很好地防止火灾。

5 施肥

接穗成活后,利用天然降雨机会,增施肥料,多次少量,每株苗施0.25 kg复合肥料。有条件的地方,可每株苗施5~10 kg农家肥。

6 修剪整形

由于野皂荚嫁接硕刺皂荚两者生长速度不一致,起初砧木较粗,根系发达,嫁接后,硕刺皂荚生长速度较快,5~10 a后,粗度会超过砧木且越来越明显,形成“小脚”现象。同时,由于山坡上风速较大,易将树干折断,所以整形和修剪要根据生长情况,控制树势。既有利丰产,同时又注意树干安全。通常采用多主枝二层开心形或疏散分层形。

7 病虫害防治

由于立地条件差,皂荚生长势相对差些,容易发生病虫害,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煤污病、枝枯病及蚜虫、疥虫、天牛等,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河南省太行山区、黄土丘陵区,4~5月天气温度升得快,但雨水较少,极易发生蚜虫危害。蚜虫严重危害皂荚的嫩枝叶生长,要及时喷洒农药防治。由于野皂荚已在当地生长多年,根系牢固,地径也多在2~3 cm之间,嫁接成活后,接穗生长速度较快,当年11月份生长期结束后测量接穗,粗度平均达1.08 cm,高达0.81 m,第2年则粗度达2.13cm,高达1.56 m。嫁接硕刺皂荚后第2年有60%的皂荚已经开始长刺,抽样统计每株产刺0.2 kg。上述荒山立地条件差,但是适合皂荚生长,皂荚表现良好,进入正常稳定产刺期,可按比正常稳定产刺量低的产量计。按每株1.8 kg这样产量计算,价格按现在同类刺价格100元/kg,荒山平均嫁接750株/hm2,6 a后进入产刺稳定期可收入13.5万元/hm2,除去管理、采摘成本,可净收入7.5万元/hm2,同时硕刺皂荚生长到8 a以后,达到生殖发育成熟阶段可以生产皂荚果,皂荚果也是一种很好的多用途原料,经济价值高,可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河南目前73万hm2荒山、丘陵,生长有野皂荚的约6万hm2,如果将这类荒山、丘陵上生长的野皂荚改良嫁接后,加强抚育管理,可年增收入50亿元。同时,在平原区53.7万hm2沙化土地,特别是2.8万hm2宜林沙荒地,如果能推广栽植皂荚良种,将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河南省荒山、丘陵、沙地治理,改善这些区域生态环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将起到积极作用。

摘要:野皂荚根系发达,耐寒、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在河南省太行山、伏牛山及黄土丘陵区等立地条件差的荒山荒地广泛分布,且生长良好。通过切接法嫁接硕刺皂荚,成活率高,可以发挥硕刺皂荚,产刺量高,品质好等优势,取得很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改善河南省山区及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起到积极作用。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野皂荚嫁接硕刺皂荚方法及抚育管理措施。

优良桑树品种嫁接改良技术 第7篇

1) 时间

1月中旬至2月的睛天进行。

2) 工具准备

嫁接刀 (可用钢锯皮自制) 、 桑剪、桑锯、磨刀石、薄膜条 (宽1.2cm, 长度不定, 6丝薄膜为好) 。

3) 良桑穗条准备

良桑品种以嘉陵20号、新一之濑等为好, 并选冬芽饱满, 无病虫害的穗条用于嫁接, 一月上旬下穗条, 穗条可贮藏一周左右, 即可用作嫁接。

4) 砧木切皮制作袋口

砧木的嫁接部位选在主干离地20cm以内, 光滑无疤痕的皮层, 用芽接刀从斜上方向下切削, 深达木质部后向下切开皮层, 长约2cm, 宽0.8~1cm, 最后将切开的皮层削去五分之三, 保留五分之二, 以待嵌入穗芽片, 砧木切皮要求“现木不伤木”。

5) 穗芽片的切削

选择良桑穗条中、上部无病虫, 饱满的牙苞, 削芽要看切口长度, 在芽下方2cm左右横切一刀, 深达木质部, 再从芽尖上方0.3cm处斜入刀至木质部后, 顺木质部推削至横切处取出芽片。标准的芽片要求削面平滑, 不带木质部, 厚薄适度, 削面上出现“三点一颗米”, 长约2cm, 宽0.8cm。

6) 嵌芽

将切好的芽片, 顺手嵌入切好的砧木袋口内, 芽片削面朝向砧木切皮袋口的木质部, 并要嵌拢袋口基部。嵌入的芽片要盖住砧木的伤口, 如果砧木的袋口大, 芽片小, 嵌入的芽片应靠近袋口的一边;如果芽片大, 袋口小, 可在削芽片时先用刀尖靠近芽苞左右两边纵切两刀, 将芽片修窄修小。

7) 捆扎

先将薄膜条放在袋口的下方用手压住, 绕2~3圈, 盖住下方伤口再一圈压圈向芽的上方绕, 露出芽尖, 卡入芽心夹缝, 盖住上方伤口, 最后操头绕紧。

8) 剪砧木

捆扎好后, 在芽的上方4~6cm处剪去砧木, 以促进愈合成活。

2、桑树春季简易芽接技术

1) 时间

2月中旬至3月上旬的睛天进行, 即桑树上“水”后便可嫁接。

2) 工具准备

嫁接刀 (可用钢锯皮自制) 、 桑剪、桑锯、磨刀石。

3) 良桑穗条贮藏

良桑品种以嘉陵20号、新一之濑等为好, 并选择冬芽饱满, 无病虫害的穗条用于嫁接, 一月中旬下穗条, 穗条需贮藏一月左右, 即可用作嫁接。具体方法是:在阴凉避风的室内, 地上铺一层15~20cm厚的湿润沙泥, 依次将成捆的穗条基部埋入沙泥内, 然后用稻草将穗条四周及顶部覆盖即可。贮藏期间应经常检查, 过干要浇水补湿, 过湿应揭开稻草排湿。若温度过高在夜间可开窗引入冷空气调节。防止穗条干瘪、霉烂、发芽或鼠害。

4) 砧木袋口的制作

砧木的嫁接部位选桑苗主干离地20cm以内光滑无疤处的皮层。用芽接刀尖划成弧形袋口, 如“∩” 形, 深达木质部, 将苗干或幼树主干轻轻弯曲, 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即成袋口, 一株苗干上可制作2~3个袋口, 嫁接2~3个穗芽。若是大树可从主干离地33cm处锯断上部, 将锯口修平, 再用芽接刀尖划成梯形袋口, 如“п”形, 深达木质部, 再用刀尖将皮层与木质部分开即成袋口, 一株树干锯口上可制作3个以上这样的袋口。

5) 穗芽片的切削

选择良桑穗条中、上部无病虫, 饱满的芽苞。方法是分三刀进行, 第一刀从选定穗芽的下方叶痕中, 向下削去叶痕突出部分和枝条表皮;第二刀在芽基部下方约0.8cm处横切一刀, 深达木质部; 第三刀从芽尖与枝条的间隙处斜入刀至木质部后, 顺木质部推削至横切处取出芽片, 标准的芽片要求削面平滑, 不带木质部, 厚薄适度, 削面上出现“三点一颗米”。

6) 嵌芽

将切好的芽片推向刀尖, 顺手嵌入切好的砧木袋口内, 芽片削面朝向砧木袋口的韧皮部, 即反向插入, 并要嵌拢袋口基部。嵌入的芽片不要胀破砧木的袋口, 芽尖要露出袋口。如果是弧形袋口, 就不用捆扎, 轻轻松开砧木的上部恢复原状, 芽片自然被砧木皮层包紧。若袋口破裂, 应用薄膜条进行捆扎;如果是锯桩芽接, 还应用薄膜条沿嫁接部位横向包扎几圈, 扎好扎紧。

7) 剪砧木

弧形芽接者, 在芽的上方4~6cm处剪去砧木, 以促进愈合成活。

3、嫁接后的管理技术

一是嫁接后15~20d, 冬季芽接在开春以后, 应进行检查, 如有未成活者, 应补接。

二是对成活植株为了让接穗很好地生长, 应将砧木上萌发的砧芽即时摘除。

三是接穗成活后苗高20cm时, 要以砧木作支撑, 用竹块或桑枝插入地内, 给接穗梆好支架, 以防大风吹折。

四是不要过早地采摘接穗上的桑叶 (春季不采) 以增强树势, 夏秋季可适当采叶养蚕。

土壤改良技术的措施探析 第8篇

土壤改良过程共分2个阶段: (1) 保土阶段, 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 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允许流失量范围内。如果土壤流失量得不到控制, 土壤改良亦无法进行。对于耕作土壤, 首先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2) 改土阶段。其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改良土壤性状, 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绿肥或多施农家肥。当土壤过砂或过黏时, 可采用砂黏互掺的办法。中国南方的酸性红黄壤地区的侵蚀土壤磷素很缺, 种植绿肥作物改土时必须施用磷肥。

2 土壤改良技术

土壤改良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结构改良、盐碱地改良、酸化土壤改良、土壤科学耕作和治理土壤污染。

2.1 土壤结构改良

是通过施用天然土壤改良剂 (如腐殖酸类、纤维素类、沼渣等) 和人工土壤改良剂 (如聚乙烯醇、聚丙烯腈等) 来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 改良土壤结构, 提高肥力和固定表土, 保护土壤耕层, 防止水土流失。

2.2 盐碱地改良

主要是通过脱盐剂技术盐碱土区旱田的井灌技术、生物改良技术进行土壤改良。酸化土壤改良是控制废气二氧化碳的排放, 制止酸雨发展或对已经酸化的土壤添加碳酸钠、硝石灰等土壤改良剂来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采用免耕技术、深松技术来解决由于耕作方法不当造成的土壤板结和退化问题。

2.3 土壤重金属污染改良

主要是采取生物措施和改良措施将土壤中的重金属萃取出来, 富集并搬运到植物的可收割部分或向受污染的土壤投放改良剂, 使重金属发生氧化、还原、沉淀、吸附、抑制和拮抗作用。

2.4 土壤酸碱度的调节

土壤的酸碱度对各种果树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土壤中必需营养元素的可给性, 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根部吸水、吸肥的能力以及有害物质对根部的作用等, 都与土壤p H值有关。梨的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 H值.5~8.5。土壤过酸时可加入磷肥、适量石灰, 或种植碱性绿肥作物如毛叶苕子、油菜等来调节;土壤偏碱时宜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 或种植酸性绿肥作物如苜蓿、草木樨、百脉根、黑麦草等来调节。

2.5 土壤物理改良

采取相应的农业、水利、生物等措施, 改善土壤性状, 提高土壤肥力的过程称为土壤物理改良。具体措施有:土壤改良适时耕作, 增施有机肥, 改良贫瘠土壤;客土、漫沙、漫淤等, 改良过砂过黏土壤;平整土地;设立灌、排渠系, 排水洗盐、种稻洗盐等, 改良盐碱土;植树种草, 营造防护林, 设立沙障、固定流沙, 改良风沙土等。

2.6 土壤综合治理

运用土壤学、农业生物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 排除或防治影响农作物生育和引起土壤退化等不利因素, 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统称。其基本途径有: (1) 水利土壤改良, 如建立农田排灌工程, 调节地下水位, 改善土壤水分状况, 排除和防止沼泽地和盐碱化; (2) 工程土壤改良, 如运用平整土地, 兴修梯田, 引洪漫淤等工程措施改良土壤条件; (3) 生物土壤改良, 用各种生物途径种植绿肥、牧羊增加土壤有机质, 以提高土壤肥力或营造防护林等; (4) 耕作土壤改良, 改进耕作方法, 改良土壤条件; (5) 化学土壤改良, 如施用化肥和各种土壤改良剂等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土壤结构等。

3 土壤改良剂

又称土壤调理剂。土壤改良剂主要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使其更适宜于植物生长, 而不是主要提供植物养分的物料, 都称为土壤改良剂。例如施石灰用来调整酸性土壤的p H值, 施石膏用来抑制土壤中的Na+, HCO32-和CO32-等离子, 施用有益微生物来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等。但由于改良土壤结构的物料量大面广, 所以习惯上人们把土壤结构改良剂与土壤改良剂等同起来。

土壤改良剂有多类: (1) 矿物类, 主要有泥炭、褐煤、风化煤、石灰、石膏、蛭石、膨润土、沸石、珍珠岩和海泡石等; (2) 天然和半合成水溶性高分子类, 主要有秸秆类、多糖类物料、纤维素物料、木质素物料和树脂胶物质; (3) 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主要有聚丙烯酸类、醋酸乙烯马来酸类和聚乙烯醇类; (4) 有益微生物制剂类等。用化学改良剂改变土壤酸性或碱性的一种措施称为土壤化学改良。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石灰、石膏、磷石膏、氯化钙、硫酸亚铁、腐殖酸钙等, 视土壤的性质而择用。如对碱化土壤需施用石膏、磷石膏等以钙离子交换出土壤胶体表面的钠离子, 降低土壤的p H值。对酸性土壤, 则需施用石灰性物质。化学改良必须结合水利、农业等措施, 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 改良方法

4.1 有计划地轮作换茬

合理安排不同蔬菜, 并尽量考虑不同蔬菜的科属类型、根系深浅、吸肥特点及分泌物的酸碱性等。

4.2 定期进行土壤消毒

(1) 药剂法。可用福尔马林拌土或用硫磺粉熏蒸的方法杀菌。 (2) 日光法。夏季闲茬时期, 撤掉棚膜, 深翻土壤, 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 (3) 高温法。高温季节, 灌水后闷棚, 也可采取给土壤通热蒸汽的方法杀虫灭菌。 (4) 冷冻法。冬季严寒, 把不能利用的保护地撤膜后深翻土壤, 冻死病虫卵。

4.3 改良土壤质地

(1) 蔬菜收获后, 翻土壤, 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至层与表土充分混匀。 (2) 适当增施腐熟的有机肥, 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3) 对表层土含盐量过高或p H值过低的土壤, 可用肥沃土来替换。 (4) 经济技术条件许可者, 可进行无土栽培。

4.4 以水排盐

(1) 闲茬时, 浇大水, 表土积聚的盐分下淋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2) 夏季蔬菜换茬空隙, 撤膜淋雨或大水浸灌。使土壤表层盐分随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层。

4.5 科学施肥

(1)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肥料种类及蔬菜需肥特性, 确定合理的施肥量或施肥方式, 做到配方施肥, 以施用有机肥为主, 合理配施氮磷钾肥, 化学肥料做基肥时要深施并与有机肥混合, 作追肥要“少量多次”, 并避免长期施用同一种肥料, 特别是含氮肥料。 (2) 科学选肥, 注意生理酸性肥料与生理碱性肥料的交替搭配。当土壤已经酸化或必须施用酸性肥料时, 可在肥料中掺入生石灰来调节;当土壤酸化严重并想迅速增加p H值时, 可施加熟石灰, 但用量为生石灰的1/3~1/2, 且不可对正在生长植物的土壤施用。 (3) 提倡根外追肥。根外追肥不会造成土壤破坏。 (4) 慎施微肥。一般情况下, 要用有机肥来提供微量元素, 如施用微肥一定不要过量。

4.6 种耐盐作物

蔬菜收获后种植吸肥力强的玉米、高粱、甘蓝等作物, 能有效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和酸性, 若土壤有积盐现象或酸性强, 可种植耐盐性强的蔬菜如菠菜、芹菜、茄子等或耐酸性较强的油菜、空心菜、芋头等, 达到吸收土壤盐分的目的。沙土保水保肥能力低, 黏土通气、透水性差, 一般对粗沙土和重黏土应进行质地改良。改良的深度范围为土壤耕作层。改良的措施为沙土掺黏、黏土掺沙。沙土掺黏的比例范围较宽, 而黏土掺沙要求沙的掺入量比需要改良的黏土量大, 否则效果不好, 甚至适得其反。掺混作业可与土壤耕作之翻耕、耙地或旋耕结合起来进行。客土改良工程量大, 一般宜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 亦可逐年进行。如在进行土地平整、道路与排灌系统建设时, 可有计划地搬运土壤, 进行客土改良。

4.7 北方碱性土壤调土改良

萎缩病柚树改良技术 第9篇

一、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由于文旦柚类不抗萎缩病, 橙类抗萎缩病, 所以选择了甜橙类的塔罗科血橙、锦橙、天草为改良品种;对10年生左右初发病, 且树势较强的琯溪蜜柚树、脆香甜柚树, 采取多头高接换种, 作为改良对象。

2. 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在初发萎缩病、树势较强的10年生左右, 感萎缩病的脆香甜、琯溪蜜柚大树上采取多头高接换种的方法, 进行品种改良。用塔罗科血橙、天草、锦橙、琯溪蜜柚做比较。

3. 试验时间、地点

2008年4月中下旬, 在文成大桥村选用塔罗科血橙和锦橙作为改良品种, 在10年生左右初发病, 且树势较强的感萎缩病的脆香甜、琯溪蜜柚大树上, 采取多头高接换种的方法, 进行品种改良;2009年4月上旬在江南镇大田坝村, 在10年生左右初发病, 且树势较强的的漳州柚柚树上, 采取多头高接换种的方法, 改良成天草;2010年4月中下旬在飞凤镇桥亭村12年生感萎缩病的脆香甜柚子树上, 多头高接换种的方法, 改良成塔罗科血橙。

4. 管理措施

高接换种本来就对地上树体和地下根系损伤很大, 加之感萎缩病后, 树势弱。嫁接时嫁接芽口保证15个左右, 加强肥水管理, 成活率达到80%以上。成活后, 待新梢长至20cm左右时摘心, 促发二次梢。当二次梢长至20cm左右再次摘心, 增加新梢的成熟度。由于嫁接的时间稍晚, 一般当年只能抽两次梢, 树冠难以恢复, 新梢的成熟度不够, 第二年难以结果。第二年当春梢、夏梢抽至25cm左右摘心、抹芽, 恢复树冠。对早秋梢提早摘心, 促进早成熟, 增加营养物质的积累, 促进花芽分化, 达到第三年试花结果的目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同其它高换果树管理方法、管理水平一样进行。

二、结果与分析

1. 抗病性

试验结果从改良的塔罗科血橙、天草、锦橙3个品种和感萎缩病的柚树再高接换种琯溪蜜柚后, 抽发新梢的生长量和新梢的抗病性进行对比来看, 第一、二次新梢无异样, 第二次以后、特别是第二年抽发的新梢, 就有了明显的差别。由于塔罗科血橙本身树势强旺, 生长势和抗病性都显优势, 天草和锦橙结果后, 萌发力弱成枝强, 树势明显变弱, 但抗萎缩病。

2. 丰产性

2008年在文成大桥村改良的塔罗科血橙, 2010年初结果, 平均株产13.3kg, 2011年平均株产23kg, 2012年平均株产54kg, 2013年平均株产71kg。

3. 果实的商品性、内在品质

由于难以管理, 文成大桥村改良的塔罗科血橙于12月25日提前采收, 其品质与当地枳橙砧10年生的塔罗科血橙同期采收的果实做比较, 其他品种由于树势太弱和管理不善, 放弃。从比较结果来看, 果实的商品性和内在品质都没有明显的差异。

三、小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 经过多年的观察, 在感萎缩病的柚树上, 多头高接换种生长势旺、抗病性强的塔罗科血橙, 不仅亲和力强, 长势旺, 而且早结果, 丰产性强, 果实的商品性和内在品质保持了原有性状, 在某些方面还显现出了优势。笔者认为, 感萎缩病的琯溪蜜柚幼树和10年生左右的成年柚树, 加强肥水管理, 能提高果树的抗病性。同时在果农同意的情况下, 推广多头高接换种的方法, 将发萎缩病的琯溪蜜柚柚树改良为抗萎缩病的塔罗科血橙, 可减少果农经济损失, 有利于水果产业的发展。

改良鲫的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第10篇

1鲫简介

鲫,属鲤形目、鲤科、鲫属。鲫又叫喜头鱼、肚米鱼,是一种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的常见经济鱼类。鲫分布广泛,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最肥美。鲫是除四大家鱼外,养殖范围最广、养殖产量最高、适应性强、生产快、易饲养的优质大宗淡水鱼。

目前,鲫的种类繁多,包括原始种类和新培育的种类:主要包括高背鲫、方正银鲫、彭泽鲫、淇河鲫、异育银鲫、杂交鲫、湘云鲫、龙池鲫鱼、海拉尔银鲫等。

2鱼种来源

改良鲫以彭泽鲫为母本,以雄性美国大口胭脂鱼作为精源,跨科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而成,本文试验鱼种是广州站工作人员在清远养殖示范基地自繁自育的鱼种。

3改良鲫的具体养殖过程

3.1养殖场地的环境

养殖地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石板村内。养殖地区域内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没有污染源(如工业“三废”、农业和医用废弃物、生活污水等)。

3.2池塘条件

本养殖基地有鱼苗池1个,面积1 860 m2,水深1.2~1.5 m;鱼种池2个,面积分别为2 668 m2(彭泽鲫亲鱼)和4 870 m2(美国大口胭脂鱼亲鱼),水深1.5~2.0 m;成鱼饲养池8个,面积6 790 m2,水深2.0~2.8 m。池塘保水性好,塘边设有排水沟,注排水十分方便,池底较为平坦,在池塘上风处设置投饵机,淤泥厚度在0.2 m以内。每2 000~3 000 m2水面配备3 kW的增氧机1台。

养殖基地要有充足的水源,水质清新,透明度适中,一般在25~35 cm之间。水质主要化学因子指标如下:有机物耗氧量(COD)为12~32 mg/L、总氮为0.6~4.0 mg/L、总磷为0.08~0.50 mg/L、有效磷大于0.018 mg/L、溶解氧4.5 mg/L以上、酸碱度(pH)中性或弱碱性、盐度为0.5‰~3.0‰,较为适合改良鲫的养殖。

3.3放养前准备

3.3.1清塘放养鱼种前需彻底清塘。将池水排至约10 cm,用生石灰1 350~1 500 kg/hm2,或漂白粉约65~80 kg/hm2,用水溶化,全池泼洒。带水清塘时,水深1 m左右为宜,用生石灰约2 300~2 600 kg/hm2,或漂白粉约190~210 kg/hm2,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

3.3.2池塘整修与注水冬季塘闲时,要求抽干塘水,清除过多淤泥和杂物,或对塘堤土壤翻松晒塘1个月以上,同时对池塘四周池坡、堤埂以及进排水口等进行检查维修。整修清塘后的鱼塘在要进行养殖前10~15 d加注新水,注水时要用密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避免对鱼种造成影响。

3.3.3施基肥以改良鲫为主养品种的池塘应尽量少施或不施肥。如果是没有晒塘或者10 d内进行过消毒的池塘,放鱼前一天,需先进行试水,具体方法为将少量待放鱼苗放入池塘事先安置好的网箱中24 h左右,观察鱼的活动情况,鱼体活动正常才能向鱼塘中放养改良鲫。

3.4人工繁育

3.4.1亲鱼的培育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亲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改良鲫苗种的质量,改良鲫苗种的生长情况。亲鱼的培育池一般为0.33~0.47 hm2,水深1.5 m左右,池底淤泥少,临近水源和产卵池,排灌方便,并配备增氧机,以防止缺氧。亲鱼池选择有微长流水的池塘,水质清新无污染,透明度高,溶氧充足,酸碱度为中性或偏碱性。亲鱼放养密度2 250~3 000 kg/hm2,搭配50~100 g的白鲢鱼3 750尾/hm2左右,鳙鱼450尾/hm2左右以调节水质。由于鲫鱼性腺的越冬期为Ⅳ期,故培育重点应在夏、秋两个季节。夏季首先是繁殖后亲鱼体质的恢复,随后一直到秋季是亲鱼的肥育过程。此阶段需贮备足够的脂肪和做好越冬准备,此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日投饵量为体重的3%~5%,并根据天气情况和吃食状态灵活增减。同时注意定期加入新水和增氧,以促进性腺发育。

3.4.2亲鱼的选择改良鲫的母本彭泽鲫具有天然雌核发育特性,而且性成熟年龄较短。本项目养殖基地位于南方的广东,彭泽鲫1冬龄便已经达到性成熟,怀卵量与鱼龄正相关:1冬龄彭泽鲫怀卵量为1万~2.8万粒;2冬龄为2万~5.9万粒;3冬龄鱼2.6万~6.8万粒;5冬龄可达11万粒以上。彭泽鲫属分期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从3月延至8月,产卵时水温一般在15~20 ℃之间。在自然状况下,彭泽鲫会在下雨以后,逆水上游产卵,卵黏附于水草上。诱导生产改良鲫的精液来自美国大口胭脂鱼,它属一年一次性产卵的鱼类,雄性精液来源于2龄雄鱼为好。为保证改良鲫品质,在人工催产条件下,彭泽鲫应挑选2冬龄以上,体重500 g以上为好。美国大口胭脂鱼雄鱼应选择无外伤,无疾病,身体健壮,性腺发育良好,体色、体型正常、体重1 200 g左右的雄亲鱼提供精源。

3.4.3产卵池与鱼巢的准备产卵池面积667 m2左右为宜。使用前可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处理,清除池中的野杂鱼和池周的杂草,注入70 cm、pH为7.5左右,经过过滤的养殖用水。经过筛选,鱼巢用柳树根、棕榈皮效果较好。

3.4.4亲鱼的催产鲫的繁殖期在每年的3月中旬至7月中旬,与水温和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亲鱼达到性成熟,水温达到恒定时,即要进行人工催产繁殖,一般情况下,当池塘水温升至15 ℃左右时,亲鱼出现产卵行为。但通常以水温在18~24 ℃左右较为适宜。当水温维持在18 ℃以上时,可以进行繁殖。如果此时遇到下雨,会自然产卵,但这时的鱼苗很难保证是改良鲫,必须是美国大口胭脂鱼精源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的鱼苗才是改良鲫苗种。

nlc202309040620

为了生产优质的改良鲫,我们采用人工催产繁殖。人工催产前,将池塘内的水先排出一部分,以便拉网捕捞亲鱼。在挑选亲鱼时,性成熟的美国大口胭脂鱼雄性亲鱼胸鳍有粗糙感,轻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白色精液遇水立即散开为好;性成熟的彭泽鲫雌鱼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泄殖孔附近饱满松软。雌雄鱼搭配比例一般为5:1左右,此种搭配比例受精率较高。人工催产时间为16:00-17:00,从雌亲鱼的胸鳍基部无鳞处进行注射,此时渔场较为安静,同时可使亲鱼在次日清晨产卵。催产剂用量根据亲鱼的体重来确定,每 kg体重的雌亲鱼注射鲤鱼脑下垂体约4~6 mg,雄鱼一般不用注射。为确保改良鲫苗种质量,我们不提倡对未达到性成熟时期的亲鱼采取强行催产的二次注射法。

3.4.5产卵与孵化鱼卵入池前一周要用生石灰消毒清塘,追施基肥,并注水60~70 cm。注水时用筛绢网过滤,防止蝌蚪、野杂鱼、剑水蚤等能吞食鱼卵的生物进入池塘。一般放改良鲫鱼卵750万粒/hm2左右,并及时注入新水,更换老水。水温18~22 ℃约50~55 h可孵化出苗,孵化期间要经常检查鱼卵的孵化情况,4~5 d可将鱼巢移走。出苗后可检查出苗情况和鱼苗的活力,用一个网兜在池中捕捞几下进行观察。出苗5~7 d后,鱼苗腰点显现,卵黄囊消失,鱼苗游动活泼,用手轻轻搅动水,能够在水中平游时,表明可以下塘饲养了。这个阶段在生产上称之为水花。在鱼苗出膜3~4 d时需要给鱼苗投喂一次蛋黄,一般每10万尾鱼苗用一个煮老的鸡蛋黄,以增加幼苗的营养。在鱼苗下塘前,需投喂一次豆浆,每1 m2孵化池用50 g的黄豆磨成125 g左右的豆浆即可,全池均匀分散泼洒。泼完豆浆1 d后,改良鲫水花就可以下塘或出售了。

3.4.6鱼苗的培育水花下塘后饲养至体长25~3 cm的鱼苗阶段称为夏花,一般需培育20 d左右。此阶段鱼苗培育池面积以0.1~0.2 hm2为宜,放养225万尾/hm2左右。鱼苗培育池要求距离水源较近,注排水方便,不漏水,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在15 cm左右,池边和池中没有水草生长,池面向阳,池深1.5 m左右,注水深度在0.5 m左右。鱼池清塘和消毒,具体方法与亲鱼池相似,不同的是鱼苗池要求相对较高,必须经过干塘曝晒,保留表层淤泥5 cm左右,过量的淤泥需清除干净,池底整平,放苗前10 d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为2 250 kg/hm2。培育期间以人工喂食为主,一般采用粪肥培育法、有机肥与豆浆混合培育法、豆浆培育法三种。我们采用的是有机肥和豆浆混合培育法,利用的是有机肥能够迅速繁殖浮游动植物的优势,不但减少了黄豆用量,而且水质肥度比较稳定,养鱼效果好。具体操作方法是鱼苗下塘前7 d左右,施有机肥2 250 kg/hm2左右以繁殖轮虫,鱼苗下塘后,前期每hm2投30 kg左右黄豆豆浆,下塘10 d后投喂豆饼糊等人工饲料,效果很好。同时,视池塘的肥度每5~7 d追施有机肥750 kg/hm2。若是以黄豆浆培育法,每天用45~60 kg/hm2的黄豆磨成135 kg左右的豆浆,全池均匀泼洒,早晚各一次即可,此法方便,但成本较高。

鱼苗培育期间应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水质。一般每三天加注一次,每次加水10~20 cm,保持水深1~1.2 m,加水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同时做好巡塘工作,一般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的变化情况和鱼苗的活动情况,以决定施肥和投饵数量的多少以及是否需加注新水等。巡塘过程随时清除杂草和捞出蛙卵。

3.4.7鱼种培育从夏花生长发育至鱼种鳞片完整、鳍条长全的过程称为鱼种培育。鱼种培育池面积一般0.33~0.53 hm2,水深1 m左右。池塘使用前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夏花入塘前因生长较快,要注意肥水,同时选择大小一致,健康活泼的鱼种,放养夏花15万~30万尾/hm2为宜,搭配40%的草鱼、鲢鳙冬片鱼种等,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规格宜大不宜小。同样每天泼洒豆浆1~2次,每1万尾规格3 cm以上的夏花需黄豆4~5 kg。当夏花成长至5 cm左右时,改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8%。

3.5鱼种放养

以养殖改良鲫为主的成鱼池,改良鲫的放养量和收获量约占渔获总量的50%为宜,同时搭配一定数量的大宗淡水鱼,如:鲢、鳙、鲂等品种,具体搭配品种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草鱼、鲤不搭或尽量少搭配。放养密度为50 g左右的改良鲫22 500~30 000尾/hm2,50~150 g的鲢2 250尾/hm2,100~250 g的鳙450尾/hm2,50~100 g的团头鲂1 500尾/hm2左右。

3.5.1放养时间春放,宜在3月中下旬至4月进行,其数量占全年总放养数量的20%为宜;秋放,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期间进行,其数量占全年总放养数量的80%左右。

3.5.2鱼种消毒鱼种在放养下塘前应进行药浴消毒:用2%~4%食盐水浸浴10 min左右,或2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 (20 ℃)浸浴20~30 min。

3.6饲养管理

3.6.1投饵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投喂,观察天气、水色、水温、鱼活动及摄食情况,酌情增减。

定时:在每天上午8:00-10:00,下午16:00-18:00,分两次投喂;

定位:饲料应投在饲料台上,或用定点的投饵机进行投喂;

定质:确保饲料的品质,不得有霉烂变质的情况,同时可按改良鲫的营养需要配成颗粒饲料进行投喂;

定量:一天的投喂量中,上午投喂占60%,下午占40%,以每次投喂后半小时吃完为宜。若遇阴雨天或鱼病流行时期,投饵量应酌情减少甚至停喂。

3.6.2投喂量与方法改良鲫投喂的人工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应在26%以上。鱼种下塘初期,需投饵驯化,一般时间控制在30~40 min,驯食期水深控制在1 m左右为宜,驯食成功后搭配以适当比例的鲢、鳙,因鳙也摄食颗粒饲料,可带动改良鲫摄食,搭配少量团头鲂也有利于驯食。

nlc202309040620

3.6.3水质调节养殖水质要求透明度在30 cm左右。若透明度降到20 cm以下时,应及时加注新水;若透明度达到45 cm以上时,表明水太瘦,应该施肥培水。改良鲫对水温的适应范围较广,最适生长水温为10~32 ℃,水温过低或过高,可通过加水和排水来控制池塘的水温。池水的pH值应保持在7.5~8.0为宜,当池水偏酸性时,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来控制水质,每次用量为20~30 g/m2水面。

3.6.4日常管理要安排专人实地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做好巡塘记录,做好观察水色和水质变化、鱼群活动和摄食情况、鱼病检查等工作,并根据天气情况安排注排水及增氧机开机时间。经常清除池塘中污物,可起到保持池塘良好养殖环境、防控水体和鱼体病原菌滋生、抑制青蛙受精卵附着等效果。

4病害防治

改良鲫与大部分鱼类一样,高密度养殖会滋生病害,我们实施的是生态养殖,采取鱼病“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平时做好池塘消毒工作,尽可能地避免病原菌的进入,调节好水质,每月泼洒适量的生石灰1~2次,每隔15 d使用EM菌全池均匀泼洒,并辅以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可较好地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虹,徐彦山,胡国宏,等.彭泽鲫(♀)与黑龙江野鲤(♂)的杂交利用研究[J].水产学杂志,2004,17(1): 14-20

[2] 李丽,庆宁,赵俊,等.异育彭泽鲫及其双亲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15-120

[3] 汤惠明.苏联对银鲫×家鲤的杂交种进行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1985(2):30

[4] 肖平,陈道印.我国鲫鲤杂交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2002,14(3):56-60

[5] 王正印,梁浩亮,叶林.鲫鲤杂交制种关键因素研究[J].水产科技,2006(3):22-24

[6] 孙远东,张纯,刘少军,等.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日本白鲫[J].遗传学报,2006,33(5):405-412

[7] 段巍,覃钦博,陈松,等.用雄核发育方法制备改良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J].中国科学C辑,2007,37(5) :530-539

[8] 蒋一圭,梁绍昌,陈本德,等.异源精子在银鲫雌核发育子代中的生物学效应[J].水生生物学集刊,1983,8 (1):1-13

[9] 黄庆洲,伍莉,陈鹏飞.清江鲫与建鲤杂交F1代苗种阶段生长对比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01,28(4): 26-27

[10] 王安利,苗玉涛,王维挪,等.水产动物诱食剂研究进展[J].水产学报,2002,9(3): 265-268

[11] 张延华,王爱英,潘晓玲,等.丰产鲫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J].齐鲁渔业,2008,25(11):43-44

[12] 杨品红,张倩,李梦军,等.洞庭青鲫幼鱼最适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6(5):28-30

[13]王爱民,邵荣,黄金田,等.氨基酸平衡模式在异育银鲫饵料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饲料,2006,15(4): 34-37

(收稿日期:2014-07-22;修回日期:2014-08-09)

膀胱灌注技术改良的护理观察 第11篇

关键词:改良,膀胱灌注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以移行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 约占膀胱癌的86% , 其生物学特性为多发、易发、再发。目前保留膀胱的手术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 TURBT) 和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后定期膀胱镜检和膀胱内灌注是当前早期发现和预防复发的较好手段。但由于所需疗程长, 加上反复插管所带来的痛苦, 使病人对灌注疗法产生恐惧心理。本组资料显示对灌注疗法产生害怕心理的高达90% 以上。本组工作人员通过心理辅导、改善插管技术以及避免插管作为实习护生练习等护理方法, 将插管引起的疼痛不适降至最低, 从而提高了病人对这项治疗的舒适度及安全感。现介绍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抽样法分别抽取在我院门诊行旧式膀胱灌注及改良式膀胱灌注法的病人资料各20 例进行随访分析。其中男性28 例, 女性12 例, 年龄最大82岁, 最小27岁, 平均54.5岁。

1.2 给药方法

膀胱癌术后1周开始膀胱内灌注。 常用药物有: 丝裂霉素20mg+生理盐水30ml;吡柔吡星30mg+生理盐水20ml;羟喜树碱20mg+生理盐水20ml等。灌注前禁水2h, 一般取用16#无菌导尿管在无菌条件下导尿排空尿液, 从导尿管缓慢注入药液, 拔除尿管后嘱患者改变不同体位 (仰卧、俯卧、左右两侧卧、坐位、膝胸位) , 保留2h (吡柔吡星因剌激性大只保留1/2) 后自行排出药液。每周1次, 6~8周后改每月1次, 疗程为2年。旧式灌注法与改良法的区别在于:改良法更注重于心理护理, 灌注过程中护士与病人的良好的沟通互动;以及增加护士插管技术的熟练与技巧, 以提高插管时的舒适度。40例随访4~10个月, 平均7个月。对随访患者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表内容涉及患者插管前后的心理、舒适度、疼痛, 护士的技术技巧, 护士技术的熟练程度, 护士的解释沟通, 药液是否外漏, 健康教育, 术后并发症等等十项内容。

1.3 统计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以 (x¯±s) 表示, 选用t检验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旧式膀胱灌注法因插管而致疼痛者占10%;改良式膀胱灌注法因插管而致疼痛者只占5%;两种灌注术过程中均无药液外漏, 旧式膀胱灌注法后发生尿频尿痛者占5%;而改良式膀胱灌注法后发生尿频尿痛者只2%。1例79岁男性患者拔管时出现不可抑制性排尿一次。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3讨论

3.1 引起插管不适原因分析

造成插管疼痛不适及尿频尿痛的原因分别为: 病人因反复插管灌注尿道粘膜受损; 年长男性患者因尿道狭窄致尿管难以插入;年轻护士插管技术欠熟练;患者局部解剖上的差异;注射器与尿管衔接不牢固或拔管时药液外漏刺激外阴、粘膜。反复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对膀胱尿道刺激增加。拔管后出现不可抑制性排尿则考虑患者年龄较大, 膀胱尿道肌肉收缩力下降所致。

3.2 护理对策

(1) 心理辅导:由于膀胱灌注化疗疗程长, 反复插管给病人带来痛苦并产生恐惧心理。插管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辅导, 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介绍灌注目的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 从而减轻因插管疼痛导致的恐惧心理, 要理解、体贴患者, 加强宣传防治膀胱肿瘤的基础知识,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均能较好地配合治疗。 (2) 加强对年轻护士的技术指导, 避免练习性操作病人。患者因有反复插管经历, 对插管技术的好坏深有体会, 加上反复插管带来的痛苦, 他们总希望找技术好的护士为其操作。在不影响工作情况下应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使其心理得到满足。对年轻护士应加强技术指导, 强调插管注意事项。 (3) 提高插管技巧, 减轻不适感。为了减轻尿道插入引起的疼痛, 对女性病人, 插管前应对局部解剖作仔细观察评估以了解个体的差异, 准确判断尿道口的位置。部分女性病人局部有盲必凹陷, 外观酷似尿道开口, 应注意判断清楚, 以免盲目插入增加病人疼痛感。对于未婚女性插管时应分辨清楚尿道口及阴道口, 避免错插。男性病人由于尿道长, 插管前应对尿管充分润滑, 减少摩擦, 提高插管时的舒适度。插管时可与患者适当交谈, 分散其注意力。 (4) 注药及拔管护理:注药前先将注射器带针头由尿管末端插入管腔与尿管紧密连接, 插入时避免穿透尿管管腔, 以免刺伤自己。将药液缓慢注入, 再注入10ml空气以冲净管腔内药液。反折停留尿管片刻, 拔管时用纱布垫于尿道口, 反折尿管缓慢拔出, 避免药液外漏剌激会阴部, 避免拔管过快刺激尿道引起排尿。 (5) 对老年患者则适当延长灌注后置管时间, 待患者适应后拔管或置管保留2h后再拔管, 以避免无效灌注。 (6) 嘱患者仰卧、俯卧、左右两侧卧、坐位、膝胸位每20min变换体位, 保留2h (吡柔吡星因剌激性大只保留1/2) 后自行排出药液。嘱首次排尿后大量饮水, 饮水量不少于3 000ml, 以增加尿量, 起到自然冲洗的作用, 减少药物对尿道粘膜的刺激。 (7) 每次灌注后应注意观察尿量、尿色, 询问患者自觉症状, 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多为化学性膀胱炎, 可延长其灌注间隔, 减少剂量, 并可在灌注液中加入甲基泼尼松减轻症状, 特别严重者可停药治疗。 (8) 复查:定期复查非常重要, 要让患者明白坚持治疗和复查的重要性, 不要因暂时无症状而放弃继续治疗和复查。定期复查膀胱镜, 术后1年内每3 个月1 次, 1年后每6 个月1次, 同时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 膀胱内灌注化疗对减少膀胱恶性肿瘤术后复发, 提高生存率起着重要作用。但因疗程长, 反复插管及药液不良剌激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 影响了病人情绪和治疗效果, 所以在护理操作中如何将病人的不适减至最低, 提高病人在治疗中的舒适度, 是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 也是现代护理模式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朱有华.泌尿外科诊疗手册 (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374-375.

[2]吴阶平.马永平.实用泌尿外科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1.246-247.

[3]傅亚飞.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3) :439-440.

[4]宁刚.卡介苗和干扰素灌注预防膀胱灌注术后复发 (J) .中国慢性病预防和控制, 1999, 7 (1) :31-32.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