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工作中修身养性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工作中修身养性(精选6篇)

工作中修身养性 第1篇

100句古文中具有哲理修身养性 名言【经典】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老(

工作中修身养性 第2篇

1.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有如泉涌。我们常说“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随着年岁的流逝,我们的知识储存越来越少,而知识又以无比迅猛的速度在发展,在更新。如果我们不时时学、处处学,就会掉队落伍,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从教这么多年来,虽然我一直阅读,有时也动笔,但阅读的种类太单一,基本上是教学技巧类书籍居多,为了上课、教书而读。现在看来,我觉得这类阅读只是饮食中的“快餐”,起填饱肚腹之用,没有多少营养可言,吃多了对身心健康并无多大裨益,近几年,随着教育科研的兴起,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化,发觉自己在教学中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这感就源于自身学识的不够。观摩了几次名、特师的课堂教学之后,隐隐觉得这些教师的课上得挺有“味”,这“味”来源于教师自身的语文功底和语文素养。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阅读,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精华,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滋养自己,从而承担起母语教学的重任。信息时代,教师仅有“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要使自己成为一泉清亮、甘醇的活水去润泽学生的心田,让他们热爱祖国的文字、语言,同他们一道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学之路漫漫,有书陪伴,有生同行。如此的人生应是富足而快乐的,也应是充盈而有意味的。为了使自己常教常新,为了寻求职业生涯的精神愉悦感,走在教学行程中,如履薄冰,不敢有懈怠。我总想使自己能超越些,我总想让自己的课堂灵动,我总想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我总想让自己与学生共筑快乐的精神家园……太多的“总想”促使我在拿到新教科书后,马上学习,及时充电,查阅资料,指导教学;临上讲台前,反复阅读,把握文本本义,找准重、难点,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计划,设置教学环节,精简课堂结构,让学生学得活而主动。课后,及时记下课上的点滴:或得或失,或短或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有积累才有成长,有成长才会有规范,有规范才会有专业。

3.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这些崇高、耀眼、质朴的赞誉,承载了社会对教师的无限敬仰和热爱。如今,这些称谓已逐渐失却其光环和热度。环顾四周,我们发觉学生的灵性止于课堂上老师的谆谆教诲;学生的天性凐于书桌上摊开的道道习题。孩子们的休息时间让位于听课、作业、考试;孩子们的娱乐空间,留给补习、学琴、abc ……是谁缚住了孩子们灵动的手脚,是什么让孩子们失去了欢快?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升学、为了竞争,有偿家教,招生搭伙,相继滋生,三令五申,屡禁不止。学生与学生、学生和家长、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社会与学校时有怨气、时有误解、时有对立、时有冲突……我们的教育是引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领学生奔向理想之门;我们的校园是培养孩子保持善良本性、富于幻想天性的场所。苏霍姆林斯基说:“为每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以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基本的起码的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精神品质的塑造对孩子的终身幸福却是至关重要的。

4.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在我们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达到自己的理想,这就是幸福。记得有首唱幸福的歌:“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里。它在辛勤的耕耘中,它在知识的宝库里……。”于丹在解读《论语》中孔子关于理想的言论时说:孔子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越远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于丹进一步说: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是的,在辛勤的耕耘中,在探寻知识的宝库时,在追寻教育理想之路途中,我们自身的感受才是通往幸福之门的“钥匙”。

传统书写方式中的修身与养生思想 第3篇

传统书写方式是由上到下,自左向右的格式。众所周知,黄老与易,世称“三玄”,是我国传统文化之根源,而三玄之中,尤以“易”始终贯穿于百家思想,而无所不通,无处不在。欲了解国学,不能离开易,万事万物为其所包罗,此书写方式当然也在易理之中。

让我们先来看看下列易学中的后天八卦九宫方位吧!

书写起始于后天八卦图坤宫的位置。易曰:“坤为地”,“在地成形”。《春秋元命苞》曰:“地者,易也。言养物怀仁。”《礼记》曰:“今夫地,一撮土之少,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而万物载焉。”《乐声仪》曰:“为始万物,生育长养,盖藏之主也。”大地以宽厚仁德养育万物,其虽然不为自己而生,却能够长久不息。老子曰:“人法地”。人类依靠大地的给予得以生存,为什么不去效法大地的厚德载物呢?大地无私,能够长久;人若无私,自然长寿。从古至今,道家养生被国人所推崇,老子所言之三宝,以“慈”为第一。慈爱,可以令人在无形中养成优良的品质,也只有慈爱的人才懂得真正的快乐。如果人们为了追求长寿而处心积虑地在饮食、药饵、生活习惯、导引按摩等诸多方法上下工夫,是为本末倒置,距养生之殿堂越走越远。修身是养生的根本,而修身者,仅在于一心而已。做到不求长寿而寿自长,才称得上步入养生之道。

坤为万物之母,起笔于坤宫,示人以厚德载物,可以长久,顺势下行,乃依水之性情。大地是生命之根,而水则是养命之源,坤以静而累德,水以动而通达。《韩诗》曰:“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似有志者;重而下,似有理者;鄣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以平,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人恶于污秽,水愿以涤之;人恶于低下,水则乐得之“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水能“善利万物而不争”,故最是接近于道。“为”,就是要努力进取,“不争”,即不害。积极进取,利济万物而不害,是顺应天道。“居善地”者,水择下而居,虽然“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却不以之自持,其谦恭礼让之德可见。“心善渊”者,水为至柔之物,以目视之,若同无物,用手触及,则能察之,投物于其中,则能容纳。晋代殷仲堪赞曰:“大象无形,气以分精,淡淡冲津,质有虽虚,清澜可濑,明激弗渝,孰能怀之汎然靡拘。”郭璞曰:“唯水之奇,莫测其深。”人心虽大不过拳,但若能类水,则虚怀若谷而能容,其大无可测。“与善仁”者,万物需之,水即与之,济养生命,施不望报。易曰:“润万物者,莫过于水。”《浑天仪》曰:“天地各秉气而立,载水而浮。”《礼记》曰:“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马。”水怀人爱之德,以成养命之源。“言善信”者,水静则清明如镜,鉴影真切,不以假象相欺,是为有信。《左传》曰:“污潦之水,可鉴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者言简质朴,而不择于饰,如水之清淡无味;虚假者无信反求人之信,则以美言华饰示之,终不能长久。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政善治”者,凡清者莫过于水,廉者莫过于水,公者莫过于水,平者莫过于水,涤污除垢莫过于水。为政者清廉公平,则万民安泰。《尚书》曰:“非水无以准万里之平,非水无以通道任重也。”《文子》曰:“水之性欲清,沙石秽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庄子》曰:“水静则明,浊则混。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人心守静,知当为与不当为,则“无为而无不为”,此修身治世之要。“事善能”者,水静能止浊,动能攻坚,入方则方,入圆则圆,可长可短,舍己从人,其虽是至柔,但性无改移,纵是刀枪利器亦不能相伤。《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焉,浮天载地,高下无不至,万物无不润。”水之能出于润物之心,虽舍己而不见衰竭。“动善时”者,时热则温,时寒则凝,势倾则流,得下则聚。易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水随乎时序则无危,人顺乎自然则久安。世人若怀水之美德,心胸自然开阔,气舒神闲,安乐长生,此流水不腐之谓也。心性决定一个人是否快乐,而快乐则是健康长寿的基础。顺应自然之道而行,怀慈爱利物之心以应世,培养高尚的内在品质,始得身有所养,命有所系,则久而不衰。

天道左旋。自右而左顺序书写,是顺应天道。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申子》曰:“天道无私,是以恒正,天常正,是以清明。”《春秋繁露》曰:“天亦有息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符,以类合之,天人一也。”《阴符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老子曰:“天之道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先贤以天道鉴人心,洞彻无遗。古人贵左。左柔而右刚,左文而右武,体现其以和为贵。经云:“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圣人择左契”。兵家也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左为春生,右为秋伐。自左向右,意味着由凶向吉、由暗向明、由无到有,事态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天道生生不息,以人心趋于天道,又岂止是长寿之益?

书写格式的最后,是在右下方结束,即后天八卦艮宫的位置。艮卦有“止”之意,书写结束正与卦意相吻合。经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止,就在于把握住“度”,凡事不使过度则能够掌握。将欲望止于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知足自乐,不是贪欲泛滥,即能持久安然。利令智昏,而智昏者必为祸所趋。七情过度,损于五脏,喜则伤心,怒则伤肝,忧思伤脾,悲哀伤肺,惊恐伤肾,故为养生家所忌。人人皆有小性情,仙圣亦不例外,但必以知止而不令过,方始无伤。知止,不是强行克制自己,而是以博大的胸襟,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日常生活中,饥则食,渴则饮,寒则盖被,热则减衣,顺应时序自然,皆不使过与不及,亦尽在一个止字。天兴风雨,知止而能济物;人生踊跃,知止可以通达。易曰:“艮为山。”《春秋说题辞》曰:“山之为言宣也,含泽布气,调五神也。”《礼记》曰:“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韩诗》曰:“山者,万物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殖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吐生万物而不私焉。出云导风,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此仁者所以乐山。”老子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山则实为重与静之代表,其势挽云天而端然不倒,沉默无言却仁名远播,可见重静之有益。“轻则失根,躁则是君”,就养生而言,外失其根则身无所系,内失其根则命无所依,形飞神散,又岂能长生久视?故老子言“躁胜寒,静胜热”,可为养生法门。

坤索乾之初爻而成艮卦,艮为少男之象。老子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蛰,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容,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少男淳朴而富有生气,不为嗜欲所伤,外柔而内壮。及至壮年,淳朴渐去,代以声色。力逐于外,内则转弱,随之衰老,凡强壮至顶峰就会衰弱下去,此为事物之必然。道家养生,讲的是“返老还童”,而不是“返老还壮”,即在于此。所谓的“返老还童”,是要返还童子的质朴,不再被贪欲所困惑。纯洁的心境,以养我浩然之气,得精气神充盈,则能长久,故老子又曰“去甚,去奢,去泰”。

我的修身养性“中”字观 第4篇

凡事都有个度,以适度、到位为要。如吃饭穿衣这个人生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也要适度、适中才好。民以食为天,不吃饭人要饿死。但吃得太多、太好,也是健康长寿的大忌。虽然一次吃得太多而撑死的人很少,但是长期饱食或膏粱厚味,使人发胖臃肿,死于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的人不少。发胖固然不好,但太瘦也不行,不胖不瘦,方能长寿……穿衣除了遮羞,主要是为御寒,穿得太多限制了人的活动,而且容易出汗,肺卫不固则容易感受风寒……所以古人云:“膏粱厚味,足生大疗”,“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要得小儿安,常受三分饥和寒”……这七分饱、三分寒就是一种适度和适中。

“中”,可理解为“中节”和“中和”

喜怒哀乐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过度便是一种致病因素。不动雷霆之怒,不大喜过望,谓之“中节”。当喜则喜,当怒则怒,谓之“中和”。《中庸》对“中节”的论述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里的中是合乎、适合的意思;节就是节度、节律、节拍的意思,可引申为标准、准则。“中节”,就是合乎一定的标准。当然这里所说的“节”(标准)也不是绝对的,而是“无所偏倚”的,既不过于强烈,也不过于微弱,而是恰到好处,和谐协调。对于情绪,宜渲泄而不宜郁结,不过渲泄也有个度的问题,凡事不可太过,这就是“中节”和“中和”。

“中”,也可理解成“中年”、“中途”

与青少年谈养生,往往如风过牛耳,与老人谈养生属于“亡羊补牢”,虽说“犹未为晚”,终在补救上存有难度。故中年是人生养生的最佳时机。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说,“人于中年左右,當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意思是说,人到中年,器官功能开始衰退、老化,如能适当调理,再振根基,后半生就能强壮。但是很多中年人对养生不感兴趣,有的认为自己日当中午,血气方刚,无需养生。殊不知,这血气方刚的后面正潜伏着巨大的危机。有的人因工作上事业上遭受某些挫折,或身体上出现某些疾病,认为一生就这么样了,于是产生“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思想。所以,中年人养生,首先要在心理上把握住自我。抓住这一黄金时机,对身体进行“维护”和“再充电”,为后半生打下坚实的根基。

“中”,还可认为 “中用”

养生,须有的放矢,讲究实效,不在方法,而在“中用”。有人喜欢打拳、练剑,有人喜欢闲庭信步,有人喜欢栽花种草,有人喜欢读书看报,“爬格子”……各人有各人的养生之道。总之,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个人的爱好,不必强求一律。不过贵在坚持,贵在实用,贵在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对健康有益的事情多做一点,对健康不利的事情少做一点,尽可能地使四肢百骸得到运动和锻炼,但又不使之太疲劳。

法官修身养德工作心得 第5篇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民为镜,可以知载覆”,这是亘古不变的常理。天下人办天下事,天下人容天下事,作为一名法官只有心如明镜,才能真正的做到包容天下人,做好天下事,才能洗净当事人心中的尘埃。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时常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当我们作为一位法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与当事人接触,不知道如何办理好身边的每一个案子。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自己不了解自己,只有了解了自己,认清了自己,才能真正的去了解别人,舍身触地的为他人办事。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有美好的理想,抱有很大的报复,希望改变国家,改变世界,但最终只能是自暴自弃,郁郁而终,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能去改变家庭,改变社会,进而改变国建,改变世界。

我们身边每年都有一部分法官辞职后下海经商或者当起了一名执业律师,究其原因而言,不外乎嫌工资低,工作繁琐。随着社会的发展,收入不能满足高物质文化的需求,不能满足精神的追求,究其境界而言,辞职是必然的。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金钱未必能够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它只是一种载体,应用不当,它将是把你推向深渊的魔爪。常言道:“外修于型,内修于心”,修身,首先要修心,一个没有素养的人,即便有再多的金钱,那么他也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他的精神将是空虚的。一个言谈风趣、举止温文尔雅的人,其骨子里便透露出一种气质,一种温馨,与之交谈便会让你有沐浴春风之感,收获甚多,即便他没有钱,但他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人们的尊重。

“有容乃大”,容即容天下人,容天下事,容他人所不能容之事。当我们走入佛塔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佛塔实质不深,看似很深,就好比我们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但我们需要容忍天下人、天下事,其远,惊天地,泣鬼神,其深,深不可测。这一切的起点都需要我们修心,考虑万事万物之变迁,不逆规律而行,不逆常理而行。

每个人的手指分长短,每个人的能力分大小,我们不能刻意的去要求别人和我们一样,我们也不能去左右他人的思想,但可以用我们的言行去影响他人,用我们包容的心去感化他人。

法官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但法官的职责是神圣的,职责告诉我们,不论我们身处何地,我们的思想绝不能被周围的环境所蚕食,不能被当事人的言行、细想所左右。当事人因教育背景,生活环境,思想境界不同,我们不能用同一种模式,同一种言行,同一种思想去要求他们,更不能给当事人下同样的定论,应多方走访调查,做到万事在我心,心中有杆秤。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不能成为理论的奴隶,要作理论的驾驭者;我们不能成为襁褓中的婴儿,我们要作穿越千山万水的行者。有知识不等于有能力,有能力不等于有渊博的`知识,我们更多的需求是磨练、是经验、是无限的思考,是修心、洗心、强心。

只有我们的心强大了,包容才会在我们的内心生根发芽,我们的双眼才会变得明亮起来,才能随心所欲的平衡心中的这杆秤,才能胸有成竹的面对当事人,给当事人于慰藉,为他人解决更多的烦忧。

论语中修身的句子 第6篇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仁者,其言也讱。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7、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8、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6、当仁,不让于师。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0、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