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间套种范文(精选8篇)
高效间套种 第1篇
一是高杆作物和矮杆作物相搭配, 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二是地下结块的作物和地上结球的作物搭配, 结果期互不受影响;三是需光强的作物和需光弱的作物搭配, 相互利用空间, 生长过程互不受影响;四是生育期长的作物和生育期短的作物相搭配, 容易满足各作物的生育期;五是匍匐生长的蔓生作物和直立生长的作物相搭配, 能够加强蔓生作物的支撑, 提高光合作用。
2 间作套种要抓好“三要求”
一是田间整体布局合理。在田间同时生长的作物中, 要尽量满足各作物个体生长所需要的空间、光照, 科学布局行距、株距, 使之基本满足各个体需要。要保证田间各作物生育高峰期不同时出现。在尽量满足生长作物生育高峰期的同时, 又不对同时生长的接茬作物产生较大影响;二是保证作物的生长季节。保证各作物的生长时间和符合其生长季节, 作物才能正常成熟, 才能丰产, 才能是成功的间作套种。当作物的生育时间无法满足时, 可以使用育苗移栽、大中小棚保护、地膜覆盖等技术措施;三是间作套种要有互补性。要充分利用各作物之间的互补性, 杜绝相互影响。在生产中有互补性的作物有:小麦套种棉花、西瓜、土豆等, 小麦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改善, 病虫害减少, 产量提高, 棉花、瓜类得到小麦保护, 蚜虫、病毒病明显减轻。玉米地里间红薯, 玉米需要空间, 增加光合作用, 而红薯需要地面, 充分生长, 这样提高了经济效益。
3 苏北地区几种比较好的套种方式
3.1 小麦、西瓜+豆角, 一年三收套种技术
为优化种植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 灌云县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前提下, 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间作套种, 提高种植效益。小麦、西瓜、豆角套种, 就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一般每667㎡产小麦300~500kg, 西瓜3000~4000kg, 豆角3000kg。
3.1.1 配置方式。
种植带2.15m, 种9行小麦, 占地1.58m, 留预留行0.56m, 5月中旬在预留行上套种育苗西瓜, 7月初在西瓜行间套种豆角。
3.1.2 品种选用。
小麦宜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的烟农19、良星99、济麦22;西瓜选用西农8号、台农8号等品种;豆角选用美国无架豆角。
3.1.3 技术要点。
(1) 整地施肥。秋种小麦按常规整地播种, 预留行按净面积冬前每667m2施优质土杂肥2000kg, 深翻冻垡, 早春结合耕翻每667㎡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kg加10kg尿素; (2) 西瓜于翌春4月20日前后择地用营养钵育西瓜苗, 5月15日移栽到预留行, 株距0.5m, 每667㎡栽600株左右, 麦瓜共生期15~20天; (3) 田间管理。年后麦田化学除草要避开瓜行, 麦收前后要注意防治蚜虫, 西瓜团棵后要注意防治疫病和枯萎病。在主蔓第3~5节上选留一健壮侧蔓, 其余侧蔓全部除掉。开花后, 第1朵雌花不留, 只留第2朵雌花。西瓜6月底、7月初收获后板茬及时趁墒点播豆角, 墒情不足要带水补墒, 行距0.4~0.5m, 株距0.3m, 每穴播3~4粒, 出苗后去弱留一强壮苗。苗期勤中耕疏松土层, 促进发根, 并看苗适量追施氮磷钾化肥, 豆角生长过程中注意防病治虫。
3.2 小麦-夏玉米+红薯间套种技术
玉米不但对红薯产量没有影响, 而且能够多收相当于单独种玉米一半以上的产量, 并能减轻红薯虫害。充分利用秋红薯地间种玉米, 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新途径。
3.2.1选用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杂交玉米品种, 如正大619、迪卡007等。
3.2.2种植规格。视种植红薯畦的大小而定, 小畦 (畦包沟宽1m) 为2:1。即两畦红薯种一行玉米。在畦高的三分之一处开穴种植, 穴距0.25~0.3m, 每穴播2粒种子。大畦 (畦包沟宽1.4米) 为1:1, 即每畦红薯都间种一行玉米, 穴距0.3~0.7m, 每穴2粒种子, 每667㎡间种玉米1200~2000株。
3.2.3适时播种。一般按秋红薯适时种植季节, 犁耙起畦, 于同一天先种玉米后植红薯苗, 或先种红薯后2天内种植玉米。
3.2.4田间管理。间种玉米与纯种玉米的水肥管理相同。即玉米苗长至3~4叶时, 进行间苗、补苗、定苗, 并且每667㎡用尿素3kg加粪水750㎏淋施;8~9叶时, 施攻杆肥, 每667㎡施尿素6kg, 钾肥6kg;大喇叭口期每667㎡施尿素5kg。
3.2.5注意防治病虫鼠害。播种前最好要进行毒鼠, 以防玉米种被鼠偷食造成缺苗。加强田间检查, 重点注意玉米螟、棉玲虫、蚜虫等虫害。
3.3 小麦—马铃薯—西瓜—辣椒间套技术
每2m为一种植带。小麦播幅12m, 预留行80cm, 做到垄面宽60cm, 垄高20cm的高垄;马铃薯于元月底至2月初地膜覆盖移栽2行, 行距40cm, 株距30cm, 每667㎡2200株以上, 5月中旬收获;西瓜4月中下旬育苗, 马铃薯收后地膜覆盖移栽2行, 株距50cm, 每667㎡栽650~700株;同时, 在西瓜行侧移栽两行辣椒, 株距45~50cm, 每667㎡栽1500株。
该模式南北皆宜。马铃薯选用克新四号、丰收白等脱毒品种;西瓜选用高产抗病优质品种华密八号、丰抗八号抗病早冠龙或无籽西瓜;辣椒选用湘研13号、中椒6号、大果红冠等高产品种。
3.4 小麦—无籽西瓜—青毛豆间作套种技术
3.4.1 小麦种植和收割要求:
小麦播种幅度2~2.2m宽。预留0.8~1m空行, 种植无籽西瓜。小麦收获后茬留高30~33cm, 作为无籽西瓜秧的攀爬物, 预防西瓜枯萎病。
3.4.2 无籽西瓜种植。
无籽西瓜嫁接换根, 选用兴科1、3号。砧木用:皖砧1号。授粉品种用:授粉1、2号。5月上旬移栽, 每667㎡栽200株, 株距1m, 7月末上市。两头栽授粉瓜50株, 株距0.4m。无籽西瓜每株定瓜3~5个, 单果重5kg, 每667㎡产西瓜5000kg左右。
3.4.3 青毛豆种植。
麦收后顺瓜行两边点播, 每穴4~5粒种子, 穴距0.4m, 行距0.8m。8月下旬青毛豆上市。每667㎡产量400kg。
3.4.4 重点管理技术。
无籽西瓜每667㎡底施尿素15~20kg、饼肥50~100kg, 硫酸钾10~15kg, 农家肥5000kg。高垄防涝渍, 地膜覆盖。西瓜蔓向四面生长, 不整枝、不打杈、不压秧;除草剂药害用碧护、美洲星, 细胞分裂素、高锰酸钾叶面喷施。保证第二、三雌花坐果。连阴雨时, 将雌花及授粉品种的雄花盖着并人工授粉。每株结2个拳头大的瓜时, 每667㎡追尿素12.5~15㎏, 硫酸钾5~7.5㎏并浇水。后期用美洲星、优聪素、多菌灵混合喷施保叶增甜。
摘要:间套种创新技术是一项利用农作物生长的“空间差”和“时间差”, 进行多层次、多作物立体开发的技术。新型间套种技术的实施达到了增地、增肥、增产、增效和保湿、保温、保土、抗旱的效果。生态环保, 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 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耕作方式, 是带动农民增收, 改善土壤品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高效农业,间套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颍.小麦、西瓜、豆角, 一年三种三收套种技术[J].安徽农业, 2004, (09) .
[2]冯志高.秋红薯套种玉米技术[J].农家之友, 2012, (08) .
浅谈棉田间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第2篇
一、推广高产优质良种
棉花主要推广高产优质杂交棉花种豫棉35、豫棉37、郑杂棉2号、郑杂棉4号,间套的旱粮与蔬菜为目前推广的适宜品种,如早熟玉米、大豆、中绿一号绿豆、辣椒、早熟西瓜、南宁一号甜瓜、甘蓝等。
二、大力普及棉花规范化栽培技术
(一)推广泡沫酸脱绒包衣棉种
由于脱绒包衣精棉子具有发芽快、成苗率高、苗齐、苗壮、病虫少等优点,应全面推广。精棉子播种时应干播不浸水、不拌药,一钵一粒。
(二)推广营养钵加拱薄膜覆盖育苗
采取营养钵加拱薄膜覆盖育苗,能提早播种5~7天,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一般播种适期为4月5~15日。方法:棉花播种后先平铺盖膜,当出苗约有10%~50%时再架拱盖膜。
(三)推广板土打洞移栽,宽行窄株
直接在垄上板土打洞进行移栽,无需翻耕,可以按时将棉苗栽下,以免形成高脚苗,同时推广宽行窄株,行距应放宽到90~100厘米,每667平方米只栽1600~1700株,这样有利于进行间套作。
(四)推广肥促化调技术
肥促化调是在施足肥料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化调,一般要求每667平方米施碳铵60~70千克,尿素15~20千克,钾肥30~35千克,磷肥40~50千克,在苗床上施一次壮苗素,移栽时泼施一次“802”,在苗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打顶后各施一次缩节胺,进行全程化调。
(五)推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杂交棉抗病能力较强,除苗期防好苗病外(如炭疽病、立枯病),主要是抓好虫害的防治,以“两红两棉”(即红铃虫、红蜘蛛、棉铃虫、棉蚜虫)为主攻重点。苗期抓好蚜虫、红蜘蛛、地老虎,苗期抓好红蜘蛛及一代棉铃虫、盲椿象,花铃期抓好棉铃虫、斜纹夜蛾、红铃虫、红蜘蛛等害虫的防治),坚持治虫到10月上旬,彻底防治病虫害。
苗期同时抓好炭疽病、立枯病的防治,要选好用高效低毒农药,如菊酯类农药,减少农药污染。
三、合理安排好间套作物,协调争地争光矛盾
春夏间套作物,选择豆科、矮秆、早熟、深根作物品种,如早熟玉米、大豆、绿豆、辣椒等,在7月中旬前收完,秋冬间套作物如甘蓝、萝卜、白菜等在9~10月份播育苗,10~11月份移栽,在来年4月底前收获。
四、抓好间套作物的培管
高效间套种 第3篇
1 模式应用条件
年平均气温≥11℃, 年无霜期≥195d, 全年≥0℃积温4 000℃以上, ≥10℃积温3 300℃以上, 年日照时数2 000h, 年降水量≥700mm。土层深厚、土质砂壤、保水保肥性能良好的肥沃田块。前茬为禾本科或豆科作物, 忌与葫芦科蔬菜重茬或迎茬。适用于城镇郊区周围、交通便利、具有水利灌排条件、农艺水平较高的村社。
2 茬口安排
第1茬西瓜4月5日前播种育苗, 5月5日前后大田定植, 7月中旬收获。第2茬大豆6月5日前后播种, 10月上旬收获。第3茬玉米6月15日前后播种,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
3 西瓜栽培技术
3.1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的肥沃田块, 以砂壤土田块为好。前茬以禾本科或豆科作物为好, 不宜选用前茬为葫芦科作物的田块。选好地后, 在冬季封冻前机械深翻。结合深翻, 用土菌净或敌克松进行土壤处理, 杀灭土传病菌。开春土壤解冻后, 耙耱平整田块, 按170~200cm带型做垄 (因品种、地力确定带型垄距) 。移栽前趁墒施肥, 施腐熟厩肥或农家肥60t/hm2、尿素75kg/hm2、二铵300kg/hm2、硫酸钾150kg/hm2、饼肥450kg/hm2;农家肥沟施, 化肥穴施。
3.2 品种选择与处理
选择抗病性强、丰产稳产、外观和内在品质好的庆发11号、庆发12号、庆发黑马、庆抗17号等中晚熟西瓜品种。播前晒种2d, 然后将种子放入50~60℃温水中浸种10~12h, 捞出清水冲洗, 放入瓷盘内, 上覆温毛巾进行催芽 (温度不超过35℃) , 待种子露白后播种。
3.3 播种育苗
做做好好苗苗床床, 配配营营养养土土装装好好营营养养钵钵, 4月月5日日前前选选晴晴天天播播种, 播后浇水搭棚覆膜保温。播后7d即可全苗, 2叶1心时通风炼苗。棚膜完全揭开后用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交替喷洒防治苗期病害。
3.4 移栽定植
5月5日前后, 瓜苗四叶一心期进行移栽, 垄内定植1行西瓜, 株距70~80cm, 覆盖地膜。栽后及时浇定根水, 结合浇水喷土蚕一扫光防治地下害虫。
3.5 田间管理
采用三蔓整枝, 在主蔓基部选留2条健壮侧蔓, 及时剪除其余侧蔓。整枝在晴天午后进行, 避免伤口感染。主蔓长50~60cm、侧蔓长15~20cm时, 在主蔓40cm左右处进行第1次压蔓;以后每间隔4~6节 (约50cm) 再压1次;主蔓、侧蔓都要压, 压蔓时要使瓜蔓在田间均匀分布。生果节雌花出现前后两节处不能压。在8~12个叶片间留2~3个幼果, 当幼果长至鸡蛋大、果毛脱落、果面呈现光泽时, 及时选留定瓜, 摘除其余幼果。选留定瓜后, 及时追施膨瓜肥, 施尿素150kg/hm2、硫酸钾150kg/hm2, 或用发酸的豆浆、豆油、菜油 (30kg/hm2) 打孔灌根。膨果后期, 注意雨后排水, 防止裂果。
3.6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病毒病和炭疽病, 应提前预防, 在坐瓜后每隔7~10d用菌杀得 (复活1号) 、瓜倍生、菌毒杀星、吗胍乙酸铜、病毒A、敌克松、百菌清、代森锰锌等农药交替喷防。虫害主要是瓜蚜, 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结合喷药加喷叶面肥, 防止叶片早衰。
4 大豆栽培技术
4.1 播种
选用秦豆8号、徐豆9号、吉林大豆等大豆品种。6月5日前后, 西瓜主蔓长超过50cm时, 在西瓜行间距西瓜40~50cm处挖穴播种2行大豆, 穴距30~40cm, 留苗5~8株/穴。
4.2 田间管理
大豆属中耕作物, 在幼苗期可多次中耕、除草松土, 一般进行3次。幼苗出土、子叶展开时第1次中耕, 深3~4cm;幼苗高10~13cm时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 深约5cm;开花前进行第3次中耕培土, 宜浅耕、不伤根, 并拔除苗间杂草[1]。适时进行间苗, 苗与苗之间保持3cm。间苗时, 应拔除病苗、损坏了子叶的苗和弱苗, 缺塘缺株的应带水补苗, 保证齐苗。摘心可控徒长, 促成熟, 提产量。大豆需肥较多, 一般施足底肥的基础上, 在苗期、开花期、结荚期可看苗施肥, 看土质施肥[2]。
4.3 适时收获
大豆收获期为进入黄熟期后至完熟期, 收获期较短, 一般为3~5d, 应及时做好准备。一般10月上旬成熟, 适时收获, 收割时间宜趁早上露水未干时进行。
5 夏玉米栽培技术
5.1 播种
选用生育期95~100d的郑单958、兴民339、新户单四等玉米品种。6月15日前后, 定瓜后在西瓜株间播种玉米, 株距30~40cm, 双株留苗。
5.2 田间管理
当玉米3~5叶时进行一次性间定苗, 去弱苗、小苗、病苗, 选留粗细和高低一致的壮苗。定苗后至抽雄前, 结合田间管理多次拔除弱株, 降低田间空株率, 提高群体整齐度。按叶龄指标, 玉米全生育期分3次施肥, 拔节期6~7片展开叶 (播后25d) 时追施尿素225kg/hm2, 大喇叭口期12~13片展开叶 (播后45d) 时追施尿素375kg/hm2, 吐丝期追施尿素l50kg/hm2, 做到前轻、中重、后补足。适时浇水, 苗期田间持水量保持60%, 拔节和抽雄后田间持水量保持70%和80%。土壤水分不足时, 及时浇水。另外, 在玉米拔节期, 结合施肥中耕培土l次。于杂草三叶期前, 用玉米专用除草剂40%乙莠水悬浮剂2 250m L/hm2, 对水600kg均匀喷洒[3,4], 除草效果良好。
5.3 适时收获
一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 当玉米苞叶枯黄, 籽粒变硬, 果穗中部籽粒乳腺消失, 黑色层出现, 籽粒含水量下降30%左右时及时收获。
摘要:介绍了地膜西瓜/玉米+大豆间套种种植模式, 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西瓜、大豆、玉米的栽培技术, 以期为应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瓜,玉米,大豆,间套种,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任艳丽.大豆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09 (6) :4.
[2]王俊生, 魏兆凯, 黄文明.大豆栽培技术综述[J].农机化研究, 2008 (8) :250-252.
[3]李文飞.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0) :63.
高效间套种 第4篇
银杏是泰兴市的特色经济树种, 也是我国著名的果用、材用、药用、绿化观赏用等多用途经济树种, 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 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泰兴市拥有定植银杏树550万株, 其中挂果树近100万株, 盛果树近30万株;常年白果产量8000 t, 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银杏树占地面积2.35万hm2, 其中围庄林1.48万hm2, 银杏木材蓄积量31万m3, 银杏育苗面积133.33 hm2, 各种规格苗木500万株, 银杏成片林3200 hm2。由于银杏寿命长, 结果迟, 实生银杏一般20~30年结果, 被人们称为“公孙树”, 即使通过嫁接, 也要5~8年才能结果。银杏纯林前期效益低, 为提高银杏生产的短期效益, 充分利用银杏林内光热资源, 实现效益接力, 于1995年在泰兴市张桥镇西桥村23.33 hm2桑园中套栽胸径4 cm以上银杏4000株, 当年栽植, 当年嫁接。1999年银杏始果, 近几年效益均在52500元/hm2左右, 其中白果收入达22500元/hm2 (不包括银杏树木增值部分) , 有效提高了复种指数, 保证西桥村银杏的稳定发展和效益的提升, 不断探索银杏高效间套种新模式试验, 大力推广银桑、银果、银经等多种模式, 提高银杏产品的品质和经济林的经济效益, 推动泰兴市乃至全国银杏产业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泰兴市张桥镇西桥村进行, 其位于泰兴市南郊, 东经32°06′13″, 北纬120°04′39″, 海拔4 m。土壤属砂壤土、沙心小粉浆土, 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温和湿润, 四季分明, 年平均温度15℃, 年平均无霜期221 d, 常年相对湿度80%, 日照时数2169.7 h, 年均降雨量1040 mm, 气候条件最宜银杏生长。试验地面积23.33 hm2。
1.2 试验材料
银杏实生大苗规格:胸径3 cm以上;嫁接品种:泰兴大佛指, 接穗采自健康结果母树。蚕树品种:以湖桑育71-1为宜;规格:二级苗以上。蔬菜品种:以冬季药芹、大蒜、白菜、香菜、蚕豆为主。
1.3 银杏桑树蔬菜间套模式
1995年春季在桑田内按株行距8 m8 m的规格栽植, 套种胸径3 cm以上银杏苗木150~165株/hm2, 定主干高度1.5 m, 嫁接泰兴大佛指品种, 银杏定植于2行桑树之间, 桑树栽植规格为株行距1.33 m0.40 m。定植后第3年开始逐步淘汰四周桑树, 第1次每株银杏周围挖去3株桑树, 以后根据银杏树生长情况而定, 到第8年淘汰桑树近30%。
银杏在桑树落叶至翌年春萌芽前都可以进行移栽, 最好在落叶后至封冻前移栽[1]。银杏栽植, 先开塘, 塘口大小视苗木大小而定, 一般比苗木根系大20~30 cm, 深度60~80cm, 开挖时心、表土分开。栽植时先填表土后填心土, 待回土至塘深2/3时, 将随起苗木修剪去过长、受伤根系放入栽植穴, 回填心土, 将苗轻轻提起, 使根系自然舒展, 与土密接。然后再浇足水, 待水渗下后再填土, 将填土踏实。栽植深度一般与苗木在苗圃中的原深度持平, 不能过深。采用浅栽堆土法, 总之做到“大塘浅栽, 适量施肥, 足水踏实”[2]。桑树采取下足基肥开沟条栽植或开塘穴栽。抚育管理中, 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 1年施2次, 施尿素、CA、豆饼或菜饼、进口复合肥分别为750 kg/hm2。银杏1年进行2次治虫管理, 4月治超小卷叶蛾, 78月防治食叶害虫, 采用高效、低毒的药剂, 注意防止蚕儿中毒。桑树1年治虫3次, 春季白条治虫, 夏季白拳治虫, 冬季关门治虫[3,4]。每年冬季进行深翻冻垡清沟理墒。本着“满树花, 半树果和适时适量”的原则, 对银杏进行人工授粉, 缩小结果大小年差异[5,6]。每年养2批蚕:春蚕、中秋蚕, 数量为45张/hm2。
1.4 高效间套种推广模式
1.4.1 银杏桑树。
苗木规格及品种:银杏苗胸径4 cm以上, 嫁接高度以不低于1.5 m为宜, 选用当地大佛指品种;桑苗根径0.7 cm以上, 品种以湖桑育71-1为宜;栽植规格:银杏8 m8 m或6 m10 m, 桑苗1.33 m0.40 m, 银杏树向外1.2 m范围内不栽桑树。早春可套种花生, 秋、冬季可套种蔬菜, 如莴苣、香菜、药芹、菠菜、秧草等。
1.4.2 银杏经济作物 (韭菜、牧草等) 。
以栽植胸径4 cm以上的银杏大规格苗木为宜, 株行距8 m10 m。韭菜、牧草以播种为主, 实施绿色食品栽培技术。
1.4.3 银杏苗木。
在银杏园中可培育银杏幼苗、小型绿化苗木, 如黄杨 (球) 等, 也可培育半耐阴常绿绿化苗木, 如香樟、枸骨、桂花、含笑等, 或者培育桃叶珊瑚、大叶麦冬等耐阴地被植物。在银杏林中, 可培育一些稍耐阴花灌木, 如红花桤木、金边黄杨、金叶女贞、海桐、黄杨、紫叶李、紫薇、龙柏等树种。
1.4.4 银杏果树。
银杏栽植规格8 m10 m, 胸径4 cm以上, 嫁接高度以1.5 m为宜。套栽果树, 选用可矮化密植的优良品种, 如套栽柿树, 选用大方柿或日本甜柿, 栽植规格4 m5 m, 自然开心形。柿树一般3年始果, 4年有收益, 6年后进入丰产期。建园初期可套种蔬菜, 增加收入, 品种有马铃薯、花菜、菠菜等。
1.4.5 银杏药材。
在银杏园中套种白术、半夏等中药材。
1.4.6 银杏旱粮。
在银杏园中套种荞麦、大豆、油菜、蚕豆、花生等旱谷经济作物。
2 结果与分析
2.1 银杏桑树蔬菜间作效益
从表1可以看出, 前4年以蚕桑和蔬菜收入为主;第5年银杏开始挂果, 银杏收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加;蔬菜收入随着银杏树收入的增大而逐年降低, 平均收入逐年提升, 银杏树的增值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加速递增。稻麦两熟传统种植效益与纯蚕桑收入基本持平, 5年后稻麦两熟效益与银杏桑树蔬菜间作效益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只占银杏桑树蔬菜间作效益的1/3~1/2, 还不包括银杏树的增值部分。
2.2 银杏高效间套种效益
自2003年以来, 由于白果价格待续低迷, 为更好地巩固和扩大银杏经济林, 提高果农收入。泰兴市大力推广银杏高效间套种复合经营模式, 实现“上层结银杏, 中层产桑、苗木、果树、药材, 下层长蔬菜”的立体种植, 效益上“远、中、近”结合。主要推广银杏桑树、银杏经济作物 (韭菜、牧草等) 、银杏苗木、银杏果树、银杏药材、银杏旱粮6种复合经营模式。从表2可以看出, 6种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都在45000元/hm2以上, 远远高于稻麦两熟传统种植模式, 经济效益明显。
注:西桥村种植面积为23.33 hm2, 实际投产桑园面积为18.33 hm2。白果树增值均以1995年开始实施银桑套栽之年为对照测算。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 银杏高效间套种复合经营模式不但是巩固和扩大银杏产业发展的需要, 而且是稳定和提高果农收入的需要。在新形势下, 泰兴市发展银杏产业并继续朝规模化、多元化、国际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提高果农收入, 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政府扶持, 加大专项投资。在目前白果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为加快银杏产业的发展, 建议市政府出台扶持政策, 发放粮食直补或按照高效农业进行补助, 鼓励果农实施高效间套种, 从而提高银杏的管护水平, 增加果农收入, 巩固造林成果。二是科技推广, 提高果农的种植水平。充分利用银杏科技入户等项目, 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利用多种形式送科技下乡, 让农民真正掌握先进的种植间套种技术, 正确选择适时适地适市场的间套种品种, 早日提高经济效益。三是积极探索, 推广新型间套种栽培模式。
注:白果树增值效益未列入间套种收入。夏粮指油菜、蚕豆, 秋粮指花生、大豆, 荞麦包括冬蔬菜。
市林业局科技人员对银杏间套种模式要从各地各户的实际出发, 选择适效对路的间套种栽培模式, 同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总结, 推广多种银杏高效间套种栽培模式。除银杏桑树、银杏牧草、银杏经济作物、银杏药材、银杏果树、银杏苗木等套种模式外, 要进一步挖掘新的典型, 切实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
摘要:研究银杏—桑树—蔬菜间套种试验与推广效益, 结果表明:银杏—桑树、银杏—经济作物、银杏—苗木、银杏—果树、银杏—药材、银杏—旱粮等6种复种模式可以以短养长, 通过复合式经营, 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地的利用率。
关键词:银杏,桑树,蔬菜,套种,推广效益
参考文献
[1]沈雨志, 王承元, 田金余.银桑套栽模式的试验与推广[J].蚕桑茶叶通讯, 2004 (1) :58-59.
[2]中国林学会银杏研究会.全国第十四次银杏研讨会论文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3]田金余, 李群, 蒋宝维, 等.无公害银杏标准化栽培技术及高效间套种模式[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1) :91-92.
[4]齐丙申, 崔国林.银杏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管理[J].河南农业科学, 1995 (2) :24-25.
[5]赵敏.银杏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1) :146.
马铃薯玉米白菜间套高效栽培 第5篇
1. 选地选种
用来间套种的土地要尽量选择肥厚疏松的砂壤地, 以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生长。整地时每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公斤、生物钾肥3公斤、复合肥50公斤。选用对路的品种, 马铃薯选用高产优质、早熟的脱毒品种, 如早大白、东农303等;玉米选用叶片上冲、优质高产品种, 如辽单17、华单208系列品种;大白菜选用高产、抗病品种, 如鲁白6号等。
2. 栽培方式
实行垄作栽培, 按1.2米宽划线起垄, 宽垄有利于马铃薯收获、下茬白菜套种和玉米边行优势的发挥, 垄高15厘米, 下垄底宽90厘米, 上顶宽60厘米。垄上栽2行马铃薯, 行距50厘米, 每亩保苗4500~5000株。垄沟底种1行玉米, 株距10~15厘米, 每亩保苗4500株, 玉米距马铃薯35厘米。种植时间, 马铃薯要适时移栽, 当芽眼长出0.5~1厘米时切块播种, 一般在3月5~15日整地移栽, 采取地膜覆盖、双拱棚栽培能提前上市, 提高经济效益。播种深度为15~20厘米, 防止播种过浅以免薯块膨大露出地表颜色变绿影响商品销售价格。春玉米间作播种时间在5月1日左右, 在垄间沟底种植。在下茬玉米的行间套种的白菜则于8月上旬 (二伏中期) 在田间留出育苗地进行育苗, 并于8月底9月初在玉米收获前移栽套种于玉米行间。
3. 田间管理
及时破膜提苗。马铃薯在种后15~20天左右出苗, 出苗时要及时破膜提苗, 防止叶片贴膜后烧苗。浇水追肥, 在马铃薯出苗4~5片叶后及时追肥浇水, 结合浇水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在马铃薯现蕾期每亩追尿素10~15公斤, 保持土壤湿润, 应上干下湿, 严禁大水漫灌。在马铃薯初花期视长势喷洒多效唑防止旺长;在果实膨大期喷施马铃薯膨大素2次, 每次间隔10~15天, 可有效促进薯块膨大, 提高产量。及时防治病虫害, 为害马铃薯的主要有蚜虫和地下害虫, 可用辛硫磷、敌百虫灌根防治地下害虫, 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马铃薯青枯病可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 晚疫病可喷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防治。玉米主要防治玉米螟。
4. 收获
运城市粮菜间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第6篇
关键词:粮菜间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运城
2012年, 我们在运城市新绛县龙兴镇东木赞村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农业创新综合示范基地, 试验示范了粮菜间套高效栽培三种种植模式, 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带动了该村2013年粮菜间套高效栽培面积迅速扩大, 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将其中的一种田间管理比较简单、效益比较好的粮菜间套[早甘蓝玉米 (间套耐热白萝卜) 秋菜花]高效栽培模式技术研究总结如下。
1 早甘蓝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的甘蓝品种。中甘11号、8398、中甘4号、中甘21号、绿丰。经过试验比较, 前4个品种比较早熟, 从定值到收获大约55~60d, 单株重量750~1000g, 容易裂球;绿丰大约60~65d, 单株重量1000~1500g, 成熟期虽然晚几天, 但不容易裂球, 叶色比较绿, 市场比较欢迎。
1.2 育苗时间
在日光温室内育苗, 一般在1月10~15播种, 阳畦内育苗, 一般在1月5日~10日播种。播种过晚, 定植时苗子小, 上市晚, 影响收入, 播种过早, 苗子大, 容易通过春化, 就容易发生抽薹现象。
1.3 播种方法
直接播于穴盘或播于苗床内。苗床土配制:6份没有种过菜的麦田土, 3份腐熟的鸡粪, 1份草木灰, 每方土加100g多菌灵50%悬浮液杀菌剂, 搅拌均匀, 过筛后铺于苗床10cm厚。浇足水, 待水渗下去后, 将甘蓝种子均匀撒于苗床, 然后覆盖1cm厚干的苗床土, 再覆盖地膜保温。
1.4 苗床管理
播种后保持日温18~22℃, 夜温10~12℃。出苗后, 及时揭去地膜, 喷一次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预防“瘁倒病”, 日温保持在10~15℃, 夜温0~5℃。不旱不浇水, 避免徒长和大苗越冬, 越冬时注意防寒。分苗前7~10d, 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进行低温炼苗。2月上旬, 当苗3叶1心时, 在分苗畦内按10cm10cm株行距移栽分苗, 边栽边浇水。在3月初, 开始大放风进行炼苗, 让其生长环境接近大田。
1.5 定植
3月10~15日, 苗子4~5叶一心大小就可以露地定植。结合整地亩施腐熟圈肥3000kg或腐熟鸡粪1000kg, 含N/P/K各15%的复合肥50kg做底肥。旋耕后平覆地膜。在地膜上按照40cmx35cm行株距打孔定植。边定植边浇水。
1.6 田间管理
定植后随即在地里撒施毒饵 (炒麦麸加敌百虫) 诱杀地下害虫。
地皮见干, 随即锄地, 提高地温。看见菜粉蝶在田间飞舞, 就喷一次高效氯氰菊酯, 预防菜青虫危害。建议在定植缓苗后, 喷一次“仁和宝”中药农药, 该农药具有促进根系发育, 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趋避害虫的作用, 减少农药使用量, 实现无公害蔬菜生产。甘蓝开始包心有鸡蛋大小, 开始追肥, 每亩追施尿素20kg, 并浇水, 包心旺期, 再随水追施腐熟的人粪尿。
1.7 收获
一般在5月中旬, 甘蓝叶球包紧实, 单球重量有500~1000g, 就可以采收。收获早, 产量低, 但价格高, 收获晚, 产量高, 可能价格会下降。可跟据市场价格灵活采收上市。
2 玉米种植及套种耐热白萝卜
2.1 品种选择
选择稀植大穗型玉米高产品种, 如:潞鑫4号、晋单82、晋单64等。
2.2 整地施肥
早甘蓝收获后, 把甘蓝的残叶收拾出地外, 及时浇水渗地造墒。每亩撒施二胺50kg, 硫酸钾25kg, 然后旋耕2遍。渠埝中到中2.5m, 畦宽2m。
2.3 种植玉米
在渠埝两侧, 各种植1行玉米, 株距20~25cm。
2.4 间套耐热白萝卜
在玉米行间, 按照40cm行距起垄, 按照30cm株距在垄上点播耐热白萝卜。
2.5 玉米田间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 每亩地里撒2.5kg毒饵 (炒麦麸拌敌百虫) 诱杀地下害虫。玉米4叶期开始定苗。5月中下旬播种的玉米, 苗期正赶上灰飞虱高发期, 极易感染玉米粗缩病, 所以, 在玉米出苗以后, 及时喷洒一次“吡虫啉+病毒唑”, 7d后再喷一次, 预防玉米粗缩病。玉米分别在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 顺沟追尿素并浇水。在大喇叭口期, 用辛硫磷颗粒剂滴心, 预防玉米螟危害。
2.6 耐热白萝卜田间管理
注意查苗补苗, 出苗后及时喷洒一次高效氯氰菊酯+病毒唑, 预防菜青虫、蓟马、跳甲等害虫危害以及预防病毒病的发生。每间隔10d喷一次。萝卜有3片真叶及时定苗。白萝卜进入直根生长期, 每亩追施尿素15kg, 并浇水。萝卜直根迅速膨大期, 叶面喷洒一次0.3%的硼砂, 预防萝卜黑心病, 每亩追施尿素20kg并浇水, 或者随水冲施腐熟人粪尿1000kg。耐热白萝卜大约在7月底左右收获。
3 秋菜花种植
3.1 育苗
品种可以选择“津雪88”、“天宝”等中晚熟品种。晚熟品种在6月中旬播种, 中熟品种在6月底播种育苗。苗床要搭遮阳网, 其它育苗技术同早甘蓝育苗技术。苗龄35~40d为宜。
3.2 定植
耐热白萝卜在7月底收获以后, 及时浇水造墒, 每亩撒施二胺50kg, 硫酸钾25kg, 全价微肥2kg, 辛硫磷颗粒剂1kg, 用小四轮拖拉机旋耕2遍。定植之前, 在苗床内, 给苗子喷一次“稼禾宝”中药农药, 综合预防病虫危害, 促进根系发育, 增强抗逆能力。中熟品种按40cm行距, 40cm株距定植, 晚熟品种按40cm行距, 50cm株距定植, 定植后随即浇水。
3.3 田间管理
地皮稍干, 锄地保墒。缓苗之后, 喷一次高效氯氰菊酯, 然后在地里搭上防虫网。大约在8月底, 玉米成熟了, 及时收获玉米, 割去玉米茎秆, 减少对菜花生长的影响。此时菜花进入莲座期, 随水追施腐熟人粪尿每亩2000kg, 花球开始显现, 每亩随水追施尿素20kg。如果没有防虫网, 则在花球显现时, 用菜叶盖住花球, 以防环境污染, 影响花球洁白。
3.4 收获
由于秋菜花成熟期, 天气越来越冷, 所以不怕花球开花, 菜花也非常耐低温, 不怕低温冻害, 往后的价格会越来越高, 所以, 收获尽量延迟收获上市。
4 经济效益
7种胡萝卜间套作种植模式 第7篇
1 胡萝卜青菜马铃薯甜瓜间套种模式
1.1 茬口安排
长江、淮河流域, 胡萝卜于8月初晴天畦栽撒播, 畦宽3 m, 苗距13 cm, 11月中旬采收。越冬青菜10月上旬撒播育苗, 11月中旬在胡萝卜采后随即东西方向挖畦, 选择壮苗进行低沟套种, 行距20 cm, 株距16~18 cm, 春节前后上市, 2月底采收完毕。春马铃薯于2月上旬温室催芽, 3月上旬地膜栽培, 每畦3垄, 垄宽60 cm, 垄高15~20 cm, 单垄单行种植, 株距20 cm, 5月下旬采收。3月上旬马铃薯播后, 在甜瓜预留的60 cm的空幅间撒播小青菜, 4月下旬采收。甜瓜于3月20日左右选晴天进行营养钵薄膜育苗, 4月下旬 (5 cm地温15℃以上) 待苗龄30~35 d、有3~4片真叶时选择晴天地膜移栽定植, 每畦2行, 行距1.2 m左右, 株距40 cm, 6月下旬采收, 7月下旬采收完毕。
1.2 品种选择
胡萝卜选用优质高产、耐热抗病、质脆味甜的郑参丰收红等品种, 需种量为7.5 kg/hm2左右。春小青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上海小叶青等矮箕种, 需种量为5.25 kg/hm2;冬青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耐寒的矮杂2号等, 需种量为2.25 kg/hm2。春马铃薯选用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的东农303或豫马铃薯五号、豫马铃薯六号等, 以脱毒种薯为好;春播催芽切块, 需种薯2 100 kg/hm2。甜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耐贮运的雪美、翠蜜等一代杂交厚皮种, 需种量为750 g/hm2。
2 洋葱辣椒胡萝卜间套种模式
2.1 茬口安排
甘肃地区的茬口安排:洋葱于10月初用小拱棚育苗, 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挖穴定植, 株行距 (20~25) cm (30~35) cm, 5月收获。辣椒于3月中旬直播于洋葱行间, 株行距 (30~40) cm (30~40) cm, 6月开始采收。胡萝卜于8月中旬直播于辣椒行间, 定苗株距为10 cm, 11月中下旬收获。年产值能达到9.00万~11.25万元/hm2。
2.2 品种选择
洋葱选择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如紫皮洋葱、黄皮洋葱等。辣椒选择中早熟、丰产、优质、抗病的青椒品种, 如新丰5号、萧椒10号和湘椒系列品种。胡萝卜选择抗旱、耐瘠薄、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色泽美观的七寸人参、透心红等品种。
3 胡萝卜菠菜套种模式
3.1 茬口安排
胡萝卜进行垄栽, 菠菜种在垄沟内。青海西宁地区胡萝卜套种菠菜, 于5月上中旬播种, 垄宽30 cm, 垄高20 cm, 垄沟宽30 cm, 6月底至7月初采收菠菜, 菠菜采收后及时对胡萝卜进行大田管理[1]。
3.2 品种选择
胡萝卜选耐抽薹、早熟、品质佳、高产稳定性能好、抗性强的品种, 如红辉六寸、新黑田五寸人参、一品腊等。菠菜选耐热、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 如胜先锋等。
4 春胡萝卜秋番茄花椰菜套种模式
4.1 茬口安排
宁夏银川地区, 胡萝卜采取小拱棚加地膜覆盖栽培, 3月底播种, 畦栽, 畦宽1.2 m, 畦高25 cm, 畦与畦间预留宽1 m的番茄定植带, 7月初收获。套种秋番茄于4月底穴盘育苗, 6月初定植到胡萝卜畦间预留带中, 苗龄35 d, 定植2行, 行距约60 cm, 株距30 cm, 8月上旬至10月初收获。复种花椰菜于6月中旬穴盘育苗, 7月中下旬定植于胡萝卜收后的畦内, 苗龄40 d, 株距30~45 cm[2]。
4.2 品种选择
胡萝卜品种选择蜡烛红, 秋番茄选择上海903, 花椰菜品种选择中熟或中晚熟品种, 如日本祥云。
5 绿芦笋套种胡萝卜种植模式
5.1 茬口安排
北方地区绿芦笋一般于1月上中旬在日光温室中进行育苗, 当幼苗地上茎长出3根以上时进行移栽定植, 按南北行向挖定植沟, 行距1.2~1.4 m, 株距25 cm, 沟宽40 cm, 沟深40~50 cm。春胡萝卜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 采用平畦方式栽培, 畦面1.0~1.2 m, 行距25 cm, 播种后90~100 d收获[3]。
5.2 品种选择
目前绿芦笋品种大多数是从国外进口, 一般选择格兰德、UC115和UC157等。胡萝卜品种主要选择日本的红誉五寸、新黑田五寸、夏时五寸、金港五寸等。
6 胡萝卜套种玉米高效种植模式
6.1 茬口安排
胡萝卜套种玉米的立体种植遵循高秆作物与矮秆作物套种的原则, 玉米能为胡萝卜生长后期起到遮荫作用, 降低田间温度, 有利于肉质根的生长[4]。春胡萝卜播期以当地5 cm地温稳定在8~12℃时为宜。长江流域以北一般3月至4月初播种, 以2.1 m为一种植带起垄, 垄距30 cm, 垄宽60 cm, 高15 cm。垄上双行播种胡萝卜种子, 行距17~20 cm, 沟深3~4 cm。4月中下旬在两垄之间种植1行玉米, 株距24 cm。胡萝卜最迟于7月中旬收完, 糯玉米于8月中下旬收完。
6.2 品种选择
胡萝卜早熟栽培宜选择早熟、冬性强、不易先期抽薹、耐热性强的品种, 目前生产上多用红芯五号、红芯六号、日本黑田五寸人参等品种。玉米选用丰产大穗、植株紧凑型的品种中糯1号等。
7 春棉花胡萝卜套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7.1 茬口安排
在棉花种植区, 棉花、胡萝卜同时于4月上旬播种, 胡萝卜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收获, 棉花于11月上旬采摘完毕。棉花种植在垄上, 胡萝卜撒播在两垄之间的畦面上, 垄宽一般为80 cm, 垄高为10 cm、宽为15 cm左右, 两垄之间作65 cm宽的平整畦面。
7.2 品种选择
棉花选择高产、抗病、优质品种, 如苏棉18号及高产优质鲁棉品种等;胡萝卜选择早熟、优质、高产品种, 如红芯四号等[5]。
参考文献
[1]袁红英.胡萝卜垄栽间套菠菜栽培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 2010 (4) :25-26.
[2]李冬, 王学铭, 张晓琴.银川平原地区春种胡萝卜套种秋番茄复种花椰菜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 2011 (18) :41-43.
[3]宋学栋.北方高海拔地区绿芦笋套种胡萝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 (9) :25-26.
[4]李胜军, 王宏.胡萝卜复种、套作高效栽培模式[J].科学种养, 2011 (3) :26.
百色市春玉米间套种大豆栽培技术 第8篇
关键词:春玉米,间套种大豆,栽培,广西百色
百色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 辖12个县 (市、区) , 是云贵高原与南岭丘陵的过渡地带, 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右江上游,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光热充沛, 雨热同季。百色市年平均气温为16.5~22.1℃, 年平均日照日数1 906.6 h, 年平均降雨量1 114.9 mm, 无霜期为357 d。百色市的耕作制为一年2~3熟。耕地面积449 534 hm2, 其中水田151 910 hm2, 旱地297 586 hm2。旱地主要种植玉米、水果、甘蔗、桑蚕等作物, 其中玉米年播种面积在126 600 hm2左右, 具有春玉米间套种豆类、瓜菜等矮杆高效作物的悠久历史, 历年玉米间套种大豆面积13 426 hm2左右。现将百色市春玉米间套种大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茬口安排
科学安排茬季, 玉米间种大豆, 于2—3月播种, 大豆与玉米同时播种, 大豆于6月上中旬成熟, 玉米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玉米套种大豆, 玉米于2—3月播种, 大豆于6月上中旬套种, 10月上中旬成熟。
2春玉米栽培技术
2.1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翻土过冬, 深度控制在20~25 cm, 在播种前7~10 d, 再用拖拉机或耕牛翻耙, 达到细耙细碎的目标。
2.2品种选择
选择抗旱、耐瘠、高产、优质的品种, 一般选用迪卡、先达、桂单和正大系列品种。
2.3适时播种, 合理密植
春玉米种植要求在月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1], 一般在2—3月播种。采用耕牛或人工开行播种, 双行或单行种植, 双行种植大行距为80 cm, 小行距为40 cm, 株距为32~35 cm;单行种植, 行距为70 cm, 株距为28~30 cm, 一般种植45 000~52 500株/hm2。
2.4配方施肥, 适时追肥
基肥在播种时施用, 施厩肥15 t/hm2、尿素120~150kg/hm2、过磷酸钙450~525 kg/hm2 (土壤p H值大于6.5) 或钙镁磷肥375~450 kg/hm2 (土壤p H值小于或等于6.5) , 氯化钾120~150 kg/hm2;增施硫酸锌15 kg/hm2和硼砂7.5~10.5kg/hm2。粪水施于播种沟底, 然后播种, 化肥施于种子两侧, 不能与种子接触。
苗肥在玉米幼苗4~5张叶时施用, 施尿素75~105 kg/hm2。同时进行小培土。
重施攻苞肥, 玉米大喇叭口期, 即玉米抽雄前7~15 d施用, 施尿素180~225 kg/hm2、氯化钾150~180 kg/hm2。同时进行大培土。
攻粒肥于雌穗吐丝前后施尿素60~75 kg/hm2。
2.5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
春玉米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苗 (种) ;5叶前间苗定苗;注意排涝防旱, 低畦地开好排水沟;病虫害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重点抓好地下害虫、玉米螟、玉米蚜虫、玉米纹枯病、鼠害等。防治地下害虫采用种衣剂预防;在大喇叭口期, 用1.5%辛硫磷颗粒剂7.5 kg/hm2拌细土75 kg/hm2撒入喇叭口防治玉米螟;抽雄期用2.5%扑虱蚜800倍液防治蚜虫;拔节期用3%的井冈霉素水剂1 500 g/hm2对水900kg/hm2在玉米基部喷洒防治纹枯病, 每隔7 d进行喷药1次, 连喷2~3次;在苗期和灌浆期分别用80%敌鼠钠配成毒饵诱杀鼠害[2]。
2.6适时收获
玉米成熟期的标准为籽粒的乳线基本消失、基部有黑色层出现, 此时即可进行收获。
3间套种大豆栽培技术
3.1品种选择
重点推广适应当地种植的杂交良种, 如桂春、桂夏系列品种等。
3.2适时播种
玉米间种大豆的, 大豆与玉米同时播种, 大豆种子播在玉米株与株中间;玉米套种大豆的, 大豆于玉米收获前20 d左右播种, 采用穴播方式, 在玉米株间挖穴点播, 种植规格行距40 cm, 株距20 cm。每穴播种3~4粒, 留苗2~3株, 种植密度22.5万~30.0万株/hm2。
3.3田间管理
(1) 秸秆还田。玉米收获后, 及时将玉米秸秆砍掉, 铺放在大豆株行间, 玉米秸秆全部还田。
(2) 及时补苗、间苗和定苗。大豆处于三叶期时查苗、补苗和间苗, 五叶期定苗, 每穴留2~3株, 去除弱苗, 保留匀壮苗[3]。
(3) 施肥。大豆在进行间苗后施入大豆专用肥300 kg/hm2作为提苗肥。为了使大豆花和幼荚的生长速度加快, 可在大豆初花期施入一定的氮素作为追肥。一般在下雨时施入尿素75~105 kg/hm2, 如果大豆植株的长势过旺, 则施入量要适当地降低或者不施。大豆结荚后, 用2%的过磷酸钙溶液等进行叶面喷施, 加入磷酸二氢钾+尿素一起喷施, 每隔7 d喷1次, 连喷3次, 可达到显著的增产效果。
3.4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上, 以抗旱和排涝为主。整个生长期内均要求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 遇旱时则要及时浇水抗旱, 没有灌溉条件的可淋施水粪抗旱, 遇涝时要及时排除田间的积水。
3.5病虫草害防治
大豆生产上常发生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白绢病、根腐病、立枯病、棉铃虫、造桥虫、大豆卷叶螟等。白绢病、根腐病、立枯病等病害的繁殖上, 可在播种前选择适宜浓度的福美双或者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也可在幼苗真叶期, 选择适宜浓度的代森锌或者托布津进行茎叶喷雾;霜霉病等病害的防治上, 可在大豆的盛花期, 用适宜浓度的托布津进行防治。造桥虫、大豆卷叶螟等虫害的防治上, 要及时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每7 d防治1次, 连续防治3次, 喷药的时间一般在17:00以后或者9:00以前;在大豆生育后期, 可选用生物杀虫剂[3]。草害的防除上, 要针对不同的杂草选择合适的药剂。如主要为禾本科杂草的大豆田, 可在苗前选择异丙草胺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或在苗后用适宜浓度的精喹禾灵等进行茎叶喷雾;若主要为阔叶杂草, 则可在苗前选择唑嘧磺草胺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 或在苗后用乙羟氟草醚等进行茎叶喷雾;对于杂草混生的大豆田, 选择的除草剂的杀草谱应较宽, 或者将不同的单剂进行复配[4]。
3.6适时收获
黄熟末期收获, 最好清晨或阴天收割, 可减少炸荚造成的损失。要做到随割、随捡、随运、随晒, 大豆含水量达12%时, 及时入仓[5,6]。
4效益分析
种植双季玉米年产12 000 kg/hm2左右, 单价为2.0元/kg计, 年产值24 000元/hm2, 投入成本9 300元/hm2 (含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犁耙等, 不含人工) , 收入14 700元/hm2。若把“玉米+玉米”模式调整为“玉米+大豆”模式, 大豆产量2 250 kg/hm2左右, 按照8.0元/kg计, 产值18 000元/hm2, 投入成本4 500元/hm2 (不含人工) , 纯收入13 500元/hm2。再加上种植1季玉米纯收入7 350元/hm2, 共计纯收入为20 850元/hm2。“玉米+大豆”模式比单纯种植双季玉米增效6 150元/hm2。
参考文献
[1]韩文斌.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J].大豆科技, 2015 (2) :15-18.
[2]周长安.春玉米套作秋黄瓜的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 2008 (16) :6-7.
[3]何锦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18) :72.
[4]雍太文, 杨文钰, 王小春, 等.玉米套大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 2011 (2) :52-53.
[5]姜海英, 徐宝峰, 许正学, 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1) :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