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应用范文(精选12篇)
高职英语应用 第1篇
虽然我们不能仅用语言测试的成绩来评价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规范、科学的语言测试能够对学生学习语言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反馈,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英语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综合水平,应该结合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具体情况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背景和现状
1.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背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兼备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这也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之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还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实际沟通交流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也是提升学校层次、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要保证,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必修科目,不论是院校领导还是学生都非常重视。教育部在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并设立了PRETCO也就是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作为评价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效果的标准。教育部明确指出学生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通过率应高于50%,高职院校领导也开始认识到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2.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现状。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入学时应该掌握一定的英语语法知识和英语语音,词汇量标准要求为1600个,最低要求为1000个,高职教育会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经过三年大学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教学标准要求的词汇量和英语技能,具备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在借助翻译资料和词典的情况下能够阅读和翻译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中能够完成简单的书面交流和口头交流,为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分为A、B两个级别,其中A为标准要求,B为过渡要求,但是对于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通过B级仍相当困难。因为在注册入学的招生政策改革下,有一部分高职高专学校的生源来自于成绩较差无法完成普通高中学校学业的学生,相互之间的英语水平差距也很大,经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英语教学后,仍然很难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笔者分析所在院校历年考试的结果,以最近一次考试为例,听力理解、翻译、写作的全省平均分值为15.94、9.21、5.58,院校分值为13.60、7.57、4.52,分值均低于全省平均分值的15%-20%,可以看出学生的能力普遍较差,但是这三项能力的水平又是决定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否顺利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将教学、考试和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具备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分析
1.教学内容的变化。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作为考核学生英语能力的标准,考试大纲指出B级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使用英语技能进行一般的涉外交际和处理一般业务的能力。通过对B级考试的分析可以看出,考察学生记忆性内容的考点并不多,分值较大的为翻译、阅读和写作等应用型题目。针对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要求,近年来高职院校也进行了英语教学改革,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主要的教学工具,教学重点是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开始重视听力和写作教学,在教学中开展写作和听力的专项训练,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将一堂课分为学习课文、学习语法、应用写作和真题讲解几个部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也涵盖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所必需的知识、技能。
2.教材内容更新。教材是落实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的鲜明体现,高职英语教材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等几个特点,减少纯粹的语法训练和单词记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 . 改革教学方法。传统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的特点是静态、单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法也应革新。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要求下,教材内容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不能一成不变。现今社会更加重视毕业生的技能水平而不是知识水平,因此教学方法也应根据这个特点进行革新,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语言学习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能够对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方法革新起到指导作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陈永捷.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外语.2010,(07):33.
高职英语多模态教学应用的论文 第2篇
一、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外语教学“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以“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6]。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教学环境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多模态教学在高职外语课堂教学中日益得到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多模态教学模式仍主要集中并局限于PPT的使用。为方便教师的课堂教学,大部分高职英语教材有配套PPT。使用PPT授课老师的语言表达主要通过口语、PPT上的书面语言以及板书来实现。同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老师还试图通过手势、动作、表情等变化来引起学生视觉感官的注意。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仍然主要依靠课堂时间,课后主动实践的学生仍在少数。多模态的课后学习环境,如外语社团、图书馆、英语角等还未得到充分利用;许多高职院校均安装了相应的外语学习的平台,如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网络多模态教学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但只有少数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能主动使用这些资源。高职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单一影响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使他们能在今后的社会交际中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因而增加高职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已成为高职英语课堂的重要任务。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用这样单一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通常是应试型人才,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多模态授课方式能够给学生以多感官的刺激,以强化记忆。例如,在讲授“reservation”这个单词时,老师可以边解释边用PPT以图片或短片的形式表达该词在不同场景的使用情况,并要求学生模拟不同场景的对话,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的感知加强对“reservation”一词的理解。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单一模态的教学方式无法创造生动有趣的英语学习环境,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多模态英语教学模式则充分利用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模拟真实场景,通过教师的相关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帮助学生通过多感官、多角度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特别当一种模态无法清楚表达交际意义时,用另一种或多种模态来补充说明其意义,可以帮助听话者理解话语的含义,从而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多模态教学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新的机遇,但就高职英语教学而言,并非选择的模态越多越好。选择什么模态,使用多少种模态主要取决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不同的教授对象以及不同的教学阶段。多模态教学就像一把双刃剑,处理好了各模态之间的关系能够使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点上,从而强化记忆,提高外语学习的效果。如果各模态相互抑制,就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影响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模态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1]。
(一)遵循多模态选择原则,避免多模态相互抑制
为取得理想或最佳效果,张德禄提出了模态选择的总原则:即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技术,最大限度的充分表达说话者的意义[5]。在该总原则指导下,模态选择还要考虑有效原则、适配原则和经济原则三大相互联系的原则。任何模态的选择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避免无效使用某个模态或使其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即有效原则。模态选择的有效原则要求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如旨在营造宽松、自由、甚至热闹口语交际环境的教学模态,也许不但不能满足以“读写”为目标的教学要求,而且还有可能对“读写”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模态选择的适配原则要求教师在选择模态时注意各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加强的协调关系,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PPT可以提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使听话者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获得更多的信息,但如果PPT上只是各种符号资源的堆砌,则会影响听话者视觉或听觉的感受,从而产生模态间相互抑制的作用。模态选择的经济原则即充分发挥某一或某些教学模态的效用,要努力避免模态间的相互重复、重叠,甚至相互冲突、抑制。如网络语音聊天和网络视频聊天两种教学模态,由于两种教学模态有不同的适用对象,如同时使用可能对教学效果产生重复甚至抑制的作用。
(二)营造多模态适用环境,发挥多模态教学效果
不同的教学模态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室布局尤为重要,它被视为一种视觉模态,它决定了教师的地位、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室布局虽然只是背景信息和条件,但它能对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模态起到辅助、甚至强化作用。为使选择的教学模态产生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模态,以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为基础,创新教室座位布局,丰富具体教学活动。如在交际教学模态下,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尤其重要。为此,教师可相应设计如小组讨论式、角色扮演式、小组对抗式等不同环境,以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师生之间的话语交际总量。当然,在任何教学模态下,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诙谐的语言等总是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学任务上。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交际的总量和数量离不开真实的交际环境。但从总体上看,不管教师多么精心设计,高职英语课堂并非真实的交际环境。在科技信息突飞猛进的时代,与教学模态相适应的真实教学环境的营造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为此,教师应充分使用为现代课堂配备的网络、电脑、投影仪、语音等设备,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下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有效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导引和基础,但又不局限于课堂教学。除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帮助创设多模态课后教学环境,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各类英语活动,积极参与网络模态环境中的讨论、提问和交流,把课堂、课后和网络多模态结合起来,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优化多模态教学活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与本科英语教学培养学术型人才不同,高职英语教学培养能适应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为重要,而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是锻炼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教学看作是对学生技能训练和交际体验的重要过程。在设计多模态课堂教学时,除了考虑教学内容、师生特点和教学条件外,更要设计相关的教学互动、教学任务或模拟活动等,要让学生成为多模态课堂的主导,使他们成为视觉和听觉的发出者。英语教学中的前景背景原则要求学习的主体作为主模态始终处于学习前景中,教师的导引和指导只是作为其它模态,为主模态提供背景信息,以帮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课堂实践活动成为听觉和视觉模态的发出者[7]。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多模态教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发挥听觉和视觉等模态的作用,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任务之中,将书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之中,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实现从学到用的转化。同时,通过主动参与的.模拟交际体验,学生能够体验英语学习对今后工作岗位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激发和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主动性。
(四)完善教学考核制度,顺利推进多模态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更新,多模态的意义表达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英语教学来说,多模态化教学必将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一种趋势。但要顺利推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多模态化教学,作为衡量教学效果重要杠杆的考试制度必须调整和改革,因为高职英语教学的终点不是优秀的考核成绩,而是培养能适应岗位需求、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考核仍然沿用传统的终极性笔试形式,学生要获取好成绩必须牢记相关语法,背诵课堂笔记或习题,而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考核中几乎不占或占很少的分值。传统的考核制度无法与多模态教学相匹配,因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无法从笔试的分数中体现出来。多模态英语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学任务和模拟交际的完成情况,因此考核制度也应与之相匹配,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极性评估相结合的考核制度[8],尤其要重视形成性评估,因为终极性评估主要是指各类考试,包括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外语等级考试,这些考试主要测试学生的读写译能力,而形成性评估则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后活动记录、网络平台自学记录等多种形式,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过程进行监督和客观评价。形成性评估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估,学生间的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口语交际等应用能力。只有形成性评估和终极性评估的有机结合,高职英语多模态教学才有可能得以顺利实施。
四、结语
高职英语应用 第3篇
【关键词】应用能力考试 高职英语 英语教学
一、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介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称PRETCO)是一种全国性考试。这项考试是以《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是为反映和评价高等学校专科层级修完英语课程的在校生英语应用能力而设立的标准化英语水平考试,是以测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突出了高职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根据《基本要求》考试分为A级和B级,A级为标准级,B级为过渡级。且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笔试从五个方面考察学生的语言知识,包括听力理解(15%)、词汇和语法(15%)、阅读理解(35%)、英译汉(20%) 和写作(15%)。口试测试考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日常和业务口头交际的能力。总观应用能力考试的设计,不难看出,该考试重点考察了学生的语言基本运用能力,观察和判断能力,提高了综合应用语言的时间能力。
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1.积极影响。作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已有很多年,在这几年中,学生的过级率不断提高,从以前的45%增长到现在的75%以上。由此可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英语教学是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明确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定位及标准。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依据此标准,高职英语的教学也是贯彻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PRETCO的目的是考核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知识的运用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秉承此原则,把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做为重点,强调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语言运用技能的训练,帮助他们找到科学并合适高职英语学习的学习方法。
其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教学具有检验指导促进作用。PRETCO测试的目的除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语言的情况。
2.消极影响。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应试教育。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证与A级、B级笔试挂钩,这样会使部分教师把教学内容和深度都限定在等级考试以内。教师易把等级考试的测试目的当成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平时的课堂讲解及训练上,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语法和词汇讲解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从本质上忽略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真正目标,高职教学的实用性要成为一纸空谈。而学生也把等级考试的过级率作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学生往往为了考试而考试,造成学生的交际能力较弱,最终很难适应其职业发展的需要。长此以往,对英语教学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三、基于PRETCO,英语教学如何扬利去弊
1.综合多种英语教学测试体系。PRETCO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语言提升学习策略。但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对过级率的要求导致教师忽略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以应用为主,教学过程多以满堂灌为主,在语法和词汇上进行大量的专项练习,而学生也以过级为主要目的,这些都造成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忽略。因此,作者认为,除了重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之外,教师还应当综合多种教学测试体系。教师可多增加对学生平时成绩的测试,以及期中、期末成绩的综合测评。还可根据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的情况也纳入到测试体系中来,以此多方面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并可根据该综合测评,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考试内容和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并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 ,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
2.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PRETCO的几大题型对学生的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提升有着莫大的帮助,学生高频度的专项练习也增加了他们对英语知识点的运用。但是这种以死记硬背为主的重复练习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对知识的认知和重构。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基础知识,也应当培养学生进行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从注重知识转向注重技能。因此我们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类英语交流活动,参加英语角,或者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语音的训练。此外 ,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翻译训练,在日常训练中教师要多创造语言翻译方面的练习,利用课文,课后习题加强学生对英语中长句子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掌握英语中的各种句式及翻译规律和技巧。而不拘泥于考试当中的英译汉的练习。最后在写作方面,除了等级考试中的应用文学生应该掌握之外,教师应当加强其他文体方面的练习和熏陶。鼓励学生多看,多读,多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的各类语言知识技能都得到全面发展,拓展学生英语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在现代社会中显得愈发重要。PRETCO是本着应用为导向,符合高职英语教育的一种测试手段,对教学效果产生着双面的影响。我们应当更好的利用其积极的影响,改善其消极的影响,使PRETCO与教学有机的相结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高职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明.高职英语应用能力测试模式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10(05).
论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之培养 第4篇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重视语言学习的规律, 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 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1. 理论上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规定:本要求适用于高职高专教育 (即普通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专科教育)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入学时一般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 认知英语单词1000个 (较低要求) 1600个 (标准要求) , 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实践中的迫切性
我校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 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35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之一, 是国家依据IT产业发展战略、软件蓝领专业人才需求创建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 毕业生毕业后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实用化技能, 实践特色鲜明、善于与人合作, 英语水平好。学院的教学目标是“创一流软件学院, 育一流软件人才”。针对以上情况, 面对着每届约1700位专科生和大约100位本科生的教学任务, 我们在复合型软件工程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方面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冲击。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口语教学
英语口语大致分为四个层次:语音语调、词汇、句式和演讲。其中前三项构成口语的基本要素, 第四项为重点提高对象。针对这几项, 我们课题组在平时课上加强训练。演讲训练分为基础演讲和提高演讲。通过各个阶段的训练, 指出了大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最容易犯的错误和最可以提高的地方, 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2. 强化听力教学
听力教学并非是孤立的, 在某种程度上, 听力是驾驭英语的基础, 也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如何加强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关心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新生入学的语音问题纠正, 利用其他课堂有效时间, 对学生逐步进行单词、单句、片段、篇章的听写练习, 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又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3. 实践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 我们对阅读课的试验主要采取精细阅读与快速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无论哪种阅读都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材料, 然后通过分析问题与讲授答题方法与技巧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改革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在我们的教学中, 实施了“写长法”教学, 对写作教学实施逐步增加写作的字数, 鼓励学生多写, 不断变化句子结构及形式, 使文章的句式变化多样, 从而提升文章在作文评分中的档次。
5. 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 探索并实践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输入, 兼顾教师指导和语言输出。而多媒体教学正适合当前的教学趋势。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6. 开辟听说自主课堂
在听说自主学习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课件, 其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现实的英语语言环境, 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历史事件、人物、地点呈现给学生, 图文并茂, 画面动感, 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使学生消除恐慌、紧张的心理, 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引起其积极参与的意愿, 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 听说课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开展独立自主的学习, 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大量事实证明, 在从模仿走向创造的过程中, 教学艺术的介入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艺术的互渗互补最为关键。
参考文献
高职英语应用 第5篇
高职英语教学要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专门人才,英语职业教学中如何根据市场需要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职业英语教育的.思考,来探索与促进对职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作 者:马莉 作者单位: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刊 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年,卷(期):“”(32)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英语 英语教学 实际应用能力
高职英语对话式教学的应用对策 第6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 对话式教学 角色扮演 话题讨论 对话情境
引言
随着时代发展和进步,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因而,其本质属性应当是交往,是一个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环境,以教学过程为主渠道的,多向交往的活动过程。高职英语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一个师生对话,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众多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对话,于是“对话”走进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融入了各个校园。文章结合高职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就对话式教学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启示。
一、高职英语对话式教学应用的意义
高职英语教学中,对话式教学意义在于把老师从繁重的重复备课讲解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从而更好服务于教学活动。对话式教学不仅可以教给学生民主平等观念、自主学习、合作创新、善思探究的能力,还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高职英语注重对话式教学的应用,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无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走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永恒追求。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持久良好的学习方式是重中之重。而且由于高职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就对话式教学方式的接受也很乐观。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扎实训练,就可以使对话式教学发挥良好作用,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生活中稳固扎根,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提升。
二、高职英语对话式教学应用的不足
当前,高职英语对话式教学在现实应用中还有诸多潜在的难题。例如:需要注重学生英语知识水平的控制,使其在适合自己水平的方向上得到发展与创新。高职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升。师生之间充分尊重彼此的思维方式,教师的权威人格使学生不能马上融入对话环境中去。容忍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挑战,高职英语对话如何避免无序和混乱,对话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民主、平等原则。重视学生发现的具有挑战性,质疑性的问题,不断要求创新。将对话理论引入高职英语教学并非是为了求新求异,而是要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积极变革,不再一成不变,高职英语教师在对话中的作用,还有待在理论上和操作层面上作进一步提升。这些都是制约高职英语对话式教学有效开展的因素,应该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
三、高职英语对话式教学的应用对策
1.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对话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当中,让学生扮演特定角色,进行相互交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融入教学活动中,还能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例如:在The Merchant of Venice学习时,为了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Sherlock,Portia,Antonio等角色,将具体的情景搬上讲台。这样既能推动对话式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下去,还能深化对所需内容的认识,加深对人物形象的印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率。
2.开展话题讨论。教学中通过话题的引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开展交流和对话,有利于推动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下去。例如:在environment pollution学习时,可以此为话题,让学生更好进行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包括其成因、影响、预防对策等内容。学生纷纷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既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深化对该问题的认识,有效推动对话式教学顺利进行。
3.创设对话情境。为促进对话式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下去,应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讨论,相互对话和交流。例如:在eating habits学习时,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不同的饮食习惯,餐饮内容等,然后提问:What do you like to eat most? Do you have a healthy eating habits?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和多媒体情境引入,有利于学生相互讨论,为开展对话式教学创造便利。更好的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激发学生讨论热情,让对话式教学活动更好开展下去。
4.其它教学策略。此外,还可以组织英语角和英语学习俱乐部,举办英语晚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建立聊天室,利用E-mail,QQ,Blog等进行交流和互动,让对话式教学活动更好开展下去。
四、结束语
将对话式教学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交流。为此,教学中应该重视该方法的应用,综合采取有效对策,实现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章洪.在线高职外语师生对话式教学和学习日志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4-117.
[2]王冠.高职英语对话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11)上,137.
关于高职英语模块教学应用的思考 第7篇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 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 高职教育结合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点——既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又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教育, 应培养学生具备基本语言素质和语言实际应用技能。
目前, 高职英语教学中依据课程组织知识体系、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等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高职英语教育发展的需要, 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职教育教学规律, 重新构建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以适应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需要。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发现高职英语与模块化教学方式相结合, 可以改变以往高职英语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更加适应现代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模块教学
1.模块的概念。“模块”来源于英语单词“module”, 是指一个完整的程序由若干个独立并可以分解的“组件”构成。“模块”的概念, 最早是由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加 (Michael Gazzaniga) 教授于1976年提出的, 他认为:“脑是由在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上进行活动的子系统以模块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 ”后来,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J.福多 (Jerry A.Fodor) 的《心理的模块性》一书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角度, 提出了智能的模块性, 把心、脑划分成“输入系统”和“中心系统”两个部分。此后, 西方心理学界对心理模块性的研究长盛不衰, 后来, 它被发展成为“模拟论”“理论论”“模块论”三大理论。
2 . 模块教学的概念。模块教学简称M E S ( M o d u l e s o fEmployable) , 是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一种针对职业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其思想起源于工业生产, 用来简化设计和制造工作, 缩短产品和设备的研制时间。生产某一产品的不同的功能的零件, 按照要求, 事先设计和制造成各种结构的和规格的模块零件, 到用时就可以按专用的产品结构需要, 选择模块零件, 组装而成。模块教学是以现场教学为主, 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将各种专业技术的培训与教学采用的理论实践方法相结合, 注重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模块教学的特点。第一, 教学的主体性。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重教师的“教”, 轻学生的“学”, 片面注重教师的知识输入, 忽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模块教学突破传统, 还学生以“学”,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学生不再是知识灌输的容器, 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 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合作者、监督者、管理者。
第二, 教学的差异性。以往的教学模式就是大班授课, 教师授课内容是面对所有学生, 而学生的水平不一, 个体存在差异, 这样课堂效果就不理想。模块教学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 开设多种多样的学习模块,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形成个性化的课程学习方案, 实现学生的自我选择。
第三, 教学的实践性。过去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 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模块教学是以培养各专业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 结合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的需求来调整教学。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 通过实实在在的实践掌握未来从事岗位的技能,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同时也激发学生更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高职英语模块教学的应用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不是去完整地掌握英语语言的框架或整个科学体系, 而是一直强调“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 把英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成为人类沟通的工具。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次不齐,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不足或兴趣不高, 而且班级人数较多, 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使得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那么高职英语模块教学的应用也就势在必行。高职英语模块教学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 让学生掌握实用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具备较强语言交际能力, 尤其是日常与人沟通的能力。那么, 高职英语模块教学是如何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呢?
1.分流教学模块。高职学生入学后, 对学生们进行问卷调查, 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很不解:学习建筑、会计、土木等非英语专业, 为什么还要学习英语呢?他们当中很多学生最薄弱的科目就是英语, 本以为考上大学就结束英语的学习。其实, 这涉及到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衔接问题, 基础英语是培养学生掌握基础英语知识和技能, 而专业英语是培养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两个不同层次, 但教学目标是统一的。我院实施的分流教学模块就是第一、二学期进行基础英语的学习, 第三学期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前两个学期的基础英语学习是为了后期专业英语学习进行铺垫、打基础, 基础英语模块和专业英语模块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很多学生感到疑惑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理解这种分流教学模块更有利于适应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
2.选修课程模块。高职学生受到高中教学质量和个人兴趣的影响, 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来自发达地区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强于来自落后地区的学生, 这和当地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和质量有关。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英语水平强于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 个人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好坏。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学生英语水平的差距和兴趣爱好的差异, 我院开设形式多样的英语选修课程模块。如:选修课《美国文化概况》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不同的方面介绍美国文化知识。对美国文化感兴趣的高职学生来说, 该课程为他们打开了解美国文化、积累历史知识、开阔视野、启发思想的大门。《英语财经新闻听力》课程有利于高职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国际国内财经时事, 训练并提高学生财经英语听力能力。该课程采用题材为真实的全世界各地的英语广播和电视新闻, 引领学生走进世界经济的大舞台, 还能促进学生了解财经新闻背景, 学习财经新闻英语专业知识。选修课程模块数量较多, 内容形式丰富多样, 可满足高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 实现学生的自我选择, 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自主学习模块。俗话说: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依赖教师的传授, 需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探寻学习方法。我院建立自主学习中心, 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该中心配有大量书籍、有声杂志、英语影片等学习资料, 学生可以进入网络资源库在线浏览教学内容, 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助学系统,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解答学生的难题。高职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 积极参加校外英语角, 与不同行业的人进行交流, 有利于提高“说”英语的胆量, 掌握使用英语与人交流的技巧, 从而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高职学生还可以加入英语志愿服务协会,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动, 例如:广交会服务的学生既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 还可以接触各行各业的精英, 同时也开阔自己的视野。世界名湖大会服务的学生们, 担任参加会议专家和外国代表的翻译工作, 零距离接触外宾, 对从事志愿者服务的学生们的英语听说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极高, 同时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得到很好的锻炼, 对外国文化和风土人情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4.技术辅助教学模块。在实际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 运用较多的技术辅助手段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及动画为一体, 对学生视觉、听觉、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多媒体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 而且情景较为生动、形象、逼真。如:课文涉及的话题是“Festival”,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外国影片中关于节目场景的视频, 发动学生猜猜是外国的什么节目。多媒体课件拥有大信息量、大容量的特点, 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 优化教学结构, 节约教学时间, 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和网络技术相结合,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种多样的语言练习形式, 拓宽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弥补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技术辅助教学模块能将课内外学习时间灵活配合, 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习策略, 提供优秀的教学软件,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蕾.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7.
[2]唐军, 王娟.英语模块教学方法探析[J].中等职业教育, 2010, (20) .
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 第8篇
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各行业培养大批具有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综合职业能力的中、高级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劳动者。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逐步接轨, 我国的国际交往也日益增多, 英语成为了解世界、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以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由人际交往的语言工具变成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标准中的标准, 由过去升学、就业的敲门砖变成进入跨国公司、现代企业及其卫星企业就业的职业附加能力。不少用人单位将英语水平作为录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 因而对将在未来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高职学生而言, 掌握英语也显得日趋重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学理应有更高的要求。数年来, 笔者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 传统的整班教学已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否学好英语, 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在校成绩, 而且还关系到他们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因此, 分层教学越来越突现出其必要性。
2.分层教学的必然性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尤其是近年来,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 各类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生源省份不断广泛, 招生人数不断增加, 学生结构不断变化。学生生源复杂, 层次多, 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有些来自高考录取分高省份的学生英语入学成绩能达到一百多分, 有些省份的学生才七八十分, 而有些来自边远省份, 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学生更低。有些来自城市的学生英语口语和听力较好, 而有些来自农村或边远地区的学生听说能力较弱。招生的多层次性及生源的多样性为我们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 以适应这种变化的需求,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人本理念, 探求一种个性化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而目前的英语教学状况和实效却不尽人意。如何使高职英语教学尽快地适应形势, 调整和改进教学思路, 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使其学有所获, 也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鉴于新生英语入学成绩相差悬殊的现状, 学生英语基础整体水平不够理想, 但学生思维活跃, 自我意识明显。笔者参阅了国内外相关方面的文献, 对英语分层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使教师、学生、教法等各种教学要素处于一种最佳配置, 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分层教学的合理性
传统的整班授课制不利于照顾学生的层次差异, 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存在的差异, 智力水平与非智力水平上存在差异, 智力结构与智力发展早晚上存在差异, 在基础知识与接受能力上存在差异, 在兴趣爱好与自制力方面也存在差异。教师在整班教学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很难全面兼顾——教师的教学进度安排如果以较高水平学生为基础, 教学多以英语进行且速度较快, 结果必然是基础不够好的学生无法全部听懂讲课, 总是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没有适合的内容与方法促其进步, 久而久之, 他们便失去了学习信心, 减弱了学习动机, 使差生的队伍壮大;而如果为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而用汉语授课且速度较慢, 这使得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失去了更多的交际机会, 不能脱颖而出, 在应用能力方面得不到更多的培养, 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 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 因而未能如愿地收获自己期望的知识。其结果是好者未好, 差者更差。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发展学生的禀赋, 挖掘学生的潜能, 应有针对性地分层教学, 有的放矢, 优化课程结构, 分别编班, 分级管理, 分类教学, 分别指导, 适得其所, 争取所需, 学有所获。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教学要从学生、教材、目标、教法、作业、辅导、考评等各方面进行。
1.学生分层
近几年新生人学时, 我院基础学院外语教研部组织了一项包括听说及笔试的英语能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高考英语单科成绩, 结合学生的个性指标, 将其分为A、B、C三个层次, 把基础好的分在A班;把基础一般的分在B班;把基础很差, 甚至是零基础的分在C班, 编成若干个水平较齐的班级, 甚至可以打破分院不同专业的自然分班, 细致分层。同时,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英语学习标准, 根据其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施教, 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例如, 我院的客运专业增设了英语口语训练课程,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艺术设计专业增设了计算机专业英语。任课教师要合理地分配, 并非只给A班配备有高级职称和优秀的教师, 而B班和C班只分配助教等较年轻的教师。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 都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 并充分享受同样的教育教学资源。
2.教材分层
选择教材应注重其典型性、思想性、时代感、趣味性和可模拟性。A班选用《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直接就学第二册, 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学习。该教材是教育部规划的新一代立体化教材, 配有学生自学和教师演示光盘, 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与生动直观的练习形式, 营造多元化、立体化语言学习环境。每个单元包括听、说、读、写和趣味阅读五大板块内容, 听说部分围绕每单元的主题而进行专项训练, 读写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毕业后工作的实际需要, 实用性较强, 着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职英语加强实用性的教学要求, 是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新突破, 该教材配有学生自学和教师演示光盘, 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与生动直观的练习形式, 营造多元化、立体化语言学习环境。每个单元包括听、说、读、写和趣味阅读五大板块内容, 听说部分围绕每单元的主题而进行专项训练, 读写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毕业后工作的实际需要, 实用性较强, 着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B班选用《二十一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依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对课程的难度进行了合理而有效的控制,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每单元主课文约七百五十词左右, 其生词率也控制在百分之五以下, 给学生留有上升的空间;C班则选用《二十一世纪大学实用英语基础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基本针对零起点学生, 所用课时较多, 而且授课进度较慢, 学生就无需担心跟不上了。
3.目标和教法分层
不同的教材, 不同的教育对象, 必然要求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与之相适应。各层次的任课教师应精心设定适合自己所教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案, 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 采取符合学生实际, 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对A班的学生, 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努力拓展和延伸其知识面, 注重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堂上, 就一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边学边用, 并指导他们学会自设情境, 使其主动思维, 大胆实践, 提高跨文化意识, 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为其终身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其就业提供保障, 并鼓励他们报考大学英语四级;对B班的学生, 在基本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 继续巩固听说、词汇、语法、阅读, 力争消除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 鼓励他们自行表达,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培养翻译和写作能力, 经过训练尽可能逐步达到或接近A班下限的水平, 并鼓励他们报考A级;C班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在新学期正式开课前或在军训之余, 为他们集中补习基本句型和语法知识, 开课后适时, 适量地为他们增加课时, 在课堂上以强化训练为主, 不断激发其英语学习兴趣, 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由于各层次学生都有着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 各层次教师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克服了教学目的要求单一的弊端,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力所能及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享受到分层教学的胜利果实,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
4.作业和辅导分层
作业和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 有针对性地指导。对C班的学生, 要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 检查他们在知识上的不足, 指导他们认真完成课后练习中的基础习题, 鼓励他们多听、多说、多读, 加强“监控”, 确保每一个学生不掉队;对B班的学生, 要充分挖掘其潜能, 布置一些口头交际、话题应用的课外作业, 引导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 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中英对照名著阅读, 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内驱力。对A班的学生, 在书本知识掌握较好的前提下, 指导他们进行应用写作, 给他们充分发挥各自才华的空间。同时还布置他们上网采集一些英语故事、英语新闻、历史典故等, 扩大其词汇量, 丰富其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 提升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5.考评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内容和英语达标的不同要求, 设计不同层次的考题, 实施分层考核, 检验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C卷:基础题, 难度较小, 主要考查课标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不考难点, 以记忆和模仿性试题为主, 以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把题做完, 消除其自卑心理, 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准备好良好的心态。B卷: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A卷:侧重知识的拓展, 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增加有一定难度的阅读理解及综合性测试题。另外, 每个层次的试卷都设计为必答题和选答题两卷。必答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 选答题则属较高要求, 为附加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 A班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进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同时也可激励 B班和C班的学生不甘现状, 向上一个层次迈进。实行分层考评, 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随时调整教学内存及其深度和广度,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展示自己知识和才能的平台。
三、分层教学的实效
1.成效
分层施教是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 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适合学生客观实际, 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使同一个层次的同学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 让每个学生感觉到来自教师的关注, 让每一个学生有事可做, 让每一个学生觉得在每节课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各自尝到不同阶段、不同水平、不同程度成功之后的喜悦, 颇具成就感。学生在课堂教学互动时, 打消了以往的顾虑, 争先恐后地争取互动的机会, 课堂气氛很是活跃, 学生参与意识明显, 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取得进步, 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你追我赶的热潮。A班学生面对强手, 丝毫不敢大意, 因为稍有不慎, 便会有“被降级”的危险, 压力变成了动力;B班学生也从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C班的学生觉得自己被重视了, 减轻了心理压力, 多数学生已不再“被学习”了。当然, “分层”并不是“定层”, 学生所在的分层班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适时量质转变进档。根据学生的进步和下降的态势作出适当的动态调整, 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只要努力学习, 刻苦钻研, 可以随时随地将进步明显者调至上一层次班, 同时, 成绩明显下降者应适当调至下一层次班, 继续进行梯度教学。这样, 就使学生具有紧迫感, 也使优等生克服了骄傲情绪, 使后进生消除了自卑感, 形成了一种激励机制, 培养了学生在竞争中奋斗拼搏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样一来,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各得所需, 好者更好, 中者变好, 差者不差, 全面提高, 最终达到“乐学善教”的目标。
2.总结
近几年分层教学的实践, 打破“一锅端”而形成的A班学生“吃不饱”, B班学生“吃不好”, C班学生“吃不消”的陈旧模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了英语教学的实效, 促进了各层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目前, 我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基本模式, 阶段性效果也比较显著。但这只是初见成效, 笔者还将继续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认真总结经验, 大力推广分层教学, 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找出不足之处, 进一步完善这一教学模式, 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教学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摘要:近年来,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相差悬殊。如何调整和改进教学思路, 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分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举措, 已经成为许多院校的必然选择, 我院也是其中之一。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在对高职院的生源现状和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改革高职学院现行的英语教学模式, 实行分层教学的观点, 具体论述了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旨在进一步改善目前高职院英语的教与学的效果, 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基础,分层教学,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David Nunan.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肖云南, 罗晓英.关于语言测试的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34 (4) .
[4]李华田, 补爱华.语言测试与外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114 (4) .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6]向晓.高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分析与教学改革对策[J].职业技术, 2006, 48 (8) .
高职应用英语专业CAT课程构建 第9篇
目前, 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高职翻译课程建设起步较晚, 在教学内容、模式、工具以及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 翻译实践占比偏小;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缺乏交互;教学工具单一以及缺乏CAT软件使用练习等。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 弥补其不足, 将“计算机辅助翻译” (CAT) 引入高职翻译教学应该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高职应用英语专业CAT课程构建, 可以极大改变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现有面貌。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构建
在CAT课程建设之前, 我们首先参阅了大量有关CAT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 如徐彬的“CAT与翻译研究和教学” (2006:59) 、吕立松和穆雷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 (2007:35) 、文军和穆雷的“翻译硕士 (MTI) 课程设置研究” (2009:92) 以及钱多秀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思考” (2009:50) 等。在课程具体设计时, 又借鉴了许多本科院校的CAT课程设计理念, 如南京大学 (朱晓敏, 2010:51) 、北京师范大学 (张政, 2012:44) 、北京大学 (王华树, 2012:58) 以及北京石油大学 (于红, 2013:44) 等。在此基础上, 我们结合高职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进行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设计和构建, 其主要构成模块包括:
1.文字处理。这一个模块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 教学中使用的主要软件为Microsoft Office, 同时辅以WPS Office。因为现在计算机已是各专业的必修课, 学生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 因此, 我们重点讲授Microsoft Office的目录自动生成、自动排序、Office内嵌文档提取 (将Office中内嵌的WordExcelPPT文档提取出来并保存成文件) 以及高级查找与替换等特殊功能。
2.数字文本获取。翻译实践中, 源语文稿多以印刷品的形式存在, 包括杂志、书籍、册页以及图片等, 而CAT翻译软件无法直接识别这些介质, 只能将其转换成文本格式。这个模块中我们主要讲解如何使用扫描仪和数码相机进行图像文件处理, 以及ABBYY Fine Reader等图像-文本转换软件的使用技巧。
3.翻译软件的使用。这是整个CAT课程的核心。我们选择当今使用率较高的SDL Trados和Transmate翻译软件作为主要的教学软件。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工作原理、Trados使用方法 (创建项目、翻译记忆库创建、术语库创建等) 、Transmate的使用方法、网络搜索技巧 (Google的搜索和验证) 以及语言数据库使用等。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 我们利用实训平台进行直观讲解和操作, 并以翻译项目 (学院英文版网站) 为引导,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使用CAT软件完成现实的翻译任务, 使学生们在译中学, 在学中译, 逐步熟悉翻译软件的各种功能, 掌握翻译软件的使用方法。
4.翻译项目管理。美国项目管理学会 (PMI) 将项目定义成“为创造一种独特的产品或服务而付出的暂时性努力” (PMI, 1996:4) 。项目管理大致可分为项目启动 (initiation) 、项目计划 (planning) 、项目执行 (execution) 、项目监督与控制 (monitoring & controlling) 和项目结束 (closing) 等五个阶段。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以我院英文版网站建设为翻译项目, 由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 (老师作为辅助) , 授课班级学生为项目组成员, 各司其责, 共同完成翻译任务。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 学生们对翻译项目运作的整个流程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以项目为引领的CAT课程实践
我们以项目为引领,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进行CAT课程教学。
(一) 项目的选择
选择项目, 要根据高职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总体教学目标,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特征、未来职业取向, 翻译素材要突出实用性和现实性。创立我院英文版网站, 是我们CAT课程实训的核心项目。除了将网站的栏目进行翻译之外 (汉译英) , 我们还增加了“异域风情”、“国际时讯”、“美文赏析”以及“职业风采”等译制板块 (英译汉或英汉对照) , 内容广泛, 贴近现实生活, 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优势, 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也能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 项目运作
根据CAT软件的工作原理以及翻译项目运作特点, 我们组成了一个“学院英文网站项目组”, 组长由学生担任, 成员为学生和教师。学生按兴趣和特长分成不同的翻译小组, 承担不同的翻译任务;教师负责指导、督察和审校等工作。项目运作流程如下:
1.任务派发。对学院网站的模块、栏目和内容进行梳理分类, 然后, 项目组长按照翻译小组的特长和意愿分配翻译任务。做到任务下达准确、及时, 任务量适中。
2.术语统一。翻译实践中, 必须遵守术语统一的原则。项目组长根据网站的具体情况, 对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抽取并制作术语表分发给各个组员, 规范术语的翻译。
3.翻译实践。根据各自分派的任务, 各小组使用CAT软件进行翻译实践。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特别是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软件使用问题。
4.项目初审。项目组长对翻译小组完成的译文初稿进行审阅, 对译文的风格、术语和格式进行统一, 同时对文字和标点等基础性错误进行修正。这个环节大致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经初审修改, 进入下一步的项目校审;二是未通过初审, 返回小组重新翻译。
5.项目校审。教师对初审通过的译文进行进一步的校审, 保证译文表达准确, 术语统一规范, 风格贴近原文等。
6.上传平台。校审通过的稿件, 经由老师上传平台, 呈现在网站页面中。
7.语料收集。语料库能使译者快捷、可靠地发现和验证某些翻译规范和翻译普遍性。教师对项目翻译产生的资产进行收集整理, 不断充实翻译语料库, 有利于提高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
8.教学反馈。CAT翻译软件不是万能的, 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项目中典型案例为切入点, 对普遍性错误进行分析讲解;在不同翻译小组内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 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帮助学生强化翻译意识。
(三) CAT课程实践评价
我们采取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对学生CAT软件各分项学习和应用情况进行评测, 包括创使用CAT软件进行记忆库创建、术语库以及网络搜索技巧等, 还要评价学生的翻译作品。
四、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教学成效
我们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通过CAT课程构建和教学实践, 改变了以往的翻译教学模式,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能力来自实践。传统的翻译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参与。而CAT课程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度,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在“译中学”、“学中译”, 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二) 培养学生CAT软件的使用能力
如今的翻译活动已经和传统的“笔+纸+词典”的方式完全不同, 利用CAT软件进行翻译已成为译者的主要工作模式。通过CAT课程理论学习和翻译项目实践锻炼, 学生们改变了传统的翻译观念, 掌握了CAT软件的各种功能, 提高了翻译效率。
(三) 培养学生信息检索和获取能力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 是翻译实践不可或缺的帮手。通过CAT教学, 学生掌握了利用互联网进行术语、专有名词、地名、人名、历史事件等方面的检索和验证方法, 提高翻译效率的同时, 还保证了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四)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通过项目化翻译实践, 每个组员都可以展示自我。采取译文署名的办法, 在激发他们荣誉感的同时, 也强化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另外, 还能提高项目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
五、结语
CAT课程构建是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它与翻译课程突出实践的特质高度契合。通过以项目为引领的CAT翻译实践, 学生们学会了现代化翻译软件的操作方法, 熟悉翻译行业的运作流程, 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 提高了翻译质量和翻译能力。
摘要:对于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而言,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 (CAT) 建设应该是一项“新生事物”。我们结合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对CAT课程建设方案进行了精心设计, 以项目为引导, 让学生通过翻译实践掌握翻译软件的使用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译中学”、“学中译”, 提高翻译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项目化教学,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PMI)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R].1996, 2008.
[2]徐彬.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设计与实施[J].上海翻译, 2006, (4) :59.
[3]吕立松, 穆雷.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J].外语界, 2007, (3) :35.
[4]文军, 穆雷.翻译硕士 (MTI) 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教学, 2009, (4) :92.
[5]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翻译, 2009, (4) :50.
[6]朱晓敏.信息时代下的翻译教学[J].上海翻译2010, (4) :51.
[7]张政.MTICAT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翻译2012, (2) :44
[8]王树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翻译技术教学实践[J].中国翻译, 2012, (2) :58.
浅析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第10篇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英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学家认为, 教学活动不是纯粹的认知过程, 而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与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成功的教学就必须使师生双方心理充分沟通和信息充分交流。而师生双方心理的沟通和信息的交流, 必须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美国心理学家罗斯杰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便不能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从而就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何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们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表演、说儿歌、做游戏、说绕口令等。通过有意义的实际性的活动学习语言, 获得用语言去做的成就感, 有利于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 也有利于发展语言潜能和运用语言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英语兴趣, 变“要我学英语”为“我要学英语”, 使枯燥无味, 死记硬背的英语学习变成生动、有趣、愉快的英语乐园, 在学中说、说中学, 轻轻松松、快快乐乐中学完英语。最重要的是, 不要把学英语看做是一件苦差事, 而是一个不断学到新知识、新技能, 天天有新发现、天天有新进步、天天有新乐趣的过程。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英语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 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使学生由“学会”过渡到“会学”,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第一, 勤于背诵。从简单的单词、短语、句子、段落到相关的英语文化常识、文学知识等, 都需要背诵。日积月累的背诵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丰富文化知识。第二, 广泛阅读。阅读资料丰富、广泛又充满新意, 在增加学生词汇量的同时, 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 激发其学习动机。首先要选好难易程度适中的原文书籍:一般以每页 (大32开) 不超过八个生词为宜。其次是阅读方法:要像读中文小说那样快速浏览, 不默读, 不查字典, 更不通过翻译来理解原文的意思。遇见不认识的生词, 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第三是要坚持天天都读, 而且要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只要坚持下去, 几个月之后, 肯定会看到成效。第三, 多多练习。学习英语无捷径。要想学好英语只有大量实践, 多听多读多说多写。不要被商业广告所误导。除了口语、听力每天要坚持练习之外, 每周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做一些语法、阅读、作文等方面的练习, 以巩固所学知识。第四, 善于总结“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有人认为英语难学, 就在于英语知识零碎, 需要学习者在平时善于积累和进行收集、整理、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 既有助于掌握英语知识, 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要学生自己获得, 或者由他们自己重新发现, 至少要由他们自己重建, 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如: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等,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求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表现在:第一, 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结合学生实际, 耐心启发诱导;最终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第二, 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求同一问题的解决途径、方法,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另外, 还可以采取“师生互位教学法”, 让学生尝试以小组为单位来讲授一节课, 为了能一展风采, 学生必须认真分析、把握教材, 搜集资料, 才能在上课时泰然自若, 这无疑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胆识, 培养了其能力, 为日后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五、抓好英语课与专业课的联系
两者关系极为密切, 专业英语知识的渗透与传授, 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由于种种原因, 有些学生只重视专业课, 不重视甚至厌烦英语学习, 而专业英语是根据不同专业创设的一种英语, 有其约定俗成的说法和系统。若能将英语与专业课联系起来, 将专业英语渗透到专业学习中, 必能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如:商务英语、物流英语、计算机英语等等。
1.商务英语
请问你找谁? May I help you?
他不在办公室。He is not in the office.
他今天休息, 不上班。He is off today, so he won't be in the office.
你可以打他的手机。You can call him by his mobile phone.
现在是午休时间, 他不在办公室。It is lunch break at the moment, he is not in the office.
他1点半上班, 到时再打他电话。He will be back at one-thirty, please call back later.
2.物流英语
Modern logistics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and exciting jobs in the world.现代物流是世界上最富挑战性和最激动人心的工作。
Logistics is part of a supply chain.
物流是供应链的整体组成部分。
Logistics is anything but a newborn baby.
物流不是新鲜事。
Logistic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clude packaging, warehousing, material handling, inventory control, transport, forecasting, strategic planning, customer service, etc.
物流操作和管理包括包装、仓储、物料搬运、库存控制、运输、预测、战略计划和客户服务等方面。
Logistics consists of warehousing, transportation, loading and unloading, handling, carrying, packaging, processing,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information.
物流由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所组成。
六、抓好英语课与就业的联系
现在许多大学生学了多年英语, 通过了CET-4、CET-6, 而面试时竟连几句像样的英语都说不出, 这的确是我们英语教育的一大遗憾。因此,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一些面试或工作用语, 对于学生就业大有裨益, 如:面试英语、办公室英语、飞机场英语、常用应用文写作等。
1.办公室英语
A: Good morning, miss. I'd like to see Mr. Johnson.
B: 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A: My name is Bill Jones.
B: Mr. Johnson is expecting you. I'll tell him you're here.
早上好, 小姐。我想见约翰逊先生。
您叫什么名字?
比尔琼斯。
约翰逊先生正在等您, 我告诉他您到了。
It's not his work that bothers me; it's his attitude.
困扰我的不是他的工作, 而是他的态度。
It really depends on who is in charge.
那纯粹要看谁负责了。
2.面试英语
Q;Why are you interested in working for our company?
为什么有兴趣在我们公司工作?
A:Because your operations are global, so I feel I can gain the most from working in this kind of environment.
因为你们公司的运作是全球化的, 我觉得可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工作会有最大的收获。
Q:What are your great strengths?
你有什么优点?
A:I can work under pressure and get along with my colleagues.
我能在压力下工作, 并能与同事和谐相处。
Q:In what specific ways will our company benefit form hiring you?
我公司雇用你有什么好处?
A:I'm very familiar with this market and have many customers. I think your company will benefit from it.
我对这个市场非常熟悉并有许多客户, 我认为贵公司能从中获益。
Q:Why did you leave your former company?
为什么离开以前的公司?
A:Because I want to change my working environment, I'd like to find a job which is more challenging.
因为我想改变工作环境, 找一个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Q:What are your salary expectations?
你对薪水有什么要求?
A:I would expect the standard rate of pay at your company for a person with my experiences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我希望是贵公司对一个具有我这种经验和教育背景的人所付的标准薪资。
Q:What contribution did you make to your current (previous) organization?
(你对目前/从前的工作单位有何贡献?)
A:I have finished three new projects, and I am sure I can apply my experience to this position.
(我已经完成个新项目, 我相信我能将我的经验用在这份工作上。)
七、传授英语国家文化常识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英语学习离不开文化。不了解相关文化, 就难免在交际中出错, 甚至误解。在教学中, 适当加入一些西方文学、文化常识、礼仪常识, 一方面扩大学生视野, 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生活环境。如西方餐桌礼仪, 食用热水要说Boiled water, 如说Hot water, 则会送温开水进来。进门后由领座员引导入座。高档餐厅, 较大物品应放在寄存处, 离开时应付些许小费。试饮葡萄酒时, 先端起酒杯, 如味道极差, 可拒绝试饮。在饮料送来前将餐巾置于大腿。将餐单从头看一遍再点菜, 可先叫饮料, 再慢慢看。食用面包时, 应用手指每次撕一小块。从外至里依次使用排好的刀叉。等等。诸如此类的数不胜数。教师需要在教学中, 循序渐进地给学生讲授这些文化知识。
高职院校外语课程不仅要打好英语语言基础,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要遵循“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联系专业课特点, 根据就业需求,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以此来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摘要: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不仅要打好英语语言基础,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 抓好英语课与专业课、就业的关系和传授英语国家文化常识等等, 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应用能力,教学
参考文献
[1]程晓莉.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 .
[2]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吴锋针.中西习俗文化“冲突”[J].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 .
高职英语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专门用途 英语 高职英语 教学
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是一种工具,学好英语对于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时代中,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非常受欢迎,在我国高职院校中英语教育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仍然沿用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没有将英语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适应行业需要,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变革。当前高职院校中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还处在初步建设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出发,探索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一、专门用途英语概念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为ESP,是指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需求来开设的英语课程。是一种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使用价值高的教学途径。EPS将英语与专业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商务英语、财经英语、医学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将学习内容与职业需求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专门用途英语应用于高职英语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建设、管理、生产与服务人才为目标,这与本科院校培养理论性、研究性人才不同,其学科建设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没有将高职教育的特点显示出来,因此必须对高职英语教育进行改革。高职英语教学要把英语语言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以实用为导向,与职业紧密相结合,在英语课程的目标分析、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方面形成了一套科学、易懂、实用性强的理论,对于我国高职英语课程重新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专门用途英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专门用途英语通过专业语言知识的学习来掌握语言技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具备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学科交流的能力和在职业范围内运用这门语言的实际交际能力,成为特定职业范围中使用英语的营业性技术人才。虽然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将ESP课程引入了英语教学当中,但是教学效果不少很理想。通过对实践教学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我认为可以从如下一些方面将ESP课程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当中。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依据,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任务的前提。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应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工作领域的需求来设置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语言掌握程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都设置一些目标,通过实际教学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2.规范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ESP课程也是为了使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来获得专业领域的知识,而ESP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是无穷无尽的,这就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当前高职院校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结合学生的需求进行设置,因此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岗位的需求来规范专门用途英语。在课程设置中要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运能力。
3.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教师是ESP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其专业素养的高低与教学结果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当前高职英语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ESP课程的教学需求。要定期对高职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ESP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技,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ESP教学需要培养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他们不仅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因此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师除了必须具备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外,还必须参与需求分析、教学大纲的设计、教材编写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就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ESP专业素养。
4.完善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价系。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应包含语言技能和职业知识的应用,在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目的的同时兼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在构建教学合理管理体系中,首要任务是完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要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素养、教学效果等内容考虑在内,不仅仅是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职业教育学校中,更要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养成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使学生在走向岗位的之初就可以胜任岗位的工作,使教学活动与就业相联结。
小结: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教育越来越重要,高职英语教学中设置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课程,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婧.高职英语教育职业化中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高职英语应用 第12篇
同时,这一形势也使以重点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高职英语教育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考验。作为英语基础应用能力,听、说能力的培养正逐渐突显其重要性,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寻找有效的训练、提升方法正是当下之急。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传统观念的逐步更新,多媒体教学早已经全面走进我们的课堂,成为教师在介绍相关教学内容的事例时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它能集各种媒介于一身,为学生还原立体的语言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就英语课堂来说,各大本科院校早已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相关针对性课程,其中以“英语视听说”“影视赏析”等课程能最为高效、全面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加深学生西方文化、风俗及意识形态的认知和理解。那么,我们就应当讨论一下,同样的方法放诸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是否可行;在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又应当把握怎样的原则。
一、高职英语课堂引入英文电影的优势
(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将英文电影片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抱有肯定和欢迎的态度。影视资料相较于死板的课本显然要生动得多,在声音、影像的自然而然的多维刺激下,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使下,求知欲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学生便能积极对日常生活、学习中感兴趣的事物、知识点、文化现象主动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研究,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水平。
(二)直观地帮助学生了解国外文化
学习一门语言其实就是学习这个国家的文化,但是单单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高效地使学生对国外文化有具体形象的理解。此时,英文原声电影就能起到非常有效的辅助作用,它能够直观地向学生全方位地展示西方的文化、生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外国人的幽默,以及特殊的用语习惯。毕竟,电影是长久以来受到人们广泛认同的文化载体,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最直观体现。英文电影对于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不言而喻。
(三)最理想的语境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最苦恼的事情大概就是缺乏良好的语境。语境简单来说就是所学语言的国家或地区真实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出来的外语就会比较“地道”,比较接近实际情况,而不会一张嘴就是一些过时的“口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从最开始的理解、模仿,逐步提高自身对口语的驾驭能力。在具备一定的口语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可以与影片中角色互动,进行对话训练,这就无限接近了在国外学习的真实语言环境。
(四)有助于发音、语调、用词和句式的学习
1. 发音
标准自然的发音是良好口语能力的基础。在英文电影中,影片人物的对白都是发音标准,咬字清晰。学生通过反复的学习、模仿、配音,能有效地纠正不正确的发音习惯,为提高口语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应对风云变幻的就业形势。
2. 语调
语调是口语的门面,语调的变化会自接影响到语意的表达,即不同语调下的同一语句含义可能存在巨大的区别,所以良好的语调是使用外语正确表达情感的保障,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3. 用词
电影中的对话大部分讲述生活中的小事,用词也很随意而贴切,通常会使用一些常见词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掌握这种技巧,就能有效地提高个人的口语应用能力,减少在对话中突然出现“卡壳”的状况。
4. 句式
通过对影片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很多英文常用表达方法,常用谚语,以及诸多的省略句,这些都是平时难以在课本中掌握的知识,但在生活中具有非常强的使用意义。
二、英语原声电影在高职英语口语课中的应用
(一)对白模仿
教师筛选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或者课程内容的影片,在第一节课播放其中的经典桥段,然后安排作业,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了解,并对所播放片段涉及的语法知识进行初步的学习,然后在第二节课上课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片段文本的解释、对白的模仿。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掌握。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使其快速地进入新一节课的学习状态。
(二)配音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软件层出不穷,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有趣的英语学习软件。当下就有一款英语电影配音软件,截取电影片段由学生们学习、模仿,最终去掉原声,改为学生自己的配音,并且能和网络上其他英语爱好者一起交流。从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教学方式能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尽管他们在活动中要做出很多的努力,但是效果却比常规教学更加明显。教师可以抽选学生的优秀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放映、点评,并且教师可以和学生配同一段,通过对比,告诉学生应该提高的部分,再和原声影片对比,这样节节提高,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角色扮演
这种活动可以每学期期中或期末进行统一的组织,方式多种多样。可分组上台表演自选的影视片段,并让其他组成员来猜,最后为得分最高的教师颁发象征性奖励。也可由教师统一题目,各小组成员分别演绎教师提供的相关电影片段,主要步骤有:准备资料—角色选择和分配—熟悉角色和台词—课外准备和排练—角色扮演—反馈等。优秀的节目甚至可以搬上学校文化节。这样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接受影片知识,理解内化并最终通过自身演绎出电影情节。这种方式也非常符合学习规律,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的口语知识。
上述活动的有效进行需要教师自始至终的指导,离开教师的正确指引,影片教学只能流于形式而不具备任何的教育意义。一份成功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从影片的选用,背景资料的温习,到筛选贴近教学内容的片段,自然地插入教学,并做到寓教于乐,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艰辛的努力。那么在这些环节中,我们又应该注意怎样的问题呢?
三、高职英语课堂引入电影片段教学时应把握的原则
(一)注意选择性原则,在选择影视片段时,做到去粗取精
首先,排除包含暴力、恐怖、色情及大量负面情绪、粗口的低俗的影片,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例如《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2)。
其次,要选择语言发音清晰、不包含有大量方言、无语言含混不清情况的影片。如《阿甘正传》(Forrest Gump,1994)、《雨人》(Rain Man,1988)等影片,虽然故事感人、具有较丰富的社会文化气息,但因为主人公均自身轻度智障,演员演绎的发音也模仿了智障人群的发音特点,笨拙、生硬。所以用该片来学习英语发音就显得不太合适了。
再次,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选择一些优秀制片厂的作品,如迪士尼、梦工厂的动画电影,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这些影片基本都做工精良、发音规范,而且语句较为简短,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和模仿。
最后,还要除去语言含量少的影片,如《变形金刚》(Transformers)、《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2012)等强调逼真特效的商业片,有时数分钟都是没有对白的战斗场面,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显然不太恰当,同时影片引人入胜的情节也容易使课堂教学与辅助手段本末倒置。
总之,教师需要经过层层的甄别、挑选,才能得到学习口语所需要的最佳材料。另外还需注意,影片资料需要接近现代社会生活、适合学生语言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避免舍本逐末、“影视欣赏”式的课堂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影片运用的时间把握不足,一会解释影片中的生词、短语,一会介绍学生不了解的文化常识,讲得津津有味,课时过半才猛然发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同时,这样也导致学生过分投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忽略了对语言的学习,将英语课上成了影视欣赏,舍本逐末、得不偿失!那么,使用英文影片进行辅助教学活动应把握怎样的尺度呢?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时安排非常有限。解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加有效地令学生掌握相关英语知识的问题,是一切教学方法革新的核心与前提。这就确定了高职英语课堂中利用影视片段进行教学的操作特点,即“简短性”“高效性”“代表性”。教师在运用该教学方法时要严格掌握时间。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一节50分钟的课堂,视频资料的引入应该控制在5—10分钟内,如果时间过长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这也就意味着演示时间非常有限,必须挑选极具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视频播放,这样才能既完成教学辅助目的,又不耽误语法、词汇知识的详细讲解,课堂主次分明。
(三)精细到位的再加工,缔造精致的听说教辅材料
任何一部原版的英文电影都不以语言教学为目的,内容方面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有一定量的英文影视作品的观看、记录积累。在设计某一知识点或常用表达方式的时候,可以对多个电影中同一语境下的语言用法进行混剪、合成,这对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另外,英文电影中一般情况下会有各种语音、方言混杂其中,如不加编辑、分类,则教辅材料整体内容就变得良莠不齐,难以达到快速、准确、高效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把英文电影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确实有助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境,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但教师也必须认识到自身应起到的作用。电影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同时,还要时刻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把语言的输入、输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将电影片段应用在教学中毕竟是处于探索和实践的阶段,在具体教学中缺乏可行的统一的执行标准,影片应用时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例如,电影应用于教学占总体课时的时间比例怎样把握才不会影响正常教学。另外,教师高强度的备课劳动也是需要考量的问题。本文只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还略显稚嫩,具体措施还待广大的英语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土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湖南:湖南出版社,1990.
[2]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3]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